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老年人安全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66-0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比例将进一步增加,这一大类人群的健康成为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人进入老年以后大部分会出现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的一系列变化,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会下降,如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近事记忆力等都会有所减退,这些都造成了在居家过程中老年人更加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而且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老年人受到严重伤害的几率也较大。因此我们要全方位考虑老年人居家的安全隐患并予以预防和处理。
1 进食安全
老年人进食时要注意力集中,切勿进食时讲话。能自理的老人,应鼓励患者自行进食,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较重者,应协助进食,家属应将食物从唇边送入,不要从正中直入,以免呛咳。每勺食物量不宜太多,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不可训斥老人,也不可催促,要有耐心,进食后让老人坐位30 min以上,并协助老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渣遗留在口腔内。卧床的老年人进食后不要立即进行翻身、叩背、等操作,以防止因食物反流而引起误吸。
2 防止跌倒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改变,倒在地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上。据有关数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30%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其中50%是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是老人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更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1]。 因此,老年人家里的家具放置要合理,位置固定,地面平坦、干燥、无障碍物。家里光线要充足,夜晚最好设有地灯,保证老人夜间行走安全。老人在家内走动时建议穿防滑鞋,衣裤不宜过长。常用的物品应放于容易取拿的地方,防止取放时失去平衡而跌倒。再有老人要防止坠床摔伤,老人用的床高不超过60 cm,老人多昼眠夜醒,夜间需特别注意防止发生意外。
3 用药安全
老年人由于受文化水平、年龄的影响,用药知识缺乏,存在着凭经验自我用药、滥用药、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致使服药的不安全因素增加。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安全用药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显示, 56. 93%的老年人对自己所用药物的了解程度偏低,大多数缺乏用药的自我保护能力[2]。因此,老年人在疾病确诊前不要自行用药,用药前要首先咨询医务人员,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再有要加强家属用药知识的教育,提醒有老人的家庭,子女对药物要进行妥善保管并指导老年人正确用药,必要时将每日的口服药物按次数包装,并写清服药时间,以保证老年人安全用药。再有社区可以搞一些科普知识专刊、板报、用药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用药知识宣传。从而提高老年人用药安全意识和用药安全行为。
4 外出安全
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受凉,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老人外出活动时,尽量有专人陪护,或者结伴而行。老年人由于听力视力的下降,乘坐交通工具、穿行马路时应该更加仔细,同时提高全社会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让老人出行时遇到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这才是解决老年人出行安全的根本之法。此外,由于社会上存在一些欺诈、抢劫老年人的现象,要对老人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如:告知他们近期常见的针对老人的一些骗术,让老人提高警惕,外出时不要携带过多现金及贵重首饰,尽量不要拿手提包,不要到偏僻的地段等。还应教会老年人处理一些突发紧急状况的处理能力,如:遭遇抢劫时如何呼救、突发疾病时如何自救和呼救、遭遇交通意外时如何紧急处理等。
5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身体机能衰退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进一步衰退;离退休综合征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由于适应不了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变化而出现消沉、行为偏离常态等不适应的体验;“空巢期”心理[3] 随着子女长大成人,就业与结婚而相继离家独立,此时期的家庭被称为”空巢期”,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要鼓励老人正视现实,发挥余热 机体衰老是自然规律,社会角色的改变是必然结果,老年人要正视这一现实。再有合理用脑,积极活动,适当的脑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可延缓脑机能和躯体机能的衰退。离退休后,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创造愉快的心境,尽量减少消极悲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情。晚年生活中结交新朋友,友爱互助。妥善处理家庭关系,父慈子孝,和睦相处,使老人备享天伦之乐,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但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关爱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我们要掌握相应的护理保健知识,提高老年人群体的保健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 唐翔,谢雨岑.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医学信息,2010, 23(12).4595-4596.
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和耐受性下降,许多疾病的发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一般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但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易出现用药相关问题,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有很多病人自认为“久病成医”往往自作主张,擅自服药,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和治疗疾病,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损害。老年人用药,是一门科学,用药不当,不但会贻误治疗,还会成为健康杀手,增加精神、身体负担,得不偿失。
1 老年人的服用药物护理
1.1 合理用药避免多种药物共同使用 许多老年人因患多种疾病,因此,每日服药几种或十几种药物者常见。根据老年人生理情况,使用药物种类过多会发生药物协同作用及拮抗和增加毒副作用。有关报道,在药源性疾病中有20%是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因此在药物治疗中抓主要症状尽量减少使用药物品种。
1.2 严格遵守治疗剂量服用药物 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生理机能已经发生变化,常规用药量已不适合,宜小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再逐渐调整,以确保用药安全。老年人自然衰老,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特点是对绝大多数口服药物的吸收不变,对主动转运机制的药物吸收减少;对药物代谢、排泄能力降低,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老年人在服用常规药物剂量的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意外、与防治目的无关、对机体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以及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药物的治疗计量与中毒计量相差较大,如果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再加上有些人治病心切,不遵守医嘱随意加大用药量,这样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建议老年人在一般情况下仅用成年人量的3/4或4/5,80岁以上老人则只用成人的1/2为宜;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其用药量更应慎重。由于老年人个体差异(如身体状况,高、矮、胖、瘦等)大,所以用药上应尽量个体化计量,以做到用最小的计量达到最好成绩的治疗效果。改变药物剂量或方案时,须征得医护人员的同意。不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不随意混用某些药物。
1.3 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 有些老年人因患病年久,自己根据以前的症状不经医生诊治就自行滥用药物,却不知许多疾病的病情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在不断变化中,因此不能自以为是,要么一成不变地用药,要么迷信广告满天飞的所谓“新药”,或偏信某个人推荐的“特效药”、秘方、偏方等,不根据自身的病情而滥用药,这样很容易延误已经变化了的病情,也易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就是老毛病,也应隔一段时间到正规的医院或找专门的医生作出检查、诊断,以便安全准确用药。
1.4 用药要讲科学性,不滥用滋补药、保健药、抗衰老药和维生素 老年人服用保健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健康的安度晚年。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通过合理的饮食、乐观的心态、适宜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延年益寿,因此一般不需要服用滋补药。体弱多病者,不可以听信广告或他人介绍盲目服用或过渡服用保健品,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适当应用合理服用保健药。
1.5 服药技巧 服用药片多时,可分次吞服,以免发生误咽。药物刺激性大或异味较重时,可将其溶于水,用吸管饮服,服药后要饮足量水,以免药物未进入胃,药物黏附于食管壁上,易导致食管炎甚至形成溃疡,还会因吸收延缓而影响药效。服药后尽量采取立位或坐位,这时食道处于垂直位,有利于药片下行入胃。要用温开水,不应使牛奶、豆浆、茶水、咖啡等,因为会因饮料中一些成分与药物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沉淀,影响疗效。吞咽片剂或胶囊有困难时,可选用液体剂型,如冲剂、口服液等。
2 对家属的指导
2.1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指导家属多关心老人,注意观察老人在服药期间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老人异常,应立即停药,保留药物,及时送老人到医院就诊。
2.2 协助、督促、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 对于有服药能力的老年人,家属应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每次用药后检查老人服药是否准确无误,对于服药有困难或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家属或照顾者应耐心协助。当老人服药依从性好时,给予鼓励表扬。用药时间要准确,如餐前药、餐后药物、睡前药、降糖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中西药同服:服用间隔以1~2h为最好,因西药容易同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药效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健胃消化药。胃蛋白酶,乳酶生在进食前10h服用才能更好地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食欲。吗丁啉、西利胃肠促动力药也应在饭前10h~30h服用。胃舒平、氢氧化铝等抗酸药最好在饭前1h服用。降血脂药物在睡前服用疗效好,可发挥药物在夜间控制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如在说明书上写1d服用1次的药物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服用。1d服用2次早上8点、晚上20点间隔12h;3次早、中、晚间隔4h为宜。餐前指餐前1/2h,早晨前1h。
2.3 心理护理 多与老人交谈、沟通,鼓励老人诉说服药感受,服药后的不适或异常感觉。发现老人存在不自觉否定疾病、“忘记”有病、对药物治疗有错误认识或恐惧感、不肯服药等情况时,要耐心给予老年人解释和说明,帮助解除疑虑,积极服要配合治疗。
1、影响手术安全的不利因素
1.1不良心理状态手术作为一种强烈应激源,会让病人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消极、悲观等心理反应。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可导致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使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加。高浓度的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还可引起心室颤动和心律失常以及加重术中出血,增加老年病人的手术风险。
1.2不恰当的手术安置任何手术都必须在安置好合适的后进行。老年病人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其保护性反射消失,自我调节功能丧失,且为了便于手术操作暴露手术野,多采用被动。老年病人皮肤弹性差,骨隆突处缺乏脂肪和肌肉的保护,有些病人体形肥胖,若安置不当,身体的负重点、支点不合适,易造成病人皮肤、颜面部、生殖器的压伤、神经损伤及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在进行时间长、特殊如俯卧位、侧卧位、截石位的手术时,易发生安置不当所致的病人损伤。
1.3术中生命体征紊乱老年病人机体功能减弱,手术的同时常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会造成心血管系统病理性改变的合并症。手术复杂、时间长、物的使用、血容量减少和手术安置不当等因素都可影响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手术对机体是不良刺激,老年病人机体的调节能力差,表现为术中血压、心率的波动范围大,而血压、心率的波动范围过大又会加重合并症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手术危险性增加。
1.4术中低体温术中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在施行外科手术病人中50%-70%会发生轻度低温(临床上一般将中心温度为34-36℃称为轻度低温)。全身麻醉、病人的体表区和胸、腹腔长时间暴露于冷环境中、大量快速输注各种液体及使用冷液体冲洗体腔等都可引起病人体温下降。低体温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异常(如心动过缓、低血压、室性期前收缩甚至心室颤动)使多数物的代谢降低,术后复苏期明显延长,并容易发生误吸、肺不张、缺氧等并发症。
1.5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安全问题全身麻醉苏醒期内包括伤口疼痛、吸痰、胃管、尿管的刺激可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循环系统剧烈波动,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增加。苏醒期内病人躁动常见,增加了意外损伤的危险,同时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诱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与手术预后有密切关系。
2、手术期安全护理对策
2.1针对老年患者生理特点开展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感知特点和手术室护士服装的特殊性,护患在沟通时,护士说话的语调不易过高,语速应放慢,重视应用肢体语言,耐心倾听,通过患者的手势、语调、表情等尽可能的捕捉患者的信息,理解其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对于局麻的老年患者由于其认知能力及对痛觉的感受下降,往往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痛苦,要密切观察其表情,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使病人在心理上感到放松,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病人心理的良好状态,有利于保持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和术后恢复。
2.2合适的手术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手术安置原则是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同时保持病人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避免神经、肢体的压伤。将手术安置作为护士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进行护理查房,要求每个护士熟悉各种的安置和注意事项。术前根据手术备齐所需之物,如垫、支撑架、海绵枕等,避免安置时临时拿取或用被子、包布代替。女性老年病人乳腺萎缩,皮肤松弛,男性病人和阴囊皮肤薄弱,血液循环差,安置俯卧位时注意将女性病人两侧、男性病人的外生殖器放至垫中空处,避免与垫压迫而造成、的压伤、水肿;侧卧位时避免上肢过度外展,双下肢间垫一长软枕。下肢的上侧肢体采用髋膝屈曲接近90度,下侧伸直,有利于固定骨盆和放松腹壁。肾脏手术时,下肢摆放相反,上肢肢体伸直,下肢肢体屈曲,同时将病人腰肋部与手术床腰板对齐,使肾区平坦,充分暴露手术野。固定骨盆时,约束带不可直接固定在病人髂骨上,可在两者间垫一薄软枕,压力适中,以固定后可容纳一指为宜;截石位应重点保护神经、腓总神经不受压迫,髋关节屈曲90-100度,外展45度;托腿架支撑在病人小腿肌肉丰满处,膝关节屈曲90-100度,小腿处于水平或向上倾斜位;两腿分开角度80-90度为宜。器械盘应距离病人右膝关节上5-10cm,术中调整时随时检查,以免压迫病人关节皮肤。手术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人的情况与局部皮肤情况,提醒医生勿将手和器械置于病人身体上。手术结束后,检查病人全身皮肤、关节有无压痕、红肿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与科室护士交班。
2.3加强监测,保证病人生命体征的手术期平稳老年人机体储备能力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术前对病人机体功能状况进行充分评估,对异常情况予以纠正,使病人在其最佳的生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准备好抢救用品、药物;术中加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老年人对血容量波动反应敏感,术中精确估算出入液量,及时补充失血,保证充足血容量,避免循环波动过剧造成损害。发生循环抑制时可协助麻醉师给予儿茶酚胺类药物如麻黄碱等处理,必要时可以用多巴胺、间羟胺等静脉输注支持循环。术中术者手臂对病人胸腔、腹腔的压迫可引起胸廓、膈肌的运动受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俯卧位安置不当,腹部受压,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也可导致低血压。应避免这些外在人为因素对老年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98-02
1引言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定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更进一步的护理安全也包括护士的执行安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心内科疾病所困扰,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分析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其安全的因素,及时提出减少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实际意义[2]。
2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疾病因素:多数心内科老年患者年龄都相对比较大,普遍是多科疾病共存,而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因此疾病进展变化较大,夜间尤其明显。
2.2病人因素: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例如,有的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衰患者因不习惯吸氧,常常会自行取下吸氧管导致氧疗中断,缺氧、呼吸困难加重;还有的患者自行调节扩血管的药物滴速,导致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甚至还有的患者会忘记或者故意不服用医生开的降压药等等。
2.3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个别护士护理安全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是工作责任心强,但经验不足缺乏预见性护理;还有就是对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不够到位,是患者对医院环境及疾病和药物不了解。
2.4陪护因素:老年病人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陪护者大部分依靠患者家属或者未进行正式培训的护工。有的家属和护工缺乏照顾老年病人的耐心,有的缺乏照顾病人的科学方法,如给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不当导致患者皮肤破损。
2.5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不愿麻烦护士或他人,个别病人会出现比较悲观的情绪,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不配合或者自伤的行为。医院的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厕所设门槛,没有供老年人使用的扶手;没有醒目的安全提示标志。
3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3.1重视患者的检查活动:护士应该在值班期间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重视细节管理,做好前馈控制,准确评估患者的状况,特别是高龄患者危重患者。虽然巡视时间很短,却能及时发现存在威胁生命或对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外出患者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必要时与相关科室预约沟通,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3.2加强沟通并督促患者减少违医行为:护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人群及其特点,将各项告知事项一一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楚,取得他们的谅解和认可,最好能让患者复述一遍,保证其清楚了解自己应该如何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经常巡视病房提醒患者,减少自取吸氧管此类危险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3.3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根据心内科工作的特点,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心内科护理工作制度,清醒的认识到造成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安全问题的因素,正确评估,采取措施。确立高危人群在病人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防护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从而预防护理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逐一说明,告知患者应遵医嘱服用强心药或抗心律失常药等,不可随意服药,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指导患者起床及必须改变时动作宜缓慢,以免引起不良后果。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及考核,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特别是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尽可能要排双班制,新老护士搭配,对班内重点观察,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护理力量。
3.4重视陪护管理: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会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3.5多关心老人,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对于部分老年人自尊心强不愿麻烦他人的患者,护士须主动给予帮助,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结合病例分析跌倒、坠床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的危害,使病人、家属从心理上接受帮助。对于悲观失望的患者,护士应该积极给予开导,寻找康复病例使其重新树立对疾病的信心。
同时,应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拖地时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问须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稳定性好,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使用有栏杆的床,尤其是晚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限制肢体活动,注意带子的松紧,并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
4结论
做好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可提高心内科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内科 老年病人 安全隐患 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病人在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为了加强和保障老年住院病人的护理安全,分析其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提出减少、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实际意义[1]。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病人原因
1.1.1年龄大,多科疾病共存。
1.1.2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
1.1.3药物治疗因素。
1.1.4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2]。
1.1.5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不愿麻烦护士或他人,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自伤的行为。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安全意识薄弱。
1.2.2工作责任心不强。
1.2.3缺乏预见性护理。
1.2.4外出检查计划不周全。
1.2.5健康教育不到位。
1.3环境因素 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室患者多、拥挤、不够宽敞;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
1.4陪护因素 老年病人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陪护者大部分依靠患者家属或者未进行正式培训的护工。
家属和护工有时缺乏照顾病人的科学方法,如给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不当导致患者皮肤破损。
2 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慎独精神,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在各种护理工作和操作时都一丝不苟,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切记四个不可,即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严格质量考核,有针对性地讨论总结,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做到警钟长鸣。
2.2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加强护士约束观念,认真执行操作流程,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监护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2.3重视和加强老年病人的护理 掌握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病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对高危险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警惕,以减少老年病人摔倒,重视老年病人的基础、生活、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病情变化。
2.4重视患者检查活动 虽然时间短,却存在威胁生命或对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特别是高龄、卧床或重患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必要时与相关科室预约沟通,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2.5做好老年病人的药物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影响,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现象。心内科老年病人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泻药等。服用降压药易发生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必须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
2.6改善注意环境 物品的摆放及建筑格局,以方便老年病人,如走廊有扶手、地面设置防滑地板、病房宽敞;室内光线充足柔和,有夜灯设置,卫生间有呼叫器和扶手。
2.7重视陪护管理 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落实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 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体现其个性化。
总之,护理安全与病人的生命安危息息相关,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