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范文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资产管理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

篇1

(一)财务管理职能不足。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对会计的培养不是太上心,导致会计人员只能被动的处理一些日常基本事务,并且在资产维护上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极易产生权责不明,这就会导致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只重视核算的数字没有重视财务的管理,企业应该培养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这样在企业的管理核心问题上就会有更显著的效果。

(二)无形财产的核算。很多企业的无形财产核算范围过小,企业对于无形财产了解过少。我国现有的无形财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而国外的一些所包括的无形财产就有很多,包括:制造合同、因特网域名、非竞争协议等。国外企业的无形财产就要比国内多很多,这也进一步导致国内无形财产的核算偏于落后。

二、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1)现在的企业在资产管理上管理的意识需要提高,对于购置、使用和财务部门应该实行责任制,进行分级管理和实行。对于丢失和损坏的企业资产,查清原因后要严肃的处理相关的负责人,要做到奖罚分明,企业还要对相关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宣传,使企业对资产得到好的管理。(2)企业要对相关部门有一些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从而使员工更加的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同时也要指定专人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监督,对于使用不当或者未使用的资产要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于要报废清理的固定资产也要及时通知财务。(3)要加强对企业职权的管理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应相互监督,杜绝企业内的员工,相互串通,的现象发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也要进行审计,能提出客观公正地建议。要做到内部监督和控制两手抓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4)优化系统,控制采购。首先要对购置、使用、维修、闲置、报废进行系统的优化,固定资产的购置需要设定相关部门实施,先是让每个部门对于需要购置的设备进行填表,然后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了之后才能由相关人员进行采购。对于购置的设备或物品如果只是短时间的使用,可以进行租用,这样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而对于报废的物品,要最大利益化。使企业资产管理的工作得到强化。

(二)实现预算管理系统化。(1)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必须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并且进行企业的资源分析。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计划,以此为基础发展后期的各项预算,这样可以使各期的预算能够有效衔接,避免盲目预算、透支所带来的弊端。同时企业要考虑每个季度企业的市场资源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下一季度预算指标,特别是涉及到合同的要明确收款方式,防止收款时挂账现象的出现。(2)财务人员应该按照《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规定来实行,有效地控制超支项目经费的出现,并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最大化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按照任务的轻重来安排支出,预算经过批准必须执行,不能随便篡改,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三)增加设备使用效率的管理。随着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变化和丰富。企业的生产环境和设备将会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和保障。企业的设备资产包括了建立设备信息库、设备运行过程的技术、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设备的采购等。对闲置的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经济技术论证,花较少的资金,改造原有的闲置设备,使其增加新的功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达到以少量的增量激活大量的存量的目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设备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三、结语

篇2

一、B企业改制原因

B企业创建于1951年,是市属国有道路运输骨干企业,下辖9个综合运输公司、一个客运站、后勤服务公司等18个单位。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该企业同其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一样,存在诸多弊端,体现为:

(一)资金短缺和大额坏账并存B企业连年负债经营,财务费用负担重;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坏账累计2000万元,企业不堪重负。

(二)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企业机构庞大,冗员繁多,企业人力成本极高,而劳动积极性又很低。

(三)政企不分,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和活力,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四)企业效益低改制前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1%。为解决B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增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3年A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当地省市关于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B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对B企业进行改制,将其组建为以运输业为主体的多元发展的股份有限公司(C公司),使其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

二、剥离资产情况

为了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相分离,按“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原则,将不良资产及社会负担(如企业办学校、医疗室等)从B企业分离,共剥离资产价值计3375万(见表1)。

三、D公司的成立

因B企业剥离资产分布于各县的城区和乡镇,多数资产又是低值和闲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管理难度大,A公司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最初成立托管处,委托C公司对其进行管理。委托C公司管理,存在着管理不到位、难以激活的现象,同时托管处无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面对国家收紧的土地政策,原本闲置的国有划拨土地,随时有被收回的可能。为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A公司在取得上级部门支持后,决定成立D公司,对B企业剥离资产进行运作、管理,以盘活现有剥离资产,使其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据此,D公司对剥离资产再次进行清查,最终确定进入D公司的资产总额为2834.9万元(见表2),其余则按规定进行处置。从表2可见,较优良资产有a县、d县、e县公司以及城区的固定资产和土地资产。

四、经营管理措施

把低质、闲置的剥离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使D公司向项目、实体经营转型。

(一)A公司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公司的具体操作办法为:一是选派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经营管理班子,对其职责权限进行明确授权,以便经营者更好地把责、权、利结合起来;二是建立经营管理班子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与经营者签订《经营责任书》,明确各项指标额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建立经营者自我履职承诺制度,做到对公司忠诚、勤勉尽职,对经营者形成事前监管机制,做到监督成本最小化。

(二)D公司的具体操作办法

1.加大资产租赁力度

(1)签订代管协议。对分散在各县的资产由于点多面广,D公司通过与资产所在地的C公司下属单位签订代管协议,明确该二级单位对资产租赁方式、维修和出租等事项权限,对单户租金超过一定额度或租期较长等重大事项,须及时和D公司沟通,方可签订租赁合同。

(2)提高租金标准,做好服务工作。改制后的几年里,单位租金处于较低水平。D公司接手后,对处于较繁华区域的出租用房实行公开招投标办法;对其他区域的则根据市场行情,以每一单位租金为底线,和租户进行商谈,同时关心租户的切身利益,为他们的经营牵线搭桥,解决困难,使他们从不愿提租到理解、配合提租,按时交租。经此措施,年租金增长达12%。

2.根据剥离债权性质分类管理,加大催收力度

(1)回收性较大的,实行“超收基数提成奖励”办法,以调动催债人员工作积极性。针对债务人避而不见或以无钱归还为借口的推辞,坚持“能收回一分但也不放过一厘”的原则,有实物的以实物抵债;无实物且催收难度又大,按照收回债权提成费用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采用法律手段催收。

(2)回收性较小的,C公司具有经办人员和对债权熟悉的优势,经批准,定向转让给C公司,尽可能减少损失。经过各种努力,D公司共计催回70%的债权。

3.项目经营

(1)水资源项目经营投资小、见效快、低风险的a县水资源项目。该处水源地处偏僻山村,水质达国家一级标准。原出租给企业经营,根据调查,该品牌桶装水的市场占有率已达28%,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经双方商谈,2005年底,D公司以场地使用权、优质的水资源作为无形资产评估入股,与该企业签下了《合作协议书》,D公司占30%的股权。从2006年起,此项投资已初显成效,为D公司的转型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篇3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中不被淘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应该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必须对企业自身现在所使用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思考,找出现行管理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企业日常管理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1 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

固定资产核算,是指在一定的财务时期,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值、记录的财务处理过程。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一般在2000元以上,增减变化方式和次数繁多,如固定资产的减少包含有偿出售、调出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等多种方式,固定资产的增加包含购置、自行建造、以非货币易换入、投资者投入等多种方式。账务处理时涉及的科目多,核算较为复杂。固定资产采用折旧的方式转移其价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选用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有独有的反映其价值转移的核算方式:折旧。影响折旧的因素有:(1)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账面价值。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2)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3)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4)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 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财务、后勤、基建等多个部门,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又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应配备工作能力强,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懂业务,计算机操作熟练的专职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企业的危害性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所带来的影响。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2.1 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在企业的日常工作当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通常都比较复杂,所以要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且精准的工作指标与考核体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企业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并没有与相关的效益及分配制度相挂靠.这就直接造成部分人员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不重视。在企业过度重视生产效益提升的条件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的狭隘性使得企业往往忽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这是造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的最直接因素。

2.2 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及机构当中,要对任何行为进行规范.都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制度的支持与保障。但我国多数企业当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没有上升到制度的层次上,企业内部没有一套能够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吻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使得企业内部会计部门、后勤部门以及一切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的人员的行为无法得到有

效的制约与规范,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自然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3 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相对混乱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于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没有理清思路,基本处于相对混乱的管理状态。部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没有健全完整的台账,缺少相应的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卡,或者是直接就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建账,有些企业则没有将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在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登记。如此一来,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在使用与管理上都会出现混乱,在这种条件下,一旦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发生人事上的变动。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将变得更加繁琐,很难理出头绪。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管理责任机制

企业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工作目标中,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克服重钱轻物、重购轻建的管理思想。要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一支高素质有责任心的管理队伍。固定资产管理应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以企业主要领导为总负责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体制。

3.2 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创新

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从设备管理向过程控制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要由以运行设备管理为主,向前延伸到固定资产项目开工,向后延伸到固定资产退役报废,实现从项目开工、工程竣工、运行验收、资产入账、竣工决算、资产运行、资产变动、资产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树立全寿命管理理念,从固定资产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为主,向固定资产寿命周期费用管理为主转变。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要追求固定资产的寿命周期费最小化为目标,提高整体投入产出水平。

3.3 完善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的报废必须要有相互牵制和管理层的监督。因此,首先经一定级别的管理层授权同意后,一项固定资产才可以作报废处理。其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必须要有适当职权分工,不能由一个岗位的人员包办,特别是废旧资产的销售环节,更需要有效的监督。此外,还要完善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资料的收集整理。

3.4 加强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

财务部门应严格遵循《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计量固定资产初始价值以及后续支出,会计期末根据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合理计提减值准备。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减固定资产要及时上账下账,时时保持账实相符。对捐赠、无

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应按相关规定的计价法及时入账,避免形成账外资产。对于已经完工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未结算的固定资产在其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时,应按暂估价入账,待工程办理决算后再根据发票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杜绝资产流于账外。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的监督部门要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定期组织盘点,进行账、卡、物的核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3.5 加大外部审计力度

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通过外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类风险,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3.6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由于已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合理的确认和计量至关重要,这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除了具有清晰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运用水平,才能使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我国更好的推行。

4.结语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总资产中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而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也有着相对重要的现实价值。所以.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必须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注重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并通过各种方法策略来对现有的管理进行调整与优化.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跃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12期.

[2]乔宏亮.关于对资源整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年31期.

[3]夏亚军.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思考[J].总裁,2008年7期.

篇4

1.1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落后现代公司的改革和发展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以前的相关固定资产目录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就造成了很多管理部门的工作不能正常运转。不同的固定资产管理项目具有自己不同的管理方式和记录方式,因此这就使得我们在统计过程中的难度增加。但是我们固定资产的记录目录的不明确或者是更新的比较慢,就导致了很多部门在实际统计工作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最终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1.2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完善在我国现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具体的表现则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并不完善,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和及时的改进措施。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过分宽泛,会使得各个部门对于自己部门内部的事物管理也比较宽松,这样就会造成管理和监督工作的不到位,影响了我们对资产的正常管理手续。企业不同的生产部门应该具有不同的管理职责,因此财务部门就应该主管一些财务上的工作,而生产的部门应该对一些生产和施工的实物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岗位的清楚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完整性。

1.3定期检查出现漏洞一个企业要想管理得比较好,就需要我们的相关监管部门切实的落实自己的职责,加强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核查力度。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都是提前购置的,因此存在固定资产贬值的问题,账面上显示的信息其实是高于这些资产的实际价格的,从而影响了我们实际对于信息的估算。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进程来看,我们对于一些新项目的构建投入的较多,因此就导致了资金支出的增加,但是这些经过构建的项目价值和实际的记录相差比较多。根据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来看,我们需要定期的对一些账目的管理进行监察,这样才能保证实际信息和记录信息的准确性。

2、改进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2.1完善记录之中的档案管理现在很多企业对于自己的施工工程资料管理上存在混乱,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完善对于这些固定资产的记录和管理,这样才能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让他们了解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一些固定资产的记录档案来讲,需要我们在固定资产刮泥的过程中进行详细的实际记录,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于一些虚假信息应该追究相关的管理部门失责的一些问题。

2.2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发展的规模和数量也比较多,包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力公司,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的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将技术引进电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够将不同的施工和业务项目进行分类明确的管理,将各项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实时和定期的维护,这样才能明确不同的资产信息,提升整项工作的效率性和透明度。

2.3加强对于报废固定资产的监管针对已经购置但是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来讲,我们应该在制度上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相应的评估和审核手续制度。针对固定资产提起的报废申请,我们应该由专门的工作部门填报针对报废资产的申请表,严格的填写之后交由专业的部门对此进行审批,这样才能实现在制度层面上对于报废财产的监管。其次我们针对这些已经审批的报废固定资产应该有专门的处理手段和处理方式。电力公司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将这些资产的信息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进行,在公司内部或者一些部门内进行流转,进行公开形式的发售。针对电力公司的一些特殊性,申请报废的材料其中也具有一些比较有使用价值的材料,能够作为其他材料的代替品,因此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需要我们物尽其用。在日常进行的资产监管过程之中,为了提升相应的资产的质量,我们应该减少对于资产的放置程度,尽可能的对这些材料进行使用,减少闲置的资产数量,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3、小结

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尤其是在通信企业中,企业的运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要求更加地高。在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对一个企业来说价值都是相当高的,它是一种有形资产,如果管理的不到位,最终会使它的折旧率提高,进而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就目前通信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对应的策略,以供通信企业进行参考,促进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合理地利用资源,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企业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市场的需求,通信企业的发展趋向于全球化,把实现信息的全球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因此加强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企业发展壮大十分的重要,由于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日益提高,管理工作也进行了细化分类,但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管理上的问题也就逐渐的表现出来了。

(一)管理上的缺陷造成账实不符

通信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首先查看的是固定资产的项目管理,账实相符是保证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通信企业中常见的账实不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被更改,账目却没有得到消除;其二,企业内部个各部门间交流沟通少,固定资产被拆除而财务部门的账务却没有及时的处理;其三,部分固定资产的交接手续不清,账目记录混乱;其四,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在进行职位更换时,交接过程太随意,账目管理不到位,或者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造成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形成差异。

(二)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通信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一般是指在一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段内不需要再用的固定资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通信企业中,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加的迅速,造成了一些通信设备(如通信基站、其他的电子设备等)的闲置,这也是科技快速发展的另一种体现。如果让这些固定资产就此闲置,肯定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给通信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并非是无用资源,只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在企业中运用较少甚至于不再用,但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却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本,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

(三)通信设备改建、扩容

按照目前通信企业的发展速度,通信产业的设备是需要随时进行更新换代的,当通信企业的一些闲置固定资产再次投入使用时,也许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已经不再适用,为了将这些资产再次使用,对固定资产进出改建和扩容等工作就必不可少了。而根据相关规定可知,这些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投入要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当中,否则就将这些费用投入当做财务活动支出,计入当期的成本支出中,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使得改建后的固定资产在账目中记载不统一。

二、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还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做的不到位。因此,通信企业要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强化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对策进行考虑:

(一)完善人事约束机制

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还是通过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来实现的,所以健全人事约束机制对实现固定资产科学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企业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首先企业要广纳人才竞聘上岗,让有能力的人才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实行责任制,奖优罚劣,对在管理工作表现好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抽查考核,同时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形成一个强烈的约束作用,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树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

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问题有很多就是由于使用计划太随意,管理有不到位造成的,所以要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年度计划,并保证其权威性,让年度计划严格有效的实施。目前,许多的通信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上落实不到位,企业有了使用计划,却没有使用固定资产或者是使用过程中超出了计划限度,亦或者是计划交叉,资产挪用等现象。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年度计划没有得到贯彻实施,使得固定资产浪费或者是过度使用。因此严格保障年度计划的权威性,科学有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ERP管理

ERP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管理系统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充分利用整个通信企业的信息,然后进行整合,将企业的人、财、物以及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发挥出资源合理利用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将 ERP管理系统运用于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可以充分掌握整个企业的经营信息,对固定资产的购进、使用、改建、闲置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作出一个最为合理的经营计划,而且使得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闲置固定资产并不是再无用处了,只是在短时间内企业再不会使用了,但是长时间的资产闲置占用了大量的企业可用资金,这些资产不能获利而却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价值慢慢降低,因此盘活闲置资产相当重要。闲置资产对自身企业的用处可能不大,但是对其他的一些企业却是“优质资产”,所以体通信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然后采用租赁或者是竞拍出售等方式来处理闲置固定资产,回收企业资金,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五)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通信企业具有多种多样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并不是一直会使用的。当资产闲置时,企业可以进行盘活处理,但当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资产减值现象时,企业就应该做好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准备了。由于固定资产所涉及的种类繁多,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便于识别固定资产是否有减值现象。由于人的能力有限,企业可以组建一个由各种人才组成的评估小组,随时监测固定资产价值变化,避免对企业造成损失。

(六)加强纵横向之间联系,保证资产的准确性

通信企业中部门繁多,如果仅仅是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这项工作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要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纵横联系,实现信息的交流沟通,避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计划中出现差异,使得账目记录混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改建和扩容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再次投入,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出现偏差,把这个过程中的资本性支出和投入性支出合理区分开,及时对固定资产的账目进行更新,保证信息的正确完整性。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的是通信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通信企业发展较快,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所以企业要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应对,采用健全人事约束机制、盘活固定资产和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等措施,促进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和鑫.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徐芝娣.对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不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一、前言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取得的单位价值、使用年限达到一定标准的生产设备或办公场所,固定资产的取得价值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若干年内计入产品成本或经营费用中。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若想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费用取得市场优势,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达到规范资产会计核算、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及安全性等目的,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固定资产修理、毁损等费用,使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最终完成企业经营目标。

二、目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企业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年限长等特点,其价值占到企业资产总额的重要比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资产价值的完整性及实物数量与账簿记载的一致性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负债、经营利润等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对于企业能否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保证资产安全完整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作用,并通过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及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等手段,不断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监管不够、管理意识淡化等问题,亟待我国企业完善。

1.管理者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认识偏差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企业行列中,大多数企业只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普遍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只要置办完成就没什么后续工作,接下来只要专心投入生产经营即可。在置办企业固定资产时没有预先设想企业固定资产在用前、用中、用后的妥善管理与安置,购置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盲目性。

2.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固定资产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还处于荒芜化状态。由于管理体制的缺失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没有有效的管理体质得以保证实施,缺乏体制的保障与指引,导致企业固定资产不能进行有效管理。

3.固定资产监管缺乏力度

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工不明,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管理这一块上没能具体权责明晰到某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往往是被下划到其它部门代以监管,这种权责不明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固定资产监管存在空缺,监管不到位。

4.固定资产没能有效利用

固定资产在置办时没能科学合理地预想,没能考虑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与固定资产的报废情况,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固定资产真正投入到生产中的年限不长,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进而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对国家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5.固定资产管理的缺乏有效监督

有的企业认为那些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已经不具备什么使用价值了,因此就放松了对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认为开展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不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反而还会占用一定的人力、财力,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对于那些价值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来说, 在其达到报废标准之后所能够实现的残值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因此,对此类固定资产的处理,企业还是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的。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有形资产,是一个企业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保证企业财产安全,还能彰显一个企业的业务管理水平。但是目前企业资产管理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为了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应该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施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最终实现有效整合企业固定资产,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提高对企业资产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把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企业其它管理事项中,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自身首先要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内给企业员工提醒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安排企业内人才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请企业内人员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谋划策,采用最好的策略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一套完整、有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应该在企业内经过商讨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更好是对制度的条款加以细化,让企业固定资产有制度保障,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在制度化的环境中有效完成。

3.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监管力度

企业管理者要重视设立专门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部门,让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做到权责明晰。企业管理者可以抽取一定的员工就企业固定资产方面进行培训,然后把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交给经过培训的相关人员。这样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专业的管理者手中能得到有效地管理。通过加大固定资产监管的力度,最终促进企业管理的全面提高,达到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目的。

4.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有效利用

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时,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前、购置后做一定的盘算。在购置生产设备时要考虑到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对不能再投入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做合理的处置,比如对破损的设备及时修缮,对需要改进的设备采用科技的手段,尽量在原有的生产设备上进行改造,实在不能用的要做妥善的处理。而对那些因技术上存在问题而影响生产效率的生产设备要及时地处理,以便影响到企业生产效率,造成企业生产力低下的窘况。

5.强化固定资产制度管理,完善日常管理

(1)建立正式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固定资产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进行。购进、验收、入库、使用、变动、维护、盘点、报废处置等环节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监管人、操作流程清晰可查,责任到位,确保固定资产为企业发挥其最大价值。

(2)规范固定资产标签、账薄、实物台账、维护记录、使用状态、存放地点等信息。完善固定资产转移手续,做到更新及时、准确。由管理部门牵头、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参于定期盘点。严格有效强化固定资产权证管理,清晰固定资产权属。

(3)定期组织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合理存放闲置、待报废资产。一是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组织资产使用部门人员、保管人员、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点,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保证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数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资产的保管、使用、维护情况。二是企业应指派专人对闲置、待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指定专用场地存放闲置报废资产,限制无关人员接近资产,保证资产存放的安全。

6.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建设

资产管理制度的运行顺畅需要得到掌握企业管理、财务核算、软件操作知识的专业人才。企业应严把招聘录入关,面向财经院校、社会同业岗位招聘资产管理人员,保证资产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定期聘请社会中介、大学教授院校、软件公司相关专家为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服务。充分调动资产管理人才自我学习、自我充电的积极性,为员工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增加企业员工向龙头企业考察、调研的机会,认真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资产管理经验。

总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人员的安排、相关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上、加强监管方面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力求通过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让企业良好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保障性的作用,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雪晶,孙潇雅.试论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当代经济,2013(15).

篇7

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是公路施工企业的重要工作,但目前该项工作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账户与实际情况不符合、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通、责任人处罚机制未落实等方面。为应对这些问题,今后应该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对策,建立岗位责任制、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电算化、重视固定资产取得与验收控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注重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加强检查监督工作。

关键词:

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会计控制;检查监督

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是公路施工企业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推动企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所普遍关注和重视。但固定资产管理数量多,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再加上一些信息反映不及时,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制约管理水平提高。影响公路施工企业综合效益提高,加大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对会计工作开展也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降低公路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为弥补这种缺陷与不足,今后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效推动公路施工企业运营和发展。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常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采用分级管理形式,由公司总部、工程队、各工地三个层次开展管理,落实相关制度,明确相关工作人员职责,上级对下级部门进行审批、指导、监督,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日常管理中,最为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合理安排购置指标,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审批,提高资产管理实效性。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应对,真实和准确反映会计信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促进各项资产得到有效应用,为公路施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由于相关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不足,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账户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和有效,必须确保账实相符,但调查发现公路施工企业存在账实不相符的情况,财务工作处理不到位。相关规定没有严格落实,个别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每年没有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清查,或者财产清查不彻底,导致账实不相符合。

2.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通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忽视全面了解财务会计信息。思想观念没有转变,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交流不够,其他工作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不足,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编号出错,原值确认存在偏差,个别配件当成固定资产入账,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难以全面反映其真实情况。

3.责任人处罚机制未落实按照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管理违规的人员应该采取惩罚措施,但目前该项措施没有有效落实,惩罚也是象征性的,监督检查不到位。一些违纪违法者没有得到应有处罚,制约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增强,导致恶性循环,出现更多的违纪违法现象。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为有效应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公路施工企业日常运营和发展需要,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控制和完善对策。

1.建立岗位责任制各单位建立固定资产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制,固定资产全过程业务由不同部门和不同工作人员负责。建立并落实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未授权人员不得随意办理相关业务,确保业务办理质量。

2.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电算化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传统管理方式不能适应这种需要,因而必须实现管理电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信息系统,拥有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功能,并在系统中反映固定资产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业务,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实时监控固定资产,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能及时、全面掌握固定资产基本情况,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3.重视固定资产取得与验收控制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做好固定资产采购的计划编制工作,统筹安排,并与公路施工的技术先进性相适应。采购时要提出申请,全面进行审核,列入采购计划。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管理、使用、财务部门参与验收工作,出具验收合格报告。对专业仪器设备应该全面检验,确保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合格。做好租用、借用、代管设备的管理工作,全面进行登记,不得与固定资产混淆。

4.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严格落实责任制,坚持“谁使用,谁管理”原则,财务部门负责资产投资规模和总量控制,做好核算、验收、资产清点,掌握资产使用情况。安全部门负责资产维护,完善备案登记和领用制度,确保资产完整和安全。建立并落实领用手续,落实定期清清查盘点制度,避免固定资产意外流失,保证账实相符。

5.注重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常见处理行为包括报废、损坏、丢失、捐赠、投资等,处理固定资产时必须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处置方式合理,并及时入账。不得擅自进行处理,相关部门和人员要严格审核处置依据、方式和价格,维护公路施工企业正当权益,保证固定资产处置工作符合要求。

6.加强相应的检查监督工作建立并落实检查监督制度,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固定资产请购、审批、验收、处置等符合要求,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处理,做好处置和整改工作,并上报整改情况,保证满足规范要求,让固定资产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为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工作,为公路施工企业运营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具体需要采取完善对策,预防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有效落实相关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更好推动公路施工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淑梅.试论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审计广角,2012,(12):233-234.

[2]黄素芹.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04-106.

篇8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0、前言

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分。在现今的企业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有严重影响。需要通过日常管理主对固定资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分析和总结,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准。

1、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的特征

首先,价值转移的折旧核算方式是固定资产反映出的主要内容。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计提折旧基数、折旧方法等都对折旧有着重要影响。第一,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原值――计提折旧基数。第二,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等。除此之外,这就的年限、对于净残值的预计、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的准备等都是折旧的影响因素。其次,通常,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的形式较多、单位的价值较高。例如,购置、自行建造、除货币之外的交易、投资者的投入、更新改造等方式都是固定资产增加的方式。在核算的时候也会因涉及科目的广泛而复杂艰难。最后,对于固定资产来讲,一旦折旧方法确定之后,通常不会随意发生改变。

2、企业中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2.1、缺乏健全的购置制度

在一些企业中,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时,并没有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都是盲目的购置。每一个部门在购置的时候,所考虑的是固定资产是不是性能比较好,款式比较新,在新的资产购买到之后,就将原来的资产报废,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2、账面与实物不符合

在实际的管理中,有的企业在购置了新的固定资产之后,并没有将其及时的入账;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以上的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导致资产流失。

2.3、没有完善的报废制度

一般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都有比较完善的制度,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往往会被忽略。在有些企业的内部,对于某一项固定资产在本单位是不是还有使用价值,其使用的价值是不是比维修的费用要高,对于这些方面,都没有进行认真的核实,基本上只要是损毁的资产就将其报废。

2.4、在日常的管理中不是很到位

一般的情况下,在企业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都比较关注,但是对于其在日常使用中的管理并不是特别到位,对于其使用中的维护和保养也不是特别的重视。在有的企业内,为了要减少开支,节省费用,当资产出现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造成一些固定资产的寿命大大缩短。

3、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增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意识

在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意识上往往会比较淡薄。加强管理的关键是提高管理的意识。要把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当作是对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企业的内部要实现管理责任制,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财务、购置和使用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分级管理,要做好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基础工作。

3.2、将购置制度进一步完善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根据企业的内部关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来严格的执行。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要建立专门的预算,在进行购置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即“集中采购,各负其责”,所采购的物资必须要实用,不能盲目的采购而造成积压浪费,在采购的时候,要注意精打细算,把好质量关,在购置的过程中,注意货比三家,要做到保证价格合理、质量合格;避免存在弊端以及资金浪费,要注意节约每一分资金。

3.3、报废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报废,先要由基层使用部门进行申报,确定的确没有使用价值,并且其他的相关部门也没有办法协调使用,要由专业管理部门来进行技术鉴定,然后还要经过一套比较完整的申请和审批手续,最后还要报请有一定级别的管理部门,要经过其同意,然后才可以将该资产的使用价值结束。

3.4、对职责要明确,奖惩制度要完善

在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度一定要健全,对于责任范围要十分明确,将管理的责任进行细化,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在实际的管理中,对于发生的固定资产被损毁或者是丢失的情况,一定要将实际的情况调查清楚,对有关的负责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

3.5、将信息化的管理完善

在企业的内部,对于财务的管理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用电子版固有资产的资料卡片将原有的纸质卡片替换掉,这样一来,每一项固定资产都可以有一个电子版的身份证。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共享,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有关其采购以及报废等有关的增减变化信息能够从电脑上直接的反映出来。每一个级别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一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准确的核对,要保证账面和账面相符,账面和实物相符,要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其不会流失。

4、结语

企业的固有资产在企业的内部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对企业内部的固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管理者,要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使固定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丽.对加强和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篇9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政府投资或参与控股的企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日益增加,从而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若是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严重阻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会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历和实践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部分问题及其相应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概述

1.1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在提供服务或是经营管理中持有时间大于1年以上的,单位价值超过一定数额的非货币性资产,例如房屋建筑类、机械设备类、交通工具类、文物和陈列品类、其他固定资产等。根据人们需求的不同,固定资产又能细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等。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大、物质形态不会发生改变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投资规模大、种类多、管理复杂等。

1.2固定资产管理简述

固定资产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指按照相关资料对企业所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制度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监督、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等。固定资产管理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使用、维护、变更、核算、盘点、评估和处置等。

2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情况

当前,不少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情况,具体表现为: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多,职责分工不明;管理中经常出现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等。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情况,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相关机构经常出现随意调动和变动情况,而往往忽视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办理,这样极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甚至出现公物私占情况,最终损害企业的利益。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将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2.2固定资产购置不科学

企业固定资产购置管理,通常是由企业的主管部门执行。但是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主管部门不一定是资产使用的直接管理部门,就会经常出现主管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状况缺乏详细了解,只是负责各部门编制计划的汇总和大致的额度范畴。另外,企业主管部门还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事前和事后监督情况。

2.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能够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以便对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然而,固定资产核算是一些需多部门配合、工作难度大、费时费力的工作,加上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这就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缺乏先进性、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是当前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探讨

3.1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在企业整体资产中占比重较大,固定资产管理在整个企业资产管理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实际上,固定资产管理却是企业资产管理中极为容易忽视的环节,而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因此,必须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企业应进行大力宣传,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组织员工积极参与,提高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培训中还应强调有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得企业员工做到自觉守法。另外,还应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核算、清查工作。为了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还应建立奖惩机制,实行奖优罚劣,这样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3.2固定资产购置科学预算,加强事前事后监督

企业各部门应重视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工作,根据实际管理权限,各专业部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在计划中详细说明购置资产的用途、价格、种类、数量等,最后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核,获得审批后将该部门的购置计划列入企业固定资产购置预算中。若是实际购置资金与上报的购置计划资金不相符,但是又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则应进行特别审批获准后才能进行购置。另外,企业主管部门还应加强事前和事后监督,以此确保企业投入的购置资金不会被浪费。

3.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和处置

针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缺乏先进性、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同时在选择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时,应做到与时俱进。其次,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时,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处置程序,进行统计、评估和处置等工作,及时到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处置手续,保障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4 结语

总之,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其相应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娇.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现代商业,2013,30:102.

篇10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不良资产累积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本文在分析企业不良资产成因的基础上,阐述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原则,进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会计管理策略,充分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原则;会计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89-03

针对企业来说,企业不良资产问题必然会和企业发展相伴相生,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产生巨大威胁.当企业不良资产中发生管理问题的时候,较为常见的处置方式包括法律诉讼、债权实物化、实物资产股权化等[1].在实际处置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风险,在确保基本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企业经济损失,为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企业不良资产成因

1.1 企业内部成因

1.缺乏严格的投资治理制度

在开展投资活动的时候,经常出现投资前期缺乏可行性调查报告与盈利性报告的情况下就进行盲目投资的情况;甚至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并且缺少相应的专职人员,导致投资非常盲目.此类盲目投资经常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出现投资失利的问题.在企业某一投资项目出现经济损失时,相关人员基本就会放弃此项投资,没有专人对此项投资的后续问题进行解决,导致不良资产数目不断增加.例如,某企业投资一个项目很多年,但是因为时间太久,投资单位是否分配过收益或投资形式等资料均已丢失,甚至此投资单位是否关闭都不清楚,从而出现了不良资产.

2.企业法人与经营管理层短期行为

一些企业经营人员为了完成预期的考核目标,均不会再计较已经发生的资产损失,将亏损予以长期挂账[2];如果一些企业没有将产品成本完全结转到产成品,就会将其一直挂在在产品项目中;甚至一些企业会将当期经营亏损转到递延资产,将管理费用转成待摊费用,长时间内不予摊销,导致出现人为不良资产;一些企业由于法人调动,新任法人对前任遗留不良资产采取消极态度,导致资产损失不断增加,最后出现资产损失有增无减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导致不良资产处置难度不断增大.

3.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如果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治理制度,必然导致出现不良资产现象.在一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财务人员与管理层互相勾结的情况,导致资金随意出借,造成企业资金流失现象非常普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中均存在着账不符实的问题,这些均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治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4.企业管理层职权监督不到位

现阶段,普遍存在着企业管理层人员滥用财务职权、将管理费用转为待摊费用、随意挪用资金等问题,导致不良资产现象频繁发生[4].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缺乏资产管理意识,导致很多应收账款催收不及时,或者出现了催款不连续,或者缺乏有效的催收措施,造成应收账款催收一直处在被动状态,形成了坏账,并且大部分责任人都会推卸责任,从而导致不良资产越来越多.

5.企业改制中出现不良资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体制改革也越来越深入,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企业发展与管理的需求,大多数企业均在进行资产清理工作.在资产清理工作中,主要就是剥离不良资产,然而并不是对所有不良资产予以剥离,使其归到国资经营企业,一些企业还要对自身的部分不良资产予以管理.这些资产均是具有相应数量与规模的.在企业改制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很多部门及区域因为改制进程问题,还缺少明确的管理职责,造成资产管理工作非常混乱,从而可能出现不良资产问题.同时,因为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资产收益低下,甚至出现资产损失,形成不良资产.

1.2 企业外部成因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出现不良资产的直接因素,那么企业外部法律、政策等环境就是造成不良资产不断增加的间接原因[5].现阶段,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尽管每年都会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况予以修订,但是依然存在着打“擦边球”的情况.除此之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还普遍存在着关联交易企业间违规担保的问题,导致不良资产现象频繁发生.

2 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原则

2.1 透明化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如果出现了不良资产情况,需要遵循公开化、透明化的处置原则,避免出现违法违规操作的行为,通过人民群众的监督,避免国家资产无故流失,从而确保国家资产的安全.

2.2 专业化

通常情况下,不良资产规模非常庞大,并且种类非常多,一般会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如财务、投资、法律等专业领域,需要借助更加专业化的形式处理企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不良资产,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6].与此同时,要想对不良资产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就要保证相关处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从而确保处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2.3 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般而言,出现不良资产问题的企业多是国有企业,在企业资产管理中,要想有效处理不良资产,就要经过非常复杂、繁琐的过程.所以,在处理企业不良资产的时候,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考虑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还要重视企业发展的社会效益,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3 企业不良资产的会计管理策略

3.1 债权实物化

债权实物化是一种“以物抵债”的形式,从实际意义上而言,此种形式不利于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以物抵债”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债权,尽可能降低企业不良资产的损失[7].债权实物化就是先盘活债权,实现以物抵债,成为企业托管的实物,之后按照上述内容,实现实物股权化.在整个流程中,实现了债权转变为股权的目标,从总体角度分析,能够减小企业债权风险,也可以降低企业不良资产损失.然而因为以物抵债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风险,导致其整个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风险,是无法化解的.俗话说得好,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没有风险也就没有收益.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主要就是怎样确定在最小的风险中得到最大的收益,从这一角度分析,以物抵债的风险与收益比例完全满足企业资产管理的要求,对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有着积极意义.

3.2 实物资产股权化

为了盘活企业不良资产,减小企业金融风险,可以将实物资产股权化.通过此种形式不仅能够减小以物抵债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增加一定的收益,实现盘活企业不良资产的目标[8].尽管此种形式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但是只要借助合理、科学的法律渠道构建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就可以对股权化实物资产予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为企业增加收益,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企业亏损.在国内,一些企业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时候,主要就是采用剥离的方式进行处置,之后通过企业重组与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一步处理不良资产,达到预期的处置效果.在国内,此种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此种方式可以减小企业金融风险,但并不是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其主要就是一种会计管理的账面处理方式,通过债权转股权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此,在运用实物资产股权化的时候,需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3.3 重视资本市场建设

在企业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资本市场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强化产权制度改革,这是一项最为重要与基本的内容.在企业现代化改革中,明确产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健全产权制度本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对国家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拿出一些资金作为不良资产处理与重组的基金.针对此部分资金而言,可以进行不良资产的盘活,或者可以用于企业资产的改造与重组.尽快设立此项基金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为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通过实践调查显示,企业需要不断培养新的购买群体,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这样才可以尽快走出困境,摆脱不良资产的负面影响,为企业适应资本市场提供可靠依据,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其他会计管理策略

除了以上管理策略之外,还有一些方法与策略可以用来处理企业不良资产.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全面调查,了解还没有处理过的不良资产数目,之后针对实际情况,对不良资产予以分类,之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保证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的完善,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行为与管理人员行为予以规范.通过实践研究显示,在企业不良资产处理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合理的方式[9].大部分发达国家有关不良资产的处理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进行了充分的规范与说明,为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需要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在企业实施某个项目之前,均要对其展开全面的评估与预测,在完成项目必要性分析与可行性评估之后,如果此项目具有投资的价值,可以确保企业实现投资价值与效益,就可以予以投资.在对项目进行充分经济分析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项目投资计划,从而确保项目投资的价值性与高效性,尽可能减少不良资产的出现,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在开展采购工作的时候,必须确保采购材料等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不可以进行随意购买,这样不符合企业大批购买要求,会出现存货堆积的情况,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阻碍了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如果某企业产品已经出现问题或停产,并且生产该产品的材料还存在积压现象,必然会出现不良资产问题.为此,在开展采购工作的时候,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采购计划,确保采购材料等符合企业发展需求[10].

除此之外,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确保企业不良资产处理的重要基础.在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对工作表现优异、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有效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强化从业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参与,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同时,及时了解从业人员的生活问题与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从业人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避免出现不良资产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不良资产处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为此,在经济竞争越来越国际化的形势下,一定要重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提出有效的会计管理策略,强化思想重视,确保企业有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从而实现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有娜.浅析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及会计管理措施[J].中国经贸,2014(02):138-139.

〔2〕董赫男,李毅.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1(02):138-140.

〔3〕宗文.企业资产管理中不良资产的成因与会计管理对策[J].新财经(理论版),2013,(01):272.

〔4〕王乾.国有煤炭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及处置问题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172-172.

〔5〕李坚强.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新特点及投行技术的应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06):59-61.

〔6〕何川.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23):25-28.

〔7〕周玲玲,胡宗良.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外部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J].区域金融研究,2015(01):45-49.

〔8〕夏瑞莹.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其治理[J].商场现代化,2014(24):134-135.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且定资产投资之后不易发生变动。因此,中小企业固定投资面临着大的风险。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内容,需要中小企业认真管理。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发展,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投资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完善策略不仅能够降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风险,而且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

(一)债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要开展筹资活动,保证资金支撑。筹资活动中,负债形式是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但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较长,借款种类不固定,需要根据借款数量与借款种类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也要考虑还款的本金和利息。如果中小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不能保证长期的还债能力,会面临资金周转失灵的状况和批产的风险。

(二)投资总额变动风险。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和最终投资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将会给企业带来投资总额变动风险。资总额变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预算不准确,企业在开展投资预算的时候,缺乏科学的预算方法,导致投资预算与实际投资之间存在着差异;二是投资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投资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漏洞,导致投资总额下降,与预算存在差异;三是筹款渠道变化。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如果预期的筹款渠道发生变化,投资计划和投资总额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估算风险。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会运用经济数据对投资项目进行估算。但是,这种估算处于一种假设状态,会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固定资产投资还需要对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等进行预测,一旦某一项预测不准确,便会导致估算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四)投资期变动风险。固定资产的投资都有一定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投资期。并且,固定资产的投资期可能会发生变动。例如,当投资项目未能计划进行将会严重影响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引起投资时间和投资收益的变化。另外,如果固定资产未能使投资到位或出现其他突发性事件也会造成投资的变动,引起投资期变动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现状

(一)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矛盾。一是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大多数中小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的发展问题,探索企业快速发展的方法。但是,在发展程中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将投资作为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进而引起了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的矛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在短时间内扩大投资。但是,资金限制要求中小企业合理分配固定资产的投资。二是投资成本和效益。在正常情况下,投资成本与效益是成正比的,投资成本越高,收益越大。但是,由于资金限制,中小企业虽然期望较高的投资效益,但是却难以接受较高的投资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投资成本和效益的问题。三是投资风险和收益。投资风险对投资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投资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收益越低,风险越小。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投资风险最小化而投资收益最大化。因此,当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关系时,才会吸引中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也正因如此,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的矛盾。

(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战略眼光。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倾向于较短的投资回收期和较小的投资规模。这种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方法很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中小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没有将固定投资是否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很容易造成企业投资盲目化和简单化。二是投资资金短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筹资困难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使得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其他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内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难度,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无法顺利实施。三是缺乏科学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投资管理团队,没有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专业化管理,使得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并且,缺乏专业化管理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漏洞,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安全。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无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明确管理原则。一是明确投资方向。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指导作用,树立战略管理理念,将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的常规工作,明确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制定出明确的企业行动计划和行动纲领。另外,企业应正确处理好投资风险、投资效益和战略发展的关系,寻找投资风险和效益的最佳平衡点,积极遵从战略优先的原则,注重固定投资的战略发展;二是坚持筹资活动先行。中小企业应积极重视筹资困难的问题,保持对待筹资的谨慎态度,不能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筹资。并且,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应坚持筹资活动优先的原则,充分考虑筹资的数量和途径,对于成本过高的投资项目要慎重考虑,避免造成资金损失。另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灵活的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投资决策和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分析,提高投资决策质量。

(二)做好前期评价。一是分析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主要指投资项目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环境。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所处的政治背景、经济趋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项目。另外,中小企业应积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微观环境,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市场、技术、资本、硬件设施、政策等因素,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调查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二是分析投资必要性。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企业的发展规划对固定投资影响,使固定投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另外,中小企业要重视固定投资对资产结构的影响,重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固定资产过剩的现象;三是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小企业在投资之前要对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和投资总额进行估算,并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根据对投资项目的预算选择合理的投资总额,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现象。

(三)科学设计投资决策分析指标。一是投资决策分析指标要坚持安全第一,加强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性。为此,中小企业应充分考虑投资回收期、投资风险和投资的安全程度,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金状况选择较为安全的投资项目,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二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应坚持效益优先,充分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获利规模和投资效益,从获利角度出发选择效益较好的项目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陈立棍.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刍议[J].浙江金融,2007,1

[2]马宏,刘银凤,于敬礼.企业投资理论中的投资—金融关系分析[J].经济问题,2006,11

篇12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产生效益的源泉,正确核算和科学管理固定资产,有利于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法规依据

    本文所说的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将某项大型的整体固定资产分解成各个部件,再按部件进行精细的核算和管理。一项大型的整体资产往往是按需要由多个专业化车间或企业提供相应的各个部件组装而形成的,而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大多是不相同的,甚或相差很大;即使各个部件的质量完全相同,而由于使用过程中磨损的程度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使用寿命。当其中一个部件使用寿命结束无法继续使用,而其他部件还可继续使用乃至完好无损时,就不需要整体报废,只要将使用寿命到期且无法再继续使用的部件进行报废即可。但企业往往把一项固定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来确定折旧年限,依据残值率确定月折旧率与年折旧率,再计算月折旧额与年折旧额。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件的使用寿命相差很大,那么使用寿命最短的部件在使用寿命到期时,该资产整体报废,其净值损失就会很大。

    例如,N发电企业第三期基建项目#5机组的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一台#3燃机本体,其造价354 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18年,残值率3%,年折旧率为5.39%,于某年1月1日投入使用。该资产使用到第9年的1月1日,发现其燃烧部分的18个组件已损坏,经检测不可能再修复;通过查阅该组件的相关资料,确认该组件使用寿命只有8年,必须进行报废。通过咨询供应商和查阅建造资料,确认该燃烧部分的18个组件资产价值为56 382 840元,已提折旧24 312 280.61(56 382 840×5.39%×8)元,其报废的净值损失32070559.39元,占该燃烧部分资产价值的56.88%。很显然,从财务角度来说,这样核算和管理肯定是不合适的。

    从生产角度看,由于固定资产大多是以整体设备作为管理对象来记录和管理的,没有把各个部件作为单项资产来管理,生产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件的关注就会减弱。由于没有详细记录设备部件生产情况,专业工程师对设备的某个部件是否该检修并不很清楚,在安排检修周期时只能依靠初步估计,缺乏科学依据;或不管设备好坏,检修时将整个设备检修一遍,不需要检修的部件也被拆卸了,不需要更换的也被更换了,即所谓“过检修”,以致严重浪费了财力和人力;或某项设备的某个部件该检修了,但由于该设备主要部件的检修周期未到而未能适时安排检修,即所谓“欠检修”,以致生产时容易出现设备故障,轻则影响产品产量,重则出现安全事故。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使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设备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使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完全有必要把固定资产分解成若干部件,按固定资产部件实施精细化管理。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五条也明确提出,“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这为固定资产分解成各个部件,按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二、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无论从财务角度还是从生产角度来考虑,都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把大型固定资产分解成若干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计提折旧的精确性,合理运用折旧资金进行更新改造;科学测定检修需求,合理安排检修项目、检修间隔和检修工期,有效降低检修成本。

    实施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建立财务、基建与生产统一的高效集成系统

    企业应围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财务、基建与生产统一高效的集成系统,以提升固定资产数据质量,为实现精细化的资产核算和管理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设置工程竣工转为资产的功能,实现资产与工程的联动,从源头上管理好资产形成的过程。要运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投入建设到竣工决算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的全方位记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的事前规划、过程控制与固定资产价值最终形成的稽核,强化工程价值管理。

    2.资产卡片与现场资产实物运行记录要相连接,财务资产账数据以资产卡片数据为基础,始终确保账、卡、物一致,最大限度地防止资产的虚增或流失。

    3.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台账,遵循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实现从资产采购、新增、使用、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全过程管理,实时反映资产的运行状况。

    4.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库,统一记录和管理各类基础信息,强化缺陷管理、检修计划管理以及在线运行监控管理。

    5.通过信息系统建立与固化资产管理流程,依据业务处理需要,合理分配管理权限,尽量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6.设置资产折旧的预测功能,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对工程建设竣工后形成的估价固定资产和现有的固定资产按月度或年度进行折旧预测,预测折旧成本对以后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影响。

    7.设置全方位的查询功能,能查询所有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能检索出闲置资产,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合理处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如下三个体系。

    1.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它不仅记录资产取得的时间与形式(购入、自制、调拨、赠予、盘盈等)、投运时间、制造商、规格型号、地点、性能特长、特征、实物图片、参数、缺陷、点检定修要求和可使用小时(寿命),还记录实时运行工况、故障情况、检修情况与改造情况等,是固定资产的档案,是联系生产和财务的桥梁,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其他体系均应与它相连接。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盘点、价值分析等要求来定制资产卡片属性,为企业核算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卡片金额是不允许修改的,发现卡片金额错误,只能通过财务账户处理进行纠正,并留下系统痕迹;卡片系统自动记录的内容也不允许修改,因故障产生记录错误或没有记录,经授权批准后,方可纠正或 记录,并增加说明,经校验后留下系统痕迹;卡片其他内容发现错误,也要根据授权批准方可纠正。卡片资料内容应根据管理权限进行查阅。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中应设置由工程自动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功能以及形成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功能,建有生产运行和资产维护与改造的数据库,实时记录资产运行情况,为有关改造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2固定资产分析体系。资产分析是指利用资产卡片信息和完整的业务信息,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汇总,自动、全面而完整地形成多方面的分析,包括资产对比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危险源分析及评价、运行状态分析、可靠性分析、安全运行分析、故障分析等。资产卡片管理数据库记录着工厂制造缺陷信息、设备到货验收缺陷信息、安装调试缺陷信息、维护缺陷信息等,自动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并自动进行故障分析,以便在综合评价设备时,对缺陷较多较大的设备开展相关调查,直至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3.固定资产预警体系。系统根据运行情况,对超负荷运行和使用小时或使用年限将到期的资产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技术部门据此对使用小时或使用年限将到期的资产进行检测,评估和鉴定该资产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能继续使用的要判定可延长多少时间,不能使用的立即申请报废,并将检测经过及结果记录在该卡片上。

    (三)建立开放的设备树编码

    按照财务和生产的管理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将资产逐级分解,形成树状结构,最低端为资产部件;再按部件编制资产卡片;卡片编码按资产逐级编制,卡片编码体系也呈树状结构。仍按上例,略作说明如下。

    #3燃机本体按单个部件,可分解为:

    1.燃烧部分:(1)燃烧喷嘴(18个):①燃料喷嘴组件,18只,每只1344980元;②DLNII燃烧器端盖,18只,每只422 430元。(2)火焰筒,18只,每只559 510元。(3)过渡段,18只,每只805460元。

    2.热通道部分:(1)1级动叶,92片,每片276 300元;(2)1级静叶,48片,每片429 890元;(3)1级复环,1组,价值6 584 502元。(4)2级动叶,92片,每片246 985元;(5)2级静叶,48片,每片376 700元;(6)2级复环,48片,每片101 310元。(7)3级动叶,92片,每片223320元;(8)3级静叶,60片,每片316 950元;(9)3级复环,44片,每片59600元。

    3.燃机透平缸体:(1)燃机前缸,一只,价值6 015 600元;(2)燃机下缸,一只,价值5 615 644元;(3)燃机排气缸,一只,价值9567 800元。

    4.压气机:(1)压气机进气缸,1只,价值689500元;(2)压气机动叶,18级,每级115650元;(3)压气机静叶,18级,每级71 900元;(4)压气机IGV可转导叶,1套,价值2949200元;(5)压气机缸,一只,价值807554元。

    5.转子:#3转子,1根,价值128 205 200元。

    根据目前电力市场情况,燃机发电以调峰为主,基本上是日开夜停,启动次数频繁,磨损较大,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可使用小时,预计燃料喷嘴组件、端盖、火焰筒、过渡段使用寿命为8年,1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9年,2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10年,3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15年,压气机进气缸、动叶、静叶、可转导叶、压气机缸使用寿命为18年,燃机转子使用寿命为25年,燃机透平缸体前缸、中缸、排气缸使用寿命为25年。

    上述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编码的具体操作,可按行业统一标准进行,也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自行设计,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优点

    (一)折旧计提更加准确,资产价值能得到真实反映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燃机本体资产精细化管理前每年的折旧成本是19 085 990(354 100 000×5.39%)元,通过精细化管理,年折旧成本可达25 891 270.12元(详细计算见表1)。

    

    (二)便于掌握企业资产,节约企业资源

    财务、项目与生产等部门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企业决策层掌握全部资产,也有利于企业避免重复操作,节约管理资源,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三)便于查阅资产状况和人才流动

    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卡片成了资产的详细档案,技术人员只要仔细查阅卡片就能知道该资产的产生、特点、缺陷、运行、检修与改造等情况。因此,技术人员只要指令交接即可流动。

    (四)有利于激发员工关心设备的积极性,确保安全生产

    资产卡片档案化,突显了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形成人人主动关心设备、维护设备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促进资产管理日趋完善,设备持续改进。资产的实时检测和预警,优化了检修和维护,有利于实现设备“故障为零”的目标,使安全生产有了保障。

    (五)有利于经济检修设备,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技术部门可利用资产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制订出科学的维修计划,有效防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使检修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最佳配合,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综合效率。

    (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资产管理系统对同类设备的跟踪比较分析能对未来新的采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数据,以便更有效地配置设备、人员等资源;有利于物资部门优化备品备件的库存数量,合理降低库存成本。

篇13

关键词: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房地产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意义

资金管理是房地产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关键部分。因此,房地产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有助于实现预期收益,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销售环节是资金运动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进行资金管理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实现对大部分经营活动的管理。所以,房地产企业有必要经常性的分析全部资金和处于各周转环节的流动资金,从而及时地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收支平衡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由于一些房地产企业的领导缺乏资金预算管理的意识,从而疏于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而不能够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竣工环节等阶段进行资金的管理活动,所以常常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发生成本超支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不重视资金管理

房地产企业一般采用项目承包责任制度,由项目承包人承担承包责任人,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不重视资金管理活动,从而使得这些项目承包责任人只关注工程的质量,缺乏对资金的控制,承包人不能如实的反应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而不能够控制成本,由于不重视对资金管理,导致房地产企业仅考核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等指标,不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指标,从而使得房地产企业很容易出现项目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加大了房地产企业在建项目的风险。

(三)融资形式单一

众所周知,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进程缓慢,导致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筹集资金的方式变得非常艰难。同时,我国证监会也对企业IPO 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特别是近两年,监管部门控制房地产企业上市,这就造成了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方式来筹集资金变得异常困难。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资金时,只能通过银行的长短期借款来取得所需要的资金,使房地产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风险和较大的偿债压力。

三、完善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房地产企业成员的资金管理意识

房地产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充分意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将资金管理活动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从支出上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同时要强化房地产企业所有成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资金管理活动不仅是领导层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做到合理降低甚至规避房地产企业在使用资金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此外,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在线监督资金的使用状况。通过在线监控各项目资金的流动情况,房地产企业可以及时发现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此来降低甚至或规避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的风险,使各项目在资金的投向和使用上更加贴近于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房地产企业要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小组,明确各小组的权利和义务,按照相关的制度来制定项目的资金预算计划,使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资金预算计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后,给予他们相关的权限,有助于各项目负责人执行预算。在预算的执行进程当中,资金预算管理小组要及时、全面的加强对项目各个阶段进行追踪与检查,通过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来分析制定的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有关的改进措施与建议,并定期向预算管理部门上报预算的执行情况,有助于预算管理部门了解整个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的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修改预算,使得预算更接近实际情况,以保证房地产企业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

(三)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监督

房地产企业应当加强对资金的监督,通过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地抽查资金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全面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例如,通过定期查阅财务报表可以全面了解资金的动态;通过不定期抽查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监督预算的认真落实;通过专项检查预算的执行状况,可以查找出资金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追踪管理应收款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往来款项的情况,可以使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业务人员的绩效和应收款项的回笼效率和效果挂钩,制定相应的奖罚考核方法,以此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四)拓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

由于单一的融资方式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所以,房地产企业除了向银行借款以外,还应当有其他的筹资方式以获取所需要的长短期资金。因此,房地产企业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非常重要。房地产企业通过自身壮大后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筹集所需要的资金,来达到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的目的。对那些大型的房地产企业来讲,可以通过建立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方式,来拓宽其融资的渠道,这也是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融资模式的一种趋势。对一般的房地产企业来讲可以通过强强联手的方式,共同开发或联合集资,以此来达到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的目的。

(五)优化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预算、结算管理模式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了房地产企业不仅投资数额巨大、开发周期比较长、开发成本也比较高,而且施工项目的地理分布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也比较分散,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各个项目组往往设立单独的银行账户,致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分散,从而使上级单位在准确掌握和全面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有必要优化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预算、结算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收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喻宏.浅谈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0年第7期

篇14

【关键词】新常态;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策略

新常态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由之前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靠劳动力、资本投入的粗放增长,转向靠改革创新、技术进步的集约式发展,即转型升级。新常态不像过去一味追求总量扩张,它更加重视有质量、均衡、可持续的增长。房地产企业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流转,为了推动生产经营工作的有效运行,保证资金高效使用,减少资金成本,提高资金的安全,企业应构建完善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强各项资金收支的审批,从而促进资金有效使用。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负债

对于资金密集型特征突出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所有项目开发前期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很少有房地产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自有资金开展运营活动,我国在房地产企业的IPO和股权再融资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出于对有效融资的考虑,多数房地产企业均采用银行借款这一渠道来获取所需的资金,这样一来就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严重的负债率。从相关统计数据中看到,国内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70%左右,更有甚者达到了90%。由此可见,虽然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可观,但面临的风险也非常大,在这么高的负债率下,一旦国家相关政策及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变化,那么就阻碍了资金的及时回笼,难以按期偿还债务,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稳定发展。

2.融资形式过于单一

由于受到了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限制,房地产企业融资市场的前进步伐也较缓。实际融资过程中,广泛采用短期和长期银行贷款的形式,而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房地产企业无法利用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所需资金。随着国家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企业上市控制的越来越严格,导致一些房地产企业无法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获取所需资金。大部分房地产企业注重短期的融资方式,不仅融资风险系数大,面临严峻的偿债压力,而且还影响了房地产企业资金的顺利运作。

3.资金回款问题

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重大资金回笼主要来源于楼盘销售回款,而在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方面,只有在形式好、宣传推广力度大、促销方法多样化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资金的大量回笼。实际中,如果政府明确提出限价、限购等要求,并且还制定了预售资金监管制度,那么就会影响房地产企业资金的有效流通。房地产开发商存在资金回笼不及时、回款不稳定等问题时,会加剧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更有部分企业无奈之下通过降价来提高资金回笼速度。

二、新常态下加强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策略

1.加强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潜藏巨大的经营风险,所以应在明确投资开发经营项目阶段,先掌握了解投资项目的背景情况,防止发生产权问题,提高投资回收率。同时深入市场调查,主要对项目所处地区的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等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进行准确的预测。此外,做好投资项目的分析比较工作,房地产企业应整合各有利资源,致力于开发经营效益高、经营风险低、开发周期短的项目。再有,房地产企业应从项目开发进度的角度出发科学估算需求量,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

2.实现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具体有以下这些渠道:

银行贷款:是一种债务性融资和间接融资。房地产企业在还本付息的基础上从各商业银行中获取开发资金,是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有着多样化的贷款形式,如抵押贷款、信用贷款、贴现贷款。房地产信托:以资金信托为切入点,房地产信托主要是信托投资工资实际按照信托的原则,采取贷款或入股的渠道将委托人委托的资金提供给房地产企业,这样多方都能获利。以财产信托为切入点,房地产信托主要是房地产物业的所有人作为委托人把整体物业委托给信托机构来经营管理,然后信托机构再把信托收益交付到受益人手中。和银行贷款相比,房地产信托能很好的节约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财务费用,保证了房地产资金的循环使用及企业的稳定发展。协议融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明确提出,企业之间进行的融资视为无效,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但群众和企业间的借贷行为是有效的,不过借款利率应低于银行相同类型贷款利率的4倍。实际中,房地产企业应以银行为中介,通过委托银行贷款的渠道进行融资,这种方式使用较多。另外,由于融资双方自身情况、需求都不同,采用委托贷款的方式并非对所有交易双方的需求都能够满足,所以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明确具体的交易模式,在科学的协议安排下推动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双方的利益受法律保护。其他融资渠道:如融资租赁、委托贷款、典当方式,这些方式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急需。

3.加强资金回收

房屋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市场行情比预期目标好,也可能出现市场行情达不到预期要求。但不管是哪一种,房地产企业都要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加强开发建设成本、销售成本等房屋销售成本的核算工作,同时想尽办法提高房屋的销售量,从而及时收回资金。在房屋销售阶段若存在销售低谷现象,房地产企业此时应深入分析市场行情,准确掌握市场是否会在短期内反弹,若存在反弹的可能,且反弹后产生的收益比等待时产生的资金成本高,这个时候只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即可。若短期内不会出现反弹,房地产企业就要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尽快将房屋销售出去,及时收回资金,从而降低自身的损失。

4.加强资金风险管理

房地产企业资金风险涵盖了:使用风险、在途风险、或有风险。其中,资金使用风险指的是企业投资风险,该风险可事先进行控制,所以加强此类风险的事先控制至关重要,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评审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尽最大可能降低预计风险的发生率。资金在途风险属于资金结算范畴发生的风险,因此应科学选择结算票据。企业在同城结算业务中通常采用“贷记凭证”、“转账支票”的结算方式。资金或有风险体现在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而产生的或有负债,涉及贷款担保、业务担保等方面,对外担保企业应具备健全规范的审批流程。

5.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

以资金管理为基础构建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将资金收入与计划作为主体部分,促进统一的接口和各分公司系统的有效联接。该平台能够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收入与计划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可自动查询余额及报表汇总。在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中,集中对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了控制,并且还及时跟踪了整个资金的流向过程。实现资金的统一拨付与计划、办理企业间往来结算,达到了一体化管理的要求,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递,保证了资金的科学使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到来,以及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不断变化,房地产企业应与时俱进,通过各类方式手段加强资金管理,全面发挥整体资金优势,从而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实现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樊幻灵.论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与完善[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1).

[2]谭洪益.浅析房地产项目现金流一体化管理[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11).

[3]曾汉文.浅析房地产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实施方案[J].中国总会计师,2009(5).

[4]米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模式研究[J].财经界,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