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范文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32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

篇1

[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3)02-0031-08

马克思恩格斯与同时代的民粹派都对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长期以来,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民粹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并没有得到完全厘清。学界或只承认二者之间的否定和断裂,或只承认其关联和承续。这都割裂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受到了民粹派村社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借鉴和吸收了这一思想的合理内容,并对其进行了科学批判和超越,进而提出了一套关于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的科学设想。

一、民粹派的发展脉络及其村社思想

民粹派是俄国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个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色彩的小资产阶级流派,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长期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村社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最早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发轫于俄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赫尔岑在1848年革命期间旅居欧洲,亲眼目睹了革命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对西欧资本主义发生了怀疑,并把目光重新转回了俄罗斯。在对俄国村社和俄国社会进行新的思考的基础上,赫尔岑提出了“村社社会主义”理论,即俄国在村社的基础上,依靠农民的力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思想被俄国另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所继承和发展。虽然他们本人不属于民粹派行列,但是,其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民粹派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俄罗斯大批知识青年发起到民间去的运动,并以人民精粹自居,民粹派由此而得名。民粹派主要包括革命民粹派和自由民粹派两个派别,其中革命民粹派又包括拉甫罗夫为首的宣传派、特卡乔夫为首的夺权派、巴枯宁为首的暴动派;自由民粹派也分为以米海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左翼和以切尔温斯基为代表的右翼。这些派别和代表人物思想庞大而复杂,有些内容还存在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但总体上他们仍然“相信俄国生活的特殊方式,相信俄国生活的村社制度,由此相信农民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这也是民粹派村社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民粹派强调人民至上性和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理想化。民粹派号召并发动革命青年到民间去,认为青年人的战场、生活和科学在民间、在农民中间。只有在人民中间,革命青年才能茁壮成长。一些民粹派思想家强调:“人民的生活本身总是合理的,由自己决定的。此外,俄国人民的生活本身是顽强的、固执的和与众不同的。”需要指出的是,民粹派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生活在村社中的农民。此外,虽然一些民粹派思想家也承认工人的作用非常重要,仅次于农民,但他们只是把工人当作农民的一部分来看待的。在他们看来,“‘工人’这个词在我们这里不能象在国外那样来理解它的含义。我们没有或者很少有那种在工厂里成长起来的工人。我们的工人是一年在制呢厂工作,而第二年又到制糖厂工作等等,即使他们在一个工厂里工作,也有大部分人从他们所占有的土地上得到物质帮助。”在民粹派的眼里,俄国的工人或者是一些还没有脱离土地的农民,或者是一些虽然破了产、但仍然和土地有一定联系并且依旧想回到土地的农民,即从总体上仍然是农民的一部分。随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民粹派思想家认识到工人的独立性和重要作用,但还是强调“目前城市工人的数量太小,没有可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单靠工人的力量,没有农民的协助就能进行可靠的变革。因此我们目前只是把城市工人看作在农民中间传播革命思想的人,我们在城市工人中的任务就是要在中心城市展开宣传工作,然后把全部新增加的力量派往农村。”显然,民粹派认为开展城市工人工作仍然是为开展农村工作服务的。总之,尽管民粹派对人民主要是农民的推崇和信仰,以及对农民作用的认识存在着局限性,但一定意义上并未脱离俄国基本国情,尤其符合当时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基本国情。就此而论,其思想仍然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民粹派强调村社的特殊性及其在俄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将村社理想化。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斯拉夫派就一再强调东正教和村社是俄国优越于西方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一思想为民粹派所承接和发展。民粹派强调,俄国村社是优越于西欧资本主义、俄国农民土地公有制是优越于西欧土地私有制的重要方面。舍尔古诺夫和米哈伊诺夫在《致青年一代》中指出:“难道欧洲的经济条件和土地条件与我们的相同吗?难道他们有农民村社吗?他们可能存在农民村社吗?难道他们的每一个农民和每一个公民都能成为土地所有者吗?不。而我们则能。我们有这么多土地,够我们用几万年。”可见,民粹派对俄国村社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和乐观精神。同时,民粹派认为,村社还自发地孕育了共产主义精神。特卡乔夫指出:“人民的社会理想是自治的村社、个人服从米尔、土地的私人使用权,而决不是私人占有权、连环保,以及村社全体成员兄弟般的团结,总之,这是带有明显的共产主义色彩的理想。当然,产生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离完全的共产主义还差得很远;共产主义孕育于其中,可以说孕育于种子、胚胎之中。”这里,民粹派将村社理想化,将之打上天然的共产主义色彩,并认为村社孕育了共产主义发芽和成长的种子。无疑,民粹派对村社的论述带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和盲目的乐观精神,也反映了民粹派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民粹派也抓住了俄国社会内部结构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村社,并从村社出发探索俄国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这种立足俄国社会自身实际探索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做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民粹派强调俄国可以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依靠农民的力量,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也是民粹派村社社会主义思想的简要概括,从赫尔岑到车尔尼雪夫斯基、从革命民粹派到自由民粹派都对此持肯定态度,只是在具体论述上存在些许差异。民粹派看到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反对俄国走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他们强调:“我们要走的是另一条路,我们不背十字架……让欧洲去背吧。谁能断言,我们应该走欧洲的道路,走萨克森或英国或法国的道路?谁能为俄国的前途负责?谁能说他比六千万人更聪明,比全国居民更聪明?谁能说他知道俄国需要什么,他能引导俄国走向幸福?有哪一种科学能教会他这一点,对他说过他的观点是正确无误的呢?”显然,在民粹派看来,由于俄国与西欧国家存在着的不同国情,尤其是村社的存在,使俄国不应走西欧的发展道路;俄国的发展道路只能由俄国人民自己来探索,不能由西方国家强加给俄国。随着1861年改革的不断深入,俄国村社遭到破坏的程度也不断加深,民粹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复杂,既不愿意资本主义在俄国得到发展,却又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在俄国不断发展这一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民粹派思想家看不到西欧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笼统地将资本主义看成是一种祸害,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总之,由于受自身小资产阶级本性所决定,一方面,民粹派对俄国村社具有天然的乐观和优越感,本能地看不起和排斥西欧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又对西欧资本主义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不由自主地否定资本主义。尽管如此,民粹派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打破了人们通常认为的所有国家在世界历史条件下都必须走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陈规,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勇气。

总之,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理论不论在思想观点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局限性。但是,这一理论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这就是:强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试图走一条非资本主义道路。二、民粹派村社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

影响和启发

马克思恩格斯与同时代的民粹派都对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保持了密切的交往。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探索受到了民粹派思想家的直接影响,并获得了后者提供的大量的资料上的帮助。从时间上看,民粹派的研究和探索要早于马克思恩格斯,其村社社会主义思想也对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启发。

第一,民粹派在马克思恩格斯转向研究俄国村社和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并为他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早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强调,俄国是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刽子手,是欧洲旧秩序的最后堡垒和后备军,并对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给予了严厉的批判。同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俄国与西欧国家存在的诸多差异,尤其是对俄国村社知之甚少,认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展现的只是俄国未来的发展景象。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马克思恩格斯与民粹派交往的深入,尤其是丹尼尔逊等民粹派思想家向他们介绍、推荐并邮寄了大量关于俄国村社的文献,从而使他们对俄国村社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方面,民粹派思想家向马克思恩格斯推荐了大量关于俄国村社的著作和文章,直接促使马克思恩格斯转向研究俄国村社。1869年9月30日,丹尼尔逊在给马克思的信中提及弗列罗夫斯基《俄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并给他寄了一本,希望对《资本论》的创作有所帮助。为了阅读《俄国工人阶级状况》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经济学著作,马克思自学了俄语,并把学习俄语当成了“生命攸关的大事”。单从书名上看,人们可能认为《俄国工人阶级状况》是一本描写工人阶级的书,而事实上,该书主要是描述俄国村社和农民生活状况的,强调俄国工人与西欧产业工人的不同仍然在于他们并没有完全脱离农村公社。这本书是民粹派的重要代表作。马克思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强调该书“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发现。在大陆上甚至被一些所谓革命家散布的俄国乐观主义,在这部著作里被无情地揭露了。如果我说,从纯粹的理论观点来看,这部著作在某些地方还不是完全无可非议的,那也不会降低它的价值。这是一位严肃的观察家、勤劳无畏的劳动者、公正的批评家、大艺术家、而首先是一个愤恨形形的压迫、憎恶各种各样的民族颂歌、热情地分担生产者阶级的一切痛苦和希望的人的作品。”马克思还认为,该书是继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问世以后的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与此同时,马克思还阅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穆勒政治经济学概述》等著作,并强调弗列罗夫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作品为俄国争得了真正的荣誉。总之,通过民粹派思想家的推荐和帮助,马克思恩格斯阅读了大量关于俄国村社的文献,从而使他们对俄国村社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在俄国的发行、出版、引起的巨大反响和争议也与民粹派密切相关。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外文版是俄译本,于1869年由巴枯宁翻译在俄国出版;第二个俄译本由普列汉诺夫翻译于1882年在俄国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还为第二个译本写了序。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个外文译本于1872年由丹尼尔逊等人翻译在俄国公开出版,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每个知识分子甚至是大家闺秀案头的必备书。而巴枯宁、丹尼尔逊和普列汉诺夫等人当时都是民粹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就是说,民粹派直接推动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俄国的发行、出版和传播。同时,围绕着《资本论》在俄国的发行和传播,俄国社会各阶层展开了热烈的论战。尤其是在民粹派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茹柯夫斯基和契切林反对马克思,季别尔和米海洛夫斯基支持马克思。这次论战主要是围绕着俄国村社的历史命运和俄国社会发展前景展开的,也是促使马克思写作《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和《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的直接推动因素。换言之,民粹派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所引起的强烈反响和论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和推动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村社和发展道路的研究和探索。

第二,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思想直接影响和启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村社和发展道路的研究和探索。英国学者汕宁曾指出,对马克思晚年政治思想和认识发展起重大作用的有四件大事:第一是1871年巴黎公社;第二是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关于史前社会研究的蓬勃开展;第三是人们对资本主义世界里保留的非资本主义农村社会,特别是印度,有了更多的了解;第四是俄国和俄国人向马克思提供了有关农村公社(“古老”但却显然存在于资本主义获胜的世界中)以及俄国革命民粹派的理论和实践所包含的直接革命经验方面的丰富证据,从而使他能把上述的一切事件很好地联系起来考虑。汕宁认为,俄国人向马克思提供的资料和民粹派的理论和实践都贯穿于马克思晚年的整个思想历程。换言之,马克思恩格斯和民粹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开始研究俄国村社和探索俄国发展道路时受到了民粹派村社思想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从1868年开始,在创作《资本论》第二卷的过程中,为了研究有关地租和土地关系的文献,马克思就非常注意农村公社尤其是俄国村社在俄罗斯民族的社会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马克思阅读了哈克斯特豪森、弗列罗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从而对俄国村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把握。1870年12月下半月―1871年3月中,马克思曾几次会见俄国女革命家伊力莎白・托马诺夫斯卡娅,并同她讨论了有关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问题。1871年1月7日,托马诺夫斯卡娅给马克思的信中指出:“至于您在有关俄国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命运问题上所预见的二者必择其一,那末,遗憾的是,它的解体和转为小私有制是十分可能的……您一定熟悉1847年出版的哈克斯特豪森的著作(指《俄国的国内状况、国民生活、特别是农村设施概论》――引者注),其中详细地研究了俄国公社土地所有制……从您目前阅读的有关公社土地所有制的文章中,您可以看到,车尔尼雪夫斯基常常提到这一本书并引用其中的话”。可见,马克思之前在与托马诺夫斯卡娅的会谈中就已经提到农村公社可能面临的两种命运,或者是集体因素战胜私有制因素,或者是转为小私有制。这也是马克思最早关于俄国村社的性质及其可能遭遇的历史命运的描述。在此之前,马克思对俄国村社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俄国村社可能面临的两种历史命运的评判。显然,这一思想与马克思当时正在阅读的有关俄国村社的著作直接相关,尤其是受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村社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进而强调俄国村社有可能实现集体因素战胜私有制因素的发展道路,从而避免村社解体的历史命运。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村社和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一再吸收肯定民粹派村社思想的合理部分。早在1875年《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中,恩格斯在驳斥以特卡乔夫为代表的民粹派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就首次指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俄国公社所有制“有可能实现这种向高级形式的过渡,而俄国农民无须经过资产阶级的小块土地所有制的中间阶段”。可见,恩格斯不仅没有完全否定民粹派的村社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解答。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也明确表示了对民粹派探索适合本国发展道路的做法的同情。在1881年《给查苏利奇的复信》的初稿和三稿中,马克思曾四次提及俄国公社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在1894年《(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恩格斯明确指出,“不仅可能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当西欧各国人民的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和生产资料转归公有之后,那些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公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段的一切国家”。这里,恩格斯依旧强调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俄国,仍然应该积极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大大缩短自身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显然,从恩格斯开始提出的俄国公社所有制可以向高级形式的过渡到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再到恩格斯最后提出的俄国可以大大缩短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的思想,都是对民粹派立足自身实际探索本国发展道路的做法的同情和肯定,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民粹派村社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启发。

需要指出的是,不只民粹派村社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启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的看法也在包括民粹派在内的俄国社会各阶层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概言之,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思想渊源关系,且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民粹派村社思想的批判和超越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吸收了民粹派村社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而且从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两方面对之进行了科学批判和超越。在此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一套关于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的科学设想。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从方法论上对民粹派村社思想进行了科学批判和超越。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过程中自觉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批判和超越了民粹派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与民粹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不顾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俄国村社所具有的天生的社会主义倾向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自始至终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并对民粹派村社思想进行了科学批判和超越。在1875年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中,恩格斯就通过分析俄国村社严厉驳斥了以特卡乔夫为代表的民粹派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并提议他们多学一学关于社会主义的初步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也指出俄国公社所有制可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入更高形态的社会,这个条件是“西欧在这种公社所有制彻底解体以前就胜利地完成无产阶级革命并给俄国农民提供实现这种过渡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提供在整个农业制度中实行必然与此相联系的变革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显然,恩格斯将俄国村社放入整个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世界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既尊重规律的普遍性和统一性,又强调规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现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坚持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批判和超越了民粹派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此后,在研究俄国村社和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不断运用和完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在1881年的《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四次提到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指出的俄国革命和西欧无产阶级互补使俄国土地公有制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的思想,恩格斯1894年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强调的包括俄国在内的一切前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积极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来大大缩短自身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的思想,无疑都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深化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的思想中蕴含了自觉的唯物辩证法原则,批判和扬弃了民粹派村社思想中具有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民粹派村社思想强调俄国村社具有天然的社会主义倾向、俄国农民天生是社会主义选民,因此,俄国可以在村社基础上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里,不论民粹派强调的这些论据是否充分和正确,单是这种线性的逻辑推演就使他们陷入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空想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了科学批判,并在他们关于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的思想中处处彰显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则。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强烈地批判了米海洛夫斯基将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历史起源的论述上升到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高度的做法,即每个民族都要经历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发展道路。马克思认为这会给他过多的荣誉和侮辱,并用古代罗马平民的历史命运的案例来反驳这一理论。最后,他还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指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显然,各国的发展道路是具体的、历史的,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与民粹派抱着僵化教条的那套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到了19世纪90年代,在俄国资本主义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农村公社解体毫无悬念的情况下,以丹尼尔逊为代表的部分民粹派思想家仍然不顾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强调“资本主义化过程的消极方面大大超过了它的积极方面。资本主义给本身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以致通过这条道路过渡到较高级的生产形式是不可能的”。对此,恩格斯不得不指出:“同他(指丹尼尔逊――引者注)所属的这一代俄国人是无法进行辩论的,他们至今还相信那种自发的共产主义使命,似乎这种使命把俄罗斯、真正神圣的罗斯同其他世俗民族区别开来。”这里,恩格斯批判了丹尼尔逊等民粹派不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而坚持僵化的教条的做法。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村社和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辩证法原则,科学地批判和超越了民粹派不顾历史发展规律、不从发展了的实际出发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从根本观点上对民粹派村社思想进行了科学批判和超越。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把对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的研究和探索放在世界历史的语境中,将世界历史作为一种分析问题的框架和方法,科学地批判了民粹派只从俄国村社出发、片面地得出村社社会主义结论的做法。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的研究和探索从根本上是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需要的,旨在为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前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历史条件下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欧的、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道路。不可否认的是,民粹派提出村社社会主义思想的初衷是为了让俄国人民不遭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和掠夺,也看到了俄国村社的优越性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弊端,同时有一些民粹派思想家也曾强调要对俄国村社的历史命运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例如,他们认为:“村社正站在两条道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上:一条道路通向共产主义的王国,另一条则通向个人主义的王国;生活把村社推向哪里,它就会走向哪里。如果生活既不把它推向这一方,也不把它推向另一方,那么它就会永远停留在十字路口上”。显然,这一看法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眼光。但总体而言,民粹派思想家更多的只是单纯从俄国村社自身和个人主观情感出发,缺乏世界历史的视野,更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将世界历史上升到方法论来研究俄国村社和探索俄国发展道路问题的高度。马克思恩格斯从世界历史的前提出发,将世界历史作为分析俄国村社的框架和方法。他们一再强调“俄国正处在全世界历史性危机的前夜”;俄国是“一个在世界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拥有一亿人口的民族”;俄国革命具有世界历史意义,“这个革命单只由于如下一点就对全欧洲具有极伟大的意义,这就是它会一举消灭欧洲整个反动势力的迄今一直未被触动的最后的后备力量”。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是将俄国村社、俄国发展道路和俄国革命等重要问题放人世界历史的语境中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与西欧资本主义并存,俄国才能积极利用国内外的一系列有利条件,实现在村社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或大大缩短自身走向社会主义的进程。总之,马克思恩格斯从世界历史出发研究俄国村社和探索俄国发展道路,从而科学地扬弃了民粹派空想的直接过渡理论。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把对农村公社的研究和俄国发展道路的探索放入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总体实践活动中进行考察,强调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以及西欧国家的样板和示范作用,科学地扬弃了民粹派只看到俄国村社的优越性、盲目坚持直接过渡的做法。恩格斯在1875年《论俄国的社会问题》明确指出:“如果有什么东西还能挽救俄国的公社所有制,使它有可能变成确实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那么这正是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也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显然,他们一直将俄国村社的命运放人无产阶级革命总体实践和总体过程中去考察,一再强调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对于俄国在村社基础上进入更高形态社会的前提性作用。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俄国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农村公社的解体已经不可避免时,恩格斯更加强调在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进入社会主义后给俄国的样板和示范作用。他指出:“我还要进一步说,在俄国,从原始的农业共产主义中发展出更高的社会形式,也像任何其他地方一样是不可能的,除非这种更高的形式已经存在于其他某个国家,从而起到样板的作用。”同时,如果西欧国家能提供这种样板,俄国以及其他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可以积极利用自身公有制遗存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大大缩短自己走向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篇2

[关键词] 派 思想政治工作 长效机制

派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派为对象,解决派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派思想觉悟的工作。它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总和。由于人的思想是动态的,派思想政治工作也便是一项充满变数的工作,必须确立起一种动态的长效机制,并使其成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生态有机体,才能达到与时俱进的实效。

一、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效与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是派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派成员整体素质提高的中心环节。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的利益关系逐步涌现,国际环境益加复杂;国内各项改革渐次推进,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尖锐;不同思想观念激烈碰撞,派成员结构发生变化等,都对派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做好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派成员思想认识水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派的新成员普遍具有高、中级职称,知识素养较高,业务能力突出。不过,相对于老一代成员而言,马列主义理论的基本功底较薄,在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中,政治行为不成熟的作为时有体现。同时,由于新一代派成员成长于政策开放的年代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他们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市场观念和市场行为,但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较少,中国传统的义利价值观较弱,处理经济与伦理的关系时较为被动。这不仅影响了派政治和经济功能的正确发挥,也影响到多党合作制度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恰恰是提高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派成员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派成员思想认识水平的根本途径。

2.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派继承优良传统继续开拓前进的必要保障。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友党关系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老一代的派成员对于当时民心所向的共产党持赞同与合作的态度,并在相互监督、肝胆相照的情怀下共商国是,参与到国家事务的讨论与管理之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当前派的许多新成员,没有亲身经历那个年代,政治历练少,相当一部分人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根本没有经过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和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磨练。因此,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既缺乏感性认识,又缺少理性思考。如有个别派成员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加入派的门槛比共产党高,派成员在业务能力上也不逊于共产党,对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偏颇。因而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障派成员继承优良传统并继续开拓前进。

3.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元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目标,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夙愿。这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艰巨任务,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加快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当前不少派成员有着广博的学识、高昂的工作热情,但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往往显得热情不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就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社会治安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有系统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发挥各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与共产党通力合作、保障社会和谐,把广大成员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

二、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现状及挑战

长期以来,派各级组织在思想建设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派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不能有效地应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规范尚未形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当前,对于派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方面显得较为零散,规范化工作做得不够,无章可循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基层组织,大家都忙于工作,要召集起来统一开展政治学习相当不易,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思想政治工作无人管、懒得管、没法管的危险。

2.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生态尚需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它既应包含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基础理论,也应内蕴政治经济学、历史社会学、人类文化学、伦理政治学等相关学科,更应该探讨当前国内外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以便满足派成员认知社会的需要。然而,目前各派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很少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待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艺术,讲究方式方法。然而目前不少派政工干部不善于做思想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站在成员之上或之外的立场,板着冷冰冰的面孔,采取我讲你听的做法;有的不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停留在为开会而开会的形式上,走走过场,会后不能真正研究和落实党派成员反馈的情况;有的干部自身业务太忙,没有时间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4.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仍待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进脑才会产生效果。不同的主题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然而目前尽管调查研究等形式已经成为共识,但鉴于派成员多是单位业务骨干或能手,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去进行专项调研,因而不少派最常见的活动形式是开会。由于派成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虽然可以开展生动的交流活动,但缺少共同的经验范围,往往各谈各的,难以形成深刻的认知。

三、开创派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派成员思想觉悟的高下、理论功底的深浅、服务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各种挑战,加强和改进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显得愈加紧迫。

1.创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规范。一般而言,制度规范是指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规章、条例、守侧、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常态化,必须建立起各项规章制度。在笔者看来,当前我国派思想政治工作走向制度化至少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派领导干部、骨干队伍和新成员的培训制度,明确方式和内容,使培训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培养出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派队伍。在培训中要分层次、有重点地利用中共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以及各种学习班等形式,分期分批对派领导干部和各基层组织骨干成员进行学习,使广大成员牢固树立坚持和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观念。二是形成定期交流制度。定期交流是指在按照一定的周期持续开展交流活动。交流的话题既可以是派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前期派活动的情况汇报,还可以是派成员工作经验的交流或当时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定期交流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强派成员的沟通和联系,也便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掌握派成员的思想动态,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要建立与派成员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齐抓共管的机制。实践证明,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单靠派来完成。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只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派历史和章程的教育以及系统的理论教育,更多的是结合工作和改革的实践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仅靠思想疏导,也要靠政策导向和纪律约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不仅要做好事后补救工作,更要从研究、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做好源头预防工作。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走派组织与派成员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齐抓共管的路子,逐步建立健全以成员所在单位为主、派为辅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2.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生态。思想政治工作是个生态体系。它有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教育。二是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三是社会主义教育。即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常识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通过教育使派成员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四是道德教育。即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评判能力的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和环境道德教育。五是纪律与法制教育。即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和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的理念,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统一意志并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六是统战知识教育。它的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理论教育,派自身历史教育,派与中国共产党友好合作的历程教育。上述这些内容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态体系。

3.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派思想政治工作应在继承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方法。尤其是当前派成员面临着思想问题的多因性、思想活动的多样性、思想行为的多变性、思想视角的多维性等倾向,迫切要求派思想政治工作顺乎潮流,对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一是要正视派成员的各种物质利益,力戒空洞说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而派成员的一切活动,无一不与他们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一旦离开了派成员的利益,就失去了自己的立足点和归宿。因此,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视派成员的物质利益,并给予其实现个人利益以合理的位置。要通过建立广泛的激励机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逐步形成一种新的以激发派成员的内在动力为主的利益机制,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效应。二是要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长期以来,那种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早已为派成员所厌倦,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发挥,也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派成员所欢迎,就必须坚决地摆脱形式主义的羁绊,使之贴近群众。即要尽量以简便易行、生动活泼、派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搞活做实,并注意把派成员关心的热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为派成员所欢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派成员的平等关系。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最初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和灌输的方法开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以往那种“我说你听”的简单的工作方法正在逐渐失去市场并愈来愈与时代的要求不符。为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顺应派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建立工作主客体间的平等关系,力求在充分调动派成员积极性的前提下,促进派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进步。

4.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运作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派成员们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增多,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形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笔者看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借助网络平台,使派成员能随时跟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主题及要求。派成员大多工作繁忙,很难挤出时间参加定期集中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但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动态的,随着形势的变化,新的任务或要求将陆续提出,这就要求派成员必须时时关注。网络的远程沟通功效,使问题迎刃而解,因而它是当前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二是开展党派知识竞赛,使派成员牢牢掌握统战知识。派是开放型的社会团体,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成员加入进来,思想政治工作便有一个重要任务,即进行党派历史和统战知识的培训。但是单一的培训效果是有限的,因而每年开展一次所有党派成员的党派知识竞赛,既可以使派新成员尽快掌握党史,也可以增强党派成员的荣誉感,还可以促进党派成员的联系与沟通。三是建立态势分析制度,定期进行调查研究和态势分析,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即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当派成员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应解决而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应讲明原因以取得理解。四是组织党派成员开展社会调研。派成员虽然可能对政治问题的敏锐性不是很强,但他们都具有爱国热情,对国家的发展十分关心,可是由于受个人工作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深入了解社会状况,因而社会调研工作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性,更能加深派成员对社会的认知,其效果将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曹砚辉,徐盈.新时期提升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

[2]刘志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J].魅力中国,2009(9).

[3]蔡剑文.做好新时期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篇3

公道正派是组织人事干部搞好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标准,是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行为准则。一个组织人事干部要做到公道正派,就必须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做好做实。一、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上下功夫对每个组织人事干部来说,世界观是直接影响其坚持公道正派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们组织人事工作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证。但是,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每个组织人事干部所持的态度和做法是不尽相同的。这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正是一个人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自身世界观的具体反映。事实充分证明,我们的世界观正确了,组织人事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把握住,公道正派才能坚持好。反之,公道正派就会偏移正轨,组织人事工作就会出错,造成损失,损害组织人事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好公道正派,不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为什么要改造世界观的问题,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改造世界观的问题。组织人事干部怎样才能改造世界观呢?关键在于抓好科学理论学习。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mzd、dxp、jzm、hjt关于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的集中学习教育研讨活动,切实解决好进组织人事部门为了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干了什么?在塑造良好形象中树了什么?通过学习教育,自觉纠正思想上存在的“公道不公道关键在领导,正派不正派,要看上梁歪不歪。集中学习教育是领导的事,与我们一般组织人事干部没有关系”的认识偏差。在思想上明确公道正派坚持得好不好,不是与己无关,而是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是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的大问题。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定位公道正派的内涵与要求,把公道正派作为搞好组织人事工作的灵魂,作为评价组织人事干部言行品德的一面镜子,作为衡量组织人事干部形象的一把尺子。用以经常对照,自省、自警、自慎,不断从细微之处进行正确世界观的培养和锻炼,把公道正派的原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担负起为铁路跨越式发展选好人用好人的政治责任。二、在塑造良好的形象上下功夫组织人事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组织人事部门的威信,影响着组织人事工作的好坏。树立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求的,是组织人事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是干部职工的信任所期望的,对每一个组织人事干部来说责无旁贷。如何才能树立起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呢?mzd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大家都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jzm同志在×××考察工作时也曾说过:“领导干部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把人做好。本事越大,搞不好危害越大。”这些论述极为深刻,为我们组织人事干部如何做人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堂堂正正做人。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生的追求。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在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的一切。其次,要正确处理好荣与辱、苦与乐、尊与卑、公与私、公与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在“名”与“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严格自律,自我约束,见权不争,见钱不贪,见物不索,见色不迷,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永葆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本色。二要公公道道办事。在工作中要坚持党性原则,按政策办事,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贯彻政策不走样,执行规定不变调,严格程序不简化。对工作中发生的违规问题,敢于抵制和纠正,不做明哲保身的老好人。办事情,不夹带个人感情,不讲亲疏远近,不分职位高低,开前门,堵后门,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处理问题,符合规定要求的就解决,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都不能办。对来信来访要认真处理,耐心解答,及时解决,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要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本职业务知识,熟知有关政策规定,明确工作程序,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要严谨细致,防止工作差错,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三、在创新工作新思路上下功夫创新,不仅是促进组织人事工作的动力所在,也是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体现时代性的具体表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组织人事工作的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老办法、老套套,不能做到公

正、公平、公开,让人信服,是难以取信于职工群众的,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就可能大打折扣。组织人事工作要创新,就是要求组织人事干部紧密结合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科学的辨证的理性思考,认真分析组织人事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敏锐地把握客观情况的内在变化和必然趋势,用改革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研究、探索如何推进组织人事工作的新思路,提出新方法,新对策。要注意克服在思想上存在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桎梏。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意识和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起适应时代变化,符合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的思想认识,使组织人事工作在总体思路上与时俱进,不落后于时代。组织人事工作要创新,就要建立起保证选人用人公道正派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建立这一机制,构建起选人用人公道正派的舆论导向,营造起用公道正派的作风选人用人,选用公道正派的人的浓厚氛围,用公道正派的旗帜赢得人心。二是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健全干部民主推荐制、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用公示制、干部定期考核制、干部工作评价会审制,并逐步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进一步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职工群众对干部的公认度。三是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完善对干部管理监督的配套措施,实现对选人用人权力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防止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选人用人公道正派机制的有效运作,努力把组织人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覃峰2003年10月3日

篇4

公道正派是组织人事干部搞好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标准,是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行为准则。一个组织人事干部要做到公道正派,就必须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做好做实。一、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上下功夫对每个组织人事干部来说,世界观是直接影响其坚持公道正派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们组织人事工作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证。但是,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每个组织人事干部所持的态度和做法是不尽相同的。这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正是一个人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自身世界观的具体反映。事实充分证明,我们的世界观正确了,组织人事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把握住,公道正派才能坚持好。反之,公道正派就会偏移正轨,组织人事工作就会出错,造成损失,损害组织人事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好公道正派,不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为什么要改造世界观的问题,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改造世界观的问题。组织人事干部怎样才能改造世界观呢?关键在于抓好科学理论学习。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mzd、dxp、jzm、hjt关于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的集中学习教育研讨活动,切实解决好进组织人事部门为了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干了什么?在塑造良好形象中树了什么?通过学习教育,自觉纠正思想上存在的“公道不公道关键在领导,正派不正派,要看上梁歪不歪。集中学习教育是领导的事,与我们一般组织人事干部没有关系”的认识偏差。在思想上明确公道正派坚持得好不好,不是与己无关,而是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是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的大问题。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定位公道正派的内涵与要求,把公道正派作为搞好组织人事工作的灵魂,作为评价组织人事干部言行品德的一面镜子,作为衡量组织人事干部形象的一把尺子。用以经常对照,自省、自警、自慎,不断从细微之处进行正确世界观的培养和锻炼,把公道正派的原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担负起为铁路跨越式发展选好人用好人的政治责任。二、在塑造良好的形象上下功夫组织人事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组织人事部门的威信,影响着组织人事工作的好坏。树立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求的,是组织人事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是干部职工的信任所期望的,对每一个组织人事干部来说责无旁贷。如何才能树立起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呢?mzd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大家都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jzm同志在山西考察工作时也曾说过:“领导干部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把人做好。本事越大,搞不好危害越大。”这些论述极为深刻,为我们组织人事干部如何做人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堂堂正正做人。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生的追求。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在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的一切。其次,要正确处理好荣与辱、苦与乐、尊与卑、公与私、公与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在“名”与“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严格自律,自我约束,见权不争,见钱不贪,见物不索,见色不迷,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永葆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本色。二要公公道道办事。在工作中要坚持党性原则,按政策办事,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贯彻政策不走样,执行规定不变调,严格程序不简化。对工作中发生的违规问题,敢于抵制和纠正,不做明哲保身的老好人。办事情,不夹带个人感情,不讲亲疏远近,不分职位高低,开前门,堵后门,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处理问题,符合规定要求的就解决,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都不能办。对来信来访要认真处理,耐心解答,及时解决,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要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本职业务知识,熟知有关政策规定,明确工作程序,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要严谨细致,防止工作差错,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三、在创新工作新思路上下功夫创新,不仅是促进组织人事工作的动力所在,也是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体现时代性的具体表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组织人事工作的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老办法、老套套,不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让人信服,是难以取信于职工群众的,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就可能大打折扣。组织人事工作要创新,就是要求组织人事干部紧密结合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科学的辨证的理性思考,认真分析组织人事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敏锐地把握客观情况的内在变化和必然趋势,用改革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研究、探索如何推进组织人事工作的新思路,提出新方法,新对策。要注意克服在思想上存在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桎梏。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意识和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起适应时代变化,符合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的思想认识,使组织人事工作在总体思路上与时俱进,不落后于时代。组织人事工作要创新,就要建立起保证选人用人公道正派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建立这一机制,构建起选人用人公道正派的舆论导向,营造起用公道正派的作风选人用人,选用公道正派的人的浓厚氛围,用公道正派的旗帜赢得人心。二是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健全干部民主推荐制、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用公示制、干部定期考核制、干部工作评价会审制,并逐步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进一步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职工群众对干部的公认度。三是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完善对干部管理监督的配套措施,实现对选人用人权力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防止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选人用人公道正派机制的有效运作,努力把组织人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覃峰2003年10月3日

篇5

一、以农立国派

“以农立国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章士钊、董时进、梁漱溟和晏阳初等人。“以农立国派”主张复兴农村,主张振兴农业从而发展工业,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以农立国”的原因。(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有着深厚的农本观念和农业生产经验,“以农立国”可以充分发挥优势。(2)基于“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的优劣之分,所以应该“以农立国”。(3)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先行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关于“以农立国”的路径。“乡村建设派”基于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乡村建设是中国工业化的惟一道路。乡村建设运动的中心理念是中国的问题既非政治问题,也非经济问题,而是文化和教育的问题,认为中国的问题不需要任何制度性的根本改革,而应返回到“农本社会”、“伦理本位社会”,于是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

对于“以农立国派”可以做如下的判断:第一,梁漱溟和晏阳初他们的乡村建设运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如识字教育、乡村卫生、农业推广、经济合作、农民自卫以及整个县政建设,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第二,“以农立国派”的思想所蕴涵的农业文化理念,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农业的意义,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章士钊基于政治道德和法律习惯的差异对农业国和工业国的分析,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农业文明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区别:后者充满着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贪婪,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界日趋严重的对立,而前者则蕴涵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存意识。当然,“以农立国派”也存在不能正确认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没有找到农村衰落凋敝的真正原因等问题。

二、以工立国派

在这次大的论战中,“以工立国派”占据了主流,原因是众多学者深为中国发展落后局面所震惊,急于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以工立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恽代英、孙倬章、杨明斋、吴景超和张培刚等人。“以工立国派”认为,发展工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先决条件,只有振兴都市工业才能救济农村。“以工立国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以工立国”的优点:(1)从经济角度而言,资本主义已经进入经济扩张时期,中国不发展工业,必然受制于列强的经济控制(孙倬章,1923)。(2)从政治层面而言,恽代英认为,能够以工立国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之大事,中国想要改变殖民地的面貌,改变被列强侵略欺凌的局面,必须发展工业(戴英,1923)。具体到国内的民主政治,孙倬章认为,两种分歧关乎保存专制政体还是实现民主政治。(3)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角度而言,如果不发展工业,将成为文化科学技术的落伍者(孙倬章,1923)。

第二,关于“以农立国”的劣势。孙倬章认为“以农立国”的诸多不利因素,而吴景超则将反对“以工立国”者分为四派,即夸大派、禁欲派、因噎废食派和畏难退缩派(吴景超,1934)。

第三,关于工业化的途径。“以工立国派”的代表人物吴知认为,发展工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以及机制方面采取如下途径:(1)工业生产的资本问题,就是要“强迫统制消费”,储蓄资本。(2)人才和技术,就是要“积极普遍推行生产的教育与训练,培植工业化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救济失业的有用青年”。(3)要“讲求科学管理和生产统制”(吴知,1936)。很显然,吴知在这里所谈及的关于生产统制的问题在另一位“以工立国派”的代表人物张培刚那里得到呼应。

第四,“以工立国派”对农业问题的看法。“以工立国派”强调发展工业,并不是不重视农业。比如,孙悼章在主张发展工业的同时,也提出了发展农业的一些政策:如设立农业银行,提倡信用协作,从经济上援助农民;从法律上,在地租契约方面给予农民以法律上的保护;从教育上,设立农校,使农民接受普通的农业知识,提高农业的生产力等(孙倬章,1923)。张培刚更是在这一论战的过程中提出了广义工业化的概念,进而阐释农业的基础作用(张培刚,1938)。

“以工立国派”所提出的关于工业化所需的资本来源、工业化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以及工作机制的思考至今仍有许多借鉴意义,他们所提出的关于发展民族工业的思想对于今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仍然振耳发聩。不足之处有二:其一,他们中如袁聘之所强调的要与当时的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合作,要求政府维护关税、货币的独立性,阻止外国商品的涌入,扶持和发展民族工业,但在当时“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其二,在论争中表现出寻求工业化“捷径”的意图,存在盲目崇拜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过分强调统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倾向,对工业化道路的具体路径和复杂结构分析还略显粗糙和肤浅,对社会转型期的各项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调和派

与“以农立国派”和“以工立国派”不同的是,在当时的论战中也有学者试图要超越“以工立国派”和“以农立国派”,走第三条道路,但这一派人数不多。他们打着走第三条道路的幌子,骨子里还是小农经济的思想。“调和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郑林庄和杨铨等人。

郑林庄主张,要超越“以工立国”和“以农立国”,在农村发展合作社工业,这也就是郑林庄提出的试图超越“以农立国”和“以工立国”的“第三条道路”。为什么不能走吴景超所主张的“都市工业”的道路而只能走他所主张的“农村工业”的道路呢?郑林庄认为,“都市大规模工业是要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才可以得到长足发展的:(1)一个能够自主的国民经济;(2)一片可做工业化必然产生的过剩生产的销售之尾闾的土地;(3)一群真实的科学家和有科学意识的民众”。郑林庄认为,这三个条件中国都不具备,而培植农村工业则行得通。郑林庄的“第三条道路”只是一个从理想化农村工业发展到都市工业的模式(郑林庄,1935)。张培刚对郑林庄的观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在《第三条道路走得通吗?》一文中谈到:“我们承认中国经济建设,应走上工业化的路径,同时也承认由农业社会的阶段不能一蹴而就达到工业社会的阶段。但是农村工业是否能作为二者间的一架桥梁,在目前的中国,究竟能否使国民经济的基础树立起来,我们却有几点意见。”张培刚主要通过对工业生产日益标准化和合理化分析,说明发展农村工业是行不通的,工业化才是正途(张培刚,1935)。调和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杨铨也提出过“工与农并行而不悖,相得而益彰”的思想(杨铨,1923)。客观而言,“调和派”的很多想法只能说是空想,在实践中更是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当时的争论中,这一派的声音显得非常微弱。

四、先农后工派

基于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先农后工派”认为应先行复兴农村、振兴农村,才能进一步发展工业。“先农后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漆琪生和翁文灏等人。“先农后工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先行发展农业对于复兴农村、振兴农村的重要性。(1)先行发展农业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困境的必要条件。(2)中国是个农业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必须先行发展农业,振兴农村。(3)复兴农村和振兴农村对于社会稳定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先行发展工业缺乏现实的客观条件。漆琪生认为,如果先行发展工业,那么,现实的状况就是,“帝国主义之抑制与摧毁”,同时,中国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不能采取有效的关税保护政策,其结果是中国幼稚的工商业不可能存活下来(姚溥荪,1935)。

第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思想。循着上面的思路,翁文灏则进一步提出了“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思想。“立国虽不妨以农业,建国则必须以工业”(翁文灏,1940)。

第四,“先农后工”的路径,就是要建立农村合作社,从而变革农村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农业生产关系。在漆琪生看来,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关系与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问题,要革新农业生产关系,建设新的农村经济体制(漆琪生,1935)。

应该说,“先农后工派”在立国方面把农业和工业置于同等重要的程度,只是由于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差异强调其发展次序和着重点的不同。特别是翁文灏提出的“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口号,是综合了各方观点所长,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思想。但是,“先农后工派”也是避免涉及政治问题,把讨论仅仅限于经济层面。漆琪生就不主张在农村建设中谈论政治问题,原因在于“假如一定要将政治问题牵入,则不仅问题讨论的范围益增扩大,内容益增复杂,而且还将因政治问题解决之艰难,容易陷溺于悲观的宿命论者之泥沼,坐听政治的裁判,放弃一切经济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势下,农村建设故然没有成果,工业建设亦将是同一的运命”(漆琪生,1935)。由于缺乏现实的制度保障,“先农后工派”的许多思想也就仅仅限定在理论层面。

转贴于

五、革新制度派

无论是“以农立国派”的梁漱溟、晏阳初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工立国派”的袁聘之发展民族工业的思路,还是“先农后工派”的漆琪生关于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建设农村新的经济体制的设想,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强调与现政权合作,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他们理想的幻灭以及他们思想和理论在实践中的破产恰恰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发展道路根本所在,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关于这一方面,“革新制度派”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革新制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千家驹和许涤新等。“革新制度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革新制度”的必要性。对于如何认识中国的发展前途,究竟是以何立国?为何必须首先要革新制度。在“革新制度派”看来,从政治层面而言,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是讨论“以何立国”的首要问题,只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局面,建立民主的共和国,我们才有资格谈论“以何立国”。

第二,如何“革新制度”?在“革新制度派”看来,首先要推翻旧的政权,建立新中国。随后为了使中国工业化,农业走向工业化的途径,必须做到: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国家所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实行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办法,扫除农村的封建关系。这才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工业化应走的道路(许涤新,1940)。

“革新制度派”的许多思想后来得到了印证和实现,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实行的发展农业和工业的许多举措,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初步建立,恰恰表明了“革新制度派”的观点,那就是只有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的农村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中国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讨论和实现立国问题。

六、若干思考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关于中国究竟是要“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可以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先贤们无论处于怎样的立场,他们对于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满腔热情和理性思考。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1.1920年代末到1940年代的这场关于农村建设的争论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作为深受西方列强侵略之苦、之辱的中国的知识界,为了自强图存而对中国发展方向所展开的进一步的争论和深入的思考。他们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进行民族主义回应的同时,对西方的文明估价由最初的器物层次上升到制度层次,进而涉及到精神领域,应该说是非常大的历史进步。

2.作为“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的四大论战之一的“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争论的分歧实质,是中国的知识界的文化方面分歧在经济思想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和反映。在1920年代,当论战刚开始时,双方的阵线分明:所有反对中国大革命的封建顽固派,阻止新思潮反对新文化的国粹派和“甲寅派”,以梁漱溟为代表鼓吹复兴中国文化的新旧调和派等等,都属于“以农立国派”。而“以工立国派”的阵营则都鼓吹新文化运动,甚至是西化论的主张者。

3.论战在最初表现出应景化、简单化和理想化的特点,论战的各方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变革,对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改造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比如,“以农立国”和“以工立国”两派的争论表现出非此即彼的简单的二元化思维模式,认为农业化就是恢复小农经济或小生产力的农业经济,而工业化就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计常常表现出理想化的倾向,这也导致了他们的许多论争仅仅限于理论的层面,缺乏实践的基础。随着论战的深入,各派思想的碰撞,论战的简单化和理想化倾向才逐渐改变。

4.“以农立国派”、“以工立国派”和“调和派”的思想反映了他们没有弄清农业与工业、农村和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辩证关系。他们或片面强调农业和农村的重要性,故而主张复兴农村;或片面强调工业和城市的重要性,而主张发展工业、繁荣都市;或者走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进行调和折衷。故而用翁文灏的话来说,这几种主张“各有其长处,分开来看,都觉得太偏,合起来说,才是正道,二者是相辅相成,而不可分的”(翁文灏,1940)。因此,作为“先农后工派”的代表翁文灏提出的“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思想可能更切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但毋庸置疑的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是制度问题,这一点,“革新制度派”对中国发展问题的认识显然又超越了上述四派。

5.这场论战表明,农村的真正出路、中国发展的真正希望是推翻旧的政权,建立一个真正代表民众利益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奉行改良主义的路线,只是在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实行社会改良,而无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其结果是“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农民(尤其是自耕农)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衰落,实现农村经济的复兴”(郑大华,2006)。

篇6

如上所述,官商矛盾不仅在洋务企业内部存在,而且也在洋务企业外部存在,它是贯穿于整个洋务运动始终的基本矛盾,是洋务运动的基本矛盾。前文的分析表明,产生这一基本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所导致的千年变局中,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试图将近代工业生产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压制和阻止民间私人资本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引起了官僚垄断资本和民间私人资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可是,有论者并不这样看问题。他们认为洋务运动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他们说道:"洋务运动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封建经济解体下出现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同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外国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而日益加深。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洋务派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当时,两派围绕是否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展开的斗争,实际上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斗争。"并且称洋务派的思想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除此之外,没有"切实可行的先进思想"。他们把所谓早期改良派,也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归类于洋务派的思想,认为早期改良派与洋务派在诸如设议院等一些不同于其他洋务派的观点,源于他们的出身经历、时代条件等原因,是一个认识过程的问题。他们由此把洋务运动定义为一个"挽救民族危亡与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124]

首先,持这种观点的人混淆了社会基本矛盾和洋务运动基本矛盾的区别。生产力发展状况与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能直接映射到一场运动上去。一场运动的基本矛盾是由运动的纲领和路线决定的,而不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本身决定的。如果运动的纲领、路线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基本矛盾,那么,它将有助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否则,它将产生新的矛盾,从而激化或延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洋务运动的纲领和路线不能正确地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致使官商矛盾成了贯彻始终的基本矛盾,因而至少延误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上述论者有意扩大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分歧,模糊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之间的分歧。他们把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分歧说成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分歧,这样,二者之间的分歧就成了纲领性分歧。任何人都不可能否认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所区别的只不过是手段的不同。洋务派主张仿效近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即用所谓"图强"和"求富"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他们并不是要让民间、让整个社会掌握近代的生产技术,而是要把这种生产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认识到,如果让民间社会掌握了这种技术,那么,清王朝统治的崩溃也就为期不远了。这一点,李鸿章看得最为清楚,也是最为着急的。关于近代军事技术,他早就向同治皇帝上奏道:最可怕的是民间习得枪炮技术,如果民间"有不肖之徒,潜师洋法、独出新意,一旦辍耕太息,出其精能,官兵阵陈相因之兵器,孰与御之"?因此,"鸿章所为每念及此,不禁瞿然起立,慨然长叹也"[125]。关于近代工业技术,他也了解其中的妙处,但就怕被民间习去。他说道:洋机器"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仍不外乎机括之牵引,轮齿之相推相压,一动而全体俱动,其行象固显然可见,其理与法确然可解。惟见先华洋隔绝,虽中土机巧之士莫由凿空而谈。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覆,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照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126],真是忧心如焚。所以,他主张"变法图强",也就是通过所谓"变法"来使清王朝自己掌握近代的军事技术和工业生产技术,阻止民间掌握这些技术。那么,怎样才能使清王朝自己掌握这些技术呢?按照李鸿章的设想,主要要进行下述三个方面的变法,[127] 即:(1)改革军事技术,建立近代海陆军;(2)发展近代民用企业,设厂造耕织机器、开煤铁各矿、兴办轮船铁路,其方法是"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ZW(〗《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34,第41页。〖ZW)〗,也就是所谓的"官督商办";(3)改革科举制度,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于沿海省份设立洋学局,学有成效者,授以实缺,与正途出身无异。后一方面的改革主要是为前两方面的改革提供人才。这些内容,完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当然,李鸿章的变法思想在洋务派中也是比较激进的。在当时,清政府中对于如何在"三千余年一大变局"[128] 中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有四种意见。一种是坚持同治初年的"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传统观念。再一种反对改变旧事物,只主张购械制器,而对于设厂制造耕织机器、开煤铁各矿、兴办轮船电报铁路等发展近代民用企业的做法,则表示坚决反对。礼亲王世铎、王文韶及地方督抚中的多数人都属此类。第三种是既主张购置西方的船炮,也同意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近代机器,兴办近代民用企业。刘坤一、李瀚章、李宗羲等人即属此类。第四种在主张引进西方的船炮、机器、近代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求对旧的制度(如科举制)进行某些改革,李鸿章、郭嵩焘、丁日昌、沈葆桢四人属于此类。持第一种意见的人可称为"古法"自强,持第二、第三种意见的人可称为"借法"自强,持第四种意见的人可称为"变法"自强。[129] 第一种人是顽固派,第二、三、四种人都是洋务派,只不过在深度上有差异。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其分歧只不过在如何维持之上。也就是说,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分歧在于用什么手段来维持清王朝的统治,是尚礼仪、用人心呢,还是不同程度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局部变革一些体制因素。在此,我们看不到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斗争,只有如何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的斗争。而这两种斗争的性质显然是完全不同的。否则,怎么可能出现当时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在洋务派与顽固派在关于同文馆是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学习天文算学(1867年)、关于是否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1874年)、关于是否修筑铁路(1880-1889)的三次大论争中,都支持了洋务派的情况呢?正因为二者之间只有手段的区别而没有目的的分歧,慈禧才会支持洋务派。正因为如此,才有人把慈禧称作洋务派的首领。[130]

那么,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之间的分歧又是一种什么分歧呢?我首先分析一下二者之间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怎样的分歧。

首先,在对待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上,早期改良派主张积极抵制,而主要的抵制手段在商战;而洋务派则坚持采取妥协性的"和戎"政策,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手段上,则主张以兵战为主。洋务派是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才兴起的,有的甚至亲历了鸦片战争,他们尝够了洋枪洋炮的滋味,所以完全丧失了抵制侵略的决心,妥协和周旋成了他们与侵略者打交道的主调。如曾国藩教导李鸿章说:与洋人交际,"词气宜和婉,意思宜肫诚,切不可露傲骨之象。阁下……尤宜和顺,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131]。李鸿章十分理解这一原则,复信道:"自周秦以后驶外难,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久长,……吾师弟在位一日,不得不于此致力一日耳"[132]。当然,洋务派对侵略者的妥协和退让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从内心来讲他们并非完全不想抵抗。若论及如何抵抗,洋务派倾向于兵战。洋务运动的首要着眼点是加强军事技术,70年代开始的创办民用工业活动,主要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兴办煤铁矿,是因为"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英国所以雄强西土者,惟借此二端耳。……此等日用必须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133]。设立轮船、纺织机器各局,是因为"水师与制造相为表里,偏废则不能精"[134]。总之,"商务与船政互为表里,以兵船之力卫商船,必先以商船之税养兵船"[135]。"以商力养兵力",这就是洋务派关于商力和兵力之关系的方针。直至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清政府仍在强调:"自强之计首在练兵",而"练兵必先筹饷"[136]。与洋务派不同,早期改良派主张坚决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例如郑观应办洋务主要应是为了御外侮。他把御外侮当作头等大事。他说:"当今之世,与古者情形不同,防外侮更重于防内患"。他主张"远情,师长技,攻其所短,而夺其所恃"[137]。在抵抗侵略的手段上,早期改良派并不排斥洋务派的船炮方案,但主张主要靠商战。这是因为早期改良派认识到,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两种形式,即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中,经济侵略比军事侵略更为严重。"各国兼并,各国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其订盟立约,聘问往来,皆为通商而设。……彼不患我之练兵讲武,特患我之夺其利权,凡致其力于商务者,在所必争。"[138] 郑观应因此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139]。主张"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140]。王韬认为"彼所患者不在我之兵力,而在我之商力,盖恐我国以商力与之争衡耳。……窃以为商力兵力妥当兼行而并用也。盖练兵以保商,而国威振,国体之尊,即系于是"。他指出:"英之立国以商为本,以兵为辅,商之所往,兵亦至焉。而兵力之强,全在商力之富,以商力裕兵力,二者并行,而乃无敌于欧洲"[141]。薛福成提出"兴贸易藏富于商民则整顿船务为其急政"[142],把练兵的目的指向商务。陈炽指出,自从通商以来,"将利权所在,举而畀诸异国之人,频年海溢川流,岁出金钱万万"。他深感"通商一事,其蠹中国者至深",提出必须"振兴商务,以与彼争"[143]。也就是说,早期维新派主张用商战的方法抵制外国侵略者,其指导思想是"以兵力佐商力",这与洋务派的"以商力养兵力"形成鲜明的对照。

"以商力养兵力"还是"以兵力佐商力",乍一看,似乎区别并不大,只不过是以何者为主、何者优先的问题,但细分析起来,其间的差别就大了,甚至可以说是实质性的、体现两条发展道路之争的差别。首先,以商力养兵力,就是把发展民用工业置于发展军事工业的目标之下,而不是把它作为发展民族工商业,确立民族独立的根本方法。加上如洋务派自己也认识到的那样,靠单纯的兵力是无法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的,中国只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了。相反,以兵力佐商力,就是要把发展民族工商业放在首位,通过建立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民族资本主义道路。其次,以商力养兵力,必然要求把商力的发展严格地限制在养兵力的范围之内,即为了实现用商力养兵力的目标,必然严禁商力扩散于民间社会之中,严禁民间资本的自由发展。相反,以兵力佐商力,则要求把发展商力当作目标,也就必然要求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发展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早期改良派人物都要求发展民间和私人资本,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的思想体系的必然结果。早期改良派人物在早期大都赞同洋务派的官督商办论,但他们的基点与洋务派迥然不同。早期改良派是在主张发展民间私人这一基础上支持官督商办的,他们希冀通过官督商办,达到国家政权支持民族资本的发展。他们的基点是商办,是发展民间私人资本。如王韬十分赞同仿行西方的公司组织,但在公司应官办还是商办问题,他明确表明"愚见以为官办不如商办"[144]。他认为应许民间自立公司。他这样写道:"若开掘煤铁五金诸矿,皆许民间自立公司,视其所出繁旺与否,计分征抽,而不使官吏得掣其肘。又如制造机器,兴筑铁路,建置大小轮船,其利皆公之于民,要令富民出其资,贫民殚其力,利益溥沾,贤愚同奋。……夫能与民同利者,民必与上同其害,与民共其乐者,民必与上共其忧。"[145]他对官督商办的理解是,"官商相为表里,其名虽归商办,其实则官为之维护保持"[146],"商出赀而官预其间","实以助商而非病商"[147]。马建忠极力主张自由发展民营工商业,反对洋务派压抑和限制民间资本,他对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十年专利提出了批评。他主张取消对民营事业发展的禁防,他说:"法宜因民之利,大去禁防,使民得自谋其生,自求其利,在上者第为民除害,设法鼓舞,令民踊跃于农桑懋迁而不自知"[148]。马建忠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总以商人纠股,设立公司为本"[149]。在论修铁路时,他说:"民资虽竭,独不能纠股而积少成多乎?联官商为一气,天下岂有难成之事"[150],希冀以官助商。薛福成要求实行恤商、励商政策。他指出,西洋"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殖之者,无微不至"[151]。怎样恤商、励商呢?薛福认为最重要的是准许与奖励商民自己筹立股份公司。他说:"西洋诸国,开物成务,往往有萃千万人之力而尚虞其薄且弱者,则合通国之力以为之,于是鸠集公司之一法,官绅商民各随贫富为买股多寡,利害相共,故人无异心,上下相维,故举无败事"[152]。他认为官督商办的作用,在于"官为设法提倡,广招殷商,设立公司,优免税厘,俾资鼓励"[153]。郑观应不仅是官督商办的支持者,而且亲身加入了官督商办的事业之中。但是,郑观应参与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并不等于他支持洋务派搞官僚垄断资本。前文中已有所记述,郑观应在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权应由官方掌握还是由商方掌握,与洋务派官僚是有分歧的。经营权由商方掌握,官督商办企业实质上是一种民间私人资本,只不过是得到官方的保护而已;相反,若经营权由官方掌握,官督商办企业就是一种官僚资本,只不过是利用了民间资本而已。郑观应要求由商方掌握经营权,实际上是要通过官督商办形式发展民间私人资本。他认为只有发展民间私人资本才能发展民族工商业。他在论述商人兴办船厂时这样说道:"诚能去其畏官之隐衷,予以谋生之大道,准由公正精明之商总,精择洋匠,开设船厂,实力监工,彼将视为身心性命之图,制造必精,程功必速,成本必廉,虚费必省"[154]。郑观应在参与官督商办企业的管理中,始终强调坚持维护商股股东的权益,1893年盛宣怀不经股东擅自将招商局款项移作办银行之用,郑观应对此非常不满。他说道:这"虽是挽回利权之策,然擅拨局款兼办银行,不会股东,只求直督批准,于商律不合。盖商律凡公司欲营业,必须开股东会,从多数取决,才可施行。若大权操自直督,无庸商诸股东,日后直督换人,所委总办假公济私者,流弊不堪设想"[155]。1900年以后,开平、电报、招商三局都发生了重大的变更,官权压倒了商权,郑观应本人也蒙受打击,他终于认识到靠官督商办是不能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官督商办是侵蚀民间资本、阻碍私人资本发展的虎豹豺狼,发出了"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的愤怒吼声。

从如何对待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到如何对待民间私人资本的发展,反映了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之间在相互关联的一系列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不难看出,只有按照早期改良派所主张的那样,以兵力佐商力,坚持发展民族工商业,坚持用国家的力量保护和发展民间私人资本,才能在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走上独立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这里,我们看到,只有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之间的分歧,才是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分歧,而在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是看不到这种分歧的。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分歧是怎样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的分歧,即是(由清政府及其官僚们,而不是由整个社会)掌握近代生产力还是固守旧法的分歧。两种分歧的性质是不同的。

从以上分析来看,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无论在经济思想还是在政治思想上,都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不是能够用"认识也有一个过程"[156] 来概括的。事实证明,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的分歧是两个正在形成过程中的两个阶级之间的分歧,是关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分歧。当然,早期维新派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这种认识的。他们主要是在中法战争失败、洋务运动初显败迹之后,才逐渐认识到并扩大了与洋务派的分歧。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洋务派与自己的分歧。二者甚至在"师夷长技"和"变法自强"的共同目标下,一同开展洋务运动。洋务派有赖于早期改良派参与洋务运动,而早期改良派则需要洋务派的扶掖重用。早期改良派大多富有知识但地位较低,洋务派则权重位高。在他们的联合当中,早期改良派处于依附地位。但他们相互视为同道,共同与顽固派进行论战,虽然他们的着眼点不一样。如在铁路大论战中,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都主张修铁路,但洋务派的着眼点是调兵运饷,而早期改良派的着眼点则是利"商政"。中法战争失败以后,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以后,由于洋务派压制民间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官商矛盾日趋严重,官权开始凌驾于商权之上,早期改良派才真正看清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只不过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的本质,认识到靠洋务派是不能发展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他们转而开始批判洋务派。他们反对官督商办,反对洋务派的产业统制政策,要求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他们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发展私人资本主义提供政治前提。当然,在洋务运动时期,早期改良派还不能完全脱离洋务派,形成独立的政治派别。直至甲午战争以后,早期改良派才逐渐发展成为维新派,发展成为独立的政治派别,并继续与后期洋务派和清政府进行两条道路的斗争,直至辛亥革命时期,由他们所领导的民族资产阶级才最终与清政府绝裂。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早期改良思想并不属于洋务思想的固定内容,而是一种先依附于洋务思想、后又从洋务思想中分裂出来的、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洋务思想并不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洋务派的目标不是"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是用垄断近代工业生产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只有早期改良派的目标才是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是,决定洋务运动的根本内容和方向的,不是早期改良派,而是洋务派,因此,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不可能是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只能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不是一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否则,何以会产生如此尖锐的、贯彻始终的官商矛盾。

有的人提出,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是"缩短中外的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作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并认为洋务派"基本上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157] 有的人还具体列举了七项洋务运动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项,即(一)开创和兴办了军民用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二)逐步改变了中国交通运输和通讯的陈旧状况;(三)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造就和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工人。[158] 如果撇开其他不论,只从器物上来看,洋务派的这些"成绩"确实是"事实俱在,无庸赘言"[159]的。而且,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自不必说,就是其军工企业,价值规律也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相当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160]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不能据此得出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结论。为什么呢?这里涉及到资本主义发生期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与民间自由资本主义的斗争问题。

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单纯划一的东西,它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划分。在资本主义形成期就存在的一种划分就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和民间自由资本主义。这两种类型的资本主义虽然都是以剩余价值生产为基础,但他们贯彻的是不同的原则、指向的是不同的目标。民间自由资本主义贯彻的是自由竞争的原则,其目标是促进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官僚垄断资本主义贯彻的是排斥自由竞争的垄断原则,其目标是阻碍资本主义在全社会的发展。两种类型的资本主义的斗争即使在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发生期也存在过。

我们曾经在分析了西欧原初工业化时期农村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发展之后指出:为了抑制农村的商品经济和农村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绝对王权曾与城市特权商人相结合,试图将包买商制工业生产形式推及农村各个角落;王权曾与特权商人相结合,共同反对农村的土地贵族,但在农村的原初工业化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危害自己的统治时,又与特权商人相结合,共同抑制农村商品经济和原初工业化的发展。[161] 在这里,我们想指出,封建王权不仅试图通过包买商制工业生产形式抑制原初工业化和农村中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试图通过建立具有封建特权的垄断性手工工场,对抗和阻止固有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英、法在其市民革命以前,曾经存在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手工工场时期"[162]。在这一时期,不仅广泛存在着自由资本主义性质的固有意义的手工工场,同时也存在着由王权给予经营特权的特权手工工场。王权设立特权手工工场的目的在于对抗和抵制固有意义的手工工场的发展。英国的伊利莎白时代,法国的路易十四科贝尔时代,都在全国范围内培植过特权手工工场。在法国,在波旁王朝初期就发布过勅令,企图将全国的新兴手工业和商人强行编入行会制度。英国也同样发布过全国范围的行会再编勅令。[163] 在禁止新兴手工业商人自由营业的同时,设立特权手工工场,以对抗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特权手工工场有以下诸方面的特权:(1)免税特权,即对工场主给予免除税金和进出口免税的特权;(2)选址特权,工场主可以无视土地所有者的意愿,强行征取有利的地址;(3)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垄断权,工场主优先其他所有生产者,垄断性购买原材料,垄断同类产品的销售,在5-10里以内或全州内垄断某种商品制造;(4)金融特权,即绝对王权通过前近代的金融财政统治体系将从农民和小生产者手里榨取来的租税,拨付或低息贷给特权手工工场,给予大规模的金融援助;(5)审判特权,即给予工场主以审判权和警察权,以对工人进行人身支配,追究逃亡,行施酷刑,进行封建统治;(6)授与称号,对有特殊贡献的工场主授与称号,给予贵族待遇。[164]绝对王权试图通过包买商制工业生产形式和特权手工工场,抑制自下而上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将新的生产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以维护绝对王权的统治。但是,由于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自下而上的资本主义终于冲破了绝对王权的抑制,在市民革命中推翻了绝对王权的统治,包买商制工业生产形式和特权手工工场都被解散了,自由资本主义即固有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取得了胜利。市民革命后,英国和法国都很快地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试想,如果没有市民革命打破包买商制工业生产形式和特权手工工场的统治,打倒官僚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能在英法获得全面发展吗?能出现后来的工业革命吗?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在形式上酷似资本主义,其实质却是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这一点不仅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发生期是这样,像中国和日本这样的后发工业化国家也是这样。在后发工业化国家中,民间私人资本主义确实需要国家的扶持和保护,但并不等于应当发展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在任何地方都是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的。

官商矛盾成为洋务运动的基本矛盾,意味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与民间私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之间的斗争,构成了洋务运动时期围绕社会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阶级斗争,而以洋务派为核心的官僚阶级则是支配这一斗争的主导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英国和法国,这一矛盾是通过市民革命来解决的,市民革命摧毁了绝对王权,摧毁了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使民间私人资本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中国,由于缺乏自下而上的发展力量,民间私人资本主义不可能战胜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给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以冲击的,不是民间私人资本主义,而是外国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以武力为背景,冲破官僚垄断资本主义,民间私人资本主义也获得极为狭窄的发展空间,这是甲午战争以后的事情。

结语:洋务运动时期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滥觞

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与民间私人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从现代化角度看,实际上就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现代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这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以民间私人资本为基础的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把中国引向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力图通过官督商办的形式获得国家政权的支持,而清王朝则要把中国引向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力图通过官督商办的形式把民间私人资本纳入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轨道。在洋务运动以前,双方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期,也是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滥觞期。甲午战争以后,民间私人资本和清王朝之间关于现代化模式的斗争还在进一步展开,并且扩展到了政治领域。

甲午战争以后,除了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继续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进行交织斗争外,还出现了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追求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尝试,力图将中国引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现代化模式与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一、后者力图促使清政府实现自身的近代变革,使清政府蜕变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权,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前者则认识到清政府是一个根本无法改造反动政权,力图推翻它并建立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以此推进资本主义现代化;二、后者追求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而前者则要限制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力图用发达国家资本的方式节制私人资本,以此防止因私人资本的过度发展形成私人垄断资本,因此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现代化模式与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间也是相互交织、相互斗争的。清政府、立宪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之间关于中国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走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呢,还是走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或者是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斗争,构成晚清最后时期决定中国发展方向的历史壮景。

转贴于

[122]《交通史电政篇》第1册,第8-10页。

[123]《皇朝经世文新编》卷13,上,第13页;《张文襄公全集》,奏稿,卷28,第4页。

[124] 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57、172、281、282页。

[125]《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第10页。

[126]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四),第14页。

[127] 参见章鸣九:《论李鸿章的变法思想》,载《历史研究》1989年第6期。

[128] 李鸿章语,见《洋务运动》(五),第319页。

[129] 参见章鸣九:《论李鸿章的变法思想》,《历史研究》1989年第6期。

[130] 姜铎:《洋务运动总论》,载《学术月刊》1983年第1期;《慈禧与洋务运动》,载《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

[131]《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18,第20-21页。

[132]《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0,第9页。

[133]《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9,第49页。

[134]《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8,第36页。

[135]《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41,第34页。

[136]《东华续录》,光绪朝,卷150,荣禄奏;卷154,戊申谕军机大臣等。

[137]《盛世危言》(五卷本),卷五,《民团》附论,此处转见夏东元:《郑观应思想发展论》,载《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2期。

[138]《盛世危言后编》,卷8,第74页。

[139]《盛世危言》初编,卷3,第11页。

[140]《盛世危言》三编,卷2,第1页。

[141]《弢园尺牍》,"上丁中丞书"。

[142]《筹洋刍议》,卷1,"船政"。

[143]《续富国策》,卷4,第2页。

[144]《弢园文录》,外编,卷10,第301页。

[145]《弢园文录》,外编,卷1,第22页。

[146]《弢园文录》,外编,卷10,第302页。

[147]《弢园文录》,外编,卷10,第304页。

[148]《东行续录》,第47-48页。

[149]《适可斋纪言》,第8页。

[150]《适可斋纪言》,第17页。

[151]《庸庵海外文编》,卷3,第7页。

[152]《庸庵海外文编》,卷3,第15页。

[153]《庸庵海外文编》,卷2,第9页。

[154]《庸庵海外文编》,卷2,第8-9页。

[155]《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29页。

[156] 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第282页。

[157] 李时岳:《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及其他》,载《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158] 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第154-155页。

[159] 李时岳:《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及其他》。

[160] 夏东元:《论清政府所办近代军用工业的性质》,载其所著:《晚清洋务运动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91-126页。

[161] 参见拙著:《中国和日本的早期工业化与国内市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5-126页。关于包买商制工业生产形式的概念和内容,也请参阅该书第一章第二节。

[16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406页。

篇7

派出所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

派出所成立于。主要担负着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近12平方公里的治安防范任务,全所编制24人,实有23人。

派出所户籍室被评为市局巾帼文明示范岗,被省厅授予三级派出所,被共青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连续三年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五年被当地街办和分局评为先进单位,两次获得“人民满意派出所”等荣誉。其中有7人立功,13人受奖。

以来,我所按照“三基”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分局“服务、创新、诚信、廉洁”的工作思路,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立足本职、求实创新,进一步夯实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开创派出所工作新局面,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服务群众,回应人民新期待

“群众没想到的我们要想到,群众想到的我们要做到,群众有困难的我们要帮到”。这是路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工作箴言。也正是这句普通的话语,从细微处反映了路派出所民警心系辖区群众,从方方面面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务实作风。

路派出所自从成立以来,就将服务群众作为全所工作的重点。他们积极开展“普法工作走出去”活动,在农村、社区、学校经常可以看到民警的身影,平日办案雷厉风行的民警,在给群众进行普法讲座时,却是不厌其烦,耐心而细致,他们采取组织演讲、开办板报、进行法律援助等多种方式,使普法形式生动活泼、学习人人参与、活动深入人心。派出所民警本着“普法教育,孩子抓起”的思想,在辖区学校增派法律辅导员,给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为了使孩子们不会觉得法律知识太过于枯燥,民警给他们看图片、看教育片,还定期带孩子们参观派出所,开展“我是小小户籍警”、“我为社区讲法律”等活动,现在法律辅导员已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又一位“好老师”。针对辖区12平方公里上,建筑工地多,外来打工人员多的情况,为了方便办理暂住证,民警亲自拿着照相机到工地采集照片,现场办理,节约了打工人员的时间,不让农民工走冤枉路,使农民工深深体会到警民情深。

服务经济,推动辖区新发展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路派出所承担着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世界五百强企业abb、西北最大全国前列的出口加工区等93家企事业单位保驾护航的职责。

所支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在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企业上力求新的突破,牢固树立“服务经济发展是公安工作第一要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新观念,推出十项服务承诺,积极开展亲商、便商、利商、护商活动,优化投资环境。随着开发区内重大建设工程相继启动,路派出所积极探索辖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新路子,全面启动互动式利商服务制度,他们深入企业,动员工厂企业物建治安信息员、防范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消防安全监督员,并为企业培训、创建护厂巡逻队。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在厂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加装监控摄像头,做到无盲区、无死角监控,全面提高了企业自身防范能力。针对企业和员工之间出现的矛盾纠纷,派出所主动进行调解,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近年来,他们为余名农民工解决了劳资纠纷问题,调解各类纠纷300余起,进行法制讲座50余次。

在平日工作中,所支部要求民警积极建立上门服务的工作联系机制,同时设立治安办公室,定期在企业内部开展法制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活动,给企业员工讲授法律知识,使每位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派出所细致、周到的利商服务,使企业工作人员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确保辖区企业产值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周边村落的经济发展。

服务民生,围绕“平安”做文章

路派出所根据辖区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锁定决战的主攻方向,积极采取“息诉罢访”、“打防结合”、“巡逻防范”等措施,为平安开发区不断服务。

为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路派出所针对辖区11个村,其中9个村要进行拆迁改造,各种矛盾纠纷较多的实际情况,本着坚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原则,及时深入辖区农村、企事业单位,了解动态,掌握情况,通过集中接访、集中排查、集中调处、集中整治影响社会稳定问题,主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真正为辖区创造好的群众氛围。2月中旬,辖区杨家村居民柳凤兰,因宅基地补偿问题,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并欲进京上访。得知这一情况后,所长许传彬和责任区民警多次深入柳凤兰家中,深入了解上访原因,认真讲明进京上访的利害关系,并积极联系杨家村领导、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及开发区城改办,基本解决了困扰柳多年的问题,柳凤兰当即放弃了上访念头。

打防结合,全方位强化社会面的稳定控制。围绕社会治安大 整治行动,路派出所在辖区内推行以gps巡逻车为主,城中村义务巡守队和企事业单位保安巡逻队为辅助的巡逻模式。针对人员密集、重点部位、易发案地区,调整巡逻时间和力量,加大巡逻密度和力度,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去年以来,路派出所先后打掉犯罪团伙3个,刑拘60余人,破获案件160余起案,为群众和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余万元。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报警率下降了15.3%,立案率下降了16.9%,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为开发区社会治安治理打下良好基础。

篇8

一、队伍管理新气象

结合“坚持政治建警察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工作力度,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全所民辅警统一思想认识,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同时倡导“工作成绩是干出来”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在派出所内形成“多干事、干好事”的良好风气。

1、发挥领导表率示范作用

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由我带头,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全体民辅警做出了表率。自我到任后,国庆值班期间多次连夜参与办理案事件,从接处警、制作询问笔录到完善办案流程等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了亲自参与,极大程度的调动了民辅警的工作积极性。

2、增强队伍凝聚力

到任后我与每一位民辅警都进行了交流、谈心,认真了解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建议,通过集思广益、坦诚交流,进一步融洽了同事关系,积极为民警、辅警排忧解难、加油鼓劲,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改变从内务开始

重新认识内务管理的重要性,消除民辅警消极懈怠心理,从思想根源上端正民辅警对待内务管理的态度。国庆期间由我带领国庆值班民、辅警将城北派出所大院各个卫生死角彻底清除;为解决派出所大院内停车不规范的问题,请专人为派出所搭建了停车棚,院内不出现一辆摩托车、自行车全部归入停车棚内。今后还将对民警办公室、宿舍的物品摆放、被子质量等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评分,公布评比成绩,对存在的问题当场责令整改并记录在案,建立长效机制。

二、业务工作新变化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明确任务目标,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一网考、奋进系列考核为指挥棒,让派出所人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确保派出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加强联系沟通,广泛征得支持

到任后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汇报工作,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积极到辖区重点单位走访,互通情况,对接工作,共同探讨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就下步工作达成共识,征得支持。及时与辖区学校主管领导和保卫部门负责人联系,多方了解情况,就下一步加强学校安保工作征求意见建议。

2.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结合“百万民警进千万家”等活动,强化社区警务工作,密切警民关系。进一步推进“一标三实”工作,不断加强对人、地、物、组织的治安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进一步加强辖区社会面吸毒人员管控、重点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中小学幼儿园安保、治安消防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的协调调度,从源头上抓起,不断提升维护稳定、治安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能力。

3、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从立足派出所工作业务提升的方向出发,在民辅警岗位分工上重新调整,与具体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任务的发展相互结合,合理确定工作任务对人之专长的需求。

教导员XX负责教育整顿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负责民辅警业务素质提升;副所长XX负责案事件办理,重点整治社会乱象;副所长XX负责一网考和专项行动考核,时常联系业务部门和工作责任落实。

三、创新意识新思路

进一步增强开拓进取,以创新求突破的意识,努力探索、尝试提升派出所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新途径、新方法。

1、积极创新派出所工作运行机制

未解决少数民辅警上班迟到现象的发生,城北派出所实行“早点名”制度,未杜绝落实不力、讲人情的事情发生,每日“早点名”教导员亲自负责落实。点名时由我对派出所昨日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本日工作进行安排。派出所实行两种考勤,一种由内勤负责掌握出勤基本情况,一种由教导员负责,包括口头请了假的迟到早退全部记录下来。

篇9

首先,关于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认识。“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句话是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来的,它非常明显地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升级版。我要说明的是,我们许多人对什么是“左”,什么是右,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左右的概念有“时空”的区别,也就是说:实践时的“左右”与立场的“左右”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关于实践时的“左”和右,毛泽东同志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就像女人生娃娃,才怀胎7个月你就叫她生出来,这就是“左”;已怀胎10个月你还不让她生出来,这就是右。这告诉我们,我们不要标榜着“左”要怎么,右又要怎么。事物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做的只是去认识规律,为我所用,而不是去“创造”规律――因为“老天爷”就是安排女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谁也无法改变,这是天道,即自然规律――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真正涵义。

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只是告诉我们: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必然激起无产阶级的反抗从而变成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而在资产阶级反动统治薄弱的地方无产阶级会首先取得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恰恰由于资产阶级的统治薄弱所以导致无产阶级的觉醒程度远远不足,又容易被资产阶级混入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所以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辩证的,而不是机械的。这是国际共运发展到现在我们所取得的所有经验,即认识到的社会形态发展(以数轴来比喻,仅讨论由0至1而非0至-1或者-1至0)规律。

为什么在党的文献中一说到左的错误,左字要打上一个引号?这是因为共产党是左派政党。这就要分析政治立场的左右了。即空间上的左右问题。

关于政治立场左右说法的来源,主流的观点认为是:1789年5月5日,在国王路易十六的亲自主持下,法国三级会议正式举行。牛津大学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中描述说,会议举行时,贵族派自然坐在国王的右边,因为这是“一种固定的特权标志”,有如坐在上帝的右手边一样。这样,“右派”就成为“政治既得权势的同义词”,而“左派”“就被用到反对派身上”。联系到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当时法国贵族特性的分析,戴维斯教授的这一记述是可信的。到1792年9月,法国国民公会废除王政,宣布共和。此后,国民公会中的“左派”与“右派”对立愈益明显。当时山岳派以雅各宾派为核心,占据会场左边及高处席位,政治立场相对激进于吉伦特派。“左”和“右”作为对立政治派别的比喻,从此开始。那么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物史观,左右的概念受特定的历史条件影响,即: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政党相对于封建贵族,前者是左派;后者是右派。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政党相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前者是右派;后者是左派。依据延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是右派,新兴地主阶级是左派。“儒家”是右派,“法家”是左派。评定的标尺就是为实现多数人的利益,服务于多数人的阶级意识的觉醒。现在西方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人权、自由、博爱”的口号,就是欧洲早期资产阶级为了反对欧洲封建主的反动统治而提出的,为的就是实现相对于少数封建贵族的多数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伟大的历史进步意义!而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阶级的压迫并没有消除,却而造就了更多的被压迫者――无产阶级。失地农民和产业工人,前者是后者的来源,占多数,为潜在的无产阶级。根据以上所说,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即为实现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促使底层劳动人民阶级意识的觉醒。

所以,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1)“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主要特指要注意时间(认识事物客观规律)上“左”、右的问题。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既要积极汲取前苏联模式和“大跃进”中盲目冒进、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的历史教训,又要避免建国后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毛泽东同志所批评的“裹小脚的女人走得慢”的右倾机会主义,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2)“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主要特指要注意空间(政治立场)上右的问题。也就是吴邦国同志提出的具体“五不搞”―― 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分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不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不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只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以通过党内路线斗争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让我们记住了这么一条真理:党内路线斗争是党的生命力的体现。哪一天党内路线斗争停止了,党的生命就完结了。这就预示着人类社会进入到更高的形态――共产主义。因此,不要怕党内有斗争,但是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不能另搞一套,不能搞分裂。自觉维护我们党执政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并且完善好发展好它。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次,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表述很准确很好,好就好在它具有极强的政治弹性,而且符合革命、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就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带头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中汲取苏联的教训,走自己的路――有中国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根源之一;《论十大关系》中有今天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的萌芽。因此,毛泽东同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论述的那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怎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芒呢?关键看行动,其次看宣传。行动的基础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还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在我们的舆论宣传上要特别注意整肃媒体喉舌的政治纪律!这个极为重要,特别是在现今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

那为什么一部分基层的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感到迷茫,不理解甚至“反感”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党建工作出现了问题,所以这次的报告提出了把党的纯洁性建设纳入党建主线。

第三,关于对“党的纯洁性问题”的认识。这次为什么提出“纯洁性”问题,那是因为我们党在现实上不够纯洁!这牵扯到现实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党章中有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的表述并不是在搞所谓的“全民党”。因为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悠久历史的农耕文明古国,优越的农耕环境造就了我们的经济生产文化是对内剥削的;而西方的经济生产文化源于希腊城邦的海上贸易即是对外掠夺的。这就造就了中国右派的老祖宗――封建地主阶级遇到外敌入侵,只能加重对内剥削以保反动统治的苟延残喘。形成官怕洋人、洋人怕老百姓、老百姓怕官的社会行为文化怪像,我们中华民族屈辱的近代史就是反映以上的生动教材。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统治阶级无法成为现代中国的领导者,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重任非中国共产党莫属。这也就是在现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共产党的地位无法被撼动的根本原因。

从现实上看,中国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样的情况下,在中国作为被统治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生存,但不可能成为中国的核心领导力量。

综合历史与现实,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左派的核心领导力量,不仅担负着劳动人民的利益,还担负着国家的利益。这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左派只须担负本国劳动人民的利益,国家利益可以由右派去争取。这就可以理解法国的国内政治环境左转了,但是依然免不了要跟随美国入侵利比亚。所以,“双重担负”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根本的政治特色。那末,在党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实下,共产党员在思想上或多或少难免会受到主要由国内右派传播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本国小资产阶级思想以及一定小农意识的影响。党内思想的纯洁性问题显现。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免不了要吸纳一些民营资本精英入党,这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之一,那就免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余孽混入党内。一些私有资本壮大,必然也要求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寻求自身的代言人。党员队伍的纯洁性问题显现。

主要的由于这两方面的作用,党的纯洁性问题就突显出来。要解决好党的纯洁性建设问题。必须基于“社会主义是一个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来研究具体事项。工人阶级只有先掌握自己的国家,最终才能消灭“国家”这一私有制的产物,消灭阶级。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应该有这样的政治自觉性。这才是讲党性,讲政治!毛泽东同志讲过,中国共产党仅是中国人民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一个工具。因此,它没有自身的利益,要坚决把混入党内的谋私者清除出去。所以,从理论原理和现实情况上看,党的纯洁性问题必须纳入党建主线中来。

篇10

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所长,我认为在抓政治思想工作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各项制度把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1、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克服少数人头脑中存在的:“政治思想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要注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把政治思想工作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要力戒空谈真抓实干,坚持在任何情况下“以人为本”和“思想先行”,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政治思想工作不放松。要结合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确定政治思想工作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工作规划,结合当前公安工作任务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要使政治思想工作在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民警的自觉行动,需要政治思想工作去宣传、引导。然而由于人们社会地位、政治素质、知识修养、觉悟程度的差异,这就需要辅之以相应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以确保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新时期公安工作任务得以贯彻执行。为此,一是必须下力气研究和建立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任务的政治工作机制,完善公安政治思想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政治思想工作由軟变硬,做到有章可循。二是把公安工作的年度目标当作政治工作的总目标,制定出完成和实现公安工作目标的思想工作具体保证措施和工作制度,两个目标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因个别领导的好恶,使基层公安派出所政治思想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四是赋予政治工作者一定的人、财、物权,使他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基层公安派出所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性,也可使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完成好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使人民满意,社会稳定。

2、发挥党支部在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它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和战斗堡垒,要在基层公安派出所政治思想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每个支部成员和党小组长应当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成为政治思想工作的骨干。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具备蜡烛的品质,发挥蜡烛的作用,即: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既要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又要做周围群众的思想工作。基层党支部要把政治工作结合业务工作一道来做,把政治思想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各基层领导齐抓共管的局面,彻底改变政治思想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两层皮”的不合理现状,使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也使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更加突出。

二、做好基层公安派出所政治思想工作的一般措施

篇11

20__年的各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海运公安局的业务指导下,在与西岗交警大队、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公司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香炉礁客运派出所的各项工作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在交通部公安局组织的等级评定中被评为四级派出所,为在新海公司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企业更好地经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我所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队伍建设按照新海航运公司和海运公安局全年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的要求,我们始终把严格队伍管理、提高全体民警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作为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我们组织全体民警先后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有关论述,进一步学习了中央领导关于“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的重要批示,重点学习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活动,夯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以及“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等为主的思想教育内容,不断改进民警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认识,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宗旨意识。年初、年中、年末,局法制科专门组织全体民警进行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行政法律文书制作》、“大练兵”政治业务200题以及“二十公”精神100问等的学习培训,我们按照部局布置的自学要求,把法律文书、学习书籍和《模拟案卷》发到民警手里,又结合相关实际案件有针对性地组织民警进行互帮互学、互相赶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广大民警踊跃学习,相继通过了部、局的执法考核,不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时,派出所全体积极响应公司的“企业改制,我改什么”大讨论以及“双大活动回头看”等各项活动的号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人都写出了深刻的感想,明白了“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明确了任务,树立了信心,决心为公司更好地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通过每周一次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每月一次的所务会总结,使民警们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转变观念,树立依法履行职责和尊重保护人权的执法观念,把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严于律己,勇于创新,才能更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顺应港口客运形势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圆满完成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警务公开,民主评议,按规定将全所民警的照片张贴公示,面向辖区聘任2名警风警纪监督员,建立《旅客群众意见薄》,接受广大旅客群众的监督。全年共组织民警政治学习38次,业务学习36次,培训教育8次,召开所务会12次;接受旅客群众求救求助192次,调解各类纠纷96起,帮助旅客查找物品89次,为群众做好事163次,其中市级报登载3次,航运报登载5次,获赠锦旗4面,表扬信5封。二、港口道路交通管理作为港航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海防街、海运街道路交通顺畅与否关系重大。为避免上下船车辆压路、压港,我所交警早出晚归,工作在一线,他们始终把“来的了、走得好”当作最高工作标准:船没到他们就上路执勤,确保道路通畅;船离港后他们还要把侯船车辆疏导进停车场等待下一条船的到来;每次遇到大风压船、船期变换等特殊情况,全体交警全部加班加点进行交通疏导,直至把侯船车辆全都有序疏导进停车场、道路重新通畅起来才下班,从不叫苦叫累;同时,结合道路交通疏导我们积极组织保安员在路上引导车辆进三角地停车场停放,这样既可以在侯船车辆不满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场地收取一定的费用,又可以解决海防街、海运街道路沿线因缺少停车位而违章停车的实际困难。每逢周六周日是旧货市场的“大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大堵车,于是全体交警一直坚持放弃休息时间,加岗值勤,疏 导交通:为彻底根治旧货市场外非法占道经营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恶劣情况,我所交警与西岗交警大队、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多次开展联合清理整治活动,极大程度上整肃了交通,恢复了秩序;在此基础上,我所交警又联合周边兄弟单位一起向市、区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反应情况、阐明利弊,引起了市、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严格清理整顿和将马路市场迁移至铁西市场大院的措施,从而确保了海防街、海运街道路的通畅,使进出我港的运输车辆、上下船车辆、办公车辆能够顺利地行驶,各项业务工作能够顺利地展开,从而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三、码头现场治安管理加强码头治安管理,维护港口治安秩序,为企业客滚运输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客滚船运输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头戏,我们既要为旅客、车辆热情服务、令其满意,又要认真进行检查以确保船舶安全。于是,派出所全体民警在为旅客热情服务的基础上,制定了《防恐怖破坏预案》,严格做好“三品”检查工作:在客运站侯船厅和登船梯口对可疑人员依法进行盘查,对可疑行李物品一律开包检查;在停车场和车辆登船口客运值班民警队设专人检查,登船车辆检查率达100,对安全不合格的车辆一律禁止登船。同时,我们继续保持严打威势,对扰乱码头秩序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不徇私情,维护了港口的良好秩序。全年,我所共检查乘船车辆18406台次,及时发现并处理上下船车辆撞坏停车场围墙、栏杆的事件35起,全部予以修复,保证了港口的良好秩序。四、春运工作“春运”工作是全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安全、优质、有序”的总体要求,在局和公司的领导下,我所上下一致努力,以保证港船旅客安全、维护车客上下船顺畅为基本点,认真进行“三品”检查,疏导车辆,维护秩序,对扰乱港口秩序的人员进行了严厉处罚,据统计:“春运”期间我所共出动警力2130人次,协勤(保安)人员2070人次,共接送客滚船舶203班次,检查疏导车辆9792台次,拒载危险品车辆5台,查获易燃易爆危险品18件,安全运送旅客83119人次,为旅客调节各类纠纷19起,接受旅客求救求助25次,帮助旅客查找物品12次,救助离家出走少年2次,获赠锦旗1面,对港区客货运现场、重点要害部位进行检查5次,发现并整改隐患2起,从而确保了“春运”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五、保安队伍管理门岗保安队既是企业的安全保卫力量,又是公司义务消防队伍的中坚,派出所一直非常重视保安队的管理。首先,对每一名保安队员进行“两个意识”的教育,即“服务”意识和“窗口”意识,让每一名保安队员都牢固树立要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客户服务,努力做企业的窗口、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其次,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落实港口设施保安计划审核实施的各项规定,严格进出港人员和车辆的检查和管理,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港区(尤其是乘降船期间);各班按各自的巡逻线路、时间对港区各重点部位进行不间断地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同时,坚持组织保安队每周一进行训练,每月进行1次消防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和自防自救能力。全年共检查(登记)进出港人员16000余人次,检查(登记)进出港车辆18000余台次,进行港区巡逻检查21000余次,完成各种临时性工作(如搬东西等)80余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六、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按照工作部署,年初我们制定下发了20__年综合治理和安全防火工作安排通知,并层层落实责任制:与公司内部综合治理7个部门、安全防火4个部门签定了责任状,与辖区范围内7家外租场地单位签定了治安防范和安全防火承包合同;同时,确定了公司加油站、财务室、变电所三处重点要害部位,健全完善档案化管理,改进完善公司和加油站等应急预案7部,组织召开综治和防火会议35次,建立治保会4个,义务消防队2支(门岗保安队、装卸服务队),坚持组织保安队员每周进行一次训练、每月进行一次消防演练;组织全公司消防演习1次,利用消防接力泵直接从海里抽海水对加油站(模拟)起火车辆进行射水灭火,这项内容填补了我港在消防灭火设备和灭火作战方法上的空白,为我港的防火工作增加了安全保障。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特点,我们组织警力对全港范围进行综治和防火检查63次,发现并整改不安全隐患53项;本着“早要求、早接触、早准备、早处置”的工作思路,在施工队进港进行办公楼装修施工以前,我们便与其签定了《施工安全责任状》,提出了施工安全要求,对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进行了登记、办理了港证,并坚持每日早9点碰头会制度,随时对工地进行检查指导,解决施工时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公司安全,促进了辖区稳定。七、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的相关工作根据部、局关于“防爆炸恐怖袭击”的工作指示和要求,按照《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的规定,我们积极参与了港口设施保安现状的评估,确定了《港口设施保安调查的薄弱环节和缺陷》以及《港口设施潜在的保安威胁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反应预案;同时,根据港口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保安设施进入通道的保安措施》的要求,我们修订完善了进(出)港管理制度和规定,对确因业务工作等实际需要长期进(出)港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办理港证(人员267个,车辆65个),严格进行管理;并且,我们结合保安监视系统的安装使用,每日安排保安人员不少于6次不定时地对全港进行巡逻检查,以发现和消除不安全隐患。为落实《港口设施保安计划》关于演习演练的各项要求,根据我们港口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前我们制定的各项应急预案,我们制定了《进入2、3级保安状态的演练》和《发现爆炸装置应急处理的演练》等2部演习演练方案,并组织保安队员在全港范围内进行了实际操作演练,达到了港口局关于演习演练的各项要求。八、完善内部管理,参加等级评定为迎接部局对我所进行的等级评定,结合新海航运公司改制的实际,派出所进行了定员定编,并根据新的工作形势和工作范围制定了《派出所(各)岗位职责》及《绩效考核标准》,结合局进行的民警普查建立健全了民警自然档案,使对民警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按照部局的要求,派出所“走出去,请进来”向先进的兄弟派出所学习,不断建立完善公安各种法律文书登记和帐簿,健全公安各项规 章制度和管理档案,对辖区的常住和寄住人口进行普查登记备案,对辖区各单位进行检查汇报,并将情况输入计算机管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广大旅客群众的监督,并且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考核规章制度,每月对民警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时刻督促全体民警自觉履行职责,不断促进公安工作改善和民警队伍建设,派出所无三乱现象,民警无违法违纪行为,达到了辖区单位和群众的满意。现已顺利通过了海运公安局的年终执法检查考核,并已被交通部公安局正式评定为四级派出所。今年是新海公司改制成立的第一年,也是派出所各项工作打牢基础的第一年。我们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始终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视作工作中铁的原则纪律,始终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始终把“打牢基础、确保安全”当作最高工作标准,经过派出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达到了“为企业保驾护航、保一方平安”的宗旨要求。

篇12

【关键词】多党合作;社会服务;新路径

毕节试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探索和推动的重要成果,同时它也开创了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探索之路,是多党合作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范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派在试验区所进行的社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拓展,各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已经成为试验区建设对口帮扶多党合作高地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充分认识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的重要性

社会服务工作作为一种党派职能,是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及民主监督工作的延伸,也是参与试验区合作共建的载体。这项职能是党派直接面对社会、面对基层、面对群众的有效渠道。真正体现了参政党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的参政职能,同时也是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示范探路的特色工作。

1、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是试验区坚持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显著特征的。各派主要是以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法律以及经济等界别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她聚集了人才、智力的优势,各派是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旁观者、座上宾,而是要发挥她的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做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的建设者、参与人。解决毕节困苦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的过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是试验区当前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派参与毕节改革建设的第一要务。从政党制度的效应看,派对毕节的长期帮扶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建言献策、参与毕节社会服务的能力。各派汇集了许多专家学者,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这些优势作用的发挥和优势资源的转化,在毕节积极开展各类咨询服务,努力发现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参与服务,切实推动毕节试验区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是试验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从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发展、深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各派依托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以试验区的建设平台为载体,建立了党派干部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机制,使得试验区不仅成为多党合作服务科学发展的实践之所,而且成为派成员信仰锻造和干部淬炼的基地。如今,全面深化改革业已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共识与需求,更是推进试验区摆脱贫困跨越发展的动力。多党合作作为试验区改革发展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重要部分,既是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参谋长”,又是服务试验区群众的“贤内助”,对于毕节试验区来说要真正做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发挥多党合作优势,凝聚改革共识,汇集发展力量,树立服务理念,才能看清试验区改革发展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准方向创造性的拿出改革发展举措;在政治层面上充分体现改革发展事业在政治空间与区域空间的双层运行,在社会层面上增强像毕节一样的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自力更生的底气、骨气和志气。

3、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是试验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样的大逻辑下,作为助推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的外部力量,毕节的多党合作实践必须抓住新机遇、适应新常态、开创试验区决战贫困转型发展的新境界。这既需要充分发挥各派参政党的政治力量,也需要提高派参与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和合作共事能力。通过提升党派社会服务实践的质量,促进和保障试验区改革事业的稳步前进,为试验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协助。另外,要发挥参政党人才、智力密集优势。紧紧围绕试验区决战贫困,同步小康主线,在产业培育、项目合作、智力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不断完善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的新思路

新时期、新阶段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的路径必须要以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整合与扩容结合这个思路来走,这是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环境变化所决定的,也是党派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新思路。

1、毕节试验区各派社会服务工作的理论研究要理论与实践结合

多党合作参与毕节改革发展实践的28年,不仅推动了毕节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派的社会服务工作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可信和鲜活的实践素材,为了进一步推动毕节试验区的社会服务工作进步,提高参政党履职水平,需要对社会服务工作进行深层次的结合实践的理论探讨。如社会服务工作如何与参政议政相结合;探索和研究试验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派社会服务的定位、职能和途径;如何在试验区改革发展中围绕决战贫困、同步小康,在政策项目争取、智库人才锻造、产业招商合作、服务改善民生上发挥多党合作的社会服务职能作用等。

2、毕节试验区各派社会服务工作要坚持重点与一般结合

毕节市各县(区)的情况不一样,各党派参与的情况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多党合作社会服务工作要根据各个党派自身特点和所参与地方的具体实际,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方面,实现产业重点培育与地方区域实际相结合。一是坚持发挥党派界别优势促进社会服务工作向前发展。界别优势是八个派各自的特色,一定要根据各党派自身的优势,用己所长、避己所短。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试验区区域优势按需供给促进社会服务的有效性发挥。就毕节试验区总体来看,八个县(区)经济发展不同、社会服务需求也不尽相同,需要派开展社会服务前实事求是认真分析,不可统一模式9帚搬其他地方的方式方法。三是坚持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促进党派社会服务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模式较为单一社会服务已经不太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捐钱捐物不如捐智慧。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同步小康建设进程的发展,人民的需要随着时代在变化,这就要求党派的社会服务模式需要探索新的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如产业扶持、生态保护、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活动等。因此必须在实际工作别是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充实多党合作社会服务的内容,不断完善多党合作社会服务的内涵。

3、毕节试验区各派社会服务工作要坚持整合与扩容结合

俞正声主席来毕节考察时曾经谈到过“智力扶贫很重要的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但也要办一点招商引资的事情,办一点基础设施的事情,办一点民生改善的事情,给当地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服务做好整合与扩容,一是要整合社会资源,扩容政治力量使得社服务要与参政议政紧密结合。围绕参政议政开展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把社会服务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任务来抓。这必须通过在参与毕节试验区合作共建的实践中深入了解情况,在试验区社会服务工作中调查思考,集聚更为广泛的社会力量,对上接通天线向党和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对下更接地气满足老百姓的现实需求。二是整合工作载体,扩容工作空间使得社会服务工作与试验区实际更好地结合。从过去的单打独斗铺摊子的帮扶形式向集团体系合作建设强内涵的模式转变。在长期的多党合作社会服务工作中,注重服务可持续性,以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制度贯彻落实为契机,不断加大多党合作在毕节的社会服务工作力度,在减贫摘帽、同步小康,产业培育、群众增收,生态治理、美丽毕节等方面扎实做好每一件实事。

三、开拓创新多党合作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的新路径

在新常态下,推进多党合作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派自身建设相结合,是创新多党合作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的突破口。以往狭义、单纯的社会服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改革发展需要,因此,各个党派的社会服务职能向广义的、综合的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自身建设相结合并重转变已成定局,通过树立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自身建设一盘棋的工作理念,确立多党合作参与毕节试验区社会服务建设的整体发展思路,重点在与试验区的同步小康建设有效结合上下功夫。

1、完善统战部牵头的社会服务实践核心路径

统战部门牵头各派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的路径是带有试验区战略和全局意义的,同时也是带有试验和攻坚性质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组织统一战线成员联系上下的桥梁作用,深入各自联系的群众,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多做解疑释惑、维护稳定的工作,把有利于发展的因素汇聚得更多、团结得更紧,把不利于改革的因素消减得更少、转化得更快。同时要积极贯彻执行好试验区已经出台的27项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制度,最大限度地为毕节试验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营造好环境、凝聚正能量。

2、整合派中央牵头的社会服务实践主要路径

派中央牵头开展的社会服务路径是目的性明确和行业特点突出的工作,具有影响性。这条路径充分发挥派智力的奉献作为,是展示派良好的政治形象,是提高派多党合作的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通过整合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牵头合作,试验区能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将中央高层的改革推动和顶层设计,转化为试验区自身的改革发展机遇,切实通过高位推动将党中央、国家各部委针对试验区出台的差别化政策转化为生产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篇13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0年驻村第一书记年终工作总结

岁末年终,对于第一书记来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口,__驻村第一书记年终工作总结

__驻村第一书记年终工作总结一

今年以来,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以加强自身建设为目的,以落实三大任务为根本,严守纪律,认真履职,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调查研究,理清思路。调查研究,把握情况,找准问题,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为确保获得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了__村的自然环境、___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市人口计生委班子成员、各科室调研的情况,提出了1345的帮扶工作思路,即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个中心,抓好个体经济、结构调整、规模经营三个关键,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四项保障,实现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五有目标,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做好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健全班子,规范工作。抓班子、育后备、建制度,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上任时,支部书记因工作被动被免职,计生专职主任被解聘,仅有的两职干部村主任、村会计,由于种种原因工作积极性不高,村班子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面对这种状况,我积极入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一名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党员作为村书记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解决了村党支部选人难的问题。我特别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工作实效。通过短信、谈心等形式,就___要当支部书记、近期打算怎样打开工作局面、怎么谋划村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等问题,与支部书记沟通交流,及时进行提醒引导。该同志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很快进入了角色。作为第一书记,我坚持在村吃住,解决了下得来、蹲得住的问题,而且正确处理指导与领导的关系,解决了处得好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尽责不越位,倾力办实事,着力谋长远。__月底,为__村成功地建起了党支部领导班子。目前,村班子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扭转被动落后局面有了良好开端。在选配好带头人的同时,我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帮助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使村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三解决困难,改善民生。一是整修房屋五保户。通过排查发现,有四户五保户的房子破旧,漏雨严重,存有安全隐患。我把这些情况立即向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作了汇报,提出了具体整改落实意见。市人口计生委党组随机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动员机关干部捐款,为五保户整修房子,并在汛期到来之前落实到位。目前,枣庄市人口计生委干部职工捐款___万元,为四户五保户整修房屋10间,解决了他们的安危问题,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二是解决吃水问题。吃水问题关乎群众的日常生活,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该村仍有三分之一的群众吃不上水,他们怨声载道、意见很大。经过分析,问题的症结在于,吃水按人头收费,而不是按用水量收费,造成了部分家庭浪费严重,再加之管道年久失修,跑冒滴漏严重,造成部分家庭吃不上水。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多次召集村干部,专题研究解决吃水问题的措施办法,提出了整修管路、减少跑漏;分路供水、延长供时;___水表、按量收费;合理定价、定期收费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目前,已整修管路___米,___水表___块,实行分路延时供水,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三是整修道路。枣滕公路至__村之间的乡间道路,是附近三个村群众进出的唯一通道。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坎坷不平,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特别是给孩子上学带来隐患。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建议镇里把该路整修纳入乡村道路建设计划,协调附近三个村___同享,争取资金___万元,用于道路整修。__月中旬,总投资___万元的___米进村公路和___米村内道路的整修工程如期完工,群众出行不便,特别是孩子上学路途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四密切关系,维护稳定。一是解决低保问题。在走访群众过程中,群众对低保问题反映强烈。群众说:咱们村低保变了味,有应该吃低保的没有吃,有不该吃的吃了。低保问题不仅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且是反映村干部公信力的问题。第一书记借助__年度低保申报的有利时机,对低保工作进行规范:村两委严格按照标准条件,逐一审核,提出初步意见;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征求意见;在村内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取消低保人员,逐户登门,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取得理解好支持。通过严密的程序,低保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为应该享受低保的___名群众办理了低保,消除了群众的怨气,赢得的群众的认可,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二是解决纠纷问题。针对该村当前宅基土地、债权债务、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矛盾问题增多的实际,第一书记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坚持多做疏导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调解、司法等手段进行化解。___个多月来,第一书记已成功处理化解矛盾纠纷___起,达到了在加强沟通、理解信任中维其权、顺其气、聚其力的目的。三是救助困难家庭。市人口计生委把一户因病困难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第一书记把___位孤儿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提供了物资、资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帮扶。特别是第一书记,先后自己出资__多元,帮扶救助了___户困难家庭和___个孤儿,六一节期间给___个孤儿送去了学习用品和慰问金,鼓励我们树立信心,快乐生活。

(五狠抓落实,搞好生产。一是修井浇地。年初,降雨偏少,春旱比较严重,而这时正是小麦返青时节,必须尽快浇水,否则,小麦收成就会减少。我就发动村干部,找来包井人员、电工,___变压器,架设高压线,及时进行浇地。在浇地过程中,先后有三台机井因常年失修出现故障停机,我立即___人员,连夜加班维修。在修井现场,我和群众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身土,一身泥,但我毫无怨言。经过两天的艰苦奋战,三口机井全部修好,及时把___多亩小麦全部浇灌一遍,保证了小麦的高产丰收。二是全力夏收。坚持早协调、早谋划,我与村两委就夏收工作认真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制定了夏收工作实施方案。先后___部收割机,利用___天时间,___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做到了颗粒归仓、应收尽收,群众非常满意。三是认真防火。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__村成立了由我任组长、村两委成员和村民骨干组成的麦收防火领导小组,设立防火指挥部,设置___处防控点,组建了有___人组成的防火小分队,昼夜___小时值班巡逻,确保万无一失。麦收期间,我村没有发生一起火情,保障了三夏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集中夏种。针对今年旱情严重的实际,麦收之后,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专题研究夏种工作,制定了包括种子选购、播机协调、灌溉浇地等各环节的工作方案,___两委成员全力做好夏种工作。截至__月底,__村___多亩玉米夏种工作全部结束,是全镇夏种工作进展最快、效果最好的村,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

(六着眼长远,发展经济。建立土地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种地难题的有效手段,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基于这种认识,我坚持以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村土地资本化为切入点,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口,以土地合作社为载体,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为目标,提出了总支倡导、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土地合作社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初步形成了土地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保底加分红的农村土地合作社模式,不仅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带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明确政策界限。按照土地合作社的要求,坚持三不政策,即始终坚持不改变土地___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三不政策,在坚持稳定承包权同时,实现搞活经营权,把握土地合作社的发展方向,稳定群众的思想和情绪。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针对大多数农民对土地股份合作社普遍存在怕烦、怕难、怕失利等思想顾虑而不愿入社的实际状况,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印制宣传品、入户走访、广播介绍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老百姓了解合作社的好处,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群众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意识,提高群众土地入社的积极性,为土地合作社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完成注册登记。通过认真排查、反复考虑,筛选了___名合作社发起人,制定了合作社章程,组建了合作社机构,成立了滕州市御宿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履行了合作社注册登记手续,给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加上双保险,走上了合法经营、受法律保护的的有效种植道路。四是签订入社合同。在确认土地的基础上,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入社合同。合作社以农户入社的土地认定股东股权,并提前兑付了保底金___元/亩,农户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使农户更放心的入社。目前,已有___户农民与合作社签订了入社合同,占全村农户的___%;入社土地___余亩,占全村土地的___%;兑付保底金___万元。五是确定种植项目。为解决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低的问题,确立了种植中药材的发展方向。前不久,赴安徽亳州进行了___天的考察学习,经过商谈最后与一家公司签订了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和产品全部收回的合作合同,确定种植白术___亩、丹参___亩,白术育苗___亩。预计总投资约___万元,预算纯收入在___万元左右。目前,合作社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为村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___建设方面。一是制度建设薄弱。村党支部班子刚刚建立,虽然工作___热情很高,但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工作程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__村现有党员___名,年龄结构上老党员多、青壮年党员少,文化结构上文盲半文盲多、有知识有发展头脑的少,性别结构上男党员多、女党员特别是年轻有知识的女党员少,年龄老化的现象非常突出。目前党员年龄均在___岁以上,最大的___岁。其中___岁的___人,仅占___%;___岁的___人,仅占___%;___岁的___人,占___%;___岁以上的___人,占___%。其中女党员___人,仅占___%。三是发挥作用不够。多数党员年龄偏大,精力跟不上,家庭负担较重,很少参加___生活会;有的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够积极作为;有的党员思想意识不正,甚至发挥副作用,群众不信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村级工作的需要。四是村级后备干部严重匮乏。由于经济条件落后,___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在家务农,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造成村级干部后继无人、断层脱节现象严重。___年以来的___多年间,该村仅发展___名党员。五是___纷争。___复杂,相互纷争,相互诋毁,信访不断,工作难度很大。

(二经济发展方面。一是___经济空白。该村总人口___人,总户数___户,___经济上不仅没有任何项目,没有任何收入,而且欠债___多万元,发展的包袱相当沉重。二是个体经济薄弱。该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还相当薄弱,全村仅有加工户___户、养殖户___户、代销点___个,拖拉机、收割机等生产设备___台(套。三是农业结构单一。该村村耕地___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仅有___户种植不足___亩的金银花,经济作物几乎为零,农业生产单一,结构调整缺乏主导产业。四是基础设施滞后。虽然村内道路较好,但进村道路___间生产道路较差,影响群众出行和农业生产;虽然有自来水,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群众还吃不上自来水;虽然耕地都有机井,但由于设施不配套,浇地仍有困难,群众盼望吃水浇地、改善民生的愿望强烈。五是群众生活困难。由于收入少、条件差,农民增收缓慢,__年实际人均纯收入___元,群众生活相当困难,而孤寡老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人群以及因病因灾返贫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目前,__村有孤寡老人___人、孤儿___人、五保户___人,享受低保人数___人,困难家庭___户,群众盼望发展增收的愿望强烈。

(三社会管理方面。该村精神建设、道德建设滞后,舆论导向发生偏差,群众思想混乱,村风民风较差,干群关系紧张,___、告状的时有发生,矛盾较为复杂,不稳定的隐患和不和谐的因素仍然不少。

三、下步打算

(一以提___部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___建设。从健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自治和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统一,努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___建设,把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环节,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村级后备干___伍建设,实现村级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农村___和基层___建设,增强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完善水利灌溉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水利灌溉管网,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以创办土地合作社为突破口,加强经济建设。一是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手段,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宣传引导,___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经济作物,帮助农民增收。二是以扶持壮大养殖专业户为重点,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坚持因势利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场地、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努力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以创办土地合作社为突破口,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树立规模经营、产业发展的理念,强化宣传引导,落实资金投入,加强过程控制,规范公司治理,建立经营管理激励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抓好土地合作社建设,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帮助村___和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四以转变群众发展观念为重点,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___荣辱观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农村基层服务点。积极开展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市场观念和发展意识。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适应农村特色的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五以宅基地整合置换为突破口,加强社会建设。搞好宅基地整合置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村容卫生管理制度,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快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__驻村第一书记年终工作总结二

自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和关心支持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立足我村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模式经验,带领和团结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努力建设___新农村,为火烧营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了一些小小的工作,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在此,我把__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不断学习加强自律

__年我认真学习___总___在___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讲话__通知,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经常深入到组,调研到户,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党员和广大群众的建议和意见。重视党员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认真加以办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开民主会议,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行六步工作法,广泛吸收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化解矛盾纠纷___次,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村党务、村务全面接受群众监督,使党员群众放心。

二、为民服务做好实事

__年我村在支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镇政府交给的任务,全年铺设地下饮水管道__米,___水利设备自动开关一个,清理主街道卫生___多吨,解决危房改造___户。

三、加强领导___建设

我村有正式党员___名,预备党员___名,入党积极分子___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村党员坚持以党章、党纲来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宗旨、遵纪党规党纪,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完成党___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我村班子自身建设、廉政自律从我做起,从村两委班子做起不违反财经制度,加强财物管理,全面推行村务、党务及村级公共服务资金的公开,重大决策事项由村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乱发奖金,不用___,不乱花群众和___一分钱。

我们班子成员要认真学习贯彻焦裕禄精神,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认真按照乡党委、乡政府的各项决议部署开展工作,保证我村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新村气象广阔,田野春色满园,政通人和、风光无限,为把我村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附__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_大精神,进一步树立在基层一线培养年轻干部的导向,通过实践锻炼干部,努力造就一批后备领导人才,根据省___《关于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意见》(晋组发〔__〕__号和省___《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___》(晋组通字〔__〕___文件精神,现就从市、县两级直属机关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___第一书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__理论、__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战略目标,正确把握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选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年轻干部创造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积累经验、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的机遇。通过实践锻炼,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___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选派数量和任职时间

按照省___名额分配指导性计划并结合我市实际,我市拟从市直机关中选派___名年轻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从县(市、区直机关年轻干部中选派___名担任第一书记。选派对象主要从市、县两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干部中选派;各县(市、区可根据市___下达的名额计划,结合实际确定选派单位及选派数量,选派数量原则上不低于本方案下达的指标名额。

选派干部任职时间为二年,从到村任职之日算起。

三、资格条件

选派人员除具备《___领导___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1、政治素质和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___协调能力,能热心为基层和群众服务,有培养潜力。

2、现任正科级及以下干部,具有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身份。

3、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4、年龄为___岁以下(___年__月__日以后出生。

5、一般应具有___年以上___工作经历。

___、___正式党员。

7、身体健康。

四、派住地点

市直单位干部派住任职的农村由各县(市、区___推荐,原则上选择人口较多、有经济发展潜力及工作基础较好、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提升空间较大的村,地理位置上尽量选择靠近干道公路沿线,交通条件应较好。各县(市、区需在__月__日前按分配名额确定推荐的市直机关干部派住村___,并填写《市直单位年轻干部任农村第一书记派住村推荐表》上报市___,市___综合各县推荐情况统筹确定派住地点。各县(市、区直机关单位干部派住地点由各县(市、区___自行按照名额和条件要求确定。

五、选派程序

选派工作采取十步法程序进行,即:宣传发动、自愿报名、单位推荐、资格___、现场调研、竞岗演讲、考察确定、双向选择、岗前培训、到岗任职等十个步骤。市、县两级选派工作同时从__月份启动,__月底前完成选派。

1、宣传发动(__月__日-__月__日。市、县两级___部门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发布选派公告,明确选派的资格条件和方式方法,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召开会议,面向本地、本单位年轻干部宣讲选派工作的目的意义,动员年轻干部主动报名参加竞争。

2、自愿报名(__月__日-__日。有参与竞争意愿的年轻干部向本单位___人事部门报名。

3、单位推荐(__月__日-__日。市、县直单位党___对报名参加竞争的干部按规定的资格条件进行初步___,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分别上报市、县两级___部门。

4、资格___(__月__日-__日。市、县___部门分别对市、县直单位上报的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核,确定竞岗干部___。要对推荐人选的三龄两历一身份进行重点审核,确保竞岗干部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竞岗干部数量一般应不少于选派数量的___倍。通过资格___的竞岗干部___要在本单位或本部门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5、现场调研(__月__日-__日。市、县两级___部门分别确定___个选派第一书记的农村作为调研地点,___竞岗干部进行实地调研,重点了解所调研农村的班子队伍建设、产业开发、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情况。

6、竞岗演讲(__月__日-__日。竞岗干部分别以所调研农村的情况为基础,就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撰写演讲提纲,就如何把所调研农村建设成为___新农村提出自己的履职思路和办实事打算。市、县两级___部门分别___进行集中演讲竞岗活动,聘请有关专家、领导对参加竞岗干部提出的履职思路和办实事打算的可行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按评价分值等额确定选派干部考察对象___。在竞岗演讲时,市、县两级___部门要邀请选派第一书记农村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旁听演讲全程。

7、考察确定(__月__日-__日。市、县两级___部门派出考察组,对考察对象___实施考察,考察时要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发布考察预告,重点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考察结束后,市、县两级___部门根据考察情况研究确定选派干部___,并面向社会公布。

8、双向选择(__月__日-__日。确定选派干部___后,市、县两级___部门要集中向选派干部通报选派第一书记任职农村的基本情况,选派干部结合自身优势、专业特长、单位职能、派住村产业布局、社会发展等情况,就选派地点提出若干选择意向。同时,市、县两级___部要将确定的选派___向列席竞岗演讲的乡镇党委书记通报,由乡镇党委书记结合竞岗演讲情况及选派干部个人专业、特长等因素,就选派至本乡镇农村任职的干部人选提出若干选择意向。市、县两级___部门综合选派干部的个人意愿和乡镇党委书记的选择意见,统筹确定选派干部的派驻地点。

9、岗前培训(__月__日-__日。市___对市、县两级选派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就党的___大精神、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党建工作、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进行培训。

10、到岗任职(__月__日前。岗前培训结束后,县级___部门要下发任职文件,做好任职对接工作,选派人员将___关系转到所任职村党___,正式上岗履职。

选派的第一___在二年任职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各县(市、区要及时免去所挂职务。本人自愿或因工作特殊需要继续留任的,须经派出单位同意,并按选派层次分别报经市___和县(市、区___批准。

六、主要职责

村党___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1、巩固基层___。指导协助村两委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本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培养发展工作,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加强村级___建设;扎实推进村务公开,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村务民主决策。

2、发展农村经济。指导和协助村两委立足村情实际,因村制宜地找准一条符合所驻村的经济发展路子;___全村党员发挥领富带富作用,大力引资上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专业合作___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村经济的___化程度,确保驻村工作期间农民收入连年增加。

3、加强社会建设。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完成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教育卫生等工作,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帮助解决好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强化村级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4、培育乡村文明。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以和睦邻里、和谐家庭、遵纪守法、孝老爱亲、男女平等、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主题创建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5、改善生态环境。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活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宜居农村建设。

七、工作要求

1、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后,要结合所任职农村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履职思路、工作重点、办实事打算进行认真的规划设计,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并在到村任职后的一个月内做出承诺,在所任职农村进行公示,履职承诺要报派出单位党___、乡镇党委以及市、县两级___部门备案。

2、选派干部任职期间,必须全脱产住村工作,吃住在村,工作到户,自觉摆正与村两委的关系,讲究工作方法,做到总揽不包揽,依靠不依赖,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

3、要从任职村实际出发,深入走访调研,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搞好工作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帮助任职村解决几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要指导任职村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制度,推动党___和村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八、管理考核

1、日常管理。第一书记由其任职所在县、乡镇和选派单位党___共同管理,以县(市、区___管理为主。第一书记任职所在地乡镇党委、县(市、区委要大力加强对第一书记的培养教育,让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县、乡干部做好结对传帮带工作。第一书记每半年要向派出单位和派出单位同级___部门递交一份工作总结,县(市、区___要每半年就第一书记的现实表现情况做出书面评价。第一书记因特殊情况需请假的,___天以内由乡镇党委批准,___天以上要经县(市、区___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岗。第一书记住村任职期间,在管理工作中发现有问题或遇到重大情况时要及时向上级___部门报告。第一书记要认真记录民情日记,把民情日记作为了解群众需求、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县级___部和乡镇党委要采取___月一点评、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的办法加强跟踪管理。乡镇党委书记每月对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记录情况进行一次点评,每季度由县(市、区___进行一次抽查,每半年___第一书记进行一次工作交流。

2、考核奖惩。对第一书记的考核,由其任职所在县、乡和选派单位分工负责。平时考核由乡镇党委负责,年度考核由县(市、区___负责,任满考核由县(市、区___和派出单位共同负责。乡镇党委要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工作档案,全面反映住村任职期间工作情况。第一书记任职工作经历,作为年轻党员干部基层工作经历记入本人档案;其工作实绩,作为___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市___将跟踪培养,动态(范本)掌握第一书记的表现。任职期满完成预定工作目标和兑现办实事承诺、经考核表现优秀的,要予以提拔使用。

3、保障措施。第一书记食宿一般安排在有条件的村干部或农户家,并按标准缴纳伙食费。第一书记住村任职后,派出单位不得对其安排工作任务,不得随意将其调回。如确有特殊原因或___需要调回的,须报经市、县两级___部门批准。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在原单位的各种待遇不变,不影响正常的职务晋升和调资。派出单位要关心第一书记的工作和成长,每月给予固定生活补助,报销往返路费,并负责每人每年安排___元办公经费,所需经费由派出单位同级财政负责保障。

九、___领导

从省、市、县三级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___第一书记,是省委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提高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重大举措。各地各有关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

1、搞好宣传发动。各县(市、区___及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将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作为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促进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平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参与选拔。

2、加强___领导。县级党委要及时研究分析第一书记住村任职工作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___部门具体负责第一书记的选派和日常管理协调、督查指导等工作。乡镇党委要关心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既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又要从严要求和管理。各派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支持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常深入其任职村走访,及时帮助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

3、强化督查指导。各级___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及时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改进工作。要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不负责任、消极应付的要通报批评,直至作出___处理。

4、抓好舆论引导。要大力宣传选派第一书记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情况及工作成效,总结各单位和个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各县(市、区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在__月底前完成县(市、区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派工作,并将选派___、个人基本情况和所任职村基本情况上报市___备案。

篇14

教育局选派工作事迹材料<演讲材料>

作为第二批选派单位,我局在支持第一批选派工作的同时,又进一步加强了对第二批选派工作的指导和帮扶,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 加强指导 深入调研 为了加强对选派干部工作的指导,为了使选派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彻底改变所在村的面貌,我局制定了由局一把手亲自抓的选派工作联系制度。选派工作之初,党组书记、局长就亲自带领局领导班子深入选派村进行调研,引导选派干部向老同志学、向实践学、向书本学,给他们加压,帮助选派干部了解村情、制定规划、谋划发展,使他们快地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提高了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基层工作经验。副书记、副局长陈启烈和办公室、电教馆等职能科室的同志也结合帮扶和教育检查等工作,多次深入到选派村,看望选派干部,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在竹木、旅游、茶叶、加工、招商引资、扶贫和网络、村部、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点子,想对策。遇到特殊情况,局领导立即深入选派村,及时帮助解决村里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004年6月25日,汀溪乡红星村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洪灾,局党组得知后,连夜研究,拨付了救灾款6000元,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使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 关心干部 提升待遇 为了让选派干部能安心工作,局领导非常关注选派干部的生活和工作,及时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实际困难。陶峰同志由于父母年纪较大且身体欠佳,爱人又在较远的农村工作,老人与小孩无人照顾。局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了其爱人所在单位领导,协调解决了陶峰同志爱人工作调动事宜,为他排除了后顾之忧。在选派干部的待遇上,我局严格遵照组织部文件兑现了选派干部应该享有的所有待遇,并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经局党组研究,划拨了3000元,解决了选派干部的两次外出考察经费。 强化措施 着力帮扶 两位选派干部下派以后,我局从大局着手,制定措施,想法设法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下派村理清发展思路。针对汀溪乡红星村村情,帮助陶峰同志分析梳理,明确了“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茶叶产业为龙头,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竹木加工业,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适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的发展思路,促进村域经济发展。针对××镇××村情况,以“三个代表”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了“百个机关到百村,万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帮助丁传云同志建立和完善了《“两委”会议议事规则》、《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