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庭院花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庭院花园的景观设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庭院花园的景观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1 雨水花园概论

1.1 雨水花园的概念

雨水花园,字面意思即汇集雨水的花园。用来汇聚和吸收来自自然界的雨水的低凹地区被称之为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国内一项新型的生态绿色技术,将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庭院别墅的景观设计中,不但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雨水花园的功能

1.2.1 雨水的储存和渗透。雨水花园中的植物根系大多对于雨水有着很好的吸收作用,当雨水汇聚,一部分雨水会被植物吸收,而另一部分雨水在经过土壤的渗透作用下,对地下水起到一定的涵养作用。这个过程对于提高土壤的渗透性至关重要。

1.2.2 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雨水花园对于污染物的净化作用最主要体现在植物对于雨水的吸收与净化。当含有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污染物的雨水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就会被净化,植物在其根系生长的同时,水质中的污染物就会被根系吸收,以此达到水源净化的作用。

1.2.3 维护生态的平衡。由于雨水花园中有大量的植物及湿地,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并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减小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人们生活环境。雨水花园有着自己的小生态环境,为一些鸟类以及昆虫提供了较为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

1.3 雨水花园在庭院景观中的应用前景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透水性差的下垫铺装严重破坏了雨水下渗和循环利用。导致洪涝、污染加剧,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水资源欠缺等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雨水花园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问题,为人们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2 武汉高尔夫小区庭院景观中的雨水花园设计

武汉高尔夫小区别墅位于武汉东西湖区域,其周遭被优美的硬质景观所环绕,应业主要求将雨水花园融入景观设计中去,打造一个小型的绿色生态体。

2.1 武汉高尔夫小区庭院景观中雨水花园的风格选择武汉高尔夫小区别墅庭院雨水花园中景观的设计风格是要与建筑和室内装饰相统一的,在统一风格的基础上,再加入雨水花园的技术功能要素进而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该设计中,建筑及室内装饰主要是采用的现代中式的风格,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与审美需求。庭院的构图与造型采用简洁并且硬朗的直线,以此来表达追求简单雅致的生活环境。在硬朗的直线下,满怀柔情的潺潺流水慢慢穿过,隐隐可见,曲径通幽,清新自然。

2.2 武汉高尔夫小区庭院景观中雨水花园的植物选择在该设计中,植物大都选择本土的植物,少量的外来植物加以点缀。其原因在于本土植物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与空气环境都具有更佳的适应能力,还可以体现当地的特色文化。该设计中,选择了2 种本土植物,其一为竹子,竹子在中国人的心中代表着心胸与气魄,正所谓“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竹”[1]。竹子还具有组织空间、强调空间、协调空间、分隔空间、添景、柔化建筑线条、指引、框景和改造地形等功能。其二为香樟,香樟是我国江南四大名木之一,树干通直,有很强的耐污染能力,对于氯气和二氧化碳等有毒的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樟树的枝叶都散发着独特的香气,具有防蚊虫的效果。

2.3 武汉高尔夫小区庭院景观中雨水花园的水景设计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在雨水花园中,对于水资源的管理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在别墅庭院的雨水花园中需要将其功能与审美相结合。在本次设计中,多处采用水池用以在丰雨季时蓄水,并将水池两侧地形往水池的方向进行一定角度的倾斜,有利于将雨水引导入蓄水池中。同时,在水池的北边设置相关的排水管道,有利于当水位超出水池容量时,将多余的水引流。既具有美观的视觉效果,又可以保持蓄水池的平衡,对雨水进行一个很好的管理。

篇2

【关键词】风景绘画 理想化 庭院 景观

随着各地高校新校区建设的高速发展,具有良好的使用交流空间和浓郁气息的文化营造成为校园景观设计的普遍要求。作为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庭院空间,以其对建筑与外部环境品质的联接与烘托功能,成为校园景观设计中画龙点睛之笔。由于校园庭院景观设计较之其他类型庭院设计更加富有文化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多借鉴其他门类艺术形态和文化意识,使之在视觉上舒适而极具美感,精神上丰满而有深度,真正使师生在其中获得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在绘画领域中,法国理想主义风景绘画的许多创作观念和艺术处理手法就非常适用在校园庭院景观设计中。

一、自然形态的理想化秩序建构

法国理想主义风景画创作的理论基础是绘画需要忠实于自然而又不能完全模仿自然,画家应该表现出纯化的自然,自然本身并不是完美的,需要艺术家加以创造,将其理想化。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理想主义风景画表现出理想化的“美的原则”,在构图上不追求华丽与夸张,而是追求理性和永恒、宁静与和谐,显示出严谨而有秩序的法则。这种对自然形态的理想化秩序建构运用到校园庭院景观设计中是非常合适的。第一,校园庭院景观的功能性呈现出对理想化秩序建构的需求。庭院空间是学生选择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除了在建筑内部空间进行课堂的学习,在庭院空间中也常常会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课下的学习,这些学习活动都需要良好的环境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环境在景观设计中依靠良好的秩序感建构起来,对景观元素的理性配置和组合,能够在视觉上呈现一定的形式感,并以营造宁静和谐的氛围为宗旨,使得庭院景观形态除了视觉审美之外更兼顾功能性。第二,校园庭院景观自身的文化属性呈现出对理想化秩序建构的需求。大学是集学术型教学、科学与技术研究、创造性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学习研究场所。这使得校园庭院景观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属性,所以应对景观中的自然形态元素进行理想而秩序化的设计,使理性与永恒、严谨而有序、宁静与和谐成为它特有的气质,这样更符合校园庭院景观的特定身份。第三,景观设计美学与理想主义风景画的自然形态理想化建构方式互为呼应。景观美学研究的是土地与人的关系,研究的对象是人化的自然,甚至是人造的自然,如何使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功能性的基础上产生艺术价值,这是景观美学研究的最终指向。因此,在这一点上,景观美学与理想风景画中自然理想化构建方式是互相呼应的。

二、隐喻性的诗性表达

法国理想主义风景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画家眼中之景,而是画家心中的景致。将风景作为一种纯粹的物质属性进行表达的时候,是无法传情达意的,所以画家会在风景中融入自我的观念与情绪。法国理想主义风景画大师克劳德・洛兰正是如此经营他的艺术创作,他的作品具有深刻内含和诗意的独立品种,把诗意的感受与冷静的观察、研究水融地结合在一起。这种隐喻的手法和诗性的表达方式如果运用到校园庭院设计中则会大放光彩,使庭院空间更具气质与魅力。在校园庭院景观设计中使用隐喻的设计手法时,首先要采用隐喻性的素材,在选择构成庭院景观的花木、建筑、山石等元素时,应多选择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特定含义的景观元素,例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有大量的与治学格言、伦理道德契合的景观元素,这些被人格化的景观元素象征着虚心谦和、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操行以及柔韧、孝义精神,其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禀赋,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历史个性。西方的众多现实景观元素也是如此,所以选材时应有意识根据主题进行选择。其次,要采取诗化的组合方式进行设计,诗性特征反映为强烈的抒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这需要对景观元素进行主题式的创作,大胆融入设计师对主题的理解与情感的表达。此外,诗性特征还表现为高度凝练和节奏韵律的掌控,作为景观元素的组合要从视觉形态上进行布排与取舍。在校园庭院景观设计中,景观元素的组合方式不应是拼凑式的,而应互相呼应并有主题的营造空间氛围。

三、充分考虑人与景的呼应关系

法国理想主义风景画非常注重画面中人与风景的呼应与融合。画面的主题和意境由风景与人物共同完成。理想主义风景画家常常将人物放置在牧歌式的风景之中,人物神情与动作生动而庄严,与风景相互呼应,充满了哲理性,体现了庄严优美的风格和对古典传统的深刻理解。此时,风景画已不再是仅供陪衬的人物背景,而是与人物同样重要的富有哲理性的艺术形象。这种将风景与人视作同一整体的艺术观念对于校园庭院景观的设计不无启发性。作为校园庭院景观,它是客观作用于人的活动,同时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和情感,因此庭院景观应是人与环境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交互作用的结果。如同法国理想风景画创作观一样,校园庭院景观设计也应将景观与人视作同一整体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将人的情感进行外化,融入到景致中做到情景交融;如何处理好景观作为人为的第二自然的设计理念;如何把控人工建设的比例与尺度,做到源于自然、接近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如何让景观在功能上为人提供最佳的舒适性,在视觉上为人提供最佳观赏性,在心理上最自然的亲近人,这些都是校园庭院景观所应该考虑的人与景的呼应关系。只有认真和深入地剖析庭院景观的特性和人的生理、心理需要,才能表达校园庭院景观内在的情感和人文特征,才能设计出更能体现人本主义的方案。

结语

法国理想主义风景画家将风景与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们对风景与人关系的艺术创作观念与景观设计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不谋而合,理想主义画家不断领悟自然的客观性和艺术性,从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自然并最终回归到人性,这对于校园庭院景观的设计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之处,使校园庭院设计观念能够向更内在、更深层次推进。

(注:本文为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201415)

篇3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

    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2000〕9号)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2000年底前,我市将对参加了社会保险的单位中80%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此项工作要坚持“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滚动推进”的原则,今年7月份在西城区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逐步实施。现就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步骤

    对按规定参加本市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逐步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2000年要在原行业统筹之外所有参统单位中实行。2001年在原行业统筹单位中实行。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二、社会化发放的内容和形式

    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内容为按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形式主要是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工商银行和邮局代为发放,为方便离退休人员领取、查询,可自主就近选择发放网点。

    (一)居住在本市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工商银行和邮局发放;

    (二)居住在外地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邮局寄发;

    (三)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本人申请和实际情况,委托邮局上门送发。

    三、统筹外养老金发放形式

    企业支付的统筹外养老金不属于基本养老金范畴,应由原资金渠道解决。其中离休人员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发放的各种补贴应给予保障。单位可以委托工商银行、邮局在发放基本养老金时一起发放。

    四、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

    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为每月15日,遇法定节假日提前发放。为保障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拨付基金,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发放。

    五、组织实施

    (一)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是确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顺利实施。

篇4

成都医学院遗体捐献者纪念性环境工程位于解剖教学楼内。设计要求能够把纪念、瞻仰、教学、休闲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并能够体现文化与特色。设计方案采用寓意、象征的空间语汇表达方法,体现环境丰富的思想内涵;营造温馨、轻松的空间氛围,达到纪念环境与教学环境的合理兼容。方案的设计达到了恰当诠释纪念主题的要求,又兼顾了环境中多重功能的有机融合,并以其思想内涵给人感召和启示。纪念性环境的设计需要以独特的设计理念为先导,在诸多制约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运用准确的空间语汇,达到主题、形式与功能的完整契合。

关键词:

环境设计;纪念性景观;空间意象;解剖教学楼;遗体捐献

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类型,在注重物质功能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为对精神功能的表达。相较于其他景观类型,有着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因为其具有的情感与艺术感染力,有人把纪念性景观比喻为建筑设计中的诗。当前,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态势。在体现庄重这一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设计语义的多样化,并融入独特的思想内涵成为设计师努力的方向。本项目是成都医学院为感激遗体捐献者对医学事业的无私贡献,表达对他们的敬重与缅怀而建设的纪念性环境项目。本文希望借助这个项目的完成,谈一下对纪念性景观的探索与体会。

1项目状况

在我国医学院校,教学解剖用的人体主要来自逝者生前以遗嘱方式做的无偿捐献。而国内医学院校对遗体捐赠者纪念场所的建设一直是空白。2014年,成都医学院决定以解剖教学楼内场所为依托,建设遗体捐献者纪念工程。其目的是让人们铭记遗体捐献者对医学事业的无私奉献,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敬意、缅怀、感激之情。成都医学院解剖楼纪念性环境改造工程的建设,也成为国内医学院校内首例为纪念遗体捐献者而营建的场所环境。本项目位于成都医学院新校区解剖教学楼内。解剖楼主体建筑共有四层,是师生进行人体解剖教学、研究的场所。项目建设区域分为庭院和室内两个部分,庭院面积为273平方米,是教学楼的中心公共空间,需要兼顾交通、交流、休闲、纪念等多种功能;室内面积为56平方米,是悼念和遗体捐献者档案存放场所。庭院命名为“馨香园”,意为逝者已逝依然留给人间缕缕馨香和温暖。室内为悼念的场所,命名为“感念堂”,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感激、感怀与思念之意。本方案的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场所的多重复合功能,使之成为融纪念、凭吊、教育、教学、休闲于一体的场所环境,并希望能够对医学用遗体捐献活动起到一定的宣传、推介作用。同时,由于学院处于新校区建设之中,各方面资金较为紧张,也希望能够以较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效果。

2设计思想

本方案的设计需要在营造适宜的人文氛围的情况下,综合考虑纪念与教学功能的结合这一特殊性,并希望通过丰富合理的思想表达,营造准确、适宜的空间氛围。

2.1体现高尚的人文情怀

遗体捐献者纪念性环境的营建是医学界人文情怀的体现,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的行为也为后人留下了值得学习的精神财富。纪念性环境的设计在表达对捐献者的崇敬与缅怀的同时,应该能够给人以人生的启迪和感召,让人们明晰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社会、造福他人。

2.2寓意象征的设计语汇,形成空间语义的丰富性

寓意象征的空间语汇表达,可以提升纪念性环境丰富的思想内涵,起到“以物喻人,寄情于景”的效果。恰当、适宜的意念融入,能够使景观思想深刻、蕴含独特,使人们在解读空间环境时引发诸多感悟和省思。

2.3营造平和、温馨的空间氛围,兼顾使用功能的多元需求

具有纪念性意义的景观更应注意其景观空间的气氛营造,这样才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纪念性景观的场所精神。人是纪念性景观空间的主人,人们修筑纪念性场所是为了让活着的人和已逝去的人或事形成“对话”,为其提供空间思考历史,通过这样的思考,人们才会更加清楚生活的意义。解剖教学楼首先是教学场所,纪念性环境处于它的中心区域,所以应该考虑场所的特殊性,协调好教学、休闲、纪念、凭吊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以较为平和、温馨的设计形式处理空间,无疑会更好地协调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恰当地体现遗体捐献者旷达、超然的人生情怀。

3设计特色

特色是设计价值得以确立的基础。特色的体现需要依据环境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主题进行合理的阐释与生发。本方案的设计力求能够把严肃、悲情的基调转化为一份“温情”的表达,使环境给人平易与亲切之感,这也成为本方案思想表达、空间调动围绕的方向。

3.1质朴温馨,哀而不伤

在纪念性环境的表现中,常常都充满着庄重、肃穆、伤感的气氛,这已成为有关题材的常规性表达方式。本方案则尝试从更为平和的角度去表达生命存在的意义,以乐观、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诠释生命的存在价值。在场所中营造朴素、淡泊、宁静、温馨的氛围,从而体现遗体捐献者博大的人生情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馨香园”方案是把庭院设计成一个花园的样式。空间整体采用较为自由的布局,用草坪、绿植、树木、爬藤植物的灵活穿插打破墙、地间界面的独立性,直线和曲线相互穿插对比,使之大小呼应、高低错落,达到活泼而不失严整的效果。纪念碑作为庭院的主体,用原石材料安置于庭院尽端的一侧,既保证了其处于视觉的关注点,又使其不显得过于突兀。斜跨庭院的条带状地面镶嵌画“生命之光”贯穿庭院中心位置,成为通往纪念碑的视线引导,使纪念碑的主体性得以强化。纪念碑并不张扬的尺度,却能尽显其平易与温和。庭院整体空间做到了活泼又不失庄重,在花香四溢中凸显宁静、平和的空间氛围。“感念堂”作为室内的悼念空间,采用了中心对称式布局。但贯穿空间的曲线造型又打破了造型的规整性,增加了些许活泼感。顶部曲线的造型起到了视线引导的作用,强化了空间的动态感与方向性。空间色彩则简化为白色和木色两种,使之显得清新、明快、单纯、和谐。庭院和室内的设计都力图使空间凸显温暖、朴素的感觉,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表现遗体捐献者宽广的人生情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结合环境的教学与休闲功能,收获相得益彰的效果。

3.2以象征、寓意的表达方式,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性情感在景观上的物化形式,它具有的精神文化价值的功能主要是为满足人类纪念的精神需要,其精神功能远远超越了物质功能。象征、寓意手法的运用能够形象地诠释设计的思想主旨,增强了设计作品解读的丰富性,并能够体现多样的空间表达意趣。在“馨香园”的设计中,纪念碑选用一块被河床冲刷形成的自然原石,粗糙而不失温润,在自然形成的裂缝间隙绽放出几朵洁白、细腻的大理石花朵。其以顽强生命力与自然力的对抗,表达一种圣洁、凝固、永恒的生命意志;沿墙的青石墙面花池,在坚硬的青石板中露出一个个孔洞,花草破洞而出,与地面上突破大理石生长出的花草相互搭接,浑然一体,以此来表达对生命的礼赞;坐区位置用律动的曲线组成花台,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生生不息;庭院中两株大的桂花树恰恰提升了庭院花园的感觉,在每年特定的季节花香四溢,充满整个庭院,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也契合了“馨香园”的主题。“感念堂”的设计则于静穆基调之中凸显明快之感。同样以象征的手法,寓意遗体捐献者情怀之博大。如顶棚的设计采用星空的形式,寓意人在宇宙中相比星空的浩渺只是沧海一粟;墙面大面积采用质朴的木质材料,寓意人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体现一种宽广、仁厚的世界观,遗体捐献者的档案存放采用了具有仪式性的摆放方式,同时采用带花形的标牌,使之具有一种温馨、圣洁的感觉。

3.3注重教育与启示性的表达

整体的设计注重高尚人生理念的弘扬,站在宏观的层面来阐释人生的积极意义。设计方案始终围绕生命主题展开,达到挖掘主题、拓展主题、升华主题的效果。并且通过设计理念的贯穿,给人以积极的引导,也使得遗体捐献者博爱、达观的人生态度得以传递,对后人起到了很好的垂范、教育和带动作用。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献身于医学事业的神圣感与责任感。

3.4教学与纪念功能的恰当融合

本方案的设计综合考虑了纪念性环境的纪念、凭吊、教育、教学与休闲功能。兼顾接待遗体捐献者家属的瞻仰、凭吊,以及有遗体捐献意愿者和家属的参观;迎接兄弟单位的参观、学习、交流;同时,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职业、人生的教育与引导等。由于此项纪念性环境处在教学楼内,如何实现教学环境与纪念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方案设计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提起解剖教学楼,一般人在意识中就会产生阴森、恐怖感;提起纪念性环境,一般人就会想到庄重、肃穆,二者的叠加效应无疑会带来极其压抑的感觉。本方案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环境的多元兼容作用,减轻纪念性环境带给人的压抑感,并使教学与纪念融为一体。例如,大面积绿植的运用;参差错落的环境体面处理;大面积曲线花台的运用;自由式结构布局;等等。这些无疑都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同时,在空间布局中同样很好地兼容了纪念碑这一纪念性环境的主体,达到整体的圆融与和谐。

4设计思考

纪念性景观在呈现多元化的同时,总是有些共通化的原则和方法,这些也成为纪念性景观设计的重要指引。

4.1设计师关照事物的角度,是设计对象得以升华的关键

设计的创新性,源于设计师能够以个人的独特视角理解对象,以具有个人化的语言方式诠释对象,从而在平常的题材中凸显不同的设计样貌,这是设计对象个性化得以确立的前提。设计面貌的拓展,无不体现为设计师的思想观念对设计对象叠加的结果。如美国的越战纪念碑,按照设计师林璎的解释,它就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不能愈合的伤痕。其采用独特的倒V字形的下沉式空间结构,恰当地诠释了“伤痕”的设计理念,使之成为纪念性建筑的独特类型。

4.2环境设计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设计在体现功能性的同时,还应注重思想性,思想性依然是优秀设计作品体现价值的重要方面。从中国建造发展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古代建筑与环境均承载了政治、伦理、民俗等方面的诸多内涵,传达了传统社会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兼顾了审美与教化的双重作用。在当代纪念性环境设计中,深刻的思想性依然是经典设计得以推崇的重要方面。如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平面为警世钟图案,有“警钟长鸣,唤起民众”之寓意;何镜堂院士设计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以时间、地殇、崛起、希望为主题组成建筑主体,在一个完整的叙事空间中表达了对这场灾难中逝去生命的缅怀以及昂扬的精神引导。这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道德感化作用的设计,也成为纪念性环境设计的经典之作。

4.3环境设计应该体现“人文情怀”

环境设计的使用对象是“人”,除却一般功能性的满足之外,设计作品人文情怀的拓展往往成为设计作品提升境界的关键,也是设计作品具有特殊感召力的根源所在。人文情怀是超越国界、民族、地域,以世界大同的人文理想关照世界。纪念性建筑所纪念之人和事,一般都具有超越个体的特殊意义,是为了表征某类特殊价值的物质和观念而有目的地进行的建造。本方案的设计是以逝者悲天悯人的大爱精神,演绎其宽仁、博爱之心,是整个设计空间精神内涵营造的切入点,是营建空间氛围的主旨。其使得空间精神不再寓于小我之悲情,而是体现豁达超然的大我情怀。

5结语

本方案作为国内医学院校首例为遗体捐献者设立的纪念性环境,是国内医学界人文情怀的进一步拓展。在教学楼内建造有关死亡题材的纪念性景观,是这次设计的最大难点,本方案只能说是我们对此类设计做出的一点微小的尝试与探索。工程的最后结果对照原设计方案,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庭院环境设计沿墙立面本来为青石板墙面,开洞的方式也更加错落、随意、自然,跟植物的融合性也会更好,而完成的结果则略显规整、平板;“感念堂”设计方案的墙面为哑光原木材料,更为沉着、质朴,较完成方案显得更为朴素、雅致。这些不能不说是结果中的一些遗憾。

作者:冯振平 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玉石.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2]张文松,王秀峰.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符号学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5):102-104.

[3]齐康.纪念的凝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李开然.景观纪念性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王冬青.纪念性景观的象征表达手法探析[J].装饰,2005(11):117.

篇5

摘要:本文从社区“专属、休闲、居家”的特征定位出发,分析其特征定位对应的产品需求、设计要素和表达目标,重点从社区规划、居住空间、材料设备、园林景观四大方向的多个主题展开,通过分析、比较、归类、列举等方式,来阐述该特征定位是如何展现和渗透到社区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最后通过对养老社区的产品研究和设计,营造和倡导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养老生活方式。关键词:养老社区,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居家感受,规划设计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当前中国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养老机构缺口越来越大,众多新型的养老社区如雨后春笋般、争先入市的情况下,合众优年社区通过是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段实现“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居家感受”等定位特征的养老社区。

通过对产品设计的思考,结合后期国际先进的服务管理经验,倡导人们从“被动型、托管式”养老,向“自主型、享老式”养老观念的转变,让养老从“安身养老”变为“活力养生、健康享老”。开启一种有居家感受的、新式的、积极的养老方式,并协助社会逐步接受专业化养老的观念。

1 开发养老社区的背景分析

1.1 中国老龄化趋势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是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六十岁以上老人有1.89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7%,占全球老人总数的五分之一。据预测,中国发展至2030年时,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赶超日本(25%),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1.2 新型养老社区的产生

目前社会主流养老有三种模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因为4-2-1的家庭结构现状,子女闲暇时间大都周旋在各自的子女之间,无暇顾及老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社区养老方式也面临政府推行力度不足、资金短缺的现状;而机构养老又面临供给严重短缺、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因而目前的社会化养老短期内也不能真正解决养老问题。

随着养老市场缺口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人们追求高质量的夕阳生活,社会上许多地产商、保险、金融等民营企业看准了养老的巨大商机,纷纷投资建设高品质的新型养老社区。因为这种新型的养老社区不仅硬件环境好,在软件服务管理上又周到、专业和人性化,所以将是未来中高端养老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如目前中国市场上较成功的新型养老社区主要有“北京东方太阳城社区”“武汉合众优年社区”、“泰康之家.燕园”、“上海亲和源”等。

2 项目概况

武汉合众优年社区就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由合众人寿保险公司全资打造的一种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即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专护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武汉合众优年社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区域,紧邻知音湖大道,目前建成并运营的一期占地245亩,总建筑面积16万m2,主要分为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三大主题会所、健康医疗中心及商业配套。

其目的是建设具有“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和“居家感受”特征的养老社区,给老人提供一种“居住在家中、生活在社区、服务于机构”的养老方式,其根本理念是,从被动型、托管式养老,向自主型、享老式养老观念转变,开启了一种有居家感受的、新式的、积极的养老方式。项目一期总图。

3 项目定位概述

根据前期市场调研,锁定市场和客户人群为生活在武汉及湖北省范围内中高端社会阶层中6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其不同的身体状况,总结以下特点和需求如表1。

4 基于定位的设计探索

4.1 社区规划

(1)园区现状分析

245亩的园区范围呈梯形状,原状地形地貌丰富,有一定的高差但是不大,位于园区南北中轴线是最高脊,主要现状水体集中在园区中部和东侧沿街区域。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

1)中心池塘位置居中,具有很强的可达性和较高的景观价值。同时沿街湖区又有很好对外展示面。

2)基地内的景观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现状,体现自然感。

3)南北中心高脊线和两个池塘将园区可分为四个小区域,可以灵活布局不同的功能建筑群,同时最高脊线是视觉最高的景观轴线。

4)场地微地形丰富,有助于打造休闲、轻松的园林景观。

(2)功能布局

社区主要功能包括:独立生活区(含分时度假公寓)、CCRC专协护区、中心会所区、展示中心区。基于以上对现状的分析,结合各功能区的关系,遵循“价值最大化”“适老专属化”“配套核心化”“园区休闲化”的设计原则,来确定公共空间和建筑群体的布局,其核心目标是为了设计出具有“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居家感受”特质和特性的老年社区。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建筑体量,全区分为五个组团区,承担不同的功能,其之间相互关

联又互相独立,其中中心会所区是核心。

2)园区组团和建筑平面以及道路系统布局时尽量自由和灵活,增加休闲园

区的感觉。建筑组团布局采用围合或半围合式,增加安全感和居家感。

3)园区南北最高脊线可以作为园区景观大道,串联五个组团和各宅间步。

道,形成完善的布局系统,同时有机地分隔不同功能的建筑群落。

4)展示中心(医疗中心)布置在东侧沿街,结合现状湖景,作为人行出入口,作为整个项目的地标展示区。

5)中心会所环湖布置在用地中心,全方位服务于各区域,再作为老人聚集焦点的同时,也奠定了开创积极生活方式的基础。

6)独立生活区布置在景观资源良好的西侧区域,以中心会所为界,分南北区域布置。

7)CCRC区布置在价值低洼点,成建筑群集中布置,同时在基地东侧临路50m范围内设有密植的树林屏障。

(3)交通流线组织

社区总体布局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中心湖区和沿湖区向外发展的公共空间和步行系统。这套系统有效地将各个次级邻里空间与公共中心区以及中心景观区整体结合在一起。

道路设计中分为三个级别:自由流畅的社区南北景观大道、曲径通幽的组团步行道和自然轻松的宅间小道形成一套完整的道路系统。在交通组织和管理上,遵循了“人车分流”“适当的路长”“幽美的路线”“适老的高差”等原则,通过各级道路系统可至各功能区,充分实现了交通的便捷性、可达性、趣味性及安全性,增强了社区的“专属性”和“休闲感”。

(4)建筑风格

合众优年社区的生活特质定位为“休闲、缓慢、软性、品质、享受”,因此,建筑风格选取的目标为。

1)为老人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理想、充实快乐的环境氛围。

2)满足不同层次的老人对产品差异化的心理需求,使老人感觉到“进入自然,融入乡村,体验自由”的品质化社区。

3)消除CCRC社区、社区医院冰冷的医疗建筑氛围,体现休闲、浪漫、温暖的气息。

而英伦风情的建筑,其坡屋顶、老虎窗、女儿墙、阳光室、挺拔的烟囱等建筑语言和符号的应用,充分诠释出英伦建筑所特有的庄重、古朴。同时选用手工打制的红砖、铁艺栏杆、手工窗饰拼花图案,渗透着自然的气息。丰富的建筑形体与建筑表情,能使整个社区显得生气勃勃,情调盎然。

4.2 居住空间设计

切合社区 “专属、休闲、居家”的主题定位,在建筑空间设计上除了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外(此处不详述常见的无障碍设计点),分别从以下各方面进行体现及突破。

(1)注重户型的健康性设计:平面采用“大面宽、小进深”的南向或南北通透的布局,保证南向的卧室和起居室,同时各空间“全明化”,以享受更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2)保证交通空间的畅通性和便捷性:减少行走的距离,加强户内视线和声音的联系。

(3)按需分配空间尺度:如老年住宅重点空间呈现“五大一小”即:卧室大、厨房大、卫生间大、交通空间大,阳台大,起居室相对要小。如卧室考虑到老人分床睡的特点,进深要增加;厨房和卫生间考虑轮椅的旋转,比一般的厨卫要大1-2m2;考虑到老人的日照休闲、轮椅回转、种植花草,阳台进深不小于1.8m。

(4)适当安排空间组合:如将餐厅和厨房就近组合、卧室和卫生间靠近设置、起居室和餐厅临近连通、起居室和大阳台的相连布置,同时各功能空间考虑轮椅的旋转半径,以提高老人生活效率、减少行走距离,保障安全。

(5)无障碍特殊细节的考虑:包括门口一侧预留400mm的空间,便于轮椅老人开门时接近门把手;入口玄关要考虑轮椅的放置空间;厨房采用U型布置,增大行动空间;考虑设置储藏收纳空间等等。

(6)室内风格上力争体现温馨、亲切、稳重的特点,打造休闲的居家生活。

4.3 材料设备设施的选取

材料和设备设施的选取是体现适老化、休闲和居家感最直接的一面,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而他们的选取更需要研究和慎重。社区除了考虑一般的和常见的无障碍设计外,更深层次的去挖掘“细节”。

(1)急救呼叫系统

在居室和公共活动的各主要空间内均设置急救呼叫系统,均采用拉绳式,放便不同状态下使用后,服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拉绳采用红色,更醒目。

(2)材料

1)考虑到老人的感官和身体机能的退化,在专协护区的公共活动区域的地面,选择耐脏,花色均匀、颜色温馨的地毯,不仅脚感舒适,视觉稳定,更主要的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硬质地面的走动带给有助听器老人的听觉刺激。

2)在专护和失忆区的休息沙发选择上,不仅两侧要有扶手、同时沙发的面料也选择聚酯和化纤混合的“油棉布”,是防止老人大小便失禁带来的清洗困难。

(3)卫生间

1)卫生间坐便和淋浴均设置安全扶手,防止起座和滑倒,淋浴设置座凳。

2)卫生间的淋浴区域,考虑的安全和空间的局限,设置浴帘+橡胶隔水条,该橡胶隔水条专业定制,防止水四处漫流,同时也为了轮椅能推进去。

3)专业护理的卫生间浴缸采用步入式浴缸,专业定制,以满足老人行动不便的困惑。

(4)家具

家具选择的原则,除了能展现“休闲和居家”的感觉,还应注意安全型和稳定性,同时考虑实用性。

1)餐椅的选择上考虑老人起身的需要,两侧需有硬质扶手;同时考虑老人吃饭时移动座椅的方便,椅子前腿上定制小轮,如下图所示。

2)独立老人居室的家具采用藤状家具,保证桌椅无锐角,既满足安全和舒适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休闲感。

(5)门窗

1)户门:考虑到坐轮椅老人的需要,户门设置上下两个猫眼,方便观察。下猫眼高1米,上猫眼高1.5米左右,门把手采用无锐角的长把手,便于老人手腕用力。同时门口设置搁物板,方便老人临时搁物。

2)卫生间门:为保证老人在使用卫生间期间发生意外时门能够打开,所有卫生间门均为外开设置。

3)外窗:为了避免老人发生危险,但又要保证自然通风,外窗开启扇采用限位器,限定开启30度角。同时为了老人能够坐在轮椅上观赏外景,卧室和客厅的外窗距地600mm高,同时设置防护栏杆。

(6)标识:在标识设计上,力求“简洁、醒目”,尤其是带有字体的,统一将字体放大处理,包括电梯操作按钮和园区、户内的导向标识。尤其是电话不仅考虑到号码的放大和清晰,同时设置了6位常联系人的头像,方便一键按拨。

4.4景观设计

合众优年社区的景观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景观的功能设置。景观环境是养老生活需求的一种载体,主要承担“养生、聚众、休闲”三大功能,重点体现“适老和休闲”,为老人提供景观观赏、闲聊、运动、散步、发呆等活动场所,并追求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自然式景观。

(1)养生:以自然式植物群落为主,调节温度湿度,营造舒适的小气候;植物种类上选择 释放氧离子、负离子的养生植物;外观上选择果色艳丽、花朵芬芳或叶形奇特的植物,功能上选择了常见、易活类的药用保健植物。

(2)聚众:园区景观结构上分为庭院花园、组团花园、中心花园三级花园,通过南北景观大道、健康步道、宅间小道把整个社区串成整体。

1)庭院花园:作为大家庭、温馨的室外公共客厅。打造院落式的环境,形成围合感和醒目的单元入口,设置能遮阳的休闲场所,林荫场地、阳伞、花架满足聊天、下棋、打牌、发呆、观鱼、养花、养鸟等功能。

2)组团花园:作为小聚众,小众兴趣的聚集场所,满足兴趣活动、器械健身、散步、休息等活动类型,设置木工房、花房、温室药用植物房、蔬菜种植区(含工具房)、门球场、林荫健身场。这些功能构筑物同时也具备休息点的作用。混凝土渗水砖步道,局部可形成纵向波浪形的小起伏,每个组团的步道自成环路。

3)中心花园:大聚众,热闹温馨的小镇中心,能贯穿会所,使中心花园与会所形成整体,提供包括集中晨运晚锻炼、垂钓、聊天、赏景、大型集会、文化展示等在内的活动内容,形式自由灵活,亲切宜人。

(3)休闲:主要体现在社区氛围的营造上,采用自然式的布局手法和自由的景观形式;各式植物组成群落、阳光、草坪、水流、可采摘食用的果树蔬菜等组成轻松的自然环境;设置如蔬菜园艺、门球等有趣的活动场所和完善的休息点,保证能让老人在室外环境中不劳累,随处都有座椅;设置多级游步道设置,给予老人多种选择,短距离、长距离都能及时返回,道路铺装以混凝土渗水砖为主,构筑物以木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