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范文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7: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

篇1

1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的功能

绩效评价具有导向功能。绩效评价的导向功能体现在绩效目标科学的制订,而绩效目标的制订又要参考绩效评价指标。因此,绩效评价在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发挥导向性的作用。绩效评价具有诊断功能。通过对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能更好地获悉、判断和反馈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实施的绩效信息,通过信息反馈可能达到诊断与调节项目实施效果的作用。绩效评价具有监督功能。通过对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能够把握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表现状况,不仅能够分析项目经费支出绩效的影响因素,还能够提出督促的措施。绩效评价具有激励功能。激励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或个人活动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实现活动目标。通过对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能够使得项目团队更加振奋精神,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绩效评价具有鉴定功能。鉴定是对组织或个人在一个时期活动成效大小的判断。通过对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可以判断其项目的效益与效率,进而对项目成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2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模型设计的依据

依据系统科学理论。从系统科学角度来看,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是一个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因此,要把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分析。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分析与评价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使其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国外科技教育评价经验。与许多发达国家的科技教育相比,我国科技教育起步较晚,绩效评价更晚。因此,借鉴国外科技教育评价的相关经验,可使我们少走弯路,而且还可以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项目功能与特点。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有基础建设项目,有队伍建设项目,有实践探究项目,有科技竞赛项目等等。如何评价这些内容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的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是对绩效评价的一个挑战。因此,在设计评价模型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项目之间的差异。项目实施目标。目标是项目实施的出发点,也是项目评价的依据。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有成效,最重的一点就是看其目标的达成度如何。目标达成度高,则绩效就明显,否则绩效就差。

3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模型

系统科学理论提出任何一个系统只要存在着输入就会存在一定的运作现象和结果的输出,人们称这种运作现象和结果为绩效。系统的输入、运作和输出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也不能忽略这些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和绩效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根据绩效与影响因素关系,再结合管理科学理论、绩效评价与项目实施过程密切相关。

(1)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目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作为评价对象,其类型是多样的。因此,评价对象的性质直接决定着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因此,要科学设计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要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是提高国家和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科技素质包括科技意识、科技知识与技能、科技应用与创新能力、科技活动成果。

(2)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权重。由于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评价涉及的因素多、层次多,因此,评价指标也是多层级的。

(3)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实施设计。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实施前,要根据项目性质、目的、实施条件进行科学设计。包括针对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总体绩效的项目总体目标设计,根据目标设计相应的任务,设计基于任务驱动的运作过程,以及预期的绩效。项目设计后就要付诸实施,实施中可能会因实践条件的限制或现场影响,目标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调整,但实施目标不能偏离项目的总体目标。项目实施步骤、实施过程、实施方式方法等直接影响着实施效果,项目绩效完全取决于实施效果。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是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评价模型也是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基础。

(4)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评价指标项的设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标项系统是关键。指标项是有层级的,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项等。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依据某种特定的目标,将其分解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又可分解出若干组成要素,依据每个要素和每一结构层次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形成评价指标系统。根据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项目特点,运用系统科学观点可将其分为七个一级指标项,二十三个二级指标项。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目标与内容评价:科技教育目标、科技教育内容;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环境评价:科技教育环境条件、科技教育环境资源、科技教育环境领导、培训文化;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过程评价:活动安排、活动内容(课程设置)、活动方式、活动安全;青少年科技素质提升状况评价:科技观念、科技知识与技能、科技应用与创新能力、科技成果;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管理评价:科技教育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科技教育后勤服务;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结果评价:项目效益、项目效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持续发展评价:队伍发展、条件改善、未来规划。

篇2

关键词:青少年;素质教育;含义;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具有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素质教育,下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源自于素质概念的提出。素质教育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个是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一个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形成创新能力;一个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一词的含义应该理解为人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也指人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人的某些素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形成,通过学习和实践等活动获得和形成。所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和人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共同形成人的品质属性,是各个层次的高度融合,而不是单一层面的理解。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确定的方向,即为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让人才的概念具有新的含义,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能力提高。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目标全面的特点。青少年活动中心不属于学校教育,也不属于家庭教育,而是属于社会教育,是三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立和建设,具有极其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经费来源、活动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特征,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比如,科学知识、兴趣特长、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不同与学校的考试评价,这里的学习检验更为科学化和人性化,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比如,在青少年中心创建实践教育基地,基地以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为目的。连同家长一起开展亲子活动、户外生活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尊敬长辈,体会父母在自己成长中所付出的心血。

2.科学实施教育方式

在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形成。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效率呈正相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老师依然不太能放得开教学的手脚,学生依然是听得多,参与得少。而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则不同,在活动中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宗旨,那就是在活动中育人。所以每一项活动都是师生的互动。体现了活动中形成能力、活动中提高素质、活动中获得知识、活动中具有创新等特点。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脚。青少年活动中心本着学生参与教学的原则,提倡学生进行手脑互动的训练,手眼协调的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训练,学生亲自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这种参与式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都得到了训练,青少年在这里茁壮成长。

3.广泛实施教育内容

青少年活动中心较之学校教育而言,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和能力形成的本质属性。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富的校外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形成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青少年在多方面形成能力,开发自身具有的潜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好基础和辅助。比如,开展的夏令营活动、艺术节活动、素质教育拓展等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没有校内教育的多种束缚,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突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 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对青少年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四项措施。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海量般递增。鱼龙混杂的大量信息,令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处理加工,让信息最终为我所用,是摆在公共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信息社会,人们只有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公共图书馆利用其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信息素质的引导与教育,是当前形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公共图书馆在全面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角色和作用,对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于1974年提出来的,定义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信息素质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不仅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必备的基本能力。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人们对眼前的繁杂信息的正确判断与捕捉,也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敏锐的信息观察力,善于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让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服务。2)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组织处理能力与信息的利用能力等。信息能力是青少年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3)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个体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有信息责任感,能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那么未来的信息社会才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 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普遍注重应试教育的分数,升学率,忽略了对青少年人生很重要的图书馆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加之中小学的图书馆条件简陋,不成规模,学校义务教育中也没有一整套完全针对中学生的完备的图书馆知识教育体系的理论或教材做支撑,导致青少年图书馆意识淡漠,更不用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了。

在2010年初的一份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差统计表中,在被调查的18个公共图书馆中,只有4个图书馆开设的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知识的早期教育业务还只占到22%;只有3个图书馆开展了信息检索知识教育培训课,培训内容包含的信息检索知识教育只占到16.67%;只有2个图书馆开展了现代信息知识教育的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的现代信息知识教育只占到11.1%。在被调查的公共图书馆中,竟没有一个图书馆开展过关于读者信息素质状况相关调查和网络培训,也没有几家图书馆开展信息知识讲座与培训。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还很不够,需加大力度开展此项服务。

信息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能力,关系着个人、团体、社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不但能促进未来信息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能使青少年获得知识创新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起青少年获取信息、分析判断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生存、竞争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今天的信息素质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既关系着个人将来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应肩负重任,为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撑起一片蓝天,做出应有的、不懈的努力。

3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信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窗口,作为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其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 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特有的服务、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

3.1 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为社会大众及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传递情报信息和传承人类文明等重要职能。它所蕴藏的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电子信息文献及网上期刊数据库,其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是任何其它信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所有这些都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首选的重要的信息素质教育基地;也使其成为普及社会大众及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中坚力量。

3.2 公共图书馆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特有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使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公共图书馆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集信息储存、开发、检索、评价、使用等为一体的信息管理部门,其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对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这里汇集了一批既有专业水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公共图书馆通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各类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经过分类、排序、编目,成为有有章可循便于查找的有序信息,这种便捷的文献检索方法使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4 公共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双重功能,事实上已成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自身信息资源和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

4.1 通过公共图书馆入馆教育的专题宣传,培养青少年的信息意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根据自身的信息资源特点及服务优势,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关于信息素养实践的宣传。把新生入馆教育课做成网络专题宣传片的形式,放在图书馆主页的醒目位置,便于读者浏览与学习,也便于读者更快地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入馆教育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如图书的借阅方法,纸质期刊的查阅方法,电子期刊的网上查阅及下载方法,必须遵守的信息道德准则及规范等。图书馆在青少年首次入馆时便做好信息导航工作,引导其观看新生入馆教育宣传片,便于他们更快速地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及服务。图书馆的一线服务部门也要张贴有关本室服务的说明, 并备有相关资料的目录查询及索引、导航指南,与网上宣传相得益彰。这种周到细致的宣传,让青少年更快速的了解与熟悉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而增强他们发现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因而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青少年的图书馆意识、信息意识。

4.2 制定针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标准教材,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

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国情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标准。应该尽快制定出满足青少年需求的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最强的学习阶段就能具备熟练的查询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本领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与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奠定基础。

4.3 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

公共图书馆凭借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可充分发挥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指导作用,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国家要加强对图书馆的政策性支持及资金投入,支持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展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和利用图书馆终身学习的能力。

图书馆可以设立专人专室,专门从事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可以多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及经验。作为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与责任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与培训。青少年可以利用周末去图书馆,完成信息素养课的学习与实践。有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习与实践,相信在青少年的心里会种下信息素质理论与知识的种子。

对青少年开设的信息素养理论的基础课、拓展课由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专家专门讲授。在信息素养课的授课过程中,将计算机检索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作为授课重点,网络信息检索课,文献信息资源检索课贯穿其中,从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高度来统筹实践这些课程。在青少年对信息素质理论进行初步实践阶段,公共图书馆会安排专业馆员对青少年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此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能力。这期间,青少年要学会如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检索系统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无论是纸质资料还是网上电子期刊文献,最终要为我所用,最后以论文或报告形式完成本次信息课的学习。随着青少年年级的增高,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的级别、课题研究、课业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相信通过这样的信息素质教育课启蒙、实践、及拓展,青少年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将会为他们未来终身利用图书馆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4 馆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刻不容缓

要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 公共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首先要提高。图书馆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要重视馆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应持有积极的态度,开放的思想为自己量身定制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学习计划,不断地、主动地、自觉地坚持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关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未来产生的影响,熟练掌握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包括图书馆专业知识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具备对现代信息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用全新的理念、现代化的手段、新颖的方式主动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提供服务。要尽快构建包括信息教育专家在内的多学科领域内的专家指导队伍,以此来提升并拓展青少年的信息素质能力及综合素质,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信息人才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否具备必要的信息技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并有效的加以利用,体现了当今青少年的个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未来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而探索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作用,这又是当前信息教育管理者,特别是图书馆员将会长期面临的一项任务。面对信息社会的新挑战,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出新的尝试,做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青少年活动;教育;素质

青少年活动是团体或自发组织青少年参加到社会文化中的一种实践活动。这样更利于青少年体验到校园外的生活,利于加强他们与社会间的联系。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还能学到校园内学不到的知识。因此,现在的中小学越来越多地组织青少年参加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家长也要积极支持并参与青少年活动中来,为让青少年成长为对国家有用之人贡献一份力量。

1研发校本课程,紧扣本地区的区域文化

随着青少年校外生活的日益丰富,以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教育为代表的校外教育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为保证本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有序、科学、全面的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要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与之相关的课程设置理论、并且深入分析本市区域独有资源,陆续开发一些与学科相衔接的课程,比如科技制作课程、信息技术课程、“非遗”教育传承课程。亦或者以《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古籍作为内容的国学文化课程等,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绝好途径。此外,青少年活动中心也要定期举办“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美德”等方面的讲座,邀请专家解读,彰显文化本色。向学生们展示出中华民族蓬勃昂扬、健康向上、不断奋进的精神风貌,这样的教育也必将能够推动素质教育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2加强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锻炼,让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成为社会体育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

常言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让每个青少年秉承的信念和目标。中央文件中也提出“亿万阳光体育活动”的概念,要求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主动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达到全民皆运动。而中国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这一群体,青少年可以说是中国未来体育发展的基石。但是,体育教育仅靠校园体育是远远不够的,加强校外青少年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挥重要作用。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体育活动要始终坚持与学校体育有机相结合,要发动全校师生都来关心和参加体育括动。尤其是学校的运动会、篮球赛、拔河赛、排球赛等重要的体育活动,一定要作为重点进行宣传。一定要突出活动开展的多样性,趣味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多途径多渠道地创新校外体育活动培训和活动组织,进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3注重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

青少年活动中心对青少年进行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因此,活动中心一定要在自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再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首先体现在环境方面。比如,可利用活动中心的围墙进行墙面文化建设宣传,通过丰富多彩的墙面文化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需要指出的是,条件允许,可单独开辟出特定的平面,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要遴选出学生中的一些优秀书法和绘画作品,真正体现我的世界我作主,我的学习我作主的办学风格。当有了强烈的文化氛围后,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4加强家庭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工作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完备的教育就是家庭————家庭教育。”针对家庭与社会在青少年教育上相对弱化的情况,加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工作力度是关键。一方面,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细胞,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上的引导与监管职能需要进一步得以强化,尤其是素质教育意识相对薄弱的家庭,需要加强家校间的合作力度。比如,在平时多对孩子的素质态度和素质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逐渐加强,全社会有责任还青少年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素质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措施,以及通过素质教育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其中,为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总而言之,“育人为本,素质为先。”作为校外教育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教育属于我国素质教育工作开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应该积极倡导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响应国家素质教育,促使素质教育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开展有效的校外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涵养,引导其健康地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采取多种途径、多个层面提高科技、艺术领域中的素质教育,让青少年都拥有亲历知识建构的机会,去真正体会获得知识的愉快之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为实现青少年个人素质全面提高,进一步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探索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J].新课程学习:中,2013(9):155.s

[2]王轲,吴湘玲.家长视阈下的青少年社会教育问题探讨———基于对509位青少年家长的调查[J].广西社会科学,2016,(3):211-215.s

篇5

关键词 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地位;作用

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关键是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关键要靠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的音乐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整体的、与学生的成才诸方面皆有关系的教育行为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辅助手段,为素质教育服务,又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加快音乐教学改革步伐的迫切要求,并指明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深入探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发展,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各种知识的全面性、联通性、多样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也正好注重于人的个性情感、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音乐具有强烈的抒情功能,它可表现人们丰富多彩的感情: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黄河颂》、《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可以唤起国人保卫家园的信心;当国家出现国泰民安的盛世时,《走进新时代》、《江山》等歌曲优美舒缓的旋律可以展示人们内心的喜悦;当一个民族的生存极其依赖于自然环境时,《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歌曲那种高亢辽远的曲调可以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当人们情感出现起伏波折时,《童年》、《同桌的你》等歌曲那种轻松婉转的音符可以抒发个人复杂的情感纠葛。由此可见,加强国民音乐教育可以为改造社会、提高文明、净化个人心灵服务。

2.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完善

爱因斯坦在谈到音乐与工作的关系时说:“音乐不会影响研究工作,两者都从同一渴望之泉摄取营养,而它给我带来的慰藉也互为补充。”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理科知识以及相应素质外,音乐给予他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他的创造性发挥到最佳状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音乐可使他的智慧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显露出来,就伟大的科学家来说,只有科学的美,而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不完善的。音乐教育客观上为所有可能成为英才的脱颖而出的人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以培养学生音乐特长为目的,但更强调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上,在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而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共同创造的时代。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里,在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培植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发展

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并激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给青少年以美的熏陶与感染。音乐教育可以让青少年意识到在音乐集体活动中自己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担任不同的演唱形式,在乐队中承担某件乐器的演奏,都会使他们感受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意识到自我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以体现,从而引发他们热情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因此,经常与健康的音乐为伴,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逐渐养成互爱互助、举止文明等好的习惯。

2.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智力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不但可以丰富青少年音乐知识修养,还给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以支持。爱因斯坦在谈及他的科学成就时说:“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爱因斯坦不仅能拉一手好提琴,而且还研究音乐与科学的关系。音乐是时间艺术,时间的观念在音乐中天然存在;音乐又是空间艺术,存在于音响的想象空间。音乐教育中只有对一支曲子由逻辑思维、想象到整体形象的融合协调,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进而在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智力要素得到发展。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能力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秀的音乐总是同人类的社会进步相联系,总是充满生机和创造性。个人对音乐作品独创性的感受和实践对青少年创造精神及创造力的培养无疑非常重要。音乐活动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合作性和交际性,参与音乐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与他人、社会交流、协调和融合的能力,也使青少年在更多更有益的社会交往中得到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4.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还可以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平衡、身心健康,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得到和谐的调节及控制,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实现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情感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当青少年身心沉浸在美的感受中、精神上得到美的滋养时,可以通过音乐艺术声波、形象感染、节奏变换、速度快速、情感体验等,使冲动趋于平和,紧张趋于松弛,消沉变为振奋,伤感得到抚慰,喜悦得以抒发,从而调整心理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密不可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既要完成本学科的内容,还要担负起人类一般发展所必需的培养目标,体现对人全面素质的培养,这是现代教育发展观赋予音乐教育的使命。目前,确立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使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之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切实尊崇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质量出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子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

篇6

【关键词】图书馆;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与知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现代教育中,图书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场所,在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青少年能够通过图书馆来满足自我的信息需求,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图书馆应从多方面入手,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一、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图书馆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场地

现代图书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内的藏书种类非常丰富,遍及各个学科,除了部分珍贵的文献资料外,多数资料都是能够被外借的,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选择图书。这些图书资料承载着多项功能,其一方面能够传播各种文化,开阔读者的视野,使得读者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一方面能够为读者提供素质教育的机会,使得青少年的综合能力所有提升。除此之外,其在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现代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教育部门所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在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水平中更是作用突出。除了常见了纸质刊物外,图书馆还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料,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青少年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获得所需要的资料。图书馆内丰富的藏书注定了其能够为青少年提供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教育。对于现代图书馆来说,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向青少年展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指导青少年科学阅读,使得青少年科技、思想、文化、道德等多方面都能够得到提升。

(二)图书馆在创新素质教育中优势突出

在现代教育中,创新教育应能够给青少年带来一个更为自主的空间,使得青少年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学生不但能够得到更为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利,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应该得到长足发展。现代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放松,能够在大量的阅读中了解各种思想与观念,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有力发展。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从而获得收集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图书馆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可以说,图书馆的功能是其他教育部门所无法替代的,称之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名符其实。

二、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和以往的教育模式不同,素质教育将提高人的素质水平作为教育目标,这是一种全面覆盖的社会性教育模式。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目标被设定为促使的每个学生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各种能力与丰富的知识,能自信、自强、自尊。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时代需求的人才。对于图书馆来说,其应该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出发,综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服务。

图书馆应从自身建设入手,大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工作。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图书馆为大量研究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所以,图书馆应从采购工作做起,综合社会效益,将青少年需求作为重点满足要点。图书馆应为青少年提供各个层次的图书资料,使得青少年拥有足够的阅读材料,并及时更新各种图书资料,使得青少年始终拥有非常高的积极性。图书馆还可以组织丰富的活动,运用板报、展览等方式来吸引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并定期组织各种报告会与讲座。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此,其应该建设具有特色的门户网站,并开辟各种素质教育专栏。图书馆方面在推出这些栏目的时候,应注重美感与吸引力,使得青少年愿意参与到栏目活动中。除此之外,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图书馆方面进行互动,使得图书馆成为其最重要的精神园地,在其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不应该满足于课本知识,应积极走入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课外阅读量。只有这样才可以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这一点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应达成一致,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使得青少年更加深入地理解各种基础知识,丰富自身的知R结构。除此之外,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课外阅读对其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图书馆在传播知识与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这一点与图书馆的功能不谋而合。图书馆能够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阅读场所,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大量而丰富地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习惯与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查阅与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得以提升,这些都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阮芳(1978-),女,壮族,籍贯:广西宜州市,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图书系列,单位全称:广西宜州市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校外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一、促进青少年个性特长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倡导每个学生得到比较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尽可能全面发展是共性,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成了千差万别的每一个独特的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把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较好的结合起来。

但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漠视、压抑学生个性,扼制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现象。学生缺乏自己选择学习的自由度,他们存在缺乏主见和自信的明显缺陷,他们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校外教育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广泛性、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特点、优势发展的更加明显的场所,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1)在教育目标上:校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活动育人。目前,我国的校外教育专门机构,主要是通过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面向广大少年儿童,进行科技、艺术及各类培训与活动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思维和创造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综合起来是通过兴趣的培养和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达到加强对学生潜能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内容上:青少年通过校外教育,可以学习到许多在学校书本、课堂上所学习不到的东西。校外教育主要从事的是文艺、体育类的培训,这些方面的教育与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太一样,更侧重对学生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影响。这些是潜移默化的,但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疏忽的。

(3)在形式上:校外教育不仅是采用课堂教学式,而更多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创意。校外教育的多数科目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能起引导和保护的作用,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独立、自信的个性,获得真切的感知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塑造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深刻地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具体学业与学科的质量,应首先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精神以及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等。

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首先,它通过各种动之以情、寓德于美、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结合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朗诵会以及举办各类社会实践、体验和讲座活动等,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内容溶入在这些活动之中,让广大青少年在生动、有效的活动中受到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念,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校外教育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青少年的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宽容心理、进取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等等。如:通过合唱、合奏训练就能培养青少年的协作心理。合唱、合奏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经过大家齐心合作,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同时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又如:在组织各类表演和竞赛活动中,能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意志、毅力和临场应变应对能力,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进取心理。

另外,校外教育能让少年儿童在集体中成长,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易于滋长“自我中心”、“自私”等不良思想。在校外活动中、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集体协作和努力,能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向成熟自理转化,集体主义思想、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也可在他们身上得到良好的培养。

事实证明:校外教育似春雨润物般地塑造着学生优良的品德,它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三、促进青少年创新教育的实施

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社会对青少年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基于素质教育观念,审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青少年实际的心理素质情况出发,构建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是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解读

1.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意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的卫生内容与常识,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学习解决与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技巧,另一方面帮助青少年适应学习、生活与社会做准备;二是预防重大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发生,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青少年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利用学校提供的心理资源寻求帮助,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会影响青少年思想与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通过情绪、心态、信念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充分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2.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在心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学业适应问题,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与升学竞争过强,很多青少年难以适应学业的开展,出现考试焦虑情绪、厌学情绪、抗挫折能力差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二是人际交往萎缩问题,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形成自我中心的孤僻性格,很难融入到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三是情绪情感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的内在表征为恐惧,如心理症状的恐惧、社会评价的恐惧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敏感的情绪;四是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由于个性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薄弱的意志力、较差的承受力、不稳定的情绪等各种个性发展问题,这使得青少年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这些心理问题会阻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健康成长。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提供途径与保障。

二、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教师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先要构建教师心理健康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观。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活动类型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教师深入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倡导教师“心理保健师”的新型身份,即教师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地针对性措施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途径,这种课程的开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课程的开设,通过心理学课程中认知、情感及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学习,引导青少年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学习生活,掌握合理的人际交往技能来适应社会生活;二是身心方面指导课程的开设,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课程来满足青少年的实际发展需求,如青春期发育、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等。

3.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访谈等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门的场所、专业的人员、适当的时间与活动经费保障。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监护;三是协助专任教师合理安排心理课程,培训相关教师进行心理课程的教学。通过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立,可以帮助青少年及时地解决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与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途径的扩展。引导青少年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需要不断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一方面,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购置有关青少年心理保健的杂志报纸或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对于心理健康保健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编辑心理小报,开设“心灵之窗“”大声喊出心里话”等心理栏目,让青少年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心理保健的常识,为学校创设良好的心理校园环境与氛围,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感受性,促进心理健康校园氛围对学生无形的熏陶与感染。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家庭教育、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水平与质量,因此,要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及适当的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使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任丽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9

 

关健词:体育社会属性;素质教育;青少年;社会化;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教育问题历来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世界各国政府把培养下一代作为国家“兴衰存亡”的重点工程来抓。要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体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确立,健康人格的养成,身心的正常发育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与体育社会属性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体育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社会属性对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其不仅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还以赋予积极意义为其内容,身心活动为其形式的结合统一,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因此,从社会学、体育学及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去探讨体育社会属性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体育社会属性对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影响规律;揭示体育于培养青少年自我意识、良好心理品质、公平竞争意识,以及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增强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核心标志,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体育与社会的关系看,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体育的发展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体育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属性。那么,体育的这些社会属性与素质教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与青少年教育又是什么关系?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社会属性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三、研究对象

    10-17岁青少年。

    四、分析与讨论

    (一)体育社会属性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篇10

校外教育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青少年思想品质的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校外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校外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品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行。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育对象参与的主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儿童优良品德的形成。校外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任何一种境况都会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外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品质等等,克服“自私”、“唯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症”,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走向成熟。

2.校外教育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校外教育为广大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们根据个人的业余爱好、自由灵活地选择其喜爱的各种活动兴趣小组。作为校外教育的青少年宫开展活动条件得天独厚。在青少年的心目中,青少年宫开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专项教育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一个人的业余爱好不是天生的,有的可能开始具有某种业余爱好特长,虽然这种特长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但这种幼芽往往就是人才的希望,校外教育就是这些人才成长的沃土,充分地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个性得以更大的发展。从中也可为国家不拘一格地培养输送各类精端的人才。

3.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在校外教育中,孩子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按照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地开展各项活动,让青少年犹如生活在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和大胆创建的天地之中。在这里,他们可以动手、动脑、有听、有看、有实践、有写、有画、有玩、有做,从而增长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校外教育能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能够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校外教育要从小抓起,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另外,校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责无旁贷地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机构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坚信,它的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篇11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46-02

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然而,据初步考察,目前我国在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缺乏足够重视。1989年,国家教委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由此确立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并迎来了迅猛发展的事态。

一、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内涵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是指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包括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其他课余时间),由校外教育机构、文化教育单位以及各种社会教育团体,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艺术文化素质的教育活动。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重在启迪、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和提升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又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净化青少年的情感、美化青少年的生活。另外,艺术教育能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文化知识。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审美情感、爱心以及心理调控力,在促进青少年感性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理性成长。

二、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特征

(一)参与者的广泛性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参与者遍及整个社会,其中,我国从事校外艺术教育的队伍就十分庞大,许多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都把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开展校外艺术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和职责所在。以规划和指导校外教育为重要工作职能的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有教育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开设了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全国妇联、少先队、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同时,青少年参与校外艺术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在一项对北京、天津、大连、杭州、本溪、湛江六个城市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参加过少年宫活动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40.4%,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舞蹈、美术、乐器等;参加过兴趣小组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76.8%,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书法、舞蹈、唱歌等。

(二)内容的多样性

少年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校外艺术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进行乐器、书法、舞蹈、戏剧、声乐、绘画、雕塑、朗诵、武术等多方面的训练外,还涉及到个人成长发展的其他方面,如政治观念、道德思想、文化知识、人格心理等等。从功能上讲,校外艺术教育侧重于开发人的潜能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因此,内容的多样性是校外艺术教育的突出特征,也是校外艺术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关键。

(三)形式的灵活性

校外艺术教育因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而备受青少年的欢迎。少年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群体,观察和学习外界事物的视角和方式比较特殊,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需求也比较特殊。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即使进行改进和革新,仍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满足不了青少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校外教育以满足少年儿童成长需要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在形式上讲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慢慢也就形成了校外艺术教育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儿童性、知识性、幻想性等重要特征。校外艺术教育采用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参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外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判断能力,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审美享受虽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但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青少年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会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认识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在艺术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对主观世界的了解、把握和启发。认识到艺术背后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以及博大精深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三)教育功能

青少年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欣赏,获得某种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使其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

(四)心理功能

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青少年心理的功能。积极健康的艺术能对负面信息造成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和重构,因此,它对学习负担过重或者处于消沉、郁闷、惆怅等困境中的青少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予以有效的治疗。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愉悦青少年的身心,使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发展。

四、发展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校外艺术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领域、活动空间,还能把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

(二)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要坚持维护和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原则。学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受“教育法”等法律的约束,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学生对课程的开设和选择没有发言权,并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学校的艺术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而校外艺术教育则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因此,这就要求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有利于开发青少年智力,培养能力

人们常说,人的能力是在相应的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校外艺术教育由于其活动的类型多、培训项目多,参与性强,所以对青少年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作用十分显著。广大中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解决矛盾和问题,正是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发挥聪明才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能力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调整自我

在家庭和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可以说,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在理智训练和感情抒发之间求得平衡,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化解和消除。因此,艺术教育应与科学教育并重,加强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有助于从小就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是校内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轻青少年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因此,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全体青少年,避免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和功利化,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促进青少年个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敏.浅谈校外艺术教育[J].科技信息,2007,(23):319.

[2] 陈丽.艺术教育浅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09),23-26.

[3]李静捷.校外艺术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06):83.

[4] 姜文,楚守涛.对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反思[J].黄河之声,2010,(11):104-105.

[5] 郭声健.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沈礼.中国艺术教育现状探析[J].艺术设计月刊,2007,(02):34-35.

[7] 范琰.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和教学意识[J].上海高教研究,1998,(02):18-21.

[8] 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50-51.

[9] 董玉华.校外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00,(04):16.

篇12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德育网络;改革;构想

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社会未来社会面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作用。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关注国内外的时事大事;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强、自立、自信意识;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上述种种现象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

一、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观

不同的德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德育手段,造成不同的德育效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就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念,其核心就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德育思想,以便不断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充实我们的德育实践,使德育不仅有中国特色,而且能够走向世界,既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又能使人得到心灵的净化。

(1)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也是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期间学生既受到来自学校内部的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也受到来自学校外部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教育;而且,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践教育。可以说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事物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念,才能使德育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才能不断地以优秀的、丰富的德育信息充实德育内容,快速培养现代人才。

(2)树立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现代德育观。从一定程度上讲,德育是通过塑造人的精神来展现社会风貌的。因此,德育必须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教育使青少年具有与现代化建设相一致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具备现代人应有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理解、尊重青少年,重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尤其要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树立分层次教育的系统性现代德育观。青少年的思想觉悟有层次之分是一个客观现实。这是由现阶段的经济、文化状况所决定的。它要求德育必须要区别层次,因材施教,使处于不同思想层次上的青少年都有所提高,以缩短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水平与德育要求的差距,增强德育亲切感、真实感,突出德育的系统性、科学性、真理性,增加德育的现代色彩。

二、构建德育目标体系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现代德育,它同样要促进人的品德充分地、自由地、独创地全面发展。因此,现代德育就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开启人的智慧,不断地挖掘高品位的人脑资源,并将知识内化为人自身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情感等,诸如理想、道德和责任感、同情心等,促进和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平衡,乃是现代德育的重要目标:品德认识、品德实践能力和自我品德修养能力的培养也应成为学校德育目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

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高瞻远瞩,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工作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要抓好德育的“双基”教育。《学生守则》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作为重点。只有抓好品德养成教育,才能把如何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2)充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必须改革,要使学生认识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的统一,教育学生在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创造精神财富。德育内容必须体现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坚持优良传统教育。进行国情教育,不能只讲地大物博的一面。必须使学生明白,由于我们人口太多,人均占有资源不多,因而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反对不顾条件的高消费。同时,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艰难创业的事迹,学习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四、增强德育信度,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篇13

关键词:青少年;文化馆;素质教育

经过长期以来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文化馆通过本身特有的文化艺术活动手段提升我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水平,是其职责所在,职能所在,也是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需要,更是文化馆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这是文化馆社会职能的要求。作为国办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部门,以先进的文化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是它本身的属性,为社会提供先进社会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是它的职责。因此,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中,作为基层文化馆应担负起传播先进文化思想,服务人民和社会的职能,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其次,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当代教育改革重点的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其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而文化艺术素质是组成素质标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大力发展学校和社会的艺术教育工作,大力发展文化馆的社会服务职能。提供先进的、多样化的文化艺术服务,是发展素质教育对文化馆的社会要求。

再次,这是文化馆自身发展的要求。为素质教育提供社会文化服务,不仅仅是文化馆应尽的社会义务,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同时,文化馆自身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实现社会效益和业务水平的双赢。因此,为素质教育做好社会文化服务,也是文化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文化馆如何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呢?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两点:

第一、大力发展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以点带面,逐步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素质。培训是最直接、见效最显著的素质教育提高手段,在抓青少年艺术培训的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层面培训体系,即:以少儿艺术培训中心为依托主体,举办各类少儿艺术培训班,进校园,抓骨干,搞特色培训,全面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

1.设立少儿艺术培训中心,办好各类艺术培训班,打好素质教育的文化基础。按照当地情况和社会需求,利用馆内厅室开班了十余个少儿艺术培训项目,重点在美术、摄影、书法舞蹈、合唱、古筝六个培训项目。依靠馆内专业干部,个别科目聘请社会社会知名艺术教师,采用长期班与假期加强班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馆办艺术培训。每年有二百余名青少年接受各种培训,培养出大批艺术人才,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2.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要求,采取“走出去、进校园、抓骨干、搞特色”的方针,发展校园特色文艺培训活动。实践告诉我们。仅仅靠在馆里办班、等学生上门的方式,难以形成艺术品种的规模效应,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社会要求。要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活动氛围,必须走进校园,抓集体培训,搞校园特色文艺团队建设。近几年来,通过与各个学校的探讨、协作,先后帮助组建了市实验小学舞蹈队、市长寿桥小学合唱班、市文澜中学美术摄影班等特色团队。在团队的建设中我们采取专业教师进学校辅导与抓分级辅导、搞好学校艺术教育骨干培训的办法,因地制宜,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持续发展。

3.有针对性的开展长期艺术特长辅导,大力培育有潜力的青少年艺术人才。通过以上两项举措,我们发现了不少爱好文艺、有发展前途的好苗子,针对这些学生的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发展培训目标和长期培养计划,通过定期授课、重点培训的方式,结合各种培养、锻炼机会,为他们将来成为艺术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坚持寓教于乐,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艺术活动,以活动带培训教育,以活动促进提高。近年来,在青少年社会文化活动开展工作中,我们奉行“搞好活动,树立品牌,提高素质”的指导方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艺术活动,带动了是艺术培训事业的发展,促进了青少年艺术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搞好比赛,树立青少年艺术活动品牌。自2007年起至今,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了全省中小学生合唱节、舞蹈节和艺术节,这三个节每三年轮回一次。通过这几年的举办,各类活动的规模和水平逐年提高,并从中涌现出大批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培养了大批艺术教育骨干力量,发现了大批高素质的青少年艺术人才,全省中小学生合唱节、舞蹈节和艺术节已经成为我省青少年文艺艺术活动的品牌,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2.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性青少年文艺活动,检阅艺术培训成果,促进青少年艺术素质的提高。每年,我们都要专题性的比赛,如全省中小学生合唱节,全省中小学生舞蹈节等等,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艺术素质提高,丰富了校外文化艺术生活。2009年举办的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内容涵盖了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戏剧、小品各种门类,参赛人数达2000多人,全面的展示了我省青少年艺术培训教育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提高。

篇14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背景

1、传统的法律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致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单纯盲目追求社会秩序的和谐,认为“讼”是矛盾的集中体现,无讼才能和谐,以诉讼为耻,无讼为德,无讼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礼之用,和为贵”,对破坏和谐的诉讼极力予以反对,主张“讼不可长”、“讼不可妄兴”,无讼是求是全社会追求的目标。受到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现在,民众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厌讼心态,把诉讼仍然称之为“打官司”,遇到问题和麻烦,往往“不信法”,这恰恰违背制度的立法原意和目的,也与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相悖离,与依法治国方略和理念相悖离。法治要求在一定层面上讲缺乏传统文化土壤。

2、现在的社会环境背景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阶段中国社会内部已引入市场机制为主轴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继续向前推进,在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同时,平等利益主体多元化进一步生成和发展,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体现出复繁多样。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运行要求建立健全健康和谐的法治环境,利益主体之间的交往交易、摩擦纠纷需要法律来保护保障,需要用法律途径来解决。

3、法育的课标设置背景

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仅仅存在于小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标中,而且是极少量存在。在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标中的总体目标中规定树立法律意识,在分类目标中规定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知道法律基本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标 分类目标中规定:遵纪纪法,追求公正,自主自立,增强公民意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学法知法,目标为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体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法律意识。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标内容基本与初中相同。在这里,法制教育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作为思品德育内容的少量存在。因此,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教研教改滞后,法制教育与新形势不合拍,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法制教育不够重视。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

1、教育现状

一是中小学法治教学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缺陷,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法制教育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 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治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普通大学的法治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效果极其欠缺。二是法制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不规范,缺乏生动活泼的法育教学与宣传活动,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三是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在法律已经影响规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中,法律素质的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对法律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培养受教育者法律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践中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熟不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政治理想,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为政治服务的,当今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同样要为实现政治理想服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推进器,这种作用的集中表现就是培养法律职业群体和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人才。如果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无视法律素质的存在,不重视法律素质的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仍然沿用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加强法律素质教育,就必然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

2、学生现状

当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其心理成熟相对生理发育明显滞后,因缺乏独立自理、自我约束、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目前,青少年犯罪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不愿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向家庭、学校、社会敲响警钟,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步上升趋势,数量多、蔓延快、危害大,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3、社会现状

一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认识不到位,多年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受制于社会、家长及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升学率上去了,可“一好遮百丑”,学校就是“先进学校”,不愁生源,雨后春笋般 的“特色学校”,“改制学校”,“名校”,都来自升学率。二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厅一吧”(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文化市场经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往往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作为“六五”普法工作重点对象,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事关国家民族事业前进、发展和未来

二十一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强弱对比竞争,我们必须深入贯切人才强国战略。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论》提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法律已经影响规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青少年法制教育十分重要,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法律素养、提高青少年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十分重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学生、社会现状要求我们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1、将青少年法制教育设置成独立的课程体系

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也因此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迫在眉睫。比如,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学年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举办一至二次法制讲座。其实,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法制教育实效。因此,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去,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同时,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师范院校增加开设青少年法律教育专业,为青少年法律教育配备专业师资力量。

2、编写统一的法制教育教材

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已渗透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提高法律素质法律素养的落脚点在于养成和提高人的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及习惯,为切实培养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和素养,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应该组织编写完整而系统的法制教学教材。我国的法律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法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特点,编写小学、中学、大学的法制教育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治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比如说,在小学根据儿童的特点以法制连环画、法制小故事等形式编写教材,让他们初步树立法律观念;而到了中学,以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等方式编写教材,开展开办法制板墙报、开展模拟法庭、创建校园法治文化等实践活动,让中学生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等等。

3、将法制教育纳入毕业升学考试考核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