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体制的定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 影响质量检定工作质量的相关因素
1.1 质量检定的工作环境
由于计量检定工作要求测量值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所以检定规程对计量检定的环境条件做了明确规定。通常情况下,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含尘量、噪声等,还要求计量工作室具有防尘、防震、防腐蚀、防污染及防噪声等功能。达不到标准的计量检定环境会产生很多制约因素,严重影响测量值得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1.2 计量器具的完好性和工作性能
计量器具作为计量检定工作的实施工具,它的完好性和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计量检定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或一时工作疏忽,极有可能出现计量器具的操作错误,破坏了它的完好性。除此之外,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章程做好器具的清理与养护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器具的工作性能。
1.3 缺乏专业的计量鉴定人员和检测人员
事实上,计量检定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缺少一定水平的计量检定人员和检测人员。他们作为计量检定工作的执行者,倘若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不仅严重影响计量结果的精确度,还会制约计量检定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1.4 缺少较为完善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
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了计量检定规章制度,可是并没有形成较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技术规范,以及统一的测量检定方法,尚存有不足之处。以致于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时,没有严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它的运行机制。
2 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2.1 严格控制计量检定的工作环境
在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时,一定要保证周围环境条件满足测量的需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控设备。监控和记录各种外界环境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各种因素,及时制定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计量检定工作能够拥有一个符合检定规章制度的环境,必须加强对计量室的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由于控制计量检定的工作环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对计量室进行以上管理工作。
2.2 确保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
为了保证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计量检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更需要采取科学和合理的检修措施做好维修和养护工作。保证计量器具拥有高效的工作性能,使其处于正常与稳定的工作状态,才能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2.3 提高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
在量值传递过程中,量值传递是否准确一致,计量结果是否精确,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计量鉴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质量监督局要想做好计量检定工作,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和能力过硬的工作团队。因为,计量检定工作中一个微小的差错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哪怕测量数值存在小数点以内的误差,产生的损失都是无法估计的。
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其中存在的厉害关系,刻苦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检测能力,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计量检定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单位定期开办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帮助工作人员巩固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出现和崛起的计量检定技术。他们才能不断地进步,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工作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
2.4 制定完善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定数据处理等方面做出技术规定,使计量检定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各项具体工作能够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计量检定的工作质量。
2.5 建立计量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计量检定过程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必须建立计量监督机制。建立计量监督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使监督计量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地执行。为了配合《计量法》的实施,必须为其配备相应的计量监督机制,监督每一项计量检定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确保其具有相当高度的精度。
3 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意义
在现代企业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从原材料、半成品、新工艺生产加工到生产出成品的每一个工序都离不开计量检定。可以说,产品的质量其是由原材料、半成品、工艺方法以及计量检定工作所决定的。只有保证了计量检定的工作质量,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除此之外,它也是客观评价产品质量优劣的最终技术手段。通过计量检定工艺,能够及时地发现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缺陷,以及生产出来的成品质量效果。进而,及时地提出解决措施。在当代这个以质量制胜的竞争环境里,提高计量检定的工作质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是我们了解到了计量检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缺失计量检定工作的危害。为了提高计量检定的工作质量,必须确保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严格控制计量检定的工作环境、提高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制定完善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建立计量监督机制,全方位地提高其工作质量。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提高不仅为现代企业产品的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更为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庆森.浅谈产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提高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6).
随着近年来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使得工业生产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推动。机电一体化的出现,工业生产的效率被不断的提升。工业生产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逐渐的加快,也使得我国的工业生产设备更具现代性。因此,对于机电一体化精准定位装置和控制系统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工业的发展。
1.机电一体化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在发展进程当中起源于发达国家日本。随着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和相互之间的交流逐渐的密切。使得机电一体化逐渐的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当中崭露头角。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主要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的是在二十世纪的初期阶段,电子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使得其在机械生产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更是由于当时战时需求的推动。使得电子技术在机械生产当中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电子技术在机械生产当中的应用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其不能大量推广。第二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中后期阶段,机电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当中出现的控制技术和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同时这项技术被广泛的认可,使得其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第三阶段,二十世纪后期是所谓的第三阶段,现阶段的生产技术已经被不断的应用,并开辟出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耳朵舞台,使得机电一体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机电一体化精确定位装置研究
机电一体化精准定位装置的研究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发展进程当中,其主要装置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以及电控部分的设计。下面对着两个部分进行相应的研究。
2.1.机电一体化精确定位装置机械结构的研究
对于精确定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工程的性质不同,其装置的品种种类也相当繁多。在进行装置设置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定位装置丝杆以及定位装置联轴器的设置。
2.1.1.定位装置丝杆设计
在定位丝杆的设计过程中选取的技术规格参数为:工程行程300毫米;快速进给速度每分钟10米;进给系统上总重为15千克;定位的精准度为0.015毫米;重复的定位精度为0.007毫米。
对于滚珠丝杆副的设计的那个中包含滚珠丝杆副载荷以及滚珠丝杠副的主要参数。在滚珠丝杆副载荷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公式能够得出最大最小载荷以及变动负载和。通过这几个因素的计算和研究,能够得出精准的载荷,确保定位装置丝杆的设计准确性。
2.1.2.定位装置联轴器的设计
(1)能够实现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安装误差移位状况,避免产生相应的加载负荷。(2)能够有效的缓解时间轴在工作过程中扭转冲击。(3)改变在轴系的共振转速。(4)减少轴在扭转过程中的振动效果。在实际的联轴器的运用当中,通常使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联轴器与其他的联轴器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1)结构相对简单,径向尺寸小,重量较轻,适应于中高速场合。(2)工作稳定可靠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3)使用寿命较长,承载能力大,安全性和耐磨性能较高,能够促进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间。(4)后期的零件维护工作较少,避免相应的麻烦产生。(5)较大轴向,补偿能力强。
2.2.电控系统的设计
电控系统同样是整个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相应流程。在各项控制单元的设计和选择当中,其中可编辑逻辑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和选型包含主模块应该选取三菱FX3U 64MT/Ds为主模块,其具有稳定性高等特点,适合在电控系统当中应用。在扩展单元当中应该重视定位模块的选择。同时对于步进电机的设计以及选型当中具有结构简单、性价比较高的特点,更便于维修。伺服电机的选型应该重视现实机电一体化的运行状况,根据相应情况选取Kinco步科生产的SMH60S 0040 30AAK 3LKH为根本模型。只有正确的进行选择,才能够使得机电一体化当中的精准定位装置能够正确运行。
3.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研究
3.1.产品
对于控制系统的研究应该从系统当中的零部件或者设备进行入手,零件的质量控制着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能,任意组件出现问题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影响机电一体化的正常运行。
3.2.规定标准
相应的标准规定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运行的条件,比如温度、压力以及载荷相应的标准等约束条件。同时在操作当中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实际操作,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3.规定时间
系统控制的过程中,超过一定的系统操作时间都会导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出现危害。因此,时间上的差异也是造成控制系统问题的关键因素。应该确保时间的操作准确性[5]。
4.结论
综上所述,上述机电一体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准确研究,能够使得机电一体化不断的发展。在实际的生产当中被广泛使用,提升生产效率。在未来的发展进程当中应该重视机电一体化的更新和发展,促进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章锁.基于虚拟原型的机电一体化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罗贞平.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开放体系结构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0(09):122 123.
[3]朱凤花.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开放体系结构设计[J].电子制作,2014,4(02):240 241.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发育异常; 空心螺钉; 闭合复位内固定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031
本院收治的9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侧股骨颈骨折患者, 均为青壮年患者, 均行闭合复位,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 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侧股骨颈骨折患者, 男8例 , 女1例;年龄31~45岁。骨折类型:Garden 2型3例, Garden 3型4例, Garden 4型2例, 1例合并大粗隆骨折 。伤侧髋关节外展肌力2~4级, 屈髋肌力3~4级。伤前8例无辅助下能跛行, 1例需要步行器辅助下跛行。均为新鲜骨折, 无合并伤, 无严重内科并发症。手术时机伤后24 h内, 最长96 h。
1. 2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或腰麻, 位于骨科牵引床上, 患肢外展20°, 屈伸中立位和内旋20°牵引闭合复位, 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复位情况, 复位满意后消毒, 铺巾。徒手旋入3枚定位导针, 依据正侧位透视情况调整定位导针的倾斜角度和前倾角, 位置理想后, 用空心钻钻孔, 依次旋入3枚空心螺钉。本组患者年轻, 常规行关节内血肿抽吸减压。
1. 3 术后处理 术后第2天可坐起, 穿矫正鞋, 并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 稳定骨折术后2周可扶拐下地, 患肢不负重活动。术后12周逐步进行负重功能锻炼, 待骨折愈合后直至弃拐行走。
2 结果
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1~5年。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24 ~48周, 平均愈合时间36周。无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 无内固定松动、退出及断裂, 无螺钉切割股骨头。所有患者基本恢复到伤前步行状态。
3 讨论
3. 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骨颈骨折的特点 ①患者除了肌力不平衡, 还伴有骨盆倾斜、股骨颈短细、颈干角偏小、股骨干也短细, 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②患者骨质强度相对较低, 大部分是低能损伤, 轻微外力导致骨折、摔伤, 甚至扭伤都能发生骨折, 一般骨折后粉碎不严重, 后内侧有足够的支撑。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有的还能就业, 社会活动范围相对比患此病的老年人多。④应关注骨质疏松情况, 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成骨能力低下, 骨折愈合慢, 同时疏松的骨质对内固定物的把持力低, 内固定物容易拔出, 难以达到牢固内固定的目的[1]。
3. 2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对骨科医师一直是一个巨大挑战, 至今在其治疗方法和结果等方面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损伤后的结果与下列因素显著相关:损伤的程度(如骨折移位程度、粉碎程度和血运破坏与否);骨折复位是否满意;骨折固定是否稳定[2]。非手术治疗并发症多, 在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Garden 2型)由于无断端的嵌插, 也没有内在稳定性, 如果不行内固定, 几乎所有的骨折将发生移位。手术治疗已经达成共识[3]。手术方法作者认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骨颈骨折以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为主, 因为患者存在骨骼畸形, 肌力不平衡, 关节置换需要特殊的假体等原因, 所以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等风险。
3. 3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操作要点 ①由于患肢肌力弱, 容易复位, 首选闭合复位, 牵引力不宜过大 , 复位时保存软组织合页, 保持血运。②要尽量达到解剖复位, 轻度的外翻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股骨颈后部有较大的粉碎骨片, 容易导致骨折不稳定。而且由于关节囊或其他软组织瓣牵拉, 或由于股骨颈骨折端锐利的前缘或后缘可能戳入完整的关节囊, 手法复位不易将呈楔形或边缘呈锯齿的骨折块复位。必要时可考虑切开复位。③患者螺钉 不要过分追求品字形排列, 股骨颈细小空间有限, 宜徒手置钉, 不宜应用带有侧方钢板的螺钉固定, 很难保证螺钉全部在股骨颈内, 增加手术难度和时间。④患者也不易追求强斜位, 首先是股骨颈细小空间有限, 股骨颈中轴平面最大, 另外强斜会使螺钉钉尾位于小转子下方, 导致操作困难, 并且容易引起应力骨折, 梁捷予等[3]报道正常人股骨小粗隆水平前后径为27.63 mm,朱伦庆等[4]报道正常人股骨小粗隆处髓腔宽度为23.4 mm。⑤因为外侧皮质骨质疏松或者粉碎, 钉尾要加用垫圈, 以进一步控制围绕拉力螺钉的旋转应力。⑥器械准备充分, 因为股骨颈短小, 为使螺纹完全通过骨折线产生加压作用, 选用短螺纹的空心螺钉。钉尾位于软骨下骨3~5 mm。必要时使用价格昂贵的无头加压螺钉,以期待对骨折端的加压。
本组无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 可能和患者多为青壮年, 低能量损伤, 骨折粉碎不严重, 有良好的后内侧支撑, 骨折例数少且Gaden 4型骨折仅占2例有关。
综上所述,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骨颈骨折大部分是低能损伤, 伴有不同程度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股骨颈发育异常, 股骨颈短细。初次治疗选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骨折愈合良好。术后负重和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述伟, 杨述华, 杨超, 等.老年人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方法的选择.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4):289-291.
[2] Terrys, Canale.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0版. 卢世璧,王继芳,王岩,等,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792-2793.
[3] 梁捷予, 李康华, 廖前德, 等.股骨上段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4(8):811-814.
【摘要】
目的 确定D二聚体定量结果应用于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界值,并重新评价其临床意义。 方法 按照DVT的诊断标准收集患者标本237例,以同期检测的其他疾病患者303例为对照。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根据结果绘制ROC曲线,并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用于DVT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98 μg/mL(敏感度为51.48%,特异性为62.61%,阳性似然比为1.38)。 结论 以1.98 μg/mL作为D二聚体诊断DVT的临界值较为合适,可提高其临床诊断的效率。
【关键词】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诊断试验,常规
D二聚体增高反映机体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辅助诊断[1]。临床上一般用自动化仪器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含量,因其检测快速准确,已被广泛接受。以往通常参照试剂盒说明书,以≥0.5 μg/mL作为D二聚体阳性的标准。随着D二聚体检测在DVT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发现以0.5 μg/mL为诊断临界值时诊断效率不高。笔者应用ROC曲线分析2005-2007年就诊的DVT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探讨其适合的诊断临界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37例中,男性124例,女性113例,年龄(50.2±16.3)岁(31~69岁),诊断均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文献[2]标准。以同期收集、排除DVT的患者303例为对照组,男性171例,女性132例,年龄(47.4±14.8)岁(30~64岁),均排除血栓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静脉采血1.8 mL,用109 mmol/L枸椽酸钠 0.2 mL抗凝,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乏血小板血浆,采用全自动血凝仪(STR型,法国STAGO 公司)及原装配套试剂盒,以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MedCalc 9.3统计软件,以不同的检测值为临界点,以每个临界点对应的敏感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作图得到ROC曲线,算出不同临界点时ROC 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并进行比较分析[4],选取 AUC值最大时曲线图中最左上方的点对应的值为诊断最佳临界值。
2 结果
DVT患者的ROC分析结果见表1。当D二聚体诊断临界值为1.98 μg/mL时,AUC最大为0.578(图1),此时敏感度51.48%、特异性62.61%、阳性似然比1.38;当诊断临界值为0.5 μg/mL时,敏感度为86.08%、特异性为22.82%、阳性似然比1.12。
表1 不同D二聚体临界值时诊断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率(略)
Tab 1 Efficiency of Ddimer at different cutoff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UC最大值时的诊断临界值及灵敏度、特异性;:0.5作诊断临界值时的灵敏度、特异性.
图1 深静脉血栓病人D二聚体的ROC曲线图(略)
Fig 1 ROC curve of Ddimer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patient
3 讨论
D二聚体用于诊断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尤其广泛应用于DVT的诊断。50%的DVT患者缺乏临床症状及体征,单凭临床表现无法实现诊断,必须借助辅助检查手段。目前下肢静脉造影是公认的诊断 DVT的金标准。但由于此方法是有创检查,注射造影剂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使血栓加重,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血浆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因此血浆 D二聚体的检测对DVT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4]。以往临床诊断仅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0.5 μg/mL作为诊断临界值,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诊断效率不高。笔者分析本院近年来的病例,根据ROC曲线并兼顾灵敏度和特异性,以1.98 μg/mL作为D二聚体诊断DVT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笔者使用MedCalc 9.3统计软件对分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直接从大量数据中得出ROC曲线,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临床应用范围广。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采用的是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不同试剂盒的检测原理及试剂组成不同,因此,确定得到的诊断临界值不一定适合于使用其它品牌的仪器和试剂的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Wells P S. Integrated strategies for the diagnos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J Thromb Haemost, 2007,5:4150.
[2]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42645.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臂丛肌间沟一点阻滞为临床广泛使用之技术,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然而,臂丛肌间沟一点阻滞效果极少能阻滞臂丛所有主要分支,阻滞完善率较低,且其成功率与神经血管分隔定位法无关[1,2]。因此操作的技术性要求较高,必须定位准确才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阻滞效果。保证多种手臂手术的麻醉要求[3-5]。神经刺激仪定位单次阻滞的临床效果与异感法相似,但二者的操作难度不同,尤其对初学者,对异感法的掌握难以有较快的进展,在工作中往往影响效率,并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机及经济负担[2,3,6]。为此,文中的研究旨在比较2种神经定位方法对臂丛阻滞成功率,起效时间及其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90例ASA I-II级,年龄(22~41)岁,拟在臂丛阻滞行前臂,腕和手部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手术侧上肢既往有神经损害,神经病变不纳入本研究。
1.2 方法 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B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阻滞前10 min静脉滴注咪唑安定1 mg,随机分为以下两组:异感组(PAR),45例,以诱发异感法定位臂丛主支。神经刺激组(PNS),45例,用针麻仪定位确定臂丛主支的部位。患者仰卧,以长为50 mm 22号短斜面的绝缘针(stimulplex Braun,Melsungen,德国)定位。PNS组将针麻仪刺激阈电流定为0.3~0.5 mA,频率2 Hz,据特定的肌肉收缩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时间指第一次刺入与将其拔出的时间,于阻滞结束后10、20、30 min,在神经支配区内以针刺法评估阻滞效,若30 min时肘以下所有感觉区域无痛,为阻滞完全,反之阻滞不完善。潜伏时间指阻滞结束与患者可开始手术的时间,总麻醉时间指实施阻滞时间与潜伏时间之和,阻滞成功率以30 min后患者完全阻滞的百分比表示,对各神经分别也做了30 min时效阻滞效果评估,并观察急性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SPSS 10.0软件进行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因神经不能全部定位而被排除者,PNS组有2例,PAR组有6例,两组间手术部位,时间及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NS组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总麻醉时间均短于PAR组,首次阻滞后神经阻滞效果,PNS组完全阻滞率较PAR组比较明显增高(P
3 讨论
臂丛单点阻滞较难使手术所及区域阻滞完善,对技术操作要求较高。PNS组桡神经阻滞成功率为76%,肌皮神经为59%。PAR组桡神经阻滞成功率为72%,肌皮为46%。本实验桡神经阻滞率为96%,肌皮神经为98%,且证实神经刺激仪较异感法成功率高,我们的研究显示PNS较PAR更具优势,另因神经刺激定位较客观,排除患者因紧张,恐惧等影响医生对异感的判断,从而使阻滞成功率提高[8]。PNS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表明局麻药离各神经分支较近。PNS组阻滞出现时间与以往同类报道相似,本组中神经定位简便,且无需患者配合,与其他研究相比,本实验操作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有助手帮助,阻滞前10 min给予镇静镇痛,节省操作时间,从而使其总麻醉操作时间减少。PNS组完全阻滞率高与其对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成功率高相关。PNS组患者刺激肌皮神经引起的肌肉收缩,而PAR组则采用盲探法向注射,我们认为以神经刺激法定位阻滞该神经更为可靠,精确,虽然PAR组桡神经均被异感定位获阻滞,但PNS组的桡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PAR组,然而,桡神经及肌皮神经位置较深,需要精确定位方可成功阻滞。臂丛神经的起效时间与神经粗细,长短以及类型相关[9,10]。研究报道一点阻滞无神经损伤之并发症[2,3,6]。近期文献[11]Selander等用单点注射仅有1.7%发生短暂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拔针与再定位与神经损伤无关,异感所致神经损伤作用亦尚无定论[13],异感可能表示为穿刺针刺入神经组织,并可能增加持续神经损伤的危险,故一些学者建议神经阻滞时不应找异感,但无文献[14]示异感可增加神经损伤无明显相关。PAR组静脉刺伤率明显较高,4例血肿,行局部压迫治疗后缓解。推注局麻药前虽经反复抽吸测试,注射速度也慢,PAR仍各有4例表现出血管内注射症状,提示术中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本研究示在应用一点刺激技术时,使用神经刺激仪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时间短,起效时间快,神经阻滞更完善和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对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也具一定优越性。
参 考 文 献
[1] Hill DA,Campbell WI.Two approaches to the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loss of resistance to saline or paraesthesia Anaesthesia,1999,47(2):207-209.
[2] 徐旭仲,余微萍,姜爱芬,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调查和静脉局部麻醉的辅助作用.温州医学院学报,2002,32(3):101-102.
[3] 郭志会,张威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肩部手术20例体会.河北医药,2003,25(4):254.
[4] 蒋如,杭燕南.周围神经刺激器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0,21(1):47.
[5] 徐仲煌,黄宇光,任洪智,等.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5):278.
[6] 韩英,李志云,俞国灿,等.微电流神经刺激仪用于臂丛阻滞40例临床观察.浙江医学,2004,26(5):377-378.
[7] Rucci FS,Boccaccini A,Doni L,Pippa P.The or thogonal two needle technique:A new axillary approach to the brachial plexus.EurJAnaesthesiol,1995,12(2):333-339.
[8] 封凯旋,黄汉江,李军,等.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罗哌卡因在颈浅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浙江创伤外科,2005,10(5):391-392.
[9] 杨邦祥,王儒蓉,赵利福,等.持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附50例经验体会).华西医学,1997,12(4):484-485.
[10] 徐承君,常晶,朱世明.0.75%布比卡因神经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130.
[11] 詹伟建,王宇川,陈华燕.神经刺激仪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22(5):548.
[12] 金绍岐,许凤琴,余少芝.髂腹股沟神经皮肤分布区的临诊观察及神经痛诊治的解剖学基础.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1):10-11.
[13] Horlocker TT,Kufner RP,Bishop AT,Maxson PM,Schroeder 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