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集体经济的态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泰语精读;问题;对策 自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作为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广西在经贸、旅游、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泰国开展了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为满足各个领域往来中对泰语人才的需求,近些年来,广西除部分本科院校之外,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泰语专业,呈现出学泰语热不减的景象。鉴于此,作为“广西旅游人才小高地”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也在2009年开始招收以培养泰语旅游实用人才为目标的泰语专业学生。
一、泰语精读教学中的问题
在诸多泰语专业课中,《泰语精读》作为一门集听、说、读、写于一身的综合性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大一下学期,共设4个学期,总课时324个,占全部专业课时24.5%。可见,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日益显露,经过认真反思和总结,主要有以下
几点。
1.可供高职层次挑选的精读教程教材匮乏。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教材出版时间都在三年以上,大多数是面向本科层次,没有一套明确注明教授对象为高职高专泰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阅读教材。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科任教师不得已摈弃现有教材,自己从网络上等一些途径找来资料印发给学生。虽然这样的做法有诸多好处,但也存在内容选取以教师自己的喜好为主,知识讲解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的问题,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造成了不便。
2.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由于本校泰语专业教师都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也相对薄弱。在教学中,依然主要沿用自己在学泰语时老师教泰语的传统教学模式,知识的传授很多时候也局限于词汇、句子简单的讲解和翻译,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日益消退。
3.学生认识存在误区。(1)学习自主性不强。在该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无论是高年级的,还是低年级的,都存在为数不少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这部分学生认为不懂的地方问老师和同学就行,不愿在查字典上花时间,抑或认为泰语语感和泰语语言思维的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够形成,跟着老师学就可以了。所以,导致这部分学生泰语水平停滞,跟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2)学习方法不恰当。许多学生存在照搬学习英语的方法现象。如,记忆泰语词汇,喜欢在纸上反反复复写同一个单词,不知道将单词放入句子或短语中加以理解记忆;喜欢囫囵吞枣式地记忆词汇,忽视对词根意思的理解。(3)主观上获取知识的内容单一。由于本校是一所旅游学校,开设的诸多中文课程都与旅游息息相关,使得部分学生固执地认为,自己只要注重积累泰语旅游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学好泰语,最后导致其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低下。
二、针对泰语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
1.完善专业硬件设施,参照目前区内外开设泰语专业较早、专业水准靠前的广大高校的做法,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系一级泰语语言文化读书资料中心并对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其视野范围。
2.加强科研,完善教材。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历届学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认真研究现有教材的优缺点,在注重教材适时性、实用性、知识性、全面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前提下,组织编订符合高职高专学生更有效学习泰语的精读教材。
3.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1)泰语专业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应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建立起“互为间行”的融洽的师生关系。(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将替代式教学策略、互动性教学策略与“知识本位”的主讲式教学方式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完美融合,努力呈现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相兼容的精读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营造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获得知识的氛围。
4.及时总结学习方法,拓展专业兴趣。(1)泰语,作为人类的一种语言,既有其他语言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对待。积累词汇时,多用比较法、发散记忆法,比较不同字、词、句子的音调、字形、中文意思之间的异同,培养坚持朗读的好习惯,培养好的语感,养成看到什么就在脑子里用泰语翻译的习惯,训练泰语语言思维,不断跟身边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谦虚请教,认真反思。(2)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好原动力。通过开展到对象国学习交流项目、与泰国留学生形成学习对子、参加泰语专业演讲比赛、介绍优秀的泰语影视歌曲等形式和方式,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总之,作为青年教师,在应对《泰语精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应积极面对,并力求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使本校的泰语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枫.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1.
[2]阳亚妮.对百色学院泰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学科建设,2013(10).
[3]廖海鹰.高职院校泰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综合素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3(08).
【关键词】 眼镜蛇毒液类;,受体,胆碱能;,毒蕈碱;,胆碱能激动剂;,放射受体分析法
摘要: 目的 从舟山眼镜蛇Naja atra蛇毒中分离毒蕈碱样多肽,探讨其与M胆碱受体的关系。方法 应用分子筛凝胶Sephadex G50、Sephadex G100、离子交换凝胶CMSepharose F.F.分离纯化目的组分;SDSPAGE鉴定目的蛋白的纯度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该物质与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的亲和力;选用离体豚鼠回肠纵行肌观察其对M胆碱受体的效应。结果 从舟山眼镜蛇蛇毒中获得一种与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具有高亲和力的多肽(Ki为10.12 nmol/L),其相对分子质量约14 kD。该多肽可引起离体豚鼠回肠纵行肌收缩,此效应可被阿托品阻断。结论 舟山眼镜蛇蛇毒中获得与M胆碱受体具有高亲和力的多肽,该多肽对M胆碱受体具有激动效应。
关键词: 眼镜蛇毒液类; 受体,胆碱能; 毒蕈碱; 胆碱能激动剂; 放射受体分析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solate muscarinic peptide(MP) from Naja atra venom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P in 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mChR). Methods MP had been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Naja atra venom by gel filtration on Sephadex G50 and Sephadex G100, chromatography on ionexchanger CMSepharose FF. Homogenicity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MP was determined on SDSPAGE. Isolated ileal longitudinal muscles of the guinea pig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P on mChR.The affinity of MP to rat brain synaptosomal membrane was tested by radio receptor assay.
Results Muscarinic peptide isolated from Naja atra venom could displace [3H]QNB from rat brain. Its molecular weight was 14 kD. In guineapig ileum, MP produced a potent contraction which can be blocked by atropine.
Conclusion The muscarinic peptide from Naja atra venom was muscarinic agonist.
KEY WORDS: cobra venoms; receptors,cholinergic; muscarinic; muscarinic agonists; radio receptor assay; chromatography
蛇毒中含有多种酶类和毒蛋白。人们很早就从眼镜蛇科和海蛇科等蛇毒中分离获得了大量能与烟碱型胆碱受体特异结合的神经毒素[1],却一直没有发现与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具有亲和力的神经毒素。直到1980年代后期,Adem首先报道,由绿曼巴Dendroaspis angusticeps蛇毒中分离获得2种与M胆碱受体有亲和力的毒蕈碱样毒素(muscarinic toxins,MT)――MT1和MT2[2],此后,陆续发现其他的MT。迄今为止,从曼巴蛇毒中至少分离得到12种类似的神经毒素[25],研究发现MT对M胆碱受体亚型选择性较高,在药理和生理研究中是一种很好的工具药。我国蛇种舟山眼镜蛇与曼巴蛇同属眼镜蛇科,笔者拟从舟山眼镜蛇蛇毒中分离毒蕈碱样多肽,并观察其与M胆碱受体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蛇毒
舟山眼镜蛇蛇毒,广州新源蛇毒生产基地提供。
1.1.2 试剂与仪器
Sephadex G50、Sephadex G100和CM Sepharose FF(美国Amersham公司);[3H]QNB,48 Ci/mmol,1.0 mCi/mL(美国Amersham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GF/C玻璃纤维滤膜(英国Whatman公司);自动部分收集器(BSZ100,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R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成都仪器厂);2300TR液体闪烁计数仪(美国MD公司)。
1.1.3 动物
SD大鼠,体质量(250~280 g),雌雄不限(合格证号:闽实动质准第002205);荷兰种豚鼠,体质量250~300 g,雌雄不限,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蛇毒的分离纯化
舟山眼镜蛇粗毒溶于双蒸水中,4 ℃静置过夜;4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上Sephadex G50柱(26 mm×900 mm),用双蒸水进行洗脱,流速20 mL/h,部分收集器收集洗脱液,每管10 min,测定洗脱液280 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D(280 nm)],绘制洗脱曲线。活性组分经浓缩脱盐后,上Sephadex G100柱(26 mm×900 mm),洗脱过程同上。活性组分经浓缩脱盐后上离子交换凝胶CM Sepharose FF,用0.02 mol/L、pH 8.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及NaCl(0.05~0.6 mol/L)进行阶段性梯度洗脱,洗脱过程同上。整个分离过程均在低温层析箱内进行。
1.2.2 纯度鉴定
参照文献[6],采用SDSPAGE(Tris甘氨酸系统)碱性不连续电泳,浓缩胶,T=5%,C=5%;分离胶,T=15%,C=2%。恒流29 mA,整个电泳过程50 min。电泳结束后,将凝胶用含50%甲醇和10%乙酸的溶液固定30 min,考马斯亮蓝R250,60 ℃染色10 min,使用30%甲醇、10%乙酸的混合液脱色。
1.2.3 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将SDSPAGE电泳样品凝胶,在Image Master VDS凝胶成像系统上成像,以Marker为对照,通过该系统软件计算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1.2.4 放射受体分析法
1.2.4.1 制备膜受体
参照文献[7]。大鼠断头后迅速取脑,去脑干称质量,加20倍体积冰冷的0.32 mol/L蔗糖溶液冰浴手工匀浆。4 ℃,6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以4 ℃,15000 r/min离心30 min,弃上清,沉淀以50 mmol/L、pH 7.4的钠钾磷酸盐缓冲液洗1次,离心速度和时间同前重复1次。最后用适量缓冲液悬浮制成膜蛋白标本,-20 ℃贮存备用。Lowry法测蛋白含量。
转贴于
1.2.4.2 饱和实验
参照文献[7]。每管中加入的固定浓度的膜蛋白(0.2 mg/mL)和不同浓度的[3H]QNB (0.1~4.16 nmol/L),补充50 mmol/L、pH 7.4的钠钾磷酸盐缓冲液至总体积1 mL,此为总结合管。室温孵育30 min,加入冰冷缓冲液5 mL终止反应,迅速抽滤至玻璃纤维滤膜上,冲洗2次,滤膜烘干后,投入闪烁液中,用液体闪烁仪测定滤膜上的放射性强度。每一浓度作三复管,每一独立实验重复3次(下同)。用Scatchard方程计算[3H]QNB与M胆碱受体的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容量Bmax。用Hill方程求得Hill系数。
1.2.4.3 竞争结合实验
参照文献[7]。总结合管中加入固定浓度的[3H]QNB(300 fmol/mL)和固定浓度的膜蛋白(0.2 mg/mL),竞争结合管在总结合管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未标记的受试组分(10-6~10-2g/L),非特异结合管在总结合管基础上另加入终浓度为10-6mol/L阿托品。室温孵育30 min,以后步骤同饱和实验。用剂量效应半对数法作图,采用分对数转化法,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ChengPrusoff公式求出受试组分与M胆碱受体的解离常数Ki值:Ki=IC50/(1+[L]/Kd)
1.2.5 离体豚鼠回肠纵行肌实验
猛击豚鼠头部,使其昏迷,自回盲部上端5 cm处取回肠一段剪成1.5~2 cm长,浸于Kreb’s液中,洗去内容物,小心剪去肠系膜,套在直径为7 mm玻璃棒上,用一小棉签自肠系膜处与肠段成切线方向剥离纵行肌,使之与内层环行肌分离。取纵行肌束,一端固定于通气钩上,另一端连接于张力换能器上,置于盛有Kreb’s液10 mL,恒温37 ℃浴槽内,前负荷为350 mg,并持续通入体积分数为0.95的O2和0.05的CO2,R6240系统记录标本的张力变化。待标本稳定后,向浴槽中加入受试组分。加入的样品体积不超过浴槽中Kreb’s液容量的5%,观察各组分对标本的张力的影响,并观察阿托品对其产生的效应的影响。实验重复3次。
2 结 果
2.1 目的组分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
粗毒经Sephadex G50分子筛色谱分离后获得5个蛋白峰(图1),其中第Ⅰ组分可引起豚鼠离体回肠纵行肌收缩,定为活性组分。分子筛Sephadex G100进一步分离Ⅰ组分(图2)。离子交换凝胶CM Sepharose FF纯化活性组分,得一对称平滑的蛋白峰。在SDSPAGE上显示为单一蛋白条带(图3),暂名为毒蕈碱样多肽(muscarinic peptide,MP)。
2.2 MP与M胆碱受体的亲和力
饱和实验结果显示,[3H]QNB放射配体与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结合的Bmax值为1313 fmol/mg蛋白,Kd值为0.17 nmol/L(图4),Hill系数为1.0078,表示[3H]QNB与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结合反应符合Clark模型。
竞争结合实验结果显示,MP在0.01 μg/mL时对[3H]QNB与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竞争抑制,10 μg/mL时达到完全抑制,表示MP对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具有亲和力(图5)。经计算,IC50为27.99 nmol/L,Ki值为10.12 nmol/L。
2.3 MP对离体豚鼠回肠纵行肌张力的影响
实验中观察到,MP(60 μg/mL)引起豚鼠离体回肠纵行肌产生显著收缩,且该效应可被阿托品(10-6mol/L)阻断,提示MP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纵行肌收缩效应是由M胆碱受体介导的(图6)。
3 讨 论
文献报道,曼巴蛇毒中的MT由60~6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 kD[8]。笔者通过凝胶层析方法从舟山眼镜蛇蛇毒中获得的MP相对分子质量约14 kD,含量为13%。MP的相对分子质量较MT大。近来,Miyoshi在眼镜蛇Naja Naja sputatrix蛇毒中发现能竞争抑制[3H]QNB与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结合反应的蛋白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3.6 kD,含量为12%[9]。在放射受体分析实验中,发现MP与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的亲和力较高(Ki=10.12 nmol/L),其与Miyoshi的多肽(Ki=9.3 nmol/L)接近。在竞争结合实验中,发现MP对[3H]QNB与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竞争抑制的起效浓度到最大浓度范围是0.01~10 μg/mL,而MT是5.0~70 μg/mL[2],提示MP与M胆碱受体的亲和力明显高于MT。比较看出,MP与Miyoshi的多肽较为相似。由于蛇种的进化不同,所含成分存在差异,上述三者是否属于同类物质,尚待进一步研究。
体外功能学研究发现,MT中一些蛋白是M胆碱受体的拮抗剂,另些蛋白为激动剂[8]。Miyoshi只进行了理化性质和与M胆碱受体的亲和力的研究[9],但并未进行体外功能学研究。笔者观察到MP对离体豚鼠回肠纵行肌具有收缩效应,且该效应由M胆碱受体介导,提示MP是M胆碱受体激动剂。
在对MT1和MT2的研究中,发现它们仅50%竞争抑制了[3H]QNB与大鼠脑组织M胆碱受体的结合反应,提示其具有M胆碱受体亚型选择性[2]。在亚型选择性研究中,选用表达人类m受体亚型(m1~m5)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系,发现MT对m1和m4两种M胆碱受体亚型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哌仑西平等亚型选择性拮抗剂,有些已开发为药理学工具药使用[10]。其中MT2是一种M1受体选择性激动剂,体内药效学研究发现其作用与拟胆碱药类似,可改善大鼠认知功能和动作行为能力[1112],目前M1受体选择性激动剂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较有前途的治疗药物。MP作为M胆碱受体激动剂,与M胆碱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但其研究开发价值还取决于亚型选择性如何。所以MP对M胆碱受体的亚型选择性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Karlsson E. Chemistry of protein toxins in snake venoms[M]// Lee CY.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Vol.52. Berlin:SpringerVerlag, 1979:159212.
[2] Adem A,Asblom A,Johansson G,et al. Toxins from the venom of the green mamba Dendroaspis angusticeps that inhibit the binding of quinuclidinyl benzilate to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J]. Biochim Biophys Acta, 1988,968:340345.
[3] Max S I,Liang J S,Potter L T. 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m1toxin,a specific antagonist of m1 muscarinic receptors[J]. J Neurosci, 1993,13:42934300.
[4] Jolkkonen M,Giersbergen P L V,Hellman U,et al. Muscarinic toxins from the black mamba Dendroaspis polylepis[J]. Eur J Biochem, 1995,234:579585.
[5] Vandermeers A,VandermeersPiret M C,Rathe J,et al. Purification and sequence determination of a new muscarinic toxin(MT4) from the venom of the green mamba(Dendroaspis angusticeps)[J]. Toxicon, 1995,33:11711179.
[6]萨姆布鲁克J,弗里奇EF,曼尼阿蒂斯T.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880886.
[7]徐叔云,卞如濂,陈修. 药理实验方法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63367
[8] Bradley K N. Muscarinic toxins from the green mamba[J]. Pharmacol Ther, 2000,85:87109.
[9] Miyoshi S,Tu AT. Phospholipase A2 from Naja naja sputatrix venom is a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inhibitor[J]. Arch Biochem Biophys, 1996,328:1725.
[10] Adem A,Karlsson E. Muscarinic receptor subtype selective toxins[J]. Life Sci, 1997,60:10691076.
[11]Jerusalinsky D,Cervenansky C,Abo V,et al. Muscarinic cholinergic toxins from Dendroaspis angusticeps venom[J]. J Neurochem, 1991,57(Suppl):93.
关键词:铁路; 集体经济 ;平稳过渡
铁路集体企业是党的以后,为安置铁路职工返城知青及待业子女,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稳定,由铁路运输企业主办和扶持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铁路集体经济是特殊历史阶段形成的过渡性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逐步萎缩直至消亡。由于多种原因,当前,处于过渡阶段的铁路集体经济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正处于各类矛盾的集中爆发期,集体企业职工成为铁路稳定的高发人群,每年都发生大量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铁路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因此,如何确保铁路集体经济和谐发展,实现铁路集体经济平稳过渡,是当前铁路应该抓紧研究的紧迫问题。
一、关于铁路集体经济的几个认识误区
(一)集体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关系不大
目前铁路系统有些年轻的领导干部不太了解铁路集体经济产生、发展的历史,误以为铁路集体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关系不大。实际上铁路集体企业均是由当时的铁路分局资助兴办,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的经济组织,虽然是两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但与铁路运输企业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业务关系、资产关系、经济关系和人员关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铁路集体经济已成为铁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企业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铁路的稳定和发展。
(二)铁路集体企业很快就会自然消亡
铁路系统内部有些同志认为,目前,铁路集体企业每年有大量的职工退休,正在快速萎缩,用不了几年就会自然消失,不值得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解决集体经济的有关问题。实际上目前铁路还有近3000家集体企业,约25万集体职工,其中,5家铁路局各有1万多名集体职工;全路约5000名集体职工的年龄在35岁以下。因此,虽然集体企业已经不招收新职工了,但到集体职工全部正常退休,还需要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实现铁路集体企业的平稳过渡,任务十分繁重、艰巨。
(三)铁路运输企业目前自身也很困难,顾不上集体企业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铁路运输企业面临不少困难,2011年很多铁路局出现亏损,有些同志对集体企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集体企业的扶持力度有所削弱。实际上,集体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难以分割,集体职工都认为自己是铁路职工,什么事都找铁路局解决。集体企业是铁路运输企业主办的,确保集体经济平稳、和谐发展,特别是保持职工队伍,是铁路运输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讲大局,与铁路集体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二、当前铁路集体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组织领导弱化
认识决定态度。由于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近几年,在铁路系统从上到下,对集体经济工作的重视和扶持力度都有所下降。十多年前,从铁道部到各铁路局都有专门的集体经济管理机构和足够的管理人员,但现在,铁道部已经没有明确的集体经济管理机构了,而且已经10多年没有发过有关集体经济工作的文件了。全路18个铁路局的情况也差不多,目前只有10个铁路局仍然保留独立的集体经济管理处,有6个铁路局将原来的集体经济管理部门并入多元经营管理机构,有2个铁路局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管理机构的撤并,人员的精简,直接削弱了对铁路集体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
(二)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近年来各铁路局对集体企业实行了“封死入口、敞开出口”的人员管理措施,集体企业人员得不到更新,集体职工日趋老化。目前,职工平均年龄男性约49岁,女性约46岁。46岁及以上的职工占到62%。同时,集体职工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6%,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缺乏,对集体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三)业务流失严重
由于集体企业长期以来依赖运输主业,缺乏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准入门槛提高,集体企业原有产品不断淘汰。由于支持政策难落实,传统路用产品的生产供应业务也得不到保证,造成集体企业业务不断流失,经营困难加剧,尤其是直属企业在分局撤销后,缺乏经营资源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全路集体企业中,10万元以下微利企业和亏损企业占70%。特别是车务系统的集体企业随着高铁开行、列车提速、停站减少,造成传统经营业务萎缩,效益持续下滑,部分企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
(四)收入差距拉大
由于集体企业经营困难,支付能力不足,造成集体职工的收入水平远低于运输站段和非运输企业的全民职工。近两年,铁路全民职工每年都在加工资,而很多集体企业没有能力给职工加工资,因此集体和全民职工的收入差距呈现拉大趋势。个别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如上海铁路局砀山站劳动服务公司45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最低400元,最高只有700元,低于徐州地区职工最低工资930元的标准,职工自己还要缴付社会保险费。
(五)稳定问题突出
近几年,随着物价不断上涨,铁路集体职工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收入太低,而且大部分铁路集体职工不能享受货币化住房补贴和“三不让”帮扶政策。集体职工对收入待遇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一些职工往往采取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等过激手段。据统计,铁路系统发生的群体性上访有三分之二是集体职工。2011年,仅上海局集体企业就有10批222人到路局上访,1批27人到铁道部上访。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稳定压力越来越大。
三、实现铁路集体经济平稳过渡的建议措施
(一)明确发展方向,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发展
由于多种原因,当前,铁路集体经济面临企业“小散弱”、 人员老化、业务萎缩、经营困难等诸多问题。为了实现集体经济的平稳过渡,必须通过因企制宜,分类推进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改善集体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集体职工的收入待遇。其中,业务严重萎缩、富余人员较多的集体企业可向劳务型转变,通过向主办单位及局内其他单位输出劳务,提高集体职工的上岗率;具有一定发展空间和生产经营能力的集体企业可向合作型转变,通过与局内非运输企业及局外相关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增强产品研发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有较大发展空间和较强独立生产经营能力的集体企业,可向自主经营型转变,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主创业、自我发展和市场开拓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明确管理责任,加强对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
铁路集体经济虽然是过渡性产物,但到它的自然消失还需要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实现铁路经济平稳过渡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建议铁道部要像国家重视“三农”问题那样,重视铁路“三集”问题(集体经济、集体企业、集体职工),加强对铁路集体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政策研究,明确铁路集体经济工作的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责,充实力量,积极履行指导、检查、监督、协调等行业管理职能,对集体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同时,加强政策研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18号的有关精神,结合铁路实际,研究制订铁路系统的贯彻落实意见,研究制订集体企业资产界定、资产处置、债权务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及自愿解除劳务关系等有关政策。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的有关扶持政策,积极推进集体企业重组、改革试点,实现铁路集体经济的平稳过渡。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集体改善经营状况
为改善集体企业经营状况,实现平稳、和谐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大业务项目、经营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铁路系统各单位应在同等条件下首先选购集体企业生产供应的各类路用产品、劳动防护用品和各类印刷品。各单位大修、更改中的零小工程,以及运输业委外和外委生产加工任务,集体企业有能力承担的,要优先交给集体企业承担;各单位可开发利用的场地、房屋、设备及其他资产和资源,应优先满足集体企业开发新产品、新项目,或出租经营的需要,并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的利益关系。对集体企业使用的场地、房屋、设备等资产租赁费用,应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确有困难的集体企业,经路局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应适当减免收费。各单位应付集体企业的工程款、材料款、修理费、劳务费等各类应付款项,应当优先结算,原则上最长不超过6个月。高新技术集体企业、困难集体企业向铁路资金结算所申请资金调剂的,可给予优惠利率。
(四)积极推进改革重组,为集体经济平稳过渡创造条件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49
1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其中最关键的是三农问题,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审计工作处理困难
在农村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审计工作属于重要内容。严谨规范的审计工作既可以监督与管理农村的集体财产及经济活动,又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村级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然而,部分村级财务工作人员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在理解与执行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
1.2 村干部队伍的不稳定
近年来,农村干部中出现的人心不稳、转岗外流现象逐年增加,使当地的村干部队伍逐渐分散。农村的工作比较琐碎,一直存在面广量大的问题,再加上各方面引起的矛盾,使村干部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十分辛苦;工资待遇偏低,尤其是退职后的生活补助以及养老保险,无法满足村干部的退职后的生活保障,并逐渐成为农村长期存在的共性问题。目前,只有15%的村干部办理了相关的保险,仍有85%的村干部在退职后得不到生活保障,这将严重打击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1.3 村集体经济状况参差不齐
农村经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是农村集体经济,也是村干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只有保证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才能确保投资农村新项目和公共物品的资金。当前,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推行,使集体经济的发展出现良莠不齐,农村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自发成立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进而提升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农村则将集体的固定资产变卖 ,这样虽然获得了短期利益,但是,固定资产一旦耗尽,就会切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同时,在今后的新项目发展或添置公共物品时,因为资金的短缺而表现出有心无力,无法继续开展工作。
2 原因分析
2.1 村级财务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问题
通常村级财务人员主要来自于当地村民,其不仅需要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还需要兼职其他的政府工作,并已经成为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当地的农民对本地的资源非常熟悉且有经验,可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管理,但是,这些人员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因此,在处理一些矛盾纠纷时,经常无法保证其公平、公正性。
2.2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
国家虽然非常重视三农,但在实际的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国家政策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现了政策不匹配的情况,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给予的扶持政策还停留在财政补贴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导致相关政策无法落实;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且农民对市场竞争的意识相对较差,导致农民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同时这些变化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使农民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竞争的理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加深。
3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科学合理绩效评价制度
坚持实施村“两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考核制 ,根据村人口、经济和工作大小确定报酬基数 ,并依据完成任务的情况按绩计酬 ,奖优罚劣 ,激励村干部有所作为;完善群众评议干部制度。量化干部考核内容和标准 ,每半年一次组织村民代表 、村民小组长 、党员代表、离职老干部代表等群众从政策水平 、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办事效益、工作建设、团结协作、群众关系、廉洁奉公等8个方面内容对党员、干部的现实表现、做实绩进行评议 ,让群众评价干部优劣,决定村干部去留 。
3.2 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在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素养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紧急任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培养工作人员的以下几个方面,应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理念水平;培养审计人员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要很好的解决,才能使国家得到真正富强、繁荣。但是,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我们继续努力,对今后的发展模式、解决措施仅需探讨,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才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近五年来,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苦苦扮演着“一级政府”的角色。
1.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
从我国目前现行的行政体制来看,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无固定的运作经费来源。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对确保村里工作人员思想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安全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钱办事”的重要来源。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合作医疗和各类创建等项目,虽然上级有部份的配套资金,但杯水车薪,还要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开支,确保了村级组织的运作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3.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税费改革后,农户农业生产支出越来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费用,但进行必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必须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万元左右,从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生产。
4.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如*村、*村等集体经济强村,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从20*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个村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万元,与20*年的*万元相比,增长*%;所有者权益*万元,比20*年的*万元相比,增长*%,扭转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下降的局面。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当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补偿)按村组分,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全市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个,占村总数的33.81%,比20*年多1个,连续二年出现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减少的现象。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村级经营收入9267万元,占总收入的43.22%;②发包及上交收入3791万元,占17.68%;③村投资收益445万元,占2.08%;④其他经济收入7937万元,占37.02%。另外,各级的补助收入7250万元,未计入总收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集体经济总体上体现出北强南弱、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平原优于山区的特点。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比较突出。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如,*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费)达1588余万元,而*村、*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元。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各种财政配套补助*万元,村社均*万元,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大部分村所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当年实际收入相差甚远的虚假情况。
4.钢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钢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另外,部份农民群众集体意识不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拖欠、拒交应交费用的现象滋生,无疑又给村级组织增添了不该有的负担。
5.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村级组织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关的物权回报。如,在农村饮用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费用,都要由村级组织负担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权和收益由水、电等相关部门所有,无形之中使村级资产化为乌有。
6.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7.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片面地认为,“村干部再回头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能力、三无财力,力不从心,不合时宜。”缺乏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和魄力,丧失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机遇和主动权。
8.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起步难,面临难以跨越的高门槛。近年来,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加强,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村级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加大,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办集体经济项目的门槛被抬高,与先进村的差距也随之越拉越大。
9.部分村级债务沉重,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债务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如小水电、道路、标准厂房的贷款利息)、各类创建配资金的投入以及非生产性支出等。
10.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从调查情况看,全市两位村主要领导文化年龄结构欠佳的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更谈不上魄力和胆略。甚至个别“问题”人员通过各种手段进入村班子,影响团结和工作的开展。
11.农经队伍力量薄弱,与工作量不相适应。目前,我市各乡镇街道仅有1至2名专职(兼职)农经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量大、任务重、强度大,哪里需要哪里搬,时常处在被动应付面上工作的状态,根本顾不上指导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另外,农经工作人员在职称评等方面也面临着突出的制约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切身利益。
(四)主要原因。
一是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看,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是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情况调查来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我市完成村办集体企业转制,受此负面影响,各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受调查的37个行政村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
我市村庄分布在平原、半山区、山区,村与村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
1.近郊村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如朗霞街道的新新村,通过创办蔬菜农贸市场和停车场,年可收租金等65余万元。二是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
2.山区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山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要开发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二要管理好。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针对“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返租倒包,把农户的责任山以及长期失管荒芜的山地,通过规划,向农民返租,统一开发后重新承包给农户经营,获得发包收入。二是合股经营,通过笋竹两用林、水果蔬菜基地和小水电等项目开发,村与农户或投资公司按一定比例合股开发经营。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二)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
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第一,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把该收的钱收起来。对农户长期放弃管理,粗放经营甚至荒芜的承包项目,由集体收回后,实行招投标承包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要对属于集体的山地、水等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第二,加强资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根据有关政策,保护好、发展好宅基地(土地)整理后的成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对使用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的,要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和公益事业费。第三,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代管制度。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等工作,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三)制定扶持政策,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从调查座谈体会到,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困难重重,不论是近郊村、远郊村,还是山区农村,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极大的扶持,尤其是对山区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的村,更应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扶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是要活用村级留用地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体必须占有生产资料,而土地是现阶段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留用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留给将来农村发展使用的土地。与其留着将来用,不如现在就用,迟用不如早用,早用早收益。在当前关键建设时期,必须突破僵硬的思维定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心保装,适度开发,早开发早发展。从干部群众的呼声来看,村集体占有10亩左右为宜,这样村均固定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维持村级正常运转。
二是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活化土地使用权。采取土地反租倒包、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兴办企业或开展物业经营,获得土地使用收益。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到城镇发展集体经济,从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部分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用指标,给集体经济薄弱村2至3亩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并以最低价位在区位较好的城镇规划区内落实地块建设工商用房,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
三是要建立新增工商税收分享政策。村级在村内或城镇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民营经济,创办工商企业,新增工商税收可按地方收益部分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用于补充村级收入的缺口。按工业集聚要求搬迁至其他乡镇工业园区的企业上缴税收,原所在村应按一定比例分享收益。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着力改变引进企业越多,村负担越重的局面,从而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四是要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目前,分散在有关部门的涉农政策资金在扶持农村发展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且随意性较大。为此,要整合部门政策资源,优化资金配置,规范操作,增强方向性,提高透明度。要理清村级组织的财权和事权,按一定比例加大对农村道路养护、卫生保洁、绿化等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统筹村级班子成员工资报酬,切实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
(四)化解村级债务,切实减轻村级负担。
村级债务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阻力,要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切实减轻和缓解村级组织的负担,使村级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上轻装上阵。一是增收还债。通过大力培植集体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提高还债能力。二是清欠还债。主要是加大对农民欠缴的“三提五统”和各项承包费的清缴力度,在清欠工作中,要坚持执行先党员干部、后农民群众的原则,在广泛动员的前提下,对有能力还款而不还的,必须利用法律手段收缴。三是降息减债。对于高息借款,不管原来达成什么协议,都严格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利率计算,由乡镇农经站统一换据,签订协议,或由政府进行适当贴息,以此减少村级负债。四是节支还债。严格核算享受误工补贴人员数量,减少工资支出。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办公费、报刊费、会务费等项目要实行限额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五是核销减债。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审核认证,经过核定已确定认为无效的债权债务,按法定程序予以核销。六是归责还债。对原村办企业向银行贷款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借谁还的原则落实债务人,债务由企业承担并负责偿还;企业倒闭的,可以采取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形式处置,所得收入按法律规定偿还债务。
(五)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发展活力。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五、需要调整或出台的扶持政策
1.村级留用地政策。
2.村干部报酬逐步统筹。
3.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经费(正常运转经费)的补助政策。
4.发展物业经济的扶持政策。
5.村干部的激励、关爱政策的继续运行。(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6.由村级出资共建农村公共设施的收益回报机制。(水、电等垄断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