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中学生诚信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学生诚信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学生诚信教育

篇1

关键词:中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必要性;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09-0007-01

1当前中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引导和驱动性,同时对于中学来说老师也是他们行为思想的指向标,对其诚信观念的培养和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又是一个更大的范畴,每个人都需要在其中建立复杂的社交关系,人与人之间又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诚信的品质会相互渗透,不诚信的行为也会不断传递。对于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一些不诚信的现象,比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考试存在作弊的现象、假冒家长的字体签名,以及用假的请假条私自出校门等等情况,这些现象比比皆是,其实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诚信教育的缺失,以及老师、家长以及中学生本身对于细节问题的忽视,所以,不管是从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还是从中学生自身的品质改善来看,诚信教育的加强都是中学生教育方向的必然选择。

2重视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家庭诚信教育缺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十分重视,对于其道德素质并不是很在意,内心也固执地认为学习好了一切都好,从而忽略了对孩子诚信观念的树立,对于撒谎等小的问题没有进行十分明确的表态,导致孩子的诚信意识从小就比较模糊,所以,家庭的诚信教育作为基础阶段必须重视起来,而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会给日后的诚信观念输入带来很多的阻碍。(2)理论化的诚信教育:学校是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老师也是学生的主要榜样,从整体来看学校对于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的课本上,学习过程比较简单,对于诚信的真正含义和具体的实际行动理解得都不够透彻,教师对于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比较传统,导致学生对于诚信的这一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在教学方式上缺少一定的实效性,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让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与实际的自身行为出现脱节的现象,所以,理论化的诚信教育也是造成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3)社会中诚信缺失: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通讯工具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逐步实现了共享,社会中一些负面新闻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比如做假账的经济犯罪、假冒伪劣产品、明星的偷税漏税,以及满地可见的办假证等广告,这些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给心智不够成熟的中学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启发,对其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的影响也是造成更多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3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

(1)家庭诚信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对其诚信意识的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必须以诚实信用的态度和行动来引导中学生的行为,在细节处必须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自身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的观念,同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明确诚信的立场,尤其是在犯错误的时候,对于不诚信的行为需要作出明令禁止的态度,让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感受到信守承诺的重要性,从而才能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立足之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诚信意识,使自己拥有更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在把握自己行为的同时,更好地带动周围的人,在相互影响中使诚信的氛围更加浓烈,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相处得更加和谐。(2)校园诚信教育:学校的环境与中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诚信的行为举止去引导自己的学生,为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作出更多的努力,在诚信的学习中更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向标作用。在诚信教育方面,除了书本内容的理论化诚信学习之外,可以通过安排类似的主题班会、举办演讲比赛、安排诚信教育观影等活动形式,来督促中学生去搜集更多的关于诚信的信息和资料,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诚信的含义和内容,通过实例来给自身的行为带来更多启发,让同学在参与中加强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影响,让每个同学在诚信的学习中都能够充满正能量。(3)社会诚信教育: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同时社会也被人们称为“大染缸”,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与经历不同,使得社会关系十分复杂,而中学生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对于社会的认知比较表面,主要是通过自己搜集的社会信息来认识整个社会,社会舆论是他们获取社会信息、了解社会新闻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判断社会事件对错的重要依据,媒体在传播真实内容的同时,也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将积极向上的社会诚信的现象进行扩大,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导向,让中学生明辨是非,除了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之外,也可以更多的进行公益广告的宣传,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微电影、情景剧的制作,为中学生的诚信意识确立提供更多的资料,对他们的诚信观念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更加完善他们的人格,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加完整、全面的人才。

4结论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生的教育也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配合与处理,诚信教育作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对于中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当代中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不同方面了解到“言必行,行必果”的重要意义,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不仅要从小培养他们诚实信用的品质,还要贯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加全面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虹兴.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刍议中学生诚信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

[2]李征宙,刘芝莲.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阻隔及消解[J].教育:教学科研(下旬):2014(04)

篇2

关键词: 中学生 诚信教育 环境影响 心理分析 行为纠正

诚信自古被奉为做人之根本原则,因而,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学校、家庭是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做好诚信教育责无旁贷。要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从小教育学生要诚信。而现今的诚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家长素质有待提高,家长和教师缺乏沟通,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等等。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我们应反思,分析其说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纠正其说谎与行为,强化其诚实行为。

一、环境对中学生诚信的影响

任何优良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受到环境的熏陶与感染。中学生也是社会人,其诚信方面出现的问题,必然是受各方面影响的产物。下面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现象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的信息,假冒伪劣产品也大大危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为中学生接触不良风气提供契机,使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例如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问题,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比如,学生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家庭是中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三)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

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实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违反诚信原则,譬如,上级来检查,学校提前交代好学生该如何做,说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着想,某些教师开公开课前先预演几遍是为了给听课老师留下个好印象,等等。

这种的脱离教育的目标与宗旨的教育,能把诚信教育开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的转变,从不良到规范,从不成熟到完善。学生接受的只不过是诚信的理论教育,并不能把诚信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因此,诚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号。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营造一种诚信氛围,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

环境的不良影响会导致中学生的说谎行为。当然,环境对中学生诚信的养成也有正面影响,规范中学生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引导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环境的影响要通过中学生的内心起作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对中学生说谎心理进行分析。

二、中学生说谎心理分析

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同时产生。可见,说谎并非学生的天性,当他们为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感到痛苦时,不得不用说谎逃避和掩饰。中学生说谎大多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一)中学生因想象而说谎。

对此父母可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对,在中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和现实分开,这样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切不可粗暴训斥,或把它归结为道德问题,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惊慌失措。

(二)中学生因害怕训斥、打骂,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而说谎。

中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很好奇,尤其是家里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很容易不小心就摔坏东西。这时中学生会因为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父母发现其说谎后,要搞清基本事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严肃并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让其知道说谎的危害。

(三)中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学校中中学生攀比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们相互吹嘘。有学生捡了东西交公,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把自己的东西交给老师谎称是捡到的。对于此,教师和家长要谨慎、耐心地教育学生,告诉他们做人要实事求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爱护公物,讲究礼貌,等等。让学生明白,只有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夸奖。

(四)中学生为了掩饰自己而说谎。

我们可以发现,某些中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装懂的现象。在同一个学习集体中,中学生们都希望自己和别人一样出色,因此就算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问,怕被同学瞧不起,受到别人的排挤。教师要了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告诉他们,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就要问,问同学问老师,没有人会因此而嘲笑他,反而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他。只有帮助他们克服了心理障碍,此现象才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五)中学生因为模仿而说谎。

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健全,他们还不能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往往是根据成人的行为进行判断。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父母和教师某些无意间的行为举止可能就被中学生习得,在他以后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譬如,父母不想见某位客人,可能会对孩子说:“某某人来,就说妈妈(爸爸)不在家。”还有些教师喜欢吓唬学生,因为这颇为有效。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教会”学生说谎,这就要求父母和教师在学生面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

中学生能否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诚信教育是寓于生活,而非脱离中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一味讲大道理的教育。我们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中学生感受诚信,这样开展的诚信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三、中学生说谎行为的纠正

(一)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教育孩子诚信,首先教师和家长必须是诚信之人,言必行,行必果。英国作家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教师和家长而言,这种播种就是育人。我们在每一件大小事情上,每一个行为举止上,每一个脸色上,都要让学生感受诚信,学做诚信之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学生思想与品德都未定型的时候,家长、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加强其自身修养。

(二)及时教育。

中学生说谎要及时教育。那种对中学生说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加批评指正的态度是十分有害的,这其实是纵容。当孩子出现一些欺骗的苗头时,就要及时抓紧批评教育,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古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让学生明辨是非,要让他们知道诚实是人生的一张通行证。

学校可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执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不说谎,不抄作业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三)给学生足够的尊重。

如果发现学生有说谎的行为,不要当众揭发他、批评他,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的,大人已知道了实情;二是告诉他这次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不会当众揭发批评;三是阐明说谎和欺骗的危害性,同时警告他,下不为例;四是相信他今后会做得更好。

(四)给学生多一些鼓励。

鼓励是帮助中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有效措施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表扬他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歧视他们。家长和教师应多给学生温暖和信任,用细心、耐心、诚心去呵护他们,循循善诱。当然,对于那些不能认识自己错误,或者知错不改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改正错误,适当处罚。

(五)对学生的错误处罚要恰当。

当发现学生说了谎,父母和教师要冷静地考虑学生为何说谎,然后教育学生,在气头上教育学生,父母往往脾气暴躁,引起抵触情绪,教育效果低,甚至相反。不要对学生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学生指明错在何处,如何改正错误。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学生,要减轻惩罚,告诉他这是他主动承认错误的结果;对于不主动承认错误的学生,要加重惩罚,并告诉他,他还多犯了一个错误——说谎。

(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篇3

这里,我想就当前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原因及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三个方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由于受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影响,中学生“诚信”意识面临严重冲击的挑战,“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具体表现如下:

1.说假话。蒙骗家长,欺骗老师。以学校收费为借口,骗取家长钱物,用于吃零食、上网吧。没病假装有病,甚至假造家庭事故,骗取老师批假,借此逃学玩耍。

2.上课不专心,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翻材料,照抄别人答案,采取种种舞弊手段应付考试。

3.同学之间不能以诚相待,互相猜忌、不能彼此信任,不能互相帮助。

……

以上现象,在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更可怕的是,某些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们要正视现实,探求原因,寻求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推进诚信教育。

二、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带来了深刻地变化,市场经济作用于社会道德,既有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因素,又有阻碍道德进步的因素。社会生活中,一些人不讲职业道德,销售产品中假冒伪劣、漫天要价;政府机关的某些干部走过场、摆形式,捏造政绩;车站码头等处稍有不慎,便陷入坑蒙拐骗的陷阱;文化市场上,电视、电影里的虚拟夸张的故事情节、铺天盖地的虚假商品广告,一路畅行无阻的盗版音像、软盘和书籍等,无时不在腐蚀着中学生的心灵。

2.由残酷的选拔制度和严重畸形的金字塔教育结构所导致的“应试教育”仍在学校中无限期地延续。学校不由自主地以提高升学率为现实目标,造成了教育目的的严重迷失。加上学校管理的不规范、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无疑放任了学生抄袭、作弊等不讲诚信现象的发生。

3.中学生“诚信”缺失,这固然与社会环境的污染、学校教育的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否温馨和谐、父母是否言而有信,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如,一个忙于生意的父亲,期末考试前,许诺孩子考上好成绩后,送孩子一部电子词典,但是当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时,父亲却“翻供”,使儿子感到欺骗了他,以后,他会以假造成绩单等同样的方式蒙骗父亲。

三、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

1.构建诚信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的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全社会诚信教育,在管理上重视、在法制上健全,保护诚信者的利益,对违反诚信原则的人进行教育和惩处,真正消除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为中学生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如此,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才会有实效。

2.加强学校诚信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承担着及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首先,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宣传栏、标语等布置要有特色,优化校园、教室环境,让环境起到育人的效果。再次,重视示范作用。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领导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最后,检查、督导。良好的诚信品格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检查、督导,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不说假话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使之不断地自我完善。

3.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家长乃至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生活环境,增强垂范意识,不能哄骗孩子,失信于孩子,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出必行。尽量给孩子正面教育,并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篇4

【关键词】初中诚信教育心得思考

一、让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要求的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诚信教育一样如此,很多学生知道要诚信,但是在内心对于诚信还是有很多的误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以便有的放矢的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俗话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

七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以“做诚信社会的中学生”为主题的理想教育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进一步将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八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帮助他们变他律为自律,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再内化为自觉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九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诚信人格形成教育。通过对九年级的教育,使学生站到更高的起点上,明确人生的理想,将远大的理想同眼前的具体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养成求真务实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形成诚实守信的人格。

二、重视相关诚信活动的开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实践才能更好的验证真理,同样的,我们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以验证,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有位教育家说: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最优秀品质、模仿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话、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

比如我们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中“仁义礼智信”中的“信”这一儒家思想精华更是历久弥新。结合经典名著的阅读,有针对性的向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近年来我校诚信教育的探索之一。或者引导诚信交往。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教育引导,使学生懂得真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要素,让他们学会通过培养和完善自身“诚信”品质来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强化诚信教育。通过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辩论会、故事会、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也要重视法纪教育。把诚信教育和纪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诚信教育于纪律教育之中,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促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

三、加强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

我们常说“环境塑造人才”,也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诚信教育一样如此,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关于城信的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在走廊楼道悬挂关于“诚信”的宣传牌。整个校园范围比较整洁、清新、优美,好像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良好公德的养成。

首先要营造氛围,优化环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其次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示范。要求每一名教师,不论在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中,都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决不能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教师在讲公开课之前不得反复“演练”。另外还要在课堂教学,融入诚信。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也要制定守则,完善制度,近年来,我校通过制定与落实《学生一日常规》,将学生诚信教育纳入其中。还可以组织活动,寓教于乐。举办文艺汇演,走进社区宣传诚信,开展社会调查,丰富学生们的诚信体验。或者开展家校互动,重视家教。通过举行家长座谈会、通讯联系、书面报告等方式,引导家长在思想上重视诚信教育,号召家长诚信做人,当好子女的表率。

四、做好诚信教育的督查工作

“行百里者半九十”,诚信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活动,是一个应该需要保质保量进行的活动,因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青少年年龄还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为此,老师要加强检查督导,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诚信完成作业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另外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诚信”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定期评选出“诚信标兵”,为同学树立榜样。

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方法,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开展量化考评。近几年,学校结合诚信教育,将学生平时的诚信表现纳入每月的量化评分中,通过考评考级,奖优促劣。还可以采用榜样示范。学校每月评选出十名包括诚信模范在内的“德育之星”。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当然也可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宣传橱窗、专题讲座、故事表演、文艺晚会、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体验中感悟到诚实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从而自觉做到诚实守信。也要注重走进社会。组织社会调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道德自律意识,提高对诚信的认识水平。初中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继续付出踏实而又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关心。

参考文献

篇5

在高中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是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从以上现实需要和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对诚信教育基本内容的有关规定,学校主要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第一,传统诚信思想教育。如“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等传统诚信思想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宝贵资源。

第二,正确的交往观教育。通过真诚待人教育,使学生懂得真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要素,使他们学会通过培养和完善自身“诚信”品质来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中蕴含着诚实守信等公德意识,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公德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

第四,纪律及法制教育。把诚信教育和纪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诚信教育于纪律教育之中,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促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

二、进行整体设计,突出诚信教育的层次性

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诚信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为使诚信教育取得实效,遵循学生人格形成的一般规律,把整个高中阶段三年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案,使诚信教育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高一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以“做诚信社会的高中学生”为主题的理想教育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进一步将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二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通过对高二年级的教育使学生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帮助他们变他律为自律,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再内化为自觉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

高三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诚信人格形成教育。通过对高三年级的教育,使学生站到更高的起点上,明确人生的理想,将远大的理想同眼前的具体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养成求真务实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形成诚实守信的人格。

三、打通三条渠道,强化诚信教育的协同性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的建设人才。因此,诚信教育要打通社区、家庭、学校三条教育渠道,形成教育的合力:

第一,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使他们的诚信品质得到升华。

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要求每一名教师,不论在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中,都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决不能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教师在讲公开课之前不得反复“演练”,在书写学生评语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地反映学生的优点、缺点。

第三,将诚信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高中学生诚信教育读本》,作为德育课程来学习,并纳入学分制管理,实现诚信教育课程化。

第四,制定学生诚信守则,实行“诚信”承诺制度,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使学生诚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第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如让学生到社区散发诚信宣传资料,组织社区居民在诚信公约上签名,利用居委会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诚信宣传。在参加社区诚信宣传和具体商业活动过程中,丰富了学生们对诚信的体验,为学生们诚信品质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第六,通过开办家长培训中心、举行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引导家长在思想上重视诚信教育,号召家长诚信做人,当好子女的表率,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

四、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灌输晓理法。诚信意识不可能自然形成,强力灌输才能收到教育的功效,这种灌输必须时时处处反复地讲。

二是案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诚信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以促进学生诚信水平提高。

三是榜样示范法。讲解名人诚实守信的事例,展现教师诚实守信的人格,宣传学生中诚实守信的典型,为全体学生提供学习榜样。

篇6

关键词:中学 历史 诚信 影响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指的是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信指的是守信,不轻易许诺,许诺则信守承诺。无论何时何地诚信都是为人最重要的品德,中国自古就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佳话。历史教学是同学们树立诚信意识的"杠杆",是同学们树立诚信意识的有利条件。历史情境不仅能唤起同学们的爱国情感,而且能够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历史人物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规律有助于指导学生行成正确的人生观。中学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对中学历史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诚信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

一、 中学历史教学课程中含有诚信教育要求的标准

中学历史教学课程中含有要求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标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当代中学生树立争取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数千年的孕育和积淀,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中诚信是必不可少的美德之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尤其以诚信为重,"诚者,天下之道也。"以诚待人,讲守信用是监理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青少年人群中讲求诚信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所以,教师在建立教学内容时就更加要注重同学们诚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对同学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为同学们立足社会奠定扎实的诚信基础。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移木为信"之类的注重诚信的典故的讲解,让同学们明白,取信于民是历史人物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历史教学课程是以诚信教育为基本要求的,在遵循这一要求的基础之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理编排,从而使诚信教育系统的展示在课本之上,为诚信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的诚信教育

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涉及到诚信问题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不胜枚举,这些内容都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的分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面的例子,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同学们的诚信意识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使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还在树立了诚信意识。有关于诚信的至理箴言更是数不胜数,如:"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不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故君臣不信,则国政不安。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兄弟不信,则其情不亲。朋友不信,则其交易绝";"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有关于诚信的历史事件更是比比皆是:"烽火戏诸侯";"完璧归赵";"三顾茅庐";""......

历史教材中的诚信材料都是前人经过千百年的锤炼而传承至今,都是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推敲,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是诚信教育的有利素材。

三、 历史教学为同学们树立了正面楷模

诚实守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讲求"真",也就是追求事物的真实面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历史人物和事件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绝不美化或者丑化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这是对诚信的一种最好的诠释。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商鞅变法中,就给了商鞅变法一个公平的评价。商鞅变法巩固和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助于秦国的法治发展和完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迅速的强大起来,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是,焚书坑儒的做法也使文化的丰富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过于严苛的法令也是百姓受到了很严重的摧残,使民心向背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在对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客观的、尊重历史的。

中学历史教学中,"立木为信"的典故为同学们树立诚信意识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这样的诚信故事对同学们树立诚信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楷模。

四、 历史教学为同学们诚信价值观的树立加强了引导

中学历史教学既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又注重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加注重了社会力量的发挥。在教学中由远及近的对历史进行讲解,对诚信加以说明,并且联系实际进行诚信教育对同学们诚信意识的树立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使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唤起自身的诚信意识,最后成为一个讲诚信的高素质人才。在日常中学历史教学中,老师的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都对同学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老师所遵循的"既言传,又身教,身教重于言传"的原则,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注意作为老师的一言一行,以业务本领来指导学生,以高尚的诚信人格来感染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身体力行的进行诚信教育,绝不敷衍了事。

参考文献

[1]陈萍.中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J]

[2]孟小春.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J]

篇7

 

关键词:中学生;诚信;诚信教育

新时期,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使诚信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学生是面向未来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如何正确把握新时期我国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很多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就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作简要分析。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的影响

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忽视或缺失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还有少数的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孩子涉世之初,父母往往教育他们说:“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从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一个理念——不做老实人!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给孩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家长本来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甚至有的家长“教”孩子撒谎,帮孩子编理由蒙骗老师等。

2.学校因素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造成学生诚信的忽视。在德育内容上,把德育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空洞化,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诚信作为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另外,学校的许多行为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首先,学校由于应试制度的惯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付诸实践,给学生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与矛盾。其次,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各班主任统一学生口径,体现了学校不诚信的一面。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诚实守信的美德都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和税收,做假账等现象层出不穷;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的假文凭、假招聘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对中学生的诚信造成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又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期,他们会把从社会上看到、听到的用到自己的言行中。

4.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1.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应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发扬中国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对现在的诚信教育也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成龙成凤”价值理念中,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2.教师方面,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中国古代教育中提倡为人师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各个方面都应该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教师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才能教育学生做好。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

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班级制订的班规班纪,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班级内建立适当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失信者因失信而付出必要的代价。

3.学校方面,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责无旁贷。学校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举办《诚实守信承诺书》签字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遵守行为准则;要以各科教学为主渠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做到:第一,说话要算数;第二,做人要正直,不袒护包庇别人错误,不揽功诿过。另外学校的教育也要讲诚信,学校要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可忽松忽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认识到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将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作为学生的一张“名片”,促使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

4.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对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诚信社会。使还处在“清醒的认识,模糊的行为”阶段的学生诚信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将讲诚信贯穿于生活学习之中,提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

在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困扰着世界,诚信的呼唤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诚信建设,人人有责”,当代中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前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诚信的人。

参考文献:

[1]寇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思想政治教学,1998(7/8):89

篇8

关键词:中学生 诚信 措施

历史表明,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稳,世无信不安。诚信无论是对于治学经商、治国理政,还是对于修身齐家、为人处世来说,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要求和原则。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赢利原则的普泛化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说谎、考试舞弊、抄袭作业等现象在中学生中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近些年学生作弊行为还是较普遍的,有一成左右的学生经常作弊,有三成以上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而且作弊现象不仅存在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中间,还存在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中。

2.作业抄袭司空见惯。作业抄袭对于不少学生是家常便饭,而且和考试作弊现象一样,作业抄袭不仅存在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中间,还存在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中。

3.欺骗行为屡见不鲜。学校几乎每天都有学生迟到、旷课现象,理由五花八门,如闹钟没响、车子轮胎破了、链条坏了、父母亲忘记叫起床了等等,而了解之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贪睡。此外,在学生中还有大量骗人行为,包括欺骗同学、老师、父母亲等,如痴迷上网而找借口请假外出、因贪睡怕迟到挨批评索性称病、向同学借钱不及时归还、多花钱后向家长要钱时称学校收钱、损坏公物拒不承认等等。

4.人际关系淡薄冷漠。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他人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而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学生为喜欢的异性与别人争吵打架;因恋爱不成而打击报复等。

二、中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中学生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米毒酒毒奶粉的事件不断,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做假账,假证书等现象都对中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意志力差,缺乏自律。 一方面,多数学生对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涉及到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学生涉世不深,道德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理性思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

3、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普遍存在着德育工作滞后的现象,德育工作只是应付检查,流于表面。在教育中重“知”轻“行”,重知识教育,轻情感教育等。

4、家庭教育乏力。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例如,家长本来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等。甚至有的家长也在“教”孩子撒谎。

5、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大多数中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如许多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可就是不能好好的体现在行动中。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在校与在家不一样,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一套。

三、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的言传和身教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两条重要途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的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再有,教育本身就是用一个高尚的灵魂塑造另一个高尚的灵魂,用一个诚信的人格塑造另一个诚信的人格的过程。教师无言的人格感化,远远超过刻意的“教育”。

2、找寻多样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开展以诚信教育为抓手,将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格言、经典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3、诚信教育走向社区、进入家庭。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现如今孩子诚信缺失,这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与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则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社区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联系,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篇9

发现二 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表示高度认同,但同时也有一半中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

发现三 仅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对诚信内涵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初中生、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

发现四 在学习诚信表现上,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时有发生;在交往诚信表现上,中学生与熟人交往时诚信度高,与陌生人交往时诚信度低。

发现五 对中学生不诚信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网络对初中生和农村学生诚信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

一、问题与方法

“90后”中学生是当前中学生的主体,他们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会对生存于这样一个变革时代,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90后”中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就诚信价值观而言,传统的诚信观念在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思潮面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各种不诚信事件在社会各个领域时有发生。探讨和了解“90后”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仅对于我们了解其道德状况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增强其诚信意识,引导其诚信行为,塑造诚信公民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调查主要通过编制相关调查问卷并辅以典型访谈等质性研究方式,对包含初中生、高中生在内的中学生群体就诚信评价、诚信价值认同、诚信内涵认知、诚信行为表现、影响诚信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以便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90后”中学生的诚信状况。

问卷经过向相关专家征询意见以及对部分学生试测后反复修订而成。正式测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向有代表性的农村和城市学校中学生发放了1 430份问卷,共回收1 362份,有效回收率95.2%。在被调查的1 362人中,陕西咸阳559人,辽宁大连570人,北京233人;初中生668人,高中生692人(缺失2人);男生670人,女生688人(缺失4人)。

调查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对相关数据主要进行了描述分析、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绝大多数中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与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良好,但六成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状况感到不满意

一方面,超过85.0%的中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诚信状况良好;另一方面,中学生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不高:10.8%的人认为很不诚信,50.5%的人认为不太诚信, 35.6%的人认为较有诚信,仅有3.1%的人认为很有诚信。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状况感到不满意。这说明成人社会的诚信危机的确影响到了“90后”中学生。

(二)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表示高度认同,但同时也有一半中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

无论何时,诚信对于个体或社会都是重要的。这一点在这次调研中得到了印证:有91.0%的中学生对于“诚信已不再重要”的说法表示不认可。同时,对“老实人吃亏”这一观点持赞同态度的中学生占51.4%,持否定态度的占48.6%。从频数上看,持这两种态度的人很接近。以上两个方面的数据看似矛盾,实际上是可以解释的,这反映了中学生诚信态度上的“相对性、条件性”特点,即中学生在一般意义上普遍觉得诚信很重要,而且是“绝对重要”,但一旦具体化并涉及自身利益时就会觉得“老实人吃亏”,为了避免“吃亏”,诚信就由“绝对重要”变为“相对重要”了,对于诚信重要的认同度自然就降低了。

(三)仅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对诚信内涵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初中生、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

诚信作为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无欺、信守承诺是诚信最基本的内涵。在对诚信内涵的六个正确选项的选择中,中学生首选的是“说到做到,信守诺言”(90.9%),说明中学生对“守信”的认可度最高;其次依次是“诚实”(82.9%)、“不欺骗他人”(77.9%)、“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76.0%)。从总体上看,四分之三以上中学生将以上选项当作诚信最重要的内容,说明中学生对诚信的内涵有基本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尚有近一半的中学生并未意识到“不欺骗自己”或“不说假话”也是诚信很重要的表现,反映出中学生在诚信理解上的偏颇。总体来看,中学生对诚信内涵完全理解正确的比例只有22.9%,理解程度有待提高。同时,经卡方检验发现,初中生、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高二学生选对1~4个选项的比例较初二学生高,但初二学生选对5~6个选项的比例却较高二学生高,这反映出初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更具有全面性。但是,在对干扰选项“讲义气”和“努力学习”的选择上,高中生错选比例显著低于初中生,这显示出高中生对于诚信的本质性理解更深刻一些。

(四)在学习诚信表现上,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时有发生;在交往诚信表现上,中学生与熟人交往时诚信度高,与陌生人交往时诚信度低

考试事关学生切身利益,最能反映学生的诚信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6.5%的中学生认为周围经常有作弊行为。进一步考察在“无人监考时是否作弊”情境中的诚信表现,发现:76.0%的中学生选择“考出真实水平”,即便在好成绩诱惑的情况下也能坚守诚信;12.2%的中学生选择“别人抄我就抄”,表明这部分人在“不能让自己吃亏”的利益动机驱使下也会放弃对诚信的坚持;8.1%的中学生表示“不会就抄”,显示出对于诚信的漠然;3.7%的中学生表示“不抄”,发现有抄袭的就“举报”,显示出对诚信的坚守。

学生日常交往是反映学生日常诚信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约九成中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坚守承诺,克服困难“赴朋友约会”;在与老师或家长交往中,85.0%的中学生偶有说谎,超九成的中学生会如实告知考试成绩,显示出较高的诚信度。但是,中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却表现出“低人际信任”,无论是面对现实中“借手机给陌生人”还是网络中“向陌生人讲真话”: 67.8%的中学生选择“帮对方打电话,但不会借出手机”,61.9%的学生上网时从不或偶尔才讲真话。将中学生选择的频次以及选择位次加权处理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学生心目中,自己信任的人按程度高低排序依次为:父母、好朋友、老师、其他亲人、自己、同学和陌生人,这反映出中学生信任对象具有依血缘远近和感情亲疏决定信任程度的发展特点。

(五)对中学生不诚信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网络对初中生和农村学生诚信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

中学生认为对其不诚信行为最具影响的因素,出现频次最高、排在首位的是社会风气,然后依次是家庭成员、朋友和同学、网络、校风。这些因素均可以视为环境因素。进一步对这些因素进行差异分析,可以发现,初中生认为网络的不良影响要胜过朋友和同学,农村学生认为网络的消极影响力更大,网络仅次于社会风气排在了第二位。这种排序可能与初中生自控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薄弱,农村家庭中父母忙于生计、外出打工、亲子沟通少而不畅有关。学生依赖网络,久而久之,近墨者黑,网络中种种失德、失信的言行必然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三、讨论与建议

总体来看,当前“90后”中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诚信观念,诚信行为表现较好。与此同时,调查中所反映出的诚信问题我们必须正视:中学生的诚信行为因人、因境、因事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对而言,在具体情境中的诚信表现低于非情境性;涉及自身利益时的诚信表现低于利益无涉时的表现;与陌生人交往时的诚信度低于熟人;内在诚信观念脆弱,易受环境影响和冲击;年级越高,诚信行为背后的动机就越复杂。为此,无论是“90后”中学生的诚信意识水平还是诚信行为表现都亟待加以提升,诚信教育亟待加强。

(一) 正视社会环境问题,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性和人文性

身处信息开放的时代,社会环境对中学生诚信影响更加深刻。社会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影响着他们对诚信的把握、理解、践行、坚守和信奉。忽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诚信教育是很难取得应有成效的。

对此,一方面,学校诚信教育要体现时代性,不能只讲“桃花源”里的美好,回避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甚至丑恶现象,而应与时俱进,大胆对当前社会中的各种诚信困境做出回应,引领中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辨别,促进中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进而自主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学校诚信教育要彰显人文关怀,切实关照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诚信困惑,譬如如何处理隐私与诚信、维护朋友关系与诚信、免受责罚与诚信问题等。学生道德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些矛盾与冲突、困惑与迷惘,正是教育的契机。学校和教师必须敏感地觉察到学生的道德需要,了解学生的道德诉求,准确把握他们面临的诚信难题,及时帮助他们剖析诚信问题根源,引导他们走出诚信困境。在这里,有效的引导是他们形成诚信信仰、践行诚信行为的关键。这种引导不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说教,或冷冰冰的规训,而是教育者以善解人意的人文情怀和气度,更多地从人性、人的心理层面来分析问题的正当性、合理性、条件性,引导学生把握正确处理这些诚信难题的基本价值原则,由此使他们获得道德人格成长。

(二)正视师生关系问题,营造学校生活中的诚信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学生的信任对象中,教师被列在家人、朋友之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师生信任度的关注。一般来讲,诚信与信任是相互递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对所信任的人通常是诚信的,而诚信之人通常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反之,如果人们彼此间缺乏起码的信任,那么诚信将不可能产生或存续。师生关系亦是如此。访谈中发现,如果教师的言行不当,出现不诚信行为,如让学生配合做假课,对学生评优评奖暗箱操作,都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并由此对其诚信观的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这就警示我们,首先,诚信教育需教师先行。诚信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诚信的学生,诚信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的诚信行为是培养学生诚信行为的基础,教师应将诚信准则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对学生必须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诚实,自己首先要不说虚假的话;要求学生守信,自己就绝对不能食言。其次,应以诚信的学校环境涵养诚信。培养学生诚信品质,营造学生信任、信赖的教育环境,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非常重要。一所学校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显性的课程和教学,学校的所作所为和文化传统、教师的一言一行、班集体的氛围这些“隐性课程”同样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学校应让学生始终浸润在立德树人的良性环境中,时刻吸收到诚信做人做事的正能量。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促进学生诚信自律

养成诚信品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至关重要。调查发现,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悖反现象,这与很多研究结论相同。进一步分析发现,诚信认知得分越高的群体,其诚信行为表现就越好,两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诚信认知越正确、诚信意识越强烈,诚信信念越坚定,其诚信行为就越易发生。

因此,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由诚信认知向诚信行为的有效转化上,需要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诚信状况进行正确归因,促进学生诚信观念的内在化,最终使学生达到诚信自律。“90后”中学生诚信缺失固然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但那只是外因,学生缺乏内在的诚信自律才是根本。为达成诚信自律,诚信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着力培养学生个人内心信念,重视其诚信认知水平的提升,坚定其诚信意志,增强其诚信意识,践行其诚信行为,实现“知”“信”“行”的转化。教育中,应该多设计一些利益冲突情境或诚信两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辨,提高其诚信判断力和水平,培养其诚信意志力和自主选择能力。

(四)发挥家长作用,通过家长的诚信来影响中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是学生诚信发展的重要影响源,他们的诚信状况会直接对子女的道德成长产生影响。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品质培养;教师形象

我们说诚信是一种文化,它是文明和秩序的表现;是一种伦理,它是诚实、守信、道德的体现;是一种人格,它是自尊、自爱、自律和自信;是一种资本,它是取信于他人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无法制造的社会资本;是一种哲学,它代表正义和公平,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还是一种习惯,它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养和民族精神的写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诚实守信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它不仅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而且成为市场竞争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视诚信的现象较为普遍,可以说是屡闻不绝,屡见不鲜。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失信行为也已侵蚀着清纯的校园,影响着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中小学生的诚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和事业。因此,诚信教育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而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体育是力与美的展现,是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活动,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活动。因此,诚实守信是体育教育目标之一。必须加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一、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1.以小见大。教学时,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不说谎话”入手,我想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就是要说真话,说实话。我认为诚信教育应该抓小事,抓点滴。例如:每年校运会,按竞赛规则规定,每名同学只能报名参加两个项目(除接力外),但每年都接到同学举报说某某同学参加四、五项比赛,这种是严重违反规则的行为。造成班集体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归根结底是这类学生不诚信的表现。说明在体育课上应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2.具体可行。教师要转变观念,由“指挥者”变成“引导者”,让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手、口、脑并用,知、情、意并行,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3.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还要特别注意的是,要让学生的这种行为形成一种习惯,这就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要求,我们首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应该长抓不屑。

二、体育活动游戏中渗透诚实守信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是广大学生特别喜爱的项目,游戏法是广大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是课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方面。因此,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就显而易见了。但是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活动能力等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在游戏的胜负上面而不重视对规则的遵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遵守规则的不良习惯,这种情况在许多公开课甚至市、区的教学评比课上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游戏对小学生的影响,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把游戏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例如:打野鸭是一年级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游戏,以前教师在游戏前反复强调,打中野鸭自己到笼子里去,猎人不能超过线打,可是最后情况恰恰相反,野鸭打中了都说没有打中,猎人则趁机超过线打,一个好端端的游戏弄得面目全非,而通过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学生在做这个游戏时,效果就发生了很大变化,被打中的做野鸭的同学很自觉地走到笼子里去。有的猎人超线了,其他小朋友还会提醒他,如果这时打中,他们两人之间还会相互协调,因为自己违反规则,打中了不算,可以继续游戏。通过对学生诚信品质培养,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尽情地游戏,既提高了课的密度,又锻炼了学生身体。

三、教师形象,做诚信的榜样

教师形象是学生评论的焦点,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作为言传身教的老师必须为人师表,古人云“学高为师,身下为范”。“其身正,不会而行”。老师应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里”。要求学生做到的应自己先做到。应以身立教,以行导行,以德育德,以诚信换取学生的尊敬,换取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信守诺言,用高尚的言行,不凡的人格魅力,优良的诚信作风教育和影响自己的学生。例如:在上室外课时,要求学生一定要穿便于运动的鞋子、服装,不穿皮鞋等等。教师自己应先做到,不能随便穿便装、皮鞋给学生上体育课。在如,你上课答应学生搞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型体育比赛,你就要尽量搞好。这样学生认为老师讲信用,说话算数。总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诚实守信,表里如一的道德规范,懂得做人准则,更能使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峰明.小学体育教学与诚信培养初谈[J],2006(4).

[2]李式存.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实践与研究[J],2005(3).

篇11

关键字:中学生;体育教育;中学期间;健康心理;养成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心理健康指的就是指人心理情感、人格、情绪等方面能够完整和谐,且具有正常协调情绪的能力,能够控制好自我的情绪,能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心里状态发生很大的波动,能够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

当今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社会竞争压力大,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升大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家长期盼带来的压力等等;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承受不住这份压力,学习的动力会减弱,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变得消极,对待人生会缺少希望,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和怯弱的性格,这些对于我们肩负祖国未来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应该存在的,所以下面笔者主要分析了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不良的表现和其原因,并且笔者就如何通过中学体育教育来解决中学存在的心理健康不良给出了建议。

2、中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

2.1.关于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中学时期,学生主要就是围绕着学习这个问题在生活,在学校要学习,在家父母要关心你的学习,自己想着成绩,想着升学,想着父母的殷殷期盼,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考试失利的和遇到学习中的问题不能解决时,就特别容易焦虑,容易悲观;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而且又十分积极向上的学生而言,在心里就特别的自卑,每次看到同学能够一次就掌握的知识,自己怎么努力都学不会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存在智力问题,对自身的价值会否定到一文不值,产生扭曲的人生的价值观。

2.2.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接触的人群大多为,教师、同学、家长。因计划生育制度的原因,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居多,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学生因在家收到过多的溺爱,而形成自私自利,不懂得团结合作,不懂分享的性格,导致在学校与同学教师的人际交往存在许多的矛盾,而学生自己不懂的处理,就采取不处理或逃避处理的方式,导致人际交流圈窄,而产生孤僻、不自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和家长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家长怕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对学生有影响而相互之间产生矛盾,学生可能容易产生情绪激动等心理健康的不良行为。

2.3.关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方面的心理问题。中学时期,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例如学习方面的挫折,情感方面的挫折,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等等。这些挫折产生的原因也是有多种的,由于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模式,由于这个时期叛逆的性格特点,由于这个事情渴望成功、渴望被尊重、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如果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不加以引导,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甚至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健康,存在许多这样的例子,某学生因为感情失利而走上自杀的道路。

3、如何通过中学体育教育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3.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进行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重视学生团结合作和与人和谐交流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具体表现,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笔者建议体育教师能够选择集体性强、合作性强的体育活动,例如:拔河、乒乓球双人赛这种需要全班参与的活动,学生之间必须进行沟通和合作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间的感情;因活动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了解到团结合作的力量,了解到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必不可少,了解到同学间互帮互助的乐趣,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3.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教育。青春期,中学生不仅是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学生内心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在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查看学生的处事特点、行为是否规范等方面,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够健康发展;体育教师还应该要重视中学时期男女生生理的差异,针对差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让他们了解到在青春期出现的许多生理和心理情况都属于正常范围,例如:男生开始长胡须;女生生理期的到来;男女生都会萌发的对异性的情愫等,这些情况在青春期几乎每个人都有经历,同时教师应该传授相关的处理方式,辅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使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3.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心理情绪不良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控。在青春期,学生都特别敏感,容易因为学习或者是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这些情绪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情绪不良学生的心理情绪的调节问题。借用体育教学来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几个要点:1)对学生多鼓励,少打压,因为学习的压力,鼓励和赞美能够让学生更有信心做好当前的事情,对自己更自信;2)在体育活动过后应该要注重学生的放松练习,学生可以在放松练习过程中,平静内心的情绪,也可以缓解一定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篇12

1.情绪方面

在中学时期,学生的情绪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地把控好。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童年过渡到青少年时代,会让他们还很不适应,导致情绪不稳定。同时,他们的感情细腻但又显得比较脆弱。此时的学生一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就会显得急躁,容易情绪失控,自我承受能力比较差,遇到问题容易退缩。

2.行为方面

由于中学时代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很差,这样很容易导致在行为处事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同时,他们还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做事比较鲁莽、不顾后果。在青春期,他们普遍表现出来的是心理的不成熟和极强的逆反心理,最基本的表现是他们很少和家长倾诉心声,认为家长都不理解自己,有的还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3.个性方面

在中学时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比较任性,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同时,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也更容易相信别人。在对待问题上,他们显得比较片面甚至有些偏激,还容易产生妒忌的心理。

4.异往方面

中学时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时代,学生们大多都对纯纯的爱情有着无限的幻想。其表现为:对异性非常感兴趣,存在很强的好奇心,会有意无意地观察心仪的异性。他们在内心深处非常想和自己喜欢的异往,但又碍于面子常常显得无所谓的态度;如果要让他们真的交往,他们又显得比较害羞或者是不自在。这也是他们内心不成熟的表现。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转变的三个观念

1.教育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把学生成绩放在第一位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这种评价的机制是不全面也是不科学的,它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因素。在国外有一项调查显示学生的智商在以后成功的道路上对成功的影响远不及心理上的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所以,在学校的教育中,不要把学生当成盛放知识的容器,而要塑造他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自身心理素质,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帮助他们发觉自身内在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自身的竞争力。

2.健康观念的转变

在过去,不管是学校的教师还是家长,对学生健康问题的理解都过于片面,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生的身体健康,那么学生就是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关注。因为在当今这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仅仅具有很强的技能,还要求人才具有很高的情商,在处理事情上考虑问题要尽可能地全面。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生活环境。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片面的健康观念。

3.成熟观念的转变

真正的成熟不仅仅指的是身体上的成熟,它应该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共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具体表现。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因此对学生成熟的定义也应该有一定的不同。不可否认,由于自身和家庭环境因素,使得学生的心理成熟年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成熟问题上,要更全面更客观,要符合学生成熟的发展规律,不能主观地判定。在中学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当然也是学生心理上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这时候学校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并且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都在这个时期形成,所以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在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中,不仅仅在思想政治课上进行教育,还应该渗透到各科的教育当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向学生传达书本上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通过影视教育

在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借鉴国内外好的心理教学方法,如通过影视教育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优秀的电影来影响他们。像《阿甘正传》《肖生克的救赎》等都是很好的教育题材的电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他们人格的塑造以及个性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性格,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得更高、看得更远。

3.为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

在中学时代,学生们对很多问题都存在着很高的好奇心,如他们最关心的异往问题,教师不应该回避,而是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异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处理异性的问题上更加合理和正确。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或者是辩论赛的形式,其主题就是“中学生应不应该与异流”,这样大家就会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让中学生更多地了解异性之间的差异。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后,教师才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处理异性问题时变得更客观。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及他们健康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4.加强家庭教育在中学时期,家庭教育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家长在注重智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心理教育和德育;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积极地思考问题,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家长要加强精神教育,鼓励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是在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才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四、结束语

篇13

论文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教育;生物课堂

近几年,媒体报道以及我们身边总在发生一些轻视生命的悲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充分体现了“重视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担当起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把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授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认识生命之珍贵、生命之衰亡、生命之和谐、母爱之伟大、生命之意义,从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视生命,让生命之花和谐绽放。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指的是对一切自然生命(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的关注;广义的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关注生命,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生命教育应具有的特点:①是建构智慧的教育,这个智慧就包括了德性智慧、理性智慧和情感智慧。生命教育首先要充满“德智”,“德”是人性的基本价值观,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的。理性智慧,就是教师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各种冲突、矛盾和障碍,在冲突中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情感智慧是一种审美的智慧,我们教师要思考的生命教育并不是位移式地把书本知识搬到学生的头脑中。②是指向生命成长的教育。叶澜教授提出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应该真正体现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一种活动的状态。生命教育应成为教学的一种情境,一种过程,让学生顿悟、理解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教育需要教师虚心、耐心地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对学生说话。③是有效型的教育。生命教育一定是学生原有经验的重组,要引起学生对生命经验的一个新的理解。

二、生物课堂实践中的生命教育

1.生命的起点,生命的不易

现实中青少年不体谅父母,不赡养年迈的父母、虐待父母乃至杀父弑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场景让人心酸,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我想与青少年缺乏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理解不透有关系。结合生物教材的知识,我就让学生了解人的胚胎发育和分娩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起点,生命的来之不易。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胚胎工程》这一章对胚胎发育的过程有简介,我主要通过科教短片和电影来教育学生。例如,《人的生殖》,男性每次可以产生几亿个,它们在女性的阴道内争先恐后地通过子宫游向输卵管,在到达输卵管时只剩下数千个了,最后能够与卵细胞结合的只有一粒最健康、最强壮的。受精卵再到子宫内发育10个月。可见,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它是多么珍贵!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我们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珍爱生命,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生命都应该得到珍惜。

为了让学生知道母亲分娩的痛苦,认识到为他们的到来父母所付出的艰辛,我让学生观看了第六代导演张杨的电影《向日葵》,该片是以主人公张向阳的出生为开头,用他儿子的出生作为结尾的。特别是结尾那些血淋淋的真实的分娩镜头真的让每一个人感到一种震撼。我注意到许多的女生甚至闭上眼睛,不敢观看。可每个人包括他们就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多么艰辛和不易!

经历过这样一次次生命的洗礼,很多学生回家对待父母的态度有所改变,也有很的家长跟我反映,他们的孩子懂事了很多,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这些变化让人很欣慰。

2.生命的成长,生命的价值

人是万物之灵,人生来不仅仅是活着,还要使有限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生物教学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青春期不仅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知识、开启智慧、增强能力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时期。据有关资料显示,每8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心理是亚健康的。为此,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生物学教学就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讲解有关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知识,使学生能认识了解自我,解开人的生理现象之谜,从而顺利渡过青春期。

例如,在个体发育教学时,我是尝试让学生做了如下的比较与分析:①和小学比较,现在你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记忆力、理解力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为什么?②你的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是在什么时候,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怎么处理?③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心理上有哪些变化,遇到了哪些困惑,你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们通过自己分析比较、小组讨论,全班总结这种参与自主自助式的学习,每个人基本都能够正确认识和沉着应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和问题,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人生的意义。

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处于一个学习任务繁重的时期。比如,结合《神经调节》的学习,自己制订合理的作息计划和学习计划,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等等。一个人,只有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有可能追求高质量的人生。

3.生命的终结,生命的珍爱

生命的诞生是喜悦的,生命的衰亡也是必然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回避死亡问题的讨论,期望拥有吉利和平安。一些青少年时不时就放弃了生存而选择死亡,这种逃避现实、轻视生命的做法,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是不能正视“死亡”的表现。“死亡”,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范畴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哲学、伦理学和人文学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从生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生死教育,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例如,秋天的落叶它要经历一个叶柄基部形成离层——随风吹落的过程,春天树木依然生出新叶再现生机;单细胞的动物可以在生长到一定的时候一分为二变为两个新的生命,原来的个体不复存在;人也会生老病死,死后,人的个体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最终会被分解为无机物重归大自然。这是规律,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没有生何来死,没有死又怎会有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只有了解死亡,正确认识死亡,才可能积极地看待生命,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承载生存的责任,进而创造并统整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生命的外延,生命的和谐

生物教材中生态章节的开篇语这样写道:“在这个星球上除了我们人以外还有很多生命,同样需要我们珍视。我们并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也不是最早的居民,还有很多的生命和我们一起生活着,他们的存在对我们,对我们的地球都非常的重要。同样需要我们的呵护。”环境被严重污染,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温顺的动物袭击村庄等等,这些令我们震撼但又熟视无睹的画面经常发生,为什么会无视,因为对其他生命的藐视和不在乎。所以在生物课堂中也要渗透对其他自然生命的重视教育。

例如,我在有关生态的章节中会给学生找些素材,安排播放好莱坞电影《birds》的某些片段,那因侵犯鸟类的生存空间而导致鸟杀人的恐怖场面,让学生过目不忘,对其他生命的重视和珍惜与日俱增。记得在看过片断之后的那个晚自习,教室里飞进了一只知了,被学生抓到后,其他学生马上说:“放生吧。”这就是很好的效果。

三、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实践中的反思

1.创设富有冲突的情境

课堂情境应该是利于学生体验、顿悟的情境,而且是富于冲突的情境。课堂教学的情境不仅仅是讨论交流,把活动搞得很热闹,一个人沉思、静静地思考也是一种很好的顿悟,教室里放出温柔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审美的体验也是很好的办法。

2.引入锦上添花的案例

老师在课堂上读一些故事,说一些真人真事,给学生以情感的震撼。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感悟到案例背后的东西更为重要。

篇14

关键词:诚信教育 途径 方法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17-0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之本。立诚讲信是一切个体道德修养或社会道德建设的起始,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教思政[2007]4号文件也明确强调,要把加强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说明诚信教育在实施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人格,是落实廉洁教育各项规范要求,实现廉洁教育目标的根基。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诚信教育规律的探寻,将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放在首位。

川北某高校近年来以此为契机,在学校廉洁教育实施过程中大力开展诚信教育,认真探索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建立健全诚信教育体系,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诚信做学问、诚信考试、诚信贷款、诚信就业的意识,取得了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为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一、围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认真探索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围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认真探索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让大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过程中真正体会大学生诚信的现代价值。

1.德育工作与诚信教育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中体现诚信教育。《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坚定性和彻底性、时代性和现实性。通过“两课”教学,把诚信教育的思想观念不断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使他们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失信是可耻的。

2.诚信教育活动与校园各类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诚信教育。努力构建诚信社会,必须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一方面,该校精心规划设置了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位置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不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正面舆论引导学生,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学生,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学生。举行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3.廉洁教育活动和树良好师德师风相结合,以榜样作用内化诚信教育。教书育人乃是教师工作之本,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为人师表。古人道:“欲正人,先正己。”师教生,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课堂内外,言行一致。学校一直以来都把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要求教学、服务、管理人员都要用良好的形象取信于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至始至终受到诚信思想的熏陶,从而牢固树立诚信品格。

二、科学把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结合学院学生实际,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但一些大学生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又不能不令人担忧。诸如考试作弊、借贷不还、恶意拖欠学费、毕业推荐弄虚作假、任意变更或撕毁就业协议、欺骗家长、同学和老师等不诚信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屡屡出现。如果我们对此放任自流,任其滋生和漫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被不断强化,后果将不堪设想。鉴于上述现状,近几年来,该高校着力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大力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

1.以新生入学为契机,上好诚信教育第一课。以新生入学为契机,把廉洁诚信教育作为第一课,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把廉洁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全院各专业都要有教育活动策划书,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最后有总结。整个教育活动由各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进行学习讨论,召开座谈会、主题班会,开设专题讲座,开展演讲赛、辩论赛、征文活动等,通过对新生的教育,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深入开展诚实做学问、诚实考试的学风建设。该高校一直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党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诚信现状,学校连续五年来在全体学生中坚持开展诚信教育促学风建设活动。首先是营造诚实求学的风气。每新学年伊始,学院都将举行“铸诚信品格、树优良学风”学生大型签名活动;各院系积极开展“拒绝网游,我学习、我作主”等系列主题活动;同时各院系组织品学兼优的同学成立学风宣讲团和学习帮扶队,采取举行学习交流会、“一帮一”结对帮扶、班级宣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有针对性地解答各年级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疑问和困惑,引导同学规范行为,诚心向学;充分发挥周末形教课作用,开设诚信成才专题讲座,播放诚信宣传片,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诚信感言或事迹等,以此达到不断灌输、加深影响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学生投身到学风建设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其次是营造诚信应考氛围。针对考风考纪,组织各班级在考前召开“诚信、求真”主题班会,举行“知荣辱、讲诚信、拒舞弊”的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有关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管理、考试纪律及违纪处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充分阐明违纪行为后果的严肃性和危害性,积极营造“认真复习、全力备考、严守考纪、诚信考试”的校园氛围。第三是培育诚信备考意识。注意了解同学在校复习的情况,举行专题答疑,考前释压,学习互助活动,开放考前互助学习教室,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学习港湾,还为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竞赛搭建了平台。

3.坚持实施诚信承诺,以“诚信档案”作为固化的载体,多角度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和欠费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该校一直以来都将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让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学、上好学作为一项全校性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目前,学校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00余人,占全体本专科生人数的近25%,特困学生1000余人,约占全体本专科生人数的8%。抓好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贷工作,对稳定学校大局,促进学校全面建设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如果贷款学生将来出现不按期归还贷款,将会严重挫伤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并严重损害学校的形象,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难以开展。因此,贷款学生能否信守承诺,按时还款,成了学校能否顺利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关键。学校在助学贷款工作中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诚信教育,经过不断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程序和制度。一是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诚信还贷教育会,邀请学校和银行领导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贷款学生进行诚信还贷教育,向他们讲解诚实守信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二是建立诚信档案,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贷款学生的信息数据库,规范整理学生的各项资料,统一归档备查。三是实施诚信还款承诺,组织贷款毕业学生与银行和学校签订《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诚信还款承诺书》,这成为贷款学生在毕业离校前的一个必须履行的环节。四是对贷款毕业学生的追踪,学校资助管理中心收集毕业学生的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通过电话、信件、电报、QQ、电子邮箱等途径与贷款即将到期学生取得联系,提醒和督促他们信守承诺,按时还款。

4.坚持强素质、重发展,以培养诚信就业意识,规范就业机制,健全就业制度为突破,多途径进行诚信就业教育活动。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在当前一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知从何时起,部分大学生们在就业时将“诚信”二字放之脑后,制作简历时不切实际、随意夸大自己的情况,签约后又随意毁约等现象频繁发生。他们的这些行为极大地毁损了广大毕业生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的诚信就业工作,成了各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出口畅,方能进口旺”,该高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学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特别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毕业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实力,对毕业生就业至关重要。近年来,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诚信教育,健全就业管理制度,探索出一套较为规范就业机制。一是学校注重职业方向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该院从低年级开始就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讲座,使学生逐步了解认识自己以及所学的专业,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事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步入社会的职业发展道路;积极开展多样性文化活动,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举行“阳光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义诊活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夯实了学生就业自信心,学校连续五年来被、团中央等评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全国先进单位。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判断力。学校极为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编制《就业指导报》,下发至高年级学生寝室,让高年级学生较早掌握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要求。在学生实习前,开设就业指导课,通过就业指导课,使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在充分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对现实作出客观判断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立自身就业目标和定位,以便他们在就业时能理性对待,减少违约等不诚信行为。三是加强就业诚信动员,培养诚信就业意识。在每年一度的毕业生就业动员时,学校组织各院系专家、教授为毕业生做诚信就业动员报告,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领导为毕业生做诚信就业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让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信息,把握用人单位要求,明白违约责任和后果,以帮助毕业生形成积极慎重、诚信守约的意识。四是严格就业管理,建立学生就业跟踪机制,制约学生就业不诚信行为。对毕业生的就业推荐表和就业协议书实施规范管理,就业协议书编号和学生学号挂钩,确保学生人手只能一份。对于毕业生协议书遗失的,给予备案登记,方能再领。如果同一学号,出现两份就业协议的,学校不予承认。学生违约的,须在已签约单位同意解除协议后,经备案登记后,方能再签,同时学校将学生违约情况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公示,供用人单位参考。

三、校园廉洁诚信文化氛围初步形成,学生信守承诺、践约履责,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随着廉洁诚信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诚信理念已逐步被学生接受,教师默守,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思想,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学生严格自律、诚心学习、自觉学习、诚实考试、拒绝作弊的风气日渐上升。2004至2005学年学生考试作弊受处分比率为1%,到2007~2008学年度学生考试作弊受处分比率降至千分之一以下,作弊学生人数逐年明显减少。

从2004年来该院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处分的比率逐年下降,2008年后基本控制在千分之1以下,诚实应考、拒绝作弊的风气在学生中已初步形成。

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稳步发展,与银行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贷款人数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学校获得贷款人数达1225人,累计贷款金额693万余元。学生信守承诺,践约履责,毕业学生积极偿还助学贷款,近3年,毕业生应还款123笔,截至目前已偿还贷103笔,违约金额8.3万元,金额违约率3.25%,远低于其他高校。近年来,学校的学生素质逐步提高,连续3年大学生获得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喜爱,来校接受毕业生的单位不断攀升,截至2009届,到校的用人单位达450余家,提供用人岗位5600多个岗位:毕业生达2∶1以上。毕业生就业违约率基本控制在1%以下,就业率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

四、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推进廉洁教育深入开展的几点建议

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稳,世无诚信不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铸就大学生诚信品格,促大学生全面发展,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推进廉洁诚信教育,健全高校诚信体系应从制度、环境等各方面加以完善。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培育诚信理念,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当前高校缺乏的是相应的信用监督制约机制,对学生的失信行为惩罚不严,使得诚信好差难以甄别。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对于不同程度的失信者,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甚至处分的方法来使他们承担失信行为的责任。二是要强化对毕业学生的信用监督。要确立严格的签约、毁约程序,明确毁约责任,防止签约的盲目性和毁约的随意性,使毕业生领悟到守信的益处和必要性。三是要建立诚信档案和严格的材料审查制度,对助学贷款和毕业生的材料实行严格审查,防止弄虚作假。

2.构建校园诚信环境。一方面,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另一方面在服务工作中要渗透诚信教育。要充分发挥服务主体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服务中进行诚信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基本途径。服务主体只有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实行优质服务,才会取信于服务对象,并且,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诚信教育。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教育。一是要引导学生、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三是引导学生建立诚信自律制度和相应的考评体系,这是诚信教育能否坚持久远并卓有成效的重要一环。

3.开展全员、全程诚信教育,培育学生诚信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将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体系,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各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要加强诚信教育。用社会上的一些失信、败德现象及其造成的危害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更是一名优秀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一些显性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廉洁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通过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汲取传统的精华,深刻理解诚信的内涵、时代诚信精神和中华传统诚信思想,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之本,是人际交往的基石,是健康人格的基本要素,还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等,从而实现我们廉洁教育的工作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moe.省略/edoas/we

bsite18/78/info26678.htm

2.夏云强.儒家诚信伦理与大学生廉洁教育[J].船山学刊,2009(1)

3.赵洁.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论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学生之友:tyut.省略/student

5.汤子发.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