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趣味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趣味数学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问题分析;改进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问题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不合时宜

在新课改力度不断深入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作为一种特殊教学环境,主要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按照教学的目标、内容等,有目的性地创设教学环节,情境与知识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从中能够提炼出教学中的问题,很多教学为创设出情境,可谓冥思苦想,但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一些学生因为教师创设情境所吸引,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如何对其疑问进行设置,以使学生产生疑惑,增加求知欲望,将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比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时候,可先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一排排整齐红瓦房,而红瓦房框架的结构主要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将其问题抛向了学生,最后引入了课程,只有创设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中。可在有的时候,却就不太合适了,使学生的思维衔接、知识过滤不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使课程教学的效果达不到完美。所以,并不是每堂课都能从情境设计入手,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开门见山,采用直接导入新课的方式。

2.数学教学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问题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尤为重要,但是教师在课时不够时就会采取习题的方式,这种走过场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学习成绩。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十分重要,若是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将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任何的作用。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缺乏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参与度不够均衡,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给学生充分合作的时间,忽视学生合作的技能训练。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加强对各小组的监督工作,尤其是对困难学生的关注,让他们多发言,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形成良性循环。

3.教学策略设计缺乏选择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还是学生学的活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的气氛调节,对学生行为约束、管理,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主要部分。经过对各课题的教学观察分析得知,教师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组织、输入、内化、输出等的课堂活动组织随意,很多时候不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活动中学生行为管理工作不到位,甚至是出现了课堂失控局面,严重影响了n堂教学效益。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改进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待不同的学习持有不同的态度,在学习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就出现了愉悦心理,若是学习失败,会产生沮丧的心理。教师必须让学生找出新的解题方法,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信心。所以,情感教育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能提升学生素质及其整体能力。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兴趣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2.学习方法的完善

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过程。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可以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由于数学教学的艺术性较强,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界限,方法得当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阶段,教师必须注重教材重难点的提炼,兼顾学生知识能力,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有效。在做好课堂教学之后,应对其进行不断的反思及研究,优化教学方法,在习惯养成之后,每节课的主动反思,进而真正地落实了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反思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所具备的主要素质,初中数学教师承担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尊重每位学生学习权利,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至学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使其所学的方法能够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王乐强.刍议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林丽萍.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7).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少先队员 趣味数学 活动课 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48

“少先队”这是一个令少先队员感到自豪的组织,虽然初中阶段的少先队组织陪伴少先队员的时间不会太长,但是这正是少先队组织教育的成熟期、收获期,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是需要进行平稳的过度的,少先队趣味数学活动课中,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少先队员从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脱离出来,顺利的进入到初中阶段的有压力的学习之中,同时对少先队员的各种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本文就重点探讨初中少先队趣味数学活动课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一、辅导员在教学活动中要具备审美意识

辅导员是初中少先队趣味数学活动课的实施主体,要对少先队员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首先辅导员自己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这样辅导员才能在教学设计中对审美教育的目标进行合理的把握,使得辅导员能够将审美意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审美素养

辅导员要做好初中少先队趣味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要对少先队员精心什么意识的培养,就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这样才能肩负起向少先队员传授审美自身和审美技能的重要责任。当然,辅导员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的重大责任。因此,辅导员应当把数学当作是一门艺术来进行教学,努力的把对数学的活动课进行创造性的提升,让少先队员从美的角度来对数学进行学习,让美的感悟来塑造少先队员的情感。正因为这样,在数学活动课中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辅导员才能够把审美的观念带到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之中,借此来唤醒少先队员的审美意识,并有针对性的对少先队员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由此可见,审美素养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之一,辅导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求达到提升自身审美素养的目的。

三、辅导员的审美素养分析

辅导员的审美素养分为:内在审美素养和审美技能素养两大块。这些都是在活动课中对少先队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优秀的辅导员能够通过活动课程的教学,将发现美的能力传授给少先队员。

第一,内在审美素养。这是指内化于辅导员内心深层次的东西,是辅导员自身数学文化结构中实际存在,却不可见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稳定,又有一定的发展水平的审美素质,其主要由辅导员丰富的美学和美育理论知识构成,同时还展示出了辅导员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及讲课的人格魅力。

第二,审美技能素养。这一素养在辅导员的举手投足间有所流露,随着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现,其主要体现为辅导员对数学教学美的展现。辅导员教学美的展示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讲授来表现的,辅导员要在少先队趣味数学活动课中将数学知识以美的形式进表达,让少先队员感受到其中的审美因素,其主要从数学教学结构化审美技能和语言化审美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表现。

数学活动课结构和审美技能是指,o导员在趣味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以符合美的形式来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教授方式方法进行设计的能力。语言化审美技能是指,辅导员在趣味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中遵循美的规律,用教学化的语言将数学原本真实的美进行描述,使少先队员能够在辅导员的语言引导下去发现数学中蕴含的美。一方面,辅导员的数学教学语言要规范,即数学教学语言要准确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表达,并让少先队员能够较为容易的理解辅导员所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辅导员的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即辅导员要将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道理用具有情绪感染力的方式向少先队员表达,让数学课本上原本“二维”的知识瞬间“三维”化,使知识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少先队员眼前。

四、辅导员要在少先队趣味数学活动课中,引导少先队员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

辅导员要在少先队趣味数学活动课中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例如,少先队员在对轴对称一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辅导员通过对少先队员进行趣味活动教学,让少先队员了解到轴对称是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的,而且这些轴对称图形有一种对称的美。让少先队员对书本、课桌、直尺、半圆量角器等物品进行观察,让少先队员了解到这些物品就可以对应相应的轴对称图形,这些物品看起来这么自然,正是因为它们具有轴对称性,所以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对称美。通过这样的趣味活动教学引导,让少先队员对数学课本的内容充满了美的认知,使得少先队员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辅导员要在少先队趣味数学活动课中诱导少先队员创造美

首先,辅导员要对板书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辅导员认真、规范的进行板书是教学中的关键一步。将数学知识以一种美的形式展现在了少先队员的眼前,这样更能激发起少先队员的对美的追求,使得少先队员在数学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对辅导员进行效仿,潜移默化的让少先队员养成了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同时,辅导员板书设计布局合理、字体规范、创意独特,这些都能让少先队员看见板书就开始欣赏美,并在欣赏时借鉴这种美,少先队员创造美的欲望就被成功的勾起来了,少先队员在数学笔记、作业、考试时就能自觉的将书写规范,保持书写干净整洁。

其次,辅导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美。辅导员在少先队趣味数学活动课程教学中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成功的将少先队员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活动教学中来,从而让少先队员积极踊跃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少先队员在课堂上还会因为意见的不合进行激烈的争辩,这正是趣味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一种课堂氛围的美。

篇3

【摘 要】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思维跳跃,创新意识较强,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心。而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如何使数学科目与学生的特点相融合是初中数学工作的重点。灵动生命特质要求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挥学生群体特有的活力,令数学课程变得直观、生动、具体,教会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生命特质

本文主要从教学案例、情景教学、学习意识等三个方面讲述了彰显数学教学中的生命特质的方法,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学案例生活化,教学工具现代化

通常情况下,教师为了避免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化,往往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生硬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生活是数学的起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教师可借助教室的空间结构讲解长、宽、高等概念,引导学生将目光从黑板上转移到教室的各个角落,鼓励他们把例题中涉及到的图形与教室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或者,让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是否含有题目中数学问题的缩影,让他们举一反三地练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我国的大多数学校纷纷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工作,而且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二、设置情境,引发问题探究

若数学教学仅限于课本中的内容,则是对学生思想的禁锢,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索数学奥秘,使学习气氛浓郁的同时不失活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特征,通过增加教学互动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的发现探索中来。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中,通过观察以下正方形A、B、C的图形和表格中的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

学生从图表中可以看出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B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正方形C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令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三、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生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处理事情,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数学原理构造的事物比比皆是,教师不但要要求学生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还要鼓励他们观察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将数学意识延伸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班级内部定期举办数学板报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网络、报纸等多个渠道获取趣味数学常识,并通过组内成员的沟通和研究设计板报样式,最终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此外,教师可以设置数学意识测验表,根据学生的价值倾向、解题思路、为人处事方式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对数学意识水平进行客观、全面点评。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灵活运用现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而这种思维方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阶段,数学教学要注重保护好学生的思维成果,在浅显的思维表层基础上,深化学生的思维程度,增加他们在处理事情时的自信心。例如,学生在家长存款时,可以对比几家银行的存款利息,根据存款年限、存款金额分别计算出本金和,为家长提供可靠的参考。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思想转化、发展创新能力,从而彰显学生的灵动性特质。学习数学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限于数形结合、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多元的、非预设中生成的、动态性的。只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文连.窥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才智,2013,(17):122

[2]饶大敏.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25

[3]霍海鹰.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学周刊,2014,(16):109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教学 数学学习兴趣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及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教学理应像其他学科那样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让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紧密贴近生活,以生活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实现数学学科的课程价值与生活实践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其次,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推动作用,能够使其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进而提高自身,数学教学素质。

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素质,因此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与初中学生具体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来看,初中数学教学强调数学学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提倡以生活为基础创设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的“生活呈现问题”的目的。初中学生的成长与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倾向于依赖直观与具体的事物进行数学思考,他们更愿意以具体化的事物来解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中,将其还原到生活原型与生活情境中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挖掘教材,组织生活化学习内容

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中心是数学教材,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外延,因此,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十分必要。新课程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了数学学科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因此初中数学教材随处可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结合初中数学学科教材的内容,以下几个方面更有利于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一是统计、概率类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有降水概率、股票投资、抽奖概率、分期付款等;二是方程或不等式类数学教学内容,比如生产规划、人口控制、水土流失、交通运输等;三是几何、三角类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运用图形来解决的问题,比如建筑、航行、测量等;四是函数类教学内容,比如最小成本核算、最佳投资等。

(三)用多媒体课件来拓展学生视野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化教学模式,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新颖的教学方式面前展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其投入更多精力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发挥多媒体功能创建生活化情境,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与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以传统课堂讲授的模式很难使学生彻底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及智力正处于发展与转型阶段,他们更倾向于用直观的方式来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因此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做中学”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教学设计中要明确做是为学服务的,是根据学习需要而安排的“做”,“做”是手段,“学”是目的。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学生学习数学实质上是学习解数学题,而解数学题的有效方式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将数学题还原到生活中,以具体化的模式使数学题得到解决。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可采取的具体方法有:1.变封闭题为开放题;2.注重应用的改变;3.引进学生喜欢的趣味数学题与数学游戏;4.主义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五)贴近生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与数学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首先,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数学教师从教材中提取出来的教学内容应当具有现实生活意义,具有挑战性,能够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与验证。其次,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同样数学中也到处存在着生活的原型。教师在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时,要明确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与生活原型,通过展现生活现象来向学生展示数学原理,培养学生数学的生活实践意识与生活应用意识。最后,日常生活数学化。数学教学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反过来也要在生活中不断体现数学学习,培养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学化。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虽然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教学的良好效果,但毕竟生活不是数学的全部,数学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时,要准确地拿捏“度”,要做到适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果。首先,数学生活化学习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分清应用数学与纯粹数学的区别;其次,要准确把握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性,明确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程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限度要适当,不可为了生活化教学而牵强附会。

参考文献:

[1]吴加忠.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3(12).

[2]孙晓兵.初中数学教育生活化之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5).

篇5

【关键词】民族地区;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习的进步。他们基本表现为: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2、学生自学能力差。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4、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同时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人根据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备课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新教材虽然能够设计丰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但有时难免和不适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学生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在备课时,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

二、创建和谐课堂,有利课堂数学教学效率

当今,在教师队伍中,最流行的话题是现在的学生很调皮,很难管,无心好学,学习成绩差,课堂纪律很难控制等等。这些问题是受到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绝大多数学生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学生心理受到障碍。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样才有利提高教学的效率。

本地区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很差,数学理念很淡薄,如果教师只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理论,大部分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必然在数学课堂上讲话、睡觉、搞小动作等一些不良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因此,为了不影响教师上课,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创建和谐的课堂,更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设计趣味数学教学,有利课堂数学教学效率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等栏目,这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并重。因此,教师有必要的在课堂上介绍这方面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在数学史,知道我国数学在世界上地位,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

穿插于课堂的趣味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多的好奇心。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考虑,例如;概念课运用背景归纳讲授;公式、定理的新课,运用探索、发现、应用法;习题课时,采用点拨讲授法。另外,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练习是数学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占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从做练习的过程了解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根据本地区的学生特点,有必要的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因为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同一种毛病,上课时听得明白,可课后做题时却糊涂起来,其原因在于"不记",遗忘时没有资料可查;而有的学生上课时只顾抄教师的板书,死记结论、公式,却忽视了听讲,结果仍然所获甚微,其原因在于"不听"。听与记是学习数学的两方面,听是基础,切莫只记不听。因此强调学生适当做课堂笔记也是有利掌握知识和牢记新知识的一种手段。

五,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