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

篇1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

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篇2

们常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那几道坎,过了那几道坎,乘风破浪,也就畅通无阻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须掌握的三种技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须掌握的三种技能一、高中语文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高一语文高效率学习方法(1)预习

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a、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e、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a href='//xuexila.com/fanwen/shiji/' target='_blank'>事迹梢钥朔?a href='//xuexila.com/naoli/' target='_blank'>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g、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提高语文学习的三种技能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快速笔记

同时,巨人专门推出了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篇3

关键词: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篇4

下面是笔者的体会归纳:

1.听视并用法。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你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像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像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2.听思并用法。

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二。

4.符号助记法。

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

5.要点记取法。

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6.主动参与法。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有哪些好处呢?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7.目标听课法。

上新课前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昕。如果老师讲了还是没弄懂,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让老师再讲。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能帮助你解决大问题。

8.质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质疑中实现的。听课时,对经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缌,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9.存疑听课法。

听课时,对疑难问题,不一定马上打断老师讲课,可以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老师。这样做,一是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也不会因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还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10、选择性听。

有的教师好讲,如连续听下去,怕难坚持。你尽可在重点、难点处听听他的高论。其他时候,你可作归纳笔记,或入“旁门左道”冥思。当然,以印证性听为宜,而不允许“浮想联翩”,更不可想其他事情。

11、边听边记。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课前预习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新课时不可以缺少的部分,它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的旧知识,初步认识新课文,找出新课文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然而,因为学生往往会低估课前预习意义,导致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成效并不明显。对此,教师应该抓好学生的自主课前预习,将课堂繁琐的分析式教学进行简化,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1、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并且,抓好这个环节,教学的质量就好,抓不好,教学的质量就差。许多实践都可以证明,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仲,如果学生有认真预习新课,学生听课就会专心,积极发言,教学效果好。相反,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强,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就差。因此,对于高中语文课来说,课前预习很重要。

1.1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不得不说课前预习就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门课时的一个良好开端。课前没有准备,学生听课就会显得被动,只能听着教师讲,跟着教师的板书去记笔记,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反之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对于课文有了事先的了解,再加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就能很容易抓住这一新课的重点。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1.2课前预习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舞台。高中的语文课文需要学生自身去理解的内容比他们之前学的要更加多,如果仅仅靠老师去教育,他们很难把所有的知识吸收进去。好的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自学意识和探究动机,也会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学习。如果他们在课前预习中遇到不懂的,会及时地去查资料解决。通过自身努力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会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深入地去理解问题。事实证明,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

2、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许多刚上高中的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他们认为既然教师会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一定要认真抓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2.1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转变观念,知道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提前熟悉和了解新课内容,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更清晰明了做好准备。其次,从吸引学生的兴趣开始入手,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课前预习产生去做的兴趣。而在预习的问题设计上,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主要需求来设问,调动他们阅读的愿望,唤醒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还可以结合课外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问题,当学生对某些课文中人物或涉及的知识感到陌生时,鼓励他们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2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做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很大部分学生学了那么久的语文仍旧不懂得该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单纯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因此,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功课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预习课文应该掌握些什么,从而围绕这个明确的目标搞好预习。

2.2.1预习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学生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阅读课文。读课文标题,学生可以揣摩一下课文的内容;读课文正文,学生可以确认自己的判断和课文的内容是否一致。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要由粗读、泛读再到精读。粗读课文时,学生要在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语句上,用笔标注出来;泛读课文时,学生就要大概了解一下课文传达的主要内容,如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情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精读课文时,学生就要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有了一定的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够用普通话大声地朗读,加深印象。

2.2.2引导学会查阅资料。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必定或多或少会遇到不懂的字词,不好理解的语句,这就需要他们结合课文注释以及查阅字典把问题解决掉。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提到梁元帝《采莲赋》这首诗词,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传达的是什么感情?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符号标记出来,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你就可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另外如作者的的生活经历、背景等都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等进行资料查阅,更有利于提高预习的效率。

2.2.3引导学生总结预习内容。预习过程中随时做笔记,做出总结是个好习惯。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目,在课文中直接划出答案,必要时写上认为是这个答案的理解;将他们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做记号,写出自己的理解。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而实践也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大致理解课文主要思想后,让学生进行预习内容的总结对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3重视预习检查,总结学生的预习结果。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要加强检查,特别学生付出了劳动,更加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学生预习检查,给做得好的同学一些表扬和鼓励,给做得不认真的同学一些适当的批评或指导;另外,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好坏评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学生课前预习的动力增加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做好高中语文课的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动力,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指导他们正确的方法,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温海燕.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索[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01).

篇6

关键词:语文预习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高中语文的预习环节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一、预习的概述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是实践教学法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语文课的预习有全册预习、单元预习和单篇预习。对于单篇预习,就是阅读课文,翻查字典资料,初步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疑难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以便为进一步理解、鉴赏课文打下基础。根据预习要有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功效性的要求,掌握“通读、查划、思考、比较、联系、摘录”这些方法,可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②更好地做课堂笔记。

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自己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③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自学。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④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记忆效果更好。

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高中语文的预习的策略

1、读。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如,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标注的字、词有的可以在读文过程中解决,有的可以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果这时你再来读几遍课文,你还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2、查。

高中语文学科在考查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时,往往会从字、词和句的角度进行考查。从高考前几道基础知识题就可以看出来,高考题目往往从字型或者发音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字、词、句也就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地方的同学因为方言或者不够重视此方面内容的缘故,语文考试的前几道题目总是取得不了另人满意的成绩,如此丢分确实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平日中就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首先应该把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词及句子标记出来,通过查询工具书的方式进行初步尝试再次理解。倘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就应该特别标记出来等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势必会让你听课更加有目标性。也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老师的讲授。如此心中有数,听课效果怎会没有大幅度提高。这也是课前预习最重要的价值。

查包括查字典、查词典、查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查”和“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你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如,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也可以读完一遍后一起查。不理解的词,在读完一遍课文后查,这样有助于理解课文。当然,不同的文章预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3、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4、做笔记。

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那么怎么做预习笔记呢?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听课方法;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54-01

一、听课要求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

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学好语文认真听老师讲课是最关键的一环。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二、听课方法

做任何事都必须讲究方法,听课也不能例外。听课的方法一般有:听视并用法、听思并用法、五到听课法、符号助记法、要点听课法、主动参与法、目标听课法、质疑听课法、存疑听课法等。

1、听视并用法

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2、听思并用法

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听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4、符号助记法

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

5、要点记取法

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

6、主动参与法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有哪些好处呢?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7、目标听课法

上新课前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

8、质疑听课法

篇8

高中的课型主要是新授课和作业课及考试讲评课。教师要根据课型的特点安排好学生的预习。对于新授课,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求学生的预习工作要和教师的讲课速度同步,这样的预习有一定的时效性。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多,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要求教师在高中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不预习,或是阅读不到位,不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师预习的安排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听课没有针对性,缺乏目标。正确的预习,可以了解语文教材内容的基本梗概,对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需要教师课上讲解才能明白的内容便于主动解决。预习是独立学习的重要环节,自己在预习时对内容理解是否正确,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握是否准确,在听课中得到检验,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不可忽视。对于作业课,是检查自己学习迁移能力的好办法。做作业存在的问题,必然表现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听课就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至于考试讲评课,更是对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测,做好预习,找到问题,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就能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学生学法的主渠道作用

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关键在课堂。听课效率的高低就看学生会不会听课,它直接关系着学习效果。一节课上,学生精力集中,能够紧紧跟随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要善于将讲课思路、解题方法乃至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渗透到讲课内容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举足轻重。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哪些是基本的方法,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对于作业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知识的来龙去脉,听教师的分析问题过程。在听课的过程,学生要用心听,用心去领悟,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为什么,更要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应该怎样作答,作答的思路又该怎样。还要进一步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对于现代文阅读,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越高。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动笔,善于做笔记,尤其善于整理错题,或者是典型的类型题。一次好的听课笔记,对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今后复习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教师指导学生听课,能够明确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使自己对问题有更全面地认识,把知识学得透,运用得活。

三、做好课后复习巩固,保持长久记忆

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克服遗忘,是使知识持久保持的重要措施,它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一节新课,课后要及时复习课上的知识要点,及时做好相关作业,这既是消化新课知识,巩固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教师还要进行课本知识的扩充,适当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既是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又是新知识的扩展。做语文题,讲求一个字,就是精。把一类题做精了,相关的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四、善于把书读活,灵活运用

语文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就是先将书读厚,不断积累丰富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重在活用,根据需要取其所需。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是“由薄到厚”的过程,需要大量阅读,需要大量积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概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对于知识的纵横联系,目的在于使知识系统化,能够学会提炼出文章的精神实质。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线索,并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对全文有一个系统地掌握,那么,就会对知识有一个居高临下的理解,这是读书“由厚到薄”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否,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自信,对不过关的知识或者还有疑惑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解决,不能有侥幸心理。

五、关注细节,养成习惯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75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加强背诵,就可以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并不算错,但是也并不全面,基本的背诵记忆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多依赖于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单纯的背诵记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异常活跃、表达能力好、有一定鉴赏水平的时期,语文学科教学带给学生的不能只局限于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滋养学生终身。从宏观角度看,语文教学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生是否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感悟。从小的角度看,学好语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重点还是利用好课堂教学的45分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这些方面的训练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熟记每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特点,更重要的是指导怎样进行课文阅读和练习,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引发自己和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要学会听课,因为语文成绩的高低往往与课堂45分钟时间内的听课状态成正比,学会听课,语文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学会听课的关键是做到眼、耳、手、脑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眼睛要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书写的板书,捕捉教师的微表情和肢体动作;注意力要集中,竖起耳朵认真倾听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听出教师的教学重点;手也要勤于做笔记,把教师讲到的课文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脑子要飞快地转动,勤于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根据教师的讲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有在听课过程中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才能记忆和巩固这些语文知识,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单纯靠死记硬背只能维持短时的记忆,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毫无帮助。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教学实践证明,一般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是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回答教师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可以让学生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思路始终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语文学习当中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时刻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主观意愿,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增长智慧,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答案的唯一性,要鼓励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以积极愉快的心态投身到语文学习中。继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资料、阅读文章、提出疑惑并且最终通过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

三、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并设计一些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班内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的不同,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问题的一步步引导下理解文章的脉络,捕捉其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帮助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评价和质疑,开展探究性语文学习。

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它有着极强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的美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相信经过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切实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蓝卫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俪人:教师,2014(11).

[2] 尹春燕.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10).

篇10

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新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然而在实际学习中,他们却普遍表现出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对于高中语文学习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下滑,于是茫然失措,丧失了新阶段语文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差别,这就需要初高中教师改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重视科学探究的指导,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高中阶段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继续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

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导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教师还要找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点。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更高,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二、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衔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是系统性的,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要求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及作用的方式,而导致的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语文教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我们根据教材内容来安排教学,教材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的不同分阶段来编排的。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初中阶段教师主要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由于课文比较短,常采用讲读、问答的方法。到了高中阶段,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愉悦,得到提高。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扎实教好本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文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还是要立足于课本。那么,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及补充练习,一般来讲,平时的测验考试就基本不成问题了。而高中阶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高考,从高一开始就应逐步进行高考模拟测试,这些考试按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主要是以考学生的能力为主”,在大纲和考试要求的范围内什么样的题型都是允许的,而且都是符合情理的。这样随着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改变过去局限课文,靠老师帮助辅导甚至猜题的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高中语文学得更好。

四、及时与学生交流,锻炼学生意志力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班级,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学习的情况不可能是一样的,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上采用一些衔接的方法,还应在心理、意志、性格的培养上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来加以指导,积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创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条件。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个性中最鲜明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逐渐发生和发展的。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增加融洽性和相互的友谊,共同学习。

篇11

一、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缓慢呆板、无起伏波澜,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教师情急急,学生心慌慌。这样的课堂教学节奏与新课改的课堂节奏是背道而驰的。如我们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道,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提供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所以,学生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做到听觉和视觉并用,边听边思,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课外延伸,巩固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教师在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让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到社会中去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可以到网络上读书,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老师可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可组织开展读书活动。阅读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散文,也可由教师指定,读后展开讨论,报告阅读的心得体会;可指导他们办墙报、板报、手抄报等,以各种形式宣传展示学生课外读书的成果。

篇1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预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学习模式,也是课改中所提倡的。在自主学习中,预习十分重要。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使得学生为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是一个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对新的知识与现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一个主动求知过程。

一、对高中生语文预习现状的思考

1.预习方式单调

因为高考的压力,很多高中生都是“时刻为考试而准备”,进而影响到他们没有将更多的心思去思考如何才能够使得自己的预习更有效,在预习语文时通常只是采取纯读的方式,而且很多学生读课文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进行过思考。这样的预习方式如何能提高预习的效率呢?

2.预习没有针对性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对学生的预习定下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是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制定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有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如果教材没有变,那么就可以完全采用以前的教学思路来为学生定下预习目标。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足够的学习自主性,只是按惯性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并且认为教师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不用认真预习,因此没有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3.对预习没有有效的检查监督手段

由于高考的巨大压力,所有高中学习与教学几乎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预习也不例外。因此,很多教师喜欢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却很少进行检查,他们将预习与课堂教学完全分割开来,这就使得学生没有预习的压力,预习不能深入,而只是解决一些较为肤浅的简单问题。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是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诱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预习效果;教师又不能够给出一个有效的检查手段来进行监督,最终就造成了学生预习时的无所适从。

二、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预习效果的策略

《礼记・中庸》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良好的预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出足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没有良好的预习作为基础,而想通过其他方法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将会显得更加困难。如果能够处理好预习环节,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如鱼得水,学习效果有效提高。

1.重视学生的预习反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有兴趣的人会主动进行预习。预习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预习缺乏兴趣。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整篇课文初知概貌。我们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从这两方面入手,培养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情,让他们能够看到预习所能够带来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黑板报、早读课等方式对预习的作用进行宣传。同时,还必须要在每节课上花一定时间,或者采取特殊的方式来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并要能够善于发现正面的典型事例,通过对这些正面典型的表扬,来激发学生们的预习兴趣,保护好学生们的预习兴趣。

利用竞争机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评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几分钟的“知识竞赛”,为学生们交流自己的预习经验提供机会,使得他们的预习更加灵动和充满活力。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做好预习笔记,让他们以笔记为基点来交流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和收获,并定期对他们的预习笔记进行检查,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学不会与不会学的地方,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的放矢。

2.让学生学会预习时多方质疑,减少盲点

阅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而预习也是如此,而且这两者的方法应该是相互结合,多种方法同步使用,而并非决然分开。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初读中进行感知,抓住全文重点。在预习的初读过程中应该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题材、知识的不同类型,抓住其中的重点,进而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在布置预习初读时,布置这样的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探讨解决:①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②题目“故都的秋”都点明了什么内容?③这篇散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④作者笔下的秋体现出了作者哪些情感?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预习,将有助于他们掌握这篇散文的重点。

细读中进行深究,理解全文大意。通过深读学生能够对文章大概有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圈划批注的方法领悟课文的深刻含义。例如在《蜀相》这首诗中“寻”“泪”这两个字表达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通过对这首诗的细读、理解,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够知道:整首诗词的情感都浓缩在“寻”“泪”中,这两个字表现出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诸葛亮和像作者本人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竟的惋惜之情。

3.预习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通过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中学生需要自己摸索、动脑思考、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为学生们提供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预习就是这样的机会。要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学完成课题的分析、生字词的学习、内容的把握、中心的感知等内容,并且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应该不断地为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并且要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主攻方向,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知识。

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语文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预习;而且还要给予他们提出问题、看法和意见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发现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对那些在预习时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题时,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促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慎桢.高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初探[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12):10―11.

篇13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成为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共同探究的问题。目前,高中语文教育呈现多种教育方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点,并需要加强。

一、高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多样性。目前高中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多样性,教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只是盲目的进行创新教育。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有的时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对语文失去兴趣。例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育,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思考的时间,从而学不到知识,导致学生会对语文失去兴趣。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情况。

(二)课堂缺少学习氛围。在高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想让学生多增加知识,所以在课堂上就不停地灌输知识,几乎没有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背书,这说明,在高中课堂上创造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高中语文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所以,就要求教师抓住内容的重点,明确教学目标,在结合学生的个性制订语文学习计划,使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主要做法有:

(1)确定语文目标。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通读一遍,然后明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并认真思考,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结合制订教学目标,这样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明确了教学任务的思路。

(2)制订教学计划。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学习计划,这是实施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计划可以分为:一是课堂计划,课堂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地点,所以必须要有明确的计划,其计划的重点是更新教学理念和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明确重点、难点的内容。二是第二课堂计划,第二课堂包括学生的作业和课堂以外有关语文的教育,安排一些与语文知识有关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更深入了解。这些计划的制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根本就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将音乐、美术等一些色彩鲜明的东西应用到语文的教学中,并结合一些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上下载朗读范本,然后进行快慢调节和加入点配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习惯一词的意思是长时期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的活动中长期使用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的,是学好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语文的学习光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它的学习需要不断的进行阅读积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写、边读边思,并写读书笔记。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了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

(2)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中的重要过程,它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了解了课文的体裁和主要内容,然后在预习的过程中对难点和重点做好标记,在上课时好认真听教师讲解。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并做好标记,然后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深认识。通过长时期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不仅提高了听课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拓宽语文视野,提升语文素养。为了巩固知识,教师要利用好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测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1)开展语文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语文知识的内容,设计一些语文活动,例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重视测试。测试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可以了解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不足,并分析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原因,并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育。测试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的不足点,并加强学习;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所以,教师在教育上可以加强平时的测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总结

提高语文的学习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也不是学生和教师任意一方努力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帮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实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还有许多,这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0).

篇14

【中图分类号】G2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51-02

1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五个理由:

第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第二,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第三,因为高考要考语文。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第五,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

语文课本本身就是美的所在,它汇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经典之作,那优美的语言,优美的画面,神圣的情感,时时处处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2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2.1 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 主动预习: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一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是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3)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4)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3 专心上课: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

2.4 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3 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3.1 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围绕课内学习,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尽量多地阅读比较优秀的课外读物,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读写结合,并定期归纳整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积累、感悟,语文素养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3.2 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钩玄提要;(4)写读后感。

3.3 勤查词典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3.4 勤于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