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1

上好地理课,教学策略最为重要。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可分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就是利用传统教具来教学;现代教学手段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点。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题探究、练习等;教学思路是如何安排教学环节,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这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

《中国的季风气候》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下面以此为例,简单谈谈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既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用传统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是可以用动画来演示季风的行进路线,画面很形象,学生能够轻松接受。传统教学手段则对老师的绘图能力要求较高,在讲解时需要老师先在黑板上挂好中国地图,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冬夏季风的行进路线。这样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阅图能力,同样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教学内容而定。《中国的季风气候》一课中,学生既需要掌握概念,又需要体会我国季风的特点和规律。这一课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不论采用哪些方法,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带着探索问题的动机去学。

三、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我提倡分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尝试。现以《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分类讲解。

1.明确知识目标

该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尤其是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规律。上课伊始老师就该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预先设计好问题。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书自学。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是怎么划分的?其分界线是什么?③我国冬、夏两季各刮什么方向的风?来源于哪里?有何特点?带来哪些影响?④我国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有何规律?

3.学生表述观点,老师引导、讲解并作补充

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绘制好中国地图,学生看书思考后开始针对问题自由 发言。老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太平洋、印度洋、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地理名称。在学生谈冬夏风向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箭头画出风向并结合地图分别讲述它们的性质。在引导学习表达观点的同时,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和补充。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是地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老师需要做精心准备。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老师在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后,应当联系实际生活,列举相关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这样才能让教育达到最终目的。在学生通过课堂了解我国的季风气候以后,我给出了一个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该案例是:2011年,我国南方数省夏季降水稀少,生产生活严重缺水。请尝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大多数同学都能用我国夏季风失常来加以解释说明。

5.巩固练习

篇2

1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高中地理老师的我们又应该如何授课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然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来处理教材,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缺乏学习兴趣和真实的体验。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样需要地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1)树立“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教育要开放。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适时补充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眼,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3)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改变教学方式。我们要走下高高的讲台,到学生中去,由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转变角色,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双边关系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重视学习内容轻视学法指导,重视教师主导作用轻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核心位置,形成了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学生自身认识问题受到年龄的限制,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因此,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并且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也引发师生关系的对立。高效课堂就是要实现知识面前师生平等。课堂洋溢的是知识探究的思维火花;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因为优与差,它是过程评价,是鼓励评价,有的只是不同的学习者,只要你能从学习中进步;课堂上没有权威与听众,有的是对知识的追寻,对各种思维的肯定,对智慧闪现的褒奖。要借助新式课堂中和学生共同思考的乐趣,带给学生思索的启迪和进步的兴奋。要言传身教,更要循循善诱;既要点拨指导,更要接纳学生的思维认识;既要讲,更要让学生自己去学,帮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而动辄对学生的压制,要借助好的课堂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快乐教学,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3改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参与

地理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迅速转变,用新的方法、新的课堂形式来完成高效课堂的改革目标。“人和”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激趣”是构建快乐、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条件:课前,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课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主动”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主体。“互动”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手段。“发展”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另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课堂的“多而全”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一节课内,要想说明的问题越多,则每个问题分配的时间越少,这就势必造成了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事实上,每堂地理课都有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这些“焦点”、“中心”揭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去揣度、联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师也可以以生活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列举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 策略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这是对一名地理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而怎样才能“上好”,则颇费琢磨。人们往往认为认真、细致的备课是最关键的环节,而笔者认为,备课固然不可懈怠,但更要重视课堂操作,因为它更加直接的关乎教学效果。

有位地理特级教师说过,“把我的教案拿给你上课,你未必能上得出我的效果”。诚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案仅是一种物质凭借,它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稍加时日,教案这一模块对教师而言,就不再是问题了。而在利用教案实施教学活动时,对课堂的驾驭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一个常做常新的工作。成功驾驭课堂的标志便是“构建和谐课堂”。惟其如此,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就是要在课堂操作中巧妙驾驭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对课堂的驾驭是有技巧的。具体讲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适当运用教学机智。

一、“自学-交流-提升”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切实使用好“自学-交流-提升”教学模式,该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课下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自学学案,教师批阅,课堂上对存在的比较集中的问题集中展示,借以形成平等的互动氛围。但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应在学生“敢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使他们“愿说”、“能说”、“会说”最终做到“说对”。

让学生“愿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看法,给予妥善的回应、恰当的评价,适时的引导,从而调动他们从思维到行动积极参与课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学生做到“敢说”和“愿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良好开端,在这之后让学生做到“能说”和“会说”并最终“说对”,则需要进一步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些工作除了课堂上的正确的启发与引导之外,还需要把功夫下到课外,那就是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一些层次较高的学校听课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出众,他们也同样存在区分不开“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在降水量—温度图上的差别”等问题。但有一点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难以企及的,那就是语言表达,他们能简洁的、准确的表述出来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就是能力,就是“能说”和“会说”的表现,到这里就离“说对”不远了。有些时候我们不敢更多地让学生发表意见,也是因为他们表达上的困难,担心费时费力影响效率。然而我们更应该清楚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会,所以与其回避不如早一天面对,早一天着手解决。

二、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

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首先要敢于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这一点是与认真备课密切联系的。这里的备课不单单是教学内容、知识点的研究整理,还必须包含充分准备应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对教学过程的良好预见性,教师往往唯恐无法驾驭课堂、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而不敢放弃对课堂的主宰,不敢平等。只能是管束着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活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认识,使他们局限于教师的思维认识水平而无法创新。

其次,教师要准确的为自己定位。教师之所以不敢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还有一个面子的问题。教师唯恐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提出与自己相反的认识,而自己无法澄清,觉得面上无光,有损“师道尊严”。这就包含了教师如何为自己定位的问题。譬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到“五种导向型工业”时,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后,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让学生当“企业的领导者”,我则当“领导者”(学生)手下的一名普通工人,让“领导者”就决定工厂选址方面回答我的提问。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个问题向“领导者”请教。由于学生担当的是“领导者”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愿被“手下”问住,于是他们相互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从而完全弄懂了“五种导向型工业”这一重点内容。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三、适当运用教学机智

课堂是动态的,由人构成的课堂充满了变数,所以教学机智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是在动态过程中,面对即时出现的超出自己设想之外的问题,即兴采取妥善办法掌控局面,达到既定目标的能力。

譬如,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位学生小A,从来都没有在课堂上主动发过言,是班里的后进生。有次,做一道比较难的地方时计算题,只有小A主动要求上黑板完成。没有想到,计算方法不对,书写潦草,真正是一无是处,学生一片哗然。为了保护她的心灵不受伤害,我说:“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小A同学走出了探求真理的第一步,这种精神是可喜可贺的,谁愿意接过小A手中的粉笔,让我们一道来解决这个拦路虎。”这番话并非只是让小A在脸面上丢得开,更为重要的是让小A知道了一个道理:世上的事并不一定都会成功,但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去做,成功与否本就不很重要。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巧妙运用类似的教学机智,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篇4

关键词: 生本教育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本次统计学生的问卷总数为500份,经过筛选,选出有效问卷476份,其中男生243人,女生233人,基本实现性别平衡比例。

(一)大多数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地理的感情,对地理比较喜欢的比例为32%,不讨厌的比例为47%,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的比例为21%。由此可见,对地理多多少少有一些喜欢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明确讨厌地理的学生还是小部分的,喜欢地理的学生是我们实施的生本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所做的是让喜欢地理、不讨厌地理的学生更喜欢地理,同时那些讨厌地理的学生,要弄清楚他们不喜欢地理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们改变对地理的印象,进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最终提高地理成绩。

(二)大多数高中生参与地理教学的程度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的课堂,仍然77%的以老师讲课为主,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和师生互动的课堂只占23%。86%的学生很想要自己参与课堂,喜欢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的这一种教学模式。

综上分析,学生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地理课没意思;老师讲太多;我不能参与其中。既然知道学生不太喜欢地理课的原因,老师就要加以改善。因此,为了教学更有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改变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应当和学生多加沟通和交流,多多接触,这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会有所帮助。

二、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探析

高中地理教师在打造生本课堂时要重点用好以下五项教学策略:

第一是面向全体策略。所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师生都必须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是互动探究策略。这一教学策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互动探究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因材施教策略。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班级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智力因素差别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只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实施有差别性的指导,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精心设计教学,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辅以必要的个性化辅导、练习、作业等,使教学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成长。当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要注意有效补接受式教学的不足。

第四是概括总结策略。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过程中,要实时进行沟通及信息传递。老师不仅能够全面巩固和加强学的和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同时能掌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当堂调整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要及时记笔记并且及时总结,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观察时集中注意力,增强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及时记下当时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捕捉到重要信息,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课后复习,是温故知新的助推器。

第五是多元评价策略。多元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肯定、鼓励和赞扬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尊严、自信和胜利的经验;积极的鼓励、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还具有教育和激励功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多元评价,跟踪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发展自信,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新一代素质人才。

多元性激励评价策略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心理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潜能。

三、结语

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要以生为本,采取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知识;或者包含重、难点知识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一步步攻克难题。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合适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这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而且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切都要基于高中生需求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华而不实,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通常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是由学生的兴趣决定的。因此,为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授课教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热爱地理,喜欢地理,对地理课感兴趣。怎么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散状态集中到课堂中来,以最快速度的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利用好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做好新课导入是关键。地理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话题,以故事、诗歌、新闻、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接下来的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学习中。导课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课堂学习,学习效率高,学习劲头足,教学效果理想。

二、加强课堂地理知识的传输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将学科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然而知识的获得与吸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性构建。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总结重难点以及运用书本知识到生活中,将教材内容活化。

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材知识是以文字形式总结的结论,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及掌握知识的本质,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将书本知识进行展开、重演、还原,最后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授课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阶段,可以为学生举例周边的生活环境,加强地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同时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学会如何学以致用。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让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记忆知识,纠正应试教育所学内容只能用来获得更高分数的错误观念,从心里端正学习观,爱上地理学习。

三、增强学生地理课堂学习能力

理学科虽然归类为文科,但是它与靠记忆背诵来掌握的政治、历史学科不同,它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授课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的讲授阶段,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将地理知识内容进行板书罗列。学生不会对地图进行分析,则无法对地图上的国家以及地区进行区分。不会分析图表、提取信息,就无法对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位置等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教学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必须引学生发散空间思维能力,头脑中形成地球的立体概念,然后对课本知识加以理解。如果仅仅靠背诵各个时区、行星概念,学生仍然不会计算时区问题、理解昼夜更替。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是教授学生解答地理习题的关键步骤,更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本知识的基本要求。

四、提高地理课堂的活动频率

高中地理新课改背景下,老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开展地理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本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利于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进步和发展,其教学效益是无穷的。

篇6

【关键词】地理课堂;优化教学;方法探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该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里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对我们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的最优化呢?

一、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另外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扩大资料来源,还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借鉴语外史政等课的活动经验,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

过去我们主要搞过一些课堂5分钟地理知识介绍,但形式比较单一,以演讲为主,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效果并不理想。细细想来,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导游和演讲家,不妨把多样的表演引入地理课堂,比如可让唱歌好的学生,课前找个音乐伴奏带,在课堂上领唱独唱一首特色民歌,效果一定比播放一个现成的音带效果好,象《北国之春》、《铃儿响叮》、《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错的选择。会拉琴的同学来一段独奏,而平时调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不妨来个外国民俗表演,如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三大宗教的不同祷告形式,不同国家的舞蹈。在讲国家地理时,可分别请一些同学事先准备好熟知一些国家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工业产品、娱乐风俗等常识,然后来个吹牛比赛,夸夸×国好,几个同学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谁把牛皮吹错掉就自动下台。有条件的活,可组织学生来个世界风情表演大会,把全班大多数同学调动起来,参与唱各国民歌、演讲、地理小品、民乐演奏、时装表演、地理游戏等活动。结合学生民主评议和专家评审来评比优秀节目。

三、通过摄影照地理、美术画地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特色风光、服饰、建筑、娱乐活动……利用课堂的部分或课外时间,也可让学生画一画反映各国各地区各自然条件的典型动物、建筑、风光、娱乐、服饰等图画。可在适当地点进行展出或评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让师生一道来搜集中外地理风光及风土人情照片及资料,在地理教室举办小型展览或竞赛。也可以利用画地图来学地理,课前可要求学生准备一张透明纸,描绘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轮廓,然后讲到一个知识点就把它写画在图上,一个国家或地区讲完,它的每个知识点也就相应画在了图上,比直接用现成的地图讲记忆效果更好,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画得好的同学,还可上黑板来进行板图比赛。这样喜欢画画的同学又有了地理课上一展才华的机会。

四、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篇7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对与实际的结合比较重视,对学生在事实梳理分析基础上,并逐步地对地理原理的运用得以掌握也比较重视。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实施下,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思想,然后将当前的一些社会发展问题以及人类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难度有了相应降低,在一些探索性的内容上有了增加,这些探究的内容基本是和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比较突出。

2.高中地理课程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地理老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有待加强,对课程资源意识要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指令课程计划比较突出,这就和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得到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也没有达到标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以及开发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对课堂的有效开展就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不科学,这对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加以充分重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作用的发挥很不利,这一问题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有广泛存在。如果不能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就很难得以实现。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实施应用,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还要全面解读课标,实施有效教学设计,从具体措施实施上就要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挥。然后对学生学习重点加以确定,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能灵活多样。

要对地理教学的策略加以转变,将地理课堂的良好氛围进行营造。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要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将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有效开展。对地理课程要能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客观以及抽象知识能同化到学生认知结构当中,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及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导入情境的时候,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产生共鸣,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应用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教师的网络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进行积极培养。高中地理课程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就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老师可直接通过网络化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地理资源的观看就能直观地了解到所需要的知识。在教学的方法上老师也要创新运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方式进行充分利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地理课堂丰富化地呈现。

篇8

关键词: 初中地理 低效表现 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是一片低效教学的景象,即教师的教学偏离目标、违背基础规律、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及全方位发展。

1.课前预习的低效

初中地理课前预习工作低效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备课不充分,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突发性提问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与储备知识的支撑,如学生在产生疑问后向教师求助而表现得不知所措或模棱两可,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答;(2)学生对待课前的预习任务不认真,甚至没有预习的习惯,导致授课开始后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严重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课前预习的低效情况,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收集整理所有与本次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知识与内容和各个环节之间进行设计与串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临场应变能力。其次,鼓励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任务,严格按照熟悉内容――找出重难点――尝试性练习――课堂提问的过程进行预习,确保学生能高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2.课堂过程的低效

2.1合作学习的低效

有的地理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混为一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放任学生分组后自由探讨学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合作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活阅历较少,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缺乏一定知识储备,或不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思考,直接进入交流讨论甚至总结环节。

针对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下出现的低效情况,教师必须确保教学模式应用的高效率,在展开合作学习时,保证学生围绕探讨的主题有绝对吸引力,或是开放性,如学习《认识国家》时,学生的探讨内容可按照教学大纲依次探讨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等,也可以结合学生出国旅游的经历探讨亲身所见的各种国度文化。另外,教师切记不能放任学生处于一种无目标合作的状态,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如学习《中国的地形》,教师应掌握多种主题导入方法,如引导“在了解了我国行政区和疆域的划分以后,大家来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等,确保学生的合作有目标与方向。

2.2情境创设的低效

不可否认,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文本进行开发时还有很大的误区,盲目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放弃最本质的教学核心。如学习南极知识点时,一些教师通过南极考察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求激发兴趣,而在情境创设后提出“同学们愿意去南极考察吗”等提问而得到“太冷了不愿意去”等答复后,很多教师往往不知所措。教师的初衷在于以宣扬南极考察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入南极知识的学习,而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忽略学生的意志兴趣等因素,这就表现出低效学习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努力反思情境创设在地理教学中的目标,并且要抓住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感兴趣的点引入到情境中,再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感受生活,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

2.3活动设置的低效

活动应该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亮点,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融入学习提高效率。但当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内容,主次不分,华而不实,就难以取得高效。如设置辩论会探讨“日本人每年在南极捕杀南极鲸鱼是否正确”等话题,显而易见的结论大大降低活动创设的价值与意义。

高效的地理课堂活动设置,应该从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兴趣为重点,不断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对活动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形式服从内容,讲求实效。如学习中国地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城市蹲”的游戏,选出20多个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城市,而在喊出“城市蹲,城市蹲,城市蹲完湖北蹲”时,代表武汉、荆州等湖北省内城市的学生就要完成各自的动作。有趣的活动形式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在高质量与连贯性强的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所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高效学习目标。

3.课后复习的低效

在课后复习工作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小结的环节,只是简略介绍学习中主要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单一枯燥的总结形式导致小结环节学习效率降低。

教师应该明确课后小结的重要性,丰富小结形式,如教师小结、学生自我总结,或重难点与分散性知识的串联小结,等等,在结束章节学习时注重知识框架的梳理,才能真正为学生掌握知识做好延伸与导入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学生

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学科从上到下,凝聚了人们智慧的结晶。人口、社会、宗教、语言、商业、交通、气象、城市等等不一而足。地理课程教学也是一门复杂性较强的学科,涵盖范围和广度,都体现出其自身的独特性。课堂教学,是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提高其有效性,是把握课堂脉络,实现地理知识普及的必然要求。初中地理,是其关键期,从这一时期开始,就充分重视其影响,对未来文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初中地理教学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课程,是一门以研究地理知识为目标的主要课程。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外,还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地貌、气象观等人文情感为目的的学科。地理课程在新课标要求下,除了使学生自身具备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外,还以树立正确的为祖国繁荣昌盛和奋斗不止的心态为目的的特殊课程。

地理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教学环节往往不予以重视。地理考试在总科目中所占比例较小,使得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重视度相对降低,这对高中地理作为文综必考科目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许多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大部分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缺乏必要的思维和学习能给力,教学效果极差,对学生在高中段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

地理教育,应是初中教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要在课程实效性上努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高中地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理论依据及意义

无论是基于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对教育课改的支持应和,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基于对初中生知识和技能、学习情感和态度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体现。除了完成地理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外,还要获得充分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初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来源是素质教育,地理教学的核心也要围绕"生活中的地理"、"终身发展的地理"来展开。即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解释生活中诸多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创新和发展,助推学生掌握地理思维能力,使初中生朝着有利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方面努力。

三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

师从古业;"传道、授业、解惑",除了改变旧有的"填鸭式"教学外,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实现教学环节的互动情景式教学,更能充分利用教学环节的各项资源,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学环节进行深化,以效率先行,实现知识经济下,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将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被动"教"到现在的学生主动"学",除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外,还从时间上,空间上,实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将地理教育理念从轻视走向理性重视,更能够充分了解地理教育的内涵。教师不能,单纯的拘泥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以课外内容触发时代内涵,让学生充分感知时代脉络,体验地理浩瀚知识带来的愉悦,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将现代教育中的集群效应发展到个体化一体化教育方略上来,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地理知识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也会朝着有益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去。在学习方式上,采取学案法(学生个体案例教学法)对不同的地理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果加以发扬,通过对学生个体地理水平的测评和调研,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以"导"助教,逐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度,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从传统的地理理论教学实践中,创新出一条新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恩呢管理,从抽象化的概念中走出,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学习内涵。比如说学习某区域地质构造时,可让学生建立山体构造模型,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地里活动课程中包罗的世间万象。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制作仿真模型,自实践中对地理的重视度,就会大幅度提升。通过对气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认识自然界规律,结石雨雪成因等多种实际问题。

3.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初中生的系列思维拓展,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能力,构建起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从培养学生智育开始,让初中生具备较强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地理常识,思维和界定学生的额空间爱你思维能力。运用地图的直观性布局、分布特点,研究地理事物间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地图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地理的综合变因实施综合分析。

4.构建教学绩效评价考核体制。

在终结学生教学阶段,绩效评价考核体制,更能使师生从教与学中,吸取经验教训,弥补地理课程中的缺陷。除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外,也能使教师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中,突出学生教学成就,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获得有效流。教学终结阶段,对学生的绩效评价,要采取多维方针,不能单纯理论试卷考核就对学生学习效果予以全盘否决,而是完善评价体系,以调研综合考核课程实效。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的而评价考核机制,更能迎合新课改下学生的需求,在实践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 总结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初中段地理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引导性,是提高地理课程实效性的额主要方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握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落实地理课程教学实践,完善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提升,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正确态度,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略。

参考文献

[1] 温辉平.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4):118-118

[2] 谢世国. 教师引导下分组自编学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益尝试[J]. 地理教育.2013(4):24-25

篇10

一、 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学设计理念上要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认知需求,教学目标设计应发挥其导向功能、测评功能,全面细致地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终评价设计、课后反思预设,适时适量地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法、搜集资料分析法,注重教学过程而非只注重结果。运用新课改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差异教学设计观,实施梯度式设计策略。教学目标设计要遵循广泛性原则(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层次性原则(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和可操作性原则,体现三维教学目标。都要站在学生立场上想问题,用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精选表现手法独特新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声情并茂、能引起学生强烈情感共鸣的表现形式。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表现在对地理知识间的灵活转换和应用上。学生如果具有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就能对于地理问题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重复的说教。教师应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系统,注重逻辑思维培养,构建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大气热力环流”教学中,基本知识点是:⑴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⑵冷热不均引起垂直气流,产生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从而产生水平气流,它与垂直气流组成环流。而城郊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正是运用了这两个知识点,是热力环流的具体化,在这些现象之间可以运用知识迁移。学生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没能把所学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如新知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理”,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气压带的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状况的联系”“地中海和非洲热带草原区的区域分布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理解起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 课堂教学要敢于留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面面俱到,天衣无缝,而要适当留白,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些教师常常害怕自己不讲学生就不懂不会,生怕拉下一个知识点没传授给学生而“失职”,这是因为我们把学生看成了一个需要“保姆”照顾的“婴儿”,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其实,学生是鲜活的能思考的人,让他们多做做“思维体操”,使课堂中预设性的程序少一些,生成性的成分多一些,活动中渗透教学主体,参与中实施教学内容,教师少说一点,学生多做一点,才能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不留有一点余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理解的不说,学生能讨论解决的不要包办。如在初中地理学生就已掌握的区域地理知识,在高中再次出现时,就要让学生从复习旧知识入手,通过读地图自己去发现。地球上有十几种气候类型和相应的自然带,众多的洋流,这些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学习几种典型的相关地理事物,其他的类型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理解掌握。而且,教师全部讲解也不现实,太费时间,学生也失去了很好的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四、向读图要效率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语言”,它承载的信息量极大,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属性也很直观,是地理学习有力的辅助工具。可以说,不从地图上得来的知识不是活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记忆也很困难。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中必备能力,通过读图训练就可以提高这项能力。所以只要我上课,我就要求学生课桌上同时打开课本和地图册,要把两者看得同等重要。

景观图、示意图、地理事物关联图、照片图、地理原理图、地理现象形成图同样对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它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掘和利用其教学价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图有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六大板块图、世界区域图、中国区域图、世界洋流图、中国和世界地形图等,它们是地理教学的很好的助手。

五、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让他们用心去体验、融入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应在课堂上树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恒定的意志力、广泛的兴趣、坚韧的性格、自信力和抗挫力,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与环境变迁”这一节时,可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这些素材中发现环境变迁的历程和规律,然后师生共同系统总结。

篇11

关键词:少教多学;初中地理;分层教学;自学能力

“少教多学”教育理念旨在关注人的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知识以外的技能,注重生存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学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和“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教育理念促使初中地理课程观发生改变,“少教多学”教育理念也逐渐得到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认可。近年来,很多教师积极将该理念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具体授课思路和技巧。目前研究考虑的大多是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少教多学”,深入到某个学科的研究较少,初中地理课堂如何实现“少教多学”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进一步凝练出初中地理课堂实施“少教多学”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最好的“教”就是“不教”,最重要的“学”就是“不学”,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少教多学”理念中极其重要。笔者认为, 教师应在如下方面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推动认知的内在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内在推动力,学习行为才会持续下去。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学习埃及时,教师可讲一些金字塔的历史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学习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发挥教师的“导学”功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地理课的学法指导,一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二是教给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方法,如读图的方法;三是教给学生总结归纳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这里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原则,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原则,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等。

3.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有专家指出,有些地方新n改美其名曰“授之以渔”,但却没告诉学生“鱼”是什么,使课改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同样导致“渔”的结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发挥示范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讲解必要的知识点,疏通脉络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少教多学”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在学习亚洲与欧洲后,教师带领学生用制作图表的方式,通过对比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河流特点和人口特点等方面的异同来深化知识,指导学生在学习其他大洲及其他易混知识点时学会使用列表等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二、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1.教学目标生本化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特征、性别差异,根据每个个体的知识水平、自身特点及家庭因素等差异制订适合不同个体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制订并不断调整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多元化

学生体验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少教多学”中不可忽视。在现代地理课堂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启发性学习、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地理课堂中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教学模式经历了从“无模”到“有模”,而后再到教师“心中有模而表现无模”的发展过程。教学模式从无到有再到无,体现了教学模式内化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而后内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妙在变化”。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教学评价过程化

科学的地理教学评价是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教师应在日常的地理检测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以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同时教师应把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检测、评价放在地理教学评价的重要位置,以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师应运用多样、高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展开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4.教师培训常态化

教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而是多方参与的学习机制。教师培训应注重平台搭建和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专家和参训教师的长期联系,促成教师培训常态化。

三、对地理知识进行难易分层

要做到“少教多学”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即对于难度不同的知识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简单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对于难度较低的内容可采取先学后教的原则,即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再给出答案;对于难度较高的知识,可采取先教后学的方法,即教师预先教给学生知识,而后再学以致用。如在学习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时,由于其难度较大,且为避免第一印象的错误,应采取先教后学的方法;而学习农业区位时,为加深知识的记忆,应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至于一些简单内容和学生自主发挥余地较大的内容,如海洋环境保护等,可让学生自学。根据知识难易“因材施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了对知识学习的针对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如今,Google Earth和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也为地理教学的革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新时期,教师掌握一门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地理教学实际中,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实现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教师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如在讲到地球运动时,可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进行教学,方便学生多角度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以弥补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等问题。

总之,“少教多学”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和教师的积极引导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分层,并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少教多学”。“少教多学”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叩开学生求知的心扉,使学生在自我求知的海洋里发展能力,在反复体验中提高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把正确的学习方法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冬岩, 魏为. 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10(5):31-35.

[2] 马庆荣, 姚宏伟. 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理念的启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1,13(12):33-36.

[3] 林楠. 基于“少教多学”理念的高中地理核心内容分层教学策略[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4(4):24-26.

篇12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营地,是学生获取新知,锻炼和提高多种能力,养成一定道德情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价值趋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那么,怎样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响应新课改,下面浅谈本人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境是由人的主观因素(认知、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和境的总和。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若在课堂教学中能精心创设地理学习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情境来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策略。例如,在讲“经纬网”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茫茫的大海中,有艘海轮遇到风暴失去控制,船长命令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出事的详细地点,可使邻近的船只及救援人员迅速准确地赶来救护。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报出准确的位置呢?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对经纬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就可抓住时机进行知识的传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经常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主动式、交流式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变讲堂为学堂,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学习之功,在于领悟。”我们教师只有做好自己的主导工作,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地位,学生才能发展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把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自学前提下经过分析、归纳和综合写出阅读提纲,并把不懂的问题设计成题目向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质疑,然后教师再答题和精解,使学生多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作风。教师讲课要“小而精”,要做到设问精,讲解精,点拨精、让学生有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难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支配学习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三、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对于教学手段,目前是数不胜数,如探究教学、主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游戏教学等等。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也都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同,但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反应这种方法不好、那种方法不好。通过在教学中的经验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特点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可能是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对“地图”章节的学习中,就可以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通过对本市地图的观察来分析如何在一张纸上把整个城区表现出来?进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下一步继续分析比例尺的具体规定等等。再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时,就可以使用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同学分组进行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在集体思考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我国行政区的认识和记忆,和传统纯粹告知的教法相比,效果得到大大提高。在如讲解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然后老师再进一步补充说明。对于学生复习、应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合作精神都有极大的益处。

四、制定激励措施,引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篇13

关键词:课堂活动;初中地理;有效性;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普及,国民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在新时期及新环境下也要求教育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采取更加可行而又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讨及研究,人们提出课堂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此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切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得以调动,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也能够得以提高,可谓是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一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真正实行有效性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提倡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也不例外,不同学生的个性是不尽相同的,这便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切实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加以采用,充分尊重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地理教师还应当确保在课堂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为辅导者,实现课堂主体的有效转换,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在课堂活动中大力倡导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及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及鼓励参与教学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必要的课堂活动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少之甚少,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差,而且动手能力不强。长此以往极易遗忘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大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活动效果。应当强调的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要始终构建在参与教学的前提下,在整体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正是因为初中地理学科具备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以及开放性强等诸多特点,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一系列要素,并且各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穿插,还有着相对较强的地域性、差异性,比如说江河、矿产、物质、丘陵、山地、平原等要素所构成的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按照地理课程的特点,借助于课堂活动来组织学生接受地理知识,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发现及解决地理问题。

三、重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只有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初中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是将渴望知识火药点燃的导火索,地理课程如果无法吸引学生亦或是学生不感兴趣,那么便会使得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与其他学科不同,地理学科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将地理课程的特点把握好,只有教师能够正确地解释地理现象、认识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才能够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这不仅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同样也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难点。所以,在地理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好胜、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课堂活动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使学生“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比如在设计“中国行政区划”的课堂活动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①想象。要将拆分的各省拼图首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各个省区的大致轮廓进行仔细观察,启示他们将其与生活中的某些实物联系起来。接着教师对几个省的轮廓图予以出示,以此将达成抛砖引玉的效果。②示范。把拆分后的各省轮廓在相应的板块上还原。③准备。学生对各省区的相应位置及轮廓进行强化记忆。④竞赛。各学生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表演拼图。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便能够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四、加强信息传输,巧用多媒体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常学生是借助于触觉、视觉以及听觉来接受信息,其中视觉是人们认为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大量的实践充分表明,综合传输远远优于单一的形式,因而多渠道的视听结合信息传输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具备着突出的优势。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将学生带入活泼生动、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对“长江”的课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有关长江的影视片段,动听优美的解说,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很快便能够融入其中,不仅将美的享受带给学生,而且还使得学生分散的心很快地得以集中。再比如讲解“日本”的知识时,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教师可以对凸显日本国家的地理特点的图片或者短片播放给学生,启发学生的讨论。以此使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感知中讨论,教学的重难点便得以强化。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学科是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一门课程,蕴含着大量且丰富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中采取有效性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道秀.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

篇14

【关键词】地理课堂 师生关系 创设情境 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87-01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互动中,学生和教师的目的是一致的。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的优化是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和特长。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摆正师生关系,对学生应无私关怀,和谐共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从而使师生的交流毫无障碍,配合默契。因为,作为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低下身段,在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说教”,师生之间缺乏“沟通”。长期以来,有可能造成学生厌倦学习,情绪低落,抵触学习,在课堂上会做出一些小动作,以此来表达情绪。因此,教师应重视这种现象,主动承担解决矛盾的责任。用真挚的态度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运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等去“征服”学生,使学生由“口服”到“心服”,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地理科学,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师生情感共鸣。

二 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在地理课堂中,不仅要优化学生情感生活的环境,而且要有目的地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理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内容。从自然资源到人文地理,从祖国到世界各地,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使学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如在《中国地理》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的物产,中国各地在经济建设中的人文景观美、名胜古迹、民族风情、艺术作品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热爱。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到由于人类的无节制开发,造成大面积的资源枯竭,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环境在不断地恶化中,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如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我出示材料让学生分析:(1)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每天“吞”掉全球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吐”出大量氧气。亚马逊热带雨林所制造的氧气至少占全球氧气总量的30%,因此得到“地球之肺”和“绿色的心脏”的美誉。(2)用多媒体播出被破坏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而,又提出问题:亚马逊热带雨林绝大部分位于南美洲的哪个国家?如果亚马逊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后果?保护环境,防止破坏森林资源,我们有哪些措施?通过这些视频和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三 联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

课文中常有一些较重要但抽象或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适当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迁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大胆尝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强化训练的方式。提倡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可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开展教学。如在“跨省区域的发展”中有这样一则材料:2013年上半年,湖北恩施全州累计接待旅游者131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61亿元,同比增长36.4%,在湖北省的经济战略中,东有“武汉城市圈”,西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了打造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至关重要。我提出几个问题:(1)为如何保护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优美的自然环境提几条建议。(2)联系本地的“客家土楼”,虽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发展不好,本地区居民在旅游业的收入甚少。让学生为“客家土楼”旅游业的发展出谋献策。于是,很多学生感到这是一个为家乡人民办实事的机会。学生从交通、旅馆、饭店、服务水平以及土楼内的垃圾、家畜粪便等探究本地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四 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为自己“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