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一数学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l/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S=al/(1-q)(|q|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如:若函数f(x)=ax2+2ax+1图像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4a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列;教学设计

1.引言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制定数列教学活动蓝图的过程,将“怎样教、教什么”具体化、操作化。科学合理的数列教学设计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有助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分析学习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设计教学评价。

2.高中数列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分析

2.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列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首先,知识和技能目标。在高中数列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促进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数列的等差关系、等比关系,并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等差数列问题、等比数列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归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等比数列模型解决相应的问题,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索、领悟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和一般数列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到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促使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2.2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是高中数列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通常,在高中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练结合法、分组讨论法、诱导思维法以及问题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是将课堂教授和课堂练习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数列知识,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分组讨论法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同质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有效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诱导思维法是教师循序渐近地展开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它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图式建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思想是问题教学法的主导思想,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地分析、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的高中数列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进度安排,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高中数列教学设计例析

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列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研究以“等差数列”为例探究高中数列教学设计。

首先,问题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在学习了数列的概念后,学生可以用图像法、递推公式、通项公式和列举法等表示数列。在日常生活中,存款利息、教育贷款、人口增长等均是学生接触较多的计算问题,有的需要运用数列知识加以解决,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数列——等差数列。

其次,探索研究。运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的数列,例如呈现以下数列“758,834,910,986,();48,(),58,63;144,216,288,360,()……”教师可以提问“括号里填上哪些数字比较合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数列的共同特点,并初步归纳这些数列的规律。

第三,归纳定义。通过探索研究发现,呈现的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和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指出等差数列的公差就是这个常数,用字母“d”表示。接着,教师可以在呈现一些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巩固等差数列的定义。

第四,推导公式。通过一些具体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探索一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导。a2-a1=d,a2=a1+d;a3-a2=d,a3=a2+d=a1+2d;a4-a3=d,a4=a3+d=a1+3d……可以推出:an=a1+(n-1)d。通过递推归纳法、累加法或迭代归纳法,引导学生探索等差数列公式,并注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a1、d、n、an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例题讲解。在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在例题讲解中得到巩固与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将“求等差数列2,5,8……的第12项?”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a1、d、n、an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公差d和等差数列a1求通项a,使得学生能够利用通项公式中的任意三个量,求出第四个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内容,数列教学的有效开展成为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合理的高中数列教学设计,能够显著提高数列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把握各个环节的设计。

参考文献:

篇3

在高职院校当中,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无论从学校发展,学生基础以及学生就业等多重角度分析,在高职院校当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学生的各项基础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基础底子薄,由于之前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经历的影响,导致学生会学习和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价值他们对于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有限,因此,在高职院校当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这样,从深化意识角度出发,来更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全面建设。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专业性的要求十分高,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从加强思想教育角度出发,来更进一步的强化学生的各项基础。

(二)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思想政治建设的另一个积极作用就是可以帮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通过协调三方面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在高职院校当中,许多同学由于考试的压力、对于未来的迷茫以及对于高职院校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自己缺乏自信心,从而不能认真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长期发展下去,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制约。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我,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快速的树立自信息,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从而为学好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岗位奠定基础。

(三)消除学生过分自我伴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但是,也因此,家庭对于独生子女的宠爱过多,便导致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当中学生都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写作能力,沟通方式都存在问题,而且集中表现在自私自利上。因此,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处理班级、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感恩思想,这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学生才可以拥有更加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他人进行协作。从而使得他们拥有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格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

(四)满足企业对于学生的刚性需求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就是立足于企业就业,为校企以及其他合作或者有需求的企业定向的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但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在对高职院校输送的专业人才进行专业技能考核的过程当中,更加重视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考察。因为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保证他们在今后工作当中能够拥有端正的心态,全面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在这个的要求之下,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性人才过程当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在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时,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优势

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下,面向市场,拥有专业化的教育团队,而且有合作的企业进行强化学生技能等优势的作用下,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上具有更多的优势,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能够经受住社会的考验。

(一)培养实践性人才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当中,除了讲述给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之外,同样注重实践性的培养。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在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下,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社会调研和人才市场调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教学内容,建立职业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在这样的作用之下,人才的实践性更强,同样的在结构内容上的调整,通过加入职业道德教育部分,充分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因材施教正确定位学生在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同样注重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发现,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运用和综合。因此,在将可缓解,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比如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当中,学生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基础差,学习困难等,教师都根据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扬长避短,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正确定位学生。

(三)借助校企强化学生能力在高职院校当中,他们树立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观,旨在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着经费投入少、办学条件差的普遍性问题。但是,在高职院校统筹考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利用社会、企业的资源来弥补校内教育资源之不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校企以及一些拥有定向输送关系的企业,争取到他们的赞助资金,来更进一步的推进学校学生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坚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走“依托行业、紧联企业、股份运作”的道路,按照“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产学互动、互利双赢”的原则,依据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作的特点,同这些企业进行合作,不仅为学生正确到了加好的锻炼机会,也为他们能够直接同毕业之后同职务的无缝对接做了良好的铺垫。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很好的一次历练,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企业学习当中,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学习,也是加强他们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四)技能学历双管齐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就是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对于理论知识也进行一定的教育,从而使得学生成为技能和学历都拥有的复合型人才。在训考结合、训赛结合过程中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标准,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毕业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取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并将相关的培训和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计划。这样,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历资格得到认可的情况下,就业更加有保障。同时,高职院校利用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性,也增强了在校学生综合运用国家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认证考试机制。从而使得艺术设计的学生面对就业竞争,可以比同等学力的高校毕业生更加具有优势。

三、思想教育同专业结合建设

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们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次有效探索。

(一)理顺工作思路,在专业知识上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和提炼,要抓住着力点——突出职业素养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当中,课题的制作比较多,素材也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题材融入到教学训练当中,让学生多制造些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艺术设计,从而使得他们在专业学习和练习过程当中,深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之上,教师也有有意识的教育学生要有进取意识、敬业精神,要学习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二)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同艺术设计融入社会活动当中在高职院校当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设计在工作开展上的共性就是可以借助于实践反应出两者之间的内涵。因此,在社会活动的开展当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然后主动贴近社会、融入社区、走进企业,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人力、物力资源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经常为当地社区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等。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由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承办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通过对于宣传图案的设计以及口号的编撰,让学生在社会活动当中既宣扬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让学生在社会活动当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另外,也可以开展类似形式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一些公益性活动,进行社会调研、参与企业改革等。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为全面的锻炼机会,而且能使社区、企业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促进高职院校与社区、与企业形成更为紧密、有效的合作交流、良性互动。

篇4

关键词:板书设计;重要性;原则;方法与技巧

许多数学教师对板书设计并不是十分重视。板书内容随意性大,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版面规划毫无章法,重难点“隐”于其中,甚至存在“空白”板书,教学过程“毫无痕迹”。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我认为,作为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精心设计的板书必不可少。下面笔者谈谈自身理解,以抛砖引玉。

一、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1.优秀的板书能够加深知识生成印象,强化记忆效果

有教师认为板书与教材内容重复,看书即可无需板书;也有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笔者认为这都忽略了知识的生成需要过程这一事实。学生阅读课本难保无人偷懒,机械地播放幻灯片不够灵活。对相关要点恰到好处的板书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2.优秀的板书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

学生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冥思苦想不得其法,老师板书一点就通。这正是板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特有作用。数形结合,形于黑板;三维图像,二维实现。这种通过板书点拨的方法不仅仅只是用来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它更体现出数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思路。

3.优秀的板书能够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会因为老师漂亮而潇洒的粉笔字而心生敬佩,更会因为老师高超的作图技术而爱上这门课。漂亮的板书会让人如沐春风,给人美的享受,学生也不例外。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板书设计应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为遵旨。

1.知识框架完整。要体现知识的前后衔接与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知识点清晰、语言简洁。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整地展现知识的内容。

3.重难点突出。要有助于学生快速提取主要信息,抓住学习的主要矛盾。

三、板书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1.分块设计板书

可分为三部分。(1)复习引入板块,承上启下。(2)知识点与典型例题板块。知识点层次分明,例题解答完整。(3)练习板块。一般由学生完成。

2.妙用彩色粉笔

可用五色粉笔书写。课题、衔接性环节和学生练习用白色,复习用绿色,重要知识点和例题用红色(最醒目),生成性环节用黄色,注释用蓝色。

篇5

鉴于大多数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上也凸显出一些不足。

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受局限

绝大部分综合性院校都将毕业设计安排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样的时间安排对于毕业设计来说非常紧张且不够灵活,以致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和研究生的考试上。

2.毕业设计选题过于传统单一且选题多为虚拟

大多数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选题多直接照搬专业课程为选题对象,且多数选题过于老套和缺乏跟实际结合的意识。这往往使得学生在选题和创意上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敢于打破本专业的局限去寻求新的突破,也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去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同时还有许多设计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设计也很少去涉及和研究。

3.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及设计相对传统和保守

大多数综合院校没有很强的艺术设计氛围,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走出去”的意识不够,这就会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跟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能反映时代最前沿的信息和思想意识。

4.对毕业设计展示重视不够

所有的美术院校会把毕业设计展示作为学校的一大盛事来进行推广,不仅把毕业设计作为学院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展示,更是学院为沟通教学与社会、学院与公众的交流平台。例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展示场所即艺术展厅来提供场地支持,广邀文化艺术界知名艺术家前来观看指导,更欢迎企业来进行参观和考察,为“千里马”提供一个能很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相对于美术院校对于毕业设计的热情和重视,大多数综合院校对于艺术设计毕业展就显得有些应付和马虎,对毕业设计展示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不够,对外推广的力度不强,展示的形式不够丰富。

二、综合性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设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强调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现代教育。在学习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做好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实际,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适时调整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思路,为学生搭建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建立严格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艺术类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各高校教学大纲中有系列的时间安排,一般分为前期考查部分、中期创意与制作部分和后期作品展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在设计制作方式上比较灵活,故在教师的安排与毕业设计管理方面有着相应灵活自由的方式,但仍需要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按要求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就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完善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加强协调、沟通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求每个指导教师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阶段的辅导工作、监督工作及检查工作,每周定时集中汇报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同时严格把关毕业设计在前期筹备、中期创意与制作、后期完成及展示方面三个大的阶段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总体效果。

2.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制定符合自身的个人时间计划

合理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可以考虑将毕业设计的时间由大四下学期适度地向前移一个学期。由于一般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期间开始正式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所以学生学习到大三第二学期时已经对所有的专业课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更容易确定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而直接与自己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毕业设计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前一学期按照选题和教师要求,对毕业设计开始准备,开拓思路,提高专业研究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见,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培养兴趣,去调研、学习、规划、设计、撰写论文。同时,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最终的毕业设计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3.毕业设计选题的市场化和实案化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端,好的选题可以使自己的毕业设计鹤立鸡群。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市场化和实案化。所谓实案化,就是选题要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毕业设计才不会空洞无物。在实案化的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要有开放的思维和眼光吸纳当今所有设计领域的精华。由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个体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艺术专业中自由开放的探索,同时要求学生立足现实的土壤,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给社会创造价值。

4.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联盟化

综合性院校应紧密结合文化大发展的好形势,推动毕业设计联盟。首先,综合性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广阔的资源优势,联合该省市所有设计院校资源实行毕业设计联盟,共同探讨毕业设计主题及表现,打造一个更好的提升平台,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营造更加浓郁的毕业设计氛围,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诚恳态度,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融通精神,更多地吸取营养以提高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共同推动艺术毕业创作。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应依托综合性高校中多学科资源优势,推进相关专业的携手发展。

5.毕业设计展示的专业化和开放化

篇6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推进 解决

近些年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异军突起,教学改革如日中天;然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还较稚嫩,还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独立的科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学科定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是我们高职美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几点思考:

一、高职艺术设计学科定位至关重要

就从一个学生的求职遭遇说起:两年前,杨明毕业到一家广告公司去求职,先是拿出一大堆证件:毕业证、学位证、广告设计师证等证书摆放在经理面前。经理用手推开证书,淡淡的说:“我不看证书,电脑里有份设计文案,你根据设计要求把它做出来,我就录用你。”这位曾让我引以自豪的“高材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达到企业的要求。经理说:“我公司对面有家设计培训公司,你去学学,再来应聘,那儿学的比较实用。”

杨明的事例比比皆是,毕业生的如此尴尬冷遇深深刺痛了我,我们的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就业当中很难派上用场,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却由企业或公司所代替,企业或公司成了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我们费时费力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步入社会却是“残疾”,这不能不让我们的高职教育感到汗颜。

痛定思痛,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困境,我们高职艺术教育该如何确定人才规格,该如何进行学科定位,我们该教些什么呢?如果方向错了、基础方法错了,将会误导一代人。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学历教育。那么,艺术设计学科,应本着以“用”为本的原则,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作为落脚点,进行准确定位;目前,有些高职基础课程缺乏实用性,专业课程设置也有许多重叠和交叉的现象,课时的比例也欠佳。社会在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促使专业领域和设计观念不断拓展和更新,我们怎么能按部就班地酿制陈年老酒?必须与时俱进。

课程体系与职场跟进的路还很长,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打破原有模式,构建一个贴近经济、贴近岗位、符合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实际、助推职场驱动的课程体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深入探究。这是我们的期待,更是我们的责任,而且任重道远!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必须变革

高职教育要跟紧职场需求,本着以“用”为本的培养目标,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要改革,而且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本人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实践:

(1)变革课堂,组织教学别开生面。课前师生互动,进行肢体及呼吸训练、调动学生注意力。高职生基础差,求知欲望低,学习倦怠;激发其浓郁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保证。为此,我采用包豪斯教学方式,课堂上利用肢体及感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每次上课从松弛、呼吸和集中精力的身体训练开始。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深深呼吸,然后用手指在空中画出一个几何形体,再然后依次分割,并产生想象。这种为了集中精力而做的身体训练,可以使学生手指、手腕、胳膊乃至整个身心做好绘画准备。经过长时期的肢体及呼吸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感受到了其中的意味,就能兴致勃勃地进入到课堂设计学习之中。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从具象到抽象让学生展开联想,比如让学生用嘴模拟风的呼啸,老虎咆哮、脱缰野马的嘶鸣,赋予情感和动感的想象。这样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学生体验到了动感,感受到了韵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而且学生的设计作品更生动、更具有生命力。

(2)把人文情感渗透到美术设计技能技巧教学中。美术设计不单单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学习。学生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要靠老师的言传身教,通过教师示范,敞开心扉,以画说画,从而激活学生的潜质,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把人文情感渗透到美术技能技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设计技能、技巧,而且要引入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领悟理解,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艺术创造能力。

(3)在设计创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像“文如其人”一样,“画亦如其人”;同样的事物,表现不一;有的典雅,有的粗犷;有的灰暗,有的热烈;有的重色彩,有的重造型。在绘画设计创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天赋及个性进行引导,实施不同的方位创作训练。

(4)运用“产学结合”法,加强实践性教学。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必须与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走高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产业化道路,将教学与应用、艺术设计和企业生产完全融合为一体,教学直接为应用和生产服务等,建立“学用结合、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的教学模式。反复进行“实战演练”,培养学生掌握过硬的设计技能。

高职教育伴随市场需求在迅猛发展,坚持以“用”为本,开辟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新路子,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探究的问题还很多;但因篇幅受限,本人认识受限,只是谈了关于学科定位、教法运用几个简单的构思框架,就算抛砖引玉吧;至于其他,诸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探寻研究,并亟待于我们去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篇7

一、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传统课堂设计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在这样教学下,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师生缺乏主动对话、沟通、交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以新的理念指导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

二、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代科学的发展已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单凭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科学研究工作。据统计,诺贝尔奖金有60%是集体获得。美国女科学家哈里特·朱克曼在《科学的精神》一书中说:荣获诺贝尔奖金的研究成果大都是通过合作获得的。

为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教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这样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学习中,个人努力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则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与讨论中,能够澄清认识,纠正错误。这有助于扩展思路,提高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体会分工协作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大大增加了数学建模内容,也就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着力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并将之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设计富有情趣、联系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自觉地联系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全过程,并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在学习必修五第一章《数列》最后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先去调查亲戚、朋友购房时所选择的付款方式;学习《解三解形》最后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设计恰当的方式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由此看出,这种模式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围绕学生日常生活来展开,由学生身边的事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和谐关系,可以让他们真正应用数学,并引导他们学会做事。

四、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后,还要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他突破自己。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让他在学习某些内容时,自己有一些新的发现,获得一些相对他自己而言的新结论。使学生在“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和证明”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篇8

一、设计数学作业,坚持基本的教学原则

设计数学作业,首先要坚持核心性原则.作业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因此,作业内容必须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展开,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策略,使学生再一次复习新知,再巩固,再提高.同时也是对数学方法与策略的进一步实践,并从中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例如:学习三角函数部分时,就设计了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通过这种基本知识的检验与巩固,让学生更加明确地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规律与运用方法,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函数的本质意义,学生有了“看清庐山真面目”的感觉,豁然开朗,学习兴趣大增.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就可以继续布置一些深化性的作业.

二、创设作业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在作业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某些概念时,教师要创设出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分析、操作、归纳、验证等方面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球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的概念时,不妨用一个地球仪(比例尺为六千万分之一)与一根皮尺,让学生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兴趣浓厚,人人积极思考、探索,经过试验、操作、推理、计算,从而轻松解决了球的距离的概念以及求解方法.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要求思维的难易度各不相同.所以,对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而言,学习要求就不能相提并论.在作业设计中要注意层次性与思维的梯度.如,在学习了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后,我们不妨设计这样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尽力而为:

在教学“数列求和”后的作业中,第一个层次就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公式求来解数列中常见的问题;第二个层次中设计常见的求和方法与运用,如求通项公式、错位相减等实际应用问题;第三个层次作业就设计渗透字母讨论与复杂的实际问题以及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四、设计探究题型,把课堂探究再延续

著名的教育专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了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课本内容中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等环节,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大家普遍认为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内不可能安排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再延续呢?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探究型作业,通过探究型作业题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外得以延续.这些探究题的设计能很好地缓解新课程课时容量大、课时紧张的局面.更能体现课堂探究的延伸,留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拥有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与途径.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扩展数学教学思路

篇9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出现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在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而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最早出现在英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真实工作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进入职业生涯,并使今后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都针对高校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出行了相关的鼓励政策,甚至对相关学校进行财政资助,加大对这一模式的发展力度。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鼓励与肯定。我国的工学教育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工学结合则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切入点而被引入。

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为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的桥梁。对于学生,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前增加项目工作经历、提高项目实践经验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真实项目”工作中,实践从接收任务单、与客户沟通到提交成品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学生在“工作”中,体验与企业交流、拟定工作计划书和项目文本、修改与完善设计方案的过程;体验设计方案被企业采用的成功;并学会在项目设计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逐步达到就业岗位的基本标准,成为符合企业、行业入门“门槛”的“职业人”,完成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就业的过渡,并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而企业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既得到更多新鲜的创意,也行使了企业指导教师的职责。而且还能为企业招聘到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项目指导过程中能充分了解企业当前应用的新技术、新知识和企业对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从而回馈于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企业、教师和学校多方的共赢。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构建实施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

(1)开放的课堂。工学结合要求学生走出去,参加真实的社会实践,这是封闭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要有开放的课堂。循规蹈矩、闭门造车的传统教学模式终将与时代脱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开放的课堂,不仅要求有“开放的”教学环境,合理安排学生课程的教学场所和教学目标,还要有“开放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丰富全面,知识与时俱进。

(2)网络信息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化成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可以确保知识、信息的高速高效流通,将信息化引入教育研究和教学过程,可以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更加有效,并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极大地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此外,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中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规范地管理,创新性地整合和集成,可以达到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进一步综合集成各种互相联系的管理功能,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实施策略

(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校企合作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校企合作大致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将企业引进学校,即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引入校园,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定岗实训,将产学研相结合;第二种模式是工学交替。即讲学习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课,另一部分是进入企业实训,可以按学期轮换;第三种模式是校企互动。这种模式指的是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的基础是上进行校企双方互聘,由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校也为企业员工专派教师培训,双方互动互赢;第四种,则是“订单”式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对口招生或培训,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如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艺术系动画专业在2013年与洛阳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签订的合作教学和对口培养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其采用的是几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对于学生学习阶段来说,施行工学交替模式,即从大三开始,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审核通过后可按正常上班对待;在课堂学习方面,公司派出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而在教学内容上,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与公司保持阶段性的“订单”式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率。

篇10

1.情境式建构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图形关系进行思维创造的过程,因而数学概念、性质的学习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要通过调查、走访、交流、作业、检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情境,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建构”.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被称为天下奇观,每逢中秋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奇观.遇到河床沙坎受阻时,潮浪可达三五米高,潮差有时竟达十米,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潮起潮落,牵动无数游客的心.如何用函数表示起和落?列举生活中描述上升、下降变化规律的成语,并尝试用学过的函数图象来描述.”教者运用钱塘江潮起潮落的景象和成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的探寻,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富有情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2.问题式建构

问题解决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猜想、分析、推理、验证、综合等活动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从学生的基础水平出发帮助学生“搭梯子”,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逐步实现知识的建构.如在“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中,部分学生在解决logx27=35时感到无从下手,教师适时为学生设置“脚手架”,设计了“低起点、缓坡度”的过渡问题:(1)将指数式43=64改写成对数式;(2)求下列式子中的x值:logx3=14.教者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3.开放式建构

学生建构知识不是僵化的、教条的,而是富有生气的、具有生命灵动的过程.由于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引导学生通过会话、交流、争辩,将不可预见的事件、不可控制的情况加以积极引导,由此而产生新的意义的构建.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学习中,教者提出问题:“过点(0,-1)作直线,使它与抛物线y2=4x仅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有几条?”有位学生是这样做的,设直线的方程为y=kx-1,则由y2=4x,y=kx-1,得到(kx-1)2=4x,即k2x2-(2k+4)x+1=0,再由Δ=0,得k=-1.因而这样的直线有一条.有位同学立即提出质疑,上述求解是基于直线与抛物线相切的情况,没有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这时另一位同学补充说,它只考虑了k≠0的情况,忽略了k=0的分析.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使问题解决得到了完善.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设计策略

1.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注重三维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情感体验等内容.目标的设计要遵循:(1)“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师要避免“以教定学”的传统观念,要分析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倾向、能力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和发展需求,要了解学生会达成何种目标?适宜采用何种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某一问题会做出怎样的反映?可以生成怎样的教学资源?……只有了解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协作状态下的潜在发展水平,施以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机能,使建构学习得到进一步完善.(2)探究原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要留有让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发人深思的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3)整体性原则.教师要注重目标的整体性,要将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避免目标分析过于分散化、抽象化、简单化.

2.学生特征分析

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同化过程中,学生将吸收外界信息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信息时,引发学生对认知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能力,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分析、概括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的学生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喜欢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环境支持的学生自控能力强,适合开展自主学习;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合发展求异思维.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找准认知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设计出个性化的、符合学生不同认知阶段的内容.

3.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是目标实现的载体,教师要走出一味照搬教材、唯教材是用本本主义的框框,要摆脱教科书的制约,灵活变通学生不感兴趣、与时展格格不入的内容,吸收生活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实际意义的素材,并把它放入真实的情境之中解决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明确所学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实施教学.如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分析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并运用几何画板软件探究π+α、π-α、α之间三角数值的关系.

4.学习策略设计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僵化、方法单一的做法,要以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呈现同一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抛锚式、支架式、随机进入等教学法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环境下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设计一题多解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建构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如求函数y=3-cosx3+cosx的值域.此题除可以运用有界性法、分离变量法、导数法,还可以搭建支架,将y看成是定点M(3,3)与动点N(-cosx,cosx)连线的斜率,从而利用斜率公式来解决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可以引导学生多视角发现问题,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总结

篇1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教育国际化  专业特色  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

装演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懂理论能实践的同仁来说体会更深。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装演专业,是培养包装设计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敏锐的视觉感受和开拓市场的能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练习。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商家及消费者对包装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就可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学生面对面竞争,如果不按国际性人才标准来培养学生,不具备国际文化视野,又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底,将成为竞争的弱势群体被淘汰出局。

我在高等艺术院校搞教学工作,从学生时期就与广告、装演、印刷设计等行业密切接触,课余时间一直为当地一些知名企业服务,深谙包装、设计、印刷的各个环节与操作流程,加之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摸索了一点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有关装满设计的许多方面更新特快,往往我们刚接触到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制作方法、或新材料、新工艺等,却同时已经被更发达更超前的国家或地区淘汰或视为落伍,因此,我们更应该多交流经验,多沟通信息,为提高我们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共同努力。以下是我对装演设计教学的一点感受和探索,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谈。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

据悉,国家经贸委批准在我国筹建亚洲包装中心,加强国内外包装企业的合资与合作,促进中国包装业加快整合,增强竞争力,为我国包装业走向国际市场,获得国际信息,参与国际竞争,融人世界经济搭建平台。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我们的装演设计教学也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突出专业技术特色、提高应用能力、加强设计文化的积累。教师首先有明确的培养方向,才能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装演设计行业可为我国商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装演设计贡献一份力量。设计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一个令人自豪、让人羡慕的行业,充满了挑战性和创造性。包装设计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和舒适。那些贴近消费者和市场的优秀设计,为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为了提高我们的装演设计整体实力,为赶超发达国家的包装设计水平而学习,为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而设计,创造新的消费概念,引导社会消费方向,提高大众的消费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之一。

通过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和肩负的重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创意的灵感会不断涌现。有了远大的目标、再给予科学的指导,教学目的能够达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目前,国内设计院校装演专业所设置的课程,都能结合实践进行学习,许多优秀设计作品都是由最基础的构成演变而成。基础课结合实案例扎扎实实系统学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充分展示优秀作品,分析画面设计构成、解剖包装结构、研究印刷工艺和制作方法,进行量化生产的效率如何?包装材料的选择搭配、再生材料的使用率、对环保的影响、消费者接受程度、销售的目标对象,以及包装、宣传所能达到的效果等,都要综合考虑以培养学生整合优势资源的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尝试传统包装材料在新领域的应用,明确绿色环保设计、健康设计及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加强原创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良好的职业习惯也不容忽视,克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自由、散漫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与当地企业接触,发动学生积极主动与周边企业联系,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服务意识,热情、真诚地与客户合作,不怕退稿、改稿、不要斤斤计较,亲身参与到商业之中,在服务商业和市场的过程中学习、提高,了解专业性质特点及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强化动手能力,感受商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当有些学生的设计作品被商家采纳、被媒体公开发表,会对其他学生很大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提高学院的社会声誉,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教学、研究阶段,甚至对商业性太强的设计作品持否定态度。许多没有深人生活的作品,设计者自己感觉非常满意,投放市场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被客户否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了解市场,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产品的性能,关注商业发展的状况,掌握市场潮流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其实,多数学生也想与深人生活参与项目设计,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市场链接的成功与否。

为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很多开展业务的细节问题,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理论与实践自然结合起来。真实、生动、有趣,让学生体验从寻找信息、联系谈判、市场调研、创意构思、确定设计方案、发排打样、印刷加工全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讨回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免掉进不规范的市场陷阱等等。以专业的工作模式规范学生,发现不足及时调整。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快速提高,自信心倍增。平时强调除专业能力外,高度的责任心、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诚实礼貌、吃苦耐劳等等,都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只有经过实践才切身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几本教科书无法给学生提供全面、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要带给学生经过市场检验的、被商家认可的、受消费者喜爱的好设计。在德、英、美、日等高等设计教育发达的国家,设计院校专业老师必须有二年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很多教师长年为企业、机构组织服务,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深受学生爱戴、甚至长期追随。早在1919年德国包豪斯就已经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中强调,它之所以能影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就因为他们不脱离社会,并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双轨制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艺术素养,又有科学技术和实用头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成长。欧美等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参照和借鉴。

篇12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 道德观念 改革

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现状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融艺术、科学技术和经济于一体的学科,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设计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掌握艺术设计原理与方法,在艺术设计教育、设计、出版等单位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设计实践、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当前多数高校为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常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想象力作为设计教学的首要任务。高等院校在规划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与培养方案中,极少把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道德范畴与实际设计联系在一起实施教学。在面对市场与消费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学生设计的作品也较多表现出注重物质信息而忽视人文精神的传达。单纯的商业化、市场化的设计教育在推动消费的同时,使企业获得短暂的利益,不利于企业长远规划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发展。

现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道德观念缺失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扩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供过于求,而培养真正优秀设计人才的力量大大削弱。原本培养既有良好文化基础,又有扎实绘画基础的优秀设计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人才选拔的重点,由于扩招,使艺术设计考生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甚至出现很多高考艺术强化班,从而忽略了考生应有的综合素质培养,造成没有一个完善的文化素养体系。艺术设计教学应该是科技文化、艺术技能、个人修养的完美结合,没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与正确的道德观念,难以达到较高的设计水平。其次,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如果不能因材施教,加强社会道德观念的引导力度,容易使学生设计的作品缺乏社会责任感。在高校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中,完全有必要增加设计道德观念课程。

由于教学体制与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影响,学生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好的创意、良好的视觉效果,忽略了作品本身应有的文化内涵,作品适不适合特定群体,精神内涵是否满足受众心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兼顾甚少,缺乏对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养成教育。

二、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的著作。在这本当时颇具争议的著作中,帕帕纳克提出对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即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帕帕纳克首次提出设计伦理的观念,明确设计观念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及伦理价值。目前,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指导下,设计活动中人文素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此,在设置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树立合理的设计道德理论课程,形成一套新的设计教学评判标准和设计道德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有可能将能源浪费、媒体污染逐步通过设计得以改善,真正实现低污染、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提倡该观念的培养和规范化的改革。

三、 艺术教学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

艺术设计作品中,有很多抄袭、滥用、格调低俗、不分年龄受众的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升文化品位与素养,设计作品应顾及受众差异和文化环境。设计教育应观照社会文化环境,用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创意。

面对卫生隐患现状,很多部门购买一次性用品。如常用的一次性纸杯、塑料袋、手提袋等,产品畅销、方便实用、图案及创意新颖时尚,所以在设计教学中,教师也时常会针对这样的商品让学生进行实践设计。产品使用之后不论从资源上还是环境上都造成了极大浪费和污染,这就涉及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商品进行教学,不能只关注设计,不注重环境与生态的保护。道德观念在创意教学中不容忽视,高校艺术设计创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每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都要注重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贯穿创意思维教学,将人性化关爱与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引入艺术设计教学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四、教师要遵循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与创新并重的原则

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创新意识。而在综合素质上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应根据社会要求选择设计课程。在高校承担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修养,还应具有社会道德观念的传承意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多数教师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创意过程中注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造成作品设计过于商业化,从情感上不能真正打动人。不断加强创意与道德观念理论教学方式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的设计对比,可以强化学生艺术创作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设计的责任心,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具人性化、更符合审美需求的设计作品,使艺术设计教学在道德体系容纳的范围内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2]鲁晓波.关于设计伦理问题的一点思考[J].美术观察,2003(6).

[3]杨文.关于改革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思索[J].发展,2007(5).

篇13

【关键字】高职教育 教学实践 艺术设计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入,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更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效果,“教、学、做合一”教学,已经在高职教育中逐渐被推广,并以其强大的优势不断的发展和被普遍应用,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实用性操作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教学是近年来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高职教育而推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把“教、学、做”合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做”的功能,对于教师来说,“做”便是”教”,对于学生来说“做”便是“学”,同时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涵是反推法,就是说根据“学”的方法,来决定“教”的方法,又根据“做”的方法,决定“学”的方法。也就是“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与“学”的最终成果都在“做”上得到具体的检验和体现。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模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实践“教、学、做合一” 教学,首先要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实践“教、学、做合一” 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情景教学,以及问题教学、比赛式教学等模式都可以采用,主要一点是充分体现“做”就达到了教学目的,突出“做”的特点,就需要建立充分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参与和互动,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做”中,以“做”为中心,紧紧围绕“做”来设计教学模式。比如在多媒体教学中,把经典设计播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经典模仿秀,进行自我设计,比赛看谁的设计更像经典;也可以进行奇思妙想大比拼教学,让学生对指定的物品进行设计创意,看谁的创意更奇特,更与众不同;还可以把一款经典设计做为道具,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设计创意解读。这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做”为中心,围绕做展开教学,根据“做”设定教学模式,突出“做”的功效,为学生动手打下理论基础。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模式

“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模式是在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环节,这一环节中,“做”的功效更加突出,整个过程以“做”为主线,教师的“教”只是起到为学生的“做”服务的作用。笔者在进行月饼包装盒设计的教学中,把自己对月饼包装盒的创意及尺寸材料等要求给学生,然后就让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并要求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设计中对创意的体现,要求学生的设计中把创意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一一的落实。由于在表面上教师没有过多地进行要求,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设计起来更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实际上,通过创意教师已经把要求充分融入,这样既规范了学生“做”的形式,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做”发挥了更大的功效。

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模式

当今的“教、学、做合一”能够充分地配合“产、学、研”一体化,能够把“做”的功效落实到生产实践中,依然以笔者的月饼包装盒设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包装盒的尺寸,包装盒的材料,包装盒的印刷工艺,和学生的经典设计,都送进印刷厂,印刷出样稿,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改价,最后成盒。整个个过程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模式。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的未来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将于“产、学、研”一体化结合的更加紧密,首先更多的教学模式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互动教学将更加普遍被推广;第二,学生的实践将更能够接近未来的职业,实践更能够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在实践中能够充分体现“做”的价值;第三,学生的设计将能够更多地被采用和实现生产,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第四,更多的学生由于在学校中充分实践了“做”的动手能力,毕业后就能够直接适应工作岗位,并能够顺利进行动手操作,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对接时间。

结束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更加突出,“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模式,会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性、技术性、动手能力强的操作型人才方面彰显其巨大的意义,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的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平;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材初探[J].美术观察.2003年第02期

[2]于静;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一体化初探[J].工业设计.2011年第12期

[2]刘建国;对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0期

篇14

关键词:简化;设计方法;造型手段;思维方法

通过近年来设计基础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可以发现,部分进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处在高考前画石膏、画模特的具象表现阶段。推进简化课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从高考前具象思维到进入大学后抽象设计思维的转换这个难题。通过简化对内部小课题进行重组、优化,使很多不同科目的相关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后续的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简化是一种思维方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设计方法:将复杂的视觉元素通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提炼为有秩序的、简洁的、单纯的视觉语言。许多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都应用了简化的方法。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简化。

一、从美学发展史看,人类视觉对

简化作品的美学需求人类用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大自然中许多未经雕琢的美,但这些美的元素与丑的元素常常混杂在一起,多种设计元素纠缠在一起,不能突出某个重点元素的特点。俗话说“花多不艳”,就是这个道理。简化可以在繁杂的视觉元素中剥离出关键设计元素,有效组织好元素间的关系。但简化绝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设计元素的高度提炼。简化的目的是以简洁的外观体现设计风格,更好地传达设计精神,为情感沟通服务。

二、设计中简与繁的关系

设计作品中的简不是孤立存在的,繁与简两个概念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不同风格作品上看,繁与简是对立的。繁的作品带有装饰的意味,简的作品风格单纯,是反装饰的。两者都具有形式美感。一些作品的整体面貌呈现多元素组织在一起的繁,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给人以丰富多样、华美艳丽、绚烂、热烈等视觉美感。而简约风格的作品呈现少量元素的组织关系,带来冥想、干练、纯粹等视觉美感。繁与简也都有负面的视觉感受,繁的元素过多,负面感受就是杂乱、无序、拥挤等;简的元素过多,负面感受就是冷清、空洞、简陋等。繁与简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只是由于时期、地域、社会环境、心理、个人喜好和作品内容等因素不同,决定了作品风格与人们对繁与简的偏好。在同一作品中,繁与简是统一、互补的关系。在形式上,简常常烘托繁,使作品中的繁显得越发精致。在大面积的繁中出现的简会显得清爽、透气,极致的简是留白,是空。我们在学习简化这种艺术方法的同时,要明确简不是简陋、简单,而应该是言简意赅、简约,是内在优秀品质的体现。外在形式的简与内在精神的繁必须相互作用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像日本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在简单外观的背后,注重选择合适的材料、颜色,采用精湛的加工工艺,注重功能、使用上的每个细节。在简的背后是追求自然、质朴、功能至上的生活态度。那份细密的用心正是简背后的繁。这样的简是有内涵的简,更能彰显出产品的气质。

三、简化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手段

简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简的精神是精练地表达主题,以少胜多。它不添加多余的元素,一针见血。在各种设计领域,都存在简化方法的应用。如,简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在形、色彩、文字、排版方面,就意味着简洁。1.形的简化现实的、不加修饰的自然形往往附加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如果直接用在平面设计中,画面就会表意不明确甚至杂乱。设计的过程通过删掉影响主题的形,保留能明确表达主题的形,对重点形根据设计精神进行变化。最终通过简化这一手段帮助设计师达到形式的凝练。特别是标志设计,必须通过简洁的图形明确表达内涵。如荷兰皇家壳牌石油集团的标志经历了多次的变化,逐渐由复杂的具象造型转向简约的抽象造型(图1),转变的过程体现出社会审美观念的变革。2.色彩的简化作品的色彩会给人留下直观印象,往往比形的视觉冲击力更大。但如果一件作品色彩应用太复杂,没有秩序或整体性的色彩,一定是混乱的。所以,经过简化后的单一的、少量的、有秩序的、能够表达作品情感或符合设计风格的色彩,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3.文字的简化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抽象的形式语言。形式运用合理、有特点、新颖,会对深层内涵起到很好的阐释作用。但一味追求怪异、奇险,并不能产生理想的设计效果,这也不是设计追求的最终目标。在标志、招贴中,文字数量要少,形式上要简,做到文字以一当十。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图2),把人、地点、运动、中国文化、奥运精神等多种元素通过一个变化后的篆字“京”与印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品形式上简洁明快,形与意完美统一。4.排版的简化繁风格作品的排版装饰感强,简风格作品的排版体现功能至上的特点。在同一作品中,繁与简需要根据主题、内容、风格相互配合,掌控好繁与简的程度,尺度把握很重要。排版离不开简,简是排版中的空白,是简洁的线条或图形,是人们视觉休憩的港湾,是对设计重点的烘托。

四、简化是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

审美心理需求的必然产物当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信息量爆炸,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就会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这些视觉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自然会产生视觉疲劳。这时就需要简洁、纯粹的艺术作品。以简化为手段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恰好满足了这种生活方式与审美的内在需求,同时也符合当今绿色环保的主张。由贝伦斯与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成为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对日后的设计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简化是极简主义应用中最主要的造型方法。“极简主义在形式上进行‘量’和‘形’的简化,通过对造型元素抽象、提取出几何形体,使形式、色彩、材质等表现符号具有含蓄和凝练的特点。”①极简主义作品外表简洁,强调功能、本质、品质,注重人的主体地位。极简主义在建筑、服装、雕塑、绘画等领域都有影响。五、简化是很多艺术家或设计师作品形成个性化造型特点的重要方法通过简化课题学习,学生了解了艺术家作品形成的过程,从而明白作品背后重要的是思维观念的转变。简化从自然物象中抽取本质元素,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的重要手段。探讨古典主义绘画向现代主义绘画的转变,不得不谈到保罗•塞尚,他在造型上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简单的几何体并进行表达。“他(笔者注:保罗•塞尚)的贡献在于,他在对表面的视觉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使绘画达到了一种深层的完整性——他超越了经验主义对自然的表面性认识,在自己的画面中建立了一种与自然的物象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又具有内在自足性的视觉模式,为20世纪艺术家进行更深入的形式探索提供了观念与实践的重要启示。”②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在造型上延续了塞尚提出的认识方法,但不像塞尚一样把事物归结为球体、圆柱体、圆锥体,而是理性分析人对自然的不同印象,从中找到稳定的、本质的内在结构,他的《亚威农少女》正是如此。之后,几何抽象画派代表人物蒙德里安将理性的形式感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作品在形式与色彩上做了更多大胆的简化。他把事物的形态简化成水平线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他不画眼睛看见的实物,而是把事物画成绘画语言因素中的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和无彩色(黑、白、灰)所构成的整体。虽然艺术家的理念不同,观察、思考事物的角度、方法不同,但是以上几位画家都应用了简化的方法,在造型上都存在几何化表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转化。艺术家抽取不同元素,通过各种处理方法,最终获得艺术作品的迥异风格。作品不再是对自然的单纯描摹,更接近艺术家的心灵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简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到“少则得,多则惑”,意在不要过于在意事物复杂的表象,而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和贝伦斯与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思想不谋而合。在设计中,我们要以人为中心,简化那些无关痛痒的元素,将深厚的内涵体现出来。简化需要智慧,需要设计师的境界与胸怀。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我们尝试通过简化的课题,将设计的精神与理念传达给学生。

作者:田华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

注释:

①单芳霞.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及其在当代设计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大众文艺,2013(21).

②马永健.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32.

参考文献:

[1]于腾.简与空美学的住宅空间装饰研究.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纪江红,朱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胡敏.舍得的智慧全集.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4]刘飞.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简约理念.美与时代(中旬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