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范文

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护士;亚健康;中医体质养生;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弱、适应性减退,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1]。亚健康发生的基础是紧张的积累,当紧张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引发亚健康状态。较多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亚健康在护士中高发。现就护士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养生的研究作一综述如下。

1.护士亚健康状态

1.1亚健康及其表现

1.1.1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具有不被人们所意识,不被社会所承认,不为医学确认的隐匿性和潜伏性; 具有既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和可逆性等特点。它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

1.1.2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社会适应性亚健康、道德(思想)性亚健康。

1.1.3亚健康人群常见症状,在护士亚健康人群中,躯体症状出现率较高的为疲劳、腰酸腿痛、头晕头痛、眼睛疲劳、精力不支、体力不足等,以疲劳人群发生率最高;心理症状多见失眠多梦、困倦、烦躁易怒等。

1.1.4亚健康发生年龄分布在20—45岁之间,且女性略占多数。医院是面向社会的医疗服务窗口,患者集中,医疗和护理任务繁重。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临床护士在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再加上家庭、社会、教育、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护士的职业压力很高,常常导致护士出现身心紧张性反应,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工作,故临床护士的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1.2.护士亚健康的现状及发生原因

1.2.1护士亚健康的现状

金丽华对临床护士亚健康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中72.0%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状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25%一28%)。明显高于卫生部对10个城市的医院工作人员的调查统计数据(48.0%)。吕兆彩等对5所武警医院的550名护理人员调查显示,所调查的护理人员群体中出现30项亚健康阳性症状中1项以上的护理人员高达76.8%,出现5项以上亚健康症状的达50.4%。显然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很不乐观。提示临床护士健康状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2.2护士亚健康发生的原因

1.2.2.1心理压力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护理人员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培训与考核,如规范化护士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三基理论基础与技能、急救知识和技能等培训与考核,这样无形中给护士增加了很大的压力。由于目前大多数护理人员仍是中专学历,知识面窄,基础较差,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医疗体制的改革,提高自身的学历结构和知识层次,许多护士都利用业余时间想方设法参加各种函授班、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来提升自身的学历,同时还参加全国职称考试、职称英语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等等,沉重的压力使她们身心疲惫,心理压力加大。

1.2.2.2工作责任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每天面对的是痛苦、悲观的患者,工作节奏快,责任心强,情绪压抑,如有急危重症患者时精神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家属的期望值较高,重大的责任关系常使护理人员背负了沉重压力,尤其是“举证责任到置”和“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各式各样医疗事故或纠纷的报道,“医托”“医闹”的干扰等,更是加重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1.2.2.3人际关系复杂

由于护理人员的严重缺编,人力的不足,致使护士每天只是应付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和任务,而很少有时间与患者沟通与交流,加之沟通技巧的欠缺,往往使护理人员与医师、患者及家属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不能相互理解和配合,因而使部份护士对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困惑,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4性别因素的影响

女性由于生理的特点存在排卵、月经期,这个时期身体处于健康的低潮时期,会出现特定的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女性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的慢性应激其血浆GCS显著高于慢性应激的男性。

1.2.2.5生活不规律

护理人员“ 三班倒”的工作特点使她们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不能规律的生活和睡眠,而且夜班常只有一个人,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大、责任重等,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睡眠具有恢复疲劳的重要功能,睡眠剥夺的研究提示睡眠除了保证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外,还对于保持健康和适应社会环境方面有一定作用。因此,睡眠的缺乏是健康的重大杀手,长期倒班造成的睡眠质量低或睡眠缺乏是护理人员群体高发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1.2.2.6护士人力不足,超负荷工作

目前各医院护士均缺编,护士与床位配比不足是一大突出问题。一个护士往往要负责几项工作,工作量大.经常拖班, 不能按时就餐,甚至有些护士上班都没有时间喝水、上厕所,造成高发膀胱炎、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颈椎病、大隐静脉曲张、胃炎、胃溃疡、神经衰弱、心肌炎等疾病。

1.2.2.7学习机会少,待遇低

很多省巿地方性政策基本上只有全日制护理本科以上毕业的护理人员才有资格排队入编,其它学历的护士或经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入编的机会却微乎其微;晋职、晋级及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工资待遇低,个人发展空间小,竞争激烈。相反各种理论、技术考核比医生多得多、劳动强度比医生大得多,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有条件的改行,或是到经济效益好、待遇好的医院应聘,造成护士的大量流失和短缺,由于护士的流动性大,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中医体质与养生

2.1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体质理论目前被认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实祖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体质理论就已确立,并已经有细致的观察和较为丰富的记载。现代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王琦等认为 ,中医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 形成的 ,在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面所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许多研究表明,人群中个体体质的类型与性别、年龄、饮食、劳逸、地理、情志、疾病等诸多因素相关。

2.2中医体质的分型

体质分型是体质学说临床运用中的重要问题,现代中医对体质的分型研究,一般是从临床角度根据患病群体中的体质变化、表现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对体质作出分类。匡调元的六分法: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热质、迟冷质、倦晄质;何裕民的六分法:强壮型、虚弱型、偏寒型、偏热型、偏湿型、瘀迟型。另有学者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分别作体质分型。如陈慧珍将妇女体质分为七种类型: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肾虚质、气血虚弱质、痰湿质、瘀滞质。较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如下:王琦的七分法: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但近年来结合临床观察进行了完善,将原来的七分法增补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基本类型,并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同时制定了中国人群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而且该标准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认定为学会标准(试行)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2.3中医体质可变性

2.3.1体质是可变的。

王琦教授认为,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治疗的观点。

2.3.2正常体质的人因为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心理压力的影响 ,正常中医体质可能转向不健康中医体质。不健康中医体质的人可以根据本身中医体质特点通过调摄精神、平衡心态 、生活调养、体育运动、药物治疗等向中医正常体质转化。

3.护士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养生的研究和展望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干预使之恢复健康,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护理职业有着特殊的服务对象—身心失衡的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长期高度紧张,极易造成护士心理和体力的透支,如护理人员本身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则不可能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护理,甚至还易发生护理差错。因此,降低或消除护士群体亚健康状态和发病率,保证护理人员以健康心态和充沛精力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护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护士亚健康状态以中医体质学说理论为指导,辨别其中医体质类型,制定出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保健、康复等一系列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等,它既符合当代科学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祖国医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观”、“辩证观”和心身康复的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统一。

篇2

(辽宁省灯塔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111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类食品的安全更是受到广泛的重视,相关畜牧养殖者以及研究学者纷纷寻求一些有效措施来保障动物类食品的健康安全。除了防治动物流行疫病举措以外,还对养殖技术进行了刻苦的钻研与探索,终于摸索出生态猪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技术不仅有效改善了畜牧养殖的环境,而且还有效满足了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需求,因此,在这种技术背景下,生态猪动物食品将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欢。?

生态养殖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动物养殖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涉及到动物喂养饲料方面,同时,还会涉及到疾病防治、资源高效利用等,故本文将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具体操纵进行分析与介绍,为广大研究学者以及畜牧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生态猪养殖技术水平。?

1 环境卫生的处理?

养殖户首先采用有机垫料填满猪舍的地底下方,并且对其及时进行翻埋,从而使得猪的粪便以及污水等通过有效发酵而分解,进而达到零排放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猪养殖对水资源与农田的污染系数。另外,还需要保证猪舍的干净、通风正常等相关问题,以保障猪舍环境舒适、卫生,进而为猪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饲养原料的来源?

养殖户需要建立完善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并且从自身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获取天然食物,然后将这些天然食物投喂给猪,从而使得猪通过摄取天然食物而提高自身的营养健康价值,进而为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畜牧养殖者需要在生态猪饲养原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与维生素,以提高生态猪的免疫能力与抗病能力,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产量,为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3 生产加工过程分析?

生态猪生产加工过程对整个养殖过程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生态猪的生产以及流通等过程建立完善的追踪体系,例如:其包装、贮藏以及运输等过程进行全面跟踪,从而保障动物类食品的健康、安全,进而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继而为市场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4 饮用水投放措施?

生态猪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且饮水具有提高动物猪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给予足够的水,并且在水中投放适量的抗生素与食盐。所给予的水应确保干净,从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健康成长,其中,食盐本身具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故在饮用水中投放适量的食盐对动物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 疫病防治工作?

一般情况下,养殖户除了给予猪绿色健康饮食、舒适居住环境以外,还需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这是由于疫病不仅大大降低了生态猪的自身价值以及标准,而且还严重损害了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做好相关疫病的防治工作。当发现动物猪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联系兽医对其进行诊断,并且做好健康猪的隔离处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其他健康猪进行疫苗注射,以实现预防和控制疫病扩散的目的,为生态猪的产品质量以及其价值提供有力保障。?

篇3

就目前湟中县畜牧业生产现状看,近期内湟中县要全面达到生态畜牧业标准确实难度较大。但是从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产品质量、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等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向生态畜牧业方向努力,只有高标准定位、降低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散养畜禽生产所排粪便造成污染程度低,且随着规模养殖取代散养户进程的加快,工作重点应在畜禽规模养殖场。根据湟中县畜禽养殖的实际,发展生态养殖必须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1.1场址选择要适宜要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场区布局科学。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城镇居民区、农民集居点、文化教育等人口集中区域内选址。距铁路、交通要道、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其他畜禽场等1000m以上。距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污染严重的厂矿1500m以上。合理布置办公与生活区、生产区和附属配套区。清洁道和污染道严格分开,互不交叉,利用绿化带隔离。

1.2饲养品种要优良,饲养规模要适度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的养殖场必须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畜禽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或企业标准,国外引进的品种参照供方提供的标准。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要适度。

1.3生产流程要合理,设施设备要先进要有与饲养规模相配套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场区内人员、畜禽和物品等应采取单一流向。畜禽圈舍配有必需的养殖基础设施设备,操作方便、整洁、实用。圈舍配备合适的调温、调湿、通风等设备,配备自动喂料、饮水、清污以及除尘、光照等装置。

1.4档案记录要齐全养殖档案应记载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检疫、免疫、消毒情况;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等。

1.5投入品使用要规范规范使用兽药,禁止使用法律法规、国家技术规范禁止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兽药使用应在动物防疫部门或执业兽医指导下进行,凭兽医处方用药,不擅自改变用法、用量。

1.6防疫措施要严格具备有效的《动物防疫合格证》。有完善的免疫制度、休药期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投入品采购使用和管理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生产区四周应建有围墙或防疫沟;大门出入口设有值班室、消毒池等;生产区门口应设有更衣换鞋或消毒设施;圈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或消毒盆。强制免疫疫病种类的应免密度达100%,免疫标识佩戴率达100%。具有病死畜禽隔离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1.7粪污治理要有效畜禽舍内配备畜禽粪污收集、运输设施设备;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堆粪场,不得露天堆放。场区内粪污通道改为暗沟,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建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畜禽粪污实行农牧结合,就近就地利用,不直接排放到水体,或经综合治理后实行达标排放。

2发展生态畜禽养殖的意见和建议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近年来,湟中县规模养殖步伐加快,如不加以重视和引导,过度、无序发展对人居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将会日益严重。但不能因为发展畜禽养殖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否定和限制其发展,必须以超前的眼光、积极审慎的态度去引导畜禽养殖科学发展。

2.1加强生态养殖宣传力度发展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关系到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人居环境保护,关系到畜牧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最终关系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发展经济、关爱民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的积极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同时通过农民培训、农民科技入户工程等平台把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2.2加大生态养殖政策扶持力度为了规范畜禽规模养殖行为,加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的推进力度,建议各级政府在今后高效农业规模化、设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生猪标准化养殖补助、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治理等项目资金扶持政策落实时,将创建生态健康养殖作为重要内容和必备条件,凡是未达到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标准的企业不得享受政府扶持政策。

2.3引导已有养殖企业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畜禽生态健康养殖企业的标准即是规范畜禽规模养殖行为内容的具体“标杆”,涵盖了畜牧兽医技术和畜牧、兽医、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内容。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具体内容落实到每个畜禽规模养殖场。从现在开始,要加大推进力度,每年改造创建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场的比例要达20%以上,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80%以上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生态健康养殖企业标准。

2.4加强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和管理根据《畜牧法》要求,畜禽养殖用地列入各镇村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符合镇村建设规划,同时要考虑土地载畜量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今后,凡是新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用地实行审核备案制,动物防疫条件实行行政许可制,凡达不到生态健康选址要求的一律不办理相关手续,不得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

2.5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全程监管制相关职能部门对现有的畜禽规范养殖场加强管理,实行生产全程监管制。重点加强投入品使用规范,做到防疫措施严格、粪污治理有效。严格遵守休药制度,严禁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严格遵守强制免疫制度,严禁乱扔动物尸体;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制度,严禁乱排畜禽粪便。

篇4

关键词 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30-01

1 规划背景

《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已于2016年实施,而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正位于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养殖区――宁洛高速公路池塘精养区中。因此,对兴华水产养殖场进行发展规划,符合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重点。

随着近几年兴华水产养殖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养殖场快速发展,提升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产品市场格局的变化,蒙城县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养殖场交通条件的改善,养殖场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机。因此,养殖场必须抓住政策机遇,特别是目前国家对水产养殖场的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通过规划推动养殖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养殖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目标和意义

目标: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利用5年时间把该渔场打造成为皖北地区最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最具特色、效益最显著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成为引领蒙城县渔业发展的亮点之一。

意义:①有利于发挥本养殖场的区域优势,提高渔业综合竞争能力;②有利于树立优势水产品品牌,提高水产品品牌效益;③有利于带动蒙城县休闲渔业的发展,丰富渔场周边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

3 规划依据与期限

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的依据是《亳州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亳州市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实施方案》《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次规划年限为2017―2020年。

4 功能定位

4.1 亳州市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充分利用兴华水产养殖场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资金、渔业技术的投入,把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能够体现亳州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亳州市绿色水产品、特色水产品、渔业新技术的展示养殖基地和休闲渔业的示范基地,对于蒙城、亳州乃至整个皖北地区渔业生产都有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发挥本渔场的辐射示范功能。

4.2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2012年,兴华水产养殖场按照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要求,积极进行了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创建,2012年12月被评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5年以来,本场加大投资,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在市级示范场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进行规划发展[2],把功能定位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争取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4.3 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兴华水产养殖场在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又发展了以垂钓、餐饮服务为主的休闲渔业,展现了现代渔业所具有的休闲功能。可把本渔场的休闲渔业发展功能定位为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按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创建申报发展。渔业的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垂钓、餐饮、观光等产业,赋予渔业文化丰富的内涵,为城乡居民休闲提供宁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景和生态环境,满足与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与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5 发展布局和重点

5.1 产业布局

蒙城h兴华水产养殖场现有面积14.67 hm2,在规划期内规范建设、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树立品牌、增加效益。规划期内总体布局形成“231”发展格局,即二区并驾、三大体系和一个功能区。二区并驾:指渔业生产区和休闲渔业区协同发展,并驾齐驱。三大体系:指渔业养殖技术体系、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和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共同支撑渔场发展。一个功能区:即餐饮服务功能区,形成年接待能力1.5万人次的餐饮服务功能。

5.1.1 两区建设。

(1)渔业生产区。渔业生产区以养殖生态甲鱼、鳜鱼为主。甲鱼的品种为黄河鳖,黄河鳖为当地传统野生品种,易于养殖,价格较高,供不应求;鳜鱼的品种也应以当地的野生品种斑鳜为主,市场价格较高。大宗淡水鱼精养塘主养草鱼、鲤鱼、鲫鱼等,利用增氧机、投饵机、颗粒饲料进行高密度精养,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为休闲垂钓提供优质商品鱼[3]。

(2)休闲渔业区。以餐饮、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和水产品的品质取得消费者的认可。餐饮服务菜谱上应以本养殖场生产的生态甲鱼、鳜鱼等优质水产品为主;垂钓鱼因是本场自主生产,应以水产品市场价格出售,以低于其他休闲渔业场所的价格赢得消费者。本渔场的休闲渔业除餐饮、垂钓外,可利用资源条件,发展观赏鱼养殖,把本场建设成蒙城县观赏鱼养殖基地,使观赏鱼养殖也成为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餐饮服务、垂钓及观赏鱼养殖为休闲渔业主体的兴华水产养殖场可建成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5.1.2 三大体系。

(1)渔业养殖技术体系。联合安徽农业大学、蒙城县畜牧水产局,开展产学研联合,制定各类鱼种的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规程,编印技术资料,科学养殖,规范生产[4-5],将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为科技含量高、养殖水平高、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化渔场。

(2)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为提高养殖效益,大规模的甲鱼养殖生产必须有自己的甲鱼繁育场所。因此,养殖场必须形成自己的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

(3)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兴华水产养殖场以生产生态甲鱼(纯种黄河鳖)为主,目前水产品市场上黄河鳖属于紧俏商品,市场销售价格较高,消费群体相对较少。因此,必须建立好以甲鱼、鳜鱼为销售主体的市场销售体系,随着养殖场休闲渔业的发展,观赏鱼的销售也将纳入养殖场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

5.1.3 一个功能区。完善现有餐饮服务功能,形成年接待服务1.5万人次的接待功能,满足渔场周边居民及来场购销、休闲、垂钓人员的餐饮需求。

5.2 发展重点

在2017―2020年的规划期限内,养殖场要以渔业生产为主、休闲渔业为辅,主辅同步,稳步发展。

5.2.1 渔业生产。渔业生产方面以发展甲鱼养殖、鳜鱼养殖为主。利用早期养殖的性成熟的甲鱼自然产卵,集中人工孵化,生产甲鱼苗种,除用于本场养殖外,还可以出售苗种。甲鱼产卵孵化技术成熟后,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甲鱼苗种生产,并将其列入养殖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5.2.2 休闲渔业。在近期规划内,休闲渔业以餐饮服务、垂钓为主,小规模开展观赏鱼养殖,待养殖技术成熟、销售市场形成后,可进行大规模的养殖,这将是养殖场休闲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6 参考文献

[1] 沈蔚,车斌.上海青浦区休闲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6(6):42-49.

[2] 王健,郁蔚文,田昌凤,等.浅谈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设计思路[J].科学养鱼,2013(7):82-83.

[3] 邢化峰.安徽亳州: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J].环境经济,2006(7):63.

篇5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在国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是较为重要的,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实施工作,使其向着更好的趋势发展。

1生态猪养殖意义

就国家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生态猪养殖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绿色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猪养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健康有着较大的破坏性影响,同时,还会对国家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然而,生态猪与传统的养猪技术不同,生态猪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不仅需要注重生态猪的健康与卫生,还要保证其食物的绿色性,再加上先进养殖技术的引进,使生态猪能够向着无公害与健康的方向发展,传统猪养殖技术对人们的身体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伤害到身体健康,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猪养殖技术,能够促进社会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对传统的猪养殖技术进行改良,还能使人们能够放心食用,被人们广泛应用与认可。

2生态猪养殖技术

2.1食用饲料的选择

对于传统的生态猪养殖技术而言,要想保证猪肉健康与卫生,就要重视绿色饲料的选择。生态猪养殖技术中饲料都是选取绿色、生态、无公害有机饲料,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可以使生态猪的肉质较为良好,并且更加鲜美,对人体没有危害性的影响。同时,在有机食物中,还要不断的添加维生素物质,使生态猪的体制有所提升,保证其身体健康,进而提升人们的食用质量[1]。

2.2疾病预防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是较为重要的,一旦生态猪感染到了疾病,不仅会使生态猪出现病死情况,还会对养殖场造成经济效益的影响,使其受到严重损失。因此,生态猪养殖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猪的饮食进行控制,有效调节其饮食情况。同时,还要对生态猪养殖卫生情况加以重视,严格控制细菌的侵入。虽然,生态猪感染的某些病是不可以控制的,但是,要不断的杜绝疾病发生情况,仔细的关注生态猪精神情况,保证饮食的健康,使其营养更加均衡。如果生态猪卫生情况出现问题,就会对其健康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出现较为严重并且无法控制的疫病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2.3卫生环境的良好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其卫生环境是较为重要的,一旦出现卫生环境不良的现象,就会使生态猪感染疾病。因此,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生态猪养殖环境,保证其卫生的清洁性,例如:在生态猪生长环境中,铺设柔软的草垫,并且保证水池中饮用水的安全性,使其在长期情况下都处于清洁状态中。同时,对于生态猪生存环境的通风性,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进而使生态猪的生长情况有所保障[3]。

3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在国家生态猪养殖过程中,虽然已经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在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多不利的影响,没有设置完善的生态猪养殖制度,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对生态猪环境卫生情况不重视的现象,无法有效提升生态猪养殖效率。同时,对于生态猪养殖的饲料选择情况,经常会出现选择不科学的情况,一旦出现影响其生长的问题,就会出现损失经济效益的现象,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是较为可观的。

3.1放养与种养的结合

对于生态猪的养殖方式,科学、合理的就是放养与种养,将其放养在草地中,所食用的饲料都是较为新鲜的,生态猪的健康有所保障。同时,在生态猪放养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其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绿色无污染的,能够更好的与自然相互贴合,使生态猪能够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同时,要想保证生态猪的健康,就要促进自然有机生产能力的提升,不仅要保证生态猪的健康,还要重视环境的绿化,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生态猪生长情况,还能有效提升国家的经济效益,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3.2信息化养殖

近年来,现代化技术开始发展,很多养殖专业户也是在利用远程程序对生态猪进行观察,针对生态猪的实际生活情况,建立专业性的数据库,在观察其日常生活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保证能够根据生态猪生长数据实施管理工作。同时,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对其生长状态加以监督,及时的发现生态猪生长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不仅保证了生态猪肉质鲜美,还能提升生态猪质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3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模式,就是将生态猪的养殖饲料作为生物链的起始端,逐渐的将不同生物放置在一条生物链中,根据对食物链的分析,结合生态猪养殖情况,设置较为科学的养殖模式。例如: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可以设置立体式养殖模式,将生态猪作为养殖中心,利用鸡、鱼、沼气等形成较为科学的循环模式,根据对这四种生物形成新的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猪养殖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结语在国家实际发展过程中,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是较为重要的,关乎着其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猪肉质的鲜美性。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重视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重视生态猪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技能,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井玉香.浅谈生态猪的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5(12):89-89.

[2]王良军.探究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5,35(22):164.

[3]陆扬,吴淑杭,周德平等.发酵床养猪垫料的养分转化与植物毒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7):1409-1412.

篇6

中国渔药安全行业形势分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吴淑勤所长在“通威鱼(安全鱼)健康标准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

鲤、鲫鱼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一)

中国式“3+2”对虾安全养殖纳米集成技术设施与工艺流程(二)

草鱼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

胜斑鱼养殖技术——养殖新品种介绍

如何提高鱼病治愈的几点措施

观赏鱼中的新宠——魟鱼

增加渔民收入 增进渔民福祉

合浦珠母贝 不同壳色优良新品种培育阶段成果通过现场验收

南海所主持承担的“广东近岸海域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动态评估”项目通过验收

养笋壳鱼每亩利润超5万 斗门引进外国鱼苗“本土化”,养殖技术获省科技二等奖

南美白对虾亲体四月成功产卵

广州番禺区化龙镇举办罗非鱼养殖防病技术培训班

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广州罗非鱼鱼苗“游”入东南亚打破出口瓶颈

台湾捕获罕见263公斤黑鲔鱼 90万卖出

茂名三高罗非鱼基地工厂化育苗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渔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养殖加州鲈鱼 市场前景看好

中山每月20吨脆肉鲩“游”进北京

山东:没有追溯体系不能认定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水产饲料将有国家标准 意义深远

几种有“钱”途的水产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助推两广地区罗非鱼恢复生产

千岛湖有机鱼成地理标志注册产品

中国罗非鱼产量减少震荡全球市场

珍稀白蝶贝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在三亚获得成功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观赏鱼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召开

“盐碱地生态综合立体种植和养殖及盐碱地改良模式推广”课题通过验收

“鲆鲽类全封闭式养殖系统关键技术集成与健康养殖”课题通过验收

控制养殖水体污染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特种养鱼防病应从冬春抓起

五项举措推进茂名渔业产业化

大口鲶苗种转食141浮性膨化料技术

如何选择笋壳鱼苗种?

日本对虾与双斑东方鲀套养高产技术

几种主要经济龟类的养殖优势及养殖技术之一黄缘盒龟

水产品药残成因与预防对策分析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水生动物免疫系统中的研究进展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全饲料安全限量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要点

一年双造澳洲宝石鲈和冬棚南美白对虾健康轮、混养生态模式

慎防泰国笋壳鱼鳃霉病

双斑东方鲀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云斑褐塘鳢养殖技术的探讨

我国水产养殖的概况与实施健康养殖的必要性

我国罗非鱼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实施科技兴渔促进渔业发展

黄全鲫被审定为新品种

茂名引进“黑金刚”(南非产斑节对虾新品种)繁育成功

福建省试点渔业保险渔民投保政府贴30%

广东破解对虾养殖抗病毒难题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进入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

牛盾表示:渔业灾后重建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文昌养殖罗非鱼致富

乳山市首个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隆重成立

福建鳗协提三项诉求振兴产业无公害食品鳜

类塘鳢引种研究的现状与建议(一)

印楝素复方制剂的设计及其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使用微生态制剂后的池塘水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

龟类动物的经济价值及养龟关键措施

加州鲈家系选育的初步开展

鳜鱼养殖疾病防治初探

关于我国休闲渔业的初步探讨

美丽硬仆骨舌鱼繁殖获突破进展——大陆第一代幼龙诞生

“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欢迎订阅《渔业科技产业》杂志

台湾东部海域发现全球首见的两种海鳗

饲料形势好转将加大养殖虾成本压力

全国首批渔医上岗

罗非鱼丰产不丰收 茂名将成立养鱼协会增加对话权

生态渔业服务京津

长江中华鲟雌雄比例失调

篇7

1存在问题

1.1环保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迅猛发展,但部分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收,不重视环境保护;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畜产公害”已成为农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治污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治污资金困难,也致使养殖户直接将养殖废弃物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1.3食品安全隐患

当前,随着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由此引起的抗生素、激素等兽药残留问题,导致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几年,“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一系列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畜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2对策与建议

2.1树立低碳养殖理念

低碳养殖是一种低能、低排、生态、有机、绿色及具有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低碳养殖通过技术创新、制度改革、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减少养殖生产中各环节的碳排放,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目的,引导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模式发展,最终实现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

2.2推广标准化养殖

发展标准化养殖,是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原则,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做到养殖设施化、品种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提升畜牧业的短期生产效益和长远社会效益。

2.3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草”等循环养殖模式,节能减排,防止污染;二是加大发酵床、微生态制剂、秸秆青贮氨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力度,构建畜禽体内外微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和健康;三是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残留和代谢;四是推广节水技术,改进饮水设备,减少水的浪费,并对污水实行净化处理,防止水污染。

2.4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使用畜禽有机肥;加强养殖场废水、废物处理,实施“一池三改”(即一户一个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使沼气成为能源、沼液代替农药、沼渣用作肥料,使畜禽养殖形成“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循环。

3意义

3.1发展低碳养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大力发展低碳养殖,应用、推广各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农业品的投入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碳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达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发展低碳养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低碳养殖技术,努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篇8

1.1实现零排放无污染养猪

通过运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生猪产生的粪尿,能够被垫料中的菌群分解转化利用,不需要对圈舍进行冲洗,无养殖废水产生;粪尿通过微生物菌群分解转化为营养物质后,产生的废气中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大量降低,圈舍内部及周围大气环境中臭味不明显,达到养猪零排放物污染的效果,对保护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具有效果显著。

1.2猪舍环境明显改善

由于渝东北地区养殖户多为农民,他们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不愿意在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方面进行投入,这使得养殖场的环境经常是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尤其是在夏季,因气候炎热,致使猪舍的臭气让人难以忍受,极不利于养殖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主要在生猪生活区域铺垫大量的微生物发酵垫料,能够将生猪产生的粪尿转化为无臭无害的物质和菌体蛋白质,在不使用任何药物和设备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猪“土生土长”的自然回归,这不仅更利于猪的生长,同时猪舍的蚊蝇和臭味也得到消除。

1.3实现健康养殖

在冬季寒冷的条件下,生物发酵床的表面温度和猪只体温并无较大差别,猪舍之间的温度也不存在明显差别,故在养殖期间无生猪出现感冒、腹泻等情况。此外,将猪饲养在垫料上方,环境更加舒适,并且不限制它们的自由活动,使得自然习性得到恢复。并且因环境干净舒适,猪体干净,皮肤红润,甚少生病,健康水平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另猪只的活动量增加,非常健康,甚少使用抗菌类药物和抗生素药物,更利于猪肉品质的提升,是推广健康养殖的重要方法。

1.4农作物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

在运用生物发酵床在制作时,会使用大量的玉米秸秆,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垫料处理,这就能够将大量被废弃的玉米秸秆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测算了解到,在运用生物发酵床的过程中,平均每立方米垫料可运用80~120kg的玉米秸秆,这些垫料在废弃之后,还能够将其用于草地和农田的施肥,可以说能够更好的帮助当地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形成,开创出一条更好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渝东北地区发酵床生猪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垫料、菌种购买不方便

因当地及附近周边没有垫料及菌种生产企业,需要到外地去购买,导致垫料及菌种购买不方便,而且远距离运输会增加养猪成本。

2.2政府不够重视

目前地方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厌氧+还田”模式的推广中,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投入上均不及“厌氧+还田”模式的支持力度,造成业主应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3渝东北地区发酵床生猪养殖的发展对策

3.1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发酵床技术的优势,并在广大养殖户中全面推广。同时把握国家正常导向和资金投向,捕捉信息、掌握重点,健全机制、主动作为,通过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等,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3.2加大宣传提高对发酵床养猪的认识

一是在渝东北地区地方报上刊登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以及奖励政策,让养殖者加深了解,提高认识。二是定期召开各镇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会议,举行技术推广讲座,进行督查指导。三是举行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现场会,让更多养殖户观摩发酵床养猪技术。四是选择发酵床养猪的成功典型实例开辟专栏,进行宣传,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五是积极开展集市宣传,组织专车专人下乡到街头、集市进行展板宣传,并发放技术手册、宣传单页,做到技术家喻户晓。

3.3建设垫料和菌种生产企业

为解决地方垫料和菌种购买困难的问题,渝东北地区政府可通过招商引资或者鼓励地方产业的方式,在渝东北地区建设起垫料和菌种生产企业,方便渝东北地区禽兽养殖户的所需的同时,也更利于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的全面推广。

3.4强化服务确保发酵床养猪稳步健康发展推广

发酵床养猪技术,服务是关键。一是不断完善服务技术。渝东北地区应下大力气加强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不断完善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二是强化技术培训。以举办技术推广讲座和进村入户培训等多种形式,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尽快在渝东北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4结语

篇9

【关键词】抗生素污染;多重抗性微生物;生态分布

0.前言

随着抗生素在养殖业方面滥用情况越发严重,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进入环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畜禽排泄物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可能造成土壤抗生素污染,危及农产品安全。残留的抗生素随动物粪便施肥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积累,并破坏植物根际周围的微生态平衡。抗生素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但据我们了解目前这些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而且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研究局限于水生生态系统,而面对复杂的抗生素污染的源头——粪便的行为归趋、生态毒性的研究还不够,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畜禽的养殖业中,其中85%以上的抗生素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经粪尿排入到环境中,导致畜禽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这是抗生素污染的源头,所以,从粪便中筛选出抗性细菌就成了目前研究水平上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抗性细菌的筛选对如何减少抗生素污染、抗性基因在整个抗生素污染链条中的作用等等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以此为题进行一系列基于抗性细菌筛选的实验。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到当地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暑期完成了酵母菌对污水染料的脱色及酶活测定研究,熟练掌握了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流程、无菌操作技术、高速离心机等仪器的使用。

1.1调研了解在禽畜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分别选择五个猪养殖场和鸡养殖场,并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养殖户养殖规模常用的抗生素种类,常用抗生素的用量及使用方法,每个养殖场每天的出粪量及粪便去向。

1.2分别测定猪,鸡粪便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

实验粪便样品按五点采样法采取,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细菌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选取10-5,10-6,10-7三个稀释度涂布;放线菌选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取10-4,10-5,10-6涂布;真菌选用马丁氏培养基,取10-2,10-3,10-4进行涂布。培养后记录每个平板上的菌落形成单位(cfu)。

1.3测定猪,鸡粪便中,单抗和多抗性(双抗,三抗和四抗)细菌的数量

在进行了养殖户调研之后得知,在猪和鸡的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氨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阿司匹林等,本实验选取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四种抗生素进行细菌的抗性研究,并分别进行了单抗,双抗,三抗和四抗共15种组合情况下抗性细菌的计数。

1.4研究抗生素与粪便中抗性细菌数量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

将采集的粪便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庆大霉素(价格低廉、取材方便)进行培养,每隔一段时间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其中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和抗性细菌计数,对数据进行分析。

综合各方面因素后选取了取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四种抗生素进行细菌的抗性研究,并分别进行了单抗,双抗,三抗和四抗共15种组合情况下抗性细菌的计数。最后选取庆大霉素并设定不同浓度进行抗生素与抗性细菌数量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可得到周围养殖场粪便中抗生素含量的初步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不同养殖时期鸡粪和猪粪中多重抗生素抗性细菌的分布

3.结论与对策

经过对猪,鸡养殖户进行调研取样,可以分析出禽畜粪便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及抗生素的使用对禽畜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看出在养鸡场中,青霉素的使用量最大,其次是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在养猪场中则以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居多。从养殖场的粪尿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实验室筛选和培养,分别检测其对于四种抗生素十五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抗性情况。通过对抗生素抗性的检验,我们可以直观的分析出不同抗生素的组合类型的所占比重,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减少土壤中抗生素污染。 [科]

【参考文献】

篇10

重要意义,并针对如何防治病害,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 病害 防治

在我国发展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

1) 能经济地为人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食品。在动物饲养中,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较之陆生恒温的家畜、家禽能量消耗少,饲料转化效率高,产品中动物蛋白质含量也高;

2) 能为工业提供原料,是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饲料工业等的重要原料来源;

3) 对于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具有重大作用。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量日益增加,但捕捞量受到天然渔业资源更新的限制。渔业预测指出,年渔获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已达到顶点,今后单靠捕捞天然渔业资源将无法满足需求量;

4) 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在近海地区,可因养殖产量增长减轻捕捞强度,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在内陆水域,水产养殖与农业的其他一些生产相结合,利于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加强防治,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防治病害,可从以下几点施行。

1、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生态养殖防治病害

水产养殖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面以上有阳光、空气,塘基上有陆生植物。水里有鱼、各种水生植物、昆虫、蚤类、藻类、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有机物和无机盐。池底有淤泥,同样也生长着上述生物及有机物和无机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养、相生、相帮、相克等极其复杂的关系,生态养殖就是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养、相帮、相克的关系,生产我们所需要的水产品。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全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能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这就是生态养殖。

首先,生态养殖具有环境效益:传统的养殖模式,不但用水量大,而且施用的大剂量的国家违禁药品,如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呋喃类药等,随着大量换水,对坏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恶性病源微生物大量增殖,导致病害泛滥。其次,生态养殖具有社会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环保意思的加强,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性,水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达到别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因此,为了国人的身体健康,和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高额利润,必须保证水产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杜绝病害的入侵,如此方能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施行生态养殖时,主要要注意两点,一是底质处理。例如,在早春水池注水前进行地质处理时,每亩用1-2公斤菌剂加20公斤水稀释后直接均匀地喷洒在底泥上。二是水质处理。水生动物放养后,排泄物和残饵增加,养殖密度和气温升高,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增多,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需净化消毒处理。一般用量按每亩净水面,例如,每次用菌剂1公斤加20公斤水稀释后均匀地洒在水面上,一般15天喷洒一次。当水质较差时,7-10天喷洒一次,待水质好转后,按15天喷洒一次。

2、防治养殖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生活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市,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正解,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从而会造成水产养殖过程中严重的生物性污染。以致会使病害的发生率提升,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生物性污染。首先,针对水体生物性污染,应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其次,主要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入侵类生物性污染。还包括科学引入物种,加强检疫,提高法律意识等等。最后,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3、水产养殖过程中要合理用药,进行防治

渔药是人类与水产动植物病害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增进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应用渔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病害,确保和提高渔产量。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特点是所有养殖品种必须生活在水中,而各类水体通常又是微生物、寄生虫以及种类繁多的水生生物栖居或孽生地,水又是化学物质的优良溶剂和有机物、尘埃的悬浮剂。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不利养殖条件下,如水质恶化易为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条件。这时,渔药就显得很重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日常渔药大致有以下几类。

1) 消毒剂。具有破坏生物活性的功能,用于杀灭养殖环境、动物体表和工具上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传播或发生。消毒剂种类很多,按作用机理分为氧化性消毒剂、表面活性剂、醛类等。

2) 抗微生物制剂。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繁殖的功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细菌、病毒和真菌所导致的鱼虾动物疾病。

3) 寄生虫驱杀剂。具有驱除或杀灭鱼虾动物体内、体表或养殖环境中寄生虫的功能,用于抵御寄生虫对养殖动物的侵害。根据用药的方式,有内服和泼洒两类。

4、防治病害的传播,加强病原的控制

首先,科学放养。养鱼场水源要充足、清洁、不受污染,水的理化特性应适合于鱼类习性。为此,鱼塘要独立从进水渠道进水,定期加注新水,池水不能排入其他鱼池,以防止鱼病蔓延。其次,提高鱼体抗病力。给鱼体注射和口服疫苗、喷疫苗雾化液或将鱼体浸入疫苗液可使鱼体获得免疫力。疫苗一般从病鱼病灶部位分离出病原体大量培养并经灭活等工序制成;有时也可直接将病鱼脏器研磨、滤去残渣、将滤液灭活后制得。通过人工选择或杂交方法培育抗病力强的鱼品种,则是预防鱼病的积极手段。 最后,控制病原鱼池放养前要清整池塘,即排干池水、除去池底表层污泥、进行日晒和除去池边杂草等,以消灭病原体和寄生虫产卵场所。也可以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撒入池中进行药物清塘。所投水草饵料和粪肥、鱼类食饵场所及养殖工具等在投饵或使用前要用漂白粉等消毒。

5、做好水产养殖管理工作

1) 努力改善养殖环境。首先,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其次,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最后,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2) 严格科学投喂管理。首先,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其次,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最后,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3) 加强巡塘。坚持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巡塘一次,仔细观察水产品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并对水质的PH值、水质的颜色、水质的透明度等做严格的测试。同时应对池塘进出水口的防逃设备做检查。

6、施行水产养殖产业结构优化

1) 水产的混养:在水产养殖中,应抛弃区分严格的养殖区域概念,事实证明,除了鱼类间的混养,其他不同品种的水产也可以混养。混养时不同品种的水产相互补充、相互摄取,有效的帮助了自身了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阻止病害的传播。

2) 淡化驯养:应逐步把水产养殖品的海水养殖向淡化驯养靠拢。事实证明,在淡水中养殖海水养殖品,其病害的报废率往往会大幅度降低,且生长速度也会有所提升。例如南美白对虾和虱目鱼在淡水中的养殖。

3) 杂交优势:若杂交合理,其杂交产生的新品种无论是在抗病免疫上,还是产量上都具有原有品种无法比拟的优势。杂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汲取原有品种的性能,并对新的环境产生新的适应能力。如对太阳雨和大口鲶的杂交都是较为理想的品种。

4) 轮养:轮养有三大好处:一是减轻池塘底质的恶化程度;二是减少病害传染;三是根据市场行情,可灵活选择养殖品种。如有些地区上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殖鲈鱼,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结: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对水产品的危害不可忽视。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基础较差。本文针对病害的发生,提出了几条建议。只有从生态、药品、结构等各方面统筹治理,才能将病害降低到最小,才能保证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伦云.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2]杨翠平.水产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04,(04)

篇11

摘要:介绍了嘉善县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总结了其发展模式,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嘉善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循环经济;意义;发展模式;对策;浙江嘉善

畜牧业是嘉善县的传统产业之一,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嘉善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定点推算,2009年末全县生猪总存栏45.73万头,其中母猪3.79万头、仔猪22.72万头、肉猪19.22万头,同比生猪总存栏减少6.18%、母猪存栏增加10.82%、肉猪减少8.48%;全县家禽总存栏277.23万羽,其中鸡62.51万羽、鸭206.49万羽、鹅8.23万羽,同比总存栏增加9.16%、鸡增加0.34%、鸭增加13.89%、鹅减少20.56%。据初步统计,全年生猪出栏76.85万头、同比增加1.94%,家禽出栏640.68万羽、同比增加1.59%;年末嘉善县獭兔的存栏量增加、长毛兔的存栏量减少;其他畜禽存、出栏状况与2008年相比基本持平。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排泄物日益增多、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加重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此,近年来,嘉善县畜牧兽医局在县农经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牢把握“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循环化”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嘉善县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收的同时,也给水体、空气、土壤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甚至导致各种病原菌的滋生,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压力明显增大。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有力保障,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1]。

1.1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畜禽污水其有毒、有害成分甚至会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养殖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身体健康,并且也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而嘉善县畜禽养殖量大,据初步推算,全年仅生猪养殖就产生18万t粪便和36万t污水,这对环境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已经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需要面对的基础问题之一。

1.2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会使环境中病源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畜禽粪尿及废水中的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首先对养殖场的畜禽产生危害,导致育雏死亡率和育成死亡率升高,不仅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嘉善县畜禽养殖面广量大,散养户养殖存在着面散、量少、意识不强的特点,给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化的畜牧业,是有效防止各种畜禽流行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2]。

1.3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

在各种资源日益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采取资源开发、节约使用并举的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综合利用,避免资源过早废弃,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是缓解嘉善县畜牧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利用畜禽废弃物生产沼气,沼气作为农村新型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畜禽和鱼的饲料,也可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可能,也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据初步推算,全年仅生猪养殖就产生18万t粪便和36万t污水,全年畜禽粪污所产生的能量折合标煤1万t左右,沼液沼渣折合尿素逾2万t,可促进农民增收5 000多万元。

2主要模式

2.1种植-饲料-生猪养殖-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嘉善县应用最为广泛的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从作物种植开始,通过生产饲料来进行生猪养殖,最后畜禽粪便和尿液经过简单的三格式或者发酵处理而直接还田。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应用方便,环节较少,对生产设施的要求简单;其缺点在于受种植业季节性的影响和土地消纳能力的影响,易产生土地过肥现象,处理能力有限。

2.2种植-饲料-生猪养殖-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种植模式

该模式在嘉善县仅有数家养殖场应用,从种植作物开始,通过生产饲料来进行生猪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可以用来饲养蚯蚓等特种经济动物,这些特种经济动物又可以作为重要的动物性饲料原料,其排泄物等可以直接还田从而形成循环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畜禽排泄物处理比较彻底,在增加养殖效益上作用明显;其缺点在于对饲养管理和养殖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饲养成本有所增加。以蚯蚓养殖为例,在养殖蚯蚓的土地上套种丝瓜等蔬菜,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有机农产品生产系统,产量高且属于有机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明显。通过调查,进行蚯蚓养殖每年可消纳生猪粪便1 200 t/hm2,产蚯蚓37.5 t/hm2,产蚯蚓粪600 t/hm2,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5.25万元/hm2。

2.3种植-饲料-生猪养殖-肥料制作-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嘉善县目前着力推广的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作物种植来生产饲料,将生猪产生的粪便进行收集,通过肥料制作之后用于种植业,从而形成循环模式。该模式主要有2种肥料制作方式,一种是由畜粪收集处理中心收集生猪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原料加工之后生产有机肥,目前嘉善县建设完成并运行的畜粪收集处理中心共8个,年成产有机肥可达4万t;另外一种模式是农户将生猪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制作土杂肥,这种模式在杨庙镇雪菜种植中广泛应用,每年可处理畜禽粪便2 000 t。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对土壤改良作用明显,可生产优质农产品,同时可以降低化肥等的施用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最为彻底;其缺点在于生猪粪便的收集存在难度,对设施要求较高,运行有一定的风险[3]。

2.4种植-饲料-生猪养殖-沼气-水产养殖-种植模式

该模式在嘉善县水稻种植区域内广泛应用,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依托,以畜牧业生产为中心,以沼气生产为纽带,建立起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复合生态循环系统。循环模式主要有“猪—沼—林”、“猪—沼气—食用菌—蚯蚓—畜禽”、“畜—蝇蛆—畜禽—种植”等。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资源化利用明显;其缺点是处理量较少。

2.5其他模式

目前,围绕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模式日益灵活,出现了 “鸡—猪”结合、“猪—鱼”结合等生产模式,目前嘉善县在这些模式的应用上还有很大空间[4]。此外,对于其他畜禽种类而言,由于养殖量小或者粪便产生量比较小,基本采用“种植-养殖-种植”的模式进行循环发展,出现了牧草或秸秆—养殖—蘑菇—蚯蚓—畜禽—种植、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养殖—种植等模式。以姚庄镇兔业养殖为例,通过种植黑麦草等为家兔提供青饲料,家兔的粪便用于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这样形成种植-养殖-种植的有机循环。调查发现,该模式生产的葡萄等作物品质较好,成本大幅降低,效益明显增强,仅化肥一项,就可以节约成本2.25万元/hm2左右。

3对策

3.1以产业化为导向,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技术要求较高,必须以产业化为导向,结合嘉善县精品农业建设工程,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一是形成畜牧生产产业链。按照精品农业建设的有关要求,牢牢把握精品农业的内涵,大力发展规模生产,使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拉长产业链条,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生态养殖园区建设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基地、畜禽养殖小区或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从而逐步改善人畜混居、畜禽粪便随意排放、饲养环境差、综合效益不高等状况。三是强化沼气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把沼气生产与利用引入产业化机制,实行产业化经营,把规模养殖与沼气工程、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极大地带动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3.2以科技化为导向,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必须以科技化为导向,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与推广应用,既能降低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也为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一是积极开展沼气贮存、运输、发电与供热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引进,从根本上解决沼气利用的“瓶颈”问题,使沼气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切实做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配套产业技术的培训、推广等工作,加快良种繁育、环保饲(肥)料开发、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性技术的组合配套,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用科技支撑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3.3以长效化为导向,构建农牧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必须以长效化为导线,积极构建农牧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积极建立长效机制。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涉及的环节和部门多,必须各部门树立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做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和推动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对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入沼气产业化经营,保障畜牧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新型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走“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循环之路,以畜产品加工为龙头,既保护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走“畜禽—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之路,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既生成新的能源和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同时又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肥源,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既减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省用水、饲料和劳力,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增加养猪效益,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 章红兵,赵青,钟土木.浅谈畜牧业循环经济[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6):33-35.

[2] 范梅华,王桂朝.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12):106-107.

篇12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问题

中图分类号:S9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66

1 水产养殖与环境生态问题的现状

许多水产养殖主体对象缺乏对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严重性的充分认识,更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趋势。1985年上半年和1997年,中国分别确立了具体的新时期渔业发展计划与方针,并鼓励发展养殖业,把渔业养殖及养护的合理利用,以及渔业资源的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此,渔业产业化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实现了新时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2010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800万t,实现了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50%以上,1988年,渔业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政府部门对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的支持是分不开。

然而,在迅猛发展的状态下,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生态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我国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面临着水域环境不断恶化与水产资源破坏严重的各种现象、资源种质质量下降与质量安全隐患增突出等矛盾,给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例如:水产养殖本身需要清洁水源,但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一些近海区水域进行海岸带的旅游、航运以及其它活动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得生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更影响海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 水产养殖业中的必要性

水产养殖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之一,水产养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以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它与我国的经济命脉以及大范围的人口生存和就业问题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中国是传统的渔业产业大国,渔业产量的增长仍依靠于捕捞量,适当的水产养殖操作能够减轻天然捕捞渔业的压力,然而,随着渔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渔业商品交易份额不断加大,海洋捕捞业长期过度捕捞,部分重要鱼类资源产量大大下降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捕捞的经济效益下降,给部分靠渔业资源维持生计的广大渔民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联合国海洋污染专家组(GESAMP)曾这样认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如河湾或沿海港口等捕鱼及在内地的各种海洋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质,尤其是有机污染物质(如抗生素),导致海洋污染,造成损害海洋使用质量行业开发的重重问题。所以,各地区机关与部门需及时认清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并维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以下具体分析各个领域如何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2.1 水产养殖是粮食产量保障体系

水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存在人口增长及土地问题,在我国发挥重要的替补作用。从长远看,在全球粮食短缺、食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增加和土地、水资源约束的长期矛盾。水产养殖业科学捕捞与开发,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自给目标。而且,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发展,具有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天然水域排放污染的特点。面临我国耕地日益减少、粮食供求紧张化的局面,水产养殖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无疑发挥着更为重要的补充替代作用。

2.2 水产养殖生态建设需要节能减排作用的应用

发展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水产养殖节能减排在整体水生生态系统中可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现阶段,各地在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广泛的开展。气动水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增氧的同时,完成了残饵及粪便的收集,同时又可减少有机物的含量,从而降低化学耗氧量,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仅能提高渔业产量,在节水节电和提高综合生产效益也有很大改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关于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对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部分水域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水质在线监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水产养殖的独特优势与重要性在于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大力支撑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渔用饲料、销售和苗种繁育、渔药、储运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大批渔民通过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使生活得到改善。同时,水产品也是优质蛋白食物,脂肪含量较低,是人体摄入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必要来源,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例如,每公斤大黄鱼中蛋白质含量相当于7公斤猪肉中的含量。

3 水产养殖与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建立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保障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健全管理的法律的相关规定,该系统是满足水产养殖集约、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是中国农业大学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863计划的重大成果,使用智能传感、无线传感、通信、通知处理与智能控制等联网技术开发的高端技术科技,可进行水质环境参数的在线采集、预警信息和远程自动监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联网系统,养殖户可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技术应用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生态平衡的目标。

3.2确立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规划养殖区域,建设现代养殖试范区,改善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实现养殖条件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力发展生态型、环保型和节约型综合水关养殖产业。执行国家推行的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标准,推广先进养殖模式,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病害防治,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建立现代水产养殖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围绕良种培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研究,增强科技创新的利用率,通过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3.3 发展多种类型的水产养殖体系

3.3.1 大众型水产品

大众水产养殖产品数量繁多,它主要包括传统养殖的大宗鱼类以及各种虾、蟹、贝、藻类,发展大众化水产养殖产品,对国家提倡的菜篮子工程以及粮食产量体系起到了有利的保障作用,大众型水产品在国民的食物结构问题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此类型的水产品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比较大,在水产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可有利保证大众水产品的稳定生产,对保障粮食总量安全具有重要贡献。

3.3.2 名优海珍型产品

为了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我国加大对名优珍品的研发力度,主要以特色海产品和高档海珍产品为主,这类产品主要是某些地方特色和名贵种类,这类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产量小,消费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因市场价格高,存市量少,为生产和养殖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受到部分群体的青睐,也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产量的新增长点,在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 制定水产养殖行业规范,加强对养殖规模和养殖生产过程的管理

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水域环境,但以往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也会给水域环境带来的各种污染压力。因此,需要通过改革水产生产制度和调整养殖方式保护渔业发展环境,推广有效的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技术。

篇13

1.1科学规划

水体环境对社会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的规划养殖区域是进行水产品养殖的基础。首先,在进行养殖之前,养殖人员应该对水质、生物进行反复性的调查和观察,了解水区的富营养化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水域环境的特点进行水域功能划分,规划网围的面积、密度,确定网围和精养方式的负载范围,并且通过数据分析来总结养殖水体对水中营养元素的承载能力。最后,根据其能承载能力来确定水质产品的养殖数量,合理的规划是实现养殖水体可持续利用的第一步。

1.2提高耐水性饲料的应用

研究证明,饲料中的原料越多对水体的稳定性就越好,饲料在水中长时间侵泡时,能保持饲料成分不被溶解,不会导致大量的危害物质出现[4]。因此,厂家应该提高饲料中原料的比例,提高鱼料的质量,而常用原料中稳定性比较好的有玉米、米糠、麸皮等,养殖人员在选择饲料的时,应尽量选择新鲜的饲料,再配以粘合剂,容易保持更好的粗纤维和粗蛋白,提高饲料的耐水性。

1.3合理配比饲料合理投喂饲料

饲料生产厂家在进行饲料生产时,一定要结合不同的鱼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养殖方式、不同的水体环境等因素进行生产优质的饲料,并且在进行饲料配比上,要根据鱼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状况来进行科学的配比,以达到增强鱼类体质的目标。养殖人员在购买饲料时,一定要看饲料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保证饲料是新鲜可口的,切忌投放变质的饲料。养殖人员在喂养饲料时,要讲究方法,对饲料的粒度要降低其粉碎的程度。在制粒时,要把握好调制的温度、时间、水分。在喂养时,要注意喂养的速度,切忌喂养的太频繁或者长时间不喂养。

1.4实行绿色药品

在清理养殖区域的其他有害水生动物时,人们往往会使用大量的药物进行清理,药物的化学成分就严重的污染了水体环境,而各医学家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出一种新药物,即利用天然、自然和益生药材研制而成的“绿色药品”,这是一种以人的安全健康为目标而研制出的安全无害的自然药物。因此,水产品养殖场应该积极推广和引用绿色药品,改善养殖动物居住的恶劣环境。

1.5利用能净化水质的鱼类及水生植物

一些鱼类和水生植物原本具有净化水质的能力,因此,养殖厂家应该积极的使用生物学技术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例如,在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饲料喂养导致水中的氨氮过量,引起大量危害水体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出现时,在水中可以适当的放些滤食性的上层鱼类,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降低浮游生物的繁生;养殖鲢鱼有助于净化水质,可以建立一个鲢鱼链;紫萍、芦苇等水生植物能快速有效地吸收氨氮。这是一种简单、生态、实惠的循环资源,养殖户可以多种植水生植物进行净化水质。

1.6利用物化措施降解氨氮

物化措施是通过换水、增氧以及使用改良水质的物质等物理或化学的方式来保持水产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健康运行。例如,增氧和换水能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清除;使用沸石粉不仅能吸附氨氮,而且还能为水生生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纳米技术的引用可以对水中的病菌进行杀毒,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利用紫外线具有杀菌的优点,进行水体消毒,并且无二次污染。

1.7污染治理

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残饵相关废弃物可以进行回收和治理,对于底质区域出现污染,则可以根据其污染程度,建立一个污染区域,进行吸泥、撒石灰等方法来改善地质环境,为底栖生物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1.8利用法制手段进行约束

现阶段,在我国还没有对水产养殖产业实施完整的法律规定,这也增加了水产养殖业户肆意妄为的心态。因此,一定要加强地区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水产质量标准体系,对水产养殖的环境、饲料、鱼药等产品进行严查监督,如果发现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一定要严禁水产品进入市场,并且对养殖户进行严重的惩罚,取消养殖户生产的资格。另外,应该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人们对水产质量标准的意识。

2结语

篇14

一、充分认识推进水产跨越工程的重要意义

水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县现有总水面4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2.6万亩),丰富的水产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是我县水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2009年,全县养殖水面10.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62万吨,实现水产经济总产值4.2亿元。但与省内水产业发达市、县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总量小、单产低,龙头企业少、深加工能力弱,产业化水平低。实施水产跨越工程,加速我县水产业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场供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安全”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突出发展特色养殖、都市休闲渔业,重点抓好水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发展,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水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促进我县水产业持续、协调、全面、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力争全县水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三年上台阶,十年翻一番,在水产大县建设、产业化经营、市场开拓、苗种产业发展和资源养护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期目标:到2012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其中龙虾养殖面积4.5万亩,黄鳝养殖3万箱;水产品总产量4.6万吨,年递增10%。水产品产量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45%以上;水产经济总产值7亿元,年递增18%;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产值占水产经济总量的35%以上;农民人均水产纯收入年增长10%。

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特色养殖9万亩,其中龙虾养殖面积7万亩,黄鳝养殖6万箱;水产品总产量6万吨,水产品产量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60%以上,水产经济总产值14亿元以上。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产值占水产经济总量的50%以上;农民人均水产纯收入增收占同期农民增收的10%左右。

三、实施水产跨越工程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水产大县建设,推进“一带四区”产业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渔业扶持资金,认真落实《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大力推进水产大县建设,构建“一带四区”的产业布局。即:围绕资源优势,推进沿巢湖、派河、丰乐河水产养殖产业带建设;围绕丰乐河百里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推广生态修复、无公害养殖技术,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打造沿巢湖、丰乐河、派河商品鱼养殖区;围绕柿树岗乡廖渡网箱黄鳝养殖,三河、丰乐镇甲鱼、鳜鱼、河蟹养殖,山南、花岗、严店等乡镇龙虾、泥鳅养殖,着力打造地域优势明显、技术力量雄厚、产业经济发达的特色水产品养殖区;依托三河渔港建设,围绕三河木兰村,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农业产业化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水产品加工产业群区;充分利用小庙、高刘、铭传、紫蓬等乡镇的区位、资源优势,通过对渔场鱼塘的改造,建设成公园式基地、园林式庭院、生态式乡村,打造集饲养、垂钓、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都市休闲渔业区。通过“一带四区”建设,推进水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高水产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县廖渡黄鳝养殖合作社、县渔业协会为示范,引导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水产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服务、协调功能,鼓励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有机”、“绿色”和著名商标认证工作,形成“一乡一品”、“一品一社”的发展格局。突出以水产品加工、大水面综合开发和水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建设,突破淡水低质鱼加工瓶颈,大力发展黄鳝、龙虾、鳜鱼、泥鳅、河蟹等特色水产品的精深加工,重点扶持县丰力、鸿运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水库、河道四大家鱼等优质大宗水产品保鲜加工和水产保健品、休闲食品、生化制品的研发。围绕区域布局,积极推进水产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大幅度提高现有水产品加工能力。力争到2012年,培育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产合作经济组织覆盖水产养殖户85%以上;到2020年,引进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3—5家,年加工水产品能力5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

(三)加强品牌渔业建设,开辟水产品外销新局面。认真落实国家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扶持各类水产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形成一批渔业龙头企业集群,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加快品牌渔业建设。在开拓水产品市场上,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名”的原则,积极培育水产品特色优势品牌。努力找准市场定位,立足扩大省内市场,瞄准“长三角”市场,积极参加省及市名特优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吸引销区批发商、流通加工企业来我县建立生产基地、加工出口基地和流通配送中心。下大力气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扶持加工企业做大规模,创建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依托大企业、大品牌促进水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区域优势,培育重点企业,促进特色优势水产品加工出口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支持,兴建巢湖三河渔港,打造集渔业安全、水产品交易、渔业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渔港。突出水产品冷链、保鲜运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周谷堆等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逐步在三河、柿树岗等乡镇形成以产销地市场为补充的开放、高效、有序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到2020年,力争全县水产品年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5%以上。

(四)大力发展苗种生产,全面提升健康养殖水平。重点发展龙虾、鳜鱼等优势品种的苗种繁育,集中扶持建设一批苗种繁育基地,全面提升水产苗种综合生产能力。到2012年,全县水产苗种年生产、供应能力达到15亿尾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建成1个省级以上年产鱼苗4亿尾的良种场或骨干苗种企业,全面形成水产良种研发、生产、示范、推广和保护服务体系,使全县水产苗种年生产、供应能力达20亿尾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黄鳝、龙虾、鳜鱼、泥鳅、河蟹等优势产业辐射周边市、县。大力推广水库生态网箱养殖、池塘网箱养殖和稻虾连作等健康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土地、水面的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到2012年改造、建设高标准池塘4万亩,建成3个省级以上规模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到2020年,全县完成高标准池塘环境修复改造7万亩,建设8个省级以上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区)。进一步加强水产苗种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苗行为,加强苗种质量监管,依法保护农民利益,提高水产种业竞争力。

(五)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水产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方案的通知》(皖政〔2006〕46号)要求,对全县部分中小型水库实施禁渔期、禁渔区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认真做好水产良种场开展良种亲本更新,水库、河道、渔场渔塘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增殖放流活动。到2020年,全县建成省级以上水生生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年增殖放流水面1.5万亩,放流重要水产资源品种苗种2亿尾。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各乡镇、园区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水产跨越工程的组织领导,把推进现代水产业跨越式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考核机制,推动全县水产业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二)增加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对水产良种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全方位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产生产经营活动,在优势区域形成全民兴渔创业的新局面。建立激励机制,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促进水产业发展。对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名特优品种、带动辐射能力强大、有突出贡献的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或个人)、水产品加工企业等,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奖补;对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成效突出的乡镇予以奖励。

(三)实施科技兴渔。牢固树立“科技兴渔”的观念,加大科技推广投入,促进水产良种场体系建设和水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研究、试验、示范科学养殖模式。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充实和加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建设,大力培训农民水产技术员,普及水产科技知识。通过品种改良、新品种引进和水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推广生态水产业健康养殖,提高群众科学养鱼水平,提高水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把水产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四)推进机制创新。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发宜渔资源,提高水域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建立国有水面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展养殖水域资源评估、公开招投标以及大水面承包适宜年限等研究;支持承包经营者将其水面使用权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合理有序流转,促进水面规模化经营。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发、技术创新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