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范文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创新;培养;特征;因素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34-01

一、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的有无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来讲,明白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意义是十分关键的。广播电视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创新也不是一反生活常态,创造一些广大群众难以接受的作品,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在编辑实践过程中,只有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统一起来进行创作,才能够让观众时时感受到陌生化与间离化的审美体验。

二、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表现特征

广播电视制作在今天所采用的传统制作方法,一层不变的创作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在21世纪,广播电视制作,必须要体现出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表现特征。创新并不是单存意义上的改变广播电视作品的内容和创作模式,而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或是精神产品。其中创新性是广播电视编导创新的标志,观点的新、理念的新、表现手法的新能够使作品脱颖而出,这种“新”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而不是单存意义上的一反常态的创作模式。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是要创作出在创作主题上有所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等的艺术作品。

三、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影响因素

由于广播电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扎实的知识是基础,创造性思维则是关键。因此,在广播电视作品创作中,影响创新思维发挥的也无外乎这两个因素。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创作过程中,一般是群体创作,群体创作既对成员产生促进作用又能产生促退作用,所以导致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缺乏创新还有体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而且由于只是在意创作的目的,一味的追求收视率和吸引观众。

1、找准节目定位,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类型的创新素材,树立编辑意识对于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首先需要对于广播电视栏目进行定位。栏目的定位,对于如何对于栏目进行创新具有指导性意义,是获取作品生命力的基础,定位越准,对于创新的程度就越容易把握。其次要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最佳的创新素材,它是一个知识储量丰富的大课堂。在创作过程中,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使得作品游离和脱轨。于此同时,在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走出线性思维的定式,注意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

2、注重每一个细节,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进行创作。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满足时代的要求,然后在这一基础进行合理的创新创作。由于思维的习惯性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活动中逐渐养成的、经常使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习惯性的思维都是单向的,思路狭窄,方向或者角度单一,这种习惯性对思维的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关键就在于能否与创造性的思维相结合。

3、经验理论与直觉灵感相结合,激发创新动机,运用新型的编辑方法一切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经验理性与直接灵感的有效结合。其中与非顺向性思维直接相关的直觉与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电视节目创新,直觉与灵感不可或缺,直觉是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规律,未经过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的一种思维创新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的飞跃、升华或突变。然而灵感是人通过大脑的潜意识对经过显意识收集的信息再加工而得到的结果。

四、总结

广播电视编导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将各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适应于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善于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以此为基础有效地促进和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相信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更富有创意的广播电视作品来,而且还会被广大的观众所接受,取得艺术上的真正飞跃和成功。

篇2

(贵州省盘县大山镇中学553507)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实施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是培养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的摇篮,“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开拓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教学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情感教育;创新思维;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引导

教育与创新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往往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往往会把学生的情感和陶冶情操忽视。在教育的基础上,老师也应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能有自己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独特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应抓住几个重要的环节。

1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 课堂的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观,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开拓。教师每天应该用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来面对每一位学生,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的情感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这样一种情感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不可能学好,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一些新课的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找答案、问问题等方法,激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他们认真仔细地思考。

2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创新思维是思维智力品质之一,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充分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发。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一些启发教导,使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创造探索解决问题。

(1)在课堂上,也要培养学生一种读的情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每个学校一般都会有晨读,早晨的记忆力是一天里最好的时段,所以晨读是事半功倍的。晨读是一个增长知识、探索知识奥秘的大好时光,让学生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晨读,并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选择自己读的方式,这样往往可以更好的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讲讲,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教师应尽量让一些学生尝试自己独立思维讲解的能力,让学生到舞台上讲给大家听听,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讲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才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信息量,有效的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而且可以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片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

3实施情感教学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情感教育密不可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正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成为真正具有“高素质、创造力”的人。

情感教育是愉快教育的前提,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使语文教学在亲切、愉悦中进行,当教学具有这种氛围时,学生的思维就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状态。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自由而充分地发挥时,创新意识,迎新思维才有可能发生。

4结论

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和自己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情感和思维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将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心理健康,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和学生融入到一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他们激励,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成才,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教育和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的累加,对什么事情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容宾.新课本新问题需要新思维新方法—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之我见[J].

[2]岳小林浅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

[3]张桂霞.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4]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中考 数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2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和完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教育事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数学中考命题也进行了新的改革,近年来数学中考的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数学中考的这种新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1 近年来数学中考命题的新动向

(1)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中考中,一直都只是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还是比较少。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数学中考命题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变化从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我们可以得到印证。

例1:(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数学中考选择第6题)如图1是杭州市区人口的统计图,则根据统计图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其中有3个区的人口数都低于40万

B 只有1个区的人口数超过百万

C 上城区与下城区的人口数之和超过江干区的人口数

D 杭州市区的人口总数已超过600万

例2:(2012年河南数学中考第20题)某宾馆为庆祝开业,在楼前悬挂了许多宣传条幅。如图2所示,一条幅从楼顶A处放下,在楼前点C处拉直固定。小明为了测量此条幅的长度,他先在楼前D处测得楼顶A点的仰角为31°,再沿DB方向前进16米到达E处,测得A点的仰角为45°。已知点C到大厦的距离BC=7米,∠ABD=90°。请根据以上数据求条幅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

例3:(2012年海南省数学中考第20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口市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海口市奖励旅行社开发客源市场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旅行社引进会议规模达到200人以上,入住本市的A类旅游饭店,每次会议奖励会2万元;入住本市的B类旅游饭店,每次会议将奖励1万元。某旅行社5月份引进符合奖励规定的会议18次,得到28万元的奖金.求此旅行社符合奖励规定的入住A类和B类旅游饭店的会议各有多少次。

从上述的数学中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例1中杭州数学中考考查的问题与杭州人口统计有关的问题,例2河南数学中考考查的是宾馆开业的条幅问题,例3海南数学中考考查的是与海南旅游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见,近年来数学中考命题注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注重考查学生探索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近年来的数学中考中,命题方向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命题的方式也更加新颖,更加突出对学生求知、探索、创新等能力的考查。从下面的数学中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数中考更加侧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例1:(2012年福建数学中考选择第9题)观察下列数对:(1,1),(1,2),(2,1),(1,3),(2,2),(3,1),(1,4),(2,3),(3,2),(4,1),(1,5)(2,4),…,那么32个数对是( )

A (4,4) B (4,5) C (4,6) D (5,4)

例2:(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数学中考选择第2题)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例1中,试题给出了一些数对,我们的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数对进行观察,思考,然后总结出规律,最终才可以找到答案。试题给出了一些图形,考查图形的变换和组合,要找到这道题的答案,需要学生发挥形象,在大脑中进行图案的排列和组合。例2中,以汽车标志图案为例来考察平移变换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贴近生活,而且问题呈现的方式新颖。由此可见,近年来的数学中考试题,虽然考查的仍然是基础知识,但是命题方式更加新颖,需要学生对试题进行观察、思考,总结规律,然后才能得到答案。

2 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散性思维

从上文近年来数学中考的试题中,我们已经看到,新形势下的数学中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面对数学中考这样的新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对此,改革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我国传统的教学法主要是传授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在我国教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学的需要。根据数学中考改革的发展方向,学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应用一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例如,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终找到答案。这中教学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让每个学生都动脑筋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总结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在上文的例子中,2012年福建数学中考中选择第9题:观察下列数对:(1,1),(1,2),(2,1),(1,3),(2,2),(3,1),(1,4),(2,3),(3,2),(4,1),(1,5),(2,4),…,那么32个数对是( )

A (4,4) B (4,5) C (4,6) D (5,4)

对于这道数学题的讲述就可以采用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发现规律,找出答案,然后教师再对这种类型题目的做法稍加指点就可以了。这种让学生自己找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试题的做法相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说,效果更好。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遵循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3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数学中考发生了变革,在试题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适应数学中考的改革需要,教师在遵循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钱金宏.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6):35-36.

[2] 孙焕昭.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11-13.

篇4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象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篇5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重要性;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太强,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鉴于这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只有数学教师认真分析新教材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科学的进行操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作出比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进行论述.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科技进步以及知识不断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这也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体现. 而创新人才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企业与国家赖以发展的根本.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我们通过小学数学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以及国家创新型人才的贮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顺应教育新体制的重要体现.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各项综合能力的启蒙,加强对它的培养对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纵深思考能力、横向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能够影响其学习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习气氛环境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将会大大提高分析知识、联系性学习知识以及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知识的能力. 因此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最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教育对国家兴亡以及民族兴衰的重要性. 纵观历史,创新在经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新. 创新的实施者是人类,因此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才更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计划.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是计算的路线比较多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从多重角度去分析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也意味着这种问题的锻炼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着比较高的效用的. 比如说,在一个铺满了方形地板砖和有着等距离柱子的长廊里,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计算长廊的长度?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们展开探讨和思考,学生们往往会回答用脚步量或者是数柱子、数地板等等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经常进行类似问题的作答,将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起到很大的加强性作用.

(二)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学生们分组或者整体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反思自身思维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同时,在讨论的最后,老师对每名同学或者是每个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点评,对结论正确、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结论不正确的同学进行补充、指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将科学实验方法与教学模式完美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在理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研究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对于培养小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寻找答案再到得出答案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是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创新的科学性、准确性. 此外,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了解知识进而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与思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结:关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过程中各相关主体的条件来综合性的制定. 本文旨在与教育界相关工作人士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慧卿.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学苑教育, 2011(13)

篇6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文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文科师生的极大关注。高中地理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文理兼备,高中地理和历史、政治存在许多方面的相似之处,但是相比之下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高中地理虽然需要去记忆许多知识,但是它的知识点之间联系又比较紧密,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高中地理和数学、物理一些理科知识联系又比较密切,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兴趣,奠定创新思维的基础。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创新

思维能力的前提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是相互关联的,高中地理的学习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比较高,只有具备坚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才能使得地理思维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升华,所以,创造思维能力的根基还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兴趣和好奇心,是发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地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中地理的涉及面比较广,自然、人文和社会都有涉及,因此,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准备充分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学习和创新的教学目的。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整个过程都是跟着教师的思维,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探索求知心理。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四)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发挥自主创新意识

地理教学比较接近生活,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思维习惯,感觉只需要将来时教的内容记住就行了,缺少自己的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被这种环境给扼杀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习惯以及思维习惯,充分鼓励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中,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创新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掌握的多不一定创新思维能力就强。因此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综合提高。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实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集中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 中职烹饪教学 创新思维 职业人才培养

一、了解创新思维在烹饪教学中的必行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国出现了厨师职业分化现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因较少而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低水平大众化的较多反而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厨师的水平分为技术水平高低和总体素质不同,因此,应该顺应新课标改革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注重职业素质培养。

1.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过于片面重视技术培养,简单地把技术放在至上位置,忽视其他重要方面,因此无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烹饪的最大优点是有广阔的市场,但是培养目标不全面,反而造成学生因为一味追求技术缺乏文化修养,限制求职以后更好地发展。

2.新世纪,酒店餐饮业向享受型转变已完成,需要的劳动者素质要相应提高,技能要求更精进,文化素养也相应提高。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冲击着市场,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做到长立不倒。厨师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只有不断创新,提供别人没有的最精巧、最完善的服务才能留住客人。

3.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学校里的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引导和教学,教师主要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教授创新内容。现代烹饪时代的来临,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考验和宝贵机遇,只有将创新思维合理充分应用到烹饪教学中,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思维是行动的先导”,新颖的创新思维可以指导实践顺利完成。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烹饪教学中的体现

首先要向学生灌输学习科学理论的重要性,教学生认清教育理论是如何指导技术实践的,不一味按照老旧的流水线教学法,抛开有复制嫌疑的教育方法,通过内外兼修的教学方法,树立有意义的教育价值观。创新思维的教学重点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思维充分指导行动,突出学生意识的能动性,做到科学教学。创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是有充分广阔的知识境界,落实要创新的知识技术,时刻为厚积薄发的创作累积知识经验。创新思维要求知识面广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灌输理论知识,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铺垫,把创新作为一种技能方法渗透到学习中,避免一味向学生灌输约定俗成的枯燥知识定论,充分培养学生探索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能力。其次在实践中教授理论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收。创新作为一种学习动力,实际上来自于学习之中,需要教师不断牵引。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完善,锻炼他们的创新和发现能力,鼓励他们在原有方法和固有观点上进行突破,从而得到自己的看法。教学中强调学生要有自主思想的创造性,时刻想着创新,以自己的选择支配自己的思考。教师的教学目标包括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素质。思维能力支配着行为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创新,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思维才会灵活发达,才会有好的创新办法。

三、在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职学校是培养大量优秀技术人才的知识技术型学校,创新思维教育实行仍然存在一定的难点。在创新思维应用中,要注意知识的难易程度分配,也要配合学生的兴趣,尽量避免增加难度的平白直叙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指向烹饪专业教育中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作为教学重点贯穿课堂教学。多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将课程充分结合起来,做到一课程多利用,合理优化课程资源。尽量将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社会化,将社会的创新思维实例引入课堂中,从而减少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注意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减小教学阻力,强化教学的效果。要不断强调文化课的基础作用,减少中职学校不注重文化课学习的弊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亲身烹饪学习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优化思维强化技能,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共同进步、相互借鉴。进步往往来自发现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因此,要不断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宣传问问题的重要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是十分灵敏的,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合理的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在烹饪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进行解释,为创新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

四、结语

创新思维在烹饪教学中能否合理应用,就看教师能否合理化把握课堂理论教学。在新时代的现阶段,创新是刻不容缓的,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教导学生找到正确进行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用,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实力,这是创新思维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非常之大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素材,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优质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语文教材中的有效素材,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将创新性学习与经验性学习有效结合,在阅读训练中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引导创新行为。

1.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的阅读素材,主要来自于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不论是哪种途径的阅读素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素材等待着教师和学生去共同挖掘。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的阅读探索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所在。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学生由于阅读经验的欠缺,不知道从何入手,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训练的初期,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通过创新性提问来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学会质疑、批判,逐渐养成创新性思维。

2.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不是被动的灌输,而是从学生出发的带有极大能动性的自觉,小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引导,教会学生进行判别阅读素材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具备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观基础,长期的自主阅读,能够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反复思考和判断,促进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挥和运用。

教师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不是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和课本中,而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的创新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从吸收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而写作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写作是强化创新思维的过程,不论是从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这些方面中的任意一点来看,写作都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创设情境注重情感体验

写作训练需要情境的烘托,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可以拉近学生情感与文字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思维去进行创新性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创新性思维进行想象和创造,将自己的思维真实并适当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当一批外国游客的导游,将拉萨的美丽风光介绍给游客,要当导游,必须能对课文熟读成诵,这就促使学生自主诵读,并在诵读中能够传达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有了一个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与提升。

2.运用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属于创造力较为丰富的阶段,学生在想象过程中,用自己的想法概括和诠释了身边的世界,推动着个人思维的进步。小学的精髓之一就在于新,学生由于个人知识储备、认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要敢于冲破现实的限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和更新,通过联想、想象,以身边的人、事、物、景为素材,进行大胆地创造性写作,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还能让作文变得更加生动且富有生命力。

本文从阅读和写作两个角度,简单探讨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课程创新思维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细节值得进一步探究。对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工作也绝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努力,提升学生整体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廖礼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0(14):195.

篇9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有效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说,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因此,在合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原则

(一)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十分成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若是不能有效的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工作,那么当学生思维已经成熟之后在开展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小学阶段是最好的培养时期。在此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美术教学入手。要知道,美术这一学科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对于教学方式也没有固定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就使得教学的灵活性比较强,而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1]。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的发展,而此两者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意想象,进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按照自由、平等等原则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进行的美术教学才能够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发挥美术教学具有的创造性,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发散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自由创造,这样其思维就可以得到创新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想要通过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此种精神,才能在学习中自主开拓,久而久之,其创新意识以及能力都会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多启发学生动脑。与此同时,因为美术知识是比较灵活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想法融入到知识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一种引导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可以根据美术这一科学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发散思维训练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说,当教师想要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可以先给一个命题,就以《夏》为命题,对于夏天每个学生都不陌生,而且此命题和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认为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画出来。很多学生可能会画花朵,会画蓝天白云,这样的想法是较为固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夏天天气热,怎么可以降暑呢?”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想到,夏天还可以游泳,还可以在树荫在乘凉等,当这些想法从脑海中浮现之后,学生进行夏的创作就会多样化,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发散。

(三)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得到放松,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思维得到碰撞,进而产生新的火花。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要知道,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美术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将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适应民族进步和发展需要。而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任。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摒除以往机械化的教学模式,积极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创造,以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本文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思维培养途径和方法,希望对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2.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机械化教学思维,容易导致“万人同画”的现象,对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及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随着创新时代的到来,创新思维和能力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将创新思维培养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去思考和创新,并形成个性化的美术创作风格,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

2.2扩展学生思维空间

从现阶段我国美术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以往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课堂教学统一性,并盲目要求学生追求高超的绘画技术。从而对学生创新思维过于忽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意识,改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和知识结构,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素质[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美术任务,让学生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得到扩展,并积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创作思维模式及习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去思考和创造,以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习惯。再者,要求美术课堂教学目的及设计,必须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符合,以充分发掘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潜能,并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开发。

3.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途径和方法

学生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不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和旧事物的约束,能够自主去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想象去发现和创造美好的事物,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向着艺术创造方向发展,并尊重学生创造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

3.1注重个性发展,挣脱传统思维束缚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基础绘画课,还是工艺制作课,都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其能够挣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美术教师在教授基础绘画课时,必须摒除以往示范性教学方法,以避免学生创新思维受到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例如:人物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指定学生采用统一的绘画工具,让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如木炭条、铅笔及炭笔等均可。其次,不在强调素描线条的画法和形式,而是注重素描创造规律,如形体、结构及比例等,使学生在掌握素描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风格独特的人物素描。总之,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绘画规律,然后再激励学生大胆去思考和创新,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表现形式,以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

3.2尊重学生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信心

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其对于美术教育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对其所创作的美术作品给予肯定,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创新信心得到有效提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不同的绘画对象[3]。采用不同的示范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方法的转换,调动学生去不断创新,使学生树立标新立异的创作理念,并激励学生将自己创新想法及能力充分开展出来。再者,将创新与美术创作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绘画技能上得到创新,并挣脱固定思维模式的约束,将自身学习个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能够将传统单一性的绘画技能,转变为各种各样的绘画技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3.3开展课外活动,扩展创新思维空间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必须开展开展丰富的课外时间活动,以突破传统课内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得到有效的扩展。在美术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整个美术教学的主体,并围绕美术教学主体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创新思维空间扩展中,教师必须积极开发学生智力,跳出课内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4]。例如,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书画展览,或者参与社会上举行的美术创作竞赛,而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实际创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又如,组织学生去观看国内外著名的美术作品,并学生美术审美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并能够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启发,并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思维和能力,在美术创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3.4巧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起到启发性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美术创作作品,并从客观角度了解到美术创作规律和表现过程,尤其在美色彩绘画、学生现代绘画、抽象绘画及印象绘画等教学中,能够对学生创新思维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5]。例如,在抽象绘画教学中,学生对抽象绘画作品及其与生活实际间的联系认识较为模糊,导致抽象绘画变得神秘和不可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春意盎然、百花开放、色彩缤纷的风景图片输入到计算机中的 Photoshop修图软件内,并通过其“马赛克效果”功能对这样风景图进行处理,这时风景图将成为一幅以多种几何色块构成的抽象图,没有任何具体的想象和事物,只给人一种春天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能够让学生掌握抽象绘画要点和规律,并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5建立互评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避免教师在评估学生美术作品时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必须建立良好的互评机制,一方面可以对美术课堂教学评估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布置的美术作业,还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并通过互评机制,以获得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形成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再者,通过建立互评,能够让学生在评估美术作品时,散发创新性思维,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疑问和间接,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3.6培养学生观察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观察作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绘画质量。教师在素描课程教学中,主要依靠形体、比例、明暗、透视及线条等因素来体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距离和角度观察对道路两边树木进行观察,并了解素描存在的远低而近高、远密而近疏、远大而近小的透视效果,为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再者,在素描写生过程中,必须掌握静物素描造型和透视之间的关系。例如,画一个静止不动且透明的花瓶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前,必须先观察和理清花瓶各个角度的透视关系,并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以保证绘画的质量。

4.结语

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个性发展,挣脱传统思想束缚;尊重学生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信心;开展课外活动,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巧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建立互动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创新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子林.简论高师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8(34):87-88.

[2]尹卫东.高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04):65-68.

[3]张霞.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考高职院校美术课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11,32(04):65-66.

[4]马晓娟.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2(S1):90-93.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思维;教学培养

随着国民教育观念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视。尤其在不断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学生的教学目标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不同程度向着创新要求靠拢。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内容相对较难,往往不会在生活中过多接触,同样加重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1利于满足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需求

现阶段,创新发展成为了国家和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各种思想观念的创新、各种科学技术的创新、各种生产方式的创新,无疑不再体现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同时体现了时代和社会对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更需要重视对不同自然学科的强化教学和训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侧重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正是对传统陈旧地“唯分数论”观念的摒弃。教学创新的做法就是具有整体系统性地把握知识框架,强化师生互动,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在枯燥的知识中得到更多地理性思考,抓准学问的本质,从而自信地面对不同的难题,社会也会因这样的人才变得更有发展动力。

1.2促进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提升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作为未来时展的主力军,学生自身必然希望能够以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作为竞争的资本,迎接不同的挑战。学生积极向上的个体要求,必然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潜能的激发。在课程教学中,能够时刻将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性学习,根据自我缺陷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将生活中的点滴经验不断填充到自己的思维认识到,在遇到不同问题时能够冷静地发现其中的关键,选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来解决,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锻炼。因此,学生个体能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时刻保持探索之心,保持创新思维,必然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满足未来的时代需求。

2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2.1保持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有很多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章节内容时,应该对其中的内容在大体浏览上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课《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内容中讲到了无机盐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生活中生病时会接触到盐水,那么就会产生好奇心,思考盐水是否就是无机盐,细胞与无机盐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等内容。同时会留有一定的疑问,等待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高中生物课的很多微观级别知识都无法用具体的现象来表示,教师一旦开始新内容讲解,就应该将所有的背景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既有好奇心,又有强烈的求知欲,促进相关知识点的创新性思考。

2.2灵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之一应该是指路人,指引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指引的重要方式就是设置灵活合理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都应该对学生保持认可和互动的关系,鼓励学生的创新性问答,并在不断的论证中获得正确而稳固的知识。例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课《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内容中,并没有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区别展开详尽的罗列,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怎样才能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不一样的”让大家积极发言,可以从不同课本章节中总结,也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概括。学生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下,能够积极地代入到思考中,积极主动寻找并完善答案,激励创新思维的培养。

2.3强化实验效果,提高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学科既注重理论体系的完善,也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能够将不同的理论知识点在具体的实验中加以体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最好体现。例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物质代谢”内容中,会组织学生进行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物质的观察实验。在这样的实验中,观察叶绿体的结构和活动是实验的演示重点。但是,教师可以补充必要的实验内容,例如,向细胞添加适量的健那绿活体染色剂,可以看到线粒体将变为蓝绿色。这样的实验说明,在添加染色剂染色后,细胞并未死亡,而是仍在进行有氧呼吸,所有线粒体才能吸入染色剂变色。通过这样的附加实验内容,学生的知识点进一步得到补充,同时头脑中也会形成一系列的细胞动作想象,这样有助于在后期的学习中加深对不同知识的学习。

2.4扩大教学资源,提高新效率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月异,借助网络技术的多媒体应用已经在学校得到了普及推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这些先进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结合大量的声音、图片、动画、图表等内容;还是教师共享的互联网中的经典生物实验,都能够为生物教学带来更为优越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将很多抽象地生物概念转变为更容易接受的信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无形中也开启了更多的创新思维模式。例如,播放一则国际优秀实验室展出的基因图谱分析影像,能够让学生明白DNA染色体的结构特点以及特殊属性,同时能够对螺旋形结构等内容进行一定的开发,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3结束语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都意义重大。教师应该灵活掌握培养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益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素红.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4(6):17-17.

[2]刘丽佳,吴汉文,张琦.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系列丛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岩邦.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

篇12

一、字体设计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创新思维的涵义

创新思维是指通过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不同于常规的思维,其本质就是突破传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创造出独特的、别具一格的、有现实意义的思维成果。而艺术作品的精髓就是在于创新和创造。每一个艺术作品,每一项设计,它的灵魂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这才是创新思维的真谛。字体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大军中的一员,创新思维是每一个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学生们应该具备的素养,其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必须从学校开始抓起,重视创新思维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2.训练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

对于占据字体设计半壁江山的创新能力,在中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创新思维训练加大改革力度。首先要制定科学的适应本校学生的教学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纲领。但是具体的训练计划必须由各个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切不可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在创新思维训练中重要的两点是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要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为大家引经据典,多举一些优秀的字体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摆脱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突破固有模式,在设计时能有新想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逆向思维的养成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字体设计创新性的提高。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固有模式,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这样可以使学生创造出别具一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关于传统字体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创新性思维教学的训练

在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放在对文字结构和书写规律的掌握,一般都以拉丁字母和宋体、黑体为基本字体展开临摹练习。在课堂中教师一般只强调书写和作业的完成程度,仅仅是熟练地书写中外文各种字体。而对文字设计的创新性培养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仅仅是固有的大班教学及讲述课本内容。大多数中职学校关于字体设计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很少,甚至是没有。学校也并不重视对创新思维的训练,不将此作为教学重点。这种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也难以进行教学评估和考核。因此很多学校仅仅是作为面子工程,敷衍了事,学生难以得到足够的创新思维训练。

2.创新性思维训练模式化、教条化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条化和模式化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一成不变,仅仅是讲解书面知识或者是PPT,对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模式化、教条化,以临摹为主,以书面形式作为考核标准。因此,很多学生习惯性地模仿教师或书本,整日埋头于大量的练习作业,这样长年累月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许多教师的教案甚至几年都不变,如果教师是这样,那么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就会逐渐降低。教师都缺乏创新性,学生又该如何提高创新性思维呢?

三、如何解决创新思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计划方面,学校应加大对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增加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时间,进行多样化的训练。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有思维的碰撞,突破书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程考核方面,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考核,例如可以以完整的字体设计作品作为考核内容,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定考核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的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面上升到实际操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创作。比如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内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或者引导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型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可以加强不同院系甚至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举办各种艺术设计、文字设计展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

2.将字体设计与其他创意相结合

篇1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然而,纵观小学体育教育,许多教师尚未对体育学科给予高度重视,即便能够规范开设教学活动,但教师受传统思维观念束缚较大,不能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样降低体育教学成效。作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学阶段,培养小学生体育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性,因此,有关人员应提出合理的建议,注重对小学生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就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看,教师未能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降低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素质教育理念虽然逐渐深入人心,但如若体育教学中,不能对小学生体育创新思维进行必要的培养,则难以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不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见,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性。首先,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不仅能够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思维能力。其次,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成效,并未其它学科教育奠定基础。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必要营造良好教学环境。长期以来,传统紧张、枯燥的教学氛围下,小学生会产生压抑感,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然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畅所欲言,实现课堂互动的高效性,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自信心,而且可以充分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为增强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其创新思维创造良好条件。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应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如,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游戏教学情境,使游戏和教学融为一体,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积极推广启发式教学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必要积极推广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培养其创新思维。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对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在此期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提问:在奥运会环形跑道中,选手进行400米跑,为什么没有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教学提问后,学生纷纷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甚至有的小组学生申请去跑道实地测量。教师并未否定学生的提议。通过探究,学生明确,环形跑道中,内环的周长较短,外环的周长较长,运动员虽然不在同一起跑线,但其赛跑长度是相等的。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形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创新教学形式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上,可培养创新思维。其次,教师教学手段选择中,应根据学生喜好、心理需求等方面特点而确定,有助于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其创新思维与能力。

(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从不同视角而思考问题,对培养其创新思维创造有利条件。传统体育教学中,从正向思维着手,即讲解动作要领、做示范、学生模仿动作、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体育逆向思维教育中,教师首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其次,鼓励小学生对体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倾听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等想法;最后,对课堂教学重要内容加以总结归纳。基于此,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五)激发学生的想象

体育教学活动实施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在课堂活动中有良好表现。小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要求有明显差异,即,对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有更高要求,并非理论束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为增强学生对体育动作的记忆能力,可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将体育动作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达到完全掌握体育动作要领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融入趣味性讲解的语言,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六)丰富体育活动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以改变传统课堂单一、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窘境,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结合体育教材内容而丰富体育教学活动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如,在篮球基础技能教学中,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巩固记忆,教师可先与学生做示范,并组织篮球比赛,鼓励小学生积极利用所学技能而完成比赛。如此,枯燥乏味的篮球基础技能教学活动,变得趣味十足,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在潜移默化的条件下,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4]。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积极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必要性。通过对小学生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水平的提升。基于此,建议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如下建议:一是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二是积极推广启发式教学;三是创新教学形式;四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五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六是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振峰.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

[2]孙芳.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路径研究论述[J].新课程(小学),2016,(06).

[3]张静芳.浅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才智,2013,(05).

篇14

1、要勾起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创新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对创新思维感兴趣。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的欲望,才有可能主动地思考,并最终在思考的过程中追求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就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是要给学生讲解创新思维的意义,利用一些实例刺激学生的创新心理。

2、要清除学生对创新思维的理解障碍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障碍主要来自自身和教师两个方面。对学生来说,长期接受传统的数学教育,使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这种固定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易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而思维的狭窄最后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另一障碍则来自老师。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过细分析,会阻断学生的连贯思维,让学生在无形中就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当然排除学生学习障碍并非无路可走,我们仍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其解决办法:排除来自教师的障碍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充分地认识学生,尊重学生,最好是可以做到热爱学生。要懂得在课堂上保护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回答错了问题就对其全盘否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多跟学生进行思想碰撞。肯定学生积极的创新的解题思路,尤其是数学学习,必须跟学生多交流,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课堂内容和解题思路的讲解。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不足,做到查漏补缺,尽量让课堂活起来。排除学生自身的学习障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多元化的课堂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独立地思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的紧张心理。(2)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必须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心。

二、高中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1、教师创造条件给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空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备课内容和备课思路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教,而缺乏对教学内容的主动的自我认知。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感,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请教老师,而不是自己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这对数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我们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一些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改改书面说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对概念进行了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这就给学生创造条件。学生在老师构造的这个空间里,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先对数学内容有一个主动的认知,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发现自己的不足,最终再以向老师请教的方式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完全认知。(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2、教师要发挥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引导作用

对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强调老师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在这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是说完全遵照学生的意愿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如果说完全跟着学生自己的思路走,那么很可能导致对一些教学内容的曲解,甚至是误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又保证他们在正确的人之道路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