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商务从业方向范文

电子商务从业方向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商务从业方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商务从业方向

篇1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方式、企业经营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正发生根本性变革。自1998年3月中国内地第一笔Internet电子交易成功以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现在,仅淘宝网每天就有2400万笔电子交易业务发生,电子商务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截至2012年6月,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38780家,其中,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10950家,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达24620家。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增加,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200多万。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等院校承担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1999年教育部联合联想集团共同推出了电子商务自修考试的大学专科学生培养计划,并在2000年开始全国性招生,2001年,全国有13所高等院校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其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培养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高等院校在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却没法找到合适的岗位,导致其就业率明显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3]。本文分析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探索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1-1-3-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设计出与该模式相对应的一套课程体系。这种培养模式既能保证电子商务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又能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拓展方向,同时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培养环节,有利于高校培养基础扎实、实操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人才。

一、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是顺应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给传统经济活动带来深刻影响趋势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目前,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上,其都处于探索阶段。电子商务包括网络交易系统的设计、开发、组织、维护、管理和应用,从设计到应用,电子商务包括多个层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对电子商务人才知识、能力要求是怎样的,电子商务专业究竟要培养哪个层次的人才?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很多高校都缺乏深入分析,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没有做好市场调研,缺少岗位群细分和具体岗位能力分析,办学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不清楚。很多培养机构提出了宽泛的培养目标,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各种知识都学一些,培养出来的学生看似懂得很多知识,实际上很多东西都学得不扎实、不深入,蜻蜓点水,这种复合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有的学校虽然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但太过片面。如一些理工科院校,强调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忽视经济、管理、营销等电子商务运营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一些经济类院校,强调经济、管理、网络营销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却忽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能力的培养,因而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市场需求。

(二)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作为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制约教学资源的管理和整合,决定人才培养规格,是高校在教学、科研、就业、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指示器[4]。目前,很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没用充分考虑专业本身的特征和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开设15至20门专业课程,将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典型做法是一半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等,一半商务类课程,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缺乏系统性,许多课程缺乏相互联系,导致学生学了几年,仍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不知道学了什么。另外,选修课比例偏少,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就某一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无法培养自己的特长,在今后的职场上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出现时间比较短,国内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基本上不是科班出身,大部分是从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学或者有关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或培训获得,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系统的学科教育体系,电子商务教学处于摸索阶段,教师只能边学边教,不断进步。另外,现有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在电子商务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严重的缺陷,导致学生实操能力低,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四)实践环节不到位。

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学校内的实验室进行实训,由于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对软、硬件要求较高,大多数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没有专门建立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实验平台,将一些普通的实验室用做电子商务实验,学生没法全面理解电子商务模型。二是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场所,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由于场地和管理等原因,不愿意接纳学生到企业实训。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机会接触企业、研究案例,不能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解决问题,实验只停留在模拟环境中,这些模拟环境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的实际情境,学生不能切实地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电子商务技能达不到企业要求,更不能培养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点

电子商务是以商务活动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的商务活动交易。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电子商务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基础,是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的前提。电子商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经济、管理、信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因不同业务或岗位而异。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人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周唐[5]根据电子商务涉及软、硬件环境的不同,将电子商务人才分为硬件层、软件平台、商务应用和电子商务经营管理四个层次,他们的工作职责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下:

1.电子商务硬件层。这一层次要求从业人员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他网络设备的功能、性能,掌握网络协议、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

2.电子商务软件平台。这一层次要求从业人员熟悉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3.电子商务应用层。这一层次要求从业人员熟悉电子商务的业务逻辑,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开发、维护,包括业务流程的设计、平台前后端的设计与开发。

4.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这一层次涉及市场、销售、物流和客户服务等,要求从业人员熟悉网络营销、网络推广、供应链管理,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经验,能够制订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并加以执行与监督。

陈清华[6]从电子商务就业角度,将电子商务人才分为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三大类,他们的工作职责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下:

1.技术类岗位:技术类岗位包括电子商务平台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和数据分析四类。其中,电商商务平台设计岗位有网站策划、网站编辑,主要从事平台规划、网络编程、电子商务平台安全设计等;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岗位包括网站设计、开发,主要从事网页设计、数据库建设、程序设计、网站管理和维护等;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岗位主要从事平台颜色处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数据分析是一个比较新的岗位,主要从事Web数据和网站相关数据的分析、挖掘,从海量的网络数据中找出对网络经营有价值的信息。

2.商务类岗位:商务岗位包括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物流服务和客户服务,以及电子商务创业等,这些岗位主要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站、产品的推广、交易,以及客户服务。要求从业人员熟悉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熟悉网络经营,与客户沟通能力强。

3.综合管理岗位:包括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等,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有丰富的电子商务行业经验,具有良好的全局把控能力。

从高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综合管理、运营人才不可能在学校培养出来,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门类较多,要求学校在短短几年里培养出全能型人才是不现实的。学校需要将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知识体系与社会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对电子商务人才进行合理分类,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师资条件等,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并付诸教学实践。从业务流程来看,电子商务活动过程包括网站建设、网络经营和物流配送三大环节;从就业岗位来看,企业中的电子商务业务岗位基本按照电子商务技术、网络经营和物流管理来分;从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来看,技术类人才、网络营销人才和物流人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可分为电子商务技术、网络营销和物流管理三大类,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如下:

1.技术类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为重点,除了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和电子商务基本知识与能力之外,重点掌握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网页设计、编辑、美工,网站设计、开发、维护,网站数据分析与挖掘,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

2.网络营销类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网络经营为重点,除了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重点掌握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知识与能力,包括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公共关系、商业谈判、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网站优化等。

3.物流类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物流管理为重点,除了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和能力外,重点掌握现代物流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电子交易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商品化、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1-1-3-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上文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分类,我们提出一种称为“1-1-3-1”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指1个学科基础、1个专业知识、3个选修方向和1个综合实训,这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电子商务技术、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物流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学习,最后参加真实环境中的综合实训。

学科基础知识是每一门学科的基石,关系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前提。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经济、管理和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这就要求学生打好这些方面知识的基础。因此,电子商务专业除了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之外,还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经济、管理、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高等数学、统计学、线性代数、数据结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概论、基础会计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学等。

专业知识是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专门知识,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开设的课程应该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电子商务概论、操作系统、信息安全导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管理信息系统与案例分析、网络支付与结算、多媒体技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网站构建与运行等。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多门学科的知识,由于每一门学科都是博大精深的,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电子商务涉及的每一门学科的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将电子专业的知识体系划分为技术、营销和物流三个方向,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有侧重地培养某个方向的人才,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从中选择一个方向进一步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这种分方向的培养模式不但可以避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定位不明确的问题,而且将人才培养与具体的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学生的就业方向变得非常明确。技术方向的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商务数据分析与利用、Web技术、移动电子商务;营销方向的课程包括网络经济学、网络广告学、网络推广、商务信息检索、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电子商务策划、网络经营、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查与分析、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物流方向的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运作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物流信息系统。

综合实践教学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良好对接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形式,校内实训是指利用高校的网络资源平台,不同方向的学生组成团队,按照电子商务的整个流程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进行网站设计、开发,网站注册、备案、推广网上交易实现和线下物流配送。对不同小组采用不同考核方式,网站设计、开发小组的考核按照软件工程和客户体验等指标进行,网站经营小组按照网站经营业绩指标进行考核,物流配送小组按照物流成本、配送效率等指标进行考核;校外实训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到校外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中,在相应的岗位上从事具体的工作,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考核。

“1-1-3-1”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能力拓展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纳入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下图展示了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的课程体系。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及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将电子商务人才分为电子商务技术、网络营销和物流配送三大类,提出了“1-1-3-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这种培养模式的提出,有利于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学科优势,整合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向,办出自己的特色。对学生而言,既能打好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从而形成自身的就业优势。按照“1-1-3-1”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出宽基础、厚专业的人才,而且能够培养出适销对路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2上).http:///.

[2]马强.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模式研究[J].新西部,2009(2):162.

[3]蔡小忠.电子商务专业1.5+1.5+10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6):499-502.

[4]张娅莉.从大学课程设置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0(019):38-39.

[5]周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趋势分析[J].电子商务,2011(1):76-76.

篇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在对外贸易业务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随之,外贸公司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量都大幅提升。本文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宁波为背景,在走访宁波部分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外贸企业的基础上,掌握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并对中职学生进入到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可能性做出了SWOT分析,提出了优化教学方案。

关键词 :跨境电子商务SWOT分析人才培养

一、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人才现状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前景大好。而新型贸易模式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人才的缺乏成为了阻挠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全国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市场上还没有专业人才。那么跨境电商需要怎样的人才,具有怎样专业背景的人群适合进入跨境电商企业呢?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如下技能。

1.外贸技能

跨境电商企业的业务范围是全球化的,从业务性质上说属于国际贸易的范畴,这势必要求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当的外贸业务能力:能与国外客户沟通交流,洽谈业务,开发新客户;能熟知外贸业务流程,独立处理国外客户订单;能跟进国际物流、国际保险、国际结算、报关报检的相关业务处理,以及其他相关事项;能了解国际商务法律法规,妥善处理跨境业务纠纷;掌握国际物流相关技能,除普通的集装箱运输外,也要了解小包进出境国际物流途径,使货物快速准确地送到客户手中。

2.电子商务技能

跨境电商是利用互联网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活动,从业务媒介上来看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这又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能力。要熟悉网络客户开发,能在B2B、B2C网络平台上产品,处理订单。能利用网络平台做好产品互联网推广,装修网店。

3.英语技能

因为跨境电商活动面向的是国外客户,这就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外,对英语口语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产品的介绍、往来信函的处理、在线客户谈判、售后客服等等工作内容都需要用英语这种工具来完成。

4.计算机操作技能

当今业务活动离不开计算机,跨境电商活动更是如此。除了日常的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软件使用外,跨境电商从业人员还需要更强大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熟悉数据统计软件,对网页设计软件、美图软件都需要有所涉及,对于互联网的利用也需要更灵活与深入。

5.较高的职业素养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技术技能,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境业务面临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他们语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习惯不同,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商务环境。这势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灵活应变的处事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与积极合作的团队意识。

二、关于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SWOT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我们发现中职外贸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还是有立身之处和用武之地的,企业也欢迎中职外贸专业学生。基于如此可喜的局面,我们必须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审时度势,更好地服务行业。

通过SWOT分析,能对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S(优势)、W(劣势)、O(机会)和T(威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1.优势

从跨境电商的岗位能力需求来看,除了专业的电子商务能力,其他专业技能与能力素养要求与外贸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外贸专业的教学内容非常好地契合了跨境电商行业的要求。经过针对性训练的外贸专业学生能更快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要求。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许多文化课也在向专业技能靠拢,以求为专业服务。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经过三年职业训练的中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对接较快。而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较为正确,对薪资的要求较为合理,属于“实干家”。这些都是中职外贸专业学生成为“香馍馍”的原因。

2.劣势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跨境电商是一个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必须精通外贸实务和电子商务知识,具备一定市场营销知识。中职学生虽然经过了专业知识的培训,但是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较弱。而在现行的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中,几乎没有涉及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对市场营销知识的介绍也是浅尝即止。跨境贸易中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英语对中职学生来说向来都是弱项,这成为了中职学生进入跨境电商行业的“绊脚石”。另外,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够强也成为了中职学生后期职业生涯中的桎梏。

3.机会

宁波作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有着较好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平台,“跨境购”平台的入驻商家也在逐步上升。许多传统外贸企业已经朝跨境电子商务迈出了脚步,而又有更多的企业看好这一贸易平台,并准备尝试。而国际电子商务知名公司都“抢滩”宁波市场,如网上广交会、环球资源等都在宁波建立外贸电子商务基地。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不同程度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岗位的中职学生是可以胜任的,而且能做得很好。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而电子商务专业背景的学生因缺乏外贸知识背景而很难在这一领域施展身手。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机遇的存在,对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到跨境电商行业持乐观的态度。

4.威胁

机会的存在总是伴随着威胁的产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很多大专生、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都开始放低身段,将目光投向了他们以前不愿意去的基层岗位。而这些毕业生和中职生相比具有更好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个人素质相对来说更胜一筹,他们的加入无疑成为了中职学生进入到跨境电商行业最大的威胁。另外,具有强大电子商务专业背景的其他专业学生也将对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到跨境电商行业带来冲击。

三、如何使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到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几点建议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

在倡导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进一步精减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接轨。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结合在专业技能的讲授中,而在外贸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实现“零对接”。比如,在外贸单证课中可以加入跨境电商报关流程与操作方法,在外贸结算中可以加入国际电子结算的内容。

增加实训课比例,无论是实务课还是函电课、单证课都应该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向跨境电商企业取经,改建实训室,使实训室能真正起到模拟现实工作场景的作用。

必不可少的是在整个外贸专业的学习中加入电子商务模块的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意向在第四学期开设电子商务方向选修课,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网络营销、网店设计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在外贸专业中开设电子商务方向选修课,相应的教学团队是重要的支撑。我们需要组建一支由各专业教师构成的讲师团,提炼出各自核心的专业技能,然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

2.加强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锻炼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除了基础的英语教学外,要特别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从高一入学开始就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同时适当拓展电子商务英语等课程。建议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小班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校也可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英语学习平台,如开展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专业英语比拼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效果。

3.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企业非常重视企业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团队合作能力、应变创新能力等等。学校可以充分借助德育这个平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各种团队活动、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团队的力量,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开立各种素质教育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陶冶情操。同时也可多多开展面向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真正发挥其作用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使企业真正在指导学校专业教学中起到作用是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企业订单式培养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派专业教师下企业,让企业人员进学校开设讲座或授课都是可行的方法。组织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专业培训,从而尽早地使学生了解工作环境。让企业真正介入教学,用企业模式来指导教学,为真正实现中职学生就业“零对接”做好准备。

立足技能,面向企业实际。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大好的环境下,中职外贸专业的学生一定能利用好自身的专业优势,准备好足够的电商知识,在这片新兴的商务领域中崭露头角。

参考文献:

[1]梅蒋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管理观察,2014(31).

[2]郑雪英,赵婷.信息时代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电子商务,2014(11).

篇3

一、我国电子商务和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1.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在各个行业间起到了融合、推动、催生新产业等重要作用,无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质量、增加产业效益的新引擎。2015年5月国务院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但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方全不统一、欠缺诚信体制的完善、不规范的市场秩序、相关配套运营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等,还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体制,制定整治措施、规范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目前我国餐饮业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餐饮业也紧随其后。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人民口味不一,也因此中国自古就有菜系之分,当今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饮食文化也在其列,伴随着菜系分布的还有世界各国的美食样式,不胜枚举;从经营方式上来看,不乏各种中高档的酒店、宾馆、会所,也包含各种茶馆、酒吧、咖啡厅的饱含中西文化特色的经营方式;从经营规模上看’大到集团、企业,小到个体商户,良莠不齐。从吸纳就业能力来看,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的快 速发展,餐饮业经营规模随之扩大,其吸纳就业能力也随之增长,为缓解就业压力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整体来看,餐饮业发展前景仍不乐观,分散零散、规模小、竞争力弱依然是常态。

3.我国餐饮业与电子商务之间适应性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网络的普及让电子商务不知不觉得进人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餐饮业与电子商务二者同样都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服务经济的范畴。而服务业是以经营方式灵活多变,以消费者为核心为主要特点的全新产业。服务经济中以餐饮业最为精通服务的本质,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客户为一切工作中心。绿色营销、网络服务,线上线下’作为新的营销理念也逐渐被传统的餐饮行业所接受和认同。

传统的餐饮业操作过程复杂,浪费大量人力财力,新型的电子商务的介人能够把传统操作流程电子化、数据库化,使整个过程的操控更加便捷,也脱坡了传统餐饮业中耗时费力、管理不到位、客源单一等等窘境。

二、我国餐饮业中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电子商务与餐饮业混合式精英人才

电子商务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对于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比较高,而我国传统普通的餐饮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相对较低’造成整个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而在传统餐饮业中能够熟练掌握并操作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电子商务与传统餐饮业逐步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兼备高专业素养和餐饮技能的餐饮混合式精英人才极度匮乏。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电子商务与传统餐饮业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定势,餐饮管理与电子商务的混合式精英人才是提高整个餐饮行业水平和今后发展方向的重要环节,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是电子商务与传统餐饮业融合应用的重要课题。

2.缺少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单纯的讲餐饮管理是指从组织客源、采购食品加工前的原材料、厨房对原材料的加工生产最后到产品进人餐厅或送达消费者的系列管理过程。那么在电子商务介人、融合到传统的餐饮业的过程中,技术含量的增加以及宣传、生产、加工、销售的标准化流程建设是电子商务在餐饮业中进行应用的前提条件。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普及已经为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所接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传统餐饮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的现实背景下,大部分餐饮业的内部管理并没有以电子化内部管理为主导,仍然沿用着传统餐饮业中手工或半手工的状态,实现电子商务化的环节还不够透彻,对电子商务的优势挖掘还不够深人。

3.网络运营力度严重不足,宣传效果不到位

电子商务是在网络普及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网络是培养网络商务成长的肥沃土壤,但是电子商务发展到这个阶段,赖以生存的网络在规划、发展上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虽巳有部分餐饮企业、个体商户着手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网络宣传效果,推动力不足、网络营销方式欠缺、缺乏网站维护、品牌意识不强等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着。虽然已经有了利用网络的意识,但是对于网络作用的挖掘、对网络销售优势的运用还有所欠缺,电子商务在餐饮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缺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发展现状是,老死不相往来,各扫门前雪,互相交流沟通少,信息交流共享更是凤毛麟角。餐饮行业各为其主,过分强调自身的发展特色,排斥甚至仇视同行业间的交.流合作。电子商务的介人和融合,能够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由专业的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优势,共享客户资源。各为其主的发展,各自为营的经营方式,缺少统一机构的领导和规划,使得餐饮行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未来发展缺乏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前景方案。

5.没有相对应的物流手段

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是物流服务的产生和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基础,然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明显出现供不应求、模式老化的情况,及时出现与电子商务无缝对接的物流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三、在餐饮业中合理运用电子商务的具休措施

1.加强精英人才的培养

在目前餐饮行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的现状下,餐饮业复合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协调相关教育机构,设立培养电子商务及餐饮复合学科专业,扩大学员招收,为现代g饮电商复合企业提供更多的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和社会成人培训机构,全方位多层次加快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在现有从业人员的再培训与发展方面,首先应提高餐饮行业人职门槛,各个岗位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并制定相关从业人员行为标准和规范,同时设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餐饮行业中。尤其是对于企业上层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培训和管理专业水平的提升,起好“领头羊”作用,逐渐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和谐发展环境,促使整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传统餐饮业的优势,从而适应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2.合理完善生产管理体系

首先,作为新鲜血液进人餐饮业的电子商务要充分发挥电乎智能的优势,在传统餐饮业的各个环节实行无缝对接,用高科技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来提高销售服务的准确性和质量。在管理形式、用餐饮食标准化、烹饪技术现代化、生产加工过程自动化等方面都要同步实行电子智能化,通过各个环节的优化来促进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其次,在企业内部的人员出勤管理、收支统计、财务报表、员工业绩等方面也要实施系统的电子化管理,充分利用电子技术自动、准确的优势,全面系统的对各环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好市场预判和未来发展规划,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最后,利用电子商务的智能、精准优势,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建立电子商务一体化服务。当前我国餐饮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餐饮业的成本控制被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采购、加工和保险程序上。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有机结合,扩大餐饮行业原材料的选购市场和产地多样化,用有限的成本换取最高的原材料标准,从而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行业标准。

3.开展多元化网络营销手段,扩大宣传效果

网络的普及让网民的群体逐年成倍增长,年龄已经不再是网民的具体标识,面对不同层次网民的需求网络宣传手段也需要多元化,用以促进消费人群的多元化。虽然在人数上占了优势,但是当前网络营销机制不健全、消费者参与积极性不高和企业从业者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无不制约着网络营销的宣传效果。当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净化网络环境、建设机制健全的网购平台,同时保证资金安全流动,确立了实实在在的网络运行规则’才能够确保消费人群的稳定,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也要进一步健全网络营销的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当前,各种网上订餐软件、团购网站层出不穷,同时也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此前3?15晚会曝光某网上订餐软件对上市餐厅审查程序不严格,作坊加工产生的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开展多元化的网络营销手段的同时也要同步进行加大管理力度和制度化。

跳出传统形式的营销手段,与时俱进,如设立社区营销,把消费群体固定统一在某一小区或地区、如设立博客论坛,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美食专家加人讨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调整整个企业的运营方向和改进方向、如简化网上订餐服务’通过电话智能订餐和APP下单等多种方式同步进行,针对不同的人群出台相应的营销方案,达到预期效果。

4.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合理的发展规划

电子商务融合应用到传统餐饮业的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传统基础扎实的餐饮业首先需要确立的就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合理的发展规划。

首先,面对种类繁多的原材料、人员登记、仓储管理,需要建立庞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把整个运转系统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用先进的电子化设备管理纷繁复杂的运营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准确和自动化使整个企业的运营更加的计算机化。

其次,重视培训和招收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管理中将企业运转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整个系统能够全面包含企业运转全过程的控制。

最后,在发展规划上积极推动传统餐饮业与各种网络企业的合作交流,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武装tfc化传统餐饮业的消费人群、生产加工程序等等各个环节的发展趋势。

5.提高物流手段,保证物流质量

在电子商务融合应用传统餐饮业的整个过程中,物流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物流手段的提高、物流效率的保证是让消费者接受并认可的基础。

建立健全一个为大众认可、诚信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享行业信息资源,并对运转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运营行业及消费者提供物流安全保障和行业安全监管’同时制定行业进人门槛以及服务规范和消费者、经营者的责任义务规定,建立诚信管理监督问责体系,并联合其他行政部门进行同步监管,优化物流环境,提高物流水平。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同样各行各业的发展,人才的储备及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需要涉猎计算机、贸易经济、物流管理、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培养时间长,因此人才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仅仅依靠科班院校出身的人才显然巳经供不应求,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在职培训也是行之有效的。

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系统在物流领域独树一帜,发展迅速,为普遍的企业及消费者所认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单纯的现代电子商务技术,还需要结合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先进、开放、实用和安全的原则下,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共享、优化配置,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篇4

(一)电子商务经典定义的分析

1997年H月,国际商会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子商务会议,会议对电子商务定义为:电子商务(Elec加nicC。~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第一,电子商务是以电子交易手段和商业交易目的为要素的行为第二,电子商务是作用于某个对象的电子化行为第三,这种行为对各个阶段的贸易活动分别发生作用美国学者瑞维•卡拉克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在《电子商务的前沿》一书中提出:“广义的讲,电子商务是一种现代商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输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降低成本的需求。这一概念也用于通过计算机网络寻找信息以支持决策。一般的讲,今天的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联系起来,而未来的电子商务则通过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无数计算机网络中的一条线将买方和卖方联系起来。”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第一,电子商务是一种方法第二,这种方法是商业的方法第三,这种方法是现代的方法(注意,不是指现在的方法)欧洲议会给出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它通过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递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它涉及许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货物电子贸易和服务、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证券交易、电子货运单证、商业拍卖、合作设计和工程、在线资料、公共产品获得。它包括了产品(如消费品、专门设备)和服务(如信息服务、金融和法律服务)、传统活动(如健身、教育)和信心活动(如虚拟购物、虚拟训练)。”

从中我们可得出:

第一,电子商务是一种活动

第二,这种活动是商务的活动

第三,电子商务借助于电子方式

以上三种定义,各有侧重点,但我们不难从中看出它们的共性:电子商务本质上仍是一种商业行为,与传统商务并无冲突,因此它必须以交易为目的,为了达到交易的目的,电子商务采用的是电子化这样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并且这种手段存在而且作用于整个交易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此电子商务的作用范围是很宽的,它可以作用于商业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电子化手段更是深化了它的应用,增强了它的作用效率,从理论上讲,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使任何商业活动的范围和效率得到本质的提升。

(二)电子商务的基本内容

顾客面对零售商产生了BZC(BusinesstoCom-merce),零售商面对渠道商(如批发商)、渠道商面对进口商、进口商面对供应商、供应商面对组件商、组件商面对生产商产生了BZB(BusinesstoBussi-ness),BZe与BZB共同构成了电子贸易。而贸易必须涉及国内结算、国际结算,这些结算产生了电子银行,同时还涉及到电子货运、电子化的商务服务,这些构成了电子服务。电子银行的运作又依赖于本国政府、两国间的政府、多国政府,这样就产生了电子政务,作为市场主体的银行、企业都必须接受政府的行政监督,这些均采用电子化手段,因此就产生了电子监管。无论是电子贸易、电子服务、电子监管,涉及到的自然人、政府、法人都受到国际法及区域法律的约束,因此电子贸易、电子服务、电子监管依赖且影响电子法制。当人类的商业行为(电子贸易、电子服务)、行政行为(电子监管)、法律行为(电子法制)都建立在电子化的基础上,一个崭新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时代就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20世界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快速改变着原有经济格局,以及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增长模式,电子商务在催生新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已经使其成为评价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电子商务几乎是与除美国以外的多数发达国家同时起步的,自19%年6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骨干网(CHINANET)建成开通以来,已走过8年多的历程。8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大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活动已经进人到几乎所有商务领域,由于资本市场对中国电子商务的青睐,伴随着国内物流、支付、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企业和用户上网需求的不断开发和培养,2(X碎年电子商务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抖年7月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3630万台,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另有资料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在2005年将激增至6200亿元人民币。有关人士认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经进人到务实发展阶段,扭转了概念炒作和短期利益行为,正在为盈利和长期发展积极准备。电子商务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热点和盈利点。

三、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电子商务具有十分宽广的应用范围,它可以作用于商业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而我国的电子商务处于一种飞速发展的阶段,因此社会上、市场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应该是巨大的,甚至可用“求贤若渴”来形容。事实又是如何呢?请一起来看看如下数据:2(X)4年,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简称为CCIEBSCHINA)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了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6月巧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但2003年6月中旬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近日在北京表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力争2(X)4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在9月1日前平均就业率达到70%以上,但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距此目标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更令人担忧的是,42.9%的电子商务专业非应届毕业生表示:虽然没有毕业,但他们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电子商务毕业生很难就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形势不仅为非应届毕业生蒙上沉重的就业压力与心理负担,而且他们已经考虑辅修其它专业或者建议考生不要报考电子商务专业。因此,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未来中国电子商务人才梯队将会出现短档的局面。一方面,社会上、市场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大部分却不能顺利找到工作,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呢?

(一)当今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及不足

主要牵涉到各类大中专院校、商业培训公司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在这里我们姑且称之为培养主体;学习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的学生称之为培养受体;当然还包括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市场,主要指各用人单位。

1.培养主体

各大中专院校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从2001年开始,电子商务的院校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X)2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96所,2003年则迅速蹿升到181所,目前,国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有几百所,在校学生有数十万人,已形成相当的规模,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对电子商务的概念理解不清,从而导致办学思路模糊。

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识为电子商务就是简单的“电子化技术+商务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无侧重点,以为只要把商务知识和电子化技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未追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另一种思路是电子商务本质仍是商务,因此电子商务的教学应该就是商务知识的传授,把电子商务的教学等同于传统商务的教学,这样的电子商务专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还有一种就是高度重视各种技术,而忽略了商务专业的教学,这样电子商务专业也就变成了信息技术专业了。以上三种情况以第一种情况最为常见,因为这种方式对于学校来说最容易组织和实施:有现成的教材、现成的师资、现成的讲义,操作上十分简便,需要变化的是将信息技术专业和商务专业多个方面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就行了,很容易形成批量教育,但由于电子商务的作用范围是如此之广泛,而学习时间又只是那么短短的几年时间,泛泛而学只能把学生变成”万金油”,小伤小痛可以对付,但要靠这样的学生来支撑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天空是不现实的。

(2)师资力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我们的教师自己本身没有丰富的电子商务从业经验,或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电子商务专业化师资培训。老师们也很希望有过相关的从业经验,但往往并不现实,很多老师均是从其它专业转过来的,自己也正处于一种摸索、学习的阶段,当然这种情况会得到不断的改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如何尽快解决我国当今电子商务师资在实践应用方面的不足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3)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由于电子商务的概念过于宽泛,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体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加上很多院校本来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尚没有明确的把握,就更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成为一个大拼盘,教材都是其它专业现有的,比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而不是专门的系统化设计的,授课老师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各说各的,而不是围绕一个主线索来组织教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最终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就业市场上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竞争力。

2.培养受体

主要指广大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在校学生。由于学校的办学思路不明,使学生学起来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缺乏电子商务从业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具理论而少实际应用能力,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专业性极强的电子商务实务要求;课程设置不合理,没能将技术与商务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对各行各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所知甚少,面对实际工作往往极难上手。

3.就业市场

从上面的资料我们已知道,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远远低于其它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同样是ccIEBSCHINA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之所以不能顺利找到工作,不知道应聘何种企业、何种职务是最主要的原因,未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76%是因为就业方向模糊;16%是因为供需双方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解的偏差所致;8%表示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很难获得面试机会,尽管他们在简历中都标明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成绩;另有8%认为面试机会专业上不对口。实际上,在就业市场,大量的用人单位往往需要电子商务人才,却因对电子商务不了解,没有明确标明,而应聘人员一看招聘岗位上没有电子商务职位,便轻信轻听,没有深人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因而使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感觉对口的岗位太少,从而失去了大量的潜在的就业机会。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设想

1.明确培养方向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而商务的本质是要降低成本、增加销售,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该建立在商务应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电子商务技术,因为电子商务的实施必须与技术紧密结合,如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但3一4年的在校学习是不可能成为通才的,事实上也是不必要的,技术我们可以通过聘请一些专门技术人员来实行,而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对技术的学习只要求掌握电子商务化的技术实现过程,而不是要每一个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同时又是一名网页设计师、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只有了解并精通电子商务化的实施过程,才能制定明确的采购计划和实施方案,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电子化的方向与过程,而不被别人左右。因此,商务为本,技术为辅,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中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商务为本”要求培养一些既精于现代商务管理而又能清晰掌控电子化实施过程的高级人才,培养时应以商务知识为主,辅之以电子商务技术的一般性学习,对这部分人应定位在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型人才、参谋型人才、领导型人才上,本科及以上的层次较为适用;“技术为辅”要求培养一些既精于电子商务化技术而又能了解现代商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流程的人才,培养时应以电子商务技术为主,辅之以商务知识的一般性学习,对这部分人应定位在电子商务企业的技术型人才上,在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培养上,应有层次之分,上为研究型人才,可培养硕士、博士,中间为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可培养学士;下为技能应用型人才,可分别由高职、高专、中专等教育机构负责培养。专科与中专层次较为适用。这样培养目标上有层次,教学内容上有侧重,才能适应电子商务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

2.师资培训

所谓“名师出高徒”,没有好的师资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而事实上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多从其它专业调用过来,既无专业理论,也无电子商务从业经验,这样的师资队伍如果不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是不能挑起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担的,解决方法有:

(l)鼓励专业老师去电子商务企业兼职、挂职,以期获得第一线的经验与资料。

(2)从电子商务企业引进专业人员,传授他们一线的实践经验,这样能很快缩短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3)鼓励老师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交流会,不定期地派遣老师参加各种电子商务培训班、研讨班等等。

(4)走产教结合的道路,大力支持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创办电子商务公司。

3.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

(l)坚持以商务为主,技术为辅的指导思想,技术方面要开设一些与电子商务项目实施过程紧密相关的课程,授课重点放在电子商务化的实施过程,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本身。

(2)加强实践性教学,电子商务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用学科,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训练,是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现在许多学校都引进了各种电子商务模拟操作平台,如德意电子商务实验室,能完成大部分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效果不错,但毕竟是模拟平台,更深一步的技能训练应组织学生深人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实务当中,免费为企业进行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

(3)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高年级设计专业方向。因为电子商务的范围实在过于宽泛,而电子商务又是一门行业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一个毕业生没有一点行业知识和背景,又怎么能为一个企业设计电子化方案?这样的毕业生肯定不是我们的企业所需要的。在设计专业方向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的知识背景来划分。可以按照行业细分如医药电子商务、汽车电子商务、房产电子商务等,也可以按企业的岗位环节设置如市场营销方向、国际贸易方向等等。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串并结合;教学模式

电子商务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商务模式,近年来已有近1/3的国际贸易通过电子商务形式完成。为适应市场需求,许多大中专院校先后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专业,目前我国每年培养出近万名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但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不清、培养滞后、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浙江省政府2007年5月的《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电子通信、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控技术、电子商务、动漫、软件技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10大类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基地”[1]。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已成为国内电子商务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1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

1.11.1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管理知识背景和技术知识背景,通晓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并能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商贸活动的复合型人才[2]。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如表1所示),他们的知识结构重点是不同的。

从表1可以看出,计算机及商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来说都是必备的技能,这对电子商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院校非常多,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将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在管理类院系,另一类将其设置在计算机类院系。通过对国内各大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查可以看出,无论设置在管理类还是计算机类,其主干课程都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几大类[4],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通讯、网络、经济、商务、数据库管理系统、现代管理基础和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结算、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结构、电子商务安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法律等;专业特色课程按照各个学校开办该专业的不同特点和方向,可以针对财务、金融、证券、国贸、制造型企业、流通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等不同的行业领域需求开设一些相关的专门课程。

1.21.2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上注重基础、把握重点、兼顾特色,但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2.1培养目标不明确

各个高校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系统性,没有明确把握好电子商务的市场需求以及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定位,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比较单一。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既懂技术又会管理”,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只是将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商务、管理方面的课程简单揉合在一起,并没有体现出这些课程知识在电子商务行业中的特殊应用。这些课程内容的堆积反而让学生感觉电子商务没有任何专业特色,技术上比不过计算机,商务上比不过企业管理或市场营销,加上电子商务专业通常是文理学生兼收,学生思维方式相差很大,有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不能完整地学习和掌握应有的知识,而学习目的不明确,从而也导致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1.2.2教学与实践脱节

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侧重电子商务的原理性、理论性知识,缺少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应用模板方案,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深入了解电子商务。虽然有些课程也设计了配套实验,但由于课程开设时间差异较大,各课程的实验相对独立,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把握不够,有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单个课程的实验,却不知道这些知识可以用在哪里、如何与已有知识融合等,因此不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因为缺乏能够让学生施展才能、活学活用的平台,学生的知识得不到有效积累,导致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1.2.3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社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鼓励学生进行“网上开店”类的创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电子商务的部分运营过程,实践能力有所提高,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系统实施、网站管理和服务器维护等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需要的,但学生在平常的课堂学习和课程实验中,通常不会接触到这些实际操作,只有进行长期的网站实施工作,才能积累这些方面的经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增加实践机会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2串并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是以“串行”为主的,即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设置一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线,所有课程围绕当前主线设置,通常是“基础课+专业课”方式,内容由浅入深,完成本专业知识架构的搭建。这种方式在传统专业单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非常有效,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只有一条主线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提出采用“串并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多条主线并行,而在每一主线上又有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并行与串行的有机结合,达到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目的。

2.12.1并行教学模式

2.1.12.1.1商务与技术并行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应用面非常广,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计划时,我们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商务方向和技术方向,在两个方向上根据其知识体系需求设置相应课程,学生必须在某个方向上修完指定数量的课程才能获得该方向的认证。

在课程设置环节上,通常采用“必修+选修”的模式,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为必修,主要有:Internet与网页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子商务概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法律等。另外在技术和商务方向上分别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商务方向上主要有:网络营销、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等;技术方向上主要有:Web系统开发与设计、计算机案例与保密、系统开发实训、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在两个方向上的课程自成体系,满足本领域的知识需求。

在毕业设计环节上,商务方向要求学生以论文形式完成,主题可采用电子商务应用策划、网络营销方案分析、电子商务相关的调查报告等;技术方向要求学生开发相对综合的Web网站或系统,并完成系统的设计报告。

2.1.22.1.2教学与实践并行

针对普遍存在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的现象,各高校常采用的实践方法之一是鼓励学生在诸如淘宝网之类的C2C平台上开网店,这种方法起点低,有利于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运作的过程,但对学生技术方面的积累并无益处。另一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要求学生租用虚拟主机,这样比较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通常成本较高,且学生实际参与日常维护工作的程度有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灵活、方便的创业平台,我们认为学校可以利用已有的校园网络,建立以校园网为基础的一体化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服务器资源,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供免费的“虚拟主机平台”,鼓励他们在该平台上建设、维护和推广个人网站系统,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整合资源,该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门户网站和学生个人网站两部分[5]。

(1) 门户网站。

系统门户网站是以电子商务人才交流为中心的网站系统,为本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平台,主要提供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信息、电子商务人才的供求信息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作品展示等内容。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 学生个人网站。

系统在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分配100M左右的网站空间,学生可以通过FTP方式远程管理自己的网站文件,同时应用服务器将学生的网站文件以虚拟目录的方式在Web上,用户在Internet上通过“(学校URL)/(学号或用户名)”的方式进行浏览。个人网站支持主流的静态网页技术和动态网页技术,可以使用主流的数据库,网站内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作严格限制,网络安全方面由也学生自己负责维护。

个人网站不仅为学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平台。系统为每个个人网站建立网站访问计数器,以统计每个网站的访问量及访问分布情况,并在系统门户网站上进行统计、排名和向企业推荐。

通过教学与实践,商务方向的学生可以更加熟悉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掌握网络营销技巧,对网站实施也会有更多的体会;技术方向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开发出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Web应用系统,同时积累系统实施方面的经验。

2.1.32.1.3教学与创业、创新并行

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在于低成本和灵活性,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先创业、后毕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大学生自办“网上商店”的形式,积极与社会融合,培养其创业精神和能力,把理论教学和学生创业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从中学到电子商务的基本运作等基本技能并丰富了课余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对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学习和创业的氛围,对学生今后开展电子商务十分有利,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补充。

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举办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创业创新竞赛,并设立学生科研创新课题。通过竞赛和科研课题,可以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为鼓励学生从事各项课外创新活动、参与学科及课外竞赛,可设置创新和实践学分,以奖励表现优异的学生,同时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2.22.2串行教学方法

2.2.12.2.1课程设置的串行

由于电子商务的专业课程相对松散,需要考虑知识的连贯性和实践成果的循序渐进,因此首先应该对专业课程的开设学期进行均匀分配,确保每个学期学生都有明显的知识积累;而且应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适当增加承上启下的内容,告诉学生本课程与前导以及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原有的实践教学任务外,还需要为每门课程增设课外实践大作业,该作业具有连续性,利用前述的平台,在前导课程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或完善,以完成知识积累的过程。主要课程的实践任务可设置如表2所示[6]。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每学期设置了课外实践作业的学分,在学期末由专业课老师对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包括现有成果的评价、对原有成果的改进、成果的推广效果(点击率)等,根据不同得分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同时也向相关企业推荐优秀作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

2.2.22.2.2创业与创新的串行

我们应向学生强调,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创业的目的。

盈利不是创业的最终目的,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积极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和再思考,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而如果没有创业等环节的支持,创新就没有了基础,其可行性和预期效果就失去了说服力。

33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特点及现有教学模式的缺点,通过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串并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中技术与商务并行、教学与实践并行、学习与创业/创新并行。该模式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模式同样也适用于一些非电子商务专业。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show.aspx?id=3846&cid=208.

[2] 乐国友. 采用仿真模拟实训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和技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5):265-266.

[3] 黄智伟,曾碧卿.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些问题研究[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现,2001,20(1):113-114.

[4] 董晓英.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267-268.

[5] 李明,蒋光明,罗仲鑫. 基于校园网环境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系统设计[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3):27-29.

[6] 李铮,李再侠. 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新探索[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1):57-59.

Study of the Serial-parallel Combined Teaching Model for E-commerce Professional

CHEN Ming-jing, YAO Jian-rong

(Information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8, China)

篇6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规模;扶贫战略;观念;扶持政策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

相关政策的扶持,互联网的覆盖率、农村等级公路覆盖率、电子商务相关服务网点数量的逐渐提高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日趋向好。

(一)发展基础逐渐完善,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为农产品上行和农村服务业等业务的发展开拓了新渠道[1]。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交易规模和覆盖地区面积不断扩大,为农村的产业协调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村扶贫战略的实施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控制农业生产成本、补齐农业短板,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有效降低农资的采购成本,丰富的农资能够更快更便宜的到达农民手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农村电子商务借助于线上平台能够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的销售,降低库存压力和成本;能缓和时令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销售,将数据反馈给农业生产者,使其优化农产品生产模式、针对市场需求生产、淘汰落后农业产能,实现“精耕细作”,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加速农村金融、农村旅游等服务业进入农村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经济更好发展。电子商务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在2018年,由商务部指导,29家单位成立的中国电子商务扶贫联盟,帮扶对象覆盖351个贫困县,推动企业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品牌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产品上行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阿里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网店近1200万家,较2017年的985.6万家大幅增长,全国淘宝村数量达3202个,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农村庞大的产业人员规模和交易需求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借助低成本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农村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建立农村电商线下服务站和淘宝村,充分挖掘优势产业潜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农村新型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不断深入农村快速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三)形成了多种运营模式,标准化、绿色化等趋势显现

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各地结合地区优势和政策支持,形成了三种较好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以打造品牌网上超市为核心,通过产地采集将符合平台标准的产品纳入平台,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平台推动模式,例如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的家具销售产业;以政府为主导,地区机构、服务商协同配合,帮助农民实现政策、商品、信息、物流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政府加服务商模式,例如河南省洛阳市平乐镇的书画销售新模式;以农民自行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网上对接市场,利用平台资源和沟通渠道完成网上交易、物流售后等活动的自下而上模式[3]。农村电子商务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标准化、绿色化、特色化等趋势日益明显,有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标准化趋势: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农产品国际标准逐渐被引进国内,国家积极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农产品标准,推动农产品走向了标准化;绿色化趋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生产、物流、销售、消费全流程,做到节能减排,走向绿色节能化,促进了整个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化趋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农村电子商务上行的错位竞争成为可能,开放创新、绿色协调的生态体系的出现,促进了传统电子商务转型升级。

二、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在对目前农村电商现状的研究中,农村电子商务对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国家扶贫战略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全国不同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最活跃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淘宝村95%以上分布在这些地区,这些地区市场规模大、服务体系较完整;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等地区才刚进入初期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思想观念滞后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首先是部分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够重视,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在知识匮乏,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不足,政府对市场秩序缺乏引导、监管。其次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对于电子商务宣传力度不如城市,农村人群对于新的农村电子商务接受能力不足,对于网上销售、网络支付、物流售后等环节不了解,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缺乏市场营销能力,市场分析能力、服务能力不足。最后是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危机意识、创新能力匮乏,小富即安,对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三)农村电子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足

农村电子商务对基础设施依赖性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难以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网络体系不够健全,网络知识和技能缺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较2017年底提升3.0个百分点,农村网民规模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水平较城市仍有很大差距,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网络设施设备、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建设仍然有待提升[4];网络知识和网上销售技能的缺乏,多数农民对于生产的产品如何通过网络销售配送、如何跟踪订单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不够了解,农村电子商务不能顺利进行。配送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支撑力量,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对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地区较为偏远、人口聚集程度低,农村公路质量差、标准化程度较低,物流设施不完善导致物流成本偏高。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的产品储存时间很短,易腐败,对冷链物流、保鲜配送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网络支付方面,农村网上银行使用率较低。农村地区多数销售来源于现金直接交易,受限于认知水平,农民对于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手段使用率远低于城镇人群,网上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阻碍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

(四)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小,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

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小、实力弱。虽然2018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了1.37万亿元,但是大多数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个体规模和交易额都很小。农村的农产品生产大多数是以单个家庭、小作坊为单位,利用地方自然条件进行生产的模式,产能小且限制较多,难以大规模生产且标准化程度低。随着经营者不断增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销售难度逐渐加大,产品的成本、产能、品牌知名度都制约着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5]。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品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现了上百家网店产品单一、销售模式僵硬的现象,同质化越发严重。部分网店经营者缺乏品牌价值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网店竞争力不足,多数网店采用的分销模式,没有产品特色,不利于品牌和产品差异化的建设。

(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缺乏人才

农村电子商务涉及网络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相互协作,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的匮乏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群体,也有少部分的大学生等创业团队,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难对市场发展有准确的判断从而维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电子商务的运营不仅需要计算机操作技术,还需要一定的经营管理、服务协调能力,这是大多数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具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较城镇不足,难以吸引电子商务人才在乡村发展。

三、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政策法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范、人才引进四大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重视政策法律方面的支持

各级政府应当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起足够重视,出台相关积极的建设意见、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推动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积极性,宣传先进案例,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完善国内的电子商务法规,提供法律支持,加强监管力度,营造良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环境,有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学习国内外电子商务立法的成功经验,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重视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政府要配合银行、社会资本,建设多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产业基地和相关的配套设施,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做大做强,对于农村电子商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贷款、融资支持。在税收方面,对于农民创办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买卖时,可以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消除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的顾虑,提高经营积极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降低农村地区入网门槛和资费,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农村电子商务是依托在网络基础上构建的商务平台,良好的农村的网络环境才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商要加强网站建设,在电子商务服务网站上提供网站建设、网店开通、美工设计、店铺装修、营销技巧等教程,让广大农民能够积极主动,无顾虑地参与到电子商务市场中,了解操作流程并自行创办网店,提高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加强农村物流体系的基础建设。结合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利用“互联网+”倒逼机制,鼓励农村传统商贸企业建设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同时各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和物流站点可以共同打造线下展示店,为农产品提供展示和流通平台,帮助农产品进入网上商城销售。完善农村网络支付和农村金融服务。政府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应当指导农民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手段,消除农民对于网上支付的顾虑,提高在线支付的使用率。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格局,对农民发展电子商务给予现金、贷款等方面的支持。

(三)政府强化引导,规范市场发展

政府应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内容,尽快出台适合当地的农村电子商务的扶持办法,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路线,出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规范与服务标准,规范市场。发挥电子商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力量等团队作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指导,明确方向,避免盲目跟风,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大对第三方平台的管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假货”、“刷单”、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质量。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在经营店铺时候,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电子商务扶持条件和设施,例如创业免息贷款、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还应学习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技能,在店铺经营时要注重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竞争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申请必要的专利、商标,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要正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动力[6]。

(四)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培训

篇7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美中比较

一、前言

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突破5.5亿,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据有关统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000亿,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25000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900万人。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

中国目前有超过300所本科高校和超过700 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前景形成反差的是, 这些电子商务毕业生普遍无法直接上岗, 对口就业率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与此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熟,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层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五个方面对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试图从中得到借鉴,为我国今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简介

1. 美国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较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由工业管理研究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了电子商务学院,1999年宣布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主任Michael Shamos教授说:“如果要经营网上商务,就需要了解许多商务知识;同时还需要懂得许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否则,你可能需要雇用太多的技术人员,你自己则无法制定明智的采购计划,对建立网络一无所知,为别人所左右。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应比哈佛的MBA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匮乏”。

目前典型的提供深入电子商务教育的学校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西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等。但美国大学一般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多是作为独立的课程,或者选择在有关课程中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内容以达到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比如,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大学都设有独立的电子商务主修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是将电子商务的内容整合到其他课程中。

2. 中国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也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在尝试期,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伴随着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学者的不断研究,通过在各校以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以至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方向)等。在规范期,为适应市场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化、规模化,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13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发展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2年开始又批准了第三批、第四批等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327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其中一些高校开设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三、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 培养层次的比较

根据Harlan等人(2001)对AACSB附属的77个商学院的调查分析,美国大学提供4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课程安排,分别是理学硕士、理学学士、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从其搜集的教学计划样本来看,MBA阶段的样本数量占到了40%,其次是理学硕士阶段,两者的数量占到了总体样本的70%;在课程设置上,非技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大概为2:1。

由此可见,在教学层次上,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以MBA教育为重点。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因为国内教育界普遍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宽口径特点必须要建设在宽泛和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选择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本科4年,有助于学生搭建扎实的理论知识框架。

2. 专业设置的比较

电子商务是由多门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在专业设置方向上,国内外高校一般都有着不同的侧重。

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查到的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情况看:美国的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普遍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另外,有很多小专业一般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比如说市场营销类、信息管理类等。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是依托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学资源而开设的,其培养方向和院系的专业特点有明显的关联性。比如有计算机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则含有大量的计算机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规划、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授予的是工学学位;有经管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含有大量的经管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或管理学学位,由此形成了电子商务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偏技术和偏经管。

从科类结构看,两个国家对电子商务所属的科类基本认同,都是在经济类、管理类和计算机技术类院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课程。

3. 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各大高校各具特点。例如: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对经济管理和技术课程采取并重的态度,力图使毕业生能成为未来企业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合格的经理人、规划人、分析家和编程人员。其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商务模式,具体涉及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撮合、电子商务安全支付、分布式交易处理、定单执行、客户满意度、数据挖掘与分析。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涉及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另一方面成功地引入电子商务不仅需要了解其成本和效益,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重组、适应管理(集成传统系统与Internet前端)、供应链结构、电子化商业中的会计与审计、仲裁职能、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快速商业反应、电子商务法律、政策及规则。

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是“开发、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Intemet上从事商业活动。”课程设置中技术类核心课程包括:网络商务编程、数据库管理、通信、电子商务概论;商务类核心课程包括: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传统与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网络法律。专业选修课(任选两门):网络营销、网络伦理、电子商务中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的企业家精神、国际电子商务、数字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不断出现的技术、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整个课程设置以商务为主,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商务中的作用与地位;课程设置中的专业选修课则充分体现了商务与技术的融合,表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中与人有关的课程至少有两门:消费者行为、沟通研究或人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了解客户。

我国学者马刚等的调查发现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形成了经济、技术、管理三种取向,开设的核心理论课程分别如下:

经济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法。

技术取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引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建设、网络营销、中间件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支付与结算、多媒体技术、运筹学引论、电子商务法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

管理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网络经济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

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课程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及法学等学科。但是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层次、作用、地位缺乏内在逻辑性。许多院校仅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的有机融合。另外,课程设置中关于能够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反映出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侧重不够。

纵观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可看出其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并不能清晰地确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目标。显然,培养适合各个行业的通才,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和实用需求。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多增设一些与特定行业相关密切的课程。当然,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置多个就业方向,这些就业方向最好能够与已经确定的取向吻合,这样有利于课程的设置。

三种取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多局限于针对特定课程的验证型和认知型实验,设置了很少针对跨专业乃至跨学科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实验。

4. 师资力量

美国高校大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下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侧重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专业特色浓厚,对某些课程的研究非常深入。比如,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网络营销等课程。另外,美国高校经常聘请一些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

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在申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足够数量的、达到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计算机、通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转而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根本无法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因教师缺乏,只能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内容不合理。

5. 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学形式多样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麻省理工开设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项目研究、带薪实习、课余实践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因特网服务或产品;哈佛大学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同时美国的高校一般都设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价策略、法律问题、在线消费行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则被要求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美国高校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战略制定为基础,通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结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制定新的竞争方式与企业战略的能力。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实习的学分一般只占总体学分的12%左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内电子商务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在制定电子商务培养方案时仍然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渠道不畅通,导致输出的电子商务人才较难适应社会需求。

四、总结和建议

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在培养层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美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有如下建议:

1. 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五种机构、三种类型:五种机构分别是专业电子商务公司、IT网络公司、企业的信息服务部门、咨询服务公司和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公司;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

此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地域存在关联,随信息化的进程发展而动态变化。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特别要掌握就业所辐射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情况,针对该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侧重某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更具竞争优势。

2. 定位要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的多面手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宽口径特点,很容易造成院校在培养该类学生的过程中只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一种表面堆砌,无法深入对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展开研究,技术与能力的培养没有层次性和方向性。因此,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美国相比,中国总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从本科阶段的三种教育层次来看:研究型院校侧重科研人才的培养,教学型与研究型院校侧重高级应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型院校侧重应用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这三种层次的人才互相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他们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合理梯队和人才的多样化。因此,高校应该在对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的层次问题。另外,从电子商务的培养方向来看,可以分为经管类和技术类,或细分为经济类(网络贸易与营销)、管理类(ERP、SCM、CRM)和技术类(商务网站的规划、开发与维护)。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统一的共性课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养层次、方向的特色课程,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具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3. 加强师资培训

针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各高校应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理论动态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界的电子商务专家兼任该学科某门课程的教师,这些处在电子商务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商务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掌握着电子商务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既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落后于时展,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后不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4. 改进教学模式

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教学。因此,不论哪种层次的培养都应该打破封闭式教学,实行开放式的校企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电子商务的探索期和尝试期,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都不够成熟,急需专业方面的相关指导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机会,联合企业,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挖掘研究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使知识转化成产能;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上级部门也应该为高校和企业的联姻牵线搭桥,疏通渠道,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资源有效共享的良好局面。

5. 纳入非学历认证教育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提升从业能力。与高校教育相比,非学历认证教育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企业在择人的时候也比较重视这些证书。典型的认证考试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推行的“电子商务师”系列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下设的电子商务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推出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系列认证、IBM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师认证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层次和方向,选择性地将这些认证考试纳入培养计划,采取选修的形式或者1+x(学历证+职业资格认证)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培训或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培训,进行职业定向,提高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Harlan L,Kathy H.E-Business Education at AACSB-Affiliated business Schools:a Survey of Programs and Curricula[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l(7):328-331.

[2] Subhash Durlabhji,Marcelline R Fusilier.Ferm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E-Commerce Master’s Program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2(3):169-176.

[3] 毕凌燕,牟小勇.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243-244.

[4] 李枫林,刘滔,徐静.中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8):73-75.

[5] 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29(1):189-191.

[7] 马刚,苗慧勇,张英英.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A].李洪心、李琪主编.电子商务教育、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七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C].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76-284.

[8] 王学东、李丛伟、.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6(10):59-62.

篇8

关键词:跨境电商;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商也逐渐发展起来,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跨境电商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业务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传统出口企业选择向跨境电商转型,原有的国际贸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发展,跨境电商和传统国贸在人才能力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我们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1跨境电商的界定

跨境电商是分处不同国界和地区的交易主体,依靠互联网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信息沟通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同样是跨国界的贸易活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1交易方式数字化

传统国际贸易是依靠实际的交易场所交易以实物为主的商品,受时间、地理因素的限制,在询价还价、办理货运手续、报关、报检、支付结算手续时,内容繁多,耗费时间长,成本很高,而跨境电商贸易过程相关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甚至数字化产品的物流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线上完成,减少或缩短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而且无论时空距离有多远,贸易双方都可以即时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对方的诉求,下单付款瞬间就能完成,最大程度低简化交易流程,节约时间,降低价格,提高利润.

1.2交易模式多样化

传统国际贸易基本模式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企业规模化进出口货物,而跨境电商的模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如跨境B2B以阿里的中国供应商、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中国化工网、中国出口贸易网、敦煌网等平台继续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更多的微小企业、品牌商家甚至传统的大型外贸企业参与到跨境零售B2C的业务中,选择直接面对分散的消费者,还有些个人从业者通过速卖通、eBay、QQ群和微信等平台开展海外代购业务,大量的跨境商品并不通过正式报关而是通过快递或专线方式从国外邮寄到国内.

1.3交易过程多边化

传统的国际贸易一般表现为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通过一国进出口商向另一国出进口商集中进出口大批量货物,然后通过境内流通企业经过多级分销,最后到达有进出口需求的企业或消费者.即使有多边贸易,也是通过多个双边贸易实现的.跨境电商则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实现多国企业之间、企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

1.4营销途径便捷性

传统的国际贸易企业一般通过国际展会或使用海外的方式,构建适应规模化商品销售的贸易渠道,而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营销渠道,企业可以自建平台推广宣传自己及产品,提高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或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敦煌网、跨境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店,减少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门槛,电商网站聚集了商品智能检索、商品信息资源、消费者口碑公开化,广告推送等多种网络营销方法,为中小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开辟了发展道路.

2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能力需求

跨境电商促进了外贸发展的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需求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计算机技术方面.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除了谈判、函电、接单、跟单、核算、结算、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的专业技能之外,下列专业技能也是急需的.

2.1网站运营能力

跨境电商企业是以网上经营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网站运营管理建立起在网络环境中的品牌影响力.有能力的企业要搭建自己的独立网站平台,分析了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和浏览习惯,正确选择网站的域名、风格、语言,合理设置产品统筹、网站推广、订单处理、支付结算、物流配送、售后支持等环节,需要运营管理人员对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都要了解,行业的专业化程度高,网站建设的专业化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网络品牌形象.同时企业需要把自己的网站以及产品挂在一些目标市场知名度高的推广平台上,熟悉操作如出口通、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产品信息及优化,询盘管理、询盘转化、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分析等业务,并结合网络营销能力开展对外市场的全球营销活动.

2.2网络营销能力

利用外贸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便捷途径,跨境电商更需要从业人员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能调研最新互联网环境和海外市场情况,全面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交易方式和生活习惯,熟悉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利用后台数据提炼产品卖点定位客户资源、这样才能有效地策划网络营销活动,选用合适的网络营销的工具和方法,在线推广企业或产品,收集反馈信息评估营销活动效果,才能更好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2.3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能力

物流是限制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一环,传统国际贸易依靠班轮或者包船订舱,而现在更多以转运、邮政直邮、快件、航空专线、各种夹带和海运散货拼柜等方式完成的,与物流密切相关的商品检验、运输保险等环节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从业者要熟悉国际物流并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进行配送,且能处理商品境内外物流衔接的问题.如果企业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链,需掌握跨境供应链基本流程,能进行供应链设计、管理、产品方案的制定、原材料采购、产品的生产、运输、库存、出口、物流等一系列环节的操作.

2.4小语种交流能力

在营销上,当买家被吸引过来后,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环节.传统外贸企业往往只开发英语市场,业务员也都是英语业务员,而随着企业面向的市场越来越广泛,跨境电商尤其是跨境零售业务需要直接面对各国不同语言环境的消费者,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国外小语种国家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特征,掌握某些小语种沟通能力,如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些小语种覆盖面是很大的,而目前小语种业务员比较稀缺,而且培养成本也高.

3跨境电商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调整

如前文所述,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在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形下,国际贸易专业如果还是维持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质量很难适应跨境电商的发展.各高校普遍存在着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落后、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环节脱节等问题,更是加剧了人才缺乏问题.而人才培养要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故笔者在此仅针对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对原有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两点调整建议.

3.1培养方向的调整

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有技能的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都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构建、实施和组织.跨境电商企业需要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跨境电商发展时间短,各高校都没有专门设立跨境电商专业,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将现有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方向调整为跨境电商方向,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原有的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类课程外应增设电子商务类的课程与实训,诸如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店运营实务等,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掌握目前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尤其是B2B\C2C两种模式下国际贸易流程的新变化,掌握搜索引擎的推广规则,能结合目标市场的主要网络媒介设计整体网络营销方案,掌握电商支付中出现的新支付工具和支付技巧,以及传统支付工具汇票、信用证等的新流程,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了解不同运输模式运费的计算、商品运输基本要求和运输限制、了解小件高频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以及在办理跨境快递时的商检和保险等环节的变化,掌握网店在不同电商平台上的运营规则和技巧.或在一些原先开设的课程中增加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知识,如在国际货运实务中增加小包邮递、国际快递、国际专线物流等内容,使学生具备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知识和技能.

3.2培养方案的调整

职业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就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建设思路,构建面向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跨境电商方向的专业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学校应深入国际贸易市场进行调研,了解跨境电商市场变化,加大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了解对跨境电商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对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人员的工作领域、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等进行分析,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达到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除了在课堂上针对理论学习而设立的案例教学、跨境电商软件提供的模拟教学外,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出开放的教学体系,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基于不同的课程目标,都可以组织学生到跨境电商企业参观、实训、顶岗实习等,完成学生对行业企业岗位的认知,商务素质与职业意识的形成以及专项技能的掌握,甚至可以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建电商实践基地,由企业指导学生操作经营,用企业化方式管理学生,让学生体验实质工作的流程和角色,不仅掌握职业操作技能,而且具备工作协调能力.至于利用小语种进行跨境电商的贸易人才,只能是各个高校根据地缘和师资等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培养.总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要一大批既掌握电子商务和贸易专业知识,又懂外语(尤其是小语种)、会商务运作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应在原有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上依据岗位能力需求,使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准确,改革培养方案,优化培养路径,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作者:孙西汀 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志新,李婉香.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

[2]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

篇9

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不平衡

电子商务应是一门交叉学科。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引入电子手段解决商务问题,从而更大限度的拓展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作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应该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然而,电子商务专业设置有失偏颇。据调查,在现有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不外乎两种类型:其一,在计算机技术系的基础上创建。这种情况下设置的课程侧重于计算机技术,专业课教师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型而来,培养的学生技术能力较强,而商务管理知识则偏弱,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研发性质的技术工作。其二,在管理系的基础上创建。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课程侧重于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教师在商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较强,相对前种情况而言,学生的管理知识比较全面,而技术知识偏弱,对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不够强。

1.2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清

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肯定是有问题的。电子商务专业不像其他专业,比如会计、营销、金融、贸易等一些很传统、很成熟的专业,有很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学生在学这个专业以前,就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电子商务专业却不一样,目前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学生学这个专业是因为它很热门,听起来很时髦,觉得学这个专业很不错。但是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后怎么就业,都是模糊的。其实,在学校的专业建设上,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的思考也不都是成熟的。

1.3电子商务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节欠缺

师资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最活跃的因素。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从其他的专业转行过来,主要来自计算机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他们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学或者其他的有关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或培训班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本身不是很成熟,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按照传统的评价师资力量的指标来说,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职称相对较“低”是普遍现象。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一方面是学校内部的实验室实训。一般采用一些模拟的教学软件,但是模拟软件和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表现在:电子商务实践应用发展快,模拟软件不能及时的升级换代,或者是一些开发这类软件的公司已经转行或者其他的原因不能继续服务。学校由于资金使用的限制也制约着它的发展,如我们采用的奥派教学软件,其设计操作模式易于学生熟悉和掌握,但是实际操作中不同的网站,不同的管理系统操作方式是不一样的,学生只掌握模拟软件的操作方法并不特别实用。另外一方面是校外实习。主要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的场所。对于学校来说,联系这样的实习基地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人数比较多,并且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场地和管理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不愿意也不能够解决这么多学生的实习问题。

2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类析

电子商务是一门公认的交叉学科,主要是采用电子手段来解决商务问题,从而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它涉及多门学科,比如计算机、商务贸易、经济管理等等。因此,它对人才知识广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是知识面要广,特别是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知识的掌握应有足够的宽度和一定的深度;第二是要求从业人员驾驭信息的能力比较强,特别是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数据挖掘,以及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推广;第三是专业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的一般技术,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特别具有较强的商务网站规划、设计和维护能力,掌握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的最新技术等。根据电子商务类岗位的产生来划分,电子商务岗位有两大类。其一是传统岗位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注入了新的内容后演变而来,如网络营销岗位是传统的营销和业务代表、市场推广等岗位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工具武装起来而产生的;其二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产生的新岗位,如网站设计师、网站美工等,这些都只是最近几年中才逐渐为人所知的新型电子商务类岗位。根据对技术和商务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可以把电子商务岗位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策划/编辑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规划、网络编程、电子商务平台安全设计等工作。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设计/开发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数据库建设、程序设计、站点管理与技术维护等工作。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美工人员):主要从事平台颜色处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工作。另一类是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如企业网络营销业务(代表性岗位:网络营销人员):主要是利用网站为企业开拓网上业务、网络品牌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网上国际贸易(代表性岗位:外贸电子商务人员):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贸易。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代表性岗位:网站运营人员/主管):频道规划、信息管理、频道推广、客户管理等。电子商务支持系统的推广(代表性岗位:网站推广人员):负责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和提供电子商务支持服务、客户管理等。电子商务创业:借助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利用虚拟市场提品和服务,又可以直接为虚拟市场提供服务。当然,如果对商务和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则是更高级别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师等。

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人才市场发展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和推动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

3.1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职业技术院校应该明确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面向学生的实际能力,面向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岗位,培养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优良,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既掌握了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现代商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有可能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够快速实现学校实训到企业实践转换的电子商务人员。

3.2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市场需求,目前,一些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细分,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分为三个方向:网站建设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和物流管理方向。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不同的细分方向,但不管怎么细分却都使得这样一个大而广的专业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至少在大专业的背景下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厚专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综合素质比较高,在市场上才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应是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针对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个学年学习公共基础课模块、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和商务交流课程模块,在最后一学年上学期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该方向的强化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最后一学年下学期每个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活动如何开展和应用,能够成功将所学知识和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通过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能力;通过商务交流课程模块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较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

传统课程体系是计算机和经济管理类课程对半开,这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既缺乏针对性,也谈不上适用性和竞争力。在调整体系中,贯彻“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的指导思想,分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三个方向构建较为清晰完整的课程体系。对所有方向而言,都强调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条主线,因为这是学生成功切入企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支持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保障,因而“2+1”人才培养模式为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从课程体系设计而言,“理论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

3.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革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方式

电子商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要求非常突出的学科。如果要达到培养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深谙经济活动规律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这样的目标,必须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另一方面在现有实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3.3.1实训性实践教学

教师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进行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业务能力。

3.3.2技能训练

通过安排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

3.3.3网上贸易模拟实训

通过学生上机操作,掌握网上贸易的业务流程,能进行网上购物的前、后台管理,及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及物流配送的全部操作,进一步提高学生从事网上贸易的能力。

3.3.4电子商务网站及相关电子商务软件的建设与开发实训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利用所学网页制作工具(如Dreamweaver和ASP等)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运作及维护过程。

3.3.5综合素质实训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促进了现代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推动着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有近千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这些电子商务毕业生普遍无法直接上岗,就业率仅82%,低于其他专业88%的就业率。伴随绝大多数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转投其他行业,造成市场需求和人才缺口同比上升。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具备综合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面大量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转投其他行业,这是国内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的一大尴尬。电子商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因此,它对人才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是知识面要广,特别是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知识的掌握应有足够的宽度和一定的深度;第二是要求员工对信息驾驭的能力比较强,特别是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数据挖掘,以及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推广;第三是专业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的一般技术,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特别具有较强的商务网站规划、设计和维护能力,掌握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的最新技术等。

目前,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大都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次之。人才比较分散,专业技能也良莠不齐。许多企业也都在抱怨,不是电子商务不好,也不是创意和思路不清晰,而是实在是没有专门人才来运作。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近年发展蓬勃的电子商务行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针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源链条而言,具有实战经验的对电子商务了解深入的电子商务人才还很奇缺。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人才可分为三类,即通用型、技术型与管理型。通用型人才是能够将商务网站平台的优势介绍给客户,并将相关产品推销给他们的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和理解商务需求,同时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技术型人才是通晓电子商务软硬件技术及企业商务流程的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并能够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从而满足客户;管理型人才是既拥有较强计算机技术能力,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型商务管理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当非常清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当如何去开展电子商务。因为,现在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大部份的中小企业,即使管理层也可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今年我们有些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刚到企业一、两个月就被委以重任,要独挡一面,因为在企业没有谁适合教他。电子商务教育应当培养独立思考、敢于开拓的优秀人才。 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杖瞬排嘌体系的堆砌,学生在校期间学的课程多而杂没有系统性,造成学生什么课程都蜻蜓点水般得接触下,但又都没有学精,最后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不被企业所录用。

为什么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很大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又很难就业?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大部分高校早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很大问题。(一)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欠佳。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在中国开设已有十多年,但这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定位不明确,缺少岗位群细分,缺少具体岗位能力分析,培养的依旧是“万金油式”学生。这从各学校的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上就能看得出来,课程设置只是计算机课程和经管类课程简单。(二)实践教学匮乏。电子商务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既有商务与管理内容,又有技术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电子商务试验系统,但主要都是电子商务模拟实验,通过这些模拟实验虽然能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初步认识,但由于软件本身脱离实际商业环境,再加之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极大限制。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电子商务的应用。(三)师资严重缺乏。师资是困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从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教学中虽能应付部分专业课,但是由于本身缺乏系统的电子商务学习,再加之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

从教学体系的构建,到以市场和企业为导向的“零适应期”和“楔型人才”等人才培养理念的形成,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是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将电子商务专业细分为商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三个方向。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该方向的强化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通过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一般的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能力;通过商务交流课程模块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较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从课程体系设计而言,“理论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计算机类和经济管理类课程各占半壁江山。为了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很快切入企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们将本专业细分为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这三个互为依托的专业方向。电子商务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的统一体,“信息流”包括企业网上信息平台的搭建和与客户的信息交流,前者主要是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维护,后者则构成了网络营销的实质内容。很显然,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产品和服务的网络营销物流配送(达成交易),这三个方向人才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生态链中的重要环节。个性鲜明、特色各异的“差别化”人才构成了电子商务人才群体,为使培养方案与其相适应,必须贯彻了“大专业,多方向”指导思想,改革旧的课程体系,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模型。

总结上述的情况,给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几个建议:

(一) 给电子商务专业一个明确的定位

电子商务的特征决定了电子商务人才知识必须是复合型的,但复合型性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作为学院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应给电子商务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什么。这样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上,就可以有依托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比如服装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汽车电子商务、地产电子商务等,确定职业岗位,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这样围绕特定行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专门设计。既避免了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不清”及“广泛适应性带来的不适用”等不足,又能让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努力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专业知识积累、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向该行业看齐,继而在就业时候没有太大的难度。

(二)做活电子商务实训

(1)增加校内实训课程所占比重: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是对实训要求较高的专业,所以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可以合理安排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并采取多种实践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增强学生各知识层和多种技能的培训。另外就是增加学生的商务类课程设计实训环节;(2)建立校内电子商务模拟公司,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院可以建立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并选拔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组织与管理中,并进行岗位竞聘,轮岗,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并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组织协调及社交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实践经验;(3)做好校企结合:作为学院应该同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合作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联合办学,例如:企业网络营销推广方案的设计、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等等,使得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同时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操作,并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三)加大力度培养师资队伍。

在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这,作为学院除了重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外更应该重视双师结构,应采取不拘一格的方式来扩充提升自己的师资队伍。比如:(1)从相关行业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人才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2)鼓励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实际营运,每学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拔部分教师到更高的学府去深造,并鼓励动员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创新型的教学改革。

面对复杂就业形势,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才能迅速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求,实现在工作岗位上的“零适应期”,成为能迅速切入具体岗位的“楔型人才”。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将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就业岗位这三者综合起来考虑,形成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将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就业岗位这三者综合起来考虑,形成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电子商务专业必须建立在较宽广的理论基础之上,这是电子商务专业本身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性教学应在宽广的理论基础上,拓展出若干专业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技能要求因方向而异,不要贪多求全,不搞大而空,更不搞小而空;

(3)不同专业方向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上,务求达到一定的高度和熟练程度,以培养出适应能力强、能快速切入相应“电子商务岗位”的“楔型人才”。

总而言之,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仍有很多突出问题,致使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作为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为企业所需,为社会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 中国商贸, 2015 ,2: 184-187.

[2] 董亮,隋智勇,刘贤锋.“跨境电商” 背景下国际贸易R等瞬排嘌改革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5, 20: 354-360.

[3] 张玮玮. 教改下的高职高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 电子商务, 2015 ,2: 72-72.

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电子商务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篇11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站;能力分析;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1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

网站运营经理、主管。一般要求:熟悉网络营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经验;能够制定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执行与监督;能够完成整体网站及频道的运营、市场推广、广告与增值产品的经营与销售;能够完成网站运营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实现网站的战略目标、流量提升与盈利。

网站开发人员。一般要求:负责网站WEB页面的开发与后台的技术支持;能够满足运作层对技术层的需要;精通ASP/PHP/CGI 3种开发工具的一种,能够独立开发后台;精通SQL server、Access 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的开发。熟练掌握Windows等操作系统;熟练掌握SQL Server,熟悉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熟悉网站的管理、设计规划、前台制作、后台程序制作与数据库管理流程与技术。

网络营销员。一般要求:熟悉网络、网络营销和办公软件;负责公司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对网络营销感兴趣,并能很好地掌握电子商务及网络发展的各种理念。

外贸电子商务。一般要求:负责维护并回复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外贸客户询盘;参加广交会、义博会、德国科隆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

2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需求及今后的职业拓展的需求,该专业一般的需要技能包括如下的五个方面。

从业基本能力:基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英语、计算机技能;应用文写作能力;运算、逻辑判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商务专业基本能力: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经济法基本知识;财务基本知识;管理及管理信息化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电子商务基本知识。

网络营销能力:营销推广能力;市场发展与开拓能力;网络商务信息收集能力;网络商务推广能力;电子商务营销策划能力;广告设计推广能力;客户管理能力。

商务信息化能力:电子图形设计能力;网络设计开发能力;动画制作能力;网页设计和制作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网页和网站优化能力;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

贸易与物流管理能力: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流程操作能力;物流基本理念;网络配送与管理能力。

3 电子商务专业所需求的课程设置

根据以上对专业需求的分析和能力需求的删选,初步确定配套的课程,运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的分层法,把所有必须的课程按照该理论要求分层设置课程群。各学校还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加于增删修改。

从业基本课程群。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关系、礼貌礼仪、心理学、德育、数学、语文、体育。

专业基本课程群。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概述等。

专业基础课程群。网络营销方面:网络营销与策划、广告学、客户关系管理;商务信息化方面:网络管理基础、图像与动画制作、商务网页制作、编程基础、数据库技术、软件应用与开发(ASP);贸易与物流方面:进出口贸易、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专业选修课程群。多媒体技术、知识产权法、外贸函电、网络广告与开发、PHP/CGI、SQL SERVER/ACCESS、网页三剑客、PhotoShop、Coreldraw、2000/2003/Linux/Unix、广告创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货币银行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银行与网络支付、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等。

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作业。网络营销实训、网络技术实训、商务网页制作课程设计、编程基础课程设计、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课程设计、进出口贸易实训、物流实训、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计算机考证、(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毕业实习与作业等。

4 五年制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理论与最低技能

本着 “基础够用、突出技能”的高职教育基本特点,基础理论:忌讳大而全,除去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如英语、计算机、体育等从业基础课程和经济学、会计学、网络技术等专业基础理论外,其余的专业课程突出电子商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关联性强、不可或缺的理论课程来自支持实践课和实训课。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某个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商务信息化方向、贸易物流方向),通过选修课来强化该方向的教学力度。最低技能包括计算机及网络运用技能、(网络)营销能力、电子商务网站的维护。

5 现有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1)改部分政治理论性课程为大学生素养(礼仪方面)的课程。(2)适当调整集中实践课,去除微机组装的课程,增加商务网站创建、网上销售(开店)模拟实验、商业策划/创业策划大作业等岗位需求的技能实践课。(3)考证代替课程学分,考取相应的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代替课程考试,例如通过计算机国家一级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4)毕业设计严格把控,端正学生的设计态度,在学生毕业前尽可能强化专业技能。

6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环节的改革措施

方法一,商业策划。

基本内容:以目标企业的商务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提升为目的,以电子商务为手段,设计并提交相应的电子商务策划方案。

具体内容:

(1)商务策划概要:简明、扼要地概括策划方案,要求语言精炼,对目标企业具有吸引力。

(2)产品与服务:对目标企业现有的产品、服务、营销、业务流程等的改进,要求特色鲜明,有较显著的竞争优势或市场优势。

(3)市场分析:对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市场定位等进行合理的分析,要求方法恰当、内容具体,对目标企业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竞争分析:对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与服务、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求内容具体,对目标企业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5)营销策略:要求营销策略成本及定价合理;营销渠道通畅;促销方式有效,具有吸引力;有一定创新。

方法二,淘宝网上开店,创业策划。

基本任务:参赛学生在线学习淘宝网的服务与产品功能,并尝试开设网店,以了解和体验淘宝网的商务应用价值及其运作方式。以店铺人气、团队合作、销售额的增长百分比、销售量的增长百分比、商品页面总浏览量、商品页面浏览量的涨幅、店铺策划水平、店铺营销方式、效果及与方案的匹配度等方面来考察参赛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业策划:参赛学生针对自己参赛店铺的商务问题,基于淘宝网的功能,设计参赛店铺的经营管理方案(方案包括经营思路以及营销策略等内容),并向大赛组委会递交。

方法三,企业电子商务实用型网站设计。

基本任务:参赛选手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并创建企业电子商务网站。

(1)整体视觉效果:体现设计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特色,有企业LOGO等;

(2)页面规划:页面的规划合理、美观、易扩充;

(3)易用性:方便用户浏览,限制首页在1M以内;

(4)兼容性:在各种浏览器、各种分辨率下能正常显示和运行;

(5)交互性:会员能够注册、登陆和购物。

参考文献:

篇12

农业信息化滞后,网站信息动态性针对性不强,未形成完整的运营体系。首先,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收集没有形成整套的规范流程,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负责专门的信息收集,信息资源极其匮乏,导致商家和消费者接收的信息较为零散而且时间不一致。从而间接导致大多数网站的内容以生产信息,实用信息为主,而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网站的市场认可度较低。这更多体现在网站的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市民虽然认为亲自去农产品交易市场购买农产品很麻烦,但也不愿意在网上购买。在对城市网民的调查中发现,75%的人群不了解或者不看好农产品线上零售。电子商务人才匮乏。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大一部分要靠广大农民同胞,但我国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率普遍较低,且大多数年轻农民都在城市务工,而留守人员普遍年长,教育程度很低,现有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目前关于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扶植类政策还比较少,且我国目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和规划。争对我国城市农产品的发展现状,有如下对策:

政府角度:(一)积极引导各类农产品经营者因地制宜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加快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多的要靠政府的引导。政府要适度出台各类有利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对城市农业电子商务进行投资建设,鼓励,组织,建立农产品的专门网站,引导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活动。(二)政府要建立相关部门,开发和整合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管理和协作机制,开辟稳定的信息交流渠道。(三)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等从业人员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兴趣并传授其操作技能,培养更多适合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

篇13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09-02

一、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大大拉动了直接从业人员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市场上则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企业急需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有依可循,因为电子商务企业普遍注重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的教育都是专业的理论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很多电子商务的毕业生不得不投身其他行业,从而更拉大了行业人才的缺口。如何培养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如何提高电子商务大学生的就业率、如何满足电商企业的需求,如何达到校企的共赢,是当今电子商务教学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课程设置

目前各高校按照专业培养重点不同,电子商务开课三个专业方向:

1.应用型方向课程

应用型电子商务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了解电子商务各企业所涉及的内容,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等。

2.管理型方向课程

管理型的课程主要以商务管理为主,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了解一定电子商务技术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

3.技术性方向课程

技术性方向是以技术开发为主,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拘束能力,课程主要有数据库技术、C语言、网站制作、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等。

(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缺陷

现阶段高校中对于电子商务的教学良莠不齐,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不合理、教材与实践不匹配、过于理论讲解缺少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等等问题不同程度的阻碍着高校对电子商务学院的培养,虽然各院校也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模拟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初步的软件基本操作和认识。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现有的软件有很多不足之处,而且实践教育脱离了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1.师资队伍缺乏经验

电子商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营销、管理、法律等多门学科,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综合能力,即使是只从事教学其中的某个方向,其他的理论的发展也必须知道。实际上,同时具备电子商务所需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师资力量来自于管理、计算机、网络、营销的其他专业,所具备的专业性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并且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

2.软件流程跟实际脱节

电子商务虽然发展很长时间,但是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却还不成熟,很多业务流程还在发展中改善,所以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而软件的开发商是根据以往的数据和模式设计的,在高成本的行况下,软件不可能做到实时更新。而在校学生实践中应用的模拟软件是一种虚拟的形式,学生分别虚拟的扮演商家、买家银行、物流等角色,而这些角色与真实市场中时刻变化的形势相比,缺少实际性,学生不能体会到真实的电子商务操作应用。

3.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有偏差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比较少,方式方法较为传统,不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而且电子商务发展较快,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不断发展的市场要求。电子商务的课程较枯燥无味,既抽象又不好理解,课程讲解中理论较多实践较少,学生只学到了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由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通过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来熟悉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独立进行操作,但没有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教材和教学脱节,教材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教学上的一个缺陷,电子商务教育同电子商务实践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教材经过编写、印刷、出版等漫长的过程,必然滞后于实践。

4.企业获取资源的局限性

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是有变化很大的,存在较大差异,各个高校几乎都不能利用企业资源进行电子商务教学,在企业获取资源方面有很多不足。企业具有现实的商业运营管理平台,应用方面涉及营销服务、客户沟通,管理涉及到网站的运营管理、企业管理,技术上可以学到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维护等。这些知识只靠书本理论讲解和在校的模拟实验,只会降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所以加进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才能解决这类问题。

二、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一)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中扮演了非常中演的角色,电子商务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全面、专业、扎实、系统化的素质,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一是组织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并参与到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二是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开展模块化教学,;三是学校要吸引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是目前的电子商务教学偏重理论的现象得到改善。

(二)教学方法改革

电子商务的教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应该拘泥于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例如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践教学法,就是在枯燥难理解的理论学习之后进行上机实践练习比如访问一些电子商务网站,通过浏览信息来获取资讯;学生参与教学法,参与自主教学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每节课准备讲解一个电子商务相关的资讯,介绍一些案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老师给予点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可以接触到很多额外的知识;专题讨论法,可以定期开一些讨论课,针对当下有争议或是热门的电子商务相关的观点展开讨论,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的理解,比如学生网上购物体验的网上支付安全、提高电子商务诚信等展开讨论,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改革,改善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确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电子商务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对于学生应加大实践内容和实践周数,强化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锻炼。近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培养人才,所以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教学大纲,增加实践课时,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电子商务还在不断发展,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补充新的研究成果,完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充实学生新的知识,还能养成学生注重科学发展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形式改革,校企合作,优化实践课程

校企互动,就是将学生的实习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深入企业借助企业的资源,将理论知识充分理解并运用,获得较好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再是操作模拟的软件,而是真切地体会到了电子商务在实际运用中的变化,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竞争力和就业率。

(五)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考核都是以期末的笔试成绩作为本科目学习效果的依据,老师通过考试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核,并通过试卷评分进行评估。但这种测评方式不适合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学科,电子商务需要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设计性和创业型的实践项目布置给学生并进行评分考核,让学生分组完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开展创业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业是电子商务实践教育体系发展中最高的一个层次。现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每天网上都有鲜活的案例可供参考,学生应更多地利用互联网该资源,在真实的网络上完成操作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解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融会贯通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增强人际关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生创业,一开始不必急于创建自己的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成功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阿里巴巴、聚美优品、拍拍网等,借助这些平台经营自己的店铺,获取利润。从获取商品、提供服务、进行销售、提供好的营销,这种创业较易实现。

篇14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计算机教学;能力需求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对商务模式和商务规则的实现和创新。作为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如何把握计算机技术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比重;如何建立合理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如何准确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是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

1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体系的设计目标应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早期,鉴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模有限,电子商务专业中计算机教学的定位比较模糊,往往既要涵盖电子商务行业本身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又寄希望通过大量引入计算机专业技术,使学生具备部分从事计算机类或信息类岗位的能力,以便拓宽就业渠道。

但是近几年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需求量和收人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类岗位逐渐成为该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相应地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也不断向电子商务行业本身靠拢;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这对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1]。

鉴于以上趋势,我们着手对原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将其教学目标向“培养学

生具备从事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的计算机技术和能力”转移,全面服务于培养电子商务行业人才培养,逐步淡化面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计算机技术类岗位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培养。

2 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

2.1 避免过度强调和过度淡化两种倾向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比重过大,一方面有可能造成电子商务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定位重叠,偏离了自身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对于缺乏工科背景的电子商务学生来说,大量引入程序设计、算法、数据库技术等内容,容易混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大学习难度,甚至造成厌学情绪。相反,忽略计算机技术,单纯强调商务理论的学习,则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薄弱,无法将商务规划付诸实施,即所谓的“纸上谈兵”。所以,过度强调或淡化计算机技术的教育,都会割裂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与商务的复合性,造成学生先天能力缺陷,不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

2.2 以能力需求确定知识结构

不应简单粗放地将原有的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引入到电子商务专业中。而应通过对电子商务行业和业务的实际计算机技术与能力需求进行分析评估,进而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基金项目:天津商业大学“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建设点”(504-08TSZY07)。

作者简介:张波,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和数据库技术;潘旭华,男,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

2.3 避免照搬原有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很多计算机类课程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课程相同。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对计算机技术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所以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知识范围及知识深度和广度并不完全适用于电子商务专业,必须对这些课程进行重新组织和设计。

3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能力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能力需求分析工作可以从分析电子商务行业各岗位主要职责和任务出发,结合电子商务基本业务流程,通过对每个工作环节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和对应专业能力的详细分析来完成。

电子商务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策划、实施、运营、营销四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又包括多项子任务,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业务

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施过程中的系统实施环节、运营过程中的网站管理和系统运维环节以及营销过程的网络营销环节。

3.1 系统实施过程计算机能力需求

系统实施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三个环节。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环节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员根据电子商务策划方案向软件开发人员提出具体功能需求,在开发人员完成技术评估后,双方共同完成整体网站框架和功能结构设计。所以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员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网站建设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要素,熟悉Web标准和Web可用性技术,掌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策略,以便能够和开发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并准确定义网站需求。

在系统开发环节中,电子商务专业人员主要起到配合辅助作用,具体开发工作应由计算机、信息管理和软件工程等专业人员完成。

3.2 运营管理过程计算机能力需求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过程包括:商务运营管理(品牌管理、库存管理、交易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管理等),网站管理和系统运维等方面[2]。其中网站管理是电子商务人员的主要运营任务,需要了解信息安全加密技术,熟悉页面设计等网站视觉技术,并且能够读懂、修改HTML等编程语言,掌握数据资源管理技术、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技术等。系统运维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电子商务系统的软硬件系统、数据资源、信息安全等内容进行管理和维护,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可用。通常如果采用虚拟主机或主机托管等

方式,这些工作会由ISP供应商的维护人员负责;如果主机自主维护则一般由企业的IT部门来负责。系统运维的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电子商务人员进行直接参与。

3.3 网络营销过程计算机能力需求

网络营销包括营销分析、营销策略设计、营销实施、营销评价四个环节,主要由电子商务专业人员负责开展。其中在营销分析和营销评价阶段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技术,有可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挖掘知识;营销实施方面由于必然会涉及网络广告和搜索引擎营销等内容,所以必须熟悉页面设计和多媒体等网站视觉技术,并且能够读懂、修改HTML等编程语言,掌握关键词分析和链接管理等网络营销专用技术[3]。

3.4 其他计算机能力需求

对于小型企业开展“鼠标加水泥”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及学生自主创业等情况,主要受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系统开发等环节也需要电子商务

人员来负责,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除熟悉页面设计技术和HTML等编程语言以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平台开发技术,这时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开发效率高、技术难度低、行业应用广的平台型技术,如Shopex、Ecshop、Magento等[4]。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如表1所示。

4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除重点参考计算机能力需求分析结果之外,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和各种电子工具开展的新型商务活动。这类活动和计算机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因此除各类专业技术外,学生还应具备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了解网络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业务未来技术能力需求以及学生在结束本科学习后进一步深造的需求。所以,Xml、Ebxml、Web服务、SOAP、智能、网格计算的新型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也应在课程涉及。

在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所以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

5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实践课程体系设置

考虑到电子商务“重在商务”的特点,以及该专业对商务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实践能力的综合要求,计算机实践教学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是将其融于统一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在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原则一:围绕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能力需求,

紧密结合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情况,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

原则二:重点体现商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完全覆盖电子商务专业所需的商务和计算机两类基本能力,避免学生存在基本能力缺陷(只会商务规划或只会网站建设)。

主要实践环节对应的商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培养目标如表3所示。其他计算机能力的实践训练可分别在对应课程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中体现。

6 结语

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研究成果已逐步应用于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的专业定位,使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能力和专业岗位的结合度更高。通过跟踪调查,学生整体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电子商务行业就业比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以上教学研究成果是基于电子商务行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展开的一次探索。今后,面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更新,如何建立高效的课程体系更新机制,满足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曦. 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建议[J]. 时代教育,2010(5):289-290.

[2]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6-74.

[3] 胡勇,徐耀铛,周建文. 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J]. 教育研究,2008,31(3):234-236.

[4] 潘旭华,尉斌,张波. 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5):16-19.

Research on the Computer Curriculum of the E-commerce Major

ZHANG Bo, PAN Xuhu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