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资源分类范文

社区资源分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区资源分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区资源分类

篇1

【关键词】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社区资源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课程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特质.社区资源指一个社区内一切可运用的力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知识与资料、历史传统、生活习俗、发展机会、地理与天然物质、人文社会环境等。目前一些幼儿教育者和幼儿园已经在将社区资源纳入到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中做了不少实践与尝试,但在具体的社区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普遍存在诸如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流于形式,资源开发不够全面与比较零散,缺乏科学的整合模式等问题。由此,如何有效地把社区资源整合到现有的幼儿园课程资源之中,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的前期准备

(一)对社区资源进行普查和分类

可用于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社区资源可谓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因此,对资源进行普查和分类是资源整合的第一步。幼儿园可以利用已有的教研团队或者指派专门的人员,以幼儿园为圆心,对周边易获得的社区资源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调查。幼儿园周边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场所,如医院、菜场、学校、邮局、银行、书店、公园、居委会等均可纳入到调查范围中来。同时,调查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方能在资源收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建立真正有价值的幼儿园课程开发资源库。方便幼儿园在适当的时候为配合幼儿园特定的课程实施目标,利用特定性质的社区资源共同开展教育活动。

(二)筛选和优化资源

不同的社区资源由于从属于不同的社会机构和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因此需要经过教育者的仔细分析和梳理,才能够充分实现它的教育价值。有些社区资源可以直接用于幼儿园课程实施,但有些资源具有即时性,如元宵灯会、重阳舞狮会等重大的社区活动;有些资源具有长效性,如社区内的各种活动设施和场地等;有些资源具有不可重复性,有些资源则可以反复使用等。针对社区资源的特点,幼儿园要在对资源进行分类筛选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资源的性质,进一步优化和配置资源,并将之整合进不同的课程实施计划中,制定相应的课程实施细则。

(三)寻求外部支持团体

已有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实践都普遍十分重视对校外个人和团体的利用,如对家长资源的利用等。这一方面为幼儿园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视角来审视幼儿园课程建设,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发挥监督和评估的作用。让校外团体和个人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可以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出谋划策。具体而言,幼儿园在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时,能够寻求的外部支持团体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由家长委员会充当的智囊团。

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幼儿园与家庭合作,也是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一种形式或途径。由于不同的家长从事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经历、职业特点、专业背景,本身即是一种活资源、活教具,能够为幼儿园在社区资源整合和课程建设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幼儿园可以考虑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形式,组建“家长智囊团”,协同教师共同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2.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团。

社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就包括一些具有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其本身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同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存在部分的交叉,如社区医生、幼教专家学者、消防安全部门等,这些人都有能力为幼儿教师某些方面的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常规教学和管理提供具体的指导。

三、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的方法

(一)引进法

引进法简单地说就是幼儿园根据自身教育活动需要,把社区内的一些人力、物力、自然、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引入幼儿园,直接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服务。

(二)借用法

借用法是指幼儿园借用社区内的一些无法直接引入的资源,以保证幼儿园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此,主要是借用一定的设施、设备和场地等。如幼儿园在开展亲子教育等需要较大的空间场所的活动时,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商,将附近小学的操场开辟为活动场所,并在相关器材等方面得到了小学相应的支持,从而弥补了幼儿园现有资源的不足,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实现了社区内资源的共享。

(三)参观实践法

参观实践法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注重让儿童通过体验来接收一定知识信息的教学活动。由于这类教学活动本身需要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支持,而其中涉及的诸种教育元素又无法简单地切割和独立展示,为此就需要教育者带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和参观,以感受其中蕴含的多种教育元素。如为了让儿童初步理解和感受商品交易的过程,我们在大班主题活动“今天我当家”中,带孩子们到菜场买菜。孩子们通过自己购物的过程,认识了货币,了解了买卖,认识了各类菜名,同时与叔叔阿姨的交流以及儿童之间的合作购物,为儿童形成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良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四)变废为宝法

变废为宝法是将一些废旧的资源引入幼儿园,通过教师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利用,使之服务于幼儿园环境、教学活动、游戏等。如在“环保小制作”活动中,教师对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张贴于墙面,既丰富了幼儿园环境,又让资源再次得到利用,能够很好地激发儿童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回到过程之中――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路向.学前课程研究,2007,(2)

篇2

关键词:社区资源 整合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3-01

1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社区可供利用的资源包括自然环境以及各种体育设施等。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为幼儿体育活动拓展空间,幼儿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源之前,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有体育资源;另一方是幼儿个体差异。要对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估,看看哪些是适宜幼儿的,哪些不适宜,哪些能保证幼儿安全,哪些对幼儿不安全,同时还要考虑幼儿个体的年龄、能力及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让幼儿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指导。下面从自然环境与体育设施两个方面举例如何开展体育活动。

1.1 利用社区自然环境进行的体育活动

社区中自然资源很丰富,这构成了幼儿非常便利的活动场所。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在难以满足幼儿活动空间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社区的环境中,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进行翻滚,在花坛上进行平衡感的练习,在山坡上进行爬山比赛等,这些体育活动既能使幼儿的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同时又能陶冶孩子的品行。

1.2 利用社区体育设施进行的体育活动

我们在社区资源的选择上,可与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相匹配。例如,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草地、石阶、水泥场地等资源,选择体育游戏活动,以树林、水池、弯路等为练习地,幼儿可以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活动,如上下坡行走,平衡板行走,抓小偷、侦察兵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了锻炼,身体协调能力明显增强。现在很多社区都建有健身地点,内设多种体育器械和设施,如双杠、单杠、秋千、跑步机等等,幼儿园教师在利用这些器具进行体育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哪些是适合孩子动作发展的,其次,要对活动进行设计,一般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组织幼儿进行“运动会比赛”的活动,在跑步机上看谁跑的快,在秋千上看谁荡的好等,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增强腿部力量,也可以让幼儿在鹅卵石上光脚走路,玩耍,这样既可以增强幼儿的意志力又可以增强智力发展。

2 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社会领域教育

现在一般的幼儿园都设在社区之中,不同的幼儿园面对不同的社区,周围环境有很多不同,所以幼儿园要从本社区已有的资源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利用好社区的社会教育资源,发挥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因素。例如,很多幼儿园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来进行社会领域的教育,例如,高校社区的幼儿园教师可带大班孩子参观大学的各个地方,包括去社区小店内购买一件小物品作为纪念,他与营业员的交往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再比如去了解高校的大哥哥姐姐的生活是怎样渡过的,请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唱歌、画画,这是一种在平时园内都无法达到的社会交往活动。

在带领儿童走进社区,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直接的观察和亲身体验,获得更为丰富的认识,去了解社区,从而去认识整个人类社会,在更为真实的环境中,使幼儿更为深刻地理解社会现象、社会关系,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应该通过儿童在实际的环境中从经验中得来的,结合社区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活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单纯的课堂教学要来的更具体更直观,而且孩子们更投入,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3 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

当今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已经走入社区,把社区资源当作幼儿幼儿教育的补充形式,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儿童的科学经验。

3.1 利用社区资源获取感性经验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今,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的设备不足,幼儿园可以有效运用社区资源,让幼儿在社区环境中亲自去感受,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以利于增强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幼儿教师以冬天为题,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亲身体验什么是冬天,冬天有什么样的特征,打破了原有教师离不开课堂的教学的模式,二期课改前老师不关注幼儿的经验和感受,上课时经常以挂图、图片等形式去展示课堂内容,幼儿理解上有困难,但课改之后幼儿园更为强调经验的直接获得,所以课堂内容就可以延伸到社区内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不再局限于成人抽象的讲授。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给幼儿提供了与真实世界接触的机会,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从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真实体验。

3.2 利用社区进行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有效途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我们意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环保教育要从小抓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应该在幼儿园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很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中,把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充分利用社区环境,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环保的重要作用,激发环保意识,产生环保行为,在环保教育上,幼儿园除了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外还可以与社区共建和谐社会的形式,激发幼儿保护爱护环境的责任心。

4 利用社区资源进行艺术教育

社区资源对幼儿艺术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区资源供老师提供了选择,在不同的艺术教学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社区资源。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加社区组织的社区文艺活动,另外幼儿园因为场地和设施的局限,幼儿教师就可以利用社区的场地来举办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可以让社区的人员参加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去社区感受大自然的风景和美,还可以在社区中感受人际关系的美好,让孩子亲身体验美,感受美、表达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资源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5 利用社区资源进行语言教育

社区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幼儿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这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为此,在创新性语言研究中,我们把幼儿语议事教育延伸到社区,依托社区资源,让社区成为幼儿园的教育基础,让幼儿与社区更多融合,携手共建幼儿语言展示与发展的大舞台。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对幼儿理解和丰富语言提供了最为真实形象的背景。社区资源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类型,在社区资源中有很多活的课堂,如超市、邮局等等,孩子们深入其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经常会鼓励幼儿向他人提问或与他人交谈,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孩子们可以用语言表达,活课堂的教育更能使孩子们多说、想说、愿意说,课堂也更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家园合作;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3-0028-0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起步较晚,且由于全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展开研究。已有研究集中于探讨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学习过程以及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等方面。

从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家庭和社区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场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可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提供天然的、富有挑战性的支持。幼儿的科学活动如能超越幼儿园的范围,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家庭、社区的科学活动相结合,将有效地开拓幼儿的眼界,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的科学经验,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幼儿对科学经验的运用,对科学方法的实践,也需要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开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

(一)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幼儿园教师、园长、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员。19名教师和4名园长分别来自上海市不同区县的14所不同层次的幼儿园,5名家长分别来自上述14所幼儿园中的4所,社区人员来自动物园、博物馆等5个不同的社会机构。事先设计好访谈提纲,同时给予受访者充分表达的机会。访谈过程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采用笔录或录音的形式详细记录,访谈后及时对记录内容进行转录,并交由受访者核对。

(二)观察法

研究者以活动志愿者、参与者的身份对5所幼儿园7次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参与式观察,并考察了10处社区资源(包括博物馆、科技馆等馆所和社区环境等)。活动过程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采用笔录、摄像或摄影的方式进行记录。观察结束后,利用所做记录对活动内容作最大限度的完整描述。

(三)实物分析法

研究者从8所幼儿园收集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实物资料,其中包括“家园天地”等幼儿园物质环境中的资料(如幼儿园张贴的通知、图片以及展示的制作物等)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记录、活动方案、活动照片等。研究者将拍摄或索取的实物资料分类整理,提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师对于利用家庭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认识

教师普遍意识到家庭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是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1)教师认为家庭资源可以弥补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家长可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各种材料,家长的特长和职业也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2)教师普遍认为科学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互动能够给予幼儿更有针对性的指导。部分教师在向家长布置“科学教育活动作业”时,往往会建议家长加强与幼儿的互动,这一做法也体现了教师对家庭资源的独特教育价值的一定认识。

尽管当前教师对于家庭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价值已有所认识,但这种认识有待深化。事实上,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有更为丰富的意义和价值。(1)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的科学经验。Korpan等研究者(1998)发现,幼儿的很多科学知识和经验都来自家庭和社区,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在非正式学习中获得的科学经验。Jenny Cumming(2003)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她发现4~7岁幼儿所获得的“食物来源和消化过程的知识”多数来自家庭,因此,她建议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些非正式科学经验。从这一角度看,利用家庭资源不仅仅是把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中,也应该把幼儿在家庭中表现出的兴趣和已有经验看成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线索和内容。(2)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家长可以为教师提供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材料方面的帮助,同时,与家长的交往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沟通和组织能力。(3)有助于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Froschl等人(2000)的研究表明,家长通过参与孩子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可以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拥有大量科学知识,从而消除自身对科学教育的恐惧和困惑,提高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参与水平。国内也有学者提出,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2.幼儿园所利用的家庭资源种类

幼儿园所利用的家庭资源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物质资源包括家庭中的物品类资源(如家长为幼儿园活动提供的物质材料等)和信息类资源(指书籍、报刊或互联网)。人力资源主要是指请家长做科学教育活动的志愿者,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帮助,或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

研究者发现,当前教师虽然在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般视家庭资源为辅助资源,视家长为助手。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目的在于为幼儿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如若仅仅强调家庭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配合,便难以使家庭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3.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策略

研究者发现,当前教师在利用家庭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发挥家长参与科学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家庭参与科学教育的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积极宣传幼儿园活动。教师往往会通过口头或书面通知,告知家长需要参与或配合的内容。部分教师还会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传达给家长,请家长配合。(2)对家长的支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对于积极参与和配合的家长往往会进行口头表扬或张贴表扬信,以激发这些家长进一步参与的热情,同时激励其他家长参与。

以上策略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对家庭资源的利用率,但研究者从与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积极配合和参与的家长绝对人数并不多,不少教师反映“每个班级一般都只有几个家长比较积极,多数都不太参与的”。究其原因,除了家长自身因素之外,研究者认为,教师对于家长参与和配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宣传与指导尚存在一些问题。(1)宣传缺乏有效性。尽管教师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但往往只是将教学计

划张贴出去,并不考虑家长的接受水平,或仅仅告知家长需要他们提供何种类型的材料。家长往往不了解教师的真正意图或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与价值,因而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都偏低。(2)缺乏对家长的指导。研究者发现,当前家长参与和指导幼儿科学活动的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大多站在自身的角度请家长配合,却没有对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指导,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家庭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二)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师对于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认识

受访教师普遍认为:(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教师已能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意识到让幼儿参与真实世界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2)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行为。研究者发现,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能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并能意识到社区资源对于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价值。(3)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师能鼓励幼儿与各种各样的人互动,这也反映出主题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

然而,从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质来看,教师缺乏对社区资源价值的深入发掘。(1)社区资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过程的核心在于探究,科学态度的核心也在于探究精神。而科学知识,正是科学探究的具体结果。”多数学者都认同,自主探究应成为幼儿园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社区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了解和接触世界的机会,为幼儿的科学学习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主动吸取新鲜的信息,并在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中进行自主探究。但是,研究者发现,教师在利用社区资源组织相关活动时,往往倾向于向幼儿灌输大量的知识,且通常以“总归要让他们记住点什么吧”来衡量活动的效果。(2)利用社区资源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不是专门的科学工作者,他们面对幼儿抛来的一个个“为什么”往往力不从心,也难怪许多教师都反映“科学教育太难搞了”。丰富的社区物质和人力资源能帮助教师丰富自身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教学能力。但研究者发现,多数教师往往忽略了社区资源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如,有的教师发现幼儿对昆虫很感兴趣,但由于觉得自己缺乏足够的知识来支持和回应幼儿的探索行为,而放弃了组织活动。其实昆虫馆的工作人员、中学或大学里的生物课教师等都可以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2.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种类

研究者发现,教师在实践中对社区物质和人力资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其中,物质资源主要包括:(1)自然环境资源,即幼儿园周边的绿地、公园、河流等自然环境;(2)各种类型的公共场所,如菜市场、水果店、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相对来说,教师对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为欠缺,极少数教师会将社区中专业的科技人士请进幼儿园,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提供支持。

社区资源可划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社区物质资源可包括:(1)自然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山川等)。(2)设施资源(如各种专业科技场馆,各种社会机构或设施(如医院、消防队、邮局、高架道路、大桥))。(3)行政机构和公司、企业等社会组织(如居委会、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各类公司、工厂(如菜市场、牛奶厂、污水处理厂)等)。社区人力资源包括:(1)专业人员,如各类科技人员,有一技之长的人,以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士。(2)热心人士,即愿意为幼儿园科学教育贡献力量的人员。(3)退休人员等。

各种社区资源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与幼儿园的合作形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居委会通常因行政原因与幼儿园有着特殊的关系。它不仅是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也是沟通幼儿园与其他社区资源的桥梁。同时居委会也往往希望得到幼儿园的帮助,以开展各种活动。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完善,幼儿园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越来越重要。

3.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和实施情况

(1)活动类型。①“走出去”的活动。根据活动目的和性质,我们又可把它分为主题活动型和休闲娱乐活动型两类。主题活动型指教师为配合主题活动的开展所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型则指教师利用幼儿园集体出游等休闲活动开展与科学教育有关的活动。尽管后一类活动并不一定直接指向幼儿的科学学习内容,但由于教师所选择的地点常常与幼儿的科学教育有密切关系,因而活动过程中往往可生成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出于幼儿园经费、安全、活动组织等方面的考虑,多数幼儿园通常每学期只组织1~2次大型的出游活动,因此,充分利用休闲娱乐活动进行科学教育尚未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②“请进来”的活动。相比“走出去”的活动形式,幼儿园“请进来”的活动更少。要将社区资源请入幼儿园的前提一般是幼儿园与社区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对可利用的社区物质和人力资源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目前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渠道仍欠通畅,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意识和经验,即使教师有一定需求,也往往因为不能及时、方便地得到相关资源而不得不放弃。

(2)活动实施。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协调和组织工作。鉴于幼儿园很少开展“请进来”这一类活动,因此下面主要对“走出去”这一类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①活动前。研究者发现,多数教师在出发前会进行常规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确定目的地、安排人手、联系交通工具、告知家长等。②活动中。活动过程中,教师首要的工作是维持秩序,保证幼儿安全。在此前提下,教师会适当地指导幼儿观察,如果有专门的讲解人员,教师也会请他们来给幼儿作指导。但研究者在观察中发现,成人为幼儿所提供的讲解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幼儿自身的兴趣。尤其是幼儿人数较多时,讲解的效果就更加不理想。③活动后。研究者发现,多数教师认为外出参观或旅行对幼儿来讲应该是愉快和难忘的经历,因此在活动结束后,他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适当地开展延伸活动。

篇4

[关键词]甘肃;乡村旅游;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054-03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生产生活形态、乡村气息、民俗文化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娱乐、休闲、疗养、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国内外的旅游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突破点,是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新的切入点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新的着力点,能够极大地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和素质双提高和农村环境改善。我国自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这一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调整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在一些西部贫困山区,农民通过旅游增收已不再是新闻。同样,乡村旅游目前已成为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催生产业。

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数量多少、质量好坏决定着乡村旅游的规模,其损耗速率有无超越自然或人为更新速率则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目前甘肃的乡村旅游资源规划水平良莠不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所以,只有在甘肃乡村旅游社区资源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乡村旅游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甘肃省发展乡村社区旅游的资源优势

(一)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依赖生存的资源是文化、自然遗存在区域间的差异及其在时间意义上的厚度与丰度,而甘肃省乡村恰恰存在一系列丰厚的自然和历史遗存物。甘肃地处西北内陆,从古代开始这里就是历代中原王朝的边塞地区,众多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于此,形成独特的边塞文化和黄河农耕文化。长期以来存在的区际发展差异造就和存留了甘肃地区自然风貌和民俗文化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成全了发展旅游产业中最重要的差异性旅游消费需求。

(二)低廉的旅游资源成本

甘肃乡村社区旅游资源的形成成本较之其他产业的资源成本相对低廉。乡村旅游资源所具有的不动产性质使之不需要发生空间位移等一系列经济成本,具备成为优势、主导产业的资源成本条件。另外,在甘肃境内,由于受地形限制,部分乡村社区可进入性差,经济比较落后,资源开发的人力、物力成本的低廉也导致乡村旅游成本降低。

二、乡村旅游社区资源分类

由于甘肃乡村旅游发展不是均衡发展,地域环境、经济基础、人文积淀的差异,使得省内各个区域乡村旅游资源出现了不同的开发状况。大致分为城郊休憩型、新兴城镇型、景区覆盖型和交通节点型,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甘肃乡村社区旅游资源的全部情况。

(一)城郊休憩型

郊区由于靠近城市,是代表经济基础比较厚实、交通状况良好、农户整体素质比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的乡村旅游社区的发展。在这种社区中乡村旅游存在时间较长,对社区参与也有着基本认知。城郊的乡村旅游处于城市旅游的延伸范围之内,因此在比较成熟的城市旅游运作的同时隐性带动了周边的城郊旅游。目前甘肃省内,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形式比较单一,多数是修整特色农家小院经营农家乐为主,尤其以大中城市周边最为明显。原因在于城郊社区与城市社区紧密关联。城郊社区的发展无时无刻受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经济状况良好,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的支持下,周末假期甚至是一般工作日中,城市居民都可以到城郊享受与城市不一样氛围的农家乐,游玩就餐。城郊农家乐也在近几年迅速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因城市和郊区的地界、经济发展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城郊社区参与也受到城市社区旅游的影响,城郊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性削弱,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二)新兴城镇型

近几年,由于国家大力推进西部发展,在甘肃政府的支持下,涌现出很多新兴城镇。这些城镇规模不大,但是利用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提供的优惠条件,吸引外出的本地人才返乡建设。并大力整治城镇风貌,发展各自的特色工农产业,使得这些城镇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为了加快建设步伐,这类城镇都将目光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乡村旅游市场,期望在本地发展乡村旅游,为目前的城镇建设锦上添花。在政府倡导下,开始大范围对社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有了初步的乡村旅游成果。尤其在新农村建设开始以后,社区内的各种用地进行规划,解决垃圾处理等各种环境问题。这种层次的乡村旅游社区的旅游建设已经不是简单的社区“农家乐”的发展,也开始进行社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社区内的池塘、果园或秀美的风景来吸引城市旅游者,但是内容上还是比较单一,整体规划不成功,无法有效的组合旅游项目,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

(三)景区覆盖型

在已经成气候的景区覆盖范围的乡村旅游的客源比较稳定。一般来说,著名的景区大部分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旅游者到景区旅游的同时,得知景区周边存在其他旅游资源后,在不会影响行程的情况下自然会将其划归到旅游项目中来参与乡村旅游。周边社区参与旅游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对景区周边特色风貌、民俗人情、餐饮的利用,社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村旅游项目、农家特色饭菜、住宿以及农村特有的娱乐游玩。可以说,甘肃无论大小景区周边都衍生了很多农村旅游项目,其层次也有高有低。高层次的是较为全面发展的农村旅游,设计多种娱乐项目,不仅是吃农家饭、游玩乡村,更有住农家院、学做农家活等让旅游者新鲜的旅游活动。而较低层次的社区参与还是从农家乐开始,简单地为旅游者提供农家饭和休闲娱乐的设施,并且是社区居民零散经营,各自为政,使得乡村旅游整体不成气候。粗糙的项目和内部的混乱都导致对旅游者的外吸引力减弱。

(四)交通节点型

旅游线路离不开道路,而国道、省道的交通节点上的乡村社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特别优势,就是可以成为以路为生的旅游社区。因为交通节点上来往人流量大,可以将这些人流有效地吸引加入到乡村旅游中。一般情况下,国道和省道上的人流量大,比较稳定,在交通节点处加油,休息,吃饭。所以在交通节点的社区的居民很早就有了经济意识。尤其利用交通便利的条件,近几年来居民开办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乐在甘肃已经比较普及,而路过休息的旅客也乐得就近体验别有风味的农家乐。但是,整体社区参与状况也不尽相同,由于交通节点只是旅客中途停靠的休息站,就存在停留时间短的问题。对于很多旅客甚至就是可能只会路过此地一次,这就是某些农家乐有了不良的经营观念,一次性经营的思想,如高收费、低服务。与此相反,有些居民有正确的经营观念,留下好的口碑,在旅客之间相互传递,以此吸引更多过路的旅客。发展早的地方,借助本地特色,很早就发展起来,例如甘肃静宁是陇东地区到兰州或更西边地方的中途站,由于自古以来此地的烧鸡就很有名,当地社区在静宁烧鸡上做文章,使得静宁有了很多发展很好的农家乐。

三、甘肃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针对这四类乡村旅游社区资源的优势及不足,必须因地制宜。

(一)休闲化开发城郊休憩型

这类旅游社区靠近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上很容易被城市旅游社区资源规划模式同化,乡村性特色容易被忽视。同时,见多识广的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游项目的要求随之增加。但是,正因为靠近城市,客源丰富,拥有较好的区域位置及经济基础,所以资源规划上必须突出特色,精心设计旅游项目,将它建成一个重心不在田园观光旅游,而带有乡村性休闲娱乐的休闲旅游社区。方向定位为:“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城市远郊型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区”,重点落实在休闲度假上,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旅游区区位佳、经济背景较优越之长,回避与城市旅游资源相近的劣势。

(二)整体开发新型城镇型

新型城镇一般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但是由于很多城镇在统一规划时以城市规划为模板,众多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城镇规划中被埋没。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的资源规划,需要挖掘旅游资源的现代乡村性,以新农村新面貌提升普通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目前,很多普通的乡村景观环境直接作为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这样容易引起审美疲劳。但如果将其放在一个更大的场景或进行整体策划,则可将其利用价值提升和扩大。将以往分散的旅游资源如渔场、果园、观景山等进行资源组合开发,使整个城镇成一个整体乡村资源。从游客进入城镇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购买,体验各类乡村观光,农事活动等旅游产品。如苦水镇的玫瑰极具特色,苦水镇的整个乡村社区资源规划就以玫瑰为主题,以玫瑰为依托,利用周边大环境营造一种氛围。

(三)田园景观化开发景区覆盖型

此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可以利用园林设计中“借景”手法来规划资源。可以尽量通过借用的手法将景区的观光资源“借”过来,为自身景观锦上添花。在规划乡村旅游社区资源时,应该充分考虑周边景区的资源特色性,在规划开发时,注意统筹思想,使得两个区域的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也可以考虑乡村旅游社区资源是否可以成为景区资源规划的一个延伸,拓展整个旅游区域的景观空间与娱乐内容。或者与景区进行联动开发,实行资源与市场共享,优势互补,将多方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式销售,增强旅游吸引力。例外,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设计大地景观,较平淡、传统、分散的乡村田园景观资源,通过一种主题构思,设计不同色彩质地的植被、水面、农田等斑块特色,使其与景区旅游在和谐中旅游产品产生鲜明对比,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

(四)诗意功能化开发交通节点型

利用其便利的交通及拥有大量的客流量的特点,打造成“以路为生”的乡村旅游社区。此类旅游社区的资源一般比较平淡,一般资源特色也不鲜明,但其交通中途休憩餐饮的需求功能性很强,对这类旅游区要进行功能性强化,开发乡村诗意功能空间,充分挖掘乡村特点的内涵,加以扩展与放大,强调其田园人家特征,让其更容易被大众所识别。例如在资源规划中将其乡村观光功能与接待功能结合起来,变成乡村特色旅游接待中继站,相对于一般接待饭店而言有了比较优势。这些规划将大大拓展其客源规模,克服自身吸引力有限的局限。

总体而言,甘肃乡村旅游社区旅游资源规划要凸显西部乡村特色,旅游项目设计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时资源规划需要注意游客的心理舒适度,乡村旅游的绝大数客源来自于现代城市,这些游客旅游不仅是满足猎奇心理,同时也是休闲放松,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有可能会降低他们对乡村旅游产品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2]罗艳菊.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2 ,(7).

[3]陈学文,刘立勇.旅游非优区开发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4).

[4]俞益武,李健,肖胜和等.浙江省生物景观类旅游源现状分析及旅游项目开发[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1).

[5]何炼成,韦苇,刘新权,褚志远,李连芬.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高校附属幼儿园;家庭资源;社区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2-0045-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幼儿的发展水平受到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幼儿园只有“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2〕高校附属幼儿园是幼儿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拥有比较特殊的家庭、社区资源,其在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可能是其他幼儿园不能比拟的。上海市高校附属幼儿园是指隶属于上海地域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的幼儿园,是高校的子单位,是为高校及其周边区域内的幼儿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教育机构。〔3〕目前,上海市共有高校附属幼儿园10所。上海市高校附属幼儿园拥有哪些特有的家庭、社区资源,在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为了调查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作品分析法,对51位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课程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被调查的51位教师中7位是高校附属幼儿园教师,44位是非高校附属幼儿园教师。本次研究希望通过对被试的书面作业分析,归纳出幼儿园教师对高校附属幼儿园资源情况的共同认识,以便对高校附属幼儿园如何有效利用家庭、社区资源提出建议。

一、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附属幼儿园家长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家长文化素养较高

在51位教师中,有47位教师认为高校附属幼儿园的幼儿家长以高校教师为主,学历层次普遍较高,整体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及文化背景较好。“高校附属幼儿园幼儿家长的道德素养、心理素养、文化素养、教育素养等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幼儿园的幼儿家长。”

有29位教师认为高校附属幼儿园幼儿家长的文化素养较好,会花很多时间读书充实自己,家庭氛围也大多积极、向上,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我们班幼儿的家长知道为孩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家长具备较强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高校附属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大多是大学教师,他们本身就是教育者,普遍重视早期教育,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及方法。“我班幼儿的家长教育能力比较强,知道如何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如何分析评价孩子,指导孩子的发展等。”

然而,有23位教师认为,很多身为大学教师的家长学历较高,了解许多育儿知识,当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幼儿园教师有出入时,常会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予以批评指责,这是高校附属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都是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在教育上往往比较教条,总是干涉我们老师的教育行为,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才是正确的。”“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比较挑剔,有时甚至不信任教师。”“家长太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的一些教法颇有微辞,或者干脆直接对教师进行指导。”

3.家长颇为重视知识教育

高校附属幼儿园的幼儿家长非常重视知识教育,对幼儿生活技能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不太关注。和其他类型幼儿园相比,高校附属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在注重幼儿知识能力培养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在这些高学历的家长中,很大一部分人对幼儿的知识学习抱有过高期望。他们相信“教育要从0岁开始”,非常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学业成绩,经常要求幼儿园教师多教几首歌,多识几个字,往往会忽略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教师利用家长资源的意识较高

有18位教师认为高校附属幼儿园的幼儿家长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教育方法,能对幼儿园的发展、教学及管理提出建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家长是我们幼儿园取之不尽的知识库。” “我们是师大附属幼儿园,有很多家长本身就是教育系、学前系或心理系的教师,他们拥有很多教育理念及方法,幼儿园可以请他们来给教师当助手,或是利用他们的专业资源开展家长讲座。”

调查得知,高校附属幼儿园普遍认识到幼儿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但是实际利用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高校附属幼儿园未能充分利用本园特有的家长资源优势,只是请教育系、心理系的教师家长来园举办家长咨询活动等,利用家长资源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另外,有14位教师认为高校附属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在职业资源方面较为弱势,而其他类型幼儿园的幼儿家长职业种类比较丰富,能与教师合作互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校附属幼儿园的幼儿家长都是教师,不像我们班幼儿家长的职业非常丰富。比如有一次我们班即兴开展捣土豆泥的活动,需要一些飞机上用的透明杯子,正好有个幼儿的妈妈是航空公司的职员,她马上解决了我们的困难。”

(二)高校附属幼儿园社区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物质资源方面,39位教师认为高校附属幼儿园依附高科技大学城,可利用的社区资源丰富齐全,包括超市、医院、书店、报刊亭、邮局等。调查发现,高校附属幼儿园利用最多的社区资源是高校的图书馆、体育场和实验室,其他资源利用较少,甚至有些尚未利用。“学校体育场场地较大,我们经常在那里开展户外活动。”“我们幼儿园利用过生物系的实验室,领小朋友参观植物及昆虫标本,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请那里的教师进行讲解,形式生动活泼,小朋友很喜欢。”有部分教师提出,高校附属幼儿园除了可以利用这些有形的教育资源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无形的教育资源,如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氛围、社区互助的伦理规范等。有12位教师认为幼儿从小生活在大学校园内,在优美的景观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中不断接受熏陶,这对幼儿的成长很有益处。

人力资源方面,高校拥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大学生,高校附属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我们可以邀请留学生来,让幼儿欣赏留学生拍摄的异国风情照片,一起庆祝外国节日等,这可以丰富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使幼儿学会接纳,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有12位教师认为高校相对丰富的物质及人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际范围,幼儿对普通市民的生活缺乏了解。“我们通常利用较多的仍然是学校内部的资源,真正走入社会的参观活动非常少,主要是因为费时费力,而且很不安全。为了方便及安全起见,我们很少走出高校这个社区。”

另外,有16位教师提到高校附属幼儿园里有许多幼儿是由祖辈抚养的,这些祖辈家长一般具有相当高的学历,而对这部分家长资源的利用尚未引起高校附属幼儿园教师的重视。

二、思考与建议

(一)充分挖掘高校附属幼儿园的家长资源优势

1.丰富家长参与的途径

高校附属幼儿园幼儿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较强,明白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幼儿园应该继续丰富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活动的途径,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咨询接待日、家长开放日、家庭访问、家园联系册、家长信箱、家园之窗等。〔4〕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合适的形式,提高家长参与的有效性。

为提高家长参与的有效性,幼儿园在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前,首先要了解家长的参与意愿、参与时间及个人专长等,根据收集来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在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后要及时了解家长的感想,以便改进下一次的活动。

2.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

高校附属幼儿园的家长比较重视早期教育,拥有较多的教育知识,也有自己的培养方法。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家长互动的活动,为家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升幼儿园和幼儿家长的教育质量。

3.充分挖掘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

高校附属幼儿园的祖辈家长中有很多是教授、专家,自身素质较高,知识丰富,可以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幼儿园可以充分挖掘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如邀请祖辈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参与教育活动和教学管理,利用祖辈家长的知识资源为幼儿讲解科学知识等,提高家庭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同时,邀请祖辈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也可以调动祖辈家长的积极性,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园共育的协调发展。

(二)充分发挥高校附属幼儿园的社区资源优势

对高校附属幼儿园来说,大学生是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大学生的经验、特长、背景以及他们特有的年轻朝气都是有价值的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所用。幼儿园可以请大学生、留学生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利用大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就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大学生们特有的热情和活力会给幼儿园带来蓬勃生机。

高校附属幼儿园要带领幼儿走出高校这个特殊的社区,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高校附属幼儿园可以和其他类型幼儿园开展联谊活动,请其他幼儿园的幼儿走进高校这个特殊的社区,彼此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生兰.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孔小琴.上海高校附属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2006.

〔4〕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A Survey on Family and Community Resources Available to Kindergartens Attached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Wang Xiu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篇6

一、炊事室场管理,提供适宜空间

(一)炊事室的创建

规划专门的炊事活动室,为幼儿炊事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证。炊事室分成三个区域:操作区、清洗区、品尝区,同时添置了适合幼儿高度并能容纳全体幼儿参与的操作台、橱柜等。幼儿进入炊事室如同进入自己熟悉的自家厨房,水池、餐具、围裙、辅助工具、桌椅一应俱全。幼儿可以模仿成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满足了幼儿模仿和动手操作的渴望。

(二)班级炊事角创设

炊事角是教师在教室里开辟角落让幼儿在区角活动的时候进入,进行炊事活动。炊事角的创设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集体操作活动中的不足,教师可以更全面地观察到个别幼儿制作的过程,做到有针对性地一对一指导。炊事角在位置选择上一般靠近盥洗室,方便幼儿洗涮、擦拭。在布置上注重温馨,放上彩色棉质桌布后压上塑料台布,温馨、卫生。

二、工具材料管理,保证物资充足

(一)工具管理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是幼儿炊事活动的关键,这些工具必须具备安全、便于操作、易于清洗消毒等特点。在炊事活动中会用到很多的工具,我们根据计划和活动的需要,提前做好工具采购工作。通过搜集样品,确定尺寸,采用收集、网购的方式,配全了活动中所需要的工具。如擀面杖、多功能刨刀、西餐刀、砧板、打蛋器、金属模具等。

(二)材料管理

1.计量、配送

对原材料的质与量,我们由专人把关,首先由教师把要求告知保健医生,再由医生、厨师和教师根据幼儿人数、材料的配比以及损耗进行核算,将清单送单位进行配送。配送来的材料由后勤人员检核,通过后方能使用。

2.考察、精选

对于需要小朋友一起参与购买的水果、蔬菜,教师在活动前对水果店、菜场进行有目的地了解。对价格、质量、诚信度等进行考察,对于好的店家教师会主动将该店纳为我园的社会资源档案中。

三、炊事技能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一)现场观摩

这是教师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特定的教学现场,参与者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观察和记录,从中获得直接有效的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炊事活动现场有针对教学策略的、师幼互动的、有针对材料使用的、有针对情景设置的……不同的观摩目的可使教师获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最终获得实践性的经验与知识,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

(二)炊事练兵

炊事活动的制作教师必须对步骤熟悉并熟练,在活动开展前教师都要进行简单的炊事练兵活动。针对简单的内容我们采用自学的方式,针对制作复杂或是用料不能确定的内容,我们采用年级组练兵的方法。这样的练兵不仅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同时也会发现制作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做到提前预知。

(三)观察记录

为了掌握更多的资料,在炊事活动中我们加大了观察的力度,全体教师都是研究成员,专题组有专门的表格,记录教师的组织环节、语言;幼儿整体的反馈;典型幼儿的动作、神态、语言;摄像、摄影等都有明确的分工,争取在第一时间捕捉真实的反映,收集第一手资料,给研讨提供真实的依据。

(四)讨论交流

每次炊事活动后,我们都从计划的制定、方案的设计、材料(工具)的准备、场地的布置、活动的组织、教师的语言、幼儿的反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讨,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碰撞后达成许多共识。对开展过的活动我们都将活动的过程用文本资料、电子信息方式进行保存,为今后教师开展活动做好资料准备。

四、多元资源管理,拓展活动空间

(一)家长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根据活动需要和资源特点,对获取的资源进行了整理、归类,以文本方式记录下来,形成了家长资源档案,以便教师在活动中及时联系、使用,获取所需的资源。如:调查了解擅长炊事的家长,建立档案。

2.物质资源管理

家长可提供的资源是多方面的。在物质方面的提供为炊事活动的资源在数量上得到保障,如:中班饮料吧中由家长协助准备果珍,小班《水果色拉》中家长为幼儿准备水果,中班《南瓜饼》活动,家长协助带生南瓜以及收集各种南瓜食品。

(二)社区资源管理

社区资源的利用是为幼儿的活动服务的。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有目的有意识地寻找社区资源。通过多方搜寻、保存、积累各种社区资源并进行整理。根据幼儿园炊事活动实施特点进行分类,制定了社区资源手册,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分类指南。

篇7

【关键词】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探索

中图分类号:D6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31-01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当前,离休干部已普遍进入“双高期”,切实落实好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做好广大离休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及老干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利用社区做好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的必要性

“四就近”活动的被服务者是老干部。老干部们由于年事已高,存在下列实际问题:一是行动不便,不宜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参加活动;二是年高病多,身体出现病弱或残障,需要助残康复服务;三是患大病、重病的人数逐年增多,急需医疗救助服务,需求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医护人员;四是独居、空巢老干部逐年增多,由于缺少精神慰藉,易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五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老干部居住地与原单位也越来越远。所以就老干部自身需求而言,他们的矛盾、问题和困难,渴求在家庭中就地解决,最需要的是上门服务和就近服务。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发挥社区优势,利用社区资源,切实有效地在生活照料、就医保健、学习活动、发挥作用等方面为离休干部晚年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是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做好新形势下离休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离休干部的迫切需要。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思想观念不够到位。虽然各单位、各部门、各街道社区一直很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但对“四就近”工作的认识还需要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许多社区工作者和老干部都对利用社区资源服务老干部工作存在一些不理解:一是社区工作者存在畏难情绪,担心离退休干部级别高、资格老,怕管理服务难。另外,社区普遍活动经费较少、活动场所不够宽敞、工作人员人手缺少,怕工作开展不好。同时,错误地认为服务管理老干部是老干局和所在单位的事,与社区关系不大。二是老干部存在不信任感。一方面,部分离退休干部对社区开展的各种服务在认识上还有一些模糊,认为是老干部局及原单位在推卸责任,把他们往“外”推。另一方面,由于我县部分社区条件还有限,一些离退休干部对社区开展服务的条件和能力也存在质疑。

(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社区服务领域狭窄。目前,我县的城市社区建设水平尽管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社区服务领域仍比较狭窄,服务对象主要以普通居民、辖区单位为主,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对离退休干部吸引力不强。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参与老干部服务工作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所以在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职责尚不明确的情况下,社区也不愿承担这份“额外”的工作。三是财政体制、支付渠道不畅通。目前的体制下,社区离退休干部服务专项经费很难进去预算范围,社区经费维持正常运转已捉襟见肘,更谈不上为离退休干部服务。

三、为进一步利用社区做好“四就近”服务的相关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按照省市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县委老干部局将开展“四就近”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县委老干部局牵头对各社区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前年确定城西社区为试点社区。县委老干部局还组建了“四就近”工作小组,并落实了各自的职责任务,相关领导还多次深入社区调查研究,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对老干部在生活、就医、活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二是加强宣传,增强社区离休干部服务工作的认同度。通过县委老干部局网站及社区宣传栏等宣传载体,一是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要使我们老干部工作人员明确,利用社区(农村)资源为老干部服务,是原单位管理服务的延伸,不是管理服务工作的移交,不能以社区服务代替原单位管理服务。二是要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我们的应有之举、应尽之责,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去缓解老干部的特殊困难。三要加强对老干部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社区服务老干部工作的优势,开展试点工作,使离退休干部逐步认同并接受在社区服务。

篇8

关键词:幼儿;环保意识;家园社区;社区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08-01

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既是未来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中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因此,要立足于家园社区,为幼儿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

当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家庭里的每位成员,所以,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渗透相关的环保知识,如开展“我们喜欢的环境”教学,教师要让幼儿去观察小区里的环境,并以图片的形式进行相关的记录,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观看图片,讨论:什么样的环境是大家喜欢的,为什么?那么,不喜欢的环境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又如何去将不好的环境改变成大家喜欢的环境呢?讨论后孩子们一起总结:大家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不喜欢脏乱差的环境。要教育孩子们注意平时不乱扔垃圾,垃圾要扔进垃圾桶,并进行分类摆放,从而让幼儿在思考、讨论中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二、开展具有环保特色的家园活动

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带有环保特色的家园活动,如环保亲子时装秀、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平时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利用废旧的报纸、塑料袋、旧衣服等制作亲子时装,走一走T台秀。孩子们与家长穿着用废旧材料做成的精美而且有创意的衣服进行表演,这使幼儿与家长感受到愉快亲子时光的同时强化了环保意识,并一起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类活动形式有很多种,如环保小制作、环保绘画等。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和谐孩子们与家长的亲子关系,让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空与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物品,大胆地发挥想象进行废旧物品的改造和利用,美化生活,而且可以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养成环保好习惯。

三、发动家长在平时做好废旧材料的收集工作

每个家庭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像废旧的报纸、杂志、书籍可以制作幼儿的体育玩具。如报纸制作的纸球可以供孩子们进行投掷、抛接、踢等活动时使用;废旧的塑料瓶可以投放在益智区供幼儿玩拧瓶盖的游戏,进行瓶盖与瓶子的配对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废旧的纸盒放在美工区或者建构区,可以供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进行纸盒造型的艺术创造。在这些区域里,纸盒可以变成机器人、可以变成交通工具、可以变成高楼大厦。这些物品每个家庭都会有,一般都会随手扔进垃圾箱,但是如果将这些物品进行收集和分类整理,不仅可以为孩子们增添创意性的玩具,还可以做到节约资源、美化环境,减少一定的生活垃圾。

四、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环保宣传工作

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栏登载环保小知识、与环保相关的话题,可以通过短信、QQ、微信等相关的网络平台传播环保资讯,与家长进行互动。例如熄灯一小时的活动,幼儿园通过短信、QQ等途径发动家长一起参加,还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相关视频的录制,让幼儿在感受电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的同时,知道节约用电;植树节活动,发动家长与幼儿种一盆小植物,可以是种一粒小种子,或者栽一棵小树苗,这既可以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也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要引导幼儿感受植物生长的奥秘,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从而萌发幼儿保护植物、爱护植物的情感。

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环保教育工作

幼儿园要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开展无烟日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无烟日的宣传小旗,到社区开展无烟日的宣传活动,看到吸烟的男士就让孩子发放宣传单给他们,大人们看到孩子们真挚的笑脸也会被感染,纷纷掐灭手中的香烟;或带着孩子们一起到幼儿园附近的社区拣拣垃圾,亲身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鼓励孩子们与社区里的成人进行交流,宣传环保知识。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像亮闪闪的小星星,照亮了每个人心中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但是,如果幼儿园开展环保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家长对于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很难吸引家长积极主动地参加,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将环保活动实实在在地开展起来,并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六、结束语

总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因此,要从幼儿出发,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立足于家园社区,共同建设美好的环境,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每个人为保护环境做出一点小贡献,涓涓细流就能汇成一条大河。只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一定可以建造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园。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家长资源 家园合作 课程建设

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幼儿园与家庭合作,也是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一种形式或途径。由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行业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活资源、活教具,能够为幼儿园在社区资源整合和课程建设中起到助推的作用。

一、 统计调查,盘数据

(一) 调查统计,了解家长资源

学期初,我们发动本班教师认真收集家长资料,及时了解每位家长的职业、年龄、文化背景、个人爱好、特长等相关信息并加以归类,建立“家长资源库”。通过资源的整理,为更好地掌握与利用家长资源,促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 盘活数据,建立家长资源库

1. 家长的职业。

分析:从此次调查中发现,家长的职业中医生占大部分,有四院的、二院的、口腔医院、儿童医院的……教师也占较大的比例,有小学的、高中的、培训中心的;这次较以往出现了以前不同的群体――律师、警官中资源较之以往有所不同,非常丰富,有更多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

2. 家长的学历。

分析:此次调查中发现,家长学历是比较高的,相对往年来说,博士、硕士学历人数越来越多,本科基本已经全覆盖,只有两人是大专。从家长的学历中可以看出我们家长的文化水平也是越来越高了。

3. 家长自身及身边可调配的资源。

分析:我们的资源面其实也是相对集中的,比如医生、教师等,医院涉及的面很广,类别也很多,有口腔类的、产科的、B超科的等;教师中有小学的、高中的、培训中心的,可提供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这次的资源调查中我们发现警官中还有离我们生活较远的――特种兵,这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二、 勾连课程,用资源

(一) 按需分类,组建“家长智囊团”

我们通过成立“家长智囊团”,让家长走进课堂或孩子们走进家长的工作。

1. 做教学的辅助者。引导家长多方位支持幼儿的主题活动,提供家庭中的各种资源,为主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我们每个月都会有资源收集周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大胆鼓励家长与孩子们共同收集我们所需要收集的材料。

2. 做教学的参与者。在资源收集后,我们对这些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会邀请家长来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如恰逢植树时节,我们小朋友与家长一起在园内开展了亲子活动,在共同种植植物生命的过程中传递着亲子的情感。

3. 做教学的组织者。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影响其他家长走进课堂,使家长由简单的材料提供者,逐渐过渡到积极的参与者、组织者,从而形成家园携手、共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主题《方便的BRT》的进程开展,我们请BRT站台工作的家长来园,开展了助教活动。通过PPT的直观感受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如何乘坐BRT,还知道了文明乘车的重要性。

篇10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特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G61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75-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农村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课程游戏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本土资源,使其真正符合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游戏活动,满足农村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

一、通过幼儿收集,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

离江苏省新沂市港头镇中心幼儿园最近的东边有正在开发的沙塘,西边有蔬菜、水果生态园,在里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等,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幼儿园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加之幼儿园周边有小学校、中学校和新圩小区等,这些都为幼儿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收集可利用的游戏操作材料。比如,在春天带领孩子们去扫墓、去田野里踏青,让孩子们在田野里以“我发现的小秘密”为主题进行探险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田野里的秘密。孩子们兴致特别高涨,三五成群地去寻找,最后孩子们收集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花朵、麦穗、麦管等。孩子们将自己搜集的材料拿到班级中进行创造性利用,有的将树叶拼成金鱼,有的将麦管搭成小房子,等等,玩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二、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游戏活动

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家长们更多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学到了多少本领,不太关心乡土材料、幼儿游戏,甚至有个别家长认为教师有点不可思议、不务正业。所以,要想使得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就必须让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于是,幼儿园在开放日向家长开放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作品加上老师们的讲解,使家长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都是培养幼儿多项能力的好帮手。得到家长的认可后,家长就加入到收集的队伍里。如在“我设计的建筑”区角游戏的开展中,发动家长收集了各类纸箱、瓶子等等一系列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建筑活动,这就为充实、丰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新的教育情境中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所以,利用好家长这一强大的教育资源,会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教师收集,科学投放游戏材料

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种资源,使幼儿园的各个环节更体现乡土气息。在种植园区,教师依据环保特色,搜集各种废旧轮胎,并让幼儿自己动手在这些废旧材料中种植他们想种植的东西。比如,在靠东墙位置打造葡萄架,让幼儿和教师一起种植葡萄,并种植一些蔬菜,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这样,让孩子们在种植种子的实践过程中学到一些植物的知识、种植的技能,感受劳作的乐趣。孩子们天性喜爱沙子和水,教师可以将沙子和水引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一开始没怎么给孩子们提供材料,孩子们的兴致不是很高。随便给孩子们点东西让他们自己随意玩吧,于是就将搜集来的废旧炮筒拿给孩子们。没过一会儿,惊奇地观察到孩子们真的太棒了:有的用手将沙捧在假山上,让沙子像水一样流下来,然后下面的孩子用炮筒或小桶去接;有的摘点树叶放在沙子里,用炮筒当擀面杖去做饼卖,而有的用炮筒玩起了沙漏游戏。这些简单的、身边的材料,不但满足了幼儿玩沙、玩水的欲望,还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利用社区资源,让游戏活动走向社会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农村幼儿园已由封闭教育转为开放式教育,特别是增加了与社区、社会之间的联系。比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组织幼儿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唱歌、舞蹈,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孩子们还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包粽子,一起参观老人们的住所和敬老院的各种果园、菜园,帮助老人们叠被子等等。幼儿在社区活动中,能力提高了,兴趣变浓了,尊敬老人的情感得到了体验。同时,幼儿园为了打造富有乡土文化的校园环境,还利用周边村庄、社区资源搜集大水缸等对绿化区进行装饰,在大缸内种植各种水生物,养殖了小金鱼,使绿化区更加丰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从而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幼儿园应根据课程游戏化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和特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游戏活动。

五、结束语

记得有位外国专家说过:能够鼓励幼儿像用竹竿当马那样来骑的,才是真正富有创造性的玩具。因地制宜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游戏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幼儿园的一大亮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而且通过材料的收集和活动的“创造”,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更为积极和细致。通过活动让幼儿在玩中感受家乡的文化与变化,让更多的孩子在乡土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网格化;城市建设;应用

Abstract: urban grids management is a new digital management mode, this kind of unique resourc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community resources conformity, provides the new pla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grids characteristics, analyzed the city grids the main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explores the grids, for example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

Keywords: grids; Urban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程度与社会公平的实现息息相关,并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正面临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和机制的深刻转变,如何使城市社区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优化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暂新课题。所谓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城市基层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从而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已成为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因此理应成为城市社区资源整合一个重要手段。

1、网格化市管理模式及特点

网格化城市管理以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采用单元网格管理和城市部件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信息采集器,建立监督、指挥相分离的管理机制,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了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

(1)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网格化城市管理是将城市管理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格单元之间的协调机制,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将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上报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再由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将问题派发给相应的政府部门或公共服务企业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监督中心则对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业履责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网格化城市管理以单元网格为基础,将网格内各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称为网格化部件,将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所发生的事情称为网格化事件。网格化城市管理中既包括部件,也包括事件和人的行为。

(2) 网格化城市管理特点

我国较早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随后又有多批试点项目在多个城市(区)相继开展,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推行以来,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有:第一,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实现了传统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方向的转变,极大改善了城市面貌;第二,新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流程设计,有效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第三,新模式克服了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和技术障碍,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做出了有益探索;第四,新模式实现了沟通渠道的双向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民主化水平;第五,通过新型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城市管理者的执法行为,促进了城市和谐。

2、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功能

(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监督员在自己的管理单元网格内巡查过程中向监控平台上报问题信息.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 ,可采用中国移动的 GPRS数据传输技术或者中国联通的 CDMA数据传输技术 ,通过事件和部件分类体系编码、地理体系编码、 完成管理问题文本、 图像、 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2)监督受理子系统:该系统专门为监控平台设计.主要功能就是为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提供问题受理、 登记、 立案、 定位和转发等功能.通过信息传递服务引擎将“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 报送的问题信息传递到接线员的工作平台 ,接线员通过系统对各类问题消息接收、 处理和反馈 ,完成信息收集、 处理和立案操作 ,为“ 协同工作子系统 ” 提供管理问题的采集和立案服务 ,保证问题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受理并传递到协调中心.

(3)协同工作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给监督中心、 协调中心、 各个专业部门以及各级领导使用 ,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 ,图、 文、 表、 业务管理一体化 ,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 GIS的协同管理、 工作处理、 督察督办等方面的应用 ,为各类用户提供了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查询工具 ,可以根据不同权限编辑和查询基础地理信息、 地理编码信息、 管理部件(事件 )信息、 监督信息等 ,实现协同办公、 信息同步、 信息交换.各级领导、 监督中心、 协调中心可以方便查阅问题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 ,可以随时了解各个专业部门的工作状况 ,并对审批流程进行检查、 监督、 催办.系统将任务派遣、 任务处理反馈、 任务核查、 任务结案归档等环节关联起来 ,实现监督中心、 协调中心、 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区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 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

(4)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为监督中心和协调中心服务 ,该系统通过大屏幕能够直观显示管理相关地图信息、 案卷信息和相关详细信息等全局情况 ,并可以直观查询显示每个网格、 监督员、 部件等个体的情况 ,实现对城市管理全局情况的总体把握。

(5)综合统计分析子系统:为绩效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服务 ,系统按照工作过程、 责任主体、 工作绩效、 规范标准等系统内置的评价模型 ,对数据库群中区域、 部门和岗位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计算评估 ,生成以图形表现为主的评价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篇12

[关键词]幼儿园;社区;合作;教育资源

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的进步对教育影响越来越大,也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师已经不是幼儿信息的唯一或重要源泉了。

社区工作尤为重要,幼儿园与社区合作互动工作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幼儿园改革的重要主题。在倡导和谐幼儿园教育理念中社区工作就显得更加突出于重要。需要迫切将幼儿园工作于社区工作相互融合。而且随着国家对幼教事业的高度重视,各种题材的教材资料随风而入,一夜之前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在这洪水般涌来的信息流中泥沙俱下,与教育一致不一致的信息在相互碰撞中对幼儿发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教育的效果,幼儿园所能做的,就是把社会影响作为与教育相联系的统一体来考虑。是教育的积极影响与社会积极面相结合产生倍增效益。同时削弱不良及消极影响。封闭教育不可实施,围墙之内的教育很脆弱,不堪一击。

目前也有很多家长的意识认为幼儿教育靠老师就行,在家父母足够,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文化水平很低,没有能力参与到教育当中来,要不就是没有时间,放手教育。还有个别家长认为会算题了,会背古诗了就是学好了。《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周边均拥有丰富的资源,如企业、超市、学校、银行、广场、人工湖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园教育的很好的天然素材,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起这些社会实体资源,那我们就会在区角环境创设方面省出很多的资金来,利用在硬件投资上,而且这些天然素材是我们老师们无法创设的资源,利用实体资源和幼儿园里的班级区角环境教育相结合,将实体天然素材转化为幼儿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教育资源,那么幼儿的认知能力、技能情感、态度发展将会得到很好地发展。这样既可以丰富幼儿的教育资源,又可以减少老师教育教学难点,还可以更加立体直观的让幼儿接受教育。同时可以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以此来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我会经常通过各种机会寻找与挖掘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的教学形式双向互动,双向服务的良性循环。打造民办幼儿园的品牌教育。

如何将社区工作很好的利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当中来?

以幼儿园周边社区设施为天然题材,将实体与课本相结合,降低幼儿学习难点。通过对周边社区资源的利用与挖掘,丰富幼儿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早期解除社会教育。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与研究实践,初步形成幼儿园社区相互融合,使教育贴近生活化。通过对该课程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组织教师进行社区资源挖掘,并集体教研,共同备案,将本学期的所有区角与社区资源相结合进行设置。并且一起进行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研讨。和社区提前做好沟通工作,并且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让社区了解教育,让幼儿体验合作与关爱。在与社区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并且让幼儿感受到各行业的规则意识。还要让幼儿走入社区时感受到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教师要提前做好各个社区活动时的活动预案,并且搜集相关的教材,挖掘教育亮点。

首先要让教师明白社区教育资源的含义和实际意义是什么,了解哪些是适合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根据班级年龄特点进行筛选和制定。将筛选出的资源进行分类并且建立资源库,方便教学使用。通过活动教学进行总结,并且建立个案资料,进行跟踪、分析和对比。

将所有资源库的社区资源进行研究和认定,并且对教师进行资源培训,按照年龄段进行划分和制定教案。和社区进行联系并且组织幼儿根据主题课程活动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后,对参加幼儿进行分析,择出个案,建立资料档案,并且进行跟踪和分析。通过社区资源实践后,和班内主题区角进行相结合教育,从而开发出更多的教育课题,进行课外延伸活动。

例如,我们周边有大型的购物超市,每一学期我们都会针对中班以上的幼儿成立班级区角活动××超市,然后老师们通过教研活动后制定教学方案,选出代表联系购物超市,组织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带幼儿进入超市进行购物,并且让幼儿自行购物和付款,然后将所购物品进行分享,这也正好将我们的主题活动进行了延伸教育。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活动总结与分析,将个案进行资料建立、追踪与总结,并且制定班级区角游戏活动,与社区实验进行对应教学,最后教师们进行案例分析与研究,进行总结教学,将课题整理并研讨。 最后我们利用学期末的时候,将所有资料汇总,组织幼儿进行角色互换,让幼儿进入超市视自己为售货员、收银员等工作人员,让幼儿到社会上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了解周围的环境及成人的工作,懂得劳动光荣,劳动艰辛,萌发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学习如何去珍惜劳动的成果。同时,提高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社区活动中要形成德育基地,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家长、老师、社会全面配合的协调性,更为重要的是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园要主动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联系,争取社区的合作与支持,召开周边居委会主任会议,请他们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共同制定合理的社区联系方案和计划,使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要走进社区进行家教宣传,提高社区成员的家庭教育意识,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育儿知识,派幼儿园领导和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到社区进行家教科学知识讲座;节假日,到社区、广场、福利院、敬老院、部队等地把幼儿园编排的幼儿节目表演给广大社区居民观看,促进社区联系,服务社区文化。

还有组织幼儿参加“孝亲敬老”活动,走到社区养老院和福利院,感受爱的传递,走到银行、居委会、医院等等社会场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行为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它克服了空洞单调的口头说教形式,以直观、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方式为幼儿所接受。社区教育活动中使孩子们的着眼点从“我自已”转移到“我们周围”,使他们学会不仅关心自已还要关心他人,同时,社区中成人的工作、成人的社会行为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作用,可以影响幼儿以同样的方式对代他人。幼儿社会行为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与人交际能力,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社会能力的关键。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社区教育与园所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幼儿园、社区是儿童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经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幼儿园可以邀请热心幼儿教育的家长、社区内各界人士,成立家长、社区教育委员会,共创社区教育基地。幼儿园教育教学应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幼儿教育融入社会的大系统中,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应充分发挥与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功能。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的教育思想,家长们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以及他们的工作是幼儿园有效的经验、知识、内容来源。幼儿园应加强家园的沟通,多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活动。把当前社区的社会生活、文化历史作为教育资源,让幼儿感受到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历史的深刻内涵,使社区教育配合幼儿园教育,真正达到双向促进。

篇13

一、健全机制,提供政策支持

从居民需求出发,制定培育机制。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上下合力、部门联动,社区牵头、居民参与”为工作方针,以居民需求为起点,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以登记备案为手段,紧密结合社区的特点,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三个摸清”,即通过调查研究,要摸清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数量、类型、分布等具体情况;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和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摸清群众的需求;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影响和制约本辖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理清工作思路,将社区内的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功能入手,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通知》,对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步骤、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让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理有据。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艰难的问题,我们在尽力扶持的同时,要把政策用好、用实、用出效果,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一些资金运转较为困难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对一些社区的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老年大学,积极与相关部门及等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备案、后登记,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的办法,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要纳入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可根据社区公益事业发展需要,自下而上,经社区居委会初审,街道(镇)、区民政部门逐级核准备案。还可动员驻区企业出资为社区社会组织举办各类有益活动,如举办文艺晚会和文体比赛活动等。部门、街道和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奠定政治和经济基础。

二、着力引导,搭建发展平台

1、积极组织引导,营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本着吸引、培育、发展的理念,积极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通过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组织参加各种广场活动,专题晚会,在宣传社会组织的同时,充分展示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情系灾区群众”、“为残疾人献爱心”等爱心救助系列活动,展示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

2、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在个别社区中,我们发展和培育一到两个社区社会组织,精心指导,让其在组织管理、活动开展上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完善社会服务、缓解社会矛盾、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互动等方面的优势,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民间组织在发展社区公益、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营造培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社区民间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强化功能,彰显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参与度。通过进行指导性培训,我们要督导社区社会组织逐步确立“老百姓需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理念,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提高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会化服务的主动性。在慈善和公事业上,要积极从事减贫济困、救灾防害、安老抚幼、扶弱助孤、助学助医等公益活动,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及时给予救助和帮助;在社会事业上,社区组织要主动参与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如:可以建立社区老年大学,聘请有关专业人士讲授保健、花卉培植、烹饪技术,开展书法、绘画、家庭关系相处技巧讲解,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知识水平、艺术品位和生活质量。这样不断强化服务职能,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二是强化协调功能,提高社区和谐度。我们要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深入挖掘共同利益,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广泛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里形成“利益共分享,困难同担当,有事大家办”的浓厚氛围,使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和谐相处。同时,要做好困难群体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等方面的工作。

篇14

一、健全机制,提供政策支持

从居民需求出发,制定培育机制。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上下合力、部门联动,社区牵头、居民参与”为工作方针,以居民需求为起点,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以登记备案为手段,紧密结合社区的特点,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三个摸清”,即通过调查研究,要摸清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数量、类型、分布等具体情况;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和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摸清群众的需求;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影响和制约本辖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理清工作思路,将社区内的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功能入手,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通知》,对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步骤、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让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理有据。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艰难的问题,我们在尽力扶持的同时,要把政策用好、用实、用出效果,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一些资金运转较为困难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对一些社区的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老年大学,积极与相关部门及等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备案、后登记,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的办法,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要纳入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可根据社区公益事业发展需要,自下而上,经社区居委会初审,街道(镇)、区民政部门逐级核准备案。还可动员驻区企业出资为社区社会组织举办各类有益活动,如举办文艺晚会和文体比赛活动等。部门、街道和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奠定政治和经济基础。

二、着力引导,搭建发展平台

1、积极组织引导,营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本着吸引、培育、发展的理念,积极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通过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组织参加各种广场活动,专题晚会,在宣传社会组织的同时,充分展示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情系灾区群众”、“为残疾人献爱心”等爱心救助系列活动,展示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

2、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在个别社区中,我们发展和培育一到两个社区社会组织,精心指导,让其在组织管理、活动开展上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完善社会服务、缓解社会矛盾、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互动等方面的优势,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民间组织在发展社区公益、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营造培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社区民间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强化功能,彰显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参与度。通过进行指导性培训,我们要督导社区社会组织逐步确立“老百姓需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理念,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提高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会化服务的主动性。在慈善和公事业上,要积极从事减贫济困、救灾防害、安老抚幼、扶弱助孤、助学助医等公益活动,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及时给予救助和帮助;在社会事业上,社区组织要主动参与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如:可以建立社区老年大学,聘请有关专业人士讲授保健、花卉培植、烹饪技术,开展书法、绘画、家庭关系相处技巧讲解,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知识水平、艺术品位和生活质量。这样不断强化服务职能,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二是强化协调功能,提高社区和谐度。我们要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深入挖掘共同利益,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广泛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里形成“利益共分享,困难同担当,有事大家办”的浓厚氛围,使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和谐相处。同时,要做好困难群体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