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科研档案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32

科研档案管理

篇1

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篇2

关键词:科研档案 科研管理 和谐发展

1 科研档案管理与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科研档案是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包括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相关文件材料。科研管理是围绕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内容涉及科研项目的立项前、立项、实施、结题、结题后等全过程管理。它的目的是完成研究计划目标并形成文字记载――形成科研档案,以便于实际推广应用,是各科研单位所追求的主要工作目标。现因多数科技人员对科研档案的认识不足,忽略了科技档案对科研管理重要的辅作用,仅仅停留在形成科研档案的概念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为图方便,而忽略了科研档案形成中的必要流程和记录等,大大降低了科研档案质量的同时也阻碍了科研档案利用推广工作的展开。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不断发展,科研管理工作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以完成主管部门的项目计划为目标,而是应在如何使项目更具创新性、现实性上作规划,摆脱滞后的现状。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常常仅有成果荣誉而缺乏殷实的原始材料做佐证做基础,或仅形成了脱离市场的科技成果,从而造成科研成果转化困难,难以实现其自身价值,取得经济效益。因此翔实完整的科研档案对于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实现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 科研档案管理与科研管理工作和谐发展是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客观发展要求

2.1 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管理的共同工作目标要求两者和谐发展。科研档案管理是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地管理科研档案,及时准确地提供科研档案,为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种工作。管理工作并不只局限于将科研材料整理、分类和保管,而主要目标是归档后科研档案的再利用,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实施,实现科研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科研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依赖于科研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相辅相成,从而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2.2 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管理的相互关系要求两者和谐发展。科研档案工作是对科研项目管理活动的延续,是记录科技人员创造科研成果的载体,也是科技活动的结晶和产物,既来源于科研活动和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又服务于它们。科研档案又是科研与经济结合的重要媒介,一项高新技术的研发与深化,一个新产品的研制,都需要查阅大量的科研档案,一旦开发研制成功,又需要借助科研档案加以推广。

由于科研档案是贯穿于科研管理整个过程的一项工作,它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得以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也使科研管理工作成效得以很好的显现,对科研管理有极大的促进、挖掘、继承等作用。两者的和谐发展是客观科学发展要求,和谐发展才能够创造出“1+1大于2”的最大管理效益,有助于形成加快科研档案利用,促使科研项目成果转化进程的新局面。

3 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与科研管理工作“四同步”――和谐发展的对策

和谐发展就意味着同步发展,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管理工作实行“四同步”管理,有助于实现各自管理目标,创造最大管理效益。

3.1 下达项目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科研管理部门首先要帮助科技人员了解需求,国内外同领域研究的信息,选好题,选对题,增强科技人员项目立项的命中率。在项目计划任务下达后,对科研课题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书、合同等文件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工作。

3.2 检查项目计划实施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科研项目实施阶段,在课题计划任务下达后,首先制定实施方案,据合同准备项目实施的相应条件、年度或阶段计划、资金管理使用、年度或阶段总结,并以文字的形式对其它问题进行说明。开展科研档案中有关课题项目的各种载体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设计文件、图纸,关键工艺文件,重要的来往技术文件等材料收集的实施监督,切实维护科研材料的真实性、连贯性和系统性。

3.3 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科研项目完成阶段,要建立验收管理体系,积极引入科技评价机制,对已完成的课题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对承担单位及研究人员的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建立信誉档案。科研档案部门对经批准结束的项目,应及时整理各项资料,包括项目工作总结、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有关图片、照片、录像、软盘、标本、原始记录、分析资料等,按照有关科研档案管理要求,办理归档手续,做出课题归档是否符合要求的意见,如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申请移交。未办理归档手续或归档手续不完备者,不予鉴定或申报成果。

篇3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篇4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科研工作;创新

科研档案的定义是从事科研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和全部设备记录下来的原始记录资料。在国家颁布并实行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科研档案的信息重要性日益提升,也利于科研档案中各种重要信息和数据的传播和共享。与此同时,科研档案的管理体制也需要随这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革和创新,科研档案的体制要进一步得以健全和改进,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收藏也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提高新式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来说,我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科研资料不够完整、详细、系统。因此,从事档案管理的科研人员要抓住科研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课题设定、人员器械、数据统计、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都加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作出贡献。

一、科研档案的特点

1.系统成套性

科研活动是一项非常规律的工作,科研活动是需要一环紧扣一环的有序开展的。所以说,科研档案是由一些相互关联比较紧密的文件和资料组成的,而不是一些毫无管理的数据和材料组成的。科研档案主要的组成部分有科研项目的计划、工作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以及实验成果的检验材料。

2.专业性

科研项目一般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自然人文科学,也包括理论实验科学。科研档案的专业性非常高,因为其包括多种方面的科学性知识,比如各种自然现象的规律和原因。科研档案要具有非常权威的作用,所以要准确无误的描述出各种科学知识和规律。3.阶段性科研档案还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虽然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大不相同,但是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大同小异的特点,都包括了科研工作的设计、实验、检验和总结等各个阶段。

二、科学技术的创新

现如今,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领域都在飞速进步,国家加大了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科研档案的数量也不断提高。然而依然利用传统的科研档案的管理方式和体制已经行不通了,所以迫切需要对改革和创新现有的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在科学技术的创新方面,加强科研档案管理方法主要有:首先要为制定出不同阶段的计划,补足现存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薄弱部分;其次,可以运用先进的方法和科技理论来应对科研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比如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保证科研信息的安全,借此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最后,建立起科研档案的专用局域网络,保证科研信息的绝对安全,促进科研信息的共享,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科学化。

三、思维意识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的进步,已经大大促进了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创新。总之,只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才能有效促进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达到工作的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和规模化。在思维意识方面,具体来说:首先,要树立起创新性的意识。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为基础,树立起新型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培养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总结出现的纰漏,实施科学的创新方法,进一步来推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理论和实际双重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其次,要树立起服务性的意识。科研档案是给科研工作人员提供便利的,是为人服务的。如果能提高科研档案工作的服务能力,就能有效推动科研工作的进步。最后,要树立起价值性的意识。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要时刻认识到档案自身隐藏的巨大价值,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将档案的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信息共享。

四、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现如今的数字信息时代,科研档案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要实现科研档案的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和规模化。要想走在档案管理的正确发展方向上,就要针对自身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机制。只有树立其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以此为目标推动科研档案管理机制的规范化发展,才能有利于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科研工作作出贡献。在事先对档案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后,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其阶段性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制度,以此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参考标准和衡量手段,这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方法,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人才培养的创新

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来说,人为因素依然是管理工作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迎来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科研工作人员的能力也应随之提高。如今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基础,要有与时俱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要对自身工作重视并热爱等种种优良素质。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对时代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出综合能力出众的人才,还要对新生技术和理论有出色的学习和运用能力。比如可以灵活掌握计算机技术,方便档案的管理,建立局域网络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培训体系,保证为科研方面的各项工作源源不断的提供高素质、高能力的科研人才。

六、结语

科研档案工作是需要广大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管理人员要从内心重视工作,积极有效开展行动,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创新和发展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

作者:白媛媛 陶娟 单位: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燕.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4,(29):43-44.

篇5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农业科研项目、设施、经费、试验、人才、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政策法规等系统管理过程中,从考察、预备试验到申请立项、执行、总结、结题、鉴定、成果申报及示范推广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和图片、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农业科研档案,不仅记录了农业科研的真实过程,也记录了农业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活动的意图、思想、数据、成果、得失等详细情况,为以后的科研工作考查既往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物发展规律、从事发明创造、宣传农业科技、普及农业科研成果等提供可靠的参考,是农业科研成果鉴定、专利申请、技术转让的重要依据,也是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智力资源[3]。因此,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农业科研单位一项必不可少、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

2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农业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科技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开发和提供利用的一个流程性工作。档案的收集是管理工作的起点,目的是积累丰富、真实的馆藏资料,做到经常化、及时化,注重日积月累;整理是根据档案的形成规律进行合理的分类、立卷、编制目录,必须做到科学化、专业化,是档案管理的核心;鉴定是做好档案整理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首先应通过专家的论证,对收集的档案做出客观正确地评价,以确定收藏价值;保管是档案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必须制度化、严格化,以确保档案完好无损;查询检索是档案管理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应快捷化、实用化,讲求服务效率和质量;编研开发是体现档案管理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做到有用化、长期化,注重实用实效。总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及时收集、坚持日常维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管理工作。

3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收集不及时、不齐全

农业科研档案主要来自于田间开展的科研试验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观察、记载而直接形成的各种文字、图片、录像等材料,由于农业科研工作的特殊性,档案来源比较分散,不能及时收集,加之科研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身兼数职,人员变更等因素,常常造成科研材料不全或遗失。在科研项目上题、立项、试验设计、生产过程中,档案部门无法参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档案管理人员只能按科研人员提交的材料进行归档,缺乏全面、系统收集项目材料的途径。不重视收集当年未鉴定验收或申报专利,或成果周期性长的科研项目(或课题)的材料,科研材料分散在科研部门或科研人员手中,时间一长,容易丢失,这也是造成档案的资源流失主要原因之一。

3.2管理人员兼职,手段落后,利用率低

根据国家《档案法》的规定,科研单位应当设立档案资料室,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但对农业科研单位来说,档案管理仅仅是一项辅工作,部分农业科研单位不太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专门设立档案管理工作岗位和人员,多为兼职。但众所周知,在农业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数据、图片、影像等资料,对这些资料随意堆放,没有专职人员进行日常管理,长期下去必然造成档案管理的无序与混乱。同时由于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精力有限,不能及时有序地收集、整理科研人员提供的材料,更无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查询检索系统和进行编研开发工作。目前,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初衷仍然是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者不仅要熟悉档案管理业务,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应用。但多数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专职或兼职,农业科技知识欠缺,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加之人员更换频繁,不经专业培训,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4思考

4.1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而且是日常管理工作的操作指南。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科研档案工作制度、科研文件管理规范、档案部门工作规范等。科研档案工作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本单位形成的档案的范围、管理体制、管理分工、职责、档案保密、档案利用原则等所做的规定,是所有课题组、项目部和其它部门以及科技人员都要执行的规范性文件[3]。科研文件管理规范包括农业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分类方案、整理归档要求、鉴定标准等。档案部门工作规范包括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移交规则、交接手续、档案利用制度、内部资料管理制度等操作规范性文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法律法规,掌握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依据档案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4.2明确农业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

农业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①科研准备阶段的课题或项目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立项)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书、合同等文件。②试验研究阶段的各种载体的试验、观察、测试、分析等重要原始记录;田间记载数据、试验报告、计算材料等以及设计文件、图纸,关键技术、关键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路线和统计分析材料;研究阶段的音像资料、技术说明、重要来往技术文件等。③总结鉴定验收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科研报告、科研论文、科研专著、查新报告、用户使用意见、效益证明材料、专家评审意见、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推广应用意见、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决算材料等。④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主要有成果和奖励申报表与审批文件,获奖及审批材料,专利申请、专利受理通知书、专利证书,推广应用证明材料等。⑤推广应用阶段的推广应用方案、总结,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⑥生产定型阶段的鉴定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用户反馈意见等有保存备查价值的材料。

4.3加强科研档案人员业务培训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档案专业知识技能。现代档案管理不再局限于手工整理、装订、抄写案卷题名、编目录等简单劳动,而丰富的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将是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基本标准。因此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教育,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档案管理的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精通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业务,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技术,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知识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农业科研业务知识,并持有档案管理资格证。对在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长期工作的同志,要激励他们将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积累的实际经验与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结合起来,从旧传统、旧观念、旧框框中解脱出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服务的思想。各有关部门和各科研单位应建立奖励机制,对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有创新精神,并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失职,违反规定,泄露机密,造成工作损失者,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惩处。

篇6

为使学院科研工作稳步、快速、有序地发展,规范科研工作的管理,充分利用科研信息和科研资源,进一步形成学院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特制定如下暂行办法。

一、建档的主要目的

(一)科研成果建档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产、学、研三结合的重要工作内容。对科研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教学科研整体水平、完善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分时段、分类别、系统收集我院教职员工科研成果,并进行统计分析,为学院及上级领导机关准确、有效地提供相关信息作好基础工作。

(三)对科研成果的全面收集、系统整理、归档保存、建立调档、提档、保密等管理条例,是有效、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实施科研成果转化的有力措施。

二、科研档案管理原则

(一)我院科研档案实施院、分院二级建档,由科研处统一管理。

(二)凡分院(部)建档的材料均需上报一份给科研处。科研处负责全院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分析。各分院(部)负责本分院(部)的科研成果建档管理工作。

(三)科研成果以保存原始材料为主,至少应有成果的复印件。

(四)应尽量分时间、分类别、分对象按照本单位的特点设立建档项目,做到完整不漏,分类清晰、简明易查。

(五)考虑到档案的变化情况,要实行静、动结合的档案管理模式,年内要动态地不断修改充实原有档案,年终都要综合整理核查一次后归档静态保存,任何修改都要履行严格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

(六)科研档案管理应遵循保密原则。凡属保密的科研成果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方可调阅或借阅,原则上禁止外借。

三、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凡具有指导性、理论性、学术性、技术性、应用性、科普性、检索性的文、理、工、艺等领域的文章、论文、有学术价值的自编教材和实验报告、专利及教学科研成果的系统资料均属重点归档范围,具体作如下分类:

(一)科研文书档案

1.上级机关有关科研工作文件、通知。

2.本院(分院、部)科研管理条例、制度、办法。

3.本院(分院、部)科研工作文件、工作计划、总结。

4.本院(分院、部)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资料。

5.科研项目的申请及批复。

6.科研成果的评审结果和获奖情况登记。

7.科研学术活动审批存单。

8.科研项目、学术活动、财务核算清单。

9.本校教职员工在各类学术组织任职情况。

(二)科研信息档案

1.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科研动态。

2.国内外高校管理及教育研究动态。

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科建设、产学研结合动态。

4.全国职业本科院校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动态。

(三)科研成果档案

1.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自编教材、实验指导教材和实验报告的原稿或印制品。

2.已出版的著、译作或主要部分的复印件。

3.国内外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文章的复印件(包括刊物封面、目录、英文目录、正文、英文摘要、封底)。

4.在省级以上各类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复印件。

5.获省级奖励多媒体课件。

6.各类相关科研的省市级以上的奖励证书奖品原件或复制品、照片

7.专利证书、编文证书复印件。

8.科研成果转让协定书复印件、成果利用或推广的使用资料。

四、归档要求和程序

(一)归档材料由个人或项目组负责人收集提供,材料必须真实可靠,最好提供原始资料。

(二)归档资料纸质要优良,字迹要清晰,严禁用铅笔、圆珠笔、复写纸书写,纸张规格统一为16开(或A4)书写纸。

(三)归档材料必须一年进行一次系统整理,按卷、册、袋、盒组成保管单元系列,并贴上封面标识,由有关人员撰写好归档序言或归档说明。

(四)一般成果归档一份,重要的使用频繁的归档两份。

(五)学院科研归档材料由科研处第一负责人审核后归档;分院(部)科研材料由分院(部)主任审核后归档。

(六)档案要妥善保管,防止泄密和遗失。

五、档案管理与交接

(一)档案不仅仅是为了保存,更重要的是为了利用,要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应用功能,档案工作者应尽量满足、方便利用者的需要。

(二)档案主要为校内教师和职工服务,一般不对外。

(三)调档或借阅要经过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办理调档或借阅手续,并在规定时间内迅速退还,不得拖延。

(四)不论何种原因造成泄密、遗失事实,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给予必要处理。

篇7

目前科研档案的分类方法是按时间、事由等进行的,所以对于一些涉及面多、时间跨度大的科研项目,按目前这种分类方法就会出现科研档案管理“肢解”项目的问题,一些材料利用上就存在着“找不到”的情况。档案工作本质就是提供信息服务,当需要时档案没有能形成足够的材料支撑力,那么档案工作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如何保证在需要时“找得到”、“找得快”,是档案工作最为关键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符合《档案法》《高校实体分类法》大原则的条件下,将科研档案按学校科研管理模式进行细致化分类,使科研档案与科研机构的管理无缝链接,档案分类呈垂直分布,这种分类管理不仅使得科研档案管理真正成为科研管理的延续,还会大大提高检索效率,从而进一步发挥档案的证据作用,以确保科研评审、验收等工作中的材料支撑能力。

二、探寻新的档案收集方式,保障学校知识储备和技术储备

目前高校科研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存在着“重行政轻项目”、“重上级轻自产”的问题,对于科研工作中的行政文件和上级来文管理的比较到位,但对于随科研项目产生的“自产文件”的管理则有缺失。项目中一些非常重要的“论证报告”、“原始试验数据”、“计算文件”、“设计文件”等资料都没有归档。这些文件对于项目后期研究以及整个学科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属于学校的无形资产,这些文件没有得到及时保存,随着一些科研人员的流动,会使得学校遭受损失,甚至影响一个专业、学科的兴衰。而且对于科研项目“自产文件”归档还应与项目同时进行,如果在科研项目进行阶段不对其明确归档要求或资料没有交齐,后期很难追回或者归档的不是最终有效的文件。同时在档案文件材料收集过程中还要关注档案的“价值”,一定要研究档案文件材料的甄别方法,否则花再大力气收集到的档案文件材料都是没有意义的“垃圾”文件。这就需要加强档案部门与科研主管部门的协作,构建全新的由科研主管单位负责,档案部门具体承办的科研档案管理机制。这不仅突出了科学研究过程中档案文件材料收集的重要性,还使对科研档案全过程的监督更加有效,科研档案由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保证科研档案工作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从而进一步保证档案质量。同时强化归档资料责任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签字和盖章,确保文件责任人可追溯,从根本上保证“收的全”、“有价值”的问题,保护学校知识和技术成果,保障学校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探寻新的档案利用方式,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协作

长期以来,由于档案具有“孤本”、“不可替代”等特性,使得档案的利用一直采取严格、谨慎的方式。尤其对于科研档案的借阅,不仅仅限于以上特性,还要考虑项目密级等,这就使得档案借阅手续繁琐、复杂。值得注意的是,科研档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尤其是研究实验阶段的档案文件材料,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规避很多风险,提供很多借鉴。对于科研档案有条件地开放查阅权限,可以进一步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相互借鉴、交流和科研团队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形成学校内部良性竞争环境,实现人才跨越式发展,进而起到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这就需要在保密制度的原则下,对科研档案知悉范围重新审定,力求使科研人员更多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在可控的范围内尽量简化档案查阅程序,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档案的借鉴作用,从根本上保证档案“用的好”。

四、探寻新的档案管理方式,使档案成为全面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

目前高校的科研档案管理方式是在管理职能上平行、归档上滞后的方式,也就是科研部门与档案馆是按职能进行分工,双方对于科研档案管理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科研档案的完整和准确归档,就必须相互协调、沟通,否则就会由于职责边界不清、阶段衔接不好,从而产生项目管理空白点。而且各课题组是在项目结束后,才把形成的文件材料移交到档案部门,所以项目档案的质量管理带有明显的滞后性。今后如果可以把档案管理纳入到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不仅可以保证档案质量,还能有效追溯责任,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进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档案管理实质上是一种质量管理,要求在每个环节中都要按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置四个具体步骤去开展,形成闭环管理,所以通过档案管理的工具作用来全面提升科研工作的综合管理水平,应成为我们全面构建档案管理方式的新目标。这就需要高校将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管理进行一体化设计,让档案管理成为全面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档案管理遵循证据链、可追溯的原则,将从根本上实现管理的过程控制,并能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和管理流程,使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对各职责履行情况的有效监督。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建筑科研;档案管理;资源共享

一.前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必然会对建筑科研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化发展,形成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建筑科研单位的科研档案是综合类建筑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从事建筑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文本、影像、声像资料等,主要包含建筑行业所涉及科学研究中从项目立项、课题申报、具体研究进程、科研成果总结、结题报告以及科研成果鉴定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它是建筑行业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建筑科研和生产资源。

目前,我国建筑科研领域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但这些成果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企业,隶属于不同的地区的组织,无法发挥它的集成效应,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如何科学管理建筑科研档案信息资源,进而促进我国建筑科学研究的发展服务,是目前建筑科研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我院的重中之重,而基础就是做好现有建筑科研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完善、健全建筑科研档案的存储及资源共享机制,为建筑领域科研、生产人员提供简便的获取信息通道,进而电子化,最终进行知识化管理。因此,本文分析了建筑科研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特点,并就当前建筑科研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现代化管理思路提出一些看法。

二、建筑科研单位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1科研档案专业性强

建筑类科研档案的专业性强,一般的课题都是按专业分类进行研究的,如材料类、绿色建筑类、结构类、设计类、检测类等。一般的课题研究都是在这些专业范围内分方向进行的,而建筑类科研档案是按各自的专业自然形成的。在建筑科学研究中不同学科专业的科研工作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建筑类科研档案的分类应体现出专业性的特征。

2建筑学科综合性强

建筑科学研究本身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领域的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使建筑研究已不是一个学科或专业所能完成,必须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才能形成高度集成的协同创新成果。

3学科连续性强、周期性长

建筑科研课题由于其内容丰富、涉及领域较广,建筑科研档案从立项到课题结束都要经历一个相对长的周期。因此,建筑科研档案的管理必须从项目开始就要保持科学的管理模式,对科研文件归档、保持其固有的联系,为其他建筑科研工作者避免和少走弯路奠定基础,从而使建筑档案管理不受科研周期的影响。

三.建筑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

建筑行业由于其工作量较大,建筑科研单位对科研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力度不够,认识不足,导致建筑科研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制度落实不到位,忽视了对建筑科研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只有在课题结题及成果鉴定的时候进行资料收集归档,未能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建筑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进而造成科研档案资料的断档、缺失。

2档案管理的创新性不够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各项事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现阶段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应使建筑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方式上有所创新,进而使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

3档案管理衔接性不强

目前建筑科研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相对较少,而且缺少对后备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导致建筑档案管理在人员不足情况下无后备补充,临时接手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对业务不熟,易造成科研档案管理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导致建筑科研档案出现断档现象。在建筑行业中,档案管理人员涉及的档案领域甚多包括建筑结构、地基、建筑设计、建材等,不是专门的建筑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对建筑科研档案管理的一些业务知识不了解,不能与其他建筑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实现有效的衔接,造成建筑科研档案在收集整理过程中不能实现同步收集,也易出现断档现象。

4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设施落后

由于建筑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一般都是非盈利性的科室,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对建筑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进而许多建筑科研单位存在存储空间较小、设备陈旧、设施运行速度较为缓慢等问题。在建筑科研档案存储和保护措施也没有按要求进行设置,例如档案库房无通风、防潮、防虫、防火措施等,易导致建筑科研档案的损坏、缺失。

5建筑科研档案的共享和利用不够

一般的科研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等工作,缺乏对科研档案的分类归档、研究成果的说明,各个科研单位的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认为档案只要不丢失,保存到一定年数就行,而忽视了各单位对建筑科研档案成果的的有效利用以及资源共享,进而造成建筑科研档案利用率和共享程度较低。建筑科研档案是珍贵的科研资料,对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让这些档案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价值。

四.建筑科研档案现代化管理思路

1重视建筑科研档案的归档

下转第179页

上接第177页

应将建筑科研档案进行系统的归档,实现统一化的管理模式,是实现建筑科研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建筑科研档案的归档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关的研究人员对科研成果的保密意识较强,担心被剽窃或泄密等,这不仅给科研档案归档工作带来了麻烦,更可惜的是给国家和科研单位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为了保证科研档案归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相关课题的研究人员应组织专人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在课题结束后,应由课题负责人对所形成的全部资料进行审查并归档。同时,为了保护研究人员对科研档案归档的积极性,应确保建筑科研档案不泄密,确保科研成果的保密性,让研究人员放心科研档案的归档。

2重视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随着建筑行业科技的发展,建筑领域所涉及的知识面越加广阔,而目前相关建筑科研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知识技能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质量。因此,建立一支能与实现档案现代化相适应的档案队伍,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加强对现有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技能培训尤为重要。具体参考方法如下:一是有计划的组织学习《档案法》、《档案管理办法》,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等;二是组织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参观、学习外单位对建筑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较窄,相关单位应加强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和新型的档案管理人才。要尽快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3重视档案管理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仅靠传统手工操作,难以满足建筑科研档案管理的需要。建筑科研档案的管理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全程管理,并适时实现了科研信息资源的远程共享。在科研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以电子文档的传播速率最为快捷,电子文档有着纸质资料无可比拟的优势,电子文档可随时保存、修订和查询。因此,增加建筑科研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投入,例如满足需求的计算机设备、文件存储空间、配套设施等,提高设施运行的效率、资源管理的便捷性,才能使科研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4重视档案管理的资源共享

目前,对于科研档案管理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表现在能否实现资源共享的速率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和传播提供的良好的媒介。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建筑科研档案利用范围扩大。相关建筑研究单位再传统管理科研档案技术的基础上,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共享。

篇9

[关键词]科技档案;科研单位;档案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98

1科技档案的含义

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简称,是在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础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追溯价值的科技文件资料。科技档案对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都具有技术指导作用,是科研过程的历史记录,是科研技术活动的重要依据。科技档案因其具有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不同于一般档案的管理。例如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需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区分;科技档案的保管也需设置独立的科技档案馆;科技档案的借阅和应用主要是围绕科技活动开展等。

科研单位相较于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在科技档案内容收集上更侧重于科研项目、工艺技术、基础研发、产品设计定型、专利成果等活动资料的记录和归档。科研单位在科技档案的管理特点方面除了强调专业性特点外,更重视科技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性。

2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程度不深、支持力度不足的现象。往往将精力集中在新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过程上,却忽视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档案信息数据的运用和管理。日常工作中不能发挥科技档案的支撑和辅助作用,无法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降低了科技档案数据应有的信息价值。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活动的日益增多和不断发展,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迎接新的挑战。

2安全保密系数低

首先,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漏洞,严重威胁着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科技档案涵盖了科研单位众多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和心血。而我国的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执行国家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并未有效地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建立科技档案保护制度和流程标准,对于科研单位自身科技档案保密认定的范围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其次,虽然现阶段已有众多的科研单位已经开始利用信息系统管理科技档案资料,但却对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要求不高。国际国内发生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或信息系统病毒窃取国家或企业核心数据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档案保管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和忧患意识,无法有效地避免或杜绝科技档案数据的缺失,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的科技档案资料发生泄密情况。

3工作缺乏亮点

由于传统工作模式缺乏创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延续传统工作模式的状态之中,如简单的数据收集、归纳、整理、录入、你查我借、你问我答等,并没有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动态性和便捷性。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科研工作,而传统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不能够完全服务于科研工作并提升科研价值。因此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只是将科研成果保存起来,保证科技档案数据不泄露、不损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发掘出科技档案的真正价值。然而我国的科研单位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却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对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还停留在原来的工作模式中,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不能做到结合工作实际创新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科研单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也影响了科技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作用。

3科研单位科技档案管理的特性和应用策略

1支撑性

科研人员、专家学者、技能技术人员是科研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其在科研过程中需要引用、推理、验证大量的科技数据或信息,尤其是在原有项目、型号、产品或技术研发成果基础之上的创新和推广,原有的科技档案资料是新开展的科研活动关键支撑。因此科研单位应在日常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围绕科研项目、课题研究、重点工作系统全面的开展科技档案收集、归档、调研、制度建设和支撑服务工作。务必保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形成具有参考价值、指导意义、决策引导和成果裂变的管理体系。同时需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在科研单位内部宣传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科研人员的重视程度,为科研、生产提供优质数据支撑,为单位的现实工作服务,为科研单位科技档案的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管理基础。

2安全保密性

安全保密性是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档案工作的第一要务。科研单位的科技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密不仅关系

到众多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的利益,甚至会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因此这就要求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保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严格遵守国家保密管理规定,并不断建立健全科研单位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除了严格贯彻和执行科技档案管理的国家安全、保密制度规定,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保密意识,在科技档案保管、借阅、利用过程中层层把关审批、记录清晰、做到不失密不泄密外,还应加强科研单位科技档案管理的体系的创新性建设。首先,可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档案审核机制,不定期地开展不同层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人员的抽检、校对工作。其次,在科研单位引进信息系统或设备监控审批软件,无论是查阅、打印、输入、输出或是销户科技档案资料,均可在电脑中查询到详细的操作记录,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便捷的管理与科技档案相关的工作痕迹,及时处理异常或违规操作现象。有力地保障了科研单位科技档案工作的安全保密性,同时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3服务特色性

篇10

关键词: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科研档案;重要价值;现状问题;管理对策

档案是准确、完整记录历史信息的重要资源,在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科研档案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可以真实、具体地反映医院科研工作的基本状况,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推动医院科研项目顺利进行,对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极为有利。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的时代环境下,医院相关人员应正确深刻领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明确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在实践中以多元化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为医院科研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助力。

一、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共享管理的重要作用概述

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者应基于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实际,积极推动科研档案共享管理工作开展,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又可以为高质高效地开展科研项目提供信息支撑,以此推动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1.有效控制医疗科研成本医疗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可以实现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目标,进而可以为医疗科研人员展开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和档案信息资源支撑,且便于科研工作人员借鉴科研档案资料中记录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优化科研工作,从而可以保障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效降低科研成本。在此过程中,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对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提高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率和价值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为科研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支撑,从而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可以为医院各项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优质服务,使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价值得以全面提高,最终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的现代化发展。3.推动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挖掘有价值的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临床科研工作提供资源支持,进而整体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在当代网络信息环境中,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手段的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共享管理模式,可以为医疗工作人员参与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在提高科研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同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提升,使得医疗科研工作能够高质量、有序进行,最终有利于全面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

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信息网络时代,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是实现档案资源利用价值增值和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主流趋势,对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实上,当下的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共享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增值难以成为现实,总结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医疗技术发展在科技发展支持下,医疗技术成果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普及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方面,建设成效不高,即使在医疗科研档案管理领域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也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没有正确深入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应用的积极作用,使得其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僵化,观念守旧,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医疗科研成果的支持密切相关,一旦在信息化环境中没有加快推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单纯凭借纸质科研档案,显然难以实现医疗科研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直接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对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极为不利。2.科研档案缺乏规范性科研项目活动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与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密切相关,始终在医疗临床经验总结、医疗技术创新、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在于缺乏规范性的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会影响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还会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当前我国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其中科研档案缺失规范性是突出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医疗机构在运营中一味重视科研工作,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但科研档案工作只是简单记录科研工作内容,缺乏实用价值,这使得相关医疗机构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要求来规范做好科研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从而出现科研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科研档案信息失真等问题,难以提高科研成果准确性的同时,使得科研成果丧失了利用价值,还会影响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后续利用,最终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现阶段,医疗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科研档案管理业务能力和素养等方面,使得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高质高效开展。与此同时,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在具体的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展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使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质量和效率,难以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不仅如此,当前从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并非专业领域出身,从而存在巨大的人员流动问题,难以全面了解医疗科研档案,且无法建立稳定性高、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队伍,直接影响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此外,由于相关医疗机构缺乏稳定性高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不仅难以解决医疗档案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还难以在科研档案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科研档案管理事业发展观念相悖,最终会影响科研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不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三、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在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等,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并立足于科研档案管理实际,从建设高效信息化平台、加强监督、规范化管理科研档案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1.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医疗卫生领域,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都需要医疗机构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因此,医疗领域的领导者应该在思想层面重新认识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深入理解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立足于医疗机构发展实际,基于医疗机构长远发展目标、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等,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并要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常态化管理工作范畴,不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科研档案特点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要同步配套建设软硬件设施。在硬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配套完善的相关存储和交流设备。在软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建立开发高效率的网络软件支撑平台,并要结合医疗科研档案事业发展需求,开发系统功能完善的软件,具体包括操作、管理等软件。通过完善建设科研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设施,助力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医疗科研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切实提高医疗档案信息的共享程度,彰显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推动科研档案事业健康、长远发展。此外,在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大前提下,可以快速推动新医疗成果及医疗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以此提高科研成果利用率,从而既有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事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医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2.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医疗科研档案信息高度共享,并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针对当前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的实际问题,应加强多方监督,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首先,以时展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要求为立足点,牢固树立科研档案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加快推进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新形势下科研档案归档范围、构成要件等系统建设,使得科研档案应归尽归,以此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为科研档案后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其次,以科研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实现科研档案的全面公开、透明,鼓励科研档案信息交流与利用。最后,加强科研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明确责任。针对医疗科研部门,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旨在保障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应在科研项目进行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抽查科研文件资料,一方面可以有效把控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并指出科研档案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便于科研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确保科研档案工作的规范性,进而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支持,最终为科研档案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夯实基础。3.创新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首先,相关医疗机构要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以传统科研档案管理功能为基础,深入开发科研档案管理利用价值,建立多样化科研档案信息数据库,完整呈现科研项目数据、成果和科研过程信息等,并要在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支持下,提供便捷且多元化的档案信息查阅服务。其次,创新和丰富科研档案利用模式。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海量化的特征,只有加强科研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处理,才能为相关医疗机构今后科研项目的高效开展提供大量信息资源,最终有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最后,拓展科研档案应用范围。医疗科研档案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校教学实践等方面,这要求积极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切实发挥科研档案信息利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4.基于医疗档案信息要求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相关医疗机构要想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应强调信息化优势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充分发挥,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且准确的科研信息资源,这无形中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且全面的针对性培训,具体包括计算机、部门交流与协作、档案业务等培训,以期通过专业且深度的针对性培训,持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综合素质满足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切实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相关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高标准要求,要求正确认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缺陷,积极从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推动医疗档案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佞,卿粼.内控视角下公立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J].质量与市场,2021

[2]陈栋.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1

[3]黄艳.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科研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

[4]黄艳.福建省医疗机构科研档案管理现状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

[5]苏凯.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20

[6]刘春.医院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7]陈明喜.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8]廖宇红.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兰台内外,2017

[9]刘慧萍.医疗检测机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研究[J].医疗装备,2017

篇11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档案 开发利用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的基础和依据,它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知识储备的作用。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是科研档案管理的主体和重点,其科学管理手段对科研工作的进程、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及档案价值的实现,所以,研究分析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档案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科研项目档案的利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信息的重要地位

高等学校既是高等教育的“阵地”,也是科技创新的“战场”。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因其覆盖了理学、工学、农业,医学、历史、文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学科,拥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拥有不可或缺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高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61.9万项,其中高校主持的国家“97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57.05%主持“86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40%。在获奖方面,高校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2006年以来,高校科研立项数以及在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归档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各种载体的历史的、原始的记录。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过程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一项科研课题的档案,就是一部生动的科研教科书,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学校及国家的科研水平。项目档案所蕴含的具体信息,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史鉴意义。因此,项目档案信息在高校和国家科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2.1 科研管理体制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近2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丰富宽广,下达及指导高校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已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科技口发展为多渠道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科研项目在校内也由多个部门管理,比较普遍的管理模式是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分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宣传部或学校党委办分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团委分管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生处及相关教学单位分管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其他研究项目由科研处分管。各部门你管你的,我管我的,管理手段和操作方法各异,由于岗位职责的限制性,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研究过程材料的缺失。有些管理部门归档的材料只有项目立项、批准、下达研究经费和结题的文书通知,而项目申请书、合同书、结题材料都没有,归档材料根本不能反映出研究的过程,有的甚至不能反映出研究成果。

2.2 高校科研项目的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受管理体制的支配,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其形成规律方面,都有着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科研队伍的多层次性和科研方向的多样性,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决定了科研管理涉及的部门多、制约因素多。从宏观层面上看,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外部关系的统筹协调,对课题研究只具有引导、服务作用,而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管理不具有约束九从管理层面上看,有关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档案的认识、定位等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微观的层面来看,由于科研项目是几个部门各自分管,管理人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对档案的管理在操作上有较大的随意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情况都严重地影响着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案卷数量和质量。从复杂的实际环境条件来看,要真正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

其次,高校科研课题专业性强,研究周期长。高校从事的研究项目类型不同,研究对象和采用的研究手段各异,涉及的专业学科广泛,因而使得记录其研究活动的项目档案也不同,由于开发类科研项目从开题到研究成果的取得,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反复地研究和试验,要取得最终成果,往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特别理工科的开发研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及管理部门在研究期内坚持长期做好日常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坚持做到。

2.3 档案观念和责任心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理论上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陈旧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仍具有很大束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某些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档案观念薄弱,没有坚持把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纳入研究工作的计划之中和岗位职责中,不注意对科研项目从始至终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只注重结论性、成果性材料的积累,使最终的档案材料成套性很差。有的是研究人员之间、协作单位之间由于科研成果的权属之争,而引起争原始材料,争报奖励而不愿主动把材料集中管理。由于项目档案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高,有的研究人员害怕泄密,归档时避重就轻,把一些不太重要的材料交来,而抽去反映成果水平的关键技术材料。加之,学校档案部门人员对科研课题不熟,业务水平有限,未审查出来。另外,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指导不到位,研究人员不了解收集档案的重要性,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3 对加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与科研工作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研项目档案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很复杂、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应加强对现行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的研究。应该说,现在各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多头管理体制及运作方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不同范围的具体选择。高校应有怎样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如何建立完善高校科研档案

管理体制,理顺档案管理关系、程序,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档案部门应当积极探索。而在当前的管理环境下,应加强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既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也是实行档案工作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依据及准绳。要做好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制度内容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的过程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循。

一个科研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一套完整文件材料,虽然是在项目研究活动最后结束完成的,但作为科研档案之中的每一部分材料又恰恰是各个不同阶段的产物。即所谓科技档案完成于项目研究之末,又形成于研究活动之中。必须把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纳入法规和轨道,把科研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具体纳入到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去。因此,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科研处、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宣传部、团委、研究生处等管理部门应坚持用规章制度来履行各自的职能。要负责督促科研工作人员对研究项目归档工作超前控制,一开始就要着手抓,并一抓到底。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要抓科研项目档案建设,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指导工作,才能使科研项目档案的建档工作进入到规范管理的轨道。做好高校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努力建立高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提高归档率、完整率和案卷合格率,这一基础环节不抓好,随后的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发挥效益。

3.2 理性认识科研项目档案的价值,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

篇12

[关键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内容;创新;措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科研的范围还是内容都开始向深层次方向发展,科研成果所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日益提升。高校科研档案作为记录高校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其不仅是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象征,而且也彰显高校的实力。所以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加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的推动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强,也能有效的推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更加全面、系统和完整,促进高校科研工作能够得以健康的发展。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内容

(一)科研项目材料档案

科研项目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它记载和反映了科学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文件;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资料及审批材料;推广应用阶段中的推广应用方案、总结、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鉴定材料,扩大试生产的设计方案,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它记载和反映科研管理活动的历史过程和经验.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其中,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文件在科研文书档案中又占主要地位,包括各级各类的项目申报文件、各种项目立项文件和成果获奖文件。另外,高校自己制定的有关科研工作的一些规章制度文件和每年一度的项目汇总等文件,这些都是平时使用和查阅频率较高的文件,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且近年来高校科研实力的增强,使其科研成果得到不断增加,所以需要对这部分科研成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科研成果的缺失,为以后工作中查找和利用带来诸多的不便。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科研档案的开放性

科研档案开放性的实现,即需要加强对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这就需要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加强对科研档案的认识,其次要做好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使其能够及时转变观念,努力提升科研档案的完整性。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和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参与与配合。

(二)强化科研档案的可延续性

高校在校学生是我国科研工作潜在的力量,向高校学生开放科研档案,不仅能及早地教育学生养成科研意识、科研档案意识,而且能为他们在校期间及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科研档案来自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科研实践,其内容、方法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研究方法、方向关系密切。学生在课堂上听了教师对他的研究课题和主攻方向的介绍后,再从科研档案中寻找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科研实践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使他们较早地进入该领域该专业的学术前沿。

(三)强化科研档案的辐射面

为了更好的提高科研档案的价值和实际意义,需要进一步对科研档案的辐射面进行拓展,这就需要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联系,吸收和借鉴对方科研档案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提供服务,增强国内外其他高校对本校科研档案动态的了解。这样使各高校之间建立了友好互术的关系,不仅可以有效的推动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也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本校的科研实力。

(四)完善配套手段,提高科研档案的科技含量

首先,科学完善地建立多种检索工具,最大限度地揭示档案信息资源。科研档案的检索工具编制越完整、越科学,用户查询档案所用时间就越短,查全率、查准率就越高,就能把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传递出去,方便用户利用,适用于科研工作。

其次,电子档案的出现,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就需要不断的增加自身的服务意识,加快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转变。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电子档案的接收和保管工作。同时充分的利用当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使档案工作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利用校园网在确保档案资源保密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的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科研档案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而且对工作的细致性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不断创新,从而努力提升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使高校其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13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科研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纪录。科研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条例、办法,正确地组织科研材料的归档,科学地做好保护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的作用。

目前,高校科研档案建立的主要内容根据它为学校的发展研究和为科研工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人员信息资料;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的信息资料;各级各类有关科研的指令性文件和通知等信息资料。

1.提供科研人员信息资料,主要是归整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课题研究的整个研究梯队的组成人员的个人资料,包括从事研究的学科以及在其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介绍材料;

2.各类科研成果材料主要包括:一是学校和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归档,这是科研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从项目的申请,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立项计划下达的通知和文件,经费的控制与使用进度,项目最终完成的科研咨询报告和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专家鉴定意见的原件和复印件,应用类研究还要包括应用技术成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存档材料包括验收证书,专利证书以及有关检测证明和鉴定、验收技术资料原件和复印件一套。二是科研人员和广大教职工在正式发行的学术期刊发表的在学科领域有建树、有影响的科研论文,正式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工具书、参考书和作品等以及获得各级各类奖励的成果,全部按所在部门登记,按统一要求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供原始材料及复印件进行归档。三是整理、归档上级和学校下达的有关科研方面各类文件以及上报的各级各类科研统计报表,以便查阅上级部门的指示、指令、决定等意见和学校有关科学研究的政策和规定,了解学校发展状况,把握方向,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限制,原有的科研技术薄弱,在组建初期,科研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对全校科研的宏观管理和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但对科研档案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没有建立科研档案的收集、立卷、保管等规章制度,科研档案的管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在做的科研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仅局限于对学校科研项目立项、获奖科研成果、科研文件的收集保存,缺乏保存科学研究整个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在课题完成和成果获奖后粗粗收集,便移交到学校综合档案馆。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1.科研档案缺乏完整性、系统性,普遍存在各种立项资助项目材料较多而教师自发科研项目材料较少的现象,有些立项资助项目档案材料也残缺不全。有的科研课题有开题报告,缺论证意见。有的科研课题材料的只有研究总结或成果论文,缺乏科研计划、设计方案、技术报告、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成果鉴定推广等方面的资料,尤其缺少核心部分技术内容和大量研制阶段的材料。

2.科研档案材料原件少,复印件多。课题在鉴定、报奖时上级部门需要提供原件,而原件的份数有限,所以出现科研人员只向档案部门移交复印件的现象。科研档案作为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日后查考、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凭证,如果归档文字性材料中复印件增多,必然使文件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3.科研档案材料分散在各处。由于高校科研人员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对高校教师的考核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普遍存在一个科研课题的材料分散于各部门的现象,一部分材料在系里,一部分在业务档案里,一部分在行政档案里,一部分在科研档案材料里。这些情况导致科研档案材料的零散状态,不利于科研档案的综合管理和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当前许多研究人员没有认识到科研工作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不愿意上交,一方面怕归档后得不到有效保存,另一方面则担心以后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时查阅不方便,或者会泄密、失控,这样很难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即便一定要归档,也只会将有关材料的复印件归档。(二)科研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由于新合并组建的院校,科研机构重组,二级院系重新整合,不少科研人员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科研档案管理没有得到理顺,科研档案的立卷、归档、编研、利用和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业务工作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二级学院没有设置档案室或专职档案员,管理松散,加上有些学校校区分散,更增加了科研档案的管理难度。

三、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途径

1.强化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档案知识,提高科研人员档案法制观念,认识科研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让科研人员明确“负责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而在思想上重视科研档案工作,自觉承担起积累科研档案资料的义务,主动履行科研档案归档的职责,增强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档案意识。

2.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建设与管理制度。按照《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实行“三纳入”,即将科研档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制度,纳入科研工作计划,纳入科研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同时做到四同步,即下达科研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研成果与检查科研档案归档情况同步。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要在科研项目下达后,课题负责人主动到档案室备案,领取“归档须知”、“科研记录本”等;第二步,科研课题完成,或经过鉴定、验收后课题负责人将科研课题三个阶段的材料全部收齐,移交档案室,才算科研课题结束;第三步,课题结束经费结算时,要有档案部门归档合格签字或盖章后,科研管理部门才能同意财务部门结算;第四步,申报各类奖项时,必须由档案部门验收,加盖验收合格章后,科研管理部门才能办理申报手续。

3.配备机构和人员,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科研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校区分散的高校还可建立二级院系科研档案室,并配备兼职档案员,二级院系科研档案室主要是对纳入学校科研处管理的科研项目,负责指导、督促或参与其科研档案的立卷和归档。对非纳入科研处管理的科研项目,负责立卷和归档的全过程工作。建立本院系的此类档案,并根据规定提供利用服务;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学科科研档案的编研工作。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科研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要建立奖励惩罚机制,充分调动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除公开表彰奖励外,在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上,予以充分体现,从而激励并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4.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和利用科研档案信息资源。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和使用为科研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档案数量在不断增加,原来的手工操作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校科研发展的要求,因此,把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运用到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利用网络传输,将有关科研文献、数据、图纸等科研档案信息联机上网,既便于查阅也便于管理。网络化的管理提高了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科研档案的管理效率。

篇14

【关键词】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档案管理;方法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22-02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科研技术的重要性,人们开始重视科研档案资源潜在的巨大社会价值,针对当前科研机构来讲,如何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保密以及利用,对机构来讲具有与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以及高新技术的利用,档案管理中保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本文我们将重点介绍档案管理中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科研机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加强科研机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科研机构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从科研机构角度来看,不少资料涉及高新技术方面的机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些资料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对档案管理必须要重点保护。另一方面,科研机构是新技术、新知识诞生的机构,有许多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涉及国防军工、科技公关、公共安全等重点项目,这些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档案记述和反映了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一旦丢失或失密,将会给整个科学研究造成不可低估的重大损失。

加强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是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档案安全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则是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因为,档案安全与否,在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档案的保密义务是关键,档案保密工作到位,则是对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反之,就可能存在潜在的隐患,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疏漏,最终影响到档案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档案保密工作,恪尽职守、尽职尽责,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严格保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研档案的安全和真实性

二、科研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科研机构,其档案保密工作一直是其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日常工作中,由于档案收集过程资料丢失、档案遗失、信息系统泄密、内部人员故意或无意泄露等方式造成科研机构科研档案失密事件时有发生,从而给科研工作和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其面临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目前各个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由于领导层和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针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缺少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其进行约束,致使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同时其对档案保密方面的重视普遍不足,没有明确的规定与规范,管理文件存在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致使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往往无章可循。

(二)硬件设施差,存在风险隐患

由于科研机构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和成本,只要有人去管即可,只要有地方存放就行,使得机构为科研项目档案存储问题考虑的并不充分,普遍存在档案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甚至存在部分档案室处于长期堆积无人管理的状态,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档案的及时翻阅又不利于档案的保密性。部分科研机构并未做好档案等级分类工作,无论是一般的科研档案还是等级较高的档案其存放地点相同,而且针对档案并未采取任何保管措施,从而存在严重的失密隐患。

(三)保密意识弱化,工作流于形式

在科研机构内部,员工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意识不够,有些人甚至对《保密法》并不了解,这对于档案管理中档案保密工作的影响非常大,很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以及泄露。另外,工作上的形式主义使一些人保密意识相对淡薄。这些人认为每天只是管理这些“无用”的文档是毫无前途的,无论自己如何付出对机构的发展不会有任何影响,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不大,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消极被动,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在这些人的概念中,保密工作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进行限制,他们只负责档案的保管,无其它责任,因此放松了对安全隐患的警惕。

(四)队伍不够稳定,人才流动频繁

随着制度、人们的观念的转变,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流动性在增加,他们的离开将带走部分科研成果或者科研过程资料,这对科研保密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针对科研机构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整体结构不够稳定,对工作热情度不高,认为档案管理是枯燥无味的,一心只想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一旦机会来临,他们会选择离开,使得档案人才流动频繁,档案管理稳定性不够,这也将造成档案保密工作风险的存在。

(五)保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科研机构,科研档案保密技术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技术的发展和在窃密方面的应用,使得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日益显现出高技术抗衡的特点,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泄密隐患更多。当前尽管针对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其防护能力还很弱,许多档案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危险性;网络安全管理的经验与技术落后,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到位,保密技术防范装备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展迟缓,投入不足,经费匮乏,措施薄弱,这些导致科研机构科技信息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三、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健全科研机构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科研机构当前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的问题,逐步完善、健全、规范现有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制度、职责以及泄密后的查处办法等工作规章制度的健全,使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运作有章可循。同时要对档案的利用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对科研档案的传阅、使用等各个环节应实行严格的管理负责制,对不同层级的人员确定不同的查阅权限,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档案的提供使用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在充分利用档案开展工作的同时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二)完善档案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确保科研机构档案保管设施到位,有专门存放档案的设施,领导要对档案存放高度重视,要投入资金,配备先进设备,要考虑档案馆的位置、安全、防护等因素,确保档案资料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三)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增加其工作热情

档案管理的安全关键在人,管理者的保密意识和职业责任是做好人事档案保密工作的根本前提,在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提高啊管理者的保密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强化科研档案保密知识教育,增强科研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是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保障,科研机构要通过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协调的基础上,树立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积极宣传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普及科研档案的保密知识,使周围人了解、重视科研档案的保密性,提高他们的档案保密法制意识和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自觉性。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档案管理工作略显枯燥,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要提高管理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之中。做到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既要保证档案实体的安全,又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不因为自身的疏忽造成档案破损和失密。自觉维护档案的保密,持之以恒、洁身自好,不受任何利益的诱惑。

(四)加强科研项目队伍稳定性建设

科研项目队伍人员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由于科研工作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要求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相关知识,还要具备其他专业化、现代化技能。为了使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首先要加大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开展的力度,加强培训,提高科研项目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综合方面的知识,要大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在科研机构中不断的选拔优秀人员,把具有复合知识型人才充实到档案管理中。其次,还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等高度责任心和工作作风。最后,成立指导小组,指导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深入档案形成部门及课题组,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档案收集、归档等工作。

(五)提升保密技术防范和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密管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科研机构在充分利用网络化给档案管理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要特别关注网络安全对档案保密的影响。科研机构要逐步淘汰陈旧的设备,以适应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对信息化网络的高要求。网络一定要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并建立、完善网络的保密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配备必需的防范设备,增强网络的技术防范能力;档案管理系统配置先进的安全管理软硬件设施,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更新杀毒操作,同时对计算机电脑设定防范措施,设定相关密码并定期进行更改,计算机禁止上外网,必须要在局域网内运行等。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在遇到诸多问题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作为科研机构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科研档案保密的方针,依靠和发挥广大科研人员的力量,发现当前存在的保密工作问题,结合科研机构的实际情况,寻找应对方案,不断提高科研机构保密业务能力,增强保密意识,以确保科研档案绝对安全。

参考文献:

[1]章秀萍.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33).

[2]梁威.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4(10).

[3]李春丽.浅谈科研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2014(S4).

[4]王静.如何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J]陕西档案,2010(02).

[5]田振英.信息时代下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J]机电兵船档案,2010(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