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范文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

篇1

关键词:新课改;思考;语文教学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详细说明到,语文课程的理念应该涵盖有共同合作、独立自主以及相互探究,并且缺一不可。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基本理念的提出,凸显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充分说明了学生这一主体的重要性。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师们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配合。由于新课改独特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和教师们都能够彼此交流和合作,从而获得过去课堂上没有获得的教学体验和感受。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对于教学发展史非常有好处的。

1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要适时的、合理的做出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新课改的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中心去服务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吸取知识。老师要从以往的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放下过去的权威以积极饱满的精神面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学习。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不仅是一个服务者更是一个引导者,老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体会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更容易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活动与学习中去。当好一个服务者可不容易,教师们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教法教具。不仅仅如此,教师应当充分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制定出游针对性、科学性的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想要什么,缺什么,并同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在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就能更主动更积极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转变角色不仅是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和引导者,还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小伙伴从而和学生一起思考、讨论。

2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有针对性的转变

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并不充分全面。因此,教师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从而全方位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热情一旦被激发出来之后,他们就会主动的向学习中的未知领域发起进攻。因此,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不仅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还能够和伙伴们相互帮助发现问题同时解决问题。新课改的教学中心是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教材处理以及叫许过程中要重视是否有忽略学生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宗旨,因此万万不可忽略学生主体性。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方法或者采用一些手段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不可忽视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新课标的作文要求中,主要强调了写作必须要具有真情实感。自古代起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因此不可否认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联系的重要性。新课标在关于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前言中就投提到过语文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内容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阐述。作文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学写作文如学做人,教写作文就是教做人。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把社会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教育、记法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等教育内容贯穿到学生的作品中去。

4开展第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学实践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们举办关于语文类的诗书朗诵会、读书活动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或者课余时间组建文学社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魅力的无处不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讲座、辩论会等等活动来让学生增加见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开展写作专栏,专门刊登一些优秀的作文,从而更大程度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在这样一个洋溢着青春文字的氛围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现代教育和技术要科学的结合

在关于语文的新课标中有要求语文课程必须要是开放的并充满活力的,同时它应该面向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向,科学将跨学科学习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可以发展新的思维,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多媒体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幻灯片展示等等效果,学生能够更真实的感受到教材内容,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教材索要传达的内容。这样一来,语文教学课堂就会更生动哼融洽。综合以上内容来说,教师们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法。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收获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海荣.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交往[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篇2

语文是各个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们接触时间最长的一门课程,语文本应该是学生们学习兴趣最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科目,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事实并非如此。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对语文学习也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兴趣,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进行反思,做好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要想做好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和努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使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效率更高。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语文课本的安排进行文章的讲解。在讲解语文课文时,教师对文章中每个句子的含义做出详细的说明、清晰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等等,先不说教师的讲解正确与否,是否和作者的想法向吻合,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讲得口干舌燥、津津有味,但是学生们却无动于衷,感到语文学习索然无味。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情况,语文教师不禁陷入了深思当中,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也不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只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要在新课改下做好语文教学的变革工作。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包办一切,对文章进行细致入微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先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对作者的感情进行体会,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们都喜欢上了语文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舞台剧的表演等等。通过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学生们都被语文课堂教学所吸引,踊跃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从而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结合学生实际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让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有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入手组织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之下变为主动学习,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

篇3

【关键词】课改;语文;教学;改革

新课改是我国教学领域几年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达成实际教学目标,必须要着重思考当前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与思想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文章将基于新课改趋势思考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望为实际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国内的小学当中,有许多资深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院校为了优化教学质量,也十分重视对于教师队伍的素养强化,因此也更加重视对于资深教师的挽留。以资深教师带动新教师,这显然是有利的趋势,但是当前许多院校内,资深教师与新教师都呈现出一种隔离的状态。资深教师不愿创新教学思想,过度固守,而新教师则缺乏经验与方法,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语文学科作为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科目,并未真正起到相互带动的作用,因此更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在新课改趋势下,却有许多教师尚未意识到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的重要意义。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会耗费自身的大量时间及精力,甚至认为教学方式与思想的创新是无用之功。也许在校方倡导之下,教师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学生的兴趣激发提起重视,积累素材,改革教学方式,但是久而久之,教师便很容易忽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使得教学流程过于枯燥,自然无法达成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标。

(三)新课改流于形式当前诸多学校的教学改革,至今依然并未有实质变化或是巨大进展。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依然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过分依赖课本,考核依然过于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不重视,甚至有许多教师,将课堂单纯视作自己的舞台,过度专注自身的表现,因此使得课堂过于刻板,无法体现出实际的正面引导作用。

二、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直接且长远的。但是如同以上所述,当前的教师在素养及能力上显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足。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很高的能力水平与意识水平,才能够做好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而且语言知识博大精深,教师只有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与学生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教师队伍,校方必须要首先首先明确教师队伍当前的问题。正如以上所述,当前的语文教师队伍,自身教师的思想较为陈旧,不愿革新,而新教师则缺乏教学经验,不懂得引导学生的技巧。所以要确保教师队伍的能力以及素养提升,必须要做好教师教育。考虑到资深教师与新进教师之间优势与缺陷的互补性,校方应当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的一带一活动,用新教师的思想去启发资深教师,使其产生教学灵感。同时利用资深教师的经验去引导新进教师,让新教师找到开展教学工作的方向,进而保证教学成果更加理想。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至关重要。为了高效开展教学活动,语文教师更应重视情境的创设,要积极利用情境要素,包括图像、影像、音乐等等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因素,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此外也可以利用演绎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加深体会。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生在这一阶段,思想呈现出形象化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方式往往倾向感官认知,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学生这样的感知特征去引导学生。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当中的不同角色,教师可以适当加入音乐,以及环境背景去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对于角色,对于情节的揣摩,对于环境的感知去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引导质疑解惑合作与讨论,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也要激励学生进行合作,相互讨论、表达见解、提出质疑、共同解答问题,获取知识。但是必须要做好教学分组,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概况,选择最合理的分组方案,进而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达成良好合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引导方案。例如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小组,可以制定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例如对于课文的多次默读以及对于生字的默写等等,节奏应当相对较慢,避免学生无法跟上节奏。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跟随教学进度制定方案,要涉及阅读、写作、口语等多个方面。而对于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则应当布置一些拔高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挑战性,进而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与讨论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与其他同学互动,与教师互动,教师应当将课堂的更多时间预留出来,要避免学生单纯倾听自身的讲解。在合作互动当中,应当融合一定的竞技性,例如可以针对课文的某一阅读理解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正反不同见解的辩论,让学生的自由度更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四)练习巩固,善于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是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涵盖广泛,更不可能通过几本书去完全表述,亦无法通过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去完成讲解。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更加重视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认知,拓展视野,增进了解。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将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也能够随时接触语文知识,随时用到语文知识。特别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小学生来说,语言必须要常用,才能了解得更深刻。为此,教师必须要开展课下教学。为了让学生的了解更深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布置课后任务,一般情况下,应当布置探索性的课题,以及课后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后的探索研究去获取知识。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热门的配音软件练习配音以及朗诵,掌握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技巧,这样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更易接受的。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新课改趋势下,教师要适应实际教学需求,必须要首先做好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改革,只有自身的自律意识,能够让教师更积极地去学习,去填充自身知识体系。校方应当激励教师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主动参与网络课程以及讲座等形式丰富自身。虽然除校内的活动以外,校方并不应干涉教师生活,但是应当积极地通过不同的激励方式去引导语文教师学习。包括课下的读书分享活动以及竞赛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去激励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这样的教师,才能有活力,带给学生动力。与校方组织的教师活动不同,课下教师的习惯养成应当是自主的,凭借教师个人意志去完成的,而非强制性的,所以应当强调自主参与的原则。

篇4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新教材;主动性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执教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先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一、面对课改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p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4)从教学目标出发,设置若干关键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个性化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能够准确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运用,在实施语文新课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接纳性的、支持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并协助学生寻求和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的运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有意提示学习策略,并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变化。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模仿和记忆的学习过程,它和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一样,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方式,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强调获得知识结论的同时,尤其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相关经验,让学生充分开展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并注意充分开展课堂的交互活动,让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达成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并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等,从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为此目的,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魏书生老师深知其理,大胆探索,成就瞩目。他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反之,过去的语文教师醉心于一厢情愿,灌输知识,其结果导致不少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甚至厌恶学习。总之,只有注重授予学生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重视以下学习方法:掌握利用常见工具书的方法;善于积累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学会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借鉴科学的记忆、思考的方法。授予途径可如下: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专门介绍(如魏书生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推广学生自己总结出的有效方法。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新课、讲授课文、总结练习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以此为标准来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强调独立阅读,让学生在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的过程中尝试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重视阅读量的要求,不满足于每学期一本教材,鼓励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以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个性化阅读主张有创意的阅读,优美诗文要熟读成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发表独到见解;个性化阅读倡导在独立阅读基础上的合作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篇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逐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教学,一半是艺术。这话确实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奥妙。所谓"教学艺术",对教师而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导演"艺术。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时效呢?

1.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1.1 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会掀起一个小,起如爆竹,结如鸣钟。教师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悠美。这一训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1.2 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例如教学《捕蛇者说》一文,可在学生熟读后,抓住结尾这一文章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

2.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

2.1 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

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桔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将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音像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等多方面的优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以加强感知或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上苏轼的《水调歌头o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由于学生心态还不成熟,并喜欢追星,因此,我找来香港歌星王菲合乐而唱《明月几时有》的VCD碟在教室播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学生立刻被王菲悠扬的歌声吸引住了,不停地摇头晃脑,在欣赏中,加深了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译析全词内容,并一起唱起这首《明月》歌,使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词的印象,在激趣中促进了理解,悟思中尝到了喜悦。

2.2 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像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像和大胆想像,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境来。

3.精心设计教学

篇7

一、轻松学习,愉快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必须考虑的重点。一节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与教师的备课,与课堂活动的气氛密切相关。教师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知识的媒体,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听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确定要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什么,重点是什么,这就是“满堂灌”。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什么。1.讲课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观点正确,概念准确,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2.讲课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序列,注意已知到未知,出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3.教学的语言要清晰、鲜明、洗练、生动,尽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在课堂中老师的微笑能贯穿于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富有无穷魅力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运用所学的语文词句。

二、以乐求和

教学中,精神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以乐求和呢?就是要学生在游戏、唱歌、阅读、交流中学到知识。如:阅读得越多可从中感受古今中外的文质之美,才能真实地感受语文本身埋藏的语言财富,课堂中的交流就是要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三、课堂教师中的讨论

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反馈、合作、交流、竞争。作为老师首先要创设学生群体的教学问题,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满堂灌,导致学困生在课堂上冷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存在。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我们教师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诱导功夫,想方设法去创造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启发调控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调控是从控制论的观点出发,讨论教学过程的一个课题,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控制。在这一个过程中,师生起协同作用。我们教师启发得好,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发展出发,正是叶圣陶所说的“教亦多术,运用在于人”。

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所以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们“会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由过去的学习传统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状况。教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把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新旧知识迁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学生自编儿歌,分析字型,记住字型,理解意思,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自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学会利用时间,计划学习,从多媒体获取知识的本领,提高学习效率;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动手操作,围绕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分析,解决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并对问题的学后反思;经常诱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技能发挥语文特色。

六、培养语文的质疑习惯

篇8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创新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改革现有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的新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已成为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面临的课题。那么,如何创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长期的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及兑现课改的不断地认识浅谈如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一、鼓励质疑,尽量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能使学生在认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可见,质疑是应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对于发问者,哪怕问的问题很简单,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课后给以给予回答,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教学生如何质疑才有意义。对问得不好的学生,千万不要责备、讥笑,也不允许班上其他学生讥笑,注意保护这些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对每一个能够大胆提问的学生都要给予真挚的表扬与肯定,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

2、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等入手进行质疑。一般说来,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等都是文章的“文眼”,它能深度地概括课文的内容。学生若能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质疑的话,无疑是抓住了课文的脉络,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深刻的意义。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被动、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能够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进行求知和学习。这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只有这种重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其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2、因材施教、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独特个性与特点的不同个体,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势必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中国古代时期孔子的教学思想中便有明显的体现,时至今日,无数的实践证明它正是解决班级授课制特有缺陷的最佳办法。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媒介和桥梁,正确、恰当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更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学科素养的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21世纪,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的顺利开展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趋势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渠道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3、创新评价标准,重视发展性评价的重要作用,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是以促进教师提高与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评价标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发展性评价便是一个相对完善和可取的评价方式,它更加突出教学发展的功能,改变了传统评价标准过分追求成绩与升学率的弊端。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小学中,仍然有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他们甚至想当然的认为所谓的新课改就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而已,而并没有将评价标准的创新与调整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上述情况的产生不仅将严重制约我国新课改的深入与推进,还将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发展性评价标准在我国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引起有关领导与教师的重视。

4、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也相当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有助于学生迅速的理解新教材、掌握新知识,实现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创设的情境中尽情的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不仅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秘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三、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

篇9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需求。新课改的实施要求高中语文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针对原有教学模式中的一些不足,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逐一进行解决。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目前已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存在缺陷。学生也很难对课本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该适时地转变教学方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也转变了传统的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目前,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地位,总是等着将教师的答案进行复制,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前要自主地进行预习,在课堂主动规定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在课后也要积极地进行复习。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也就不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就会严重地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地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

如果课堂教学模式化,缺乏生动灵活性,对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会起到阻碍作用。如果教学缺乏实践性,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深层次含义时,也就会非常困难。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应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实践中来,使其更好地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

总之,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能够从根本上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伴随着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故此,语文的教学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加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形成比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实现创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缺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积极地探究问题,而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很少给予学生主动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上采用灌输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预习,复习,课后小结,尚未养成。

2、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冲突。

目前一些优秀的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合适的教学理论强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学生接受。所以,传统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故此,新课改必然会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善。3、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课改尚在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标准把握好,理解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积极,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本质上并没有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

①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狭隘的,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语文课堂,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沉闷的复杂的语言,注意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身临其境的情境,若语文课堂上仅有枯燥的考试重点,便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就语文考试的题目来看,近年来的语文考核题目将重点放在主观题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无法适应这样的考试形式的,故此,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形式。

增加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上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导入的形式,但是导入的形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也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创新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意使用的语言,对于语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有时由于过于枯燥致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易产生疲惫的感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维,使用寓言、历史故事等增加知识的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

四、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多媒体

情感教育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只有拥有情感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才是活着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拥有情感的语文教学课堂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那么,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怎样将情感教育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值得我们探讨。

一、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情感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以澎湃的激情创设课堂情感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前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课堂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手势,一段情感跌宕的表述,一个真诚流露的微笑,都会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情感的氛围,拨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澎湃的激情营造课堂氛围,以澎湃的激情叩开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感动就尤为重要。

二、在课堂导入部分就让师生情感澎湃飞扬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课前导入的作用。好的导语紧紧扣住教材的感动因素,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有益的洗涤和陶冶,是奠基课堂教学氛围的心理因素。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台阶》一文时,我激情陈述: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出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是呀,父亲在儿女的心中是巍峨的高山,但却又充满深沉和沧桑,让人难以割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去领略一位农民父亲的人格魅力,让那不可磨灭的感动再次定格。我又满含深情地领读了课文,使整个课堂自始至终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这种氛围感动着我也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学生。

三、创设课堂情感氛围可以巧妙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篇12

关键词:语文教育;问题探析;方法初探

高中语文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的表达、人际交往、创新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纲规定和课改理念、课改目标的指导下,积极探究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1.教学理念陈旧、落后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些教学理念明显地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变化。有些老师目前还没有意识到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理念更新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致力于让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不生动,缺乏活力

语文涉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活力和兴趣的课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教学理念和升学目标的影响,语文课堂完全变成了死气沉沉的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非常被动,在课堂上学生忙着记知识点,整个课堂基本上演变成了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

3.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与以前的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原来的课堂上,以老师讲为主,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而在新课堂中,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赋予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表现机会。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初探

1.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就应当放下架子,真正与学生平等交流,老师和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当适度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增加对学生的理解。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比如:在讲授诗歌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非常有必要。有些诗歌靠单纯的讲解、体会,有的时候学生很难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意境。在讲解唐代诗歌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网络,在网上下载《唐之韵》,这部视频里面的音乐、美景、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作用非同一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倾听标准化的朗诵,也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

3.开展互动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靠老师讲或者是学生自己学习,这样都达不到教学的目标。因此,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当多互动,老师可以多提问,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还可以和学生就某一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双方尽情交流,加强相互理解。

4.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有可无,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地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首先,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便于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本中的各类注释,研究好课前提示和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再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带着问题听讲和学习;

最后,引导学生学会总结。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发生了许多变化,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改变原来不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课改目标的指导下,积极探究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培养更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良才.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6).

[2]韩倩.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探析[J].课改探微,2011(32).

篇1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探析

一、前言

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培养优质人才而提出的要求,新课改在此背景下展开,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进步、良好交流沟通、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等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互动与交流以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学是衔接高中与小学的枢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基础教育中占得地位相当重要,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来说作用不言自明。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即能够起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带有明显的灌输性,与新课改要求的精神和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新课改的实质要求在教学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为他们自我实现创造条件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是非的裁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尊重教育的规律,也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以学生为主体,也不能够忽视教师的作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那么有效的教学课堂就应该要具备高效的组织、引导能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那么课堂气氛、课堂记录无从保证,教学质量更加无从谈起。因此,教师的引导、组织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搞清楚主体与主导关系。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同样教学也在受着影响,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有着很多传统教学不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多媒体能够快速展示广泛的信息,具备“说”、“动”的鲜活功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多年了,但是运用的效果不太如意,这是运用方式和尺度没有把握好,不是单单的几张幻灯片、或者几个flash就可以见成效的,而应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其中,融入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如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准备几张图片、音频资料、动态画面,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参与其中,声情并茂,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利用较高的积极性以完成不易懂的教学内容。

(三)引入绩效评价机制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一项是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这样既可以评估企业的运作情况,又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摸底,起到激励与鼓励作用。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成效,也可以引入教学绩效评价,以充分探测教学效果,对于较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推广或者延续,而对于不太理想的教学方式就可以进行改进,或者剔除。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同时,一堂语文课,其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调控是否得当?对这些方面能否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不仅直接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教学标准的落实,还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环境

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环境是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的保证,积极互动的语文教学少不了优化的教学环境。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努力构建开放型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更具思维活力。这种教学环境更多的是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人文环境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堂常常忽略了语文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略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价值。许多富有优美意境、鲜活思想的文字被支解为机械释词、标准化答题。标准的模式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思维,更让学生形成了某些懒惰意识,造成不能说、不敢说及不会说的尴尬局面。营造互动、积极沟通的人文教学环境,能够使得学生和老师在交流中思维得到开放,得到激发。

(五)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以固定教室为阵地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语文的教学要求,适当开展课外活动,把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走向校园、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上打造学生的理论素养,在课外锻造学生的实践,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形成相互提高的教学模式。它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转变

所以,为了新课程的浪潮下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并不断学习`实践和运用。语文教学是课改环节之中的重中之重,语文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有情感体验。所以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该不断改变。

一.改变观念。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似乎老师只有高高在上,才算符合身份和地位.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双方是合作而非对立的关系。特别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才有火花闪耀的光辉。因此新课改下,语文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应该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改下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改变教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因此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根据我个人的实践和经验,我归结为以下几点:

(1)情感教学。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所以教师应该把阳光洒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理,一个激励的动作一个夸奖的眼神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语文教学充满了强烈的人文色彩,情感的相通才有情感的共鸣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说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另一位资深行家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的情绪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发挥得好,会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氛围。教学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2)问题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问题是思维和创造力的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有怀疑探究的精神。课堂的学习,学生难免分散注意力,怎样能牵住学生的心这是教学成果能否巩固的关键,语文教学中以问题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自主地位。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教师如同导演,把主角应分配给学生教育这台戏才能演的更好。语文教学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美的感受因人而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是真爱,这种体验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4)关注差异。一花一世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差距是真实存在的,教育者必须正视。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由他们各自的不同情况、不同经历和不同处境所决定的。所以在教学中“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