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心理缺失的表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们在办学工作中采取的新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教育规划纲要》及学校实际确立发展目标
我们依据《教育规划纲要》,结合学校客观实际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以此指导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凝聚人心、激励大家向新的发展目标奋进。
我校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城乡结合部,是相对贫困落后地区,以往办学条件落后,生源素质较差,学校对师生的吸引力不强,部分教师、学生有离开学校,重新择校的想法。面对这一窘境,我们在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精于管理,追求卓越”新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努力追求“优美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教学秩序,优秀的教师群体,优质的办学成果”的新的办学目标,积极培育“文明进步,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我们把“抢先一步”的机遇意识,“精细到位”的细节意识,“日事日毕”的效率意识,“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的创业意识等优秀的管理文化结合到学校管理之中,转化为学校重要的文化资产,在全校师生中建立起强大的精神磁场。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进一步提出“把明德小学办成教学环境幽雅、教育设施先进、教师队伍优秀、教育质量上乘、教育科研领先、教育特色鲜明的研究型、服务型、精品型、创新型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交流能力的现代小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确立了“以人为本、育人至上、求实创新、着眼未来”的办学思想。以此,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二、完善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离不开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约束引导。我们依法完善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明确设定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始终坚持抓教学质量管理不动摇,制定并严格实施《课堂教学常规与考核》、《教师备课规范化要求与考核》、《学生作业书写与教师批改要求》、《教研组考核评价办法》、《教师教学忌语》等教学管理制度。这一系列工作规范,切实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条款的具体化。我们把学习贯彻《规范》与学典型、树典型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全校教师有作为的教育实践。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向“山区人民的好教师马宪华”、“舍身救学生的英雄教师殷雪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人撑起瑶家小学的盘振玉”等先进教师学习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学习事迹谈体会,重在思想发动;登台演讲谈心声,重在营造氛围;总结交流谈经验,重在落实行动。通过学习交流实践,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三、实施科学民主管理,激励教职工努力奉献、创新争优
教师是实行依法治校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我们提出“学校是大家的,事业是共同的,主意大家出,意见大家拿,事情大家做”,推进民主管理。学校制定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远景,拟定重要制度,做出重大决策等,都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我们把那些有思想、有方法、有创新、可操作的建议命名为“金点子”并给予相关人员一定奖励,体现出对教职工参与谋划学校发展的尊重和认可。我们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重大事务、资金使用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公开。这样做的结果,既满足了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与决策的要求,也由此引发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我们坚持了“学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的领导班子服务理念。当教职工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领导班子出面安慰鼓励,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思路找方法积极应对;当教职工情绪低落、状态不佳时,领导班子与其促膝谈心,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振奋精神;当教职工取得工作成绩时,领导班子给予赞扬,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当教职工有好的思路和想法时,领导班子引导他们说出来、写出来,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
我们还实行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的管理模式。班子成员每天至少和一名教师进行一次交流,至少发现教师一处工作亮点;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教研活动,至少分别听评两个年级的一节课,在每周五的班子例会上详细汇报。营造了领导班子与教职工相互尊重、分享、关注、信任的工作氛围,激发了教职工自我发展的良好愿望。
第一,对事业要有良心。校长,虽然称不上什么“官”,但是却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校园就是校长的阵地,一位校长守住了这块阵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把校园打造成了一个精神的高地、一个知识的殿堂、一个美好的家园,那么,也就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校长是职位、是荣誉、更是责任,因此,我们每一位校长都要珍惜自己的职位,珍惜自己的事业,珍惜自己的荣誉;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广大人民群众;要发自内心敬业,勤勤恳恳工作,凭良心做事,全心全意地做教育;要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为学生、教师做出杰出的榜样。学生看老师,老师看校长,校长看局长,局长的形象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整个桥教育;同样,校长的形象也不仅代表校长自身,更代表整个学校。我们每一位校长,都要像珍惜家人、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位,珍惜自己崇高而神圣的事业。要常怀感恩之心,不愧对祖国与人民的重托,不愧对自己的良心。
第二,对同志要有爱心。我们的学校负责人,一定要关心部下,带好同志。普通教师需要校长的关心爱护。我们很多教师工作很辛苦,生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工作却很努力,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校长关爱他们,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是对他们情感的激励,是对他们价值的尊重。校长关爱教师,不仅仅是对教师本人好,而且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关心教师,教师才会支持校长的工作,才会支持学校的教育事业,才会心甘情愿地想干事,才会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都要生活,都有老人和孩子,校长关心教师一点点,教师就会记住校长一辈子。学校的管理错综复杂,要将各种关系捋顺,要将潜在的问题处理好,要将各类矛盾处理掉,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对于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对于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当你想不通的时候,都要用爱心去面对、去包容,去理解。爱能应对一切,有了爱心,你就会把这个世界看得很透,就会对名与利看得很淡,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和谐,变得美好。人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自身的修炼,校长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锤炼自己的爱心与包容之心。晚清重臣曾说过:“为官者要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在他的手下,全国各地数千精英,为其出谋划策,积极效力,也成就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一代名臣,原因就在于的包容力,在于他对下属的耐心,对下属的宽容,对下属的理解,对下属的信任,对下属的关心,对下属的爱护,可以说是我们校长学习的榜样。
第三,对自己要有狠心。校长对教师要有爱心,对自己则要有狠心。所谓狠心,一是要肯吃苦,校长勇于吃苦,是对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教师的无声引领,是对教师的有效激励。校长吃得了苦,才有资格让教师吃苦,才能带动别人吃苦,才能集团队的力量,融集体的智慧,凝心聚力,共谋学校发展。二是要甘于清贫。教育是神圣的职业,也是清贫的职业。校长是学校的引领者,应当有立志成长为教育家的理想与决心。因而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执著于清灯黄卷,坐得了冷板凳,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三是要严格自律,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要的不要。校长只有时刻约束自己、限制自己、要求自己,才能保证自己光明磊落,才能保证自己清正廉洁,才能保证今后不出事。所以对自己的狠心,亦是对自己的爱护,是珍惜事业、珍惜自己的重要内涵。
二、以新思维开创新局面
第一,要真正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是管理人、解脱人、塑造人、影响人,因而需要以人为本。教师与医生不一样,教育与治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病人出现了毛病,医生对症下药,一针见效。而教育却是慢工夫,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有半点形式主义。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精神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世界。教师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而不能硬性地灌输与压制。教师要想改变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就需要对学生实施无声的影响,教师经常性的影响,也许就可能由量变到质变,让学生产生根本性的转变。“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眼中要有学生,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我们有的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只顾自己的讲授,而不顾学生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课上睡大觉也不理睬。还有的教师,课堂上要求学生身子直挺,注意听讲,却不讲究授课的艺术,没有关注学生愿不愿意听,听得有没有兴趣,完全无视学生的学,而只顾自己的讲。这些现象,正是教师没有践行“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20多年前我在师范学校教书之时,学生们都喜欢听我的物理课,就像喜欢体育课一般,下午两点钟,学生都早早地到教室等候。原因就在于我善于体察学生,肯于关注学生,时刻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摆在第一位。为了能让自己的课吸引学生,上课的前一晚,我都会付出极大的努力,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如,上牛顿第一定律之时,我会将牛顿的生平、简历、故事,甚至牛顿一辈子为什么没有结婚这样的趣闻强制自己牢记。之所以做这些,就是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上的旁征博引,让学生想听、愿听、肯听,而且下课后还会主动拓展学习。我这个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一个引线,将学生带进自主学习的园地。与其说我教学成功,倒不如说我将学生摆在了第一位,真正地做到了“以生为本”,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我们的普通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如此,才能将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才能将素质教育目标有效落实。
第二,要强化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很重要,它代表着一种气势,一种境界,一种上进心。如果校长能够将教师团结起来,齐心聚力,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则无往而不胜,而这样的校长也是最潇洒、最高超、最智慧的。强化团队精神首先要充分认识每一位员工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学校管理者要正视学校的每一位员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他们不可能尽善尽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终究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的优势。校长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发现他们的能力,发掘他们的潜力,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包容他们的缺点与不足。其次,强化团队精神要用好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最后,强化团队精神要放好权,校长要不惜权,敢放权,相信下属,相信中层班子,相信普通教师,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而非事无巨细、样样过问。校长只有肯放权,才能激励团队精神,调动团队每一个人积极主动工作,才能集中团队
智慧,实现学校工作的全面突破。
第三,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的内涵与生命。2010年我到美国考察,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四所世界级顶尖名校,深深地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深厚魅力。在哈佛大学,我没有看到气派的门楼,没有看到硕大的校牌,更没有看到漫天的标语。校园是开放式的,通过狭长的小道都可进入,没有正门,也没有门卫岗哨。但是当步入校园的那一刻,一种历史的积淀、文化的气息、优雅的气质随即包围了我。校园很安静,每一位学生举止也很文明,特别是图书馆,无论是本校的学生,还是社区的居民都在静静地看书,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且成了社区居民精神的高地。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自然而不造作,博大而不浮躁,深厚而不肤浅,以无形之状,与学校的生命融为一体。相比我们的一些校园,提及校园文化,就是悬挂标语,高呼口号,不乏形式主义,也不乏急功近利。有些学校,门卫岗哨,戒备森严,步入其中,感受到的只是压抑而非快乐,这样的校园何谈文化?因而,对于校园文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要站在更高的视域、更深的层次、更远的规划上,思考校园的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向深度、高度、厚度推进。
三、以新目标寻求新突破
人生苦短,精华部分就那么一点点,因而我们要用有限的时光、有限的权力做最好的事、最实在的事、最有价值的事。目标是方向、是引领、是动力、也是干好工作与事业的基础性保障。我们校长,要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就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以新目标寻求工作与事业的新突破。
第一,目标要切合实际。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与层次之上。因此,目标的设定也要因校而异,紧密地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校园硬性条件、外部环境、师资力量、发展潜力等多方因素考虑,力求适合校情,适当超前,经过努力能够实现。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发展目标,只能是空想,对工作无益,也不能起到促进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安全感;初中生;心理健康;安全感缺失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心理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可见安全感是来自一方的表现带给另一方的感受。是否能产生安全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近年来,影响人们社会安全感的因素和社会事件越来越多,导致了人们社会安全感的缺失,初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青春期阶段,同样也存在社会安全感的担忧。在现实面前,不少初中生会因思想准备的不足而感到茫然失措,可能会导致行为上的错位、无序,甚至盲目、冲动、犯错。作为教育者,我就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做了一些探究,以期引起教师对初中生心理、生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一、对新环境适应不良
孩子在初中阶段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对于他们来说,中学和小学显然不同,他们需要对新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初中的学习远不像小学那样把作业做完了就可以,而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自主学习上。同时初中不像小学那样,老师会经常跟随自己,时时事事提点自己,很多时候在学习和习惯的养成上还是要靠自己的自觉性。此外,出现在自己身边的“不良学生”和徘徊在学校附近的社会青年多了,经常会对他们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因为跟不上学习而放弃学习,纪律散漫,经常旷课,整天通宵玩游戏、聊天,寻求心灵的安慰。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甚至觉得这样读书不过是消磨时间。因此,他们常常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苦恼中,表现得无心向学。
二、对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感到不适
身高、体重迅猛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趋向成年人。女生月经来潮,迅速发育;男生喉结突出,肌肉发达,胡须生长和声音变粗等。这样的生理变化下,使得处于青春期的男女,意识到性差异,会产生害羞、好奇的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的成人化的心理改变。但同时又存在考虑问题不全面,容易自高、自大、冲动、莽撞等半成人化的缺点。因而时常和父母、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内心常常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
三、面对家庭变故
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出现,最受伤害的是孩子。家庭破裂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缺失感,一方面自己的问题还未消化,另一方面有的孩子还成了父母倾诉的对象、仲裁者甚至出气筒,被迫承担父母的情绪。有的孩子成了父母争夺的对象,而有的成了双方的遗弃物。种种的变化,有些中学生显得无所适从,迷失了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内心深处既有对爱的渴望,又缺失安全感,严重了就会出现泛化,对周围的人不相信,继而出现与同学相处困难,成绩下降,厌学甚至辍学;有些还会由于安全感缺失严重,阴郁过度而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变态、精神扭曲;有的在外寻求温暖,走上了堕落甚至犯罪的道路。
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当
家长和教师过度的批评教育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心理安全感的缺失。对于初中生来说,错误是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需要经历和体验的。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但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却容不得学生出现半点失误,对学生的犯错表现得异常焦虑。在这种焦虑状态下,时常不分原因和场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打骂、讽刺挖苦学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这无异于揠苗助长。这些伤害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缺失,引发焦虑感。于是,学生就会本能地开启自己的防御机制,与外界建立起一道高墙,封闭自我,拒绝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正常的沟通,把心思重点放在防御外界,甚至与他们对峙对抗。严重者容易患自闭症或忧郁症,还有可能表现出暴躁情绪和暴力倾向。很多青少年出现杀害父母和亲人的现象,正是因为感受到心理疆界被侵犯,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安全和尊严。因此,教育不当是导致青少年安全感的缺失而走上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
一、情感缺失对高中生的影响
1. 人格方面:自卑、嫉妒。高中生的情感缺失首先对人格的塑造带来负面影响,他们往往会对自身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在心里很担心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或者议论,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力不从心,失去明确的学习方向,遇到的事情只会恐惧与逃避。而这种人格上的自卑也会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妒忌的心理,把他人的优异成绩与优势当做自己的最大威胁,所以他们对别人的一言一语都会很敏感,很容易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不平衡的想法,严重的还会利用语言和行为去攻击他人,以此来获得自我心理的补偿。
2. 情绪方面:抑郁冷漠。情感缺失很容易致使高中生整天都遭受低落情绪的压抑,整日都感到很忧愁,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淡漠、无视的情感态度,而他们的心底却极为不堪一击。同时,情绪上的失落与压抑也会导致高中生失去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对将来感到迷茫,失去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甚至幻想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取得成功。
3. 行为方面:急于求成。遭遇情感缺失的学生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障碍,在行为上则表现为急于看到事物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只要一面临失败与困难,就不愿意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而是妄想一步就能成功。这种行为表现很容易导致高中生误入歧途,甚至受到意图不轨者的蒙骗。
二、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中生存在情感缺失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任课教师都应正视这些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家庭中,家长更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注重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1. 加强学校情感教育。面向高中生展开的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教育工作,它要求班主任与相关的任课教师进行相互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真正贯彻情感教育,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情感缺失的高中生往往局限于个人的圈子内,他们不敢、甚至恐惧融入大圈子中。因此,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创设条件让他们接触广大的社会环境,逐步地指引他们要摆着心态,用真诚的心灵与其人事物进行沟通。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错误情感态度的矫正,尤其是对事物冷漠与无情的行为态度,教师更应该通过创设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去感染他们的情绪。此外,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等方面,也应做好一个榜样的作用,通过榜样的作用去引导学生的行为作风。
关键词:家庭教育;安全观;健康成长
安全感是社会人进行正常生活的基础心理条件,只有其本人觉得安全,才能积极乐观地生活,这是每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能够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由此可以推断出,儿童成长时期安全感的存在是其成长时期至关重要的。在社会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儿童容易焦躁、自卑、无理取闹,负面情绪极多,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便是他们缺乏安全感。经过教育界的多年观察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成长阶段恰恰是儿童安全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阶段安全感的缺失,是引发儿童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家庭教育方式与此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生活空间,家庭的生长环境可以影响儿童成长的一生,此时家长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关乎儿童未来的重要的举措。
一、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类型
(一)极端型
极端型教育方式的表现一般为,父母在教育儿童过程中,存在过分的保护迁就或者过分冷漠、不关心;或者过分训斥、体罚孩子。这一类父母要求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一般不会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育出的儿童一般具有胆小、自卑的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并且一般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其主观意识会在父母极端教育中出现消退或者越积越烈两种趋势。
(二)严厉型
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一般表现为,父母在教育儿童过程中,较少迁就和保护孩子,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观点和指令,更多采用体罚、指责、不管不问的方式教育儿童,一般不会同孩子讲道理,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支配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与极端性相似,都不会让孩子拥有安全感,使其教育出现反向的教育后果。
(三)溺爱型
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分保护和迁就孩子,对孩子很是热爱,具有“孩子就是我的宝贝,得宠着、惯着”这种思想方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对孩子体罚、责骂现象。这种教育方式培育出的儿童在家中甚至外面都会有安全感,但是容易引起孩子自负、自满的心理。
(四)成就压力型
成就压力型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学习成绩优秀,各种事情都要做得很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一般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很少会对孩子做出体罚、责骂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儿童会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见能力,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具有较多的安全感。
(五)积极型
积极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可以接受孩子的合理想法和建议,尊重孩子的意见和个性,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经常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少责骂、体罚。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儿童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其自主意识和个性也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表现得更优秀。
二、选择正确教育方式的意义
(一)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幼儿的心智发展
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探究,而安全感的存在有利于幼儿探究世界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幼儿探究好奇的事物的时候,总是会拽着父母的手,让其陪同去一看究竟,或者自己一个人过去,但是总会回到父母身边,这正是体现了安全感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因此给予幼儿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使健康幼儿正常发展其心智。
(二)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安全感的满足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如果儿童缺乏安全感,就不会相信周围的人和事,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如果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就算生活再富裕,家庭条件再好,其以后的发展也会存在多种问题,孤独感、被抛弃感、恐惧感油然而生。从而身体健康也受到威胁,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身体不适等等。因此给予幼儿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使其心理健康,从而身体健康,不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三)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这里的社会化指的是儿童在家庭以外的社交活动中,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儿童缺乏安全感,在社交中往往有两种极端表现: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当儿童在一起游戏时,会有两种独特的孩子出现,一种是躲在角落自己玩耍,另外一种是频繁攻击其他游戏的伙伴,这都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现。因此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给予儿童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使其享受快乐的拥有伙伴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蒋红斌,肖晓娟.有助于儿童安全感确立的家庭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9):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