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用电安全;设备;节约用电
在近两个月的暑假中,我选择了七月末到八月初这一段用电高峰期的时间,并且选择了泉州市某一公司作为调研对象。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注册资本10亿元,主要负责国有资产经营与收益,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及交通工程的建设管理与咨询,路桥设备和材料的经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路桥“BOT”“BT”模式经营等,是一家国有独资有限公司,目前拥有职工29名,工作环境优良并且工作量适中,作为样本基本可以反映一般类型的常态中小型企业的普遍用电问题。我通过上网搜索、实地调查、对职工进行询问这三条渠道,结合从前的社会实践活动经验以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对该公司的用电问题暨用电安全、节约用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用电安全问题
在该公司领导和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人的介绍下,我对该公司的工作结构和办公室布局以及用电情况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
(1)用电管理特点。该公司在用电管理问题上,具有以下七个特点。第一,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电气设备、电缆、导线等,选择了防潮型,十分安全可靠。第二,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构架和管道均接地良好,配电房大门关闭严密。第三,灯电压约在11V左右,没有超过规定的12V。第四,各岗位加装照明、插座、用电设备,有专业人员定期检查;新加装照明、插座、用电设备,由专业人员安装完毕后,填写施工记录,材料也有明确备份。第五,安全用电标志中的各种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清晰完善。第六,职工都经过安全培训,了解用电安全常识。第七,办公场所有明确的安全消防通道的指示牌,也配备充足的消防灭火器材。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我只能总结出这几点。但是我觉得,这些就足够我们这些大学生学习了。比如宿舍用电安全,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使用大功率的电气,这不仅是不安全的,也是不符合学校规定的。再说,我们的插座也不能太靠近床铺,以免发生意外时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学校和学院在这方面也都有明确的规定。
(2)安全用电标志。上述用电管理特点中的第五点关于“安全用电标志”的知识点,我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该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人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安全用电标志中的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为保证安全用电,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使用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虽然该公司在用电设备方面做得十分到位,但是在安全用电标志方面做得如何呢?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告诉我,我国安全色标采用的标准,基本上与国际标准草案(ISD)相同,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几种:红色是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黄色是用来标志注意危险;绿色是用来标志安全无事;蓝色是用来标志强制执行;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而我自己上网查询到,按照规定,标志是为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设备特征。如电气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显而易见,安全标识凸现了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如果严格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执行,我相信一切的用电行为,都会变得十分安全可靠。
二、节约用电问题
在我看来,该公司的用电安全系统十分完善并且规范,不愧是一家优秀的国有企业,他们用电安全与设备安全方面的规范管理十分值得学习。当然,除了用电安全之外,该公司的节约用电也是我此次调研的问题之一。因为目前有些人节约意识不是很强,有时可能会有一种潜意识:用公司的电用公司的水不花自己的钱,所以不心疼,并且时值盛夏,空调与饮水机等夏天常用的机电使用十分之频繁,如此一来,用电量就会急剧上升。由于我国电力资源并不是很富余,所以,如何节约用电的问题愈发突出。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适应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出现的角色不适现象,深入研究了这些不适应现状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调适体系。
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为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尽快完成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懂得作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要求。但是在转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问题,所以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调适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主要问题
1.1社会角色转变前对自身角色认识和定位的偏差
一些大学生习惯了十几年来校园生活的简单和宁静,没有主动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局限于学校赋予自己的角色认识,对自己角色的定位缺乏理性的认识,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对未来工作环境规划不合理,没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有偏差。
1.2社会角色转变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失意苦闷
一些大学生在构想自己未来的职业时大都具有丰富的理想色彩,而一旦觉得现实不如理想那样美好,失落感便油然而生,甚至悲观失望。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及各种职业需求的足够了解,在择业取向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往往脱离现实。
1.3职业适应不良造成的挫折感和失衡感
毕业生在校时所处的是相对清静、单纯的校园,在社会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很难正确地分析,往往带着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个社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很快发现在学校里所学的有些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上或不够用,总是进入不了工作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习惯用学生时代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待工作,从而更加无法适应目前的角色和职业。
2.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原因分析
2.1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复杂心理
2.1.1焦虑心理。
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心理压力较过去明显增大,担心工作是否最佳,担心求职是否被拒,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烦躁。
2.1.2抑郁、畏难心理。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而出现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以及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1.3自卑抱怨心理。
极少部分大学生一旦受到择业挫折,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大大减弱,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2.2大学毕业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2.2.1知识转化率低。
目前,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普遍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到了社会上后显得很被动。有关部门对相关企业作了一个信息反馈,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后,即使是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也不足40%;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
2.2.2就业理念滞后。
毕业生就业理念因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2.2.2.1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大压力。
2.2.2.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毕业生首选有招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兴趣不大。但是最后,民营的、中小企业却成了毕业生最大的雇主。
2.2.2.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2.3就业的客观因素
2.3.1全国就业形势严峻。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0万人,而2011年将达到660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3.2对薪酬有所期望。
薪酬问题向来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的企业吸引力分析,薪酬与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学生选择该企业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1500元是多数大学生的薪酬底线。2009届毕业生的月薪底线有大幅度上升,比2008届上升了约500元。由于性别不同,在薪酬期望方面,男生的期望值要明显高于女生。
2.3.3就业的趋向发生改变。
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即使就业也无法适应。
3.大学毕业生社会角色转变的调适体系研究
3.1心理适应模式
研究者认为,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及基本目标,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张大均等将心理适应看做是个体在基本的心理素质成分(认知)和人格潜质(个性品质)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特定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中,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学习、应对和防御,对内在心理过程进行控制、理解和调适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它与认知品质、个性品质一起同为心理素质
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之一。下面就谈谈心理适应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影响。
3.1.1有助于大学毕业生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个人特质(气质、性格)、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既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又要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
3.1.2有助于客观认识当前社会。
大学毕业生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客观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状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等等。对这些社会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在社会无法达到我们的心理预期时,必须接受客观现实。
3.1.3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毕业生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建立新型的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尽最大的努力。要从长远目标着手,积极谋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理想职业,学会调整心态和目标。
3.2就业新模式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我也对已经毕业的2008届毕业生作了一个问卷调查:
1.您认为对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
A.基础理论 B.专业知识
C.实践环节 D.自我总结经验
2.您认为在学校最需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
A.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B.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C.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D.提高综合素质
3.您认为学校在课程设计哪些方面应该特别加强?( )可多选
A.专业课程 B.专业基础课程
C.外语课程 D.计算机课程
E.人文艺术课程 F.人生指导课程
G.社会实践活动 H.体育课程
4.对已经走上社会的您来说,大学的过渡阶段对您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
A.很大,不可缺少 B.一般,稍有作用
C.不需要,浪费时间
5.在过渡阶段,您觉得最重要的是补充什么?( )限选三项
A.交际能力 B.组织能力
C.口才 D.协调能力
E.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F.创业意识和能力 G.都不需要
根据问卷调查,凡是有关实践的选项比例都很高,95%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很重要。虽然学校有社会实践课,学校在就业之前有实习,但是很多学生都觉得这个实习显然是不够的,时间上也过于紧张。跟真正工作相比,显得作用甚微。社会实践应在同学们专业明确的情况下开设。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全新的就业模式。
3.2.1建立产学合作运行的长效就业机制。
所谓产学合作,即产业与学习相结合,学院对专业建设与产学合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院成立产学合作与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全院产学合作和专业建设的决策与宏观调控,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产学合作方案”。各系按专业(群)聘请行业知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各专业产学合作、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就业机制。然后,拓建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学生可在实训基地学习技能,增加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拓展学院的社会影响,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以职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转贴于
3.2.2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由学院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每学期企业都定期派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我校学生授课,做到了学生入口、培养过程、出口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热情,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性教学资源问题,也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3.3开设应届毕业生公务员适应培训课程。
根据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公务员”一类的职业已成为一种时尚。“公务员”考试培训已开展得相当成熟,但入门以后的适应性培训还是所见不多。所以,学校应当开设“公务员”类的机关事业单位适应性的培训,一方面使毕业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思考“公务员”等一类职业是否适合他们,避免盲目追风。第一,就需要加强岗位专业技能的培训,熟悉公务员等类的工作的特殊性和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第二,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职业认知。高校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职业认知模糊、职业定向不清的情况,在他们上岗前每人分发一份关于他们自身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清楚界定和详细规定他们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拥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等,使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对岗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3.2.4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开辟学校“创业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即是让你明白毕业后你适合去做哪些事情。在此基础下,学校可以考虑开辟一些场地作为学生的“创业园”。让毕业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所长,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创业”。如温州城市学院创业园就是在学院提供场所等优惠政策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学生成立了计算机、音乐、服装、手工等工作室,除了面向学院内部外,还面向社会,从而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后的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晓.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中的心理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147-149.
[2]姚庆斌.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首都医药,2008:13-14.
[3]邓碧会,邓维.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3):67.
[4]周春开.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J].教育与职业,2003,(5):47.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会考虑就业城市的选择。经济发达城市的吸引力往往更大。但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意义重大。努力构建和引导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把高校人才输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解目前高校毕业生留在县级城市就业的情况,了解当地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了解吸引、制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原因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以“高校毕业生服务县级市企业发展调查研究”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旨在优化高校毕业生到县级城市就业的路径。
二、调研过程
(一)调研对象及地点的选择:
1、调研对象――企业,所在地:山东省高密市
本着方便性原则,本次调研走访的企业位于高密市,此次调研是针对县级市企业的需求,高密市完全符合。调研团在调研期间共实地走访了高密市十余家企业。
2、调研对象――高校大学生,山东省内各大高校学生
我们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9份,有效回收率80%。受调查的500名大学生中,男生300人,占60%,女生200人,占40%;专科学生205人,占41%,本科学生295人,占59%;理工科学生385人,占77%,文史类学生115人,占23%。应届毕业生315人,占63%,非毕业生185人,占37%。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调研,走访高密市企业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提纲、与企业负责人、已毕业留高密市工作的毕业生、高校大学生座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了解各方对“高校毕业生服务县级企业”等相关问题的看法。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省内高校大学生访谈
在对大学生访谈过程中,着重了解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就业时看中的因素等问题。根据访谈数据分析结果发现:
1.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单位58%的为国家单位,5%的为民营单位,11%的为外资企业,10%的为合资企业,11%为自主创业,5%对此表示无所谓。
2.对“基层或艰苦岗位的工作”,24%的人表示愿意去往工作,60%的人表示可以考虑,16%的人不愿意去。
3.对“企业的地理位置”选择上,33%的人倾向于回家乡所在地就业,47%的人倾向于省内的沿海城市如青岛烟台等地,选择留在县级城市的比例只占到13%,7%的人选择此外的其他城市。
4.对于选择留在县级城市的学生,在询问原因时,部分学生表示家乡所在地就在该县级城市;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如果县级城市企业工资福利待遇较高或者利于个人发展前途,可以作为就业时跳板。
5.对“选择就业单位时首先考虑的因素”问题中,36%大学生求职时看重个人前途,10%看重企业知名度,15%选择企业发展前景,30%看重工资福利待遇,9%选择其他。
(二)企业人事资源部负责人访谈
与企业人事资源部负责人访谈,整理发现:
1、调研所有企业均表示,目前企业每年用工需求量大,企业发展急需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尽管经常参加、组织高校招聘会,但用工缺口仍很大。
2、为吸引人才,县级城市的大部分企业都有相关政策,比如大学生工资待遇较高;各种补贴力度大;非本地职工提供单身职工宿舍或者享受购房优惠政策;享受在职培训;晋升空间大等等。
3、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盲目选择,期望过高,对工作挑肥拣瘦等现象,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部分大学生华而不实,大学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能力有时不如中专技校学生;有些毕业生急功近利,因不愿在基层岗位上从事一线工作,跳槽现象较为频繁。
4、企业需要即具备专业能力,同时又有一线岗位工作经验的人才,但应届毕业生一线经验匮乏。大部分企业愿意花费培训费用、时间,培养所需专业人才,但往往以毕业生跳槽而失败告终。正如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在一线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调往管理层岗位的机会非常多,但是往往他们等不及就跳槽了,为此我们浪费了较大的培训费用,我们也很无奈”。
5、与知识储备量相比,企业更看重应聘学生的学习态度,而非专业能力。大多数企业认为目前大学生最有待提高的依次是是责任心、实践能力、职业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社会交际能力和身体素质。
四、调研结论
高校毕业生服务县级市企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集中反映在企业有较大的用人缺口。
(一)县级市企业迫于无奈地选择――每年选择应届大学生的比例不多
一方面,县级市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意愿强烈,实施的吸引措施形式多样;另一方面,企业吸引来、留得住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仍然匮乏。企业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留住难”的问题。企业虽知要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大学生,但每年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仍较低,主要是投入大量成本吸引来高校毕业生,而由此创造的价值远远低于企业期望值。具体讲,高校毕业生虽知识能力较一线工人更加系统化、专业化,但经验不足和实践动手能力差是最大问题。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毕业生好高骛远,不愿选择一线岗位或者从事时间不长就选择了放弃。正是由于这对矛盾,使得企业做出无奈选择。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实践 大学生兼职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内外多数国家的教育学者等专家都在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面临极大挑战,如何有效将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在移动互联网高度渗透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了新工具和新方式。
与此同时,企业面临人才的高流失和高空缺率的用工常态问题。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信息的颠覆性改变,新生代员工难以驾驭、与企业黏性大幅度降低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通过招聘兼职员工,一方面节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培养人才。对于高校,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全国高校进行全面深化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与企业横向合作,检验学生实践成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构建面向“大学生――企业――高校”三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资讯平台。
二、“职上职下”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分析与设计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如图1所示,本文提出了“职上职下”大学生创业实践求职类社交APP平台设计构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在分析现有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本平台以具有企业实习、实践需求的大学生、高校、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以学生用户为中心,通过学生用户来沟通学校和企业,在平台功能设计上考虑了各类用户需求,真正实现了“大学生、企业和高校”的多方共赢。本平台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其功能设计是完全不相同,通过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地实现了功能的具体。还引入了社交化网络模式,真正沟通了多方需求,实现了多方互动。
针对学生用户,符合“指尖上的族群”的上网习惯,社交APP平台可以为其提供企业实习资讯、实习培训指导、实习档案、O2O实习招聘、创业实践游戏互动、实习实践经验分享等服务,通过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操控、人性化的功能、完美的服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大学生加入平台,实现特定需求人群的高度聚集,为后续商业价值开发奠定基础。学生用户在录入信息经过身份验证之后,可以求职信息、参加实习培训、获取O2O实习资讯、参与实习经验游戏与互动分享,后台会基于数据分析为学生进行个性化推荐。
针对有实习岗位的企业用户,社交APP平台可以为其提供O2O实习招聘、优秀学生推荐、实习学生管理跟踪、高校实践基地建设中介等服务,专业高效地满足企业季节性、短期、长期的用人需求,部分解决了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企业用户需要提供经营许可证等有效证件进行资格认证,认证完毕后可以企业简介、岗位职责、时间、工作地点、薪资等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对学生实习档案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实现优秀学生推荐。
针对高校用户,基于对学生实习档案的记录跟踪,可与需求有规模、较稳定的企业洽谈校外实践基地、顶岗实习等横向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改革。
在传统的平台中,校企合作仅仅是简单的创新项目的合作,对于一些普通的项目并没有深度的合作。通过本平台的研发与实践,将学生-高校-企业三方面进行了联系,弥补了传统平台的不足。且目前缺少面向“大学生、企业、高校”带有国家政策倾向性的平台,所以目前市场蓝海较为明显,可以受到市场的欢迎以及用户的喜欢。
三、“职上职下”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创新性分析
现有研究对校企合作创新关注度不高,但相关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并且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间。本文研究致力于丰富和完善这一研究领域,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本模式设计基于多方式、多阶段、深层次的需求调研结果,用户体验较好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实施了多方式、多阶段、深层次的需求调研,进行了产品原型设计与改进,用户体验较好。本模式设计充分分析目标客户群偏好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运用专业调研手段深入开展用户需求调研,设计产品功能完备,用户体验好。
(二)精准化实习推荐,基于场景的O2O模式实习推荐
“职上职下”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可以进行大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互动,实现精准化实习推荐,使用户达到最大程度的满意。利用地点反查坐标,GPS定位用户的移动设备位置,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推送,尝试O2O模式的实习推荐。
(三)用户积聚效果突出,商业价值无限
本项目平台具有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操控、人性化的功能、完美的服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积聚了大学生用户群体,伴随用户数量增加,可以拓展商品销售、广告等商业模式,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和中华英才网等“大而全”传统网络招聘网站,信息筛选成本高。在精准化个性营销的时代,本模式以贴合用户需求的“专而美”的特色抢占移动端竞争先机,更贴合用户需求的定位。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达到高位,传统网络招聘网站的移动端升级步伐迟缓,本项目产品能够在移动端竞争中抢占先机。
(四)有效沟通“学生-企业-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资讯,实现“多赢”
本项目平台满足了有创新创业实践需求的学生用户需求,解决了企业实习用工问题,检验了高校实践教学效果,促进了校企创新创业实践合作,实现“多赢”,用户体验较好。
[关键词]成功创业;大学毕业生;成长轨迹;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 G52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75−03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政府政策引导及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许多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相关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兴趣比例高达76.7%,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不足1%,而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比例又不足3%,与美国20%的成功率有7倍差距。为了向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建议,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通过采取访谈调研、问卷调研、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对山东省淄博市、烟台市、济南市、聊城市等地107名成功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成长轨迹做了调研。
在107名调研对象中,男性92位,女性15位,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创业主体是男性,女性比重偏低。其中专科学历占52.4%,本科学历占45.8%,硕士学历占0.9%,博士学历占0.9%,对大学生创业而言存在学历越高,创业率越低的现象。通过分析,我们对成功创业大学毕业生的成长轨迹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一、创业目标的确立
对于创业目标的确立时间, 57.2%的受访者选择大学毕业后,21.4%的受访者选择形成于大学期间,11.9%的受访者选择是小时候的梦想,9.5%的受访者选择上大学前就形成了创业目标。可以看出大学毕业后形成创业目标的占大多数,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由于知识储备的增加和知识面的拓宽,他们对于问题的认知不断深入,当毕业后有较好的创业机遇时,有一定的把握能力。
为什么创业?37.1%的受访者选择就业压力和个人理想兴趣,26.4%的受访者选择准备创业的朋友的带动,24.2%的受访者选择有资金或项目,12.3%的受访者选择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目标的确立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自主选择的因素,指受个人性格、爱好、理想等主观自我影响的因素;二是资金、项目等硬性条件因素,指具有商业稳定性价值的实体资本稳定性因素;三是外界的客观性因素、包括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周围环境的带动、社会就业压力等客观性因素。其中个人理想兴趣占较大因素,家庭和学校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提高综合素质,做好创业准备
创业者需要具备强烈的创业精神、突出的管理能力、敏锐的市场信息捕捉能力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我们的多项选择调研题目设置中,对于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选择“强烈的挑战精神”项的占64.3%,选择“出色的沟通能力及交际能力”项的占61.9%,选择“良好的社会关系”项的占50.0%,选择“对市场的认识水平”项的占45.2%,选择“较好的专业知识”项的占40.5%,选择“管理及领导艺术”项的占33.3%。对创业者素质要求的多样化,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成功创业对创业者知识层次、综合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为了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选择创业的大学生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在创业之前的准备工作中(多选),选择“了解创业相关政策”项的占54.8%,选择“结识志同道合的大学生”项的占28.6%,选择“参加创业设计大赛”项的占7.1%,选择“求助优秀企业家”项的占26.2%,选择“到相关企业实习”项的占33.3%,选择“参加创业培训和讲座”项的占26.2%。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准备主要集中在创业技能的培养、创业团队的组建、政策解读、实地考察学习等几个方面。统计结果表明,面对创业准备,更多的创业大学生首选对创业政策的解读,这说明了要引导大学生创业,国家需要出台更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参加创业设计大赛为创业提供的帮助,受访者认可度明显不高,各种创业大赛的组办方需要进一步提高比赛的吸引力和创新力。
三、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具有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创业相对于社会其它阶层的优势在哪里(多选)”问题时,71.4%的受访者选择“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项,45.2%的受访者选择“专业素质较高”项,19.0%的受访者选择“具有更多的信息渠道”项。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突出优势,较高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优势,而这恰恰是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大学生创业除了发挥自身优势,还要合理选择创业项目。如何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是大多数创业大学生面临的难题。在创业项目的来源上,40.6%的受访者选择“由自己兴趣决定”,30.4%的受访者选择“受市场环境影响”,18.6%的受访者选择“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创业”,8.0%的受访者选择“由亲戚朋友推荐”,2.4%的受访者选择“受媒体影响”。可以看出,创业大学生较为理性,在项目的选择上受亲戚朋友和媒体影响较小,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市场环境进行合理选择,注重发挥专业优势,与自身已掌握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四、预期创业发展,避免急于求成
大学生创业要有合理预期,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根据调查,大学毕业3年内创业成功的仅占35.3%,毕业7年以上才创业成功的占32.2%。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的规模比重分别为:小型企业88.1%,中型企业7.1%,大型企业4.8%。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必然要经过一个不断积累、慢慢成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此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大学生将赚钱作为创业的唯一或者主要目的,但是从成功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来看,将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作为创业目的的仅占23.8%,64.3%的人将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自己创业的主要目的。设立一个合适的目标,有明确的创业目的是保证创业成功的必要前提。
五、克服创业障碍,进行多方融资
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受访者个人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选择“创业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占23.8%,选择“家人反对”的占7.2%,选择“资金短缺”的占69.0%。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选择“无法承担风险”的占21.8%,选择“人脉关系不够”的占31.0%,选择“没有启动资金”的占47.2%。这些问题说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来自方方面面,需要创业者认真对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丰富创业经验,以取得最后的成功。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家庭也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创业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
上述数据表明,缺乏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难题。在创业初期的资金来源中,用自己的积蓄和家庭给予帮助的占53.5%,朋友给予帮助的占21.2%,通过贷款进行创业的占25.3%。可以看出,家庭资助、朋友帮忙和自身积蓄是大学毕业生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贷款进行创业的仅占少数。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资金支持政策尚未发挥应有作用。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多方融资,以顺利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各级政府也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资金支持时,除了制定完善的创业帮扶措施,不断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为大学生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减免税费,提供小额贷款,为他们提供人事档案托管,进行职称评定,并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不断扩大企业市场准入范围,对经专家论证、项目可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适当降低门槛,予以资金扶持。
六、注重创业指导,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对大学生而言,接受高校的创业教育是获得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对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有益参考,我们设置了“如果高校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创业教育,您更倾向于哪一种?”和“如果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些方面?(可多选)”两个问题,对于前者选择“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项的占55.7%,选择“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项的占18.6%,选择“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项的占18.6%,选择“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项的占7.1%。对于后者选择“注重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项的占59.5%,选择“注重创业案例分析”项的占31.0%,选择“注重创业者素质培养”项的占57.1%,选择“注重创业基本知识”项的占31.0%。
这些数据表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创业课程的设置应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师资配备上应注重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搭配,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对于创业者具有较大帮助的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同时,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上,受访者对创业者素质培养的实用性课程需求较大,对创业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等理论知识课程侧重程度较低,这也反映了他们对创业课程的需求急功近利的一面。
七、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多方引导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企业需求;SWOT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28-04
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后,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处于升级与转型中的环境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社会对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要求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1]。针对目前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育弱化趋势明显、工程性缺失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环境工程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促使学生能真真切切地参与工程实践,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4]。但是,这些实践活动由于培养规划相对单一,多以教学科研为导向,导致学生的兴趣减弱,重视程度降低。同时,当下高校、企业、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的认识与实践之弊,存在企业参与内在动力不足、相关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性系统实践平台缺乏、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积极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环境工程学科对于工程实践能力有特殊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学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与学生的就业密切联系在一起[5,6]。然而,从就业来看,全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旺,媒体对本专业就业的悲观言论较多;按“复合型”人才衡量,不少环境工程本科生知识面不够宽,对国内外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了解较少,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比较肤浅,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仍是本科生就业的主流倾向,在专业方向选择上更注重监测和设计类方向[7];从课程设置来看,随着环保设施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小型化和一体化设备增多,以传统水处理、固废处理和烟气处理为主的专业学习在缺乏自动化控制等专业背景下较难适应市场需求,这些可能都会导致就业渠道窄就业难的问题。同时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有更为具体的与学生就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8,9]。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带队实习体验,结合一次学生参与某企业畜禽养殖废水工程前期调研的社会实践为例,提出了应用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采样SWOT分析方法对这种实践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环境工程学科发展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一、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1.社会实践实例概述。社会实践中,大学、企业和学生三者的主体地位如何规定对保障社会实践环境发挥作用极其关键。在基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模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大学和企业为辅助,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是找准企业需求与大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结合点,不能让大学生实践成为企业的负担而流于形式,而是找到适应于学生能力并能够主动参与的项目环节,既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高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以下结合学生参与企业畜禽养殖废水工程项目为例具体介绍。
畜禽养殖污染在我国农业污染源中占的比重最大,是当前愈演愈烈的面源污染最大的贡献者。太湖流域城市养殖业多分散在城郊和农村,尽管由村镇主导的养殖场形成一定规模的片区,但独家独户的经营导致各家排污及处理处置措施各不相同。由于管理的不规范和环保理念的差异化,先前建设的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满足养殖业的需求而大量闲置,污水就近排放和下渗到地下水,严重影响村镇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夏季严重的臭气影响周遭居民生活,导致村民矛盾冲突不断。因此,地方政府委托企业进行污水设施改造。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亟需对现有环境现状、处理设施及管路进行清查。但实际中却发现,在短期内完成方案制定,这种规模化养殖和分散化经验的特点,需要耗费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政府和企业均抽调不出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此类调研。这就形成了企业对具有专业背景调研人员的需求,与此同时,大量时间呆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亟需了解当前的环境现状和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因此就形成了企业需求与大学生兴趣的结合点。
从该实践模式的特点来看,基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模式应与现有的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促进本科生就业的目的。
2.实践模式的基本路径。根据本专业组织的类似以上养殖废水调研的几次实践案例,总结得出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基本路径如图1所示。良好的组织实施是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在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的过程中,以下有几点基本的经验提出分享。
首先,实践意向提出后,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从专业背景的学生中挑选有兴趣的学生,又组织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畜禽养殖水处理知识的培训,为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保障。
其次,为解决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时的不自信心理,学院为实习配置了2位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对当地畜禽养殖现状及生态环境进行了大量的资料调研,从专业的角度做足了准备。
第三,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学生参与了调查问卷内容的设置,针对调查方式进行了多方位的讨论,例如如何将专业的词汇转化成农民易懂的问话、农民对排水量不知的情况下可通过记录用水量或水费等信息间接得到等。这次讨论基本解决了由于调查方式不同而导致村民不配合等问题。
第四,实践应以学生为主体,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场调研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询问调研,分两阶段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初始阶段分大组调研,遇到尴尬老师及时化解;第二阶段当学生逐步适应进入角色,多分几组加快调研进度。实际中学生亦主动要求多分组而积极参与调研。学生的积极主动多源自兴趣和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这次实践学生的认真和敬业超出预期,获得了企业和民众的一致称赞。
最后,实践结束后应及时归纳总结,进行个人感想汇报和实践成果展示,可以海报的形式向全院师生展示实习的成果和实习期间的逸闻趣事,既锻炼了学生的宣传和组织能力,又推动了实践方式的宣传。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实践取得初步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实际中得到了学校和锻炼。
二、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战略管理中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之一,也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和路径改革中得到了应用[10,11]。这种将各种主要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罗列出,并依次按矩阵形式排列,再经过系统分析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其中,S代表模式的优势或长处(Strengths),W代表模式的劣势或弱点(Weaknesses),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Threats)。为全面把握这种实践模式的内部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对这种实践模式进行了四个维度的剖析,构建了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SWOT模型(见上页表1)。
根据SWOT分析,可以发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存在较大的优势,一方面迎合了企业需求,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契合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实习的兴趣。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项目来源、时间地域限制、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偏弱等。目前,随着我国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学校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种模式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应用机会。
三、实践的意义和成效
尽管目前我们从事这种实践教学的机会还较少,并且SWOT分析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实践本身来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模式能够解决当前多数实践内容偏离实际和缺乏导向性的问题,提高了大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和重视度。在我们的社会实践安排中,学校和学院应帮助学生从企业需求和学生能力角度寻找实习的机会,让实践性特征明显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尽管这种实践模式可能还需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探讨,但从实践主体学生的角度来看,可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成效。
第一,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在知识与社会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将所学习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正如学生在实践体会中写的那样,“通过现场调查倾听当地养殖户的心声,真真切切想用自己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使每个人能够保证自身产业利润的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新常态。从“四个全面”的战略思路来理解,环保也应该走向新常态。以往的学生实践更多的关注城市环境污水和垃圾等处理技术,针对当前已拉响警报的农村环境污染认识较少,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需求,来适应当前环保的新常态。同时,环境工程是一个随时代快速演变的专业[12],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重度复合态势,环境工程教学实践应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产业市场的新动向,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第三,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本次实践让许多城市学生初次意识到了农村环境保护的任务之艰,开始思考从主流倾向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向其他类型就业渠道的关注。实际上,我国的环保产业,尤其在许多民营企业为主的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咨询服务等方面,都将呈现出接受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强烈愿望[13]。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机会,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四、结论
以学生参与某企业环保工程的一次社会实践为例,介绍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及其组织实施过程,并借助SWOT方法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分析。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发展,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较大的优势和发展机会。根据实践成效,认为在当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引入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能够改变教学实践中导向性缺失的现状,不仅能提高企业对大学生实践的支持力度,而且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实践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环境保护新常态中确定正确的择业方向,拓宽就业渠道,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涛.新常态下环境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保护,2015,(1):32-33.
[2]李春杰,贾金平,王文华,等.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2):18-19,22.
[3]孙红文,戴树桂,徐建,等.以重点学科为依托 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南开大学环境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7):11-13.
[4]牟蕾,李辉,刘西林.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1):79-81,91.
[5]张文杰,游少鸿,王敦球.日本大学本科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浅析――以熊本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128-129.
[6]陆建刚,周宏仓,张慧,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206-210.
[7]张军.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调查与调整对策[J].大学教育,2013,(9):38-39.
[8]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0-94.
[9]王晟.面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9-174.
[10]郝文静.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工作创新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01):135-138.
[11]邱延峻,许军华,蒲波.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SWOT分析与战略路径选择[J].大学教育科学,2015,(149):98-102.
【关键词】东营市;大学生打工;打工方向;维权意识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东营市大学生对于兼职工作的需求方向以及薪酬期望,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为求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辟新型“绿色通道”,助力青春圆梦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的良性局面。
(2)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以及成功案例的剖析,为山东省其他地区提供良好范例。
(3)东营市的兴起和发展得益于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所以它的第一定位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但是在黄河三角洲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它又必须遵循资源型城市客观发展规律,不断向综合功能型城市转化。这样一个以石油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因其产业结构单一、稳定故短期、临时工作并不像很多综合功能型城市一样“百花齐放”。故对于东营市在校大学生打工现状调查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
二、调研地区打工市场与其他地区的异同
(一)东营市区域经济结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明显;
(2)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骨干企业规模、数量均处于发展阶段,研发能力、核心科技力量不足;
(4)服务业比重不合理,种类单一,现代服务业开发力薄弱。
(二)全国大学生打工较为青睐几所城市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1.青岛
(1)近五年来,青岛市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滑;
(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稳步提升,并且以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重心;
(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虽仍逊于第二产业,但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第二产业已经逐渐落后于第三产业;
(4)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传统服务业还是占据了就业的主导地位,政府正加大力度提升新兴服务业在岗位供应方面的能力。
2.昆山
(1)近十年,第一产业处于停滞状态,并部分农用耕地转变为工业用地;
(2)工业发展已逐步引入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制造业机械化程度高;
(3)外资投入多、企业规模大,第二、三产业就业缺口较为明显,流水线短期工种较多;
(4)政府鼓励支持打工潮流的大量涌入,相关政策较为健全。
3.北京
(1)作为首都,经济结构协调性较强,资金投入、资源供给等方面优于全国其他地市;
(2)岗位全面、技术指导方面较为完备,第二产业的规模大、工资高;
(3)服务业各个种类协调发展,比重均衡,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4.深圳
(1)经济规模总量大、经济质量实力厚、经济创新能力强、经济影响能力广、经济发展潜力深;
(2)高新技术分布广、种类多,遍及第二、三产业,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3)现代化服务业林立,临近港口,对外贸易广泛开展,外资投入量大,产品出口率高,就业人员需求量大。
(三)对比结论
通过以上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简单情况对照,可以对比得出:
(1)东营市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致使东营市岗位多样性匮乏,择业可选择性较小;
(2)东营市服务业发展力不足,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从而引起这一比较适合兼职工作的行业在东营的岗位供求关系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高新技术引入较少,外资投入比重较轻,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由此引发在校大学生这一青少年群体对于兼职工作的挑战性不足而感到失望,认为无法通过兼职工作扩展自己的见识与能力。
三、数据处理与问题剖析
(一)问卷投放与收回情况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共投放问卷886份,问卷覆盖范围遍及东营市三县两区。其中回收有效问卷834份,收回率达到94.1%。在问卷随即投放过程中基本做到男女投放比例适中,各年级学生比例均衡,同时,本次调研的亮点之一在于调研对象中,居住于东营就读于其他地市以及就读高校位于东营地区的大学生群体兼而有之,这为本次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二)工资待遇情况
在回收的问卷中经过统计,834份有效问卷显示,其中386人进行过兼职工作,448人未进行过名兼职工作,而386名同学中,有82名是在其他地市进行过兼职打工。其中多数学生的工资(换算成平均每小时工资)普遍在7-10元,较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偏低,且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城市本身魅力方面欠佳,这或许是大学生对于在东营地区打工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从事打工兼职所面临的诸多阻力
1.获取兼职信息途径稂莠不齐
当下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广告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根据小组调研,我们发现大学生获取兼职的途径多种多样,这看似为兼职市场打开了一条光明之路,但随着进一步深入采访,我们了解到这种多元化的途径并没有为大学生打工市场带来更大的便利,恰恰相反,很多利益熏心的人,运用营销手段将打工招工变成了一种别样的“传销”,更有甚者利用高价工资噱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利诱,而在打工过程中再通过指责打工者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不够规范,克扣工资。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于兼职工作敬而远之。
2.心理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距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与用人单位存在两对矛盾点:第一,学生大多期待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家教、招生宣传等)或者中轻度体力劳动(促销、发传单、餐饮等)这与自身能力以及供求关系产生立巨大的偏差从而使得学生与用人单位产生对立;第二,学生大多数在其他城市就读,对于打工酬劳有自己的心理预期,会将东营地区的酬劳与自己成长的城市作比对,一旦有了比较很容易造成心理落差,从而消极怠工,产生新的对立点。
3.家庭环境原因
东营地区以石油产业为龙头产业,大部分家庭从事石油相关行业,就业环境稳定,这就导致很多父母对于孩子寒暑假进行兼职工作呈反对态度。在834份有效问卷中,有369份问卷显示家庭对于自己进行兼职呈反对态度;316份问卷显示家庭支持自己去进行兼职工作,锻炼能力;149份问卷显示家庭对于自己进行兼职工作呈中立态度。由此可见,支持学生进行兼职的家庭比例仅占37.8%。
4.监管力度与教育指导
根据《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财〔2007〕7号以及《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我们不难得出,对于大学生兼职活动,很多时候没有具体法律法规可以强制针对雇佣关系签订用人协议,这便成了在校大学生最大的担心,媒体报道的克扣、拖欠工资案例,时时刻刻都在警醒着他们,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慎重。
同时,在调研的几所高校中,我们通过跟高校学生在线交流以及进入校园随机路访等方式,了解到大多数学校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就业指导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并没有专门的讲座或者指导教师是为在校大学生的兼职工作进行保驾护航。根据调研结果显示93.6%的学生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提供相关扶持和教育指导。
(四)调研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调研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东营大学生打工现状存在着热度不高,供求关系不平衡等问题。这源于两个问题,其一是内因:城市魅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城市服务业发展缓慢,能源主导地位暂时难以撼动;其二是外因: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教育指导以及市场规范不到位。这些客观因素,严重左右了处于彷徨期和盲目猎奇心理极度膨胀的在校大学生,这对很多大学生带来了兼职工作以及就业方面的误区。
四、解决方案
根据调研,本调研小组较为详尽的了解了东营市大学生打工现状所存在的些许问题,通过与相关部门的专家以及高校教师交流,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建议将东营市大学生打工兼职道路变得更加平坦。
向团市委寻求帮助,建议其向上级机关提议拟定规范大学生兼职市场的有关法律条文,真正将大学生打工兼职做到有法可依,并建立官方宣传平台,运用“互联网+”模式,安全高效地进行兼职项目的宣传;
实现高校联盟、校企对接,目前的学生寻得兼职工作的途径大多来自互联网中的招聘信息或传单海报,其中的中间环节会给兼职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致使雇佣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当学校愿意承担这份责任,牵头与企业建立对接时,这样的弊端便会不攻自破;
在校期间委派专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经典案例分析以及教师几十年积累的人生财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兼职诉求,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寻觅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并学会更好地为自己维权获益;
鼓励学生创新思路,突破客观“牢笼”,资源型城市的事实难以改变,那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培育者,教师有必要鼓励引导学生在不耽误正常学业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式的兼职工作,帮助在校大学生突破思想瓶颈,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
依靠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扶持,在创业孵化园和创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完成自主创业,发挥青年独特的“新思想”、“新思路”多维构架创业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世丽.《浅谈在校大学生打工与就业的关系》[J].科技创业月刊,2014,(8):128-129.
[2]李显青.《东营市经济区域结构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3]陈楚天.《青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兼论青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还是在读高中时,听说大学生每年暑假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我既感到神秘和好奇,又非常羡慕和向往。步入大学后,通过几年的社会实践以及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暑假期间走农户、进车间、下矿山、积极调研,深入实践,主流是好的。但是,理性分析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尚存在目的不明确,信息不灵通,关系不协调,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通过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梳理,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1、应付差事型。一些同学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到位,加之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因此对参加实践活动思想上懈怠,行动上消极,实践活动的内容表格或靠打电话问熟人,或凭空想象、主观臆断去填报。实践活动的鉴定不是家长填写,便是家长找人填写,这种现象势必造成高分低能,知识僵化,最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
2、单枪匹马型。独立特行,有想法、有抱负、单独前往企业调查,无可厚非,但由于个人经验欠缺,知识及阅历局限,虽然身入心也入,实地参观了企业,了解了运营形式和管理模式,却难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调查的问题无法提出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社会实践活动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3、闭门造车型。数据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一切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调研,都离不开翔实的数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掌握重要的数据和资料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唯数据是听、唯材料所用。一些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只注重查看企业的简介、历年的工作报告及经验材料,忽视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对被调查企业的困难和挑战视而不见。调查材料洋洋万言,但空洞乏味,苍白无力,被调查单位一无所取,自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4、雾里看花型。笔者了解到一位学习法律的大学生,暑期回到家乡县级法院实习一个月,每天上班8小时,所做的工作却是收文发文,接电话叫人,打扫卫生看门。法院开庭他因值班不能旁听,群众来访说他因经验不足不让参与,偶尔看到案件卷宗,却不能直接见到当事人,分析案情,解决纠纷,好似雾里看花,难辨真伪,致使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日常学习形成“两张皮”,互不关联。
5、观光旅游型。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在思想上缺乏认识,行动上随意浮躁,放暑假后七八个人聚集在一起,既不商议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也无人牵头做准备工作,而是攀亲比贵,找关系显能耐、借车辆、要物质、兴师动众,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活动内容,不但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自身没有受到锻炼,而且在群众中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6、打工挣钱型。极少数同学因家庭困难,利用暑期打工挣钱。不可否认,打工本身也是体察民情、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增长阅历的好形式。但一般大学生打工主要是做零活,而不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得到一份收入。因此,不但所学专业知识得不到有效巩固,而且更不能很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时还会导致本人丧失学好专业的信心。
上述六种情况的存在,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组织领导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现实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事关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活动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把握好“三个结合”至关重要。
1、把个人积极准备与学校组织培训相结合。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必须准备充分。这种准备包括思想认识的升华、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技术资料的收集等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安排、活动方式、调查提纲及服务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题培训,应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重点培训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增强吃苦精神教育;二是传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三是确定好负责人并做好组织方面的落实。通过培训,让同学们掌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克服盲目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建议学校公开实践活动的内容、经费、考核标准、奖励办法,对考核标准要有硬指标,以期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把个人努力与地方支持相结合。调研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但需要自己的积极努力,更离不开被调研单位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大学由精英教育转为平民教育,人们对大学生没有了过去的神秘感,但对90后在心理上却有一种怀疑抑或不放心的态度。尤其是被调研单位,既要介绍情况,还要关照吃住行,所受麻烦较多。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首先要放下架子,用吃苦耐劳的精神,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淳朴的语言,感激的心情,打消人们的疑虑,赢得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使调研活动有意义,有收获,真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用一份心,尽一份责。
3、把个人心得与同学们的经验交流相结合。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调研涉及方方面面,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程度上都有许多收获和经验,有的同学对专业问题有了新认识,有的同学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新理念,有的同学对民生有了新体会等等。辅导员应适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广泛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实践活动所触及的社会消极腐败现象,要采取科学引导的办法,解疑释惑,提高同学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研究,以大学2011级、2012级本专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运用调查问卷、面面访谈的形式对学生、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从大学选取了财务管理、会计、藏语播音主持艺术、学前教育、酒店管理等15个专业的289名实习生。为了使本调研的数据更为客观准确,笔者把调查范围延伸到了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学生、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本调研共发放289份问卷,收回问卷289份,其中有效问卷284份,无效问卷5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8%。在实习方面,有40.5%的学生认为实习重要,对今后的学习有帮助,56.3%的学生认为实习对今后工作就业有帮助,有3.2%的学生感觉实不实习无所谓。对于薪资的问题,有45.4%的学生觉得预期薪资与实际薪资的落差会影响实习意向,而54.6%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当问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实习中的应用程度时,26.4%的学生认为只有0%~30%、42.3%的学生认为有30%~50%,28.9%的学生认为有50%~80%,2.4%的学生认为有80%~100%。关于实习专业对口方面,3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12.3%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对口,50.4%的学生认为部分对口。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实习时约有62.7%的专业不对口现象存在,这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大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的现状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1.1实习单位不能给学生提供切实的实习机会而导致的实习专业不对口
企事业单位在实习生的专业岗位安排方面不够重视,只有3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而62.7%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对口或部分对口。这样会致使实习生在实习单位不能充分展现才能,不能有效学到应有的经验和知识。调研中有45.4%的学生觉得预期薪资与实际薪资的落差会影响实习意向。而学生实习薪资过低已是常态,许多大学生在实习单位被作为“廉价工”,为了获得更好的薪资,有些实习生会选择一些与专业不对口的岗位。
1.2高校对学生实习统筹规划不够而导致的实习专业不对口
高校一方面缺乏与实习单位缺少沟通,另一方面在学校专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结合不够导致学生实习时对专业学习帮助甚少。调研中只有2.4%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实习中的应用程度达到80%~100%。有些学生希望学校能帮助安排实习单位,也有学生渴望自己找实习单位,学校大多情况下不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处理。此外,学校对学生实习没有严格要求,只要有实习单位的盖章就算是实习,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参加实习,而且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基本未安排实习监督员到实习单位进行检查。
1.3大学生本人对实习不够重视而导致的实习专业不对口
在实际的谈话调研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受家长、学长、社会等因素影响直接忽视实习、放弃实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考研或者公招培训上,导致实习与就业能力的其他提升存在冲突。没有实习规划和实习实践,没有实习专业对口与否的切身感受,等于缺失了确定未来就业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实习专业对口与否一定程度上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
2改变大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现状的对策
大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问题已凸显,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结合的区情,提出以下对策。
2.1高校要加强实习引导与监督
学校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在校内要提高实践课所占比例,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务操作,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避免学生实习时出现“学无所用”的现象。此外,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加强同社会需求相结合,做学生实习统筹时,校方要为学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实习信息,同企事业单位做好协商工作,使学生能够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和岗位。在实习监督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督,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不定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2.2大学生要重视实习,主动提高专业技能
学生在校期间要了解社会需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一专多能的市场需求。同时,要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实习与就业打好基础。实习生要提前预习好实习制度,做好实习准备。
2.3实习单位应提高社会责任感
的企事业单位要重视实习生,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为单位招揽人才提供翔实的参考。在学生实习期间,实习单位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实践本领与社会经验,帮助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实现企业服务社会的价值。
2.4避免实习时间与其他提高就业能力时间的冲突
通过调研后,笔者认为提前实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实现实习效果的办法。学生的实习期可以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在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提前实习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实效建议,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此外,对于有考公务员、考研想法的学生,此举可以避免时间上的冲突,做到两不误。同时也符合很多学生希望在就业前多次实习和延长实习时间的意愿。
3结论
The Relative Impact of Cultur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Capability on New Servic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此项调点研究如何利用运营资源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构建一个系统性的架构,以了解运营资源与新服务开发项目的驱动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而言,研究的重点是文化、战略导向对新服务项目开发绩效的影响力,新服务项目开发的成功率,以及由新服务项目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此次调查涉及英国105家市场领先的服务企业,搜集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如果要让新服务开发项目有更高的成功率,不同的企业必须采用不同性质的新服务开发策略,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的组织能力。新服务开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将影响新服务开发项目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其中,企业的战略导向也非常关键。企业的组织能力、战略导向和企业文化相互作用,将最大化地释放新服务开发项目的绩效。
事实上,由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企业在进行新服务项目开发时也会有差异。那些拥有企业家文化的企业更适合以探询式导向(Prospector)开发新服务项目,而那些拥有学习文化的企业则更能从分析式导向(Analyzer)中受益。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调研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of credit cards
信用卡企业以及银行的数据表明,信用卡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对于将大学生群体作为目标群体的营销者而言,了解这个群体非常重要。
因此,此项调研的第一个目的是调查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的动机,以及信用卡对于大学生的用处。第二个调研目的是根据营销学者的建议,对现有的大学生信用卡消费决策的影响要素进行检验。具体而言,此项调研尝试解答两个问题:对于大学生,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让他们想拥有并使用信用卡消费?信用卡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多重要?
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确认了对使用信用卡起到影响作用的四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客户服务、激励、信贷需求、购买力。66%的受访者声称信用卡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49%的受访者每月使用信用卡进行3次消费,51%的受访者每月刷信用卡的次数多于4次,25%的受访者经常使用信用卡(每月多于7次)。
根据调研结果,信用卡营销者和银行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及年轻人的信用卡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及定位战略,调整营销传播战术,进行品牌管理。比如,针对大学生的强迫性购买习惯、大学生信用卡债务,银行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文化和市场接轨对北美、欧洲和亚洲跨国企业广告策略的影响
Influences of Culture and Market Converg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and Asia
此项调研针对创意战略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研究,与其他同类型研究相比,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不是针对营销和广告标准化的所有要素进行研究,而是对营销和广告的标准化模式进行探讨(比如国际化模式、本土化模式),研究对象是北美、欧洲和亚洲跨国企业的国际广告策略和广告活动。
针对不同的原产国产品创意战略及其执行情况,对210个平面广告进行分析,并且考虑西方和非西方文化因素。而这些原产国分别为日本、韩国、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瑞典、瑞士和美国。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了解电脑的相关知识及营销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首先来认识一下营销调研实习吧,营销调研实习是通过实践环节对所学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理解。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成本、准确和适时的市场营销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营销调研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市场营销的信息,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营销调研实习是依据大纲的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学习后展开的。通过实习欲使我们正确认识营销调研的价值,灵活掌握营销调研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 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常规性的市场调研项目,有效运用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解决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和驾御实际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
这两个星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第一次实习——市场调查实习。我们由老师分配结组,需要先找到调查对象,针对其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她想要了解的市场信息做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再对目标市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报告。
1. 确立调研主题
在实习阶段我主要负责前期的调研准备,利用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我们组经过讨论决定对电脑市场进行调查。
调查题目:对连云港市新浦区电脑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使用电脑的调查。
调查动机:调查有关计算机行业的各种信息看看大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是否有发展机会,并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内投资的具体方向和进入策略调查要点:笔记本价格的持续下降将不断激发个人用户的购买欲,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学生购买电脑的品牌主要有1、acer 2、八亿时空 3、长城 4、戴尔 5、方正 6、方佳 7、海尔 8、海信 9、惠普 10、金翔云 11、蓝星 12、浪潮 13、联想lenovo 14、联想thinkcentre 15、明基 16、苹果 17、七喜 18、清华同方 19、清华紫光 20、tcl 21、神舟 22、新蓝等,要求售后服务要好,服务态度好。他们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广告等方式来购买电脑。他们所满意的价格主要集中在5000元左右,讲求经济实惠。学生购买电脑的目的除了学习外,大部分是用来玩游戏或看电影什么的。对电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成报告。
2. 制定调研计划书
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市场营销整体策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 容:(1)市场营销调研策划(2)市场分析(3)市场营销
战略策划(4)产品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5)顾客导
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6)竞争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
策划
一般来说,整体策划对企业自有资源评估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析(2)企业的财力资源分析(3)企业的物资资源分析(4)企业的技术资源分析
策划书大体内容如下:
市场分析
一,营销环境分析
二,消费者分析
三,产品分析
四,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五,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分析
广告策划书第二部分 广告策略
3. 进行文案调研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文案调研,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有关研究课题资料数据的收集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二手资料和数据,了解所要研究的课题,并形成个人文案报告。对于我们来说资料的主演来源就是网络,迅速准确的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资料也应该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在进行完文案调研之后我对整个调研主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 展开实地调研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搜集一手资料。我们来到长春各大超市进行观察,记录那里的客流量,自有品牌商品种类,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商品的情况,跟踪顾客记录其消费过程等。这些事情说起来不困难,但是要落实到实践上,真的是有些麻烦。一方面要分心记录数据,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引起超市有关人员的注意,在跟踪顾客是更是很容易就会跟踪丢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进出超市,装作若无其事似的进行数据的收集。最后我们还需要经这些数据整理出来形成观察报告,并进行相关的简单分析。
(2)询问法:
询问法是结合问卷设计的一般技巧,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出结构合理,紧扣主题的问卷。进行询问法调查时我们先要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再到各大超市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是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问卷填答的完整性等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问卷的设计并进行了是调查,在进行最后的修改过后将问卷打印好并分到每个组员手中。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我们分别去了重庆路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家乐福超市,恒客隆超市、欧亚地下超市进行问卷调查。做问卷其间我们遭遇了很多的拒绝和冷漠,但同样有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们填答问卷,这两天虽然很累,也有很多的委屈,但当我们拿到填好的问卷时我们都很高兴。
5. 每日写调研日记,对资料进行整理。
每天我们都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要写调研日记记录每一天的都要过程,以便在撰写报告是可以有资料作为参照。
6. 撰写实习与调研报告
最后我们要将二周以来的实习情况撰写成实习报告,调研的成果完成调研报告。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语言太过缺乏,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通过报告的撰写,将三周以来的辛苦劳动转换成文字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情。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观念变革 机制创新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对于进一步密切大学生与社会联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不断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也面临着全新的变革诉求,社会实践的内容选择、组织实施方式、考核评价机制等亟待创新与完善。
一、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导向有待进一步矫正和厘清。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功利化倾向进一步抬头。一些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关策划上,项目刚一立项就发动社会关系寻求媒体关注,制造舆论氛围。在选题设计上,将注意力简单聚焦在媒介兴奋点与受众关注点的引爆上,走“偏、特、奇”路线,而忽视了内容设计的贴近性、科学性、实效性。这其中有大学生实践团队主观认识的问题,但各级团组织对暑期社会实践绩效评价的程式化也加剧了社会实践的功利化趋势,比如一些高校团委明确要求校级以上先进团队必须要有多少家某级别以上的媒体报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不好的导向作用。
二是暑期社会实践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视野有待拓宽,亟须增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契合度。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内容设计中仍然主要选择支教、举办文艺演出、对于某些文化议题或社会议题开展专项调研等内容。从总体上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议题选择仍然相对单一,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缺乏全面的审视与关注。比如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阅读习惯的变革等,微博问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的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民众在获得巨额拆迁补偿后因为观念误区等原因花费无度迅速返贫的问题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设计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实践项目与大学生所在高校、所学习专业的特色需要进一步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需要大学生凭借专业知识对某些现象背后的成因有初步的梳理,需要对大学生群体对实践对象有更加深层次的关注与思考。
三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举面红旗、穿一件印有校名的文化衫”是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行外在标识。借个教室、开展普法宣传及其他普及类、教育类活动;用个广场,表演一场文艺演出;印一堆问卷,开展某个问题的专项调查成为当前大多数社会实践的通行样式。暑期社会实践应该采取更加贴近、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比如赴实践对象挨家挨户走访谈心,参与人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协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真正到企业一线、社区一线开展走访调研等。利用好网络平台等通讯技术等,形成某项社会实践议题的关联效应,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等,真正要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困难。
四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安全是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底线。当前,伴随着高校暑期社会实践规模的不断扩容,社会实践面临的安全保障、后勤支持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松散化”取向,过多地依赖学生自发性组织协调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对社会实践的动态掌握不够,对各种潜在的风险性因素预判、排查、疏导、解决不够,较易形成社会实践中的不稳定因素。暑期社会实践的后勤保障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各级团组织实践经费有限,而稳定的多渠道经费筹集机制尚未形成,经费保障随意性、变动性较大,也不易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的原则
一是特色凝练的原则。高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遴选、培育与立项,必须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实际,围绕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人才培养特色等科学设计实践选题。比如传媒类院校就要将社会实践选题的重点放在文化支教、文化调研、文化推广与普及上,做强做优文化品牌。而经济类院校则可以结合其专业优势组织中小企业专项调研,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对策建议等,为人民群众的科学理财、抵制传销、防范各种经济诈骗等开展专项咨询,构建“金融支持与安全长廊”特色实践品牌等。与此同时,高校要凝练在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运行模式、团队文化等,比如一些高校通过建立与其专业方向高度匹配的常态性实践基地,使流动的社会实践“阵地化”;一些高校在社会实践团队中建立了党支部,让党员意识更好地浸润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一些高校探索形成了“菜单式”社会实践模式,在确定社会实践项目时充分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诉求。很好地提升了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界定;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51-02
实践教学是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教学途径。就目前各高校的情况看,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并以多样化的方式推广和实施,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内容、问题、路径等基本问题仍然认识模糊。这必然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一、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重要意义
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问题,是对思想政治理沦课实践教学的定位问题,这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走出去的社会实践方面,要将课堂教学以外,借助其他教学手段、方法并由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方式都纳入进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与课程内容相联系并由任课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一切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沦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必须与课程内容有关。若与课程无关,就不能算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思想政治课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主题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是学习该课程学生的参加,并是实践教学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1.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坚定,不是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能达成的,还需要实践教育,让大学生走进社会,到工厂、企业、农村社区、博物馆等地参观,直接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各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真实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实际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思想上理解和支持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
大学生一般对国家繁荣与社会进步期望甚高,他们对国情、民情又缺乏了解,容易以理想的眼光看待社会与人生,以书本知识简单地衡量复杂的社会现实,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艰苦性、长期性等认识不足。面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丑恶现象,他们就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和疑问。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特别是让大学生深入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深刻体验我国农村的落后状况、农民的生活现状,有助于他们端正思想认识,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业中,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受到长辈的溺爱。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可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友爱精神。同时,大学生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看到广大人民群众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与感染。
4.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品德
多数大学生一直学习、生活在学校,缺乏参加体力劳动的机会,有的甚至存在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社会实践,尤其是参加体力劳动,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尊重劳动的思想。
二、科学界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强化和加深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内容是什么,必须围绕实践教学目的和目标来进行,这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都是经过许多专家集体编写的,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时,必须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比如“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要重点围绕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又如“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要围绕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大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评价,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热点、难点和问题的答案,通过实践层面认同,升华为信仰,转化为行动,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
2.关注大学生成才的内容
大学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塑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情操、优良的道德品质、强烈的报国胸怀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人文精神和理想人格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方面。
3.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时,要以广阔的、鲜活的社会生活为大课堂,要把课堂教学的小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过程,更好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社会的脉搏,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不仅看到生活的阳光面,也要看到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落后;不仅要看到人性美,也要看到人性丑,在改变社会的不如意中自觉成长。
三、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通过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但是,有的仅仅把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算做实践教学形式;有的把校园文化活动也划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有的把课堂内的辩论、讨论、演讲等教学活动也视为实践教学形式。凡此种种,就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的不明晰和不畅通。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和内容正确界定的基础上,按实践教学开展的空间时间,采取的形式、方法、手段及学生参与程度的不同,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切实可行的路径。
1.参观访问考察
这是一种感受型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各类纪念馆、成就展等;访问模范人物、杰出校友等;考察著名企业、新农村建设典型村庄等,让学生得到具体感受。这种实践教学,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认同,而且活动也便于组织。但开展此类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受到本地人文教学资源的限制,所以,注意挖掘和利用本地历史和现实的教育资源,是设计和组织好这种主题实践教学的基础。
2.校内社会调研
这是一种体验型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大学生根据课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校内校外的调研,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直接体验。这种实践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研课题和方法,合理地安排调研分工,认真撰写调研计划,适时进行调研成果的交流等。调研的组织实施,划分不同层次与类型。如校内调研比较微观、简单,时间安排上就要相应少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即可完成。校外社会调研则可以设计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用较长的时间,甚至寒暑假中进行。调研完成在要撰写调研报告。最后组织专家对调研成果进行考核。
3.志愿者服务活动
这是一种践行型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引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日前及未来可能会逐渐推广的一种新路径。这一路径特别适宜于“基础”这门课程,并有希望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作为参与人数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首先,要明确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范围。应考虑先校内、后校外。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志愿者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公益性活动、献爱心活动等,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动学生走向社会。其次,要有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管单位与校团委、学生处及服务对象的所在单位组成协调工作小组,任课教师按课程要求具体指导。最后,按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实际表现,予以考核,并计入考试成绩。
4.各种专业实习、生产劳动
大学生通过到生产第一线,到工作岗位具体实践,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既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责任,充实思想都大有益处。
5.学术研究与各种竞赛
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最好途径。高校广泛开展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些高校仿效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开展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有些高校为学生设立研究可以等,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最为活跃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这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而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各所高校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基于此,为了准确把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和储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和威海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号召,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关于探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查。山大学子对于创业持怎样的态度?又有多少人已经先人一步进行了创业?创业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们需要学校提供何种支持?带着这些疑问,调查人员展开了此次调研工作。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概念: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2、现状:从2002年起,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也不断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数量所占的比重则更大。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社会环境、学校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自身的创业意识密不可分。二、研究目标(核心问题)
1 2 3 4 5 6此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研及访谈,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需求状况,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响应我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要求,并由学校相关部门依此来制定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及制度,以积极引导山大科技园威海分区所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调研采取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个学院的人数比例分配问卷。在每个学院随机选取专业,在选定的专业中随机选择班级,并且使男女人数比例为1:1,保证了调研的科学性。
四、问卷基本情况
1 2 3 4 5 6第二部分 本次调研需要显示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描述现象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了解,他们的创业意向,以及现在所处的状态。即“是已经开始创业,还是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
2、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联系。
3、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二、总结问题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
2、调研对象所认可和倾向的创业模式。
3、影响我校学生创业实践的缘由。
4、调研对象在创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三、提炼观点
1、为提高创业水平和质量,学校应做哪些工作。比如,宣传推广创业赛事等。
2、学校应该给有意向创业的同学提供哪些帮助,给与什么政策扶持。
3、如何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提高创新水平。
第三部分 调研数据分析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在不同年级的选择上,2006级—2009级的选中人数比例基本为2:3:3:2,研究生一共选择50人,约占总数的7%,符合调研前期的计划安排。
1 2 3 4 5 6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实践状况
1、调研对象的创业意向
(1)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在调查中,总共599人回答了“您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状况如何?”这一问题,其中,有191人表示“从来没有过创业打算”,占总人数的 31.9%;表示“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的人数为379,占总人数的63.3%;正在进行创业或者已经成功创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6%,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2)调研数据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创业
(3)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有一定的关系
在调查中,商学院与其他学院相比,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人数上明显多于其他学院,在比例上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是有一定关系的,无论在何种层面上说,商学院的同学都更加容易接受有关创业的相关信息,因为与学科关联性较强,创业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不是那么遥远
2、对创业教育的了解
1 2 3 4 5 6以下是调研的相关数据
(1)对 “教育部门试点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
(2)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SYB项目” 的了解程度
(3)对“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的了解程度
(4)对“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的了解程度
(5)对“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的了解程度
由以上数据资料可知,调研对象对诸如“教育部门试点创业教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SYB项目”、 “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 “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等项目了解较少,表示不了解这些项目的同学比例均在70%以上;然而,对于“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被调研的 599人中,有近437人是了解的,占到总数的73.0%。这是因为,“挑战杯“赛事是我校长久以来大力宣传的重大赛事,而对其他的项目宣传推广较少,甚至还未启动。由此可见,学校对相关创业赛事的推广和宣传是提高学生认知和参与这类竞赛的前提,也是普及创业教育、推进创业的保障。
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学生创业需求调查
1、 创业资金、创业团队、创业项目、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心态是大学生认为创业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