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子信息工程职业价值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由于网络的灵活性与便利性,再加之其他现代化技术的综合控制,使得对信息能够进行科学而有效地处理。因此要重视对网络技术的推广。我们要及时发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以及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的工程技术,使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跻身国际的成熟产业链。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放眼世界,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没有起到主导地位作用。其原因包括许多方面,最典型的是人才的缺乏和市场环境的紊乱。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实力,充分发挥其优势。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但是对人才的大力培养也是近几年才重视起来。从市场环境上说,正因为电子信息工程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受到许多商人的追捧,他们在这块领域发现了巨大商机,钻法律的空子,牟取暴利。在这种不正当环境的竞争下,一些合法的电子工程企业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其发展。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程度由许多方面决定,因此要找到突破口,全面突击,从各个方面进行提高与改善,要对整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该信息技术的发展。
3.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善发展环境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鉴于此,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为电子信息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并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当今世界,人才是强国之本,因此,要想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和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创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1]。企业要建立起公平合理的选拔制度,人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要想办法调动大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实际的经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如果制度不合理,就会弱化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提高与进步。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注意不要闭门造车,要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产业,在实际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过程中要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应用到研究工作中,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3.2加大国家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方式;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942-03
为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引导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湖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鄂政发〔2012〕19号)中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石化、汽车、建材、钢铁、有色、纺织、医药等十个主导优势产业以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我院的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优势明显,2010年11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首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背景下的高职专业建设和改革上,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1 依托行业、企业开展专业建设和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直以来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和武汉富士康集团、武汉烽火集团、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精成科技集团、湖北众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唯冠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背景下,在“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下,探讨建立校企合作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管理,推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1)聘请武汉烽火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刘华为本专业的楚天技能名师。
2)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3)成立了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高级工程师、楚天技能名师刘华担任组长,定期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交流活动。
4)2010年10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成立武汉高校首个“富士康工程师班”。
2012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三星工程师班”2013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精成科技集团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协议,开设“精成班“,培养质检和维修的工程师。
1)2013年5月,与烟台富士康集团共同设立“厂中校”。
2)与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企业直接参与订单式培养方案的制定,“工程师班”教材的编写、实训基地建设。
3)企业参与对本专业学生的评价以及毕业设计任务的指导。
4)假期定期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新技术的开发。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和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武汉许多大型电子设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如武汉富士康集团、武汉烽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唯冠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对生产第一线操作技术人员需求量逐年增长,特别适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使用的规格,是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通过走访相关企业人资部门和技术部门,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制定了企业调研报告,了解到企业每年所需的员工的数量、人才的类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等,从而为学校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课程设置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同时,安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工作,通过了解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关企业的生产状况,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找到学校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衔接。最后我们确定了与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式教育,培养的是电子产品的制造和检测的产线工程师。
在与企业共同制定“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式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采用的是“2+1工学结合学年制”,即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第一、二年按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公共学习领域、实训基地平台进行学习,实现专业学习目标,培养高等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制造能力的专业基础,并进行适度生产性实训,达到真实生产实践要求;第四学期末,企业到学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考核等方式进行订单选择;在第五学期结合订单企业生产需要制定岗位计划,确定岗位关键能力,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组织实施;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在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执行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结束后参加企业组织的考试,考试过关的学生正式为企业认证的“产线工程师”。
3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是支撑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位置的课程,应该是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的课程。
通过进一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岗位的对学生的需求,确定岗位的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选定了《单片机技术》、《综合电路实训》、《PROTEL电路设计》、《CPLD/FPGA》、《ARM技术及应用》为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上,确定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架构,采用了更加贴近生产过程的课程教学方法,开发配套的自编校本教材。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将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电工实训》五门课程进行的重新设置,成为综合课程,并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课程以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项目为驱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实践意义来讲,改变了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实践中,是学生在做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判断检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以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培养目标。
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的成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彭伟老师完成的项目:高职电类专业电子、单片机及计算机接口技术阶梯式全仿真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教材)获得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4 评价机制,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评价是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改革评价方式,将传统的数据式的成绩评价变为岗位技能的评价,将期末过关式的考试变成企业公开招考“生产线工程师”的考核。改革评价的内容,将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列入到评价机制当中,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倡导的是爱岗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它体现的是质量、效益、品牌等价值观。评价内容中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内涵,帮助学生树立企业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意识,培养职业认同。
评价方式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评价的主体由学校转换成企业。
2)评价的重点由侧重结果转变成看重过程。
3)评价的内容由单纯的岗位技能转变成态度+岗位技能。
质量监控体系
1)以教研室为单位,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检查、反馈、整改等工作,重点完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2)建立健全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学校自我监控与完善为核心,集企业监督与评价,第三方监督与测评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制,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竞赛成绩,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的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指标。
5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有四个校内实训室,七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共同建立校外实训的基础上,和烟台富士康集团合作,建立“厂中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和培训功能,使之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基地,同时也是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
在校内尝试开设“校中厂”,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一般性教学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型。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正准备与精诚科技集团共同建设一个校内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的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人员、培训教材,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校中厂”既解决了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场所,同时也能够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能为社会相关需求人员提供培训场所。
6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1)企业方的任课教师缺乏理论授课经验,需要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保证授课质量。
2)实训条件仍然需要扩充和增加,以满足教学需要。
3)让学生成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我该做什么,进而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课程以工作需求为依据,后续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方法上不断创新。
4)对专业老师的要求更为提高,老师的继续教育能力和深入一线项目的工作能力以及执教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和和创新能力的深度。
7 结束语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于2010年11月第一批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有效地解决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更有助于我院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鄂政发〔2012〕19号).
[2] 苑清敏.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向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E4081).
依据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从始至终体现“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质和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式逐步体现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我校电信专业明确了自己的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基本知识,掌握分析、设计、应用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基本素质,能在电子信息行业及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充分的调查论证
(1)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毕业年级学生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对“方案”的修订意见,了解学生自身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的修订。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修订论证,充分考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3)参照执行教育部的专业规范标准,确保专业完整性。
2.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本着“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思想,通识素质类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与通识类课程考核结合,学术讲座日常化,引进并开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针对全国各地生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对外语、数学、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级教学。专业教育逐步向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靠近,专业课程开设以业界需求为主导,鼓励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鼓励“方案”的部分课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开展,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2.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方案”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设置6学分区间,给予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技、军事、历史、艺
术类通识课程修读,开展创业,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的学分奖励,该模块是学生毕业必要条件之一。
2.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不低于25%。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毕业实习以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重点让学生体验基层行业工人的工作过程,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重视课程设计。
2.5合理安排第四学年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方案”要考虑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业两种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课程,剩余时间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研究生考试,确保教学秩序。
2.6教学计划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与行业信息交流机制,将行业发展最新的信息整合为课程资源,通过短课时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开设,同时必须坚持“方案”的执行稳定性。
2.7分方向培养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上,从第三学年开始分方向培养:嵌入式集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嵌入式集成电路方向主要课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主要课程:信息论基础、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同时设置多门其他方向的选修课:
关键词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电子信息工程;工业文化;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90-02
中职教育迫切需要与工业文化对接。作为为中职教育培养专业师资的职技师范学校,如何为中职学校输送具有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并兼具优秀工业文化素质的师资,是一个重要课题。北京联合大学在电子信息工程师范专业开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与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成效。
一、职技师范教育与工业文化对接的思路
首先,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文化。其次,在主要教育环节中融入工业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社会实践进企业,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连接、彼此融合和无缝对接。
在实践教育环节融入企业文化对接的重点。一是将一些主要实践教育环节直接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如毕业设计等;二是将企业中具有深厚工业文化素养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共同指导学生的实验课程和实训环节,依据企业生产工艺或流程及标准规范设计实训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受到企业文化熏陶。
二、职技师范教育与工业文化对接的实践
(一)营造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部分教室、实验室中建立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历程展览,如行业发展的标志性产品展示、行业名人画像、行业优秀企业介绍等,营造工业文化氛围。
(二)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制定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并作为教师考核指标之一。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园中建立企业工作室,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室,使教师熟悉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行业内优秀企业用人标准、文化制度等。
(三)制定学生工业文化素养行为标准
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制度渗透到学生管理中,制定学生的工业文化素养要求与制度。如在电子工艺实训、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建立打卡考勤制度等,使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让学生在校园内能够体会到企业文化的氛围。
(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先进工业文化特征的课程,实现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鼓励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及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讲授部分课程内容,使典型工作任务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如在《专业综合实训》中突出项目式管理与开发的过程,渗透工作价值观,以项目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每个学生负责整体项目研发的一部分,在各自的设计过程中,注意整体项目的协调与连接,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五)在师范类公共课程中融入工业文化教育内容
在师范生到中职学校实习前的《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加入企业文化教育内容,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一方面调研中职学校,让学生了解中职学校的用人标准,找到自身的差距;另一方面调研企业,了解企业的文化。
(六)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制度
与电子信息行业优秀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学生顶岗专业实习制度。学生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亲身感受和体验优秀企业文化,回校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丰富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内容。
(七)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工业文化教育
成立专业文化社团,如电子信息协会等,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搭建本专业学生与校外相关企业交流的平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宣传学校杰出毕业生和行业杰出人物事迹,提升学生的工业文化素养。
(八)毕业设计与企业文化对接
制定毕业设计管理规定,安排部分学生到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其毕业设计题目均由企业提供,选题涉及面较广,而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真题真做。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5-10.
[2]王国龙.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文献综述.[EB/OL].[2010-10-18].kt.省略/news/20101018/571.shtml.
[3]余祖光,王文槿,谢幼琅.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Exploration on the Joint betwe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Culture
——The Cas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achers’ Specialty
LI Xiao-ling, GAO Man-ru, HAO Feng-tao
(Teachers’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11, China)
Abstract To cultivate teaching staff who have specialty abilities, teaching abilities and practice abilities as well as excellent industrial cultural quality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educ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should integrate industrial culture into main educational steps, try to introduce industrial culture into campus and classroom, and introduce social practice into enterprise, with the eventual aim of mutual integration and linkage of campus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Key word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education;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dustrial cultur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2-01-26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和市场空间,但同时市场也对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即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日益向复合型、创新型方向发展。所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使之更加适合于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传统职业型教育和学术型教育并重的位置。对于拓宽学生就业面,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社会就业率造成了一定的缺失。同时,在我国教育格局不断变革的进程中,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与社会期许中痛苦错位,他们虽然面对着市场的大量需求,但无法从中发现技能再造和个性表达的渠道。因此,也造成了生源流失、素质分化等一系列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问题。当今时代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后工业化时代”,意味着工业时代,正在过渡为互联网时代。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传播。这两个“大”在互联网时代被解构了。互联网视域下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网络化平等、开放式的思维。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单一的单向广播已经不成立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时代真正到来。互联网思维势必推动教育模式的转变,它与创新创业教育这种新型模式融会贯通、珠联璧合。
2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2.1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和要求,并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的创新性实验,通过实习实训和相关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尽早地接触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师制和建立科研团队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达到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2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2.1课程体系的优化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思考如何提高创新人才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要处理好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要对各门专业课程进行良好的匹配。按照”合理设置知识结构”、“突出内容精练”的原则设置专业必修课,根据电子信息专业课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将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体现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及时将教改教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按照认知规律,本着分析与综合并重,经典与现代并重,软件实现与硬件实现并重的原则,合理分配学时和内容,真正做到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2.2.2多元化实践体系的构建按照基本技能训练、设计和综合技能与系统工程能力训练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三大模块,构建一个“三层次、六类别”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中三个层次依次递进,第一层次为基本技能培养,由电子信息实习和基础实验组成。第二层次为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它由相关课程设计和综合系统设计组成。第三层次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入实验室或进入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研究自己拟定的课题和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定期组织学生“嵌入式芯片应用竞赛”、“计算机仿真竞赛”等科技竞赛以及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3学生创新团队的构建学生创新团队的构建,应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学习兴趣和工作特长进行合理的搭配,如高低年级学生的搭配、不同专业学生的搭配、交叉学科的搭配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体会到其自身在团队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团队合作能够很好地完成既定的创新目标和任务,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力、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注意保持组织的灵活性和纪律性,要兼顾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多元化和层次化,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创新团队。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内容要丰富多彩,如建立课题小组、组织参加竞赛、举办社团活动等。在建设学生创新团队过程中要全程实行导师负责制,以便能够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把握方向、有效指导。
2.2.4导师团队建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团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背景、突出的科研能力和高尚的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在专业知识、科研素质、科技创新和工程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培养。同时,导师在让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和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倾听学生想法,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