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管理行业现状范文

金融管理行业现状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金融管理行业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管理行业现状

篇1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违约风险,具体是指借款人违反约定,无法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二是利率风险,具体是指受国内外经济的波动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比预期收益要低,还要动用自己内部资金补充储户利率的缺口;三是人为风险,具体是指由于内部职工操作不当为银行带来的损失,也叫操作风险;四是汇率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汇率买卖过程中或者出现在结算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国际汇率的影响而为银行带来的损失。这几个方面的风险都需要银行内部的管理系统时刻关注和面对,需要银行加强管理。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缺乏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

在银行内部,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多,而这些工作人员中,整天不作为的、混日子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待工作极其不负责任。这些人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缺乏科学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管理对金融风险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也不够完善,银行内部各个部门都在各负其责,他们之间没有实现完美的协调合作,对金融风险缺乏统一的认识。这样一来,银行在金融风险方面的制度仅重视对风险的认识和评估,而缺乏对贷出款项的监管力度,容易导致违约风险的发生。

(三)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技术水平偏低

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还相当大。因此,科技水平的落后致使银行内部在应对金融风险时的技术水平偏低,许多金融风险调控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导致银行内部难以抵挡金融风险的侵害,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金融风险。

(四)我国的商业银行缺乏对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创新

这些年,我国的科技水平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各个领域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银行作为金融投资行业的核心市场,其各项管理和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大众的需求。但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享受国家在存贷方面给予的保护特权,垄断了金融利润,并且缺乏创新的动力,再加上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仅注重扩大单方面的规模,而忽略了长远打算,尤其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管理风险的途径

(一)定期培训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加强银行内部的管理与建设

在我国的商业银内行中,内部工作人员数量多,工作态度不够统一,尤其缺乏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技能和对金融风险危害的深刻认识。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大力宣传金融风险方面的管理理念,增强工作人员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知,明确银行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把金融风险的思想意识植入每一位工作员工的心中,让他们能更认真、更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二)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思想和意识

随着银行在社会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银行内部一定要加强对各项金融风险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员工金融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的增强,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商业银行无法应对,从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的主力军,必须有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思想和意识,能带领内部员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金融风险,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这样才能促使银行的发展之路更平坦,前景更广阔。

(三)要增强商业银行内部应对金融风险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目前,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技术水平偏低,难以应对高科技带来的金融风险,这样一旦发生风险,势必会对银行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要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让国外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并将其改造成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技术,让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更加完善。

篇2

【关键词】地方银行 个人金融业务 客户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方银行日益发展壮大,比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的提高,居民对于投资和理财有一定的需求,随之,各个地方银行的各种金融服务业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产生。伴随着客户消费行为的逐渐成熟,对于金融产品的种类和银行的服务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客户关系的维护也成为银行目前正在加强的主要侧重点,特别是作为新生力量的个人金融业务,客户关系的管理对于地方银行的经营与发展起着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地方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上也迅速发展,在很多城市和农村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业务量的增长也日益显著,以某地方银行为例,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该行的金融理财客户共计11.5万户,总存款额628亿元;该行的信用卡,一年内新增259万张,全年消费703亿元。个人金融业务的客户关系对于地方银行目前的生存和以后的发展壮大都存在根本联系。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提高客户的信任度,可以降低客户的流失率,从而全面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目前地方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客户关系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人金融业务类型单一。西方发达国家在个人金融业务上发展的较为迅速,在同一家银行可以满足客户各种金融需求,而目前我国地方银行的金融产品品种的开发比较单一,而且许多金融产品的作用和功能相近,缺乏创新意识,产品还停留在初级的水平,多数还是传统业务的储蓄、贷款和汇兑形式,像北京银行除了传统业务,目前的理财产品还仅仅是以国债为主,又例如上海银行目前只有“慧财”系列理财产品,不能充分的满足客户多方位的需要,达不到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条件。

(2)个人金融业务客户管理系统缺失。目前很多地方银行已经建立各自的客户系统,但是这些信息是零乱的,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不能对客户进行分类和对比,也不能充分的了解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这对于客户的管理和对金融产品的销售非常不利。并没有真正形成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这种意识还只是停留在口号的表面,得不到切实的执行。很多地方银行还是以追求产品的销售为中心,把银行的利润作为唯一的经营目标。同时一些地方银行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市场形势和客户要求的程度,从而不能把握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规律,使银行内部各个管理要素之间配合不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个人金融业务客户关系管理渠道不畅。很多地方银行都采用由总行到分行、分行到支行、支行到网点的管理层级模式,比如上海银行就有上海银行总行、天津分行、江湾支行等。在每个管理层级都有一定的决策权,这样就会对经营管理信息的传导形成机制阻碍,降低了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及时应对能力。并且在各个地方银行都会有不同的业务区域划分,这样会使管理职能既有空白地带也会有重合区域。并且缺少对客户级别的划分和管理能力,不能根据不同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差别化服务、缺乏个人客户信息的回访、对个人客户开放的柜台有限导致排队过长、有的业务手续较繁杂,这些因素直接致使客户不满意情绪产生,感受不到银行的合作诚意。对一些地方银行,很多偏僻的网点只能办收付业务、很多网点只有很少的金融柜台,并且金融柜台的私密性低、很多网点根本没有金融产品和其它金融服务、电子类的金融渠道利用率低。网点之间也缺乏分工与协作,个人客户资源没有整合与共享,对于个人客户的管理还是处于传统的模式。

二、地方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策略

(1)建立个人金融业务客户关系数据库。把个人金融业务客户的信息形成一个独立的数据库,通过各个分行和支行以及网点把信息进行搜集,统一进行筛选和整理,并且根据不同客户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客户数据树,对现存的个人客户资源进行有效统计和的整理,不但有利于查询,还可以及时发现新增客户,按照需求为其提供全面服务,留住新增客户资源,及时发现优质客户。同时还能尽早发现流失客户,及时进行电话回访和信息反馈,找出原因,自我检查与调整。还要对客户反馈回的信息加入数据库,完善投诉制度,对于客户反映的问题类型、解决方式和客户对解决方案的意见进行统计,分类统计在数据库中。之后还需要对数据及时更新,随时调整客户信息,达到对客户的有效管理,提升银行的服务质量和形象。

(2)加强新技术引入,丰富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丰富与使用的便捷能从根本上增加个人客户对银行的光顾。随着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便利,使客户对金融业务的要求也更高。想要强化客户关系,地方银行就必须利用科技工具,提供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支付宝等便利的金融工具,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炒股、缴费、查询、购物等各种金融业务。如果地方银行及时的丰富了金融工具,就会吸纳当地的更多的个人客户,随着金融工具不断的技术更新,也会对个人金融业务客户关系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增加金融服务业务的窗口和人员,使客户享受到人性化、舒适、高效的服务。并且根据客户个性需求逐渐完善个人投资理财、住房公积金、货币兑换等等金融业务,吸引更多个人客户。

(3)以客户为服务中心,加强地方银行人员素质。培养员工“顾客满意至上”的服务理念,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让客户放心和信任,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出服务能力强、业务技能强、综合素质强,能吸引新客户,稳定老客户的高质量团队。对员工实行问责制和绩效考核,并要求写工作日志,在同事之间定期对典型事例和典型客户资源进行分享。设立客户业务受理反馈表,及时的发现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可以把客户业务受理反馈表作为员工调整服务的依据。据统计,某银行的业务受理表显示,8%的个人客户表达出不满意之处,64%的个人客户因不满意而逐渐离开选择其它银行。通过制度与经济上的约束和精神上的培养,使员工真正把个人客户的金融业务服务到位,建立良好客户关系。

三、总结

中国加入WTO以来,各种金融形式都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地方银行在客户管理方面学习了许多先进的作法,但是目前地方银行对个人金融业务客户关系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客户为服务中心,经营方式粗放,经常导致客户的流失,不能为客户提供金融业务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地方银行应该加强客户管理,通过建立个人客户反馈信息制度、建立客户数据库、员工培训、丰富金融工具和强化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等方面从根本上加强服务能力,通过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舒适服务,不断吸引新客户,稳定老客户,实现地方银行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路明,杨竹青,徐铃.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齐佳音,万岩,尹涛.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波.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8.

篇3

【关键词】金融管理 可持续发展 策略

一、金融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金融管理行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

伴随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信息化发展日益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革新,同时金融行业开始以飞速的发展态势全速前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快的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应对当前由于金融体制不完善所导致的种种问题,进行金融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必然需求,是全面推进金融市场完善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见,金融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促进市场的长足发展。从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可知,各大经济组织纷纷出台了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2、传统金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模式需要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需要金融体系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更好的推进经济建设发展与进步。因此,传统而陈旧的金融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并开始对于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转变金融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同时还要探索寻找可以促进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金融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金融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风险防御机制,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利润最大化。

3、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对金融行业的客观要求

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金融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推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壮大,才能够使我国的金融行业更好的与世界接轨,并发挥其越来越强大的资金支持作用,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突破

(1)建立一支专门的企业法人治理队伍

企业法人是企业的核心,针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全面推进金融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改革,是保障企业法人及企业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的建立起法人治理队伍,从法律角度强化金融业务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为了减少甚至避免外来风险的干扰,加快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管理就需要专门的企业法人治理部门的为之努力,以更好的带领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2)从基本情况出发,借鉴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的金融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金融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及制约,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对于我国的金融行业走向国际化影响巨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于国外先进金融管理经验的借鉴与学习,并取其精华,与我国实际金融管理模式相结合,制定出完全满足我国企业发展的创新金融管理模式。

2、净化金融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

(1)以法律武器武装金融管理行业

法律是全面保障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利器,因此,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法律在推进金融管理正规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靠法律武器全面保障自身企业的合法权益,以更好的维护整个金融领域的发展秩序,为全面推进我国金融行业走向国际化奠定重要的基础。

(2)全面规范金融管理体系

金融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是全面提升对于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的推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从金融管理体系上下功夫,虽然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我们也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让金融管理行为更规范。

(3)建立一个全面、全方位适用的管理规章制度

金融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全面推进金融管理有制可循、有章可依的重要保障,只有拥有全面、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就能够对金融行业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与监督,从而推进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为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

3、建设金融监管体系

制度的革新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因此,金融监管体系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完善,现代化企业的监管部门应该不断的鼓励、全面支持机构的创新。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做到同步的风险评估。

全新的监管体系下,要协调好各方利益,首先给予创新方案可行性大或者创新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先行试验的机会,监管机构首先要对创新活动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项目才能进入审计环节,进一步简化审批的程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要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为金融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提供纯净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力度,保证信息的及时公开。在注重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管时,还要加强审慎监管的力度,将激励体制与法律约束相结合,明确责任追究,规范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行为。

4、培养和引进先进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推动力,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则是全面提升金融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大踏步向世界水平迈进的过程中,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就组要金融企业能够从自身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引进专业人才,以提升企业整体专业水平;同时还要从国内以及国外专业院校选拔年轻人才进入企业,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并在企业中加以培养,使之成为企业的新生力量;最后,要对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向他们灌输全新的专业理念,丰富其专业知识,确保企业员工能够与时俱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

5、创新金融技术支持体系

金融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提高金融管理效率,确保金融机构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且行之有效的金融技术支持体系能够推进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确保金融管理数据的精准度,对于减小金融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正确流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金融行业要加强金融管理技术支持体系的完善与创新,使其更好的适应发展中的金融行业,以全面提高金融管理抵御风险的能力,推进金融行业发展。

篇4

1经济在发展中迫切的需要完善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体制

处理好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中与金融资源之间的关系,将有效的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潜力,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金融行业一直实行一种自上而下的“一行三会”垂直管理方式,为监管的专业性以及金融机构的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不过这种模式在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中依旧不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他不能够有效的兼顾各地区不同经济发展形势下对金融的需求。面对地方金融在不断发展中与金融监管出现的摩擦,地方金融的利益往往会被搁置。加之金融监管部门并不是十分重视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同样存在部分金融滞后的发展状况,这就为地方金融业的发展及管理带来了困难。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完善地方金融发展,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稳定。通过客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当前社会金融业的管理模式主要以垂直管理为主,这种方式有效的规避了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的不良行政干预,保证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够切实有效地落实并得到执行,不过在该模式的管理中依旧存在管理空白。在当前社会发展、金融体制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大量的地方性中小型商业银行以及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性机构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快速出现,这反而使现代金融管理体制中的矛盾更加的突出与尖锐。最近几年,地方性城投债权违约、民间高利贷风险增高、房地产商卷钱跑路事件频发等,这给正在发展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不断地敲响了警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地方政府虽然在不断地完善政府金融管理体制,但是民众对于强化政府处理相应风险处置能力的呼声正在与日俱增。各地区、省市的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一般都是本地区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更加了解状况,能够根据实际的发展现状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及风险作出评估,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及手段促进地方经济与金融业之间的发展,进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同时也弥补了垂直管理的空白,起到了沟通地方政府与基层央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便于基层央行、金融监管部门动态掌握当地金融运行情况,有利于有效防范和处置潜在的风险,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执行。因此,尽快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是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需要。

2对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中的问题思考

2.1首先是经济整体发展的需求得不到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满足

在国家提出对金融业进行改革的呼声之后,我国地方政府及地方金融机构开始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积极的进行创新改革。但是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大量乱象频繁的发生,导致了新型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其中出现的两个问题更加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国有金融管理部门无法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进行行之有效的信息沟通。面对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投资平台、担保公司等,国有金融管理结构缺乏与其有效的沟通体制,造成国家无法对地方的金融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引发了地方金融系统风险或者风险概率增加的状况。其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省市金融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者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在金融管理中无法行驶统一的管理手段;加之部分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金融体系,国有金融机构监管的力度无法有效的发挥,使得相关监管工作形同虚设。另外一些不同的市县在进行金融监管中也没有办法良好的合作,并且地方金融监管力度本身就弱,使得最终金融管理建设始终见不到成效。还有部分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在进行工作开展中仅重视自己地区的经济利益,导致了政策落实的失衡,使得金融管理及资源配置受到了极大的干扰。

2.2主体权责在地方金融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强化

现代地方性金融管理部门都由地方政府自行设立,其实际的发展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有些地方政府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在进行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其设立的部门名称也是各种各样,实际所具有的权利、职能也存在重叠现象,导致一个问题多个部门插手的状况。现代地方金融机构主要进行产业未来发展规划、服务管理等工作,导致了职能错位以及交叉管理乱象频发。其设立的各种管理部门将地方金融管理的权责进行了彻底的拆解,导致地方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配置,促使城市商业银行、省国资委等众多部门一旦面临某些事情时,不是一起插手就是决口不问,一旦发生问题就开始互相推卸责任,直接导致了地方金融管理整体效率的下滑,使当地的金融秩序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持,直接对地方金融经济的发展环境造成了破坏。

2.3地方金融监管和地方金融发展不符

当前我国金融管理实施的“一行三会”管理模式,在对地方金融实施管理时,更倾向于监管金融风险。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准入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把关,致使地方金融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为了能够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得到良性发展,地方政府在实际的工作中就基于对地方金融业进行发展。一旦对准入把关的标准设定的过高,就会导致地方政府无法有效的满足地方金融的发展需求,导致地方金融监管及发展名存实亡。为了能够有效的强化对地方金融的管理能力,中央一般会采用一刀切的战术,致使多数地方政府无法有效的执行地方自己制定的金融规划方案,制约了地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由于我国各地省市的金融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必须结合其实际的发展状况进行金融监管权力的适当下放,允许地方政府行使金融监管权力,允许其部分创新金融监管方案的实施。

3对如何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3.1树立地方正确金融发展观,对其管理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首先应该为地方金融业发展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将其作为金融工作开展的核心依据,依托合理的引导进行地方金融行业的建设。有效的将地方现有的金融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将会直接对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显著的影响,同时该影响也是对地方金融行为发展是否有效进行衡量的一个标准。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金融管理与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对现有的金融管理结构进行合理的构建。其次,为了能够对地方金融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引导,中央政府应该根据地方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合地方发展的金融业法律法规,对地方的金融管理职能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权责统一。中央还应该积极的对地方金融管理的预算工作进行干预,完善其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对其金融管理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推动地方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竞争实力,使中央的金融管理职能能够快速的过渡到地方手中。

3.2针对中央与地方金融管理的边界进行确定

在进行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往往要面临复杂多变的问题环境,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地方对金融系统管理的能力,就必须对地方与中央在金融管理中存在的界限进行明确的划分。中央必须对地方的金融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地方金融管理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地方与中央明确双边的界限,提高金融管理的协同性。中央政府在进行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坚持“垂直监管,地方协调”的八字原则,将中央专业化金融管理模式与地方性的协调管理模式相融合。例如,在进行某项监管工作的开展中,地方必须积极的展开相关的协调服务工作,而中央应该在金融管理原则的框架下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积极的对地方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面对我国金融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主管负责制,对地方的金融管理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对地方未来的金融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进行地方金融机构的科学改革,协同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对地方金融状况进行管理等,从而进一步降低地方金融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对金融风险处置的能力,提高地方金融发展的稳定性。

3.3在地方金融监管实施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监管

地方金融监管工作的开展需要对监管主体进行统一,具体做法是在地方的各个市县等设立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根据当地的金融业发展状况进行相关规定的制定,对部门的职能以及监管工作的范围进行确定,确保协调机制充分的对地方金融业进行监管。不过就当前的监管现状来看,地方省市还是有必要在统计监管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监管的。面对存在差异的地方金融机构,根据其自身状况进行分类,基于现有原则的基础上对地方金融发展的风险状况进行控制,通过动态金融监管权力下放的方式,使地方政府获得更为有效的监管权力。

4结语

篇5

金融投资是商品经济的概念,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投资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投资行为。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目前的金融投资管理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优化。金融投资是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新时期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21世纪的金融投资管理成为目前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二、金融投资概述

金融投资是商品经济的概念之一,是对具有潜在价值和购买力资产的投资。一般来说,金融投资可以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两种方式。

(一)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指的是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直接沟通,根据具体需要签订的相关协议作为完成直接投资的依据。其特点是能够直接从社会上吸收资金,并且主要以股票、债券等作为载体在市场上实现融资运转。

(二)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不同,其不需要资金和提供者直接沟通,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渠道参与融资,实现间接投资。在现在的信贷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间接投资方式是银行存款,该过程中银行是资金供需的载体,通过银行实现资金的收集然后借给资金的需求方。

三、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资本市场发展分析

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薄弱,市场上比较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总体来说,这些钱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而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从而采用增加贷款的方式,这就使得目前银行贷款环境并不健康。另外,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金融体系管理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和监督两部分。具体来说,证券业、银行体系以及保险业等业务虽然各自的范围十分明确,这种有利于减少金融风险的方式同?r也阻碍了金融部门的有效资金流动,从而降低了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比如国内贷款和存款增加,银行加大投资力度,而随着投资收益的减少,央行发行票据和债券只占投资费用的1%左右,与同期存款利率有很大差距,导致银行预期收益较低,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融资工具等方面的分析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金融投资在分配、交易等方面的问题也相继出现,表面上经营机制安全健康,但实质上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造成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迟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受到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因素制约;二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投资环境和投资基础相对落后,在发展过程中,金融制度的有关要素尚不完善。所以,我国要想建立健全金融环境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困难,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金融投资市场,把发展金融投资作为一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今国际金融投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再加上全球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国内目前的金融投资环境也是两难。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国家金融环境的投资建设,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体系,加强金融投资建设。

四、关于优化改善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金融管理制度

金融投资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管理制度尤其复杂,但其是确定投资策略的第一步,然后展开投资分析和整合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确定投资策略是金融投资管理的首要任务,金融投资策略必须在准确认识市场形势的基础之上,确定策略的可行性。另外,还要有良好的风险投资规避意识,通过建立健全金融投资管理机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金融投资管理风险防范能力。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计划

科学的金融投资管理首先要建立在投资计划有效的基础上,这是投资管理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假如金融投资计划选择不当,势必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制定金融投资计划时,需要对发展需求市场变化趋势和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如今证券、基金和衍生金融资产投资等投资手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通过保留、转移以及消除和损失控制等手段实现对风险的规避。也就是说,制定金融投资计划前要有良好的风险意识,要准备好有效降低金融投资风险的措施,充分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计划,防止盲目投资。

(三)加强金融预算管理工作

金融预算管理涉及内部管理的各个阶段,首先要做好明确责任与权益之间的关系的工作。各部门、员工合理分工,遵循金融管理原则。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同时,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因为金融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投资项目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编制等工作人员自身的预算管理意识,通过建立健全金融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金融管理的工作效率。做好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的同时,保障预算管理的可靠性,还要做好金融预算监督工作。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金融投资经验以提高我国金融管理预算水平,合理实现金融预算。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知识培训改善员工的金融投资和预算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完善预算责任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将金融预算管理责任通过与预算编制、实施、监督各方面的结合,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从而共同促进责任制的改善,进一步加强金融预算管理工作。

(四)加强对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的金融投资行业中,人才是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人才更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重要的影响因素。金融投资管理的质量与所获得的利益离不开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专业的金融投资工作人员在投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加强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良好的金融投资管理,通过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支持,达到确保财务投入的正确。通过加强培训机制建设,实现对金融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这样能够不断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金融投资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除了培养专业化的金融管理人才之外,还需要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优秀的金融管理人员,不断完善管理手段以及人才待遇与发展制度。通过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实现优秀人才的价值,充分发挥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才能,提高金融投资管理的效率。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