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资源经济学范文

公共资源经济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共资源经济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资源经济学

篇1

关键词:公地悲剧;公共资源;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公共地的悲剧"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加雷特·哈丁提出。哈丁设想了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牧场,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他所饲养的牲畜数量,其结果是,出现过度放牧问题,公有牧场的草地被过度利用了,悲剧由此而产生。[1]

一、高校公共资源在使用过当中的"公地悲剧"现象

公共资源是指属于社会公有、公用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主要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2]公共资源具有公共性,即不具有占有的排他性,一般来说,资源又是稀缺的。因此,一旦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势必会造成其灾难性的后果,即"公地悲剧"现象。

高校公共资源主要包括水、电、网络资源和公共设施等等。寝室水资源浪费,在洗衣服、冲马桶用水上缺乏一般的正常循环利用;电力方面,无人寝室仍会一直亮灯,厕所电力通风设备仍在工作,电子设备像mp3、mp4、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频繁,常有充电完毕后充电器未拔现象;无限制包月网络,网络基本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造成网络资源浪费、网络拥挤;公共物品的损害亦很严重。

二、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的原因

(一)产权理论与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产权理论认为,私有企业的产权人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产权人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产权会确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原则。在产权界定清晰的情况下,产权主体在作出一项行动决策时,将会认真考虑和比较未来的收益和成本,从而选择能使他的财物价值增殖最大化的行为方式。[3]

高校对公共资源拥有产权,学生有使用权但不存在产权问题,所以学生会尽可能频繁使用公共资源来获取自身效用最大化,且不考虑任何成本问题,对公共资源合理使用方式的选择,更没节约激励,公共资源易被过度使用,沦为"公地悲剧"。

(二)边际效用理论与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边际效用理论可以解释经济学中著名的"价值悖论"。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很小,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这种现象与传统的价格理论不一致。水带来的总效用是巨大的。但我们对某种物品消费越多,其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也就愈小,反之,越大。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分配收入的方式是使一切物品的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由此可以得出,人们愿为边际效用高的钻石支付高价格,为边际效用低的水支付低价格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正在于"稀"的物品边际效用高。

高校公共资源中很多是对学生免费开放,即使是收费,价格也会低于市场价格。在较低的使用价格的激励之下,势必造成水、电、网络资源等的大量浪费。

(三)规模经济与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高校就如生产高校公共资源的厂商,学生则相当于消费者,高校不能找到一个规模经济点,以至于很多的情况下高校公共资源处于不经济状态,使用上存在拥挤和闲置现象,生产成本不是在减少,而是在逐渐的上升。

(四)信息不对称与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在此情况下,极易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高校和学生之间所掌握的关于公共资源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学校在提供公共资源时未能将所耗费用进行公示,学生则会认为每年的大笔学费所花流向不明,既然自己上学是花了大笔的费用,那么就会产生对于学校提供的公共资源"不用白不用"的心态。即使在校方明确公共设施使用费用的情况下,学生使用公共设施的次数,校方是不清楚的,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校方是掌握信息少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选择会产生道德风险,由此导致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三、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的治理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让高校学生付费购买一定的资源使用权

高校公共资源国家所有,产权是属于校方的,学生只拥有一定的使用权。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让学生对公共资源付费可以减少对高校资源的浪费,消除"搭便车者"。学生在付费使用时,会自动考虑自己的成本与收益,使得成本最小化时效用最大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理性的经济人。例如,体育馆的使用上,让学生交使用费,并且规定每年的使用次数和损坏公物赔偿金额。

(二)采取高校资源基本费加超额定价策略

高校公共资源应采取定额使用限制策略,主要在水电、网络流量方面,限定月人均使用量,在定额使用量之内的,给予低于市价的优惠,超出额定量的部分,按高于或等于市价计费。在定额内外价格差异的激励下,学生会提高自己的节约意识,间接地保护了高校公共资源。

(三)建立完善、高效、快捷的高校公共资源统计系统

对于高校公共资源的提供,唯有掌握好需求量,利用成本和收益分析,大致给出公共资源的所需规模,只有在这一规模之上,高校公共资源的使用才是高效的、合理配置的。所以建立完善、高效、快捷的高校公共资源统计系统,在节约高校公共资源上来说,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四)将高校公共资源价目表公开化、明朗化,加强学校和学生双方信息交流

如今,各大高校的学费一路高走,学生在学费流向问题上是不清楚的,多数学生会认为他们所缴纳的学费,绝非只能提供这么多公共资源,再加之他们对于公共资源的市价是没有任何概念的,由此也会产生"不用白不用"的心态,为了消除这种心态,校方应该将公共资源的价格进行公开、公示,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学费的流向,这样他们才能自觉提高保护公共资源的意识。

四、小结

本文以高校免费公用小黄车为例阐述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当中沦为"公地悲剧"现象,针对相对应的原因从产权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经济学理论方面阐述"公地悲剧"的解决之道。由于公共资源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故会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即"公地悲剧"现象。在此篇论文中,笔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当中沦为"公地悲剧"的原因,并从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让高校学生付费购买一定的资源使用权;采取高校资源基本费加超额定价策略;建立完善、高效、快捷的高校公共资源统计系统;将高校公共资源价目表公开化、明朗化,加强学校和学生双方信息交流四个方面给出解决高校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当中沦为"公地悲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陶锋、邢会歌.公地悲剧的不动点与理性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 (2):50

[2]梁小民.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2

资环学院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为了保证人才的充分利用,切实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我院根据学校安排,在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做好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XX届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领导重视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毕业生就业率也被作为考核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学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曾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虽然学院领导重视此项工作,但由于学院相关鼓励措施尚未出台,导致参与学生就业的教师相对较少。

二、多次举办就业讲座,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对学生的就业动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期间,重点是目标分解。通过对专业介绍、分析近两年的就业形势,从新生入学起就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同时指明目标和努力方向,将三年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学年,实行目标管理,使新生入学后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第二阶段放在二年级,重点是准确定位。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高职升学的目标;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强调加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提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争取多拿一些奖证,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基本上能找准定位。第三阶段的就业动员工作放在三年级上学期,重点是降低学生期望值,合理定位。动员会内容:进行正确自我评价,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介绍上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包括联系方式。分析当年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就业方向,适度调整期望值。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根据自己的成绩、能力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处发展潜力,合理定位,既不能缺乏自信心也不能期望值过高,以避免求职理想与现实出现的较大的反差,导致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导致失去所有机会。特别指出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一次择业定终生的误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动员学生到基层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的、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就业形势报告会等方式,积极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逐步更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观念,避免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在对于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做到不再将目光仅仅放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上,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先就业再择业。此外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择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遭遇挫折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在遇到问题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对学生如何抓住机会、参加面试以及如何签约一一作了具体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和抓学风建设的过程,通过对毕业生的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XX年11月至12月份,学院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教师所做的讲座,从求职技巧,求职心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我院还邀请校外有关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院领导结合专业、企业情况跟学生谈就业,学院还举办模拟招聘会,不仅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同时还教育学生,切实转变择业观念,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

三、班主任积极落实各项推荐工作

为更好地做好毕业生的择优推荐工作,班主任定期到本班调查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清楚是否每位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未落实的是否有意向单位。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实际困难的每一位毕业生的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提供准确的依据。此外,学院专门为毕业生建立了资源库,将有需要学院再推荐意向的毕业生的个人资料登记造册,只要有信息,有合适的需求就通知他们,使他们能早日落实就业单位。让毕业生自始至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愉快地走上社会,正面人生。鼓励学生参加高职升学考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继续深造,有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提高就业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种途径。

XX年1月份由班主任组织毕业生认真填写推荐表,同时组织毕业生上传求职信息到高校就业网,以便于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4月8号左右组织毕业生参加我校举办的“双向选择洽谈会”,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联系,推荐毕业生;3—7月份邀请多家单位(如云南斯泰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九河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到学院招聘毕业生,院团委及班主任认真做好接待工作以及推荐工作,努力做到用人单位满意。

四、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把就业的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或国有大型企业、外企和政府机关,致使这些地方在某些领域人才饱和、供需失衡,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另一些不被看好的行业和领域却出现人才匮乏。应该说: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只是人才的相对过剩。 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带给就业工作的压力,逐年加重,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逐步发生转变,使毕业生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理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工作。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开阔思路,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就业政策,制定符合我院专业特色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建立并健全相应的网络机制:

(1)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基本情况,向毕业生就业信息。

(2)与用人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需求网络,定期向用人单位了解需求情况,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合作。

(3)人才网络:建立政府支持体系(如:学校成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统一管理,把毕业生推向社会,为其创造更广阔的就业天地。

根据历年经验,采取

了实习安排与就业推荐结合的办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参加实习,让实习与就业挂钩,以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要求班主任能掌握每个毕业生的求职动态、意向和签约结果,及时统计学生的意向和签约情况,以便向用人单位推荐时有的放矢。对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学生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帮助他分析形势、正确评价自己,力求学生保持清醒头脑。

在学习中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多次组织学生座谈英语学习心得,各班主任开班会也不厌其烦的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优势,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在毕业生分配工作上计划好,下手早,工作细,抓落实,讲服务。同时,我院近年重视毕业生取证教育工作,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开始实现从凭各种证书求职,向靠岗位证上岗的转变。鼓励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公务员考试,鼓励部分学生参加国家和地方就业项目,如到边远地区支边、执教,响应为西部服务的号召;努力创造条件,使部分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相结合。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我校XX年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已基本结束。在本年度的就业工作 中,多方搜集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妥善安排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院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9人,考取公务员4人,签定正式就业协议20人,参加国家、地方就业项目30人,就业率达到70%;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

五、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

我院毕业生有一部分回到生源所在地,参加第二次就业分配;还有部分毕业生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这些学生就业情况关系到我院就业率。学院通过团委、在校研究生、班主任与毕业生网上或电话联系,在毕业生中做调查,及时反馈毕业生对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工作的看法与建议。建议以学校牵头编写毕业生文件汇编及就业指导手册,将有关国家就业文件和政策编辑成册,使毕业生人手一册,做到人人知政策,用来更好地指导毕业生的就业。

进一步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开设必要的毕业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纳入学院的教学管理中。使同学们了解基本就业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和需求及时弥补自身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考取各种必要的资质证书,积极地接触社会,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奖证偏少。

2.我校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3.学生潜意识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少数同学好高骛远,挑肥捡瘦,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

4.个别同学签约不慎重,还有悔约现象。

5.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条件。

6.少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总之,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围绕着“巩固就业率,提高签约率”的总体思路,努力提高就业质量。以上是我院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我们会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本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力争做好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 资源与环境学院

XX年9月19日

资源与环境学院XX年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组建于XX年5月,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四年来学院教职工人数始终保持在30人左右,特点是高学历人数多,科研力量相对雄厚,班主任主要是由年轻老师担任,发展至今已有三个硕士点,研究生人数为84人,三个本科专业12个班级,近630名本科生。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经研究,我院对XX年届毕业生就业制定就业工作计划方案。

一、07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院XX年年本科毕业生共有154人,其中环境科学96人,农业资源58人,研究生23人。

二、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学院在9月份成立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

组长:段红平

副组长:杨志新 高召华

成员:王吉秀 董艳 秦丽

三、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1.继续举办就业讲座,加强学生就业教育,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采取措施,鼓励班主任加强落实各项推荐工作。

3.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4.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

5.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采取措施调动教职工的协助学生就业积极性。

6.研究指派专人联系就业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议:在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上,若确实需要车辆,可适当考虑予以安排。

篇3

2012年2月15日,教育部正式教高函[2012]2号文件,批准组织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多个项目同时启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式在全国启动建设。现在高等院校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申报工作都非常重视,竞争可想而知。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时要求在网上传课程全程的现场教学录像,每部教学录像的时间长度不少于45分钟。教学录像要反映教师的风范、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摄制课堂教学录像不仅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技术过程,需要专门的人员和专业的设备、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还需要任课教师的积极投入和配合。

本文根据九江学院不同学科申报校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堂教学录像的摄制实践,主要介绍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的拍摄原则、前期准备工作、教学录像制作流程及发展方向。

1 教学录像的拍摄原则

我校教学录像的现场录像根据教学实际需求,目前有两种录像方式,即传统录制方式及多媒体教室录制方式,笔者认为录制教学录像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教学录像要以不干扰课堂正常教学过程为前提。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授课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设备、工作人员及拍摄过程都不应该干扰到课堂教学。摄像机机位的摆放,要照顾到光线、取景及教学场所的格局,根据需要可以在现场加几盏演播室三基色专用的灯进行给环境、教师、学生补光。所以在教学录像之前,工作人员应了解教学环境和熟悉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摄像机位,与任课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以便了解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 摄像师懂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摄像师最好是教育技术的专业人员或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摄像师。在工作中,不仅能够熟练操作摄录编设备,精通摄像和编辑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否则难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录像。在摄录方面,摄像人员注意不要从影视艺术的角度去进行场面调度,过多地运用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去拍摄,从而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不清楚什么时候的师生互动是有价值的,不清楚主辅机位拍摄的最佳时机;摄影师要有编辑意识,当老师强调重点的时候应给教学内容特写的镜头,当老师在多媒体教室演示PPT课件时,知道什么时候给PPT的画面,不跟随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从影视艺术的角度拍摄课堂教学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3)选多机位进行摄录。在多机位系统中,最少有三个摄像机,2个固定机位主要拍摄主讲教师的全景、中景及特写等;1个固定辅机位置作为主机补充,如师生互动时捕捉细节表现、学生听课画面等。

2 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的前期准备

1) 提前与任课老师交流。拍摄前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很重要,可以让教师办理好相关的手续,确定拍摄的时间与地点,也让摄像人员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便安排好机位和录制时对镜头画面的把握。在开始摄录前要与任课老师进行协商,用手势进行配合开始与结束讲课;在教师的着装方面给予指导性的建议,比如教师穿的衣服要与拍摄背景不能太相似、最好不要穿条纹的,以免反光等,教室的灯光一般以白炽灯为主,衣服颜色避免跟周围环境颜色混淆在一起。了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切换好现场的画面和声音。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强调不偏废传统教学手段, 强调教师的手势语言、形体语言,教师制作的课件文字与背景有对比,字体大小要合适等力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言简意赅,选用合适的多媒体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沟通是告知他们在摄录这节课当中,将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掉,以免中间出现铃声破坏录制效果;其次就是不要擅自起身离开教室,以免破坏画面;再次就是上课要有精神状态,不能有低头、打瞌睡等现象,对教师的提问要积极回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 录制设备的准备与调试。认真检查摄像机、录音设备的状况。我校教学录像采用的摄像机是Panasonic AVCCAM AG-HMC83MC高清摄像机。此数字高清摄录一体机采用3CMOS感光元件,并配合AVCHD格式支持高达24Mbps的码流,完成对全高清1920x1080i、1920x1720p及标清信号的记录;奥威亚便携式录播系统可以在主机上输入三路高清摄像机信号及VGA获取计算机视频信号,进行现场选择编辑点,使镜头切换自然、顺畅并实时录制;在声音的采集上,用SOUNDTOP 调音台EPM8与无线领夹麦的配合,既能保证音频效果,也使画面的效果更加清爽。在正式开始录制之前,所有摄像机、奥威亚全高清录播系统、多媒体电脑及无线麦等调试好,准备好电源等,保证录制过程的流畅性。

3) 拍摄准备。拍摄准备主要包括机位的选择,光线效果、景别及运动镜头的应用等。由于学校录制教学资源共享课的专业多、校区多、授课地点也多,比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室外等,我校在主校区专门建了多媒体教室用来拍摄教学资源共享课。以图1中多媒体教室机位布置方式为例来确定摄像机的位置,固定在教室中后方的2台机位为主机位,1台全景连续不间断地记录整节课的教学过程;1台拍摄教师的中、近景;活动机位在左前方,拍摄教师的侧面、师生互动及学生听课镜头。

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不是艺术片,也不是广告片,不应该频繁地运用运动镜头,但在引导学生观察板书、教师的动作表情、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实验现象等情况下可用推镜头突出人物形象或教学环节;在表现学生专心做实验时,可以从学生专注的眼神,然后慢慢拉开至学生的近景,它表现了空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在实际拍摄中,我们还是以大量运用固定镜头为宜,最后还需注意镜头的平、稳、准、匀等基本要求,该文不再赘述。

3 教学录像制作流程

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的需要,结合我校教学录像制作的实际,流程图总结如下(如图2) ,将其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前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录制设备的准备与调试、拍摄准备。充分研究教案,掌握课堂教学的进程,把握课堂全局,为摄制好每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 现场录制阶段。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选择传统录制方式与多媒体教室录制方式。

多媒体教室录制方式相对来说要更轻松一些, 线路、机位、奥威亚便携式录播系统录播系统等都已安装调试好的,只要提前与老师沟通好教学环节,老师讲完课,录像即可制作完成,但是传统录制方式由于是要到实验室、普通教室等的场所去,环境相对来说要差一些,而且都是几个机位的拍摄都是需要后期来剪辑,所以在这里笔者有一个经验就是除了固定机位全程录制外,活动机位也是全程录制,在后期编辑的阶段利用软件中的多机位来剪辑,这样将活动机位中不需要的镜头用固定机位的镜头来代替,会使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3) 后期编辑阶段。

在完成现场录制之后,对于教学录像中一些有瑕疵的镜头,后期用Eduis、Premiere等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后期编辑,每节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是某一节甚至某一章教学内容的教学全过程记录,它必须是真实客观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用于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比才有意义,因此我们本着这样的理念来进行后期剪辑。

①尽管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到位,但由于是长达40-45分钟的课堂录像,在拍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一般教师在面对摄像机镜头时,会出现心理紧张,缺乏临场感和缺少镜前训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讲课过程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的内容加以精简,这些画面在不违背科学性和教学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技术与艺术的手段对这部分素材进行适当的剪辑加工。

②教学过程编辑完成后,应该加上片头及字幕,片头一般在5秒的动态背景上叠加字幕即可,力求简单朴素,字幕信息包括申报学校、授课内容、主讲教师及职称等基本信息,片尾一般有5秒的淡出就可以。

4) 生成流媒体

我校在满足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申报要求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10:profile=main, level=3.0)编码方式,码流率256 Kbps以上,帧率不低于25 fps,分辨率不低于720×576(4:3) 或1024×576(16:9) ,采用MP4格式。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44.1 kHz、量化位数大于8位,码率128 Kbps, MP3格式。

5) 或刻盘

做好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的网上维护,及时上传,保证链接的正确性,可以保障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资源网上的共享以及信息的更新。教学录像制作完成后同时对每位任课老师刻录教学录像的数据光盘。

篇4

关键词:原子经济性; 绿色化学; 制药工艺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合成路线、工艺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其最优化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制药工业是整个医药产业的核心,如何以消耗原料、能源和资本为主的工业经济,转向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的知识经济,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成为新时代制药工艺学教学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原子经济性理论的提出

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从1973年化学大师Woodward的维生素B12全合成,到当代最著名的化学家Corey的反合成分析法,为有机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著名化学家B.M.Trost首次提出“原于经济性(Atom Economy)”的理论,即在化学反应中究竟有多少原料的原子进入到了产品之中,其计算公式为:原子利用率=(目标生成物的质量/参加该反应所有反应物的总质量)×100%。这一新的评估标准为药物合成的绿色化途径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即尽可能地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又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B.M.Trost因此获得1998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

二、原子经济性理论的应用

人们常用原子经济性来评估化学工艺过程,要求尽可能地节约那些不可再生的原料资源。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应有100%的反应物转化到最终产物中,而没有副产物生成。传统的有机合成化学比较重视反应产物的收率,而较多地忽略了副产物或废弃物的生成。

1.设计合理的合成工艺路线

一个化合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但相对化学当量的反应,高选择性、高效的催化反应才符合绿色化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基本骨架与功能基团构建的原子经济性,如(+)-生物素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路线选择中,其5碳侧链的构建采用C3+C2策略,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运用典型的双格式反应一步形成5C羧基侧链,比已有的C3+C3-C1合成策略更具原子经济性,且原料易得,原子利用率高,废物排放少。因此该工艺路线在中国的投产以绝对的优势垄断世界,不仅获得巨额利润,更具有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有机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如环已烯为目标化合物时,从脱水反应的追溯求源思考方法,可以想到其前体化合物需为环已醇;但从原子经济性考虑,我们更应通过其前体化合物为丁二烯与乙烯通过Diels-Alder反应得到。因此工艺路线的选择中尽可能利用加成反应、重排反应等原子经济性反应,避免使用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非原子经济型反应。

2.发展高选择性、高效的催化剂

手性药物获得单一手性分子的方法中,外消旋体的拆分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理想的产率也只能达到50%,另一半异构体只能废弃,因此不对称合成反应是理想的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途径。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Knowles,Noyori和Sharpless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催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也表明了催化不对称反应在医药工业的重要意义。

在不对称催化反应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学中应重视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型手性催化剂的思考。如动态动力学拆分的方法,使用手性催化剂催化异构化反应,这样单一光学活性化合物的产率就可以达到80%~90%。还有如不对称活化(毒化)、不对称放大、去对称化反应等新的观念、方法和技术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发展的。至于新型手性催化剂的研制,更需要重视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手性配体和相应的手性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如酶催化剂、有机小分子催化剂都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我国已有非常成功的例子――(+)-生物素的工业化不对称合成,采用的手性辅助剂和催化剂原料来自氯霉素生产过程中的手性右胺。该手性催化剂成功地应用到了(+)-生物素中间体手性内酯的合成中,大大降低了(+)-生物素的生产成本。此工艺的特点为废物利用和绿色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然,目前真正属于高“原子经济性”的有机合成反应,特别是适于工业化生产的高“原子经济性”的有机合成反应还不多见。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应培养学生自觉地用“原子经济性”的原则去审视已有的有机合成反应,减少化学合成中有毒原料的使用,提高原料和溶剂的利用率,节约能源,努力开发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新工艺。

参考文献:

[1]邓立新.药物的传统合成与绿色合成的原子经济性比较[J].化学教学,2005,(11):22-24.

篇5

教育的电子化转型之路

电脑普及的今天,教育改革也走上了电子化之路。电子化教学的普及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因为如此,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全国的重点高等院校,率先与汉王科技合作,全面引进汉王电子课堂的教学整体解决方案,使教师真正从传统的教学手段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在课前备课、课堂授课、课后学习交流,及教学办公都在电子课堂中得以完善解决。

北科大的教师曾感叹,电脑的确对教学帮助很大,但也存在着一些应用的不便,尤其是在课前备课、撰写资料、编写试卷的时候,大量的文字、图表需要录入进电脑,传统上通过打字录入进电脑,无疑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还有一些数学教师反映,遇到数学公式时,在电脑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因为公式录入方法过于复杂。

而助教先锋的出现,无疑解决了公式录入进电脑这一难题。助教先锋是为教育行业量身定做的高效文本录入系统,一张带有文字、表格、图案、公式的试卷,用它扫描之后,即在电脑里形成了与原文件版式完全相同的可编辑的Word文档,大大提高备课效率乃至授课效率。它作为电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教师备课、制作测试卷、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作用是解决了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

教学资源共享 连接关键一环

现代化的教学注重交流性和互动性,首要条件就是资源的共享。第一是教学资源的建设,即电子录入问题;第二是教学资源的管理问题;第三是教育资源的输出,即利用问题。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化教育手段下的教学资源共享链条,其中第一环是最易被忽视的,这也是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因为,想保证电脑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能够被充分利用,就必须有海量的资源供教师共享利用。而教学资源的数量巨大,常规的录入工作难以保证教学资源的数量。

篇6

关键词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京津冀;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51-04

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深层次整合成为必然要求。2015年5月31日,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邀请来自京津冀地区的17所职业院校和21所医院、企业参与了联盟建设。联盟以“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全面整合卫生职业教育和行业优质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校院合作、社会服务和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卫生职业教育与健康服务业对接,为京津冀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通过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整合京津冀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能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保障[1]。京津冀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科技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均衡,在l生职业教育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因此,突破区域格局,实现京津冀地区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教育资源集群与规模效应,实现区域性的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产生的背景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国家区域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不断凸显。2013年,该区域晋升为国家主体功能区,承担起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2014年,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京津冀区域拥有我国最强的高等教育与医疗资源,教育、医疗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然而其发展也存在诸多挑战,如区域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差距悬殊,区域教育、医疗发展结构有待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等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京津冀区域内教育、医疗如何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准确识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构建更高的契合度,实现提高区域内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是摆在京津冀面前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京津冀区域教育、医疗合作与协同发展起步较早,但成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行政壁垒的阻碍、要素资源流动积极性低的掣肘、协同效益显现周期较长的顾虑等。新时期,应不断加深对协同发展的认识,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现状

选取6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天津1所,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北京1所,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河北4所,分别是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现状

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开设护理、药学、检验、影像、中药、康疗6个专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卫生管理、财政金融、制药技术、食品药品、机电设备等类别的19个专业。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涵盖高职医药卫生大类7个专业类别,分别为临床医学类3个、护理类2个、药学类2个、医学技术类4个、健康管理与促进类3个、康复治疗类1个、食品药品管理类1个。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紧贴区域产业布局和人才供求关系,设置护理、医学营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在内的13个专业。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卫生管理类、机电设备类、市场营销类和公共服务类等8类17个专科专业。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卫生管理类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7个类别12个专业。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师资结构现状

师资力量是推动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力量,通过生师比、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可以衡量学校的师资力量[2]。各院校为提升院校办学水平,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在积极引进卫生人才队伍,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校生师比为15.47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12.071,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9.101,如图1所示。几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5%,其中,天津医专为45%、邢台医专为38%、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达50%。天津医专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为32%,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29%、邢台医专达68%。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广泛开展“双师型”专任教师建设,“双师型”专任教师均达到了30%,天津医专高达83%。同时,坚持校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采取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员到学校任教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见图1。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现状

各卫生职业院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包括成人护理、护理学基本技术、临床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母婴护理、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实务、药物检测分析技术、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省级精品课程10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有医学类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分别是基础护理技术和临床物理诊断基本技术,省级精品课9门。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际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视程度不足,尚未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共建共享缺乏全局性的引导与协调。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涉及多个院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一项跨区域、跨院校的系统工程。如果缺乏必要的组织机构进行自上而下的指挥和协调,并通过有效的管理w制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许多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二)校际间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联盟内的各院校教学资源丰富,且各有特色,但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平台建设缺乏,难于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资源重复建设、使用率不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由于缺乏相关保障制度,各校对于共同开发建设教学资源缺乏积极性。

(三)资源开发主体及类型单一

教学资源开发多数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度不够,不能实现校企共建,且在资源的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在数量上,优势专业资源丰富,小专业及新开办专业资源较为匮乏;在类型上,文本类资源相对较多,媒体类资源相对较少,如动画、微课、幕课等在线课程。

(四)课程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也是导致校际间教学资源成果难以实现共享的重要原因。在制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发行为规范、制作内容要求、管理平台功能、对资源数据标准支持等方面没有供各院校共同参照的标准。这就导致各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教师在资源建设中没有统一的构建理念与开发思路,更不可能站在校际共建共享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媒体资源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使得同一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且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资源的后续维护也相对缺乏,造成资源的使用率不高,成效不明显。

四、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策略

京津冀地区的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并不均衡,构建本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共享与优势互补,不仅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建设满足卫生类高职教育需要,并能有效促进区域卫生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教学资源,同时对推动其他领域内的高职教育进行区域性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同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前提

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并使之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实现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是要在不断增强教学资源建设的优质性与先进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同时避免教学资源盲目性与重复性建设,为进一步实现联盟内教育教学的互联、互通、共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之前,应该首先对京津冀区域内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统一规划,并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建设标准、监控机制和评估标准。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成立责任明确的组织机构来实现。因此,由联盟内各院校推荐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专家作为委员,成立隶属于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的教学资源联盟工作委员会(下简称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委员会所制定的资源建设标准,并在经委员会评估通过后方可在联盟平台上进行、共享。

(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原则

1.优势共享原则

京津冀卫生高职院校,因服务环境与服务方向的侧重不同,各具优势和特色。对于那些在学科或专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院校,应成为此类资源建设开发的主体,其他院校也可以进行补充,起到辅助作用。经委员会评估合格后上传至联盟平台,从而实现各院校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

2.协作互补原则

对于不具明显优势的相同学科或专业而言,联盟院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各有所长。对于此类教学资源则可以进行联合开发建设,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委员会则应充分做好协调工作。

3.权责共担原则

为了保障联盟院校及院校教师的知识产权、经济等利益,充分调动院校及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平台经审核后上传的所有独立知识产权资源都进行唯一性编码,并根据劳动附加值赋予相应价值,联盟内院校教师对资源的使用可以根据约定采取免费、互换、付费等原则,同时产权单位或个人承担资源原创的责任。

(三)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基本内容

构建区域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保障下,其实质的内涵建设核心即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网络课程及资源共享建设

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在构建网络课程时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3]。京津冀一些卫生类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将各院校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到统一建设的联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联合开发建设在线优质课程及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授课地点和时间限制,供广大师生自由学习,实现学校之间的共享课程及资源的建设[4]。

京津冀各卫生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专业与课程实际情况,将各院校优势资源充分整合,通过视频讲授、线上讨论、答疑、作业批改、学生互评、考试等形式让教师、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学网络资源平台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共享课程模块,再以建课单位为依托,建立班级管理,建课院校学生以实际班级为单位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其他院校学生通过网络选课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访问量与使用量给予建课单位相应补贴。

2.人力资源共享建设

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的生师比有所差异,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建立合理的师资流动模式,改变教师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可以设立联合教授,使专业带头人和学科紧缺教师成为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领域的共同教师,根据预先安排好的授课计划在区域学校之间流动授课,缓解优质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5]。推动院校之间优质人力资源共享,鼓励各所院校之间进行合作教学。在师资共享方面,应当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观念,破除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积极推进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教师资源共享网的建立。

3.课程认证共享建设

在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推行课程认证和课程学分互认,相同专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认证管理办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则,打破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刚性要求。由委员会专家依据《课程认证管理办法》评估认证课程。

各卫生职业院校之间以课程为基础试行学分互任和转换,不同高校课程选修经过认证的并通过考试所得学分能够得到京津冀联盟高校的认可。学生学习网络共享课程并达到一定要求,通过本校认定后,也可转换为本校相应的课程学分。

参 考 文 献

[1]韩庆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37-38,42.

[2]梁旭,张凝宁,郝晶晶.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状及评价体系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133-136.

[3]刘新业.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交互共享的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39-40.

篇7

随着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每一位机关干部的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2010年和2011年的机关办事人员公开选拔中,为体现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公开性与公平性,我们自行开发的《公安海警学院机关公考演示文稿子系统》,具有用户注册、动态随机出题、考试时间控制、自动判卷、题库维护、后台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解决了试卷自动生成、答案自动比对、题目自动批阅等难题,使得选拔过程从出题、考试、判卷等程序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二、需求分析

1.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主要分为五个模块:登录模块、考试模块、考题管理模块、试卷生成模块、数据库模块。

(1)登录模块,可选择考生、教师两种身份登录系统。根据各自不同的权限,分别进行各自不同的操作。

(2)考试模块,为考生进行在线练习和考试之用。考生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自动选题。由于在考试模块中运用了倒计时功能,考生在使用在线考试时,可以模拟真实考试的情况。考生交卷后可以立即查看自己的考试成绩,并且可以查看错误原因。

(3)考题管理模块,教师可在题库中添加考题,编辑多个得分点和考查点。

(4)试卷生成模块,教师可以进行试卷的自动生成和手动生成。

(5)数据库模块,包括考生信息、考生考试成绩、教师账号信息和所有题目以及答案,在数据库模块中进行统一管理。

2.系统功能结构图

三、系统关键技术

1.自动出试卷

(1)功能分析

在系统自动出卷界面中只需要填写试卷名称,输入简单,中等,难题数量和分数,系统将自动生成一张试卷(每题数量至少为1,0道题无效),当教师填写的题目数量大于试题库中所对应类型题目数量的时候,系统会提示“X类型题目 库存中只有Y(X为题目类型,Y为该类型题数量)”,点击“确定”进行重新输入。

(2)核心代码

Sub UpdateDetail()

CurrentDb.ExeSql "delete from 试卷详情 where 试卷名称='" & s试卷名称 & "'"

Dim rst As New ADODB.Recordset

Dim i

For i = 0 To 2

sql = "select top " & myCount(i) & " * from 题目 where 难易度='" & myArr(i) & "' order by rnd(id)"

Set rst = CurrentDb.OpenRecordset(sql)

With rst

Do Until .EOF Or .BOF

s题目ID = rst("id")

CurrentDb.ExeSql "Insert into 试卷详情(试卷名称,题目ID) values ('" & s试卷名称 & "','" & s题目ID & "')"

.MoveNext

Loop

End With

Next

rst.Close

End Sub

2.自动判卷分析

开始阅卷后,首先根据题号ID在数据库中检索到该题目的操作类型的标准答案代码,打开学生操作文档,调用该题操作类型的判定函数,如果学生操作文档的该属性值与标准答案的属性值相同,则该小点得分,否则返回分数为零。

(1)逻辑流程

(2)操作类型判断函数

对每一种操作类型,编写一个对应的函数来判断考生答题是否正确。下面给出该系统中一个判断函数的例子。

①存放试题信息表

表1 试题判断信息表

②核心代码

If oPres.Slides(s页码).SlideShowTransition.Hidden -1 Then

sXq = sXq & " 未隐藏, 不得分! "

Else

sXq = sXq & " 设置隐藏得分 " & s分数

四、结束语

本文以Powerpoint为研究对象,实现了考官出题、考生练习后的自动阅卷全过程。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解决了对Powerpoint具体操作及分类问题;建立了试题类型库;对每一类操作建立函数、编写代码。这是实现文稿演示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罗呈姣.开放式结构操作类自动阅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陈志国,张瑾.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

[3]武优西.开放式考试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

篇8

记得群号是:462720555

          扫描二维码进群

        扫描二维码进群

群主个人的QQ号是:1370946190 微信号是:15234400545

想在北京找教育工作,发愁不知道从何入手的,可以加她为好友,多交流,多学习!

-------一个普通师范毕业生如何在北京找到月薪过万的工作的-----

篇9

关键词: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

医疗行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的行业,而基础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其知识获取途径更应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网络课程的发展与推进,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逐渐成为获得基础医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不同高校建设基础不同、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课程质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分析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对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并对其进行管理与完善,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1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努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截至2011年4月,我国高校已建设本科精品课程14233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442门,包括10门基础医学类课程[1]。这些课程向学习者提供了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1师资队伍质量差距较大

精品课程建设中优良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等级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学梯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拥有同等数量的高级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也有所不同,且很多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只能勉强完成正常本科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强行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不仅给教师造成很大负担,也严重影响精品课程质量。一门优秀的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必须由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负责人,带领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思维活跃、责任心强、理论扎实、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着力研发,培养年轻教师,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精品水平。

1.2教学资源与精品课程建设脱节

医学院校专业性很强,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基本都是医学或医学相关领域出身,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医学教育的人才,课程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很多医学院校即便拥有很好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经验,其基础医学精品课程也不能将课程体系、发展前言、教学大纲、课件、重点、难点、案例、习题以及学习资料、参考文献[2]等内容完美呈现。因此,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建设向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要求其不仅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同时精通课程建设所需的软硬件操作,能够依据课程建设需要,灵活地将所教授课程表现出来,发挥精品课程的优势。

1.3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网络授课和技术掌握的局限性,很多教学方法在精品课程中无法体现,导致现有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件及学习资料为辅,达不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改革宗旨。此外,很多教师在录制精品课程时较为紧张,课堂气氛过于严肃;而基础医学又是概念性强、内容枯燥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精品课程建设流于形式,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对教学环节多加设计,增加师生线上互动、学习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

1.4精品课程网站更新、维护不及时

教育部将精品课程推进作为教学发展的重点计划,几乎全国医学高校都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然而部分学校功利性太强,没有体会到精品课程建设的精神,在通过精品课程评审后就止步不前,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停滞,导致“精品”变“次品”。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育部于2004年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中要求,每一门国家精品课程的网上内容要进行年度更新(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应建立一套精品课程网站更新体制评价系统,详细记录每次更新的内容、时间及维护人员,并成立精品课程专家小组,定期对更新数据进行评价改进,维持精品课程的生命力,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2基础医学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基础医学精品课程仍处于发展阶段,有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各学校网站设置与建设方案也不尽相同,导致课程质量存在差异。因此,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十分必要。经过大量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发现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为学校、院(部)、团队三级课程质量管理机构,并最终体现在输入、实施和输出3个环节上。

2.1质量保障管理机构

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大多由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部建立,承办单位为相关医学院校,主要负责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支持工作以及政策引导、财政拨款、技术支持等,起到宏观掌控作用;主管部门一般为学校下设的基础医学院或基础医学部,主要负责组建优秀的课程团队、对课程进行评估与审核,发挥着课程团队与学校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具体课程建设由相关精品课程团队负责,其职责是制定课程细节、更新维护网站及与学生互动交流。三者相互依存,共同保障基础医学精品课程质量。

2.2教学质量保障环节

在确定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后,细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设专人负责、严格把关,保证各环节顺利进行,保障精品课程质量。输入环节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设计等;实施环节包括学生学习、师生互动及作业练习与反馈等;输出环节主要是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及最后的成绩表现。只有3个环节完美契合,才能建设出一门高质量的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总之,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医疗事业服务。通过质量保障体系来解决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管理和完善精品课程,这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吴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3.

[2]姚恩全.“三位一体”的精品课程建设范式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6):56-60.

篇10

【关键词】数学化校园;教学网络化平台;中心机房

1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各专业的特色,通过“四个一”来实现了教学网络化特色项目的建设,即:一张网(校园网)、一个平台(数字校园平台)、一个库(教学资源库)、一套制度(各项网络化管理制度)。教学网络化平台建设项目任务数为24个,通过建设100%完成了建设任务。

1.1 一张网

按照校园网平台升级建设方案,我校已建成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出口带宽100M,校内主干1000M,100M到桌面。购置了服务器、磁盘阵列、路由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完成了中心机房的升级改造。

1.2 一个平台

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教学网络化系统支撑平台,教学网络化支撑平台包括数字化校园校务管理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已有579名教师、7867名学生注册使用。

学校网络化支撑平台的建设,以“提供新模式、传播新信息、开拓新视野、引发新思维、掌握新技术、形成新理念、构建新文化”为追求,我校校务管理ERP系统整合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学籍与资助管理、就业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实训、科研管理、校企合作、教师教研等功能,使之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活动的全部数字过程,实现了共享信息资源,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平台应用培训计划,保证了各平台的有效使用。学校为每个部门和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专用电脑,通过举办校内课件比赛、教学网络化比赛、推行多媒体教学等活动,推动了学校教学网络化的应用。

1.3 一个库

我们将“提高质量、增强功能、需求导向、推广共享”确定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策略。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整合了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线学习、网上教学、精品课展示等功能,所有教师都参预了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建设及网络课程的开发,使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形成了边建设、边应用、建用结合、以应用促建设的大好局面。我校已建成专业资源数达10000多,网络课程数达56门,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人数8000多人次,教学资源库允许万人同时登录。

1.4 一套制度

学校网络庞大,用户多,使用形式多样,而且管理人员也多,这就必须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用户的使用,来规范管理人员管理行为,只有这样校园网才能运行平稳。

我校积极探索,在校园网运行、校园网使用、用户管理、IP地址管理和防病毒等多个方面,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不断将校园网规范化管理引向深入;建立健全了网上信息的分析研判制度、校园网服务管理制度、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制度等,保证校园网工作各环节的有效顺畅,提升了校园网络的规范管理水平。

2 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网络化教学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办公、服务效率的有力手段;是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高起点、跨跃式建成的软硬件环境,极大得提高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2.1 支撑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信息化特色项目开发,对学校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环境多样化,在原有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教室为代表的现代教学环境广泛应用,特别是模拟仿真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数字工厂PLM的投入使用,使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实现了交流方式多校化,教学信息化环境下,学校中单纯的人-人交流,向着人-机、人-机-人交互的综合交流发展,从而为教学活动扩展提供了通道与手段。三是学习方式多样化,通过信息化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资源库,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变,使自主探索的研究学习成为可能。两年来,学校的教学活动、技能培训、社会考试等各项工作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下,顺利开展,成效明显提高。作为衡水市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三大集团牵头单位,借助信息化平台,在进一步实现了成员单位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2.2 对同类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两年来,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多次对我校进行专题报道;10多所职业院校来我校参观考察、参观与交流。省、市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办学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对我校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题指示;我校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发挥

2.3 教学改革向网络化建设聚焦

聚焦网络化建设实施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将教研、教学、实训和师资培训整合到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中,深化和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教育内容的立体化、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将是我校教学网络化的重要标志。

我校以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抓手,以整合教学资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我校开展了“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聚焦学法变革、整合教学资源、打造活力课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参与网络化教学的热情高、学生也展现出了自信和活力。我校将继续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争取形成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取得一些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3.1 各部门在分工和协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教育教学网络化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管理模式及工作习惯,使得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有效地独立解决在教育网络化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跨专业、跨领域、跨管理的复杂问题,分工太细和不分工都可能造成相互推诿,效率低下。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网络化的研究和全面规划。

3.2 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和教学、管理支撑平台基本搭建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成为教育网络化成败的关键,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使网络化的应用走向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上来。我们虽然形成了网络化的管理机制,但在很多方面仍有待完善,如:培训机制的长期化制度、信息平台应用的奖惩机制等。

篇11

1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努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截至2011年4月,我国高校已建设本科精品课程14233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442门,包括10门基础医学类课程[1]。这些课程向学习者提供了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1师资队伍质量差距较大

精品课程建设中优良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等级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学梯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拥有同等数量的高级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也有所不同,且很多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只能勉强完成正常本科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强行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不仅给教师造成很大负担,也严重影响精品课程质量。一门优秀的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必须由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负责人,带领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思维活跃、责任心强、理论扎实、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着力研发,培养年轻教师,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精品水平。

1.2教学资源与精品课程建设脱节

医学院校专业性很强,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基本都是医学或医学相关领域出身,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医学教育的人才,课程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很多医学院校即便拥有很好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经验,其基础医学精品课程也不能将课程体系、发展前言、教学大纲、课件、重点、难点、案例、习题以及学习资料、参考文献[2]等内容完美呈现。因此,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建设向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要求其不仅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同时精通课程建设所需的软硬件操作,能够依据课程建设需要,灵活地将所教授课程表现出来,发挥精品课程的优势。

1.3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网络授课和技术掌握的局限性,很多教学方法在精品课程中无法体现,导致现有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件及学习资料为辅,达不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改革宗旨。此外,很多教师在录制精品课程时较为紧张,课堂气氛过于严肃;而基础医学又是概念性强、内容枯燥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精品课程建设流于形式,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对教学环节多加设计,增加师生线上互动、学习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

1.4精品课程网站更新、维护不及时

教育部将精品课程推进作为教学发展的重点计划,几乎全国医学高校都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然而部分学校功利性太强,没有体会到精品课程建设的精神,在通过精品课程评审后就止步不前,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停滞,导致“精品”变“次品”。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育部于2004年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补充规定的通知》中要求,每一门国家精品课程的网上内容要进行年度更新(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应建立一套精品课程网站更新体制评价系统,详细记录每次更新的内容、时间及维护人员,并成立精品课程专家小组,定期对更新数据进行评价改进,维持精品课程的生命力,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2基础医学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基础医学精品课程仍处于发展阶段,有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各学校网站设置与建设方案也不尽相同,导致课程质量存在差异。因此,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十分必要。经过大量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发现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为学校、院(部)、团队三级课程质量管理机构,并最终体现在输入、实施和输出3个环节上。

2.1质量保障管理机构

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大多由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部建立,承办单位为相关医学院校,主要负责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支持工作以及政策引导、财政拨款、技术支持等,起到宏观掌控作用;主管部门一般为学校下设的基础医学院或基础医学部,主要负责组建优秀的课程团队、对课程进行评估与审核,发挥着课程团队与学校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具体课程建设由相关精品课程团队负责,其职责是制定课程细节、更新维护网站及与学生互动交流。三者相互依存,共同保障基础医学精品课程质量。

2.2教学质量保障环节

篇12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面对全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开放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了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不受时间限制,利用零散的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社会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获得免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从而自主完成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

1.网络平台框架的设计思路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突破了原精品课程的建设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机制,探索出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符合医学教育特点,体现高校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的课程平台。

1.1明确建设目标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免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使学习者通过网络可以自主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更好的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1.2转变教学理念

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未来发展为中心。从重视教师课堂讲授,转变为重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从重视教师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和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培养的导师,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

1.3改革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重点从过去关注教师应该教什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希望怎么学,效果如何;以传授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为主旨,设置了病例单元,自测单元,增加了案例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真正让更多师生受益。

1.4创新机制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虚拟仿真实验单元,该平台不但应用于理论课堂教学,在实践课堂中,教师也引导学生登录网络平台,结合实践操作,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2)师生共建。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设计及制作,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协助老师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对该课程的相关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2.模块的设计

围绕建设目标,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及“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模块设计,本着突出特色,强化基础的原则,共设置了三大模块:基本资源模块、拓展资源模块和交流互动模块。

2.1基本资源模块

基本资源模块主要以强化基础医学知识为主旨,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既突出了基础医学知识的量大面广的特征,又突出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少走弯路。该模块由若干个教学单元组成,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重点与难点、授课教材等,资源的形式主要以WORD、PPT、视频等形式为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资源。

2.2拓展资源模块

拓展资源模块为丰富教学基本要求的辅助元素,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自行设置。如系统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设置了人文教育单元,旨在传播大爱精神,加强学习者的科普教育及人文素质教育;医学机能实验学是一门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拓展资源模块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包括经典实验、综合实验、自主实验、虚拟实验等单元,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旨在巩固和深化课堂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3交流互动模块

交流互动模块主要包括通知公告、最新动态、互动空间等单元。通知公告可以随时与课程相关的通知,如教学竞赛、在线测试通知、实验室开放通知等;最新动态主要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研究成果以及展示师生在工作学习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等;互动空间主要是为师生之间提供在线交流的平台,为学生进行在线辅导答疑等。

3.建设成效

(1)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是顺应时展潮流,推动我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任务。(2)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让学习者体验到自主的,与自身兴趣有关的学习方式,其资源形式的灵活性,更符合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习习惯。(3)在服务本校师生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

4.保障措施

(1)科学制定课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纳人到年度工作计划及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制定了《基础医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管理办法》,使课程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2)设置专项经费支持,每年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教学资源的制作、团队中教师的交流培训、网络平台的维护等。

(3)定期对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及时获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掌握教育教学中的新思路、新内容和新趋势,将这些教育理论运用到课程建设中,以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水平。(4)制定规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体系,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与完善,以保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5.讨论

篇13

[关键词] 公共场所女员;艾滋病;知识及行为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07-02

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学干预,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是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解公共场所女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为今后制订针对性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06年4~6月笔者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370名公共场所女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4~6月笔者随机抽取前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预防保健所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发廊、桑拿室、洗脚屋、卡拉OK歌舞厅、酒店、饭店等公共场所的370名女员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根据艾滋病有关知识,调查问卷由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制作,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对艾滋病检测的态度等。由专业工作人员现场发放,填写时不予任何提示,问卷填好后当场收回。以填写完整为有效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70份,统一收集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公共场所女员370名,暂住人口占41.9%, 流动人口占41.1%。年龄16~41岁,平均(23.1±4.3)岁。文化程度从未受过教育至大学,其中,初中文化占45.1%,高中文化占37.0%,大专及以上文化仅占9.2%。 婚姻状况:未婚占59.8%,已婚占26.2%,同居占12.8%。

2.2 工作场所

接受调查的女员来源于各类公共场所,具体见表1。

2.3 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

以接吻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仅为56.8%,具体情况见表2。

2.4 艾滋病相关行为

共调查370人,承认与异性发生过的有153人,占41.4%;有8人承认与同性发生过,占2.2%;第一次与异性发生性关系的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27岁,平均(19.5±1.8) 岁;初次对象为恋爱者占43.8%,其次为异性普通朋友的占38.9%;有9人承认尝试过,占2.4%;有117人自愿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占31.6%。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性病、艾滋病传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外来流动人员是高危人群[2],而一些公共场所如桑拿室、发廊、歌舞厅及酒店等又是的高发场所,及时了解公共场所女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对制订下一步的防艾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的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是一个以外来人口为主,有近百万人口的大街道,其中外来人口大多来自内地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调查结果表明,沙井街道的公共场所女员是以暂住和流动人口为主,两者占调查对象的83%;文化程度不高,以初高中为主,占调查对象的82.1%;而年龄又处于性活跃时期,平均(23.1±4.3) 岁,其中未婚人员占59.8%,因此,我们应及时加强对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以降低通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方面,女员的回答正确率较低,正确率最高的题目也只有87%,也就是说在被调查对象中还有13%的女员不知道通过发生性关系可以传播艾滋病,只有约3/4的调查对象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有三成左右的调查对象不知道不戴套、共用针头及输血等方式可以传播艾滋病;另在相关行为方面,女员除了有与异性发生外,还有与同性发生和吸毒现象,通过该次调查可见女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亟待加强。因此,加强对公共场所女员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及时提高该人群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并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到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卫生知识培训内容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阳宁.第十三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在德班举行[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分册,2000,27(5):227-232.

[2]吴尊友,祁国明,张家鹏.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9.39-56.

[3]滕国洲,张亚娟.某部士兵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2):144-145.

篇14

【关键词】京津冀;共享;衡水学院;民族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9-01

一、加大衡水学院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共享

首先,可以为学生搭建跨校的民族音乐选修课程。我们知道,民族音乐课程的内涵和属性与其他课程有明显不同,不仅重视民族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民族音乐的实用性,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衡水学院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展现了民族音乐多元的风格,借助民间音乐选修课多样化的形式,使学生对民间的歌曲、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精髓。所以,民族音乐选修课程的融合,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不断加强民族音方萄ё试吹娜诤希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生从中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

其次,可以通过教师资源共享来加强民族音乐课程的构建工作。对于学校教学来说,师资的力量决定了民族音乐教学的开展效果,更决定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效果,所以进行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可以进一步提升衡水学院民族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不同专业的音乐教师,对于民族音乐课程的理解程度不一,在民族音乐教学开展实践中也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而将他们进行资源的整合,不仅可以丰富民族音乐教学课堂,也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民族音乐教学效果。所以对教师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可以不断改善教学体制,通过强强联手来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使衡水学院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保留精华内容,展现衡水学校民族音乐教学课程的特色。

最后,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来分享优秀的民族音乐课程资源。讲座是一项面向全体的活动,通过公共教学平台来展现和传递民族音乐的精髓和内涵。显然,对于高校来说,民族音乐教学讲座是非常有必要开展的,不仅扩大了教学场地,而且也可以通过直观认识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资源的认识,夯实了学生的民间音乐基础。同时,能够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动态和新领域。

这样一来,衡水学院的民族音乐课程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高度融合,为社会培养和输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专业人才。学校、教师、学生都要积极进行民族音乐资源的共享,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不断更新共享意识,加强共享行为,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衡水学院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共享的进程。

二、加强衡水学院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共享的实践

首先,可以通过聘请民间音乐专家和艺人参与本校民族音乐教学课程实践,来进一步拓展资源共享。事实上,对于高校来说,能够积极加强民族音乐的交流活动,通过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来提升民族音乐课程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先进理念的民族音乐人才。所以,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必须能够正视和面对现在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学课堂必须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从国内外优秀的、成功的教学理念中总结适合于本校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才能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保持民族音乐教学资源的特色。

现今,优秀的民间音乐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也为我们分享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所以让民间音乐专家和艺人走进课堂,走上讲台,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而且也使学生能够开阔眼界,能够更加真实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使衡水学院的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其次,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来不断加强民族音乐课程的融合。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大量的音乐教学实践才能检验其学习效果。学生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是也需要一定的音乐实践来强化民族音乐素养,所以,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拓展共享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借助音乐会、汇报演出、采风等各种活动来推进学生的实践工作。

总的来说,高校音乐教学资源共享可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步伐,对于民族音乐的改革和创新来说,也同样至关重要。所以,衡水学院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民族音乐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展现京津冀一体化文化协同发展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产生的积极价值和影响。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