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教资范文

初中物理教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物理教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教资

篇1

关键词:自制教具;初中物理教学;益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16

新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物理教学就应该加强物理实验。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又能够推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走向深层次。所以,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益处多多。

一、自制教具既为学校节省了开支并补充了教学仪器的不足,又对学生渗透了环保意识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教材与教学方法不断变革,而且新课程标准也倡导我们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使实验器材生活化。物理学的科学探究通常是通过物理实验进行的。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很多“五花八门”的猜想和创意。因此,当前的物理探究实验需要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的教学仪器,全部依靠学校配备是不现实的。只要我们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多多留意,教具就是身边随处可见的东西,如一张纸、废电池、饮料瓶、吸管、小药瓶、泡沫塑料就可以做成一个个对教学、对学习既有用又实用的教具。比如,利用废弃的玻璃胶管代替金属罐,自制简易的“内能做功演示器”等。

在自制教具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宜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这不但节约了资金,降低成本,补充了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而且渗透了环保意识。

二、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物理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自制教具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积极发言,大胆质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物理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学习“气体的压强”前,笔者取了两个粗细相差不大的细管套起来,并在它们的间隙中倒进些水,当把两个套着的试管忽而倒过来朝下时,学生会想到细试管会掉到地下,可是实验中细试管才徐徐向上,意外的结果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学生们就准备了很多自制教具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例如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点燃酒精灯对其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用橡皮泥或面团堵住罐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后,发现易拉罐被压瘪,使学生确信是外界大气压把它压瘪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既感兴趣、又印象深刻、便于理解、记忆牢固。

正如麦克斯韦说:“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具的制作和开发,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了课堂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具这种资源,努力做到物理课节节有物有理,由物到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自制教具能充分发挥师生的动手能力

一件自制教具的制成,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查资料、画图纸、找材料,动手制作和反复试验等过程,在无形中提高了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笔者布置了一个课后小制作比赛活动:制作针孔照相机。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选器材、查资料,兴趣浓厚。上交的作品异彩缤纷,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并且在制作中,还有一些新的发现:小孔的形状对成像没有影响,倒立的像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等等。通过制作过程巩固了已学知识,并获得了新知。

俗话说:“耳过千遍不如动手一遍。”通过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而不是传统的只是在课堂上看教师演示某些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了解了实验仪器的构成,对实验原理的认识更加深刻。

四、自制教具能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处处围绕着物理知识,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现象都与物理学有关,关键在于教师要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将周围的一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多是在课堂上。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最基本的物理现象缺少足够的认识。

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前,笔者先让学生预习并要求自制教具在课堂上演示两者的关系。课上学生们自制的教具可谓五花八门,而且演示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简单的自制教具, 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还揭示了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同时很轻松地得出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结论;学了“重力”后,学生们自发地制作了重垂线,借助自己制作的重垂线测定门窗是否垂直、挂画及黑板是否挂正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物理课程就应贴近学生生活, 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五、自制教具能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

一件自制作品的完成不是简单地仿造,从立意、构思、设计到修改试用,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包含有创造性劳动,需要有创新精神,这对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在讲“浮力的应用”这一节时,笔者利用孩子废旧的玩具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潜水艇模型:能密封的两透明半圆,并各有一小孔,往里面注入适量水同时放入已报废的砝码(为了增加本身重力),将输液管一端从小孔中去,另一端与注射器连接起来,把它放入盛有水的透明水槽中进行演示,使学生有了直观性的理解。在学完力学、电学、电磁学后,学生们通过努力自主研发出简易地震报警仪,并推荐到省里参加比赛。

(上接第16页)

自制教具是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有位教授也曾说过:在物理实验中,如果学生能自己设计一个新方法来阐明这个物理概念,这个新设计的实验无论如何粗糙,也应当受到激励,因为其中有新思想在里面,表现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篇2

初中关于教师节礼物作文范文一

今天是9月10日,早晨,小华早早就起床了。小华正望着窗外出神呢!她在想什么呢?哦,原来她是在想:今天是教师节,我该送老师什么礼物呢?一件件小东西从她脑海闪过:水晶、布娃娃、鲜花……该送什么呢?这个,那个,怎么选啊?

正当小华左右为难的时候,一阵微风夹着鲜花淡淡的香味“送”到了窗前,咦,哪来的香味?小华探头一望,哦原来是几个月前小华种下的,已经开花了。看,那的花瓣像螃蟹的爪子一样多又弯;还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好香!对了,小华心里突然有了想法,就送老师一束吧!

于是,小华从花丛中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终于采到了两束开得正旺的鲜艳的,小华还特地用小红绳把鲜花绑住呢!经过一番打扮,小华手拿着鲜花,蹦蹦跳跳的上学了。

你瞧,她身穿圆领衫、佩带红领巾,显得多精神啊!小华一路上,哼着曲儿,不知不觉地就来到老师的办公室。

刚好办公室的窗户打开着,小华向里面一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张旧办公桌上的东西:右上角有一本日历,已翻到今天的一页了,下面写着5个鲜红的大字“中国教师节”;左上角是一个地球仪,平时是它带着老师周游世界的;在靠近地球仪的地方还放着一个精美的笔筒、一瓶“红岩”墨水;中间放着一本教案本,课文书,上面还盖着老师平常戴的眼镜,小华想,老师昨晚一定又加班到深夜才去休息……

目睹老师这些教学用品,小华思绪万千……

这眼前的教学用品凝聚着老师多少心血呀!她想着,摇动头上的羊角辫,红领巾也随之而动,她的注意力聚在那笔筒上,“对了,就放在这儿”,接着,她把其中一束鲜花小心翼翼地了那笔筒中。她如释负重地笑了,脸上露出了一丝甜蜜的微笑。她想让老师在工作时闻一下的清香,好驱走老师的烦劳。带着这美好的愿望,小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师的办公室。

那束,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初中关于教师节礼物作文范文二

教师节快到了,同学们都在琢磨着要买什么礼物才好。这不,我同桌就开始打探消息了。 翁小然,你教师节打算送什么礼物? 同桌 黄老鼠 贼贼地问我。我叹了口气,说: 还没想好呢! 同桌一听,一脸失望,只好向别人打探消息。

放学了,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讨论教师节送什么。郑晓丹说: 要不买束花送给老师吧! 恩,可是一束花至少一百多,我们可没钱买! 卢楠说。 哼,现在的老师胃口真大,送礼都得送高级一点的礼物才行! 林敏有点酸酸地说。 对呀!那时候我一年级,我教师节那天没送礼物给老师,老师过后就把我的组长职位给撤了! 琳儿应和道。我听了她们俩的话,不吭声,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们根本不理解老师的辛苦。因为我的妈妈也是一位老师,她每天回到家,就一刻也没有闲着,拖地,煮饭,洗碗 还经常备课,批改作业到十一点多。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

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张老师虽然严厉,但是她却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记得有一次,我们上语文课,上着上着,我的头晕晕乎乎的,一摸,哇!烫极了。张老师见了,停下讲课,走到我跟前,摸了摸我的额头,然后就去办公室倒了一杯水给我。水热热的,我的心也暖暖的。下课后,她有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见我有点冷,就拿起她的一件衣服披在我身上,还用她的手暖着我的这双冰凉的小手。我又想到张老师上课时她那沙哑的声音。哎,有了!不如送老师一个杯子吧!这样一来,老师上课就不会说得声音沙哑了。

第二天放学后,我直奔超市,精心挑选了一个红色的保温杯,花了五十元,是我做了三个月家务的工资。但我不心疼,因为我总是想象到老师笑着,带着洪亮的声音为我们上课。

教师节是星期六,我提前一天送礼物。老师很开心。

教室里彩带飘扬,黑板上写着五个大字 老师,谢谢您 张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也笑了,笑的是:严厉的张老师终于笑了!

初中关于教师节礼物作文范文三

敬爱的老师们,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又到了,同学们对您的一丝丝敬爱,都会成为您生活里的您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回忆起从前,每一分每一秒都成为了我们的一份快乐。我想把这篇文章做为礼物送给您。

喜。今年的教师节,您一定会十分快乐。昨天,同学们在下课时,议论纷纷,他们都在讨论一个问题,明天的教师节送给老师什么好呢?可这每一个同学的话语都会成为一个个惊喜。今天,黑板上写着: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教师节快乐!您一进来,同学们纷纷的给老师献上了一朵朵鲜艳的花儿;一份份缤纷的礼盒;一句句温馨的话语。您的心里一定像比吃了蜜一样甜。那时,您笑了,笑得那么甜。

怒。一次,一个调皮的同学上课不听讲,还鼓励同桌来跟他一起玩,不然,她就要掐人家。下课,您本来为我们的试卷发怒呢,您不但教训了他,还让我们跟他一起受罚,体活课取消了。上课时,您的眉头紧凑在一起,两眼像是黑豹一般的看着调皮的我们,怒发冲冠说道:“你们怎么回事,这次的考试可真是给我‘争光’了,考了个全年组倒数第一。”老师使劲拍了一下讲桌,震得我们像是怀里抱着一窝小兔子,蹦蹦的跳。

哀、“唉、唉。”一声声叹气的声音从您的口中蹦出来,上课时,您用微弱的声音给我们讲课。下课后,我们班的课代表说:“老师今天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啊?”还有一位同学说:“咱不去问一问别人吧。”我们打听了一下,原来老师的爸爸昨天腿摔了一下,不但腿骨折了,腰还闪了一下。我们几个班委会去老师办公室慰问。经过我们的调解之下,老师又展开了她那天使般的笑容。

乐。“太棒了,咱们班的学生真是突飞猛进了!”看,老师又在乐了,原来,一个好消息又进入我们班了。上课了,老师隆重的要宣布一件事了,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要听。老师要说了:“同学们,咱们班有几位同学获奖了,还有几位同学做了一件‘操场大清除’的好事,学校要把我们评为优秀班级!”同学们一个个传来了欢呼声,老师也乐开了花。

老师这是我送给您的一份特殊教师节礼物,希望您能喜欢。

看了初中关于教师节礼物作文的人还看

1.初中关于教师节礼物的作文

2.关于教师节的礼物作文

3.关于教师节礼物的400字作文

4.教师节作文600字初中作文6篇

5.教师节的礼物小学作文范文

篇3

摘要:初中物理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应试教育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使得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导致我们的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意识淡薄。如今,初中的教育设施逐渐改善,电教设备也普遍应用于教学。尽管如此,增添的实验器材以及先进的电教设施仍远远满足不了实验教学对教具的需求。自制教具在缓解教学设施短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及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关键词:物理实验 教具 自制教具 观察能力 创新意识

一、自制教具的意义

教具的定义: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用器具以及实验训练器材。

教具的功能: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二、启发思维;三、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物质条件;四、学生得到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五、增强记忆;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勇于实践;七、使学生体验宏观和微观世界;八、缩短时空界限。

自制教具的定义:当我们对教具有所了解之后,就不难理解自制教具了,顾名思义,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自制教具的特点:自制教具首先具有教具的基本属性。其特点是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取材方便,贴进教学口只有制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容易掌握,只有取材方便,才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找到材料和工具,只有贴近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有生命力。

二、设计自制教具的原则

在设计思维规律的基础上,自制教具有它自己的设计思路,在构思设计自制教具时,我们还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点原则:

1、教育性原则 主要应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教育方法方面,还应体现启发式教学。

2、科学性原则 主要体现科学原理、法则。即使是很祖浅的道理和知识,也不应该违背科学原则。

3、简易性原则 主要是指自制教具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单,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操作简单,保管方便。切忌为了追录声、光、电效果和数字显示效果,把教具复杂化。

4、直观性原则 主要是形体尽可能大一些,重点观察部位要能着得清趁,演示和实验的现象明显,层次分明。

5、实用性原则 主要是有针对性,“做以致用“,不要追求形式。

6、参与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要亲自动手。“自已砍柴有又双手温暖”,学生积极参与制作,除了得到知识以外,还有综合性的教学效果。以上原则要结合起来运用,我们不能要求每一种自制教具都完全符合上面的原则。一般说来,一个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都符合设计要求。

三、使用自制教具的基本方法

1、吃透教具的性能和用途 这是使用教具的先决条件。这里包括吃透教材内容,教具在课程中的信息位置:,教具本身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使用时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等等。学生在使用教具时,更应注意不要以为反正是教师给准各好了的,不会有问题,拿起来就用。其实,使用教具之前,要让学生先大体了解它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然后再实际操作。

2、做好准备 使教具处于完好状态,避免“现用现抓”、“仓促土阵”。把各个部位都动一动,看看使用效果备好物料,选好使用条件〔水、电、照明、支架、加热器皿等)。做学生分组实验,要多备几份。需要学生自己准备的东西要早打招呼,使学生有所准备。采集的物品要泣意保鲜,尽可能地加一些工,把重点突出来。

3、人人都有机会 因为是自制教具,成本不高,容易复制,要尽可能多做几个,让师生都有动手使用的机会。有些随堂制作的简易教具,必须人人动手。在课程设置上,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活动课中强调全员参与,因此,自制教具要满足这一基本要求。

4、先示范后分组实验 自制教具的使用,一般是先由教帅或一、二名学生做示范,示范当中穿插着讲解,这样做第一是使学生了解面前的教具,知道怎样使用它;第二是知道为什么使用它;第三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当由学生动手使用时,不要“亦步亦趋”,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或在使用方法上有所改动,或把原有的教具适当改动,那怕是不小心弄坏了,也不要责难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找出原因,鼓励学生再做一次。

四、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观察,爱动手,而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寻找,因而老师演示使用后学生就会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欲望,老师再子以适时激发引导,使学生产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激励学生发明创新,想方设法使教具变得更加完美、适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用物理学的观点重新认识自己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篇4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恰当的实验器材,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有利于他们分析、思维等能力的提高,更容易给学生提供探究创新的机会。而所有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随着教学仪器配套与达标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一方面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等实践活动的内在积极因素,强烈而持久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初学物理的中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物理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倍增。由于自制教具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教学活动所用的材料多来自学生的身边,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生动有趣,有利于消除学生在探究中的神秘感,能自然地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而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就会使趣味性更加稳定,就会继续探索,继续登攀,从而喜欢学习,热爱科学。

例如在讲授浮力这一内容时,向学生演示:将一个鸡蛋放进一杯平常的水中,鸡蛋沉在水底,教师慢慢往水里加盐,一边轻轻地搅动,慢慢地,鸡蛋漂起来了!学生惊讶不已,百思不得其解,很快就将学生积极性兴趣调动起来了,教师此时再引入浮力这个课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显著。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说:“一次演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适时使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问卷调查表明:运用自制教具的课堂比没有自制教具的课堂更受学生欢迎。运用利用自制教具还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效果。

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自制教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简单,很直观,能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使用自己自制的教具很熟练,很能够说明问题,产生的效果很好,有一些自制的教具比上级部门配置的仪器还好用,正像李政道教授所说的:“自己制作的教具,永远比买来的好。”

如在讲“眼睛与眼镜”这一内容时,睫状体是怎样调节晶状体,使眼睛看清近处或远处物体的?学生对这一内容往往很难理解清楚。为此我给一个凸透镜的框架包上保鲜膜,灌满水,再用一根细管与注射器连通,自制了一个可控制焦距的水透镜;当注射器压缩时,水透镜焦距变小,当注射器拉伸时,水透镜焦距变大,学生一看就知道了,凸透镜焦距改变后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变化,从而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睫状体调节晶状体,使眼睛看清近处或远处物体”的原理。这样把复杂的东西变成学生和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具,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变得简单起来。把学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把教师的教育能力发挥到了极至,把复杂的知识变简单了,学生易于理解了,实验教学也彰显出更多精彩。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5

一、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交互性体现

1.电子白板交互的利用,能够实现各类资源的多元互动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主体地位,而学生始终处在机械接受的被动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展现.此类滞后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师生之间的互动造成了制约,并且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也有此类的问题存在,信息技术的引用也只是把在黑本上板书的换了硬件载体来呈现,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交互式电子白板以面向师生多元互动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从而产生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将电子白板当成是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一个平台,借助于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师生与资源交互,能够实现对话协作、动态调整和共享成果的良好成效.

正是因为电子白板具备突出的交互性,再加上初中物理教学中所普及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参与意识大大强化,学生通过课间的尝试及观察教师上课使用情况,能够迅速的掌握电子白板的功能.这时,初中物理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积极的鼓励学生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协助教师共同对教学中的资源加以设计,使学生参与及体验学习过程.比如,讲解《电阻》这一课程时,需要区分绝缘体与导体,因而教师可以将电子白板的容器功能有效的利用起来,让学生操作于交互白板上.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得以丰富,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灵活性得以强化.

2.电子白板交互的利用,能够实现思维空间的三维化

过去的黑板教学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更加平面化,学生只能凭自身的想象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因而在见到真正的实物以后,学生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相当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差,但解题能力非常好,这些初中物理教学的弊端及缺陷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如何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更加的三维化,因初中生正处在形象思维朝着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其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往往无法正确的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法则、概念.交互式电子白板则提供鲜活的互动生成过程,它将所需学习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使得学生容易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与此同时,通过电子白板的互动过程,还可使学习内容越来越直观,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讲授的抽象物理学知识有效解决.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特点,初中物理知识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物理教学转变为形象化教学,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迅速地掌握难点和重点知识,并且获得实践参与的机会以及自我展示的舞台,物理知识的学习变得趣味十足,在形象教学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的走向成熟.

3.电子白板交互的利用,能够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后,日常上课教师会较多的使用PPT,学生则根据教师事先制定好的进程和安排好的思路来学习,无法评论或修改课件展示的内容及教师设计的课程思路,此类方式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限制,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制约.而电子白板的使用,则将改变这一现状,电子白板可以随机使用,教师可以及时的或者随时的将上课中所产生的想法展现在电子白板上,而学生也可以及时的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比如,设计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的表格时,往往有许多有待于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时可以让学生共同与教师完成,这是PPT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插入动态的图片于电子白板的首页,首先把gif格式转变为swf格式,这样便可以像网页一样利用电子白板来增加授课的动态效果,由此充分的体现出电子白板所具备的交互性.另外,与黑板的“一擦即没”进行比较可知,电子白板可以实时保存、实时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对电脑中所储存的教学资源随时加以调用,并且还允许教师按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随时的修改、调整教学计划,随时对电子教案进行更新、保存,这样能更好的满足创造性教学及多样化教学的需求.

二、电子白板的不足及改进

篇6

关键词:初中阶段;自制教具;物理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84-02

初中物理阶段,自制教具是师生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而自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虽然它在数量上远远少于商品教具,在规范性、功能、外观上也比不上商品教具,但它却凝聚、体现着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教学活动需要大量器材,为了给学生的科学探究创造条件,大多数的实验室还有很大的困难,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自制教具取材便利,低成本,利用我们生活常见的物品自制教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便于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新规律,同时让学生自己自制的仪器便于边教边实验,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困惑,进行实验探索的神秘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自制教具的重要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制教具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这一科目接触时间并不长,对教材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辅助恰当的手段,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他们都有“我要学”的这种精神状态,这样的物理课堂充满了对物理知识的渴求,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再是灌输与接受,而是索取与给予,学习氛围高涨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反射”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光的多彩、神奇世界,我组织学生用三面一样大小的镜子、玻璃球、胶带、彩色纸自制万花筒;用一块纸板、两面镜子等简单物品自制了潜望镜,让学生观察到不同层面的景色。在演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杯子倒置实验时,我拿一个塑料杯子,装满水后,用一张纸片盖好后,再倒过来,学生发现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由于学生亲眼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确定此现象为真实可信的,但由于好奇心在作祟,又想知道其中缘由,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趁此来分析引导,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并认识到了大气压的存在,这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洞察能力。自制教具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理来自于生活,物理并不神秘,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所做的教具得到了很好的利且,辅助完成物理实验,证明了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样他们在心里对于自已也是一种肯定,有了这样的先例,对于物理课堂的学习,也会变的有信心、有兴趣、爱学、要学。有这样的状态,物理学习还怕学不好吗?

二、自制教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自制教具的制作材料比较简单,被学生们所熟识,制作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也很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虽然外表不如实验室中成套的实验设备。但整个制作过程和实验过程学生们都非常了解物理过程也能观察到,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时,教师可以用木棒敲打鼓面,鼓面发声。但学生很难发现鼓面的振动,若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屑,让学生观察敲鼓时泡沫屑有无变化。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泡沫屑的跳动缘自鼓面的振动。

三、自制教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观察,爱动手,而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寻找,因而老师演示使用后学生就会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欲望,老师再予以适时激发引导,使学生产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激励学生发明创新。例如:在讲长度测量这一课时,我提前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制作刻度尺,前提条件是要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设计制作,要不只突出它的测量功能,还要添加新的实用功能。等到了讲这一课的时候,让同学们带来了自已的作品,真可谓是百花齐放。有的学生们在刻度尺上安装了小灯泡,这样就可以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使用,来减少测量的误差;有的学生在刻度尺上安装上了可以移动的凸透镜,这样在测量的时候,就可以放大刻度,对刻度细节看得更清;这样好的制作有很多,在制作过程中,使得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开拓,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力。

四、自制教具让物理走进生活

自制教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简单,很直观,能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问题。在教具制作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如:用过的饮料瓶、消毒后的针管、旧铁丝等可以做出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教具,降低了教育成本,培养了学生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间接地对他们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自制教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及规律也能从生活中得到体现。只有跟生活相结合,学生们才能及时联系到物理知识加深印象。

自制教具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制作教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对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广大师生大力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洪.自制教具: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一环[J].贵州教育,2005,(17).

[2]山灵芳,张玉英.培养学生物理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物理创新能力[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3]童悦.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J].淮南师专学报,2000,(4).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63-02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为我们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小资料,共有17篇。其内容有: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人对不同声强的感觉,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常见的电流、电压、电阻值和电功率,一些物体的质量,一些物质的密度,一些物体的速度,一些物质的比热容,一些燃料的热值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新教材提供的这些小资料不够重视。其实,利用这些小资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夯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观,促进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

一、利用小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行教材的栏目设计包括“阅读指导”“演示或探究”“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我还想知道”和“小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栏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课本上册P15的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是学生在物理课本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小资料,注意对这个小资料的利用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应该正确地指导学生读写表中的内容,理解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知道声音在不同温度下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提出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这个速度虽然很快,但说明了声音通过一定的距离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体育课中的赛跑该怎样计时呢?有的同学说:听到发令枪响就开始计时。有的同学说:不对,应该在看到发令枪口冒烟的同时开始计时。到底谁说的对?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热打铁,和他们一起推算出,如果计时员是听到发令枪响才开始计时,他记录的成绩就快了0.29s,这就不公平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人物和测量方法,充分挖掘其中的趣味性,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小资料,夯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如温度、电流、电压、电阻、质量、密度、速度、力、压强、功、比热容等,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客观事物中的本质属性。物理规律又包括定律、定理和法则等,如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欧姆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中事物的本质、必然的联系。

利用小资料帮助学生夯实物理知识基础,主要是教学生做到“四会”,即“会看、会读、会查、会用”。

比如对九年级课本P15的小资料“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一是教学生“会看”,看物质的名称是什么,对应的密度值是多少,单位是什么;二是教学生“会读”,许多学生在阅读小资料时,往往对其中的数据不感兴趣,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认真地阅读这些小资料,并积极地思考。通过阅读,理解某种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如铜的密度是8.9×103kg/m3,结合密度定义可知体积为1立方米的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或者说质量为8.9×103千克的铜的体积是1立方米。通过阅读,比较各种物质的密度值,知道每种物质都有其固有的密度值,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密度反映物质之间的差异,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阅读,还可发现有些物质的密度虽然相同,但它们却是不同的物质,如冰和蜡、煤油与酒精等。由此可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不是物质惟一的特性,所以在鉴别物质时,不仅要比较它们的密度,还应考虑物质的色泽、气味、硬度等特征;三是教学生“会查”和“会用”。除了要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外,在解决相关的问题时,还要会借助小资料中的数据。如“一个玻璃瓶恰能装500克酒精,现有500克蒸馏水,问是否能用此瓶来装?”这道题,如果能记住或会查相关的两种物质的密度,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三、利用小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资料在这方面的作用,有目的地让学生动手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物理教材中的小资料在这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基本的科学知识,或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生活常识,学生要知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常识;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与思考、对资料数据的预测、对获得的资料的分析、在和同伴的讨论中的相互质疑、问题提出等,教师都要给予重视和引导。

四、利用小资料,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观

每个初中生都具备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思维能力日渐增强,这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唯物辩证观教育。

比如在小资料中有“氮密度的测定”:在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空气中的氮和从氨中取得的氮密度不一致,他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不但精确地测定了氮的密度,还发现了另一种新物质氩,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过程。

又如学习了小资料中几种液体的沸点后,知道了液体吸热后不是马上就沸腾,而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才会沸腾。对此,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进行解释: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积累、飞跃。这样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唯物辩证观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理解为什么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才能沸腾。

篇8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一、充分利用物理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等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有时间作为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繁重。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花时间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的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实践中逐步地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加以小结。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可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其次,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物理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实验“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例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做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把公式做些处理以帮助学生去弄清含义,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晦涩的物理术语比较难懂,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必须用心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训练能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问学能力。初二开始上物理启蒙课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并结合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例如: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问“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此外,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学生逐步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在自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

可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培养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寻找物理模型,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篇9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最核心的内容。在目前教育实践中,由于老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在进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还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去完成。即使课堂上贯穿了新课改的理念,通过小组讨论、一问一答等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实验比较难做,从兴趣的培养、课堂的感染力以及教学效果来看,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不仅使物理教学更加直观,而且把比较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它把难以在实际中演练的实验动态化,使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在学生的眼里变得清晰,为学生学习物理带来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使物理教学实现了质的飞跃,即多媒体教学能够在传统的物理教学基础上实现"三个转化"。

1.从学生畏难心理到积极性高涨的转化

物理学中包含的物理规律大都是从客观世界经过"定性"、"定量"、"建模"的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是一系列理想化的模型。在现实条件下,这部分实验是很难或者说不能完成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差的中学来说,实验的成功几率很低。如果说老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物理学的奥妙,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一定要做实验的话,那么看似提升学生学习品位的实验很有可能因为实验的失败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打消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时,实验的效果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使学生最初的学习动机化为乌有。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学习动机没有了,学生又何谈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在讲授某一物理知识前,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功能,让学生听到、看到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如:教学《浮力》这节课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录像,创设物理意境:漂亮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的浮出水面,有的潜入深处;接着画面上出现了小舢板、帆船、万吨货轮,一条比一条大,一艘比一艘重,但他们都浮在水面上。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如此巨大的万吨货轮能浮在水面上,而一粒小小的石子却会沉入水底呢?这时,学生已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再如:"声波干涉"实验,在实验条件一般的学校不易完成,而单凭老师的讲解,学生又难以想象出所发生的物理现象,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对知识只能停留在知道或了解的层次,很难加深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将复杂的实验通过Flash或者PowerPoint课件的形式,表现得栩栩如生,再配以文字说明,利用图像、动画、声音同时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刺激,那么学生理解就很容易了。从而使学生的畏难心理逐渐瓦解,焕发出学习物理知识的无限生机。

2.从抽象的理性认识到直观的感性认识的转化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通常是通过实验、挂图等向学生展示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而平面静态图形难于全面、准确地表示动态的、三维空间的物理过程,导致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的展示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抽象的物理模型,也只能通过示意图与语言表达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而感知。这给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三维空间还处于混沌状态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多媒体的"化虚为实"、"化曲为直"的功能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学生的思维从抽象的理性认识过渡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日食、月食的形成及三球的运动情况,老师不容易讲清楚。如果通过Flash制作,通过三维动画把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及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把抽象的静态模型转化成直观的动态演示,则会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又如:在以往的教学中,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在竖直平面内的简谐运动,其速度、加速度、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变化,以及速度的最大位置等物理量,在其运动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始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实验演示,由于阻力以及弹簧本身的重力,这些不能克服的困难一直困扰着学生的直观理解,再加上物理过程的瞬间性,使学生很难从中观察体会到这些量的关系。只能依靠老师利用过程分解结合规律去理解,但往往是一种记忆性的理解,时间长了又会混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脑制作的课件模拟此过程,将原来实际中不能控制的过程变得可控制,而且可以显示各量随运动过程的变化,使原来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过程非常形象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难点简化了,过程形象化了。

3.从模糊的认知过程到清晰的发散思维的转化

篇10

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上,很多学生由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不敢直面自己的错误,觉得犯错误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若教师也不给与一定的重视,学生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对知识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对学生自我的发展和初中物理的教学都是极不利的。所以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自己所犯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找出错误的根源,分析自己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所产生的认识偏差和错误理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在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即使犯错也可以重新思考后再答,对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的同学予以表扬,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避免发生学生犯错后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训斥的情况,让学生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学习,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可以发现更多的错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必能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错误,分析错因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思维局限在一定的空间内,而这些问题都会清晰地暴露在学生的习题成绩中。教师应紧扣学生的错误,并将其分类,分析错因,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变动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加大对易错知识点的教学。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教学时,“浮力的方向”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即学生难以辨别“竖直”和“垂直”。这是教师则应该思考当时在教“浮力的方向”这一概念时所忽视的问题,学生对书面的知识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解释,对过对比试验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两者的差距,加深学生对“浮力的方向“的印象,同时可避免学生在习题练习时发生错误。

三、反思错因,根除错误

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意识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而真正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找到错误的根源所在,从而从根本上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错误的产生源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偏差,表明学生在知识储备和思考方式上存在缺陷,如果教师只是将学生的错误直接更正过来或者直接给学生正确的答案,学生缺少自我思考的过程,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并无法真正纠正学生的错误,甚至还会出现学生频繁犯同一个错误的现象。长此以往,还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丧失学习的激情和热情。而教师若能帮助学生自我思考,找出自己犯错的原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透彻地理解这一知识,消除再犯同一错误的可能性,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利用错误资源的过程中,还能意识到课堂教学的缺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深入教学也是极有帮助的。

篇11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今数字技术、互联网广泛普及的高度文明社会中,数字化资源为初中物理的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使得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利用网上资源丰富而且多样的特点,以互联网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确立目标、捕获消息、处理消息、总结归纳等方面的技能来适应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一、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教学意境,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分,并且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方面的能力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能够让学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牢抓住课本内容,结合互联网模拟实验来创设一个教学意境,让同学们能够亲身经历,从而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探索、深入分析,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能够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光的色散实验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软件,实验过程如下:运用虚拟三棱镜,将一道阳光穿过三棱镜,在虚拟白色屏幕上展示出了七种不同颜色的色光,并且不同颜色的光线折射角度也不一样。通过这样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示了光的色散,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光的知识的渴求,也培养了他们仔细观察的能力。

为了充分的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教师也可以a适当地导入一些新鲜、有趣的热门事件在教学视频中,这样就能够让原本枯燥的物理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也让充满好奇心的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容量大、内容丰富且多样,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带领学生们进入相应的情境中去,这样有利于让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基础。例如,在《物体直线运动》的章节时,运用雅典奥运会刘翔百米跨栏冲刺的视频作为导入,听着现场那高昂的欢呼声,让原本沉闷的课堂活跃了起来,也使得课堂质量提升了不少。

二、运用数字化资源挖掘教学新知,推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和探索周围事物和自然现象,从中运用到相关物理学知识,发现其物理原理,能够有将物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通过网络,我们能够及时地将所学、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发现,也能够使得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更广、更加宽泛的拓展。

在讲解了“声波的传播”的物理课程时,涉及到了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查询网络资源,同学们得到的答案各种各样,有的同学查到目前我国耳聋患者有多达1700万人,还有大部分的听力弱的问题,然而助听器能够有效地帮助残余听力的患者解决这一问题。还有的同学从网上查询到了助听器是如何帮助听力弱的患者,它的物理原理又是什么。还有甚者查到了助听器的种类、价格以及如何辨认助听器的质量好坏。通过学生自主地网上查找资料,不仅掌握到了人耳朵是如何接收声音信息的,而且也让同学们知道人耳朵的重要性,要学会保护、呵护它,更增加了同学们对残疾人能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人文呵护,这是普通教学模式中所不可取代的成分。同时,如果教师在物理课上运用互联网向学生们展示高科技成果对人们生活变化的帮助,在增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的同时,也能够刺激学生不断努力,报效祖国。

三、运用数字化资源延伸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意识

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物理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深入和抽象,同时将物理和生活结合起来的实践也越来越普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他们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认知,也能够提升他们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意识。因为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共享、范围广泛等特点,能够将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思考的结果展示出来,让全班借鉴和讨论。还可以将知识拓展开,不仅仅局限于物理课堂,更能接近于生活。例如在《温度与大气压压强的关系》的章节中,运用网络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家人平时在家里用高压锅炖东西的时候,到了时间东西就自然熟了。但某天一家人出去旅游,到了高原地带,他们用高压锅煮东西,却怎么都煮不熟,这是为什么呢?在不同的高度的地方,结果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就这一问题,让学生们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网络与教师互动交流,使得物理课堂得到拓展。

篇12

一、体现在课堂上

1.自制教具,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走出困惑。使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够进一步使物理知识充分地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让复杂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简单明了。

2.自制教具,增强演示效果,改善实验教学

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说:“一次演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二、体现在课外

1.自制教具,丰富学生课后生活,培养创造精神和科技意识

自制教具进行课堂实验不仅能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可以通过自制教具为主题进行自制教具的科技竞赛,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来进行物理实验,或者把生活中的废品变废为宝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等活动。然后经过组织评比把优秀的作品应用到我们的理科实验教学当中来,以此补充原有实验器材不足的状况。

2.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思维。自制教具和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教学活动,一般取材简便,制作容易,虽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更加有利于学生在自然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3.自制教具,享受科学探究的快乐,培养科学方法

教师自制教具和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教学活动,在学校教学仪器和教具设备相对欠缺时,创造了许多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领悟到许多科学方法。由于生活中有大量可以用来进行教学和自制教具的材料,回到家后,学生也能学教师寻找一些常见材料进行制作和探究,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从材料选择、设计实验、分析、归纳、进行小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尝试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许多科学方法。

篇13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可以说学生对认知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在物理探究活动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就会消极对待,产生消极情绪与怠慢心理,这样的教学自然很难取得成功。导入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导入新颖巧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那么教学自然就成功了一半。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阶段我们要精心设计,以新颖巧妙,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多媒体导入,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这对比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有质的飞跃,使得信息内容、传输媒介更加多样化,将以往的文字描述信息转换为图片、图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在丰富信息种类的同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的结合。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主动思考,从而为学生顺利地开展自我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二、设计情境,诱发疑问

探究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成功地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自主地提出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中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要想让他们自主地提出问题还需要一定的外因诱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而诱发学生探究动机,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性活动。如在探究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我在课上向学生演示一个灯泡接一节电池和接两节电池亮度的对比实验。置身于这样的实验情境中,学生自然会对三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从而对本节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实践证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比起教师枯燥的讲解或是直接地提出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精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探究的动机。

三、主体参与,主动探究

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要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就必须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经历探究过程,在自我探究中成为知识的真正构建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当我们提出问题,或是学生产生疑问时,我们不要急于将问题的答案抛出,而是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提供机会,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方向,在必要时给予启发与指导,从而使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物理知识、生活经验等不断地进行信息的提取、分析与归纳,通过主动思考、实验操作、归纳总结等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深刻掌握概念与定理。

四、创设平台,自我表现

篇14

课本上固定的实验案例很难让学生对此有新奇感,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使用课本所设定的案例,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欲望和想象的空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适宜地加入自己深思熟虑、有代表性的生活实践实验或是趣味实践,就会使学生眼前一亮,将学生的目光拉入课堂教学中。如,讲《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模具来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猜想实践结果,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教师用酒精灯将盛有少量水的瓶子进行加热,等水沸腾瓶口冒白气时,将气球口罩在瓶口,使瓶口完全封闭,再把酒精灯移开。将学生猜测的结果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讲解,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本实验的目的,学习到相关的物理知识,运用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通过自制实验模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自制模具有利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简单的东西是很容易让人感到熟悉的,教学也一样,越容易的东西,就越能激起学生了解的兴趣和好奇心。物理实验教学也是如此,过于纷繁复杂的实验设备和配置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难看到事物的本身,从而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实验就是要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看到结论和变化过程的。这个时间必须是个短暂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耐性、有精力去积极地学习它、了解它、总结它的规律。自制模具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它简单、易于操作,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自己制作模具进行练习、巩固课程。如纸锅烧水、针孔照相机、人工彩虹等物理实践中的自制教学模具。自制教学模具在物理学中广泛地推广和使用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教师更容易对教学产生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自制模具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实践课程中教师通过自制模具来进行高效、便于学生理解的物理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物理相关知识探索新的模具、新的创造、新的发明等,教师可以收集学生通过自我想象开发出的模具,并评价、分析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有机会欣赏、改进自己的实践成果,激发学生的信心。自制教具应该是制作比较方便、经济的,它可以取材于生活中的纸筒、各种易拉罐、吸管、塑料瓶、医用药瓶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在生活中取材,根据物理原理通过想象创造和动手实践来制作符合物理现象的教具,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教师可以以学生常玩的陀螺为材料,在陀螺上画上红、绿、蓝,通过转动陀螺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形成原理。再如,在讲《物体的浮与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鱼,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深入的观察、想象、探索,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物理实践中多思考、多动手、多探索,进而自我寻求答案。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模具,它能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引发学生想象、创造、实践,使学生能更快地学到知识,也能培养各方面终身发展的能力。

四、自制模具可以丰富教学材料,扩大学生实践范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