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经济调研范文

社会经济调研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会经济调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会经济调研

篇1

××乡是××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石腊它,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平均气温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08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4003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全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帮助和全乡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乡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止2009年上半年,全乡共有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4人。其中农村劳动力9387人,外出务工人员2402人。人口出生率6.22%,计划生育率98.88%。全乡总耕地面积14845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1万元,其中,集体投资完成77万元,私人投资884万元,已完成我乡全年指标任务。全乡经济总收入133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70万元,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收入514万元,畜牧业收入480万元,林业收入34万元,渔业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5元。

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培训力度逐年加强,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乡党委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全乡粮经比例明显趋于合理,以香蕉、冬早蔬菜和果蔬为主的产业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规模经济。目前,香蕉种植5000余亩,冬早蔬菜种植8000余亩。仅2009年大春作物种植14845亩,其中粮食作物8668亩,经济作物6177

亩。利用热区优势,开发热区资源,抓特种养殖,抓规模养殖,常抓市场检疫。仅2009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生猪出栏达8363头,牛出栏达1104头,羊出栏达5946只,大牲畜存栏达9475(头、匹)。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五年来,全乡共完成了17个扶贫整村推进工程,投入资金255万元;投入573.96万元,完成302户的扶贫易地搬迁;投入24.26万元,完成513户节能灶改造。农村公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克难奋进,按质按量完成“8.30”地震民房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以及全乡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乡212户重建户已于年前全部搬入新居。平田、所所卡两个统建点附属后续工程项目正在实施中;中损792户、轻损1332户修复加固全面完成。村委会、机关单位、民政福利设施及其它恢复建设正在加紧进行。截止目前,民房恢复重建已兑付救灾资金670.7万元,涉及农户2331户。共接收到的大米8吨,三色彩条布100卷,铁丝38圈,铁钉8箱,棉被150床,衣服300袋,夹克衫150件,毛毯280床,家庭包100包等各类物资已及时发放给受灾农户。

文化市场监管逐年规范,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大力弘扬傣乡民俗文化。认真举办好一年一度的“四月八”民族传统节各项活动。完成2009年36个自然村622户(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完成2009年东坡村农家书屋建设(现存各类书籍及科普光盘1661册(盘),总价值2万余元)。积极引导和鼓励东坡老年文艺队编排《双换亲》等优秀花灯剧目报县级文化部门。申报了全乡55个自然村2358户9107人的20户以下及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覆盖规划。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得以提升,看书难、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体制不断创新,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协调发展、和谐并进。至2008-200年,全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校点13个。在校学生1606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649人,毛入学率100%,辍学率2%;小学在校学生95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在校生辍学率0.2%;全乡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8年。目前,全乡在职在编教职工109人(其中中学39人,小学70人)。校园占地面积29237平方米(43.83亩),生均18.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209平方米,生均6.98平方米;危房面积5289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4234㎡)。

卫生工作积极健康发展。切实做好以白马口二号病老疫区为主的监测管理工作,积极认真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和母婴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培训和防控工作,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大食品卫生督查力度。近年来,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传染病疫情、孕产妇死亡病例及食物中毒事件。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减免工作。仅2009年上半年,全乡共享受减免人12021次,累计减免补偿金额138496.86元。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运行。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积极推动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切实搞好护林防火工作。目前,全乡森林管护面积有17954亩。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明显深化,积极深入推广丘北经验、落实白路试点工作经验,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抓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完善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包保责任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多年来,我乡境内没有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综治方面,仅今年上半年,共处理刑事案件4件,治安案件10件,排查出各类纠纷60起,调解成功55起,调处成功率92%。开展“四防”检查8次,排除各类隐患38起。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增强公民道德规范意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严格执行向乡人大主席团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纪委的纪律监督,认真办理乡人大主席团交办的议案和建议。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建设有关规定,加强队伍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平安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禁毒防艾工作得到广泛宣传,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和谐有序,全乡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认真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二、乡党委政府下步工作思路

1、争取实施建设一个集民族文化广场和冬早蔬菜批发市场。

2、争取重新规划小学校点布局新建东坡乡中心小学。

3、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对宗教复杂地区进行综合治理,使宗教复杂地区的基础设施有较大改观,群众素质有较大转变。

4、在以赤叨、水口、达卧三个村委会海拔1500米以上种植发展核桃产业。

5、以东坡、所所卡、以赤叨、东甸、白马口五个村委会坡地、旱地为主大力发展玫瑰茄产业。

6、进一步发展壮大香蕉种植业,全力打造东坡香蕉品牌。

7、依托元谋热区经济作物市场,积极开发以白马口、东甸、所所卡、庄房为主的热区冬早蔬菜种植产业。

8、争取实施路其干及莽草坝的4000余亩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篇2

关键词: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社会经济;中国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04-03

1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转型的内涵

1.1 社会经济转型 社会经济转型是指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于社会经济转型内涵研究,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刘祖云认为:转型是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变过程[1]。周冰等则认为:转型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变迁,特指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整体变迁[2]。从时间范围来看,转型则包括文明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文明转型可能持续时间长,需要逐渐的完成;社会转型是社会制度的变迁,时间上可能比文明要短,也可能在方式上一步跨越;经济体制转型则是更小的范围,灵活性相对更强[3]。针对中国社会转型,刘祖云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其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其三,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其四,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其五,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型;其六,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全面转化的转型[4]。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阶段划分,学术界大致有2种界定涵义:其一是狭义意义上的改革开放以来的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制度过渡的时期,其二是广义上的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划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王沪宁认为:中国社会是从20世纪开始进入转型期的[5]。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是从1840年正式开始的,中国社会转型过程大致经历了1840年至1949年的启动和慢速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8年中速发展阶段和197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6]。

1.2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利用转型最早是由英国利兹大学的Grainger在其研究以林业为主的国家土地利用时提出来的[7-9],其提出一个假设:大多数国家都需要经历持续毁林――林业农业2部门间达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随后这一研究方向被引入中国并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特点相关研究得以迅速开展,但是中国土地利用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短、空间差异显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同一时段含有不同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土地利用转型,即土地利用形态在时序上的变化,它通常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相对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和土地利用形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成了土地利用转型。由此可知土地利用形态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那么,何为土地利用形态呢?土地利用形态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在特定时期内由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结构,具有空间和非空间2种表现形式:其空间形态指由耕地、草地、林地等各类用地组成的某个国家或区域的地图;非空间形态指每一土地类型所占份额[10]。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土地利用形态概念内涵也不断拓展。有研究[11]将土地利用形态分为显性和隐性2种,显性形态是指特定时期内主要土地类型的结构和格局,含数量和空间两种结构,数量结构指指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所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或是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在高一级类型中所占的份额;空间结构则主要是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排列和组合。隐性形态则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的其他隐性属性(除土地类型之外),比如土地质量、产权、经营方式等,一般依附于显性形态。土地利用转型不是形成一个最终固定的土地利用形态,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土地利用转型的表现之一是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的转型,即土地利用的生产、生态、生活3大主导功能间转化,是土地资源在各主导功能之间进行空间和数量上再分配的动态过程。

2 转型期中国面临严峻的人地矛盾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土地资源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载体和生产要素,是人类社会赖以维持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长达30多年的快速发展通道,目前正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土地资源紧缺与低效利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挑战愈加严峻。总的来说,转型期中国所面临的人地矛盾主要有如下3个方面:

2.1 土地资源供少需多 随着中国各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的建设需求都将继续增长,而粮食安全与环境保护也会愈被重视。在保证1.2亿hm2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区域土地资源的供需形势,不容乐观。可以说,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完成、基本进入发达阶段之前,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土地资源将呈现出供少需多的紧张形势。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愈加尖锐。

2.2 用地数量结构不尽合理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应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而应当是全面的、科学的发展,在土地资源自然供给刚性的条件下,生产用地供给的增加,必然导致其他用地供给的减少,进而导致经济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矛盾。这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相对于各类建设用地的大量增长,经济发达地区的林地、水域等生态环境用地逐渐遭到蚕食。而建设用地内部的数量结构也不尽合理,传统的强调生产的发展方式,使得城市居住用地不足、住房紧张,交通等设施用地不足、基础设施服务跟不上人口的迅速聚集,这就导致了区域用地功能发展的不协调性,并将进一步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应为15%~30%,《标准与准则》(97版)对工业用地比例的规定是特区内控制在10%、特区外控制在20%~25%,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10%[13]。2011年中国全国城市工业用地规模高达8 721.2km2,占全部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0.9%,而生态用地比重仅10.7%,居住用地比重只有31.5%。且中国城市道路广场用地、绿地等反映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用地指标偏低,如香港是一个非常拥挤的城市,但其道路广场用地比重却达12.4%,东京更达到13.5%,巴黎和纽约则分别达到25%和35%,而中国具有沿海开放地区土地利用特点的海口市,这一比重还不到7%[13]。

2.3 用地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决定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进而决定人类活动的空间行为,更进一步地影响人类活动的空间绩效。现阶段,中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布局优化主要面临着区际分工模糊冲突和区域发展差距扩大2个难题。据有关专家测算,苏南各市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达0.92以上[13],产业同构形势十分严峻。此外,自1984年以来,江苏省县级之间的区域发展差异急剧扩大,趋于发散[14]。这样看来,经济发达地区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确实亟待优化。一方面,区际分工应建立在各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以使各区域的发展更具效率,更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各区域在技术、区位、制度、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上的差距所导致的区域发展差距现状,如不加以密切关注而任其进一步扩大,势必会引发广泛的社会矛盾,进而危害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解决人地问题的优化途径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人地问题必须得到正视和解决。对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人地问题则更为复杂和突出,而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将在现在欠发达地区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重现。经济社会发展终归要落实到国土空间上,并通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实现。因此,有关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地问题,应当引起学界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较为突出的人地矛盾主要在于区域发展失衡、粮食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转型。其时代任务主要有3个,相应的亟待解决4大关键性土地利用问题。

3.1 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关系社会稳定的最基本问题就是粮食安全问题,难点在于区域发展差距问题。首先,关于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在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有研究表明[15],1978-2004年间中国农业就业比重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2004年的46.9%,年均下降0.87个百分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2012年间,这一就业比重则由2005年的44.8%下降到2012年的33.6%,年均下降更是达到1.4个百分点。在现有的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模式下,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中西部大量存在老人村和空心村。与此同时,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还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如郑海霞等[16]研究发现,1996-2004年短短9a间,浙江绍兴耕地资源总量净减14 404.73hm2,减少了6.81%,人均耕地面积由0.050hm2减少到0.045hm2,比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3hm2警戒线还低15%左右。因此,在农业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投入都剧减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经济发达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是当务之急。其次,在于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在现行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约束下,人口的自然流动受到限制,区域发展差距及由此衍生的收入差距问题就有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粮食保障与区域协调发展这两个问题,并将解决措施落实到空间上,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联系起来。就土地资源的利用而言,要真正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和谐,就必须确保区域耕地面积及其粮食产能,就必须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存空间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是以一定程度上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今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明显。以太湖里的鱼类为例,20世纪80年代太湖地区共有107种鱼类,2009年仅剩60余种,20a间少了30种[17]。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这就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发展、稳定发展,还要更好的发展、更生态友好地发展。就土地资源的利用而言,要真正实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存空间的目标,就必须确保生态脆弱区域的科学定位和合理开发,并且实施积极主动地环境政策。

3.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外延式发展 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既是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提高的必要要求,也是以往的资源过度消耗型的增长方式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而不得不转型的形势所迫。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的人地问题是改变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由以往的粗放型利用转变为精细化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就土地资源的利用而言,要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

4 结语

从转型与土地利用转型的理论内涵研究着手,分析了中国当前所面临严峻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供少需多、各类用地数量结构不尽合理及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同时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例,重点分析了所面临的较为突出的4大人地矛盾及相应的亟待解决4大关键性土地利用问题的3大时代任务。总的来说,经济发达地区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区际分工模糊、耕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和土地利用粗放等当前所面临的4大关键性土地利用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祖云.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32-37.

[2]周冰,靳涛.转型中理性范式的再思索与演进逻辑思辨[J].南开学报,2005(3):88-96.

[3]靳涛.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演进与理性[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8-9.

[4]刘祖云.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32-37.

[5]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3.

[6]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1994-1995)[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

[7]Grainger A.The future role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 in the world forest economy[D].Oxford:Department of Plant Sciences,University of Oxford,1986.

[8]Grainger A.National land use morphology:Patterns and possibilities[J].Geography,1995,80(3):235-245.

[9]龙花楼.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131-138.

[10]龙花楼.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研究的新途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1):87-89.

[11]朱凤凯.北京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与功能演变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12]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度江苏省土地利用计划安排[EB/OL].[2013/4/3]..

[13]谭淑豪,曲福田,谭仲春.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主要矛盾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4):78-82.

[14]Wei Y,Kim S.Widening inter-county inequality in Jiangsu Province,China,1950-95.

[15]程名望,潘@.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回顾与特点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7(1):88-94.

[16]郑海霞,童菊儿,郑朝洪,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绍兴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4):435-439.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经济发展;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23-03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濒临太湖,距离上海只有120多公里,属于沿海经济开发城市。2013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无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8.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07.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14.2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52.2:46.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基本相当。近几年,无锡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8073.73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增长47.2%;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设计产业增长15.5%;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17.1%;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32.0%。无锡紧紧围绕“扩大内需保增长、创新创业促转型、政企合作维稳定”三大突出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总体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现状

对照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对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统计分析。无锡市现有高职院校11所,2013年总计划招生13572人。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指导性专业目录所有一级19个专业大类的14个,覆盖率为73.68%;531个子目录专业中开设专业数为117个,占总专业数的22.03%,开设专业平均比率为23.48%。其中,电子信息、财经、艺术设计传媒等大类,每个学校都有所侧重的开设了子专业;制造、土建、文化教育等涉及民生的行业开设专业也相对集中;相较而言,生化与药品、医药卫生、公共事业等大类只有个别学校开设。如,针对医药卫生行业仅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眼视光技术专业,当年计划招生41人,实际录取20人,仅占招生计划的48.78%。而农林牧渔、资源开发与测绘、公安和法律等专业11所学校都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在2013年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中,制造业仍然位居榜首,达到总招生比例的26.6%,其次是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传媒和财经类,比例都超过了10%。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与无锡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很大关系,各大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做了很多探索,相继开出的子专业达到了28个,招生比例也从2010年的9.63%上升至15.7%,上升速度明显,从侧面也反映了无锡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招生数量上,环保、气象与安全、医药卫生、生化与药品等所谓的冷门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人数也都在50人左右。

二、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结合对无锡市19个主要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2013年度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统计数据。制造类专业在无锡各大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比率达到68.75%,招生比例达到26.63%,2013年招生人数达到3614人。制造业作为无锡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尽管招生在数量上已基本满足了社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从学校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录用高职学生的情况反馈来看,专业设置的有效性不明显,企业真正能用的人才缺口很大。无锡素以鱼米之乡著称,农林牧渔业非常发达,在无锡经济发展中的排名仅次于制造业。而调查发现,与农林牧渔相关的专业,在无锡11所高职院校中,已连续八年未开设任何相关专业,仅有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园林技术专业,但专业设置单一,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实用性和因地制宜性也不明显。无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自然优势,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类高级技能人才奇缺,阻碍了无锡现代农业的发展,应适当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如无锡在水产养殖中技术咨询专家奇缺,而无锡的很多乡镇正在新建生态村、观光镇,要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增设水产养殖技术、观光农业和畜牧兽医等专业。随着无锡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无锡已借助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实现海陆空的全方位衔接。2013年高职院校交通运输大类计划招生294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等三所学校新开设了航空服务、高速铁路动车乘务等专业,占该类招生比例的32.65%,未来几年包括上述学校在内的高职院校可结合学校特色开设城市轨道等相关专业已满足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的要求。无锡的19个主要行业中,公共事业涵盖的内容很广,未来无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日益突出,目前仅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涉外事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门课程,实际招生76人。事实上,包括很多本科类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该类专业,但因跟风追求市场效益,缺乏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学生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很少,就业竞争力差。要满足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保证无锡城市现代化的全面铺开,必须小口子人手,重点优化相关专业及衍生专业,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拿来就能用的专业技能人才。近几年,无锡动漫、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前景良好,11所高职院校都纷纷瞄准市场开设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也由2006年的1300人增加到2013年的2131人,增长了1.64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就业形势严峻,相关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下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不应批量生产画图的流水工人,而是要培养具有专业特长,能在该领域有所创新、独当一面的高级人才。另外,电子信息类专业尤其值得关注,行业就业环境看似良好,招生人数一直持不减的态势,但实质上人多质不优。尤其是高职类学校的学生,基本功本来就不扎实,再采用全面撒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能胜任工作的寥寥无几。高职院校一定要以此为警示,结合企业实际设置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不求难而求能活学活用。

总的来说,无锡各大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大多集中在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和财经大类,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数控等专业每个高职院校基本都有开设,专业重复现象比较普遍;无锡的新能源、物联网等产业起步较早,但专业设置单一;科技、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软硬件设施较缺乏。所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科学预测,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适中建设,适宜发展。

三、推进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锡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无锡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结合对高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以区域经济需求为依据,优化专业设置

结合无锡经济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要能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接轨,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接轨;要坚持进行专业相关调研,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要有意识的培养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缓解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矛盾。事实上,无锡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对社会职业需求的敏锐性还有待提高,专业设置的重点和特色还要进一步加强。无锡市高新技术的应用理念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机会致使许多新岗位的产生,也使得人才紧缺程度加深。在这样的区域经济背景下,充分考量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各类人才,成为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当务之急。2014年7月1日无锡地铁正式开通,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在三年前就开设了相关专业,迎合了无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学生就业问题也迎刃而解。未来,无锡将继续在轨道交通、新能源开发和环保等产业领域有较大的动作,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要结合高职特点,根据人才的需求程度和岗位的稀缺程度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

(二)以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托,建设骨干专业

无锡城市的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后期,传统制造业作为无锡的支柱产业,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无锡市“十二五”规划提出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无锡的战略任务,坚持制造与创造相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协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综合经济发展体系。要实现无锡经济发展战略,需调整产业结构,将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建设力度,打造以电子信息、动漫和旅游等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按照整体战略规划要求,无锡高职院校应着重建设通讯技术、艺术设计和旅游管理等专业。事实上,开设电子信息、动漫设计等专业的高职院校不在少数,但专业设置宽泛不精,学生综合含金量较低。所以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要建设骨干专业,在保障骨干专业的供给平衡上,多方面培育创新型人才。作为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不仅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还要增加对骨干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真正发挥高职教育在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协调发展

现如今,我国落后的交通始终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造成交通运输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础保障。不过,无节制的增加交通投资也并不一定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刺激和促进作用,某些时候还会阻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交通投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概述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交通建设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收益慢等特点,同时还需要用到能源、土地以及金属材料等稀缺性资源。过度超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于将国民经济中其他部门发展的资源大量挤占,这样就造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资源被闲置,而其他部门发展时资源短缺,出现了社会经济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的状况,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第一条铁路于1876年开始建设,第一条公路于1906年开始修建,航空事业近两年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神州十一号于2016年发射成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跃居世界前列,各种问题正在逐步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综合性运输体系而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输装备依然呈现出较差的质量、较低的能力、较偏的布局和较少的数量等特点,在我国基础建设投资中,交通运输业投资比重相对较低。

2.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迅速扩大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大幅提高了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有效改善了整体结构,使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不断好转。特别是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城市道路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

2.1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具有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在粗略计算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以后能够看出,在世界上,我国运输网络密度仍然比较落后,尤其是主要运输通道上缺乏充足的客货运输能力,具有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从而对运输效率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2.2具有较低的技术装备水平。不合理的运力结构和参差不齐的交通运输技术状况对运输效率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比如在客运、铁运的自动化管理方面相对落后,通信导航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先进的卸运设备和工艺也要广泛应用。

2.3缺乏平衡的空间分布,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现如今,我国中东部和西部的交通基础建设施工水平存在的差距相对较大。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东部地区为“发达型”,中部地区为“跟进型”,主要是西部地区为‘落后型”,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2.4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现如今,多头管理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现有状态。通常来说,各部委的职能与各省厅局直接贯穿。按行政区划分管理机构的职能范围,导致交通运输体系具有较低的效率,严重浪费资源。所以,对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统一建设很有必要,能够使交通运输的总体效率得到提高。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常长期实践能够看出,在满通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外部性和政治、政策形势的条件下才能够使经济发展通过交通投资建设来实现。想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确保三个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是不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满足两个条件,会限制经济的发展。而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加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对钢材、水泥、木材等资源有大量的消耗,这种情况下会增加物资生产部门的就业和收入,而木材、水泥、钢材等物资需求的增加又会大幅增加全社会物资生产部门的收入。另外,物资供应部门不断增加的收入和就业会使基层劳动者的收入得到提高,而人们对于饮食、医疗、旅游以及服饰等消费的需求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样会增加消费品部门的收入和就业。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品、生产资源以及服务行业收入的需求的增加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这样良性循环下,使我国国民收入不断增加,进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图1)。

3.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基础保障,其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的投资和较长的周期,对国民经济有着较大的贡献。按照国民经济贡献方式进行划分,其中包括有间接贡献、直接贡献和诱发贡献。一是间接贡献,其中交通运输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效应包括两种:一种是后向拉动作用,另一种是前向推动作用。一是后向拉动作用主要指增加值通过交通运输中间投入的产品生产所创造出来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需要对沥青、水泥、砂石、钢材等能源进行大量的消耗,一定数量的增加值会通过中间物品的生产而产生。同样上述能源需要对矿石和能源等中间物品进行消耗,这种情况下一定数量的增加值会通过这些中间物品的生产而创造出来,而不断增加的产出和创造的增加值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上述的供给关系使国民经济相关行业产出得到增加的现状被称为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向后拉动作用;二是直接贡献,主要表现为交通建设行业所有经济活动最终创造的增加值。在对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划分能够看出,建筑业内包含了交通建设,而客货运输属于运输业。建筑业与运输业均属于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资生产部门,只不过前者是提供有形产品,后者是提供无形服务。本文所指的直接效果主要指交通部门本身增加单位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所做的净贡献;三是诱发贡献,主要是指相关部门产出增加后,不断增长的投入价值使收入增加。而不断增加的收入会加大人们消费能力,这就导致社会的需要相应增加,从而使生产进一步扩大,使相关部门的产出进一步增加,而上述内容中因消费作用不断增加各部门的各轮产出的情况被称之为交通运输队国民经济的诱发贡献。

3.3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着纽带作用。在上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外部性和政治、政策形势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交通基础设施的纽带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市场需求的影,市场需求扩大和门槛距离增加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从而使各经济单元能够更加频繁的交流。所以,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可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从而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资金供给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逐渐增加了可用于投资的各种形式资金和能够分配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可以使其建设的步伐加快;三是技术供给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能够使社会分工的发展得到促进,这种情况下改进了原有技术或创新新技术。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众多技术难题被攻破,积极影响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制度供给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经济使市场机制得到有效完善。例如为了使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匮乏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逐步引进转让经营权、国际投资证券等方式,且效果显著。

篇5

论文摘要: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还是社会结构的变革与适应,都离不开保险业的作用。随着市场的扩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社会稳定及协调发展效应愈加明显。文章从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两方面对山西保险业发展的功能进行了评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保险业大有作为。第一,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通过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为人们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可以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养老和健康保障,保险可以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

一、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1.经济补偿效应。保险是分摊意外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集合和分散风险的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1998年特大洪灾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及重大煤矿事故中,保险业及时赔付,有效地恢复了生产和安定了人民生活。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04年山西省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保险金达到19.7亿元,2005年达到20.08亿元,2006年达到25.27亿元,2007年达到52.5亿元。例如,2004年8月18日,大同合成橡胶集团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生产线遭受严重毁坏。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接到报案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查勘后,立即支付预付赔款400万元。并于2004年12月24日经公估机构里算后,向大同橡胶集团支付赔款869.59万元,使该受灾单位迅速恢复生产和经营。2004年10月7日,山西运城虹桥旅行社承办的旅游团发生严重车祸,造成3人死亡、8人重伤、12人轻伤的恶性事故,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支付旅行社责任险赔款125万元。2008年3月9日,阳泉市平定县山西海祥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造成6名矿工窒息死亡。大地保险阳泉中心支公司接到报案后,加大理赔“绿色通道”的开放力度,及时支付保险赔款120万元。

2.资金融通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筹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具有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内在的投资需求使保险公司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具有资金融通效应。保险费是预付的,保险赔偿或给付责任要在整个保险期内履行,还有损失发生与给付之间存在间隔、历年赔付率波动、巨灾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因此保险公司要提留各种准备金。运用暂时闲置的大量准备金保证保险资金的运动是必要的,投资可以进一步增加收益和增强给付能力。投资收入既是金融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保险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保险业通过收取保险费,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建立保险基金,再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形式进行资金运用,为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建设融通了资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援了经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2004年,我国各省市保费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保险需求弹性值为1.49%。

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同业拆借等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的资金融通效应将逐步得到发挥。

3.收入分配效应。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即感到风险的行为主体(投保人)愿意出钱(保险费)给另一行为主体(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收到保险费后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发生损失时,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这是典型的交换,社会保险的财务及给付机制影响到储蓄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二、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效应

保险作为现代生活风险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全的制度安排,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效应逐步发挥。

1.社会稳定效应。保险公司从承保、计算费率到理赔都要与灾害事故打交道,需要掌握财产的分布和各种灾害事故损失的统计资料,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积累防灾防损经验。减少灾害事故能相应减少保险的给付,从而增加保险资金积累和降低保险费率,所以保险公司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宣传并向防灾防损部门投资,把防灾防损作为保险的首要任务。保险赔偿只是分摊灾害事故损失,但整个社会仍受到危害,只有防灾防损才能减少灾害事故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投保人投保只是预防万一,他们宁可保险费白缴,也不希望灾害事故发生。可见,保险公司是社会防灾防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保险业正确处理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以社会稳定为己任,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仅通过招收业务人员,就解决了130多万人的就业难题,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社会保障效应。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保险费收入和参保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大病医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们退休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需要。为弥补这一缺口,保险业报出了一系列商业医疗、养老保险,满足了人们较高层次的保障需要。养老保险不仅可以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可以减轻子女负担,增加扩展家庭效用,还可以增加子女教育投资,提高收入预期。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解除了人们医疗、养老等的后顾之忧。

3.社会管理效应。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助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保险可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政府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风险管理日益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将更多地依赖于时常化的手段来解决。保险将逐步成为个人生涯规划和家庭保障计划的重要内容。

4.本地化效应。保险业只有融入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山西省各保险公司不断寻找保险发展的增长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从支持支柱产业、服务“三农”、推动责任险等方面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保险发展领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储量为最。煤炭行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全保障问题又是备受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推动煤矿雇主责任险发展,组建专业性煤炭保险公司。针对各地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责任事故,2004年12月,山西省在采煤行业推动开展煤矿职工工伤保险、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2006年11月,山西省开始将商业责任保险机制引入全省安全生产领域,特别是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大力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投保责任保险,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朱文胜.保险理论研究的思考.保险研究,2000(3)

篇6

努力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____村委会的调研思考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__

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安排本人联系指导__镇__村委会,为能实实在在的体验民情、体会民生、体察民苦,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取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双重实效,2014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__村委会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开展民情访谈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动,并对__村委会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就如何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现作如下探讨。

一、__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__村委会地处__镇西北角,东与__海良、大会村委会相接,南、西与__县相邻,北与丽江永胜县相接,距__镇政府25公里,距宾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325户,总人口1189人,主要有汉、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积1530亩,其中水田400亩、山地123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贫特困村委会。

近几年来,__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一是群众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6元,群众收入呈增长态势。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实施了投资近246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面通达工程,实施了2个村小组的村间道路硬化,投资28万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余人、受益面积700余亩、深150米的深进。三是产业调整迈出步伐。除主要种植玉米、白肋烟、香叶等农作物外,种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业。今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协调帮助下,与宾川县国巨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发动村组干部试种香葱30余亩并进行全额收购,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是农民素质有所提高。

二、__贫困山区发展中存在的因难和问题

(一)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森林覆盖率低,干旱缺水严重,除有3个村民小组有龙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农田灌溉外,其余村民小组无水源,只能靠天吃饭,如团山村民小组中有14户62人因无任何水源,多年来一直靠政府送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土地贫瘠,全村约75.5%的耕地面积是山地,干旱贫瘠,土地产出率极低。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通达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还有9公里土路,同时只有2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坡陡崎岖,通行不畅;农田沟渠不完善,不配套,渗漏於阻严重,农田灌溉极不方便;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全村6个村民小组没有一间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村民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和贫乏。

(三)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群众脱贫依赖心理严重。村民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有一定难度。贫困人口“等、靠、要”心理严重,加之还有大约17.5%的农户处于极度贫困和温饱线下,村民脱贫致富工作任务艰巨。

(四)产业结构调整难和缺乏主动应变能力。以传统农业为主,习惯于粗放型的农业经济,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难于推广和应用,产业结构调整难,加之农民种植意向盲目“跟风”,缺乏主动应变能力,对收益造成一定风险。

三、对提高贫困山区发展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一)夯实社会事业,提高贫困山区的人口素质。要免费为山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加大对山区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基础,提高山区群众人口素质,增强其抵御贫困、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贫困山区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的指导和引导力度,带动山区人民增收致富;镇人民政府要以村委会为活动平台,多开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活动,并要以点带面,对条件较好的小组率先争取启动实施建设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强教育引导,树立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要破除山区群众“等、靠、要”思想,积极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教育其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帮扶和挂钩联系部门要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与贫困山区一道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业务部门,扎实抓好政策落实,做到想事情、做决策,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切实帮助贫困村组解决问题。

(三)加强基础建设,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争取救济救助与推进“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动群众自筹的基础上,财政每年应划出一部分扶贫专项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村的行路、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五难”民生问题,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坚决制止和杜绝乱砍滥伐行为,同时开展好四旁植树活动,绿化美化家园。要大力倡导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生产生活对植被的破坏,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篇7

一、调研时间

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

二、调研形式

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约谈领导等方式进行。

三、调研主要内容及专题调研分组安排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围绕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开展调研,提出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年的工作思路报县政府。

(二)开展六个方面的专题调研

1、正确分析形势,明确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思路和目标任务

调研内容:通过对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和年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省、市重要政策走向的分析研判,提出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方面重大项目的安排及具体推进措施;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人民银行大余县支行、县新村办、县农粮局、县国土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重点办。

2、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调研内容: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思路和举措;重大工业项目的确定;加速工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和举措;围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提出明年服务企业、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我县钨、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旅游工业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具体措施。

责任单位:县矿管局、县科技局、县国资局、县质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环保局、县国土局、县工业园管委会。

3、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调研内容:提出年城乡规划的目标和措施;城市建设目标、举措和重大城建项目的确定;房地产发展的目标和措施;“治脏治乱治堵”的目标和措施;培育城市文化的目标和措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目标和措施。

责任单位:县房产局、县城管局、县发改委、县文广局、县国土局、县“三城同建”办公室。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调研内容:年全县农业、林业、水利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措施;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措施;重大农业、水利、林业建设项目的确定;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的目标和举措。

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果业局、县国土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科技局、县质监局。

5、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调研内容:分析当前开放型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年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和措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创业的目标和措施;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优化投资环境的措施。

责任单位:县民营企业管理局、县工商局、县发改委、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

6、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调研内容:围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年民生工程计划,特别是要为群众办好的实事。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房产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文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委。

(三)县政府办公室根据乡镇、部门、单位报送的年工作思路和专题调研报告进行梳理,形成综合性的调研报告。

四、调研工作要求

(一)要认真组织实施。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刘群英同志全面负责的综合调研组,各牵头领导和牵头单位分别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积极参与,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调研活动的组织、调研课题的拟定、调研报告的收集汇总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要站在服务大局的高度,把调研工作组织实施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确定专人负责,选派业务骨干参与,提出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切实可行的年工作思路。各专题调研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具体的调研活动方案,安排好调研活动,并做好材料汇总等工作;各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调研工作,确保调研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参加调研的人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调研课题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调研材料反映数据的真实性。要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力求调研报告有情况、有分析、有思路、有措施,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对策有力,对明年工作目标要具体、明确,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篇8

2015年,是**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百年难遇的重大战略机遇的关键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为实现**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分析机遇并抢抓机遇,认清挑战并直击挑战,研究对策并实施对策,以团结奋进的雄心,加快发展的决心,全力打造和谐、美好的县城。

一、**县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当今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形势逼人;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等理念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催人奋进;这给**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科学发展观正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变革,传统发展正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蜕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将为**这个生态大县、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宜宾召开,**县分会场共确立了32个必建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预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将对**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届时,将有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国内外宾馆、饭店、旅行社老总,海内外各大报社记者在内的近2015名参会人员在**石海参观考察,将大幅度提升石海乃至**的知名度,对我县旅游业发展将迎来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三是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只要**县能够有机地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经济区,我们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分工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四是中城共乐作为宜宾市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的次区域中心,**将成为宜宾、泸州连接黔东南和滇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具有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五是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减少所造成的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这为我县由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向利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转变带来了机遇。六是省、市领导的关怀、**在外工作人士的支持以及全县44万苗汉各族同胞强烈改变家乡面貌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二、**县发展的困难和差距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2015年,全县GDP实现17.6亿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财源支柱不大。几乎没有上千万元税费的工业支撑性项目。电力公司税收500余万元,烟草公司800余万元,锦巍集团140余万元,丝绸公司130余万元,上1000万元的只有华福煤矿、并且主要是煤炭经营。三是城市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美化、绿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蕴缺乏,也没突出僰苗文化内涵。四是旅游要素不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还跟不上,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还不突出。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现象严重。六是经过矿业秩序整顿,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断决策。

三、**县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面对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只要敢于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能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发展。

(一)直面挑战。就是要在挑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坚破难。特别是今年,全省旅发大会**县分会场有32个项目将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伤筋动骨、有的缺钱少米,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假如我们的干部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积极想办法、添措施,要顺利完成今年旅发大会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话。

(二)抢抓机遇。就是在机遇面前要立足一个抢字,表明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树立一种果断的工作作风。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抢就是要早认识、早研究、早准备、早行动,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就全省旅发大会在宜宾市召开而言,机遇对几个旅游资源县都是均等的,目前长宁、江安、翠屏区早就憋足劲头飞奔快跑,特别是长宁更是势头迅猛。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任何犹豫、徘徊、观望、等待的消极态度和行为,都会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坐失良机,留下无穷遗憾!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项目建设,才不至于落伍于竞争的跑道。

篇9

2006年,是××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百年难遇的重大战略机遇的关键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为实现××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分析机遇并抢抓机遇,认清挑战并直击挑战,研究对策并实施对策,以团结奋进的雄心,加快发展的决心,全力打造活力××、魅力××、和谐××、美好××。

一、××县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当今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形势逼人;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等理念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催人奋进;这给××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科学发展观正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变革,传统发展正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蜕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将为××这个生态大县、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宜宾召开,××县分会场共确立了32个必建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预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将对××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届时,将有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国内外宾馆、饭店、旅行社老总,海内外各大报社记者在内的近2000名参会人员在××石海参观考察,将大幅度提升石海乃至××的知名度,对我县旅游业发展将迎来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三是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只要××县能够有机地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经济区,我们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分工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四是中城——共乐作为宜宾市“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的次区域中心,××将成为宜宾、泸州连接黔东南和滇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具有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五是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减少所造成的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这为我县由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向利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转变带来了机遇。六是省、市领导的关怀、××在外工作人士的支持以及全县44万苗汉各族同胞强烈改变家乡面貌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二、××县发展的困难和差距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2005年,全县gdp实现17.6亿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财源支柱不大。几乎没有上千万元税费的工业支撑性项目。电力公司税收500余万元,烟草公司800余万元,锦巍集团140余万元,丝绸公司130余万元,上1000万元的只有华福煤矿、并且主要是煤炭经营。三是城市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美化、绿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蕴缺乏,也没突出僰苗文化内涵。四是旅游要素不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还跟不上,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还不突出。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现象严重。六是经过矿业秩序整顿,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断决策。

三、××县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面对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只要敢于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能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发展。

(一)直面挑战。就是要在挑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坚破难。特别是今年,全省旅发大会××县分会场有32个项目将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伤筋动骨、有的缺钱少米,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假如我们的干部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积极想办法、添措施,要顺利完成今年旅发大会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话。

(二)抢抓机遇。就是在机遇面前要立足一个“抢”字,表明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树立一种果断的工作作风。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抢”就是要早认识、早研究、早准备、早行动,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就全省旅发大会在宜宾市召开而言,机遇对几个旅游资源县都是均等的,目前长宁、江安、翠屏区早就憋足劲头飞奔快跑,特别是长宁更是势头迅猛。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任何犹豫、徘徊、观望、等待的消极态度和行为,都会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坐失良机,留下无穷遗憾!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项目建设,才不至于落伍于竞争的跑道。

篇10

一、基本情况

我市有回、维、满等38个少数民族3.6万人,其中回族3.5万人,占97%。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区2个、千人以上的乡镇12个(其中回族镇1个)、500人以上的村16个。

民族聚居村分布情况:

**县5个:

**县4个:

**区5个:

**区2个:

民族聚居村经济现状:

16个民族聚居村共有30233人,其中少数民族16494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45.25%。*7年民族聚居村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工业总产值5.03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14亿元,产业结构比为14.5:69.7:15.8,为“二三一”结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基本持平;民族聚居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03.5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2.34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67元)。与全市人均纯收入相比: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民族聚居村有6个:召陵区久寨徐村5*元、常村5354元、归村西村6*元、前油李村5355元、舞阳县河北街村5025元、郾城区回马村5800元。

基本持平的民族聚居村3个:召陵区后油李村4500元、临颍县清街村4280元、东街村4135元。

低于4000元的民族聚居村有7个:临颖县东关村3400元、黄连城村2900元、锅壅口村3816元,舞阳县西街村2120元、顺河街村1800元、付庄村2435元,郾城区斗王村3800元。其中舞阳县西街村、顺河街村、付庄村等3个聚居村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较全市低45个百分点以上。

少数民族有善经商的传统,由于思想观念、区位优势等原因,16个民族聚居村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一是村与村之间不平衡。工商业较发达的村,村民人均收入已超过当地水平;以种植为主的偏远村,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种粮解决温饱,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二是贫富差距较大。一些经商办企业的少数民族群众,已步入小康水平,不少人还坐上了高级轿车;那些单靠种地,没有副业的群众,生活还不富裕,个别还较贫困。三是民族村与我市经济发达的村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整体规划,特别是在道路、饮水、农田水利、医疗、环境卫生、文化设施等方面投入滞后,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民族聚居村突出产业:

1、工业企业较好的聚居村——召陵区常村、久寨徐村、归村西村、郾城区回马村。主要集中在电料加工、热度、屠宰、骨粉加工等行业。从*2年开始,常村的电料加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由此带动了周边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电料加工,不仅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又安排了不同民族的适龄人员就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召陵区召陵镇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民族企业达20多家,产值、利税分别占该镇的24%、27%。

2、餐饮、商贸为主的聚居村——临颍县清街村、东街村、锅壅口村、黄连城村,舞阳县西街村、顺河街村,召陵区归村西村。少数民族群众发挥自身传统经商优势,从事清真餐饮、经商贸易、牛羊肉加工等,逐步形成一批在中原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品牌。如:北舞渡闪记湖辣汤、繁城镇“洪恩”、“洪华”、“颍青”等品牌牛羊肉制品等。黄连城村、归村西村集贸市场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名声远及百里方圆。

3、种、养植业聚居村——召陵区常村、前油李村,舞阳县付庄村,临颍县黄连城村。主要是种植烟叶、水果等。如召陵区常村成立农村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投资千万元,建设万头肉牛养殖场、无公害供港蔬菜基地;临颍县黄连城村的2万只养鹅场,舞阳县付庄村的双孢菇种植园1个等。

二、制约民族聚居村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

1、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一是大多数民族聚居村存在重经商轻教育的观念。有的认为,现在供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需要支出几万元,毕业后就业又没有保障,不如及早让孩子经商,还能早挣钱早得利,缺乏长远打算,致使农村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二是卫生方面,主要是农村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人员缺乏,难于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基础设施落后,民族聚居村基本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在16个民族聚居村中,有6个村的村村通工程落实不到位,8个村没有用上沼气,4个村没有吃上安全的饮用水。

2、民族聚居村污染严重。民族聚居村普遍存在村内污染严重问题。如郾城区回马村,召陵区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后油李村、常村、归村西村,舞阳县顺河街村,临颍县清街村和黄连城村等,这些村长期从事牛羊屠宰加工,村内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不出去,滞留村内深坑浅沟,既有损村容村貌,又造成了地下水重度污染,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

3、村容村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民族聚居村的村内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村民住房、道路建设、生产生活用水、排水、村容村貌整治等长期处于无序状态,相悖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4、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民族聚居村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是缺乏具有先进理念的管理人才,制约民族产业的做大做强;种、养殖业虽有项目,而且有的规模较大,象常村的万头肉牛养殖场、黄连城的2万只养鹅场,付庄村的双孢菇种植园,都存在专业技术服务滞后、缺乏有效技术指导等问题。

5、缺少引领民族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现有的民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够,缺乏集团化、集约化经营的理念,不利于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影响着民族经济的跨越发展。

三、加快民族聚居村发展的建议

1、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结合贯彻《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整合现有支农惠农政策,出台我市进一步促进民族聚居村发展的倾斜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使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动员社会力量,贯彻好落实好优惠政策,形成合力,支持少数民族发展。发改、财政、交通、教育、农林牧、环保等部门要加大倾斜力度,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努力推进民族聚居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抓好少数民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民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场会,一方面督促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强力推进。

2、设立市级扶持民族聚居地区项目建设专项发展资金。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也是民族聚居地区实际需要。国家、省都设立有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民族聚居乡、村项目建设。省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郑州、洛阳、开封、周口、商丘、许昌等市也每年拿出50-100万元不等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专项发展资金。鉴于我市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议我市也要设立50-80万元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专项发展资金,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适当增加,支持民族聚居村率先发展,走在前列,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示范村、亮点村。

3、加强督导,深化“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对民族聚居村的结对帮扶工作。一要提高认识,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领导。结合我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督促帮扶单位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切实加强帮扶工作,真心实意帮助民族聚居村加快发展。要发挥优势,采取不同形式,切实解决民族聚居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检查、同考核。

二要健全帮扶机制,加强工作督导。建立帮扶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各帮扶单位每季度要以书面形式向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帮扶工作情况。建立跟踪督查制度。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定期了解帮扶活动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通报。健全考核制度。将帮扶工作列入各帮扶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分阶段进行考核,表彰先进,督促后进。

篇11

关键词 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11-0169-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11.027

县域作为基本的行政单元,承担着承上启下、沟通城乡、固本强基和总揽农村全局的重要作用[1]。近年来学者们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等方面,仅有少数学者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促进山东县域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模型

1.1 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全面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相对独立性等原则[2]。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参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3],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的主要社会指标体系,本文构建了山东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层次构成,分别为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领域层、子领域层和指标层,见表1。

1.2 评价模型

设系统f(x)、g(y)在时点t的发展水平的量度函数分别为f(t,x)和g(t,y)(其中x、y分别为系统f(x)、g(y)的特征向量)。f(x)、g(y)协调意味着f(t,x)与g(t,y)的相对离差即离差系数越小越协调,所以定义社会与经济在时刻t的协调度为:

B(t)=f(t,x)•g(t,y)f(t,x)+g(t,y)2 2 k(1)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当系统f(x)与g(y)发展到一定水平(f(x)+g(y)=c)时, f(x)•g(y)最大。从数学分析的角度讲,只有当f(x)=g(y)时, f(x)•g(y)达到最大值,表明系统f(x)与g(y)为最协调。协调度反映了系统的协调程度,而不能反映系统f(x)与g(y)当时所处的发展水平。为此,我们将协调度与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表示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用D(t)表示[4]。

D(t)=B(t)•f(t,x) θ•g(t,y) δ(2)

式中:θ、δ为待定系数,且θ+δ=1。基于以上对于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度的理解,采用协调发展度D作为度量尺度。

式中: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T为发展度;α、β为待定权数,在计算过程中,鉴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二者权重相等,即α、 β均为0.5[5]。f(x)与g(y)分别指经济综合指数和社会综合指数。通过均方差方法求权重,然后采用加权求和法求出综合指数。

2 综合指数分析

2.1 社会综合指数

计算得出2009年山东县域社会综合指数,见表2。从社会综合指数计算结果来看, 出现胶东强于鲁中,鲁中强于鲁南(鲁东南和鲁西南)和鲁北、鲁西北的特征 ①,山东的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由鲁中向南北递减的地域特征,社会发展发达的县市集中在胶东地区和鲁中东部地区。如社会高度发达的12个县市全部位于胶东地区(7个)和鲁中地区(5个);社会较发达和中等发达的36个县市中,胶东8个,鲁中11个,鲁北7个、鲁南6个,鲁西北4个;社会欠发达的县市共有17个,胶东1个,鲁中2个,鲁北2个,鲁南6个,鲁西北6个;在26个社会不发达县市中,鲁中1个,鲁西北7个,鲁南18个,其中鲁西南13个。

2.2 经济综合指数

计算得出山东县域经济综合指数,见表2。从绝对差异看,荣成经济综合指数最高达0.745 8,最低的惠民低至0.214 9,荣成是惠民的3.5倍,说明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水

平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表2可以总结看出:首先,经济高度发达的县市大多位于胶东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县市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内陆县市。其次,中心城市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地区,同时中心城市周围地区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市规模正相关。再次,重要铁路、公路沿线县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最后,以兖州、滕州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从相对差异来看,山东91个县市经济综合指数的均值为0.384 4,其中29个县市超过平均值:14个胶东县市,8个鲁中县市,4个鲁北县市,3个鲁南县市。低于平均值的62个县市中鲁北(25个)、鲁南(27个)分别占总量的40.3%,41.5%。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类似,山东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由鲁中向南北递减的地域特征。

3 协调发展格局分析

根据公式(3)、(4),计算得出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度、发展度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见表2。

3.1 协调发展水平

对于县域来讲,经济和社会具有较高的同步性的特征。因此,本研究参照相关研究以及根据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将0.9的作为临界值,大于0.9的为协调型,小于0.9的为相对失调型。从协调度看,只有昌乐、临朐、平邑、金乡等9个县市协调度低于0.9,其余82个县市的协调度都达到了0.9,91个县市协调度平均值达到0.955 9,山东整体社会和经济的协调性很高。

由于协调度高只能反映经济综合指数f(x)与社会综合指数g(y)之间的离差较小,不能反映91个县市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依据山东省平均发展度(本文以全省平均经济和社会综合指数为基础,求出全省平均发展度)分布,将社会指数和经济指数均大于全省平均值且发展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县市作为高发展度高的地区,这样全省共有27个县市发展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京沪铁路沿线地区。从发展的维度看,荣成(0.731 0)是最高的,乐陵(0.276 2)是最低的,均值为0.433 6,变异系数为0.262 9,这说明山东县域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从协调发展度来看,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高,最高的是荣成(0.854 6),最低的是惠民(0.504 6),均值为0.638 7,变异系数为0.137 3,其中低于均值的县市达到58个,占全部县市的63.7%,说明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在整体水平较高的同时,地区差异依然明显。

3.2 协调发展类型

由于协调发展度包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数,因此可以依据协调发展度对山东省91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分类。按照表3的分类和判定标准,将91个县市划分为3个大类、8个亚型,见表4。

从山东县域经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亚型看,经济滞后

占绝大多数,91个县市单元有81个属于这类型,其中胶东11个,鲁中18个,鲁北6个,鲁西北17个,鲁南29个。协调发展类、亚协调发展类以及失调衰退类中均有社会滞后类型,但情况不一。通过比较发现,属于社会滞后亚型的荣成、龙口、即墨、章丘等县市其经济综合指数排名与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排名相当,充分说明当前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社会发展滞后已现端倪。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还没有显现出来,而不能说明其社会发展水平已到较高水平。

4 社会经济发展对策

4.1 协调发展类

属于协调发展类型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很高,但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可分为6个社会滞后型和9个经济滞后型县市。

以荣成、龙口、胶州等为代表的6个县市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属于社会滞后型。对这6个县市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两项指标上得分较低,因此在确保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其次,这6个县市在社会系统中人口发展质量领域得分也比较低,主要体现在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除了龙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它5个县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中心城镇缺乏足够的规模,难以形成强大的带动作用,成为县域经济继续发展的障碍。因此,要膨胀上述城市的规模,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文登、胶南、招远等为代表的9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其社会发展水平,属于经济滞后型。第二、第三产业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是影响该类县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除去第二产业基数较大,致使增长率较低外,这些县市工业主要以资源和资源加工型为主,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发展质量也亟待提高。未来应逐步淘汰比重较大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产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实现第二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同时该类县市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4.2 亚协调发展类

亚协调发展类中初级协调发展亚类共有11个县市,其中3个属于社会滞后型,8个属于经济滞后型。章丘、滕州和平度3个县市人口均超过一百万,导致大多数人均社会指标值偏低。除此之外,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指数低也是影响3市社会综合指数较低的原因。2009年3市城镇化水平均低于全省水平。而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3市处于经济的上升期,随着地方政府以降低环境门槛为优惠条件,大举实行招商引资,一些污染重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农村地区转移,导致环境状况恶化。对于这类城市要坚决制止以污染环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8个经济落后型的县市主要表现为

三产比重和增速较低,除了莱西、高密外经济的外向性都较差。三产比重偏低和增速缓慢与上述县市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如兖州、邹城、肥城、青州都是山东重要的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而其它4市经济总量相对偏低。因此该类型城市要抓住我国新一轮沿海化的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政策、制度上鼓励和引导企业真正从提升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吸引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勉强协调发展类和濒临失调衰退类共21个县市,均属于经济滞后型。从这21个县市经济发展看,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地方财政收入总量较低是这类城市经济滞后的主要因素。这类城市突出的表现为三产结构相对均衡,工业的主导地位不突出。该类型的东部县市要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膨胀经济规模。西部内陆城市区位较差,经济基础薄弱,要继续加强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西部县市的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的区域分配比例,协调区际利益,促进共同发展。

4.3 失调衰退发展类

这类区域包括34个经济滞后型和1个社会滞后型。34个社会经济滞后大多分布在鲁南、鲁西北地区,长期以来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该类县市大多数经济指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具体表现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较低等方面。为了使社会经济发展对策更具有分类指导意义,在这里将鲁西北、鲁南地区该类型县市分开讨论。对于鲁西北县市,严重制约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是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出口总额等指标,因此该类县市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市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该区域外向型产业基础较弱,地方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对于鲁南县市,其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农民人均收入等指标数值较低。工业基础薄弱、人口规模大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该类县市应该制定相应产业政策,将人口过多的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地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将地方工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这35个县市不但经济水平落后,社会发展水平也较低,如城镇化水平、科教发展水平等。因此,要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要把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的调整和优化与土地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动态的结合起来。要通过统筹文化科学发展来促进经济发展,在文化发展中转变思想和观念,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以调整和带动本地资源开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曹县是目前失调衰退类中唯一的社会滞后型县市,其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相差不大,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由于人均教育事业性费用支出、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三项指标过低,导致其成为区域社会发展低于其经济发展。因此,该地区必须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合理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毛汉英.县域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1,46(4):385 - 395. [Mao Hanying. Study on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Growth with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t County Level[J].Acta Geographical Sinica, 1991,46(4):385 - 395.]

[2]车冰清,朱传耿.江苏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7):1074-1079.[Che Bingqing, Zhu Chuangeng. The Structure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Society and Economy at County Scale in Jiangsu[J].Economic Geography, 2010,30(7):1074-1079.]

[3]张真.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统计评析[J].统计与决策,2004,2:22-25. [Zhang Zhen. Statistic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Well off Society [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04,2:22-25.]

[4]熊鹰,曾光明,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7,62(4):398-402.[Xiong Ying,Ceng Guangming,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aking Changsha City as an Example [J]. Acta Geographical Sinica, 2007, 62(4):398-402.]

[5]刘承良,熊剑平,等.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9,29(10):1650-1654.[Liu Cheng liang,Xiong Jianping, et 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Society-Resources-Environmental System in Metropolitan Areas: A Case Study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J] Economic Geography, 2009,29(10):1650 - 1654.]

[6]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山东省统计局. 2010年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报告 [M].郑州:黄河出版社,2010. [Report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Made by Housing an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and Statistical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 [M] . Zhengzhou: The Yellow River Press, 2010.]

Study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ounty Economy and Socie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IU Tao

(Business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Jinan Shandong 250014,China)

Abstract

篇12

摘 要:东乡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东乡县经济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经济发展较落后。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东乡族自治县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国家“富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东乡族自治县顺利超额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本文以《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基础,根据历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对东乡族自治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结构作出分析,并试图探索其发展特征,归结其发展困境。

关键词:东乡族自治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是我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据统计2000年全县总人口284万,共有20个乡,5个镇,229个村民委员会,189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5万户。近年来,东乡族自治县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实施临夏回族自治州“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和“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各组人民团结一致,坚持科学决策、合理调整、分类指导、培育市场和全面开放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加大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力度,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000年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自2000年至今,东乡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十余年时间,东乡县国内生产总值达79400万元,涨幅3675%,人均纯达1814元,涨幅为1338%,财政收入达4595万元,涨幅为826%,人均工农业总产值达2822元,涨幅为325%。从表一数据可以分析得知,自2000至2010这十年,东乡县各项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东乡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stats.省略/统计数据系统《2000年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统计》,《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9》

一、东乡族自治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据《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7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26%,非公有制经济达314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96%。其中第一产业283亿元,增长58%,占3563%,第二产业23亿元,增长156%,占2898%,第三产业281亿元,增长119%,占3540%。人均生产总值为2816元,增996%。全县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但必须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东乡地区的经济己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经数据分析表明,产业结构还处于调整之中,一、二产业发展仍不均衡,第三产业发展未形成规模化。(见图二)

资料来源:《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农业

综合分析:农业是东乡族自治县的主体经济,辅之以林、牧、副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全县重点发展以“养羊、洋芋、劳务、花椒”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提升市场营销能力,把支柱产业规模做强。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基本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总产值达到5210991万元,比2009年增长1852%。

表三 2007年与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产值对比(时价,万元)

资料来源:《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7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三对2007年与2010年两年的东乡县第一产业相关经济数据作出了对比分析。从三年的增长率分析,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三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793%和4157%。林业和农业服务于产值下滑,三年增长率为-3130%和-1612%。分析可知,东乡族自治县第一产业发展的重心转向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养羊、洋芋、劳务、花椒”四大产业发展迅速,经济贡献率不断上升。

种植业:2010年全县耕地面积为3678万亩,全年包括复种的粮食播种面积为3719万亩,其中夏粮575万亩,秋粮3144万亩,夏秋作物为1:546。粮食播种面积中洋芋播种面积为252万亩。粮食平均亩产为18776公斤,粮食总产量达到6982851吨,比上年增长389%,比十五末的605万吨增长1537%,年均递增29%。其中夏粮总产达到773765吨,比上年增长323%,秋粮总产达到6209086吨,比上年增长398%。农民人均占有粮25538公斤,比上年增长227%。

资料来源:《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7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表四分析可知,东乡县三年来洋芋产值和产量不断增加,小麦和玉米小幅增加,花椒产量因为自然灾害原因大幅下降。从抗病和抗自然灾害能力比较,洋芋种植优势最为明显,适合在东乡县大面积推广和发展。

表五 2007年与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主要牧业数据比较 牧业总产值(万元) 肉类总量(吨) 牧业人均收入 牛肉(吨) 羊肉(吨) 绵羊毛产量(吨) 大牲畜年末存栏(万头) 2007年 1581618 12900 418 1248 1088336 45215 509 2010年 223914 1181714 582 1469 9466 5741 538 三年增长率±% 4157 -839 3923 1771 -1302 2697 -570 --!>

资料来源:《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7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表五数据结合东乡县牧业发展实际分析,全县畜牧水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稳定发展。东乡县牧业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饲养量不断增加,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牧业产值不断提高;2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但分散养殖处于主导地位;3、牧业产业化初见成效,但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4、牧业科技化发展趋势已具雏形,但牧业投资不够。

工业:

综述:东乡县工业经济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工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东乡县族自治县工业坚持以“工业强县、民营经济富县”的发展思路,以“扭亏增盈、提高效益”为发展目标,不断强管理,完善体制,发展特色经济,建成了一批新兴的特色产业化企业。2010年,东乡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是2005年的183倍,年均递增1285%,工业增加值达到075亿元,是2005年的183倍,年均递增1284%。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乡镇企业累计发展到1068家,从业人员达到13056人,乡镇企业总产值91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405%,是十五末的195倍,年均递增1433%。乡镇企业增加值12801万元,比上年增长15%。在乡镇企业中:县以下建筑企业达到29家,从业人员达6512人,实现施工现价总产值40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增加值4762万元,比上年增长2753%,乡镇工业企业累计发展到154家,从业人员达到2688人。

发展特征及制约因素:东乡县工业发展表现出四方面特征。首先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其次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体,再次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比例高,最后,新兴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东乡县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工业发展先天不足,资源匮乏,基础薄弱; 二是工业产业化程度低,无明显特色产业;三是企业家族式管理,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四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过盛;五是工业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健全。

第三产业:

据2010年末统计数字显示,东乡县第三产业实现产值281亿元,增长119%,占3540%。人均生产总值为2816元,增长996%。交通交通运输业现价产值2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4%。

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全县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165部,移动网络覆盖率92%,联通网络覆盖率78%,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773%,邮电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迅速增长。全年报刊累计发行量、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等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02%,是十五末的21倍,年均递增1597%。其中城镇零售额6900万元,乡村零售额3768万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452万元,比上年增长487%;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3752万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084万元,比上年增长5675%,零售贸易业销售额106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县级财政收入完成2281万元,比上年增长914%。

城乡居民收人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全县各级各类单位从业人员8970人,其中在岗职工8970人。年末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达到241493万元,年平均工资额269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4元,比上年增长1323%,比十五末增长7146%,年均递增113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50元,比上年增长1446%,比十五末增长3305%,年均递增588%。

三、对今后经济工作的建议

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展。东乡县县是个农业大县,只有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保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2、优化投资项目,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重复建设。以环境和高能耗为代价的短期的经济高增长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东乡县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期,只有做好政策性的调整规划,才能更好了调整和诱导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发展;

4、突出龙头产业发展,加强“四大支柱产业”扶持力度。东乡县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缺乏龙头企业,缺乏特色性企业。民族经济要发展,必须合理利用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5、积极推行劳务输出政策。劳务收入在东乡县人均收入中所占比例较高,积极推行劳务培训和劳务输出,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解决劳动力过剩和失业人员安置的双重社会问题。(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编《2010中国民族统计年鉴》:民族出版社,2010.

[2] 马学礼等主编:《东乡族自治区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

[3] 东乡族自治县统计局:《2010年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篇13

会议发言稿

xx镇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xx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本镇实际,突出抓工业,集中抓投入,重点抓招商,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镇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20个,开工建设项目19个,合同利用外资1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9亿元。其中,投资4000万元的元创机电、投资3600万元的攀峰食品、投资1800万元的新艺彩印、投资1200万元的宏通驾校、投资2000万元的君山钢铁、投资1200万元的锦辉水泥二期、投资1200万元的春滕食品、投资500万元的洪海广告二期、投资200万元的开发区厂房建设及投资1000万元的金鑫皮草等1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xx镇在第六届投洽会上签约项目2个,奠基项目一个。签约项目为投资8亿元的山东天润复合不锈钢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带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枣庄远方汽贸有限公司东风日产4s店项目。奠基开工项目是由香港祥西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的枣庄祥西钢帘线项目。对于以上项目,我们按照一个项目专门成立一套班子,积极靠上搞好协调服务,及时解决有关问题,项目进展顺利。投资2000万元的枣庄远方汽贸有限公司东风日产4s店,已办理公司注册、税务登记、规划等手续,完成投资600万元,开始主厂房、营业房的钢结构厂房安装,年底前即可开业运营。预计2005年12月投产。5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商注册已完成,正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办理项目立项手续,预计200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投资2.4亿元的钢帘线项目已于10月份正式动工兴建,现项目的注册、立项、环保、规划手续已完成,建设资金已到位2000万元,土地平整工作基本完成,开始院墙施工,钢结构厂房开始制作。预计2006年9月一期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钢帘线20000吨,年产值可达3.6亿元,年可实现利税1.6亿元。

今年,区下达我镇合同利用境外资金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0万美元的任务。目前,我镇已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万美元。我镇新批外商独资企业一个,由香港祥西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枣庄祥西钢帘线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美元,11月底,枣庄祥西钢帘线有限公司可到位资金200万美元,届时我镇将超额完成区下达我镇实际利用外资任务。

篇14

关键词:基层民警;心理压力;调试途径

基层民警日常的工作内容就是处理人民日常生活中遇到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的琐事,在处理这些琐事的同时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足以证明基层民警工作的重要性、危险性、繁杂性等特点。这样的工作会使基层民警长期处在焦虑与压力的环境中,基层民警的24小时待命又使得他们生活无序,基层民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远远大于其他职业。

笔者主持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风险社会视阈下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状况调查研究》这一课题,根据风险社会的相关理论对现阶段的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状况及调试途径略加阐述。

一、风险社会与基层民警间心理压力的关系

(一)风险社会的概念

风险社会这一理论是一个学者之间存在较多争论的学术问题,笔者总结了学者之间存在争议的几个风险社会的当代社会风险特征:一、从社会风险的来源及表现上来看,当代风险主要是人为性风险。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量的扩大,当代社会风险主要体现为人造风险或人为风险,这种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经超越时空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风险。 二、从全球化的维度来看,当代风险主要是全球性风险。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发展不可抵挡的趋势和潮流。按照吉登斯的理解,全球化以为这世界范围内社会联系的增强,任何一种社会风险都将呈现出全球化效应。笔者认为无论这一理论学者们之间存在怎样的争议,风险社会终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形态所在。风险存在于世间的每个角落,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些风险,无论这些风险是灾难还是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琐事。人类时代不断在进步,不断在创新。如何能很好的管理好这些风险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关键。

(二)风险社会与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关系

风险社会,从字面上理解是带有风险的人类社会,社会中的风险又该是公安机关去处理,所以风险社会与公安机关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风险,所以每个国家和地方都会有警察这一职业。我国人口众多,随之发生在身边所谓的这些繁琐性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升高。公安机关把处理这些繁琐的案件称之为治安案件。治安案件的发生率非常高,有数据显示2012年间我国公安机关共受理13889480起治安案件,查处治安案件13310741起。 这足以表明治安案件的数量巨大,治安案件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虽然在处理时会给予过错方轻微的处罚,但主要还是本着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进行。

二、我国基层民警在风险社会视阈下的心理压力状况

(一)研究现状

笔者选取的问卷样表是《成人心理压力量表》,这一量表是对被调查者的压力水平、身体状况、社会支持、各方面进行测试的量表。问卷共设置了17个用数值来回答的题目,最终每题的分值相加总分小于40的表示压力管理良好。笔者还在问卷的最后设置了一道多选题,题目内容是"您觉得您的压力主要来源于?"选项是"家庭方面、身心健康方面、工作方面、社会舆论"。

课题小组成员在2015年的5月份就开始陆续收到邮寄回校的问卷,截止到2015年的10月份共收到问卷386份,其中有效问卷332份。通过对33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其中42.42%来自西部省份,40.26%来自中部省份,17.32%来自东部省份。通过对回收的问卷中基本信息的分析我们发现科员占总被调查者的83.98%,科员是公务员队伍中最基层的职位,体现了"基层"二字。

(二)心理压力状况

此次研究,笔者将数据汇总成了电子表格,再由电子数据转换成了图表的形式,以下是将问卷中关键因子分析后形成的图表:

在图表1和图表2中可以看出,这次被调查的基层民警有37.23%很少能在一天中至少能有一顿均衡的饮食、有48.05%的基层民警偶尔或者很少能在一个星期中有四天能睡个好觉。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连一天中好好吃一顿饭、一个星期有四天的时间可以睡7小时以上这种正常身体机能所需都不能满足。调查问卷中的多选题中基层民警觉得压力主要来源工作方面的比重占83.12%,足以见得工作方面给基层民警带来的严重压力。

笔者2015年在派出所见习时发现,派出所民警上两天班休息一天。两天中包括值夜班,上班期间源源不断的会有治安案件,治安纠纷。很多时候,案子还没有开始处理,就又来了新案件。吃饭时间不定点、不定时。遇到很紧急的事情很多时候都顾不上吃饭,每天休息时间只有早上6点至早上8点。像这样的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在每个基层派出所都是常事,由于缺乏缓释过程和自我调节的时间,身心损耗得不到及时补充,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职业病丛生。

(三)基层民警心理压力源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受调查的332位基层民警中有83.12%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方面,38.1%认为来自家庭方面,34.2%认为来自身、心健康方面,19.48%来自社会舆论。以下是笔者对这些压力来源的分析:

1.与工作有关的压力

基层民警的工作环境恶虐而且繁杂,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了保一方平安基层民警随时可能面对危险,面对歹徒、面对纠纷。这些都是社会的阴暗面,而基层民警又需要同这些阴暗面天天打交道。每天接触的都是形形的人物,基层民警这一个职业是在和平年代流血最多的职业。虽然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但基层民警这一职业在和平年代的牺牲数要远远高于军人。据公安部统计,建国至2005年有15000万人民警察为国捐躯,20多万民警光荣负伤。仅2003年一年就有470多名民警牺牲,6000多名民警受伤,平均每天伤亡近17人。

2. 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由于基层民警工作时间长,工作对象复杂。也会有不少家人反对基层民警的工作,既没时间照顾家人,又没精力关心家庭。这样长期以来,家庭矛盾越积越多。这样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会对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3. 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

自中央开展执法规范化的举措以后,警察执法更文明化、制度化。开展这项措施以后,刑讯逼供和职权滥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这项举措实施以后不可避免的让警察的执法环境和执法威严大大不如以前,有数据表明仅在2003年的9月至10月的一个月内,全球500家中文网站上的有关袭警新闻就有46条,涉及暴力袭警案件14起,平均约为两天一件。据杭州市调查,2002年间基层民警又1436人遭到过谩骂,136人遭到过围攻,64人受到过恐吓,104人受轻伤。

三、压力缓解及调试途径

(一)从民警个体角度出发

作为一位基层民警,整体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的成败。既然我们发现了问题,就应该去解决问题。在上文中简要分析了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来源,面对形形的压力应如何缓解和调试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基层民警要勇于挑战自我

步入工作后,因为警务工作量大的原因使很多基层民警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每天面对社会的阴暗面使基层民警同时丧失了对生活的乐趣,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工作都提不起劲,使自己陷入一种消极的状态。这种时候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如今天工作时我要在一个自己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治安调解案件。当完成自己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推动自己潜意识去把下一件事完成的更好。在这积累的过程中,可能慢慢就从消极的状态转化到了积极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会使人处在一种乐观的心态中,从而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2.基层民警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和家庭关系

基层民警这一职业很多时候不能照顾到家庭,家人在休息的时候基层民警在备勤,家人在团圆的时候基层民警在处理治安纠纷。没有太多的时候去陪伴家人,很多不能理解的家人就会不支持基层民警的工作。上班时间这么累,下了班回到家还要和家人争吵。这样的行为一定会增加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所以有着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基层民警心理健康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安全的家庭生活,感到身心放松是减缓压力的最佳场所。 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处理好和"港湾"的和谐关系才可以让基层民警更愿意和家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二)从公安机关的角度出发

1.应适当提高基层民警待遇

基层民警工资应高于普通公务员工资,高强度、高风险性的岗位待遇应高于普通岗位。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使基层民警在干工作时心理平衡。

2.成立专门的心理服务机构

目前公安部已经在全国成立了8个民警心理服务站。但相对与基层民警的需求量,这8个站点是远远不够的,公安机关的领导机构应在这方面加强力度,将保护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提升到长远发展的工作计划当中来。

3.加强对基层民警心理调控

心理调控的目的在于对自身心理压力的疏导,保持心理平衡。当发现有民警压力过大时,公安机关领导部门应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民警加入心理干预等方式对民警的心理压力进行调控。坚持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民警的个人修养和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刘岩.《视野中的风险社会理论批判》.[J]与现实,2006年,第2期:第143页

《中国统计年鉴公安机关受理和查处治安案件数_百度文库》[互联网}. http:///link?url=Pg-4R

王淑合.《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缓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第20 卷:总第749页.

王雪晴.《纾解基层民警心理压力方法探究》[N]. 武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作者简介:

牟新(1982.5-),女,汉族,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学。

伍斌(1996.3-),男,汉族,林芝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治安系

学生。

翟飞(1989.7-),女,汉族,江苏扬中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