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物理知识分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篇1

1范例性教学支架

范例性支架就是通常所说的“举例子”,当然这里的例子必须是与认知目标要求相符的已有研究成果,而且还需要包括与认知主题相适应的探究思路或典型的研究结果.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关物理的认知基础较为单薄,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通过范例的提供,就是为学生的思路构建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例如,介绍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时,教师问:“力是如此抽象的一个概念,那么我们如何来表示它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学习光的时候,光与力相似,可以感知其存在,但是却也无质无形,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手段来描述光的传播情况呢?”学生答:“可以用光线来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情形.”教师问:“那么你能否用类似的方法对力进行表示,将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点这三个要素都形象地描述出来呢?”学生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上述对话中,教师以光路描绘为支架,引导学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力进行描述,学生因此也体验了一种成功和充实,知识掌握也更加牢固.

2问题性教学支架

教学过程中,问题能有效给予学生刺激,激起学生的思考,这里的问题也就成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教学支架.教师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性教学支架,以问题当做载体,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进而推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最终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引导学生认识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可以以台灯亮度调节[HJ2mm]为情境,设计这样的一组问题支架:(1)要改变灯泡的亮度,你可以怎样操作?(2)怎样才能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呢?(3)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你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4)实际操作中,太长的电阻丝接入电路会占据过多的空间,怎么处理?(5)电阻丝包皮太厚,绕成圈时,间隙很大,还是很占空间,用的电阻丝绕制又无法达到效果,怎么办?(6)绝缘漆怎么涂才合适?(7)怎样固定该装置?(8)怎样实现电阻的调节?这8个问题层层相扣,引导着学生自主设计出一个原生态的滑动变阻器,接着学生就能轻松地通过阅读教材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有关结构和调节.这一系列问题式教学支架比生硬讲授会更加易于学生的接受.

3建议性教学支架

学生在自主探究或是进行合作学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及时地给予建议,能成功地引导学生摆脱困境,这些建议就是建议性教学支架.与问题性支架相比,此类支架因学生困难的发生而随机生成,因此缺乏系统性,但是更加直白,能单刀直入地点明问题所在,因此实际教学中效率很高.例如,学生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因为对器材的熟悉程度不同以及动手能力的差异,他们各自在操作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巡查整个教室,适时地给不同的小组提供一些解决疑难的参考性建议:(1)有关仪器要固定在光具座上;(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安置顺序请调整到位;(3)该实验中,成像的实体是烛焰;(4)为了成功捕捉到烛焰的像,必须让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尽量在同一高度;(5)物距和像距的测量可以通过光具座下排的标尺读出.在此物理探究实验中,仪器摆放等内容较为琐碎,也不是本节的探究目标,因此这一些内容,教师及时通过建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4工具性教学支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对物理认知的同化过程和顺应过程,教师要基于展示、对话、交流和共享的平台给学生多角度的刺激.这些平台可以是网络平台、实物投影设备、论文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等等,它们属于一般意义的工具性教学支架.有效使用这一类别的支架,可以为学生信息搜集、讨论互动、资料查询、实验数据处理等提供诸多帮助.例如,对学生介绍超声波时,超声波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应用的有关资讯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检索和阅读;[HJ2.08mm]光学中有很多奇妙的光现象,比如彩虹、极光、海市蜃楼等,这些素材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知,激起他们对光学的探究兴趣;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借助计算机软件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还能以数据或图像等多种形式来体现,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规律的本质.

5图表性教学支架

“图式”是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表征的是特定概念或规律的认知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对所学进行整理和归纳,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加深学生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这里的图表就是图表性教学支架,它包括表格和图式.例如,在力学模块学习结束时,让学生结合图1所示的结构图来理顺有关知识会一目了然.

6实验性教学支架

篇2

关键字:初中物理;总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系统全面的总结与整合,实现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提高。其任务是对初中物理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系统化。但是,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多、复习时间短,初中物理总复习成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复习,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效率成为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一、根据考纲与试卷,确定学习目标与复习重点

初中物理涉及知识面广,教师要仔细研读考纲,根据其中的具体指导,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层次,抓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基础性环节。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考纲中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要求,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而做好初中物理总复习规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初中物理中考试卷也对初中物理总复习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通过了解试卷的结构、题型,知识点呈现方式和频率,掌握必考、常考的知识点,实现知识拓展及综合运用。

通过一些针对练习与典型例题,讲解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并且,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考点进行知识归纳与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进而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二、立足教材,坚实基础

在中考试卷中,很多学生因为初中物理知识基础不扎实、知识不清晰造成失分。因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立足教材,将教材研究透彻,而不是将精力过多的放在复习资料和模拟题上。学生在复习教材时,要明确每一个概念及其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准确理解每一条规律和公式,知道它们的使用条件及范围;清楚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过程及结论等。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能死记硬背,对于难记的要点,要善于借助口诀,提高记忆效率。

三、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初中阶段学习物理时,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造成在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总复习时,应进行“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等状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施行分类指导,使初中物理总复习按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分层次复习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根据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进行分层备课,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达到学生成绩全面提升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同步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关系,既有面向全体,又有兼顾各层次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有所为,有所得、有所乐。在课堂上,布置不同的作业,基础题、强化题、提高题,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检测中,要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个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

四、注重复习方法,纠正不良习惯

根据平时考试分析,不良的考试习惯和方法也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因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中,采取合适的措施与指导方法,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进而避免会做的题做错、运算错误、书写不规范等状况发生,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初中物理总复习课堂要多样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拥有长达四个多月的时间。学生长期重复单调、乏味的复习,就会产生厌恶、疲倦等负面状态。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总复习采用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总复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过程中,通过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实现课堂多样化教学。初中物理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组织一些相近、对立和衍生的知识点,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比较和辨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提高总复习课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①运用演示实验进行复习。通过设计演示实验,清晰的讲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现系统性总结。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近几年,探究性实验成为考试的热点,其考察了学生对实验设计、操作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归纳结论的的能力。所以,复习中,要加强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彻底理解,强化知识要点。③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初中课程中,一些知识比较抽象、繁琐,仅仅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讲解,学生掌握程度较差。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攻克思维的壁垒,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环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把握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许多与学生现实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例如,一些情景信息题,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提供的情景信息,从中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一些图像题,要求学生根据题中所给的图像,挖掘信息,进行解题;现学现用题,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材料,包含一些学生没学过的信息,用已知的方法和提示解题。所以,在复习课上,通过补充现实应用实例,既符合当前考纲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肖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效率[J].课件与教材,2012.

[2]赖贞.初中物理总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兴趣培养

1前言

基于对初中物理课程的了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应当从合理选择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激励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有全新的认识,做到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物理课堂教学。

2初中物理教学应当合理选择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物理知识的难点会有畏难情绪或者抵触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并且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定理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物理知识的种类,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物理实验吸引学生的关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基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且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使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在学生之间引起较大的反响,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惯性――小实验引入:

在引入惯性新课时,教师可用这样一个实验来引入。在一个盛有半杯水的烧杯口上放一块硬塑料片,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用不锈钢尺(相当于弹片)与塑料片垂直后拉开,问学生,“放手后,鸡蛋会怎样?”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鸡蛋上,有的说鸡蛋会随塑料片飞出来,有的说不会。@时,教师把变弯的钢尺一松手,“啪”的一声,塑料片飞出去了,只见鸡蛋稳稳当当地落在水中,学生紧张而专注地目睹了这一切,此时,再问“为什么呢?”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

磁现象――故事引入:

在讲授磁现象这一节时,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为了防止刺客进入宫内,在进宫大门的两边放置两块大磁石。此时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

从这一点来看,初中物理教学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当从物理实验教学入手,选择生动活泼的物理实验作为切入点,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在学生之间构建起良好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选择物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适合初中物理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3初中物理教学应当合理利用激励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学习中的困难而产生退却的情绪。在这一过程中,物理教师应当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有效地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利用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深入学习,让初中学生能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够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帮助,进而在物理学习中克服学习困难,提高物理学习的整体效果。在激励手段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类,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和总结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习小组的指导,除了要加强物理专业知识的指导,同时还应当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并且获得学习方面的激励,使学生能够树立信心,在下一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4初中物理教学应当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困难来看,学生之所以对物理兴趣不浓,主要原因是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际用途以及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物理教师应当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分析物理现象,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做好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物理知识的运用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积极的表现,做到按照老师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观点,有效地解决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难度问题,使初中物理教学在开展过程中能够受到学生的更多的关注。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当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就像当初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合理选择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应当合理利用激励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应当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在整体教学难度上得到有效降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初中物理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明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0(24).

[2] 李永云.有趣・乐趣・志趣――谈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Z1).

[3] 张强.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广西教育,2010(20).

[4] 张艳英.如何运用导入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0(11).

篇4

【关键词】职高 物理教学 整体推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4-01

前言:在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前提下,职高院校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导致各大职高院校实施扩招政策。在此背景下,职高院校降低招生标准,致使学生间的差距逐渐增加,使得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能主动学习物理,且取得较好成绩,而基础差的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物理理论,从而降低物理学习兴趣。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整体推进学生物理成绩成为高职物理老师研究的重点。

一、职高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不管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物理均属于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科。而对于物理学科难学的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的内容:

1.物理学科特征

职高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迫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物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至日常生活中去。物理学科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与多门学科均存在密切联系,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保障。职高物理比初中物理理论知识更加繁杂,内容更加抽象,既是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化,也是初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初中物理与职高物理的衔接工作,增加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保证物理教学质量。

2.学生心理状态

初中物理理论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掌握。职高物理,相对复杂,需要学生思想方式发生质的转变。学生心理状态是物理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师应及时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学生的差异为依据,开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物理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转变物理学习思维方式。

3.教师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诸多职高院校的物理教学方式仍采用落后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中的“教”视为重点,忽视学生的“学”。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学生仅仅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极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高职物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职高物理教学整体推进的有效路径

1.直观教学方式

在初中物理知识学习前提下,为职高物理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更深层次的职高物理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物理原理与规律。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得到培养。

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适当增加职高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多媒体与实物模型等为媒介,开展具有指导性的物理教学,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迫使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知识达到理解职高物理理论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利用演示性物理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物理现象原理,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电场相关知识点时,以直观性教学方式为指导,在复习初中物理中的电路、电压、电流以及欧姆定律等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学习电场知识。

2.坚持渐进性教学原则

相较而言,职高物理学科难度有所增加,而职高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整体偏低,导致职高物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老师应以学生为依据,掌握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坚持渐进性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老师要秉承着负责、耐心的态度,层层递进的解决相关难题。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制定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课后作业,避免出现作业与学生知识掌握不相符合的状况,达到维持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坚持渐进性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学生为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日渐抹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致使职高物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此背景下,老师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分类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开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物理教学活动。针对职高学生而言,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物理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第二,物理学习能力强,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第三,物理学习能力一般,且成绩一般的学生;第四,物理学习能力较差,且成绩差的学生。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分层教学,进而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三、小结

总而言之,物理属于职高各学科中的重点与难点,是影响学生全面分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近几年,由于职高院校实施扩招政策,致使职高院校学生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显著。在此背景下,为达到职高物理教学整体推进目的,物理老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物理教材内容为依据,结合直观教学方式与渐进性教学原则,做好初中物理知识与职高物理知识的衔接工作,保证职高物理教学的稳定性,提高职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促进职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华.职高物理教学整体推进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3,04:72.

[2]苗倩.浅谈职高物理教学整体推进的有效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26:233.

篇5

通过课堂导入,营造生活化物理学习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营造浓郁的生活物理的信息,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实践物理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发现物理学知识真正的内涵。例如,教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不宜直接给学生讲解光折射的基础知识和物理原理,最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发现折射现象,这样的导入,会让学生去探究思考光的折射的知识内涵。教师可以问学生,把喝饮料的吸管插到水杯里能看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会发现吸管变弯了。教师可接着询问:我们看池塘里的水很浅,为什么我们下去发现水要比我们看到的水要深呢?这样,通过各种生活化的问题,教师就把学生带入“光的折射”学习之中。学生初识了光的折射的知识,进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最终能够学以致用。初中的物理课离不开生活的常识,教师课堂的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以后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只有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的能力。

借助课堂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很多物理实验都是物理学家在生活实验中证明的真理,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的物理演示实验,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物理中的实验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验也比较简单,教师充分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能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生活的能力,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会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上课做演示实验时,可提前引导学生在家里尝试做一些小的实验,让学生对所学实验知识和理论做好充分的预习。教师让学生预习时,应事先给学生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实验去一一解决。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下生活中找一些形形的材料,通过布置预习实验让学生掌握这些材料的物质特点,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生活和社会中了解到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密度的特点,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这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再通过一些实验对知识进行证明,培养了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意识。教师提前设置的预习小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物理学的奥秘,提升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借助一个个实验,能让学生在经验世界里构建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

联系生活作业,增强学生的物理实践本领

初中物理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果,必须让学生在课堂里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之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作业,增强学生的物理实践的本领。物理需要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阐释和解决现实生活的现象,把作业根植于生活实践的体验中去。教师要不断告诉学生:我们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很多理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托、找到原型。生活是物理实践的实验基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联系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就能很轻松地学好物理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时,教师可给学生留下联系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理解什么是“液化、汽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等物态现象,让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在生活中得到实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实践的本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把这些生活作业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学生在实践基础上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行动,能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最佳场所,学生会在生活中怀着兴趣探索物理学的奥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08-01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深人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为此,现将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树立德育观念,怎样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人物理教学中,作如下阐述:

1.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例如,在"磁场"一节中关于磁偏角的介绍中,学生可知比西方早400多年的宋代沈括已提出;而在学习"回声"中介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圆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又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以介绍东汉时成书的《春秋纬》中记载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闭窗而座,舟行而人不觉。"这说明早在公元1~2世纪,我国科学家对运动的相对性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比哥白尼、伽俐略大约早了1400多年。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利用物理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世界观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如:在"欧姆定律"的教学时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的观点,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又如:在"无线电通信常识"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手机的普遍使用,给人们的通信联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但由于电磁波的辐射对人体也造成一定的伤害。在"摩擦"的教学时,让学生明白摩擦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教师在以上几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的观点,对问题的看法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这样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3.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运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拘泥于教材,大胆设想,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和挫折,认真实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研究,但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实、求新,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做出应该的实验现象、验证物理规律,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出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案。这样学生就不仅是看到一个实验现象、验证了一个物理规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品质,在协作中养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习惯。

4.树立以身作则的原则,对学生逐渐渗透德育教育

古代教育家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初中生仍处于模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无不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意志、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依赖空前的增强,节能环保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向了法制化,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去利用。例如:在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有一个关于能源分类的阅读材料,通过对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让我们更合理的利用能源。再比如在学习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时让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身边发生的破坏环境和因此带来的恶果。再如声这一节中关于噪声及噪声治理的学习都是对学生环保意识的以此增强。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增强了节能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不断结合时代赋予教育者的任务。在进行教学实践与尝试时,将这种教育方法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要将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加以解决,不断革新教育方法,不断与时代结合。做到立足于学生,立足于社会,将学生培养成新一代有道德、有抱负、有理想的复合型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者只有将德育渗透其中,不断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教育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屈晓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师者,2013,03.

[2]葛小波.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课改前沿,2012,09.

篇7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高中 物理教学 衔接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75-02

前言:

物理学是理工科学习中重量级的学科,其不仅仅与生活知识、自然科学相挂钩,更与数学、化学以及其他学科相互关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越来越深入,初高中物理衔接不连贯的问题也逐渐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上不再感觉吃力,成为教师在新课标大纲要求下教学任务的重点。

一、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大纲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降低教学难度,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课本而忽略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初中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知识,处理好高中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主动删除《教学大纲》不做要求的知识点,对教学大纲中降低要求的知识点应该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清重点,有条理、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

根据下表,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这些理念,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调节了,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目标的要求。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教材差异

由于高中课本与初中课本对学生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课本的设置上便存在了很大的不同,初中物理多从实验进行学生的课堂引导工作,授课环境比较活跃,而高中的物理课堂多以知识叙述性为主,知识量与信息量的增大减少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时间。其中较强的理论性是初中学生学习时很少遇到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初中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接受高中的课程的过渡性时间,使学生产生不习惯的抵触心理,从而造成初高中教学知识的不衔接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不同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高中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而忽视了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听讲时并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脱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重点难点标识出来,一味的按照课本模式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分不清重点、难点。

由于高中物理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时采用叙述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提醒与授课双管齐下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题目以及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以及乏味。高中物理与数学等科目关联紧密,在进行物理题型的计算时会设计到数学的计算问题,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忽视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只关注公式的使用状况,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够熟练掌握。

(三)思维定势以及相近概念的混淆问题造成的学习干扰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养成自身的学习习惯,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的习惯很自然的便运用到高中的学习中,由于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学习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学生掌握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做题的技巧并不能够满足高中物理知识的接收,而初中物理学习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产生排斥感,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相同的物理概念,是学生在做题时经常搞混的,例如动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等问题,常常使学生迷惑,由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时还不能够对高中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比以及归纳总结,造成学习思路跟不上,初高中的物理知识脱节。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的物理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变学生知识连接不系统的现状,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更有效的知识传递。

(一)找出教材的共通点

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的授课之前,应该进行初中的物理课程旁听,体验一下初中物理的课堂气氛以及初中物理课堂教授的重点。在课下对初中物理课本进行研究以及对其试题进行总结,这样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授课中,教师便可以极快的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出初高中教材的共通点,利用初中的物理知识层层引入,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更加容易。

(二)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高中枯燥的叙述式讲学方式,加以辅课件的讲解。虽然高中物理知识比较难理解且任务繁重,而且不似初中课堂拥有众多的试验以及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高中物理课堂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变更式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提高课堂氛围,使高中物理课堂不至于与初中物理课堂有太大的脱节。

(三)改变思维定势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不利于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与引导,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高中物理的课堂。

相近的概念通过科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示范,并且列表进行分类比较,让学生理解其中的不同,避免概念的混淆。

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更加应该顺应大纲要求,重视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做好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衔接,对学生进行自主思维能力的鼓励,使初高中物理的教学与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怡.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教师,2007,28(3):7-9.

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良性的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22-01

在初中的各个学科中,物理是最不好入门的,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一些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学生对探究大自然的奥妙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同时传统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物理教学,因此,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强化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

1、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加强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的,其中一些物理模型、物理概念是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建立的,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艰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缺少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化解教学难度,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二、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同时,初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渴望新知识、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家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从而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把原来由教师设计实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总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主动状态和好奇心,彻底走出灌输与被灌输的填鸭式教育。

2、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13-15岁的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认知水平正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语言信息进行分类或图解分析,在教学内容上与教学方法上多从具体形象实例入手,尽量做到语言形象、实验直观,通过比较、类比、分析、综合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如在进行光学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等。这些言语在知识结构中环环相扣,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研究教材和提供高质量的练习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把握关键。精心设计的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高质量的练习。同时,课堂练习是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对教学结果的反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学必须注重课堂练习,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将知识渗透到习题之中。做高质量的习题,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难题。

4、合理利用多媒体

篇9

关键词:定义及特点;应用意义;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35

物理课程是初中才开设的课程,相对于语数英等科目,一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会比较迟钝和困难。不过,依然有很多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特别感兴趣。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较大,学生的物理成绩也不同。因此,传统的“一刀切”方式,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水平,难以提升大家的学习成绩。要提升教学效率,就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法。

一、分层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分层教学法,来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很多教育学者都对这个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比如“掌握学习论”和“教学最优化理论”等,这些都是“分层教学法”的重要理论依据。于是,各位学者都在研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这就是分层教学法。

这种方法,经过实践证明,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在教学方面得到较大的好处。分层教学法要体现几个原则:首先是多方面教育相互补充,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相结合;应该给学生能够支配的时间;尊重学生,尊重自我教育。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意义

(一)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问题,部分学生比较厌恶物理,甚至已经失去对物理的学习的信心。依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不管教师怎么费劲都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分层教学法,物理教师为各层次学生定下不一样的目标,同时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会让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突然有一种“成功算出答案”的喜悦。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学实施具有明确性,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信心。

(二)有助于提升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往,一些物理教师不懂得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教学上比较沉闷,课堂组织能力较差。分层教学法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另外,教师比较灵活地为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比较有效地组织对各种基础学生的教学,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分层教学法会给物理教师增加更多的工作量,例如做实验,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实验、准备不同的器材,锻炼教师的做事能力。

三、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注意事项

(一)做好学生的分组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将授课对象进行分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物理课程上,可以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其中甲组是按照最基本的标准,乙则按照良好的标准,丙组就按照优秀的标准。例如,在布置“单位换算”知识点练习的时候,可以让甲组做:0.56米=( )厘米,对于乙组,布置练习:1.5千米=( )毫米,对于优秀的丙组,可以布置4.76*10的平方=( )米。这样,基础一般的学生就可以完成简单题目找到学习的信心,良好的学生感觉自己还接受到了挑战,水平优秀的学生就觉得运算难题比较刺激。

(二)分层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物理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做好分层备课。分层备课不仅包括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尤其要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内容进行讲授,根据前面分好的三组,准备不同难度的知识。物理教师在讲授到一般难度知识点的时候,这时候应该站到甲组学生旁边问大家明白没有,用鼓励的眼神给这组学生信心,而讲到高难度知识点时,就问丙组学生是否明白。例如,问到地球的半径,物理教师眼神就要望到甲组学生,鼓励他们举手回答。或者问到地球半径多少里面,这时候可以让一位口算特别快的学生回答。

(三)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物理教师应用分层次教学法,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尤其是作为初三的学生,他们承受着初二初三的物理知识,大家基础相差很大,因此指导学生的时候,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问到“闹钟罩内空气被抽走后,声音变小还是变大”,对于甲组的学生,物理教师就要从声音真空传播开始解释,对于丙组,只需要反问学生真空的声音大还是小就可以了。要复习“摩擦起电”的时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要用大量的例子进行解释,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只需要举一个例子即可。

(四)作业分层布置

物理教师以往布置作业,都是在整个班级中布置同样的题目,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相互抄作业的概率,而且还影响到学生做作业的激情与信心。因此,教师应该分层布置作业,例如物理教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书本简单课后练习,让丙组的学生去尝试最课后练习的创新题目。

四、结语

总的来说,分层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有助于教师加强课堂组织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应用分层教学法,要做好学生的分组,同时进行分层备课,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最后进行分层布置作业。

参考文献:

[1] 蔡燃.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2] 陈海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途径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 夏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情感激励的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

篇10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应用分析

前言: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其能够通过形象的展示,将各个知识点的结构结合在一起,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思维导图与传统的记忆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其能够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可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尤其在物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更加可以显现出其他教学效果所不具有的重要优势和特点。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其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加速学生的知识内化,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具有效率和质量。

1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各中学对物理实践性教学大多注重的是对课文的理解,并要求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物理学科讲述的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每一条定律、每一个推论都是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反复推敲,因此,教师在对物理进行教学时,不应将课本知识“堆”到学生脑子里,而是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目前初中物理实践课程中的现状大多呈现出实践课程少、实验设备不完善、对实践课不重视的现象,一味的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物理教学效率较低。这样的物理教学使学生们脱离了实践和思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教师应该要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下的缺点,分析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重视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与培养,让学生形成物理学习意识与思维。

2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课前应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恰当的应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立体化,突出学习重点,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思维导图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课本中知识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科学的运用思维导图方式对课本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就可以领先学习,对不是太理解的问题在课上重点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比如,笔者在进行《运动的描述》教学时候,便让学生在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这让学生们的“脑洞大开”,有的同学将“运动”绘制成为层层高楼,在第一分支上写出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相关概念,在第二层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的分类,从而达到对运动的准确判断。第三层则针对运动的应用特性进行分析,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分析,让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方式,学生们掌握了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主动性的提升大有裨益。

2.2立足生活,降低学生记忆难度:

初中物理知识意在培养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应用能力,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立足生活的讲解更有利于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初中物理中包含较多基础的公式、定律、推论等,一味的死记硬背式学习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践课中,通过简单的实际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物理现象从而认知物理规律,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点与物理现象建立桥梁而相互关联,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达到学生对知识点先理解再记住,这样知识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很容易记牢。比如,笔者在进行声现象教学的时候,便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入到社会或者生活中,感受不同声音的魅力。学生们既可以使用耳朵进行听力辨别,也可以使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探测分析,而后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对多种声音进行不同的辨别和分类,从而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予以深刻认识。

2.3实验载体,理清知识脉络架构:

人们对各种物理现象的发现和研究就是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和反复观察而建立起来的,物理学是注重实验的学科,加强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更是离不开实验的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利用全局化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理清知识点和核心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以实验为载体,理清知识脉络架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均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加强学习的目的。比如,笔者在进行质量和密度教学的时候,便让学生们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之后,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对相关知识点予以验证,最后再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重要知识点,而且可以在讨论和思维导图绘制中构建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

结语:

目前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方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学校应对实验教学加强重视程度,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导图的学习思维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将思维导图模式灵活应用到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在增强学习对知识点巩固学习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学.抓拍思维灵感之美———简析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127.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师;学生;物理学习效果

G633.7

初中物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恰当的物理学习方法而没有获得很好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更有甚者直接放弃了物理学科。作为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在教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予他们学习上的指导,让学生不但会学物理,更喜欢物理。

下面本文就从两个大方面进行剖析,阐述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效果。

一、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1.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 是离不开实验、更离不开实际生活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来获得物理知识的体验。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地方因为受到教学硬件的限制不进行实验教学,有的地方是为了节省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实验教学并不是重视,往往是采取教师口头语言教授的方式,或者是图片、多媒体演示等来进行实验教学,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虽然节省了课时,却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谈不上趣味性和生动性了。学生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成了教学的旁观者,无法切身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自然无法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更无法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应该生动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教师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就是在无形中浪费了物理本身的宝贵资源,违背了物理的学科特性,自然是无法提升物理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运用联想与想象引领学生学习

实际上很多物理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把书本上学到的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看到的一些日常现象相联系,并鼓励学生多发言,阐述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现象的原因和本质,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提升联想能力。

3.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样东西,一门学科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主动的去接触物理,学习物理知识。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宝贵的黄金时期,做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引路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给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习惯。

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教师的努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不愿意主动去学,不愿意认真听课,乐于思考,教师即使再努力也是枉然。没有人能叫醒试图装睡的人,学生也要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那么有哪些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观察与思考。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只有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人才善于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苹果落地,牛顿产生了疑问,于是有了万有引力的发现。面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根笔直的筷子插入水中,为什么看起来水中的一截和水面上的一截不是直线?为什么近视眼配眼镜了能看得更清楚?为什么老年人要戴老花镜而不是学生的近视眼镜?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镜子中的会有相同的事物出现?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天空大多数时间是蓝色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这些事物,思考答案,既能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巩固所学,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敢于尝试,乐于探究。无数物理规律、自然规律的发现都是科学家们经过数次科学探究的结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撬动整个地球”。我们要敢于尝试,乐于探究。合理的探究不仅对于科学家们适用,对于我们的物理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同样适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动手参加物理实验,不要嫌麻烦,更不能仅仅做一个旁观者。要知道,动手实验探究得出来的结论,要比直接背诵书本上的鲜活、牢固得多。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还能享受探究的乐趣,享受自己得出结论的快乐,这是无可替代。此外,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小心求证。还可以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经过分析论证,从而得到结论。

再次,分类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系统。物理有很多的概念、规律、实验等,平时大多是零碎的知R点,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分类归纳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如在学了光现象的知识点后,我们就可以分类归纳整理。

这样可以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清晰,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提升初中物理的学习效果需要做好教、学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做好物理知识的归纳总结,重视实验和探索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怀明.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0)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优化课堂过程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动静结合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探究多媒体辅助初中物理教学,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多媒体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求知欲望是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学习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怕学、厌学的心理,这极大地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图像、声音、画面、视频等结合的特点,刺激学生的多个器官,让教学内容呈现出较强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声音知识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可以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小提琴声、汽车声、海浪声、喊话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扩充教学内容,为学生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的积累和系统的构建是教学的准备,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联系实际,非常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运用,以一个系统全面的教学资源库作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搜索大量的与生活生产等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将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建立起一个分类别的资源库,如,物理题库、音像视频库、实验仪器库、电子教案库等。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系统地呈现各种资源库,方便地调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对资源进行对比和分析,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系统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搜集好教学资源,并在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时候调用适用的资源信息,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清晰又具体。

三、多媒体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实施探究式教学,让教学过程得到不断地优化,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所要求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方式逐渐呈现了以多媒体技术为辅的表现形式,多媒体也可以运用到探究过程中来,多功能地展示学生在课堂中无法看见、操作的现象,能够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因此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探究中去,因而促进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例如,在学习机械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横波、纵波的产生与传播,呈现的图像不仅是清晰明了的,而且是可动的,可以由教师对其节奏进行调节,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在学习地磁场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某一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呈现出运动状态的二维和三维动画,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过程,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

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促进实验教学,优化实验过程,扩大实验教学范围。但是,运用多媒体要遵循适当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不可以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欧燕秋.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1(05).

篇13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互动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06

初中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对于初次接触物理学科系统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新奇和高深的。为了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们需要在物理教师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完整的物理学习理念、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和习惯。作为物理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在当下的教学要求中,物理教师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互动的重要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物理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们在学习中探索和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

一般情况下,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对物理教师和初中生来说,都是一种刺激和促进的形成因素,双方可以在教学互动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人文性。笔者认为,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意义的探讨,可以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关系的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就是笔者对教学互动意义探究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的教学时,应该要意识到学生开始接触物理知识主动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们只有在学习新学科的初始阶段,明确学科的特征和学习的目标,才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极力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借助教学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物理教师在进行新课程的教授时,往往需要依赖于课堂的教学互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启发学生们在互动中加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而教师在互动中也能够直接获得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实际掌握情况,从而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对学生们进行实时地、有针对性的内容的教学指导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解读物理习题的能力。例如物理教师在教授声音章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现场声音的互动与实验,让学生们真实感受物理课堂教学乐趣的同时,及时深化学生对声音学知识的了解,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课本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性的认识。

其次,物理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也能够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互动反馈中,了解自身教学的优点和缺点,进而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快速的解答和改善。初中物理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互动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将教学互动的理念深入到实践中去,才有可能引导初中生们强化对物理系统知识的学习理念,进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另外,物理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和课下的时间里,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物理学习任务,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物理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练习中提高物理成绩,进而达到教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在物理教师通过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外,初中生们在教学互动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思考与探索,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素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

首先,初中生们由于新接触物理学科的学习,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思考有可能会停留在基础原理和理论的应用上,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物理习题时,往往会陷入到问题的犄角里,从而造成理解的偏差和对物理原理应用的受限。因此,初中生在应对此类问题时,通常也需要认识到在经过自身的思考之后,不需要通过与教师的教学互动,才能扩展对物理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一般情况下,针对此类现象的教学互动,物理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教学指导点到即止,尽量避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答,从而造成学生对问题思考的不彻底、不全面。

其次,初中生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在教师的引导下与班级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是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另一种互动模式。初中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让相同物理水平的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讨论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梳理和物理理解与思考过程的借鉴和学习,这往往比教师单纯的方法教授的效果会显得更加直观和深刻。

另外,高水平的学生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也可以产生影响和榜样的作用,在自身能力范围以内,实现对物理知识和难题解答理解的共同进步。

三、密切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对物理原理知识深化延伸的最直接的表现。其中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仅实现了自身对物理知识的教与学的完善与进步,同时对师生双方而言可以密切彼此之间的教学关系,从而促进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的教学质量。

首先,对于初中物理教师而言,课堂的教学互动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理解物理原理,并将物理原理应用到实践中的主要表现。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承担着学科传授者的角色,同时也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直接参与者。

教师与学生往往在教学互动中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和印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独立解决物理难题的信心。同时,在密切的师生教学关系中,物理教师也会不断加强对自身的教学要求,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篇14

关键词:初中;类比教学;物理课堂教学;内涵;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4-02

前言:基于物理知识具有大量性,因此为了让学生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最大化的掌握和吸收,就必须加强教学中老师的引导,将物理知识结构逐渐系统构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明晰、深入和拓展,促进物理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使物理知识更加系统、具体,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1.类比法的内涵

对一般规律予以推理并将事物发展共性规律获得的方法或者是对比相近或相似事物查找其特征和共性的方法即为类比法,该方法具有科学性,能够将人的创造性思维充分的发掘,通常我们也将类比法叫做推理对比法,即依据某事物的属性对其他类似事物相同属性进行推理的方法。目前在验证类比法结果正误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2.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2.1 有助于物理实验效率的提升。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并且实验教学还能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大大的激发,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要想保证物理实验教学成效的事半功倍,可将类比教学法引进,通过研究某一次的实验结果与现象将全部实验结果推断出来。

2.2 有助于规律记忆的加深。基于物理教学所涉及的公式和规律较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将知识点全部掌握则难度较大,然而引进类比法的情况下则能够将以上现象改善。其原因是类比推理法能够通过一系列物理规律得到其他规律,这就要求了我们必须加强物理学的根源学习,同时加强对推理过程的关注。

2.3 有助于物理知识理解的加强。基于物理在规律上具有复杂性,在思维上具有抽象性,因此我们可借助类比法生动演绎和形象比喻物理知识,使学生对复杂抽象的知识点予以理解,进而以此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实现教学目标。

3.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类比法的策略

3.1 与已有知识类比,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基于初中物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光学、电学和力学等,因此要掌握以上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假如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并且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深入探索。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将类比教学法引进。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只有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延伸,使之与新知识点类比,使新旧知识点具有相关性,并将知识网络构建,才能将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促进学习悟性和灵活性的提升,从而轻松愉悦的投入物理学习。

3.2 与实物模型类比,促进学生物理意识的增强。在学习串联电路的时候,为了对电流规律进行探究,可将电路图设计,让学生动手串联电路,并通过怎样连接L1、L2小灯泡;L1小灯泡熄灭的情况下L2小灯泡是否会熄灭;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的区别;串联电路中L1、L2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相同与否等问题的设置来对学生加以引导,将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展开,同时将易混淆知识点及其重难点透彻探究与学习。在此过程中以小组讨论或合作的方式亦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客观反映,并以此为依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投入实物模型,促进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和教学成效的提升,并将物理知识框架构建。

3.3 与应用解题类比,寻求解题方法。基于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具有显著差异性,部分变量可视为恒量,但是必须对水的流速来充分考虑,基于水具有运动性,或顺流或逆流,因此在速度上也不同。就拿刻舟求剑来说,楚人将剑丢于水中后,在船上标记掉下的位置却无法重获丢掉的剑,由此可见,该人的思想不变通,且思维僵化。但是对于物理学习来说,则是要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将类比教学法引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解题。如顺流行驶的船在颠簸后掉了一只木箱,在水中漂浮,在发现后掉头行驶3分钟将木箱获得,问木箱一共在水中漂流了多久。再将以上问题抛出之后,学生就要考虑水顺流的速度与行船速度,在此期间可忽略掉头时间,以此类比的形式假设,其中木箱科士威行李,人在船上可是为人在火车上,火车速度即为水流速度,行李丢失三分钟后该人返回寻找,因此对应水流问题,则是追上掉落木箱所用时间为6分钟,通过该转化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也能将问题有效、快速的解答。

3.4 与其他学科类比,促进知识过程的理解。在凸镜成像原理讲解时,可以将生物学内容引进,即人眼视网膜看物是倒立的,然而日常生活照看到的确是正立的。借助该成像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在进行平面镜成像讲解时,可将数学轴对称原理联系起来,该原理与凹透镜和凸透镜成像原理不同,物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是等同的,且物的距离与像的距离也是等同的。这恰好就相当于数学学习中的轴对称,因此对称轴的距离同对称的符号是相同的,与此同时,符号与符号间图案也相同。通过类比法可以很好地联系不同学科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的增强,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力量,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热爱之情,并提升物理学习信心,保证教学成效的事半功倍。

结语: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将类比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物理实验效率的提升、规律记忆的加深、物理知识理解的加强,因此在实施物理教学的时候,必须与已有知识类比、与实物模型类比、与应用解题类比、与其他学科类比,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学生物理意识的增强、对知识过程的理解、寻求解题方法,从而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仁仲.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