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地理教学建议及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人文精神是一种意识和观念,主要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人民的人文修养。
二、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人文精神培养不够重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地理教学只在乎学生的成绩和对地理事象的识记、理解,对地理价值观及地理情感的培养不在授课范围,过分强调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指导,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2.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地理教学课堂教师注重对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对地理学的基本结构、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等知识死记硬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地理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位置,忽略了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就要对地理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地理价值观。3.地理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影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对地理教学的评价中发现,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的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技能方面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在地理情感及地理价值观上的态度,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缺乏相关的评价体系和科学的标准,因地理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也直接影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措施
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加强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地理教学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培养应用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1.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作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者,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经常用鼓励的语气夸奖学生,给予学生肯定和认可,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地理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互相的争辩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一直以来,在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大纲中体现得较少。为了在地理教学中能够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地理教学中增加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环境问题的表现,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在地理教学的内容上可按照“提问—分析—解决”的步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给学生思考时间,提供发言的机会。如在学习《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时,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数据整理,了解环境问题的真实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意见。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培养。3.加强地理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就要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要让教师认识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具有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及创新教学理念的地理教师队伍。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经常组织教学观摩及讲座,对教学方案进行讲评,使教师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要扩大教师的业务范围,进行多学科的学习,使教师在地理意识、地理态度及地理价值观等人文地理方面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进行讲述,有助于教师创造性水平的发挥,能够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如,学习《地壳运动》时,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有机结合,使课堂的气氛和谐,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4.建立人文精神教育评价体系。要使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得到有效落实,就要建立符合人文精神教育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其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要针对地理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要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否能够挖掘地理教材内涵的人文精神并把现实中变化发展的地理融合到人文精神中。是否对学生有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理念,是否把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要看学生人文素养是否得到提高。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训练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的改变,重视对地理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文精神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充分重视学生人才精神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
作者:俞睿 单位:永泰县城关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学地理;地理教学
1绪论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类技术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促进了新型教育理念的诞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自从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特点。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大多数有资历的教师会靠教学图表这种传统的他们认为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如今已不能满足对现代化社会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倍受期待。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即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传输地理数据,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和图形产品,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境外将GIS应用于地理教育首先是从欧美地区发展起来的,如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起步较早,GIS软件辅助地理教学的案例和应用也较多,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GIS教学体制。1994年,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中明确指出“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地理教学的工具和主题之一,可以通过GIS来获得更多的地理资料,利用GIS掌握更多的地理技能和知识。美国的Audet和Abegg提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时,在资料分析方面(特别是在空间认知和地形图读图能力方面)能发挥很好的作用。香港教育局规定从2009年起,香港中学教育将引入GIS知识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999年台湾教育部颁布的《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从2001年开始,GIS内容将被纳入高三上学期地理选修课程。2003年,我国的新课标要求把GIS整合到中学地理教学当中,随后,全国各地利用GIS辅助地理教学和开设选修课活动显著增多,GIS相关内容在相应的各版本新教材也都加大了比重,并且GIS的相关试题在近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也多次出现。由此可见,GIS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位正逐步提升。GIS能将地理事物的空间和属性信息结合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这使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使用地理数据、图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因此,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对GIS这一新型技术的普及与推进已经迫在眉睫。
2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和优势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板书式,填鸭式的,大多时候教师使用教材,利用板书或者板图板画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地、机械地、乏味的,教师偶尔会使用一下多媒体,投影仪或Flash等计算机手段来辅助教学使所学地理知识更加直观且更具趣味性,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课本内容陈旧、地理知识过时、某些地理思想无法用言语或者常规表达方式来讲解清楚等问题。针对传统的地理教学的弊端,GIS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其具有能够存储、处理海量的地理数据并且兼具空间分析、模拟等功能,它是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与属性的有效的手段,也是最适宜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
2.1GIS的功能及应用优势
2.1.1GIS电子地图功能
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传统的教学挂图通常具有地理要素较多、专题不够清晰、不易被保存、不易携带等缺点,而地理信息软件具有非常强大的制图功能,可以制作各种形式的专题地图,从而以更广阔地角度、更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因此,它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利用GIS软件的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功能使我们查看不同详细程度的地图数据。另外,通过利用GIS软件对电子地图图层的操作,能清晰地显示地理信息,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状态,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等。以电子地图的方式展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从而实现地理事物可视化,可以实现辅助讲授特定教学内容。
2.1.2GIS地形分析功能
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懂得等高线弯曲、疏密状况在地理中代表的意义,以及通过分析等高线的形态在地图上分析出地形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种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认识山体地形的概念都是通过平面纸质地图中的等高线来实现的,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平面地图缺乏山体地形的直观可视化表达。而在GIS中,利用矢量化技术对等高线图矢量化并赋于高程值,然后利用GIS三维分析功能生成相应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利用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展示山体,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多种地形。还可以在数字高程模型基础上,叠加相应的遥感影像数据或者矢量数据,实现三维数据融合,则可使山体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加深学生对地形特征的认识。
2.1.3GIS空间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功能是GIS技术的核心功能,是GIS有别于其他空间数据软件的主要标志之一。它拥有如缓冲区分析功能、三维分析功能、叠加分析功能、空间插值分析、网络分析功能等空间分析功能,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空间分析能够使隐藏在地理事物的特性直观表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这种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巩固学习到的地理知识。
2.1.4GIS三维动态模拟功能
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多时相、异源异构的数据实现空间模拟,如对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球的运动、天体运动、地壳的变动,褶皱、断裂的形成以及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洋流的移动等知识进行三维动态模拟。利用GIS技术将动态的自然演化过程设计成三维动画的形式,就能使复杂的地理演化过程一目了然。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就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知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达到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理想效果。
2.2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将GI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其优势为:(1)可操作性强、交互性强、自主性强,这对于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模式、方法的变革以及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2)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深刻的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记忆。(3)动态模拟和虚拟现实可以将属性数据、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高度融合,以真三维形式向学生展示无法实地考察空间环境、地理事物演化过程,并将抽象地理知识具体化,动态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将这些数据处理融合是一个复杂的分工协作的过程,这样还能提高学生协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障碍及措施建议
3.1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障碍
当前,我国己经具备了在中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地理教育的环境,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中学GIS教育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3.1.1针对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完善
GIS传入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末,相对发达国家较晚,而目前中学一线地理教师参与GIS教育研究较少,而且着重对GIS某一方面技术内容进行辅助地理教学的探讨缺乏,对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具体手段、应用模式、应用理论等方面的缺乏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3.1.2GIS教学平台的研发滞后、应用面不够宽
随着技术的发展,GIS软件功能是越来越强大,但是,GIS软件专业性太强,功能强大而繁杂,对中学地理教师及学生而言,操作性要求较高,界面大多是外文界面,对GIS的应用存在较大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则极易出现“地理课”变成“上机课”、“外文课”的局面。如何研发更好的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平台来辅助地理教学;这是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努力研究的重要一个重要方向。
3.1.3师资短缺问题
GIS发展到今天,专业GIS软件已经较多,但这些软件过于专业化,功能比较复杂,软件使用要求较高,掌握这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地理教师来说比较困难,学校又缺乏对教师进行GIS专业技术培训,这使得很多教师没有能力使用GIS专业软件。另外,高校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开设GIS课程也是近几年才开展的,并且大部分师范院校在开设GIS课程时,并且重理论轻实践,仅仅进行理论学习和单纯的技术训练,未能根据中学教学特点来讲授GIS课程。刚从高校毕业的师范生,很少能将GIS技术很好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同时中学中GIS相关的教学资源缺乏,愿意去研究的教师人数更是微乎其微。
3.1.4GIS数据资源问题
由于专业的GIS数据价格昂贵,适用于中学地理的GIS教学资源严重缺乏,这是对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传播的最大制约。GIS的强大功能是利用大量的空间数据做支持的,GIS的功能就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教师只能通过网络获取免费且少量的教学数据资源,同时作为GIS主要数据源之一的遥感数据极少是免费的,这也是限制GIS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的原因之一。
3.1.5国内支持GIS辅助教学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是制约我国GIS教育的原因之一,而由于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课时偏少,特别是中学教育中,教师及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忽视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低下,专业GIS平台软件需要中学教师及学生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教育资金的缺乏和教学思想陈旧也制约着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环境的改善。
3.2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措施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障碍,并依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信息技术改革的要求,笔者根据前人讨论意见和个人看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3.2.1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强推广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中学教育对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研究极少,适合中学地理教育的GIS平台不多,也没有适合的地理数据资源为GIS基础教育服务,中学地理教师也很少机会参加GIS培训。这些问题与我国教育部门没有推行统一的GIS基础教育计划有很大的联系。国内外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对GIS应用于基础教学制定了长远的计划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国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推行计划和经验,并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由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GIS研究机构、中学地理教师共同协作,开展GIS的基础教育培训,以便推行GIS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教学。
3.2.2积极建设GIS辅助基础教学的教学资源库
GIS技术能够更好地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免费的地理数据资源、适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GIS教学平台、学校良好的GIS教学环境。目前,我国新课标已经将GIS教育增加到中学教学范畴之中,并且也在积极营造和创建相关教学环境。同时,我国中学的地理教材涉及GIS的技术大多是GIS相关的概念,编制适合我国教育实情和学生特点的GIS教材,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GIS教育软件,也十分重要。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还要加快建设多媒体教室并配备地理教学的必要软件,为我国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2.3加强在校地理专业师范生的GIS技能培训和在职教师的GIS技能的继续教育
教师资源也属于教学资源,教师在GIS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上述可知,我国严重缺乏能很好的将GIS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教师,那么加强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技术的培训,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才军.浅谈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04(2):32.
[2]师忠涛.中学GIS教学辅助软件设计与案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杨洁.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4]马旭丹.GIS辅助地理研究性学习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一、构建开放型的地理教学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教科书编写建议》提出“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提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以上内容都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摒弃“以本(课本)为本”的观念,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和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重点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
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就要树立全新的教材观。传统的教材观,是以教材为核心的,新课标提出的则是“材料式”的教材观,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虽都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但又是有差别的,因此教材只是课堂教学中可供利用的教学工具之一,是新课程标准的载体。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比较不同版本之间教材的差异,灵活处理教材,并“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就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种师生单向交流方式,也就是常说的“满堂灌”,这种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其效果肯定是不佳的。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表现为信息交流立体化、方法途径多样化、评价机制多元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碰撞;通过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和设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以提升;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
如有关“流域开发”的知识,新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不同的版本对此选取了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选取的是“长江流域”,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取的是“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如果只是就单个版本内容泛泛而谈,或是深挖细掘,就不行。处理这部分内容就可采用一种开放灵活的方式,大可不必拘泥于某一版本的内容。教师应在课前搜集准备一些有关流域开发的文字资料和图片,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分析讨论,得出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从而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动态生成。
二、构建探究型的地理教学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程设计思路》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课程目标》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上内容都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探究性的原则,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乐于从事的日常的探究活动”。
布鲁纳说:“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里的发现学习,指的就是探究学习。课堂地理探究学习,并不等同于课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要认为只有让学生搜集资料、研究论证、写出总结报告,才叫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可以充斥于整个课堂的。新课程第一次把活动建议写到内容标准上,其实这些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并且大多是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构建探究型的地理教学新课堂,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课堂上要保证有充足的探究时间
要想真正实施探究性教学,就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从容发现问题,总结方法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点拨者和引导者。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2.探究的主题要明确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探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课堂探究,因此教师根据实际需要为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是非常必要的。探究的主题不能脱离基本的教学要求,永远不能无目的地瞎探究,这样只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主题的确立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能太大,太大的探究课题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也不能太小,太小则无法打开学生的思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迁移应用的尝试往往就是课堂探究的话题。
3.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引导探究的思路
学生的知识储备必定有限,漫无边际、信马由缰的探究一般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为增强探究的目的性和效益性,教师就要给予恰当、适时的引导,否则学生会感到无从入手。比如教师可以将某一个待解决的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采用递进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当然引导不等于包办,教师决不能时刻左右学生的思维,以达到自己所想象的“完美的结果或结论”。
如有关“洋流”的知识,新课标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知识由于难度较大,传统的地理教学一般以教师精讲为主。而在充满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具体做法是:①观察世界洋流分布;②总结推知分布规律③与风带对比,解释规律;④以规律作指导重新认识分布状况,并找出不适用的地方;⑤观察西海岸的荒漠分布及世界渔场的分布,得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是充满乐趣的,探究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记忆也会更持久,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构建发展型的地理教学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前言》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以上内容都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发展性的原则,从“对学生一生有用”的角度组织课堂教学。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发展型的地理教学新课堂是与时俱进的。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命题可能出现的显性知识,注重知识的反复呈现,学生能应付考试,甚至对教材知识背诵如流就是教学任务的终结,根本无视学生对发现过程的体验与感悟,更无视学生情感、态度的深层次发展需要,使学习成为索然无味的记忆与再现,缺乏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再创造。而发展型的课堂教学设计,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包括注重对地理学习积极性的保护与促进,对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与领悟,对地理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探索,对地理意识与情感的激发等。
如有关“城市化”的知识,新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内容以纲条形式表述知识要点,看起来简单明了,处理起来也很容易。但从发展性的角度考虑,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可能比掌握特点更重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可用的图表多种多样,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归纳技能都会得到提高。对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以“生活中的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关心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构建信息技术型的地理教学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课程目标》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基于以上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构建信息技术型的地理教学新课堂。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能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还在于能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固然是好,但我们应注意将它与新课程标准充分整合,避免走入一些误区,依据所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也并不是信息越多越好,另外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要考虑时间成本,决不能为显新意而生搬硬套。
关键词:乡镇中学 地理教育现状 原因 探讨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63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理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环境意识、全球观念、整体性思维等将对人的终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础教育阶段抓好地理教学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极为重要。就目前而言,南阳乡镇中学地理教学水平欠佳,与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一、南阳乡镇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认识不足,导致地理教学发展缓慢
1.教育主管部门对地理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往往将地理学科放在次要地位,忽视地理课程在整个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力度不够必然会对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产生消极暗示。
2.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地理课是“副科”,不参加省市中招考试,不如语数外、理化生、政史等学科重要。这使学生产生忽视甚至厌恶地理学习的心理。其他学科教师也可能轻视地理,学校领导也不重视地理教学。
3.家长的地理教育意识落后。贫困与落后的乡镇,由于经济贫困,再加上人们受教育水平有限,家长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思维和方式,给子女的地理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二)地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地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地理课程的开发者以及地理教学的研究者[1]。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地理教师的职业素养关乎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只有拥有业务素质强,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队伍,地理课程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通过该本次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南阳乡镇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学历低、专业不对口等现象突出(见图1)。
[南阳乡镇中学地理教师学历状况表][硕士,1%][专科,13%][本科,86%] [专科
本科
硕士]
图1
(三)中考科目设置不合理,制约其发展
目前,南阳市中考科目把地理排除在外。同样,河南省多数市县的中招考试制度与南阳市类似。现行的中招考试制度容易给学生、家长,甚至学校产生误导。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也常常忽视地理教学。
(四)投入较少,教学设施简陋
南阳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这也决定了乡镇中学的教学硬件设施与人们的迫切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学校一般只有简单的地理挂图,地球仪也很少,这根本就跟不上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很多的乡镇中学由于局限于人力和财力的关系,仍然依靠粉笔、黑板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支撑着地理学科的教学,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器材进行多媒体的教学[2]。经调研发现,南阳部分乡镇中学无地球仪、地图、地理教学挂图等基本教学用具,甚至学生用的地图册数量也十分有限。
(五)很少进行现场实践教学
地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野外实习是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的技能,也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经调研发现,南阳乡镇地区大部分中学进行野外地理教学的机会为0-1次/学年。这与乡镇中学接近自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严重不相符,也浪费了宝贵的野外地理教学资源。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
(一)加强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明确地理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14年12月,南阳市成立的“南阳市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对推进全市素质教育,提升地理学科快速发展就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各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乡镇中学的教育投入力度,以此加大学校对地理学科教育的投入。
(二)加强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地理教师继续教育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学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的专职地理学科教师队伍是搞好乡镇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此外,各地要积极主动对接“国培”“省培”和市专家引领性培训,切实建立学校名优骨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骨干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三)合理设置中考科目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3]。现行的中考科目设置和评价制度与新课标精神是不相符的,建议将地理科目纳入省市中招考试范围。
(四)充分利用乡镇中学周边自然条件
南阳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依桐柏,西扼秦岭,盆地、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质地貌单元并存。乡镇中学比城市中学更接近大自然,地理教师应立足于本地,依据乡情、校情、学情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地理课与大自然的联系,建立校本课程、第二课堂。
(五)教师应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依据新课标、课本教材、教师素养、学生状况及学校环境及设备条件优化组合地理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要更加注重谈话法、思维逻辑法、地图教学法及探究式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如教师可以学习推广南阳西峡先进的基础教育课改经验。西峡县基础教育课改中的“三疑三探”教学方式方法,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
三、结语
我们应该以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乡镇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乡镇中学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相互合作,群策群力。只有这样,河南省广大乡镇中学地理教学才能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编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士龙.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方向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4).
[3]胡良民.地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板图 板画 板书 高中地理 运用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43-01
地理教学板图板画以黑板为地理图像信息的载体,具有使用频率高,容量大,连续性强,适应课题广,简洁易读和远视效果好等优势。因此,设计、绘制、运用地理教学板图板画,是地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然而,地理教学板图板画的传统画法难度高,费时多,不易学,特别是对新教师来说,常常是望图兴叹,力不从心。它妨碍了边讲边画教学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因为现成的板图板画板书资料不多,这就要求通过教师的设计或改造、加工,把教科书上的文字、插图插画,以及其他地理教学参考资料上的图文,转化成板图、板画、板书。
一、地理板图、板画、板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板图版画板书是教师的个人素质的展现,使学生感到亲切,更具吸引力。要提高地理成绩必须花精力,而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画图兴趣,想学好地理的的起点是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地理兴趣是指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兴趣对学生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教师在讲课中即兴发挥,随手就可以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画一幅简图等。有时边讲边画能产生更好的直观效果。同时实现师生的互动。这些优点是计算机所无法比拟的。如在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讲解南亚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时,用了一些图片、动画来说明,其效果不如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提问边画板图板书,说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形成。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同时,通过边提问,可起到复习旧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地理教学中板图、板画、板书的实际运用
1.从作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能够让学生把图画好,首先教师要下一番功夫,自己把图作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督促好每一位学生去作图――作为作业形式或有意识性的建议学生自己画图。再次,教师对每位学生作图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绘图的前后,教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把图作好。如:绘制我国一些省级行政区,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图形,规定范围,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相互组合。教师同时要时刻提醒学生地理图形的重要性,让学生提高认识。
2. 如何把图像画好,使所画的地理图像具有地理意义,也是现今的学生面临的有一大难题。例如给学生讲授《长江》一课题中,涉及长江的基本概况,就要求教师较好地围绕长江的图形展开。对于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①发源地;②注入海;③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④流经的地形区(干湿地区);⑤主要的支流;⑥上、中、下游的分界和河段的特征等,都要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己所绘制的图形中准确标注和识记。对于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在图形中结合各河段的特征和地形区等标现。比如:长江中游的“九曲回肠”的治理,在图形中中游地段形象的体现出来,然后根据图像画一直线,表示“裁弯取直”的措施;对于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联系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建议学生在图形中寻找办法,引导学生寻找最佳方法――修建蓄洪区。
3.学生要学以致用。能够根据自己绘制的图形和标注的信息描述相关的地理知识。此外,学会联想,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学会比较。比如对于我国台湾岛的学习,可以引入马达加斯加岛进行对比,比较两个岛屿的异同点。对于日本的学习,可以引入英国进行对比,比较两个岛国的异同点。还有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巴西和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学生对自己绘制的图形,在进行总结性的学习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应用。这样,学生会对所学过的知识能够更好的回顾,更能加深印象,也可以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