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

篇1

一、音乐鉴赏的教学及能力的培养

音乐鉴赏教学就是让学生聆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从而让学生们独自感悟音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由老师带领,来培养独特的“音乐感受力”。这是小学生音乐鉴赏要达到的目标。要达成这种目标,相关的音乐知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大多数学校的音乐学习状况并不理想,老师只注重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对乐理知识是否了解,但是却忽视了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的培?B,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很少有鉴赏评价的机会,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只能做到简单的了解,并不能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核心主题以及它想表达的情感。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新知识最大的动力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定一个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在小学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应该由简入繁,由浅入深,让学生容易接受欣赏内容,小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尚浅,也许学生不能理解到很深的层次,但只要对音乐表达出的意境说出自己的感觉即可。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把人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进而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共同的发展进步。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提倡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如同朋友的关系会让学生更加敞开心扉,“学者未必不如师”,要想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必然的。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培养,不能因为学生天生没有“音乐细胞”就放弃学生,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把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

篇2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激趣导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14-1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现状分析

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产生对音乐的喜爱,并从中得到乐趣,是音乐教师锲而不舍的追求。但在现行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中学唱歌曲部分比较感兴趣,乐于去学,而在倾听音乐部分则出现了“放松或休息”的现象,当他们听到某些音乐作品时,会打不起精神、表情茫然、坐不住,甚至会产生厌烦等情绪,还有学生会坦率地说:“老师,这个曲子我欣赏不来,太高深了!”“这曲子太古老了,没兴趣啊!”在欣赏一些时间较长、音乐内涵较深刻的曲子,例如《二泉映月》《梁祝》等时,有的学生听到精彩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一瞬间的兴奋反应,然而随后又恢复“游离音乐”的状态;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地把乐曲听完,注意力经常分散到别的事情上,出现“非完整”的音乐体验。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良的倾听音乐状况呢?原因有很多。初中阶段音乐课程基本为每周一课时,教师和学生交流音乐的机会甚少,又由于学生有升学压力,家长、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也就意味着学生对于音乐学习虽有兴趣,但音乐学习的习惯并未养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习惯。

二、面对现状,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以良好的素质和教师形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就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教师自己肚子里没有东西,再好的设备、再漂亮的图片、再好听的音乐,也只能让学生产生一时的兴趣,听厌了、看厌了,可能学生就要睡觉了。要保障学生有效地听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教师还要有很好的教学控制能力。众所周知,放任学生自由打闹就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但一味打压学生又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学生也许不闹了,但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了,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有效性了。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中产生新的兴趣。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心理上处于兴奋状态,形成兴趣氛围,进而形成使“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学习动机。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真正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创设多个“兴奋点”,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谓的“兴奋”,即指人振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而兴奋点,是指能激起人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境、话题等等。

抓住课堂“兴奋点”,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兴奋点”,或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兴奋点”,去激起学生振奋或者激动的情绪,从而带领他们进入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振奋的精神状态下,认真听课,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始终围绕在课堂教学上,使他们的情感尽可能地与教材内容及课堂目标一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愉悦地踏上预定的航行路线。

趣导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达到成功所必备的良好开端,是体现学科魅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新课程与现阶段高中生课堂学习的和谐的桥梁。当然,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它将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撞击学生心中的火花,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去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世界,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心理,优化课堂结构,努力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让教学步入有效、高效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

[4]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5.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

恰当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条件。不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学生死记硬背音乐知识。一味填鸭式的灌输绝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讲台上的讲,课堂成了“讲堂”。音乐教师主宰的课堂,和盘托出,天衣无缝地讲授,缺乏生命的活力。其危害就在于:让学生感受不到上音乐课的快乐,异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进而扭曲了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压抑并泯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的“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惰性十足的水平。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差,也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如何改进音乐教学方法,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各种音乐教法,掌握各种教法的精髓

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索之一。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关系到音乐教学设计制定的教学策略是否正确,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古今中外在漫长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且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音乐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音乐学习的交互环境。多媒体将更广泛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增添音乐无穷魅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当前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大致归纳一下两种: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情感体验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包括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近年来,随着音乐教学思想的转变,音乐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讨日趋活跃,在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与开发教学模式是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与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开发和推广各种各样教学模式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各种音乐教学法要灵活运用、不盲目照搬

在选择音乐教学方法时,是应该充分考虑的。例如。“音乐本位原则”是针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非音乐性现象和问题而提出的。从这一原则出发,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必须注意选择的合理性,突出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突出音乐性,而不要喧宾夺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差异。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复杂的心里活动过程,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生智力、能力、态度以及班级学习纪律、学习风气等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会更进一步开拓音乐教学方法的功能和运用范围。依据教师自身的条件选择放学方法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年龄特征、能力特长、个性特点等条件。任何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师的自身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音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教学工作实施之前,要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选择正确的内容,制定方法策略,精心进行设计。

三、结合音乐教学实际在现有教法基础上力争创新

篇4

(一)传播学

我们在掌握和理解传播学的过程之中应该把握传播学的特点,从这个方面对传播学进行理解:首先,传播学中的“传播”主要针对的是精神层面的信息传播,与我们普通的物质内容没有联系;其次,传播包括传播者、信息、媒介和受众,这些要素正是教学所要研究的内容;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在传播的过程之中应该注重传播的有效性,只有改善传播活动的环境才能促进传播过程的有效进行。

(二)大学音乐教学

大学音乐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密切有效的配合才能促进使教学过程顺利的实现。音乐教学与一般的学科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为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生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传播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与理念的传播过程,因此我们说传播学对于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传播视角之下,我们应该积极开拓相关的教学方式,应用传播学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不断提升与改变,促进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二、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一)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于大学音乐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不断的推进,大学音乐教学理念也在逐步的进行改变与提升。现代音乐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不断的创新,尤其是在传播视角下,信息时代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已经深刻的改变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是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之下,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利用传播视角及时更新大学音乐教学理念,让大学音乐教学理念与传播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音乐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的推进大学音乐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二)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教学内容,这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为注重的方面。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也应该对教学内容予以充分的重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下,我们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更多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讲授,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安排。但是在传播视角下,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在传播视角下应该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实现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音乐发展的有效融合;其次,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最后,应该注重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播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

内容的改变必然促进方法的创新,所以在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应该得到不断的丰富。善于创设音乐教学的环境,能够利用各种乐器、多媒体手段等让学生进行情境,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走入真实的大自然中,体会音乐的美。在课内教学中要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课件、视频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感觉到音乐对生活的重要性。教师要勇于借鉴和创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凡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有利结果的方法都可以尝试和利用。

(四)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过程

实现大学音乐教学方式有效性实施必须充分的重视教学过程,与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不同,在传播视角下,我们应该对大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与规范,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与传播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因为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音乐信息与音乐符号的传播,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本身就蕴含着传播过程。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植入传播学就显的尤为自然,可以更好的促进现代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进步与发展。在传播视角之下,我们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之中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通过媒介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传播媒体的帮助之下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记录与传承,让教学过程变的更加生动活泼。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音乐 教学 律动方法 价值

律动教学法的实践方式是通过肢体动作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们对音乐节奏的注意力,丰富音乐课堂的表现形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音乐教学中使用律动教学方法的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们对音乐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而音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则是后天培养的。一般认为,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简单概括为后天的学习经历,教育教学环境以及音乐的接触程度等。作为当代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们演唱课本上的歌曲,而是把创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列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音乐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涉及演唱、视唱练耳以及音乐表演等内容。在音乐课堂上,要积极突破传统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创造一切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活跃因素,能够积极、快乐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们的表现欲。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高超的演唱技巧不是最重要的,只有轻松、快乐的音乐教学体验才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成长,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上领悟音符的美感,节奏的魅力。鉴于上述思考,在音乐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们动起来、玩起来、快乐起来;而体态律动教学法就是能够让学生们“动”起来的方法。

二、律动教学法的内涵

律动教学法的全称是体态律动教学法,由达尔克罗兹提出。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聆听旋律、体会节奏,以声音和肌肉感觉的合成印象为基础,不断促进学生听觉、运动、情感、思维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态律动这种音乐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已经被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学相继引用。但是,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数不少的音乐教师只关注了律动的动作,而忽视了律动与音乐的结合。由于律动教学方法的实施水平有限,尽管改变了传统式正襟危坐的课堂气氛,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学生们“群魔乱舞”的尴尬局面,违背了律动教学方法最初的实施目的。

三、律动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把握律动教学的本质

律动教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肢体运动来感受节奏,体会乐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终形成体验化的认知和感受。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让音乐沦为肢体活动的伴奏,也不是随着音乐开展体育活动,而是把肢体运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认识方式。利用体态律动这种方法,让学生们感受音乐、体会思想,最终实现创新型教育教学。

(二)重视生活素材的积累

要进行律动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律动的素材。所谓律动素材,就是指在音乐伴奏下,让学生们掌握一种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基本步伐或一组综合运动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说,现阶段的律动教学多使用模仿动作,模仿动作的来源主要是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动物形象,他们都是活生生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学生要对他们进行模仿,就需要熟悉他们的基本特点。只有在熟悉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概括出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要点,进而浓缩成体态律动。因此,音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上多鼓励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和动作,并引导他们概括出不同人物(或动物)活动的特点。

以人物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大家有木有注意到爷爷奶奶们走路时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学生们陷入思考中,教师可停顿2分钟,然后提问举手的同学)

学生1:爷爷奶奶拄着拐棍!

教师:很好,还能想到别的吗?

学生1:走的慢。

教师:刚才那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还有其他同学补充吗?

学生2:爷爷奶奶们会驼背。

教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了,爷爷奶奶们走路是拄拐棍、驼背、慢。(将这三个词写在黑板上),大家可以站起来,感受一下,爷爷奶奶们是怎么走路的。

(三)音乐与动作结合

在动听的音乐旋律中,学生们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对音乐的理解,进而激发出一种强烈的表演欲望,这种表演欲望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之中。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有效的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开展体态律动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性质、节奏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进行体态律动。例如,在学习朝鲜族民歌《桔梗谣》的时候,受到民族差异的影响,可能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兴趣并不浓厚。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崇尚仙鹤,在跳舞时多模仿仙鹤的动作,甚至可以从朝鲜族民歌的节奏中感受到仙鹤优美的步态。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整理一些朝鲜族歌舞的视频,让学生们学习模仿,模仿一只只在河边戏水、翩翩起舞的仙鹤,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在此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们处在一种自我陶醉的健康情绪,乐在其中。同时,也增强了音乐教学的民族性,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做到深入浅出

体态律动教学最初的目的是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表现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在体态律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过分追求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天性,就会得不偿失。音乐课堂上的律动活动,本来是一项快乐、轻松的活动,如果过分吹毛求疵,对学生的动作严格要求,就会从律动变成广播体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至关重要,如果教师盲目规范动作,对学生的“随心而动”加以制止,就会把律动教学等同于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在上音乐课时,除了要用心学习歌唱技巧,还要记牢老师教给的动作,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感到疲乏,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结语

音乐是一个重要的人文学科,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新课标重新规定了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音乐创造。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应用于音乐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

参考文献:

[1]姜璐璐.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

[2]齐颖.浅谈“体态律动”教学理论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3]宋艳琼.让音乐教学在律动中焕发生机――浅谈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

[4]潘静叶.让幼儿在音乐律动中成长――谈幼儿音乐教学中律动方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49).

篇6

(一)哲学研究法

又叫思辨研究法:主要用分析、批判、思辨的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索音乐教育的本源,评价音乐教育的现象,评价、分析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在成长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确定音乐教育中哪些是应当巩固发展的,哪些是应当扬弃修正的,其实质是对音乐教育观的研究,如:近年来对音乐教育独特功能的研究,就属于这种研究方法。

(二)历史研究法

又称文献研究法:一般使用史学的研究方法,以搜集研究音乐教育史料为重点,进行加工、汇总。对音乐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进行历史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方法有历史比较法、顺向考察法和逆向考察法、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等。如:研究分析有关教育制度的变迁,著名音乐流派、音乐教育机构的贡献与影响、音乐教材等方面的沿革变化等,从而批判地吸收,促进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这种研究可以是单项专题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补充,修正有关音乐教育的某项史料。

(三)调查研究法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适用于音乐教育。这种方法是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分析书面材料等手段有计划地严密地了解音乐教育某一方面的情况,弄清成绩和问题或经验教训,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总结发展趋势,概括音乐教学规律。近年来,在我国音乐教育的研究大多从调查入手,故调查研究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个案研究法

此法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或一种情境的过程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寻求音乐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目标集中在某个音乐家、某个音乐教育家或某个家族、集团、流派等。对要研究的对象,进行集中、彻底、本质的研究分析。如:美育思想研究、陈鹤琴音乐教育思想研究、对巴赫家族音乐成就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分析等,均属于此法。此法研究一般分四个阶段:1.要确定研究目标;2.搜集原始资料;3.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4.规定研究对象应达到的目标。如:用此法对一个人或几个人进行音乐能力发展的跟踪调查,取得大量的可靠数据,并根据对数据的研究,确定其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就属此类研究方法。

(五)实验研究法

此法是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最客观、最有价值的研究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的特定现象的观察了解,搞清它的状况,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实验以及实践的结果,必须在严格的条件控制下以科学的数据分析为依据,实验的研究必须注意信度与效度。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音乐教育中实行实验的研究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推广使用。

(六)分析研究法

此法常用于音乐作品、音乐教材及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进行历史的、现状的、社会的、背景的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比较及资料整理判断,从而设计或制定音乐教育计划。分析研究法包括形式逻辑分析和辩证逻辑分析。形式逻辑分析,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辩证逻辑分析包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基本范畴进行分析。如分析研究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研究现代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来培养学生对现代音乐的鉴赏力等等。

(七)比较研究法

是对某种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不同表现而进行的比较研究,以发现某种音乐教育规律及其特点的研究方法。这种比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在音乐教育中进行比较研究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音乐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它们的异同关系。如:对各国音乐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教育状况进行比较。在比较时必须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掌握统一的标准,包括概念的统一,取样的统一,量度的统一等。

(八)统计研究法

篇7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52-01

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办法、门路等等,它虽然属于教学手段范畴,但是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教学方法是方法论在教学实践的具体运用。教学方法作为中俄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各自的教学目的,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而对于中俄学前音乐教学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不仅是中俄学前音乐教育比较研究中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可以为中俄学前音乐教育,提供理性思辨与教学实践的双重参照系。具体而言,中俄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理论层面。

一、两国教学方法的相同点

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中俄两国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相同点,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亲情关爱法。在人性化的21世纪,“以人为本”成为各国家、各领域的一个大主题。而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特别需要人性关怀。因此,中俄两国的学前音乐教育中,都共同采用了亲情关爱法。教师把学前儿童当作自己的儿女或兄弟姐妹,与学生心贴心、手牵手,在亲情中进行教学,把音乐教学作为师生情感沟通、心灵共振的过程。

(二)游戏娱乐法。音乐教育必须“寓教于乐”,即通过娱乐实现教学目的。尤其是学前儿童,更以游戏娱乐为天性。中俄学前音乐教育中,两国都共同采用了游戏娱乐法。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把“击鼓传花”的游戏改为“弹琴传花”:让一个孩子蒙上双眼弹琴,其他孩子围坐一圈传花,鼓停花止,持花者算是胜利者,由他去弹琴,再继续传花,直到游戏终止。这样就在游戏中完成了钢琴教学任务,许多琴童就可能在快乐中成长起来。

(三)形象比喻法。学前音乐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以儿童音乐能力的养成为核心。所以中俄两国都共同采用形象比喻的教学方法,便于孩子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便于孩子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可以把音乐旋律比喻成一群小姑娘围成一个圆圈跳皮筋,把声带比喻成“簧片”,把人体共鸣腔体比喻成“音箱”,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四)示范教学法。示范是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榜样,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中俄两国都共同采用示范教学法。其一是音乐资料示范,包括录音、录像资料,光盘、磁盘、电视、网络等多媒体音乐资料,让孩子们得到具象化的音乐形象;其二是教师示范,即由教师示范演唱或演奏,使孩子们可以仿效;其三是学生示范,即由孩子们互相示范,可以使他们感到亲切,充分发挥孩子们学习音乐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积极性、能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二、两国教学方法的不同点

在学前音乐教学中,中俄两国在教学方法上也有许多不同点,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启发诱导法上的差距。对于启发诱导法的采用,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比俄国的学前音乐教育有一定的差距。本来,启发诱导法发源于中国古代的教育,最先由先秦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首创并采用。《论语·述而》说:“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教育家朱熹注说:“启,谓开其意;发,为达其辞。”《论语·子罕》又说:“夫子循循善诱人。”“善诱”即诱导,合在一起,便成为“启发诱导法”。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素质教育中,均采用这种启发诱导法,俄罗斯学前音乐教育中同样如此。而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由于受到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至今仍有“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影子。

(二)模拟教学法上的差距。模拟教学法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俄罗斯学前音乐教育中已经广泛应用,而在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中,则尚属于新生事物。

(三)实践教学法上的差距。俄国的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法已普遍采用。而在我国,也属于“肓区”。

篇8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音乐教育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历史上所形成的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也应随之进行变革,以更好的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比如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倡导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这就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上的革新,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确实有助于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必然会带动教学各个环节的革新,这既是一种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革新的必要性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音乐教育无疑是有着多方面特殊性。学生基础水平、教学目标、学习环境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比如有的学生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在音乐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就应该体现出针对性,而不是对其他类型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照搬照抄。只有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革新

(一)分层教学法

传统的音乐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学生都是“一视同仁”进行整体教学。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学生在基础水平、性格情绪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其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培养,势必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分层教学法可以使这种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早在几千年之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近代一些教育学家也纷纷提出只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正是对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和体现。

具体来说,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进行全面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教学。比如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层,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通过这种层次上的划分,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自己当下的学习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够得到教师针对性的指导,获得相应的进步。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要肯定他们当下的优势,适当为他们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使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一般层次的学生,也要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避免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对于较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从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入手,多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以此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有的学生经过刻苦学习之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就可以升入高一级别的层次中;有的学生态度松懈,水平有所下降,就要降入低一级别的层次中,这也从无形中给了学生以一定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提升。

(二)对话教学法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主要采用讲述式教学方法,即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用于音乐教育。一方面,音乐是一门体验的艺术,音乐学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采用讲述式教学法,其实就是将教师的个人体验强加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一个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这与音乐及音乐教育本质规律相违背;另一方面,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表现在基础水平、性别、性格等多个方面,要想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不能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本身,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性格、情感等,方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沿着既定的轨道发展。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讲述式教学法所不能及的。因此,应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对话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新型教学方法,主张师生双方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建构。这种对话并不局限于教学,而是一种全面的对话,包含个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等多个方面。一方面,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表达的机会,使教学任务得以高效的完成;另一方面,通过对话,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学习之外的各种认识和状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作品,随后让学生进行鉴赏。音乐播放完毕后,先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每位学生的发言,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参照,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丰富和借鉴。如果学生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可以引入小组讨论的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的认识和感受是非极端的,教师都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学生讨论完毕之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可以看出,对话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并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和沟通,因此理应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并予以广泛的运用。

(三)多媒体教学法

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的教学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教学的标准配置。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音乐教育来说,如果教学中仍然以黑板、讲义、钢琴为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对多媒体有充分的重视,发挥出其特有的功能。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将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在音乐鉴赏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画面,将单纯的听觉接受变为视听结合,这种接受方式上的扩展,无疑能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而且学生也乐于看到他们脑海中所想象的场景变为真实可感的画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制作一些视频影像,从而将欣赏教学变为一项主动的、富含乐趣的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各种音乐教学类软件已经十分丰富和完善,完全能够有效应用于教学中。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奏钢琴,但是受到教师水平和乐器形制的影响,难以做到百分百准确,但是一些音乐类软件,如Musicator,就可以将课堂上常用的发声练习曲编制成MIDI文件。以此文件作为发声练习的参照,更能保证音准和节奏的准确。在音乐伴奏、打谱等方面,音乐软件也都有着独特的功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应尽快推动自身从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提升自己的多媒体操作和应用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教学中新利器,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不足。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怎样教”的问题,对于整个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学方法的单一和陈旧,已经成为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的瓶颈,理应得到及时的完善与革新。教师应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正是本着这一认识和目的,就教学方法的革新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教学方法上的变革,使教学质量得到鲜明的提升,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峰.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6(6).

[2]熊鹰.高校音乐教育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7) .

[3]汪俊芳.谈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J].运城学院学报,2008(3).

篇9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下面我就粗略谈一谈自己教学中的看法。

(1)中学生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备课。我知道很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的时候都不备课,拿了教材直接就唱,有很多的音乐老师,因为换了教材有些歌曲不会唱,教学生的时候一边唱谱子一边教学生,教师对音乐教材没有吃透,那么讲出来的课能吸引学生吗?因此对教材的把握要准确。拿到了教材,先要看一看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对有些内容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已经相当的熟悉,所以有些课需要整合,那么如何整合才能让学生爱上就是音乐教师的功力了。很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备课,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尤其是我们音乐课,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很多,比如人文、地理、历史等等,虽然它们不是重点,在我们的音乐课中经常会作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如果学生都知道的,老师却不知道,在学生面前老师就已经矮了一大截,总之,备课很重要。备了课就要上课,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而要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2)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例如:欣赏课一《非洲的灵感》,就可以让学生用击掌的形式,模仿非洲人打鼓的节奏,并打出强弱拍,让学生仔细体会,增加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

(3)教师有意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例:曲《大海啊,故乡》,首先播放大海拍打岩石的声音,并有海鸥声,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情绪很高课堂也活跃起来。

(4)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人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作半拍的错误概念了。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像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像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也可以将一些音乐符号组成“鸟”,让学生辨认。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5)唱歌课要让学生不觉得识谱的枯燥。先让学生完整的听,感觉歌曲的美,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把歌曲中的难点拿出来先唱,当作试唱谱唱、练声曲或者节奏练习等等来做。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整的识谱,这样他们就不觉得枯燥,不认为识谱难了。

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3.71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三、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篇11

一、讲授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讲授法。它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教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两种。它的优点是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教学大纲及教材中的所有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规(包括乐理、音乐表现手段、作品的分析处理等),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和技巧。但它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时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灵活变换讲授的具体方式。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如:乐器),运用录音、幻灯、录相等视听电化教具。但是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事先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最好能不看谱进行,能完整地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律动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等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运用讨论法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并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以便不失时机的启发、引导、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讨论的题目要具体、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讨论后要有小结。

四、情境法

篇12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71-02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探究出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如何寻求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做以抛砖引玉,愿能给同行们一点启发。

一、从学生游戏中寻求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游戏。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能像你这样做!”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口诀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感兴趣,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不再遗忘。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寻求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他们爱念儿歌,在儿歌声中游戏。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知识。学生们学的认真,记得扎实。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求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例如:我教学生记住切分就会高兴地说:“好爸爸来了!”,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再也不会念错。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寻求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寻求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像思维。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生产劳动中寻求

小学生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往往很喜欢观察大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并能记住一些劳动场景。 我就巧妙地运用这一点,教学生学习音乐。

七、从另一事物中迁移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竖笛。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

八、从教学难点中寻求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我还创造了“手势视唱法”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九、从教材中挖掘

几年来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每次授课前,我都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闪光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十、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寻求

篇13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教学效率;提高;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一直处在一种被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不是很重视音乐教学,只是以唱歌为主线而进行。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普遍率低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素质以及课程的本身特殊性的原因等等。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应该对当前的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一直以来被很多教师所忽视。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大体分为三种:

1.教师以演唱为主

按照教学课本给学生们当教学音乐,然后让学生们学习。学会了就一起合唱,或者是让学生们进行独唱。这样的教学方式以演唱为主线,过分强调唱与学会唱的目的。但是对于其乐理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却存在缺陷。

2.教师以乐理为主

与其他文化课一样,进行大量的板书处理。给学生们讲述很多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小学生们对于乐理的学习虽然还是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是缺乏实践配合,只是被大量的灌输了很多关于音乐的历史、音乐家的历史以及死板的音乐知识。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严重的地区。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导致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缺失。

3.小学音乐课成了自由课

这种现象并不多,但是的确存在。在一些地区,小学音乐课得不到重视,音乐课往往就是让小学生听歌,或者是让几个小学生进行才艺演示,再或者就是每个人唱一首。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小学生无法掌握小学音乐教学的主旨,对于音乐的乐理毫无所知。只是锻炼了自己的歌唱能力,而这种锻炼却也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不仅教学效率极为低下,而且对于小学生未来对于音乐的学习以及方向都造成了误导。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方法解析

通过以上的小学音乐的教学现状分析,可知:目前小学音乐亟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迫在眉睫。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要以兴趣为指导,对于较为天真无邪的小学生而言,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首要进行的是要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这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来源有很多。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多是来源于教师。因此,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要从自身做起。找到学生们喜欢的切入点,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蔼可亲的教师往往更受小学生的欢迎,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则更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是声音的交流,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小学生发声方式的培养。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个人魅力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

2.寓教于学、于乐

教学强调效率,但是要以一种较为恰当的方式去切入,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效果。所谓寓教于学就是要以教育为目的融入音乐的学习中。音乐学习不能仅仅被狭义地认为是唱歌。尤其是在小学音乐的教学阶段,一定要纠正这个误区。小学的音乐教学要以歌唱教学为手段,进而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加入音乐乐理的知识与理解。例如,在学习一些儿歌的时候,就可以锻炼小学生对发声技巧的掌握。而于乐,就是要让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学习的最大满足感在于能够学以致用,音乐课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让小学生们亲自演唱所学的歌曲。首先给予肯定与褒奖,然后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既使得学生得以实践,又能够享受乐趣,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又能发现不足。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定能够发挥其优势,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依然要以效率为主,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忽视其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兴趣才是学好音乐的基础。此外,将寓教于学的思想完美地融入音乐教学之中,让小学生既得以实践,又能够享受乐趣,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又能发现不足。因此,着重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玲,蒋旋新,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6):29-30.

[2]秦丹,小学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7):115-116.

篇14

【关键词】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 教学方法

一、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关。

二、展开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教学

1.民歌。中国民歌是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民歌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它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曲调简单却有节奏感。民歌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同学们对待“民歌”问题的茫然,这种状况的产生包含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我尽可能全面收集整理有关民歌音乐欣赏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入的学习研究,以期通过民歌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逐渐转变观念,对民歌得以更进一步的认识。

2.民族器乐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民间乐器十分丰富,大约有五百或六百种。根据其发音原理和表现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许多民间器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民间音乐瑰宝。中国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生机无限。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品种,区域和曲目众多,规模宏大,充满了民间艺术家们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渗透着他们的血,为我们挖掘,整理和总结。

三、以民间舞蹈为切人点的音乐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学习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我国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仅在汉族地区就普遍流传着龙舞、狮子舞、花鼓等民间舞蹈形式,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应伴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大部分民间歌舞是载歌载舞、歌舞结合,形成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民间舞蹈,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其次感觉如何,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第三了解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达民族音乐。前两点通过欣赏教学达到第三点,并通过实践学习培训。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使用奥尔夫、罗斯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相结合,开展动态的音乐课。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是把音乐、舞蹈高度结合,学生伴随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反映音乐情绪和要素,通过练习去体会舞蹈动作与节奏、旋律的结合。在教学生学唱乐曲时,教学生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增强学生们的舞蹈律动感,指导学生制作舞蹈道具、自制简单小乐器,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学生们喜欢民族音乐,随着民族音乐进行民族舞蹈的动作表演对他们来说是很乐意接受的。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