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经济发展范文

个人经济发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个人经济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工作经历

我**年**月到20**年**月在XX学校读药学专业,毕业后到XX医药公司工作,先后从事过药品在药库的管理和药品的销售工作。2001年9月到2004年7月就读于计算机专业。2004年9月到2006年7月就读于法律专业。2004年6月到2008年10月在建筑咨询公司工作。2008年11月至今到房地产工作,从事工程管理。

二、学习情况

我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总觉得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就更加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我先是读药学专业,后来又读计算机和法律。从事的工作也从药品转向工程。当然,学习专业和工作性质的变换,对人来说是非常辛苦的,“隔行如隔山”就说明辛苦的程度。但是,辛苦是对人的磨练,增加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工作阅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十分有利。

三、工作态度与责任

干工作除了文化知识与技能外,更主要的是工作态度与责任。我从事任何工作,都想到,不管我自己的能力如何,关键不能忘了我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我的责任,承担了责任就胜于我的能力。现在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的我,当前首要是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对自己正确定位,甘愿当一块铺路石,默默无闻地尽自己的责任为公司搞好工作。承担责任,最基本的要求是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责任,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对自己工作责任内的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地去做,千万不要等领导来安排。同时岗位责任心体现在技能精、作风硬、讲诚信、肯奉献,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团结合作,敢打硬仗,不计得失。只要人在岗位,事情就要做足到最后一分钟。我一个工程管理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理念,讲求诚信,珍惜岗位,严守岗位纪律,能够立足本职,以远大的职业理想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工作实践中,敢于承担工作风险和工作压力,具有长远眼光和吃苦耐劳精神。

四、工作思想

在工作上,我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善于专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雷厉风行、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工作就是挑战,就是实践,我会迎接挑战,在实践中求发展,我会紧密结合本岗位实际,创造性、灵活性地协调、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防范

个人信贷业务是随着信用消费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信用消费的发展而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遭受强烈的冲击,对外依赖型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解决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分析

从理论上讲,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不足和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不足两大方面,因此,研究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可能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除此之外,政策制度环境所导致的制度成本,因其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较大影响,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1.1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

在实务操作中对个人还款能力的准确判断是相当困难的。除了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外,工作流动性的加大是目前风险防范的难点之一。目前,企业员工下岗、跳槽的情况十分常见;收人下降造成的还款能力不足很难事先预见。企业经营的风险对职工和投资人的预期收入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此外,部分个人贷款购买的房子、汽车等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于投资,房价、车价、大件消费品价格下跌导致回收期长于预期等因素都会加大贷款风险,这些都使得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风险判断更加复杂。

1.2市场风险

(1)市场波动风险。市场波动风险是指国家政策变化、城镇规划变化、人们需求变化以及经济周期性波动等引起的市场供求变化而带来的风险。我国八九十年代的海南房地产热,导致了许多银行的大量呆坏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就是指商品价格普遍的持续性的上升,也就是货币的贬值。由于按揭借款合同期限、还款方式已事先确定,在通胀发生后,收回的货币资金其价值要远远低于通胀前的实际价值,给银行资产造成隐性损失。

(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资产、负债、收益在利率波动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对贷款人及借款人都会造成影响。此项风险是由于利率政策、利率结构不合理性而给消费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

1.3流动性风险

个人消费信贷,例如个人住房贷款,贷款期限比较长、金额较大、客户分散,而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在允许银行参与的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情形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从而形成“短存长贷”的格局,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

1.4操作风险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引起操作风险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系统因素、流程因素、外部事件四种情况。其中,属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二是流程因素引起的流程执行不严格。

2商业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2.1开发应用“个人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和“消费信贷电脑审批系统”,严格把好消费信贷入口关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放贷的基本标准。同时,加大系统开发建设力度,对消费信贷的申请和审批设定一套严密、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标准程序,并按此程序设计标准软件。这套标准程序中,贷款抵押率和负债-收入比率是两项最重要的风险控制指标。

2.2积极防范操作风险

首先,商业银行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进一步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有效的雇员管理酬劳制度,以提高风险防范积极性。其次,防范消费信贷操作风险还要加强消费信贷的文档管理,加强后备人员和后备系统建设,以维持操作的持续性。再次,防范消费信贷操作风险要推行操作流程电子化。

2.3健全法律法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

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开拓,原有的法律法规亟待修订与完善,要出台针对个人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运作,既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也维护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同时,全社会也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大力推广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2.4实现消费贷款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

消费信贷一般期限较长,造成商业银行短资长贷,加大了流动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实现资产证券化进程。在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域、利率、期限等方式形成证券组合,出售给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信托公司,由其将购买的贷款组合。经担保和信用增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

2.5实行浮动贷款利率、多种还款方式和提前偿还罚息

(1)人民银行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利率浮动比率、货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给商业银行以更大的余地,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防范风险。

(2)对贷款期限长、利率风险大的住房贷款尽快实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并行的利率制度。

(3)实施提前还款罚息制。当利率下跌时,消费者会提前偿还固定利率的贷款,而以较低的利率举借新债。借新债还旧债,会导致银行丧失贷款收益,并给银行重新安排资金造成困难。为此,银行应收取高于预定利率的罚息,弥补信贷资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潘丽娟.我国消费信贷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

[2]邵烨.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中的操作风险成因剖析[J].现代商业,2008,(5).

篇3

[关键词] 投资者 经济发展 相关性 关联分析

一、引言

我国证券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个体投资行为与很多因素有关,而经济基础是重要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经济基础视角,将各地区个人投资者状况与当地经济发展进行关联分析,找出其相关性,企图从大区营销角度发掘市场机会。

鉴于分析数据的客观性与可靠性,文中证券市场数据摘自于2005年、2006年证券统计年报、月报,人均GDP数据摘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并进行了必要整理。在变量选取方面,考虑到各地区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新增开户数是当地最基本的个人投资者信息,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量是反映当地投资者活跃程度的重要信息,而这两方面反映在证券统计表中对应着各地区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新增开户数、流通股托管市值等变量,因此,下文以这三个变量来反映各地区个人投资者情况,并以此与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中国股市A股最有代表性,若不特别说明,文中证券数据都指A股。

二、个人投资者地区分布分析

通过截至2005年、2006年底沪深开户数、新增开户数统计,分别计算出沪深开户比重和新增开户比重,并绘制2005年、2006年投资者开户地区分布线型图。通过线型图分析得出:(1)投资者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带,并以上海、广东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可视为第一梯队;(2)沪市投资者以上海投资者为主,深市投资者以广东投资者为主,并且,沪深市投资者都在不断增加,总体而言,沪市投资者的增幅快于深市投资者;(3)上海和广东的新增投资者都倾向于在沪市开户,但北京投资者倾向于在深市开户;(4)江苏现有投资者较多,沪深两市投资者数量相当,但新增动力不强;(5)山东、四川、辽宁、浙江、北京可视为第二梯队,现有投资者数量多,沪深两市投资者数量相当。山东新增投资者动力不强;四川新增投资者动力足,尤以沪市新增投资者为主;辽宁和浙江的新增投资者比重与现有投资者比重不相上下;北京的新增投资者动力非常足,尤以深市新增为主,特别是2006年,北京的深市新增开户数占深市总开户数的75.7%;(6)湖北、湖南、河南、福建、黑龙江可视为第三梯队,现有投资者数量一般,增长动力也不足;(7)天津、河北、山西等其他地区现有投资者数量少,也无明显增长趋势,可视为第四梯队。总之,这两年各地区投资者分布较稳定,可按现有投资者人数和增长幅度分为四个梯队。第一个梯队最活跃,第四梯队最不活跃。

三、个人投资者地区分布与当地经济发展二元相关分析

一般来说,开户数量越多的地区,投资者越活跃,总体交易行为越频繁。各地区投资者交易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是否具有相关性呢?下面采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

1.地区个人投资者与人均GDP相关分析

选取2005年、2006年度沪深两市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地区分布比重、人均GDP为两个相关变量,通过SPSS13进行相关分析,得出2005、2006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0.674,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0.663,Kendall’s tua-b相关系数分别为0.488、0.501,并且在数据旁边有两个星号,表示用户指定的显著性水平为0.01时,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等于0.01(在表格中显示为“.000”),即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地区分布比重与当地人均GDP显著相关,且为正相关。经验显示,当相关系数位于0.5~0.8之间,属于中度相关,位于0.3~0.5之间,属于低度相关。可见,通过三种不同的相关分析,均反映出2006年的相关系数高于2005年,2006年的相关性为中度相关,2005年的相关性基本属于中度相关,这说明各地区个人投资者开户数与当地人均GDP中度正相关,且 2006年各地区个人投资者开户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如果我们将三种相关系数的均值当作该年度个人投资者开户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系数,那么2005、2006年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86、0.613。

2.地区流通股托管市值与人均GDP相关分析。选取2005年、2006年度沪深两市地区流通股托管市值、人均GDP为两个相关变量,分析得出2005、2006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73、0.722,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0.623,Kendall's tua-b相关系数分别为0.531、0.471,若用户指定的显著性水平为0.01时,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等于0.01,即沪深两市地区流通股托管市值与当地人均GDP显著相关,且为正相关。可见,通过三种不同的相关分析,均反映出2005年的相关系数高于2006年,2005年的相关性为中度相关,2006年的相关性基本属于中度相关,这说明各地区沪深两市地区流通股托管市值与当地人均GDP中度正相关,且 2005年各地区投资者交投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如果我们将三种相关系数的均值当作该年度个人投资者交投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系数,那么2005年、2006年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65、0.605。

从2005年、2006年整体证券市场状况看,2006年的行情好于2005年,开户数高于2005年,整体交易量也高于2005年。流通股的交易情况最能反映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实际,2006年的个人投资者交易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减弱从某种程度反映出投资者的交易活跃程度在整体市场良好的状况下与更多的因素有关,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状况。

四、个人投资者地区聚类分析

为了制定合理地市场细分策略,需要对个人投资者按地区进行聚类分析。下面采用偏离-阀值法来进行分析。

分别将截至2005年、2006年底沪深两市开户数求和按照31省份进行降序排名,再分别对我国2005年、2006年人均GDP进行降序排名,得出2005年、2006年各省市总开户数排名与人均GDP排名对照表,同时为了更清晰地表现各地区投资者状况与人均GDP的偏离,经过偏离度处理,得到2005年、2006年各省市总开户数排名与人均GDP排名偏离散点图1、图2。

令偏离度=总开户数排名-人均GDP排名,假设:

1.当偏离度=0时,表明当地投资者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当地居民风险偏好性一般。

2.当偏离度>0时,表明当地投资者状况慢于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居民风险偏好性不足。

3.当偏离度

事实上,偏离是合理的,若取一个阀值,对上述假设进行调整:

1.当偏离度≤5时,表明当地投资者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开户数能较好地反映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该地区可归为风险偏好相当者。

2.当10>偏离度>5时,表明当地投资者状况慢于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居民风险偏好性不足,可归为风险中性者。

3.当偏离度≥10时,表明当地投资者状况严重慢于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居民具有风险规避性,可归为风险规避者。

4.当-10

5.当偏离度≤-10时,表明当地投资者状况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居民具有明显的风险偏好性和投机心理,可归为风险偏好者。

因此,将各省市归为A、B、C、D、E五类,如下表:

篇4

关键词:个人年金保险;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5-0043-06

一、人口老龄化挑战

(一)世界人口统计趋势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06年订正本》提供的统计与预测数据,到201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67.2亿,在假定生育率继续下降的条件下,预计2045-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75.4亿。图1为1950年到2050年问世界不同地区的出生人口预期寿命的统计及预测趋势。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出生人口的预期寿命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足以反映出世界范围内人口寿命普遍延长的情况。

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同时,成年人的死亡率也在降低。生育率降低带来的人口缓慢增长和成年人死亡率的降低导致了人口的老龄化,即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图2是世界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及欠发达地区2005年与2050年在年龄组百分比的对比图。国际上通常的定义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从全球范围来看,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将增加约两倍,将从2005年的10.3%增至21.8%。在同一时期,预计欠发达地区老年人所占比例将从2005年的8.1%升至2050年的近20.1%,而较发达地区老年人所占比例则会从20.1%升至32.6%。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及人口普查资料,在过去的50年里,我国的人口总量与老年人口总量都不断增加,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也不断提高。从表1可以看到,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总人口增长速度。

图3是根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从2006年到2050年对中国人口发展的预测数据所作出的各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例图。2006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1.3%,已经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10%的老龄化标准,从图3还可以看到在未来的四十多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与世界较发达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第二,我国是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多重压力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的。

二、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

人口的老龄化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影响,对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一)老龄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对于个人来讲,长寿是一种风险,意味着由于寿命的延长而可能发生的没钱养老的风险。由于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在退休年龄没有同等延长的情况下,个人的退休后余命以及退休期都会相应延长,以致不能维持原有生活所需要的开销。特别是退休后用于医药、护理方面的费用大幅增加,社会保障的基本养老金收入难以满足个人退休后的种种需求,这就迫使退休老人必须调整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以承担其长寿的风险。

英国最近的研究表明:人们平均低估了自己的预期寿命大约5年,如果人们知道自己的预期寿命延长,将更加重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作用,在年轻时工作期间就开始储蓄和投资,并对现有的消费模式作必要改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养老金计划都有一个很大的缺口。

在美国,人们的退休收入有五个主要来源,依次为: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养老金、雇主和企业年金提供的养老金、个人储蓄和个人年金保险、退休后受雇、私人的代际转移。我国老龄人口的退休收入则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私人的代际转移即子女的供养。从表2中可以看到中国老龄人口主要生活来源的一些特点:一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于子女;二是女性老龄人口的生活来源较多的来自于子女,男性则更多元化一点,有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的退休金;三是城乡差异较大,农村老龄人口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是来自他们的子女,而城镇特别是城镇男性老龄人口的生活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自己的退休金。

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传统方式,但伴随着人口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中国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四二一”家庭结构已渐渐出现。城市里,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昂贵的医疗保健费用和照护成本使中年人负担沉重;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经商,“空巢家庭”和无男家庭增加,供养老年人的能力日益削弱,这些都表明长寿风险已成为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根据曾毅的预测,中国高龄老年人口在1990-205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等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与日本的2.7、1.9、2.6、2.5与1.8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经济能力要差一些。从图4可以看出,由于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导致抚养比上升,预计在2045年左右达到一个高峰,从而会给青年劳动力群体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

第二,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后,第一代独生子女正逐渐变为劳动力人口的主力军,年轻的家庭成员照顾老年人的能力正逐渐降低,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模式正不断弱化,代之以对国家和社会的养老体系、医疗体系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第三,人口老龄化加大了社会保障需求,用于老年社会保障费用的大量增加,将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在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制度下,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支持越来越多的老年退休人员的青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将使得国家给付的养老金越来越少,甚至可能会导致养老金的支付危机,从而会产生养老金的缺口。根据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估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到2010年中国将面临1100亿美元的巨额养老金缺口。

三、西方国家利用个人年金保险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经验

美、英、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解决养老方面都大同小异地提供了三个层次的保障:一是政府养老金;二是雇主养老金,是在雇员工作期间由雇员、雇主分别缴费的退休计划,也称为企业年金。这一部分收入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国外老年人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个人养老保险即个人年金保险,即保险公司提供的年金产品。最近几年,雇主特别是小企业主提供的退休保障正逐渐从雇主资助的退休计划转向

更具自由选择权的退休储蓄工具,如年金产品和万能寿险产品等。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西方各国近年来年金保险的保费收入都呈上升趋势。

(一)国外个人年金保险市场现状

由于年金市场的规模、产品结构、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及税收制度的不同,不同国家年金市场差别很大。从图6中可以看出,一些国家,如德国,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家的基本养老金,而另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则有更发达的个人养老年金市场。

从图7可以看到,美国的年金保险市场从1970年开始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趋势。这是因为自个人理财和财务规划风行后,特别是美国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的经营出现困难,为了保障老年退休收入水平,人们纷纷转而购买个人年金保险。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美国的税收税惠政策也鼓励个人购买年金保险,这也是年金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年金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

年金是一种重要的退休保障计划,大多数国家对个人向商业性保险公司购买个人年金保险、参加退休年金计划都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支出可以从应纳税的收入中扣除,投资收益可以延期纳税,以鼓励人们通过购买年金保险为自己提供养老保障,从而减轻政府的负担。

按照美国国内收入税法(Internal Revenue Code),如果年金属于个人退休储蓄计划,这部分支出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这些计划称为节税年金(Tax-sheltered annuity)计划。在计算联邦所得税时,个人在节税年金计划中的缴费(通常规定上限)将从薪水中扣减,该项收入不计入当年的应纳税收入,因而降低了当年的应纳税收入,也将相应的联邦所得税延迟到从退休账户领取退休收入之时,而且退休账户的投资收益也在领取退休收入时才课税。

个人享受个人退休储蓄计划的延期纳税的好处是:由于个人所得税率是超额累进的,在工作期间的收入会高于退休后的收入。将这部分收入存入税收优惠账户,一方面可以降低工作期间的应纳税收入,另一方面当退休后从该账户领取收入时,由于退休后收入低于工作期间的收入水平,就能够在退休后以较低的税率纳税了。

在美国,可以享受联邦税收优惠的个人退休储蓄计划有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和自营事业者退休金计划两种。联邦法律对建立个人退休账户的个人规定了特定的要求和条件、存入的最高限额以及提取现金时的课税规则。自营事业者退休金计划是对自营事业者个人设计的,允许自营事业个人建立的一种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退休计划,可以将年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存入自营事业者退休金账户(通常规定上限),并抵减当年的应纳税收入。对于这两种享受优惠的个人退休计划,若在59.5岁之前提取年金价值,除了要缴纳一般所得税外,还要缴纳10%的惩罚税。

自1986年,美国对未加入雇主退休计划或者加入了但年收入低于某一最低水平的人给予优惠,在每个纳税年度可以从个人收入中划转2000美元存入个人退休账户,这部分资金可以从应纳税收入中扣除,其投资收益可以延期纳税。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个人存人个人退休账户的资金不能从应纳税收入中扣除,但投资收益可以延期纳税。对于这种所谓的罗斯个人退休账户(Roth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只要开户在5年以上,59.5岁以后提取得资金就可以完全免税。

因各国的文化背景、养老金制度和保险制度的差异,年金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各不相同。例如,法国政府规定,在投保人所支付给保险公司的保险费中,25%可享受抵扣应纳税所得的优惠,若保险合同存续期超过八年,保单收益还可以免税;而英国政府还允许居民将其在社会保障部门的基金提出,用于购买个人年金保险等。

(三)年金保险的现金价值

年金保险的购买者时常出于某种原因而自愿终止保单,他们通常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若中途退保,能否拿回从前的保费或部分保费?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法律都有保护保单所有者条款,称为不丧失价值条款(Non-forfeiture Provision),当保单所有者退保时,在扣除退保费用后,仍然可以得到一定的金额,这是保单所有者的权益,称为退保现金价值(Cash Surrender Value),或现金价值。退保费用一般为总积累价值的一定百分比,往往随着合同存续期的延长而降低。

有一些保单的未来预估价值是十分诱人的,由于保险公司之间以及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在争夺消费者储蓄方面的激烈竞争,促使保险公司进一步提高年金产品的价值,此趋势的一个表现就是,前期费用很低或没有前期费用,当年金合同退保时,保险公司会收取后端费用,即退保费用。大部分年金合同都提供一个免费退保限额,在限额部分之内退保时(比如退保部分小于现金价值的10%)免收退保费用。有的年金合同含有财务援助条款,如果年金的利率低于某一水平时,退保不需要支付退保费用。

(四)年金产品的开发创新

年金保险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保险产品,年金购买者可以享有保险公司提供的投资管理好处,这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他们不必为投资管理而操心。由于未来收入有保证,年金领取人不必为寿命过长、没有生活来源而担忧。年金保险的投资收益和产品设计对投保人有极大的吸引力,保险公司非常清楚这些挑战,通过让投资者分享其投资收益、开发新产品以及提供保证、可选给付等附加价值吸引投资者。

1983年在美国首次推出的年金凭证(Certificateof Annuity)保证:在约定的年限内保证固定利率,所得利息收入可以延期纳税,但在利率保证期间不允许提取现金价值。当利率保证期间结束,可以续保年金凭证,或者选择一种标准的年金选择权。这种年金产品的利率通常较高,因此非常适合接近退休的人,他们一般不需要动用年金保险中的资金,也更希望获得同定利率。这一类的年金产品如今在国外仍然很畅销。

具有收益保障又能够得到较高的额外回报当然对投资者有极大的吸引力。权益指数年金(Equity-indexed Annuity)于1995年在美国问世,它提供最低的利率保证,通常为3%,同时将当期的年金利率与股票市场收益指数――如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相联系,投资者可以获得升值分红。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利率较低而股市上涨的环境下,权益指数年金因其向下保证收益底线,向上提供升值分红而备受青睐。

如果年老而没有足够的生活来源,那是很难过的事,最近几年出现反向年金抵押贷款(Reverse Annuity Mortgage)的产品为有固定房产的老年人提供了这种需要。老年的房屋所有人可以与一家金融机构,如银行达成协议,将自己没有债务的房产作为抵押获得一笔贷款,用部分或全部贷款换取终生的每月

固定收入。当房屋所有人死亡或因其他原因出售房屋时,房屋出售所得就用来偿还贷款。有人认为,反向年金市场的前景将是很广阔的。

产品的设计创新仍然是年金承保商的重要挑战,在控制风险和考虑盈利性的同时,提高保单的灵活性。满足个性化需要是国外年金产品设计的主要特点。

(五)年金保险产品的销售途径

人寿保险产品的分销主要有三个渠道:人、经纪人和金融机构。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的迅速发展,银行在寿险产品的分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美国,年金是银行销售的主要保险产品,在全部银行保险产品销售中所占的比重接近70%。

在欧洲,为了鼓励人们寻求个人养老保险和较高的储蓄收益作为养老保障,欧洲各国纷纷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人寿和养老金产品特别是年金产品的税收优势,特别是投资收益不必纳税,而银行产品却必须纳税,很多投资者将银行的储蓄产品转为具有税收优惠的年金产品来避税,由于产品比较简单,银行职员无需多少培训就可以销售,银行保险已成为最重要的销售渠道。

为了促进寿险产品的供给,各国对保险公司通常也有相应的税收优惠,包括营业税和所得税。银行以合资、发起设立等方式加入保险业的,也可以分享税收优惠。银行保险比传统的人和经纪人渠道具有成本效益和客户优势。在投资者看来,银行的销售渠道,无论是金融产品的知识、理财建议的客观性还是服务的专业水准,都比对保险公司的信赖度高,因而对于银行的投资建议、理财规划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

国外银行保险的成功之处在于大多以银行网络为产品销售的主渠道,辅之以客户经理、理财顾问、保险专员等不同的渠道,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在渠道间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发挥多渠道销售的整体协同效应。

四、对我国发展个人年金保险的启示

(一)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大寿险公司不断开发新的个人养老年金产品,已开发经营的个人养老金类产品有多种,产品形态包括传统的定额年金保险、有保底收益的分红类年金、无保底承诺的投资连结类保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阶段保险市场上年金类险种共有100多种,虽然名称各自不同,但其保险责任、缴费方式、给付方式却大同小异。表3的数据显示了2001-2005年间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发展状况。总体上来看,规模较小,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养老保障的第一、第二支柱都不足以提供养老保障的情况下,个人年金保险作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重要性,对我国社会保障的积极意义似乎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二)对发展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启示

1、产品的开发设计与精算定价

年金产品的设计对灵活性和收益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像变额年金,其精算定价和现金价值的计算都是非常复杂的,对精算人员的水平要求也较人寿保险要高。

正确估计死亡率是年金定价时的重要因素。由于年金业务存在着逆向选择的效应,即身体健康、预期寿命更长的人会倾向于购买年金产品,因此,在产品定价时,需要充分反映预期死亡率和被保险人群之间的差别,以消除逆向选择的影响。具有最低死亡给付的年金也可能招致逆向选择,精算人员在定价时,必须预见到这些可能,并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年金保险合同的持续期通常很长,一般为20年到30年,有的甚至持续50年。年金业务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保单的最低利息保证和实际收益回报之间的差价,基础假设的错误会对产品的回报产生杠杆式作用的后果。错误定价的年金保单会使保险公司陷入无回报的合同达数十年之久,而良好的定价保单则可以保证回报达数十年之久。

年金的销售对税收环境、养老金政策、监管制度等宏观因素的变化极其敏感,因此,对宏观经济因素的预测也是年金保险定价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2、税收优惠

采取正确的税收激励政策,在企业年金和个人年金保险的税收优惠之间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有助于个人年金保险的发展。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下,能够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大都是优势性行业,其收入本来就较其他企业高,由于各地区政策的扶持,企业年金能够享受介于4%~12.5%的税收优惠。但在我国现有的产业经济下,更大部分的是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存在很多困难。如果对这些小企业购买的个人年金给予与企业年金相似的税收优惠,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退休保障的目的。

能够推动个人年金发展的是保险公司和一些金融机构,对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也将促进个人年金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增加保险市场的竞争,以开发更公平合理的适合退休保障的年金产品。

对于购买个人年金保险的个人,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即使对于积累期的投资收益也没有税收方面的优惠,这极大地消减了个人购买年金保险的积极性。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社会保障三个支柱的发展是一条成本低而收益高的道路,能有效地减轻政府用于社会养老保障的财政负担,因此,借鉴国外发展年金保险的经验,在年金保险的购买期、累积期和领取期分三个阶段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个人对年金保险的需求,以鼓励个人为自己提供养老保障,从而减轻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压力。

3、风险管理和保险监管

篇5

【关键词】个人投资创业;面临的困境;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55-02

一、个人创业投资历史演变

翻开中国个人创业投资的历史,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

最初的个人创业投资者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他们被称为“个体户”。他们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和各地商品价格的差异,通过长途贩运、低买高卖,赚取丰厚的利润。在行业选择上,受当时政策和自身资金的限制,主要集中在零售业、手工业、修配业、服务业等行业。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了对个人创业的管理与支持,加上众多“个体户”先富起来的示范效应,使“下海经商”成为了个人投资创业的热门词汇。在行业的选择上,也不再局限于规模较小的零售业务、服务业,而开始向制造业、房地产等进入门槛较高的行业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中国出现了一波互联网投资创业的热潮。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在世纪相交的时期相继成立,并迅速发展壮大,带动了国内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同时,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出现,也进一步降低了个人投资创业的门槛。

从2009年到目前,加盟创业成为了个人投资创业的主流。依托于厂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种创业模式有着较低的投资门槛(加盟品牌,可以省下初期的行销费用,带来客源),丰富的培训指导(加盟企业一般会提供相应的教育训练),有力的总部支持(透过总部完善的后勤支援,可以节省下不少的研发营运成本),更大的成本优势(加盟店比自行创业拥有较低廉之进货成本),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创业成功率(加盟第一年的成功率有八成,自行创业只有两成)。

二、当前个人投资创业者面临的困境

(一)线上:互联网创业,只是看上去很美

1、同质化竞争日趋白热化

以淘宝为代表的C2C电商平台的诞生,点燃了无数人小本创业的激情。零成本开店、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交流、通过快递和支付宝帮助实现产品交付和资金回收。传统零售业的众多中间环节被直接跨越,节省了大量渠道成本,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价格让盈利似乎就在眼前。但是短短几年时间,淘宝卖家数量一路突飞猛进的增长,目前已达600万家。淘宝卖家小本经营,依靠外部供货的特点注定了无法实现差异化经营,从而导致平台上充斥了大量同质化产品。在让消费者逐渐厌倦的同时,也培养了消费者程式化的购买习惯和态度,搜索商品,点击价格排序,从上往下,谁便宜选谁。这种情况下,卖家的利润被极度的压缩,连维持基本的日常运营都非常困难,就更别提打造品牌和发展壮大了。

2、运营成本迅速上升

虽然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电商平台的渠道成本确实有所降低,但是由于平台内部商户间竞争的加剧,店铺的人工成本、推广成本、竞争成本都迅速攀升。有人曾计算过,以在天猫开店经营的创业者为例,20元出厂价的产品,以3倍的价格60元卖出去,结果也只能是亏本。

3、平台利益导向不利于个人投资创业者的成长

“双11”活动,天猫的大商家们通过向平台商缴费,垄断了几乎所有成交流量,消费者集体从零散的淘宝市场集体迁移成为品牌和大卖家的“初次购买”用户,原本属于“小散户”的利益就这样被彻底瓜分。

(二)线下:传统渠道商困境

1、大量渠道商被企业抛弃

线上创业艰难,我们再来看看线下。投资加盟连锁,成为知名品牌的商、经销商、加盟商,曾经是很多人投资创业的重要途径。众多投资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在帮助企业成长壮大的同时,也与企业一同分享了成长带来的红利。但是,随着在线上销售渠道的迅速崛起,作为渠道商的投资者们突然发现,自己一夜之间从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的有功之臣变成了“巨大的渠道成本”和待消除的“中间环节”。

2、线上渠道对实体渠道造成严重冲击

近几年,受网络销售的冲击,不少实体店零售商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要么冷冷清清,实体店快变成了“尸体店”;要么人头攒动,但很大一部分顾客却只看不买,试好了感觉不错就偷偷把牌子、型号记下来到网上去买,光有人流,却没客流,实体店沦为了试衣间。

3、企业与渠道争利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外部竞争,不少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也纷纷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建立了网上旗舰店。但企业在网上销售的同时,却忽略了渠道商的利益。同样的东西,网上卖的甚至比线下渠道商的进货价还要便宜,导致渠道商货品大量积压滞销,经销商到品牌总部抗议网上销售侵害其利益的新闻也被屡屡曝光。

三、造成个人投资创业者困境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个人投资者所处的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呢?

(一)信息鸿沟的消失使竞争范围扩大了

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政策信息、商业信息还是产品信息、价格信息成了普通大众唾手可得的资源。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成本被极大的降低了,之前因为地域性而造成的信息天然鸿沟消失了,原来渠道商条块分割,各自开垦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情况不复存在了。消费者不再仅仅因为地域靠近你,就在你这里买东西,在网上可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里进行商品选购。一瞬间,渠道商所要面对竞争对手从一个极小的范围扩展到了全国甚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