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范文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防灾减灾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教学管理软件;仿真教学;学习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111-02

1柔性生产线模拟软件简介

柔性生产线系统技能训练模拟软件是针对工业现场自动化生产线的模拟和控制进行设计和规划。具有逼真的场景、完整的生产流程模拟仿真和针对关键部件、关键单元的拆装和柔性控制。使用者可以使用该软件自带的模块库轻松地仿真自动化生产过程,搭建各类自动化生产平台,将复杂的自动化生产线简单化、透明化。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编制的PLC程序下载到已经搭建好的虚拟生产平台中,让虚拟生产线按照自己的构想去运行,在此过程中达到熟悉生产线构成、流程以及控制的目的。同时该软件不仅针对企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还可以作为学生实训教学的平台。该软件与现场教学相得益彰,将大幅度提高培训效率,节约培训所需的人力、财力。

2教学与管理监控系统

2.1总体框架

教学与管理监控系统,主要功能需求是让老师可以管理学生数据库和监控学生的当前状态,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发消息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根据老师上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投影教学、同步教学等,当学生无法完成某生产线的训练时,可以请求老师协助,老师可以选择远程协助或者走近学生当面协助等。具体功能模块如图1。

2.2投影仪教学功能模块

此模块功能是向客户端发送投影教学消息,锁定客户端的鼠标与键盘,并提示看投影仪相关信息。

该模块算法思想为使用消息发送函数向各客户端依次发送投影教学消息,在客户端接收线程中判断消息是否为投影教学信息,如果是投影教学消息,则锁定鼠标和键盘,将客户端黑屏(用黑色对话框全屏显示),表示当前要进行投影教学。在投影教学完毕后,老师选择投影教学菜单的关闭投影教学,则向客户端发送关闭投影教学的消息,然后关闭掉黑色对话框,客户端在接收线程中处理消息并恢复鼠标与键盘的控制。

2.3远程协助功能模块

该模块向客户端发送远程协助的消息,客户端接收到消息,进行判断后先锁定鼠标与键盘,再向服务器传递桌面数据信息。

算法思想是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远程协助消息RomteHelp|ON,客户端接收后并判断消息格式,然后处理桌面消息,上传桌面消息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客户端桌面消息,分配一片区域显示客户端桌面,服务器操作客户端界面,将响应相关鼠标和键盘消息,服务器再将操作消息回传给客户端,客户端处理服务器的鼠标和键盘消息,再次上传桌面消息给服务器,如此反复,直到远程协助结束。结束远程协助时向客户端发送RomteHelp|OFF命令,同时关闭服务器上控制桌面的界面。

2.4同步教学功能模块

该模块是向客户端发送同步教学的消息,算法思想是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同步教学消息,客户端接收并判断消息格式,然后锁定鼠标与键盘消息,上传确认消息给服务器已经准备完毕,服务器得到确认消息后向客户端发送本机桌面消息,客户端接收线程判断接收消息格式,接收服务器桌面消息,并分配一个区域给予显示,当服务器发送关闭同步教学消息后停止。

2.5学生信息管理、成绩管理模块

此两模块功能相同,都是完成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查询、添加、删除、更新操作。其算法描述:

if(打开数据库失败)

{ MessageBox(“打开数据库失败”);

return FALSE;

}

CString sqlStr=SQL 查询语句/删除/更新;

执行SQL语句

2.6客户端登录功能模块

该模块功能为客户端启动后,进入登录界面,如果客户端用户未注册,则进入注册界面,在填写相关信息后,确认注册,将注册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如果已经注册,则直接填写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2.7客户端聊天功能

该模块功能为客户端启动后,进行广播查找服务器端,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广播信息后返回服务器地址,则客户端接收、验证信息并记录服务器端地址。

2.8教师监控功能

消息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消息来判读当前状态,再通过改变对应图片的属性在界面上显示客户端状态。在客户端离线时,发送消息到服务器,关闭该线程。

3设计示例

本节以服务器端(教师机)为例,展示该教学与管理监控系统,服务器端程序启动后,就会出现登录界面:

在用户权限下拉列表中选择登陆服务器端的用户类型,类型为3种:

超级管理员:软件开发单位的维护人员。登陆后可对软件进行维护、升级、更换软件模块、更新生产线仿真文件等。

管理员:校方实验室管理人员或企业培训部门的系统维护人员。可预先录入老师和学生姓名、所管理班级,也可查询和管理、修改所有老师和学生的信息。

教师:默认账号为教师工号。用教师身份登录,界面如图3。

点击成绩管理,可查询学生在三维仿真实训系统中取得的成绩,并将查询记录保存为EXCEL,方便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如图4所示。

4结语

本教学管理软件集远程协助、同步教学、在线交流、文件传输、学生信息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向用户展示友善的操作界面。在完善功能的同时兼顾系统的灵活性、安全性、健壮性,便于安装,适合在各高校职校进行普及。

参考文献:

[1]高兰.关于软PLC梯形图向语句表转换方法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10).

[2]于鹰.基于B/S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篇2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教学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要具有一颗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和引导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还要牢固掌握所教授内容的各种背景资料,善于去学习,以达到与学生共进共退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具有组织好教学内容的能力。因为大学课堂中的所有学生几乎都已接近成年,相比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这时就要求大学教师要对所讲的课堂内容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讲课时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深入浅出地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

(二)多媒体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今的高校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各高校进行调查得知,学生对于创新性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需要高校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就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良好的教学心态和沟通能力

身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心态,要尽最大的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校教师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和问题,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高校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就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准来说,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之上,大多数教师认为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越长,所具有的经验就越丰富,从而不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并且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高校教学观念落后的表现。对比国外的教学分析得知,我国大多数教师都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专业知识匮乏

高校教师通常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自己本专业领域研究范围内。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已有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就更需要大学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受到教学观念和教学背景的限制,大多数教师缺乏相应的扩展能力。除此之外,我国教育体制还缺乏一个完整的技能考评机制,很多教师未经受过严格的教育和培训就已上岗,从而造成教师徒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却缺乏课堂教学技能。

三、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改进措施

(一)对高校教师定期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

首先学校要为高校教师营造一个交流合作的氛围。各高校可协同创建一个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其次,定期开展教师技能培训,聘请知名教授实施现场培训,言传身教,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最后,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技能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资源共享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总之,提高教学技能是一个长久的任务,身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从一点一滴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二)高校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念,及时学习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平时工作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多学习同行的优点,课程设置得要新颖,发人深省,给学生以启迪。其次,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操作技能,学习精美、丰富的课件的制作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开展讲解与互动的新式课堂,加强师生互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能发现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总结经验。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医学外科方面的教师,存在着严重的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很多教师对医学外科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有的甚至并非出自医学专业,自身能力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在医学行业,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教师考评制度,这严重影响到了教师医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对我国高校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得知,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师,并为他们编写培训教材,建立实践资源库,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方法 轻武器射击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信息化条件下,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落实“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应是通过实施研讨式教学把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员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一、研讨式教学的实质

研讨式教学的实质就是解放教员的教授力和学员的学习力。如何让学员脑筋开动起来,充分调动学员主动学习、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是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讨式教学是教学方式改革的大思路,是基本方法,具有方法论意义。它是为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而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一种指导思想。“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用一个框子把方法框死,把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精神全方位贯彻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启动教学方法的实质性改革。教员把握了研讨式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环节,就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发明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

二、研讨式教学方法在《轻武器射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1.研讨式教学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是体现学员主体性的必然要求只有使学员具有真正的主体性,能有利于学员素质的生成和强化。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向学员讲授概念、常识、要领的内容,忽视了鼓励学员进行独立地思考,真正地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忽视了让学员到实际中去应用和检验所学知识这个重要环节。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员几乎成了“听、记、背”的机器,束缚、压抑了学员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难以施展。教学实践证明,研讨式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让学员参与到教学中去,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力、思维力、创造力,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2.研讨式教学符合教育心理学揭示的记忆和理解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揭示: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只知道果,不知道因,不知道因果推导过程,那么他的理解是狭隘的,记忆是肤浅的,运用是单纯的。研讨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调动学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地参与教学,他们不但获得了果,还知道了因,并参与了从因到果的判断、论证过程,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学员认识事物的侧面多,把握事物的本质深刻。教育心理学还揭示:运用耳、目、手、脑相结合的多通道记忆方法,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高质量地牢握知识。而研讨式教学是调动学员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这样就有助于学员加深印象,加强记忆。从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情况来看,学员们都反映这种教学方法使他们学得深刻、记得牢固、用得顺、变得灵活。

3.研讨式教学方法是《轻武器射击》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

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相适应。《轻武器射击》教学中的理论系统性、推理严密性和知识严谨性在引入研讨式教学后,可以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变为学员探索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发现,学员对武器常识和射击学理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呈上升趋势,射击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学员经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基础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思维判断能力,但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弱,分析研究问题能力差,因此他们既有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基础,也有开展研讨式教学的需要。

三、研讨式教学方法在《轻武器射击》中的应用与实践

1.学员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学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在听课前必须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必须提前对研讨的问题进行思考。因此,学员要有充分的时间广泛涉猎辅助资料、认真阅读教材,在教学专业网站和《轻武器射击网络课程》上查找信息。有可能的话,还应进行调查研究和相互之间的讨论。没有一定的信息量,没有对实际问题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开展研讨式教学。

2.教员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员在研讨式教学中起中心和主导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对教员课程设计能力、学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要求更高。教员既是主持人,又是表演者,还是总导演。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选择好适当的研讨课题。一是研讨的课题必须具有吸引力,能够引发学员的主动思考和产生疑问;二是研讨的课题必须是学员最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现实性要突出,以便启发和激发学员用所学的理论回答这些问题;三是研讨的课题必须能明确表达所要研讨的内容,不能似是而非。

(2)必须向学员推荐阅读有关书籍和提供相关资料。教员要加强阅读指导,使学员学会正确使用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学科专业网站和网络课程是研讨式教学中实施双向互动和教学补充的有利平台。学科专业网站应是由主讲教员建设,体现学科教学、学员学习活动为核心的网站。

(3)必须搞好研讨的组织调控。教员在研讨人员的安排上,既要率先选好重点人,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现场跃跃欲试的活跃学员,适当地搞一点即席发言;要注意控制和调动学员的情绪,什么时候冷静,什么时候该掀起,都直接关系研讨的效果;要把握研讨过程中的主调,不能在学员中引起负作用;要对经常性和分组性的研讨实施跟踪控制,不要造成任学员自生自灭式的讨论。对于讨论,要有布置,有检查,有汇报,有讲评。

(4)教员必须做精讲。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是精讲的原则。对重点问题要讲述,对难点问题要突破,对热点问题要敢于涉及,不回避;精讲起点要高,不要只注意照顾基础差的学员,而应着眼于中等以上学员的接收能力;精讲还要着眼于激发学员进一步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要多留给学员思考的余地,不但要让学员知道问题的概貌,心中还要冒出问号,有些问题要力争让学员自己来解答。

3.要形成有利于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浓厚氛围

(1)要激发教员和学员的积极性。研讨式教学增加任课教员的工作量,增加备课的难度,必须有积极性才行。调动教员运用这个方法的积极性,一是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解决想干的问题。二是要组织教员进行研究探讨,提倡教员集体备课,集思广议,解决会干的问题。要鼓励学员有创造性的见解,还要帮助他们有地方发表学习和科研成果。

篇4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13-02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要[1],对于刚起步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专业建设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滨州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生态学专业作为滨州学院较早重点建设的省级特色专业,其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较强,主要培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相关方面的人才,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求日益增加。就目前作者调研来看,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力不大,这与实习质量较低具有较大的关系,在此情况下,改变原有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方式,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非常必要。作者以滨州学院生态学专业为例,就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建设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建议,以推动以滨州学院为代表的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生态学及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水平。

一、地方本科院校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点和意义

1.生态学专业的特点。(1)培养目标。以滨州学院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生态学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区域生态规划和环境保护行业一线,具有解决生态环境相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分方向、分重点来进行建设。(2)课程设置复杂。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为生物学基础课程、生态学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为主,以滨州学院生态学专业为例,涵盖了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与技术相关体系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3)实践环节。目前各高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滨州学院为例,生态学专业设置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认识实习、野外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课程、素质拓展等环节,实践环节学分占比30%以上。要达到相应的实践教学效果,针对性强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迫在眉睫。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作用。针对于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特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从生态学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教学基地的管理、校基合作方式等方面调研,可以改变原有实践教学基地落后的管理和利用模式以及开发实用性高的实践教学基地,为生态学专业及全校高质量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策略支撑;另一方面,长而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大幅度提高生态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野外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提高生态学专业的影响力。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定位不准。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面向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不能一味地向211、985科研型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看齐,定位一定要符合地方性院校的区域性特点。以滨州学院为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地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相关产业和行业,从中选取合适的单位来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针对学科特点与当地代表性森林公园建立“服务和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2.利用效率不高。以滨州学院生态学专业为例,目前实践教学基地有原山森林公园、泉城公园等,类型比较单一,并不能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中的专家资源和硬件资源,最终学生获取的知识也大打折扣。

3.校企合作不顺畅。目前,滨州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组织学生参与与生态学有关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委派专家进行专业性讲解等,有较多的情况是实践教学基地单位积极性不高,基地指导教师配备质量较低[2-4],校企观念上没有达到共识,以滨州学院为代表的新建本科院校缺乏竞争力,所以从另一方面加大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

三、生态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原则

1.急需性原则和节约性原则。针对于以滨州学院为代表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由于存在较大的需求,实践基地建设必须从本专业特色出发,根据主干课程和主干实践环节例如实习来建立急需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实践基地,以满足实践技能锻炼的需求;另一个方面,通过建设急需性实践教学基地,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现状,突出特色的同时避免浪费,根据专业的发展规划和市场对生态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建设规模。

2.与人才培养定位一致性原则。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立的实践基地必须要与时俱进地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吻合,体现地方本科院校对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体现专业应用能力的锻炼提高与所学理论的一致性,符合专业不同课程实践环节进行系统学习的需要,完全满足生态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保证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有效地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3.先进性原则。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教学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应用学科发展的高新技术成果,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技术能力,实现与学科发展趋势的结合。反映新型生态学规划设计的潮流,使实践基地成为生态学规划与设计的典范,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对教师及对社会开放等三个层面。实践项目对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教学进度以及自己的时间安排,进入实践基地,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要保证学生创新需求,设计学生专用开发性实践活动空间,为学生参加创新实验、挑战杯等活动提供条件。基地为教师的科研开发工作提供研究条件和空间;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实践基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基地对社会开放,接待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和社会相关单位的技术培训,从另一个层面可以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汪雪雁,胡霞,厦业鲍,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安徽农业学报(上半月刊),2011,(07):194-195.

[2]黄维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文献综述[J].科技信息,2007,(34):49-50.

[3]张万奎.以实验室为基地,培养制造业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0):7-8.

[4]吴能表,田红,黄麟,等.加强本科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74-77.

篇5

一、引言

当今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我国正面临着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如何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合格的设计人才,满足工业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工业设计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深入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说,认清形势,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是重中之重。

二、三段式教学的特点和方法概述

课堂教学是工业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及综合思考能力,这就需要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开拓思路,在教学方法上做新的尝试。

“三段式”教学法主要由课前问题自学、课中讲解讨论和课后动手实验三部分构成,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各自的课前自学状况,带着问题进课堂,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下,进行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和网状交流研讨。掌握教学内容后再进行实验,巩固理论知识,训练操作动手能力。该教学方法的亮点是在课堂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和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教师主要从各个角度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课后通过课题实验,巩固所学知识,验证自我推论的正确性。

三、工业设计专业中应用三段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三段式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首先,工业设计是个创造性的学科。创造性是工业设计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工业设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内容越讲越细,例子越举越多。设计类的课程内容更新快,老师天天忙着查找最新的资料,课件容量逐年增加,总是觉得课时太少,不够讲。而台下的学生,开始还能认真听课,时间一长就昏昏欲睡。课堂缺少了学生的参与,只剩下老师在唱独角戏。到了提问时间,老师发现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学习内容,以为是自己教的不够,再次详讲精讲,恶性循环继续。其实大学生有着很好的自学能力,课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自学掌握。老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我学习,把课堂的时间拿来讲解难点和提高讨论,剩余的时间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去验证自己的分析结论正确与否。不仅提高了讲课的效率,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工业设计教学中运用三段式教学法实践与效果分析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就要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合作探究,点拨方法规律。

根据工业设计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对专业课掌握的程度,分别进行不同的“三段式”教学和创新思维训练,要在有限的课时和资源内进行多次教学方法的尝试,分别以分组竞赛,挑战幸存者、角色扮演等等方式进行改革。

以改良与开发设计课程为例,把教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问题先梳理。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梳理”即是由老师设计出自学的问题和任务,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找答案。比如,在讲解“无障碍公共设施设计”的内容前,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弱势群体生活模拟。一个学生蒙上眼睛体验居住在城市里的盲人如何完成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买东西、打电话、上网等日常事务,同组的同学跟在旁边记录。其他组的学生有的体验聋哑人的生活,有的借来轮椅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城市里许多不同功能的无障碍设施我们平日并不在意,当学生进行实地模拟调研时,才发现很多无障碍设施都有问题,甚至是严重的设计缺陷。他们进行实地测量,画图分析,互相讨论,然后制作讲解说明。

第二阶段:课中讲解讨论。老师先提出课程内容,课本中直接明了的部分由学生根据课前的自学情况快速

转贴于

解决,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课堂的重头戏是学生在自学中解决不了或调研后形成的难点议题。师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多维互动式学习,通过模拟实验的切身感受,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力争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的身份,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一切可以由其自学或经过讨论分析解决的内容教师都不要过多参与,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阶段:课后动手实验。课后实验是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学生根据各组的分析报告和讨论交流的结论,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自己动手制作“无障碍设施”的实地模型。在实际的操作中,又复习了材料工艺学、机械加工等课程。因为学生参与了整个课题的始终,看着自己的设计方案一点一点变成现实,很有成就感,积极性很高。有时课后还会主动要求延时,甚至双休日都待在实验室里,这种热情和主动性是以往以讲解为主的课程模式不曾有过的。

五、三段式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总结与反馈

在利用“三段式”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之前,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的准备,在围绕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整理重点题目和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到每个问题的内涵里,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本质性的了解和全面的思考分析,让学生有的放矢,有据可查。在课堂讨论时,要控制好每一组学生的发言时间,让学生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知识面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验证阶段,教师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及安全措施,在结构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三段式”教学法确实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一些大一的基础课就不太适用,初入大学的新生们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专业知识结构也一无所知,基本的专业技能也没有掌握,贸贸然进行“三段式”教学,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认为老师不负责任,甚至丧失对专业的兴趣。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应该在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程中开展。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培养目标,除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革新,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学生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各种形式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如建立开放型实验室,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课程设计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校外“基地型、项目化”的实习基地,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生产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阔视野,培养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三段式”教学的开展打下新的基础。

篇6

关键词 正交法 电流效率 槽温 平均电压 摩尔比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56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Design Teaching Method

in Optimization of Cell Technology

WANG Shan[1], YANG Zengzhong[2], WANG Zhixin[1], WANG Hong[1]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16;

[2] Qinghai Qiaotou Aluminum & Power Co., Ltd, Xining, Qinghai 810100)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to 240kA prebaked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the bath temperature, the average voltage and the molar ratio of the three important technical parameters on current efficiency. Nine by three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poor bath temperature 945 ℃, the average voltage of 3.91V and a molar ratio of 2.40, the test to obtain a current efficiency of 96.11%, this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rent condition effectivenes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variance judgment bath temperature, the molar ratio of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current efficiency.

Key words orthogonal; current efficiency; bath temperature; average voltage; molar ratio

电流效率是电解铝生产中的一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①电解槽温度变化对电流效率有很大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电解槽的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②平均电压与电流效率紧密相关,通过降低电解槽的平均电压,可有效降低生产电耗。③摩尔比高低决定了运行过程中氧化铝浓度与槽温的高低,降低摩尔比可以提高电流效率,而提高摩尔比则可以提高电解槽的稳定性。电解实际生产中,各技术参数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影响电解槽的电流效率,且各个参数又在不断变化,故很难通过独立试验推断出电解生产中最优的工艺技术条件。④

1 正交试验的设计与方法

正交试验的方法是利用已经造好的正交表安排试验和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⑤正交表记为(),为表的行数,即安排试验次数;为表的列数,表示最多可安排的因子数;是各因子水平数。⑥电解槽的各个技术参数只有合理配置,才能优化槽况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电流效率的目的。以240kA预焙铝电解槽为例进行单槽试验,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槽温为940℃、945℃和950℃,平均电压为3.91 V、3.92 V和3.93V,摩尔比为2.40、2.45和2.50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极差分析

正交表的极差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预测更好的水平组合。⑦由于槽温、平均电压以及摩尔比的变化对电流效率存在影响,故采用极差分析法以提高电流效率为目的,单槽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电流效率(34)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因子为1水平对应不同平均电压和摩尔比做3次试验,1、2、3号试验结果代数和为ⅠA,即因子1水平的综合值:

ⅠA = 92.48 + 90.12 + 91.09 = 273.69

同理可得ⅡA、ⅢA,反应了三次A2(或A3)水平及B、C两因子三个水平各一次的影响,故A因子综合值ⅠA、ⅡA、ⅢA之间的差异是由于A因子三个不同水平而引起的。

将综合值除以试验次数得到综合平均值K,如A因子1水平的综合平均值KA1=ⅠA/3=91.23,同理可算出A因子2、3水平的KA2、KA3。由此再计算K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极差R,如:RA=93.7291.23=2.49,分别将3个因子R计算结果列于表1。比较极差,槽温对电流效率的影响最大,是主要影响因素,工作电压影响最低。

由于电流效率越高越好,应选取因子综合平均值最大所对应的水平,即A2B1C1为最佳水平,而正交表的9次试验中并没有此试验组合,其为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再用此预测因子组合做试验,得到电流效率为96.11%,试验证明计算得到结论是正确的。

槽温对指标的影响先增后减,说明A2对指标的影响最大,没有继续试验的必要。而随平均电压和摩尔比的增大,对指标的影响是先减后增,依据其变化上下限范围外,对指标可能仍有好的影响效果,若条件允许,则有进一步继续试验的必要。

2.2 方差分析

极差法在多因素下,通过少量计算就可得到较优的组合方案,但没有分析误差对指标的影响。方差分析可以把因子水平变化引起的差异,同误差所引起试验数据间的差异分开,并能定量的描述因子影响作用是否显著。⑧

2.2.1 因子变动平方和()

反映了因子水平变化时,所引起试验结果的差异,即因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由于因子各水平下数据的平均值围绕总平均值而波动,故可用各水平下数据平均值与总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来估计,因子水平变化而引起的数据波动,这个平方和就是因子变动平方和。

= ,其中 =

计算因子变动平方和:

=

= = 9.97。

2.2.2 因子变动均方和

由于试验数据个数越多,因子变动平方和就越大,为消除数据个数的影响,利用自由度即数理统计中独立的偏差数目,可以计算因子变动均方和:

因子变动均方和 = ,其中= 因子水平数

因子变动均方和 = = = 4.985

2.2.3 误差变动平方和()

实际试验结果与真值存在一定误差,常用试验数据与平均值的偏差来估算,为避免其正负相消,将偏差平方后再相加,即误差变动平方和。由于正交表的空列没有安排因子,所以引起数据波动只能是误差引起,可用空列的偏差平方和求得。

正交表第4列是空列,该列计算误差:

= = 0.65,

= = (总实验次数)

= ()(2 + 2 + 2) = 2。

2.2.4 显著性检验

根据数学原理,对因子变动均方和与误差变动平方和进行合理的比较,就能分析出因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性质。故用一个标准定量确定显著影响因子的个数,引入比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

只有当值大于临界值时,该因子对指标的影响才是显著的。临界值,即(,)可通过查不同信度下的分布表得到。当≥>,说明因子对指标是一定影响,记为。

因子比计算: = = 15.34

查得临界值为(2,2)=19,(2,2)=9.00。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对指标有一定影响,C因子对指标有一定的影响,显著性检验列成方差分析表(见表2)。

表2 电流效率试验方差分析

3 结论

利用正交法分析槽温、平均电压以及摩尔比对240kA预焙铝电解槽电流效率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三因子与误差水平变化引起电流效率的差异,并通过F比计算,得到槽温和摩尔比对电流效率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得到最优组合方案其电流效率为96.11%。随着平均电压和摩尔比的增大,对电流效率的影响是先减后增,有进一步继续试验的必要。

基金项目:2013年度青海大学中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QGY-15);青海省财政厅2014年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项目(项目编号:40650901)

注释

① 廉迎泽.提高铝电解电流效率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② 王群,梁汉.3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条件优化[J].轻金属,2008(6):33-38.

③ 陈东文.铝电解生产中降低电解槽平均电压的措施[J].有色冶金节能,2011(5):21-23.

④ 郑永龙.240kA电解槽节能技术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⑤⑦陈建设.冶金试验研究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MCGS;仿真;实验教学;PLC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12-14

为顺应社会需求,高校中的电子专业、电气专业等相关专业都已将PLC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程纳入教学大纲。[1]但是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对PLC在自控领域的应用缺乏感性认识,对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对课程缺乏兴趣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立体仓库为例,设计了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将PLC技术与MCGS组态软件相结合,并将其引入教学、实验环节进行教学实践。

1.仿真实验系统的构成

本系统由上位机监控系统、可编程控制器(PLC)、设备组成。上位计算机中安装PLC编程软件和MCGS组态软件,其主要功能是通过MCGS软件中的仿真监控画面,对立体仓库运动过程进行仿真和监控。[2]下位机采用S7-200型PLC,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PC/PPI电缆连接进行通信。除此之外,还有PLC的设备。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2.系统的硬件设计

(1)I/O分配。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立体仓库子系统、自动车库子系统、升降机控制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以单独运行,进行仿真实验。三个子系统共用一个PLC和设备,每个子程序有各自对应的I/O分配。

(2)系统的硬件接线图。立体仓库中最关键的机构是堆垛机,本立体仓库子系统主要仿真堆垛机的运行过程。堆垛机有三个方向的运动:Z方向的伸叉运动、X方向的行走运动、Y方向的升降运动,分别由三台电动机控制。磁栅尺被安装在仓库里,堆垛机的升降位置可以被磁栅尺检测到,然后通过数字I/0口信号转移到PLC,PLC通过阅读来自传感器的信号控制电机运行,实现堆垛机可靠定位和安全运行。

3.软件设计(MCGS)

(1)控制要求分析。系统启动,根据出入库要求,自动将货物搬运到指定的位置,结束操作。整个系统分为出库操作和入库操作两个大的模块。已入库为例,在进行入库作业时,货叉要上升到上浮位置,货叉运行机构将货叉伸出,然后货叉下降到下浮位置,这样货叉才能将货物放到指定的货位上,货叉运行机构将货叉缩回。系统再次扫描指定货位的货物有无检测传感器,如果此时检测到指定货位上有货物,则堆垛机回归初始位置等待下一命令。

(2)MCGS组态仿真软件设计。MCGS 组态仿真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根据控制要求,分别对结构图中的各环节进行组态。

①用户窗口设计。立体仓库画面如图3所示。仿真软件设计首先是组态画面的设计,为了使仿真效果更加形象,增加了如库位显示的指示灯,还有堆垛机运动的动画等。②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也是系统的处理中心,系统各部分均以实时数据库数据公用区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处理和实时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完成实时数据库建立后,将组态画面与实时数据联系起来,建立动画连接。③运行策略。运行策略是指对监控系统运行流程控制的方法和条件,它能够对系统执行某项操作和实现某种功能进行有条件的约束。

本文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除了保证完成计划内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实行开放式管理,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既能开设多个教学实验,又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方法

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及建构主义理论

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对学生的整体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程序设计课程是对数学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具有相当的逻辑性,学好程序设计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但由于各类程序语言均存在着概念抽象、语法繁多、数据结构复杂等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再生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出有助于学生长久发展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信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意义的灌输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而是自己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包含着两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方法和支架式教学方法。

(一)抛锚式教学方法及其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比喻为“抛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抛锚式教学方法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

示例:冒泡排序法的教学设计。排序是处理数据时常用到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会涉及到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其基本思路为: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并重复以上过程。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小数往前放,大数往后放,相当于气泡往上升,所以称作冒泡排序。

1、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演示实际社会中某项比赛所采用循环赛的过程。模拟5个人参赛代表5个数,先从第5个人与第4个人开始第一场比赛,比赛后的胜者(即是二个数比较后较小的数)交换到前面,再与第3个人比赛,依此类推,直到最后胜者(第一名即最小数)交换到第一个位置为止;再对剩下的4个人重复上述比赛过程,直至所有人的名次排好为止。

2、确定问题。对上述实例进行讲解,详细阐述冒泡排序的含义和规则,提出问题:写出5个数的冒泡排序程序代码。在给出问题的基础上,要对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知识技能点加以讲解,本例中需用用到数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等知识点。

3、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给学生某些线索,如每轮指定一个位置的数,依次和后方的数进行比较,如果比较中发现指定的数字较大,则交换位置,并且每轮比较的次数递减一。

4、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出算法流程图,并确定如何用循环和分支程序结构实现算法,最后编写代码。

5、效果评价。可以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解决另外一种排序方法,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来评定教学效果。

(二)支架式教学方法及其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所必需的,为此,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方法由确定主题、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

转贴于

示例:方法调用的教学设计。方法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重要的知识点,其概念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方法是函数和过程的统称,近似于数学中函数的含义。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方法的含义与调用过程。

1、确定主题。首先对数学中函数的含义进行讲解,尤其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理解。从而引申出方法中实参、形参、传值、传址等概念。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演示数学函数的一般求解过程,例如假设x等于5,则f(5)=5+1;另外,演示程序实现方法的功能,其过程如下:

子过程:

Sub f(byval x,byref y)

x=x+1

y=y+1

End sub

主函数:

Sub main()

Dim a=0

Dim b=0

Console.writeline(”a=”& a & ”b=”& b)

f(a,b)

Console.writeline(”a=”& a & ”b=”& b)

End sub

3、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上述两种求解过程,独立探索数学函数中自变量、因变量与程序方法中实参、形参的关系,独立描述出方法调用的过程,并分析传值和传地址之间会产生的结果差异,拓展思考方法。

4、合作学习。在独立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对学生分组,进行集体讨论,并用图文等手段描述出方法调用的过程,最终完成实参、形参、值或址的传递等概念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通过对题目的理解,画出流程图,解释出方法调用的相关概念和调用过程,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三、教学过程的控制设计

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教学评价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因此有必要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职责划分。表1为各个教学环节中职责的具体划分。(表1)

四、总结

程序设计课程中,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还要精选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以情境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学,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对于以上方法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应用,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还有待改进,每个教育者都任重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玲玲,尹观海.基于建构主义的“复杂学习”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12.

[2]李咚.建构主义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8.

篇9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饲料配方设计;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33-0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下主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笔者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尝试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1.1 课程与项目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动物饲料配方设计。

1.2 教学目标

学生在了解动物常用饲料特性和动物营养需要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饲料配方设计,熟悉动物饲养标准及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试差法设计饲料配方的方法步骤,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项目设计

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出比较合理的饲料配方。要求:遵循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所选用的饲料符合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设计步骤完整;配方的主要营养指标与饲养标准的偏差在±5%以内;配方的成本合理。

1.4 项目实施过程

1.4.1 明确任务。以3~5个学生为1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1个主题,明确任务。例如:设计蛋鸡饲料配方、设计生长肥育猪的配方、设计奶牛饲料配方等。

1.4.2 制订计划。学生根据所选择的主题进行整体规划,并进行小组内分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明确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任务,制订完成项目的实施计划。教师根据各小组展示的项目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1.4.3 项目实施。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养殖生产调查、营养需要量的确定、饲料原料的选择、配方的设计与调整等过程,教师进行指导。

1.4.4 项目评估。通过学生设计的配方的展示、教师的提问、小组的自评和互评,师生共同评估项目的完成情况。

1.4.5 项目总结。经过各小组成员的实践活动,每组都设计出了饲料配方,但与饲养标准的相符程度不一。据此,对配方设计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对设计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配方的进一步优化。这样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配方设计的技术要点。

2 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过程。在饲料配方设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大优势,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是技术学习的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通过对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了创造的欲望,享受到创造的乐趣。在小组学习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学生在配方设计过程中,通过独立查阅资料、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独立实施项目方案等步骤,学生的技术设计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项目教学法强调小组活动,由3~5个学生为1个小组,各成员既要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又要主动与其他成员讨论,共同完成小组的项目。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项目教学法面临的挑战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核心不再是把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即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去寻找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其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因此,项目教学法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资源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着诸多问题。

3.1 教师的工作量加大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教师在课前不再是简单的备课和编写教案,而是要花费很大精力去精心设计项目,为项目作准备,确保项目的正确选择和设计的合理。为此,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教师要精心设计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细心和耐心地指导,对学生要有信心和爱心,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2 教材需要改革

传统教材片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往往内容比较深奥,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给项目教学带来困难。因此,应对教材进行改革,内容尽可能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体例尽可能项目化、任务化,并与生产过程相衔接,便于实施项目教学法。

3.3 学生人数与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匹配

目前高职学生班级人数普遍在40~50人,有的甚至更多,而实验室仪器设备台套数往往较少,不能满足项目教学法的需要,有的甚至只能分2批实验,教学时数和质量难以保证。

3.4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偏低,自学能力较差,给项目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的难度。

4 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项目设计应注意实用性

项目的确立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在项目设计上动脑筋。设计项目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实践,完成项目所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尽可能与生产实际接轨,学生有独立进行工作的能力。

4.2 项目的难度要与学生的水平相当

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项目的难度把握一个“度”。如果太易,容易造成学生的浮躁情绪;如果太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项目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

4.3 教师的指导要恰当

项目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但应注意指导方法,一般应采用启发式的、非正面的提示性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4.4 项目评估和总结必不可少

在项目完成后,应加强评估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组间评议、教师评议等方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总结还有利于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该知识去解决。

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对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具有重要价值。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5 参考文献

[1] 张仁西.谈项目教学法的实施[J].镇江高专学报,2008(10):86-88.

[2] 石洋.认清形势贯彻项目教学法[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12):36-37.

[3] 李娜.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2):111-112.

[4] 张骏.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培训,2009(1):58-59.

[5] 郭亚建.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分析实验操作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2.

篇10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发展问题; 探讨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推进,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电大今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进行的重要战略转型,是对原有学校的功能定位、教学模式、发展机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本文结合自己从事电大开放教育教务教学管理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分析了在开放大学建设转型期,分校在开展开放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就对今后发展和努力方向做了一些肤浅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1)专业教师奇缺。开放教育试点正式推进以来,随着专业门类的增多,课程烦杂,专业教师缺乏的特点日益突出。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专职教师配备不足,而在职教师学历普遍较低。利用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指导的能力普遍较低。年轻教师缺乏定期的培训或者进修,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缺乏深度的认识;而对于民族地区电大来说,校内部分科室,一直被称为是养老、临退休人员的理想安置地,所以,一直以来岗位人员处于“有人无实力”的现状。长期下来,养成了时间观念差、工作散漫的思想状态,工作上拖拉扯皮、无头绪,另外,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90年代后期的大中专毕业生,年龄偏大,对信息技术或网络教育比较生疏,学习探究能力差,同远程教育教学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2)教学科研能力差。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唯有优秀的教学团队,才能不断锤炼并锻造实践,使教学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长期以来,由于我校教师学历、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大多数时间教师都是基于网络平台开展学习支持与辅导,缺乏面对面交流与探讨以及主动参与教学科研的实践意识,对于远程教育之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缺乏深度的探究,这一系列的因素致使学校教学与科研能力差,教学与科研脱节。

(二)课程资源建设不足,课程设置已不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自开放教育全面开展以来,各个专业的设置已逐步体现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课程文字教材已经逐年更新,但是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只有一少部分配有辅导软件,其余专业课程只有文字教材,而且大部分以文字主教材为主,无辅助教材(即计算机辅助软件或vcd光盘等),在此类专业课程学习当中,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电大学员来讲,自主学习可能成为一大障碍。再次,在开放教育全面开展的这几年,各级电大虽在网上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都做了最大努力,但大部分主要还是以文本试题为主,很少有视频内容。资源内容单一、匮乏。而分校都是导入借用省校及往年的资源,平台分级,但是资源重复,无形中使学员对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失去动力和兴趣。再者,分校专业设置虽多,但是缺乏特色专业建设,致使各专业统抓统管,缺乏特色品牌。

目前,行业分工的逐步明细、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之下,电大学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是以在职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自主性更强。伴随行业结构的分工和教育改革,使得专业划分过细,课程设置重复,有些课程专、本科统开,有些课程不同专业统开;同时,自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全面推行以来,专业规则当中已无自主选择的课程(即选修课),学生自己已无选修的余地。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式,既有悖于电大开放教育办学的宗旨,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违背了高等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思路。

(三)教学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远程开放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主要方面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教学支持服务。因此,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所电大学校能否更好地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指标。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大学校,其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逐步推进整改,但是

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各类配套资源的配置和建设令人担忧。

(四)管理不到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电大只所以以“广播电视大学”命名,是与当时成人学习的教育教学条件相对应的,即以广播电视等多媒体电化教育为主要手段,这一时段曾在远距离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大远程教育迫切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这一切使电大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在开放教育发展逐步成熟,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试点逐次推进的条件之下,各级电大都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更新了计算机网络设备,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专业技术条件的制约,加上网上资源建设和各种学习软件的匮乏,使大部分远程教育设备未能更好的利用,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和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平时考核管理不到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改革都比较滞后,加之各级各类成人类高等教育机构并行发展,使基层电大招生生源逐年下滑,许多成人类办学机构刻意降低标准,变相招生,以“市场”为主要导向,无形当中给受教育者养成侥幸心理,不在学习上下功夫,使平时管理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相背,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加大了平时管理与考核的难度,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长远发展。

二、改进的思路

(1)管理者要转变观念,研究政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学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学校各个部门齐心协作和整体团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领头雁——“管理者”的不断探索和经营。所以管理层也是关键。管理层要不断研究政策,带头加强学习和研究“远程教育”的管理知识和业务,充分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统筹兼顾,上下运作。要按照开放教育的要求和管理模式来进行合理规划,切实以网络化的平台环境为依托整合各类课程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要关注政策,争取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实四支队伍人员配置,加大信息化的基础环境设施建设,强化与普通高校、地方企业的合作,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协调发展的路子。把电大办成独具地方品牌特色的新型开放大学。(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外聘兼职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由于开放教育实行分散办学、个体化教学的方式,因此,要配备各个专业门类齐全的专职教师进行辅导确实有很大困难。针对目前基层电大专职教师紧缺、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开放教育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系统办学和地方社会办学的优势,不断加强与上级主管学校、兄弟学校、地方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的横向联合,成立助学团队,聘请校外专家和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和课程辅导员,加强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辅导,并重视对兼职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培养,组织他们学习电大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电大教育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不定期举办课程研讨与交流,提高其教学水平。(3)依靠政策支持和系统优势,解决资金问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系统办学优势,争取上级电大在各项收费标准、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照顾支持,尽量下浮或者减免各种管理费用,使基层电大把有限的经费收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这样,既使基层电大收到实惠,又增强了竞争力和凝聚力。二是依靠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研究政策,抢抓机遇,积极利用近几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优惠扶持政策,努力争取项目经费和技术设施。同时,依靠自身条件,克服一切困难,使各项经费合理地利用到基础设施配置建设当中。(4)强化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通过教学过程当中实践总结而制定的,分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在实际实践中总结完善、突出特色,使之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招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等等,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5)以开放大学建设为契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伴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教育信息传播及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效与便捷利用,使偏远地区的基层电大能够依托系统优势不断加快教学与管理改革,以“开放”和“远程”为基础,整合系统内部优势资源,实

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利用纵横交错的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真正把电大办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开放式远程教育大学。总之,有了良好内外环境和四支队伍,通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热忱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远程开放教育必将成为新时期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开放教育经济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薛志刚: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1―0060―01

陇南是全国四大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之一,同时位于我国地震频发的南北地震带上。近年来,陇南连续多次出现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成县一中开展了“‘陇南自然灾害’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省级课题研究。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选修模块五知识的理解,而且贯彻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一、开发构想

1.开发基础。开展灾害教育活动是减轻人类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我校学生在学完选修五模块后,对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加之对“成县地理”校本课程的学习,他们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亲身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其学习“乡土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的愿望非常强烈。学生的需求,开展灾害教育的紧迫性成为开发“陇南自然灾害”校本课程的强大动力和基础。

2.校本课程标准的制定。“陇南自然灾害”校本课程标准主要由“内容”和“活动建议”两部分组成。其中,内容包括:陇南自然灾害的特点、类型及分布;人类活动对陇南自然环境的影响;成县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陇南和成县在防灾减灾中取得的主要成就。活动建议包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各种资料,了解陇南及成县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列举当地发生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各一例,分析陇南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实地参观学校或家乡附近的自然灾害现场和治理现场,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利用当地科普馆、气象局等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组织一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利用板报、展板等展示陇南减灾的成就和灾害防治措施;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近年来陇南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等进行初步探讨。

二、实施途径

1.课程实施前的师生准备。校本课程实施前,教师下发“陇南自然灾害”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陇南及成县自然灾害的关注程度与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情况。参考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等“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编写内容,收集资料,编写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前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填写“陇南自然灾害”调查问卷,增强对陇南自然灾害与防治现状的了解;回顾选修模块五中的相关内容;撰写令自己印象最深、亲身经历的有关自然灾害的短文。二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收集陇南及成县自然灾害与防治资料。

2.合理开展课堂教学。“陇南自然灾害”校本课程主要采用“问题―阅读―课堂探究” 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即先以问题引入新课,如,用“2013年陇南发生过哪些较大的气象灾害”引入“陇南主要气象灾害”这一学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陇南某次重大自然灾害或防灾减灾成就的内容,师生共同归纳某种灾害的危害、时空分布特点或防灾减灾成就及应对措施。最后,开展课堂探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3.实地参观考察。在“陇南自然灾害”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掘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组织学生参观成县防震减灾科普馆,考察5・12地震后陇南农村的变化,与受灾群众及灾害治理人员进行座谈。学生通过参观考察,亲身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提高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防灾减灾的意识。

4.展示学习研究成果。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办地理板报,主要包括参观考察活动专题板报及专题学习板报。二是组织部分对自然灾害与防治问题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篇12

《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课题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单元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加强防范自然灾害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2、 行为与习惯:进一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与习惯,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救、自护能力。

3、 知识与技能:懂得环境问题给地球造成的危害,初步理解珍惜资源的意义,了解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4、 过程与方法:用调查交流、创新展示、运用读图表分析、案例分析、创新展示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增强防灾减灾的的意识, 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5、 道德教育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法治教育点:遵守有关保护地球和防灾减灾的法律。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部编版二下第五单元第十六课第一课时)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我国自然灾害知

教时

1

日期

一、课题分析:

本课题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及严重性,了解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以及自然灾害的危害,。本课先从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入手,让学生感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缘由,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学情分析:

在我国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发生,新闻中也经常会报道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感受还是不深的,首先体现在人类面临的环境灾难在某个区域,我们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其次,有的自然灾害对学生的生活影响不大,学生感受不到。因此,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比较淡薄,防灾避险的能力比较弱。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2、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3、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主动防灾。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知道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难点:培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看视频 知灾害

导入:聊聊今天经历的开心的事。幸福吗?快乐吗?是啊,冬日,暖阳,我们在校园中愉快的学习,在课堂上朗朗读书,在操场上奔跑追逐,实现着我们的篮球梦,突然——

1、出示《汶川地震》片段1,片段2

2、寄蜉蝣于大地,渺沧海之一粟。灾难面前,人类如此的渺小无助。同学们,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大自然并不是一直都是心平气和的,它也有发怒的时候,比如地震,海啸,洪水等,我们称之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对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自然灾害分类)

3、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造成怎样的影响?(小组交流)

学生观看

指名交流

虽说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是对自然灾害的直接接触较少,本环节对学生的幸福环境与突发的地震遭遇形成对比,意在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的感受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活动二:

看统计图,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1.ppt呈现2019年十大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危害大:生命、环境、经济、社会稳定、精神、疾病(疫情))

2、出示统计图

认真阅读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3小结:

旱涝灾害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最大的。

地震、泥石流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

4、灾难连锁反应PPT 、思维导图

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

观看ppt

运用新闻视频数据更具体的呈现自然灾害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损失之重。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到我国自然灾害对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

拓展--自然灾害的出现不是单一的,而是影响巨大的连锁危害。

活动三:

小小调查元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出示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这是一张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1、 种类多()

2、 分布广

对我国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和病虫害等。

(1)我国旱灾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2)洪涝灾害分布东多西少。其中长江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3)雪灾多发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4)台风灾害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5)地震西多东少

课前查找资料

上台汇报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图示直接、明了,而且更为客观。

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到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活动四:

辨析小能手

过渡:自然灾害危害如此之大,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呢?

PPT:自然因素

人为原因(满足条件才能形成自然灾害)

学生讨论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会引发怎样的自然灾害(报告单,小组合作)

小结

自然原因

人为因素:滥砍滥伐

乱扔垃圾

工厂、汽车排放废烟废气

冰箱、空调大量使用

学生辩论

通过视频科普,学生们对自然灾害的成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去讨论和发掘人类哪些不好的行为诱发或加重了自然灾害,只有有了充分的危险意识,才能更好的去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类似行为。

加强印象,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总结

1、如果我们不满足这些条件会怎样?(自然灾害大大减少),

2、所以我们应该——

3、不仅仅如此,我们更应该敬畏自然,如我们前面学过的哈尼族人一样,与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科学优化自然,这样我们的大自然将不再发怒,会心平气和的孕育我们。

4、兵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节课我们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在我国的分布规律,我们又如何有针对性的防御自然灾害呢?(上网、查阅资料,咨询父母师长,我们下节课交流)

完成表格

制定方案

1、让学生主动查找预防自然灾害资料

篇13

>>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对职高数学社团活动开展的认识 关于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几点思考 乡镇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探究与思考 开展社团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学生社团活动的课程化 小学剪纸社团活动的思考 中职地理社团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学开展天文社团活动的思路与方法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着力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 研究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在医学生中开展急救社团活动的意义 学生机器人展示对社团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必要性的探讨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 论职业学校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重要性 高校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尝试 浅谈疆内初中班综合实践社团活动的开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在实地考察、调查研究中培养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科普宣传――地理知识的“宣传者”

“天地人”社团通过《地理周报》、社会宣传、科普小品等方式进行地理科普知识宣传。历城一中地理周报自2007年正式在校内发行,最初由地理教师负责,“天地人”社团成立后改由社团承办,并在山东省第二届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中获山东省一等奖。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地理周报逐渐形成了特别关注、地理博览、地理趣闻、地理诗词四个栏目体系,在特别关注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博览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在地理趣闻中享受地理的快乐,在地理诗词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校作为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理科技馆就是地震科普知识学习、宣传的主战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近年来“天地人”社团于5月12日定期在地理科技馆科普、宣传地震知识,并走上市集广场积极宣传(图4)。地震知识科普宣传中,提高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了公众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辩论竞赛――地理知识的“质疑者”

地理社团在开展活动中,经常采用辩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辩论、在辩论中明智。

201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个“暖冬”,全国平均气温-2.9℃,较常年同期(-3.4℃)偏高0.5℃,为近5年来最高。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则真实再现了《后天》景象,2014年新年伊始至4月份频繁遭受暴风雪袭击,多地最低气温甚至打破近100多年来的低温纪录。这些地理热点新闻在历城一中地理周报刊登后,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学生热议的话题。为此,“天地人”地理社团就组织了一场“全球气候变化,你怎么看?”的辩论会。

地理社团依据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需求出发,在不同时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还促进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出版社,2003.

篇14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9―0090―01

初中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有利于德育的渗透。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揭示其德育作用,如何将德育与地理知识的传授完美地结合呢?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做法。

一、 在新颖的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将德育目标具体分解到三维目标中,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德育内容渗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就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来看,学生学习“地球与地图”,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从而初步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世界地理知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了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的活动。如,围洞庭湖造田“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出自己的见解,与组内同学交流,推荐辩手发表观点。在辩论过程中,不求答案统一,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通过此次辩论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又如,在学习“地球仪”时,让学生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在乒乓球上画出南北两极、赤道和0°经线,每隔30°画出一条经线和纬线,让他们在动手过程中掌握经纬线的形状、特征,经纬度的分布规律,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德育的渗透了无痕迹,水到渠成。

二、在联系生活中渗透德育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围绕此理念,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地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经常挖掘身边与教材有关的生活素材。如,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兰州黄河段的水质如何,兰州交通现状如何,应采取什么措施;兰州新区是如何规划的,兰州的旅游现状,兰州有哪些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等,让这些素材与教材的相关章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化,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触手可及,使之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不仅要渗透在课堂之中,还要融于课外活动中。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地震博物馆,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地震逃生演练活动,以此培养学生防灾减灾、热爱生命的意识;组织学生测定气温,通常一天进行四次: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记下观测数据,这四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要求学生记录气温时要准时、详细。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毅力;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围绕自己的兴趣进行分工,查阅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小论文,制作PPT幻灯片等。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培养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会学习中提升了德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