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课堂安全范文

小学课堂安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课堂安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课堂安全

篇1

小学综合实践是一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的学科,它强调学生亲历社会实践,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因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如何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灵性整合案例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能力?本文从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安全教育,有效增强安全意识;结合研究性学习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安全能力;结合社区实践活动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拓展安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综合实践;安全能力;灵性整合;有效提高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该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全面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特点,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安全教育,有效增强安全意识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给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着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其中的信息呈现出鱼目混珠、难辨真假的特点,这对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会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还不具备很强的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他们极易收到互联网中不良信息及虚假信息的影响、诱惑与蛊惑,从而形成错误的观念意识,最终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的话还会走向犯罪道路。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全面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从而尽可能避免网络不良与虚假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作用。比如,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中奖信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难以辨别真伪,但在网页上收到奖金、奖品等的诱惑,他们很容易就信以为真,从而依照提示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像姓名、学校、家庭地址、家庭收入、父母工作单位等告知有预谋的犯罪分子,从而增加了小学生的人身及家庭财产风险。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不安全的信息,如钓鱼网站,有些网站会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隐藏”在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中,但学生点击链接时,电脑就中毒了,如果电脑上有网银行等信息就会被骗子利用了。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借助案例教学法告知学生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中奖等信息,注意辨别钓鱼网站,并学会运用杀毒软件和安全卫士保护自己的电脑,从而有效提升安全意识,增加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2结合研究性学习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安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究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研究性学习中存在很多未知因素,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能安全地研究新事物、探究新奥秘,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充分的预设,尽可能多地预想出研究性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会对学生身心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情况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将这些预防措施告知学生,使学生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比如,在研究花卉的嫁接方法时,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剪断植物茎与枝条时该怎样安全使用剪刀、刀片、手锯、接芽刀、枝接刀等,以有效预防学生在使用以上几种工具的过程中误伤了自己。在学生进行实际嫁接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嫁接植物”的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嫁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科学存放、使用、传递剪刀与刀片等,使学生在活动中生动地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积累使用经验,有效为后面的嫁接活动奠定基础,达到安全地参与实践,提升安全意识。

3结合社区实践活动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拓展安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教学空间更为广阔、复杂,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更为深入,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过程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最终为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进行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制定恰当的安全教育方案,使得学生能全面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与方法,从而尽可能排除课程教学中出现危险状况的因素,进而为学生营造出更为安全的学习环境。如,每年的重阳节,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社区的敬老院做义工,帮助老人们清扫地面、擦玻璃、晒被褥、梳头等。现在不少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中基本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不知道在劳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因此,教师应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学生擦玻璃时要注意的安全,如需要站在桌子、凳子上进行劳动时,不仅应确保桌子或凳子足够结实,而且还应确保它们都稳稳地放在平地上,并且在桌子或凳子上不应运动幅度过大。只有这样,学生在擦玻璃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实践活动已经超出了校园的范围,有些学生可能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即便是对活动社区比较了解的学生也不应该脱离组织、擅自行动,否则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也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现场安全指导,有可能引发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安全范围内活动,以免意外发生。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安全是确保教学目标高质量、顺利实践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刻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依据综合实践教学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渗透,从而确保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顺利、高效实施。

作者:张广亮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临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的升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落实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措施责无旁贷。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一、体育器材的年久失修

学校体育器材建设是一项大笔的投资,既然有心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条件,就要负责的做到最好。单杠、双杠、篮球架等铁制器械由于长年在操场上接受风吹日晒雨淋,可能在学生使用时发生意外断裂导致事故发生。

二、小朋友之间的恶作剧,打笑嬉闹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本身喜好多动互相打闹从中获取乐趣,但他们没有一定度的把握,下手或轻或重,闹着玩也可能因为动手变成真正的矛盾,产生来不及后悔的后果。

三、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存在问题

目前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没有接触过大强度的体育活动,稍微过量的体育活动就会产生不良的反应,比如跑步导致的呕吐,还有眩晕等不适症状。自身又不具备一定的急救常识,因此也会产生安全问题。

保障学生在学校可以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是学校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学生的安全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安全教育。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刻不容缓。

(1)校方和教师应当及时定时对学校的体育器械进行检修,确保正常使用,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乃至不存在任何安全问题最好。

(2)体育的同时加强德育。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避免安全问题的方法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强健体魄,更应加强德育,告诉学生注意自我保护的小技巧,譬如身体无法掌握平衡时可以向倾倒方向跨步,跑步前倾时一定用手撑地保护脸部等等。还要教育学生不可用生命打闹开玩笑,要互相尊重和谐相处。

(3)适当地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改善自身体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现在独生子女体质较差的现实情况,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活动,既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动量,又要照顾到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譬如课前开展的准备活动,慢跑热身运动等都是预防安全问题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都应用客观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共同努力使之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为孩子的发展创设积极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不改变学校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渗透安全教育。同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安全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安全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上,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又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素,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放学立即带回家不再带到学校。再比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往往会让学生带自制的钟表到学校,有的家长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于是让学生提醒家长在制作时要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课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

二、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安全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根据预定的教学安排,我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就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因此我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就明确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1.在室外学习的目的是研究本课知识,因此不能做与此无关的事情;2.操场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做踢球等活动,因此要注意避让;3.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各班上课。4.活动时间结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点。通过这样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学生通过收集和统计数据,组员之间激烈的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与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更能促使学生成为关注自我生存,关注社会环境,有一定法制观念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从小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法制的种子,将来一定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利用教材潜在安全教育资源,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学》时,当时我发现图中有限速标志,于是我结合教学,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别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对从而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不安全,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时,这节教材的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景。于是,我以谈话导入新课:“春暖花开的季节,骑车旅行是一项既环保又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不过,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车。如果你也想参加这样的旅行活动,必须在家长的监护下才可以的。这不李叔叔正骑车旅行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4

关键词 融入课堂;借景引发教育;理解重要性

成才必先成人,不成人必成不了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承担着青少年儿童法律安全意识的培养的责任和使命。结合小学知识,笔者浅谈怎么样在数学课堂中构建法制安全教育教学。

一、把法制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要想在数学课程中融入法制安全教育,必须把教学内容与法制安全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既把课程学好,又把法律灌输给学生。但是不能重此失彼,把数学课堂上成法律教育课,是在教好基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知法,更要懂法,熟读《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自由运用。

(1)在学习课程“克与千克”时,要学生进行通过天平来进行测量,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即知道1000克=1千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课前准备好道具,比如硬币、食盐、沙子、大米等,要学生自己动手用天平进行称重,然后得出结果:1枚硬币约重1克,一袋食盐250克,散沙300克,大米500克,然后进行克和千克之间单位的转换1克=0.001千克,250克=0.25千克,300克=0.3千克,500克=0.5千克,要学生认识到1克,1千克的大小体积,重量。然后进行相关内容的导入,提问:

什么东西都可以用克和千克来做为单位计算呢?

同学回答:食物、水、建筑工具、衣物等都可以通过称重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

然后进行法律知识的导入,一克的东西虽然很轻,很不起眼,但是同学们应该都知道,一克的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要是犯罪团伙走私1000克的,将会给社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走私是犯法的,是需要承担非常重要的法律责任的,因此同学们要远离,珍爱生命。

(2)在学习“认识厘米、米”一章节时,要学生用尺子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尺子,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要学习进行测量。

如要学生对课本、桌椅进行测量,然后整理出答案,教师请学生分别回答测量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好板书。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学习和归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要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然后记性回答,比如:尺子0-1刻度线是1厘米,3-4刻度线之间长度为1厘米,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要学生回答课本和桌椅的长度中包含几个1厘米,,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尺子中的1厘米(0-1,1-2,5-6等)。教师进行知识的继续学习:那你们想到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宽呢?然后拿出米尺,并告诉学生米尺的长度单位为“米”,要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会发现:米尺上数字多、刻度多,有100,而学生尺上最多只有20;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进而进行思考:“1米里有多少厘米”?得出结论:1米=100厘米。

然后进行知识的扩展,要学生发挥想象,想想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厘米和米?有的学生就回答道:“在十字路口,马路之间的长度就可以用米来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拓展的法律知识教育,教导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要认真观察是否有车辆,遵守“红灯停,路灯行”的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要学生认识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也教导学生要有责任心,一举多得。

二、借助情景,进行法制教育,要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环境;安全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27-03[作者简介]温丽萍(1978―),女,本科,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师,中学一级。

提到“安全”,人们可能更多地想到人身安全。“安全”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语词,在各种现代汉语辞书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没有损失”。可见,安全也同时涵盖了心理层面的一种无威胁的感受,一种无危险的状态。

学校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获取知识的引领者。因此,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和有归属感的安全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情绪是高涨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学习效果也是高效的。

一、我国课堂安全学习环境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在小学阶段和中学的低年级段,学生们都习惯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学生们也很喜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很少主动回应老师的提问,甚至对于容易回答的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回答,或者回答问题的音量小。结果就是课堂上教师不得不陷入自问自答或不停追问的僵局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更注重来自他人的评价,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害怕自己的回答错误或者不完美而引起他人的嘲笑,造成学生公开回答问题时出现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反应。

(二)师生关系的原因

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曾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伤害过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而造成师生之间出现隔阂和不信任,引起师生关系紧张,也会造成学生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难以融入该教师的课堂。

(三)课程内容的问题

学习内容较难、较枯燥,或者学习内容本身不能吸引学生等原因也容易让学生出现抵触情绪。

(四)教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教师代劳的部分太多,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依赖性强、主动性弱,课堂上惯于被动接受。

然而,我们在列治文市中小学课堂进行考察时,发现课堂里面都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这个明显的不同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如果我们对上述四方面的原因进行深度的挖掘,实际上不难发现高年级课堂中出现的“沉默、参与度不高”归根结底是在课堂、学校这个学习环境中没有营造出一种安全的、无压力的学习文化氛围。下面,笔者结合在加拿大B.C.省列治文市中小学参观考察的体会,谈谈如何营造安全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倾听、发言、合作等学习行为的积极性。

二、安全教学环境的营造策略

(一)营造舒适宜学的课室文化氛围

走进列治文市的中小学教室,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以生为本。在小学的教室中,每一面墙、每一扇窗、每一个橱窗都以集体的形式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Daphny老师告诉我们:这种集体展示的行为是受家庭环境氛围的启发,因为在大量的全班性展示过程中,能不断地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点:“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是一家人,教室就是我们的家,同学和老师都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所以,家是安全的,家是放松的,家是没有压力的。学生在这样放松的环境中,都愿意通过积极的参与、主动的发言融入到课堂环境中。

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我们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课室中的某一个角落总摆放着一些糖果和饼干(坚果除外),学生和老师在课间可以随意取用。低年级课室的前面部分区域会铺一块大地毯,这块地毯的用途很丰富,老师可以和学生坐在地毯上学习、做手工、画画,学生学习累了也可以在上面躺一下,甚至打个滚儿。置身于这样人性化、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室环境中,学生和老师的心情也是放松的,其创造力也会得到激发。

(二)打造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加拿大的课堂教学原则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不同的学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如果长时间地用同一种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必定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加拿大的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注重开放式的思维、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的作业。对此,Bruce总监的分析鞭辟入里:最糟糕和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问是:“美国的首都在哪儿?”“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因为这种课堂提问方式是封闭式,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这种问题最不需要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而学生的回答往往也是迎合标准答案、迎合教师的期望值。因此,但当学生面临此类问题时,往往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时刻戴着思维的镣铐,缺乏进一步思考的内驱力和安全保障。此外,加拿大的开放式课堂还体现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开放等几个方面。

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感到安全,能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上的碰撞与融合。

(三)缔造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积极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关键,是学生安全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相信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师生共同的利益,那么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会更加活跃和充满期待。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甚至比学识渊博更重要。因此,加拿大的学校非常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是笔者在列治文市中小学课堂内外发现的一些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小技巧。

1.小学全科教师每天在课室门口欢迎学生,中学走班制教师也会在自己的教室门口迎接学生;

2.开学时调查每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掌握学生的业余爱好,并注重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课间休息时教师与学生在走廊交谈,中午和学生共进午餐;

4.善于用幽默的语言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看法;

5.注重倾听的技巧,和学生交谈时强调“eye to eye”,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

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四)倡导相互尊重的生生关系

列治文市主要的课堂学习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Group Work)。在笔者看来,小组合作学习本不是什么特别新颖的学习形式。但走进课堂后,笔者才发现加拿大的老师在操作上非常注重三点:1.创设小组文化。不同的小组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思想,有代表自己小组的标志或颜色,这些都是引领小组团队文化的精神象征,当学生感受到自己和小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能真正融入小组,进而融入班级。2.教师只提供有限的帮助。加拿大的课堂很少看到老师作为一个示范者教学生应该怎么做,反而是作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加入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当我问起这个做法的意图时,一位正在上课的女教师对我说:“我的参与本身对他们就是一种示范,学生会从我的身上看到如何用准确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 3.同学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respect),学生从安静地倾听他人发言、有礼貌地发言、鼓励性地表扬他人、表达赞成和不赞成意见时的措辞等方面学习尊重他人的做法。

倡导相互尊重的生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生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了来自学习伙伴的安全感,得到了被包容和被接受的满足感。这既提高了自身素质,也减轻了心理负担。

三、结语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告诉我们,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上一种正常的、自然的心理需求。只有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才能共同营造安全的、无负担的课堂,才能共同步入海阔天空的教学天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预见性 安全事故

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干什么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自从2008年实施体质监测以来,学生监测的成绩情况每况愈下。体育课中学生猝死、生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我们只有具备充分的“预见性”,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见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见、人性化的预见,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见。

一、课前安全的预见性

每一节体育课前,老师都要仔细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预设再一次在脑海中进行回放,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是否预设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各方面有无充分的准备和心理认识,这种课前思考也有益于老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烂熟于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师生着装安全的预见性

其次,老师和学生的着装应该加以预见。老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得体的着装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那么,学生的服装是否规范宽松,鞋带是否松散,提醒学生把佩戴的饰物、钥匙取下等。决不能让学生着奇装异服参加体育课。学生合适的运动着装也给体育课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三、对学生的预见性

1.学生精神安全的预见性。小学体育课一般设在上午的第三节开始。学生前两节课是主课,精力相对高度集中,下来上体育课,学生的身心都放松下来。一上体育课学生总是有点“得意忘形”,在走道和楼梯易出安全事故;在操场说不定就有点打打闹闹,有时候上课班级比较多,人多也复杂了,如果老师这个时间段不当有心人,安全事故说不定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2.学生状态安全的预见性。体育课因为学生都很喜欢上。所以经常会有带病坚持上课的,老师要酌情对待。对特殊体质的学生要经常了解其情况,关注上课状态。对请病假的学生,要询问病情,如果是大病,安排到合适地点休息。对有些小病如女生例假期可以安排在操场四周做一些轻松的徒手操和散步等,一定要在老师关注的范围内。

3.学生安全教育预见性。每一节课适时讲安全,多说比少说好,少说比不说好,说得多了,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如在游戏活动中开展逃生避险训练,在素质练习中开展安全知识场景训练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规则意识和常规意识的培养。如游戏规则、准备活动规则、比赛规则等,长期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形成定式。

4.学生课内安全的预见性。在体育课中,有很多项目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例如技巧练习,老师要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在练习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是尊重生命的体现。对学生进行保护生命的教育,能够经受挫折,也要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教学中也是对生命的一种保护。经常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如出现轻扭伤,教育学生不要摇动扭伤部位,应立即用冷水冲,达到泛敷的效果,可减轻扭伤的程度等。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全场的监控,所有的学生活动应该在自己的掌握中,如跑步下来学生的面容、激烈的游戏竞争等,这些活动老师要一目了然,有敏锐的洞察力,保证学生活动安全进行。现在学校一般会有多个班同时在操场上课,老师一定要做个明白人,关注全体,监控全场,保证学生活动安全。

5.天气变化的预见性。天气变化对健康人产生不了多少影响,但对身体存在潜在病因的学生来说就是相当危险了。所以,对天气的预见可以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下雨天体育课在室内进行没问题,如果遇到突然降温的天气,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将室外课调整到室内进行。另外,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将运动量和难度降低,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篇7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课堂管理

学校体育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作用。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中安全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并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已经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重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伤害事故,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如何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伤害事故,构建高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每位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师通过有效的体育课堂管理,不仅可以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安全,还有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安全事故发生后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1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各项运动的活动过程中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户外,体育教学的开展以集体为主,学生的体质有所差异,体育教学中稍有考虑不周,容易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1]。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是指在体育教学的有限时空内,出现的各类体育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学是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场所,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学校体育安全事故中,发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比例最高。

2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不但给体育教师造成教学过程中的巨大压力,也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重视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安全开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发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元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是引起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学生对体育安全意识淡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自我安全意识,不重视体育教师强调的上课注意事项;学生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够,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有的学生体育基础差,运动技能差,身体素质弱或对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有的学生具有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缺乏经验、麻痹大意、急躁、忽视运动技能“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或在体育练习中因畏惧、害羞而产生的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有的学生上课组织纪律混乱或违反体育活动的规定,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有的学生隐瞒自身存在的特殊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学校和体育教师不知学生身体状况的情况下,安排相同的体育运动量,这类学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2体育教师方面的原因

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疏忽大意,对学生的练习的动作要领指导不够细心,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部分体育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体育教学的设计环节方面,考虑不周,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容易造成体育安全事故;教师所选教学内容任意超出教学大纲要求,运动技能难度加大,容易引发体育伤害事故。

2.3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体育安全事故的一个因素

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方案;部分学校由于体育教学投入不足或不重视体育等原因,学校的体育场馆条件差,体育器材设施缺乏,或体育场地设施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维修更新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缺少对安全教育的宣传,生命安全意识不强。

3确保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的课堂管理

3.1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性别和技能水平选择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所选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大纲范围内,必须与学校的教学目标一致,教师不能以“学生喜欢”为由任意选择教学内容,应精心策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习的练习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制,例如,当学生不适应对抗性较强的活动时,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练习内容做必要的调整,避免发生不合理的学生身体对抗,避免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3.2认真布置运动场地,检查器材设备的安全情况

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提前,为了确保学生的上课安全,体育教师布置、检查场地器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准备环节。体育上课前,体育教师需要检查上课活动的场地,包括检查运动场或场馆内的地面是否平坦、有无障碍,确保学生不要在凹凸不平或湿滑的地面上进行运动练习。体育教师要认真检查上课使用的器材,例如,体操、攀爬类器械安装后,教师一定要在学生使用前做好最后的检查,确保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学校的场地器材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场地器械,做到及时更换故障器械。体育教师要严格场地器材管理,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运动场地的安全守则,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违反场地器材使用守则的行为。

3.3体育教师合理的课堂

控制合理的体育课堂控制是与体育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课堂控制是影响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喧闹的体育课堂不仅妨碍学生体育机能的学习,并且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伤害事故。体育教师要始终监管体育课堂的秩序及安全问题,不能以任何理由离开课堂。体育教师的站位要尽量使所有的学生控制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体育教师要注意强调课堂纪律,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学生个性,健全体育的课堂管理制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旦发现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如喧闹、吵架等其他不恰当的行为),体育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制止学生违反课堂常规行为的发生。

3.4加强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

体育教师应贯彻“安全第一”的教学理念,将安全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的改革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开展“体育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安全教育,增加学校体育保健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救护知识、基本的体育安全技能、学生自护自救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损伤、救护知识,使学生掌握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和帮助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自救自护技能。

3.5体育教师熟悉学生的健康档案,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体育教师备课前,需要查阅学校建立的学生健康档案,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需要关注班级异体质或患有特殊疾病的学生,要如实记录学生的身体状况,对这类学生要区别对待,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项目,可采取减少体育课的密度和减轻负荷量的锻炼手段或将这类学生安排到体育保健班,把由于身体原因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3.6教师及时地现场救护课堂现场救护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特殊的课堂管理能力。体育教师需要掌握一般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需要定期接受现场救护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体育伤害事故,体育教师有责任采取必要的现场救护,要及时对体育伤害事故发生过程进行书面记录。

4结语

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问题及课堂管理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去思考和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把“防范意识”和“严格课堂安全要求”放在首位,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节体育课,教学管理上要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把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损害程度,确保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韩新英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顾健.高职院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7):89-91.

[2]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62-02

高校的课堂教学已远离中学阶段“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套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大学教学的着眼点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职业能力。既然这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考,把学习的自、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人本教育思想。基于学生主体的思考,本文就《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从课堂导学的层面作一点思考与探究。课堂导学更多在高中及以下的教学体系中得以应用[1,2],但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接受通识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也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坚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现实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将会产生的深远意义等层面,积极推行由“知”到“行”的课堂导学理念

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大学生学龄特点及刚走出青春期的个性与共性的表现,特别是当下普通教育应试味浓重,校园生活与社会现实生活差距巨大,家庭差异悬殊,很多学生养成了被动机械的学习习惯,严重缺乏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意识,学习活动主体意识薄弱,这就告诉我们要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食品营养与安全》是本校面向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推出的一门品牌通识课程,推行学生主体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及自主发展等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时下流行的各种教学理论: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启发式教学理论以及个性化学习思潮,都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在“学生主体”上的课堂导学,就是以学生为本,以达成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自我探究与合作互助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食品营养与安全基础知识与相关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主生成并建构,从而有效获取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提高食品营养与安全与卫生意识及相关能力,这就是“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的基本认识与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试行开展“做中教”——行动、活动、劳动中展开教学,最大化发挥学生多元求知潜能,营造良好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学习氛围,以争取更优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有了这样的认识,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就会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方法主动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践、摸索,期间不自觉地就会把相关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指导应用和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有机地融合,开始并积极推动着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符合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特色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有“学生主体”的意识和理念,课堂就会有基于学生主体的课堂导学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

二、践行学生主体教学,坚持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标准,从导学设计、导学实施及建设导学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努力推动由“行”到“知”——“做中学”的课堂导学过程

有了正确的理念作指导,还需要实践反复检验其“正确”性,何况理论的指导绝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必须依据实际“学情”实事求是开展实施,遇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我们思考研究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如何在实验实践中落实“学生主体”问题的探讨,这是“基于学生主体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导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重点放在整体思路与设想上,有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有了课堂教学导学的整体设想与思路,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结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寻求更加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流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思维活动规律,确实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认知学习规律。但是,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应继续追问:“‘疑’从何而来?”这答案似乎很明确,“从生活中来。”然而,现实中大学生比较单一的生活,似乎没有多少东西能激发他们生“疑”。为此,我探讨的重点就是在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上,通过学习行动,通过导学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食品安全与卫生课学习中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以“疑问”的方式“晒”出来,借助导学“行”动,获得真“知”。所以,在《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他们虽然社会经验缺乏,但在他们脑中关于近年来“食品营养与安全事故”的了解依然是很丰富的,因为生活和成长经历并没有亏待过他们,他们各自不同的家庭与社会生活环境,储备了诸多相关的知识;而学习就是把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相互结合的过程,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们的能力,我们对大学生在未上大学之前已有的食品营养及安全的知识与技能及其学习能力应给予充分的信任,课堂上让学生变成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由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组织调查研讨,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让学生在食品营养与安全学习中“动”起来,“做”起来,在“做”的实际行动过程中发现、生成真实的“疑问”,给学生提供“疑”的可能和现实基础,给学生搭建质疑的激励“平台”和诱导“桥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善于发现“疑问”——“怎么才能记住记牢食品营养相关知识?怎样树立食品安全与卫生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确实遇到发现“问题”、“难题”,这样就形成围绕“做中学”为主旋律的螺旋式的一个个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习圈:从事动手动脑“做”的学习活动(起点)—“做”(活动)中发现疑问—对所发现的疑问积极思考—深入学习探究活动(终点,又回到起点),再发现或生成新的疑问,再进入思考,再学习探究……于是,学习—疑问—思考—学习,周而复始。同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检验、补充完善“学生主体的高校课堂教学导学”的教学理念。由这样的想法和思路引发开来,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主体”的以“做中学”为学习活动主旋律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设计(导学方案)、导学过程和导学评价激励机制等,就会在课堂导入、情境营造、问题设置、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语言、随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等课堂组织的每一个环节逐一落实“学生主体”和“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探讨形成诸如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自主阅读体验—互助释疑探究—互动研讨生成—互动展示分享—自主作业巩固—课外拓展延伸”等作为基本流程的基于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安全与卫生课堂导学模式。这个导学实践过程,就是落实由“行”到“知”的认知学习过程,通过学习实践行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在行动中思考探究解决问题,在行动中学到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获得相关技能。恰好验证了这个“基于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安全与卫生课堂导学”可行性和研究价值。当然,“基于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导学激发学生学习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助学习的能力,学会解决本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课、通识课学习习惯与品质,同时教学中体现教师民主教学与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人本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推动意义,导学过程对教师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的高要求,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相信“基于学生主体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能让每位同学身心愉悦地主动学习思考,在自主体验、合作交流、互助探究中学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掌握相关知识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发现自身特长,助推综合素质提升,并让每一位学生的自我价值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体现。

参考文献:

[1]杨云生.小班化背景下的“读议展点练”课堂导学模型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2,(6):83-84.

篇9

关键词:小班化 分层分类 师徒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分层分类教学最早于1868年在美国由哈利斯创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圣巴巴拉制”把每个年级的每门学科都分为A、B、C三层,其学习内容难易依次递减。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实践停滞不前,二战后世界各国开始重新重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在日本对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也进行了广泛实践和研究,他们分层的确定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主要采取的是分层走班制。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以《安全网络构建》课程为依托,针对学生主要是高年纪,实际R邓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为此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小班化为切入点,采用分组分层“师带徒”式教学形式,突出领队的核心地位,扮演组内师傅角色,开展任务实施过程,按难易程度分配任务,形成现代课堂特殊师徒制,带动组内其他同学的技术知识学习。

1.基本思路

本文是基于《安全网络构建》课程建设与改革,该课程教学内容以安全网络构建和管理的岗位实际需求出发,从企业真实案例中提取具体的工作任务,形成各个学习领域,但是受教的学生却是第四、五学期的高年级学生,学生的自身专业知识层次差别非常明显。针对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情况,对《安全网络构建》课堂教学以小班化为切入点,改革内容如下:

1) 对课堂形式进行改革:对学生按照专业水平分成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其比例大概为1:2:1),由上流学生形成各个领队,然后由领队和其他同学双向选择,形成1优2中1扶的4人小组,突出组内领队的核心地位;

2) 对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按照分层逐步推进的思想,对工作任务按照回顾已有知识、融入新技术知识、拓展新技能的思想进行改革;

3) 对学习形式进行改革:由领队为中心,扮演组内师傅角色,开展任务实施过程,按难易程度分配任务,形成现代课堂特殊师徒制,带动组内其他同学的技术知识学习;

4) 课堂考核方式改革:由互评打分、领队打分、教师打分三部分组成;

使得课堂教学形成由教师这个孤立点牵动领队线,在领队们拉到全班同学面的分层教学形式,达到椎体的立体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2.主要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如何让分组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参与、应用、探索、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养成重视科学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必将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班化的工作任务教学模式是体现主体化教学观念最有效的途径。

为了更好的开展现代课堂学徒制,首先由教师对学生按照专业水平分成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其比例大概为1:2:1),由上流学生形成各个领队,然后由领队和其他同学双向选择,形成1优2中1扶的4人小组,即领队师傅、实施者、帮扶员三个梯队人员层次,突出组内领队的核心地位;对教学内容按照分层逐步推进的思想,对工作任务按照回顾已有知识、融入新技术知识、拓展新技能的思想进行改革;学习形式对学习形式由领队为中心,扮演组内师傅角色,开展任务实施过程,按难易程度分配任务,形成现代课堂特殊师徒制,带动组内其他同学的技术知识学习,教师教学形式,开课由被帮衬扶持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教师点拨工作任务的新知识,课中带动中等生解释工作任务中关键点,并分析,课尾由领队上台展示拓展的新知识,教师课间巡回指导;课堂考核方式由互评打分、领队打分、教师打分三部分组成;使得课堂教学形成由教师这个孤立点牵动领队线,拉在领队们拉到全班同学面的分层教学形式,达到椎体的立体教学效果,同时形成了教师带领队、领队带实施者、实施者带帮扶者层层的师徒式,使得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3.结束语

本课题研究探讨以技术知识为主要方向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分组教学,试图让优秀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领导各个小组,由他们通过帮传带的“现代课堂学徒制”,带动组内其他同学的技术知识学习,使得课堂教学形成点线面的分层教学形式,达到椎体的立体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所学知识既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又能够更好的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燕. .高职院校“分类培养”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5):96-97.

[2]唐毅谦,陈琳,王钟箐等.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成都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34-36.

[3]张军侠,祝志勇等.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打造“卓越园林技师”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56-69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6SCG243);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580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KT2015107)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小学 体育学习 伤害事故 产生原因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80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育人的重要环节。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实现形式,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高尚思想与健康体魄人才的使命,也承担着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任务。体育课堂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式与其他学科课堂的形式差异性较大,较大的训练强度及设备的运用,都会为伤害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小学生又是一个伤害事故发生率较高的群体,本文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

一、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剖析

小学体育课堂上能够导致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分析哪些是导致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时,需要视角多样化,从多个方面加以分析。我们将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聚焦到学校、学生个人、教师的教学及运动项目的特征这四个主要方面,在挖掘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以便提出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学校方面对小学体育课堂服务的不到位

教师能够正常的组织小学生安全的上体育课,一个无形的影响因素就是学校,虽然校方不直接参与体育课堂,但是却对体育课堂产生巨大的影响。就管理制度而言,目前部分学校对小学体育教学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到位,导致体育课堂的组织管理制度严重匮乏,为伤害事故的出现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同时,部分学校对小学体育的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学生依然使用较为陈旧的训练设备,也为伤害事故埋下了隐患。例如:某学校体育课上,学生在练习双杠,由于双杠已经十分陈旧,突然破损,导致学生从双杠上面摔了下来,并且受伤。当然,器材问题还体现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很多方面,也是一个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学生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学生个人是否有安全意识,也是直接影响到伤害事故的发生率,而恰恰小学生又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群体。很多体育项目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如果不按照教师的指挥进行练习,就会导致危险的发生,例如:前滚翻与后滚翻,十分容易伤害学生的颈部,一些小学生没有认识到其危险性,教师即使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学生也存在毫不在乎的情况。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已经对家长及老师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而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却没有提升。

(三)教师对伤害事故的预防能力不足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自然对学生的安全问题负有最为直接的责任,而教师对伤害事故的预防能力不足,也使得体育课堂上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为了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要做好的一项教学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对体育课堂上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有清楚的认识。而目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抱着体育课就是学生的游戏课的思想,忽视了体育课的风险,游戏的定位导致师生的思想都对伤害事故产生了懈怠。同时,部分学生患有某方面的疾病,例如有些学生患有心脏病,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体育项目的选择进行高度关注,对学生的运动量引起高度关注,而教师预防能力不足,没有对安全隐患引起重视,使得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升。

(四)体育项目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运动是体育的灵魂,因此,学生学习体育项目要“动”起来。而不同的体育项目有不同的训练目标,因此,也会存在不同的训练风险。例如:篮球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项体育活动,但是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学生运球等的方法不对,会伤害到指关节。当然,体育项目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能够严格的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训练,就能避免意外的发生。而目前教师对学生指导的不足及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都成为体育项目本身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线。

二、正确对待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方法

通过上文的深入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各个方面还存在很多导致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出现伤害事故的因素,为了使祖国的小花朵茁壮的成长,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消除安全隐患。

(一)学校提供有力的体育教学服务

对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资金投入不到位的情况,都需要校方引起重视。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小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加有序地开展。另一方面,学校方面不仅要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的管理引起重视,还要合理地进行资金投入,对与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成就实验器材,要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从器材方面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

(二)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能够提升,将会大大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为了使小学生提升体育课堂上的自我保护意识,本人建议学校、体育教师与家长共同做出努力。学校要进行一些安全宣传活动,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可以印发阴雨安全宣传册;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家长也要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要科学的保护自己,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

(三)提升教师对伤害事故的预防能力

教师对体育课堂上伤害事故预期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在与教师思想上的重视,教师不能再认为小学生的体育课堂就是做游戏,而要准确的定位于体育技能的学习,对相关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遇见并采取有效的避免措施。尤其对于一些患有疾病的学生,教师要基于更多的关心与保护,例如:患有心脏病的学生,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长跑能力时,就要降低学生的训练力度。

(四)科学预防体育项目本身带来的伤害事故

篇11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常见因素,即: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以及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三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即: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等三点,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 新课程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才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常见因素

(一)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通常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程序性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具有同样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任何教师却忽略了培育良好的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例如:部分体育任课教师自我要求不高,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过于随意,不能以身作则,普遍存在接听手机、收发短信、聊天或者是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问题;再如:由于受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的影响,部分任课教师课时量安排过多,但是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是教学任务就已经疲于应对了,常常就因此放低了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并没有意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1.教学内容的安排

随着近些年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等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了众多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小学体育任课教师的关注。实际上,在一节小学体育教学课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规律,会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其应有的关注。

2.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兴趣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且普遍存在活泼好动、兴趣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征。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更喜欢丰富、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尤其是以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对于单调、重复或者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的体育学习内容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选择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就会使得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无趣和单调,并因此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加上新课程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最为核心的理念,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就是这一理念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新课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放在首要地位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而课后反思,不但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促进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确保教学相长的实现。所以说,能否及时、科学的进行课后反思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只有及时、科学的对课堂教学中的自己的授课情况、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教学的成效等进行反思,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形成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和构建良好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常规的培育和建设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的重视与关注,我国部分省市的教育局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例如:广东省广州市区教育局就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工作。而在具体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时,则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没有“安全”作保障和前提,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无从谈起。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且相对来说,自律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如果不关注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极易出现各种不符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危险行为,并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时,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是被禁止的,并让学生明白一旦做出类似的行为将会导致怎么的后果,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遵守课堂常规相关要求的必要性。

2.相关要求的明确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

要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让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就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内容,这是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课前常规。例如:在着装上要宽松舒适,不能带有坚硬物品;要听清楚集队要求和集队地点,听从体委的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集队;做好见习生的安排工作等等;二是,课中常规。例如:按照要求准时到达上课地点上课;明确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内容;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等;三是,课后常规。例如:开展科学合理的学习点评;做好放松活动;及时归还教学器材;做好见习生和学困生的教育与引导等等。只有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切实的将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任课教师的熏陶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关键

要想实现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培育和有效构建,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躬身示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培育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上课期间杜绝一切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行为,以严谨的态度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和自觉性。

(二)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

1.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中后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学生的情绪则会达到高峰。根据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规律,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安排开展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在课程教学的后半部分则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竞争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小游戏或者是体育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起到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以确保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要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顺利提升,就必须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科学的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小学生直接兴趣起主导作用、兴趣不稳定、喜爱以游戏和竞赛形式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点,可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一定要注意趣味化和儿童化的要求。

其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趣味化”的要求,指的是应尽可能的选择能够激发小学生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单一、呆板、重复的枯燥练习。例如:可以应用兴趣教学法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通过各种直观的比喻、形象的模仿、新颖美观的教学场地设计、优美的配乐以及不断变化练习的位置等多种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儿童化”的要求,指的则是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仍然处于儿童的范畴,多数学生仍然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而且普遍喜欢各种以游戏和竞赛等形式组织的活动,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类似口诀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如果简单的要求学生围着运动场跑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活动的方式过于枯燥和乏味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但是,如果任课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组织开展“寻宝比赛”,结合现代国际越野比赛的形式,在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设计出安全合理的路线让学生去寻宝,看哪组学生最先跑到目的地寻到宝藏,就会比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绕着跑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

在开展课后教学反思时,体育任课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调查、个人体会以及录像和同伴互助和组内研讨等多种方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搭配运用。而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注意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要注意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并进行总结、归类与记录,以此来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通过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迟永传.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 孙岩,郭晓娇,刘超.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篇12

关键词:小学;安全;管理体系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如何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真正保障教学工作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开发小学安全管理体系资源的背景

小学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是真正将安全教育以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真正从课堂的角度为学生系统地讲授宏观安全方面的知识,却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多年来,在实践探索中把安全教育工作纳入课堂教学,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形成完善的安全教学体系。《小学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课件的成果,开辟了安全教育进课堂的操作实例,有效地支持了安全教育工作在教学层面的落实,有效地指导了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的推进,使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系统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

二、建立小学安全管理体系的操作方法

安全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安全知识为载体的综合性课程,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家庭及公共场所,能够对自己及他人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入小学课堂是对安全教育的一项创新和探索,在保障效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研讨。一是保障安全教学秩序。教学秩序安全是教学安全的基础,既是教学的常规工作,又是重要工作。及时做好教学计划、课程表的编制,对安全教学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根据小学学生实际,制订安全应急预案。

三、建立小学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点

创新小学安全教育,探索寻找创新点,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安全教育任务,建立小学安全管理体系。

1.依据小学学生的阶段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低级学生,幼儿园毕业刚进小学校门,对学校的生活充满渴望,对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对于安全知识了解得太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了更好地维持小学的正常秩序,维护小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为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安全保障。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根据年级情况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引导的途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学习生活,并有了自己的生活、学习的范围,这时的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安全,按照学校《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汇编》的相关制度和要求,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让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同时,加强学习安全知识,成为小学安全宣传员;同时,学生在青春期,同学间交往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要对学生的交友安全进行引导,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监控,将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好心理调试的指导,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迅速地适应初、高中后续的学习生活。

2.小学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体现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

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充分利用了教学多媒体辅助手段,调动了声音、影像的刺激作用,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与安全知识进行无缝对接。

3.注重小学生安全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层层深入,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让学生针对重点教学内容,获得良好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小学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的推广和应用

安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体现的方式不同,以课堂的形式呈现的模式是一个创新。这种方式可以让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充分体现。学校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初具规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种做法从教学角度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在安全教育的课程化、阶段化、一体化和体验化的创新研究中,进行了推广和应用。

1.安全教育课程化

学校通过教学计划的整体设置,确立了安全教育课开设的时间和进度,将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体系。融入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系列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课程呈现。

2.安全教育阶段化

根据小学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特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帮着学生对阶段的安全有清楚的认识。这样的设计体现出了安全教育循序渐进的阶段化。

3.安全教育体验化

创新开辟了安全课堂的主体教育渠道,其呈现方式可以不受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安全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布置、勤检查”“抓落实”“促成效”,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安全工作的稳定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实现学校安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学;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32-01

生命是个人惟一的财富,它可以普通,也可能会成为别人永恒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命意义显得更加可贵。在小学教学中,体育可以说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因为学生在平时大都要到操场上上课,学生在室外的时间要比室内活动的时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特别是在体育课堂上,作为体育教师更要精心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既能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学会一些安全防范措施,又要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算是上好体育课。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该如何抓好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呢?具体地说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学校工作中,安全重于泰山。尽管这种思想都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但是在平时的工作还是有一些学校出现许多不应出现的安全的事故。尤其是在小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在体育课堂上一旦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就会给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学生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深层次来看,在学校里小学生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主要还是与领导教师有关,比如在看似重复的一日教学生活中,一些领导对抓好学生安全管理意识逐渐松懈了,对一些安全隐患排查也不再为意了,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师生们对体育场地、器材的破损都感觉习以为常了,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可能出现事故埋下了隐患;另外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随意性较大,课堂上不能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他们留给学生自由活动时间过多,这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无论作为学校领导,还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首先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要能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首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的根源,这样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

二、小学体育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学生们意外事故的发生

1、教师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感

目前,在一些小学中专职体育教师相对较少,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体育老师都是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教学中他们大都把心思盯在了工具学科上,所以往往就忽视了体育学科的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这些兼职体育教师往往认为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除了自身要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还要在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切实认识到自身的安全、健康是学习的基础,是家长、教师们的共同希望。在学校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各项教学活动自然也都好开展了。

2、教师要认真上好体育课,减少学生安全事故发生

体育课虽然和其他学科在教学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它同样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而且这里的备课还要比一些工具学科更麻烦。比如在体育器材选择上、在活动环节设置上、在对学生课堂纪律的要求上都要教师充分考虑。另一方面,如果学校班级较多,有时会出现几个班级同在一个操场上上体育课,这时教师就要与另外班级体育教师协商好场地的划分和使用,在自由活动时不要与其他班级的学生混在一起,这样才能为上好体育课作出保证。

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比如课前要了解一下班级学生当天的身体状况,如果有的生病了,教师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进出处理。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反复强调安全纪律,比如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先告诉学生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特别是在一些小组游戏活动中,由于学生情绪高昂,很可能一时冲动做出一些过激的动作,一些调皮好动的学生会故意去影响他人,凡此种种,只要教师在课前作出强调,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他们就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在课堂上也就会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教师要关注个体的差异,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不同的学生体质是不同的,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们个体之间的差异。特别是针对一些体质较弱、身体有残疾、性格孤僻的同学,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要让他们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来,同时更要教育其他同学要学会关爱、尊重他人,不要嘲笑别人,让所有同学感到运动是快乐,集体活动是温暖的。只要教师能多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他们就能提高自我安全意识、自律意识和自护能力,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三、小学体育教师要掌握一些救护学生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在体育课堂上,由于学生运动量大,加之活动范围较广,很难免会出现一些扭伤或擦破肢体皮肤等现象,这时作为教师就应及时加以处理,如有的同学腿脚扭伤了,教师就可以用沾有冷水的湿毛巾敷在受伤之处,有的学生胳膊擦破了皮,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随机到学校卫生室擦点碘酒,防止受伤部位造成感染,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卫生保健知识,这样才可以应急处理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细小安全事故,从而减少事故的扩大和延伸。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虽然不需要像工具学科教师那样,引导学生背诵、识记、练习、检测,但是他们同样需要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需要认真备课、上课,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身心素养,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真正的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侯渭蓉.注重体育课中的安全保护[J].学周刊,2014(14).

篇14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的游戏,它还有一定的体育活动,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趣味性、知识性以及娱乐性。体育游戏应用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习,在游戏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生还能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此外,将体育游戏教学应用到体育课堂上,能够使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体育游戏包括了很多方面,有竞赛性质、情节性质、益智性质等。体育课本就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能够使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将体育游戏融入到课堂中,可以将体育教学的形式更生动活泼,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体育游戏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智力、体力、智力的开发,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体育游戏的注意问题

(一)以学生安全为主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因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强,教师在开展活动前,一定要向学生们普及安全知识,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并做好防范工作。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安全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做好监督工作。

(二)以学生教育为主

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游戏中重要的教育意义发挥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在做一些竞技性的游戏时,例如,赛跑、跳绳、拔河等,使孩子们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在赛跑比赛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力。在游戏中,培养他们团结的精神,团结就是胜利。

(三)活动中注意趣味

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中,一般的体育游戏的模式都是丰富多彩、内容多样化,有趣的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够使游戏顺利的展开。所以,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教学的课堂时,要注意对其游戏的趣味性的重视,有趣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使学生提高积极性。

三、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游戏在课前的组织作用

小学生的性格是活泼的,并不像青少年那么好管理,在刚开始上课时,学生们并没有进入状态,教师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清点人数,让学生自己报数,这样不仅能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整顿了课堂纪律。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让班级的体育委员进行领队,做准备活动,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活动过程中给学生造成的伤害。

(二)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将体育教学的理念引入到课堂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减轻教师授课的负担,更能提高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学生如何跳远这一节课中,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既不会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趣,还能够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三)体育游戏在锻炼身体中的应用

很多的游戏类型都可以让学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不同的游戏会锻炼身体不同的位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扔沙包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一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手臂力量,二是能够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在中间的学生们是需要反复跑的,三是能够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更能使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安排、设计教学方式,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的设计游戏内容,不仅能够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更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谭国辉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新光小学

参考文献:

[1]姜晓红.小学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组织问题及对策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6,(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