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的小知识范文

化学的小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化学的小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化学的小知识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73-01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1.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1.2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 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让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2.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2.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2.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2.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篇2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人;师德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2-0005-02

作为一名教师,从教二十七年来,深深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深刻感悟到,学校文化积淀与传承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于以其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要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使学校人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其学校文化必须要以德行为先。学校的德行是决定其文化质量的首要因素,包括校德和师德。《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古往今来,但凡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根本。为师之道,重在学养,贵在师德。

一、师德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一名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古人云,“师范端严,学明德尊”,德以导能,能以表德,教师德能并重,才是为师之道,才有可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爱为魂。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师爱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情感,是教师以其奉献牺牲的方式与学生密切相处并在相处中完善自己、完善学生的教育活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包容而不是放纵无度;是关心和支持而不是包办宠爱;是既要关爱学生更要对家长尊重和理解。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诸如:“三人家庭”的增多,离婚率的增多,使得一些孩子们变得孤独、冷漠;生活优裕,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宠爱,使得一些孩子心理脆弱,意志力不强……必然会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为此,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时,我们应特别注意情感的投入。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才能“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能将思想观念、精神品质和职业道德等意识形态内容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并通过对学生无怨无悔的大爱表现出来,那就是爱与责任,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汶川地震灾区英雄教师夏晓燕舍弃自己的孩子保护学生的生命,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舍弃父母亲人去救学生等,就是对“爱与责任”最好的诠释!“爱施者,仁之端也。”好师德造就好教师,好教师培养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

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师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横向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在纵向要延伸自己的专业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乐学,这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要把学习和思考两者结合起来,不惟书,不惟上,多与别人交流,才能产生新的思想,才能进一步的提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教师不仅要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向书本学习,更要向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学习。同事的一些教育经验,往往更具针对性,更易于借鉴,更管用,更实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时时处处扎扎实实学习研究教育规律,进而形成有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

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德育德,言传身教。“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首先就应当是这样的人。”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作风本身就是一本无形无言的教科书,对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是由诸如教师的言谈举止、生动活泼的活动、随机事件的处理等这样一个个过程连缀起来的。因此要取得教育的实效,就必须重视每一次教育的过程。“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一个聪明、合格的教师既不损失人才,也不白费口舌,应该将“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要“讷于言而敏于行”。罗曼・罗兰说:“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事实上,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对学生的影响都不可能是“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文明、勤勉、包容、爱人、朴素、节俭……等等都会影响学生,这就是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生活点滴皆寓教。

三、以师德引领学校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

走进一所学校,校园里整洁雅致,书香弥漫;教师精神饱满,团结进取;孩子天真烂漫,乐学向上……细加解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其高品位来自于学校的文化、精神、特色和底蕴,来自于教师的精彩和学生的出彩。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学”,而“学”的主导力量在教师。学校必须不断挖掘和传承学校教育之精华,并结合时代的发展去打造学校教育的新特色,形成教师培养的新经验,攀升学校教育的新平台。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文化建设;建设主体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做人原则、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他们将来竞争上岗的基本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应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按章办事、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一、当前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各中职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招生规模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招生宣传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的全面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因此就出现一种学校领导疲于奔命、教师教学应付了事、行政人员拖沓懒散、学生上课逃学厌学的状况。长此以往,必然是使中职学校陷入办学困难,学生质量下降的尴尬境地。而我们反观目前那些发展较快、教育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的学校,恰恰就是特别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突出特色,善于将学校各个方面纳入整体文化构建的学校。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等。

二、 深刻认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学校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能够丰富校园生活,激励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良好的学校文化通过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1.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组织建设,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使学校各级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自觉做到立校为公、勤政为生,自觉做到联系师生、集中民智,自觉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以显著的业绩鼓舞人,以有效的教学打动人,以真诚的关心爱护人,以团结的精神激励人,以科学的文化培育人”,从而保证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需要。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相关。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可以更好地建设教育精神文明的高地,更好地弘扬先进文化,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还能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使全社会都来支持教育,从而使教育事业进一步做活、做大、做强,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

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文化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因为教育并不只是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还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接受。它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道德养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协作精神的教育等都有直接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实践,是培养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 当前中职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培养目标不正,办学特色不明。由于受“普高热”等影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堪忧,招生人数急剧下滑。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办综合高中班,虽然注重理论教学,但严重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职业学校营造的文化氛围与普通学校无异,没有自己鲜明的职业特色。

2. 重“硬件”,轻“软件”。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较快,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原本薄弱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想方设法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建设,改善校容校貌,这本无可厚非。

3. 注重知识传授,轻视思想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普通建设者。学生在学校求学的目的也是显得很直观,那就是在学校学好一门技术,以便走上社会能谋得一个职业岗位,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养活自己。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中心、好逸恶劳的思想在职校学生中有所抬头,集体主义的思想、爱国主义的思想较为淡薄。在离校就业阶段,有点片面宣扬物质利益、个人待遇,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四、 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1. 适应新形式,深化社会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产教结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必须进一步加强。在教学中,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突出专业性,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使教育事业克服脱离生产劳动的积习,使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生产力,也能为国家培养出爱岗敬业、脑体结合、 (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25页)协调发展的一代新人。

2. 加强制度建设,推行依法治校。制度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稳定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要把学校制度文化内化成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和习惯,这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成才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执章到位。法律意识是现代公民文明的必备素质,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推行依法治校,使学生在良好的制度文化教育中得到纯化、净化、美化,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 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渗透、灌输各种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使学生获得比书本教育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更为丰富的文化储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就业观。组织好思想性、文化性并列,科学性、娱乐性并重,趣味性、学术性并举的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普、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五、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学校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评估有所不同,前者是长期的、理念性的;而后者是阶段性的,是以有形的物质的东西为依据的。后者对学校文化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应予重视和利用。

2.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领导班子的价值观。领导者的价值观必然体现在决策行为上。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中,领导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必须随着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以不失时机提出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3.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师生员工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动力和源泉。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主体;教师是教育者,是主导;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学生。因此,在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这方面的因素。目前许多学校是多层次办学,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以在校园内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4. 学校文化建设的心理层是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这种心理层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管理的个性,并决定了学校办学的效能。管理者要淡化权力意识,从尊重、信任、理解、爱护出发,让大家自主地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要尊重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与群众建立沟通渠道,健全思想交流的方式与气氛。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在明确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及方法,强化学校文化的功能发挥,不断形成文化意识,就能抓住机遇,避开威胁,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篇4

据笔者研究,主要问题是职业道德教育课不被重视,实效性意识淡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教者、管理者的认识不到位。有许多学校、教师把职业道德这门学科当成副科排除在教学研究之外,各级评优课很难有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二是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联系。现行教材80%是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少,失去了针对性和适用性。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多种经济体制共存,不同的体制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而现行教材却满足不了这个要求。三是生本教育理念淡薄。教师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参与,不实践,职业道德知识不能外化为学生的行动,知行不统一,失去了实效性。因此,强化中职学校职业道德的实效性,势在必行。

实效性简单来说就是实践活动结果对目标的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亦即实际效果问题,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指通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实效性的唯一标准。

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的源泉来自生活――教学内容,主体在于学生――主体地位,重心在于课堂――主要渠道,关键在于老师――主导作用。因此,要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做到“三贴近”,即内容贴近生活,增添活力,增强针对性;主体贴近学生,激发兴趣,因材施教;课堂贴近实际,形式丰富,方法灵活。

一是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现在我国多种经济体制并存,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必须满足这个要求,凡是教材上没有的都要补充进去。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做各行各业的合格的员工奠定基础。

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生本教育理念的最突出表现,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教师没有批评只有鼓励,没有责难只有引领。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自己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有充分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能最终解决“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一名合格的员工,怎样才能做一名好员工”这一根本性问题。

三是课堂主渠道的实效性。一要做到开放性。(1)打破教学内容封闭。不仅讲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也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道德的案例。(2)教学主体开放,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企业家、成功人士等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现身说法,更有目标性、针对性和说服力。(3)教学手段开放,除常规教学外,还要根据教育内容、课程进度,定时或不定时去参加企业活动。尤其是学生实习阶段,学校要及时与企业沟通确定教育内容,在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现场职业道德教育。二要做到自主性。“自主课堂”最显著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分若干小组,这样既有益于个人特点、特长的发挥,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体验到共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职业道德教育中知识内化和外化的统一。

篇5

一、重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

德育教师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时,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与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实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和保证。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灵魂,是引领和指导教学改革的方向标,它决定了教学的总体规划布局、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要求教师学习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德育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传授为手段,以应试为目的”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以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资料辅助教学,开发课程资源;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抓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使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更实在,教学结果更实效。

(二)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是对每一节课在总体上做出的安排、布局,涉及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重难点、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设置、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是教师教学准备充分与否的保证,是组织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能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计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或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感悟、收获、成长,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德,这样的德育课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才可能达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才能使德育课“活”起来、“实”起来、“乐”起来。

(三)准确地整合知识结构。教学要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除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外,更重要的是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对于教材提供的内容,要深刻把握其内涵,掌握其知识性和思想性,然后灵活运用,做出取舍,把最有价值、最核心、最有探究性的内容拿出来综合应用。

(四)注意收集、分析、处理教辅资料

开展教学单纯依靠教材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必要的课外资料或经典案例,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和典型性,让教学内容更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多关注社会时政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功能,多阅读报纸杂志和课外资料,主动丰富课外知识。知识比较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让学生信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是帮助学生体验复杂社会生活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多媒体以文本、声音、图片、图像、视频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必将会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设法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与行为习惯

(一)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及课堂学习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职生普遍认为,把专业课学好,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就可以了。中职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或空洞的说教,没有认识到德育课其实是一门促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是生动活泼地主动参与探究从而获得人生经验或指导思想的课程,是一门真正关注个人全面发展的课程。有部分中职生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被动听和记”、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究的低层次学习阶段,这使得厌恶学习德育课的情绪加重。所以,要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扭转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和观念,培养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中职生往往是中考的失意者,自卑感或挫折感还在影响着其思想、情绪和言行。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或初中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一些不良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先适当降低对这部分中职生的要求,让他们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逐步建立起学好德育课的信心。同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分析发展的前景,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开展谈心对话,进行心理疏导交流,使学生重拾信心,这样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德育课的学习中来。

(三)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中职生一般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低,成绩不太理想,这增加了中职生的学习挫败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注重培养中职学生“学会求知”和获得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多地体现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如预习、主动探究、上课主动参与、听课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自学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设计,要备“教”还要备“学”。

(四)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部分中职生自律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较容易出现说话、睡觉、玩手机、发呆等现象,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教育管理,极有可能会大面积出现类似的现象。所以教师必须要及时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让学生专心上课,这是提升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

德育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特色,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比如引导学生通过看报纸、翻杂志、上网搜寻、请教老师、关注广播电视等途径,去学习、感知、领会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素质和立志报国的使命感;倡导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当教学能正常开展,学生状态不错的时候,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是看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特别是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的深度。教师教得精心,学生学得专心、入心,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组织师生的有效互动呢?那就需要优化教学的设计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产生灵感,迸发新思想,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为学生思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选择恰当的教法,如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思维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的认同感,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以增强教学效果。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堂中的渗透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价值观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中职生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走进课堂,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钱观、享乐观、价值观等,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人际交往虚拟化等。面对这些问题,德育教师必须及时关注并引发思考和研究,增强学生对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进取品质和优良品德。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方式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也正好符合了新课标中对数学课程教学的要求。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性结合教育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建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较简单,所有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情境的。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会得到提高,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亲身体验数学的存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如,在进行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表演课堂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从学校放学回家之后发生的和时间相关的生活事件,同时让其余学生观看情景剧,从剧中总结相关事件和时间。设计下面的表格: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首先需要回家对家里的日常生活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自己的加工带入到课堂要求的情景剧中,无形之中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活场景。在学生自己创设的生活场景中,不管是通过观察还是表演都能达到对教学内容“时、分、秒”概念的深刻理解。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印象肯定会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可见,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用的。首先,在学生更加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知识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的参与程度会更高,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教学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最后,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就在学生生活的周边。

二、联系生活感悟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都是经过很多生活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系统知识体系,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其中相关的数学概念以及知识内涵,理解起来可能比较肤浅和表面化。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然后对教学进行创新,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数学知识,领会数学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教学时,就可以针对性设计下面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利用带来的直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测量的数学课本的厚度是多少啊?

生:不到1cm。

师:那么具体是多少呢?

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去思考怎么表示,通过观察直尺可以发现在0-1cm之间还有很多小格子,1cm的小格子被分隔成了10个小格子。之后可以让学生再去测量其他的东西,比如课桌高度、宽度、长度等。这样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让学生感受分米、厘米以及毫米的概念。

由此可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感知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就是生活实物,这样产生的感官最为直接,有效克服了学生自身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弱点。而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说,这种具体化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的效率也会更高。

三、运用生活服务数学

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保证教学活动具有生命和活力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生活中的素材和教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利用生活素材服务于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服务于生活,同时也让生活服务于数学。

如,在进行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的教学中,在课本中就出现了下面的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去商量购买东西,需要自己计算花了多少钱。

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题目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商店里面的商品中练习本是1元钱一本,铅笔5角钱一本,书包35元钱一个,橡皮3角钱一块。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需要购买的东西,并且计算花了多少钱。

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就需要自己开动脑筋计算价钱了。本身这个过程就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 ;教学模式 ;“四化”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58-01

一、论文撰写的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为第三批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担任新会区中职学校德育教研组副组长及学校学科带头人,借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这股东风,有幸参加项目教学法、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SCL”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方法的培训班学习,并获益良多。2012、2013两年,我校全面推行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笔者指导的公开课获得全校一等奖,并由学校推荐为区教育局精品课程。经过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引发出对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及出路的更多思考。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

(一)现阶段我国中职阶段德育课程设置情况

现今中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堂教学内容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按照现阶段我国中职教学教育大纲来看,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学生在“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下,运用唯物辩证主义观念去学习基本的德育教学课堂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学生通过中职德育教育课程的学习,灌输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跟世界观。

(二)中职德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及课时

现阶段我国中职德育教育教学模式,大多数仍然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接受教学所教授的课堂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极其容易使得课堂沉闷枯燥,使学生失去对德育教育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紧张。以我校为例,由于实行理论与实操课时的1:1课时分配,理论课的课时缩减了一半,每学期德育课实际只有20个课时。

(三)对中职德育教学的误解

一些中职德育教育的教师觉得,中职德育教育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并不能为学生今后找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授的时候会产生敷衍情绪,只是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教授,空谈课本上的大道理,并没有将这些课堂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使得中职德育教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实效的“四化”研究与应用

(一)教学理念的现代化

在传统的德育课堂理念里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侧重于对知识的传授,更有甚者把课堂教学变成了一种教师的表演艺术。最终我们会看到两种现象,一种是上课老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另一种就是老师的满场飞和满堂跑,导致教师在课堂讲的热火朝天,学生在底下听的昏昏欲睡。这样的情况使得中职德育教学效率低下。造成德育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侧重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上分析,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整体系统,知识的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培养、意志的培养、行为的养成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德育教育的目标最终是让受教育者引起行为上的变化。现阶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定位,做好主导,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及“点燃”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可以做编剧、导演或者监制,但绝不能当演员,这样学生就不是学习的主体或者主角了。一个出色的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好情景,并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而让学生引起知、情、意、行的一系列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上面,教师要担当好监制的角色,以保障学生的行为朝着教学的目标发展。

(二)教学模式项目化

德育课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已经开始探索多年了,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三个方面开展专题化教学,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基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德育课,一方面承担着对中职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教育、中专生全面发展等教育任务,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中专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使中专生能够真正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生产、责任心及现场管理的意识和习惯等职业素养,以适应职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德育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观念、纪律观念和创业意识;培养和增强中专生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做事、依法做人,为实现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企业家艰苦创业、企业经营之道和经营理念、成材之路和价值取向、诚实守信和人品情操、人际关系和交往原则、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实现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正确的人文科技观,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因此,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原来改革的成果基础上,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实现中职德育理论课从“知性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配合专业教育,服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德育课教学老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把德育课的内容整合、重构为系列理论、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培育于一体的教学专题,强调厚德尚能,以德导能,以能强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实现基本理论与职业素养的结合,使德育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德育教学改革要明确德育教学专题,整合有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依据大纲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确定德育教学项目化内涵与范围。职业教育项目: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诚信做人、办事认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履职素质教育。整合教材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在中专一年级上学期安排30课时教学。公民教育项目:主要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环境教育、民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整合教材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和《经济政治与社会》,在中专一年级下学期安排30课时教学。健康教育项目:对学生进行性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和远离教育。整合教材主要为《心理健康》等,在中专二年级上学期安排 30课时教学。财富教育项目:对学生进行商品经济、个人理财、经营管理、货币消费、廉洁教育、财产关系教育。整合教材主要包括《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与法律》,在中专二年级下学期安排30课时教学。时事政治项目:结合重要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进行教育,每学期安排 3~4 课时教学。教材进行整合后,教师要充分加入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内容,扩充教学容量,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把专题讲授和实践项目按照任务驱动来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摒弃纯理论的灌输和说教,而是按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演讲、观看红色经典影片等任务驱动来组织教学,以专题研讨等方式带动学生预习和课外实践,引发学生对理论深入探讨,并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促进“知、情、意、信、行”的统一。根据职业岗位素质要求,从学生成长成才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入手,通过面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定位,到职业生涯中法律问题的解答以及学生顶岗实践中职业行动目标评估这一精心设计的序列化实践项目,采用“指导实习实训、社区服务、社会调研、参观考察、专家讲座、延伸教育”等方式,充分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培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其个人人格,使中职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能够迅速既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又具备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职场所须得生存和发展的技能。

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对整个中职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工作量是非常在的,依靠上课老师的“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有一个有力的工作团队作为支撑,例如教研组或者项目组进行集体备课。再者,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项目教学是开放式的,不要求学生只利用课堂教课时间进行学习,这不失为解决中职学校理论课时不足的好方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创新精神方面较其他教学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教学评价机制多元化

中职德育教学长期以来的教学考核办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然后划出考试的重点,学生课下复习知识点,考试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阅卷中评知识点,最终决定学生德育课程的成绩。这种考评方法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的德育课程成绩评定应该是要以学生的知识还有能力的结合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查。教师需要使学生进行开卷跟闭卷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教学中具体的调查报告研究、论文讲解等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中职德育教育的教学作用。

(四)教学策略生活化

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为生产生活服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因而中职德育课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就会让德育课脱离枯燥的道德说教,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提升,课堂就会焕发光彩,课堂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篇8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无机化学 高职院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44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之后新开设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及其化学反应,该课程的学习为学好后继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然而,“高分子化学”由于内容抽象、概念多、公式复杂等特点,使得很多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信心不足。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该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该课程学习的质量,很多一线教师开始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其中,陈静、王小龙、何冰晶等①②③④认为,教学中不能孤立的去讲授该课程,应注重加强高分子化学知识和有机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无机化学知识在高分子化学学习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Y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心得,分析了无机化学知识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1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连锁聚合反应中最重要、最典型的一种聚合反应,生活中约60%高分子材料,都是按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的,如:PE、PP、PVC、PMMA、ABS、SBS、SBR、丁氰胶、丁苯胶等。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单体借助于光、热、辐射、引发剂等的作用,使单体分子活化为活性自由基,再与单体分子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聚合过程见图1,也就是说,要想使单体小分子转变成高聚物,活性自由基是贯穿着整个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主线,然而,什么是自由基?自由基是怎么产生的?自由基的活性以及自由基的化学反应等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只有掌握了自由基方面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学习接下来自由基聚合机理的问题。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首先讲自由基知识。

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在光、热等外界条件下,共价键发生断裂而形成的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授课时,应结合无机化学知识系统的复习共价键的相关知识。共价键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提出的,通常是指两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而这两种原子的电负性一般相差不大。共价键可以是单键,也可以是双键和三键,根据共价键的极性情况,又可以把共价键分成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通常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非极性共价键通常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当学生充分了解了共价键的相关知识后,再进一步讲清楚共价键是如何断裂形成自由基的。共价键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发生断裂的方式不同,如图2。通常共价键在光、热等的条件下易发生均裂,形成的两个原子各带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叫做自由基;在极性溶剂或者催化剂作用下易发生异裂,产生了带有不同种电荷的离子。至此,学生便了解了自由基是什么,自由基是如何产生的问题。

然而,对于一个小分子来说,共价键通常有很多个,在形成自由基的时候究竟是哪一条键发生断裂呢?即影响共价键断裂的因素是什么?此时,教师又可以展开讲授共价键断裂的因素有哪些。如此讲解,帮助学生揭开了自由基神秘的面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疑虑,对接下来的学习更有信心。

在讲授自由基聚合反应时,必须要讲到它的引发体系,其中引发剂是最常用的引发方式,要重点讲解。常用的引发剂主要有偶氮双腈类、有机过氧类、无机过氧类和氧化―还原类引发剂。对于前三种引发剂,其共价键的断裂通常发生在C-N、O-O键之间,因为相对于C-C、C-H键的键能,C-N、O-O键的键能要低很多,也就是说共价键的键能越小越易断裂,越易形成自由基。然而,含有弱键的引发剂通常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分解成自由基,若是聚合反应要求的温度较低该怎么办呢?此时可以在过氧化物类引发剂里加入还原剂,便成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这里面除了有共价键方面的知识外,还涉及到无机化学里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如过氧化氢和亚铁离子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的方式见图3,过氧化氢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亚铁离子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亚铁离子把自己的一个电子给了过氧化氢,形成了氢氧根离子,本身化合价升高变成了正三价铁离子。然而,在讲授过硫酸盐和亚铁离子引发体系的时候,如图4,该引发体系产生了一个带负电荷的硫酸根自由基,这和大多数学生一贯认为自由基应该是电中性的认识是不吻合的,因此这里要结合以上自由基的知识进行拓展。自由基可以是电中性的,也可以是带电的离子,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自由基,关键是看是否存在不成对的电子。

2 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是另一种重要的连锁聚合方式。由于反应活性种所带电荷的不同,离子聚合可以分为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离子聚合。⑤和自由基聚合反应不同,离子聚合对体系中的水、空气及杂质等非常敏感,且通常在低温下进行,给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增加了难度。然而,离子聚合反应在高分子合成的理论研究上和工业生产上同样具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些重要的聚合物只能使用离子聚合的方式进行合成,如热塑性弹性体SBS、聚甲醛、丁基橡胶等。因此,离子聚合也要详细讲解。

篇9

>> 关于中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博雅”特色学校文化的实践探索 建设特色学校的实践体会 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探索 创建院校合作艺教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特色学校建设:价值选择与实践创新 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数字环境下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和思考 创建“和・容”文化特色学校的思与行 特色学校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特色学校创建的理论与实践 建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 创建“潮乡”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 德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思考与实践 分层教学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 美术特色学校管理实践的探索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特色学校建设中实践主体的力量 小学创建声乐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 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12-04.

[3]杨民,杨立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4):7.

[4]范德华,赵明.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思想战线, 2011(37):351-353.

[5]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邓建军精神的解读与核心能力的构建[J].职教通讯,2009(9):67-68.

[6]郭建宁.核心价值观:社会共识“最大公约数”[EB/OL].http://.cn/rmlt/html/2014-08/20/content_1469322.htm, 2014-08-20.

[7]葛道凯.学习贯彻全国职教会精神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5-7.

篇10

在全社会已经开始提高学校教育认知水平的当今形势下,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理应进入所有中小学办学工作的常规议事日程,给予重视。

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可以细分成多项指标进行考量,而“学校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指标。但从学校教育所具有的自身功能、社会职能和接受主流社会教育审美心理审视的宏观角度看,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态度及其外在的教育形象,却在学校办学水平显示上,又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学校几乎所有的教育管理设计、运作,付诸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所有行为表现,能够让人获得的最初、最直接的感受,都无不联系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教育文化的精神品质,从中感受到学校在这方面深层次的秉持和追求,其品位之高下、目光之长短,思想之深浅,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当前层次和今后发展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二、重视文化立校的现实需要

从专职教育督导的政府部门所组织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活动来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还有待提高,比如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案及其评估标准,一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估是二分法,即有形和无形,或显性和隐形的表现。其实,是可以从校园文化精神风貌、文化生活开展和文化环境建设这三个方面,把它作一合理的科学的界定。也可以从有形环境、无形环境和影响力这样三方面分解评估指标。影响力在这里有具体的内涵,指向其吸引力、教育性和艺术性。

从学校办学水平的角度看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现状,其有待加强学习,加以改变、改进和提高的突出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城市学校向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取经”,如在校园环境里过度堆砌了文字、图画、色彩和小品制作,看似加强了文化教育氛围的营造,其实不然,它们或“土气”,或杂乱无章,文化审美层次很低;二是以豪华制作见长,大到学校雕塑,小到校刊校报、宣传板报、临时宣传栏等,极少见到有师生亲笔书写的文字、亲自动手制作的小品,它们看上去很美,但都是从专业公司购买的商业化服务,与师生的虽可能稚拙,但毕竟真实的文化参与风马牛不相及;三是课余活动在很多学校被组织成另一种课堂形式,全部被“统”起来,都以“动”为主,而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览室里静静地阅读报刊或在教室里自由阅读课外书籍的场景极少见到,虽然可能学校阅览室场地较小,图书室可供学生借阅的图书一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学校是否重视学生广泛阅读和学会安静读书的学习品质培养,这在学校文化评估中必须加以关注,它比起所谓“活动套餐”“课程超市”“图书漂流”等“热闹”的学校文化教育场景来,其教育意义和教育文化精神品质,同样值得肯定。

在上述两大景观背景之下,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估和指导,可见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教育性

学校教育文化当然必须姓“教”,当然,它还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元素。但就是从其具有教育性,首先是具有德育性的基本属性来说,我们的学校教育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方面。

目前,这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娱乐轻品位。具体说来,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艺术节等,其教育意义及主题词、宣传口号等设计,一般极少加以认真研究和策划,以为这不就是“例牌”么,大家玩玩的么?于是由此带来的活动形式就难免有点单调,若干年一个样。这一来,还有教育的吸引力可言么?说实在的,教育力是有了,但吸引力式微了。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 管理实效 探索

中职教育是“传授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态度”的一项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是从塑造人的科学原理中延伸出的以实践理念为指导、以技能训练为出发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突破口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对如何深化学校管理实效,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做了有益探索,体会如下。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管理促发展

一是强化民主管理,提高决策能力。学校领导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班子成员要团结协作,作风讲民主,力争使管理科学有效。重要工作、重大决策要形成方案,召集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将研究结果提交党支部、职代会、工会讨论通过,最后形成结论。这有利于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注重实际,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学校班子成员在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以解决教职工关心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以推进学校管理为突破口,促进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逐步形成。为此,要做到“四个提高”,即思想观念、政治觉悟要有新提高;业务能力要有新提高;改革创新的水平要有新提高;管理水平要有新提高。三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班子成员要特别注重自身形象,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牢、做深,让群众处处见到工作的闪光点,激发其事业心、责任感,为实现学校总体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发挥积极作用。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要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作为首要大事来抓。一是走出去。鼓励教师业余进修,选派教师到外地进行学习考察、赴企业挂职锻炼等,开阔眼界,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育人的前瞻意识;二是请进来。邀请“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校授课,聘请大学教授、学者等定期到校讲学,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事业心、责任感;三是不断引进专业师资。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各大专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到校任教,或到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校担任专业教学工作。这有利于充实专业师资,扩大办学影响力;四是推进联合办学工作。加大对知名企业的开发力度,积极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推进深度合作与交流。

三、深化教学管理,增强管理实效

1.全面推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要以“讲实效、讲实情、讲实际”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突出一个“新”字,抓住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实”字。“新”即内容新,要求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杜绝一个教案用到老的现象;“活”即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适,教师要根据专业知识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精讲精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充分利用实验、模拟、电教等手段,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不但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实”即在实用、实效、实际操作技能上下功夫。学校要针对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这一特点,结合岗位实际进行项目训练,使学生眼熟、手熟、动作快,着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考评考核制度,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制定合理且易于操作的考核标准,对教学成绩突出、为学校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教师,设立教学名师奖、优秀教师奖、教学创新奖、红烛奖、感动校园奖等,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将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学管理过程实行行政督查制度、间周调度制度、跟踪整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转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到位,为形成“全程抓管理、人人抓质量”的管理格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一是加强学校核心理念建设,规范办学理念。中职学校在规范办学的行为中,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突出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业务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着力培养大批全面发展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二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出“四性”:即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要贯穿和体现“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把师生个体和校园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师生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三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四是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何小刚.职业教育研究[M].每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篇12

摘 要:小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话题一直都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创新。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可视化这一方向,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知识可视化;学习兴趣

一、知识可视化的具体概念

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推广,加上国家对小学教育的重视,我国小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中多媒体设施已经逐渐完善。这些多媒体设备能够很好地把课本中的一些文本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联想和思考把课本知识和图像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融入课本知识构架的情景中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知识可视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课本知识

利用多媒体可视化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把生词、生句用图像的方式融入教学情景中,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些生词、生句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理解方向,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相互讨论这些词句的运用方法。在学生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再去讲解这些词句的写法和句式运用等知识,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和吸收,同r在学会这些词句后,很快就能熟练运用。

2.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

运用知识可视化可以把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情景运用多媒体的表现手段艺术化再现。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能够更加具体地接触到与课文相关的其他环境因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角度,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吸收很多历史、政治和社会交际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见闻和理解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较于以前的灌输式讲授方法,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方法显然更受学生的欢迎。这要取决于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可视化教学方式不但内容丰富,还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正确运用知识可视化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得到肯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三、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通过知识可视化让学生能把课本文字知识和思维图像相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得非常活跃,对很多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一些表现效果显著的图像、音频等,相较于文字知识更感兴趣。而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文知识点是一块一块的,不够集中。学生在进行课文知识点学习时,通过文字学习,很难把一个一个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地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把这些文字知识转化为更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图像信息,再利用这些知识中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建立课文知识的逻辑结构。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更快地弄懂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知识点的记忆效率。

2.运用多媒体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我们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可以根据课文具体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如,在进行《龟兔赛跑》教学时,我们可以提前把龟兔赛跑这一情节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成视频,中间通过旁白声音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暂停视频,进行课本知识的提问和讲解。这样能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积极性。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课本知识假设情景

在小学语文课文学习中,学生对课文表现的内容越熟悉越了解,其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设立一些教学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柳树醒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挑选学生来分别扮演柳枝、柳絮、春雷和春风,让学生互相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课文所表达的春天与柳树变化之间的关系。像这样的情景扮演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快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课文语句表现手法的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思考。对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可视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手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这些研究内容和策略建议只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一部分运用手段,希望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篇13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训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际操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受生源质量的影响和学生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的限制,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2、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最主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而“一体化教学”作为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实施“做中学、做中教”,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很好的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二、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1、课程理论适度化。在专业理论的讲授上要做到少而精,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精要以实用为度,即着眼于专业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课程内容综合化。有机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强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模式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习教学内容有机糅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有的课程及与之相配套的实习课题组合成一个教学模块;一个工种的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教学模块组成,形成有机的整体。

4、教学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要求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编写教案。在独立操作项目的演示和实训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简明扼要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而且作为一体化教师,还应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材料,并将其及时充实到教学中。

三、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实施

1、教学实习一体化场地建设。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一体化实习车间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2、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或一体化教师团队)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篇14

一、知识可视化是什么

1.浅谈知识可视化的一些概念

21世纪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一个时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高科技手段,比如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打开自己的电脑,去问一下百度,它会告诉我们标准的答案,但是在这里,我们要讲一下最浅显易懂的概括。我们都知道,知识是无形的,它在你不知道的时候进入了你的脑海,或许又会在某一个时候悄悄溜走。你看不到的存在,但它又确实真实存在,可视化是什么?就是让你能够可以看到知识的存在,这可以说是一种技术,更可以说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手段,比如说用多媒体将一些知识转化成为图片,可以传递知识的图形,比如现在会有一些图片,上面附有一些简单的标语,如,爱护环境,并且同时配有适当的图片给人加深印象,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语它告诉人们如何去做,告诉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具有教育方面的性质,就像这样,不仅是一些图片,我认为可视化是一种泛指的概念,指一切可以被人们理解的学习知识的途径,或者说是方法和手段。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或许你会和我持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必定是你我观点的相同之处,那就是,知识的有效传播。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当今的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这个人口大国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越来越难的就业,所以,学生的教育是要不断地培养他们成为为社会所用的人,可以在未来得到一些或者说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不可以忽视的一种社会潮流,也需要我们去更多地注意。当然,我在提及到这个问题时保持者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也就是说,并不是都需要废除旧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更多的是改进和创新,这个问题在最后我们也将会提及。

2.知识可视化在目前的一些应用状况

在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大国中,有些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更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换句话说,就是每个地区的教学水平不一样,这是由于它的地域,它的人口,更是由于它先进或落后的经济发展形式所决定的。在一些先进的地区,知识可视化的程度就高一些,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它的学校可能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可视化的程度就低一些。所以,在目前,只有在一些学校中不断引进和改进高新科技,而大多数的学校处于落后的教育阶段。这就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每个学校的努力。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大家在更高一级的教育中比较重视科技的使用情况。比如,高中比初中教学用到的技术多,大学比高中的可视化程度又高了,可能在初中教学中仅仅只是在教室讲课,一种枯燥无味的讲课,而在高中可能就会用到多媒体之类的教学新科技,在大学你所见到的形式就更多了,各种有效的利用和完美的训练。那据我所了解的,比如,在武汉大学的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都较多地应用了教育可视化这一新兴的教学概念。同时,也给其他学校的教学提供了一种范本,更提供了一种机遇。但是这种运用的规模毕竟是小之又小,少之又少,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去不断地推广和运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特点

1.所针对的阶层具有的特点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在教育中我们所面对的是小学生,对于这样的一个受教育群体,可以说他们还是幼稚的孩子,他们所具有的学习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的能力,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都是不强的,然而,他们又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理应接受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更多的东西,如何去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于是,知识的可视化这一科技就出现了,它以一种图形的展现形式,一种声乐的附加形式等,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导师,没有兴趣,你将没有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不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将会无法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的学生,不可能像高中,大学的学者,有着极好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就必须从多方面去提高它们的注意力,而图像等的表现,是提高他们兴趣的最好方法。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特点及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