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化学中的数量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通常情况下,化学数量级指一系列10的幂,即相邻两个数量级之间的比为10。
例如:两数相差三个数量级,就是说一个数比另一个大1000倍。
数量级是指数量的尺度或大小的级别,每个级别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量级应用范围必须是正数或自然数,尽管负数也可以计算数量级,但没有实际的意义。
(来源:文章屋网 )
一、 基本型
在求发生化学变化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并能够把它们综合运用。同时还必须搞清所求的是什么溶液,溶质是什么?质量是多少?溶液质量是多少?现举例说明:
例1(河南中考题)若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溶质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58.5
73g×20% x
36.5∶73g×20%=58.5∶x
x= 23.4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3.4g∶(73g+127g)×100%=11.7%
评析该题是最基本的求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的题型,但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必须代入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溶液中的溶剂没有参加反应的不能代入计算,例如127g NaOH溶液不能代入方程式计算,因为NaOH溶液中的水并没有参加反应。其次该题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很简单,只是反应前溶液质量总和,但是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则应另当别论。
二、 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a. 溶液组成法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
b. 质量守恒法
溶液质量=m(反应)-m-m,此法较为简单,其m(反应)代表反应物(或溶液)质量总和,m表示不溶固体或生成沉淀的质量,m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例2已知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解法一根据溶液的组成计算.
解设硫酸溶质质量X,生成硫酸锌溶质的质量为Y,氢气的质量为Z。
Zn+H2SO4ZnSO4+H2
65981612
6.5gX Y Z
65∶6.5g=98∶X=161∶Y=2∶Z
X=9.8gY=16.1gZ=0.2g
溶质质量:16.1g
溶剂质量:100g-9.8g=90.2g
溶质质量分数:16.1g∶(16.1g+90.2g)×100%= 15.1%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来计算
解首先与方法一相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锌溶质的质量为16.1g,氢气的质量为0.2g。
溶质质量:16.1g
溶液质量:6.5g+100g-0.2g=106.3g
溶质质量分数∶16.1g∶106.3g×100%=15.1%
评析根据上题的两种解法来看,运用质量守恒进行计算简单一些,但是该题与例1相比不同的是有气体产生,所以在求所得溶液质量时应该用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减去生成气体的质量。但如反应后还有沉淀生成的,还要减去沉淀的质量。但是如果反应物中有杂质的,在计算时还要特别留意不同的情况。
三、 反应物中含有杂质
反应物中含有杂质的分两种情况:(1) 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2) 杂质不参加反应但可溶于水。
例3将含杂质的锌8克(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投入烧杯中,加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总物质质量为107.8克。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分数?
解氢气的质量为8g+100g-107.8g=0.2g
设纯锌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1612
X Y0.2g
65∶X=161∶Y=2∶0.2g
X=6.5gY=16.1g
溶质质量:16.1g
溶液质量:6.5g+100g-0.2g=106.3g
溶质质量分数:16.1g∶106.3g×100%=15.1%
评析本题与例2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锌,例2中的锌是纯锌而例3中的锌中含有杂质,可是在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时都是6.5g+100g-0.2g= 106.3g。为什么例3中溶液质量不是8g+100g-0.2g=107.8g呢?原因在于8克锌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及杂质不能看成溶液的组成部分。但如果杂质能参与反应或能溶于水呢?那又该怎么办呢?
例4将16.9g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 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法一根据溶液的组成计算.
解设反应中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水的质量为Z,Na2CO3的质量为M。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73117 44 18
M 100g ×7.3%XYZ
73∶100g×7.3%=117∶X=44:Y=18∶Z=106∶M
解得X=11.7 gY=4.4gZ=1.8gM=10.6g
溶质的质量:11.7g+16.9g-10.6g=18g
溶剂的质量:100g-7.3g+1.8g=94.5g
溶质的质量分数:18g/(94.5g+18g)×100%=16%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来计算
解首先与方法一相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后生成NaCl质量为11.7g,CO2质量为4.4g
溶质的质量:11.7g+16.9g-10.6g =18g
溶液的质量:16.9g+100g-4.4g=112.5g
溶质的质量分数:18g/112.5g×100%=16%
评析该题中的NaCl虽不参加反应但能溶于水,所以它就算是溶液的组成部分,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16.9g+100g-4.4g,而不是用10.6g+100g-4.4g。但是还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NaCl溶质有两种来源,一是本来混合固体中含有的,二是反应后生产的。而同学们再计算时往往会忽略混合固体中含有的NaCl。
四、 溶质与水反应导致溶质变化.
很多物质溶解到水中时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导致溶质的种类和质量都发生变化。这类物质主要有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最常见的是Na2O、K2O、SO3等.
例题5将6.2gNa2O溶于3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NaOH质量为X.
Na2O+H2O2NaOH
62 80
6.2g X
62∶6.2g=80∶X
X=8g
溶质质量:8g
溶液质量:6.2g+30g=36.2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g∶36.2g×100%=22.1%.
评析此题最常见的错误也是直接用Na2O的质量去除以溶液的质量而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1%,而实际上是氧化钠溶于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溶质变成了NaOH,所以溶质不再是Na2O。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意志薄弱是照成分化的心理原因。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并且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许多学生适应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2、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去,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势必成为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3、部分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去。初二阶段成为分水岭的重要原因是数学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尔初二学生又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极易表现出数学接受能力的差异,加上一些教师没能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便导致了两极分化的出现。
二、克服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怎样避免初中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一、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主要成因
1.学习基础差,概念混淆不清。许多初中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混淆不清,在实际做题中出现运用错误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然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于数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严重。
2.学习兴趣低,意志力薄弱。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知道,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大多是由于自身学习兴趣缺失,从而导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神学习,不善于和老师交流互动,在小组学习或者合作型学习模式中,懒散不积极,课后练习也经常拖延时间或者敷衍了事。一般而言,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一方面来源于学生本身,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学习比较吃力,长此以往,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来自教师,有的学生极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的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与心理期望,故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相对较低。
3.学习目标不清楚。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心智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与父母的指导,才能使数学学习有效开展。然而,成绩差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得这些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规范要求,从而变得懒散不爱学习。同时,这些学生还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中的效率不高,制约了成绩的提升。
二、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的改进对策
1.分层次教学
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挑战难题,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有一条线段,线段中的某一位置上用蜗牛对其进行标注,记为点A,如果点A在左边,则表示负数,在右边则表示正数。
问:(1)蜗牛以每分3 cm的速度向右移动,3分后在什么地方?
(2)蜗牛以每分3 cm的速度向左移动,3分后在什么地方?
(3)蜗牛以每分3 cm的速度向右移动,3分前在什么地方?
(4)蜗牛以每分3 cm的速度向左移动,3分前在什么地方?
针对这样的题型,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只要求该学生计算出正确答案即可。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找出有理数乘法之间的计算规律,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不同程度的进步。
2.学习方法的引导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要加强其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学优生与学困生搭配,从而形成两者之间的互相学习。同时,老师还要从上课前的预习环节、课中的探讨环节、课后的练习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关于上课前的预习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查找问题。关于课中的探讨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发问,多交流,多沟通。关于课后的练习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多总结,多归纳。只有这样,将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缩小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
例如:已知,有直角三角形ABC和直角三角形EDA,全等,并且点B、点A、点D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BF是角ABC的平分线,过点D作DF垂直于BF,垂足为点F,连接C点和E点,问题:线段BF和线段CE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研究分析;教学现状;教学思想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均对课程的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教学中学生分化的情况相当严重,这一点对于学习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学校均存在教学环境多变性的情况,再加上一些家庭环境的因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今后还应当切实处理小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好地响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随着教学方向的不断转变而从真正意义实现教学质量的增强。
一、小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和因素分析
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踊跃举手发言,能主动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反之,有一部分学生则默默无闻,鲜见举手发言,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的参与度不高。智力较好、反应敏捷的学生能强化原有知识,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能停留在例题的学习和理解阶段,谈不上灵活运用。
二、解决两极分化现象的建议及对策
首先,应当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很好地遵守课堂的纪律,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作业的布置,也应当保证最佳额度正确率,保证学生作业整洁,教师在教学当中也应当很好地落实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善于进行自习和思考,培养最佳的数学阅读学习习惯。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还应当倡导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使得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和沟通,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得到充分展现自我和表达见解的机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总的来讲,加强小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分析意义重大,正如上文所阐述的,当前教学中分化的情况相当严重,这一点对于学习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小学生数学两极分化基本现象和教学过程当中的重难点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教学工作的主导方向和应当遵循的原则理念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旨在为了更好地实现相关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赵.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