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一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高一语文教学建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一语文教学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一语文教学建议

篇1

 

成人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一种文化氛围,成为“活到老学到老”的求知精神最重要的实践形式和阵地。在我国,每年有上百万的有志青年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毕业,他们踌躇满志,以昂扬向上的热情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当中去。然而,在教育环境势必改革的大环境下,在整个教育行业在进行质变的关节点上,针对成人高等教育中尚存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且积极应对,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尽的义务和责任,以使得自己钟爱的事业能够蒸蒸日上。

 

一、成人教育汉文教学的一些问题

 

尽管成人教育已经输出了大批的人才,他们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以自己的专业和素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但是在整个社会大谈进步的氛围中,静下心来思考自己以往的过错,从而开启新的发展之路还是十分必要的。在成人教育的汉文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目前的确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态度问题

 

目前存在于成人教学汉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态度过于散漫,人们一向认为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一点儿也不用学习,日常生活中天天在应用,也没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基于上面的观点,那么在高等教育阶段就不应该开设汉语言教学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将汉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规范汉语言的用法,特别是在眼下媒体高度发达的环境中,错用、混用词汇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一些用于让人啼笑皆非;第二是将汉语言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来开展高校汉文的教学,任何事物要想长久存在就必须要进行发展和革新,汉文也是如此。在成人教育环节进行汉文的研究,能够推陈出新,发展汉语言文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汉文教学工作者都是这样想的。

 

(二)教学目的不明确

 

没有目标,任何事情做起来就没有紧迫感,常常容易随波逐流。目前存在与大汉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正是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很多任课教师和学生感到迷茫。而一旦他们感到迷茫,顺理成章地就将汉文的教学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没学期多少节课,每节课多长时间,机械地将这些教学任务完成便万事大吉了。关于以上种种,多是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造成的。那么,究竟成人教学中的汉文教学目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成人高校汉文教学能够提升学员的汉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成人高校惠及的是那些没有真正在大学校园经历过的成年人,就学历和在校时间而论,他们较之真正的大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汉文受教育的程度自然也稍差一些。

 

在成人高校的汉文教学课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汉语言应用能力,并且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标准和正确,从而在自己的事业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有人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充电”,在当今的社会中拼搏和奋斗,常常“充电”十分必要,汉文的教学就是最有效也是最有用的“充电”方式之一。其次,成人高校汉文教学能够提升改变社会对于汉文的认知。在我们生活的信息社会里,用汉文书写的各种消息和文字充斥着报纸、书籍、宣传单和互联网,但是在这些信息当中,如果细读,不难发现很多错误,有的是错用词汇,有的是文不对题,久而久之,大众对于汉文的印象就成了表达意思不清晰。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成人高校的教学模式从有了电大开始就一直没怎么变过,这在多变的当今社会中也是极其少见的。多年来,电大的学生通过函授或者远程授课的方式接受到老师的教育,对于同一门课程,每一个学员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一样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样的方式未免太过单调和落后,难免遭到很多的学员的厌恶,那么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无论是在教育行业还是在其他行业,总有人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其实不是这样,有时候形式也恰恰是内容的一部分,形式使得内容更加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有效地将教学进行下去。相比于面对面教学的大学教育而言,成人高校教育形式的限制使其能够发挥的余地较少,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教学方式单一的理由。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观念也在变,尤其是人们的视野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关于成人高校汉文教学发展的建议

 

承接上述语言,我们对成人高校汉文教学进行剖析,指出其中的不足,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分析能力,而是立足于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帮助我们的成人高校汉文教学事业能够走出泥潭,迅速并且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全心全意为教学质量

 

全心全意为教学质量,这句话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不仅仅应该成为一句口号,而是应该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不断践行自己的誓言,用实际行动来为自己钟爱的事业服务。何为全心全意,首先必须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不能敷衍了事,同时也不能够光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关注教学质量是教学认真的第一步表现,教学者应首先明白为了什么而教学,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学员在所谓的“大学”中多待两年增强自己的阅历,而是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提升和进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革命,这才是成人高校汉文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是他们的使命。

 

第一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汉文教学的硬件也就是必须掌握的一些汉语知识和典故,这是个人汉语素养的基础,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正确理解每一个词汇和每一个典故,是正确使用它们的前提,学生如果完不成这样的任务,老师当罚则罚不应该有任何的姑息。第二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文字中心思想的提炼和揣摩,这是一个悟性与理解的问题,不可以当做标准流程进行操作。

 

其次,全心全意为教学质量必须有一颗分享的心。以前,教育讲求的是奉献,要求老师们必须像“孺子牛”一样才能够称得上是楷模。如今,时代在变化,教育界依旧提倡付出和奉献,但更多的是分享。在教育界,教师们分享的除了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是思想,尤其是在成人教育的汉文教学过程中。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并不是面对面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通过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通过遣词造句,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便是老师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自己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态度。学生们会被感染,而心灵的感动也必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引入多样化教学环境

 

多样化的教学环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悄然改变着整个教育界的面貌和运行规则,成人高校汉文教育应该借助科技的力量和手段实现自身的转变。例如,通过互联网,学生们与任课老师可以实现多媒体视频教学,使用多人聊天模式,学生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一下子就淡化了不少。改变过去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畅所欲言,不仅增强了对于知识的印象,同时也体会到自己思想与别人的不同,在思想的碰撞当中,汉文教学的水平就得到了逐步地提升。事实上,成人高校汉文教学的核心并不在于课堂上由老师传授多少知识给学生,毕竟汉文与数理化有着很大程度的差别。只要是认字的学员都能够参与到讨论的行列中来,一来二去,独立思考的素养也就养成了。再加上汉文教学本身就讲究思想的独立与思想的交流,通过这样的多点连线的方式教学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成人高校汉文教学目前仍然处于大发展的阶段,问题与机遇并存。随着教育者本身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这个行业和领域必然能够大放异彩。接受成人教育的青年大多都是社会上那些胸怀理想和抱负的一类人。增强他们的汉文应用水平和汉文化修养,不仅对学员而言是一生的受益,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篇2

论文摘要: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构成高级英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识文化构成英语篇章理解的主要障碍,是高级英语教学的重点。交际文化构成中英文化的根本差异,是高级英语教学的难点。完成文化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差异对比、课堂讨论和必要阐释等。

高级英语课不仅仅涉及语言知识,还要传达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为跨文化交际做准备。教育部在2000年3月重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就要求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但我们不能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完全混为一谈,外语教学的重点仍然是语言本身,文化教学将一直处于外语教学活动的从属地位。那么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本文将从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前提、内容和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文化教学的前提:教师的文化知识

英语文化教学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但要做好这一点,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然而,由于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以及旧有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条件的局限,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文化功底较为薄弱。在高级英语教学中仍然沿用基础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只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而忽视语言文字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忽视或无力进行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也很少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高级英语所用教材语言难度较大,题材广泛,文化因素普遍而繁杂,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功底,还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高级英语教材含有大量繁杂的文化现象。为便于讨论,本文将高级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大类,这样对文化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知识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知识,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大量存在,往往成为理解英语篇章的主要障碍,因此知识文化的教学是高级英语阶段文化教学的重点。交际文化包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实际行为等,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最难以驾驭的内容。

1 知识文化

知识文化的积累是理解和欣赏高级英语课文的必要条件。对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以及社会制度的了解有利于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下的英语语言,并能更加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如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第一课“Where Do We Gof rom Here?”。学生需要了解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反文化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等时代背景,才能理解马丁路德为何呼吁黑人放弃与白人的冲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来争取权利。第五册的“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这篇课文,描述的是一位现代的美洲印第安人对故土的热爱、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其文化的纪念。只有我们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与风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从作者那似乎是纯粹的景物描写中,真正体会到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这个勇敢民族命运的深深叹息。

在高级英语课文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其主要来源是《圣经》、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故事。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第一课“Where Do We Go from Here?”中的“lion”,“lamb”,“vine”和“figtree”等名称便来自《圣经》,表示一种和谐和睦的理想生活状态。此类文化现象在高级英语教材中比比皆是,因此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种知识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 交际文化

交际文化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它们并不直接表现出来,成为可感可视的文北成分,而是隐藏在文化表象之下,构成文化教学的难点。交际文化的核心应是价值观,它可以“主宰或影响人权观、劳动观、婚姻观、发展观、平等观、宗教观、法制观、道德观、个体与群体观等。”Michael Presser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它们是最深层次的文化,我们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价值观。”外语学习中。思维方式也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与目的语思维方式直接联系。才能真正达到。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使用同一文化的思维模式及语言表达方式,则能传递正确的信息;否则,很可能传递错误信息。英语教学就是引领学生养成跨文化意识。认识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而高级英语阶段的教学更加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

高级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能否有效地进行英语文化的教学决定着高级英语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进而对英语人才的文化素质产生直接影响,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1 差异对比

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本国文化与语言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比如,由于文化差异,在荚汉语言中存在不少看似相同实则相异的表达。相对来讲,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如果与源语相同或相近,外语学习的难度就小一些:如果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与源语有差异,差异越大,困难就越大。对比法是克服这种问题的有效办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一些表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的英汉表达,让学生找出这些表达的异同,从而对英汉文化差异。特别是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2 课堂讨论

若课文内容涉及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等文化内容时,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文化议题,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搜集资料,对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进行对比,并归纳英语文化特征。课堂讨论力求脱稿,各抒己见,时间可长可短,讨论进程由教师主导。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课文“Two Kinds”反映了两代人、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引导学生对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做一番对比和讨论。将极大地加深对课文内涵,特别是对这对母女关系的理解。这种方法能促进主动学习,符合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的培养要求。

3 必要阐释

在教材中的有些文化内容完全超出学生现有知识结构,教师应尽可能用简捷明了的语言对教材中的这些有特定含义、难以理解的文化内容进行直接阐释。把艰涩深奥之处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学习《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四课“Professions for Women”时。有这样一句:“She was utterly unselfish,If there is a chicken,she took the leg;if there is a draught she sat in it,”学生可能会颇感费解:既然无私,为什么还专吃美味的鸡腿:穿堂风让人凉爽而惬意。有什么牺牲可言?其实,英国人的最喜欢吃的是比鸡腿更嫩的鸡胸脯肉:而在较高维度的岛国,坐在有穿堂风的地方并不惬意。靠近壁炉的地方才最舒适。这样的解释会令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结束语

高级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但我们须“从文化的角度教语言,而不是从语言角度教文化。”英语文化的教学贯穿于高级英语教学始终。通过对比、讨论以及教师的讲解,语言文字所反映出的外国文化。将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分析批判的能力。而且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考 语文 全国卷 教学建议

一、前言

今年教育部要求语文等部分学科要开始使用高考全国卷,争取明年高考时全部统一使用全国卷,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而且对于语文教学也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全国卷的形式、特征以及规律,才能发现其与本省语文教学的共通点,从而实现二者的衔接。

二、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研究

从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新课标全国卷I、II两种,一直以来江西等省份就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整体难度比较适中,而甘肃等省份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II,整体难度较低。根本本省的情况来看,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下文主要是对全国卷I进行分析。从试卷考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考全国卷I主要由各大板块构成,其中诗歌鉴赏、默写以及现代文阅读等部分占了相当大的分值,且难度有所增加,例如默写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强调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从结构与层次的角度来看,试卷内容含有阅读题与表达题两大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检验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总之,整个试卷不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识记考察,而是着重于考查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从写作题的角度来看,写作题紧扣社会的时事热点,择取的都是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该题型强调各学科间的联系,重视传统美德与精神内涵的传承,考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虽然以往各个省份所使用的语文高考考卷不一样,但是考查的重点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使用高考全国卷后,各省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变。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扬原有的教学经验。全国卷与其它版本的语文高考试卷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往总结的优秀教学技能,在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各个版本的语文高考考卷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即使全国卷的题型与地方考卷的题型不一样,但是知识结构是一样的,全部都是围绕高中语文教学展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全国卷比较注重翻新,各大题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整个试卷中并不是很注重考查学生的本土性东西,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给予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根据形势作出改变,逐渐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在全国通过使用全国卷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但是并不需要全部翻新,而是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的适应教材。高中语文教师可在实践中一边探索一边转变,尽可能保持稳中有变,在当前的教学基础上重点攻破全国卷的疑难点问题。例如,在全国卷的几大考查板块中,诗歌鉴赏题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对于习惯地方自主命题的学生而言,一时难以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对这一模块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实际教学中可以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进行指АM时,诗歌鉴赏题模块的内容通常都是择取学生不是很熟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语文教材的所有相关知识,不能只记重点,对于较为生僻的知识也要了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从容的答题。而且题型有所偏向于主观性,并不是很注重学生考查学生的纯粹知识性,更加注重考查其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结语

高考语文全国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总体上来看,虽然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继续使用以往总结的教学经验,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改变,以便更快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金萍. 整体稳中有变,着眼素养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分析与评价[J]. 湖南教育(B版),2016,07:22-25.

[2]席作禹.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3]曹佳,杨美霞,王璐.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 中国校外教育.1.

篇4

关键词:高考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17-01

全国各省高考题中议论文的写作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也是最主要的。但是往往我们训练了很长时间,学生还是面对题目不知所措,考试或写作训练时书写不规范,行文逻辑散乱。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历年教学中琢磨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现推荐给大家,希望可以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所要求的议论文,是一种限定性的写作,其论点、论据和论证都比较明确,有的文章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怎么办?/……该采取什么措施?考生可以结合题目要求阐述相关的观点,切忌随意发挥。

通常我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必须按"三段式"模式"十句作文法"来写:第一段导入话题,2句;第二段交代材料要求内容,6-8句;第三段总结或提出建议2-3句。写作时第一段和末段要尽量让学生使用复杂句式,第二段使用合理的过渡词连贯地连接上下文信息,使文章看起来层次分明,逻辑清楚,这样容易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易得高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议论文里含正反两方面的观点的材料的写作中,正反方观点都要处理在第二段,不再分段,中间使用一些转折或比较的过渡词,这样文章显得紧凑,观点鲜明。

整个写作训练中,句式和过渡词为重点。所以在第一段和末段选好几个固定句式如强点句式,倒装句式,和含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式等让学生去套。过渡词或句式要罗列出来,让学生尽可能地选择长些和高级一些的去运用,这比教会他们用一个高级单词容易得多。下面是我总结的常用过渡词和句式。

一 导入常用句子

1. Different peopl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ideas.

2. Different people look at …in different ways.

3. 60% of the students hold the view that…

On the other hand, 40% believe that …

4. Opinions on the question are divided as follows: 7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On the other hand, 30% don't like the idea of….

5. I'd loke to give my opinion about…..

6.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in… First,….Second,… Third,…

However ,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as well……. Besides,….

7.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if teenagers know the income of their parents.

8. Attitudes towards…are various.But I

二 常用的过渡词(组)

1.表示列举: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2. 表示并列 what's more, in addition, too ,as well ,besides, furthermore, moreover ,what's worse.

3. 表示因果 therefore, for this reason, thus, consequently.

4. 表示转折 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instead,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5. 举例说明 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 for example

6. 表示对比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similarly

7. 陈述事实 in fact, actually ,as a matter of fact, to tell you the truth

8. 表示总结 in a word, in short, to sum up, in conclusion, on the whole, to conclude, in brief, in summary, in general, all in all

三 总结或建议句型

1. In my opinion/view/eyes…

2. Personally, I feel that…/ Personally, I agree with…

3. As far as I'm concerned/ As far as I know…

篇5

我国高等职业建筑艺术教育,一直是参考高等学校建筑教育模式,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教学体系的某些局部虽有所变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关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仅仅是在原有的课程框架内展开,其局部的优化并未带来高职建筑教育的整体优化;近年虽在广泛开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讨论,并进行有关课程改革,但整个建筑教育体系仍未改变。封闭的格局、呆板、僵化的体制,抑制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教师教学的惰性状态以及教育与社会脱节、教学内容陈旧、不重视实践、缺少交流机会、缺少协作精神的现象依然存在。

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教育在经历几个世纪以后,已从学院派形式化的封闭、僵化教学模式向追求开放式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发展。经验表明,作为建筑教育稳定发展基础的主干专业设计课的师徒技艺传承关系虽没有根本改变,但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进程的催化作用越发重要,如欧洲一些国家:英、法、德等国的某些建筑院校发展继承了传统的“师徒制工作室”,强调低年级至高年级共同组织成纵向学习小组,由教授、建筑师、工艺美术师领导的各专业组共同指导。日本建筑院校普遍实行的本科高年级与硕士研究生的纵向组合,进入教授负责制的研究室共同学习和研究,也很有特色,香港大学建筑系打破各年级之间的“围墙”,促进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建筑系内联网,使不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网页浏览所有相应课程的全部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成功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高等职业建筑艺术教育开放式教育体系的研究将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建筑类专业的教学特点,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建筑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来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天性中创造力的师生合作开放式教学体系。它将主要体现在开放的教学组合、开放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技术知识体系等几个方面。这种体系强调自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的教育进程,要求提供最优的教育体验,使学生掌握未来的工作方法。

二、建筑艺术教育开放式教学体系研究的实践

根据高职建筑艺术专业特点和本世纪建筑艺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打破旧有的教学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探讨开放式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开放式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其核心是:建筑艺术类专业主干设计课,通过不同年级学生纵向组成的教学班,设计专业教师纵向组成的课程梯队指导组和相关专业人员(包括建筑师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横向参与,建立一种纵向为轴,横向展开的全方位开放式教学体系。

1.建立开放的教学组合

(1)组合优化的教师群队。由专业教师纵向课程梯队与打破教师专业界限、相关专业横向参与,包括聘请职业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工艺美术师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为兼职教师而组成的专业开放式教学指导组织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的“优化的教师群”,设计主干课的教学由各学科联合作业,在落实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面向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整体建筑教育效果。

纵向教学班与纵横结合优化的教师群构成的建筑教育过程组织方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师徒制工作室”,是继承而不是简单的回归,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革和发展。更通过设计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动态管理,改变设计课教学师生一对一的封闭式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教师,在开放的环境中扩大学生选择教育信息的范围和增加思维交流的机会,寻求一条能使学生天才充分发挥、真正提高创造力的途径。

(2)纵向间的教学班组——“工作室制”。“工作室制”即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建立以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收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制。“工作室制”实行将高低年级的学生按班级或专题小组组织成纵向临时“班组”在一起上同一专业技能课,在高、低年级学生实现各自技能训练的目的(理性和感性)的同时,加强不同年龄学生间的专业思维、实践交流与合作意识。研究师生合作的开放式教学与工作模式使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潢设计教学组织方式(以工作室为核心)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的,它

强调自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懂得设计教育是终身教育,同时使学生掌握未来的工作与学习方法。

“工作室制”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是产教结合、专业实体化、实现高职“双师”型教师授课的有利途径,同时,促进了教师自身动手能力、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高效、竞争的教学局面。

(3)横向教学交流。建筑艺术类专业本来就有很大的共融性,这为专业间进行横向教学资源整合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对于建筑、规划与艺术设计专业间的横向交流应该站在大艺术、大设计角度围绕教学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设置。各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实验室(实业)建设等资源上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增进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专业教学特点、特色,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专业教学理念和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2.建立开放的课程重组

(1)开放的“过程设计”。建筑艺术专业训练一般都有一个从构思、定稿、到完成正图的过程,以往成绩评定主要看“图面”的结果而定,“轻过程而重结果”的倾向十分明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过程认知、过程运作、过程表现,训练学生设计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性思维习惯,在过程中促进入的各方面能力成长,如独立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过程设计”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实际学习、训练过程中自我思维和行动潜能的发挥或锻炼,对于培养建筑艺术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来说十分必要。实施开放的“过程设计”需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优越的社会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多层面为其创造良好的土壤。随着对“过程”的重视,“过程设计”势必成为建筑艺术等研究的方向。

(2)相关课程的衔接与重组。全面协调专业主干设计课与相关理论课的关系,改革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制定与全方位开放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课程设置适应新的师生共同工作的教学模式,·同时改革课程设计命题方法和教学要求,由传统的类别型命题转向问题化命题,让学生在设计方案时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是又要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钻研相应的技术知识。

{3)公开、公平、公正——开放式的设计成绩评定。通过建立开放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开放式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公开、公平、公正的开放式设计成绩评定细则,避免设计成绩评定的随意性、主观性、离散性。如:结合建筑艺术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采用以下方法就是体现成绩评定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积极尝试:评定设计的成绩分“设计——考试——答辩”三段落逐步分段分部评定,形成量终成绩:

a.整个设计阶段成绩以100分计算;

b,采用毕业设计考试形式的成绩以100分计算;

c.毕业答辩成绩以100分计算;

d.最终成绩由各阶段成绩按所定百分比折算(设计占30%,考试占20%,答辩占50%),然后转化为成绩等级。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成绩评定,引入了“过程设计”观念,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按每一阶段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共同打分,取平均值,毕业设计成绩来源于学生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体现。

3.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与支撑体系

(1)开放的讲座、学术报告、展出。现代建筑教育中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进程的催化作用日益重要,建立与开放式教学体系相匹配的,面向国际国内开放、面向社会实践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支撑体系,让学生从旧有的局限于师生对话的单一传统教学方式里、从个人冥思苦想构思方案的封闭系统中解放出来,扩散思维、启迪思路、激发灵感。

建筑艺术各专业涉猎较多学科的知识,立足各专业特点,积极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成果,加强同兄弟部门和社会的交流,促进发展活跃开放的教育机制。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讲座和展出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对各专业知识的整合及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于学生知识的全面化非常有利。

开放的活动要照顾到各专业特点,把长远和短期需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需求结合起来,把自身和他人结合起来,与有较好影响的人士定期合作交流,引进名师,建立专家人才库,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展出,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开放的学术研究、交流环境。

(2)社会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实行"2E作室制”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组建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研究室,形成由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副教授、青年教师、硕士生、本科生等合理配置的团体,综合负责本专业的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学之中。这样由设计院的工程师担任设计课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他们把工程设计的体会、经验融人到教学中去,不仅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种由建筑设计院统一组织安排,提供场所和项目,由具有“双师型”特征的团体人员共同指导,面向社会实际工程的实践,缩短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得到了综合性的多方面锻炼。

篇6

【关键词】 藏语言 教学 问题 建议

唐朝时期的被称为吐蕃,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和习俗,这种积淀了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的民族,足以引起每一个民主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经济、弘扬藏民族文化是多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使命。通过在地区设立藏语文课程,确立孩子从小学阶段开始截止到高中为止都学习藏语文的教学方略,为地区藏民族文化的弘扬、藏语言文字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的藏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追本溯源,找出藏语文教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指导意见。

一、藏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同地区的受教育条件和水平仍然高低不一。处于西部高原地区的自治区,先天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再加上交通不发达,以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致使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受教育条件相对较好,而越是那些毗邻山区的乡村聚集地,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就较低,这也给教育条件的改善、教学水平提高带来了阻碍。

其次,有关藏语言的研究成果仍然凤毛麟角。对藏语文的研究,不仅其研究者少,研究成果较少,而且研究资金也相对匮乏,至于研究机构更是少之又少。藏语文的研究涉及的发音规则、词汇、句法、语意等方面,特别是藏语文的语法、藏语文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藏语文翻译事业等方面都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

再次,藏语文规范标准的发展较迟缓。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文化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各种新型词语的出现“如日之新,如月之异”。虽然,2002年颁布的《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把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工作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但是,藏语文规范标准的发展仍然较迟缓。对各种新型词语的翻译速度还是差之千里。

二、解决藏语文教学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培养和组建一批高文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来进一步提高藏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要把对双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规划纳入到整个教育发展的体系之中。通过政策支持或制度上的优惠,鼓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藏语文的教学行列,特别是较偏远地区、教育教学条件较恶劣的地区;要激励更多的学者研究藏语文,提高藏语文的科研成果,将藏语文逐步纳入到军事、医药、生物、电子等高科技领域中来,为文化的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创造更大的空间。

其次,要加快藏语文规范标准的出台和制定,以促进翻译事业的更好发展。新时期的藏语文教学与研究需要由新的规范标准做指导,面对《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存在的滞后性,国家有必要与时俱进,出台和制定新藏语文规范标准,以促进藏语文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稳步前进。另外,在鼓励藏语言翻译方面,国家要从政策上鼓励藏语文的翻译事业,加大资金投入,设置科研机构;学校要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翻译人才,同时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和研讨会,甚至有必要同国外合作联合培养翻译人才。

再次,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来为藏语文教学的更优良的发展提供动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长期践行的一个重要战略,在发展藏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不断积极的引入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在各大中小学教学中普及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网路技术,将网络课、电教课等课堂形式搬入学生的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要推动地区的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重点关注翻译软件开发领域,进而提高教学的条件。

四、结语

自治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主要的省份之一,自其和平解放以来就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关注的文化建设。藏语文教学作为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途径,作为推动特色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剂,必须从娃娃抓起。通过培养一批高文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来进一步提高藏语文教学水平、科研水平;通过加快藏语文规范标准的出台和制定,来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通过提高信息技术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来为藏语文教学的更优良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篇7

一、采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就应该从小学生的特性出发,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就是很合适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习,而非仅仅只是像以前一样抱着“等、靠、要”的学习态度,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在情境教学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被充分激发,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的效果自然比在枯燥无味氛围中学习知识的效果要高效很多。

例,进行《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一文讲解时,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别进行各个人物的角色扮演。在这个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天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大家都变得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想扮演自己心仪的人物角色。这个过程看上去十分简单,但是正是这种情境性的扮演极其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在这种代入感的刺激下,原本每个人物的身份、特点等教学难点一下子变得迎刃而解。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对于课文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透彻,最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自然十分高效。

二、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是一种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一改往日沉闷枯燥的板书教学,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那些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变得兴趣盎然。而那些原本需要教师花费很长时间进行讲解和描述的内容现在往往只需要一幅画或者是一小段视频,学生立马就能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

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时,如果不采用多媒体就凭教师的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进行讲解的话,就算教师讲的多么生动,学生对于人类生存寒冷、黑暗以及普罗米修斯冲破束缚获取光明火种的场景是无法想象的。而学生一旦无法形成具象的想象,后续教学内容的传递和表达就会受到阻碍,最终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在进行形象描述的过程中,语言的力量就显得十分苍白。而此时多媒体的引入,一切的问题就会变得迎刃而解。在多媒体播放中,人类生活在黑暗和寒冷中的场景得以一一展现,普罗米修斯将茴香树枝条太阳车烈焰中的过程变得十分动态、形象。看着这些直观的图片,学生自然而然将课文中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对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理解变得十分透彻。很显然,在教学中,有时候稍微一丁点教学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效果都是无可估量的。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自主意识充分发挥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同样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受,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全方位提升。

同时,在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的情况作为基本依据,时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以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要求。其中设置疑问的方式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小策略。

例如,教师在进行《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改变教学策略,以设置疑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提问:“无情的江水夺取了父老乡亲的家园,面对这样惨痛的现状,你们会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各抒己见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的学生说自己会将零花钱全部捐给乡亲们,有的学生则表示会在乡亲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些学生的意见建议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达,没有所谓的对与错之分。教师仅仅需要对这些主张进行合理评价即可。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了重视,自主意识得以增强,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篇8

【关键词】 提高;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34-01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效益就是指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每一节课里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有不同的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而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意识差,“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高耗低效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学生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多而杂、教学过程繁锁、教学方法陈旧。课堂内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课外加班加点,“分秒必争”地消耗“寸金难买的光阴”、“见缝插针”堆砌“浩瀚的题海”,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新能力缺乏,课堂上缺乏生命活力,感受不到学生内在的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效益不协调、不对等。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没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诱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的演员才能,也要有指挥、点拨、驾驭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自我表现的导演才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探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参加教研、科研,集思广益,了解语文教学最新动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力求做到胸有成竹

课前精心准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善导、会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花精力,下功夫。要研究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程要求,吃透教材文本;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教材内涵,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才能随机应变,以学定教,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要充分利用教具、课件等教学媒体,作好一切课前准备,全力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要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优化课堂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1 创设宽松和谐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是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和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个土壤上。”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情感调动,从新课导入,到教学每一个环节,都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

3.2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准确把握课堂节奏。一节课只有短短40分钟,而学生真正可以集中的注意力不过20分钟左右,教师要让学生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潜力,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满堂灌或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老师苦教,学生苦学,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教师多占一分钟,学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一分钟。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牢记“惜时如金”,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讲到点子上,力求做到难易适度,精讲点拨,要充分利用本班教情学情,做好教学流程设计,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就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动静互补,疏密有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情境创设、阅读指导、课堂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让他们敢于说、乐于说,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

3.3 灵活运用教学技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一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关注孩子发展的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技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讲授得法,因人施教,寓教予乐。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教育就是对话与分享,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人人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当然,课堂教学也有基本流程:导入――初探――深究――总结――延伸。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每个环节一定要咬住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益。

4 自觉反思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程改革;高效率;高效益

一、高效课堂及其它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弊端

高效率与高效益兼收,即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模式,利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尽最大可能节省课堂讲授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收益,达到老师高效率与学生高效益兼收的效果。

传统教学方式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师灌讲、生听练”的方式,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既费时费力,效果又没有希望的理想。而高效课堂所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把课堂由老师展演转变成学生展演,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安排完成学习这项任务。这种方式的转变,可以无限量的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高效课堂其优势可以概括为:低负担、低消耗、高效率、高效益。

然而,就目前我国教育形势而言,高效课堂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完善,所面对的对象是所有学生,但因他们各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强弱不均,所以实施起来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随着不断推进和完善,全国教育体系中心经高校课程实施的比例以平均每年3.4%的递增,就目前高效课堂取得了长足进展,现有教育形式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措施可以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是教师的“教”。由于小学孩子年龄段的自身的发展特点,了解小学教育目的、方向以及理念。一方面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把传统的教师展演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在一堂课的有限时间内提前进行自学,自己就解决不了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讨论,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指点,实现自主学习,凡是学生能独立想到的,教师绝对不引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教师绝对不代替。教师要完成这实质意义上的角色转换,让学生自己展演好这40分钟的“课堂剧”。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平时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观察,知道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走下讲台,走入学生心灵中去启发、引导。

其次是学生的“学”,高效课堂总结归纳为八个字“愿学、能学、会学、活学”,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同事也是相互神通的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四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必须首先找到一个切入点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语文阅读的时候,对《蟋蟀的住宅》感兴趣,可以以这个为切入点,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便是“愿学”;针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选择能力范围内的便是“能学”;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比如在学习语文是,学生就要掌握识字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归纳段意和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朗读、默读、浏览、略读、精读等等,这些基本技能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即学即用,随学随用,以旧推新,会学阶段可以在老师帮助下完成,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最终目的能够自主学习,“会学”也是高效学习的前提。“活学”是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要创新思维和一定的知识面、实践经验,把学到的东西举一反三,对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质疑解疑,真正把所学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高效课堂研究的根本,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是密切相关,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率和高效益。

三、对课堂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高效课堂与传统教学所存在的优势与弊端,在分析了目前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知识和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就我国目前对待高效课堂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第一,由传统教学向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是一个过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历史影响,要实现转变必须有一段较长时间去适应,所以,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时间。

第二,针对小学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思维模式,以学习能力较强的带动一般的方式,为进一步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化奠定基础。

第三,教师思想认识要提高,这是实现自主高效课堂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有力保障。

四、总结

总之,课堂高效对于我国整个基础教育体系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学生在哪个阶段,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但对于小学自身发展特点,本文就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阐述了课堂高效率和高效益。希望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高效课堂真正高效率和高效益问题的顺利解决和改观。

参考文献:

[1]任俊信.浅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

[2]王晶.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的教育[J]

篇1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新课改教学理念也在我国高职教育当中被重视起来,尤其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若要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的良好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坚持新课改理念,设计新型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但就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应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提升高职校园中的体育教学质量,不仅要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也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问题建议

在高职校园中体育教师虽然是高等教育课程当中的内容,但是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等因素要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能够运用普通高校所运用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要建立符合自身特色和符合高职学生要求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职体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整体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整体教学形式相对比较传统化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一直坚持运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还是以教师在前提讲解,形式在下面听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整体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对于这样的教学形式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无法满足现今教学要求,甚至还会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起到反作用效果,影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也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严重影响学生提升自身整体水平和素质。

(二)欠缺相对合理的教学规划

在当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欠缺灵活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的规划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多以三段式教学形式为主,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讲课进度向学生传递相应的知识,并没有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特点灵活的调整教学进度,而是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来讲解相应的知识。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时间和形式,会影响的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也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影响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三)欠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多会选择示范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由教师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要点的示范,并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体育活动要点或技巧等,之后在由教师观察学生的动作,并对其进行评价,最后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虽然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技巧,但却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甚至还有些学生感觉自己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而影响整体的学习状态,甚至还会降低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整体教学水平。

二、对高职体育教学问题进行完善的有效策略

通过对我国当前高职校园中整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年龄都比较偏大,却与同级的大学本科学生年龄要小。对于这一年龄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心智发展时期,其整体状态还没有达到成人水平,这段时间内的学生无论是感官还是心态都处在不断上升的状态,而且心理情况也相对比较稳定,正是提升体育能力的重要阶段。并且有一部分学生也拥有良好的体育基础,所以教师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从而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设计合理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增强学生体育能力。

(一)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对高职体育教学形式进行改革

高职校园必须要结合当前新课改教学要求,对高职体育教学形式进行改革,明确传统教学形式中存在存在的弊端和错误,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并且也要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优势,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设计符合其要求的教学形式,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学生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二)对高职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

教师必须要严格按照当前教学理念,合理规划高职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教师要有效的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灵活调整,不要只围绕教材上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应该设计延伸教学内容,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整体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设计户外体育教学活动,也可以根据学生成长需求融入课外知识,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稳定发展。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高职体育教学形式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要单一的选择一种教学形式,应该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要努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健康稳定的发展,并为社会培养更多整体素|强的优秀人才。

三、结语

高职校园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并且要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这意味着高职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听说训练,增强英语的实用性,夯实学生交流能力,使其能做到学以致用。就目前的高职英语教育而言,各大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大多数英语普通教师与外教对学生所学专业了解不足,课程目标不明确,漫无目的的英语课并不受学生的欢迎。(2)教材内容更新过慢,与时代脱轨。高职教学特点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应对工作,但教材却是多年前出版的,无法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变化。(3)教学安排不合理。高职院校班级分配在70人左右,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良莠不均的基础进行总体把握。

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来说,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学习主动性,兴趣不高,目的不明确。(2)表达能力差,发音不准确,中国式英语情况严重。(3)语言范围窄,学生接触国外文化有限,表达内容有很大局限性。(4)死记硬背严重,不能用英语思维,在应对不同场合时应变能力较差。总之,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应对上述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

(1)提高教师能力,争做双师型人才,为学生就业与发展做好引路人。高职教育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目的是保证就业。要让学生重视就必须令教师传授的知识紧密与学生专业结合。(2)增强与相应专业的结合程度。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不应过高,而要侧重培养基础的听、说能力。教材的选用要具有真对性、及时性和前瞻性,要求尽量选择与专业相关,内容较新的教材,并要求教师对行业未来有大体的掌握,这样才能结合教材传授给学生“可用、够用、好用”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将来岗位的需求。(3)创建轻松、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国家各个地区,英语语音良莠不齐,差距明显。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害怕、甚至是羞于开口讲英语,极度缺乏自信,思想包袱重,这是课堂互动环节中很大的阻碍。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所谓“出丑”其实并不可笑,正确表达自身想法才是英语应用的目标。使学生逐渐学会忽视出错的尴尬,重视出错的原因并及时改正。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从日益减少的错误中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4)践行多样化的课堂模式。角色扮演。在学习适合的文章时,可使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角色扮演,使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用英语自然地表达的情感。事实表明,该活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效果远强于背诵等传统方法。学生可以在熟悉口语表达方法的同时从编导和表演中锻炼自己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习主动性。

师生互动。针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问答。例如在讲述地球人口问题的文章时,结合当下的“两孩政策”提出问题,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引发学生思考。如此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监督与指导下,于十数分钟内讨论相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束后由教师选择小组代表轮流发表观点。这样学生便能放下负担,锻炼口语,提升信心。同时成员间可形成互助,口语好的同学帮助稍差的,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辩论,提高学生英语的思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高阶段。将相关教学内容的争议性的话题用作辩论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教师作为点评者与裁判,辩论过程中对学生不懂如何表达的语句进行教授,并及时进行正确的观点引导。这种活动能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拓展相当的词汇量。

篇12

一、语文思维及其特点

语文思维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思考、探究,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得到自己的见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思维的培养就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语文思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交流性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把语文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离不开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了互动,知识得到了传播。语文思维的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多,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知识、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2.广泛性

语文知识不像数学知识那样,需要一定的解题步骤,有很强的逻辑性。语文涉及的知识包含古今中外各方面的知识,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可以产生不同的火花,也会有不同的创新,这些都需要语文思维的广泛性在其中发挥作用。

3.渗透性

语文教学是一个美的分享过程,语言美、文字美、内容美、形式美等各种美都在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发现美、领会美、感悟美、传递美,这就是语文思维的渗透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仍把追求升学率摆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语文教学的传统化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化的简称,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既有具象化的知识,也有抽象化的知识;既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也包括外国文学的知识。

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基本上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趋向功利化。为了应付考试,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考试中所要考到的知识的讲解上,如字词的记忆、病句的判断、古诗词的默写、文章思想的概括以及表达技巧的分析等。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文言文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行文方式,许多文学大家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脍炙人口的名作。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都是名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也是根据高考的需要,重点放在文言文字词和文章翻译上,对于作者情况和文章背景只是大致?v解,很少让学生主动探究,或者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的美。

2.教学手段单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学的手段,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相继进入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学,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强调一些基本知识。即使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兴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只是展示一些图片、影像,对这种教学手段缺乏更多的设计,或者因图片、影像过于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过于枯燥无法吸引学生。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3.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过于被动

教学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相长,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以互动的模式推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的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过于被动,只负责听。一堂课40分钟,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解字词,分析段落大意、全文中心、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技法,学生过于被动,语文思维得不到培养,学生不会主动去探究,更不可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没有发展相应的能力,更不利于其今后的自主学习,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无法提升,教师的教学事倍功半。

三、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

语文思维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转变教学观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难关,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这也成为语文思维培养的一大障碍。因此,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切莫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教学设计,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断探究、发现、讨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培养语文思维。

2.注意因材施教

科技的发达使得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学生相对来说更有个性、更有特点,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心理差异。以往的语文教学多是大班教学,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使得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位的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同时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程度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互相帮助、以优带差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创新

篇13

【关键词】现代;教育手段;语文;课堂效益;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迈向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景,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既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优化课堂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优化课堂教学,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无声的语言鲜活地呈现,不受时间限制,将平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呈现于学生眼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无法替代的,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给教学提供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优越性,在近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普及推广。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文章,都很适宜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山中访友》一文,先播放一段迷人的山林,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学生聆听山涧的泉水叮咚,饱览大自然秀美风光,亲身体验"与山交游,与树对话"的奇妙感受,在感官上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基础上,设计以下教学情节:

(一)大屏幕展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配乐播放,揭示课题。

(二)品读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品味文章所描述的童话般的世界,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勾出精彩语句,与同学交流分享。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我们司空见惯的景物写得如此传神、传情?

(3)景物欣赏:大树、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落叶、花、鸟、虫、鱼,让学生充分感受山川的秀美,风光的旖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以上教学,媒体的恰当合理运用,给学习文章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直观形象,突破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使平实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由于受时空限制,许多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师的语言表述无法达到穷尽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的传递渠道。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它利用文字的闪烁、图形的缩放与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可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大屏幕展示: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集。

(二)解决重点字词,读读记记。

(三)利用媒体将有关小说的相关知识:小说的定义,小说的类别,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等要素展示给学生。

(四)对比及应用。

通过媒体将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少年闰土及中年闰土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从正面的变化感知世事沧桑、物是人非。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的截然不同,揭示闰土由生机勃勃、热情开朗、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变成饱经沧桑因循守旧、麻木迟钝的旧农民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残忍及对人的摧残,对文章主旨有进一步的理解,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故乡》一文通过多种意向和形象的对比,儿时记忆的故乡与萧索荒村、小英雄和木偶人、情同手足的儿时伙伴与产生隔阂的中年闰土、豆腐西施这一圆规形象的对比,通过媒体的展示,直观形象挖掘多侧面的艺术形象,降低教学的难点,利于对社会背景和故乡折射的主题的把握。

我们还可以巧用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教学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将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断剪辑并整合到课件中,应用到教学中,多层次了解作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媒体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更为直观、形象,并省去教师的讲解,重在让学生通过感官去获取知识,体会文本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媒体播放《好汉歌》等主题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教学中可将《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既丰富教学手段,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阅读教学向深和广两方面纵深,给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能感受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在《春》的教学中,利用flash制作课件。悠扬婉转的笛声中,切入课题,给学生提供一场视觉的盛宴。飘落的花瓣,满树的梨花,破土而出的小草,高歌枝头的黄鹂,春耕劳作的农民等一系列的意象。从视觉上感受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在这样的背景下,切入主题,水到渠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本课充分运用好媒体,把握五幅盛春图,在感受春天气息的前提下,从文字里挖掘经典语句,加以理解赏析。

媒体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寻找课堂教学与媒体的最佳结合点,让媒体为我们所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论》

[2]初中语文教材

[3]《语文教材解读》

篇14

关键词:建构主义;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教学;探索

引言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但就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开设效果而言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由于长期被动的接收知识,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是日渐下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而长久以来,高职高专院校一直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过分强调职业技能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中逐渐处于边缘状态。

(一)大学语文课程受到忽视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重心都集中在专业课程,导致了语文教学课程不受重视。加之高职高专院校的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将来的求职没有多大的帮助,只要专业课水平达到了毕业要求即可,因此,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渐被淡忘和忽视,包括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教师,其认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较低,在课堂上只是单一的按照教材进行课程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

(二)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结构向来单一,在教学模式上也没有过较大的突破,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就《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而言,由于课程内容较多,且大多数都是传统的古典文学,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育人理念也十分不符,导致《大学语文》课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教学理念影响教育功能发挥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高职高专语文教育的功能并未得到实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仅是注重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文化对于学生心灵的陶冶及熏陶作用。教师一味的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训练,却没有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能力表现机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正常的体现,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应有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抗拒的心理。

二、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探索

在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知识引导者,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进行学习探究。

(一)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将颠覆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并以引导者的教学角色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面较为重视,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要远远高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而要想取得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充分重视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大学语文对于自身的重要学习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文学与不同的文化相互结合,为《大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此外,也可以将当下流行的影视、音乐等元素融入大学语文的课堂中来,充分激发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其进一步把握文学的意义,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互动教学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基本权利,而在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对照教材进行生硬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收枯燥的知识,这种教育模式下所发展的学生将会缺乏个性与创造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也不利于其知识结构的构建。而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下,《大学语文》将会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意识到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并学会让学生自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如教师提出演讲、朗诵、话剧等活动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使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思考的方向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知识构建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倾听学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领学生实地感受不同的文化风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大学语文》课程的内涵。

三、结语

总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探索道漫长而艰难,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建构主义理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构建,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人文素质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作者单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