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实验室安全风险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我国土石坝的现状
我国在建及已建成的土石坝有十余万座,其中病险水库大坝2万多座,且绝大部分是土石坝。我们国家政府对土石坝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视,近年来陆续颁布了多项安全规章以及土石坝安全鉴定方法,来控制管理土石坝的质量,而且管理维护等方面也步入了正轨,很多对土石坝的加固工作也已经陆续完成。过去,大多数用安全系数来衡量大坝的安全程度,但安全系数存在一定的经验因素,有时会造成过于安全导致经济浪费。随着大坝安全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风险观念逐渐在大坝安全管理中得到认可。
二、土石坝溃坝的主要风险因素
1.洪水地震
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或是地震会使土石坝使收到很大的冲击,坝顶高程发生沉降而且没有及时修补,或是大坝泄洪能力下降不能满足要求,都会使洪水超过了大坝的承载能力,造成大坝的溃决,甚至是滑坡,对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质量原因
施工建筑时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坝体渗漏。一般轻微渗流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对坝体造成损害,但是如果坝体所用的材料质量有问题就会导致渗流量很大,水中掺杂着颗粒,对坝基产生渗透破坏作用。另外如果施工时坝体的各项指标没有达到要求,稳定性能不好或者产生了裂缝,都有可能发生滑坡,造成土石坝的溃坝。
后期原因
后期的管理与维护也十分重要,管理人员在汛期时处理不当,坝体出现问题时没有被及时发现,资金不足坝体老化得不到维护等问题,导致土石坝出现了安全隐患。
三、土石坝安全风险分析
如今的土石坝建设不仅仅要考虑建设时的坚固、安全等方面,风险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应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评估,甚至有可能包括到政治以及社会方面的评估。
我国中小型坝体溃决较多,平时每年有几座之多,世界上每年也会出现大的坝体事故一起或是多起,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起事故,是因为洪水、地震、基础失稳、还是管理因素?所以在大坝的设计初期就应该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土石坝的建设初期,要对各种地质情况以及种种基础设施进行风险识别,确定哪一项是主要风险因素,哪一项是次要风险因素,对主要的因素提出抑制或处理措施,同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论证处理,经过了这种分析,提出了设计中的问题,在施工和作业后的可能出现的危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大的事故的发生。下面对土石坝的安全风险问题做简要论述:
1.当主要影响因素为工程的水文以及洪水复杂时,工程被称为风险因素,这种情况应当在初期的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充解释,提高坝体的高度和蓄水、泄洪能力,适当必要的时候对其进行PMF或是其他的有效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2.当主要影响因素为地震时,地震就被称之为风险因素,然后就应该对地震进行危险性分析,从而确定出地震的加速度,振幅影响等参数,有时候还涉及到对地震风险进行破坏分析和模型试验,根据分析出来的数据,确定真正发生地震时可能出现的破坏情况,以及地震带来的连带影响。
3.对一些土石坝建筑的水库,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工控制时,比如风险来自闸门未启动带来的,就应当在其管理使用和电源可靠性方面找原因,也可以动用临时的紧急开启与关闭办法。
4.主要影响因素为低级存在的缺陷时,这种原因可能成为使用时出现的隐患,除了建设时对地基加固,而且要在后期维护中提出加固措施或是对土石坝的安全预警等措施,避免危险和事故的发生。
上面的种种风险分析是从技术角度进行的,采取了抑制、减免的方法。除此以外,不只是要针对应对什么风险可能出现,而且要应对风险出现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出风险分析,对其带来的损失进行计算。如果超标的洪水导致坝体的溃决,坝体溃决后对下游造成淹没范围内的经济及其各方面的损失的分析计算,从坝体的泄洪工程的形式结构分析进行综合论证,土石坝的缺陷就会在此体现出来,在这一点上,混凝土坝会更为安全,但是造价会高出很多。总之,各种自然灾害、火灾、战争等等特殊因素都被考虑进去之后,就可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危害的发生,是风险的出现尽可能的减小,堆积风险发生后的影响范围予以限制,除了在工程施工中对其采取的控制措施之外,也可以采用近代工程的管理办法,使得有危害的风险加以回避、减小、抑制、必要时的分析可以把保险也加入其内,使得在风险发生后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四、提高土石坝的安全性
1、合理设计、保证施工质量
多数土石坝都是边勘探边设计,合理的设计对于整个大坝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单纯的提高了坝体的安全系数不一定可以达到坝体的安全的目的,同时还要保证可靠度,安全系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应当控制在一定适合的范围以内。合理选择抗力的种种参数,选取其中对坝体安全性影响大的构成风险的隐患的地方,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给予充分重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认证,就算有了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没有好的施工单位负责也无济于事。施工时材料也选取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最好根据各种概率统计等方法作为判定标准,质量好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渗透,减少大坝的溃决的风险。总之,土石坝的设计、施工、分析缺一不可,三者应该有机地结合,保证土石坝的安全性。
2、加强管理
施工时使用及后期的管理也都相当重要,如果有一个好的施工管理系统,会使工程的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使用期的一个好的加固管理,能提高坝体的强度,增加大坝的使用年限。近些年来提出了对坝体的风险管理,这种管理针对在坝体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识别和处理,对风险发生后的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找出最优的处理办法,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因素。加强坝体管理有助于提高坝体的安全性。
3、注重土石坝的监测和维护
对坝体的监测不能间断,这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工作。要想及时监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土石坝的观测分析就要及时,如果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否则很可能酿成大祸,损失惨重。根据历史的监测结果以及经验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测,做到重点分析,以保证土石坝的安全性。保证土石坝的养护工作要定期进行,当发现土石坝的出现老化,导致坝体沉降等问题时要尽早维护,减少隐患。
五、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已建大坝老化现象严重,目前很难达到这个风险标准。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选择恰当的风险值。不断提高筑坝水平和大坝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病险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工作,逐步接近国际容许风险值是我国今后在大坝安全方面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曹楚生.从大坝设计和风险分析看大坝安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1)
[2]李超等.小型土石坝安全监测研究.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
[3]胡军.土石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水电能源科学,2010(4)
[4]谢洪等.大坝安全与大坝风险分析估计方法介绍.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5)
1.1人的因素
人是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主要指各种道路交通参与者,包括各种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乘客、行人和其他人员。在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综合体系中,人驾驶车辆,人使用道路,人管理交通环境。据资料显示,由人的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2.63%[3]。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从不安全行为来体现。比如,驾驶员有未按规定让行、忽视警告标志信号、逆向行驶、心理素质较差、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不安全行为。造成这种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包括心理、生理、驾驶技能等主观原因和交通管理、教育、培训、设施环境、天气环境等客观原因。譬如,驾驶员遇到一些突况,猛然意识到路面破损但已躲避不及而产生惊恐时,驾驶员心率波动会明显加快,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风险系数。
1.2车的因素
车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车辆性能的好坏对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车辆是否有良好的安全行驶性能直接关系到交通事故的发生。首先,车辆本身具有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车辆的稳定性(它在各种情况下行驶时不翻车、不倒溜、不侧滑),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行驶平顺性、轮胎、视野和灯光等因素。其次,一些安全装置如安全带、安全玻璃、安全气囊、安全门和自动制动系统等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损伤程度。最后,一些汽车“带病”上路,该维修的未及时维修,该报废的存在侥幸心理行驶在道路上,有的地区汽车年检、性能检测过于形式化,没有切实落到实处。这些都能导致交通安全存在隐患。
1.3道路的因素
道路是交通安全的基本因素。据统计,10%的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有直接关系。当道路几何线形、路面附着条件、道路安全设施等方面存在问题时,交通安全将存在隐患,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些道路路面破损,比如说路面塌陷,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护,极有可能诱发交通事故。路面结构是交通事故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路面结构为砂石或土路的路段上的事故发生率比路面结构为水泥或沥青的高。前者与后者相比,承载力小,容易造成路面塌陷,磨损轮胎,引发交通事故。“三无”(无标志、无标线、无信号)同样是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另外,有些道路无隔离设施,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
1.4环境的因素
环境因素是交通安全的综合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人们在交通活动中所处的特殊环境,是道路交通环境的重要部分,是由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构成,其中主要由地理环境、道路绿化和雨、雪、雾、冰雹等气候条件,噪声、废气等人为因素构成,自然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在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车轮与路面的摩擦系数低,容易翻车、侧滑、倒溜。在雾天行驶,驾驶员的视距变短,不能及时地处理一些突况,预防事故的发生。人工环境包括道路土地利用、行驶障碍物和路侧干扰等,这些都会造成交通问题。譬如绿化会影响交通安全,路侧的树冠遮挡驾驶员的视线,绿化对交通标志的遮挡,不能满足行车净空要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交通安全。
2道路交通事故树的分析
2.1确定影响事件
对于道路交通系统而言,交通事故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营系统的稳定。如何预防预测交通事故、降低事故发生频数、提高安全等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事故树分析法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顶上事件),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4-5]。其能够有效地解决道路交通问题,为道路交通运营机构提供理论依据。
2.2事故树分析一般步骤
研究人员分析某一系统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采取以下步骤:①确定所分析的系统;②理解所分析的系统;③调查事故、查明原因;④确定事故树的顶上事件及相关原因事件;⑤构建事故树图;⑥定性分析;⑦定量分析;⑧制定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上述事故树分析步骤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事故树实际分析过程中,一般只进行定性分析。实践表明,定性分析能得出比较好的结果。
2.3事故树的编制过程
①确定顶上事件(第一层);②确定造成顶上事件的直接原因事件(第二层);③确定接下来的其他层次事件。
3道路交通事故树的编制
从顶上事件开始,一层一层按照演绎的方法把道路交通事故各原因事件用逻辑门连接起来,绘制出反映各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树形图。
3.1交通事故最小径集
事故树和成功树互为对偶,依据对偶原理,将事故树变换成其对偶的成功树,将逻辑门作相应的转换,然后求出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即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3.2重要度分析
一般情况下,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越大,它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就越大。结构重要度分析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精确求出结构重要度系数;另一种是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是一种近似判断方法。根据结构重要度分析原则:①在同一最小径集中出现且在其他最小径集中不再出现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相同;②同一基本事件中,低阶最小径集的结构重要度大于高阶最小径集的结构重要度;③两基本事件仅出现在基本事件个数相等的若干最小径集中,在不同最小径集中出现次数相等的各个基本事件,其结构重要度相等;④基本事件中,出现次数多的结构重要系数大,出现次数少的结构重要系数小。
4降低道路交通风险的措施
道路交通管理措施和先进的配套设施对降低道路交通风险有着显著的作用[8]。参照目前交通管理控制常用的方法和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从驾驶员、车辆和驾驶环境三方面对降低该路口的交通风险、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安全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4.1驾驶员
影响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事故的因素有驾驶能力(驾驶行为和驾驶能力)、身体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及复杂的交通环境。根据《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及其测评要求》,将速度估计、应变能力、操纵机能、夜视力、深视力和动视力作为反映驾驶适性的标准,形成驾驶适性检测。基本措施有:①严格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和机动车驾驶员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考核发证程序,杜绝无证驾驶的情况和买证卖证的不法行为。②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以提高驾驶员的的安全意识,使驾驶员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③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④推广记分卡制度定期进行安全考察评估,视情况对驾驶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⑤对于疲劳驾驶人员,可借助行驶记录仪来提醒,减少疲劳驾驶带来的不便。
4.2车辆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其汽车构件、转向性能、制动系统等直接影响汽车安全行驶。我国机动车虽然种类多,但与国外相比,存在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同时,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承受外部的环境应力、内部功能应力和运动应力等各种应力,使汽车技术状况参数以不同强度和不同规律发生着变化,致使车辆性能参数劣化、性能不佳、装置故障、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等,最终肇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所以,为增强车辆的安全性能,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对车辆应完善安全设施并进行定时维护和保养;②实行机动车检验社会化;③完善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严禁车辆违法改装,严格汽车年检、性能检测程序。
4.3优化驾驶环境
驾驶环境包括天气条件和道路状况。暴雪、冰雹等天气情况会使路面湿滑,阻碍道路交通。而大雾天会降低能见度,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这些天气条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许多道路结构不合理的设计(如道路线性骤变、有过长的陡坡等)易使驾驶员操作不当,酿成事故。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标识不明等常常会误导驾驶员正确操作,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合理规划道路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考虑天气条件设计道路时应该采取如下措施:①避免有过长的陡坡,对于线性骤变的道路应改变线性或多加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道路线性的变化。②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重点养护和必要的道路改造,同时还要对驾驶员进行限速,必要时设置减速标线、减速板或减速条。③合理布置隔离设施,减少各种类型交通流相互之间的干扰,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5实例分析
以兰州交通大学东门处的一个典型T字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现场调查了交通流量和交通冲突,然后利用交通冲突理论分析了该交叉口的交通风险状况。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将从交叉口改造这方面对降低该路口的交通风险、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查发现,该交叉口虽然具有一定的展宽,也进行了一定的交通设施优化设计,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待改善。在交通标志标线方面,宝石花路交通标线模糊不清,左、右转诱导标线设置也有待改进;在隔离设施方面,考虑到机非影响,可在安宁西路斜街东西进口设置机非隔离栏等。完善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保证通行车辆的通畅及行人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针对交大东门T字路口,具体改造措施如下:①在南北方向人行横道的中间增设行人安全岛。当交叉路口人行横道的宽度超过20m时,一般考虑设置行人安全岛。设置安全岛,能提高人行横道的通过能力,与机动车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可以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同时也意味着会占用一定空间,但是合理设计能够给车辆和行人带来双重便利。由于交大东门T字路口南北方向人行横道宽度超过了20m,因此应在中间设置行人安全岛,以减少交通冲突的发生。②对于西向进口道的机动车来说,可以让向南行驶的车辆提前右转弯。提前右转就是让西向进口道的车辆提前右转,驶出交叉口,从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由于不存在与其它流向的车辆产生冲突,因而对交叉口的干扰非常小。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提前右转车道就能够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提高到原来的120%。但是提前右转的条件是,交叉口有充分的空间保证机动车提前右转而不影响非机动车辆和行人的过街通行。③对于东西进口需要掉头的车辆可以在交叉口前提前掉头。在有中央分隔带的交叉口,为掉头车辆提前开口,虽然不会减少交叉口冲突类型,但可以减少交叉口的冲突数。④增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带,同时也可以设置非机动车提前停车。在非机动车、机动车流量均较大的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将非机动车停车线设置在机动车停车线前方,可以相应的减少冲突类型,但同时会增加机动车延误时间。⑤可以对该路口人行横道进行拓宽并将其和网格线前移。人行横道拓宽保证交叉口有足够的空间,人行横道以及网格线前移可以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时间,尽可能的让更多的车辆在信号周期中的绿灯时间通过,提高绿灯时间的车辆通行率,大大地减少车辆的延误。如果交叉口的空间不够,就会导致各个方向的车流产生很大的冲突,尤其加剧对东向车道左转的车流冲突,引发交通安全隐患。⑥加强安全教育和引导,倡导行人走南北方向的过街地道。地下过街设施的设置能彻底地实现人车分流,消除大部分的人车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行人的违规行为,从而间接地减少车辆的不必要延误,增加通行能力,确保行人过街安全。但是,交大东门T字路口过街地道(交大地道和BRT地道)离路口均有一段距离,人们更愿意直接走较近的人行道,因此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
6结语
关键词:海洋平台 风险 措施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在全球油气资源中所占份额的逐步增长,海洋平台作为进行海洋油气勘探必不可少的装置,已经越来越受到油气开发商的重视,而自升式海洋平台以其稳定性好,适应能力强,作业范围广等优点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根据RIGZONE的统计,目前全球投入运营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已达385条之多。自升式平台依靠升降装置使平台主体沿桩腿爬升或下降,并可支撑于其有效工作行程内任一点。
钻井平台的升降装置有液压和电动两种,传动方式也主要有销孔和齿轮齿条传动两种。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的海洋平台,在平台建造完成、更换桩腿或升降机构后,为验证桩腿建造尺寸公差的控制精度及平台的升降能力,一般都需要采取升降试验来进行验证。升降试验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建造船厂多不具备模拟作业现场的实际环境,升降试验具备一定的风险。
为保证升降试验的顺利完成,必须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落实可靠的安全措施,确保升降试验的顺利进行。
1 升降试验潜在风险
自升式海洋平台在升降试验过程中,当平台爬升至最高点时,其设计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是无容置疑的。
根据CCS入级规范的要求,自升式平台在站立状态时,由平台重量产生的反倾覆力矩与设计环境载荷产生的倾覆力矩之比对于独立桩腿为1.1,沉垫型桩腿为1.3,因此在正常的环境状态下进行升降试验,理论上不存在倾覆的危险,但从目前平台在升降试验中发生事故的频繁程度来看,最主要的潜在风险是桩靴损坏、平台倾斜、升降卡滞等问题。
1.1 桩靴损坏
桩靴在桩腿的最底部,是一个直径大于桩腿的箱体,其目的是增大下部着地面积,为平台提供支撑力。平台主体及桩腿的巨大重量造成桩靴底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非常大,有的超过40吨/平方米。如果在平台升降试验过程中,因地层原因桩靴底部不能平均受力,局部受力过大,超过桩靴的设计强度,就有可能造成桩靴局部刺穿或变形等损坏。桩靴刺穿后,干式桩靴会灌人海水,使海洋平台在漂浮状态不能满足拖航要求,必须返回船坞进行修复。
目前在北方的船厂中,有的是依山开山而建,舾装码头底部往往会有尖锐的硬突起隐藏在浮泥之下,选择这样的地方进行升降试验,极容易损坏桩靴。
1.2 平台倾斜
升降过程中平台发生倾斜基本有两种情况,一是升降过程中的运动及振动,将某个桩腿下部的地基刺穿,造成某条桩腿急速下沉,平台产生一定的倾斜。
当平台升离海平面高度较小时,平台下沉的一端迅速接近水面,船体会在水中产生一定的浮力,随着吃水增大,浮力也增大,将会阻止平台的进一步倾斜,危险性相对较小。
当平台升离水面高度较大,特别是平台主体升至桩腿最顶端时,发生桩基刺穿,平台过度倾斜,将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造成桩腿折断或平台倾覆。
另一种情况是因升降机构故障,刹车或锁紧装置失灵,造成平台单侧突然下滑,因下滑速度非常快,将会对桩腿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平台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情况在平台初次升降试验时较为常见。
1.3 升降卡滞
为避免自升式海洋平台在作业施工中震动过大,并能可靠的将平台负荷转移至桩腿,平台主体和桩腿之间的间隙一般都设计的非常小,为保证平台的顺利升降,对桩腿的直线度要求很高,平台在升降试验过程中,往往因为桩腿整体直线度、环焊缝处理程度、表面涂装等因素造成升降卡滞,轻者对桩腿造成刮擦损伤,重者平台主体卡滞于桩腿某一位置无法进行升降。
2 平台升降试验安全措施
为保证升降试验的顺利进行,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试验地点,对试验海底进行声纳扫描,确保没有硬质废弃物、海底结构物等,必要时派潜水员现场勘查。对桩靴坐落的区域进行钻孔取芯试验,钻孔深度不低于平台设计的最大入泥深度,确保不存在“鸡蛋壳”地层及尖锐硬质凸起。进行升降实验前必须对升降及锁紧装置进行验证和检验,对同步性及各执行动作进行模拟演练,编制应急方案,制定应急处理措施。
其次是合理的调配平台活动载荷,使平台各桩腿所承载的重量基本均匀,每套升降单元的受力大致相同。升降试验要选择能见度好,风力低于5级的天气进行。保持中央控制台、桩边控制台及升降动力站的通讯畅通,试验指挥员、操作员、观察员及员要落实到位,各负其责。确保升降试验按照试验大纲制定的程序运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分析;评价
引 言: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发展,在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所以简单的风险分析和规避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必须要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1 风险管理概述
关于风险管理的内在含义,有着很多不一样的观点。但是风险管理和所有控制系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涵盖了三个必备的要素:其一为管理目标;其二是资讯搜集及解释;其三是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有学者研究表明: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而言,风险是存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从客观上的分析,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将风险降至最低,并且风险能够以数理统计为基础,进而加以测度[2]。此种思维模式极易被采纳。从主观上分析,管理的目标讲究与风险同生共存,并将风险当作是人们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进而加以构成的。在不同的人及不同的背景下,风险也是有所不同的。虽然此种观点看起来较为抽象,但是从目前关于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来看,对于风险管理当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而言,无论是客观上的因素,还是主观上的因素,都是必然存在的。并且,想要使风险管理能够日益完善,就并且充分融合这两方面的观点,以此使风险管理的应用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虽然逐渐被重视,但是还为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目前的评价分析方法大多是借鉴铁路工程经济评价或者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这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均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不符,另外针对项目安全的评价研究也较少。本文是针对影响项目安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典型风险给予相应的评价方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2.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4)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3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的分析评价与对策
3.1大客流输运模拟评价
本评价主要针对典型地铁突发大客流情况下的进出站控制、售检票、疏散通道、行车组织等措施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和验证。
评价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利用基于个体的人员动力学模型,建立地铁车站疏运模型,设定客流量时间曲线、进出站通道、闸机、售检票模式、限流方案等,对最大极端客流和实际客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现阶段国内外针对大客流输运公认的模拟软件为人员动力学模型Legion进行模拟仿真研究。Legion模型为人员疏散的矢量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个体行为(agent-based)和矢量连续空间(Vector)解析,能够兼顾人员个体行为描述、人员规模和空间区域三个方面,可适用于大规模大区域的人群模拟仿真。模型以每个行人个体为单位,行人的每一步在行走平面路线和方向上都通过计算机算法计算,即每个行人个体有决定自身行动的决策权,在决策时考虑周围环境(建筑及障碍物等)和与其他行人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信息交流,做出相应的决策。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人群疏散行为、疏散时间、疏散策略与技术等。
3.2人员疏散模拟分析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员疏散速度来衡量,可以通过人员疏散模拟来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BuildingExodus模型,即模拟人员疏散的精细网格模型。该模型针对大型空间及大量人群逃生设计,适用于模拟大型超级市场、医院、电影院、车站、机场航站楼、危险建筑物、学校等场所。可输入各种人员行为特征(如逃生人员生理、心理、行为属性),及火灾危险特性(如浓烟、温度、毒气危害属性)等逃生影响参数进行模拟,以展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较佳化人员逃生模拟结果。Exodus输入紧急情况下有关人类行为的各种信息,资料来源包括火灾的影像记录、已公布的调查报告和与受伤害者的交谈资料等。在建筑空间充分利用前提下,以拥挤人群、内部存在座椅等障碍物与设有警报设备等状况下进行疏散模拟。
3.3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对火灾风险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 火灾动力学模拟)评价方法。FDS一种火灾驱动流体流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其原理是火灾的场模拟计算,场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求解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空间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模拟方式,场是指状态参数如速度、温度、各组分的浓度等的空间分布。场模拟的理论依据是自然界普遍成立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及化学反应的定律等。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变化也遵循着这些规律,因而可以用场模拟方法求解火灾过程。FDS通过大涡模型对连续方程、动量、能量方程以及压力收敛方程进行求解,可得到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可见度等参数的空间分布。
火灾风险分析采用大涡场模拟模拟软件FDS version 3进行数值模拟,对车站隧道火灾情况进行模拟,其分析评价内容为:
(1)针对典型站台和通道结构,研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获得站台的通道内不同局部位置的温度和烟浓度分布等;
(2)研究不同传热状况(辐射、对流、导热等)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热效应和作用区域;
(3)火灾条件下烟气的动态扩散和传递特征,获得烟气在站台和通道内的分布规律和对人员的影响;
(4)火灾、烟气条件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人员疏散模拟;
(5)基于对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火灾和烟气的发生、发展、扩散和传递的规律的研究,获得防范安全事故、人员疏散和救援的操作预案。
4 结语
总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系统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生产建设和运营风险的多变性。因此,我们应不断深入研究风险管理方法和标准,总结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经验,持续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运营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邓云峰. 城市轨道交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3).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潜在风险;分析;对策研究
Analyze and countermeasure on potential risks and issu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 Cui'e, Wang Shiqiang, Wang P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 Laboratory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facing the serious challenge from outer environment to interior climate. In laboratory’s management,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universities that seem as lagging notion, lacking of cultural training, being in the stage of lower development and being unclear of subject of liability. Analyze those problem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boratory safety; potential risks; analyze; countermeasure
在全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近十五年,高校管理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是滞后的,面临着以下严峻的挑战。(1)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冲击;(2)“重建设、轻管理”仍然在影响办学[1];(3)实验室开放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4)实验室的安全设施相对投入不足;(5)环保对实验室管理提出越来越高要求;(6)教学计划调整,课时被压缩,实验安全知识成为课后的自修内容;(7)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占据巨大比例,而且比例还将会扩大;(8)师生的安全诉求明显增高。
因此,理工类高校要想彻底改变实验室安全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需要从实验室安全观念、安全文化、安全发展阶段和现状等方面仔细分析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
1 探讨经典的实验室安全观念
1.1 大多数师生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是“不出事就是安全”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无量化产出。面对危险的仪器或化学药品,如果管理规范、操作得当它就是安全的;面对常规的仪器,如果操作不当、管理不规范它也会很危险。安全无量化产出。如在学校保卫处的工作计划里将火灾计划控制在3次以内是不符合常理的说法。安全事故不能被量化,其数据只能用作事后统计和分析。因此,模糊的“不出事就是安全”的安全观念在高校实验室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
1.2 管理人员的观念是“投入越多越安全”
1.2.1 硬件投资与安全的关系
西方发达国家因人工贵和赔偿高而倾向于用高级安全设备来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而在现阶段中国高校还只能依靠人养成安全习惯和用人来值守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有实验室由于硬件建设到位保障了实验室安全,也有由于管理到位而保障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硬件的好坏也具有相对性,其更新更是永无止境。
1.2.2 事后赔偿与安全的关系
实验室安全事故特别是人身安全事故发生以后,高校在现实条件下唯一的选择就是赔偿。2009年浙江某高校因实验室事故导致1名博士研究生中毒死亡,学校赔偿了100多万元人民币,这些钱本可以用于改善实验室安全条件。如果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此类事件为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校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和整改,将能整体提高全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水平。
1.3 事故发生人的观念是“这事纯属偶然”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它的偶然因素,但如果一系列偶然因素串联“成功”,将会共同导致事故的必然发生。很多高校在其发展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但如果不能正确地看待实验室安全管理正面临的挑战,明天的实验室安全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 明确实验室安全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室安全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由学校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在校园中对安全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2]。
其作用是要从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方面影响师生员工,帮助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素养,加强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使其行为自觉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达到实现根本安全的目标。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从而收获核心竞争力。
3 实验室安全的发展阶段划分
3.1 要我安全阶段
学校希望师生在实验室健康、安全地工作和学习。如果发生不测,造成人身伤害,轻则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重则影响社会安全。同时,作为学校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全保障。国家和相关职能部门也颁发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实验室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也参照上述法律和法规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室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
3.2 我要安全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即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安全需求是指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中国现正处于奔小康发展阶段,安全需要处于上升通道。作为在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高校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对安全的诉求有理由走在时代的前列。
3.3 我会安全
有了要我安全的物质和制度保障,有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接下来就进入我会安全发展时期。当然,人不能脱离社会和他所处的环境,在实验室我会安全也受制于外部环境和周围人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3.4 大家安全
由于实验室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才会营造出大家安全的和谐局面,最终达到实验室安全的目标。
4 理工类高校的实验室特点和安全管理现状
4.1 实验室的特点
(1)种类繁多。包括化学、材料、生物、医学、辐射、机械、电子电力、能源等。
(2)分布广泛。一般除行政楼、教学楼外每个大楼都有,且部分行政办公、研究生自修室混在一起。
(3)实验室主体以学生为主,流动性大,新老交替一直在进行着,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管理难度较大。
(4)设备密集,风险程度增高。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实验室正在向技术、知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基地发展。实验室要使用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有些实验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或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由此还引起危险化学品安全贮运、实验室使用、实验室排污(废气、废液、固废、噪声、辐射)与处置系统等一系列安全与环保问题[1]。
4.2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教育培训不规范、管理难。大多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制不完善,缺乏通识层面的培训和具有实验室自己特色的专门培训。管理上多数学校只设1个科室或1个专职岗位来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管理力度不够,更有涉及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
(2)师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持有或在潜意识里持有“不出事就是安全”观念的师生占绝大多数。例如有的学校在推行铁链固定气瓶时,实验员竟说在墙上钻孔安装铁链破坏了实验室的美观,因此拒绝安装。
(3)安全投入少、设施不完善。绝大多数化学实验室内没有冲淋设备、洗眼器、气瓶柜、急救包和其他劳保用品。
(4)缺乏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国家有对生物实验室安全分级的具体申报和评审指标,但缺乏对其他实验室的安全分级指导。
(5)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师生安全知识不够,缺乏自主学习的文化氛围、平时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疏忽大意等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6)缺乏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在实验大楼内应明确标出实验室的位置及安全通道[3]。
5 应对的策略
管理部门应积极寻求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管理人员也应由纯管理型向专家型转变,实现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和信息化,从技术、管理和文化三个层面着手,实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5.1 技术保障
购置安全系数高的设备,配置大型仪器的配套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通风、冲淋和消防设备,及时报废达到报废标准的仪器设备,定期开展有关设备的年检工作,配备齐全化学药品废弃物回收装备和处理设备等,从技术上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5.2 管理保障
(1)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等共同组建。
(2)设立实验室安全检查督导委员会,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专家库。聘请校内外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专家指导实验室安全检查。
(3)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化学药品的数量和类型、设备种类进行安全分级,具体分成低度危险、中度危险、相当危险和高度危险4个等级来分级管理。根据其不同的分级对其实行不同的检查标准和手段,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检查。
(4)规范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例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立体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
(5)逐步在师生中全面推广实验室安全考试和培训,严格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
5.3 文化保障
(1)与保卫处加强实验大楼火灾逃生演练和化学试剂泄露救助演练等活动。
(2)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的教材建设。可配合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运行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立,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编写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和《实验室安全手册》。
(3)举办系列图片展。收集全球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的信息和案例,定期举办实验室不安全操作图片展、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图片展和实验室安全事故图片展,警示师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4)举办多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活动。开展诸如安全咨询日活动、安全报刊设计、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标语口号征集、实验室安全志愿者等让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安全活动,增强师生参与的热情和成就感,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提高安全活动在建设实验室安全文化过程中的效果。
(5)在结构复杂的实验室大楼各楼层设计和悬挂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
6 结束语
随着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进步,“大安全”意识的深入人心,各种保障措施的落实到位,实验室安全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4-8.
[2] 范强锐,赵平.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139-143.
钱七虎院士在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进展、挑战及对策中指出隧道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TBM/盾构施工的分析与控制研究,以及数字隧道向智慧隧道的发展,提出智慧隧道“智”体现四个方面: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智能服务。
岩土工程施工工序复杂、工种繁多,施工事故不仅与设计、操控有关,还与地层、地下水、环境等因素相联系,造成很多事故机理难以完全摸清,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由于人类本身经验的相对缺乏、风险评估的时间不充裕,或者风险管理实施者主观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可能造成风险因素识别不全面、风险评估可参考性不强、风险对策不合理等后果,从而使得风险管理达不到其原定的目标,甚至失效。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人类以前的风险评估经验,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神经网络、(BR( (ase-Based Reasoning,案例推理)、RBR( Rule-Based Reasoning,规则推理)等智能化分析工具应用于岩土工程施工安全评估能够很好地解决风险评估过程中时间、经验不足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的刘博基于案例(((BR)和基于规则((RBR)混合模式设计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库的结构化模型,其搜集了国内外(国内为主)71个地铁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典型案例的表示形式、内容特征及统计规律,并通过对特征的相似性、案例库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分析,论证历史案例重用的可行性。叶婷婷等将案例推理的原则应用到构建集成情境的地铁施工安全动态辨识知识库中,运用案例推理和专家识别的方法构建知识库的主要运转方式,分别运用案例推理、专家识别实现知识库自动识别器、人机识别器的运转,并通过双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知识库运转。李兴高针对泥饼等盾构掘进中典型事故,基于典型事故掘进参数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故障识别和分析,对于泥饼故障,文献选用了扭矩、推力、推进速度、闸门压力、出土温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指标,以事故发生与否作为输出指标。
林鹏研发了一种在混凝土坝区为工人提供安全保护和各种服务的实时隧道定位系统,基于该系统,实现在线、实时跟踪、智能识别功能,还具有工人紧急呼叫、跟踪历史和位置查询等功能,现场应用表明,该算法可靠、准确(3-5米精度),可提供实时定位服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 100050
[摘要] 目的 对化学实验室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从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等四方面介绍风险控制措施。结论 实验室风险评估工作应该定期开展、持续进行并且不断深入探索,切实有效地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关键词 ] 风险评估;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86-0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在卫生防疫、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以及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和评价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为保证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各项实验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涉及:生物安全、化学安全、放射安全、水电及消防安全等内容。通过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分析风险的来源、程度,制定相应标准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确定个人防护程度、应急预案等安全防范措施,就可能减少或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风险评估是实验室安全的核心工作,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对风险评估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
1风险评估的目的
风险(risk)是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事故后果的总和,是随时存在的。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确定风险级别、风险控制内容,以及如何控制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依据[2]。实验室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相关管理制度,做好人员培训和个人防护等工作,应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风险评估的方法
定性研究的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步骤(图1),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通过对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有害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进而确定风险水平;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评价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风险是不允许的;最终为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评估可使人们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有预先的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控制措施,由被动接受风险转变为主动应对,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运用风险评估的体系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风险评估的内容
3.1风险识别
实验室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首先要进行风险识别,即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实验室安全的有害风险因素。化学实验室主要的风险因素与化学试剂有关,包括化学试剂本身的危险特性、对实验人员造成的伤害,化学试剂的贮存、使用和处置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等。
3.1.1化学试剂的特性 化学实验室经常会使用各种化学试剂,其中很多属于危险化学品。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 GB13690- 1992) 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八类。实验室工作人员可通过吸入、接触、食入、针刺以及通过破损皮肤等方式暴露于危险化学品。许多化学品都有不同的毒性作用, 可能对呼吸系统、血液、肺、肝脏、肾脏和胃肠道系统以及其他器官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损害, 而且有些化学品还具有致癌性或致畸性。[3]此外,一些爆炸品、易燃化学品、强氧化剂等还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放射性物品对实验人员产生射线危害,腐蚀品可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物品造成腐蚀损坏等。
3.1.2化学试剂的贮存 化学危险品的贮存分为三类: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和分离贮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混存是实验室经常出现的问题。禁忌物料混存,发生泄漏引发的化学事故将是相当严重的,如氧化剂硝酸、高氯酸等与易燃液体或固体混存,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此外,在实验室内储存大量化学试剂;试剂库内无通风装置;在存放化学危险品的建筑物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等都是重大的安全隐患。
3.1.3化学试剂的使用和处置 使用化学试剂时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未在通风橱内操作易挥发有毒试剂;独自一人使用剧毒化学品做实验;实验产生的废液无成分标识;待处理的化学试剂未分类存放等,这些看似平常的操作,有可能带来严重的事故后果。
除了化学试剂带来的风险,化学实验室还易发生火灾、触电和各类人身伤害事故。(表1)。
3.2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确定某种危害发生的概率和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相应的风险水平。(表2)。应注意的是,同样的风险因素对不同的实验室或实验人员而言,风险水平可能是不同的,应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相应的风险水平。
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可简单分为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和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以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为主。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实质上是对经验和历史数据做分析,实验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数据,通过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风险源和已有的安全措施,与国际、国家、地方等相关的规定进行比较,识别出不符合之处,并按照标准或“惯例”的要求,采取安全措施,最终达到降低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3.3风险评价
通过风险分析,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分级,进而需要经过风险评价,确定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通常从安全角度考虑,风险可分为可接受、合理和不允许三种情况。(表3)。有些情况下,当风险低至可以忽略时,是可以接受并且不需要主动采取风险处理措施的;有些风险,如果不能降低到一定水平,是不允许的。例如,有些易挥发的有机化学试剂对人类有致癌作用,这个风险是不允许的。但在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并在通风橱内进行试验,使有害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3.4风险控制
经过风险分析和评价,接下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实施前应对其充分性、适宜性进行评审,以确保通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能够将安全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4]。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分四类: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5]。
3.4.1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就是采取措施来保护人类和/或环境,以控制确定的风险[6]。为降低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各种风险,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实验室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实验区与其他功能区以及办公区应隔离,在区域主出入口,应联合设置电子门禁与机械门锁,以保证实验区域安全。实验室电力供应应留有足够的负荷余量,一般采用双路供电。应加强实验室内的通风能力,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例如安装通风柜、外部排风罩、排风机等设备。实验室内应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和医用药箱等紧急处置装备。剧毒化学品库和放射性物品库应安装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保证危险物品的安全。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常含有酸、碱、氰、铅、铬等无机污染物以及氯仿、苯、乙醚等有机污染物,甚至可能含致病微生物或放射性物质,因此废水排放系统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管道,经无害化处理或回收利用后,才能排入室外排水管网[7]。
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是保障实验场所、实验人员以及仪器设备安全的前提条件,是降低实验室风险的根本依据[8] 。开展实验室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规范操作,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实行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只有经过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后, 方可上岗。实验室应有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应急程序和应急处置措施;应定期组织实验人员根据各自实验室内存在的风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做到模拟事故现场,明确处理要求,规范处理程序,提高实验人员应急处理的能力,降低实验事故的危害性。
个人防护措施是在工作环境中尚不能消除或减轻有害因素时,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而采用的防护手段。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人员应使用不同的防护设备, 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面罩(面具) 、防护服等,做好呼吸系统、手部、眼部、面部和躯体的防护。 一些防护用品在选用前应做使用效果测试,确保能起到防护效果。在操作放射性物品时,应配备防射线的专用防护装备,同时要佩戴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3.4.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即通过不再使用增高风险的操作来完全避免特殊风险的产生。针对某些实验过程使用剧毒物品带来的安全风险,可采用新的分析方法进行替代,避免使用剧毒物品。例如,用荧光硫分析方法代替微库仑硫分析方法,就可以不再使用叠氮化钠这种剧毒物品[9]。又如,一些毒理代谢实验,可以利用现代的仪器设备,对代谢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得到物质在体内的分布及代谢情况,进而替代传统的同位素示踪方法,消除放射性物质对人员的伤害。
3.4.3风险保留 当风险不能消除时,如果其后果不严重或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以保留风险。例如,铬酸洗液是实验人员清洗玻璃器皿常用的一种洗液,由重铬酸钾、浓硫酸和蒸馏水按比例配置而成,重铬酸钾和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可致人体灼伤。因实验工作中经常使用该洗液,目前又没有更好更安全的洗液替代,所以实验人员在配制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切记将蒸馏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在保证实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留了配制铬酸洗液的风险。
3.4.4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将危险从一些关键、重要的部位转移到非关键部位。例如,将实验室建设在尽量远离人口密集的区域,避让饮用水源,避开化学、生物等污染源和易燃易爆场所,减少实验室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又如,为实验室投保与安全相关的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由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减少意外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等。
4结语
本文分析了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风险因素,列举了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力求降低有害风险带来的危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评估是一项动态的,持续的工作,绝不是一次性的。随着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风险评估工作也应该定期开展,并且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化,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客观地评价实验室安全状况,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使风险评估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起到指导作用,切实有效地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
[2] 魏强,武桂珍,侯培森.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6):447.
[3] 杨姣兰,金鑫,韩旭,等.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2):96.
[4] 孙其俊,刘艳东.实验室风险管理的PDCA循环[J].汽车工程师,2013,(9):17.
[5] Steven S. Sadhra , Krishna G.Rampal,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M].Blackwell science Ltd,1999:220.
[6] [荷]C.J.范莱文, [荷]T.G.韦梅尔著,《化学品风险评估》翻译组译.化学品风险评估[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
[7] 李家涛.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防护策略[J].安徽化工,2009,35(5):62.
[8] 赵赤鸿,武桂珍.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浅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322.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防范体系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所出具的报告拥有公证的地位,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被检测产品的销售和生产经销企业的发展。若把不合格产品判定为合格产品,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甚至会给国家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而若是把合格产品判定为不合格,必然会对生产经销企业造成经济与形象等方面的损失。
1 检测实验室风险识别
1.1 人员资质
实验室检测工作人员、授权签字人、质量负责人以及技术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上岗条件、对于特殊作业工种应当拥有国家相关部门所办法的资格证书。否则从事的工作存在风险、得出的数据也没有法律效力。而部分检测实验室为了定期完成工作任务,因为人员流动或者请假等原因常常会临时调用其他人员顶替,很容易产生风险。
1.2 检测项目
一方面是项目必须在认可范围内。检测项目只有在认可范围中,所得出的检测报告才拥有权威性,另外认可项目借助于多种验证,得出的数据具备较高的准确性。所以检测项目在认可范围中风险较低;另一方面是检测项目是否是实验室常做项目,若是则检测人员熟练度较高,出现风险的几率较低,反之则更容易导致数据出错。
1.3 委托人情况
第一是委托人的具体身份,比如执法机关风险较高、生产企业相应较低、贸易单位风险中等;第二是委托进行检测的目的,比如说贸易需求、处罚依据或者了解产品品质。如果是执法依据则风险较高、企业内部质量检验风险相对较低、贸易结算居中。
1.4 样品
一是检测样品是否关系到安全卫生以及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如果委托检测的样品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度过高,如果存在错误则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检测实验室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这类检测样品通常来说都应当由具备丰富经验的检测人员多次检测后才能够得出报告;二是检测样品是否与规定要求相符合,样品的取样以及保存等工作是否符合规定,样品一旦损失则会造成检测报告不准确,实验室应当尤其注重样品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情况[1]。
1.5 实验室资质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的相关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活动,应当取得资质认定。部分行业对于检测实验室也有相应资质,所以检测实验室自身是否具备资质认证,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得出科学合法的检测报告。检测实验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2 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的构建
2.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检测实验室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提高实验室反应及应对能力,包括风险预警、事故原因分析、应对及改进措施等。同时在检测实验室内部建立质量管理部门,明确各个岗位职能分工,设立风险分析岗位,加强实验室各个风险信息搜集力度,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此外,检测实验室还应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及能力水平,对各个风险因素、形式、危害等展开全面、针对性分析辨别,并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促进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质量和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及时排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2 开展风险培训和考核
检测实验室还应根据各个质量管理部门内外部评审结果和客户提出建议作为重点内容,并结合人员、设备、业务形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变化情况,在内部展开各项风险培训或考核,以此来提高检测实验室风险分析能力和管理质量水平。特别是要针对质量监督部门、证书签发部门以及检务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分析、风险防控、风险管理、应对方法等,此外还应包括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培训,培养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提升其管控能力。
2.3 建立风险危机应对机制
检测实验室要建立风险危机应急管理预案,如果存在重大质量问题则第一时间启动,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及时调查,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危机。科学确定风险防范范围,防止风险事件之间发生传导效应,防止风险蔓延,降低风险产生的危害。风险危机结束之后要进行总结,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总结教训,纳入到应急预案中。
2.4 科学制订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的制定是为了防止检测报告被误用后对实验室产生的风险。检测报告中所规定的“报告检测结果仅对所送的样品负责”“未经实验室同意禁止部分复制检测报告”等内容,这些都是免责条款。检测实验室应当结合各种不同的检测业务,在报告中明确的写出相关声明意见,同时还应包括合同要求的履行、检测结果使用建议等内容[2]。
3 结束语
风险识别与管理属于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始终贯穿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全过程之中,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各项活动。风险源识别以及风险评估防范属于持续性的工作,必须要构建全方位的防范体系,需要实验室人员全体参与,实现检测实验室的风险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一、辖区出口食品基本情况
辖区主要出口食品包括水产品、果脯、粉丝和果汁等。其中出口水产品类企业15个(其中有2个企业为新注册,监控按照出口情况调整),果脯类企业12个,粮食制品、及面、糖制品类企业4个,花生制品类企业1个,酒类企业2个,饮料类企业1个,功能食品类企业1个,泡菜类企业1个,速冻脱水果蔬类企业2个,粉丝企业7个,花生企业1个,白瓜籽企业1个,保鲜菜企业1个。
二、监控项目的确定
(一)水产品:原料主要是进、来料加工,少量使用海捕原料,没有养殖类水产品原料。根据输往国家、地区及产品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水产品的监控工作,主要监控项目包括微生物、二氧化硫、孔雀石绿、结晶紫、重金属等项目。
(二)果脯:根据年度调查和出口果脯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的情况开展安全监控,监控主要集中在微生物、二氧化硫和甜蜜素方面。根据国外通报情况,重点监控葡萄干的赭曲霉毒素。
(三)粉丝:粉丝生产所用原料经调查农药使用很少,监控的重点在于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项目和二氧化硫。
(四)花生制品:根据花生原料农药使用情况,结合国外警示通报的检测项目,花生制品重点监控黄曲霉毒素,抽批检测六六六和乙草胺、丁酰肼。
(五)果汁:根据果汁生产企业对生产用的原料果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别对原料苹果和成品果汁进行检测,另外,该企业生产的果汁为原料果汁,并不进行小包装的分装,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根据国外警示通报和2011年监控的结果,制定的重点监控项目包括:多菌灵、甲胺磷、棒曲霉毒素。
三、监控频率的确定
(一)水产品:按照《检验检疫局2012年度出口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和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表要求实施监控和检测。
(二)其他出口食品的监控频率按照《2011年检验检局出口加工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2011年度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指导计划》和《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安全监控计划表》执行。
检验检疫局将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检测情况、国外有关要求等对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以满足出口食品安全的需要。
四、取样和送样
(一)各科根据辖区内出口食品的实际情况及所承担的任务取样,要保证样品代表性,抽样记录应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
(二)检测项目与样品须相对应,一张取样单和一个样品只能对应一类项目。
(三)样品取好后,立即做好样品标识,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检测实验室。
(四)送样科室与实验室应按规定进行样品交接手续,核对样品数量、标签和样品状况等。
五、检测
(一)加强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建设,增强检测能力,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化学品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二)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应尽早地完成检测任务,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送样科室,出具检测结果报告单。
六、阳性结果处理和应用
(一)阳性结果通报。经确证结果阳性的,在收到阳性结果报告后,填写《检验检疫机构药物残留监控阳性结果通知单》,在48小时内通报样品农牧渔业部门和被取样单位,并以风险预警形式(附实验室检测报告)报省局食品处。同时通知出口企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二)紧急处理措施。尚未出口的,暂停出口;已经出口的,立即启动召回程序。
(三)阳性原因调查。确证阳性后,我局对产生阳性的原因进行追溯调查。
(四)材料上报及归档。对阳性样品进行跟踪调查的过程中,建立阳性追踪档案,记录调查过程、结论及纠正措施,并及时将相关阳性追溯材料复印件快递报省局。
(五)阳性结果利用。在充分调研和科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对监控计划进行调整。
七、档案
2012年底,完成本年度出口食品安全监控抽样及检测任务后,须建立监控档案,对监控工作所涉及的文件和记录(包括对于残留物质超标案例的调查过程、结论及纠正措施等记录)等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归档,并认真总结,撰写监控报告,找出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1.1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结构
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在专业创办之初就确定以学校已有的化学、材料类专业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化工行业背景的安全工程特色专业,但与老牌工科高校依托传统采矿、冶金等专业发展起来的安全工程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实践教学有多个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等内容。本文在借鉴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化工行业特色的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构成。
1.2基础性实践
基础性实践包括工学基础实验、实训和专业基础实验,工学基础实践内容是指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工学通识类实践课程,例如大学物理实验、热工学实验、电工实训、金工实训等。专业基础实践内容是指立足化工行业的基本要求的化工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和立足安全工程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燃烧与爆炸基础实验、安全人机实验等。基础性实践课程的作用是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1.3专业性实践
专业性实践是培养基本专业技能、拓宽专业视野、带领学生初步进入专业角色的实践性课程,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实习。例如消防安全实验、安全监测与监测技术实验、应急救援实训、化工过程见习、专业认识实习、安全管理实习、生产实习等。
1.4综合性实践
综合性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例如防火防爆课程设计课程是通过具体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化工安全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以化工安全设计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化工安全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分析和解决安全问题、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评价方案、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全面训练;安全工程仿真模拟是应用挪威船级社开发的SAFETI风险评价软件或其他安全评价软件对石油、化工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进行火灾、爆炸、泄漏等多种灾难事故的叠加风险分析与定量计算,是以虚拟仿真案例综合培养学生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毕业设计提倡真题真做,要求学生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较为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所以选题应以实际安全设计或安全评价项目为主,需要学生对所掌握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加深并具有一定的创新。
1.5创新性实践
创新性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或者学生自己组建科技兴趣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拓宽视野,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2.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2.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引进和培养两手准备,由于近几年安全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新建了安全工程专业,都迫切需要引进新教师补充师资队伍,而国内安全工程博士学位点较少,所以本专业科班毕业的博士生非常稀缺,新教师引进难度都比较大,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引进具有安全工程专业背景的科班教师,另一方面也要鼓励相近专业的教师转型到本专业任教。对转型教师可以多举措提高其工程素养,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校“双百工程”和江苏省“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积极到相关企业甚至安监局等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审核、安全风险评价等相关培训,获取“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等资质并努力为企业服务来丰富工程经验。
2.2实验室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课程的需要,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了科学规划,在学校的重点扶持下先后建设了安全人机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监测与检测实验室、工业安全实验室、应急救援实训准备室和安全仿真模拟实验室等七个实验室,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也具备了较好的社会服务条件。
2.3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在校内依托已有的应用化学工程训练中心、材料工程训练中心进一步建设完善了安全工程相关实训项目;同时在校外建立了常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苏州市相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常熟市永安安全技术咨询公司、常熟三爱富中昊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各类各层次的见习实习需要。
2.4实践课程建设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各个院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由于行业属性不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所以缺少成熟的实验实训讲义,所以要鼓励专业任课教师要一边教学一边探索,及时修编整理实践课程讲义,形成一套能较好满足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讲义教材;另外在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能够提升学生研究、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验、实践项目,并制定出新的实验指导书与实践讲义。
3结语
本文对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内部审计视角对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阐述,探究了现阶段高校提升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内部审计;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化,高等教育受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尤其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上尤为明显。但随之而来的绩效投资风险、采购风险和管理风险成为高校治理需要考虑的新问题和新状况。
一、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存在立项风险
高校实验室立项风险是一项起源较早、影响较为深远的风险,它是在项目立项和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如果立项和论证过程中丧失科学性和严谨性,就很容易遭受这种风险。其项目申报主要是指基层教学单位提出项目可行性的方案,然后上交上级实验室建设委员会进行论证,决定是否通过。基层教学单位提出可行性方案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本位主义倾向,它们难以站在高校整体的立场和利益上去思考问题,难以用全局的眼光去谋划和思考,很多是站在个别课程和个别科系的发展立场上出发的。这样实验建设项目对整个学科的支撑作用就难以体现,项目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也比较有限。笔者调查研究竟然发现部分终评专家对项目了解不够、专业性不强,只片面地思考个别课程和专业的需求的迹象,如此立项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专家对于项目的审核往往缺乏充分的论证和复核,也很少涉及到学科交叉的问题,这就导致了项目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现象。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时间风险
高校实验室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项目的申请、批准、采购、招标、实验室配套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实验室建设的周期都很长,这期间要经历很大的时间跨度,而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设备是存在技术损耗的,很多时候设备采购回来之后就不再是最先进的设备了,甚至是滞后性的,即许多设备在立项时会因建设者调查不充分,设备到位即出现产品更新换代滞后,这就存在时间风险。
(三)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效率风险
目前高校实验室可以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部门获得很大力度的资金支持,高校实验室有条件、有能力购买最先进的设备、配备最新的技术。由于很多管理人员对设备和器材不熟悉、不了解、不会使用,设备买回来之后也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设备在建成之后使用效率非常低下,最终也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存在很严重的效能风险。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践和工作中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实验室内部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风险防控措施,没有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整个实验室内部的工作氛围、工作文化缺乏风险管理的底蕴。
二、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互为作用
高校实验室管理应该找到风险管理构建的关键点,在内部审计控制中嵌入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报告程序,将风险控制在萌芽时期,规避和防范风险是我们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内部审计应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职能,担当倡导者和助手的角色。内部审计师通过采用适当的程序收集足够的证据,从总体上对组织风险管理运行的适当性、有效性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找出风险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或防范问题再次发生的建议,促进机构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从而有效预防或减少机构的风险管理损失,为组织增值、保值。
三、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应该获得高校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实验室风险管理端口要前移,在建设初期,管理层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实验室建设项目,按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不同要求,科学论证、整体谋划,尽最大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浪费。并充分利用政府采购网这个平台,缩减采购时间成本。其次,应设立控制程序和反应机制对于所有的风险,都应该以如何预防和防止其发生为重点,在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守风险管理体系,按照工作流程操作,严格遵循设备添置计划编制与专家论证制度、设备责任追究制度、大型设备开放测试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这样可以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第三,设立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有明确的组织负责人,并有相应的组织构架,人员职责分工明确。重大决策要形成会议记录,并完整保存,将风险管理组织构成传达到实验室所有员工,一旦风险发生能保障讯息由下至上及时通畅,及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第四,应该给予足够的资源配置实验室内部应该配备足够的资源来获得面对风险的管理和发生的可能性。在技术、人员、经验和能力、资金上给予充足的保障,这样风险管理才能发挥应用的效用。第五,应加强绩效量化考核目前各地都建成了规模不等的高教园区,很多院校的学科和专业各有特色又相互融合交叉,建成的实验室在满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可以面向园区内的各高校进行开放,这既有利于资源共享,也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拓展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四、总结
总之,利用内部审计视角来强化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合理规避实验室中存的各式风险,尤其是安全风险,一旦发生这样的风险将会给高校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成功避开这些风险才能在绩效上获得管理层的认可,只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战略意义,高校才能真正建立完善的实验室风险管理体系,才能获得相应的管理资源支持。
作者:陈小平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25岁(1986年1月1日)
居住地:大庆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
公 司:XX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行 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职 位:工艺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化学
学 校:中山大学
自我评价
多年化工工程师经验,参与过多家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帮助企业扩建项目。了解ISO的相关知识及体系的建立,多次参与技术改造,取得过良好的效果。具有熟练的检测实验技巧,曾出国学习和进修,英语能力熟练。注重团队合作,注重工作效率,懂得如何待人处事,希望努力提高自己,为公司尽力,与公司一起成长。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目标地点: 大庆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工艺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0/8—至今:XX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年 ]
所属行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技术部 工艺工程师
1、负责监控生产过程,负责生产计划落实、跟踪,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负责编制原材料与产品性能检测实验室文件;
3、负责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化工生产线的设计等;
4、对工艺进行优化及改进,进行风险分析(HAZAP),完成MOC;
5、负责人员的安全、工艺、设备管理和培训;
---------------------------------------------------------------------
2008/7--2010 /7:XX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2年]
所属行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化工实验室 研究员/技术员
1、负责进行配方改性试验,加工、性能测试,测试撰写实验报告;
2、分析解决各种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法,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
3、负责实验室改造、实验室日常维护、实验室管理和标样管理;
4、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及下属员工的管理、指导、培训。
教育经历
2004/9--2008 /7 中山大学 化学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检验检疫机构通过宣传和贯彻,要求企业坚持“以质取胜”和“出口名牌”战略,将企业信用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项目。要求企业能自觉遵纪守法、履行承诺并承担社会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生产和出口,建立安全生产制度、确保职工待遇,通过定期的顾客满意度调查,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意识,确保诚信体系建设。还包括企业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情况信息的搜集及应对等。客户验厂、分类管理和ISO9000标准要求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诸如企业生产条件、设备、各项资源、生产量等符合生产要求,确保产品实现。重点关注企业的资质、具备硬件情况、生产设备更新及能耗情况等。分类管理和ISO9000标准要求企业加强自检自控能力的建设,进而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建议企业建立并完善自主实验室,注重开展贸易方关注的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项目的检验检测,特别是加强对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储运和出口等全过程安全卫生质量把关与控制。重点控制产品设计、关键工序、不合格品管理等环节,建立包括重要原辅料进货检验及领用、合格供应商管理、产品加工、成品销售的台账和记录,不断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机构的分类管理和ISO9000标准注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要求企业根据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质量控制及溯源管理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符合要求的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的程序、质量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满足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建立覆盖各职能和层次的与质量方针一致的质量目标,并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进行有效的内审和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持续运行。分类管理和ISO9000标准规定要求员工素质达到一定要求,如企业相关检验、质检、部分管理人员需要经过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关资质,实行凭证上岗制度,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的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要求实验室人员能及时收集并熟练掌握包括进口国检验标准在内的各项标准和操作规范等;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能对原材料供方进行有效管理,如建立供方档案、抽查原辅材料质量、定期进行评价并及时取消不合格供方等;企业最高管理者具备质量安全意识,主动了解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要求,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旨在规范环境管理行为,提高绿色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在国内外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环境友善的形象,该系列标准被称为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广为世界各国所接受。SA8000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第三方认证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要素,旨在通过制订和推行严格的劳工标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改善劳工在与资本相互关系中的不利地位。很多大型采购商也有自己的社会责任验厂要求,包含SA8000关注的内容及公司的合法性、反恐等方面。5S管理旨在帮助企业改善生产环境,是其他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其关注内容有现场必需与非必需物品的整理,包括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仪器、工模夹具、管理文件、表册单据等物品摆放位置整顿,灰尘、污垢、碎屑、泥沙等一切脏东西的清扫擦拭,员工每日对各自工作区域的卫生清扫及最终全体员工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
相关术语综述
1风险管理
《ISO31000200险管理原则和指南》中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分别为“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都面临内部和外部的、使组织不能确定是否及何时实现其目标的因素和影响。这种不确定性所具有的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就是风险”。组织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价是否运用风险处理修正风险以满足它们的风险准则,来管理风险。风险管理的过程如图1所示。本研究明确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要素进行风险管理,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来完成风险评估工作。明确环境信息:通过该过程,可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确定风险准则,风险准则是用于评价风险重要程度的标准;风险识别: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风险分析:通常涉及对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及相关概率的估计,以便确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价:包括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等级。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评估范围可涵盖项目、单个活动或具体事项等。ISO/IEC31010《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中给出了31种风险评估技术,并对评估技术的选择和特点进行了说明,复杂情况下可采用多种评估技术和方法。本研究涉及了失效模式、效应和危害度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andCriticalityAnaly-sis,FMECA)、德尔菲法、风险矩阵。FMECA:用来识别组件或系统未能达到其设计意图的方法。根据其重要性和危害程度,FMECA可对每种被识别的失效模式进行排序。本研究用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价过程。德尔菲法:综合各类专家观点并促其一致的方法。本研究用于确定各监管要素项目不符合的后果严重度和发生概率,为FMECA提供输入数据。风险矩阵:将后果分级与风险可能性相结合的方式。本研究用于确定最终各监管要素的风险等级。
应用
本研究的风险管理目标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监管要素的确定,通过监管要素的符合性检查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客户验厂的通过率,降低企业出口产品因质量安全问题被预警、召回、退运的几率。研究对象为出口纺织服装企业的监管要素,风险管理过程主要有风险准则、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监测与评审。
1风险准则
本研究将监管要素项目划分为三个等级,即高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高风险项目是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直接因素,如不符合必须立即整改,为分类评定和监管必查项。一般风险为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较间接因素且不符合的概率较高,如不符合可以逐步整改,为分类评定必查项、一年内监管检查覆盖即可。低风险为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间接因素且不符合的概率较低,如不符合可依据具体情况建议整改,为分类评定必查项、监管非必查项。
2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通过前期对各类验厂要求的梳理汇总,可将监管要素分为一级条款为:质量诚信水平、生产能力、自检自控能力、管理体系、人员能力、环境和社会责任、现场管理等;二级条款为一级条款的详细要求。
风险分析。采用德尔菲法对不符合后果严重度及发生概率进行确定。由检验检疫、第三方验厂机构、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相关企业的代表组成了专家组。通过多次向专家组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对各要素的后果严重度及发生概率达成一致意见,如表1、表2所示(本研究示例的为一级条款的评估过程,二级条款可按同样方法评估)。后果严重度包含国外法律法规的关注程度,客户验厂的关注度,导致预警、召回、索赔、退货及投诉的程度及对最终检验不合格率的影响度,发生概率则为在监管、验厂、评审时不符合的可能性。
风险评价。采用风险矩阵法对各要素进行风险定级,不同色块分别表示高风险、一般风险及低风险,如图2所示。通过比对,各监管要素的风险等级如表3所示。
3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及风险管理原则与方针目标,组织专家确定风险应对的先后顺序,应对原则可参照3.1进行。
4监测与评审
结合工作绩效检查对监管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与检查,一是确保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监管;二是实施风险的动态管理,当所涉及的监管要素有变化或有新的风险时,需同步对风险进行重新的识别与评价,并制定新的监管工作要求[10]。
食品风险评估是以保障安全为目的,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严重性进行预先的安全分析与评估,为制订基本的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在预测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基础上,掌握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做出定性、定量的评价,以便提出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减少并控制事故的发生。
一、风险评估
(一)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采用的是定性方法。对于化学因素(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污染物和天然毒素)而言,危害识别主要是指要确定某种物质的毒性(即产生的不良效果),在可能时对这种物质导致不良效果的固有性质进行鉴定。实际工作中,危害识别一般采用动物和体外试验的资料作为依据。动物试验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它们必须遵循广泛接受的标准化试验程序,同时必须实施良好实验室规范(GIJP)和标准化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程序。
(二)危害描述
危害描述一般是由毒理学试验获得的数据外推到人,计算人体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值);对于营养素,为制定每日推荐摄入量(RDI值)。
(三)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主要根据膳食调查和各种食品中化学物质暴露水平调查的数据进行,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人体对于该种化学物质的暴露量。进行暴露评估需要有有关食品的消费量和这些食品中相关化学物质浓度两方面的资料,因此,进行膳食调查和国家食品污染监测计算是准确进行暴露评估的基础。
(四)风险描述
风险描述是指就暴露量对人群产生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进行估计,暴露量小于ADI值时,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理论上为零;同时,风险描述需要说明风险评估过程中每一步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和进行额外的试验(特别是人体试验)加以克服。这些试验可以在产品上市前或上市后进行。
目前全球食品安全最显著的危害是致病性微生物。CAC认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迄今为止控制食源性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HACCP体系确定具体的危害,并制定控制这些危害的预防措施。在制定具体的HACCP计划时,必须确定所有潜在的危害,而这些危害的消除或者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是生产安全食品的关键。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体系
(一)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教育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所有成员国把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消费者卫生和营养教育体系,尤其是在教学课程中,开展针对食品操作人员,消费者、农场主及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的符合文化特点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教育规划。我国是WHO成员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国民安全C合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更应该构建安全风险教育体系。应在现有开设的食品科学技术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食品道德与伦理学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课程。应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道德与伦理方面的教育,培养其规范的伦理道德,增强其法律意识。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体系
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执法力度。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问题,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尽快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防范进口食品给我们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以及不合格的食品流出国门,政府应积极建立在科学分析和风险分析基础上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标准和检测方法全部强制采用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协调工作,跨越技术壁垒,实现与国际接轨。
三、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食品的风险评估就是评价食品中存在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致病有机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通常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这三个环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办法,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危险性分析的框架,或者是叫风险分析的框架。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法律规定的、有权威性的风险评估机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与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都认为:第一、应该把风险评估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的形式来保证风险评估的实施;第二、培养专门从事食品安全评估的人才;第三、要有专门的机构来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第四、要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及时了解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应建立具有完全法律地位的风险评估机构,赋予其法人资格,使他们能独地做出行为,拥有准公共权力,保障它们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同时也对其成立资格做出明确的规定,保证它的专业技术性;其次,建立对风险评估机构的监督约束机制,包括自律机制、互律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风险评估机构的运作机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a.风险评估机构负责对食品安全进行基于准确、客观、科学、全面的数据的评估,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中可能存在及已被评估的风险信息,并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降低风险的行动措施,以及编制风险评估报告;b.为降低评估成本,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风险评估机构可委托经过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已获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能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等技术服务的法定技术机构或组织为其提供风险评估的数据依据;c.风险管理机构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并监督执行。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