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实践基本情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今年以来,市认真落实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要求,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我们的主要做法可归纳为“一融三化九进”:
一、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开展“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现实的紧迫工作,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部署任务、安排活动、开展工作。今年5月份,我们起草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全市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并最终取得实效,起到了重要保障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始终坚持“三个常态化”,为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一)宣传教育常态化。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每年抓好“125工程”,广泛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实现了宣传教育常态化,达到了长流水、不断线的目的。一是每年坚持免费印发一套教材。今年,我们先后编印了《市公民道德教育与实践》、《市民素质调查》、《做文明的人》、《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300问》等书籍,免费印发给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和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交流了思想道德教育经验,对基层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每年坚持组织好两次集中宣传活动,即3月份的集中宣传周和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传月。今年3月份,我们结合创全国文明城市,以“百万家庭学礼仪”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礼仪、礼节、礼貌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三礼五进”、“百场文明礼仪教育进基层”等系列“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直接参与群众达到50多万人。今年9月份,我们拟结合迎接文明城市创建检查和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以“文明诚信”为主题,大力加强“四德”宣传教育。三是每年坚持抓住5块阵地,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即道德宣传进楼洞,抓住社区阵地;道德宣传文艺小分队进农村文化大院和集市,抓住农村阵地;道德宣传进公交、的士、车站、机场和沿街广告位,抓住公共场所阵地;道德宣传进报纸专栏和电视、广播栏目,抓住大众传媒阵地;道德宣传进网站和手机短信,抓住新兴媒体阵地,在全市营造了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典型宣传常态化。发挥道德楷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加强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注重发现和总结各方面、各层次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弘扬先进”活动,先后推出、宣传了一大批“三德”楷模,使各行各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见贤思齐。一是典型培养常态化。我们通过每年一度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双十佳”、思想政治工作等评选活动,及时了解发现基层的先进人物,并通过先进人物“回访”等措施,挖掘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从中培养出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先进典型。比如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公安系统英模陈艳芳就是我们在职业道德“双十佳”评选中发现培养出来的一个先进典型。二是典型宣传常态化。对于重大典型,如任长霞、吴玲、郭春园、竹卫东、朱和平、李隆等,我们都要通过组织报告团、开设新闻专题、编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弘扬典型的时代精神和高尚品德,使群众既能从杰出人物的高尚品格中感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创新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增强典型事迹的感染力。如今年6至7月份,我们组织的市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团,就采用了报告人事迹讲述、电视背景片同步播放、现场配乐诗朗诵、现场灯光营造氛围、现场图片展等立体形式,更容易打动听众,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三是典型的运用常态化。每年我们都要结合重大形势,推出宣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如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改革开放30周年典型宣传活动,组织基层宣传推荐典型100多个,并组织市属媒体对20多位在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进行了采访和连续报道。再如今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市先后有近十万人赴灾区支援抗震救灾 ,我们及时从他们中挑选了事迹感人的典型,组成了市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报告20多场,对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形势教育常态化。一是制度建设常态化。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这项工作“长流水、不断线”,我们于今年上半年起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以往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制度进行了完善,重点对形势政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等进行了制度化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安排部署检查常态化。我们每年都要召开全市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全市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基层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同时,我们把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开展情况作为每年评选创优的考核条件,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其它任务同部署、同检查。三是节假日教育常态化。每年我们都要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利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采取举行集中升挂国旗、升国旗仪式、图片展览、报告会、参观革命圣地、读书座谈等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同时,利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18岁成人日、世界环保日组织由不同人群参加的道德教育活动,使大家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四是市情教育常态化。今年,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领导干部到高校做形势政策报告、到所分包分管的地方单位做专题市情报告等制度,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进行市情教育。我们还把道德建设与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每年通过举办拜祖大典、“商都我的家”历史文化游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情感,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建设、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始终坚持抓好“九进”,扎实推进“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一)道德教育实践进社区。我们以全市400多所文明市民学校为阵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内容,对市民群众进行八荣八耻、道德规范、文明礼貌教育。我们在社区大力普及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在部分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组织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公益事业提供义务奉献,先后组织开展了社区少儿教育、爱心家庭“1+1”捐助失学儿童、营造义工林、护老行动等大型义务活动,培养了社区居民的高尚情操。我们在全市社区开展了“自觉遵守三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通过组织市民签订道德自律承诺书,设立不文明行为义务监督员,开展“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以及“文明护绿”、“文明用语”、“革除十大陋习”等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市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二)道德教育实践进农村。在继续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三下乡”等活动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又在广大农村开展了“文明新风进乡村”活动,通过评树农村敬老等典型、培养农户文明生活习惯、革除各种陋习等方式,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加大对农村道德教育阵地建设扶持力度,通过“万场电影进村”、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对口援建农村书屋、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等措施,加强农村道德教育阵地建设,使农民周周有电影看、天天有书报读、娱乐有固定场所,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道德宣传教育作用。我们还把农村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依托30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加强农村道德教育,强化了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力量。
(三)道德教育实践进机关。我们在继续开展“为纳税人服务”宣传教育、职业道德“双十佳”争创评选、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等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全市行政机关和广大公务员中开展了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为核心内容的“两转两提”主题活动,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首要位置,引导广大公务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四)道德教育实践进企业。在前几年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我们着力引导企业文化建设走上规模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力求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新突破。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三年内全市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化的安排部署,并规范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二是召开了全市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交流了全市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经验,推广了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三是加强窗口企业道德建设。以塑造“的士之星”、“品牌车组”为目标,在城市出租车行业和公交行业分别开展了“道德规范进的士、优质服务树新风”、“道德规范进公交、诚信服务树形象”活动,着力解决司乘人员语言不文明、不遵守交通规则及车容车貌不整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了出租车行业和公交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服务技能。
(五)道德教育实践进学校。今年,我市以未成年人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道德教育实践进学校。一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以构建“三位一体”(即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为着力点,通过开通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健康培训、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三理”(即伦理、心理、生理)教育。二是成立2300多所家长学校,组建了由50名家教专家组成的家教讲师团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家长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二是组建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的“五老”报告团,坚持深入学校、社区做巡回报告1000多场次,并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报告团”到做巡回报告,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四是组织有关部门对违法违规网吧、口袋书和有害卡通画、互联网有害信息等进行了集中整治。五是聘请1万多名义务监督员,对网吧、书店、音像经营场所进行全方位监督,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 社会文化环境。六是深入开展了“温暖”关爱、帮扶、救助特困青少年活动,组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影片”展映活动,举办了“温暖·同在蓝天下”庆“六一”系列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和“三德”教育,深受青少年欢迎。七是推进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并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组织了各类展览、民间艺术展示、青少年文体活动多场次,充分发挥了这些教育场所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
(六)道德教育实践进家庭。我们于4月份开始,在全市400多个社区启动了以“和谐社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第四届市邻居节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识、邻里互助、邻里互亲等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家庭,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新型邻里关系。我们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百万家庭创文明、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引导所有家庭成员懂礼仪、重礼节、讲礼貌。在社区组织开展了“五心五情”、“美在农家”等一系列以家庭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倡导每个家庭成员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孝心献给老人、把爱心留给社会、把关心留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珍惜夫妻恩爱情、铭记父母养育情、牢记兄妹手足情、提倡邻里互助情、弘扬家庭成员体贴情,使家庭成为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摇篮。我市的惠济区大力推行“家庭文明代表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每户推选一名文明代表,发挥文明示范作用,倡导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家庭文明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家庭美德建设的新路子。
(七)道德教育实践进千店。我们以“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为龙头,通过制定诚信商业街考核标准、在试点商业街建立健全部门联创机制等方式,在全市商业街区和商业企业大力弘扬“诚信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价格欺诈等不诚信行为,为市民群众和外地游客营造了放心的购物环境,今年我市二七路被重新确认、德化商业步行街被新命名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我们在全市商业门店、批发市场广泛开展“道德规范进千店、诚实守信创名牌”活动,通过评选“诚信市场、诚信商户”、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等措施,引导和带动全市商贸流通领域建立完善的质量信用、价格信用、服务信用,有效规范了省会市场经济秩序。
达州市位于大巴山南麓,北靠陕西,南临重庆,是四川东部重要的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城区面积30.18km2,2004年常住人口46.15万人。《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定位为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具有文化、山水特色的川、渝、鄂、陕结合部的大城市,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86.57km2,人口约为90万人。为了有效改善城区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达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城区生态建设战略,在城区建设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生态屏障,城区农业生态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自然条件
城区生态建设范围北至罗江,东至盘石,南到木瓜铺,西至铁山,面积约390km2。城区地貌属盆中丘陵区与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境内主要山脉有凤凰山、铁山、犀牛山等。最高海拔位于铁山黄瓜梁1068m,最低海拔260m。区内河流属嘉陵江流域渠江水系,以州河为主要干流,较大的支流有明月江、双龙河等,其它水域有莲花湖、河龙水库、梨树坪水库、犀牛山水库等。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同步,雨热同期。由于年际间相同月份的降雨量差距很大,7、8月份既是容易出现伏旱又是最可能突发暴雨洪灾的时候,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90.88mm。土壤以紫色土类为主,另有少量冲积土类和黄壤土类。
2农业基本情况
城区生态建设范围涉及通川区、达县5乡7镇3个办事处1个管委会。包括通川区西外镇、北外镇、复兴镇、东城办、西城办、朝阳办、双龙镇、罗江镇、盘石乡、东岳乡、莲花湖管委会;达县南外镇、江阳乡、斌郎乡、河市镇、幺塘乡,共有154个村,其中自来水受益村114个,通汽车村152个,通电话村139个。乡村户数72088户,乡村人口数为237925人,有劳动力资源121984人,乡村从业人员112253人。区内乡(镇)2004年末有耕地127298亩,其中水田76808亩,旱地50490亩,旱地中25°以上坡耕地14460亩。主要农作物总产量300391t,包括谷物、玉米、红苕、小麦、油菜、洋芋、高梁、花生、苎麻、蔬菜、水果等。项目区花卉、食用菌、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规模,畜牧业比较发达,2004年出栏生猪31.2万头,肉牛1.97万头,肉羊2.55万只,小家禽32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1305t、5100t、800t。生产鱼苗2200万尾,鱼种950万尾,可放养水面15286亩。化肥施用量23140t,农膜使用量620.3t,农药使用量174.1t。
3农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达州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的文化、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基本上仍沿袭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村生态环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不明显,农产品加工等体系滞后。达州市城区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种类丰富,但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不明显,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贮运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原料产品与加工产品比例不协调,农产品附加值低,有特色优势的名牌产品少。
(2)农村经济过份依赖种植业,种、养殖业内部各业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到2004年底,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仍处在支配性地位,粮经作物播种面积之比为5.5:4.5,在粮食作物中,又以水稻为主。在养殖业中,畜牧业虽然新增了许多食草动物品种,但没有摆脱生猪一枝独秀的局面,渔业特色养殖规模较小,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综合优质率只有30%左右。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较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绝大部分小城镇没有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1家,产生的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农村能源大部分以烧柴为主,对森林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
(4)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2004年,项目区化肥施用量达到181.8kg/亩,而氮、磷、钾的平均利用率为35%、19.5%、47.5%,利用率低,残留浪费严重,造成土壤板结,水质富营养化;农药使用量1.4kg/亩,利用率不足30%,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中,使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膜使用量达620.3t,大部分很难降解,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滥用饲料添加剂导致畜产品中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
(5)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达州市位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体破碎、切割剧烈的大巴山南麓,受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项目区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384t/km2。
4城区农业生态建设对策
4.1农业产业分区
建设区是水稻、油菜、苎麻、水果、中药材的适宜生产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根据建设区农业产业特征,以及地理、资源、环境条件,结合《达州市农业发展规划》以及通川区、达县《农业发展规划》和通川区、达县《优势农产品规划》,按“东花果”、“北菜蔬”、“南肉食”的总体思路,将建设区划分为各具特色的三大发展区域,即以江阳乡、盘石乡沿明月江两岸建立观光休闲农业区;以双龙、东岳、罗江、复兴等乡镇为主建设优质蔬菜、水果生产区;以河市、斌郎、幺塘等乡镇为主建设畜牧养殖及苎麻生产区。
4.2无公害农业建设
为了解决农产品污染和安全问题,建设区应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为核心,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
4.3水土保持建设
按照预防为主、生态优先、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治理思路,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区25°以下的坡耕地改造成梯地,实施推广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煤矿废渣、工矿废弃物毁坏的农田进行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突出坡面水系建设,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充分发挥人工治理和大自然自我修复相结合,对区域内的宜林荒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对25°以上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的能力。#p#分页标题#e#
4.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通过加强宣传培训,使农民认识到滥施农药、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增强科学施肥、用药,保护环境的意识;控制化肥施用总量,积极推广平衡施肥,科学施肥,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复混肥、微量元素肥,保证有机养分所占比重不低于总养分投入的50%,分别在通川区、达县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点、肥效观测站、土肥检验室、农化配肥站,负责农作物营养诊断和农肥供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引进低毒高效农药,筛选出药效好、降解快、残留低的农药品种,全面禁止储存、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引进、试验、筛选出高效的微生物制剂及控害生物,更换施药器械,推广滴漏手动喷雾器,实行对靶喷药,毒饵站灭虫鼠等先进的植保技术,把施药流入土壤中的比例降低到10%以下。
4.5农田林网建设
农田地坎、地埂,应合理配置经济林木、用材树种,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农田上的光、热、水、肥等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总体经济效益;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林牧副全面发展,从单一的传统种植业为主,向发展经济林、林粮结合的多种经营转变,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6农村能源建设
达州天然气储量丰富,全市天然气远景资源量达3.8万亿m3,近期可开采储量为1.26万亿m3,占2004年全国可开采储量的52.5%。根据达州城市总体规划,近期部分集镇使用天然气,远期普及使用。建设区内交通方便,与集镇距离较近的农户应鼓励以天燃气(液化)作能源,距集镇较远的农户必须加强以沼气建设为主,省柴、节煤炉灶和薪炭林建设多种形式结合的农村能源建设。
4.7清洁引用水建设
建设区应采用集中连片供水方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解决村镇人口饮用水卫生问题。饮水工程做到每村一个自来水供水站,主管道铺设到每一个农户家,使每一户村民都用上合格的饮用水。
3.1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
3.1.1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基本情况分析
作为河南省省会的郑州市是中国古代五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及华夏和中国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截止到 2013 年 9 月底,郑州市市区面积为 7446.2 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数量为 502 万人,是全国仅次于广州市的第二大人口密集省会城市。当前郑州市市区拥有 30 多[!]家规模不等的健身俱乐部,其中已经具有超强营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有:中体倍力、浩沙等,郑州市市区还有从事以女性为主体消费对象的健身会馆,主要有净心瑜伽私人会所、沐梵国际瑜伽、净思园专业瑜伽馆、城市森林瑜伽会所等。[17]
3.1.1.1 郑州市主要商业健身俱乐部简介
河南体育健身俱乐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南街与同乐路交叉口向北30 米路东,该俱乐部直属于河南省体育局体育服务中心,是经过河南省体育局唯一认可的大型专业性的健身机构,拥有自主创建成立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公办的体育健身俱乐部。
河南体育健身俱乐部占地面积约 5000 平方米,主要运动项目主要有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瑜伽、台球、跑步、街舞、跆拳道、国际标准拉丁舞、有氧搏击、中国舞、现代舞、民族舞以及风靡全球的钢管舞等,健身俱乐部内部装修非常豪华、环境十分优雅,运动健身器材齐全多样,拥有大量高端进口健身设备,聘请经验十分丰富的教练员和私人教练为健身者专门的服务和提供科学专业的技术指导,俱乐部平均每月会有 200 节课程供广大体育爱好者选择,俱乐部提供的课程将有氧运动项目和无氧运动项目灵活结合在一起,是一家比较亲民的大众化健身俱乐部。据调查,河南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收费标准为:办理月卡 288 元,办理季卡 666 元,办理年卡 1280 元。
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是由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同美国倍力健身公司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该公司具有专业化、规模化和档次高的经营特点;其中中方合作公司是国家体育总局唯一控股的体育上市公司;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在郑州市市区共落户 8 家分店,分别是福禄东路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黄河南路交叉口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鑫苑路店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中体倍力游泳健身俱乐部、金水区金水路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中体倍力健身中凯铂宫私人会所、管城回族区的中体倍力游泳健身俱乐部和金水区的中体倍力健身私人会所;郑州市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凭借科学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健身服务,使其在郑州市的会员数量不断的增加,创新的健身理念和新产品的推出赢得新老用户的一致称赞,特别是儿童体制能中心和有氧操工作室等主题项目的推出,让体育健身充满活力和张力。
黄金时代健身俱乐部又名郑州黄金时代科技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8 年 5 月,公司自成立之日起以"立足郑州、辐射中原、服务全国、知名世界"为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品牌。先后获得"郑州健身第一品牌"、"影响郑州白领百家消费机构"、"中国健身十大影响力品牌"等众多荣誉称号。黄金时代健身俱乐部经过 16 年的艰苦创业,在郑州市已经拥有 15 家高中低档健身俱乐部连锁店,健身俱乐部的会员达到数万人,累计营业面积 6 万多平方米。黄金时代健身俱乐部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强大的教练团队、优质的客户服务、一流的健身器械、先进的体测设备、丰富的健身课程、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快乐融洽的健身气氛、社会公益活动记挂在心、拥有专业的健身培训基地和拥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时代健美大赛。据调查,黄金时代健身俱乐部次卡每张 80 元、月卡每张 598 元、季卡每张 998 元,年卡 1598 元,同时黄金时代健身俱乐部还推出双人年卡、VIP 年卡、五年卡和十年卡,时间越长优惠越多,内部健身器材和种类齐全,有环境优雅的淋浴间,供消费者运动后享用,同时还设有图书室可以免费使用 WIFI,且场地面积较大。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体育健身爱好者选择最多的是办理年卡,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在郑州市的健身俱乐部中属于高端消费的健身俱乐部,黄金时代健身俱乐部作为本土俱乐部品牌属于中端和知名度较高的健身俱乐部,河南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消费标准属于更容易被广大健身爱好者所接受的俱乐部。
3.1.1.2 郑州市商业俱乐部分布状况
郑州市主城区划分为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和惠济区,其中,中原区和二七区属于郑州市核心地带,商业发展较成熟,配套较完善。通过实地考察及查阅谷歌地图等手段,对郑州市区内商业俱乐部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大范围调查,结果如图 1 所示。由图中可见,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分布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大多数俱乐部集中于三环以内,即商业相对繁华地带。越是靠近市中心,俱乐部的数量越多,规模越大,设施项目也更加丰富。
2、部分俱乐部呈现商业集中现象,最多时一条街上有六家具有规模的俱乐部,它们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服务水平均比较高。尤其是在大学城附近,有多家运营较成熟的俱乐部,可见,大学生正日益成为健身的主要人群。
3、越来越多的高档社区和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起对内(社区居民或业主)开放的封闭式健身俱乐部,且有很多对外开放的趋势。
4、与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相比,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数量还不是很多,这主要受制于郑州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
3.1.1.3 郑州市商业俱乐部规模状况
当今中国,城市规模呈指数式级别扩张,土地资源极度稀缺,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央地带,更是寸土寸金。另一方面,俱乐部由于器材普遍昂贵,对安全度和耐久度要求较高
,导致成本高昂。所以,评判一个商业俱乐部的规模往往从前期投资额和占地面积两个方面入手,这也是业界普遍采用的标准。单从投资角度讲,超过两千万元为超大型;五百万元以上两千万元以下为大型;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为中型;不足五十万元为小型。[18] 通过调查和资料整理,笔者总结出郑州市九家具有代表性的健身俱乐部的规模资料。
从表中数据可见,郑州市尚无超大型健身俱乐部,通过对管理者的访谈中得知,郑州目前还不具备超大型俱乐部的成长环境。大型俱乐部共有三家,它们是河南体育健身俱乐部、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和黄金时代健身俱乐部,这三家俱乐部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知名品牌进口而来,不仅首次购买成本比较高,而且日常维护费用也很高。此外,俱乐部内部场馆安排合理,不同场馆装修风格特异,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吸引力。当然,其收费水平也相应较高,二者是成正比的,能接受此类健身俱乐部的群体主要是高档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剩余的六家均属于中型俱乐部,相比而言,他们的投入资本较少,但是设备项目同样齐全,采用国内知名厂家生产的健身器材,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这些俱乐部大多数面向学生群体和工薪阶层,收费适中。
3.1.1.4 郑州市商业俱乐部营销和管理状况。
营销和管理是商业俱乐部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一个好的俱乐部需要出色的经理人主持日常工作和未来规划,以达到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的目的。商业俱乐部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来展开,而各项工作要做到协调、有序、目的性强并非容易的事。[19]
营销是俱乐部起步的关键,好的营销策略可以迅速积累大量的会员客户。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郑州市商业俱乐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常用的营销手段:网络、分众媒体、广播、电视广告、公共交通流动媒体、传单等,表 5 中列举了 9 家参与调查的俱乐部所选择营销手段的频数。
由表 5 中数据可见,这 9 家俱乐部都曾有通过发放传单做宣传的经历,在写字楼、高校、广场等人口密集场所,传单是最直接、最有效,同时又是成本最为低廉的宣传方式。同时,在商家附近投放广告,可以精确锁定目标客户,节省营销成本。选择网络作为营销手段的俱乐部有 8 家,这得益于近些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的优势的成本低廉,广告投放时间长,但由于网络体系过于庞大,很难明确找到客户。近几年兴起的团购网站对于商业俱乐部的发展是个很好的契机,可以牺牲部分盈利换取知名度和顾客体验。选择分众媒体作为营销手段的管理者俱乐部有 7 家,分众媒体大多布置在写字楼,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采取集中轰炸式的宣传,效果十分明显。与此相比,选择电视、广播等传统营销手段的俱乐部日益减少,这也印证了互联网时代中,要时刻保持创新求变之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收入低标准,收入分配,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制度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当前,在继续加大对城市低收入者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抓紧研究建立和完善城市低收入标准体系,对于全面掌握城市低收入和贫困人群状况,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强分配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提高分配政策评估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市若干低收入标准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城市的低收入标准,主要包括: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三项收入标准线。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目前,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在每月460元(青海)至960元(上海)之间,平均为732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是指在参加失业保险并缴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并办理失业登记和有求职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领取的收入。目前,各地失业保险标准在246元 (吉林)至690元(广东)之间,平均为408元。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的收入。目前,各地低保标准在156元(新疆)至350元(上海)之间,平均为250元。
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低收入标准与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和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其共性主要为:一是生活保障原则。虽然在获取条件、影响因素、待遇水平、发放情况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实施这三条标准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考虑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二是属地原则。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财力负担能力差异较大,以及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不同,三条收人标准由各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自定。三是非固定原则。虽然三条收入标准针对不同人群发放,但在内容上都强调鼓励和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有望放弃享受“标准”。
三条低收入标准在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体系中施行仅1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增加普通职工和低收入者收入、保障生活困难群众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之后,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低收入标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确定三条低收入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标准缺失
三条低收入标准之间呈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但目前不同收入标准在具体确定时,没有相对统一规范的测算基础标准,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工资水平、平均生活费用支出、物价影响、就业状况、缴费标准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更多的是出于财政负担能力和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等非保障因素确定不同收入标准的水平和增长情况。由于目前没有三条低收入标准的具体制定规定或者参照基础,在确定三条低收入标准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主观性、随意性,而科学性、规范性则不足。
(二)结构比例不合理
由于缺乏基础标准,尽管考虑到属地化原则的背景,但不同地区三条低收入标准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明显不合理。如,各地的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之比的区间范围在0.2(新疆)至0.47(海南)之间,大致呈现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的分布状况。低保标准与失业保险之比更是相差悬殊,从0.46(湖南)至0.97(黑龙江)。在地区分布上比较散乱。不同地区低收入标准之间的结构比例相差较大,反映出各地区的低收人群体分配政策明显缺乏统筹衔接,难以体现其公平性。此外,考虑家庭赡养系数(最低10%收人家庭组为2.55),一些地区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的家庭收入(劳动收入),明显低于按照低保标准可以得到的家庭收入(转移性收人),特别是这种状况发生在区域经济中,说明不同收入标准的平衡衔接存在问题。如,广东低保标准为每人330元,家庭收入可以达到 842元,而珠三角附近省份如湖南、福建、广西的最低工资标准(省内最高值)分别为每人635元、750元、580元。广东低保标准的家庭保障能力分别是以上3省最低工资标准的1.33倍、1.45倍和1.12倍。
(三)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
从总体水平看,三条低收入标准的水平明显偏低。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万元,考虑家庭赡养因素,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低收入标准仅分别相当于人均收入的 25%、14%和22%。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低保家庭中认为完全能够满足生活的被访对象仅占总数的 3.7%,认为仅能勉强度日的占总数的25.8%,而近50%的低保对象认为低保金不能满足生活需要或与需要相去甚远。
从增长情况看,2003年至 2007年,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06元增加到1148元,年均增长12.9%;同期低保标准仅增长5.1%。根据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在2007年以前是执行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要求,实际各地大部分按照两年才提高一次执行。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更为缓慢。
(四)低收入标准的覆盖对象不充分
确定低收入标准的重要目的是掌握低收人人群在全部居民中的分布情况,为加大分配政策调节力度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因此,收入标准能够覆盖的人群范围越大,其意义和作用就越大。从实际情况看,三条低收入标准的覆盖范围都相对有限。如,最低工资标准影响的是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群,无法覆盖失去劳动能力和工作机会的低收人人群;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仅仅限于履行缴费义务的部分人群,目前大致覆盖1.16亿人,领取失业金的受益人数目前仅为320万人左右,仅占到城市人口的5%0,说明失业保险金的即期影响范围十分有限。
目前,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领取人数为2200万人,但是,由于低保标准事实上不是一个基于分析人群收入状况的诊断线,而是通过“人次”的特征去反映政府开展救助工作的评估线。除了覆盖人群是能进能出的动态变化外,低保在实际运用中的瞄准机制也不充分,直接影响到该标准的政策价值。某抽样调查研究表明,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已经发放的低保金中,有76%给了收入小于保障线的人员,其余24%则给了收入高于保障线的人员。
(五)城乡之间的低收入标准缺乏衔接口
城乡二元分隔的结构体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任务也十分艰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体制壁垒还难以彻底打破。在政策上还需要对城市和农村的情况在整体和结构上并重。目前,城市和农村在低收入标准的衔接上难度较大。农村贫困线、低保水平、五保救助等标准与城市低保、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和农村没有可以进行低收入标准和相关政策衔接的接口和转换形式。这也是今后统筹城乡发展实质是统筹城乡分配体制和福利体制中必须逐步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之一。
统一规范基础标准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布大致呈现中低收入者占多数的金字塔形。要调整收入分配总体格局、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以及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必须在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和政策覆盖的同时,抓紧建立和完善居民收入的相关基础标准体系,根据待遇顺序叠加原则,使针对不同人群的政策制定具有科学规范的参照和依据,特别是随着救助内容的扩展,对于一些地方开始实施的低收入居民的很多社会救助政策(如教育、医疗、住房、司法、就业),在政策操作中依据收入条件进行选择约束的现实意义很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推进城市化战略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城市低收入标准体系显得非常紧迫必要。
建议尽快研究提出和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标准作为低收入标准体系的基础和底线。从城乡整体可比的角度考虑,可以按照农村贫困线的口径和内容,由综合部门牵头组织,研究提出城市最低生活费用的具体口径和测算方法,并在地区间进行衔接。
2、更加突出公平协调。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虽然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是低收入标准主要涉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地区间的生存差距要远小于发展差距。因此,不同地区的低收入标准在调整中要更加突出公平性,既要收入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分享发展成果,又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体现低收入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将地区间的收入标准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
建议加强城市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监测。建立健全城市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分配监测体系,对于重点地区、人群、行业等方面低收人人群的收入变化情况加强跟踪分析,建立监测对象、分配政策和实施项目的联动评估机制,及时掌握相关分配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调整方向,为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提供参考和依据。
3、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关键词】上海市高中 课本循环 调查
一、引言
(一)调查背景
在当前大力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须坚持循环经济,在校园环境中加强学生的课本循环意识、提升学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课本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学校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对课本循环这一问题开始调查研究并制定有效措施,例如美国、奥地利、英国等学校都在教师后设置存储柜,学期结束后学生将留在柜子中以便下一年级升学学生使用。国外课本循环使用情况十分普及。据统计,我国一年要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纸。因此,课本循环的节能减排意义十分突出,但是目前高中阶段课本循环仍停留在理论阶段,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仍须通过更多有效方法进行提升,因此继续进行课本循环情况调查和制定措施十分必要。
(二)高中课本循环调查意义
尽管目前全国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还面临一些困难,但是,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国家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对构建节约型社会也具有深远意义。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开创校园绿色化学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关键措施循环。使用课本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达到降低课本生产的频率以及生产数量,直接节约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相关能源等,有效缓解目前我国面临的资源紧缺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环保意识。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处在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阶段。在高中学校内加强循环利用课本活动的宣传,能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生产发展所依赖的环境以及资源,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存在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中国的持续发展存在重要影响。减轻高中求学阶段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上海市某教育学院教授提出,一个学生在求学阶段,每个家庭的每位学生至少需要花费3800元,这算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循环使用课本能有效减轻经济困难经济在课本上的开支压力,减轻求学阶段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调查目标
论文通过对课本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群体对书本循环利用的看法及支持情况;针对课本循环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课本循环使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提高课本使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根据调查中获得的课本循环的问题与困难,集思广益,采访有关专家、教授、讲师、同学及家长,获得了一些良好的建议、找到了相应的针对性强、可行性高、创新度强的措施,来解决高中课本循环利用的问题。该方案在随后跟进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二、上海市高中循环使用课本调查研究方法
(一)基本资料
基于高中阶段的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基本固定不变,课本内容也未进行频繁改版,上、下届学生学习课程基本相同这一情况,为了深入了解高中旧课本的循环使用情况,现特别选择了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高二、行知中学高二、上大高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高一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由于需要添设更多的模拟卷、学科课外辅导类用书,因此高三学生难以得到一个确切信息,不在调查范围内)。此次参与调查高一、高二学生总人数为178人,共发出问卷调查250份。参与调查分析的高中阶段男女生构成情况如下表。
(二)调查步骤及内容
(1)问卷收放和访谈步骤。分别走访不同学校;在各年级学生中随机取样进行调查;网上进行电子问卷式调查,听取专业人士及社会人士对书本循环的看法和建议等。
(2)调查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被调查人的学籍信息;使用书籍科目频繁程度;个人对二手旧书的处理方式;对书本循环的看法和建议等。
(3)问卷方法数量。在期中阶段一共发放250份道调查问卷,其中吴淞中学高二100份,吴淞中学高一、行知高二、上大高二分别为50份。
三、调查数据内容分析
(一)关于循环利用课本的重要性
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明确高中生群体之中对于二手课本或教材的接受程度如何,课本循环的接受面有广。在对高中学校进行的多分问卷调查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显示,11%学生认为不必要坚持书本循环,20%学生表现出的的无所谓的态度,69%学生认为加强书本循环十分有必要。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学生本身也拥有循环利用课本方面的环保意识,但是这样的环保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同时,也存在部分高中阶段学生缺乏环保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对环保尚未形成概念。这样的现状迫使必须加强环保宣传,重视学生个提议是以及在宏观方面操作的互相结合,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才能获得效果。
(二)高中开展课本循环使用推广活动
35%调查者表示不清楚是否开展过活动,44%调查者表示曾经开展过,而21%调查者表示不则表示学校从未开展过这样的活动。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仍旧缺乏主动对循环利用旧书这样活动的关注意识。面对这样情况,社会、学校必须加紧进行宣传,坚持从个体学生抓起,发扬环保意识,并利用高中学生的规模优势拓宽活动影响,最终实现对整个社会进行影响的目标。
(三)使用频率较高的教科书比例分析
46%的学生经常利用到的是英语、数学、语文等课本,27%的学生使用了历史、政治、信技等多门副科课本。高中阶段的科目主要是围绕着上述提到的课程进行教学,数年来多没有改变过。另外调查发现上海市部分高中学校当前已经没有安排劳动技能课程。
(四)循环利用认可度
32%的调查者偏好在开学阶段下发期末收回一个学期以内归自己所有。这样能在完成一学期的学习之后不必再操心花费时间解决废旧课本回收问题;23%学生赞同利用储物柜,一边能够具有一定的私密空间完成学习;25%学生希望通过图书进行课本的借阅,以便能够获得更为专业放心的管理流程;20%学生对发放下课回收的课本的形式表示赞同,这样能够易于管理以便降低课本丢失率。
以上数据直观表明高中学生比较偏向进行旧课本的循环方式。当然,就行旧课本循环处理的形式不仅限于以上几种,当以上为学生较为偏好的几种处理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出来,进行有组织、有规模完成旧书的回收和处理十分必要。
(五)循环使用推动因素比例
12%学生认为家长在循环利用可不能方面的支持十分重要;26%学生认为在政府帮助下能够更高效开展活动;28%学生认为学校鼓励和支持好似实现循环利用课本的根本所在;34%学生认为学生的环保意识才最为重要。
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循环利用课本存在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在实现循环利用课本的过程中,除了学生环保的自觉性以及自身建立的环保意识,所有学校,整个社会相关规范组织,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此外,家庭方面的教育、政府的财政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四、问卷调查中得到的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获得的基本结论
(1)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教学科目课本存在较高使用频率,而信息技术、劳动技能等副科课本则使用频率偏低,通过对这一现象分析,设想将副科、主科的课本进行分开,分门别类进行循环利用。不论哪种课本,都会存在一定使用周期,正因如此,循环使用二手教材便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旧课本的流通之中,可以通过学生或者旧教材流通机构将这样的风险进行分担,利用旧课本代售方式,加强旧课本流通程度。
(2)部分高中生担忧循环再利用课本存在学生本身不同意这一最大困扰。然而在调查过程中,结果却让人十分乐观,虽然有接近20%学生认为无所谓,然而还是有69%学生对循环再利用课本这一活动表示赞同,从支持百分比数据来看,循环利用课本是受到广大高中学生支持的活动。高中课本存在使用期限,同时也具有稳定性,例如,英语、数学、语文等公共基础学科。据分析偶尔这类课程也会有需要教科书的作业和复习内容,但这类课程可是相对较松,教师将需要教科书的任务在课内完成。若非用书不可,可利用复印所需书页,将其发放给学生的方法。
(3)目前,高中学生在旧课本的处理过程中,主要利用到的方法便是储藏课本,另外也有部分学生将旧书本按照废品的价格进行出卖,由此得出循环利用旧书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能够大大降低资源的浪费。一些教学课程时间安排较短,或教学内容相对长期不变,如美术、音乐等印刷质量较好的教科书,采取相对长的使用年限。而数学、英语等主要教学科目的课本,可先不循环再利用或将回收使用的周期进行缩减。
(4)从循环再利用课本的利弊出发,设计出的方法同时也受到多方重视——20%学生提出上课发放旧课本、下课再回收(专指副科课本)的建议;23%学生提出配置个人储物柜的希望;25%学生提出图书馆进行借阅建议;32%学生则支持开学发放课本,学期结束后收回。高中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回收利用旧课本工作,在坚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主要原则基础上,构建起回收利用课本的工作制度或者管理条例。统一印制后,再由上级层层下发,由书本使用者自行将新印制书页加入活页本恰当位置,最后经检查,保证每本书在学期末上交后都完整无缺。若给学生提供上锁书柜,需资金支持。对于破损书本,不可能在上交后由学校一一排查,一一修复,因此在上交之前就让学生自行修复书本。不仅降低修复书本的成本,还能使学生更加爱惜书本。
(5)循环再利用课本的可行性分析。在对上海市高中学校的课本循环情况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后,高中学校循环再利用课本的措施方法是存在一定可行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超过70%学生十分支持循环再利用课本的活动,部分学生同时认为更新课本的时间不应该低于3年;b.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学生都能够意识到教科书利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均表示能够实现课本的循环回收;c.若是能有中间结构完成旧课本的借阅和返回工作,那么学生便会少了很多课本借还方面的麻烦;d.部分高中学生缺乏快速获得旧课本的渠道,这也是加强再利用课本的有利因素。调查分析认为,可以构建起专门的旧课本的回收部分,回收和借阅旧书本,也可获得适当使用经费,一步一步实现课本的购买经费的平摊,具体细节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完善。
(二)循环利用课本存在问题基本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