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健康教育感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范文感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范文感想1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来宾市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参观学习和调研,作为为数不多的心理专业毕业的学员,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在这次的培训的锻炼中,我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努力,将所见、所学根据实际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学校工作尽己所能.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范文感想2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
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范文感想3有幸听到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芳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和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范文感想4同学们,请想一想,如果给你两个人让你选择其中一个做朋友的话,前一个是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心态,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能一笑带过对你每天笑脸相迎的人,后一个是为难发愁,遇到难题总是怨天尤人,每天对你愁眉苦脸的人。不用说,大家都会选择前者,这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健康的心里是我们成长的必备条件。
何为健康的心理呢,能够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正确处理成功与失败,对任何有益社会和人类的事能够充满信心与希望,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心理。反之一个人受到表扬时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沾沾自喜,受到批评就垂头丧气,丧失意志,不思进取或对任何事都抱有消极的态度,这是不健康的。
怎样才能有健康的心理呢?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静以修身”这要求我们心要静,要学会目标转移不胡思乱想,用学习来充实自己。另外,要加强我们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制力。在学习生活中要“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善于创造和奉献,对老师,同学要以诚相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还要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虚心听取被人的意见,能和反对自己的人正确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迎接生活面对学习。
同学们,相信我们只要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并坚持不懈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就一定能创造奇迹,取得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范文感想5今天我校要举行一次心里健康活动,规定每个班只能玩四个项目,如果四个项目都赢得了一张奖票的话,就可以换一个奖品。心里健康活动开始了,我们玩的第一个游戏是翻布游戏,它是训练我们的团体合作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7个人站在一块布上,要想办法把这块布翻过来,但是不许把脚伸到布外面去,哪一个组最先把布翻过来,那一个组就可以拿一张奖票。我们开始游戏了,但是我们的协调性不好,所以我们就输了。第2个人游戏是帮助盲人指路。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培养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需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二)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2为期五周的心理健康课程结束了,进入大学以来,一直都很期待心理健康开课。一直以来对心理学方面都很有兴趣,在这几周的学习中,我深感心理学的精深,以及范围之广。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课程都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学习有很深的关系,老师讲解的非常有趣,深入浅出,整堂课下来我意犹未尽。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在这里,我就总结一下在课程的学习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些课程。
在课程的学习中,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了解到平常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并不是全面的,有公我、私我、盲我、潜我之分。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有时会有些自卑,这时我会想,只是自己私我的想法。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别人,怎么知道别人怎么想,当我们缺乏信心时,也许可以换位思考,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自己在别的方面的优点,这也会让我们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公我,做好公我,这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盲我,就是别人看见的我们,要尽量全面的了解自己。要发掘运用自己的潜我,潜在的永远是最不可估量的,最需无限发掘的。自我认识需要常常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
在人际交往的这一课程中,我觉得学习以后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最不可缺的就是人际关系了吧,每天进行各种人际交往,语言必不可缺,要锻炼好自己的口才,更要努力学习加深思维的锻炼,“语言的边界就是思维的边界”。要乐于助人,助人即自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这些是心理,更是道理。也许心理就是交我们如何理智的做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人际进程的进程分析:
1、彼此陌生
2、单向注意
3、双向注意
4、相切
5、浅度相交
6、深度相交
在这一系列的进程中,更是双方“自我暴露”的过程,处理不好会发生可大可小的矛盾,这时我们需要注意的则是交往的对等性以及适度性,两个人是两个个体,总有不同之处,也许是情绪、行为、价值观等,这时我们不应该要求强行的重合,要体谅以及换位思考,我个人认为换位思考以及相互体谅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有必要,无论是家庭、爱情、婚姻、友情、工作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人际交往中更要学会自我剖析,自我检讨,自我认识,更要常记一句话“你对了,别人就一定错了吗?”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3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有幸听到周红五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和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4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
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5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最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摘要】目的 探讨对乙型肝炎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50例,采用健康教育课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对护理组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肝炎健康教育课堂能提高慢性肝炎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慢性肝炎;健康教育;效果
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并有一定传染性、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疾病,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一般人群的HBV标志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分别为约57.6%和9.7%,估计约7亿人曾感染HBV,其中1.2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占全世界HbsAg慢性携带者人数(3.5亿)的1/3[1]。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对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及落实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它贯穿于患者从门诊、入院、出院、回家休养、康复各个环节,存在着大量的生活、康复的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的整体治疗的作用非常重要。我院于2009年1月启动健康教育课堂,在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的情况下,同时应用CAI通过系统、规范、通俗、易懂的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健康指导,使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50例,采用健康教育课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对护理组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健康教育方法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口头告知及原件的书面文字健康教育资料等方式,告知疾病相关知识,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病人的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休息与活动;家属护理应注意的事项等。主要由负责护士完成。
1.2.2 干预组健康教育方法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的同时,2次/周采用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视频播放)讲解、课后提问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乙型肝炎发生原因,疾病相关知识,化验结果的正常值,病情观察合作要点、饮食指导、各种营养菜谱、休闲方式、症状护理指导、康复训练指导、输液指导、用药指导等方面。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个性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
1.2.3 观察指标
1.2.3.1 评价2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前1d发放调查表,调查2组患者及家属共同完成。调查表内容参照医院行风调查表以及患者需求趋势,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护士专科知识、主动服务意识、病区环境卫生等10项,采用百分制。每项满意10分,较满意5分。不满意不得分。得分≥85分为满意,
1.2.3.2 评价2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根据专科特点,设计健康教育效果问卷表。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及自我护理知识,病情观察配合要点、饮食基本知识、心理支持,常用检查配合要点、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相关知识等。共50题,每题2分,回答完整给2分,大部分正确给1.5分,一半正确给1分,回答小部分给0.5分,完全不知道不得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均在出院前2d完成,问卷由患者及家属共同回答完成,满分为100分,得分≥85分为健康教育达标。
1.2.4 数据处理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不满意(例%)
干预组 50 47(94%) 3(6%)
对照组 50 38(76%) 12(24%)
注: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P
2.22组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比较,见表2。
表22组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达标情况
组别 例数健康教育达标(例%) 健康教育不达标(例%)
干预组 50 48(96%) 2(4%)
对照组 50 40(80%) 10(20%)
注: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比较,P
3 讨 论
3.1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多媒体和教育手段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2]。而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广泛使用了CAI技术,根据健康教育的需要将文字、照片、图画、动画、录像、光盘等视频文件同音乐、配音、解说等音频文件有机结合起来,使患者及家属脑、眼、耳、手、嘴等同时运用。课件还可以停顿讲解、跨越浏览、提前退后、提问回答、讨论交流、题库解答,这种丰富而灵活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兴趣,增加了对大脑皮层的良性刺激,增强了记忆力,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质量。表2显示,干预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提高。
3.2 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作课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及学量的专科知识;要学习做多媒体的技术、讲课的技巧,让患者家属觉得通俗易懂;要学习与患者家属沟通技巧等。还大适度地提高了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等的综合素质,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表1显示,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负性情绪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内神经递质与激素的浓度或分泌量,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3],病毒不易被清除,疾病迁延不愈,体内的BVDNA通过整合,插人激活以及HBVx蛋白(HBxAg)和PreS2蛋白的反应激活作用,使一些原癌基因活化[4]。健康教育课堂之后,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削减了负性情绪。很大程度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贾继东,庄辉.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会议纪[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1):698-699.
[2] 朱绍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4):218.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护理;骨折;康复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2.6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5375-01
骨折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多是由外伤引起,在临床中常表现为畸形、肿胀、疼痛以及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等。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会对活动造成限制,使得患者无论在生活工作还是在学校方面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在心理上对患者带来一定影响。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不断深入认知,临床中常规的护理措施以难以满足其对康复的要求,健康教育作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逐渐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与重视。本文针对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骨折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详细情况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100例于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并依据其住院时间随机分成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17-68岁,平均年龄为(37.6±13.5)岁;35例患者为四肢骨折,15例患者为胸椎骨折;7例患者为初中以下文化,20例患者为初中文化,11例患者为高中文化,12例患者为高中以上文化。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18-71岁,平均年龄为(38.3±11.7)岁;38例患者为四肢骨折,12例患者为胸椎骨折;9例患者为初中以下文化,16例患者为初中文化,11例患者为高中文化,11例患者为高中以上文化。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情况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骨折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详细护理措施如下:
1.2.1 在患者入院时的健康教育 所有患者均以急诊的形式入院,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内心情绪的变化要细心观察,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的接待,耐心的为病人介绍病房的环境、及医院内部的相关制度、设施,让患者尽快的适应目前居住的环境,同时为患者介绍主管医师、手术医生、相关的护理人员、作息时间、工作时间、相关科室的管理制度,让患者尽快的熟悉医院的环境,消除陌生感[1]。当患者有疑问时,要细致的为患者解答并尽可能的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是患者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接受并配合医护人员为其治疗。
1.2.2 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患者在刚入院时,情绪波动较大,稳定好病人的情绪,让患者保持好稳定的心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多与患者进行正确适当的够荣,为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式,善于倾听患者的心里话,给与患者安慰,通过良好有效的沟通,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消除因手术产生的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2]。饮食上患者应选用高蛋白、改维生素、高热量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鸡蛋、豆类食物等,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少食多餐、多选用一些粗纤维食物。
1.2.3 出院阶段的健康教育 患者在出院后,仍然需要维持住院期间的饮食需要和良好稳定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坚持合理用药的基础上,注意个别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定期进行复查,坚持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从恢复情况、饮食、心理、住院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满分100分,其中满意为>90分,基本满意为75-90分,尚可为60-74分,不满意为
舒适度:通过疼痛强度量表,对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调查。其中舒适为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可静卧,睡眠、进食正常;不舒适为治疗后疼痛未减轻,情绪不稳,饮食、睡眠受较大影响。
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舒适度、依从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各方面均由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骨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倾向性和规律性的。以患者住院期间的需求为治疗的重点,其次是患者对自身心理调整技巧方面的需求,说明患者对治疗结果过于重视,忽视了心理调节的必要性。当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后,患者的疼痛也会适当的减轻,患者更为重视在出院后,多需要进行的康复指导和锻炼的方法、时间、次数等。在复查时间、饮食方面的相关需求也有所增加,而对减轻不适方面及注意事项的需求降低,此种现象表明患者从病情本身的注意力转移到未来康复方向上,期望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减轻骨折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折康复是一个漫长艰难的时段,在康复阶段经常会出现并发症,若是患者没有正确的看待手术,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巨大影响。骨折病人健康教育一直是人们不关注的一种加快治愈的方式,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作用,是整体护理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医护人员有节奏的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期望通过辅助教育帮助患者护理质量最优化的过程。
当今社会,医疗的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治疗骨折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是所有医护人员为之努力的方向,骨折患者由于长期住院,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两种热点,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需要分布完成。综上所述,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的舒适度,促进其功能的回复,提高满意度,增加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于骨折愈合有良好效果,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文珍,缪素萍.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8):2924-2925.
[2] 徐飞.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2,02(4):71-72.
[3] 李静,魏荣芳,高丽梅,等.全程式健康教育指导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6):154-155.
【关键词】健康教育;乙肝;抗病毒;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50.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44-01
依从性是指病人在就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1]。慢性乙肝是由乙肝病毒不断复制而引起的长期进展性疾病,部分病人最终要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炎症,阻断肝硬化,预防肝癌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疗的首要选择[2]。然而调查表明,临床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并不高,患者存在长期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差,例如不遵从医嘱,轻信广告,擅自停药等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因此,我们对2011年1月~6月收住院的60例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科室2011年1月~6月住院的乙肝患者6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1~61岁,平均49岁,病程3月~5年。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7岁,平均45岁,病程6月~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用药依从性等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护士长和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等。②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对抗病毒知识的了解,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等。由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负责调查,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由患者独立填写,对文化程度偏低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行解释指导填写。共发出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3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强医患沟通,主动与患者交谈,建立理解信任关系,了解其病情,治疗情况,对疾病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确认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②面对面咨询和针对性的指导,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根据不同对象的等具体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以是干预措施尽量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③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病因,治疗方案,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合理用药方面等,其方式多烊,如利用科室走廊宣传栏,小册子,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疾病及预防并发症的能力;④与家庭重要成员沟通,告知家属有关疾病知识,让其提醒并帮助患者遵从服药规律。
1.4 评价标准:
依从性评定标准:完全依从:是指患者遵从医嘱时能按时按量用药;不依从:指不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包括间断用药,自行增减药量或自行停药[3]。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本结果表明,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佳的情况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对乙肝抗病毒治疗认识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自卑,焦虑,恐惧,怀疑的心理导致治疗依从性差,常见如:①认为无不适症状,没必要治疗或者对治疗没有信心,不相信医生的治疗方案;②药品费用高,难以承受,同时担心药品副作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医生未说明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听信广告,或其他所谓的秘方偏方。针对这些原因等实验组进行健康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3.2针对乙肝抗病毒治疗现状,①慢性乙肝发病隐匿,缺乏自觉症状,多数患者又对该病缺乏全面的认识;②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仅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达到清除病毒,切底治愈乙肝的目的;③抗病毒路程长,至少需要半年到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治疗,才可能取得较为持久,稳定的疗效;④抗病毒治疗见效慢,其疗效很难从症状及特征的改善来反映,仅从HBV-DNA滴度的下降来判断,一般需要1-3个月甚至长大半年时间;⑤抗病毒治疗中耐药性可致患者疾病不断进展或者病情反复等不良后果。使用要分时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3.3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有效途径。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乙肝的恐惧和对乙肝感染者的歧视,这些都使他们承受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生存压为。存在着孤独,自卑,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4]。所以他们渴望医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社会给予关注,理解和包容。
3.4 对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实施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在医院给于健康教育还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要求,还需要家庭的关怀理解和帮助,所以应把我们的工作网络化,要与患者建立长期的随访与联系,从而提供更多的治疗和信息帮助,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屈学勤.高血压病患者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与健康教育[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78~180.
[2]武风华,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7,26(20):24~25.
[3]孙萍,张明辉,吴星恒.儿童哮喘对吸入医嘱的依从性调查[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5(45):111-112.
[4]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