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范文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城镇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一)中小城镇具有商贸功能,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保证中小城镇的商贸功能主要表现在中小城镇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中小城镇的商贸功能突出体现在市场体系的完善,重点是建立各种类型的商品市场,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贸易功能。中小城镇拥有比较发达的通讯、配套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孕育出大量的企业群体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扩大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截至到2012年,高陵县城镇现有批发市场35个,其中农蓄批发市场3个,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市场12个,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14个,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交易产品批发市场4个;零售机构80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6个。

(二)中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其中商品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动力,企业群体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专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标志,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的保证。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区别是:它具有外部集聚效应,需要能源、交通、通信、金融、供水、供电、仓储、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要求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因此,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的“摇篮”,农业产业化需要依托小城镇来发展。农村城镇化过程从两方面带动产业化:一是通过聚集经济效应,使得企业群体相对集中,降低交易费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二是随着人口在小城镇的集聚,人口规模扩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需求数量增加,市场范围扩大,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见图2)。

二、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篇2

>> 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产业发展研究 宣城市宣州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基层乡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宣城市宣州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乡镇差别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2012年宣城市宣州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宣城市宣州区丘陵林区黄脊竹蝗的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宣城市宣州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泡桐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宣城市宣州区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宣城市宣州区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宣城市宣州区蔬菜供应特点及复式日光温棚应用 宣城市宣州区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6年宣城市宣州区葡萄“2+X”试验研究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哈尔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对农业产业化的再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韩继锋,梁仁君.临沂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9-101.

[3] 付爱斌.关于龙山县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2):204-206.

[4] 张广花,高山平.徐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3(2):333-334.

篇3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及省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以提高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整体素质为重点,以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谋划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高质量地开展龙头企业高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现代管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3月15~16日,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举办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培训班。省农委副巡视员吴国良为全体学员作了开班报告。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李伟华、副主任郑德民,省内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全省农业产业化系统工作人员参加开班仪式。

吴国良副巡视员在讲话中指出,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主体,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三化同步”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是提升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谋求更好更快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龙头企业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一是加强自主创新,增强内生动力。龙头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加快发展的突出的位置,特别要瞄准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性、趋势性的关键技术,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龙头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质量和效益;要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各自发展实际,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资金、品牌、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到资源禀赋良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建基地、办工厂、拓市场。三是注重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开拓能力。龙头企业要始终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强化标准化管理、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扎实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强化带农惠农,实现共同发展。龙头企业要坚持服务“三农”,切实增强带农惠农意识,与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在企业做大做强中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联合合作、深度融合;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发挥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优势,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开发和公益事业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纳入统一的生产经营体系,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采取多形式、多层次,提供技术、信息、农资、购销等系列化服务,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增强诚信意识,维护社会诚信,对农民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要守法经营,做到重合同、守信用,不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保障消费者权益。

吴国良副巡视员要求,各级农业产业化工作人员要统一认识,不断总结指导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工作的经验,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发展趋势;要明确工作重点,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好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上,放在不断完善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关系上;要提高素质,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能力;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认真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准确提供政策指导和决策建议;要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发展的合力;要加强服务,充分发挥指导、服务、协调等职能,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办好这次培训班,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精心组织,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特别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规范管理企业财务应注意的问题、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创新思维管理、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模式、精确管理等六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讲解。(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供稿)

篇4

陈晓华指出,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2.4万个,其中龙头企业近9万家,带动农户1.03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1900多元。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创新提升阶段,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正是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龙头企业集群集聚效应,创新组织带动模式,是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强化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基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形成产加销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是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园区带动型、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优势产业带动型和批发市场带动型等不同模式,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陈晓华强调,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一项新的工作,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原则。要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以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为重点,按照创新、提升、优化、拓展的思路,统筹兼顾,着力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着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产业链建设,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集成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推进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增强示范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国粮棉油、肉蛋奶、园艺、水产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县,建立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要坚持耕地保护、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带动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部省共建、以县为主。

篇5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民;企业;营销;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17-01

1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把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把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销联结起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多次增值、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的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促进了与农业产业化相联系、相配套的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也应运而生,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农业资源实现了在更大规模上的配置,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营范围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是由单一生产环节上的联合经营向某一生产项目的全程经营转化;二是由以种植业为主要经营范围,向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经营方面发展;三是由生产领域内的经营活动,向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延伸。

在组织的深度上,由一般性经营联合,开始向科研、推广、服务等专业化经营探索。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者追求和寻找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经营新动向。

在经营组织的模式上,由传统的松散型向规范化的紧密型转化。组织内部制定有大家共同认可的章程和严格健全的各种制度,使组织经营机制的运行正常有序。

3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3.1 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3.2 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3.3 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3.4 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3.5 企业化

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4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应处理的三个关系

4.1 企业与基地建设

第一,企业以技术服务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培育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把满足农户技术需求与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二,企业以利益保障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户签订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构建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以有效的利益保障激励专业村和专业户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4.2 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

由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和农户这两大市场主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充分释放能量。在处理公司和农户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使公司和农户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总厂和车间的关系。公司应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全程服务,全程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在产品品种、产品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农户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既要关心、支持、配合,也要参与监督。双方的权利义务应当以契约形式给予明确界定,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得到实惠,让公司和农户都吃定心丸,实现共同发展。

4.3 正确处理资源性开发与资本性开发的关系

在农业产业化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靠资源性开发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展,科学技术投入农业的速度加快,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不断问世,单靠资源性开发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对产品高质量、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在当前选择发展项目,确定支柱产业,开发主导产品都应当走以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本性开发为主的路子,努力加快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两个重点

5.1 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

(1)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调研、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调研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3)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因此,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5.2 农业企业品牌建设

5.2.1 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建设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需要,必须加强农业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动植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努力改变目前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的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安全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标准,不断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无公害管理。

5.2.2 抓创立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企业与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取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支持,使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得以及时更新升级。企业应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吸引科研单位以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新产品开发、新项目实施。如有条件应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步伐,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带动农业和加工业向优质、高效、创汇方向发展企业要积极培育国家、省、市级名牌食品,以优质品牌拓展市场,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举办交易会,推介品牌,提高其知名度知名度。

5.2.3 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

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和醒目易识的品牌标志。(2)提高商标意识,提高品牌质量,注重品牌保护。企业一方面应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求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信誉,提高产品质量,珍惜和维护品牌信誉。(3)加强品牌推广和扩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企业在宣传推广品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树立品牌的独特性,形成强势品牌,提高品牌资产。

5.2.4 正确处理培植特色产业与争创名牌产品的关系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植特色支柱产业,在数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以求得规模效益。但仅使产品具有特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的占有率,实施争创名牌的战略。在培植特色产业的同时,必须把争创名牌产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名牌战略是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的重要手段。农业名牌战略不仅是企业的经济行为,更是农户、企业和政府的联合经济行为。只有农户、企业和政府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农业名牌战略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在强调企业创名牌的同时,更应提高广大农户的名牌意识。

参考文献

[1]洪英士.农业产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