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

篇1

    1、三维目标

    首先落实课标与教学指导意见;

    其次善于处理教材,构建学生学习的逻辑思路;

    三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在渗透。政治课有其特殊性,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应从理解——认同——内化,让学生真正领会与认同当代社会的正确价值观

    2、课堂民主

    实现课堂民主,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师生良好的交互。目前教师惯用手法为:提供情景、设计提问、组织活动,以营造气氛,但实现效果不佳,过于追求新课程的“形”,但忽视了新课程的“神”。应从高中生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强调思辩性,反对低幼化。

    具体表现为:

    图无厘头的调侃,滥用赞扬,引起廉价的共鸣,这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民主吗?

    教师肤浅的提问与学生照本回答,能体现课堂民主吗?能说明学生已经懂了吗?

    课堂活动越多越好吗?不能刻意追求,应该水到渠成,宁缺勿滥。

    3、探究与合作

    不是每节课、每项教学内容都应该组织探究活动。在组织课堂探究活动时,应该想到:活动是否必要(值得探究)、是否探究(有嚼头)、是否有效(探究有结果)。

    另外,有两点感想:

    一、处理好新与旧,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新旧课程不是对立的,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关键在于要将新课程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从知识和试题角度,本身没有新旧之分。教学方法也没有新旧之分,不能因为新课堂而丢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内容决定形式,不能什么内容都要用多媒体,都要组织活动。

    二、教师的基本素质值得重视

    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知识错误过多;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36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程下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是一门艺术,它充满挑战,呼唤智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多彩,教学手段更趋灵活。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高效课堂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教学的规律,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

一、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答题的技巧,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身心获得高效生态发展。

二、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高效性探索的必要性

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探索,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传统教学以教师传道授业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以及教师所述的内容,而很多学生往往好读书不求甚解,对知识机械记忆、生搬硬套,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会使内容听起来单调乏味、缺少新鲜血液、脱离生活实际,课堂教学效益较低。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中小学都在大力倡导课堂的高效性,旨在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等提高课堂成效,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乐观、能动的态度下积极学习,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知。

2.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探索,是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要求教育通过高效教学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人才。思想政治课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低效走向高效,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3.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探索,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新课程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双方真诚地打开心扉进行心灵交流和沟通,要求改变以往重知识轻品行、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的弊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现代教育倡导的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高效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探索

1. 创新思维,树立科学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在如今高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面对此变化,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观,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备课需高屋建瓴,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写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因此,教师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课堂更加有血有肉、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需要科学地重组教学内容,大胆地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3. 课堂教学要坚持四字诀“导、学、练、赛”

导:以导为方向,就是教师要做好领路人,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教学方向走。虽然参加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自始至终都是由教师在指导学生去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即使学生阅读教材,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才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教学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感知材料、理解教材、巩固知识,教师就需要去引导、去安排、去组织实施。

学:以学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最终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练:以练为巩固,就是以课堂上学生的练习为主线。练习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另外,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内容的巩固,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赛:以赛为动力,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动力与适当的压力,在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以调动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情绪。

4. 设计精练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板书

(1)教学语言要精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精练的教学语言,以期把模糊的事情讲清晰、讲条理,把枯燥无味的政治内容讲生动、讲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教学板书要精练、直观、又突出重点。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内容,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用板书的(下转第21页)(上接第36页)形式在教学活动中突显出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板书上,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从而使学生分清主次,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探索是一个破茧化蝶、凤凰涅的过程。教师要踏踏实实地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我们一定能探索出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 智.高效课堂“三个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5).

[2] 孙惠英.沟通: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5).

[3] 邵娥梅.论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2(11).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课外读物;重要性;应对策略

在新课程政策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仍未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仍然以“考”为中心,围绕“考”来组织教学。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又会扼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热情。理论性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学生就不能做到真正理解。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才能够运用课本知识,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并形成自觉的行动成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各模块教材相关的书籍种类繁杂,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科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刊物,引导学生适时进行课外阅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外读物是必要的、可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多个板块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使用课外读物,有利于巩固、拓展教材知识,使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去认识世界,做到以生活为导师,理论联系实际,并提高理论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这符合高中政治课程生活化、开放化、实践化的特点。

二、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 ,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 ,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他们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调配时间,处理好课内外的学习任务;高中生观察能力、识记能力、想象能力也迅速的发展,所以他们对常识性的读物能有深刻理解和体会;高中生情感的丰富、意志力的增强,兴趣的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的强烈,使其在有效的教学方式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被大大激发。

三、应对策略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取相关模块的读物 。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中选取《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著,《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美)弗里德曼著;必修2《政治生活》中选取《政治学是什么》,时和兴著;必修3《文化生活》中选取《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精华》编委会编;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选取《半知一解──世界经典趣味哲学》,孟云剑著, 《苏菲的世界》,(挪威)贾德著。

2.在阅读时间安排上,教师要妥善引导,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或侵占了学生太多的课内时间而影响了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教师可以提前推荐,让学生在假期阅读,为学习新课做准备;学生也可以在茶余饭后读上三五页,相互讨论以获得收益。

3.教师要精心备课,把课外读物与教学联系起来,落实课外读物的阅读价值,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用教材原理分析课外读物中出现的现象,在新课程教学中要经常利用课外读物中的具体例子或情境,或在课外读物中找出合适的切点集体讨论,这样的教课方式能够更好的理解、强化教材知识。例如:在《文化生活》模块,讲到“文化遗产”的内容时,可以请学生交流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精华》一书中最震撼自己的几处世界文化遗产,并由此归纳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保护意义;讲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容时,可以请学生就《文化苦旅》中自己熟悉的一处,畅谈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对比自己与余秋雨的观点的不同之处,并简要阐述读后感。

4.定期组织班上同学作读书心得交流,鼓励大家多谈体会,并认真聆听他人的阅读体会。

5.在课外读物选择上,要精选,不宜过多但必须精准;要选择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的普通读本、入门类书籍。

6.在教学实践中,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把推荐读物全文看完,允许他们在阅读能力上有差距,对阅读收益及效果,也不做硬性规定,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学习体会,并乐于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7.教师要把课外读物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课内课外相统一,并且要巩固、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外读物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课本的知识理解的更透彻;有利于课堂讨论的话题和争论的内容更有深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07年版

篇4

教学的有效性,于教师而言,即意味着精神的享受、尊严的获得与提升及生命价值的实现;于学生而言,则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因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高中各学科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不能割舍的情结。然而,“想说爱你不容易”,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都是高中各学科无法回避的教学难题。欲破不易、欲罢不能。于是乎,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科的教师们,包括政治教师,怀着“向40分钟或45分钟的课堂要质量”的“乡愁”,纷纷出发,一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出招,不断尝试,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轰轰烈烈。其间或苦或甘,或成或败,或欢喜或忧愁,或幸福或烦恼,则如鱼在水,冷暖自知。

然而,逻辑告诉我们,要探求“怎么做”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这一问题。只有“是什么”这一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之方向,才有可能找着解决问题之路径,否则只能永远都是剪不断、理还乱。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课改进行到今天之际,停下匆忙的脚步,回过头来看一看来时的路,重新思考并理清我们过去曾经想当然而忽略,又或者是匆忙上路而没有来得及理清楚的问题,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因而就会发现,希望其实就在转角,路就在脚下,退一而进二。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诚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前言所言,“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变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所设置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有必修与选修之分,其中必修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选修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以及《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其体系之庞杂,涉猎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涵盖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在高中各学科之中,无出其右者。然而,这一切课程的教学都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经验,促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即“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5页)。由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必然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内容目标的实现。若政治课堂教学着眼于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实现内容目标、分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而进行,并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了或有利于实现内容目标、分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则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反之,则课堂教学就是无效的,即使教师和学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应该可以视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其次,有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当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学。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和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知识的总量在迅速膨胀,我们已经不可能像知识发展缓慢时代的人们,相信知识的千真万确,相信可以全部掌握并可以使用已有的知识来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变化,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只有创新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从学生抓起,从教育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以问题教学为纽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以研究性教学为支撑,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开放性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评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是题中之义的了。

篇5

【关 键 词】 生成性;概念获得模式;教学案例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概念的理,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善于摄取开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社会现象、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高中政治课程。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相对于传统的概念教学方法来说,存在着可能更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的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可以使用“概念获得模式”来讲授高中政治课程,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规律”等较抽象又基本的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获得模式”

(一)“概念获得模式”的理论依据

“概念获得模式”的基础是基于布鲁纳(Bruner),古德纳(Goodnow)以及奥斯汀(Austin),在他们的著作《思维的研究》中体现的结果。“概念获得模式”是通过特定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获得概念。也就是说,并不是把概念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教师已知”的概念,从而减少重新学习的必要。

(二)“概念获得模式”的结构体系

阶段1:资料呈现和概念确认。向学生呈现的资料或者包含或者不包含所求的概念。这些资料以成对的形式呈现,学生们被告知所有肯定型例子中都包含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作用是表达出所求概念本质的假设。要求学生们根据这些本质特征命名概念并说出概念定义。(他们的假设到下一阶段才能被证实)

阶段2:概念获得的验证。方法是首先将未标示的例子正确地分类,然后举出自己的例子。在此以后,教师确定或否定他们最初的假设。

阶段3:思维策略分析。学生们分析自己获取概念的方法。有些学生用的是整体法;有些学生用的是部分法。逐渐地,他们会比较出不同方法的不同效果。

二、笔者的教学案例:“经济的概念”

笔者尝试用“概念获得模式”讲授《经济生活》前言的“经济”概念,以下是教学实录:

第一步:呈现示例1―5,它们标有“是”的标记;呈现示例6―10,它们标有“否”的标记。

示例1―5:

1. 11号线擅改钻探位,打穿5号线隧道,致昨日上午地铁五号线全线延误3小时,千人退票。

2. 央企老总收入若过高要进行调整。

3. 生鲜鸡八仙过海求“涨粉”:有的送货上门,有的主打专卖,力图培养广州人新的消费习惯。

4. 确保全年外贸稳增长目标。

5. 地产大佬 齐齐跨界。

示例6―10:

6. 《草书千字文》:宋徽宗“瘦金”之外的率性之笔。

7. :与上合各国打击“”。

8. 电影节艺术之路走得相当艰难。

9. 广东五名副厅官被立案侦查。

10. 呼吁设南沙车辆管理分所。

呈现以上5个正面示例和5个反面示例,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它们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一些关键属性。这样,可以尽可能排除学生在探索概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使学生的发现有了相对明确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受控性,从而有可能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步:学生比较分析示例,提出假设

教师要求学生对五个标有“是”的示例和五个标有“否”的示例进行比较,并要求学生对所有标有“是”的示例进行比较,找出“是”的示例中的共性,从而让学生对“是”的示例形成概念假设“经济”。

第三步:学生对自己获得的概念进行验证

教师给出和前面10个示例相类似的另外15个示例(在此不一一列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假设的概念进行分类。然后教师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反馈,让学生确定或否定他们最初的假设,并及时做出修正。

第四步:教师、学生在验证、修正假设之后,命名概念,重述定义。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描述“经济”的概念或特征。以下是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约10分钟的思考、讨论给出的“关于经济”概念的描述:(以下仅摘录部分)

1. 经济是通过贸易、消费等方式影响人们利益、生活方式、文化的手段。

2. 经济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生产与物质的交换,获得利益的行为,受国家调控。

3. 经济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各种消费活动及生产活动、建设活动的总和及我国人们生活小康的基本保障。

4. 经济是社会中货币及商品的流动,包含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因素,具有一定规律,经济需要市场,市场使经济活跃。

5. 经济是生产、销售、市场、消费的统一体,是国际普遍关注,同时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在学生自己尝试给出“经济”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再对课本“经济”的概念进行讲解。因为学生基本已能归纳出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因此教师只需对“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解释即可。

第五步:要求学生分析他们获得概念的策略

教师要求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在整个练习过程中的思考方法――自己在每一个阶段的想法,开始注意哪些特征、以后又做了哪些修改等等。通过这样的互相交流方法并对此进行思考,学生们在以后的课程中能够尝试新的方法并且注意观察采用新方法的结果。

三、使用“模拟训练学习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 正确选择相关资料。在使用“概念获得模式”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概念,挑选资料并把它们组织成肯定型和否定型例子,然后排列成一定顺序。排列顺序的原则是:先给出一些特征代表性程度比较高的示例,等到学生们渐渐掌握了概念以后再让他们处理那些模棱两可的问题。

2. 及时记录发现过程。在使用“概念获得模式”时,教师要记录下特征及其假设(概念)的提出过程。需要时,教师还要提供附加示例。在概念获得活动中,教师的三个作用是:记录、提示(线索)和呈现附加示例。

3. 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在课的前半部分教师要支持学生去大胆假设,然而一定要强调指出这些假设只是暂时的,并且组织学生在对话中相互检验对方的假设。在课的后半部分,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他们的概念和思维方法的分析。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分析各种不同方法的优点,而不是试图寻找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适用于所有人的最佳方法。

4.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所有概念都采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只能有选择的、部分的使用。“概念获得模式”,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又上升到具体的一般认识规律。它的确能够培养学生自行获得知识的能力,体现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了紧密的结合,较好地纠正了讲授教学中的一个明显缺陷,即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以至于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看到“概念获得模式”长处的同时,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也感到:一方面一个发现过程所费的时间比一个讲解的过程要长得多;另一方面,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教师无法控制学生的发现过程。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有限的教学时间下,并没有必要用此模式讲授所有的概念,但部分地应用“概念获得模式”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

总的来说,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于所有教学内容,教师应注意积累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经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创新教学方法,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发挥组合效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法;高中思想政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新的高中课标,客观上要求政治课程与实践衔接,强化案例方式的教学指引。教师应当在高中政治中采纳贴近生活的策略,培育具备了实践素养的高中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与观念,培育良好的思想境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应当落实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关注现实案例材料的发现,积累案例模式的授课经验,为学生创建现实的学习情境。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原理,应当被用来指引高中生实践,确立起正确的思想与道德认识。

一、 采纳案例教学途径的重要意义

(一) 培育爱好

在不少高中生的印象里,思想政治的讲解内容很枯燥,课堂缺乏乐趣。如果教师能提炼那些真实性强的案例,就可以培育同学们的爱好。教师要以大纲为讲解的根据,联系真实的课程案例,为同学提供趣味性的政治课事例。采纳案例教学,可以改造僵硬的授课途径,活跃授课的氛围,并提高高中生感悟思想政治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依据授课现状,来设置有趣的思想政治问题,供同学们去研究。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启发同学思路,引导他们在探讨中培养起对科目的爱好。

(二) 鼓励创新

创造性的思路,来源于学生累积的日常经验。要提升高中生在思想政治科目上的创新意识,就应当将基础性的政治课内涵与案例相融合。教师要关注高中生的实际,找准思想政治授课的切入点,倡导同学们主动去搜集思想政治资料。建立在案例模式上的适当创造,可以深化高中生的学科感悟,指引他们从事例中探求创新的路径。

(三) 深化内容

高中课程里面的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实际的关联明显。另一方面,这一科目的体系化特点也很显著,这就造成思想政治课本枯燥,难以被同学们理解。要提高这一学科的授课实效,就要搜集那些贴近真实的政治课案例,带领高中生把握科目的本质。生动性强的各种案例,可以深刻揭示思想政治现象,将抽象枯燥的政治课原理变成易懂的事例。同学们透过案例,可以领悟课程的内涵与本质,调动起自身在探究思想政治现象方面的兴趣。

(四) 激感

在政治课上,同学们掌握的不仅有基本原理,还包含了丰富的感情体验。思想政治的授课内容,与高中生生活关联非常密切,因此,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引发感情,让同学们发自内心认可这种情感与观点。通过培育感情,可以帮助同学们找到进取的正确方向,树立基本的道德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高中生就会自然地升华思想,提升思想政治层面的素养。

二、 应用策略

(一) 改变传授内容

要应用案例模式的教学手段,就要调整思想政治的传授内容。真实生活是政治课本的补充成分,如果可以增添真实的事例,就会收到很好的授课效果。改造思想政治科目的讲授内容,关键是找到案例与大纲原理的结合点。教师既要注重引入时事,又要注重高中生的日常经历,善于从这些经历中提炼案例。这样的事例,更能展现出课程的实践特点。

在授课的程序中,教师应当开发真实性强的案例,搜集那些可以帮助高中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的生动事例。同学们在研究这样的案例时,会转变对课堂的单调印象,感悟到浓厚的社会气息。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三农"的授课内容时,可以首先介绍课本中的原理,然后为同学们播放课前搜集的案例短片、农民增收的真实调查信息等。这样一来,同学会受到情感上的感染,更加认同正确的政治课原理。

(二) 创设互动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氛围,会影响到案例授课的目的实现。要转变单向传递知识的授课气氛,创设平等与交流的新式授课途径。在政治课上,教师最好参加到高中生的探讨中,拉近与同学的距离,让同学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获得知识。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同学的个人观点,给他们表达和质疑的课堂空间。要扭转授课的观念,鼓励高中生描述出对思想政治原理的见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荣辱观的话题时,可以和同学展开探讨:"我们需要学习哪一种荣辱观念?""平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是怎样与荣辱观念关联的?"这种轻松的交流,可以让同学放松情绪,更加透彻理解话题的内涵与精神。

(三) 关注案例运用

思想政治科目,本身具备了实践性质。教师有必要布置适宜的案例运用活动,以便完善授课体系。要注重政治课原理在生活中的展现途径,倡导同学们通过调研,来检验思想政治课本的理论。在业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高中生到社区等去参观,调研一些有关思想政治科目的话题,增强同学们运用案例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了精神文明的有关话题以后,教师可以安排业余时间的调研活动,指导高中生查看所居住小区的精神文明状态,并探究改善居民精神面貌的途径。

(四) 调整学科目标

在以往的政治课中,教师注重僵硬的传授,关心高中生应对政治题目的能力,而忽视了方法的传递与感情观念的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中,高中生即便熟悉了课本的框架,并能够对付政治测验题目,他们的综合性科目素质也无法提高。由此可见,要采纳案例的授课方法,就要调整思想政治的授课目的,重点培育正确的情感取向、政治思想理念和科目的学习方法,创造一个多样化的政治课程系统。高中生要随时发现身边的案例,从生活中找到政治科目的案例与其他材料。

结语:

通过探索案例形式的教学策略,可以带领高中生去体验真实的政治课内涵,从而了解生活,提升思维境界。当今时代中,各种观念在碰撞,高中生的鉴别能力还有待提升,他们只有得到正确的思想指引,才可以鉴别生活中各种道德现象,逐渐形成稳定的道德观念与思维。因此,教师要侧重采纳结合现实的事例,提升同学们的判别能力,指导他们解析关系民生等层面的案例,并培育高中生的健康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婷婷.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08).

篇7

【关键词】经济社会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5-01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类、环境的协调统一、持续发展为特征,其中尤为重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其中情感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对人的一生发展意义深远。列宁也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主体活动的心理动力,情感状态影响着主体能力的发挥,影响着主体活动的效果。”情感发展是人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促进人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当今社会的发展表明纯粹的知识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对我国教育,特别是对人才的培养重要阶段一一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尴尬因素影响,高中生对政治的关注很少,甚至出现务实而不谈政治的极端现象。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年龄范围大致是15-19岁,这个时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迅速发展,这些能力的运用都是伴随着一定的价值导向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认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准确性和效率性显著提高。高中生思维能力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地位。

在高中教育阶段,人格塑造面临由波动向稳定过渡,运用纯粹的理论分析的方法渐成主流,无论是社会学基于尊严和价值而定义的人格,伦理学开启道德和品质视角的人格,还是心理学认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反映个体整体精神面貌的人格,在实践领域均很难明晰高中生人格教育的目标[2]。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家庭等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注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情感的培养少之又少,而实际上情感对高中学生行为的影响力巨大,待问题出现时,往往已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不仅得到了教育专家的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

1 理论意义

情感作为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是个体的基本心理要素之一,是对于外部因素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体验。政治情感培养作为情感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分支,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体现,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卓有成效地开展政治情感培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目标”的延伸,为更好的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提供了有益补充。

2 现实意义

首先,政治情感是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情感是公民形成正确政治观点、政治信仰的基础,对树立健康的政治观有重要意义。高中教育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政治情感培养是高中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在学生品德形成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篇8

文化与经济、政治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

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中学

党利

1、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地位:《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课是《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

本框题的价值如同增加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必要性。

本书在思想政治课中地位:《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内容。《文化生活》内容的设置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政治、文化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推动着.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之中,时时刻刻感受着文化的熏陶理应了解文化生活现象,分析文化本质与特点,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形成对文化的正确判断和参与文化生活的选择能力。时代的变迁凸显了文化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框的地位:

增加必修三必须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本单元包括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用“体会文化”和“文化与经济、政治”两个框题介绍文化的内涵。通过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文化在.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为全本教材提供基础性的认识。为本书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与方向。

(2)

说教学目标

依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1.了解当地文化产业。

2.理解现代.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

融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分析不同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

题的能力,运用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深刻理解国家提出

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口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培养

学生努力学习知识,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意识。

2

.培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

虽然教学大纲安排“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重要作

用’。但我认为把这一知识与单元探究放到一起讲更合理,因此

这一只简单提出知识,没有重点讲解。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1.

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基本遵循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

舍、科学补充,构建了一套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体系。。

2.飞速变化的时代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

识和独立性较强,.公共生活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并且开始理

性地思考.和人生的重大问题。高中生可塑性强,但情绪仍然

不稳定,有多变性,容易冲动或偏激,迫切需要提升思想意识,

加强方法论的指导,使其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活中能够进行正确

的判断与选择。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抽象的理论只有

与形象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凸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把理论知

识的学习与.实践、.现象的分析、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

系,力求贴近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

2、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重、难点确立的依据:

文化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大、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小。文化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可以优化产业结

构,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任何国家的综合国力都离不开文化发展的底蕴和烘托。在当今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

如此。世界的文化在冲突碰撞中相互交往在当今世界越来越频繁,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彰显在各个领域。

2、说学生:

《文化生活》模块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年级。

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风华正茂,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

从思维特征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辩证思维有待培养。

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现实生活中感悟了文化的魅力。但又是刚刚接触《文化生活模块》,对一些具体问题未免有些粗浅、偏颇和模糊。从学习动力看,高中学生视野宽阔,有敏锐的洞察问题能力。对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比较关注,本课涉及的时事较多,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3、说教法

新课改要改变漫画中学生的负担。在教学上我认同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的主流思想,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讨论、交流等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学生已经系统学习完了经济、政治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思维能力,但平时在积累素材和主动联系实际方面还存在不足。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对比和讨论等方法教学。案例材料的筛选坚持三贴近原则,既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4、教学过程

【教学主要思路】

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就是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教学的基本流程。情境导入——探究活动——形成理念——学

生践行

导入新课:(2—3分钟)

设置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文化?

学生答: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问:那么文化与经济政治什么关系?由此引出本课《文化与经济政治》

新课导入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讲授新课:本次说课只针对重难点

解析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之一: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性质不同作用不同的。

(一)我是这样来设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

?

情境导入——出示图片,今年的高考最年长者你了解吗?

?

设计问题有的同学能回答出,说明学生非常关心高考。

设计意图

?

情景创设遵循了多样化和综合性原则,一是注重利用图片、纪录片介绍、音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文化生活按教学进度在高考后结束进行,抓住学生关注的

身边的事,生活中的事入手,很快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从而

攻克难点。

探究活动——

1、2021年以前汪侠老人为什么没能参加高考,继续进行文化学习。

2、1977年前汪侠老人多大,为什么没能参加高考实现大学梦。

3、中国的高考都有什么样制度上的变化?从古至今的科举有什么样的变化?他们对.有什么样的影响?具体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

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形成理念——

通过讨论辨明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学生践行

在这里要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实质,不失时机的明确,我们能有今天这么好的环境进行学习,实现人生理想,离不开党的领导,国家的政策,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拥护党的领导。

设计意图

?

《文化生活》所承担的任务与《历史》《语文》等课程有明显区别。《文化生活》课程不是一门文化知识课程,而是一门思

想政治教育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课程的性质,牢牢

把握课程的思想性,紧紧围绕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

的养成,展开知识的传授

和能力训练。

?

《文化生活》课程不应把教学的重点简单地放在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的讲授上,要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

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的终生发展奠定思

想政治素质基础。在这里要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实

质,不失时机的明确,我们能有今天这么好的环境进行学习,实现人生理想,离不开党的领导,国家的政策,要爱自己的祖国,拥护党的领导。

(二)我是这样来设计文化性质不同作用不同的

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史上最严的高考”

探究活动——

1、,为什么2021年高考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高考”。

2、诚信对我们.的有利影响

3、诚信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形成理念——文化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

设计意图

?

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依据诚信对经济的影响明确文化生活道理。

(三)我是这样来设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

情境导入:

古代的科举有弊端,但古代有优秀的文化,欣赏视频《都江堰》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探究活动——

1、从《都江堰》讨论,经济决定文化,是不是经济进步文化就能

发展,经济落后文化就落后。举例说明

2、依上述观点由学生提出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是不是也有这样结

论。

形成理念——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设计意图: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新。要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使其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观察文化现象,讨论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中的难点是过分专注于对概念定义的要求,在教学中就不能“抠概念”“背概念,注重辨析,是体现教材形式创新的重要标

志。解决难点。

学生践行:练习巩固。

(四)我是这样来设计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境导入:

上一个环节欣赏视频《都江堰》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里播放图片《三峡工程》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总结出现代.经济决定文化,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探究活动——

探讨: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三峡上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形成理念——

文化产业的发展——科技在国家中的重要性,引出文化生产力重要性。为下节课文化与综合国力奠定基础

学生践行:我们家乡的文化产业

设计意图: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潜力,集思广

益,多角度思考文化的

重要性

2.视频播放让学生轻松学习,享受学习,并在音乐中产生共鸣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关系在这节课虽是重点。但因时间原因,会在单元的探究活动中侧重讲解。

5、说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之间的知识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

归总知识,清晰思路,便于理解把握。课堂有放有收,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统一,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六、即练即评

篇9

关键词 案例 思想政治课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案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一门课,应该在教学中置于重要的位置。但是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部分地方的新课改还处于尝试阶段,对怎样合理安排还没有一定的经验,致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点位置不够突出,主要表现在课时安排上比较紧张。这样,欲使思想政治课在如此紧张的课时安排上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那么案例教学就必须要起到关键的作用,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案例教学在中学生的课堂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上处于高中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是他们处于叛逆的时期,没有适当的案例,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也就难以使他们重视起来。综上所述,现如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并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

2 案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现如今在思想政治课中使用案例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在部分使用案例教学的学校里,案例教学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成绩突出,备受师生们的重视。

第一,适当的案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处在学习的压力之下,为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引用新的时事案例将对他们的学习压力有所缓解。比如,在讲到我国政府的职能时,可以采用日本大地震对我国人民影响的案例,地震后,受季风影响,核泄漏对我国东部沿海人民的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并由此而引起了轰动一时的“盐荒”事件。政府一方面积极应对核污染,一方面加大食盐的供应,切实维护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凸显出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在对待灾后重建这个问题上,我国政府的积极作为让全国人民感觉到的是温暖,而日本政府的消极对待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我国政府的作为与日本政府的作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我国政府的性质与职能,凸显出我国政府的优越性,强调出我国政府扮演的“公仆”角色,这样不仅仅引入了课题,而且让学生懂得我国政府的便民利民,使他们对我国政府产生兴趣,激起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

第二,适时引入案例可以加强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案例用得好不好,用得得不得当,全部体现在引入案例的时间把握上。案例引入的合适,那么就如顺水行舟,相反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讲什么内容,引入什么样的案例。比如在讲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时,针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四个基本措施,可以采用经济类的热点案例来引入,而且只有在学生对知识显得有些迷茫、懵懂的时候引入是最有效的。而且及时让学生加入到案例的讨论分析中来,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的预期效果。

第三,积极正面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社会的初步认识阶段,接触积极的、正面的案例越多,对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越有利。例如,在讲到我国政府的作用时,先给学生讲清楚我国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他对人民负责。然后引入每个公民的生老病死与政府息息相关的案例,一个人出生后要登记户口,接受政府的管理,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毕业后要享受政府提供的工作岗位等等。从这个案例中让学生明确我国公民一方面接受政府的管理,一方面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让学生懂得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具有优越性,让他们在一点一滴中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对我国政府的信任与感激,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案例的合理搭配有助于改变学生对课程、对老师的看法。想要把思想政治课上的精彩,自身就必须具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这是对思想政治课老师的最基本要求。比如在讲到我国政府的职能时,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因此就需要一个全方位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政府干预房地产产业健康发展这一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政府提高房贷利率,是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倡导人们合理投资,一致维护我国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来限制购买二套房,同时加大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投入是在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干预房地产产业健康发展是以人民生活的安定为出发点的,本身就是在维持我国的长治久安,这是在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我国长治久安的职能。这就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职能,有利于改变学生心目中政治就只是政治的这一态度,让他们明白思想政治课所涉及的内容很丰富,教思想政治的老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也很雄厚。

3 对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作用的思考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具有它的优越性,应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被推广,以此来改变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并且能够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在案例教学中使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案例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自身的分析、和同学的讨论、老师的引导,使那些平日里难得参与活动的同学加入进来,开拓他们的思路,增强他们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营造整个班级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氛围。当然,事无完事,每件事都有自身的缺陷,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准备案例的过程比较艰辛,需要从大量的案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如果案例引用得不好,没有针对性,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既浪费了时间,又给学生增加了负担。所以,所用的案例必须要切中学生的关注点,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喜欢你,并且喜欢上你的课。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好坏区分还不十分明确,如果给他们加以错误、消极的引导,必定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在选用案例的时候,要尽量用积极的、符合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案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科学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案例教学的作用不能被忽视,在高中强压力下的学生更能容易接受案例教学,所以,案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让学生爱学思想政治课,学懂思想政治课。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 高中思想政治课 高效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性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其根本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创建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呢?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

课程标准对课程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是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界定的。对于“三维”教学目标,应注意认识以下几点。

1)“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反映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取向。即由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更为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转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三维”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3个目标,也不是教学的3个环节,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知识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鲜明地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目标。

3)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过去是学科概念决定知识内容的取舍,现在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优先目标,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要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强调课堂教学要有一条主线,道理就在于此。

4)“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者在讲课前明确出来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6)要把“三维”教学目标落实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课堂教学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课程目标不能得到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地位,知识点的选择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也就是说,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和提升的思想政治课,就不是一堂合格的思想政治课。这就要求必须改变过去应试教育背景下,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评价课堂的做法,以“三维”教学目标作为对教师课堂评价的标准。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体现在“三维”教学目标,而不能仅仅是知识目标的高效达成上,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落实,也应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学内容简要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浅尝辄止。教师必须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习惯出发,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考试说明和新课程高考说明和教材本身特点,独特而深刻地解读教材,敢于改变课文的“序”,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善用剪辑学问,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身”,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好中选优,把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花大力气提炼出教学的知识主线,让学生把值得学的“精华”细细品味、吸收。但教学内容简要不等于浅和少,它应当与精与炼连在一起,有宽广的包容、深远的蕴含和“以约驭博”的功效。“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课堂教学知识主线清爽了,其他细节知识处理可迎刃而解。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教材重点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适量补充时事材料,引入名家名言、成语典故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主干知识和重要概念。过度补充延伸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学习负担。

3教学素材简练

1)选材要“少”。所选背景材料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切合国家政策、地方大事和学生生活,鲜活、生动,能以一当十;题材的包装上也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2)用材求“丰”。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开发,紧凑使用,力求客观、真实地转移生活场景(时间和地点),变换主配角造型和对白,逐步改变设问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挖掘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识不平衡,唤起已有知识经验,在积极探究问题中生成不同知识,让每一个教学素材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3)组材求“优”。力戒随意组拼素材,力求典型案例生活化、故事化,把课堂营造成一部“电视连续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决防止材料用得散,杜绝教学例证满天飞的状况。

4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包含一定的理论观点和理论知识,又与我国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该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

篇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整个时代的进步对于作为新一代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从高中生如何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确立学科阅读、识记、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五种基础能力,对高中生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的内涵进行挖掘和界定以及对其培养策略的引领探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1.核心素养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如艺术修养。素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可以随着个体学习的积累而得到不断地改善和发展,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质和涵养,往往外化于个体的行为之中。在素养当中起到最关键作用,居于核心地位的被称为“核心素养”,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分类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

2.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这是一门进行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是提高高中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从思想政治课教育价值取向看,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应是:高中生在学习该课程各个模块知识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学科能力。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应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

3.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是高中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己有经验来解决涉及与本学科相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特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学科,它专注于高中生的社会性发展、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导和社会问题的呈现与认识等。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核心能力。

一是阅读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能力中,阅读是高中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观察、分析、思维等活动都在阅读活动中进行。阅读能力是高中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要具备高层次的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首先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二是识记能力:众所周知,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首先应该强调高中生对政治理论基础的认识和把握,这其中不能离开对基础知识的大量识记,这也就涉及对高中生识记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然而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高中生进行牢固记忆,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这是一个双向促进,对知识进行知识动态掌握的过程。

三是理解能力:对于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人们往往片面理解为死记硬背。而实质上,思想政治课程更强调的是要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对高中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高中生能够识记而且要求能够充分理解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四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使高中生具有良好的政治语言表达能力,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五是应用能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对于思想政治的教学,更要强调的就是对高中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让高中生能够在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化于心,达到对知识的熟练应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策略

1.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要想使得高中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教材或文本的文字表述和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形成有效信息。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凡是高中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高中生读不懂、看不懂的知识。让高中生用自己的眼光、思维、视角读出自己的理解、见解,并提出读不懂(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有思考性(为什么)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问题。

2.识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经过阅读后能够根据从相关材料中获取和解读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思想政治课要重点培养高中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做到由A及B;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培养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引导高中生思考,让高中生能够在对知识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扼要的提炼或框架的构建,以达到对知识点的透彻认识。教师可以先让高中生理解学习有关思想政治常识的必要性,理解经济体现的是最根本的利益关系,而政治则是为了维护一定阶层的根本经济利益。然后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国家的政治团体、执政党、社会性质,理解国际社会的格局与发展现状等。在激发高中生对政治生活知识探究理解欲望的基础上,除了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的讲解,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图表和数字来表现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最后展开小组讨论,引导高中生积极地思考、争辩,点拨高中生的思维,从而深刻理解、认识政治对于公民个人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

4.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师应当鼓励高中生参与课堂上的学、教、评、听、读、说。多用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方式,鼓励高中生在阅读特别是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使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到增值、完善、补充、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识的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鼓励高中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并能够应用历史唯物辩证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最终实现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篇12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习惯养成

一、高二基础知识和高三复习备考两个阶段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一新生对新上手的高中课程总是不能很快适应。无论是对课程的思想认识、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很难一时之间转变过来。许多学生刚进入高中后的一段时间,因为环境、学习的不适应导致成绩下滑,进而苦恼、悲伤、茫然,心理压力增大;再加上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对学生的成长相当不利。

二、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一)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总体而言,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都比初中大,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学习之处。

(三)中考和高考性质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

三、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对策

(一)思想认识方面的衔接―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态度,明确目标。刚从初三中考政治开卷考试形式过来的高一新生,刚开始一般都以为高中政治还是开卷,因而只要把书本上的重点划一划和勾一勾就行了,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运用。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第一堂课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初高中政治的差异性,明确学习高中政治的具体要求;同时可以针对高考状况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让学生树立考大学的志愿,进而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二)教法的衔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教学方法是实施“衔接”的桥梁,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初高中的政治课教学中都应坚持和贯彻这一原则,但高中教学较初中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上更进一步,体现得更为明显。初中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强调联系时政热点、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主要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对问题的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而高中不同,在教学中更重视平时的时政学习和热点分析,重视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剖析,重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分析、作答,不仅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更强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学法的衔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初中学习偏重于形象思维,注重榜样、体验感受、实践活动。而高中则注重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一教学的初期,高中教师要做到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预习、课堂笔记、问题探讨、构建知识体系、纠错、查漏补缺、规范答题等方面增加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这些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并最终影响教学实效。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因此,在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难度加大,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和学会背书。学习若不记忆,知识得不到积累,就谈不上运用,能力和水平就无法提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记忆和学会背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应该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通过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初高中协调一致,统一目标,统一要求。这些措施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大的解决了学生记忆和背书的问题。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现在的学生不会做笔记也大一大难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难度的增加,老师课堂的讲解特别重要,许多关键的知识点都是在老师的讲课中增添和过渡的。因此做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做笔记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不仅要记板书,个别的关键字词必须要有批注;记笔记可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等等。

篇13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真正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合理地开发时事政治资源,做好高中政治教学。文章主要研究了将时事政治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去的必要性和策略,并指出了注意事项,以期为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政治资源

高中政治本身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枯燥,这也给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根据需要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改革,将时事政治资源更好地运用进去,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政治学科性质需要。

政治这门学科本身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政治教学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将理论学习与国际、国内的一些时事政治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符合现代教学改革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更加重视学生中心位置的体现,要求教师教学的时候一切从学生出发,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需要提高学生的时代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时事政治运用在教学之中,可以通过一些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时事政治的使用,也能够改变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

(3)符合学生成长需要。

高中生本身的辩证思维以及认知能力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时事政治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

二、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实行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摒弃以往错误的想法,进行探讨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时事政治的使用是符合新教学模式需要的。

(2)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时事内容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若能够将时事政治的内容运用进去,能够将鲜活的时事和枯燥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理解政治知识时会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民生问题,这样不但能够传递文明的进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发生的事情,还能够克服课本知识的滞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3)把握合适的时机引入时事政治。

课堂教学一般只有四十五分钟,引入时事政治是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的。通过研究发现,在上课前十分钟以及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引入,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原因分析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在上课的前十分钟,有的学生的精力不够集中,思想也比较分散,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甚至很多学生想的还是上课之前的事情。而时事政治往往比较新鲜,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是在这个时候能够将时事政治引入进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从而给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下课前五分钟,学生往往会对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困惑,若是这个时候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进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4)时事政治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确保选择的时事热点针对性比较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并且经常会发生一些重大事项,所以时事政治的内容和层面都比较丰富,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资料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时候不能盲目,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时事政治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讲到环境保护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雾霾问题引入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选择时事政治的时候,选择内容不必太多,但一定要保证其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二是确保时事政治的内容比较新颖,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增加。时事政治对时事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这便要求教师选择的内容必须新颖,并且符合教学的需要,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两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够以小见大的时事政治资料,选择那些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并慢慢地进行拓展。若是时事政治的资料和学生生活相贴近,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激发出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将时事政治运用进来,不但能够改变高中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所以,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政治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作者:方德玲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孙寿玉.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篇14

一 课前充分预设——有效教学的前提

所谓“课前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课前预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前导与定向功能,是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预演,它的优劣直接决定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前预设中必须富有弹性。所谓弹性就是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为此,教师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广泛收集与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相关“素材”,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更要备情境、备生活、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充分预设可以给接下来的教学留下足够的伸缩空间。

课前预设有弹性不等于没有主线、规律,像一盘散沙。“源于书本,但不局限于书本”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命题立意的指导思想之一。任何情况下,教材依然是教师教的基本依据。教材文本是教学整体滚动的主轴,是课前预设的主线,是课堂教学的主轨迹。弹性预设不是脱离书本,而是不断丰富书本,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丰满。弹性预设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二 课上巧妙引导——有效教学的关键

弹性的预设能促进动态的生成,但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尽相同,他们的真实水平往往无法精确估计,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全部预知课堂生成的状况和全部的细节。在预设基础上的课堂教学,也经常会发生诸多的意外,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教案。能否巧妙利用“意外”,使“意外”成为课堂增效的亮点,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三 课后及时反思——有效教学的保障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且是课堂教学持续增效的助推器。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经验+反思=成长”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是肤浅的;不会反思的教师,是缺少智慧的。

根据新的课程观,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其核心价值看,是一门进行基本观点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性课程。从当今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来看,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政治课堂的实效性不强,乃至低效。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教师缺乏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这一本源的理解与反思。课程性质决定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高中政治的课程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四 基于高中政治课自身特点的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求我们反思:对基本观点的教育有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没有凸显等。

2.反思教学资源的利用

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意识的确立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求发生变化,突破了“教室是学习的唯一场所”的传统观念,将教学活动的空间延伸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要求我们反思:教学资源的效能发挥如何;选取的教学资源是否具有代表性;学生是否能自觉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等。

3.反思学习方式

以人为本是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合作、自主、研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要求我们反思: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教师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当学生活动不起来时,教师应做些什么;当学生活动脱离文本主旨时,教师又应做些什么等。

4.反思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