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审计和工程审计区别范文

审计和工程审计区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审计和工程审计区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审计和工程审计区别

篇1

【关键词】项目投资审计 工程造价审核 问题

工程项目投资审计是指企业对具有实际控制力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的审计。它是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制度、法规为依据对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资金运动和资产形成过程所进行的审查监督。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竣工验收审计和后评价审计四个阶段。其目的为加强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的规范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益性,有效、合理的控制工程项目造价,促使企业规范建设程序、改善建设管理、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工程造价审核是按当地的有关规定、定额和取费标准等对工程的各项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及价格和取费所进行的审查。虽然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一、工程项目投资审计与工程造价审核的区别

(一)作用不同

项目投资审计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通过事前审计,可以弄清项目建设是否必要、可行、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避免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浪费;通过事中审计可以检查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资产形成情况和管理情况,防止资金挪用和浪费。通过事后审计有利考核投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而造价审核一般是事后进行的,即对工程完成后的各种人财物耗费进行审查,从而确定造价,其对工程施工前和施工时的损失浪费和违纪违规行为无能为力,实际上造价审核更多的是一种鉴证作用。

(二)地位不同

项目投资审计与工程造价审核相比,项目投资审计是高层次的审计,这是由项目投资审计综合性、系统性、宏观性等因素所决定。第一:项目投资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从资金来源看有企业自筹资金、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等方面,涉及的单位有发改、财政、规划、国土等单位,建设过程还可分为勘察、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因此项目投资审计是系统的综合性审计,既要审计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又要审查投资活动的合法性及效益性,而工程造价审核可以抛开项目的其他情况,着重对造价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第二:投资活动涉及到一个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投资的结果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因此项目投资审计除了对项目微观情况进行审核外,还需从宏观角度审查项目建设对企业整体布局、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影响,而工程造价审核是完完全全的微观审计。因此项目投资审计是财务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管理审计的统一,而单一的工程造价审核不涉及较高层次的管理审计。

(三)内容不同

项目投资审计包括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两大方面。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主要有准备阶段的资金运用,项目的概算调整,合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资金来源及使用,建设成本及财务收支核算,设备、材料的采购,税费的计缴以及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收费情况等内容;项目竣工效益决算审计包括项目竣工决算报表的编制,项目投资及概算执行,建设成本,交付使用财产、结算资金,基建收入,投资效益等各方面的内容。可见项目投资审计内容十分丰富,几乎包括项目投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工程造价审核内容只是相当于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内容中建设成本的那一部分。

(四)重点不同

项目投资审计内容丰富,不同的项目和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审计重点,而工程造价审核的重点无非是工程量的计算,定额或取费标准的套用等方面而已。项目投资审计与工程造价审核区别较大,但是联系也较多。项目投资审计包含了工程造价审核,而工程造价审核只是项目投资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因此,对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时,必然会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由于工程造价审核比较繁杂,技术要求高,所需时间多,往往给人以投资项目审计就是工程造价审核的错觉。因此在实际的项目投资审计过程中,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合理地在工程造价审核上投放人力和时间。

二、工程项目投资审计常见问题

笔者将多年在中介、企业从事的工程项目投资审计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

(一)项目投资建设程序方面的问题

2004年,中国第一部《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同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这部法律和这个决定的实施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对我国的行政管理和投资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项目投资审批制变更为核准制和登记备案制。这项变更,充分体现了“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使企业自主投资项目建设的主动性和风险性加强。但同时,由于审批制变更为核准制和登记备案制,实务中存在企业淡化建设程序要求,乎视项目前期工作规范,未履行相关决策程序,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核准或登记备案,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不齐全,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开工报告不完备的情况下,满目追求项目开工上马。

(二)征地拆迁及移民补偿方面的问题

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补偿涉及的工作是最为复杂和敏感的,包括项目选址、建设规划、用地许可及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方案等,在对征地拆迁情况进行审计时,主要存在土地使用权的手续不齐全、不合规;征用土地的面积不属实;土地补偿费、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补偿支付标准不合理、不合规,未及时、足额支付到位;擅自扩大拆迁范围、提高或降低补偿标准等问题。

(三)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工程管理主要涉及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及竣工验收等工作。在对工程管理的审计中,工程管理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工程设计不到位,与项目最初定位不匹配,初步设计完成时间不及时,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特别是“三边”工程、“多边”工程的出现,这个矛盾更为突出。第二,在招投标环节,工程建设项目未严格履行《中国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招标未招标项目较多,招标过程中评标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招标流于形式等现象较为突出。第三,合同管理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合同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合同签订、履行分析、跟踪监督以及合同变更、索赔等一系列资料的收集和保管等均不完整。第四,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进度的管理,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程投资成本的控制,工程造价的审批等方面都是工程管理方面容易存在问题的环节。

(四)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工程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是全面、完整的反映整个工程项目投资情况,将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资金使用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资金筹措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筹资方式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筹资数额的合理性、所筹资金的偿还能力的分析和把关不足。在资金使用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项目专项资金未能专项使用,资金的支付与合同约定的支付比例、实际工程进度不匹配,税收优惠政策未充分利用等。

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投资,因所属的行业不同,相应的行业特点及管理模式不同,审计发现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其问题类型更是千差万别,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篇2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给排水工程五个方面,专业应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从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等等,发展方向为预算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等。

3、建筑工程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培养懂建筑工程比如房子的修建技术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

4、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

5、从业主(投资者)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篇3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出台较详细、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而设计框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提供合理、实用、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利用其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审计质量。要设计出便于所有内部审计人员查阅和学习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必须使框架中的职业胜任能力结构和人员层次结构与我国国情相符。对于前者,国内外内部审计协会和专家学者进行过诸多研究,并形成了较一致的看法,且在某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发挥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水平的重要作用;对于人员层次结构上的研究,诸如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发达国家也已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规定,并结合职业胜任能力结构了自己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相比之下,我国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的研究相对匮乏,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结论。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除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对设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某国有大型企业为例,通过对其内部审计部门机构设置情况、人员层次和各层级人员的职责差异与任职资格要求进行分析,提出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设计的见解。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1999年,IIA了《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框架》(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简称CFIA),这是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全球首个覆盖全面且分层次、成体系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根据所在层级和工作年限,又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首席审计师”、“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和“新内部审计员工”三类,其中“首席审计师”又包括“首席审计执行官”和“审计主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包括“审计经理”和“高级审计管理者”;“新内部审计员工”包括“内部审计师”和“新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少于1年)”。由于员工所在层次不同,其工作重点和工作范围也不相同,则对于同一项职业胜任能力而言,不同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针对此项胜任能力被要求掌握的程度也有差异。如,与商业发展生命周期相关的知识对于首席审计执行官和审计主管来说非常重要,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熟练掌握,而对于审计经理而言并非极其重要,只需能够理解并运用即可,对于刚刚加入内部审计部门的新员工则只需了解。比利时内部审计协会于2010 年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和任务》(Competency Framework & Tasks for internal auditors)手册。在人员的层次划分上,该框架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新内部审计师、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主管三个层次,与CFIA的六个层次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这与其本国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有重要关系。澳大利亚内部审计协会于2010年了《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按照四个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区别要求,分别是新内部审计师、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主管和首席审计执行官。人员层次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组织的实际需要而进行适当改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的研究文献很少,只有陈佳俊和贺颖奇(2009)在其设计的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中,将内部审计人员层级简单分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管理者,并分别给予了在职业胜任能力上的相应规定。我国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的分析研究与国外相比十分欠缺,为了使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更方便实用,研究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十分必要。

三、理论基础

(一)合理合法的权力基础是组织得以维系的基本 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其管理学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中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即:成员有固定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实行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关系是对事不对人;成员选用做到人尽其才;成员明确工作范围及权责;成员按职位支付薪金,有升迁制度。组织理论中的等级系统观点、必须规定明确的成员工作职责的观点,要求组织对从事同一职业的工作人员按照等级赋予相应的职责,且等级越高,权力越大,职责范围也越大,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也就越高。根据这种观点,要设计某一职业的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必须按照等级层次,对处于不同等级的工作人员,在职业胜任能力的范围和掌握程度上进行有区别的规定,以保证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与其职责范围和工作重点相匹配。

(二)企业人员能力结构模型基础 法国“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对企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在其设计的企业人员能力结构模型中,规定第二层次为职责性差别能力结构,即对处于不同职位和地位的人员,从六个方面的能力分别进行规定,如表1所示。根据韦伯的组织理论和法约尔的职责性差别能力结构模型,要设计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必须根据相应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重点,在职业胜任能力范围和掌握程度上进行有区别的规定,形成纵向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内部审计人员为顺利完成其使命而对职业胜任能力的需要。

四、国企内部审计部门职位结构分析:以我国东部地区某大型国有钢铁上市公司为例

(一)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设置 该集团公司审计机构成立于1985年,2000年以前称审计办公室,2000年改为审计处,同时,撤销工程预决算审查处,其工程决算审查职能及相关人员划归审计处。审计处管理工技岗位定员15人,其中科级职数4个。现在岗职工15人,其中中层领导干部3人,科级4人,一般职工8人,全部为管理工技人员。审计处内设机构三个:经济责任审计科、管理审计科和工程结算审计科。如图1所示。

(二)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该企业总审计处主要负责制订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管理规定,编制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贯彻实施;对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实施财务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对所属二级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合规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物资采购审计、投资项目审计、风险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业务;根据需要选聘社会审计机构,并对其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等。各下属审计科则根据本单位的主要功能实施具体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科主要负责对集团公司及所属二级单位实施财务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等审计业务,并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管理审计科主要负责制订相关审计工作制度、管理规定,编制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和计划,对集团公司及所属二级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根据需要选聘社会审计机构,并对其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管理审计项目台账、审计项目档案、审计软件,编制审计统计报表;工程结算审计科主要负责对集团公司及二级单位的基本建设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中修、技术开发、福利设施修缮、环境绿化等工程项目实施基建工程审计、合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

(三)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责任 该集团审计处有一位处长和两位副处长;经济责任审计科有一位科长和一位科员;管理审计科有一位科长和两位科员;工程结算审计科有一位科长、一位副科长和一位科员。每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都不尽相同,该集团公司进行了逐一规定。

(1)审计处处长主持审计处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审计制度;主持修订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公司审计规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负责审计项目的立项及审计人员的安排;检查和考核审计工作质量;审定上报审计报告等文稿资料;落实内部审计监督方针;负责本处管理体系工作的组织领导,保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等任务。两位副处长,一位分管基建、技改、大中修等项目结算审计工作,编制项目结算审计计划、方案,组织实施审计;协助处长不断完善工程结算审计的管理制度和投资控制的措施;对分管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对其准确性、合理性负责;协助处长完成全处审计工作计划、汇报、总结等文字材料的起草撰写工作和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工作;贯彻落实内部审计监督方针和目标等。另一位副处长协助处长分管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算和风险管理审计工作,起草审计计划并组织实施;评价风险隐患,提出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建议措施;检查评价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协助处长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计划。

(2)经济责任审计科科长主持该科管理行政工作,执行年度审计计划,起草公司年度二级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方案并执行;执行公司或处领导安排的专项或综合的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审计指令;起草审计报告、完成审计报告的科审;负责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文字材料的起草;保持本科室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等。经济责任审计科科员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执行年度审计计划,完成领导分配的对公司年度二级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参加并完成上级安排的专项或综合的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审计任务;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起草审计报告并完整归档;负责审计资料及数据的统计整理编报工作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等。

(3)管理审计科科长的岗位职责与经济责任审计科科长基本相同。管理审计科第一位科员负责劳资、人教、保险、计生、工会等工作;负责全处审计统计资料、公文的编辑整理上报,负责OA办公网络、文件档案管理;会议准备、办公设备用具的管理工作,其余职责与经济责任审计科科员相同。第二位科员负责内部审计制度修改、审计规划的起草、本处文字材料的起草,其他岗位职责与第一位科员相同。

(4)工程结算审计科科长执行年度审计计划,负责组织对公司和二级单位的基建、技改、大中修、绿化及福利设施修缮项目结算进行审计;执行公司或处领导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算审计、专项或综合的工程项目资金、经济效益审计指令,起草审计方案并组织实施审计;参加公司有关工程项目、大中修项目和其他项目承包合同的招投标工作;负责对本科审计的工程结算和审计结果的检查、复审、验收、考核;其他岗位职责与其他科科长相同。副科长主要协助科长完成其职责。工程结算审计科科员认真履行审计监督检查职责,执行年度审计计划,按时完成领导分配的公司和二级单位的基建、技改、大中修、绿化及福利设施修缮项目结算审查任务;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算审计、专项或综合的工程项目资金、经济效益审计任务;参加公司有关工程项目、大中修项目和其他项目承包合同的招投标工作,其他岗位职责与其他审计科科员相同。

(四)实例分析 根据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职责规定和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的规定情况可知:(1)从内部审计机构上看,审计处与各审计科之间的职责差异较大。审计处对所有类型的审计项目的计划、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和考核,执行整个公司层面上的内部审计管理职责;下属各审计科则主要执行各种类型的审计任务,编写内部审计报告,执行二级单位层面上的内部审计实施工作。机构职责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对处于不同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要求的差异。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应当首先从人员层级上区别处级和科级领导。(2)从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规定上看,各审计科科员的职责与科长、副科长的职责也有类似差异。审计科科长主要对科内负责的审计项目执行起草、管理等事务,副科长则协助科长进行其本职工作,科员则主要执行各种内部审计项目的实施及科室的基础性工作(如档案管理等)。因此,在框架设计中,应将普通内部审计科员与科级领导相区别,分别在职业胜任能力要求和培训方面进行规定。此外,案例中审计处处长和副处长在职责上同样有所区别,而副科长的主要职责虽然是协助科长,按照法约尔的职责性能力结构理论,对相同的职责,对不同层级的人员在相应的能力要求上依然要有所区别。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对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在各方面职业胜任能力上的掌握程度要求十分细致,足以体现对同一机构内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上的区别,因此,在设计框架时,可将处级和科级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进一步细分为处长和副处长、科长和副科长四个层级。最后,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的CFIA中的层级划分方法,在普通内部审计科员层次上,应将工作经验在一年以下的内部审计人员单独划分出来,在职业胜任能力上给予更多基础性要求以保证框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五、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

设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应当将内部审计人员分为处级领导、科级领导和普通内部审计科员三大等级。其中处级领导、科级领导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位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具体层次;普通内部审计科员以一年工作经验为界限,进一步划分为新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在一年以下)和内部审计师(工作经验在一年以上)两个层次。如图2所示。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按照人员层级进行区别规定,既方便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对框架的查阅和学习,而且可以框架为标准,方便评估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水平,并有针对性地对欠缺之处提供后续教育,达到全面提升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各方面职业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佳俊、贺颖奇:《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11期。

篇4

摘 要 由于内部审计和内部监察职能上存在一定的交叉,目前有很多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还不能分清内部审计和内部监察的区别,文章根据自身在民营企业从事多年内部审计监察工作的经验,主要分析了二者的工作内容,并通过企业实例来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监察 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是现代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工作,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内部监察是督促企业部门和员工遵守国家法规和企业制度的重要工作,通过发现、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来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主要可归纳为确认和咨询两方面,具体内容有财务审计和效益、经济责任、经营管理审计以及专项审计等等,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简单说起来内部审计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评价和鉴证工作。

二、现代企业内部监察工作

内部监察工作具有一定的行政性质,尤其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各大型国企中内部监察工作具有很浓的行政色彩,具体工作受纪委领导,而我国很多民企是将内部审计和内部监察工作统统归为审计监察部门负责。企业的监察部门具有着和政府部门类似的监察职能,我国中央监察部曾经在1992年对企业监察部门进行过职能的定位,监察部门主要在于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进行案件调查和行政处分等方面的工作,由于企业自身经济性的特点,企业监察部门的经济性也比较强,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知识。

三、内部审计和内部监察工作的区别

通过上文中对内部审计和内部监察具体工作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二者的工作职能有一定的交叉,具体区分起来,内部审计部门针对性比较强,仅仅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内部监察部门的职能范围更广一些,负责监督企业经营的各方面工作,可行使行政权力处理企业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然而二者的工作又是相辅相成的,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多交由内部监察部门处理,很多企业为了避免出现重复性的工作,提高二者工作的效率,将内部审计和内部监察合并成审计监察部门,更好的树立了部门的权威。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民企的实例来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区别:

1.某民企简介

该企业成立于1994年,设立于吉林省长春市,企业下属的产业有房地产、道路桥梁工程、市政工程等方面的15个子公司和3家检测机构,现有员工3508名,各类技术人员502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有325人,大型设备502台(套),该企业于2001年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拥有承建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

2.该企业内部审计和内部监察的发展历程

(1)从企业创立初始到1996年,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监察处于萌芽期。这一段时间企业处于建立的初期,自身规模比较小,自身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尤其在初期还没有规范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监察也比较简单,具体工作由行政部门代为管理。

(2)从1997年2000年的四年期间,企业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企业已经具有了集团化规模,整个企业由总部和若干跨地区的子公司组成,无论从人员还是经营的规模上都逐渐走向庞大化和复杂化,当时企业由财务部门行使内部审计的职能,财务部门通过定期对企业内部进行财务检查来完成审计工作,具体工作主要是对财务规章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进行审核,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还比较有限;当时的内部监察工作企业仍然由行政部门负责,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落实的范围有限,内部监察工作落实的范围和深度也不够,具体工作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从2001年到2003年的三年时间,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将审计职能从财务部门分离出来设立了审计部门,并设立了独立的监察部门,当时企业的审计人员和监察人员都是从企业内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抽离出来的,由于对企业状况比较熟悉,工作的权威性又得到了增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过去企业内部审计作用不够,监察不严的现象得到了改善,不仅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企业内违法乱纪、贪污舞弊的现象也得到了大力的治理,企业内部氛围逐渐和谐化。

(4)从2004年到现在,企业为了避免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重复性工作,将二者进行合并成立了审计监察部门,招聘了专业的审计人才和监察人才,充分借鉴了国内外企业的管理经验,制定了企业内部审计监察的相关制度,并对工作内容和流程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如今,该企业凭借自身审计监察部门工作的大力支持,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当地民营企业的领军企业,并向着国内一流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等工作,内部监察不仅包含对资金等财务方面的监督,还有着对违纪现象进行调查等行政方面的工作,现代企业多是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内部审计来为内部监察工作提供信息,通过内部监察工作来解决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雷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理财.2011(01).

篇5

一、解放思想就是要统一认识,增强创新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从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意见》后,审计局党组高度重视,并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审计工作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广泛开展了讨论,找出了差距。一是认识偏差。有的审计人员总认为经济发展是领导的事,是经济部门的事,存在与已无关思想;二是思想偏差。少数同志觉得自己是一名审计人员,主要是监督别人,有时在具体问题处理上死搬硬套,死扣条条框框,禁固人的思想,制约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局党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学习,促进干部职工尽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首先是“走出去”学习。局机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东圣、广源等企业去学习他们开放的经营理念和工作思维,派出审计小组到当阳、枝江进行交叉审计的学习,派出专人到省、市审计系统参加挂职学习,以增强审计人员的开放思维和进取精神。其次是“请进来”学习。局机关利用每周一例会和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时间,局党组班子成员专题讲座、请党校理论老师授课,为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十七大精神辅导,开展县域经济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解放思想大讨论,促其对国情、县情的了解,以使干部职工能从学习中汲取知识、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与交流,使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增强了三种意识。一是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全体干部表示要为远安的经济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尽一份力,要正确处理好审计业务工作与服务经济的关系,一切从有利于远安经济发展出发,对于经济领域里的审计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开放意识。积极推行即时审结、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坚决杜绝不依法、乱处罚等行为,努力营造远安经济发展的最佳投资环境。二是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局内部深入开展“关键在于落实”活动,切实解决执行力问题,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过程中,既不缩水打折,又不生搬硬套,勇于发挥自身能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树立“三精”意识,着力构建审计工作新优势。树立精心精细精品“三精”理念,努力将每一个审计事项做到精心审计、精细处理、项目成精品。

二、解放思想就是要为改革创业者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法律服务、政策支撑

(一)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工作理念,为远安经济发展当好后盾。现阶段,我国的财经法规大多延随计划经济时代的规章,虽随着改革发展而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政策法规滞后问题,审计部门的职责虽然是财经法规法纪的忠实维护者,其目的是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而不是以财经法规法纪来限制经济发展、干扰阻碍经济的发展。在日常审计监督工作中,不能死抠条条框框规章,不能只唯书只唯上,而要尊重客观实际,要看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确实做到支持改革者,保护失误者,查处违纪者,为远安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保驾护航。

(二)鼓励创新,大胆尝试,敢担审计风险。审计监督所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的是公共利益。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需不断改革和完善。而县域经济更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才能探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这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在审计监督中面临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时,审计部门应本着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前提,鼓励创业者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鼓励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规范,按照“法未禁止非违法”的原则,不干预、不指责,不怕承担审计风险,允许不断探索,善意对待不足和失误,审计部门既要“善于诊断看病”,同时,又要“善于拿出治病的良方”,从而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促发展。审计部门工作人员要时刻以经济发展为已任,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之中。一是要强化财政性经济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专项资金管理不断完善,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二是要充分维护县域经济发展中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利益,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被审计单位给经济发展主体造成的侵害,干扰各类经济主体的“三乱”行为要给予严重的处罚和责任追究。三是积极介入服务行业,为其提供智力支撑。审计部门要积极参与到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辅导中来,协助企业做好会计帐目管理,完善内部物资、现金流向控制管理的流程和制度,有效控制成本,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增强企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通过扶持现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县域经济不断发展。

三、解放思想就是要认真履行好职责,当好经济卫士

加强对财政资金实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是审计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党和人民对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经济建设要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及正常的经济秩序。

篇6

【论文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内容;步骤;实践意义 

 

进入新时期以来,公路建设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公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效应已越来越明显,全国一大批公路新建和改革扩建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带动了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带来不少隐患,审计部门采取事后审计,“走过场”,完成任务,监理部门不很好的配合,“和稀泥”、“睁只眼闭只眼”,导致建设项目存在不少问题,最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为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跟踪审计工作。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单位审计部门组织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审计监督的活动。分为开工前审计,即对项目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概算的真实性进行审计;施工期间审计,即审计部门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工程材料、变更洽商等事项的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即审计部门对竣工后各项工程最终造价的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即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认定情况的审计。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全过程审计(开工前财务收支审计、建设期间财务收支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也不是指审计决定(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后续审计。而是由出资人(代表国家出资的单位)派出审计组(或社会审计组织)到施工现场对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所进行的工程建设(施工预算、施工组织、施工现场、工程计量、工程计价、工程变更和变更单位、工程结算、财务收支等)全过程进行实际的跟踪审计监督。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步骤 

跟踪审计步骤一改原来的事后审计步骤,事后审计可以说是一般现在时,跟踪审计那就是现在进行时。它们的区别十分明显。 

事后审计。审计组所做的工作:1、收集资料:公路施工单位提供的预结算书、施工图纸、设计变更、预算定额、当地相关部门颁布的数据信息。甲乙双方签定的材料价格、施工合同、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证书、取费证、招投标价,施工组织设计、标准图集等。熟悉施工图纸和说明书,计算工程量。2、了解工程情况:主要是针对变更资料不全时采用的。在施工现场对照图纸、设计变更和结算文件,实施测量、查看,将二者进行比较核对,看图纸与实物是否一致,有无偷工减料、私自减少工序。3、核对工程量:甲方将审计底稿报交乙方,通过交流核对,使乙方认可,做到审核结果双方认可同意。有近似于“走马观花”,根本不能审计出实质性的东西。 

跟踪审计。审计组所做的工作:1、审计组进入被审计单位前,应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法、程序、审计组人员分工及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并考察施工地点。2、审计组进入被审计计单位后应独立租用方便到现场监督的工作驻地,并自备交通工具,以旁站、巡查、测量、试验等方法对工程施工量进行全过程现场审计监督。3、监理处对承包商进行计量验收时,必须联合审计组同行;验收后,施工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计组四方在验收单上签字。4、审计组收到建设单位签字的承包商计量支付申请后,专业造价工程师应逐项审核,提出核定数量和价款。若申报数量与审计现场验收记录不符或计价不准确时,专业造价工程师可修改计量支付文件,并编制审计签证单(审计记录),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审计人员三方在签证单上签章认可。5、审计组负责人只在最后审核无误的计量支付文件上签章。该计量支付文件报建设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后交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手续。6、发生工程变更设计时,若需新定工程结算单价,先由施工单位申报,监理签证,工程管理部门审查后再交审计组审定。建设单位根据审计组审定的的单价作为变更工程单价。7、审计组对已完工的合同规定建设内容的单项划等号应出具单项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建设单位在留足质保金的前提下,根据审核报告办理工程价款结算。8、建设中期审计组应向派出(委托)单位出具一至两次投资控制情况和财力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9、全部工程基本完工且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时,审计组应出具全部工程建安投资部分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10、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单位意见时,一般采用当面交换意见、当面签字确认的方法,如果当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应采用书面交换意见的方法进一步协商;被审单位收到征求意见函后必须在十个法定工作日内反馈意见,未反馈意见的视同默认;审计组对被审单位反馈的意见应认真研究,认为反馈意见正确的要相应修改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认为反馈意见不正确的可以签署审计意见或出具审计报告,但应在附主中说明此事。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意义 

跟踪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方法,新生事物可能一下子难让有关单位或个人接受,必须对其意义及作用作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审计法》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规定、《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署2003年3号令)、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交审发[2000]64号)和《关于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交审发[2001]62号)等,上述这些法律法规都对跟踪审计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宣传,使广大参建人员认识到跟踪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投资控制,更加公正、合理、准确地对工程造价进行鉴证,这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同时,通过审计认定后,建设单位可以大胆地计量支付,相应的加快了工程结算速度,确保了施工单位合法的工程款的及时收回和民工工资的支付,这样促进了工程进度的加快,对施工单位提高效益也是有利的。讲清跟踪审计与原来的事后审计的区别与优势之处。跟踪审计与事后审计最大的区别在审计人员能及时地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审计,确保了审计对路面表层以下工程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监督,大大提高了交通建设项目的审计质量。由于变更工程的单价由审计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审定,确保了变更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准确、合理、合法,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变更工程的造价,有利于监理工作。试点项目的监理单位认为,在现场验收工作中增加一层监督,使监理单位领导对基层监理人员的工作感到放心一些。以前对工程造价实行事后审计,监理处工作人员在工程完工后还要问审计组作较长时间的解释工作。实行眼踪审计,工程竣工之日,就是审计结束之时。不留下一点后患,什么问题均可消失在萌芽之中。 

跟踪审计不仅能及时纠正工程预算、工程结算和变更等影响工程造价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审计组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的道德风范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威信,制止和防范工程计量、计价的虚报与冒算,从长远意义看,这才是跟踪审计为出资人的投资控制作出的最大贡献。 

跟踪审计是将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环保审计等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交通建设项目中,有利于提高交通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篇7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内容;步骤;实践意义

进入新时期以来,公路建设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公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效应已越来越明显,全国一大批公路新建和改革扩建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带动了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带来不少隐患,审计部门采取事后审计,“走过场”,完成任务,监理部门不很好的配合,“和稀泥”、“睁只眼闭只眼”,导致建设项目存在不少问题,最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为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跟踪审计工作。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单位审计部门组织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审计监督的活动。分为开工前审计,即对项目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概算的真实性进行审计;施工期间审计,即审计部门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工程材料、变更洽商等事项的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即审计部门对竣工后各项工程最终造价的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即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认定情况的审计。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全过程审计(开工前财务收支审计、建设期间财务收支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也不是指审计决定(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后续审计。而是由出资人(代表国家出资的单位)派出审计组(或社会审计组织)到施工现场对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所进行的工程建设(施工预算、施工组织、施工现场、工程计量、工程计价、工程变更和变更单位、工程结算、财务收支等)全过程进行实际的跟踪审计监督。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步骤

跟踪审计步骤一改原来的事后审计步骤,事后审计可以说是一般现在时,跟踪审计那就是现在进行时。它们的区别十分明显。

事后审计。审计组所做的工作:1、收集资料:公路施工单位提供的预结算书、施工图纸、设计变更、预算定额、当地相关部门颁布的数据信息。甲乙双方签定的材料价格、施工合同、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证书、取费证、招投标价,施工组织设计、标准图集等。熟悉施工图纸和说明书,计算工程量。2、了解工程情况:主要是针对变更资料不全时采用的。在施工现场对照图纸、设计变更和结算文件,实施测量、查看,将二者进行比较核对,看图纸与实物是否一致,有无偷工减料、私自减少工序。3、核对工程量:甲方将审计底稿报交乙方,通过交流核对,使乙方认可,做到审核结果双方认可同意。有近似于“走马观花”,根本不能审计出实质性的东西。

跟踪审计。审计组所做的工作:1、审计组进入被审计单位前,应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法、程序、审计组人员分工及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并考察施工地点。2、审计组进入被审计计单位后应独立租用方便到现场监督的工作驻地,并自备交通工具,以旁站、巡查、测量、试验等方法对工程施工量进行全过程现场审计监督。3、监理处对承包商进行计量验收时,必须联合审计组同行;验收后,施工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计组四方在验收单上签字。4、审计组收到建设单位签字的承包商计量支付申请后,专业造价工程师应逐项审核,提出核定数量和价款。若申报数量与审计现场验收记录不符或计价不准确时,专业造价工程师可修改计量支付文件,并编制审计签证单(审计记录),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审计人员三方在签证单上签章认可。5、审计组负责人只在最后审核无误的计量支付文件上签章。该计量支付文件报建设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后交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手续。6、发生工程变更设计时,若需新定工程结算单价,先由施工单位申报,监理签证,工程管理部门审查后再交审计组审定。建设单位根据审计组审定的的单价作为变更工程单价。7、审计组对已完工的合同规定建设内容的单项划等号应出具单项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建设单位在留足质保金的前提下,根据审核报告办理工程价款结算。8、建设中期审计组应向派出(委托)单位出具一至两次投资控制情况和财力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9、全部工程基本完工且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时,审计组应出具全部工程建安投资部分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10、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单位意见时,一般采用当面交换意见、当面签字确认的方法,如果当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应采用书面交换意见的方法进一步协商;被审单位收到征求意见函后必须在十个法定工作日内反馈意见,未反馈意见的视同默认;审计组对被审单位反馈的意见应认真研究,认为反馈意见正确的要相应修改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认为反馈意见不正确的可以签署审计意见或出具审计报告,但应在附主中说明此事。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意义

跟踪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方法,新生事物可能一下子难让有关单位或个人接受,必须对其意义及作用作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审计法》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规定、《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署2003年3号令)、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交审发[2000]64号)和《关于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交审发[2001]62号)等,上述这些法律法规都对跟踪审计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宣传,使广大参建人员认识到跟踪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投资控制,更加公正、合理、准确地对工程造价进行鉴证,这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同时,通过审计认定后,建设单位可以大胆地计量支付,相应的加快了工程结算速度,确保了施工单位合法的工程款的及时收回和民工工资的支付,这样促进了工程进度的加快,对施工单位提高效益也是有利的。讲清跟踪审计与原来的事后审计的区别与优势之处。跟踪审计与事后审计最大的区别在审计人员能及时地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审计,确保了审计对路面表层以下工程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监督,大大提高了交通建设项目的审计质量。由于变更工程的单价由审计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审定,确保了变更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准确、合理、合法,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变更工程的造价,有利于监理工作。试点项目的监理单位认为,在现场验收工作中增加一层监督,使监理单位领导对基层监理人员的工作感到放心一些。以前对工程造价实行事后审计,监理处工作人员在工程完工后还要问审计组作较长时间的解释工作。实行眼踪审计,工程竣工之日,就是审计结束之时。不留下一点后患,什么问题均可消失在萌芽之中。

跟踪审计不仅能及时纠正工程预算、工程结算和变更等影响工程造价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审计组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的道德风范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威信,制止和防范工程计量、计价的虚报与冒算,从长远意义看,这才是跟踪审计为出资人的投资控制作出的最大贡献。

跟踪审计是将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环保审计等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交通建设项目中,有利于提高交通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篇8

关键词:政府审计 工程结决算 财政评审

一、财政预算管理监督职能缺位

《预算法》就是对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进行的规范。对财政投资项目进行决(结)算评审,是发挥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的重要工作,也是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基础性工作。“两权分离”的制度,使财政预算管理放弃了工程决(结)算评审,放弃了国家赋予的职责,削弱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势必造成财政监管职能缺位。

二、不利于结论的公正和廉政建设

审计机关的职责主要是行使审计监督权,包括对财政投资评审结论实施审计,监督纠错,保证结论的公平公正。财政评审过后,审计再行使监督职能,这种制度设计才是合理的。但由于”财政部门负责评审预算,审计部门负责竣工结(决)算审计,审计结果作为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的依据”,这就必然使审计结论成为终审结论,这种制度设计在不能对审计结论实施二次监督的情况下,能保证审计决定的正确性?如果审计结论有错,难道只能将错就错?如财政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只是照单付费?例如,审计机关作为业主单位修建办公楼,财政预算1000万元,而审计机关的结算结论是1500万元,财政部门是不是应该直接认拨1500万?可不可以?显然是不合理的!它不能从制度上保证审计结论的公平公正。同时,不利于降低制度的廉政风险,不利于从制度层面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因为事实上,工程建设项目与一般的专项项目没有本质的区别,根据预算法的规定,财政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从预算到决算(工程项目涉及结算),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包括预算、追加减预算(工程项目涉及变更等调整预算)、决算、决算批复,向本级人大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但对工程结决算,审计机关的工作前置,一次终审,财政付费模式,实质上由审计机关取代了财政机关对工程项目的预算追加减职能,审计机关变成了工程项目财政机关,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也实质上赋予了审计机关的绝对权力,这是制度设计的缺陷。失去监督的绝对的权力自然不利于结论的公正和廉政建设。

三、混淆了财政评审与审计监督的关系

“两权分离”的制度模式,割裂了财政评审与审计监督关系,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认识。

财政投资评审作为财政预算管理固有的内在链条,依据《预算法》赋予的财政职能,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预算、决(结)算审核,为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与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评审结论是财政行政管理单位核拨款项、办理结算、批复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交付资产的重要依据。财政评审机构是财政部门收回原委托建设银行代行的基本建设资金监管职能后于1998年逐步成立的机构,是为政府投资把关的重要机构。目前,为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审计部门也专门内设基建工程审计机构。但二者不可等同,更不可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应行使的职能。简言之,财政是管理部门,审计是监督部门,财政评审是事前管理,内部监督,而审计是事后监督、外部监督。职能的差异和评审工作特有的专业性导致了二者的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的区别。即使现在审计机关为了及时取证,提高审计质量,实施“全过程审计”,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全过程及时监督,但其本身实质也是事后审计,须在财政执行预算管理后行使审计监督,而不是审计代替预算管理。

篇9

关键词:大型工程;跟踪审计;业绩考核;综合评价

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挣值管理的公共工程绩效审计方法研究”(12KJD410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审计科学与技术及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重点实验室资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5日

一、问题的提出

大型工程一般耗资巨大,耗时长久,建设难度往往超乎一般私人部门能力所及,而且它们对于现代社会的公众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公众的生活福利意义重大。大型工程的建设具有外部性,一项大型工程建设与否,在何处建设,由谁出资建设,由谁负责施工,建成后归谁所有,以及如何运营以满足公众日常需求等等问题的决定往往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因而成为整个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邓崧、黄焕钦,2008)。大型工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型工程一般为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其消费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二是存在双重委托关系,即社会公众将财政税收委托政府管理,政府再委托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工程建设;三是工程复杂,表现在参建单位多、工程规模大、技术难题多、建设条件复杂并具有开放性;四是投资出发点不是单纯考虑工程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工程建设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系统特征要求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进而推动我国大型工程建设(曹宝琴,2009)。

大型工程跟踪审计(以下简称跟踪审计)一般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是审计控制关口前移的绩效审计有效方式,是指大型工程投资事项发生后,审计机关依法对大型工程建设程序或建设资金运行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进行的持续性、过程性审计。江苏省大型工程跟踪审计是全国审计工作的亮点,有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和较深入的理论探讨。跟踪审计能够更加切实有效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并更大限度满足利益各方审计需求,跟踪审计理论研究主要总结跟踪审计工作经验做法并伴随着跟踪审计实践而发展。随着跟踪审计实践的不断深入,其优缺点也日益显现,跟踪审计的突出优点是将审计关口前移,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跟踪审计又往往因为审计成本大、风险大、显性成果小或难以量化,难以评价跟踪审计业绩,备受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跟踪审计进一步发展。以传统审计成果来考核跟踪审计已经难以满足甚至阻碍跟踪审计的发展,大型工程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标准国内尚属空白,如何科学考核和评价跟踪审计业绩,有利于跟踪审计的进一步推进。

大型工程跟踪审计增加审计成本,却难以衡量其审计价值,目前大部分审计业绩评价标准已与跟踪审计目标相悖,如何建立科学的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标准是引领下一步跟踪审计发展的关键(时现、朱尧平、薛蓓儿,2006)。跟踪审计是“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中国审计学会济南跟踪审计研讨会上有代表认为跟踪审计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查处违规金额和审减金额自然会减少,而用查处违规金额和审减金额来考核跟踪审计人员业绩是不公平的,有代表提出将跟踪审计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并建立和健全各级政府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跟踪审计预案及监督办法,以解决跟踪审计业绩评价问题(柴严,2009)。跟踪审计成果应进行包括核减额在内的多项量化考核,并将量化考核和案例考核相结合(曹慧明,2009)。审计实务部门根据工作经验认为需要审计人员跟踪审计过程中注意收集情况,建立审计台账,积累和反映跟踪审计的各种成果,建立大型工程跟踪审计业绩评价体系。在传统的竣工结算审计中,审计核减或核减率以及发现问题的多少是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主要标准,本文称为显性审计成果;通过跟踪审计建议优化建设方案,改进合同条款、发现管理漏洞、索赔化解、揭发舞弊等更能够客观评价跟踪审计业绩,本文称为隐性审计成果。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大型工程跟踪审计业绩综合评价标准是审计学术界和职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设计调查问卷

通过研究文献、征求专家意见和走访调研,认为从如下16个因子考核大型工程跟踪业绩,设计《大型工程跟踪审计考核因子调查问卷》如下:

(一)基本信息(请将选项序号填到答案括号内)

1.性别:(l)男;(2)女 答案:( )

2.职称:(1)高级;(2)中级;(3)其他 答案:( )

3.贵单位是否开展过跟踪审计:(1)是;(2)否 答案:( )

4.您认为是否需要改进跟踪审计业绩的考核办法:(1)是;(2)否 答案:( )

5.年龄:(1)30岁以下;(2)31-40岁;(3)41-50岁;(4)50岁以上 答案:( )

6.您的岗位:(1)国家审计;(2)内部审计;(3)社会审计;(4)其他 答案:( )

(二)请您填写工程跟踪审计影响因子重要度相应得分。重要性程度分为:很不重要、较不重要、一般、较重要、很重要5个等级,分别赋予1分、2分、3分、4分和5分,请您给每个影响因子重要性进行评分(请将所选分值打√)。(表1)

三、样本特征统计分析

回收220份文件,其中有效问卷212份,其中8份是因为调查者没有提供完全信息。根据212份有效问卷,可以得到样本的特征如表2所示。(表2)

在被调查的人员中,从性别来看,以男女比例适中,女性工作者稍多于男性;主要是年龄为中青年的审计工作者;职称以中级为主,其他和高级职称比例紧随其后;各审计岗位的审计人员均有参加此次调查问卷,主要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以及其他岗位,仅有极小部分分别是社会审计人员;有略超过一半的单位表示未召开过跟踪审计;但绝大部分的调查者认为需要跟进跟踪审计绩效的考核方法。

(一)各因素重要性程度统计描述。对回收的212分有效问卷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16个考核要素的重要度的均值及标准差如表3所示。(表3)

由表3可知,考核的重要度在3.014和4.283之间,说明调查对象对考核要素是认可的。排名前五的考核要素是跟踪审计范围与深度、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审计人员或机构独立程度、审计建议采纳程度、预防职务犯罪,说明了大部分审计工作者更加注重跟踪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和审计范围等方面的考核。

(二)分项对总项的相关系数。分项对总项的相关系数是指每个考核要素的重要性得分与全部考核要素重要性得分之和的相关系数,利用SPSS求出分项对总项的相关系数如表所示。(表4)

由表可以看出,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1的条件下,每个考核要素的相关性都显著,可以得出,所罗列出的考核要素都与总体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符合作为考核要素的条件,应保留。

(三)鉴别度分析。考核要素鉴别度是指考核要素得分对被试心里特质水平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鉴别度分析针对每一个考核要素的质量进行分析,以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将受试者问卷得分总和依高低排列,将得分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求出高低两组受试者在媒体的分平均数差异上的显著性来说明这个考核要素能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的题目删除。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显著(显著性一栏的值小于0.01),则表明此题具有鉴别度。假使每题项组别总体方差相等。

由表5可以看出,各要素的t值显著性水平均不大于0.01,说明这些要素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应作为跟踪审计考核的要素。(表5)

四、大型工程跟踪审计考核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就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某一具体问题,原始变量就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数几个可测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另一部分是与公共因子无关的特殊因子。

因子分析可用于对变量的分类处理,在得出因子的表达式之后,就可以把原始变量的数据代入表达式得出因子得分值,根据因子得分在因子所构成的空间中将变量点画出来,形象直观地达到分类的目的。

这里也利用因子分析对各考核要素进行分析,将考核要素按相关性大小分组,在此基础上形成跟踪审计考核指标层次结构模型。(表6)

KMO统计量数值为0.817,同时Bartlett球体检验通过(p=0.000

对16个考核维度采用成分分析法,经正交旋转,提取的因子负荷水平0.5以上。从SPSS输出的碎石图可以看出,从第4个因素以后,坡度线基本平坦,因而保留4个因素较为适宜。提取4个因素,方差解释率为54.670%,方差解释率良好。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表7)

表8为考核维度旋转后的因子负载值表。可知,工程现场就地审计、审计问责需求强烈等两个考核要素因子负载值小于0.5,可以删除该考核要素。(表8)

根据表8,可将审计人员或机构独立程度、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审计建议采纳程度、跟踪审计范围与深度、审计资源充裕程度为因子1,总结为跟踪审计综合条件;工程机会主义严重程度、发现侵害群众利益数量、实时联网审计程度、查大案要案数、预防职务犯罪为因子2,总结为跟踪审计人员道德素养与信息获取;跟踪审计成本和跟踪审计频次、核减工程造价案件金额数为因子3,总结为跟踪审计进行深度;工程投资规模为因子4,总结为跟踪审计项目规模。此外,根据各因子的均值,我们可以发现4个因子中,因子1考核的重要性程度最高。(表9)

五、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为了进一步理解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采用Cronbach's alpha一致性系数检验各因子的信度,一般认为,Cronbach's alpha系数大于0.6为佳。(表10)

由表10可知,因子3的信度稍低,但其他的因子和总体的信度都达到了良好的标准,也就是说,问卷调查的信度合格。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够测出该测验所预测的心理和行为的程度,即测量解决真实的成功,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方差最大旋转方式的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变量的建构效度。

建构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量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理论上可以分为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在同一构面中,因子负载值越大(通常为0.5以上),表示收敛效度越高;每一个项目只能在其所属的构面中,出现一个大于0.5以上的因子负载值,符合这个条件的项目越多,则区别效度越高。由表11可知,每个题项的因子负载系数均大于0.5,表明该变量有很好的构建效度。由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跟踪审计考核指标层次结构模型为表11。(表11)

六、研究结论

从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参与调查的相关人员认为,调查问卷中的16个考核要素都对跟踪审计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其中工程现场就地审计、审计问责需求强烈这两个因素对跟踪审计的影响较小,可以考虑删除这两个要素。而就其余的14个考核要素,我们可以从四个方向,分别是跟踪审计综合条件、跟踪审计人员道德素养与信息获取、跟踪审计进行深度和跟踪审计项目规模分别进行调查,展开研究,深入分析。其中应该重点考察因子1跟踪审计综合条件中的考核要素,着重关注审计人员或机构独立程度、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审计建议采纳程度、跟踪审计范围与深度和审计资源充裕程度等要素,这些要素的实际情况对跟踪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由此也可以发现,要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需要重点从这4个大方向,14个要素来改善,尤其是要不断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明确跟踪审计的范围和深度,深入了解审计项目的情况,掌握最准确全面的信息,确保审计人员、机构的独立性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和压力,充分采纳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等,使跟踪审计工作更加完善,审计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为大型工程各方提供更好的审计信息和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时现,朱尧平,薛蓓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

[2]柴严.中国审计学会跟踪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09.6.

[3]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9.5.

[4]审计署.中国审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5]朱恒金,时现,李跃水.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分业经营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0.2.

篇10

一、什么是信息系统工程

2002年12月原信息产业部关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部信〔2002〕570号文件)的通知第三条明确指出:“本规定所称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一)信息网络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和分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二)信息资源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的资源系统;(三)信息应用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各类业务管理的应用系统”。2005年5月中国国家标准化委正式国家标准《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GB/T19668.1-2005),包括:“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化工程安全等”。由此可见,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如:政务网络工程、天网工程、智慧城市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金税金水金土金保等工程、应急指挥系统工程、安防监控系统工程及各类应用软件工程等,这些工程均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信息系统工程审计。

二、信息系统工程与建筑(建设)工程的区别

信息系统工程具有点多、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与建筑(建设)工程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技术浓度

建筑工程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而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属于技术密集型。

2.可视性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为一栋楼或一个建设群,可视性、可检查性强;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可能分布在全省、市,地域广泛,可视性差,在度量和检查方面管控难度较高。

3.设计独立性

建筑工程的设计通常是由专门的设计单位承担的,或者说,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通常不承担施工任务,而是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是不能改变原设计;而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通常是由一个系统集成商(承建单位)承担,至少需要进行工程深化设计再实施工程施工。建筑设计行业已存在了多年,有若干单位专门从事这一行当,但到目前为止尚不存在专门从事信息系统工程设计的公司和行业,也不存在不进行系统设计而专门等着别人设计好了而自己去施工以完成信息系统工程的公司和行业。

4.变更性

建筑工程一旦施工开始,则投资单位一般不再对该建筑的功能需求、设计等方面提出变更,建筑工程队只需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施工直至完成;而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则不然,承建单位常常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变更”问题,特别是用户需求变更。

5.复制成本

如果由同一套筑建设计生成N套建筑工程,则一般而言,其总投资(设为TI)就应为一套建筑工程投资(设为i)的几倍(即TI=ni);而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则有TI﹤ni或TI﹤﹤ni。所以,只要花较小甚至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将一个信息系统的软件和集成方案经过再造而成一个新的信息系统去满足类似用户需求,从而使该信息系统的知识产权所有者蒙受重大损失。

6.投资规模

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与信息系统的投资规模不在同一数量级上,后者比前者小得多。所以,在确定审计费用占整个工程项目费的比例上会遇到一定困难。

7.关于工作周期

建筑工程审计期一般始于项目验收以后,不介入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招投标。而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中,如果等待工程完工后实施审计时则难以掌握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高技术设备、材料选型是否准确、数量是否属实,有可能已为国家造成一定损失或重大损失。因此,为避免信息系统工程审计滞后,更好地避免投资损失,可进行“前审计”,即对工程资金投入较大、项目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从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概算、工程重要设备选型、工程实施阶段计划等实施项目前审计,从源头上先预防问题的发生;待项目验收后再实施工程后审计,以确实达到审计效果。

8.关于变更

信息系统工程实施中的设备、材料“变更”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其专业性、技术性强,单项资金较大,可能直接影响、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进度、成本,而且必然引起合同的修改、补充,这不仅增大了工作量、复杂性,而且增加了风险。

9.关于方法与手段

建筑工程可视性强,所以广泛采用工程验收后根据工程材料核查等。同样的手段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审计则难以适用,而需要独辟蹊径。例如,在设计阶段采用参加专家会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点上进行会诊、把关,在验收阶段则强调定量测试等方法实施。由此可见,信息系统工程与一般建筑(建设)工程具有十分明显的不同专业特性,不能混为一谈。正是因为信息系统工程与建筑工程具有较明显区别,因此在信息系统工程审计中不能简单依照建筑工程审计的“老经验”、“老办法”去实施,而是要根据信息系统工程的“新形式”、“新特点”,区别对待,认真组织,才能有针对性地、圆满地完成信息系统工程审计任务。

三、信息系统工程审计范围

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并最有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正是由于信息系统工程审计具有专业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审计部门如果对哪些工程项目需要审计,哪些工程项目不需要审计都不清楚,实施信息系统工程审计就可能陷于盲目,没有针对性。因此,掌握、了解信息系统工程审计范围是搞好工程审计的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3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2)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3)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2.信息产业部关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部信〔2002〕570号文件)的通知规定:“下列信息系统工程应当实施监理:(一)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的信息系统工程;(二)使用国家政策性银行或者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定需要实施监理的信息系统工程;(三)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信息系统工程;(四)涉及国家安全、生产安全的信息系统工程;(五)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实施监理的其他信息系统工程”。由此可见,审计部门应对国家早已明文规定的招投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等范围的工程项目实施信息系统工程审计。

四、信息系统工程审计主要内容

确定了信息系统工程审计范围后,还需要明确审计什么内容?否则就可能使审计工作产生偏差。因此,明确信息系统工程审计主要内容,是实施信息系统工程审计的重要一环。我们知道,信息系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含量高、实施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即包括立项、规划、建设、应用、维护等主要阶段,并不仅仅包括工程造价等财务结算内容。比如:江西省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印发《江西省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赣发改高技 字〔2007〕1334号)规定“第十二条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行信息工程监理制度。监理费用须纳入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预算。第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和规模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单位变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或调整投资概算超过百分之十的,应报发改委审核。第十四条项目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合格的项目投入试运行,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运行。第十五条项目试运行后,项目建设单位可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质量和安全检测,检测通过后,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项目验收,并报发改委备案,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验收进行监督。面向全省跨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络或应用系统,由省发改委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等规定。由此可见,对信息系统工程审计,不应只是进行单纯的工程造价审计,而应包括:

——项目是否已经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业主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实施内容和规模组织实施;

———工程实施程序是否规范;

———工程设备器材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工程设备材料变更是否确有理由及是否实施变更手续申报;

———工程决算是否完整;

———工程是否确实完成招标书及合同要求;

———工程投资是否合理;

———工程完工是否进行了检测及验收;

———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

———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内容;

———工程文档是否齐全。

五、信息系统工程审计承担机构的选择

正是由于信息系统工程审计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已经不是一般的建筑(建设)工程造价评估机构能够了解及掌握的,应该由国家法定的信息系统工程咨询、监理及财务、审计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承担。其理由是:

1.由于目前信息系统工程审计的前提是该工程已经完工后实施,工程造价只是工程尚未开始时申请工程立项、可研编制、方案设计阶段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信息系统工程审计内容不仅仅是审计工程造价审核。

2.由于信息系统工程造价确定后已经政府采购招投标法定工作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的机构或个人不能再参与工程审计。且一般情况下审计部门也不应按照工程完成数年后的市场价格来审计数年前的设备、材料价格。这样既与已经实施完成的政府法定工作程序相冲突,也对已经完成的信息系统工程按照数年后的市场价格来审核当年已经政府采购的设备、材料价格没有相应审计法律依据。

篇11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与传统的公共工程结算审计有各自的工作特点,并且在实际审计工作进行中有很多区别,下面本文就对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与传统的公共工程结算审计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概念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指在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国家审计部门就安排相应的审计人员进驻公共工程建设项目组中去,并从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开始到项目竣工结束为止的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公共工程建设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实时审查其项目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等指标,发现问题立即上报,以变工程建设单位规范、科学、合理的使用国家拨付的公共工程建设项目资金,造福于民。

(二)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与结算审计区别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与传统的结算审计有许多区别,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具体说明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和结算审计之间的区别,具体如下:

(1)审计介入点方面。传统的结算审计,一般是在公共工程建设竣工后进行一次性审计,这种一次性集中结算审核的方式难以发现公共工程建设过程中被隐藏的问题,即使被审计人员发现,也难以取证。新型的跟踪审计,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公共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跟踪监督管理与资金审查,那么,审查人员可以对公共工程全过程的施工状况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随时进行核查,从公共工程建设初期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结束为止,这种全过程的实时审计可以比结算审计更高效的对公共工程的建设进行监督。

(2)审计内容方面。传统的结算审计,主要是对公共工程建设完成后施工单位提供的最终结算资料进行审核,这种结算方式难以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动情况进行审计,使审计人员无法有效完成工作。新型的跟踪审计,将审计工作由竣工后提前至公共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期间的一切有关工程的资料均进行详细审查,避免了事后审查不到位的麻烦。

(3)审计方式方面。传统的结算审计,主要由施工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将相关施工材料报送到审计部门进行事后审计。新型的跟踪审计,一般是审计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就地审计,对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实行全程跟踪,实时监督。

(4)审计效率方面。传统的结算审计,一次性集中审计的特点使审计人员进行项目审计时,在竣工阶段的审计任务及其繁重,工作效率低下。新型的跟踪审计,主要是将审计工作分派到公共工程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去,使审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在项目施工的每个阶段中都有体现,从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

(5)审计作用方面。传统的结算审计,难以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使在竣工后发现问题,也难以挽回。新型的跟踪审计,主要是对公共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因此,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弥补。

二、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初始介入时点设置探讨

前文分析了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的五大特点,由于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方式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因此,项目建设的初始审计介入点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将影响整个公共工程建设的进度安排和施工质量等。

(一)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初始介入时点现状分析 公共工程项目要建设完成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事前准备、施工建设以及竣工结算,而跟踪审计是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因此,对于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必须对公共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所有相关项目进行审计。由于公共工程建设的初始准备阶段对公共工程整体建设效果的影响十分重大,所以对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应该越早开始越好。但是,目前行业内对于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初始介入点并没有统一的规定,真正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以往对于公共工程的审计依靠的是传统的结算审计方式,仅仅在工程竣工后对项目进行一次性集中审计,而目前跟踪审计并未在我国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即使使用,现有的审计人员也无法对施工前期的审计决策、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方面进行有效审核。另外,公共工程的政策性很强,对于这种由政府出资、利国利民的公共项目,审计人员对其可行性审计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工作起来畏首畏尾,十分被动。

(二)公共工程事前审计必要性分析 对公共工程进行事前审查,并且审查进行的越早越好, “万事开头难”,只有走好了第一步,才能为后来的路打好基础。因此,对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在施工之前进入开始跟踪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事前设计能促进审计各项职能的实现,为经济事务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审计的三大具体职能如下:

第一,审计可以对经济行为进行监督,督促企业按照既定规章制度合理有序的从事经济业务,及时披露和惩处相关企业或责任人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第二,审计可以对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评价,判断其经济行为的可行程度以及制定的相应决策的有效性等,从事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升企业价值。

第三,审计人员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财务相关资料的审核,鉴定该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以及其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为审计委托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审计报告,以获取所需信息。因此,为了实现审计对公共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三大职能,审计人员不仅要对公共工程施工过程中和公共工程竣工结束后的经济单位的相关项目资料进行具体审查,还应当在公共工程事项目建设前对公共工程建设的决策制定、项目预算等事前事务进行审核,防微杜渐,从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源头规避风险,防止损失。尤其是对于公共工程建设项目而言,一般都是大型施工项目,如果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中,施工企业及其负责人未能把握好整体投资方向,项目审计不达标,则有可能侵害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双重利益。

(三)公共工程事前审计工作重要内容 根据前文的分析,公共工程的事前审计十分有必要,并且是越早介入越好。本文认为,对于公共工程的事前审计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即投资决策审计、项目可行性审计和工程设计审计。

(1)投资决策审计。投资决策审计是对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开始前进行项目决策阶段时的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人员着重对公共工程的项目建议书、立项书、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选址及其他行政审批内容进行审查。一般而言,审计人员对各类审批项目的审查包括: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国家相关政策符不符合,项目选址与城市发展规划符不符合,公共工程是否合法,或者国家相关部门是否有不履行职责,不按照现有规定办事,,故意拖延不办理,乱收费等现象发生。审计人员在对公共工程进行投资决策审查时,一旦查明问题就应立刻上报,及时处理,使我国公共工程项目建设能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合法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切实保障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利益。

而在审查公共工程项目建议书时,审计人员要对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和内容的完整性和合法性、项目书中提及的论据和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层面进行深入审查,并督促施工单位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内容及时进行更改,以保证公共工程投资决策审计的效率。

(2)项目可行性审计。施工单位提交的公共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主要是通过一系列项目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该项目实施的可能程度,因此,审计人员在对施工单位提交的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可行性审查时,应该重点关注可行性报告中数据资料和项目材料的充分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对可行性报告中提及的全部材料要求施工单位都给予有力的证据材料说明,这样才能在审查出现问题时,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提高审计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审计的效率。

(3)工程设计审计。对于公共工程的项目设计方面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对项目设计和相关工程图纸进行审查,以查验施工单位事前准备的合法性。另外,还要对图纸的设计机构进行审查,以检查该设计单位是否获得国家相关机构的许可进行工程设计,确定施工图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保障公共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三、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模式选择

在确定了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初始介入时点后,就有必要对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审计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能根据具体的公共工程类型选定最适合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

(一)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模式类型 在我国,由于公共工程跟踪审计还属于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因此,人们当前摸索出来的符合我国公共工程建设事情的审计模式主要有三种,即重点介入式、适时介入式和全程介入式。

(1)重点介入式。采用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介入模式时,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公共工程施工开始前对该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情况以及其施工的重点部分进行了解,然后着重对公共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审计,防止公共工程建设的重点施工部分发生问题,从而对公共工程整体建设情况产生影响。在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介入模式的具体实施方面,审计部门可以针对事前掌握的公共工程施工部分的重点内容制定详细的审计方案进行跟踪审查,然后对公共工程施工中的非重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进行抽查等。

(2)适时介入式。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适时介入模式主要是在公共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选定适当的施工时点实施公共工程的跟踪审计工作。这就要求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对公共工程施工过程全程进行合理把握,找到其中的重点审计时段,继而介入公共工程中进行审计工作。

这一审计介入点的选择是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适时介入模式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审计部门要根据公共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予以确定。一般,应对公共工程的项目规模、审计费用支出等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然后确定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很强的跟踪审计实践经验,能对公共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审计点进行合理判断,然后着手进行跟踪审计。

(3)全程介入式。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全程介入模式是指审计部门按照相应法律规定,对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都进行跟踪审计的审计模式。对于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全程介入模式的具体实施,审计人员一般从公共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开始直到公共工程竣工结束为止的公共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每一个过程都进行跟踪审核,确保公共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合乎规范。

(二)公共工程应选择全程介入式跟踪审计模式 前文分析了公共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如公共工程的工期一般较长,投资数额较大以及带有强烈的政策色彩等,而纵观我国近年来的公共工程建设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可能影响到公共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使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其对公共工程项目的监督审查的作用,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损失。结合上文对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三种不同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公共工程实行跟踪审计就应该选择全程介入式的审计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确保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公共工程项目,审计部门采用全程介入式的跟踪审计模式就意味着审计人员要经常实地对公共工程的施工事项进行审计,就地核查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对应的审计意见,强化监督者意识,对公共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与施工单位一起保证公共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定期培训审计人员,加强专业素养。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对于我国审计实践而言是一个新型的审计方式,目前我国审计部门以及其工作人员对跟踪审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而对于实施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的全程介入式的跟踪审计,我国审计人员就显得有点无能为力了。因此,审计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深化审计人员对全程介入式的跟踪审计的认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保证公共工程全程介入式跟踪审计的实施。

(3)整合资源,提高效率。要对公共工程进行全程介入式的跟踪审计,只要审计专业人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工程人才,技术人才以及统计人才等,然后将上述人员扩充到审计部门中,整合资源,扩展审计人员的知识范围,提高审计效率。

(4)突出重点,不断创新。对公共工程进行全程介入式的跟踪审计时,不仅要对公共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审核,还要明确审计的重点,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项目进行详细了解,然后进行重点审计。另外,审计部门在派遣审计人员对公共工程进行全过程审计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摸索,对现有的审计工作流程和审计模式进行适当改革,保持创新精神,为全程介入式跟踪审计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

四、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客体与主体分析

在对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审计模式进行分析之后,本文将对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中进行审计的主体和客体要素进行分析,以全面研究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客体 审计工作的客体即接受审计的对象,对于公共工程而言,一般就是公共工程项目从施工开始到工程竣工为止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活动而言,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客体是与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经济事务的活动和对应的处理过程。

前文中提到了公共工程的建设一般耗资达,工期长,公益性强,因此,在公共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和经济事务,因此,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客体对象十分复杂,我国审计部门规定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客体对象主要是公共工程的建设单位,但是,与公共工程建设相关的一切参与建设的企业都要纳入审计范围。因此,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贯穿在公共工程建设始终,与之发生经济业务往来的一切建设部门和非建设部门全体。

(二)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主体 审计工作的主体对象主要是指实施审计工作的组织或部门,一般包括三类,即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审计组织。不同的审计主体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时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和职权规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得我国公共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这也为公共工程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我国公共工程不再是国家全权投资联合政府审计部门全责审计的模式,公共工程项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公共工程的审计主体很难确认,重复审计,多头审计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及时完成,更是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使公共工程的建设单位无所适从。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主体一般有如下几类:

(1)以政府审计部门为主体。出于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公益性和政策性考虑,可以交由政府审计部门来实施公共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完成不仅是由国家进行大部分投资,还将切实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力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公共工程项目这种为全社会谋福利的公益行为,由政府审计部门主导进行跟踪审计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当政府审计部门缺乏相应的审计资源时,可以由其他审计资源进行适当辅助。此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其特殊性,能随时对公共工程施工单位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施监控,随时掌控最新的经济信息,保证审计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而社会审计组织由于其社会性也决定了其在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性,如,对于政府审计部门不擅长的工程造价部分的审计工作就可以交由社会审计组织来辅助完成。

(2)“三合一”合力进行审计。“三合一”合力进行审计主要是将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联合起来,共同作为审计主体来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这样做的优势是:

第一,目标统一,便于审计工作的高效完成。当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合一”对公共工程项目合力进行审计时,联合审计部门会有一个统一的审计目标,并通力合作以实现该审计目标,即对公共工程进行跟踪审计,以便详细掌握公共工程建设过程的整体情况,对公共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分予以重点关注,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保证公共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二,取长补短,优化审计工作流程。在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合一”联合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工作时,三大审计部门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而优化审计工作的整体流程。首先,社会审计组织的社会性也决定了它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社会审计组织一般会吸收不同专业素养和专业类型的综合人才,这些综合人才能应付公共工程项目审计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审计问题,帮助政府审计部门更好的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另外,由于社会审计组织用工的灵活性,当审计工作对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才有需求时,社会审计组织还可以及时聘请相关专业人才,解决实际问题。

(3)政府审计部门的权威性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这是因为政府审计部门自身具备有权威性,当公共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建设单位存在某些审计问题时,政府审计部门可以立刻利用其权威性督促建设单位立即解决问题,保证建设进度。这样既利用了社会审计组织的专业性和灵活性来不断推荐联合审计工作的进展,也很好的利用了政府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对建设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公共工程项目的质量。再次,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利用其职权为联合审计的进行提供便利。因为,对公共工程项目的审计一般会需要对建设单位内部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此时,不论是政府审计部门还是社会审计组织都无法及时获取有用的企业信息来推进审计工作的进行,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恰好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从企业内部获取大量真实信息,弥补政府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的不足。

参考文献:

篇12

摘要:文章分析了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理和审计步骤,对几类工程风险管理审计进行了探讨。

风险是指组织内部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入资金多、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易受自然条件及地质水文情况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逐步大型化,国内一些管理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末不断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以使工程项目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种风险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

本文论述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业主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工程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技术等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等管理行为的一系列审核活动,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监督及评价的过程。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地处置,以最低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内部风险管理程序、对策及体制、机制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的控制、监督及评价的过程。

关于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二者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提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前提和基础,风险管理审计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及相关制度和程序,与风险管理本身有所区别。但从工作步骤、工作方法上看,二者有很多相似,其功能和最终目的都是减少组织风险损失,提高组织管理效益,因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二、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第一,审计范围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审计工作涉及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第二,审计专业性要求更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由原来的内部控制审计扩展到所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审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还要求广泛运用统计分析、计算机等技术方法,因此,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第三,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求有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如风险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为风险管理审计提供支持。

2.我国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现状。近些年,一些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在现代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管理实践。但就总体而言,项目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系统的风险管理行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的或者间断性的,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另外,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还不完善,缺乏现代意义上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这里我们引用风险管理研究与开发项目合作组提出的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四个等级标准,即临时级、初始级、可重复级、管理级。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实践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还处在初始级或可重复级。

而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受到管理者风险意识程度、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技术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还未全面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尚处在理论研究与初步实践阶段。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则和审计步骤

1.一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独立客观、职业审慎、保守秘密等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实务标准,充分考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复杂性、艰巨性,遵循适当程序,采用先进方法和手段,科学有序地按步骤开展审计工作。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应有利于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增加企业效益。

2.审计步骤。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责任重、审计风险大。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工作,防范审计风险,一般要按以下步骤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第一,识别风险。制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计划,包括制定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施工生产风险管理、建筑市场风险管理、项目组织人事风险管理和其他风险管理审计计划,确定风险管理审计的位置和背景。第二,分析风险。对工程风险迹象进行深入了解、做好记录,并对风险进行分类。第三,评估风险。分析工程风险的成因及其影响,确定风险程度及等级。第四,监控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进行跟踪检查或后评估。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产生

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第五,处置风险。

以上审计步骤,是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风险管理审计具体工作的一般步骤,同时也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性工作,它与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既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应协调各业务部门严格按照以上审计步骤,扎实地做好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四、建筑工程项目的几类风险管理审计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主要包括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工程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应有重点地、有计划地、分步骤地开展以上几类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之间并不是彼此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都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审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1.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主要在工程项目组织成立初期开展,审查、评价风险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重点审查、评价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是否经过充分论证,财务管理体制、考核评价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是否健全。

2.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一般同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在项目组织成立初期同期开展,主要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机制的结构性和尽责性。重点审查、评价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风险管理理念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是否具备胜任风险管理的能力,有无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审查评价全员风险管理的情况,包括工程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岗位的设定和责任的明确性。

以上两项审计是从组织建设方面对风险管理系统的审查和评价,目的是为组织决策层提供组织建设决策依据。虽然这两项审计相对于后面叙述的工程风险管理程序与对策审计,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要相对简单,更加侧重于对组织的定性评价,但完善、合理的组织建设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同时,也为风险管理程序与对策审计提供组织方面的支持,因此风险管理体制与机制审计工作要认真做到科学、客观、公正、有效。

3.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始终,审查、评价内容包括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直到项目施工、验收、后期服务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框架结构内的所有内容,主要审查、评价风险管理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内部审计机构应有重点地、有较强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比如,工程招投标阶段,重点审查、评价招投标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是否采取了规范化程序规避风险,规避风险程序是否有效运行;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程序是否有效地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使得规避风险措施在工程管理中得到落实;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财务往来核算办法是否能够通过风险管理程序有效规避风险等。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和后面叙述的风险管理对策审计涉及到内部审计机构与组织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同时也需要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配合,还需要合同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等其他管理子系统的协作,是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风险审计的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

4.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重点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对策的周密性,即风险应对计划是否对已经发现的风险的每个层面均作了应对的安排,制定风险防范对策有否考虑风险的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对策的可行性,即风险应对策略是否对已经发现的风险的每个层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是否采取了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对策。利用合同条款规避工程风险是工程中最经常、最广泛采用的风险管理办法,因此结合工程实际,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可以通过对工程各级阶段签订合同以及合同实施情况的审查,并结合其他审计程序来完成,已达到对风险管理对策周密性和可行性的审查、评价。

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更加侧重技术审计,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各种技术应用复杂、繁多,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每一项风险规避技术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各具体业务部门聘请兼职审计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增强技术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审计报告

工程风险管理审计报告是风险管理审计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审计情况介绍。包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等。第二,工程项目目前进展的实际状态以及未来状态。第三,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评价。第四,工程项目关键的管理问题。第五,最终结论及建议。

审计报告由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撰写,要求做到客观公正、重点突出、专业性强,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提交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层审核和应用。

六、工程风险管理审计的注意事项

1.注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其他部门的信任。可以通过聘请兼职审计员,增强技术力量的同时,加强组织内部横向、纵向的联系,增强组织间信任。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与工程项目实施相关的工程信息,要求组织有较完备的信息系统作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支持。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型边缘管理实践,它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求相关人员具有对复杂环境的洞察力和减少环境复杂性的能力。

工程项目组织应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篇13

[关键词]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03

[中图分类号] F2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08- 02

1 引 言

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为了保证建设项目规范、合法、有序进行,并取得最佳的质量与效益,近年来采用了全过程跟踪审计这一新型造价管理模式,其方法是通过在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收集现场施工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结合、汇总、审核,达到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潘萍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评估阶段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长期以来,对于建设项目的审计主要是体现在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普遍忽视了建设项目前期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等的审计,而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弥补了这一缺陷。曹慧明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项目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工程进度所需资金进行审计, 并及时做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使被审计单位能及时纠正其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完善建设项目,使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 使得建设项目的运行亦能取得最佳的效益。

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对比

传统的工程审计包括工程造价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与项目跟踪审计区别较大,表1列举了两者的区别。

由此可以得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以下优越性: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为主动的事中动态控制。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需要,分阶段或分内容的进行跟踪审计,当出现需要审计内容或事由时,考察的思路更加清晰,内容更加详细,同时可以缓解事后审计的工作压力。同时,跟踪审计可以实时考察项目整体运作是否正常,随时掌握并控制工程实施中每一阶段的工程造价,达到主动控制的目的,从源头控制了工程造价,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防患于未然。

(2)从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这不仅利于对项目的设计变更、隐蔽工程情况进行及时汇总、办理签证记录,有效地杜绝不负责任的“现场签证”行为的发生,能及时控制工程的造价和进度;同时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资本,及时筹措项目资金,支付工程款,降低财务风险。

(3)提高了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可以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进行多次实时沟通,随时检查联系,避免了不同监督单位之间推诿责任、相互扯皮的现象,相应就加大了审计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3 建设工程项目实例分析

一项住宅群工程项目,均为地下三层,地上四十层。该项建设项目造价审计采用了跟踪审计模式(从工程招投标阶段到竣工决算阶段)。跟踪审计人员的任务:①工程开工前的服务工作,即编制工程量招标清单及控制价,并将招标控制价与招标人确定的成本价做对比及分析。②审核投标价格的清标工作,即与中标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前,组织项目的清标工作,配合招标人确定中标价(合同价),使中标价做到描述清晰、综合单价 总价合理。③合同管理,即负责招标人与承包商之间的合同管理,对承包商的日常履约情况进行全面的、动态的跟踪和监督,编制合同管理台账等。④施工过程中,进行主要材料进场记录。确保材料价格符合市场变化,满足工程进度、质量的要求。⑤和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关于工程质量、进度内容进行多沟通、联系,确保工程的变更、进度和施工单位进度报表一致。

该建设单位采用跟踪审计模式,确保工程进展顺利、造价合理;出现的风险是,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质量整改建议没有及时和审计部门管理人员沟通,引起审核进度结算多报的现象。

4 项目跟踪审计可能存在的风险

4.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相对于其他的审计方法,跟踪审计属于较为新型的一种方法,我国目前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相关行为的基本法律条例,但对于各环节审计的实施细则,尤其是针对各省市地域不同的指导和规范存在大量欠缺。同时,鉴于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的诸多先进性,地方政府在政策等方面存在偏向和保护的态度;跟踪审计人员普遍为经验丰富的公职人员,这不利于跟踪审计的良性发展,对被审计方也带来了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和负面情绪。因此建立和完善跟踪审计的各项环节,让其在合理限度内发展并接受市场考验,才能使跟踪审计工作走向规范、科学。

4.2 跟踪审计工作定位不明确

发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在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的情况下,对项目的投资进行服务和监督,跟踪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的介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项目无法按时保质的完成,也会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造成不必要的大量工作和误会。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建设项目,时刻严格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各类数据凭证并改进工作方法,很容易使审计人员成为建设项目的间接管理者,有时建设单位直接要求审计人员进行定价选材,违背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求,对施工单位也不公平。从另一方面,跟踪审计的深度和范围的不足又会违背跟踪审计的初衷。跟踪审计几乎涉及了建设项目的全部过程和内容,同时它也是一项耗时久,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工作,具体到每一个审计人员,限于自身对专业的知识缺陷和能力,无法做到对所有建设的能细节都实现有效的审计。再加上审计内容本身的丰富而复杂,也会导致某些审计人员疲于应付,只做表面文章。

总之,项目的建设单位应与审计人员目标一致,建设单位应制定一定的制度管理项目的顺利完成,而审计人员只是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因此两者各司其职并始终站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才能最终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益。

4.3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引起的审计风险

建设工程因不同的性质、规模、地域存在很多差异,对于从事各专业的审计人员要求较高,若审计人员的能力仅局限于技术水平、实践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可能会导致无法保证预期的审计质量,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也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若审计人员,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发现可疑不深入追究,这不仅是跟踪审计工作的失败和风险,更会引发工程质量问题。再次,建设项目管理混乱致使跟踪审计人员没有获得第一手或全面、真实的资料而出现了判断偏差,且这类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并纠正。若审计人员在事后发现工作错误,往往难以挽回,加大了后续工作难度,给审计工作和审计部门造成损失。

5 跟踪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

(1)完善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法律体系。对于涉及跟踪审计各主体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都应制定详细的条文细则,明确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工作范围,严格审批审计人员执业资格,强化跟踪审计的监督职能。特别是进一步规范各类审计机构,制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对社会审计机构和外聘专家加以约束,保证审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对于独立完整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审计介入之时以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为工作主线的这一方法可以避免各类重大错报风险。风险导向型审计以建设项目全局出发分配审计资源,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潘萍.论全过程跟踪审计与全过程造价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7).

篇14

一、园林项目审计的必要性

城市园林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资金流动环节多、涉及部门多、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项目多而分散,以及施工中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单一靠建设单位财务和工程技术部门来对工程进行管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审计部门的配合、监督和检查,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杜绝违章、违纪问题的发生,避免“人情工程”、“腐败工程”的出现。

同时,由于城市园林建设项目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性工程,其资金使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对这部分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使专项资金得到完整、准确、真实的反映和监督,保证专项资金合法运用,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

二、园林项目审计的特殊性

园林建设项目存在特殊性。一是规模大小不一,投资差别大,既有投资几万、几十万的,也有投资几千万到上亿元的。二是管理难,由于园林项目的综合性强,绿化苗木种类多、变化大,使建设的难度和造价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给管理造成很大难度。三是前期手续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园林建设项目大多具有很强的政府意识,从立项到实施往往较为仓促,审批手续往往不完善。四是周期短,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作为艺术性较强的工种,建设园林工程时,需要根据实际环境不断变更原有设计;再加上植物品种和规格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园林建设项目的不可预见性较多。五是园林工程的相关规范不完善,定额修订滞后;在园林工程中常运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等,都对工程造价的审核造成难度。

城市园林建设项目的审计对象是参与建设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财务机构。审计内容为城市园林建设项目的立项、计划、招投标、施工、验收诸环节中有关财务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以及城市园林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等。具体指资金来源的可靠、合理性,估算、概算、定额、取费标准、工程量是否合理合法,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财务决算的影响等。审计程序大体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

三、园林项目审计的内容及程序

传统审计范围狭窄,目的单一,审计人员只是围绕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其监督作用十分有限。但今天对于园林项目的审计已不再是单纯的查错纠弊,而更加注重通过审计揭示行业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城市园林建设项目审计需要“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由于园林项目审计范围没有统一标准,且受审计对象的规模、复杂性和多样性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单位,运用多种审计方法与手段,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尚没有对审计的时间及程度作出具体规定。因此,需要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相关单位对城市园林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所应负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出现目前审计调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被审计单位拒绝配合和拖延时间等情况发生,保证审计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