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导学案范文

初中地理导学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导学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导学案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案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6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中明确指出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注意改变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准备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导学”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都不是特别的大,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利用导学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可是,现实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教学问题,这就促使教师进一步反思如何高效科学的实施导学案。

一、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

导学案的制定过程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由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导学案的初步制定,然后科室所有教师进行集体商议,针对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接下来进行导学案的二次制定,之后将修改过后的导学案发给每一位任课教师,教师再一次根据所带班级的学习情况制定符合本班的导学方案并最后根据教学实情做课后修订。由此,通过导学案的制定过程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导学案的制定或是实施中对个别教学情况重视不够的话,那么,导学案就无法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起来,有效促进教学。此外,部分地理教师缺乏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导学案的使用中不认真对本班的学情进行合理的分析直接将导学案拿过来进行授课,这样的话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

一方面,如果导学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那么,教师则无法从导学案中获得想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导学案设置的内容难度过大,极容易挫败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导学案也无法有效呈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教师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对本班班级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将学生学习实情和导学案两者结合起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认真检查和总结

初中地理在中学阶段所占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高,因此,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由此导致教师对工作不认真、不重视,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更是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情况导致导学案的批改和反馈成为制约导学案发挥其积极作用的“绊脚石”。导学案的制定是经过教师多次的商量和修改之后制定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引导材料。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准备充足的学生才能取得成绩的进步,因此,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导致导学案的不认真完成是急需改变的教学现状。我们说,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由此决定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此类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手段来进一步监督和帮助学生呢?检查是约束学生,激励学生加强学习的良好的手段,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导学案的批阅和批阅情况的反馈。

如今,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不认真,有些时候为了督促学生及时、高效的完成作业,教师会采取上交作业的形式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是,收上来的作业教师只是放在一边,不进行批阅,那么,教师也就无法给予反馈,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学生的学习就无法及时进行改进,学习积极性就会受挫,由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导学案的批阅,并及时将导学案的批阅情况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为将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地理教师在导学案的制定和修改中将部分内容加进导学案中,此类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但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实情,这类知识并不适宜在本节导学案中呈现出来,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达不到,那么,其检测的目的就无法实现,那么,教师也就无法从导学案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此外,针对部分拓展延伸的知识,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链接或是加油站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二次指导,从而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与研究。此外,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教学的沟通,通过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导学案问题设置的看法,这样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为教学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将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依据课型合理编制导学案

篇2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质量不高。通过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充分思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为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导学案的实际应用。

一、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导学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枯燥感,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导学案教学方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增强知识记忆力,促使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学习方法,让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有效。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分析能力

地理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对学生的空间感要求比较高。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正确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知识,还要从学生的特点以及能力出发,充分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经验和方法,形成较好的空间感和逻辑思维,并学会举一反三,不断发挥发散性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分析能力的目的,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初中生有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若是教学环境太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久而久之还会出现消极情绪。因此,积极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打破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乏味感,给课堂注入一股活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方和南方区别”这个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学活动方案可设计如下:在教学前一天,教师首先制作好导学案,并编印好发放给学生,一人一份,或者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一份。在导学案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学习的内容、问题、方法等,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设计方案结合教材,提前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独立思考,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力自己解决,若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用笔圈出,与其他学生共同探讨,若依然无法解决,则可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教师把该内容作为课堂重点。学生通过导学,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北方和南方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人文、风俗习惯等。通过预习,学生对北方与南方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图片直观欣赏,进一步增强记忆力,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课堂中,教师把导学案中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北方和南方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北方和南方的人文生活习惯有哪些不同?学生先前已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课堂中D片提供的信息,可快速作答。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详细解释。

通过导学案教学法,教学活动可迅速、有序地展开,不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创造思维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学实效性。最后,教师还可播放黑龙江“冰天雪地”与海南岛的“沙滩阳光”,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结束语

导学案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更加充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利用已储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好的空间感,掌握一套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意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并为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古颖.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3(16):45-47.

[2]张彩霞.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6,11(19):152-155.

[3]聂家颖.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探讨[J].新课程(中),2016,34(9):88-90.

篇3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关键词】导学案;地理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一直被称为“副科”或“杂科”,使它在绝大多数学生、家长,乃至部分老师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占用、少安排、随意取消常有发生,再加上部分非地理专业教师上地理课仍是“念课文或划书”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从而对学习地理根本毫无兴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开学第一天发下的地理课本,第二天就可能撕了或丢了。那么如何改变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低迷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从课堂上和教材上着手,想方设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手段,巧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艺术等,把一堂原本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成一堂融活动、游戏、竞赛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地理课。这样才能活跃学生思维,紧紧扣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逐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能让一堂地理课上得轻松、愉快、活泼,学生为主体踊跃参与的课,莫过于导学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为了便于在课堂上设计活动、游戏、竞赛等形式而精心设计的引导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导学案的运用。

1 在导学案之首设计“竞赛”试题――导入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其好胜心,将学案中的课前复习设计为小组竞赛形式。这一步骤的做法是:事先制定好竞赛规则和鼓励措施及班级分组。在每节课上课时发下竞赛试题(适量),约3-5分钟后就派几个小组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各组的答案,接着再派另外几个小组给予批改,然后,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批改并决定胜负,最后给予掌声、口号等赞赏性的语言鼓励(如向第几组学习、非常不错、也不错、还行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本无心学习的同学也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了,以至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但这种竞赛题的设计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学案时要认真研究新、旧课之间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生活中地理知识,使竞赛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起到上挂下联,温故知新,自然过渡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地理《海南省》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竞赛题的:

(1)我们家乡最丰富的资源是什么?

(2)我们家乡以发展什么工业为主?

(3)我们汉族人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

表扬结束后,话题一转:那么,海南省的情况如何呢?就很自然地转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做,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又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既让学生兴趣昂然又让学生思路清晰,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把他们引入探索知识奥秘的境界,为后面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起到了巩固旧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种竞赛的方式有多种,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选择、填空、判断、提问、抢答等。这一环节在整节课堂中既起着检查巩固,承上启下,又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2 在导学案中设计自学提纲――导读

导读是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图表的过程,是导学案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紧扣课本结合提纲把主要知识点掌握住。但有的初中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对课本内容缺乏分析,综合,往往逻辑混乱,思路不清,记忆不牢。因此,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阅读指导是教者课前务必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及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学会围绕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找重点、做记号,让学生分段阅读、看图分析,理解不同层次的知识,理清结构,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对类似问题的比较,注意插图与课文内容的对照与转换等等;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活动。

例如:学习比例尺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①比较北京市图和中国地图哪幅图的比例尺大?

②哪幅图表示的范围大?

③哪幅图上北京市表示得更详细?

一边比较,一边让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到图幅的下面,然后将写在图下的结论写出来即是:“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较详细;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较简略”。接着进行指导实践活动比赛,要求各小组都拿出三张大小一样的纸张分别画出学校①栋楼、②栋楼和③栋楼的平面图,看哪个组画得快而又美观,及时给予中肯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有关比例尺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总结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和范围大小的关系,同时,还可教会学生绘制地图时如何选用合适的比例尺,使知识步步加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3 在导学案中设计思考活动题――导议

导议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启发式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学案中设计的思考活动题展开讨论。这是一节课的关键,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案中设计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和发挥想象。这个时候正是最多学生想偷懒的时候,这时老师该怎么做呢?这就要发挥老师的机智了: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学案中提出的思考题采取相应的新颖的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刺激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思索状态。

例如:我在讲授《海南省》一课时,先是根据课本中提供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海南省近年来旅游业下滑的原因,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一来,就有不少学生感到疲惫和困惑。这时我就给他们播放与活动材料相关的视频,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再利用反问、对比和设问等各种形式结合视频所揭示的社会现象,设疑引导,将趣味性和现实性融于一体,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派出几个组的代表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及时给予中肯的表扬和鼓励。接着继续播放不同行业人士给西双版纳旅游局献策的视频,让学生借鉴,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最后,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海南省三亚市的市长”为题拟写一编经济建设的简略方案。这样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既符合学生的思维活动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又可避免教师过多单调讲述,也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在导学案中设计不完整的知识纲要和练习题――导练

篇4

【关键词】导学案;编写;使用

现行的地理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有的,就看我们教师怎样去引导。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在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上下功夫。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主张构建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地理课堂,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作向导。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中,本人有以下的体会。

一、地理导学案的编写

(一)原则要求

让学生动脑动口更动手,使课堂上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人人有收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讲练结合,小组交流合作,突出练习能力的培训。

3.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学法研究,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4.体现分层教学,分层过关。

(二)编写要求

导学案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新课讲授和复习训练。这里主要讲的是新课讲授时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以“激发兴趣,引导学习”为目的,以发现学生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设疑和质疑。

课前自学,要从具体的内容入手,使内容问题化,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把握好学生对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新知识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或创设情景,引发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有所思,内容有较强的操作性。

编写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把教学目的以及重点难点转化为练习(如填空或选择练习),把基础知识点转化为练习,把新旧知识转化为练习,通过做练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完成练习,解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课前自学的题目 ,设计要讲究技巧,设置练习时以“激发兴趣,引起思考”等为宗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发现知识。例如:在“我国的疆域”这一节,我的课前预习就以学生看中国政区图,认识和了解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以及陆上邻国、隔海相望国有哪些,位置如何,完成相关的识图题。

2、课堂学习与探究

这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来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这个过程的教学原则是“讲”“练”结合,要精心设计问题和练习,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多久,哪些是需要练习的(口头、书面;独立、讨论、交流),都要有一个周密的考虑。设计练习,要从学生出发,课堂上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学习与探究过程可以设计以下环节:

①讲解。讲解重点难点,构建知识体系。

②基础知识练习与巩固。巩固课堂重点知识,突破重点,培养能力。

③分层练习:巩固基础,落实知识过关。练习的设计要体现“难易”,太难太简单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④知识探究。突破难点,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⑤实战模拟,挑战自我。做会考(考试)真题,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应变能力。选题要注意难易搭配,“死”“活”兼顾,紧扣重点。

这环节所做的题目,我多以选择和识图题为主,尽量做到与结业会考题形相一致,难易相近。课堂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训练过程进行精心选择,也可以与教辅资料并用(一般结合《地理填充图册》)。该环节是课堂的重点所在,所以我会花较大的精力去编写与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课堂检测

一般课堂上都要安排课堂检测。要突出对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检测,有一定的层次,以照顾大面积同学为主,达标率要在90%左右,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感觉。时间可控制在5分钟以内。题型根据该节课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确定(选择题、填空题、综合思考题)。通过检测,我们可及时了解学情。

4、课后练习。

巩固重点知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兴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内容:①巩固重点知识(复习类作业)。②突出知识运用(迁移类作业)。③引导学生自学(预习类作业)

课后作业可根据实际进行布置,可布置,也可以不布置。我的课外作业多为迁移类。例如:“日本”这一课的作业是:请根据日本工业的布局与原因,分析本区海产业发展及运输业发展的利与弊。又如“我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课,我则要求学生调查学校周边的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为周边土地的利用与发展提出合理的意见。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课时,我则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回家采访家长、村委会干部、或当地老人家,了解本地区填海造陆的历史和堵海英雄的故事,做成手抄报进行评比。通过这些课后练习,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的实用性,感觉到了生活中的地理,更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导学案的最后要安排“学习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上的学习情况,有哪些掌握得好的,还有哪些地方(知识点)有困难,对老师的教学有何建议。这样可方便教师对学情进行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调整我们的导学案编写与课堂教学。

二、地理导学案的使用

(一)课堂使用

教师以“导学案”为纲进行教学,学生以“导学案”为本进行学习。每位同学都必须认真完成导学案的练习内容,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要求必须用红笔订正。自己不会做的题目也要用红笔订正。这样方便以后的复习查看。

1、课前学习。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了解学生的自学(或自练)情况,确定下一步讲解的问题。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尽量避免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不作提示和帮助。学生完成自学后,可以马上对答案,对于基础性的知识,可以一带而过,自学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则要做出适当的点拨。

这一环节,我会特别关注班上的中下同学,注意他们是否有动笔,是否有学习困难,适当的给他们一些点拨与指导。这样中下同学都能动起来了,那么整个班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学习效果就有保证。

2、师生互动。以“导学案”为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种训练。引领学生在导学案上认真练习,订正答案,做好笔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生帮学生(小组学习与讨论),也可以教师帮学生(个别指点与整体点拨)。这时,我们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即我们所说的“导演”,把每一个学生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品尝学习的喜悦。

3、课堂检测。当堂完成,要及时反馈,以便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检测要批改,可以小组长改,可以学生间互改,教师也可以不定期的抽改。对于学生的小测成绩,达标的,我会给予加分的表扬奖励,不过关的则当日补测,过关为主。

(二)资料保存

1、学生的职责。①认真爱护每份导学案,并按顺序将导学案装订成册。②建立个人错题集。

2、科任老师的职责。①依时批阅学生导学案,定期检查学生纠错情况,导学案有上述工作的痕迹。②对一些关键习题,一定要批改。对做得好的同学、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加分。③要求学生多练习。④建立班级错题集。

资料保存利于学生学习资料的积累,方便复习时使用,同时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我们老师自身,则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减轻了不少的备课负担。

通过一段时间对地理导学案的使用,感觉课堂效率比以前大有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多了,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和了解,同学们也较喜欢这种课堂模式,乐于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对地理课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了,学习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学案;不当之处;解决之道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17-01

在日常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有诸多好处。可以“手把手”教给学生预习所学每堂课知识的方法、技巧及侧重点;可以将老师的“讲授”关进“课堂知识的笼子里”,有效避免老师天马行空式的讲授;可以指导学生怎么有效地接受课堂知识;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及课后作业;老师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然而,本人在日常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发现,许多老师在使用导学案时有许多不当之处。

一、过于依赖课前设计的导学案

许多初中地理老师有这样一种习惯:提前好几天就把一节课的导学案设计、印刷好了。走进课堂,匆忙把导学案发下去,人手一张,老师按部就班地按导学案的设计流程讲授。如此这般的操作,显然忽视了如下的情况:没有进行学前的调查、统计;没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具体措施;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提前好几天设计、印刷好的导学案却是个“死板”的东西。因此,由于这些初中地理老师过于依赖课前设计的导学案,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显得无以应对。

二、教材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本该作为学习重要工具的教材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教师授课完全“照搬照抄”导学案;学生学习完全按导学案的步骤进行。翻翻老师手里的教本,纸张是干净的;看看学生的课本,纸张也是干净的。要知道,老师设计导学案,其根本是教材。把根本丢弃了,就等于丢弃了学习的根基。

三、只重视了老师的“导”,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

许多初中地理老师设计的导学案的侧重点,完全放在了老师如何讲授的“导”上。说句心里话,这类导学案对老师的讲授的“导”,确实是做到了煞费苦心:事无巨细、尽情罗列。可是,对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设计,竟没有体现的余地。换话句话说就是,这些初中地理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只注重了老师讲授的“导”,完全忽视了学生灵活学习的“学”。

四、对学生的评价是公式化、程序化的

常理上,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应是因材施教的;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对其评价应是因人而异的。然而,由于许多初中地理老师对导学案的设计是死板教条的,就导致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成了公式化、程序化的东西。这种“一刀切”的结果,对优等生而言,久而久之,会失去更好地学习的动力;对“中等生”和“学困生”而言,其结果是由于常常没有受到表扬而逐渐地更加退步。

对上述不当之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

一、设计“丰满”的导学案

初中地理教师在提前对导学案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如下因素: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设计出灵活处理的预案及生成性结果。其次,要把导学案设计成“开放型”的导学案――课堂上讨论的话题、课后研讨的内容,都要一一体现出来……这样一来,设计的导学案就“丰满”了。有了“丰满”的导学案,才能真正挖掘学生求知的潜能,学生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紧扣教材设计导学案

这里所说的紧扣教材设计“导学案”,并不是让初中地理老师对教材“以本为本”,而是不能随意地游离了教材这个“老祖宗”。最恰当的做法应该是,把导学案和教材有机结合。课堂学习时,课桌上一定要一边放着导学案;一边放着教材,对诸如“圈圈画画”的侧重点及对某些重难点的理解、应用,要尽量在教材及教材的空白处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散装”的导学案丢失,教材中的解读、理解、相关的备注,就是最好的“备份”。

三、“导”和“学”要有机统一

在不游离“主题”的前提下,初中地理老师应“收放自如”,把“导”和“学”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老师在对教材讲深讲透的前提下,应对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有机会得到锤炼、发展和提高。

篇6

“学案”同“教案”相对,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而设计的一系列递进性问题的集合。是引导学生沿着这些递进性问题,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真知的学习程序或学习方案。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依据“学案”所提供的信息,在“了解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老师的“总结提升”,以及“当堂检测”等五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研讨而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革除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迅速推广,同其自身的特点相关。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然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自学,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衡量一个民族科技发展水平重要标志,是各个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长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都具有“两面性”。它具有上文提及的优点,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教师的教学风格难以充分展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音量及其变化;教师的板书、简笔画;教师的动作等肢体语言;教师的面部表情及其变化,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它们往往和所传授的知识“捆绑在一起”,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相对减少,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的机会被“压缩”,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发挥。教师备课通常是在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难以预料。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当控制教学节奏、增加或缩减例题及引导性材料,提高教学效果。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各个学生利用老师编好的相同的学案来学习和探究。教师难以增减导学内容和调节课堂节奏,影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影响具体学科教学特征的体现。不同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不同、知识体系不同,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探索的指导性依据是学案,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学案中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是容易产生学习是为了考试的错觉。“当堂检测”往往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做到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获取知识的情况进行一一过问、逐个检测,通常以书面练习的形式来检测, 这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造成“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成绩高低反映掌握知识的多少”的假象。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要注意的问题

地理学本身、中学地理课程、地理课堂教学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运用“学案导学”模式不能忽视预习这一环节。综合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前,一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其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第二,“学案”中的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地理学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的区域类型。若将其编写到“学案”之中,自然成为地理教育的良好素材。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学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也需要运用地图、简笔画、地球仪、经纬网模型、对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编写“学案”时,学生探究、教师总计提升等环节要考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篇7

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教师如何导学?在新课改倡导的“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学校开始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如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笔者以导学案为研究对象,就中学地理导学案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导学案的分类

地理导学案可分为课时导学案和单元导学案两类。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主要以课时为基本单位,我们把以课时为单位的导学案称为课时导学案,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但课时导学案不能代替单元导学案,单元导学案的设计也不必像课时导学案那样内容齐全。单元导学案应该突出两大要素――单元教材分析和单元思维导图。地理单元知识的安排是有内在联系的,掌握了这种联系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地理,所以有必要编制单元导学案。在编制用于复习的单元导学案时,还可以精选一些单元综合反馈题等。

二、关于导学案的内容

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课时导学案应该包含以下要素:①教材分析;②学习目标;③知识重点;④知识难点;⑤学法指导;⑥预习思考题;⑦思维导图(知识系统图);⑧反馈练习题;⑨自学反思等。总之,设计优秀的导学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而且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三、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识系统图,它勾勒了一节课的思维和知识框架,逻辑性强,是学生记忆的参照物。在导学案设计中让学生自己画出思维导图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前脑子里必须形成这节课的框架,必须认真看书、思索、探究,之后整理出来,再用简单的图画绘制,这既便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又避免了死记硬背。

表面看来,地理知识很琐碎,地理要素多,不易归纳整理,其实不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比如,整个中学地理教材结构可以这样归纳:

经过训练、引导,不少学生画出的思维导图都很出色,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展示了。

总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设计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增强大脑的创造力和记忆力,有利于调动大脑中的各类相关信息,使学习和复习过程变得更主动、更快捷。

四、关于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地理导学案中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关键就是巧用地图、夯实双基、建立框架。因此,在地理导学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记忆力、归纳比较能力、构建知识体系(画思维导图)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使学生能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变图。

五、关于预习思考题

笔者曾见过不少优秀的地理导学案,其中的预习思考题优点很多,如兼顾重点和难点,注意分层次教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选做不同的内容),题目设置先易后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导学案中的预习思考题设计得过于繁琐,填空题和选择题太多;题量虽大但知识面覆盖不全;概括性不强,设计得不够简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忽略了地图的应用,丢掉了地理特色。笔者认为,好的预习思考题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并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把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自学思考题设计成以下五个思考题,并用《南北方地区比较表》(表略)做总结。

1.参阅课本地图5.5,指出南北方两大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地形区、河湖等地名,列表比较两者在面积、人口、地形、气候、河湖、降水量、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2.查找课本地图5.6、5.7,说出南北方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3.查找相关地图,说出南北方地区能源、矿产种类和分布的差异。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 规律教学 导学案

1.前言

目前,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教材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大幅度改变,另外,在教材上也配有更多图片材料。按照常理而言,这给高中地理规律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但是,不少调查结果仍然反映出不少高中学生对地理有畏难情绪,他们认为地理规律难懂、难应用,对地理规律学习缺乏信心。另外,有些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时过分强调机械式的学习,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自然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2.相关概念简介

2.1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即是教师为最大程度在课堂的有限时间中运用提问、游戏、比赛等各种活动而在课前设计的方案,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完美结合起来,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毫无疑问,导学案运用于高中地理规律课堂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在从枯燥到轻松、快乐的地理规律课堂上乐于学习,提高学生自主运用地理规律知识的能力。

2.2导学案的意义

首先,导学案对于增加学生学习地理规律的兴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学案将地理规律性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并理解规律。此外,导学案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快速和高效地学习地理规律性知识。同时,对于疑难困惑提出自己的见解,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

3.导学案的应用

3.1课前设计导学案,充分预习

地理规律侧重于理论,主要讲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运用,较为枯燥和无聊,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完全不愿意主动花时间去看这些规律。可想而知,这种地理规律课堂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设计导学案,首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习地理规律之前,教师可将设计的导学案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发给班上学生,让学生自己对大致内容作初步了解。这样,学生首先依靠的便是自己,而对于深奥的规律、理论知识,他们可以等待课堂老师的教导。不可否认,这种有针对性的预习、学习在达到充分预习的效果之后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它还能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有些甚至超出老师的想象,实现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当然,对于设计导学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具体设计。例如,根据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和常见性规律提出问题。这能利用学生想要自主解决问题的心理,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2课中讨论导学案,集思广益

在充分预习后,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地理规律时,教师可以利用书本内容或是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发挥想象。当然,在自由讨论时间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趁此机会偷懒,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时,教师就需采取相应的新奇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能够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例如,在导学案中提出洋流的分布规律。因为初中地理尚未涉及到洋流的学习,因此,学生可能在分析洋流的运动规律时无从下手,对洋流分布的成因也找不到有效的突破口。因此,学习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部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仔细观察地图上自己指定海区的洋流运动的方向,在组内讨论之后总结出洋流运动的各种规律。这样利用问题情境式的导学案,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和学习,主动去汲取知识,感受解决问题后的快乐。同时,还能收获团队合作的成果,整体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当然,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将所讨论的地理规律总结出来,或是不同小组之间交换讨论地理规律问题后所得出的感悟。思想的碰撞,无疑能激荡出智慧的火花。这样,众多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能够集思广益,减少枯燥感,让学生乐意去学,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规律的教学效率。

3.3课后归纳导学案,小结反思

坦白而言,高中地理规律教学过程相对无聊。在利用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地理规律后,教师仍需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导学案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讨论导学案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地理规律,教师要一一仔细的讲解,并适当地给出事例,让学生通过周围的事例真正弄懂奥妙的地理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言简意赅,将重点规律和难懂规律清晰、重点强调。

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因为学习的规律性内容不易弄明,教师就必须合理利用导学案,通过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大致了解基本区域差异的不同表现和分布规律。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域差异及成因,教师就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例如――贴图游戏来重点强点,做到强化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也就能很容易知道为什么自然带是以植被命名了。

在一堂地理规律课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找出所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消化规律、理解规律的能力。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在地理规律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时间的安排,否则无疑是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抵触情绪。另外,地理规律教学中更要合理利用导学案,做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否则便会发展成为教师难以驾驭的牧羊式教学模式。

4.结语

总而言之,导学案的好处很多。它彻底的改变了传统教师“灌入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置体现出来;同时,运用新颖的方法和手段诱导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求知欲。但在实际应用导学案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既要使学生在地理规律课堂中畅所欲言,又不能放任自流,浪费时间,偏离主题。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也值得地理教师们为改变枯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81-01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其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积极的从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入手,合理的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用好导学案教学谈谈几点个人的肤浅见解,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分享,同为抛砖引玉。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概述及重要教学意义分析

所谓的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学生借助这种学习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它是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该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模式下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整合统一。就教学的本身意义来说,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学案的使用使所有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踊跃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减少了因教师的单方面讲解造成课堂气氛的单一沉闷,学生学习的疲惫等问题,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持和提高。其次,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导学案中的知识探究阶段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能有效的促使学生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和提高。最后,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促进了学生自觉的进行预习,主动的学习和探讨新知识,自主的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检测等等,这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的促进了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导学案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

1、科学合理地编写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用好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其首要环节就是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编写导学案,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而要想设计一堂符合本班实际,而又让学生学有所获的数学课,首先,吃透教材是关键。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应在内容的感知,概念的把握,性质定理的识记上下功夫,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和定理的理解,思维能力的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去挖掘,对知识点进行有效迁移,在多角度、深层次上理解把握教材之后设计导学案,才能使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其次,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明确的与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相符合的学习目标,要突出其重难点,梳理知识结构系统,让学生能够充分明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同时要注意设计一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或者创设特定的问题和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最后,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还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课程与教材的要求进行编写,编写出的导学案需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科学合理的设计、编写导学案,才更利于其本身教学价值的发挥,更利于学生学习,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导学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正确充分地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是导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和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也都要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充分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研究者。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利于导学案教学时,应设计一些有针对性、计划性的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学生要完成对于导学案的学习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指导,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必不可少,这也是导学案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后,还应积极的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几何课。在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何利用旧知,自主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如何转化等等,这时,教师就应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见解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原有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心得的交流分享,从中又会得到许多的启发,促进了学生思想的交换,优势的互补,使其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识和探究新知,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结: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策略的实施,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认真总结教法,不断的去完善教学策略,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学能力;导学案;合理手段

一、设计预习导学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导学案,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设计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它起到的作用相当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给学生设计预习导学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这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一文时,我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份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内容,对课文进行自读感知和整体把握,导学案内容为: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是一片游记散文,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试在文中找出相关依据。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听泉”是本文的关键,那么,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为什么?这样,让学生依据这份导学案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分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二、运用合理手段,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合理手段,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如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和分享功能,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这种技术手段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如此既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比如,在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时,我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利用网络技术搜集一些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如它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文化习俗、旅游景点、特产美食等,并将这些知识整理归纳下来,课堂上大家共同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交流。这样,我通过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自行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也激发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再使用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会终身受用无穷。

篇11

教育是一门发展空间广阔的艺术,初中地理教学就是其中一个门类,但不管如何广阔,总有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策略可以给我们启迪,文中将从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建构互助式教学模式,活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反思式教学等五个方面,简单概括初中地理涉及的一些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生活实际;互助式教学;导学案;反思

教育是一门艺术,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是需要我们去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在这里,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初中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几个基本教学策略。

一、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地理是一本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发挥它的生机与活力,不要将它教成一门刻板的、识记型的学科。要努力体会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这个思想,让学生把生活融入到学习、把学习融进生活,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加的生动、活泼和有趣。具体的方法有:(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能够敏锐感知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点。(2)强化生活实践能力,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从做中学地理。(3)帮助学生建立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他们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强化他们对于联系的敏感度。(4)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其自身的知识架构融合,摒除陈旧甚至是错误的生活体验,使之形成新的知识体系。(5)让所学知识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二、建构互助式教学模式

现如今已经是素质教育时代,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互助学习、探索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模式之一。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三大流程来进行组织。

1.发现问题。这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改变,将老师单纯的讲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这一阶段开始,就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提出他们认为有用的疑问,然后组员之间先进行讨论,得到统一意见后,再让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最终确定问题。

2.解决问题。带着他们一致同意的正确问题,再次分组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各自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组与组之间先不进行沟通。

3.总结归纳。这一阶段,组与组之间将各自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成果公布,然后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找出最佳方案,总结遗漏和不足,最终形成一个统一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便能很快建立起来,最终形成他们自身的能力。

三、活用导学案教学模式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导学案教学的应用正是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导学案教学模式贵在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一般包含以下三个过程:

1.课前练习,在练中学会自学。这是导学案的重要步骤,需要我们精心编排练习题,将教学目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等融进习题之中,让学生在习题中学会自学。

2.课堂实时互动和探索,落实教育目标,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3.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检测,突出重点难点,关注基础知识,逐级划分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不论什么学科,如果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缺少变化,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影响教学效率。在初中地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要勇于创新和探索,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在这里可以举一些比较常见的方式:(1)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进来,比如给他们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让一个或几个学生走上讲台,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思路来讲解新课。(2)组织知识竞赛,评优评先,提高学习兴趣。(3)引入实验,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认识。(4)组织实践考察活动,亲近地理,感知知识。(5)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等等。

五、反思式教学

教育是一个严肃地活动,作为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必须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才能使教育工作质量提高。反思式教学其实就是能够利用好“反思”这个武器的一种教学方式。概括来说,反思式教学包含的内容有:

1.反思教学观念,摒除落后的思想,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应试教育的不好传统。

2.反思教学设计,多学习、多思考,将好的教学设计方案保留和发扬,将落后的教学设计更新或者放弃。

3.反思教学过程,这是反思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关键部分,要时时刻刻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各改进。

4.反思教学态度,包括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工作态度要端正积极,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5.反思教学方法,方法千千万,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多总结、多归纳。以上,只是从五个方面笼统地涉及初中地理的教学策略,其实,还有很多高效、有用的策略就摆在那里等着我们使用和发现,只要我们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够将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提上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张爱云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01).

[2]王秋林.地理教育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J].时代教育,2009(08).

篇12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19-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导学案教学备受教师推崇。导学案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要想导学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讲方法、讲策略,这样才会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笔者研究发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尽快实现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理论依据

导学案教学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①认知心理学理论。有意义的学习最基本的是新的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而且学生能够用新知识联系旧知识。教师设计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经验及知识结构完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②建构主义理论。课本知识只是社会现象比较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必须以经验为背景,这样才能合理地接受、分析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统方法不太实用,学生可以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才能使知识的构建更加有意义,这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代替的;③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发展的前端应该由教师引导,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导学案教学时,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用有意义的情境及对话来代替大量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吸收和理解知识。

二、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代替了教师“教”,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总结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引导能够自学,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的模式,让学生养成乐意学习的习惯。

运用导学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大致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自然也就增多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透彻的理解之后,省去了消化、吸收的大量时间,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对于学困生而言,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当然,导学案教学并不意味着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有所降低,相反,对于教师的备课要求大为增加。通过这种训练,使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没有准备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才能做到没有准备也能把教材内容讲解得准确、全面、生动。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倍努力钻研教材,认真了解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导学案教学模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整体教学质量。对于教师来说,促进了教学行为的转变,把教师教和学生学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具体应用

导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形成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学案教学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比如,讲解“性质活泼的氧气”时,构建导学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教学导学案,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上课伊始,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氧气的例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取氧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取氧气的步骤,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

篇13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初中信息技术 有效性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对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已经从新课改的理念向课程的有效实施方面转变。信息技术课程被纳入初中课程体系中,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培养社会技术型人才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教师要充分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明显有别于其他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为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一要求之下,为了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指导下实现预期目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在教师的认知水平基础之上,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而编制的学案,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课程教学效率。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做的一步就是明确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特点,由于每一门学科都有属于自身的学科属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必然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方面也不能够同一而用。为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以实践为主

初中信息课程教学主要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主,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应用和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软件和技术,掌握信息的处理、运用,以及学会应用多媒体和其他相关现代化设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二)具有综合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所面向的群体是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层次性,所谓课程综合性指的就是学科的教学不但包括基本的内容,而且包括各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要求,综合了各项学科技术的特点等方面,而学科具有层次性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及学生基础能力具有层次性。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的具体途径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好这一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

(一)精心做好导学案

“学案导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和设计导学案,要明确“学案”与教案是存在本质区别的,要知道“学案”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为学生专门制订的学习方案。在精心准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学案”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方面,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确立学习目标与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比如在上到《计算机资源管理》这节课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在导学案中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了解计算机中的资源、知道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作用、学会应用这些来查找资源”,明确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教材基础之上,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也就意味着导学案中要有具体的教学步骤,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比如《计算机资源管理》教学中,导学案中要有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动手操作、习题练习、总结等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学习。

(二)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开展

教师在精心设计好“导学案”之后,就要依据自己所设计的“导学案”内容,将其引入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教师从“导学案”的内容出发,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比如,在上到《文件与文件夹》这课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有效导入教学内容,或者可以通过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提出:“我们通过电脑来处理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多样的信息,那么在电脑中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呢?”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提出相关问题,根据随机分组把不同差异的学生分在一组内,凭借自身能力差异分工合作,通过竞赛形式得到相应奖励刺激学生的胜负欲,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与研究,促进能力提升。

(三)做好评价与反思环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对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不能不注重这一环节,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环节的烘托,那么前两节开展得再好也是在做无用功。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及学生对“学案导学”的学习方法的评价,而反思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的,开展好这一环节,对教师而言,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而对于学生而言,则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在学到《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这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是否理解网络的概念、发展,是否知道网络的功能与分类”这几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学生亦可以自我监测下自己是否掌握好这些知识,通过评价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学案导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14

根据新课程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课堂地位的转变,我将区域地理复习的导学案设计分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基础部分的复习、利用主干知识探究和解决区域问题能力的培养、反馈练习和总结反思几个环节。现结合南亚地区的学习具体阐述。

一、导学案学习目标的设计

在新课程中目标的设计需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知识模块的使用,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目的地,还要明白怎么达到目的的,并要注意目标达成的可测性。具体到区域地理学习中,目标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明确通过什么手段熟练把握区域主要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提高区域定位的能力;对于问题的探究,学生需要明确所运用的知识、所使用的技能和所达到的程度。

南亚地区学习目标的设定:

1.通过填图练习,能结合地图描述南亚主要半岛、岛屿和其他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印度半岛的地形特征。

2.能够结合地图描述印度工业区的空间分布,能够利用区位因素理论去解释工业空间分布特征的原因。

3.能够利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解释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二、导学案学习方法、建议的设计

这一块有的导学案上更多的是以学习重点和难点来呈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多的是针对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案在呈现相关的重难点基础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形成地理学习的方法,树立地理学习的信心。

南亚地区学习方法建议:

1.重视填图练习,画经纬线时,注意经纬线与所填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用铅笔填)。

2.在分析恒河三角洲的洪涝灾害时,注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3.注意原料因素在学习印度工业分布当中的应用。

4.全心投入,体验点滴的成功,树立地理学习的信心。

三、学习过程的设计

区域地理在高中的复习中分为基础部分的自学和能力部分的探究两个知识块。

(一)基础部分学习过程设计

基础部分分为填图训练和区域要素的基础学习。填图训练中必须是空白的图,而且没有经纬网,要求学生能在空白图上填充基本的地形区,并画出该区域重要的经纬线。在区域要素的学习中,通过表格或者文字的设计将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条理化,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能对零碎的要素特征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南亚地区基础部分学案设计:

1.填图练习:在图中填充阿拉伯海、印度半岛、孟加拉湾、斯里兰卡岛;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东高止山、西高止山;在图中填充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画出70°E、80°E、90°E、30°N、北回归线、10°N。

2.区域要素特征。

①自然要素特征。

②人文要素特征(印度)。

人口:结合地图说出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类型及特征,说出印度人口迁移特征并解释原因。

农业:结合地图说出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及其分布,说出印度主要的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资源:结合地图说出印度主要的铁矿、锰矿和能源矿产的类型及其分布。

工业和城市:结合印度资源分布说出印度主要的传统工业的类型、分布的地区和主要工业城市,结合地图说出印度新兴工业的分布及典型城市。

(二)区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从近几年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看,区域地理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区域自然要素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区域自然特征的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分析区域农业和工业的分布以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区域城市化的特征以及影响。

从世界主要的地理分区和中国地区来说,上述的主干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学习思路上的相似性和具体区域的差异性。从高考重点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的角度考虑,在各个分区导学案的设计上应该重点注重区域问题分析方法的培养。

结合南亚地区的具体特征,我分别设计了两个问题重点讨论。

问题一:印度工业。

1.加尔各答成为印度钢铁工业中心和麻纺织工业中心的原因。

2.孟买成为印度棉纺织工业中心的原因。

问题二: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的原因。

利用自然地理的整体性理论,并结合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解释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的自然原因。

提示:区域自然地理包括哪些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反馈练习和课后反思的设计

反馈练习与导学案开始的目标要一致,这样可测试目标的达成度。练习的选取注意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的比例,可适当增加主观题,强调区域综合性的考察。

总结反思往往放在导学案设计的最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和呈现针对自己的重点和难点。

南亚地区课后反思的设计:

1.我的知识框图。

2.我的难点和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