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篇1

关键词:高中;心理问题;辅导

高中作为人生自立的重要阶段,将面临上大学和步入社会的重要转型,学习、高考、择校、择业、社会的压力不断增加,一系列问题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应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一、高中生常见心理

1.自主性

学生在高中阶段正处于逐步脱离父母的过渡期,在这一期间,学生们的内心发展正处在一个“岔路口”的阶段,自己的内心思想逐步的完善,独立性逐渐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学生们自信心和自尊心树立的关键时期,要逐步的摆脱家长们的束缚,这样才可以正确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高中阶段学生在处理事情和问题上有了自己的见解,在解决问题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学生们对老师和家长的讲解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老师家长的看法也不会完全的认同,有些时候对其看法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此,常常会因为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和家长及老师发生争吵,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老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方法和手段。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高中生是自卑感多发期,这种心理使他们常常不敢交际、害怕失败、多愁善感、瞻前顾后。其实,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只要拿出勇气正确地面对,积极地尝试,很多事实证明了,多一次失败,就多一次转机。消除自卑的方法是建立自信,设立适度的奋斗目标做自己能达到的事情,不断给自己肯定,学会正确地对自己作出评价。

3.抑郁

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颓丧、自我评价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他们不影响课内外秩序,不妨碍教学和各项活动,但随着其不良情绪的发展,其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他们会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患,有的会做出自伤行为,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二、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1.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能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都是经常能够听到表扬和赞赏的学生,这样学生们之间就很少存在竞争心理,给学生内心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在这里我还要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让学生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一定的发展,在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下手,让学生知道自己内心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时就有了针对性。

2.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在高中生的心理障碍克服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定要注意保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意见统一,绝对不能家校意见不一致,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此可能会对学生生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学校与家长之间应该保持沟通,家长应该到学校走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心理情况,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找到共同点和可行性方案进行实施,这样学生心理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3.教师要改进教育方法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程下,教师只是一味地责和训斥,让学生怎样做学生就应该达到某种效果,殊不知这样只会与学生产生很大的矛盾,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会越来越大,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品德,让他们在走入社会时减少阻碍,这才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有时候,教师对学生教导的手段和方法不对,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给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最根本的手段和方法就是要了解学生们的内心,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总之,教师需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引导和研究,使他们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适应将来,敢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一切的人,更要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篇2

关键词:高中生;课改;新科问题

根据相关人员统计,目前我国高中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约占19%。主要表现在学习、人际关系及不良情绪方面。体育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去改善这类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

一、学习方面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厌学、考试焦虑、学习疲劳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厌学问题是由于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差,放弃了自己,对学好文化课丧失了信心。考试焦虑是因为考试中由于紧张出现的一种心理适应,其主要问题就是担心考试考不好,或者不能正常发挥。而学习疲劳问题则是由于学生处于持续的紧张学习状态下出现的身心疲惫状态,或对自我要求太高,在这些高压下出现应急反应,出现防御机制。这些心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源于不自信。

针对这些问题,在体育课堂中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1)教学遵循从易到难原则,并适当地予以夸奖和鼓励,逐步地引导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2)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将同等运动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对于身心素质都好的同学要求自主学习为主,制订较高考核目标;对于身心素质差的同学教师参与辅导纠正,制订中等偏下的考核目标。这样不同考核评价机制的制订,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较快地达到预定的目标,自我得到满足,提高自信。

二、人际关系方面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两种:从众心理和人际关系敏感

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心智还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缺乏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自制力,所以极易出现盲目的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往往是消极的,比如抽烟、追星、恋爱等。对于出现这一问题的学生,可以利用体育理论课给学生讲解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推荐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标准。体育课上,利用榜样的作用促使学生互帮、互赶,形成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得到共同提高。

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班级的相互关系,在班级中感到不自在,与同学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紧张。这类学生缺乏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在体育课堂上,要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小集体化学习,给这类学生创造与人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可组织团队间竞争性的活动,比如3对3篮球赛等,增强这类学生对同学的信任并提高集体观念,融入集体中。

三、高中生主要的不良情绪包括逆反心理、冷漠情绪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使得他们变得心胸狭隘和自私。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听不了批评,受到挫折就会出现逆反心理。这样的学生往往出现与对方要求相反的言行。对于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主动去关心此类学生,循循善诱,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学中要丢弃传统的授课模式,以“生本教学”为主,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良情绪在运动中得到宣泄。

篇3

关键词:高一新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是从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错综的时期,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特别在是重点中学,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学习地位的改变、人际关系的重新适应等,许多学生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学生不能及时发现、重视并正确地对待、纠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自己高中三年后的成才,甚至影响终身的身心健康。因此,高一新生必须充分认识,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高一新生的心理问题

1、周围环境改变导致的心理问题

进人高中,跨入新的校园,看到的景物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校园、寝室,特别是从农村过来的学生到城市里来尤其会感到人生地不熟,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此外,来到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看到的不再是朝夕相处的同伴,而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面对新的集体、新的教师、新的同学,也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有的甚至还会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苦闷、孤独的心理,于是怀念母校、思念亲人,更使他们心情忧郁,精神不振。

2、学习要求提高导致的心理问题

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强、知识量增大、综合性增加、系统性增强,还有学习的形式也由教师的“教会”变为“教学”,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转为主动,而刚刚升入高中的新生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仍沿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因而常常感到摸不着门道,上课时,似乎是已经听懂了,可一做起作业来,又觉得不怎么清楚,题型一变就不知该从何下手。学习上显得很被动,因而担忧、恐慌、焦虑。有的学生甚至是盲目采取疲劳战术。通过减少文体活动,占用课间休息,甚至是吃饭、睡觉的时间来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可尽管很努力、很刻苦,由于学不得其法,成绩却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的学生由于身心过度疲劳焦虑,大脑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减退、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由于高一的基础没有打牢,又将直接影响到高中今后两年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这一现象在升入重点高中的新生中显得更为突出。

3、班级名次改变导致的心理问题

有的学生会对成绩或相对名次的变化不适应:有些从普通学校考来的学生,以前可是班级甚至学校的佼佼者,但是到了重点中学,一下子不再领先甚至排到了最后,心理上一时很难适应。由于环境变化大,压力大,新生容易出现害怕、嫉妒、焦虑、自卑等情绪表现,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总认为班上其他同学比自己强,很容易自卑、生气,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4、人际关系改变导致的心理问题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进人高中后的学生,不仅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人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对高中学生来说,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

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就是感彩较浓,易于情绪化,所以有时对人对事的评判和处境就会有些简单。因我校是重点中学,能进入我校继续深造的学生,成绩一向都,很优异,在原来的学校、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出类拔萃,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父母的骄傲,备受教师的关注、宠爱,理想抱负都比较远大,他们一直也都非常自信。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也很好,同学们大都自愿跟他们相处,所以在初中时不需要花时间在人际关系上。可上了高中以后,再也没有以前的优势了,在班上只能是一名很普通的高中生了,别的同学不主动跟他们相处,自己又放不下“架子”与同学相处,所以上了高中后感觉孤单,没朋友。很怀念初中的同学,觉得初中的同学好相处,高中的同学难相处等。如有的学生还像上小学那样,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根本不理;也有的学生还是动不动就“我不爱理他”,在交往中显得十分幼稚。这些较为情绪化的交往方式很容易造成交往障碍,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

5、教师上课方式改变导致的心理问题

高中由于知识难度加深,教师讲课的方式明显与初中不一样,教师由“教会”变为“教学”,学生必须由“学会”变为“会学”,角色由被动转为主动。但有的学生因为没有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进而怀疑该学科教师的能力,一上该教师的课就产生厌烦情绪,课后也不花时间在这门学科上,考试结果当然也差,反过来又责怪这位教师不行,形成恶性循环。

我自从参加接待咨询工作以来,就经常能接待这样的学生:他们都有同感,觉得高中的老师没有初中的老师会教书,初中时老师讲的课一听就懂,而且自己也会做题目,可是上了高中后,发现老师讲课听不懂,即使听懂了课后也做不出作业。想想以前初中都能懂,为什么上了高中就听不懂且做不出作业呢?那肯定是高中的老师不会教书了。

三、解决高一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自信心,顺应环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战胜一切的法宝,这一点相信经过中考洗礼的中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自己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战胜自己的脆弱,超越自我的自卑,光辉的前途就会摆在你们面前。要想适应环境,首先要了解环境,要善于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特点,这样才能针对变化了的环境对自身做出调整。同时,还要接受环境,如果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就要坦然接受,改变自己对环境的消极看法,在接受环境的同时,努力使自己去顺应环境。

2、改变学习方式。

高中的学习主要靠自己的研究和思考。与初中时相比较,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水平均趋于成熟和稳定。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加准确,推理能力已达到比较完善的水平,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这一切说明高中生完全有能力独立进行科学思考,有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处于人生起跑线上的高中生,他们的学习潜能更是无限的,高中生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开发学习潜能,使自己飞得更高、更远。首先,在学习上,对

高中的学习生活要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教师上新课前,应简略了解有关科目的结构、内容、课时安排等情况,使自己对该科目的特点、教学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并真正意识到高中课程的要求与初中的不同,学习的方法应该进行相应的改进。其次,同学问要进行经验交流,以寻求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时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早完成角色的转换。

3、重新定位。

有许多学生,平时在自己脑海中,理想自我的形象完美而高大,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备受宠爱的地位。然而随着环境的变迁,大多数人都将面临着自我地位的改变,即:在原来学校的尖子学生很可能不再是尖子,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也将会削弱或者消失,成为一般学生。这种现象在名牌学校中更为突出。这样的学生对已经变化了的现实中的自我地位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产生消极、逃避现实、怀疑自我等心理行为。

高中是一个新的起点。同时,对于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来说,每人都有可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都有可能有一个比较骄傲的过去。但是,佼佼者走到一起,同时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无论是谁,今天的“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了,如果没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和心理准备,或者没有认识到这个变化和事实,就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在自我意识方面也难以正确认识自己,难以根据变化了的客观情况重新合理地给自己定位。这样,心理上就会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为人处世常常会走极端。如果我们能认真思考自己在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根据客观情况重新给自己定位,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对迅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是有帮助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篇4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问题;思想政治课;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540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人关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仍面临着许多的心理问题。

一、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焦虑问题

高考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每一个高中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繁重的课业、无止境的测试充斥着高中生的生活。家长殷切的嘱托、教师的谆谆教诲、自己的期望值等使得高中生在考试失利时会产生低落、沮丧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正确的疏解,部分高中生就会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等。这都是由于高中生压力过大,焦虑情绪得不到正确有效的疏解造成的。

2.网瘾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但是也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现在的高中生不单纯沉迷于网吧,还沉迷于手机。有些高中生带着手机进课堂,上课不认真听讲,离开手机就会坐立不安,其实这也是网瘾的表现,是一种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学校、家长的重视和解决。

3.人际关系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敌对、偏执、独立意识增强等特点。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高中生难以正确地处理与异性同学、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难以享受到交往和良好沟通的乐趣。

二、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1.城乡之间的差距

现阶段的高中多为本地区综合性的学校,学校里同时存在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而城乡之间的差距会导致很多问题。许多农村学生甚至是留守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对学校的考试成绩看得过重,导致自己产生焦虑的情绪。这些学生内心自卑,不敢与教师多进行沟通,导致许多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疏解。

2.家庭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的高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他们严格要求,并且都寄予厚望,这导致他们感到压力过大,产生焦虑的情绪。作为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团队意识跟合作精神,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

3.心理咨询机制的不健全

许多高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即使是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也是徒有其形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咨询和疏导的作用。许多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并不具备相应的资格。若想真正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必须完善和健全学校的心理咨询机制。

三、如何将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咨询进行有机结合

1.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思想政治课本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够传授的基本观点,还应该提高在育人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正确处理日常心理问题的方法,能够用所学的方法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2.对教材进行深度的开发和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这四个部分。首先,教师要将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启发,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其次,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所讲内容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与高中生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对高中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发挥正面的价值导向作用。

3.结合思想政治课开展课外活动

篇5

关键词:心理困惑;三位一体;阳光心灵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37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健康的心理,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早在1929年,美国举行的第三次儿童健康保护会议上就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在其适应过程中,能发挥其最高的知能而获得满足,感觉愉快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其社会中,能谨慎其行为,并有敢于面对现实人生的能力。”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都是90后,现在的高中生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呢?从生活中的很多实例不难看出,我们现在的高中生其心理成熟度远不能达到这样一种良好状态。比如:笔者所在学校高三某班一同学因高三学习压力过大,在没有任何的预示下翻围墙离校出走;高三某班学生因家长对其希望很大,要求过严,导致该同学心理异常,总觉得背后有人在讲她的坏话。再如,高二某班一女生和一男生关系密切,当男生提出分手后,女生难以接受,想到割腕等。

二、高中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笔者针对以上案例,对笔者所在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之所以有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习压力大,几乎没有可以自主支配的业余时间,导致心理问题无法且无处宣泄。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缺少意志和毅力,这样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当代中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疾病,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有的甚至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精神失常,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报道考生因试卷太难考试不理想而走上极端的事件。

调查中有近四成的学生认为不会正确处理与异性的交往也是造成他们心理困扰的重要因素。中学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学会和异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学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喜欢通过看言情片或读言情小说感受爱情。他们渴望与异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确处理与异往、对与异往有误解。有近40%的学生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感到恐慌或害怕,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如果双方产生感情纠纷,又不能面对的话,往往会做出一些难以置信,甚至是触犯法律的事情。如:女孩子会跳楼,割腕自杀,男孩子会通过伤害他人的残忍手段进行报复。安徽合肥的周岩毁容案就是典型的中学生心理扭曲案件。

也有一部分学生因家庭方面的因素,比如父母离异,或过早失去父母或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气氛紧张等而产生心理困惑。本来完整的家庭变成破碎的家庭,对孩子本身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而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无法从家庭中得到温暖,就容易心理失衡,往往导致他(她)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往。而这时如果发现有异性不经意间对他(她)关心多一点,就会让他(她)错误地联想,甚至表现出过激的行为。笔者所在学校曾经就有这样一个男生,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从小失去母爱,在他的班里一个女生坐在他前面,他时常会摸女生的头发,踢她的椅子,通过不同的方式骚扰该同学,该同学把事情告诉班主任受到班主任批评后,这位男生就很生气,扬言要杀了该女生。可见,没有温暖的、和睦的家庭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是极大的。

除此以外,调查还发现,少部分学生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整天沉浸于虚拟的世界中,无法与学生、教师、父母正确沟通,也是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打造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仔细研究笔者所在学校心理问题学生的案例,认为要打造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携手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 拓沟通渠道,多与家长沟通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放假回家后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玩游戏,看小说,睡觉,很少与家长交流。有些家长,孩子回到家只问学习,对孩子的生活及其他方面毫不关心。所以,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隔阂越来越大,有的学生甚至离家出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采取了《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措施,每次放假让学生带一封信――《给家长的一封信》回家,共同探讨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关心孩子,如何进行科学家教,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调整对子女的期望等;其次,学校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多方位地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除此之外,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共谋孩子健康成长之路。

2. 发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辅导,整体辅导与个辅导相结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早发现,早治疗,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校园生活,避免一些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伤害或安全事故。再次,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一周至少开设一堂心理健康课。班主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式的课堂,真正起到对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并且要形成教案。其他学科也尽量做到在课堂上渗透阳光的心理教育。最后,要多开展讲座,加强学生对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和性知识的指导。

3. 完善学校师生益友制度

学校建立良师益友制度,在课外,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心与心地真诚沟通,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生活困惑,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关心和家庭般的温暖。同时,教师对每位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并跟踪调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打造学生的阳光心理和健全人格。

4. 把家访制度常态化

家访是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状况的最好途径,而家访的时间都是安排在寒暑假。这个时间相对比较集中,但从实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对“五类生”而言。因此,笔者建议教师的家访要安排在平时,家访要及时,教师该上门时就上门,讲究问题的时效性,及时了解,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5. 多开家长会

家长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以年级组为单位召开家长会,或者把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家长召集起来,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及时转变孩子的心理状态。

6. 充分发挥笔者所在学校“彩虹心社”心理社团优势

笔者所在学校现有多个社团,其中最大的就是心理社团――彩虹心社。学校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指导学生多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进行心灵的洗礼。

7. 完善和强化学校管理制度,与社会各界联动

全方位地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

篇6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特点;心理问题;解决措施

别林斯基说过:“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的、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也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对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蹉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

一、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同起来。在观念上与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自信而自尊,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才能。不管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父母、教师的讲解,或者书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务,很想像大人那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评论,他们在思想的触角方面已经远远地超出学校的范围,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日趋增强。

二、高中生心理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业问题

学生的任务以学习为首,高中生顶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在苦读着。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使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能正确地认识理想中的自我和摆在他们面前的客观现实,不能正确地对待挫折与失败,致使一些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引起心理失衡。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只是每个学生的程度轻重不同。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学习负担重,考试分数及升学的压力让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使其对学习、考试产生焦虑,心情烦躁抑郁,严重时甚至不想学习,疏远他人,怕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害怕考试,这些心理障碍如得不到有效控制、疏导,将对学生的学业进步产生很大影响。还有一些家里经济条件不太理想的孩子,对金钱压力的切身感受,让他们感到自卑,更加大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压力。

2.人际交往问题

性格开朗、乐观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优势,而性格上相对内向、沉闷的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他们不愿合群,不愿与人接触,总是游离于集体,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内心感觉孤独、寂寞、空虚而又无法排解,心理矛盾日益加剧和突出。有的时候自己也想试图去掩盖自己的弱处,但往往事与愿违,从而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障碍越来越严重。而在这样问题出现的关键时刻,急迫地需要有人扶他们一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否则,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将会跟着他走入大学,甚至是走向社会。

3.家庭环境问题

台湾黄乃毓在一本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家庭教育强调在家庭内部进行,家人彼此的互动关系,父母和子女相互学习,家庭里发生的许多事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现代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成员是平等和谐的关系,强调在尊重家庭成员独立人格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相互教育,家庭成员的这种相互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合理的家庭结构、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愉快家庭心理气氛和家长良好的健康心理对孩子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以上四点中,合理的家庭结构我认为对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三、适时适当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当学生努力挖掘出每一个闪光点时,也就点燃了自己的心灵之火,逆反心理也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以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以显微镜去看学生的缺点。

1.为学生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室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心理上的专业知识,在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有效途径解决。几年前,我市已开通“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作为服务台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了解到,每天都会许多学生朋友们打来电话咨询心理上的困惑,他们通过这样一个可以保护其隐私的平台调节自己心灵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难得的。后来我市的12355又增加了心理箱庭疗法,学生通过娱乐游戏的形式找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给学生提供倾诉心声的平台是尤为重

要的。

2.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面对新的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果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将会乘虚而入。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当前的高中生了解国家时事政治的越来越少了,许多学生不知道当前社会的主流形势和社会的积极面,不去看新闻,不去看报纸,甚至全国上下举国关注的十都不知是何事,他们不去关心自认为与自己无关的国事,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及时地加以正确的指导,那么学生将没有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

3.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教育

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两个最大的教育环境,在这两个教育环境氛围中,通过转移、宣泄、升华自己的心绪,既可以使家长摆脱与子女心灵沟通上的无助、无奈,同时又可以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活动中,形成整体教育力量。从一定意义来说,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受教育情况。因此,我们学校与校外文化教育中心、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合作,采取电化教学方式,为家长朋友们举办了《幸福人生讲座》。通过老师和家长共同学习传统文化,汲取5000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家校配合,帮助学生实现梦想,达到了家庭受益、家长受益、学生更受益的效果。

苏格拉底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阳,问题是要让它发光。”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希望自己被人重视,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别人肯定自己,作为学生,每天都要与同学、老师相处很长的时间,在升学压力下,在社会的迅速变化发展中,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度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一、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上的问题

升入高中之后,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高考。在升学压力下,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负担重,不能及时调解,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神经衰弱、思维迟钝。甚至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局限于好、坏学生),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

2.交际上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三种:(1)与教师。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未得,甚至得到教师的指责,就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的对抗心理,产生压抑和消极的情绪。(2)与学生。每一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学生也希望被自己的集体需要。生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孤独感。(3)与家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经常会与家长发生意见的冲突,未能良好解决,还有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3.青春期的问题

首先,是封闭心理,这是青春期心理中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学生在消极的情绪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其次,是情感激荡但内隐,表现在学生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或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想倾诉,但却对教师、家长欲言又止,内心压抑,焦虑;最后,是比较普遍的早恋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出现朦胧状态的恋爱。

二、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疏导策略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并有效适应现实

高中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客观的事实不能及时,正确的做出评判。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评价,都会造成主客观的不协调,导致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评价社会。教师方面,首先,应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恰当分析和评价,不一味否定,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懂得挖掘自己的潜能。其次,应也拿到学生正确的看待现实,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家长方面,应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早恋问题,正确的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

2.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高中,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是学生心理压力最主要的来源。进入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大关,不仅学业加重,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也有了提高。很多学生由于初升高之后,无法自行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能恰当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压力加重,而产生焦躁、厌学的心理。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疏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等,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玩的时间,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躁情绪。

3.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自信心的训练

篇8

【关键词】教学机智 高中生 心理

高中三年对学生来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不论是家长、孩子、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十分关注。可是,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学习和过大的心理负担,导致现如今很多高中学生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比如:最常见的焦虑、抑郁、易怒、孤僻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提高。作为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学机智、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这些心理问题的影响。

例如,笔者某次早读叫一同学读课文,可是不知这个孩子怎么了,突然开始大吼,不愿读课文。 可是全班的学生都在,如果因为他就把标准降低,这样我以后的教学就会受到影响,老师的威信更是受到挑战。在高一阶段不能因为他个人的原因而使班里其他同学受到影响。所以我坚定地要他继续读下去,可是,听到这之后他就大发火,继续对着我吼。“我不会读!不会读!”这个孩子像发了疯似地向我吼。这个孩子平时课堂表现还不错。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的了,突然变成这样。虽然心里很不舒服,我还是抑制住了自己的怒火,没有继续跟他纠缠下去。也就在这时,刚好班主任来了,就把他叫出去了,这之后,我通过跟班主任沟通,问其他同学,了解到他是昨晚跟父母吵架了。以前就知道有时候他父母工作忙,对他疏于关心。记得上次他给我看他的手机,他父母亲晚上没回来,只是给孩子发了个短信,让他自己吃饭。青春期的孩子们,一时冲动,难免这样。但是我没有立刻原谅他,虽然在班主任要求下,他给我写了份检讨,但是我还是告诉他,他做事不应该冲动。

在发生师生冲突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时,一般老师习惯迅速处理。但此时可能教师和学生都处在生气、压抑、不满等负性情绪之中,此时急于处理问题难免说出过激的话,做出过激的事。此时,面对师生冲突,作为老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切不可跟着感觉走,大发脾气或者一走了之。而是要先试着处理自己内心冒出来的情绪,可以用短暂的停顿、深呼吸或借着板书的机会让自己内心的情绪得以平静。切忌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进一步激化矛盾,当然也不能用体罚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应迅速考虑引起冲突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应对。

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成长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们看作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部分。只有我们接纳了学生,我们才可能了解学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抗争”的状态中走出来,以更加理性、积极和有效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批评学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几次错误就据此对这个学生下结论、贴标签;更不能从人格人品上否定学生,把学生至于绝望境地。否则就免不了出现学生的“拼死抵抗”。

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也难免犯错误,所以老师要尽力善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努力通过优点的发现去促进学生成长。

允许学生犯错误,不等于纵容学生犯错误、干坏事。允许学生犯错误,是承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客观存在的,有的甚至是难以避免的,但这样不等于说老师可以等闲视之,任其发展。相反,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能量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不适当的行为。

接纳学生,用肯定、认可和引导代替指责、训斥。与人交往和互动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接受我们、理解我们,我们就会愿意跟他交往和相处,否则就不愿意和他交往相处,甚至会有意地远离或排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观念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能被周围的人尤其是师长认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学生是情绪与行动极易冲动的时期,指责、训斥或者一些过激的行为可能不仅达不到我们原有的目的,而且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导致冲突。

篇9

关键词 心理健康问题原因解决对策

一、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2.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生活贫困等原因, 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浇灌,从而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3.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缺少必要的心理沟通和有效的教育手段。

4.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

(二)学校因素。

1.学习和高考的压力。

2.集体活动少,一些成绩一般,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又得不到表现,被鼓励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不良心理就像野草一样滋生、蔓。

3.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4.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5.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多高中没有心理健康课及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这样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地方去咨询。

(三)自身因素。

1.在高中阶段,高中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青春期闭锁心理。

3.恋爱。目前很多高中生都出现早恋现象,在恋爱问题上处理的不当。

4.高中时期是人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矛盾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稳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实现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

(四)社会因素。

1.不良网络的影响。由于网络管理的不完善,随处可见的网吧,非法不良网站的建立,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2.社会环境对高中生的影响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持久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方面的建设都还在探索中,社会中还存在一些“假、丑、恶”等不和谐现象。

3.教育界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

4.近几年来就业难的现实,社会竞争压力大。

5.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心理学研究起步比较晚, 全国多数学校的高中生的心理学知识还比较贫乏,他们不能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即使产生了心理障碍,出现了心理问题,也不知道求助于心理医生,或羞于见心理医生。

二、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方面。

1.端正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首先,要改革教育体制与教育方法。其次,教师要端正教育观念,热爱学生,改变过去用分数、是否听话等人为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的错误做法,树立新的人才观。再次,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气氛。最后,要组织生动活泼、有意义的课内外、校内外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

2.大力加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积极向学生普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咨询室,与医疗机构取得长期的联系,对高中生期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

5.针对高中教师的心理特点,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减少师源性心理问题。

6.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7.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8.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9.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 家庭方面。

1.端正教育观念,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2.以身作则,提高素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和睦的家庭氛围。

3.亲子对话. 通过写信、谈心、打电话等形式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模式。

4.全面了解孩子,关心孩子。

5.尊重孩子。

(三) 学生自身方面。

1.制定阶段性目标,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2.增强自信心。

3.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4.协调人际关系,善待他人,沟通心灵。

5.调适自我意识。(1)提高自制能力;(2)确立人生抱负。

(四)社会方面。

1.国家要制定一系列保护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 依法打击会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

2.减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犯罪事件等现象对高中生的负面影响,书刊、影视、网络等舆论传媒工具都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全社会加大投入力度,净化社会空气, 在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中学生健成长的环境, 编织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网。

3.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4.各级领导应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犯罪事件等现象对高中生的负面影响,书刊、影视、网络等舆论传媒工具都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全社会加大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阳萍.浅析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今日南国,2008,2:77-80.

[2]吴文菊,赵玉东.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151-153.

篇10

一、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学生自身问题。高中生们正值努力追梦的年代,此时的他们处于身心成长的躁动期,避免不了犯错。一旦高中生们心中的梦想和追求受到打击和影响的时候,如若缺乏相应的心理教育,学生们难免会产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等现象。同时,不同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距很大,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自然难以健康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此时的学生们正值青春叛逆期,对新事物大胆而又好奇,有的学生常常会被叛逆情绪冲昏头脑。

(2)周遭环境问题。“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安静合适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可谓是煞费苦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诱惑导致个别高中生往往难以把持自我,陷入浊流。高中生的自我认知还未健全,对事物是非判断的能力还不够独立,一些周边同学、社会娱乐场所、亲朋好友等等,都可能成为直接或间接导致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现象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而走上邪路的。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强化宣传,全民教育。应该承认,我国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有的学校违背人才成长规律,只是一味利用学生成绩来评价学校实力,导致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要想实现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宣传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呼吁全民行动,共同教育。除了学校,社会、家长等也应该行动起来,与学校一起,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杜绝不良信息的影响。对于学校而言,在实施文化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之间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对于家长,切忌一味宠爱、溺爱孩子,给予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很多家庭条件优异的家长,过分呵护自己的孩子,阻塞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途径。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长要鼓励孩子去接受磨炼和体验生活,从而更早地越过青春期,走向思维的成熟。对于社会方面,必须不断净化社会风气,将不良信息、不良文化的影响降到最低。只有学校、家长、社会这三者相互协作,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2)深入调查,对症下药。高中生群体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组成,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对症下药。只有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并不断总结和归类,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才会早日改善。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学生出现的异常表现,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做到教师与家长的联动,及时将学生在校的动向和表现向家长传达。在目前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每位学生都需要的,只要关注那些出现问题的学生即可。当然,这样的想法无疑是片面的,那些成绩好、教师眼中的优等生往往是更加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都备受关注和呵护,长此以往导致优等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可能自暴自弃。在每年的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中,不乏一些“优等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有时可能只是成绩落后了几名,就可能产生轻生、报复等不健康心理。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在与学生不断沟通交流中才能得以察觉和改善。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全面的、深入的,必须是经过调查的,只有针对性教育才会更加高效直接。

篇11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问题 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差

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数学,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自信心比较差,总认为自己学不好。自信心差的学生在上课集中注意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方面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表现的也比较差。

2.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情感

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对这些数字没有兴趣,不感冒”数学学习情感障碍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真正的在数学上下功夫,才能学好数学。

3.思维障碍

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上有如下障碍:(1)思考问题偏面性。(2)不习惯扩散思维及逆向思维。(3)抽象思维有困难。(4)分类讨论问题有困难.由于这些思维的障碍,往往带来思维结果的错误。

4.学生害怕考试

学生、老师和家长最怕的就是学生考试失常,我们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十几年苦读,就是看最后的成绩,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的也很好的知识,却到最后完全没有办法发挥,相信没有什么比这个打击还要大的了。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l)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答完卷。(2)心里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3)由于前一个题目不会做,于是在做下一个题目时,脑子里还在想前一个题目,因而造成简单计算失误。(4)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因而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不得分。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些数学教师总是绷着一张脸给学生上课,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的是不冷不热,似乎只有这样冷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神圣和严谨,然而教育应当对学生生命的精神世界予以关切,应当为学生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与热情。高中数学学困生是那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麻烦”的高中生,他们比其它学生更需要关注和关爱。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也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学困生大多是长期得不到数学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他们对数学缺乏情感,甚至充满了恐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感觉到很亲切和被关注,感觉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这样的信任与关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也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精神。

2.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充分地发动学生,要认识到学困生是一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联想散漫,思维贫乏,充分理解他们,留给他们适当的思考时间特别有价值。课堂上,经常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少数的学优生已经把答案或方法喊出来了,这一方面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太伤自尊了,长此以往,也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要引导学优生,不要过早喊出答案,而是要更深入地思考。此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状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同时,往往能够促进全体同学的深入思考。

3.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有的老师为节省教学时间,上课常常找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老师虽然在课上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但对他给出的错误的答案嗤之以鼻,甚至采取变相的惩罚,许多学困生就是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伤害,逐渐失去了上课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事实上,上课提问时,估计他们能解答出来的问题就让他们来解答,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和勇敢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全体同学都是一个积极的导向。而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反馈。一方面便于课内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学困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常常代表了一批同学的问题。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还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或者说要小心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纠正错误时是就题论题,不要伤学生自尊,纠正他们应挑最重要的错误纠正,并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

4.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困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力较弱,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他们课下的主要工作是应付作业,根本无时间反思。教师在上课时应着力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如在解题教学中运用“你以前见过它吗?”等类似的反问的形式可以提高学困生自我监控能力,除了教师的提示语,还应重视学生的“出声思考”,尤其是让学困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给他们机会和时间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会如何反思。

三、结论

“学困生”并不是学不好数学,而是因为学习意志、学习情感、思维障碍、考试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困难,我们要为“学困生”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努力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职高;心理素质教育;问题及策略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我国相关产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为了达到人才供需平衡,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职高生而言,单方面地掌握一门知识或一项技能远远不够,只有科学全面地发展才能赢得竞争优势。对于职高生而言,他们属于特殊的一类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期,因此,职高生的心理素质对其个人发展尤为重要。

一、职高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从职高生心理发展特点看

职高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虽然身体发育较成熟但并不等同于心理成熟。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逐渐自立、希望摆脱家庭依赖的特殊时期。对他人、社会的态度和认知以及相应的行为尚处于儿童与成人的衔接时期。因此,是否能提升职高生心理素质是高职教学的关键;能否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赖于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

2.从职高教育现状看

加强对职高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现有的小学体系下,经过层层筛选,未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就会进入职高就读。相对重点高中和普高的学生,职高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方面,平均素质不高。这类学生往往不情愿、不得已进入职高就读,面对家长的责怪、亲朋的惋惜以及社会的压力,无形中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政府调控不当,职高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科学,人才市场出现供求失衡的情况,造成职高生就业压力大,不少职高生出现自暴自弃,心理逆反等现象。这些因素都是职高生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对职高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二、加强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开设心理教育课堂,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如今的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因此,在学生的教育方面也应当与社会形成合力,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开设心理教育课堂,并结合社会实际为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供相应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为了方便学生及时进行咨询,心理辅导教师也可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时接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职高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教师、同学的关系。

控制并不等同于压制,控制情绪强调的是学生在特定时间、场合应有较为适当的情绪表现,心理健康工作者应引导学生具备适宜的情绪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行为方式,礼貌待人,不轻易表露出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压制个人的情绪并不利于个人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应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进行正确的疏导,要明确控制和压制之间的区别,做到张弛有度。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能够被学生自己认可,从而达到保持情绪稳定、提升适应能力的效果,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活动,如听音乐、练字、画画、跑步等。不仅如此,学校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开设第二课堂,比如,学习类的英语口语、演讲与口才、书法等;兴趣类的象棋、剪纸、葫芦丝、时装设计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堂进行学习。当然,作为课堂,学期末还需对学生进行考评。如此,一方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另一方面能调节学生的心理压力、陶冶情操,使学生在活动中,调节自身心理状态,提升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三、结语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这一引导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列举某些成功的职高生事迹来激发学生的W习动力,让职高生对学习充满希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敏.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4(12).

[2]宋艳.职高生德育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1(14).

篇13

关键词:中、高职新生 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

中、高职新生入学之初,面对新任务、新环境、新同学,很多同学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今后的发展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应着力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

一、克服自卑心理,充满自信地面对新生活

中、高职学校的同学,大都是经过普通高中、大学层层筛选后剩下的学生,几乎都是中、高考的失败者,被很多人戏称为“剩人”,文化课成绩较差,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很多同学中考成绩达不到总分的一半),很多同学存在品行不良问题,在老师的眼里是差生,在家长的眼里是不争气的孩子,在同学的眼里是被忽略、被排斥的对象,因而自卑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心中,要改变这种不利处境,必须努力克服自卑心理,充满信心的面对新生活。

1.要善于用欣赏的目光发现自身的优点。有的同学可能长相不漂亮,但品行端正,学业优秀;有的同学可能成绩不是很好,但勤奋惜时,不懈努力;有的同学可能理论基础较差,但积极动手,勇于实践;有的同学可能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勤俭节约,不慕虚荣;有的同学可能没见过大世面,但勤劳朴实,诚实守信,等等。所有这些,都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学习上不要一味地跟考上重点高中的同学去盲目比较,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跟自己竞赛,只要努力了,比以前有进步了就是收获,就应感到高兴。

2.要给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不必梦想一步登天,但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不必希望一鸣惊人,但要一股劲做好一件事,不要渴望一下子成为天才,但要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加起来,将具有无穷的威力。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要有决心有毅力用一点一滴的进步摘掉“后进生”的帽子,用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

3.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面临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暗示自己:我一定会成功,我能行,一定会好。或者不妨自问:别人能做成功,我为什么不能?如果怀着必胜的决心去从事想要做的事,事先不是过多的体验失败的情绪,就会产生信心。

4.积极与他人交往。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会变得狭窄,只能翻来覆去的在某几个问题上转,加上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常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力会被他人吸引,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会变得开阔,心胸也会豁然开朗,遇到的困难挫折也会在交往活动中因得到别人的帮助而解决,从而培养自信。

二、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快乐心境

同学们离开家庭环境,离开原来就读的学校,面对环境的改变和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可能会感到一时难以适应;在同学中得不到理解,找不到知音又难以与他人沟通,会造成刻骨铭心的孤独;低估自己,愧不如人,会积起阴沉沉的自卑;找不到自我,期待他人的支撑,会陷入深深的依赖……如果不进行疏导调适最终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甚至会酿成恶性事件。疏导不良情绪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释放。心中有烦恼、不痛快、伤心事的时候不要闷在心里,可以向同学、向兄弟姐妹、向父母老师诉说,他们可能不一定能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根本不需要别人出主意想办法,只是需要他们静静地倾听,在他们身上,能得到所需要的同情、理解、认同。培根曾经说过,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则只剩下半个忧愁。如果实在不愿意向他人诉说,还可以写写日记或是跟一棵大树、一朵小花甚至一块石头诉说;也可以高声唱歌、吹奏乐器或是大声呼喊,当然这要注意时间和场合;还可以在操场上跑几圈,打场篮球或踢场足球;或者什么都不想做,只是想哭一场,那就尽情地哭吧,用泪水排解出胸中的郁闷,总之,要学会为不良情绪找到合理的出口,进行合理的宣泄。

2.升华。升华是个体遭受挫折后,把压抑与心理的情绪冲动转向社会许可的其他活动中去,使精神有所依托,获得新的、更高的精神满足。如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大作《约翰・克里斯朵夫》及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都是失意后情感升华的结晶。

3.自我安慰。又称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作用或者叫阿Q精神。酸葡萄效应是人们得不到某物或不及某人时而贬低某物或某人的做法。比如,有的人相貌一般,便自我安慰说:漂亮有什么用,又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甜柠檬作用正好相反,它是对自己原本不满意的事大加赞赏,数其优点的做法。比如,长相一般可以说: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等等。自我安慰法看似消极、愚蠢,甚至可笑,但它却可以在心里不安、苦恼时自己求得心理的平衡。遇到挫折,产生苦恼时,不妨进行一些自我安慰,这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搞好人际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

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脾气秉性,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行为习惯,让尽可能多的人接受、认可并不是件容易事,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交往时要以诚相见。真诚诚实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喜欢诚实坦率的人,厌恶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伪君子,更痛恨无中生有、嫉妒诽谤、落井下石的人。《论语》中有句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尤其是在跟同学的交往中更应坚持这一原则。当同学取得成绩的时候,要真诚的为之高兴,表示祝贺,而不要产生嫉妒心理。当同学有缺点、过失甚至犯了错误的时候,要真诚规劝、及时制止,而不应该和稀泥,做老好人,更不应该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包庇同学。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的真诚握在一起,就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2.要尊重他人,与他人平等相待。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要获得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别人,要让别人认为你值得尊重,古人有句话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也都有阴暗面。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要与同学平等相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40-01

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让儿童敢于创新、勤于创新、乐于创新,从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层面来说,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

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有关研究显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放松的学习氛围,提供自由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进行思维思考。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所谓自由情境,就是在课堂上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包括行为和思维,使学生能够自由表现发挥。再者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独特奇异想法否定或批评,要让学生消除顾虑,敢于直接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自由,真正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课堂内容、多媒体等多种媒介,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由好奇到感兴趣,进而才能到达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加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让他们进入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保持好奇的姿态,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从感兴趣到赶发问,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当中,一步步培养起创新的意识。

2.更新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往往就要求所有学生用掌声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老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能互相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可以向每个学生发三面牌子,分别是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牌。红牌代表反对;黄牌代表基本赞同,但有补充;绿牌代表同意无意见。让学生用举牌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而后再阐述理由。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做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才能在教学彻底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要相信学生们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有培养起来的基础。

3.培养创新品质

3.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离不开学生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为坚其信念,让学生默念“我自信,我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如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动作……都可以使学生信心倍增,攻克难关。

3.2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的品质。科学研究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没有坚韧性,任何创新想法都不过是空谈。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要做到越挫越勇,越挫越要坚定完成下去的信念,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创新需要勇敢,创新需要耐心。”让学生独立思考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韧的创新品质的目的。

4.鼓励与众不同

4.1 鼓励学生有好奇心——敢想。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语文园地(二)》时,让学生为“田”组个词,许多小朋友都想到了“田地”。教师鼓励学生再想想。一个学生眼睛一亮,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说:“大田。”学生们一听,都感到很好奇:“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呀?”教师先是一楞,而后点了点头,示意那个学生继续说。那个学生说:“田有大有小,大的田就是''大田''。”其他学生听了之后,也都点头表示赞同。有个学生还兴奋地说:“照这样理解,还有‘小田’。”当孩子好奇的时候,正是开窍之时,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4.2 鼓励学生放开胆子——敢说。教师在鼓励学生敢想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新想法。

一位教师在讲解三年级语文测试卷时,讲到“漂亮”的反义词,许多学生都说“难看”。教师发现有个学生写了“臭美”,可是他不敢说。于是教师就鼓励那个学生勇敢地说出来,还走到他身边,侧耳倾听。那个学生说:“我认为‘臭美’也可以。我是通过给''漂亮''造句想到的。‘女孩子穿上裙子很漂亮。’然后我往反方向想了一句:‘如果男孩子穿上裙子,就是臭美。’”教师认为,这是从语感上来理解“漂亮”这个词的,“臭美”应该算是“不漂亮”,所以肯定了那个学生的看法。

5.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