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定性分析方法范文

风险定性分析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53

风险定性分析方法

篇1

关键词:偏差分析;风险属性权重;模糊数学理论;三角模糊数;可能度三角模糊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94-03

引言

软件风险属性权重的确定关系软件风险评估的客观合理性,传统确定风险属性权重的方法赖于专家经验[1-4],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

目前基于模糊数的风险属性权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建立风险层次结构模型,对专家判断结果进行处理,采用FAHP法对项目风险定量分析,该方法的缺点是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目前采用的加型一致性互补判断矩阵与权重向量之间的关系参数无可靠性选择原则遵循,因此没有严格的数学证明判断矩阵与权重向量之间关系的唯一确定性,属性权重的确定没有统一的定性结论[5~6]。二是建立不同类型偏好信息为模糊数的多属性风险权重分析模型,一般采用语言变量和三角模糊数[7]的形式给出属性信息,专家凭借自身经验出属性权重,采用将语言变量转化为三角模糊数进行处理,这不但会造成信息的丢失,而且由于专家知识背景和经验不同,对软件风险尤其是跨行业领域的风险认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得专家在评估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偏好性,从而给评估结果带来很大的模糊性[8]。

二、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流程

1.确定专家评估者E=(e1,e2,…,ek),确定评估指标集U=(u1,u2,…,un),评估对象集R=(r1,r2,…,rm)。

2.专家给出评估对象rj在评估准则xi下的主观偏好值aij,从而构成评估矩阵A=(aij)m×n。

3.将模糊评估矩阵A按公式转化为归一化矩阵C=(cij)m×n。

4.由公式确定权重向量w,并做归一化处理,风险因素的综合属性值与属性权重关系Z=cijw*j=C1w1+C2w2+…+Cnwn。

5.利用本文改进的可能度三角模糊数模型对Zi处理,建立互补判断矩阵:

6.利用模糊互补矩阵排序向量w=(w1,w2,…,wm)T,其中wi=。

对可能度矩阵P进行排序,并按其分量大小对各个风险项进行排序,即为量化过的风险项优先级排序。

通过对某软件公司近年来开发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几种风险因素项Ri=(r1,r2,…,r7)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严重影响着整个软件的开发周期和质量,相关属性有:项目高层管理者参与重视程度不足(r1);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成熟度(r2);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r3);误解需求和不恰当的需求变更管理(r4);环境影响(r5);人力资源短缺(r6);缺乏相关干系人的参与(r7)。

步骤一:设有三位专家(E=(e1,e2,e3)),其权重系数为w=(0.3,0.3,0.4),在成本(u1)、质量(u2)、进度(u3)、技术(u4)四个评估指标下进行评估,分别用三角模糊数给出。

步骤二:专家评估矩阵(见表1)。

步骤三:由专家评估矩阵转化为规范化矩阵(见表2)。

步骤四:属性权重向量。

风险因素的优先级排序为R7>R3>R4>R1>R2>R6>R5,即缺乏相关干系人的参与,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成为优先级最高的风险因素。根据构建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公司实际风险因素的排序大体一致,但在公司实际操作中对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这个风险因素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基于三角模糊数和偏差分析的风险属性权重方法研究有利于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从实验数据上分析,能够挖掘潜在风险因素,为决策者及时采取风险规避措施,调整项目计划,达到了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Zhiwei Xua,Taghi M.Khoshgoftaar,Edward B.Allen.Application of fuzzy expert systems in assessing operational risk of software[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2003,(45):373-388.

[2] M.Jorgensen.A review of studies on expert estimation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effort[J].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04,

(70):37-60.

[3] I.Vlahavas,I.Stamelos,I.Refanidis.SSE:an expert system for software evaluation[J].Knowledge-Based Systems,1999,(12):183-197.

[4] Kevin Kam Fung Yuen,Henry C.W.Lau.A fuzzy grou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pproach for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management:Fuzzy logarithmic least squares method[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

[5] Wu FG,Lee YJ,Lin MC.Using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n optimum spatial allo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2004,(33):553-569.

[6] 潘玉奇,周劲,张玲,等.模糊评判法和模糊聚类分析在优化布点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8):169-172.

篇2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方法

引言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近几年电力需求急速增加,电力负荷严重超载,出现的电力短缺以至于拉闸限电现象日趋频繁,对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形成很大障碍。

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概述

辨识风险仅能从宏观上了解和识别风险,若要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尚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风险分析和评估是风险识别和决策之间联系的纽带,是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关键。

风险分析包括以下三个必不可少的主要步骤:

1.1采集数据

首先必须采集与所要分析的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投资者或者承包商过去类似项目经验的历史记录中获得。所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客观的,可统计的。某些情况下,直接的历史数据资料还不够充分,尚需主观评价,特别是那些对投资者来说在技术、商务和环境方面都比较新的项目,需要通过专家调查的方法获得具有经验性和专业知识的主观评价。

1.2完成风险分析模型

以已经得到的有关风险的信息为基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结果给以明确的定量化。通常用概率来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的结果体现在项目的现金流上,用货币表示。

1.3对风险分析给出结论

在不同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己经模型化后,紧接着就要评价这些风险的全面影响。通过评价把不确定性与可能结果综合起来。

2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

分析与评估项目风险的最终目的是为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信息。风险管理者最关心的信息无疑是分析和评估的内容。因此,如果能做出准确风险评价,就能为项目的运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便于项目管理人员采用合适的对策,加强风险管理,尽量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项目风险分析评价就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的过程,并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是否能为项目主体所承受。

2.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目的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评价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目标,项目风险分析评价工作就无从开展,只有通过目标,才能把握好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评价是考察项目中的风险程度是否在项目相关人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分析评价结果用于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决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目标首先要与整个项目组的根本目标相一致,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现实性。在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众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必须注意目标的时空允许程度及边界条件。即在时间上,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目标可能实现的程度;在空间上,目标的确定要充分研究项目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可行性。

2)明确性。分析评价指标的含义必须明朗、具体,对约束条件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对项目风险评价有约束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外部的法律、制度、规章方面的限制性规定,有时候项目相关人的主观要求也构成一种条件约束。

3)综合性。对项目诸风险进行比较和评价,考虑各种不同风险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项目整体的综合风险。

4)层次化。应根据工程项目目标的重要程度,区分项目管理目标的主次。高层次的目标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而低层次的则没有必要加以绝对限制。大型项目,还可以区分总目标与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从而构成有层次结构的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

5)定量化。尽可能地利用数量指标来分析评价结果。在项目风险分析评价过程中,有些评价指标本身就是一种数量指标,如成本、利润、回收率等,而有些指标是定性的,需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使之尽量满足评价结果定量化的要求。因此,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战略的眼光。

上述目标只是从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的现实意义出发所作的一般概括,这些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确定什么样的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目标,受公司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众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思想和不同的发展战略,因而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目标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异。容易发现,要同时实现上述所有目标是不可能的,而且各项目标之间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损失发生前与损失发生后的目标有时也要发生矛盾,甚至无法统一。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者认真协调各项目标之间的矛盾,确定目标之间的最佳组合,并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性质,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保证实现最重要的目标。

2.2电力工程风险分析评价方法

风险分析评价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主要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影响图法等。

(1)调查和专家打分法

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分析方法。它的应用由两步组成:首先,辨识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风险,列出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可能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综合成整个项目风险。该方法适用于决策前期。这个时期往往缺乏项目具体的数据资料,主要依据专家经验和决策者的意向,得出的结论也不要求是资金方面的具体值,而是一种大致的程度值,它是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2)层次分析法

在工程风险分析中,层次分析法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易于理解的工程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工程风险,它使风险管理者能在投标前就对拟建项目的风险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判断出工程项目的风险程度,以决定是否投标。工程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个主观、客观结论相结合的过程,而对某些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或子因素的评价也很难用定量数字来描述。层次分析法用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正好恰当地解决了这个困难。它处理问题的程序与管理者的思维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相一致,并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即把整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包,再逐一考虑每一个工作包的风险程度。在考虑过程中采用专家评判,并用定量原则检验这一评判的正确性,最后再综合成整个项目的风险,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结果,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项目全过程中风险情况的机会,使其决策更为科学。

(3)模糊数学法

在经济评价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的性质和活动无法用数字来定量地描述。它们的结果也是含糊不定的,无法用单一的准则来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学者L.A.Zadeh于1965年首次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对模糊行为和活动建立模型。工程项目中潜含的各种风险因素很大一部分很难以用数字来准确地加以定量描述,但都可以利用历史经验或专家知识,用语言生动地描述出它们的性质及其可能的影响结果。并且,现有的绝大多数风险分析模型都是基于需要数字的定量技术,而与风险分析相关的大部分信息很难用数字表示,却易于用文字或句子来描述,这种性质最适合于采用模糊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模糊数学把定性的问题巧妙地转化为定量描述,为工程管理和风险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4)蒙特卡罗模拟法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随机抽样技巧或统计试验方法,它是估计经济风险和工程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可以直接处理每一个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并把这种不确定性在成本方面的影响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出来。可见,它是一种多元素变化分析方法,在该方法中所有的元素都同时受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另外,可以编制计算机软件来对模拟过程进行处理,大大节约了时间,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对风险因素相关性的辨识与评价。

综上所述,每一种风险分析技术都有其特点,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特定的风险环境选择适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或者用多种风险分析方法分析所面临的风险,取长补短,以期对风险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可以看出,每一种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的提出都是伴随着具体工程问题的出现和需要而产生的,都有它们的适应性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被绝大多数国际承包商普遍采用的风险调查和打分法的优点在于方法简单、易懂、节约时间,并且适应性很强,但有时需要更精确的结果,该方法就难以奏效了。为了更系统地综合专家经验,更全面地看待项目总体风险,层次分析法被引入风险分析中来。这种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易懂易操作,不足之处在于它受计算规则的限制,不易于在复杂项目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将风险分析过程中主观、客观考虑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本质也是一种决策树方法。

在分析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的性质时,可以看出,有些风险因素难以定量化描述,只能用语言描述其性质和变化,而且有些风险因素的结果也是模糊、不确定的,没有统一的准则来评判。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工程风险。这种方法的结论也没有得出项目风险程度的确切值,只能判断项目大致的风险度,用于决定是否投标。

3结束语

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由于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评价问题涉及主观指标的综合评判问题,评价过程离不开专家的主观综合评判,因此,本文主要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评价问题的主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法进行研究,使分析评价方法能够尽可能体现专家的意愿。

参考文献

[1]查兴.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管理.建筑.2001,08。

篇3

关键词:信息安全;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9-5129-03

The Research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AHP Method

ZENG Li-mei, JIANG Wen-hao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Abstract: The risk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evolves four fundamental elements included information capital, the fragility of information capital, the encountering threats and the possible risk in information capital. The key problem for risk assessment relies on the weight among risk factors. This issue takes an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introduced a method call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well to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information capital; risk assessme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并且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各行各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日益加深,信息技术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系统及其所承载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在安全风险的预防、减少、转移、补偿和分散等之间做出决策,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1]。风险评估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通过风险评估,了解系统的安全状况,将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1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要素

1.1 风险评估的各要素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要素及其各要素间的关系如图l所示。

图1中,整个模型的核心是风险,资产、脆弱性和威胁是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风险评估的工作围绕其基本要素展开 。

1.2 风险评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风险评估基本要素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资产是信息系统中需要保护的对象,资产完成业务战略。单位的业务战略越重要,对资产的依赖度越高,资产的价值就越大,资产的价值越大风险则越大。

风险是由威胁引起的,威胁越大风险就越大,并很有可能演变成安全事件。

脆弱性是资产中的弱点。威胁利用脆弱性,脆弱性越大风险就越大。

安全需求由资产的重要性和对风险的意识导出。安全措施可以抗击威胁,降低风险,减弱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风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降为零,在实施了安全措施后还会有残留下来的风险,称为残余风险。残余风险可以接受,但应受到密切监视,因为它可能会在将来诱发新的安全事件[2]。

2 风险评估方法

目前国内外存在很多风险评估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的方法。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3]

2.1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一种典型的模糊分析方法,可以快捷的对资源、威胁、脆弱性进行系统评估。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有逻辑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德尔斐法、历史比较法[4] 。

定性评估方法的优点是全面、深入,缺点是主观性太强,对评估者要求高。

2.2 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在定性分析的逻辑基础上,通过对风险评估各要素的分析,为信息系统提供系统的分析手段。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决策树法、回归模型、因子分析法。

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直观、明显、客观、对比性强,缺点是简单化、模糊化、会造成误解和曲解。

2.3 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

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定性分析应该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不能将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割裂,而是将这两种方法融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采用综合分析评估方法。主要的综合分析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概率风险评估等。[5]

3 AHP方法

3.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灵活又实用。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决策目标的要求下,将决策对象相对于决策标准的优劣状况进行两两比较,最终获得各个对象的总体优劣状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 [6] 。

3.2 系统分解,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模型的构造是运用分解法的思想,进行对象的系统分解。它的基本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类。目的是建立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3.3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作用是同层次的两两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方法,对不同情况的评比给出数量标度,如表1所示。[7]

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A=(aij)n×n有如下性质:①aij>0;②当i≠j时,aji=1/aij;③当i=j时,aij=1。aij为i与j两因素相对权值的比值。

3.4 层次排序

步骤一:将A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

步骤二:对按列归一化的判断矩阵,再按行求和。

步骤三:将向量归一化。

3.5 一致性检验

步骤一: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式中(AW)i表示AW的第i个元素。

步骤二:计算一致性指标。

式中,λmax 表示比较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表示比较判断矩阵阶数。

步骤三:计算一致性比率。

当 CR

平均随机一致性标度如表2所示。

4.评估方法实际应用

4.1 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为了突出风险评估的重点,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评价指标进行适当的简化,建立某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层次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4.2 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图3各评估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表3、表4、表5、表6所示,用AHP方法求解一致性比率CR,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一致性。

表3G-C的判断矩阵

表4C1-P的判断矩阵 表5C2-P的判断矩阵 表6C3-P的判断矩阵

以上结果CR均小于0.1,表明比较判断矩阵都满足一致性检验标准。由以上结果求的最终的总层次排序结果如表7所示。

5 结束语

在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中,风险评估方法一直都是研究的关键点。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评估的指标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可得,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的实际应用中是一种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 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7.

[2] 向宏,傅鹏,詹榜华.信息安全测评与风险评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19.

[3] 王伟,李春平,李建彬.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4):3473-3474.

[4] 范红,冯登国,吴亚非.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9-50.

[5] 吴亚非,李友新,禄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1-109.

篇4

可靠性与风险是两个互补概念,前者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40年代,用概率论研究机器设备的维修问题;后者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最早是由军工生产部门提出。到80年代初,可靠性和风险分析理论逐步形成一门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理论体系较完整的边缘科学。

在水资源工程中可靠性概念应用早于风险,例如在水库调度中,人们早就用发电保证率、灌溉保证率等概念方法评价水库运行策略的优劣。风险分析在70年代后期才渗透到水资源研究领域,并最早在美国水资源开发中得以应用。1984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了ASI高级研究所,专门从事水资源工程的可靠性与风险研究,并提出了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的研究框架和系统理论、方法及评价指标。目前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工程中的风险决策以及水资源系统运行的风险分析都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2,3〕。但作为水资源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水库调度,其风险概念和分析方法80年代才提出,研究刚刚起步。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4〕。傅湘等用概率组合方法估算了水库下游防洪区的洪灾风险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型水库汛限水位风险分析模型;冯平等研究了汛限水位对防洪和发电的影响,通过风险效益比较定量给出了合理的汛限水位;谢崇宝等分析了水库防洪风险计算中水文、水流及水位库容关系的不确定性,研究了水库防洪全面风险率模型应用问题;梁川以极差分析法进行防洪调度风险评估;王本德等〔5〕建立了水库防洪实时风险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水库下游防洪效益与水库风险两个目标,又在论述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分析的必要性和主要困难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种风险率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一种以经济效益与风险率为目标的水库预蓄水位模糊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田峰巍等提出了依据典型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的风险决策方法。李国芳和覃爱基采用频率分析方法,对水利工程经济风险分析方面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随着矩分析方法和熵理论的日臻完善,可将信息熵、概率论和风险估计结合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李继清等〔6〕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将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系统划分为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效益子系统,辩识出风险因子,通过两种风险组合方式,建立最大熵模型,得到系统经济效益的风险特性。

2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5~10〕<>

2.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通过对风险主体进行实际调查并掌握风险的有关信息。动态与静态结合是指调查既要了解主体的现状,又要了解过去,又要归纳总结,预测它的未来。就水资源系统而言采用调查法对有些问题并不适宜,如水库调度风险问题。

2.2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从系统整体性出发,通过研究风险主体内部各方面的关系、风险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风险主体同风险环境的关系等,确定风险系统的目标,建立系统整体数学模型,求解最优风险决策,建立风险利益机制,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该方法适用广泛,从理论上讲是较科学、理想,但应用难度大。

2.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2.3.1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风险可测度很小的风险主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矩阵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美国咨询机构兰德公司首先提出,主要是借助于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来对风险加以估计和分析。在水资源系统中有些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分析、计算,因此该法在水库调度风险决策中具有实用价值。

2.3.2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定量风险分析方法是借助数学工具研究风险主体中的数量特征关系和变化,确定其风险率(或度)。

(1)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风险分析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水库调度中可靠性与风险率的最为有力的工具,如过去对水库运行的发电保证率和灌溉保证率等的计算均是建立在该基础上的。该基础理论和方法也适宜于解决风险率的计算。

根据水库调度中风险的特点,以下介绍4种方法:

①采用典型概率分布函数计算风险率

在水库调度中,影响风险主体的不确定性风险变量(或随机变量)大都服从一些典型的概率分布,如三角形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高斯分布、伽玛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等。因此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积分便可分析计算决策指标获取的可靠率或风险率指标,该法计算简单且精度也可基本满足要求。

②依据贝叶斯原理计算风险率

设B1、B2、…、Bn是一组互斥的完备事件集,即Bi互不相容,则有∑Bi=Ω,又设P(Bi)>0,则对任一事件A,设P(A)>0,则有:

P

式中,P(Bi)为先验概率(已知)或事前概率;P(A/Bi)是与先验概率相关的条件概率(已知);P(Bi/A)是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引起Bi发生的概率,为后验概率(未知)。

在水库调度中当Bi为水库放水,A为影响水库放水的入库水量和库水位,则P(Bi/A)为水库在已知入库水量和库水位的条件下,水库放水的概率。同理,可对水库放水的风险率进行计算。

③风险度分析法

用概率分布的数学特征如标准差σ或σ-半标准差,可说明风险的大小。σ或σ-越大则风险越大,反之越小。因为概率分布越分散,实际结果远离期望值的概率就越大。

σ=(DX)1/2=((Xi-MX)2/(n-1))1/2或σ-=(DX)1/2=((Xi-MX)2P(Xi))1/2

σ是仅统计Xi<MX或Xi>MX。用σ、σ-比较风险大小虽然简单,概念明确,但σ-为某一物理量的绝对量,当两个比较方案的期望值相差很大时可比性差,同时比较结果可能不准确。为了克服用σ-可比性差的不足,可用其相对量作为比较参数,该相对量定义为风险度FDi,即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方差系数):

FDi=σi/MX=σi/μi

风险度FDi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风险度不同于风险率,前者的值可大于1,而后者只能小于等于1。

④离散状态组合法

此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给出各风险变量的离散型估计值;然后按照概率组合原理由这些离散的估计值来推求结果出现的大小及其可能性。该法属穷举的范畴,当风险变量较多,且每个风险变量的离散状态个数较多时,就存在“维数灾”。但在风险变量个数较少,每个风险变量内有发生或不发生两种状态即三项分布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分析风险十分有效。

(2)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入库径流过程一般服从于马尔柯夫过程(马氏过程)。马氏过程是一类变量之间和相互关联影响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其基本特性是无后效性。因此可用马氏过程状态转移概率来推求水库调度中风险变量相互影响的风险率计算问题。用马氏过程已成功地推求了水库调度方案的发电可靠率(保证率)。

(3)蒙特卡洛模拟法(MC法)

此法是目前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影响工程经济效果的风险变量依各自的分析分别进行随机取样,然后用各变量的随机值来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值,这样对每个变量随机地取一次样就可以计算出经济评价指标的一个随机值,要作出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其实现的累积概率的关系曲线,需要多次的重复试验,且随随机风险变量的增多,其重复模拟计算的次数也要增多,需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另外,这种方法难以解决各个风险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且要求给出各个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在统计数据不足时难以实现。MC法可以考虑随机变量各影响因素,但计算量大且结果未必一定精确。所以,在有其它简单方法时,一般都避免使用MC法,或以此法作为一种对照。

(4)模糊数学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径流、用水、库水位变化等,常模糊不清,具有明显的模糊现象和特征,因而用模糊数学进行风险分析是非常适宜的。

(5)一阶二次矩法

此法的步骤是先选择一理论分布族g(y)=g(y,θ)来逼近Z=f(X1,X2,…,Xn)的概率分布,然后用泰勒公式将Z在(X1,X2,…,Xn)的均值(μ1,μ2,…,μn)处展开,舍去二次以上的高阶项,这样近似求得的二阶矩,进而估计参数。

一阶二次矩法未考虑有关基本变量分布类型的信息,因此不能用概率指标合理反映结构的可靠度,实际上变量的分布类型对可靠度是有影响的。本法只适用于线性方程,当状态方程为非线性时,在中心点处取线性近似,因此可靠度指标是近似的。由于状态方程在描述一个问题时,因方程形式不同,其可靠度指标的近似值也不同,无法保持不变性是该方法的最大弱点。

(6)极限状态法(JC法)

JC法是一阶二次矩法的改进,该法适用于随机变量为任意分布的情况。其基本原理是:先将随机变量的非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代替,对于此正态分布函数要求在验算点处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CDF)值和概率密度函数(PDF)值与原来分布函数的CDF值和PDF值相同。然后根据这两个条件求得等效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后用一阶二次矩法求出风险值。

(7)最大熵法

最大熵法的基础是信息熵,此熵定义为信息的均值,它是对整个范围内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出发点是把获得的信息作为消除不确定性的测度,而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函数描述,这就将信息熵和广泛应用的概率论方法相联系;又因风险估计实质上就是求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因而可以将信息熵、风险估计和概率论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先验信息(已知数据)构成求极值问题的约束条件,最大熵准则得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应用最大熵准则构造先验概率分布有如下优点:①最大熵的解是最超然的,即在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求解,解必须和已知的数据相吻合,而又必须对未来的部分做最少的假定;②根据熵的集中原理,绝大部分可能状态都集中在最大熵状态附近,其预测是相当准确的;③用最大熵求得的解满足一致性要求,不确定性的测度(熵)与试验步骤无关。

最大熵法的计算量小于蒙特卡洛法,需要进行许多数学推导,计算较复杂,所以通常只应用在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中。

3结语

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已有多种,它们在考虑因素、输入信息、计算量以及适用对象上各有不同,进行汛期水库调度风险分析时,应结合本领域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特点,比较和改进现有的方法。洪水调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因而还要积极拓展其他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敏贞,林翔岳.对水库汛期调度进行风险分析〔J〕.河海水利1995,(2):35~37.

〔2〕王丽萍,傅湘.洪灾风险及经济分析〔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3〕(美)德克斯坦L.等编.吴媚玲等译.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4〕王栋,朱元生生.风险分析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河海大学学报,2002,30(2):71~77.

〔5〕王本德,等.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模型〔J〕.水文2000,20(1):14~18.

〔6〕李继清,等.应用最大熵原理分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风险〔J〕.水科学进展.2002,14(5):626~630.

〔7〕王栋,朱元生生..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评述〔J〕.水文2003,23(2):15~20.

〔8〕黄强,苗隆德,王增发.水库调度中的风险分析及决策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9,15(4):6~10.

篇5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绿色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项目施工是一个复杂的人类活动过程,其一般经历的时间周期较长,消耗的资源和能源非常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显着,所以,全面认识和恰当评价建设项目施工给环境、资源和能源所造成的绿色风险,既是防治环境污染、减缓资源和能源耗竭速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概述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概念风险一般指一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针对地球这个自组织系统而言,系统内的任何人类活动,只要超过一定程度,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所依赖的物质基础(资源和能源)都会产生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其影响的结果也是一分为二的,可能造福,也可能为害,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危害性的,所有这些负面影响出现的可能性即为风险。绿色风险区别于其它风险的地方在于绿色的概念,绿色概念是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息息相关,绿色概念即“3R”概念,亦即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能源消耗。所以,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定义为: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即“3R”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亦即建筑项目施工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符合一般的风险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绿色风险的分类、绿色风险源的识别、绿色风险分析、绿色风险控制。

1、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类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分类是绿色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人们系统地识别绿色风险存在源,并最终按类别形成一份合理的绿色风险清单的过程。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分类见图1所示。

2、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识别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识别就是找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源之所在和引起绿色风险的的各种因素。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识别途径有两种:

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对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进行识别。

依靠对各种绿色风险事件的统计、资料经验和绿色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绿色风险的损害情况,以及有规律的损害风险。绿色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有: 预计危险分析、危险及操作性分析(HAZOP)、事件树分析和事故树分析(FTA)等。本文用图表的方法列出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 如图2所示。工程技术人员在利用此图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识别时,只需要对绿色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后绘制成图表,有利于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动态管理。

二、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析

在建筑项目施工中进行绿色风险的分类和识别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进行绿色风险的分析。由于产生绿色风险的风险源不同,故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多目标决策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定性分析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定性分析是评价已识别的绿色风险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根据绿色风险影响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对绿色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利用随机决策树和层次分析法可对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进行定性分析。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为式中,R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值;P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发生的概率;E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后果。

绿色风险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绿色风险管理计划;已识别的绿色风险;绿色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与后果;假定的条件;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层次分析法主要是确定绿色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绿色风险的定性分析时,要注意那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并对这些绿色风险因素进行再次细化分析,以达到绿色风险分析的最佳效果。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知:由建筑材料引起的风险因子既有环境风险因子,又有资源风险因子和能源风险因子。所以,施工中所用建筑材料是引起绿色风险的一个主要风险源,应着重对其引起的绿色风险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

三、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定量分析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定量分析一般是和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其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模糊数学法、统计概率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在定量分析法中找出绿色风险源,能够量化的绿色风险对其量化,不能量化的绿色风险对其分类列表,利用统计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可以按照场地平整——分部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建筑项目的集成路线对其各步的绿色风险源列表汇总,最后找出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绿色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其所反映出来的趋势。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控制绿色风险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使风险事件不发生或在发生时减小损失,绿色风险控制的方式有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绿色风险转移则是将可能出现的一些绿色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例如在项目施工中审慎使用高耗能、高耗资和高污染的建筑材料等。

绿色风险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担绿色风险所造成的后果,在项目施工中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通过加强管理能够避免的绿色风险是适合于自留的。例如在项目施工中建筑垃圾的处理、施工扬尘、施工扰民等。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体制建立的关键措施面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可能遇到的“绿色壁垒”,笔者认为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绿色风险管理非常有必要,而建立绿色风险管理体制的关键措施在于以下几点:

国家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法规,并配以相应的实施和鼓励措施。例如:加强建筑企业的绿色认证工作,鼓励建筑企业走减物质化生产的道路,对实施绿色风险管理效果显着的建筑企业实行奖励等。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风险管理制度,加强绿色风险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资源和能源危机意识,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鉴于绿色风险的不确定性,应建立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对各种数据采集、整理,分析总结出绿色风险发生的规律,并对绿色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价,为绿色风险的处理提供合理的方案。

鼓励科研机构、大中院校对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开发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的集成软件。

四、结束语:

阐述了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概念,简述了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的内容,给出了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体制建立的关键措施,可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析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地下综合体 火灾风险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02-02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在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中,地下综合体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大,埋深也越来越深,为保证工程建设的成功,工程师必须认识和避免工程在其生命周期中潜在可能的失败。风险分析就是研究处理复杂的工程系统,辨识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分析这些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大小,提出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失。

根据工程风险的定义,若存在与预期利益相悖的损失或不利后果(即潜在损失),或由各种不确定性造成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损失,均称为工程风险。一般而言,在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工程风险R可表示为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期间发生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或工期延误等潜在不利事件的概率p与可能后果c的集合,表达式为:R=f(p,c)。具体到地下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风险,则风险定义中的不利事件即火灾事故,不利事件的概率即火灾事件的概率,可能的后果,即火灾事件可能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1 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地下综合体建筑根据自身工程特性的不同,及所面临风险问题的不同,其风险分析过程与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时,需要针对地下综合体建筑的建筑与装修材料、设计方案、使用目的、消防设计方案、人员疏散方案等,确定工程不同防火分区的火灾风险评估对象、目的及方法。另外根据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一般需要经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设计阶段,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即进入运营阶段。随着工程阶段的发展,火灾风险也在动态变化,相应各项风险的发生概率、损失以及对于整个工程风险的权重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开展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工作应与相应的建设阶段紧密结合,分阶段开展风险评估。

因此,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为如下。

(1)根据工程性质与特点,确定火灾风险评估的依据,保证评估的合理性。

(2)根据评估阶段的不同,应明确评估对象与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以实现评估的科学性。

(3)对评估对象要有全面认识,同时对重点风险源应有针对性重点评估,确保评估的针对性。

2 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与控制基本流程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安全风险评估与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相结合,本工程目前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特点、任务和目的,开展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包括火灾风险的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是对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各种火灾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排序的过程。而风险辨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筛选。风险识别是指调查和了解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风险筛选是对评估对象已识别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二次分析,并根据其发生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对不构成系统安全风险影响的因素予以剔除。

火灾风险辨识过程可分为6个步骤:火灾风险定义、确定参与者、收集相关资料、风险识别、风险筛选、做出火灾风险识别报告。

在工程风险识别过程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风险讨论会等。对一般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的火灾风险宜采用检查表法,对建筑面积特别庞大的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的宜采用专家调查法。

3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半定性半定量分析。

定性的风险分析是借助于对火灾事件的经验、知识和观察,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可以找出工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的因素,进一步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管理、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安全的目的。定性的风险分析不对风险进行量化的处理,只用于对事故的可能性等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等级进行相对的比较。定性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缺点是分析结果难以量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需要凭借直觉,或者业界的标准和惯例,为风险管理诸要素(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现有应对策略的效力等)的大小或者高低程度定性分级,例如“高”“中”“低”三级。主要回答“有没有”“是不是”方面的问题,具体采取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检查列表、问卷法、人员访谈法、专家调查法等,该方法实际操作相对容易,但也可能因为操作者的经验和直觉的偏差而使分析结果失准。

定量分析方法的思想是对构成火灾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都可以被量化了。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蒙特卡罗法(Monte-Carlo)、聚类分析法(Clustering method)和等风险图法。

定量分析方法有两个指标最为关键,一个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个是威胁事件可能引起的损失。理论上讲,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分级,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可供参考的数据指标是准确的,可事实上,在工程实际中,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很难保证的,再加上数据统计缺乏长期性,计算过程又极易出错,这就给分析的细化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目前工程实际应用中风险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纯定量分析的方法还是有较大的难度,通常采用一些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半定量的分析方法通常包括事故树法,事件树法和风险评价矩阵法。事故树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能对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及逻辑关系能做出全面、简洁和形象的描述,便于查明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为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便于进行逻辑运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事件树法(Event Tree Analysis,ETA)是一种图解形式,层次清楚、阶段明显,可进行多阶段、多因素复杂事件动态发展过程的分析,预测事故发展趋势。事件树分析法可以定性、定量的辨识初始事件发展为事故的各种过程及后果,并分析其严重程度。根据事件树图可在各发展阶段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向成功方向发展。

根据以上对风险评估方法种类的分析,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的分析过程与工程建设的阶段有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可用的数据有限,通常可采用采用专家调查法(Delphi法)和检查表法,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评判,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事件进行识别、排序、量化、分析和评估。

4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评估步骤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评估可以采取如下技术路线。

(1)充分了解所需要研究的工程情况,收集资料,包括项目背景、设计资料、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工程已有的研究报告等。

(2)研究资料,查看现场,并分别评价层次单元和研究专题。

(3)各评价单元的可能发生的火灾风险事故进行分类识别。

(4)对各火灾风险事故的原因、发生工况、损失后果进行分析。

(5)用定性与部分定量的评价方法对火灾风险事故进行评价。

(6)各火灾风险事件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

(7)汇总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的总体火灾风险评价。

(8)结论和建议。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案研究的基本流程见图1。

5 灰色聚类法在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火灾风险的评估过程需要用到大量具体的信息和数据,如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的面积,出入口的设置,正常通风及火灾条件下排烟方案的设计,喷淋设施方案设计、建筑与装修材料的使用、地下综合体建筑的使用类型,人流量大小、中控系统的可靠性等。可采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对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概率和火灾风险损失水平进行评估。由于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一般都分成若干个防火分区,对其中的每个分区,以该分区发生火灾的几个主要风险因素为聚类指标。

根据对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事件特征的分析,可确定火灾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下综合体建筑的使用功能、人流量大小、建筑与装修材料、火灾人员疏散方案、火灾条件下通风方案等主要因素有关。

根据各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防控设计方案实际情况,对其各项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并无量纲化,并根据各指标不同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值,计算出各加权聚类系数,即得不同隶属关系的聚类行向量,按照最大隶属关系可确定特定城市地下综合体火灾的分区的火灾风险概率等级。

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损失等级亦可通过聚类分析法得到,也可通过专家决策法(Delphi法)确定其火灾损失等级,据此查取风险矩阵表,即可确定某特定分区的火灾风险等级。

参考文献

[1] 谢华.地下商业街火灾风险评价[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2] 李鑫.地下式水电站火灾风险分析与评价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 黄敏.地下商场火灾风险评价及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篇10

关键词:风险分析;突发事件;公共卫生

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已接近发达地区水平,但是由于目前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形势多变,突发事件频发,公共卫生安全受到严重的冲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浙江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浙江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阻碍。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1],将继续加大对人口与健康领域的支持力度。浙江省科技"十二五"规划中叶明确指出:在重大战略需求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要把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放在重要位置。

1风险分析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对突发事件的危害所产生或将产生不良效应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客观判断与分析,有助于及早识别公共卫生危害,提供卫生应急决策依据。风险评估包括三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其中,风险分析是风险评估中的关键一环和核心内容[2]。

2风险分析方法

按分析目的、数据输入与结果输出类型的不同,可将风险分析技术分为定性、半定量及定量技术三大类。

2.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三类方法中原理与操作较简易,但无法给出定量结果的一类分析方法。

2.1.1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以团队操作为基础的,系统性、前瞻性地识别失效模式和机制,预测其影响的技术。基本原理是以失效模式为起点,着眼于整个流程,对全部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地分析,通过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率和可检度进行综合评估与指标的量化,明确高风险的失效模式,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措施,从而实现减小风险或消除至可接受水平的目的[3]。该方法的优点是对潜在风险源进行辨识后可实现及时预防,消除危害后果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对于单个风险源进行相对独立的分析。缺点是由于主要是以基于小组的模式开展评价工作,因此工作小组成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失效模式是方法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然而实际上难以认识全部的失效模式并开展评价;此外,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基于流程的一个前瞻性分析,随着流程和具体步骤的增加,若开始分析时缺乏对流程的准确描述,则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

2.1.2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是一种系统的、前瞻性及预防性的技术,通过测量并监控那些应处于规定限制内的具体特征来确保产品质量、可靠性以及过程的安全性。HACCP最早主要用于对食品中微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危害进行安全控制,是作为控制食源性疾患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国际上共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现在已广泛应用到其他行业,诸如制药、化学、汽车等。以食品安全分析为例,其基本原理是系统分析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具体危害,明确控制措施,并通多对潜在危害进行风险控制,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4]。优点在于其可通过对整个流程和关键点的控制,起到对风险危害的预防作用。缺点是只能对系统流程内的潜在风险源进行分析。

2.1.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HAZOP)是一种综合性的风险识别过程,用于明确可能偏离预期绩效的偏差,并可评估偏离的危害度。最早使用于化工行业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分析。该方法以系统工程为基础,通过引导词和标准格式来寻找工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偏差,辨识那些可能由于装置、设备等个别引发的潜在危险,从而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大小制定相应对策[5]。优点是分析针对的是工艺流程等状态参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而可以对人为因素引起的后果进行预测。缺点是主要依赖于工作小组会议讨论的人工分析方式进行风险分析,效率较低;分析时,若无合适的节点、参数和引导词,则无法较好地开展HAZOP风险分析。

2.2半定量分析 半定量分析技术结合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特点,输出以定量结果为主。

2.2.1保护层分析法 保护层分析法(the layer of protection analysis method,LOPA)是一种特殊事件树形式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评估现有的保护层的可靠性,确定其消除或降低风险的能力[6]。其基本原理是构建保护层,通过对每一保护层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将所有保护层联合作用下的事故风险与风险可容忍标准比较,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保护层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优点是作为一种较为快速的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评估潜在事故发生的频率,确认保护层的有效性,为合理制定和分类风险缩减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该方法与HAZOP比较不过分依赖于分析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能相对客观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析。缺点是该方法本身无法对潜在风险源进行辨识,也无法寻找事故场景,因此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此外,该方法尚缺乏对人因、环境及管理等其他因素影响的分析。

2.2.2 FN曲线 一种利用FN曲线图进行风险分析的方法。其通过区域来表示风险,并可进行风险比较,可用于系统或过程设计以及现有系统的管理。如在评价地址灾害风险性时,FN曲线通过将地址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其累计概率点以对数坐标系统表示,以此表达社会可接受风险的标准[7]。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表现事故规模的分布状况,利用事故后果(如伤亡人数)与事件发生的频率(即发生的可能性)绘制FN曲线图。从FN曲线图可以引出系统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判定标准。优点是考虑了风险分析中的事件后果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两大方面,结果简单明了,易理解和易操作。缺点是仅仅只考虑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两方面,而缺乏对人因、环境、管理等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此外,一般主要以死亡率等简单指标作为事件后果严重性的主要体现。

2.2.3模糊神经网络 模糊神经网络是一类自适应的模式识别技术,可通过自身的学习机制主动学习,利用现状信息,对来自不同状态的信息逐一进行训练而形成映射关系。而其中的模糊神经网络则是基于最大最小等简单运算来实现知识的模糊推理的神经网络[8]。作为一种多属性的评价方法,其隶属函数权重的设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是一类定性和定量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优点是有机结合了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的各自优势,能够通过模拟人的经验来对风险进行推理和判断,实现定量化处理模糊信息的目的。且具备较高的容错性和模型表达力。缺点是模糊规则的设定、隶属函数的选择、网络结构的设计等完全依赖于建模者的经验知识和能力。

2.2.4 Bow-tie法 一种简单的图形描述方式,分析了风险从危险发展到后果的各类路径,并可审核风险控制措施。可将其视为分析事项起因的故障树和分析后果的事件树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体[9]。作为一种结构化方法,其具备了可视化的特点,因此也便于交流和理解。Bow-tie图中心是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左侧是成因(即故障树)及预防措施,右侧是可能的后果(即事件树)和减缓后果措施。也因图形形状被称为领结图或蝴蝶图。优点是该技术将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都在图形中完整的体现出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此外,图形直观易理解。缺点是只能考虑环节事件的工作或失效两种状态,不能考虑多态间的假设推理关系。

2.3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对资料与资源的要求较高,输出以定量结果为主。

2.3.1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被观测数据,因而其包含了系统结构特征及运行规律等潜在信息,可以通过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来认识系统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及对系统重新设计和改造以使其按照新的结构运行等目的。而时间序列分析就是一种根据动态数据揭示系统动态结构和规律的统计方法。优点是可以依靠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后期变化趋势的预测。也可以进行两个指标见关联性的分析[10]。缺点是只是针对一个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因此无法对综合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需与其他风险分析方法结合使用。

2.3.2向量自回归模型 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VAR model)是一系列时间序列回归的集合[11]。某一时序的数据变化常常不是单因素的作用结果,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类型上有单变量向量自回归和多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优点是时间序列只能分析一个指标,而VAR实际上是多个指标的融合,即可实现多元时间序列的分析,适用于对多种有相关关系的不同类别时序的模型计算。缺点是VAR模型对于原始数据的分布有严格要求,如必须是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误差的条件均值为零,随机向量必须为遍历平稳过程,且不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等。模型分析和预测的准确定和可靠性受原始数据影响较大。此外,通常需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用,以规避方法本身的缺陷。

2.3.3信息扩散理论 信息扩散理论是一类模糊数学处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样本进行集值化处理,以弥补信息的不足,优化利用样本模糊信息。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只有一个观测值的样本变成一个模糊集,然后通过优化利用样本模糊信息来弥补小样本的信息不足问题,从而使信息最大化,得到小概率事件的致险程度,提高了系统的风险识别精度[12]。较常用的模型有正态扩散模型。优点是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意义明确,适用于样本数据少而无法使用传统概率统计方法的情况。缺点是由于仅使用一类指标的单观测值进行模糊处理,因此对事件的风险分析不全面,未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一定缺陷。需与其他风险分析方法综合使用。

2.3.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工具,GIS技术在风险分析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本身作为一个技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了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从而为与地理有关的研究和决策服务提供了计算机技术支持[13,14]。优点是作为一类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数据提取和处理分析的效率。结果结合地理信息,在空间分析上具备很强的优势。缺点是作为一类辅助决策技术和展示技术,其使用还需与其他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

3突发事件风险分析

基于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等,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方法在风险分析中的适用性普遍优于定性分析方法。而在可行性方面,定性分析方法相较于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方法,对资源的需求最低,但在结果的不确定性程度上普遍高于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方法。因此,各方法在突发事件风险分析的应用中均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适用事件类型。如GIS在突发事件风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较广,均适合传染病、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风险分析。除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较适用于食物中毒与食品安全事件及职业病与职业危害的风险分析,时间序列和向量自回归模型较适合传染病风险分析外,其余方法均适用于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

综述,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目的,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具体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分析。如是对事故灾难或自然灾难进行风险分析,则可依据所需资料高低和对输出结果的不确定要求的高低,选择合适的定性、半定量或定量分析方法。如是对食品生产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则可选择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若是对传染病进行风险分析,则也可根据对输入和输出的要求,选择如时间序列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和GIS。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S].2006(9).

[2]24353-2009 GT: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S].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

[3]Varzakas TH.Application of ISO22000,failure mode,and effect analysis(FMEA)cause and effect diagrams and pareto in conjunction with HACCP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processing of pastry products[J].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11,51(8):762-782.

[4]Kok MS.Application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ISO 22000/HACCP)in the Turkish poultry industry:a comparison based on enterprise size[J].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2009,72(10):2221-2225.

[5]Dunjo J,Fthenakis V,Vilchez JA,et al.Hazard and operability(HAZOP)analysis.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3(1-3):19-32.

[6]Gowland R.The accident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industries(ARAMIS)/layer of protection analysis(LOPA)methodology:a step forward towards convergent practices in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2006,130(3):307-310.

[7]陈伟,许强.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J].灾害学2012,27(1):23-27.

[8]Ushida Y,Kato R,Niwa K,et binational risk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identified by fuzzy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of health-check data[J].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2012,12:80.

[9]Mokhtari K,Ren J,Roberts C,Wang J.Application of a generic bow-tie based risk analysis framework on risk management of sea ports and offshore terminal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92(2):465-475.

[10]Katsouyanni K,Touloumi G,Spix C,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ambient sulphur dioxide and particulate matter on mortality in 12 European cities:results from time series data from the APHEA project.Air Pollution and Health:a European Approach[J].Bmj,1997,314(7095):1658-1663.

[11]吕新业.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中国食物安全预警.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early-warning system based on vector autoregression(VAR)model 2013,29(11):286-292.

[12]金旭,廖善刚.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福建省森林火灾风险评估[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90-195.

篇11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篇12

关键词:风险分析 水利工程 单一性 综合性 关键技术 综述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从理论上来讲,风险与事件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构成事件的组成来看,通常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事件的状态或者过程,二是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即概率,三是风险发生的后果。为此,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分析,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合,如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投入,对整个系统可能造成风险的人员,从对经济投入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等。针对风险发生的数学表示,可以表述为荷载的超过所承载能力的风险,与音符系统风险的概率之间的乘积。在对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大量研究和分析后,本文将结合风险率的计算方法来总结在水利工程中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及发生概率。并就水利工程的风险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建议。

针对单一风险的分析方法

在水利工程系统中,针对不确定性单一风险问题存在的分析,主要以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下面就其主要方法及特点给予相应的解释。

1.1 利用直接乘积的方法来分析

对水利工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数理统计的前提,是建立风险概率密度函数,在对风险函数进行解析和数值计算时,如采取分段数值积分法来构建起堤坝结构风险模型,从从力学理论中来分析大坝的失事机理,并采用直接积分法来计算出大坝的漫顶,以及溢流的可能性。利用乘积法来进行概率计算,可以从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中,通过对随机变量的分析,可以有效的找到出现风险的概率,同时,乘积法在应用中比较简单而有效,其不足是当风险因素较多时,对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关系就难以找到解析值,因此在使用时也有很多的限制。

1.2 利用MC法来分析

在直接乘积法难以针对多重因素造成的水利工程荷载风险的情况下,可以利用MC法来统计出风险出现的概率,以及得出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利用MC法分析风险,对于水利工程在改扩建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具有较好的精度,特别是在堤防失稳条件下,就超标洪水对堤防产生的风险概率计算中,对于随机转换而形成的风险变量的概率的判断,其原理很简单,而其计算精度却很高,不足的是,在计算风险前,需要对各个风险变量进行独立性设定,因此,对风险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则难以实现有效的模拟,同时,对计算结果分析上,过多的依赖于样本容量以及抽样次数,也造成了一定的计算量。因此,在对各个风险变量的统计分析曲线上,MC法的统计数据也很难有好的实现。

1.3 利用FOSM法来分析

针对风险率的计算量大的情况,利用泰勒级数,将各类风险变量进行线性化处理,并采用迭代法来分析出原点到极限状态下的最短距离,从而越过对变量的概率分布,以求得风险率的计算方法,即FOSM法。通过对已知变量,以及线性化点的不同选择,可以将FOSM法分为MFOSM法和AFOSM法,在MFOSM法计算中,对各影响因素的独立性和线性化点按照均值来计算,则可能存在过大的误差,而AFOSM法则可以规避这个不足,通过对线性化点的风险进行极值化,从而将风险变量的非正态分布转化为当量正态分布,以实现对等效均值和方差的计算。从计算效率来看,FOSM法更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与上所述相似的方法,还包括回归法、随机有限元法等,就其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讲,这些都是从风险的概率问题来解答的,因此其正确性,取决于资料的真实性,还与风险分析的计算方式有关。

针对综合风险的分析方法

对水利工程建设本身来说,其系统工程出现水文或水力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的,因此,借助于综合分析方法,更能全面的通过对众多竞争因素和矛盾展开定量的分析和优先级的排序,从而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权衡和决策。同时,从综合分析中,还可以利用数学的方法,来将无序的空间点映射到有序的空间上,从而对各类风险进行优化,在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无序的、单一的不确定指标所构成的n维空间的A点映射到一个综合的指标值,进而实现对有序空间的比较分析。下面将就其主要分析方法进行分别阐述。

2.1 对综合风险分析中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从对多种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时,需要借助于指标权重来实现各指标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权重的确定上,一般采用Delphi(专家分析法)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法,无论是哪种分析方法,都是通过对矩阵特征的判断,从而求出递阶层次中同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某元素的权重,然后利用最底层对最高层的重要性赋权,以获得相应权重的确定。

2.2 常用的综合分析方法

2.2.1AHP法

AHP法是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判断,就其合理性进行筛选,利用对权重系数的确定,来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并相乘,以此并逐步综合计算出综合评价的风险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非定量事件进行定量分析时,对于主观上的判断,以及风险的衡量,则主要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因此,对于判断矩阵中出现的不一致的现象,则难以有效的规避。

2.2.2 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法

对于存在的主观因素造成的有失客观性,可以采用模糊的综合风险评价法,比如对于工程中存在的难以确定的模糊因素,在应用模糊综合分析法时,要对风险的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判断,可以通过模糊集理论,来建立风险因子的隶属函数,并按照模糊关系运算法则来计算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例如在水利工程中对防洪因素的评价时,通过层次分析法与模糊集理论,来对模糊数学中的水资源、水文数值,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并从中来实现定性指标的量化,以很好的解决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不确定性。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必须要求风险评估人员具有相当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经验,并能够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避免数据的重复性问题。

2.2.3 灰色综合评价法

在对水利工程中出现的随机问题和模糊数学等知识,可以利用灰色综合分析法来进行解决。通常是利用少数据来建模的方法,将无序的原始数据整理成有规律的数列,以实现对现实规律的有效掌握。在灰度综合分析法中,还包含灰色关联分析、灰色聚类分析,以及灰色随机分析等方法,作为通俗易懂而又简单的计算方法,不需要对风险的分布规律进行计算,就能够实现对样本的准确判断。不足的是,当出现风险指标重复问题时,对评价结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4 最大熵原理分析法

从税率工程的风险分析中,工程人员对于出现的随机风险都是无法获得,只能通过一些数字特征来实现,而要选择准确的风险分别,从数学理论可知,其优选的标准就是最大熵准则。比如对水文测量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从而结合水文与水环境的关系来优选出对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能够客观反映评价对象。

在水利工程中进行风险分析的关键性问题

3.1 相关性分析

无论是单一性分析方法还是综合性分析方法,在建立的指标体系中,对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分析,还不够成熟,对此,在水利工程风险分析方法的选择上,需要从日益复杂的风险因素中进行分析出难点和热点问题,比如对于洪灾,以及地震等因素形成的分析失效,都需要通过建立概率模型和相应的分析方法,来有效的判断出风险的重点。

3.2 一致性分析

在对水利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时,对于不同的数学方法而形成的综合评价值,与采用不同的综合评价技术而形成的判断结果,与客观实际之间的不一致问题,主要是因为在评价系统中,由于对不同的指标的权重及量化标准不一致而产生的。因此,对于存在的多个综合评价方法的组合评价中出现的不一致,还需要从具体的水利工程中来具体分析,以提高风险决策水平。

结论与建议

总之,对于水利工程中的风险分析问题的研究,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实现从定性的分析走向定量,从主观的判断实现对客观的准确分析,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中的风险的有效判断。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篇14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 发展 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 社会 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 理学 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 科学 与 艺术 ,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 理论 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 影响 ,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 经济 特点及运行 规律 ,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 企业 qra的主要工作 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 分析 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 历史 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 研究 (hzops)、故障模式与 影响 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 网络 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因电力 工业 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 法律 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 方法 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 理论 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 计算 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 经济 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 规律 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