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数学课堂笔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课堂笔记;数学、高中、现状
一、引言
数学课堂笔记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书面记录,是一种学生边听取老师讲授边记载讲课信息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和学习成绩。本文通过数据统计,调查高中学生数学课堂笔记存在的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建议。
1、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高中一线的数学教师,通过对一些数学课堂授课的了解,有不少学生不会做数学课堂笔记;也有的学生没有做数学课堂笔记的习惯,想起一些就记一些;也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讲也不做笔记,而是做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也有的学生想记下老师讲的所有内容,忽视了听课和思考。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认真做好数学课堂笔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手脑并用和日后的学习查阅、整理和复习;做好数学课堂笔记,可以有效地监控数学学习过程,集中听课注意力,帮助理解听课内容,促进积极和创新思维,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增强听课效果;做好数学课堂笔记还可以发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激活记忆,为复习考试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对数学成绩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二、数学课堂笔记对数学学习、数学成绩的影响
我们研究记录数学笔记是否对学习数学有帮助以及是否可以提高数学成绩都分为两种选项。首先,我们假设数学课堂记录对学习数学和提高助学成绩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关系,我们利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可以测出这两个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即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关联的?抽取临汾市的某所学校的高一两个班级的学生,理科397班和文科399班,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查问卷共100份(有效试卷79份,有效回收率为79%),最终调查结果见如下表1:
配对样本T检验简单相关关系检验结果: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简单相关关系检验结果来看,由于0.073>0.05,所以记录数学课堂笔记对学习数学不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但是,0.040
三、思考和建议
3.1主要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教师普遍缺乏对记数学笔记、复习数学笔记的方法指导。
(2)学生没有养成有效的记录数学课堂笔记的习惯。
(3)学生没有自己的记录数学课堂笔记的格式与方法。
(4)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数学课堂笔记存在差异性,整体上看,理科生的数学课堂笔记比文科生的要好一些。
3.2有关数学课堂笔记建议
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笔记的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为了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提供了实践基础.同时,结合本文提出有关数学课堂笔记的一些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录数学课堂笔记。
(1)明确数学课堂中记录笔记所侧重的数学内容
许多学生不会作课堂笔记,往往将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一古脑儿地记下来,把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结果是上课时手忙脚乱,下课后仍然是一知半解。因此,要作好课堂笔记,提高听课水平和效率,应该明确记录笔记所侧重的数学内容,即记新知和要点、记疑点和问题、记心得和顿悟。
(2)确定记数学笔记的地方
如果记数学笔记的地方是记在课本上的笔记,也应该有一定的习惯,即把什么知识记在课本的什么地方,要心中有数。如数学公理、定理的推导过程可以记录课题空白地方记,如果课本的空白处不够空间,:还可以再添加插页,粘贴在课本的相应位置,并作好标记。这样井然有序的笔记对数学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如果有专用的数学笔记记录本更好。
(3)听记结合
有的学生上课只顾记不顾听,往往记了一节课,对新学内容仍一无所知,记的笔记既无条理,又不完整,难以明白,结果事倍功半;有的学生只顾听不顾记,结果过后如坠人云山雾海,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解决听和记的矛盾就十分必要。听和记看来似乎相互矛盾,实际上却是统一的。笔记能抓住关键、重点,记得简明扼要、详略得当,听课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关键。但一定必须以听讲为主,以笔记为辅,千万不可舍本逐末。
(4)自己的数学课堂笔记格式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希望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课堂笔记格式,在这儿推荐一种,将笔记分为主栏、回忆栏、思考栏三大块。在听课过程中,将教师的讲授与板书内容记在主栏里;及时简化主栏内容,以摘要形式将听课笔记整理概括出来,写在回忆栏里;将主栏遮住,用回忆栏的摘要作暗示,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复述上课内容,然后进行对照检查;在思考栏中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每周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看回忆栏。①
3.3研究的不足之处
根据调查结果,对数学课堂笔记的关系从多角度进行了论述,但从中不仅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匮乏外,而且发现了调查和研究中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在高中各年级中做大量的调查与实验,实验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x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015年4月通过抽样的方法,选取高一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1人,女生49人. 80名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多次考试成绩基本稳定在班级前十名的作为学优生一层;多次考试成绩基本稳定在班级后十名作为学困生一层;其余作为中间一层.
2. 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课堂笔记的记录习惯和对课堂笔记重要性的认知;第二部分是不同课型学生课堂笔记的记录策略和课后笔记使用情况.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其中男生35份,女生36份.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其中的13名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访谈调查.
3. 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系统软件分析,对不同数学程度的学生进行各项的差异性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
1. 女学生更需要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导
由表1可见,学优生中,男生比例占86.7%远高于女生的13.3%;反之,学困生中女生占73.3%,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有更多比例女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和策略存在不足,需要教师对其在数学学习上的指导.
2. 数学概念课上,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课堂笔记策略和课后笔记使用上没有显著区别
由表2可见,概念课上,学生的笔记策略基本都是采用在书中标注的方法,50%左右的学生会在课后再理解消化数学概念,这一比例学优生略高于学困生.
3. 数学命题课上,学优生更注重课后对所学的公式、定理进行再次推导
由表3可见,学优生与学困生在数学命题课上的笔记策略没有显著区别,但学优生更重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在课后的笔记使用上,有更多比例的学优生课后会对所学的公式或定理进行再次推导.
4. 数学例题课上,学优生与学困生的笔记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学困生在数学例题课上,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习惯于把上课老师写的全部都记下来,基本没有自己的选择和取舍;而学优生基本都是有选择地进行记录,特别是重点记录了老师总结的方法和知识.
从结果可以看出,学优生在课内更重视听讲与练习,有选择性地记录数学课堂上的内容. 而学困生在数学课堂笔记的记录过程中,缺少自主的选择,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笔记的记录过程,影响了听课的效率.
5. 解题过程中,学困生更依赖数学课堂笔记
有73.3%学困生,在做数学作业过程中会经常翻看课堂笔记,这一比例要远高于学优生的20%,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学困生在做作业时非常依赖课堂笔记,课堂的有效掌握率低,若碰到笔记中没有的题目类型,学困生就很难自主解决.
6. 在复习使用课堂笔记时,学优生和学困生使用笔记的方式是不同的
大部分学困生习惯于把笔记内容进行阅读式的复习使用;而学优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笔记中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复习.
访谈调查结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学优生与学困生在数学课堂笔记的记录策略和使用情况的具体差异,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访谈调查的结果如下.
1. 学优生与学困生对数学概念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学优生不仅在课堂内对概念的听讲较为重视,课后都会对新接触的概念进行再理解;学困生课后基本不再关注数学概念,认为数学概念对解题没有帮助.
2. 学优生与学困生选择数学命题的记忆方式不同
学优生为了达到有效理解和记忆数学公式和定理的目的,经常性地在课后把公式和定理进行重新推导,关注数学命题的前因后果;而程度差的学生,只关注公式和定理本身,课后解题过程中习惯于频繁地翻阅书本中的定理和公式,记忆效果较差,遗忘率较高.
3. 学优生在数学例题课上的笔记策略是有选择性的记录
学优生在数学例题课上,选择的笔记策略是先自己做题,对自己能够顺利解决的问题不做笔记;对解题方法比较新颖的或没有理解透彻的,自己解决比较困难的,会选择做笔记,在课后会对课堂上选择性记录的笔记进行再理解,并重新对笔记中的例题重新做一遍.
在数学例题课上,绝大部分学困生选择把课堂内所有例题的题目和解答过程都记录下来;也存在少部分学生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进行记录;也存在极少部分男生基本没有课堂笔记.
4. 学优生与学困生课后对作业、试题讲评课笔记的使用上存在不同
学优生与学困生在作业、试题讲评课上的笔记策略没有显著差异. 学优生当天在课后对错题会选择重新做一遍,并整理错题,有选择的记录到错题本中.复习时特别关注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对具体解题过程关注较少. 学困生,课后极少关注错题,基本没有重新做一做错题的习惯,对课堂笔记的利用不足.
讨论
1. 重视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概念理解”、“技能习得”、“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三大基本任务,同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任务,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起点. 学生只有正真理解了数学概念,才能提高数学能力,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
2. 有选择性的记录笔记是数学课堂笔记的有效策略之一
数学课堂笔记是一把双刃剑,好的课堂笔记策略能有效提高数学能力,不好的课堂笔记策略反而会影响数学的学习. 缺少自主选择的笔记策略往往是抄录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笔记的抄录过程中,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影响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笔记不应成为数学课堂的简单重复,要利用课堂笔记促进自身数学能力的提高,笔记内容就必须要有更高的起点,包括方法知识的提炼、内容的概括和困难问题的解决等.
一、问题设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3.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4.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二、避免提问的误区
1.忽略学生思维过程
有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会大量的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内容,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锥体柱体的体积公式等。诚然,这样的提问是必要的,但不应为成为课堂主要的提问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踊跃、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比较热闹,但太多这样的提问,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效率的提问并无实际意义。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怎么热闹,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注意及时的鼓励与提示,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思维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追问你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用什么来支持你的答案?如发现不足,就可问如何修正?这样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修正、归纳、总结,就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楚、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正确。只要能长期坚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就一定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理答未能深化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允、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学生做一个很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很好”或是只简单的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言语,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理答的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提问对象考虑不周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前预习;互动性;学习效率
前言:有效性的出发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课堂的质量,这样的评价才是科学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能够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和课堂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在知识接受上的能力,最大化学生的吸收程度。特别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考试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他们的学习时间更是非常宝贵的,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更多地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讲课更加有效
(1)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一个模板,必须将教学任务安排在这个大纲里面才不至于让教学偏离轨道。另外,对于每一节课来说,都应该有一个教学大纲,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像是一个指向标,帮助老师去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个指向标,一方面需要满足教学大纲对这一章节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符合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定要作为重要的参考,如果只是单方面教学的话,是起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
(2)及时关注学生相关知识的熟悉情况
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烈的相关性,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因为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而导致对后面知识的理解有困难,从而又影响了这次课堂的学习,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就导致学习任务变得枯燥和压抑。因此,老师要让学生“步步为营”地学习,做到学一点会一点。所以老师在讲课之前,先对学生之前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组织他们自我检测一下,并且将结果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结果制定一下教学前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性地掌握数学知识。
(3)多准备几套教学方案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一些学生的表现往往会超乎老师的预料,可能对某些知识掌握地比较清楚,也可能对一些简单的知识就是无法理解。这样老师就要多准备几套教学方案,而且,一般老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是非常了解的,可以在心里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提出几个课堂要求,只要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那么这堂课就是非常完美的。另外,多准备几套教学方案还能够防止课堂意外的发生,比如课堂时间不够或剩余,学生表现不积极等等。“有备无患”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就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体现,就是老师为教学有效性做的最好的保证。
二、听课更加有效
(1)做好课前预习
数学知识点有一定的连贯性,所以学生在预习上面并没有什么难度。而且数学定理和规律的理解也是较为简单的,只是在一些数学定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方面,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而数学的课前预习,学生只要达到准确理解定义,明白定理证明过程,了解本节课重点这几点就可以了。这样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理解老师所讲,更容易吸收知识,也更容易反馈给老师好的信息。
(2)记录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一个学生对课上老师所讲的一个大体的记录,方便学生在课下翻阅,而且还能够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并且多记录一点老师解题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将板书照搬到自己的笔记上面,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笔记要求简练、明了,能够突出重点,又不累赘。老师可以定期选几个好的课堂笔记给学生展示和学习一下,普遍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
高中数学教学一般采用的是板书的形式,为的是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识。但是数学也同样是一门非常枯燥的科学,因为其单纯的数字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而且数学的一些图形如果不通过电脑的话,可能也无法正确地给学生展示出来。加以多媒体做教学辅导,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脑子中浮现一些抽象的图形。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一个能够保证学生清晰记忆和系统学习知识,一个能够保证形象生动理解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一定能够使课堂效率出现一个质的飞跃点。
三、互动更加有效
(1)师生相互问答
师生的互动应当是以平等、自由为基础的,不能够是单方面的发问或是单方面的回答。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互动性受到了重视,但是很容易落入单方面交流的误区。要想提高互动的有效性,就要让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也要有自己的疑问,及时弄清楚不明白的地方。
(2)精神休息时间
高中的课程比较紧张,学习的安排也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是一节高效的数学课不是45分钟的全神贯注,而是在学习时能够集中精神,也要适当地休息。为了保证在学习时间能够集中精神,就要适当地给学生一定的休息时间。比如在课上开一个小玩笑,引用一个数学小故事也是很吸引人的。或者是在数学课堂上做一个数学小游戏,如数字游戏或是拼图游戏等等。
(3)知识实践小组教学
高中数学的学部分的动力来自于高考,但是数学知识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所以即使在高中这样紧张的学习气氛下,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实践数学知识。比如成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去实践这些数学知识。实践这些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清楚,更能够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实践的内容,在课堂上做总结,然后带动其他同学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用实践去开阔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眼界,用解决问题去带动热情。只有真正意义上了解了数学的意义,才能够实现有效性的学习。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取决于老师的教学安排和计划,也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新课标的新要求,数学效率不再只是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就能够检测出来,要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和考试成绩来定,只有全面完善教学方式,才能构建高中数学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障碍 对策
高中数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知识抽象深奥,使得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教学效果自然也难以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高效课堂实施的障碍,并采取合适的对策,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的障碍
1. 教师教学对高效课堂实施产生的障碍
一方面,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被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其与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之间的相互交错,使得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学生学习对高效课堂实施产生的障碍
很多高中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能被动接受数学教师灌输的数学知识,无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这既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阻碍,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解决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障碍的对策
1. 增强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列》时,可以利用故事性的习题进行教学内容导入:传说古印度一位老人在临终前想将自己的19头牛分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并立下遗嘱,分给大儿子总数的1/2,二儿子为总数的1/4,三儿子为总数的1/5。依据印度教规牛不能被宰杀,请问应该如何分牛?高中数学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教学内容,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又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思考
很多高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出于课后温习教学内容的目的,习惯于在听课时详细地记录课堂笔记,并在课后做大量练习巩固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既浪费了学生有限的课堂听讲时间,又使学生失去了与教师一起分析和思考的机会。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函数值域的求解方法时,可以采用简单的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例:求下列函数的值域(用区间形式进行表示)
①f(x)=x2-4x-3,x∈[1,5];
②f(x)=(x-3)/(x2-2);
③f(x)=2x+;
④f(x)=(x-2)/(x-4)。
这四道例题体现了四种函数定义域的求解方法:图像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和分离变量法,每一种方法都有着其需要满足的条件和应用的范围。高中数学教师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每一种求解方法的解题步骤。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函数值域的求解延伸到复合函数上,并让学生掌握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同增异减”原则,加深学生对函数值域求法的理解。这样由简到难、层层推进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从繁重的习题练习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的本质。
3. 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虽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如利用几何画板、Flash和PowerPoint等制作教学课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y=sinx、y=a sinx、y=a sinwx、y=asin(wx+Φ)的图像时,很多学生对其图像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几何画板制作上述三角函数的动态图像,并通过关键点的位置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发现这些三角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图象变换遵循的规律。高中数学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函数的图像变化,又可以借助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正视高效课堂实施的障碍,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教学手段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磊楠.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的障碍及对策[J]. 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5):61-67.
[2]麦康玲.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293-01
当前我国在教学上是以素质教育为主,素质教育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主要力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一个民族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只有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挖掘出学生更多的潜能,文章将对其挖掘方法进行简要的叙述、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现状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过程中,为什么会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道路上行走的如此艰难,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分别是教师与学生两方面。
1、教师方面
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高中数学不比初中数学,需要一遍一遍的讲解数学定义,性质、定理以及逻辑证明。但是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师还是在重复该种动作,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学生在上课时认真的被动的学习。在考前不断的回想笔记,在考试的默念笔记,但是在考试结束后全部都会忘记,这就完全是一种硬性的强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完全没有思考的余地。(2)高中数学不单单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能力,还是一种对学生的直觉思维、潜意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但是因为老师主张的理论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师忽视了学生这多方面的培养[1]。
2、学生方面
高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1)学生在受教育时是呈现着一种“被学习”的状态,其对于数学课程喜爱与否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2)因为学生对于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只是将学习当成任务,而并没有更深层次去研究,这就导致了学习活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无法更深入的进行创新。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从上文的现状中主要可以看出三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教学氛围差、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引导力度不够以及高中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创新的兴趣,因此其创新思维方法可从这三方面入手。
1、建立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氛围:有问题才有创新,在上文了解到,现阶段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是对定义、定理以及逻辑进行一遍遍的反复讲解,学生则是反复的不断的背诵记忆,学生光是记忆定理就已经耗费了精神,也就没有更多的想法在数学课堂中提出更多的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设置提问换环节是师生互动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只有如此,师生才能够通过交流更为顺畅的解决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创造出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班级环境。
2、既然现阶段学生还是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依赖关系,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达到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以调节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做到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注重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学生思维滞留的障碍,从而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达到一种流畅性的提升,学会充分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如在绘画一些长方体、球或圆柱等简易组合图形时,就是利用已学过的单一成分进行组合,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斜二测法将其直观图绘画出来。
3、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内容兴致缺缺,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问题。首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结合实际生活中带有美的图形或是图片提升数学的形象化、生动化。例如在刚开始教导立体几何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实体的锥模型或是球模型,指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特征,并发散性思维的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其他相似的或是有些联系的物体。
三、案例分析
为了能够更为直观的对创造性思维理论进行探究,选取在广东某所学校高二年级的两个班,并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要求实验班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的重视并创建更多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发更多的数学问题;2、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激发想象、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提倡师生合作以及注重实践的教学原则;3、对于高中数学课本中的概念、公司、定理以及法则采用渗透模式化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对这些理论产生过程进行思考;4、选择适当的专题,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旧知识培养大胆的探索心理;5、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知识技术,善于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引发猜想培养直觉思维;6、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建模兴趣小组,旨在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学生自我提出问题、进而猜想、探索以及领悟与检验的目的。要求对照班的教师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按照常规教学就可以了。
到学期末,对两个班的高中数学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其考试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词汇与图画两方面,其中实验班的词汇平均分在85.7分,图画的平均分在83.4分;而对照班的词汇平均分在76.7分,图画分在80.6分。证明了实验班所采用的办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挖掘出高中学生更多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潜能。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在合理的情况下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提供合适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与思想,善于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最终达到培养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有效性;优化途径
数学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可以及时弥补数学知识点的不足,为学生概括出一条全面的数学内容,之后结合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实效性的要求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反应水平,制订出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将高中数学课本中的重难点内容不断加以细化和精简,特别是那些函数和不等式内容,罗列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授予学生知识,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点。
2.有利于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和概括知识点,还需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程度,总结出每个重点知识的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在学生做完的题目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加以详细讲解,真正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教会学生及时记录课堂笔记,在后期做试题中不断理解和吃透知识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的反思能力很重要,学生一旦学会一种典型例题的答题技巧,在深度的挖掘和思考中,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下次再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会游刃有余,学习成绩就会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策略
1.在备课方面提高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定好数学教学目标,精准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标准,之后再根据每年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总结和概括,同时还需要学会比对每年大纲的不同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第一步就是在课前备课方面,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来入手:首先,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数学知识点的连贯性,数学教材内容大多是先由浅入深,先理论后论证,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先掌握简单的知识点,逐步加深难度系数,然后总结概括出数学学习技巧,特别是答题技巧,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实效性。
2.在参与方面提高有效性
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拿着教材例题反复解析,让学生通过这些例题来更好地把握数学定理,之后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做出相应调整。这时就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多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解答数学课堂的例题,对于学生不会的题型,可以先从定理或者概念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正确答题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课堂参与度,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当然,高中数学教师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答题量,需要多关注学生对整个问题来龙去脉的认知,学会让学生先理解知识点,之后通过大量例题来巩固知识点,最后要学会应用数学技巧,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之后引导学生将数学认知运用到答题上,真正提高学生的高度参与热情。
3.在提问方面提高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性,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提问,及时把自己对知识点疑惑的地方反馈出来,让教师有技巧地引导学生进行作答,保证在提问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时教师需要总结出数学知识点中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了解学生哪些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之后再正常加以引导和指导。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让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及时回答,对于那些回答不了的问题,可以先统一整理,之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加以讲解,避免相同的问题反复问,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始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和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优化,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凤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1).
关键词: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
在需要经过高考才能升入大学读书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中阶段,高中阶段学习科目多,课程比较难,学习压力大,稍有放松,成绩可能就会一落千丈,数学作为其中的难点,广大师生也为之头疼,但是为了升入自己心仪的大学,没有哪位学生轻言放弃,也都各自在寻找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边学习边摸索,虽然取得一些进步,但是并没有能够真正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继续探讨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依然有必要,本篇文章就是从一个高三学生的视角,结合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探讨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的方法。
1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数学学科尤为如此,面对枯燥乏味的高中数学知识点,大量的作业,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本就应付不过来,那么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1.1课前的预习:课前的预习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够做到课前的预习,就可以提前发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准备,预习的时候还可以尝试对课文中的习题进行解答,自己不会的要做出标记,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中就要更加重视这个知识点,以提高听课效率。
1.2课堂中的听课:课堂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也是获取知识最多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把之前预习时遇到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弄明白,并做好课堂笔记,把一些解题的思路,技巧,甚至一些典型的例题记录下来,方便课后复习,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在课堂结束之后,要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并在后面写下自己听课之前的答题思路,然后进行对比和总结,从而发现不足。
1.3课后的复习:课后的复习是对课堂中获取的知识进一步得巩固,对模糊的知识点进一步进行梳理,对容易忘记的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印象,可以适当扩展和深化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1.4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能够检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发现问题,对于不会的题目一定要跟同学或者老师讨论,及时解决,做完作业还要进行总结归纳,把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类,对同一类题目要尽可能想出更多的解题思路,把题目弄通、弄透。
2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
数学课本的内容看似简单,例题也不是特别多,但是却非常有必要去认真阅读,看似简单的例题,其实包含了很多解题的思路,在认真阅读课本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数学课本中的一些定理、公理以及公式都是知识的精华,是所有解题方法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对高中数学课本的阅读。(1)针对课本中的概念。要求能够做到记忆,判断和举例子。深刻的理解概念的意思,对于概念中的关键字,可以做一下标记,并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叙述,方便理解。(2)对于数学公式、定理的阅读,千万要注意公式和定理能够成立的条件,特别是数学公式,要考虑到它能够适用的区间和范围,对数学定理,要认真分析定理的推理过程,通过阅读理解公式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这些公式和定理,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想到答题思路。(3)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在看课本了答题思路之前,最好能够先认真的思考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想出一些解答方法,然后再看课本给出的答案,作对比并发现其中的出入,找出问题的原因。如果自己确实也可以解答出来,那么就要对两者做出比较,看看哪一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更加简洁明了,适用范围更广,对同一道题要尽可能想出更多的解题方法,对其中解题的每一步的来由也要弄得清清楚楚。还应该注意的是解题时候书写的格式,一定要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避免考试时不必要的扣分。
3学习技巧的运用
学习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做题加深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题海战术,因为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实在太多,认为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就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不对的,还得讲究一些学习的技巧。(1)听课的时候,要注意听思路和方法,思维要跟着老师走,不要因为做过于详细的课堂笔记而跟不上老师的思路。(2)做题的时候,要认真归纳,把同一类的题目放在一起思考,尽可能找出更多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每道题都要一一解答。(3)在平时做练习的时候,看到题目首先要想明白它的解答思路,把重要的步骤列出来,并不需要每一题都要详细地写出答案,如此一来,既可以节约时间,用来学习其他科目,又不会因为过于疲惫而产生厌学心理。(4)学习过程中注重讨论,通过讨论进行学习是一个很轻松的学习过程,可以和同学,或者老师进行讨论,讨论学习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很容易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对学习帮助非常大。(5)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还可以适当的看一些课外的辅导资料,只要时间允许,抓住零碎的时间阅读数学报等课外读物,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4结束语
高中数学虽然难度大,但高考占的分值却很大,是升入大学所必须要考得好的科目之一,同学们务必学好高中数学才能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因此,学习和借鉴一些成功的学习经验十分必要,本文提出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是笔者结合自身以及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的数学学习经验,希望能够给处在迷茫状态的同学们一些启发,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取舍,努力学习,把高中数学学好。
作者:张鑫越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刘远毅.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3):285-287.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原因;措施;
前 言:高中数学由代数和几何数学组成,不少同学对高中数学抱有很大的怨言,经常感叹数学计算量大、推理证明困难等。笔者认为,对于高中数学,不仅要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记忆并理解,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增强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加快数学学习进度,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一、高中生学习高中数学困难的主要原因
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揪根溯源,寻找学习中觉得困难的真正原因,只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当前数学学习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 基础差,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
对不少同学来讲,学习数学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公式和定理的记忆以及掌握运用。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让同学感到棘手的是不知道这些定理的来源以及相关的逻辑联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差。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缺少对公理、定理以及相关推论的证明理解,只掌握了基本内容但缺少证明逻辑。这就造成在推理联系性较强的高中数学体系下的学习困难。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听不懂,造成后期的连锁反应。
1.2 练习少,缺少熟练性的数学训练
对于高中数学来讲,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和训练性学科。虽然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减负,但是在现行的高考模式和要求下,数学所占的比重和分数依然不可忽视。必须通过大量的数学训练来吸收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当前不少同学正是缺少对练习题的大量训练,缺少了熟能生巧的练习过程。从而导致他们所见的题型单一,在考试中必须耗费时间进行解题思路的试探。降低了考试时间的利用率,影响考试成绩。
1.3 提问少,缺少对问题的体系化研究
高中数学是一门体系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对待高中数学学习,不能采样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进行学习,必须从整体入手,在掌握一种题型解题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和拓展知识点的联系性,争取用到之前所讲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每道题尝试两到三种解题方法。当然这只是适用于较为复杂的题型,对于简单题型依然还是需要以课本例题的解题方法为主。同时还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不爱对老师提问,有问题藏着掖着,日积月累后面对难题竟不知从何问起。这种不爱提问的学习态度也严重影响了对高中数学的学习。
二、有关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增加了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几点学习方法,在此提出来,希望对其他同学的数学学习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老师同学以予斧正。
2.1 养成良好的课前课后学习习惯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巧。虽然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确是屡试不爽。同学们必须对教材进行预习,我对数学课本的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翻阅,而是先做例题,保持至少十分钟的思考,在我使用之前学习知识无法解答的情况下在教学内容中寻找答案,然后再看教材中例题的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思路。同时还要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建议使用两种“版本”的笔记,一个是课堂速记笔记,一个是课后整理笔记。这样不仅提高了对课堂记忆的吸收,还有助于笔记内容的查询。
2.2 重视高中数学基础内容的学习
在当前高中数学考试中,并不是所有的考试内容都是由复杂题型组成的。纵观当前高考题型,其中30%的内容属于课堂例题的变形,这部分内容大多较为简单,属于基础中的基础,被称为送分题,学习好课本内容即可解答。因此我们必须将课本例题全部掌握并熟练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答好“送分题”,保证在基础内容中不丢分。另外,还必须在课堂学习中重视对基础课程的听讲。老师讲解和我们自己学习属于两个维度,因此只有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丰富我们对数学问题看待的客观性。不能因为自以为理解了就放弃对教师讲课的听课机会。这也是重视基础,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方式。
2.3 掌握分阶段练习的数学学习技巧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律。日本著名教育学家米山国藏先生在他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曾经谈到,对数学的学习尤其是高阶段数学的学习,必须遵循“分层原则”和“累进原则”。也就是说在接触教学内容头一个星期甚至是头几天中要从基础做起,一个星期后在进行教学难度提升。而且难度的提升要逐层累进,最好不要追逐所谓的“难度”(有兴趣除外),不利于解题方法掌握的连贯性。此外,还要根据学期的时间长度和课程进度进行适当的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漫长的学期中记住并运用好所学的数学知识,不至于学了后面忘掉前面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数学成绩不甚理想的同学,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从当前做起,从基础学起,从例题练起。在课本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学习中,逐渐加强对内容的理解记忆,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成绩在扎实基础的推动下稳步提高。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掌在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让我们在数学的海洋中努力徜徉吧。
参考文献
[1] 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D].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年:1-100
[2] 武敬艳,探究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J].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2014,11(4):193-193.
【摘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该怎样“问”,才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呢?笔者摘取几个课堂提问的教学片段和教学流程,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进行反思。
关键词 课堂有效提问;高中数学
不少的高中数学老师认为,高中数学知识系统抽象,需要老师抓紧时间教,至于课堂提问,主要是用于提醒走神的学生注意听讲。课堂上也有设问,常是老师自问自答。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该怎样“问”,才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呢?笔者摘取几个课堂提问的教学片段和教学流程,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进行反思。
一、在复习引入环节
片段A:在《用裂项法求数列前n项和》一课中,授课的郑老师在课前引入环节,用复习内容设计提问,请同学举手回答,可全班同学无人举手。有些同学开始翻课本、笔记找答案。郑老师自问自答,从等差数列讲到等比数列,有同学偶尔跟了几句,有同学在笔记上记了一些。
片段B:在《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一课中,授课的张老师是到外校借班上课,因此,对学生的了解也仅限于课前的短暂沟通。张老师在引入时,以练代讲呈现例1:过点F(1,0)作直线L交抛物线y2=4x于A,B两点,若|AB|=8,求直线L的方程。问: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同学读题做题,无人回答。
反思:本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以旧引新的一个热身,却因为学生的不配合引入冷场。用复习提问和以练代讲是数学老师在课前引入常用方式。对于数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明确地把问题集中到几个概念点上,显然郑老师在预设提问时已经考虑到了回答的针对性。然而还是不够。若能在上一节课后先布置好本节课的提问要点,让学生课外准备,展示课上再用课堂提问呈现,这样课堂教学更顺利,学生课前也会为完成作业而有复习进而有收获。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以练代讲最能有效地暴露出学生存在的思维误区和知识漏洞。可张老师在课前引入中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难免有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若能把问题分解为几个单列知识点的过渡步骤,学生在回答时可单点突破,进入课堂学习会更顺利些。可见,立足学情是有效提问的根本前提。
二、在概念形成环节
课题组的刘老师在《椭圆》第一课时教学中,设置了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在第一个班级授课时,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椭圆图片后,问:“椭圆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表示椭圆的标准方程?”学生面面相觑,无人能答。下课后进行反思调整,在第二个班级授课时,问题设置为:(1)和圆相比较,发现椭圆有什么对称性?(2)和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发现把坐标系设置在椭圆的什么位置最适合?(3)结合椭圆的定义,怎样建立表示动点的关系式?借助圆的简单知识做基础铺垫,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提问中,顺利地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反思:同一个老师在两个水平相当的教学班中教授同一课时的新课,前后两节课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产生差距的原因就在于所提问题的指向性。在问题指向清晰,使学生能从前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找到后续问题的思考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可见,问题指向明确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三、在自主学习、探究应用环节
教学流程A:“反转课堂”观摩课《古典概型》的授课过程中,陈老师利用导学案,分小组讨论学习以凸显自主学习精神。陈老师设置了小组积分评比的办法,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进入课程实质性阶段:自主、合作探求基本事件数。根据问题分组讨论,陈老师巡视点评,回答学生的即时提问,又请学生上台板演,这时学生有的讨论,有的说话,整个课堂明显松懈,且一节课时间用去大半,导致课堂练习及小结都不能及时完成。
教学流程B:课题组洪老师在高三年的复习课上,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知识梳理,课堂成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阵地。如在《导数的应用》一课中,洪老师据此设置例题:设函数f(x)=(x+a)eax(a∈R)。问题(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由f’(x)=(ax+a2+1)eax。引入,设问1:f’(x)的值正负可由(ax+a2+1)确定吗?问2:关于x的不等式ax+a2+1>0怎样解?帮助学生突破“为什么分类”和“以什么标准分类”的疑惑。进一步提出问题(2)若函数f(x)在区间(-4,4)内单调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在问题(1)的基础上,突出临界点参数的取值问题,引导学生回归导学案中的要点梳理:若是函数f(x)在区间D内单调递增,则需要f’(x)≥0。用设问引领解题思路,与课前布置的导学案巧妙结合,实现难点的有效突破。
反思:导学案可以是课堂提问的延伸。利用导学案把问题前置,有助于学生自我掌控复习重点。在有限的课堂内,老师集中引领思路,解答疑难,重点更突出,并在解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自主探究的课堂容易失去掌控,流于形式。若能结合导学案,就能引领学生的思路,用高效融合的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可见,充分预设是有效提问的根本保障。
总之,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唯有立足学情,充分预设,清晰明确地提出问题,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此外,还得统筹课前预习及课后思考题的设置。提问时设几个台阶巧妙铺垫,用专业的教学机智与教育智慧为学生排疑解惑。这样,才能通过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创设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赵霞.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董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151-152
关键词:学习方法; 课堂效率; 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30-001
相比较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和理论性比较强,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会感觉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和枯燥。一部分学生从而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为后面放弃数学埋下伏笔。为了学生进入高中后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以下谈几点学习高中数学的建议和方法。
一、首先要区分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不同点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中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而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这就需要学生在对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上下工夫,要多思考,多研究。其次由于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是凭借这样的方法取得了数学的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仍然沿用这样的方法。经过一阶段后数学上的弱势就会显现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还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缺乏毅力与信心,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能力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中学习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
二、提高听课的效率
初中阶段很多学生认为多做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好办法,而且很多老师也是采取题海战术,每天让学生反复练习很多题目而忽略了课堂的教育。进入高中很多学生仍然沿用初中的方法,课间做,课堂也做,不去抓住课堂。高中数学主要在于理解,你要理解知识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而这些主要还是在课堂上所获得。所以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尽快融入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听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其次就是做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做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3.知识的衔接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由于初中教材知识起点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亦低,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不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升入高中的同学都想通过高中阶段课程的学习,将知识基础夯实,加上自身的勤奋,考上理想的大学。可却总有不少学生不能如愿。多数愿望没有实现的学生,分析过自己失败的原因,问题都出在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上。对于高中数学,多数的学生存在不想学的心理,还有就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不对头。由此可见,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分析
1.不会听讲,轻重处理不当
课上,学生听讲不集中,不能带着任务去听课。对于老师课上推导原理的过程,概念与含义的剖析过程,多数同学不注意,只注重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对于课上老师讲给的做题的思想方法学生也不重视积累。部分同学,基础不是很牢固,虽很想学好数学,但上课时却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听上,只是忙于记笔记。这样的一节数学课,不是要点没听到就是重要内容听不全,唯一的收获是记了一大本的笔记。其时,数学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及时地巩固,对知识点善于总结,学会寻找知识点的关系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2.轻基础,好高骛远
不少高中生,只是记住了熟能生巧,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训练不够关注。他们把作业快速完成后,就开始做自己买的习题资料,对于自己做题的质量如何关心不够。他们把自己埋在题海中,稍微简单的题只看看大体思路,时间都分配给了难题,想要提高自己的“水平”。这种好高骛远,不注重基础的想法,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中数学学习成绩难提高,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生的依赖心理太强。学生喜欢跟着老师的节奏,被老师牵着走,对于知识不能主动地学习,离开教师的指引就无从下手。学习是种自觉行为,课前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进行充分的预习,那么在听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抓不住重点的情况。部分同学预习也是走马观花地简单看一遍而已,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去主动研究,不能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二、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1.课前预习必不可少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好必要的预习,逐渐地养成自学的能力,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需要向预习要质量,至少要能在课前把所要讲述的内容弄懂。这样,在课上,就可以带着知识点去听讲,对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集中精力去听,关键是把握住知识的重、难点。出现不明白的知识点也可在课堂上与师生共同探讨。课上认真听讲是必须的,同时在课后要对当天的学习内容及时地复习,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和巩固在脑中建立的知识体系。
2.注重“例题”学习
高中数学课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很重要,这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浓缩。定理的推导过程相当重要,如“正弦定理”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笔者在做例题的推导过程中,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在类比与概括的基础上,找到与新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条件、证明过程的推导。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做些基础性的习题,适当向外拓展,用心体会,系统总结,注重效益。
3.以“兴趣”为先导,主动学习
数学属于理科,与文科不同,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在里面,学生难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枯燥乏味的情感,那么,怎么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呢?“问题”是切入点,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好奇心与数学求知兴趣。在思想上,我们应从“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主动学”。
总之,数学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力,在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强调运算的准确率。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首先拥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帮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必能成就学生高中阶段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
论文摘 要: 高中数学课程即将实行课改,这无疑会使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剖析出课程改革的十大理念,并揭示出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常见的三大误区,从而提出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转变的建议,以期促进四川高中数学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2009年9月,备受关注的四川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终于浮出水平。按照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从2010年秋季高一年级起,四川普通高中学校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这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已走向深入,也意味着高中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数学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主科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汲取成功经验的同时,又会面临原有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理念僵化等问题。因此,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走向高中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是关键。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之解读
数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其在高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地认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才能更加深入地走进新课程。综观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有十大课程理念需要我们认真体悟:在构建共同基础与提供发展平台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提高数学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学生数学个性化发展为主,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方面,促进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对待“双基”知识的传授上,要与时俱进;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提倡高中数学课程文化价值的体现,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加强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鼓励师生的教与学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当然,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十大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改革的核心转变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考虑教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二、透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2004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率先进行高中新课改。随后,高中新课改次第推进,逐步展开。就全国而言,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第六个年头,它给一线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譬如杜郎口中学课改的成功案例。但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常常由于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课程理念的抽象性,使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走入了许多误区。
1.课堂上过于追求生动,只求热闹不要纪律。
新课程十分倡导主动地观察、思考、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由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地“动”起来。然而,在许多时候,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却袖手旁观。特别是在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推导、基本方法的运用上,淡化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在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上,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活跃、热闹的结果是学生内心的烦躁和思维的混乱。
2.过度提倡合作学习,偏重形式忽视实效。
从知识结构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宜于合作学习。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期望度很高,动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再则就是布置课题,实行小组探究。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所谓的小组合作的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其二,缺乏对合作学习适宜性的论证;其三,合作学习常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其四,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的力度不够;其五,合作学习的时间有限,使目标任务完成较为困难。这样的一种状况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求实效。
3.媒体辅助价值错位,多媒体运用泛滥成灾。
新课标在“教学理念”中提倡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需手段,它以动静皆宜、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形象地表达了数学的本质与内涵,能有力地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但同时,倘若过度频繁地运用多媒体,而不讲求恰当性,则容易良成媒体辅助价值错位,反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譬如说,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重课件制作,轻内容传授,学生依赖于媒体学习,而无心于看书与记笔记;又譬如说,多媒体时常出现的故障,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程序与心情,一些试题的演算和公式的推导,常在多媒体教学中一步到位,缺少必要的逻辑推理环节,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三、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四川高中新课改革的即将实施,标志着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在实验省市区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更向广大的四川高中教师们提出了诸多挑战。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数学教师更应积极有效地转变教学策略,以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又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1.树立高中新课改的理念,转换教学中教师角色。 转贴于 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教师。高中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应首先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课改新理念。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新课改的理念,而且要从微观角度,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理解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譬如,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等的了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由传统的教学型教师转变为教学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由传统的讲授法过渡到引导法、辅助法。在教学过程程中,教师应充分将数学学科特点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营造师生“教”与“学”互动的和谐课堂环境。
在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但教学动而要有度,闹而要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一方面,数学教师可采取科学有效的学习指导策略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譬如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恰如其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外在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要注意运用教育智慧,抓住最佳教育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譬如说,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对于学生在解题中的新观点新方法要大力鼓励,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通过这些方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3.注重知识与实际联系,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数学教学实验的形式,组织学生搜集、制造测量仪器进行实验,展现一些结论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知识。譬如,教师在进行欧拉公式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通过橡皮泥塑造出多面体,然后记录每个多面体的棱角、顶点数和面数,并进行比较概括,得出公式。另一方面,教师还可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教学知识,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又譬如,引导学生参与建模活动,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田涛.高中新课改.四川吹响集结号[N].教育导报,2009-09-26.
[2]吴亚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26-28.
[3]万修海.透视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若刊误区[EB/OL].胶南教育信息网,2009-09-22.
[4]王有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15-1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应用;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数学教学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传统的数学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一个个死板的过程再配上一堆堆抽象、深奥的公式、定理,使人望而生畏。而在CAI教学环境中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利用CAI的图形、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在教学中提供各种图像、表格、动画、声音等。用形象、准确、精美的图像取代以往提着的小黑板上画就的框框和图形,用生动的动画取代口沫横飞的对变化过程的解释,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形象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必然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扫数学课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现状,取得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例如:《解析几何》中椭圆性质的应用涉及到人造卫星的问题,用计算机以动画方式演示人造卫星的运行过程与地球间的位置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又比如,《立体几何》中,讲授圆柱和圆锥、球的定义时,学生不易想象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通过计算计模拟矩形围绕一边、直角三角形围绕一条直角边,半圆围绕直径旋转形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学生即可很快在大脑中形成平面图形在空间变化的印象,学生学习有了兴趣,也促进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二、优化教学内容,简化教学过程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依赖的就是老师的讲授、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就是一个被动的听众,对于那些抽象的问题或难于理解的问题,他们只能够想象,如果构建不出来相关的知识图形,那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导致很多的学生一谈到数学的学习就感觉到非常的有压力,甚至惊慌失措。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这种现状,多媒体技术拥有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形象的描述来实现知识的呈现和转化。多媒体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直观的呈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多媒体以图像、动画、声音等优势,全方位的给与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可以在数学的教学中创造既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辅助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扭转了以往那种依赖教师口述、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生动和直观,也使得课堂由静态变成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集合中《交集与并集》的知识时,以往都是通过文字的和定义的阐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学生只能凭空想象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弊端,教师可以利用PPT直观的展示交集和并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观察来掌握交集与并集的相关知识。关于交集在PPT上打出来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 }。在定义的下面以直观的图形演示。
三、突出教学重点,提升教学质量
多媒体可以实现声文图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可以实现直观化、动态化、交互式的教学场景,把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陌生的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也很难做到理解掌握,如果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以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在花费巨大精力和时间的基础上也很那达到学习目标,而这些知识多数又都是学习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的采取有效对策去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多媒体可以发挥其自身具备的声音、文字、动画、图片等于一体优势,生动、形象、直观的把知识化繁为简,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攻破教学重难点。如在学习《计数原理》的排列与组合的问题时,如有5个人组成一排,要求A不做排头,B不做排尾,求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搞清楚问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假如A做尾,有A=24种排法;假如A做2,3,4,则有3*3*3*2*1=54种,答案就显而易见,有24+54=78种。 再如: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 )种,本题考查分类与分步原理及组合公式的运用,可先求出所有两人各选修2门的种数 =36,再求出两人所选两门都相同和都不同的种数均为 =6,故只恰好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24种 。通过相关的案例授课后,再把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与联系表达出来,学生就会轻松掌握问题的解答策略了。
四、做好课堂总结,转变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发现,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做笔记不都是善始善终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笔记断断续续,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有效的课堂,不只是有精彩的过程,还应该包括及时的知识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每一堂课的最后,教师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本堂课所学新知识以及之前所学的旧知识进行前后整合,给与引导,梳理出知识点的同时再一次强调本堂课知识重点,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达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思路,采用先进的教学媒介,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种因素的优化组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技术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和教学内容,有效的整合学情,巧妙的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优化,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