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潜力范文

经济发展潜力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发展潜力,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发展潜力

篇1

虽然金砖国家经济增长较快,但仍面临着人均GDP水平较低、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易受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冲击等重要挑战[4],2012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金砖国家需针对各自国情,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1)中国有必要提供更好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以降低预防性储蓄并促进消费,同时,必须继续促进内需,中国的增长不能继续严重依赖全球的增长。为了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必须继续促进结构性市场化改革,并朝着扩大私人消费的方向推进经济再平衡调整。人民币升值,当进口从结构上超过出口,将成为增加中国工人“价值”的工具,即使不上调工资,也能使他们加入消费大军。(2)印度迫切需要再度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在能源部门,并应实施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以增加商业投资并克服供给瓶颈。结构性改革还应包括税收和支出改革,特别是减少或取消补贴,同时保护贫穷人口。(3)巴西强劲的增长相当大一部分是由消费高涨带动的,国内储蓄和投资水平依然相对较低,预计巴西经济增长的回升低于预期。巴西的改革应侧重于进一步建立养老金体系中固定缴款计划这一支柱,简化税收体系,以及开发长期金融工具。(4)南非增速低迷主要由于与欧洲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相对有利的外部状况下,预计南非2013年经济增长将反弹至3%[2]。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预测未来30年,相对于全球经济,中国和印度将是增长最快的。

二、金砖国家人口主要指标比较

1.人口规模在人口规模方面,2010年,金砖国家人口总数达到29.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3%①[5]。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11年,中国和印度总人口在金砖五国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6%和41%;预计到2050年,中国所占比重将下降至38%,而印度则上升至50%。印度总人口将于2025年左右超过中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将于2025年总人口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而印度总人口将于2060年左右达到峰值[5、6]。2.人口年龄分布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2年、2013年)的数据,由于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2011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为74.4%,比上年微降0.1个百分点,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35年之后下降速度将加速。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也于2010年起开始下降,且下降趋势明显。巴西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后出现下降。印度、南非劳动年龄人口呈上升趋势,预计分别到2040年、2045年左右达到峰值[6]。2011年,南非和印度0-14岁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高,均超过30%;巴西为25%左右;中国仅略高于俄罗斯。2020年左右,俄罗斯0-14岁少儿人口所占比重将有所上升,超过中国。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和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较高,印度和南非较低;中国老龄化速度快,预计2035年将超过俄罗斯,成为金砖国家中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老年抚养比也最高。

三、人力资源优势比较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

长中发挥着决定作用。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实质就是人所具有的运用和推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体能、智力、知识、技能是人力资源的现实应用状态,也是人力资源的基本内容。因此,人力资源总量①表现为数量与质量二者的乘积[7]。庞大的人口基数为金砖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以及城市化水平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日益显著,将成为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人力资源优势是一种综合优势,具体表现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三方面[7]。衡量人力资源优势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力资源率②。人力资源率高,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反之亦然。(2)社会负担系数③。社会负担系数低是人力资源优势突出的表现。(3)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系数④。该系数高,特别是中年人力资源(30-44岁)所占的比重高是人力资源优势的体现。(4)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也可以衡量人力资源优势,即文化技术素质指数或人口受教育程度指数越高,人力资源优势越明显。(5)专业人员占全体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专业技术人员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越大,人力资源优势也越大[7]。我们通过对比金砖国家以上几个指标,分析金砖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从人力资源率来看,中国劳动力资源预计到2030年之前在金砖国家中尚处于优势地位,但2030年之后迅速下降,预计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到2050年仅高于俄罗斯,远远低于南非、印度,也低于巴西(图10)。从社会负担系数来看(图11),目前,印度、南非由于生育率较高,社会负担系数也较高,中国、俄罗斯社会负担系数较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俄罗斯、中国、巴西的社会负担系数将逐步上升;与此同时,印度、南非的社会负担系数则呈下降趋势。从人力资源结构系数来看(图12),虽然金砖五国30-44岁的中年人力资源所占比重差别不是很大,但中国15-44岁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在金砖国家中较低,而且下降较快。从人力资本质量来说,根据《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为9.8年;其次为南非8.5年;中国为7.5年;巴西为7.2年;印度最低,为4.4年。另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1年》,俄罗斯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数最多,其次为巴西。中国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数虽已超过中等收入国家,但与高收入国家、与俄罗斯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印度在这方面仍处于最低位置。

四、城市化水平比较

除了人力资源之外,城市化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引擎,尽管对此在学界仍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或互为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反之,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金砖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根据联合国数据,2011年,金砖国家中,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最高,达到84.6%;俄罗斯的城市化也已经很高,为73.8%;南非为62.0%;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刚刚过半(50.6%);印度仅为31.3%。仅从数据上看,中国与印度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银行最近一份评估报告也指出:“未来二十年中,就中国继续发展而言,中国的城市发展将是最为主要的政策之一,通过城市化促进经济效益、经济增长和经济平等”[8]。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适应水平。很少有国家在城市化率未到60%之前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因此,提高城市化水平实际上是一国经济增长与人均收入提高的重要途径[9]。从图15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在城市化和经济协调发展方面,中国和印度仍然任重道远。而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人均GDP水平,发展不均衡,乃至造成城市贫困等突出问题,中国在今后城市化的进程中须引起高度注意。南非的城市化水平略高于人均GDP水平,相对来说,俄罗斯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较为适应,发展较为均衡。2.城市化与工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来看,主要有4种类型:二者同步、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和逆城市化①。金砖五国处于不同的类型:巴西和俄罗斯是城市化超前;南非曾经一度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后来却出现工业发展停滞、“去城市化”现象,目前仍属于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中国是城市化滞后;印度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都相对落后,属于二者同步。因此,下一个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对推动印度发展同等重要。而对于中国来说,城市化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中国应该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改善产业结构,不应再强调工业在GDP中的比重,而是应该重视农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巴西恰恰相反,工业化滞后,城市化过度,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很难通过工业化创造大量的就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因此,某种程度上的“去城市化”对于巴西来说应该更为适合,同时,大力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以使工业化水平跟上城市化的步伐。而对俄罗斯而言,主要是工业化(或再工业化)的过程。

五、讨论

1.从人力资源的数量上看,在2020年之前,中国较印度更有优势,不仅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多,而且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较轻。但在此之后,这种优势将逐渐减弱。而印度劳动力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人口年龄结构将一直朝着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方向变化,到2030年左右,中国对印度在这方面的优势就可能将不复存在并被印度继续拉开。相比较而言,俄罗斯的问题更为严重。由于人口出生率偏低,而人口死亡率偏高,俄罗斯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其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劳动力严重短缺。2.从人口结构上看,在年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减少、创造财富的人口无论相对量还是绝对量因此都将减少的同时,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到2020年前后将面临老龄化加速,在未来国民收入支出中,用于老龄人口养老、医疗等部分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到2020年前后又将出现更大幅度增长。中国经济与社会诸方面发展面临的一个长期性问题,将是因人口结构改变而导致成本不断上升和国家活力减弱。相比之下,印度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在这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要小得多。巴西和南非人口年龄结构也比较年轻,但巴西面临人口过度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集中表现为贫民窟问题。南非则面临健康方面的严峻挑战,艾滋病已经成为南非最大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南非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3.从人力资源的质量上来看,中国平均受教育年限远远高于印度,但仍需大力提高。人力资源数量锐减、人力资源结构老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人口老龄化初期,劳动力缓慢增长或是负增长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人力资源数量大幅减少和结构上的老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凸显。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加大力度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或家庭经济支持项目,则有可能将不利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化为积极影响。4.金砖国家面临的人口转变压力是相当大的,在人口转变过程中,抚养比迅速提高,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关闭得更早。从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较为缓和的人口转变是理想的,可以为国家提供充分利用人口转变的积极影响的时间,确保国家稳定、持续发展。但对于金砖国家来说,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收获意义重大的人口转变所带来的积极效果,目前尚不确定。借鉴DavidS.Reher[11]的观点,表2对金砖国家人口红利机遇期进行了简单的估计[12]。根据粗略估计的数据,中国和巴西的两次人口红利机遇期相差不多,而印度和南非则相差无几。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抚养比迅速提高,中国、巴西、印度和南非的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将提前关闭。多数学者认为,人口红利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人口红利机遇期是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的。特别是对于印度和南非来说,要实现第一次人口红利机遇期必须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否则尚未享受到人口红利期的经济发展成果,便为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所累。而且,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特别需要一系列制度条件,即只有满足一系列物质的和制度的条件,注重潜在的因素才能成为现实的经济增长源泉,从而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这一系列制度条件涉及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10]。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一次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转折时期,中国若想创造理想的第二次人口红利期,一方面,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必须投资于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尤其是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优势。需要说明的是,俄罗斯由于高死亡率成为特例,此处估算的人口红利期有待进一步调整。5.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中国与印度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印度应该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而中国则应该通过继续合理有序地推进城市化,推动城市经济,以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但这也并不是说城市化程度越高越好,巴西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它在工业化不足条件下的快速城市化,导致出现了城市人口过度膨胀、高失业率、城市贫困化加剧、城市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城市病”,中国应避免类似巴西的“过度城市化”。美国高盛公司称2020年之前,印度将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到2050年则会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原因在于2003年以来印度的增长加速度是一种结构性的增长,而不是简单的循环式好转,这将保证印度8%的潜在或持续增长率保持至2020年。但综合比较人力资源和城市化水平的各种因素,我们认为,到2050年,印度仍会落后于中国。

六、政策建议

篇2

关键词:重庆与成都;经济发展潜力;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5-0154-02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渐入人心,现在某一地区或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往往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量了,而是日益重视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制度的革新、价值的分配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而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作为评价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后续动能,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为了促进成渝经济圈更好更快地发展,在认清重庆和成都各自经济发展的现状之外,有必要分析重庆和成都各自的经济发展潜力。本文将通过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对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原因,并在分析存在差距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潜力及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评价体系

《辞海》对潜力一词的解释为:隐蔽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力必须在抢抓机遇的情况下,才能使这种潜能得以发挥,迸发出活力。郭亚军[1]等人认为,区域发展潜力区域复合系统(是指一定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科技和管理调控等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其支撑体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袁晓龙[2]则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潜力主要取决于需求的潜力、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成本等等。而朱钰[3]等人认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应该来自地区发展势头、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地区发展环境因素、基础设施因素、文化教育卫生因素、科研水平因素和资源因素等方面。

二、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潜力的比较分析

在收集相关数据后,为了使重庆和成都的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的相关数据间具有可比性,分别将影响经济发展潜力的因素各自选取一些代表指标并进行量化。具体为:在经济发展势头因素下选取人均GDP增长率、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贡献率、当年引进外资数量等指标;在经济发展效率因素下选取人均工业企业总产值、万元产值能耗量等指标;在环境状况因素下选取森林覆盖率和工业废水达标率等指标;在基础设施因素下选取高速公路密度和人均电信量等指标;在文化教育卫生因素下选取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人数、人均地方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千人医务专业人员数等指标;在科研发展水平因素下选取百万人专利申请数指标;在资源供给因素下选取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口密度等指标。

根据以上选取指标,通过查阅《重庆市统计年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成都市统计年鉴》、《成都市水资源公报》等资料整理,我们得出在经济发展势头的影响因素中,在人均GDP的增长率方面,重庆2002―2006年人均GDP的增长率分别为12.13%、13.62%、17.95%、13.13%和12.66%,而同期成都为10.54%、10.78%、15.13%、6.23%和13.77%;在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方面,在2002―2006年间,重庆的数据分别为13.5%、15%、17.2%、18.9%和21.3%,而成都为10.94%、11.55%、12.57%、15.43%和17.78%;在第三产业贡献率方面,在2002―2006年间,重庆的数据分别为44.8%、44.6%、42.8%、43.9%和44.8%,而同期成都的该指标分别为45.9%、45.89%、45.5%、49.82%和48.85%;在当年引进外资数量(万美元)方面,在2002―2006年间,重庆的数据为45 034、56 654、68 214、70 423和87 667,而同期成都的该项数据分别为36 700、50 000、33 000、55 000和76 000;在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因素中,人均工业企业总产值,2002―2006年间,重庆分别为3 944.90元、5 076.49元、6 814.79元、7 970.15元和10 048.03元,而同期成都的该项指标分别为5 814.4元、64 19.5元、7 452.2元、6 999.3元和8 371.1元;在万元产值能耗量(以吨标准煤为单位)2002―2005年间,重庆分别为1.28、1.19、1.18、1.26,而成都为1.04、0.98、1.00、1.02;在生态状况影响因素中,2002―2006年间,重庆的森林覆盖率分别为25%、27.1%、27.14%、30.0%、32% ,而成都2003―2005年的数据为29.3%、36.1%和36.5%,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重庆分别为89.36%、89.86&%、93.41%、93.66%、93.9%,而成都为100.00%、95.31%、95.58%、96.19%、97.88%;在基础设施状况影响因素中,高速公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指标,在2002―2005年间,重庆分别为0.49、0.71、0.87、0.91,而成都在2002―2006年间的数据为2.89、2.89、3.61、3.61、3.61,人均电信量,2002―2006年间,重庆分别为254.21元、360.43元、506.46元、629.82元和823.64元,而成都分别为691.31元、725.84元、776.64元、820.68元和878.19元;在文化教育卫生影响因素中,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人数(采取第四次[1990年]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抽样调查的数据),重庆分别为1 070人和2 819人,成都的数据分别为3 193人、7 237人和9 475(2005年抽样调查的数据)人,人均地方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2002―2006年间,重庆为126.51元、137.20元、158.34元、191.41元、245.83元,而成都2002年的数据为157.81元,2004―2006年的数据为182.60元、195.56元和249.32元,千人医务专业人员数,2002―2006年间,重庆为2.52人、2.47人、2.46人、2.51人、2.49人,而成都为5.93人、5.94人、5.95人、5.91人和5.98人;在科研发展水平影响因素中,百万人专利申请数,在2002―2006年间,重庆为100.90件、146.61件、164.46件、197.53件和202.29件,而成都为316件、399.21件、408.04件、669.21件和817.84件;在资源供给影响因素中,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在2002―2006年间,重庆的数据分别为2 742.95、2 599.15、2 075.06、1 660.22、1 089.25,而成都为628.60、637.93、683.12、704.88、553.38。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在2002―2006年间,重庆的数据为377.88、379.85、381.57、384.59、388.20,而成都的数据为827、836、849、864、882。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经济发展势头因素下,重庆在人均GDP增长率和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方面高于成都,而成都市在第三产业贡献率和当年引进外资数量方面要高于重庆。而在经济发展效率因素下,在人均工业企业总产值方面重庆后劲十足并不断超过成都,但是在万元产值能耗量方面成都要高于重庆。在生态状况因素下,成都在森林覆盖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均高于重庆。在基础设施因素下,成都在高速公路密度和人均电信量方面均高于重庆。在文化教育、卫生因素下,成都在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人数、人均地方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以及千人医务专业人员数方面都高于重庆。在科研发展水平方面成都高于重庆。在资源供给因素下,重庆人均水资源量高于成都,在人口密度方面也低于成都。

三、发展潜力存在差距的原因

从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就目前而言重庆众多的经济发展潜力指标均低于成都,说明重庆的经济发展还弱于成都。通过深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差距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二元经济结构严重。重庆作为一个老牌的重工业城市,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对GDP的贡献较大。而现代服务业却发展相对滞后。另外,重庆农村人口占多数,三农问题依然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产业贡献率、万元产值能耗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森林覆盖率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

2.地形复杂,地貌多样。重庆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谷倾斜,起伏较大,多呈现“一山一岭”,“一山一槽二岭”的地貌。地质多为“喀斯特地貌”构造,因而溶洞、温泉,峡谷、关隘多。因而,重庆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气候宜人、地势平坦,交通四通八达。因而影响了重庆经济发展潜力的基础设施指标。

3.发展导向所致。重庆在直辖之前,四川省政府预料到重庆划为直辖市具有必然性,在投资开发建设及科技教育方面,更多地把资源向成都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重庆经济的发展。

4.社会历史原因。我们知道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文化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在种种的社会历史原因下,重庆的外来移民较多,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差异,在发展经济时不利于形成发展的合力。

四、对策及结论

结合以上对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的比较以及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为了促进重庆经济有好有快发展,更好地发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带动和拉动作用。笔者认为重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一方面,在搞好工业经济的同时鼓励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名经济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延长与工业相配套的服务业链条,逐步引导服务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生态保护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体系。并从税收体系上对发展绿色经济进行补贴;另一方面,要求工业企业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举,搞好资源的节约、回收和再利用。

3.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优化创业投资环境。一方面,要求政府要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经费、科技和人才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要培育优势资源、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同时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模式,不断优化创业投资环境。

4.进一步提高科研发展水平和知识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企业和科研院所机构层面给予政策、物质和精神激励,逐步形成科技基础设施完善、成果转化便捷、人才支撑有力的新型创新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有创新意识,要扩大产品研发的经费投入,在企业内部营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和创新技能。同时要重视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5.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方面,政府应搞好城乡和产业规划,不断推动城镇资源要素下乡,把城乡所具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要消除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和回乡创业投资的制度障碍;同时要逐步扩大社会保障在农村的覆盖面,农民享有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亚军,董会娟,王杨.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 袁晓龙.四国经济增长潜力初步比较分析[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篇3

[关键词]河北省;经济发展潜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一、引言

显而易见,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河北省的经济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存在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问题。河北省各市区有着不同的特色,比如唐山市的工业发展较好,承德、秦皇岛二市是旅游城市,而邯郸和保定二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它们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可能存在差异。研究河北省各市经济发展潜力可了解各市近期经济发展的潜力的差异,将经济发展的潜力激发释放为经济发展的实力。李刚[1]从经济、民生、消费、投资、人口资源六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两种方法研究江苏省经济发展潜力现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数据的缺失,剔除了人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余昭朋[2]从消费能力、城市实力、政府作用、相关产业、商业现状、不可控因素六方面研究分析无锡市夜经济发展潜力,但是并没有根据发展中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董辉[3]重点关注了资源、劳动和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研究表明提升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是提高技术效率,但其研究时间较早,不能准确代表河北省目前的发展状况。本文针对上述文献存在的问题,以河北省为例,用2020年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两种方法,探究河北省各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并针对研究结果,为河北省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理解经济发展潜力概念的基础上,整理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发展特点,从经济、社会、教育与科技、资源与环境四个方面全面考虑影响因子,建立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于2020年河北省各市统计公报、中国城市科技发展报告以及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

三、河北省各市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实证分析

(一)河北省各市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因子分析

1.研究思路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从上文所述的四个方面确定的21个指标中适当提取若干公因子,通过加权得到综合因子得分,以综合因子得分来反映各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本文用来提取公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进行因子旋转的方法为最大方差法。2.研究过程(1)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X1与X3、X7,X6与X7、X8,X10与X16、X18,X11与X14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相关性较强。这说明21个指标反映的信息部分重合,所以适用因子分析。(2)确定公因子数目提取的这若干个公因子对21个指标的解释能力随累积方差贡献率的增大而增大。由表2可知,这4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6%,大于一般情况下有效提取的临界值85%,解释能力较强,因此提取4个因子是合理的。(3)旋转成分矩阵为了解每个因子所代表的具体意义,进行因子旋转。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利用外资、进出口总值、平均受教育年限、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这些变量有较高的载荷在第一因子上,主要反映经济、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因此称第一因子为“经济与科教因子”;常住人口、老龄人口比重、旅游收入、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在第二因子的载荷较高,主要反映社会资源方面的信息,因此称第二因子为“资源因子”;土地面积、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指数、公路路网密度这些变量有较高的载荷在第三因子上,因此称第三因子命名为“环境因子”,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二者有较高的载荷在第四因子上,因此称第四因子为“产业结构因子”。(4)各市区经济发展潜力因子得分按照第一因子(F1)的方差贡献率44.5%,第二因子(F2)的方差贡献率17.1%,第三因子(F3)的方差贡献率12.7%,第四因子(F4)的方差贡献率11.4%,综合因子(F)得分由这四个因子加权求和得到,系数是贡献率占累积贡献率的比重。表3为2020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科教、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四个因子的综合得分和排名。3.结论经济实力、教育科技因素对于经济发展潜力的影响最大,在这些方面实力较强的城市,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潜力。总体来看,在2020年,唐山市的经济发展潜力最大,居于河北省市级城市的首位,唐山、石家庄和邯郸三市位列前三;承德、衡水、张家口三市的经济发展潜力较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经济与教育科技方面,石家庄市、唐山市发展最好,衡水市、邢台市发展较差;在资源方面,保定市、邯郸市发展最好,这两个城市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较多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旅游资源和医疗资源,而张家口和秦皇岛二市这些方面的资源较少;在环境方面,衡水市、廊坊市的环境较好,有较好的空气、水以及交通环境和较多的生活空间,张家口市、承德市应在多方面提升自身的生活环境质量;在产业结构方面,唐山市、邯郸市的因子得分最高,原因是这两个城市的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综合排名第二,它的经济、科教,资源发展较好,在河北省都处于领先的位置,但是环境质量还有待提升;承德、秦皇岛二市是旅游城市,其中承德市各方面的发展都处于河北省落后的水平,秦皇岛市的经济科教发展较好,但资源、环境发展并不领先;唐山市是重工业城市,经济科教方面发展较好,但要使经济发展潜力得到提升,应注重资源、环境方面的发展。

(二)河北省各市区经济发展潜力的聚类分析

1.研究思路为探究河北省各城市间经济发展的潜力的异同之处,了解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力,根据本文上一部分因子分析的结果,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对11个市区进行聚类。类间距选择最短距离、用欧式距离计算样本间距。2.聚类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将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分为三类,见表4。3.结论第一类城市唐山市和石家庄市综合得分最高,是河北省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两个城市。在经济科教因子上位列前两名,说明这两个城市的经济科教水平在河北省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在资源、环境两个因子上的排名并不靠前,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对于资源、环境产生了负向的影响,唐山市是一个工业发展不错的城市,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优势。第二类城市秦皇岛、廊坊、沧州、保定和邯郸五个城市的综合得分较高,经济发展潜力较强。其中,秦皇岛市、廊坊市在经济科教方面发展较好,在河北省各市中也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秦皇岛市的旅游业、廊坊市的地理位置对于两地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邯郸市、保定市的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大、人口数量多,也有较多的旅游资源。第三类城市邢台、衡水、承德和张家口四市的综合得分较低,经济发展潜力小。其中,衡水市在交通、空气和水的质量方面较好,但是这些对于经济发展潜力的直接影响较小,邢台、承德、张家口不存在特别明显的某些方面的优势,因此这些城市发展较差。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潜力,发现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潜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现状、教育科技对于经济发展潜力的影响程度最大,河北省11个地级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且有着不同的发展特色。面对这些情况,首先,各地级市应当重视经济水平的提升,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调整教学制度,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全面发展,爱动脑、爱思考的优秀学生,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为科研创造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并利用好科技成果,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其次,城市经济发展应当充分利用城市特色,比如承德市、秦皇岛市旅游资源丰富,两市可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建设旅游品牌和旅游基地,建设避暑山庄等重点景区,使之发展成为河北省乃至整个中国的旅游强区,廊坊市和北京邻近,唐山、石家庄两市的经济实力最强,可充分发挥经济强市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使其他地区的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邯郸市、保定市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第三,各城市应把握机会,交流经验,合作共赢,尤其是经济发展潜力较小,没有明显发展优势的城市,应当充分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紧跟时展潮流,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张诗雨,孔靖婧.江苏省经济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7):74-81.

[2]余昭朋.无锡夜经济发展潜力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6):89-91+102.

[3]董辉.河北省经济发展潜力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6.

[4]王少英,石立叶,陈海俊.河北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7):288-293.

篇4

关键词:中部中小城市;江西上饶;竞争优势;城市养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预测,从1950-2025年的75年中,世界老年人口以平均2.4%速度增长,我国从1990年后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此外,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过渡一般经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了18年。面对汹涌而至的“银潮”,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消除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城市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当务之急。

二、养老机构现状

老年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两大部分。资金保障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保证,服务保障为老年人提供设施和服务。从我国养老服务的模式来看,我国主要采取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模式。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赡养老年人的传统方式,但是随着老年人数增加,人口流动加快,家庭小型化和子女工作负担加重情况的出现,家庭养老功能开始弱化。养老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大多数的老年人不愿意去院所养老,子女也大都不愿意让老人去养老机构。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老年人对家的安全感的心理需求;二是我国现存的大多数养老机构都被定位为一个社会福利机构,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它不应以盈利为目的,不适用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运行模式,应由国家财政、社会福利拨款和社会集资支持,并由政府提供质量监控、免费人员培训、行业化管理,用于提高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水平,解决养老机构的实际问题,保障养老机构服务到位。这就使我国的养老机构很难做到内部硬件设施符合老年人需要,医疗服务有保证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人,尤其是退休前有固定收入、家庭条件较好的老人不愿去、子女不放心老人去的关键原因。在收入水平日益增长的今天,养老机构的收费对于是否选择去养老机构养老的影响已经且必将越来越弱。

三、对市场化养老机构的需求

(一)中部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增加

中部省区一直以来都是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劳动力流向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加之中部高等教育业不够发达,每年高考大量考生去外省就读,毕业之后直接在外地就业,导致中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与子女分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才出生的80、90后正逐步成长为新一代的主要青年劳动力,而他们身上的老年人赡养义务也是十分繁重。与父母相隔异地,同时也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这是很多出生成长在中部的青年人所面临的问题。

(二)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对养老场所提出更高要求

人过中年之后身体便会发生一些变化,如体重开始增加、头发开始灰白、牙齿开始松动、肌肉开始松弛,这些表面的变化预示着衰老的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机能也开始发生变化,老年人在听力、视力、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尤以步行能力下降最快,上下楼成为老年人生活中最大障碍。因此他们开始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经常活动的空间内有更多的功能和更多的设备,合理地布置居室并使室内家具设备具有与老年人相当的尺度、减小高度差等。以国家拨款为支柱的福利性养老机构很难满足这些细致的要求,因为其投入毕竟是有限的。

(三)收入状况的改善使得对现代养老机构的条件更加看重

现在正在面临和即将面临退休问题的老年人,已和再老一辈的革命前辈们不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家里有房产,手头有一定的积蓄。而且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进入社会就业,特别是相对发达的省份毕业且就业后,收入来源足以满足自身甚至家庭需要。这类老年人虽然面临很难得到子女照料的问题,但是要他们搬离自家而入住条件远不如自家的养老院,他们自然是不愿意。他们的子女也不会允许在生活条件改善的今天把双亲送进养老院受苦。然而,这时如果能有条件更好的、条件不低于甚至好于一般家庭的老年疗养机构,环境舒适优雅,设施齐全,医疗、服务全面到位,且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即使收费相对高,也是绝对有市场的且是一块很广大的市场。这些只有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才能提供。

四、江西省上饶市概况

上饶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地扼赣、浙、闽、皖4省的交界处,是江西省对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江西省第2大市和省重点建设的4个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部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被誉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占地339平方公里,人口38万。素有“豫章第一门户”、“信美之郡”的美誉。境内311高速公路和320、206两条国道,浙赣、横南两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周边1-3小时车程内有南昌、衢州、萧山、武夷山、景德镇等5个机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十分通畅。立足地处中心城区、4省交界、游客中转地的特性,上饶市政府充分挖掘城市商务休闲旅游资源,积极延伸产业链,培育城市商务休闲旅游新兴产业。整合和挖掘城区旅游资源,打造文博精品,开发“山水生态游”、“红色游”以及“农家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按照“强市活区、市区联动、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市化率达到25%,比2000年高6.4个百分点。随着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跳跃式增长。上饶将进一步推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抓好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建设起一批文明社区。以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计划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

五、上饶可将市场化的养老型经济发展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上饶市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建立起一批绿色农业、新兴工业,完善了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了旅游、服务业,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但是要实现经济更稳健和快速的增长,必须尽快定位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而市场化的养老型经济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潜在的市场需求

从上文所述对市场化的养老机构的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在中部的广大市场。上饶正处于这样的情况。青年劳动力不断外流,独生子女家庭都面临异地相隔导致老年人赡养难的问题,对于收入不断提高的上饶居民,条件优越、服务周到、自主选择、多样性好的养老中心势必成为现在中、高收入退休者的上选。

(二)地理位置优势

上饶地处4省交界,来往便利,因此不但可以发展当地市场,对于周边的市场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为常来往探望提供了方便。大力宣传饶城为老年疗养提供的优质条件,定能让更多老年人把目光投向这里。

(三)高质、优美的环境是养老的最佳选择

上饶位于丘陵地带,山水环抱,天然环境优美且破坏较小。自古以来就是非工业重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上饶政府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路线,更是关停了75家污染企业。比起众多的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上饶的环境质量自然是老年人养老的最佳选择,良好的水质和清新的空气都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益。且江西盛产茶、蜂蜜等天然保健食品,对老年疗养好处甚多。

(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很大便利

近年来,上饶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更加到位,卫生管理等等不断跟进。对森林、河岸等资源的开发、修建,使得老年人的锻炼、休闲、文娱活动都有了好去处。在天然的、健康的环境中舒展身心。街道、公交的不断完善为出行提供方便,各种便民服务使得生活更为便利,这些也正是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五)外来资本的不断进入提供了资金来源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在饶投资,这也为发展和建设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提供了资金的来源,弥补了上饶因经济不发达在资金上的缺陷。只要政府加以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必定能让外来投资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柏萍.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及其对策探讨[J].广东社会科学,1999(5).

2、陈景.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多元化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8).

3、孙泽宇.构建城市养老服务新体系[J].工会理论研究,2003(4).

4、王凌.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之探讨[J].宇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

5、曾昱.社区养老服务――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天府新论,2006(4).

6、陈景.城市养老方式应多元化[J].江海纵横,2007(3).

7、陈景.对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多元化的探索[J].经济丛刊,2007(2).

8、姚亚平.把握先进性时代内涵实现上饶经济又快又好发展[J].记者观察,2006(7).

9、林建军,姜虹,吴军英.论上饶构造四省交界区域中心战略的载体――板块经济[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8).

篇5

本文采用《丽水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测度丽水市各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丽水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莲都区发展潜力最强;缙云县、青田县、龙泉市、松阳县、云和县、遂昌县为处于中间水平;松阳县、云和县、遂昌县庆元县、景宁县发展潜力较差。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经济发展潜力

丽水市是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该省西南部、南邻福建,古称处州,始名于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1.70万,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下辖莲都区及景宁畲族自治县、缙云、青田、遂昌、云和、庆元、松阳七县,代管县级龙泉市。

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能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也是评价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由于丽水市各地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差异,对各地区经济综合实力进行客观评价,可以为丽水市今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本文首先以丽水市为基本空间单元收集区域发展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并分析各主因子的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处理主因子得分综合,得到区域空间发展潜力。

一、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的多元统计方法,由皮尔逊首先提出并使用,之后经众多统计学家不懈努力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

在建立县城单元评价指标选择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提取影响县域乡镇地域空间差异的主因子。对各县城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

本文选取2011年丽水市13项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统计指标,分别为镇域户籍人口、县域暂住人口、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旅游收入、镇域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tata对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公共因子,得到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特征值大于1的前三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超过80%,可见提取三个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二、主因子得分及空间分布

根据因子荷载矩阵分析主因子含义,并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各乡镇主因子得分,分析各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表1可知:第一主因子主要解释镇域户籍人口、镇域暂住人口、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旅游收入、建成区绿化面积及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等指标,可命名为社会经济发展因子。空间分布值排名为莲都区、缙云县、青田县、松阳县、龙泉市、云和县、遂昌县、庆元县、景宁县。

第二主因子主要解释镇域面积、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可命名为传统产业因子。其值排名为遂昌县、龙泉市、青田县、莲都区、景宁县、缙云县、庆元县、松阳县、云和县。

第三主因子主要解释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可以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因子。其值排名为莲都区、缙云县、云和县、松阳县、龙泉市、庆元县、青田县、景宁县、遂昌县。

三、发展潜力评估

依据主因子得分乘以贡献率权重得到的发展潜力是基于现状的发展潜力或空间格局。其结果如下表:

从表2的得分和排名可以看出:丽水市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莲都区是丽水市综合发展潜力最强,以绝对的优势名列第一;缙云县、青田县、龙泉市、松阳县、云和县、遂昌县为处于中间水平,松阳县、云和县、遂昌县庆元县、景宁县发展条件较差。

参考文献:

[1]张吉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河南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J].河南科学,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