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针对性心理治疗
自精神疾患被正视为疾病以来,精神分裂症就被称为世纪顽疾。据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最新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疾病总负担(经济上、精神上、社会上) 已超过癌症,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原生物性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和家庭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转归和愈后等方面极为重要。 急性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个别心理治疗最适宜的对象;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不是最佳的心理治疗时机。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基础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则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也就是不承认有病,因而主动要求治疗的欲望不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需强迫治疗,而且其思维、情感和行为皆受症状影响,理解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心理治疗虽不能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部症状,达到科学治愈的目的,但通过针对性心理治疗,可清除患者的部分症状,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有助于恢复自知力。 常用针对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探讨:
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的突出点重点就是医患家属同治模式,建立良性医患及患者家庭、社会体系的关系,针对患者为圆心的医、家属及家庭社会为治疗整体,提高医、患、家属及亲朋治疗依从性顺畅性。
1分析性心理治疗
由于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见解不见,他们采用的技术及治疗的重点也各不相同。①缺陷理论的治疗,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心理发展中的某一缺陷,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具备利用早期亲子关系及发展稳定自我的能力。②防御理论的治疗,治疗重点在于给患者提供父母般的爱,以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情绪的正常发展。③适应心理治疗。治疗原则为以鼓励患者发展精神适应,包括进展性适应与退行性适应。前者是指增进患者精神平衡,例如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行为保持在社会规范之内,避免出现明显的病态表现。后者指的是对患者移情加以接受与支持。④治疗只针对患者病残问题及适应不良行为,而不涉及其基本精神内在障碍与防卫机制。⑤治疗家以其本我、自我、和谐与适应特征来影响患者,做患者的典范。在具体方法上适应性心理治疗有以下特点:①治疗者与患者长期保持联系,但至多接触1次/w,不超过25min/次;②同时使用精神药物;③常用的治疗技术包括支持、压抑、忠告、与医院配合、应付环境、注意生活遭遇及增进对现实的检验能力等。
2患者中心疗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更具体更强有力的支持,单独使用患者中心疗法很难产生令人满意的疗效。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的要点是在患者和治疗者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靠加强正常思维的能力和心理训练,来帮助患者对付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例如患者具有固定的妄想时,将被问到他们妄想思维的详尽历史和支持妄想真实性的依据,治疗者将委婉地询问患者的证据,并提出解释证据的另一种假设。 按操作性条件反射设计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代币治疗,在我国一些精神病院对慢性、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得到经常应用。
4家庭治疗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不良反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5-01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血管疾病,尤好发于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高凝、血流速变慢、血管壁损伤等,使深静脉内的血液不能正常流动,凝聚成块,阻塞静脉血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系列病症。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外伤、妊娠、长期卧床等。其治疗多采用抗凝药。传统抗凝药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伴随着出血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使用上有一定限制。我院通过通心络胶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关于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2]。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并且经血管彩超确诊。排除标准:排除有治疗药物过敏者;排除有癌症等恶性疾病患者;排除患神经、精神系统疾患不能配合治疗者;排除妊娠、哺乳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
1.2 基本资料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符合临床诊断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性病例19例,女性病例13例,年龄为54.36±8.33岁,病程为2天-3周,双下肢发病患者4例,单下肢发病患者28例,其中混合型3例,中央型18例,周围型11例。对照组男性病例23例,女性病例9例,年龄为58.66±10.40岁,病程为6天-5周,双下肢发病患者2例,单下肢发病患者30例,其中混合型5例,中央型23例,周围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华法林(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生产,规格:3mg/粒,批号:国药准字H31022123)3mg口服,日一次,同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服用3月。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6g/粒,批号:国药准字Z19980015)3粒,日三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并随访一年,观察比较两组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3、6个月后PT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延长(P0.05)。两组治疗3、6个月后的Fib和Hcy水平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3 不良反应观察 用药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左手臂瘀斑,对照组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有胸部皮肤瘀斑,3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出现尿血,1例出现便血,3例出现月经量增多,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现代医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是采用溶栓或者抗凝的方法,通过增加凝血酶原时间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和复发,从而促进血栓的消融和管腔再通,但这些方法都有费用高或者不良反应较大的缺点。笔者通过通心络胶囊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复发率仅为9.38%,并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心络胶囊中含有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等,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作用。可以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达到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吴护群等认为通心络胶囊能够修复血管内皮细胞,阻止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削弱炎性介质作用,维护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下肢血液高凝状态和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地阻止血栓形成[3]。
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治疗3、6个月后的Fib和Hcy水平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11例,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Buller HR,Agnelli G,Hull RD,et al.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6(3):401-428.
摘要:通过对孙思邈《千金翼方・禁经》进行研究,探讨禁术在心理治疗学上的积极意义。禁术或咒禁,可归属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虽然含有鬼神迷信的内容,却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相似之处,并有其一定的科学性。
关键词:《禁经》; 禁术; 心理疗法
禁,或谓禁术、咒禁,亦称祝由,是中国古代一种用符咒禁、祝祷以驱邪疗疾的心理治疗法。咒,通祝;禁,指禁止;由,指引起疾病的缘由。祝由咒禁疗法在我国医学史上曾被广泛地应用医疗实践,我国早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对其临床应用就有明确的记述,后世亦有不少医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如王焘、张子和、张景岳等。祝由咒禁法还是古代国家医学机构设立的主要科目,如隋代太医署设有“祝禁科”;唐代太医署医分四科,其中就有“咒禁科”;宋代设“金簇兼书禁科”;元朝设为“祝由书禁科”;直至明代,太医院仍设有“祝由科”。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祝由咒禁法方面的著作,但民间流传者“其文零叠,不在卷轴,纵令有者,不过二三章,既不专精,探其至理,终为难备”[1],所以很多都已失传了。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翼方》中专辟《禁经》篇,收集整理了这一古代的心理治疗方法,现对其内容试析如下。
1 禁术的心理效应和实施要求
孙思邈在《禁经》中明确指出:“不得与不信人行禁”[1]。说明禁术的实施,与病人和施术者的鬼神作崇观念及对咒禁疗法的信任有密切关系。在生产力落后,科学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很多人认为疾病是鬼神附体作崇所致。禁术正是通过咒说以制止鬼神作崇,驱除致病缘由的治疗方法。它虽然具有迷信的色彩,却抓住了病人的心理。法国著名学者列维・斯特劳斯指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某些巫术实践的效应。不过我们同时也看到,巫术的效应须以对它的迷信为其条件。后者有三个互补的方面:第一,巫师相信他的技术的效应;第二,病人或受难者相信巫师的威力;最后,共同体的信念和期望,它们始终像一种引力场那样起着作用,而巫师和受术者的关系便存在于和被规定于其中”[2]。这种对巫术的迷信,实际上就是实现心理暗示治疗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患者对医生、药物及其治疗方法的信任。《千金翼方・万病》即云:“疑师不治病,疑药不服之,服之即不得力,决意不疑者,必大神验[3]。”所谓“心诚则灵”,其实反映出病人治病的坚定信心。禁术的实施与显效对病人的精神情志状态有一定的要求。《禁经・受禁法》引《仙经》曰:“凡受禁之法,当先斋戒百日,精心不行欲,惟得清净沐浴,著鲜净衣,口常不出恶言骂詈,精思静念,勿生异想,……并一心持斋戒不犯,则行禁其验如神[1]。”对于受术者,要求其在饮食、起居、着装、言行及思想上均应保持清净状态,如此,咒禁术的治疗效果才能“验如神”。而这也正是中医心理学所坚持的治疗原则。中医学非常重视精神、心理对人类的心身健康的影响,强调对心神的调摄。调摄心神的基本原则就是“独立守神”,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恬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4]。指出保持思想意志上的安闲清净,没有过多的贪求及欲念,内守精神,则能使真气充盛,身体健壮,病无由起。《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5]。”说明对精神情志进行调摄,保持清净状态,则能使机体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即使遭受了“贼邪”的侵害,也能较快地康复。同时,禁术的实施对医者的医德也有一定的要求。孙思邈非常强调医生在为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时的态度,认为医生的心理品质或职业道德在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禁经・持禁斋戒法》曰:“凡欲学禁,先持知五戒十善八忌四归。”“十善者:一济扶苦难,二行道见死人及鸟兽者皆埋之,三敬重鬼神,四不行杀害,起慈悯心,五不怜富憎贫,六心行平等,七不重贵轻贱,八不食酒肉五辛,九不声色,十调和心性,不乍嗔乍喜。”“四归者:一不得著秽污不净洁衣服,即神通不和,二不得恶口咒诅骂詈,三不得共人语诈道称圣,四不得饮酒食肉,杀害无道。”[1]即为医者要重视生命,同情患者;一视同仁,不分贵贱;注重个人修养,讲究文明礼貌等。这其中所反映出的医德思想,至今仍是医者应当奉行的行为准则。
2 禁术的实质
孙思邈说:“若夫医道之为言,实为意也。”用意示的方法治疗疾病,可以说是这一心理治疗方法的内涵概括。意示,现代心理学称之为暗示,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病人不经理智考虑和判断,直觉地接受医学的治疗性意见,主动树立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6]。禁术即可归为这一疗法。孙思邈倡导的意示疗法包括语言意示和借物意示。《禁经》中所记载的咒禁法术就充分利用了语言、物品及药物对病人进行意示治疗。如“受禁肿法”要求:首先“取艾叶拭手使汁入手中,七日勿洗手,持斋过七日以外即成禁。”然后面向西方咒:“愿的此手,一切痈肿,一切诸毒,乃至一切病,手著即瘥。”“若治病时作想此手作热铁叉,想前人病如雪,手著病即散”。“明代医家张景岳亦认为用祝由咒禁类疗法治病,并非求助鬼神,而是通过多维的自我暗示去掉存在于病人心中的“鬼”。他在《类经》中说:“凡人之七情生于好恶,好恶偏用则气有偏并,有偏并则有胜负而神志易乱,神志既有所偏而邪复居之,则鬼生于心……是所谓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故五鬼生焉,是所谓故邪也,亦所谓因知百病之胜也……故察其恶,察其慕,察其胜,察其所从生,祝无不效矣……诸如此类,皆鬼从心生,而实非鬼神所为,故 曰似鬼神也[7]。”中医认为,禁术治病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疗效,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志变化与整体的生理、病理情况密切相关,而各种情志活动之间又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复杂关系,因此,外界施加的情志影响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内经》称之为“移精变气”[8]。因此,《灵枢・贼风》说:“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可祝由而已也”[9]。张景岳亦说:“胜者,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胜之者;然必先知其所以生之由,而后以胜法胜之,则可移精变气,祛其邪矣[7]。”当医生通过认真的诵念咒语、驱赶妖魔,而使患者相信致病之鬼魅已去,这对于疾病的向愈就是一个有力的心理影响,他让患者卸掉了精神负担,内心感到轻松,从而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方面的良性变化。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必理活动不只与神经系统,而且与整个躯体及各种器官都有密切联系。治疗者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各种行为和暗示,对病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继而可以改变病人对痛苦的感受;由于心理活动对生理活动的影响,也可使躯体及组织器官的症状和体征发生变化。
3 禁术的应用
《禁方》 中所列咒禁疗法治疗的病症有九种,包括传染性疾病,如温疫,疟疾;外科疾病,如疮肿、外伤;内科疾病,如遁疰;妇科疾病,如产晕;以及喉痹、蛊毒和心理、精神疾病。禁术除了能够治疗神志疾患外,还适用于如此众多的疾病,甚至是难治的温疫、疟疾、蛊毒,看起来显得夸张甚至荒唐。但是,对于心理暗示作用,英国学者基思・托马斯谈到:“科学地研究暗示在治疗中的作用只是最近才开始的事情,但是其惊人的效果,已足以使历史学家不敢小视17世纪治疗者仅用符咒而产生的真正神效了……它对原始医疗的现实意义更大,因为试验表明,宽心药对于按时到教堂作礼拜者的成功率大于不可知论者,付酬患者的成功率大于通过卫生机构接受免费治疗的患者。在伴有一定数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仪式情况下进行治疗,会更加有效[10]。”美国达拉斯癌症顾问与研究中心Csimehtch和他的妻子心理学家Stephahle所做的研究也证实了心理暗示的强大治疗作用。他们给癌症病人开想象疗法的处方:闭眼、放松。想象您躺在一座美丽的公园内,你熟睡了。公园门口两边各站立一个卫兵,一大群白狗在巡逻着。忽然,一只白狗发现一个入侵者,矮矮的个,身穿黑色脏衣服,这只白狗围绕入侵者跳将起来,吠叫着,那人一看不好,想夺路而逃,但他哪有狗窜得快,不一会,就被群狗团团围住,卫兵也发现了,很快将入侵者击倒,撕他的肉,直到剩下了几块骨头,然后狗带头走开了,你醒了,感觉好多了,又充满活力了。那个入侵者是你的癌肿,卫兵子弹是放射疗法。而白狗则是你的免疫防御,你成功地战胜了疾病。”他们用该法治疗了139例被医生宣布活不到1年的病人,大多数活了至少有20个月,有1/4的病人部分或全部康复。他们认为:想象为右半球大脑所司,想象时分散了右半球脑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了免疫功能,达到了防治癌症扩散的效果[11]。由此,我们应认识到,禁术的心理暗示作用对众多疾病皆具有正向的心理调治意义,因此也就具有了较广泛的适用性。在此我们也当认识到,禁术充满着鬼神观念和世俗迷信思想,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术”。但禁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心理治疗法,虽然含有鬼神迷信的内容,却具有属于心理疗法的合理内核。“只要是事实上起了作用的巫术,也许从常规的角度来看是非科学的,而从非常规的角度来看却是科学的。”[12]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社会心理在疾病发生和转归过程中的地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应当运用现代人所具有的科学观念,对祝由咒禁疗法进行研究与借鉴,扬弃其迷信和愚昧的东西,挖掘其宝贵、合理的治疗方法与思想,这对发展和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心理治疗学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63.
[2]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78.
[3] 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97.
[4] 谢华.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0:2.
[5] 谢华.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0:10.
[6] 何裕民,叶锦先.心身医学概论[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171.
[7] 张景岳.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355.
[8] 谢华.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0:51.
[9] 谢华.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0:663.
[10] 基斯・托马斯.巫术的兴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40.
【关键词】男性;不育;心理治疗
近年来不孕不育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WHO宣布将不孕不育症与心血管、肿瘤并列为当今影响人类生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据报道,不孕夫妇约占已婚育龄夫妇的10%,其中男性不育约占40%,女性不孕约占60%。对于男性不育症患者,临床医师往往只注重使用药物、手术、辅助生殖等手段进行干预,而忽视患者的心理问题,但恰恰近年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解男性不育患者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以便寻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法,我们对男性不育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了解治疗方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生殖门诊就诊的夫妻至今有12个月的不避孕性生活史而仍未受孕的男性患者110例,年龄23—44岁,平均32.9岁;婚龄l~18年,平均9.8年。其中原发不育69人,继发不育41人;不育病史1~11年,平均4.9年。并排除以下情况:①隐睾、染色体异常等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②生殖内分泌异常;③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等全身性疾病;④急慢性传染病;⑤女方不孕因素。
1.2 分组与治疗方法
将110例患者按是否接受心理治疗分为A、B两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对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程长短、配偶健康情况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A组55例,为接受心理治疗组;B组55例,为未接受心理治疗组(传统组)。两组患者均建立病历,由专人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患者精神状态评分,评分结果见表1。评分标准为:评分>41分为有焦虑或抑郁症的倾向,评分>50分为确定焦虑或抑郁症存在。在采用中西医疗法进行同等治疗的基础上,A组增加心理治疗。1.5年后随访女方是否妊娠。心理治疗包括:正确的心理疏导、个体心理特征分析、认知疗法等综合治疗,从而帮助患者分析病情,寻找病因,减轻焦虑,逐渐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定患者人格类型,观察患者心理状况,使其能够正视病情,接受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不盲目听从广告与自购药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增加受孕率。
1.3 统计学分析
对组间率数据采用X2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τ检验,P
2 结果
A组(心理治疗组)2年内妊娠率80%,平均受孕时间(月)9.5;B组(传统组)2年内妊娠率45.45%,平均受孕时间(月)14.5。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凡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2年未受孕者称不孕症。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编印的《不育夫妇标准检查手册》中不孕症临床标准定为1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律也在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承受着社会、工作、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生活压力的同时,社会和精神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大,使人们特别是生育期的青壮年普遍存在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男性质量由于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有明显下降。
在中国,生育是传宗接代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不孕不育疾病的特殊性,加上中国特有的传统生育观念,使得不育夫妇常常对此羞于启齿,自我封闭,产生急躁、忧郁、焦虑、恐惧、悲观情绪(我们进行的不育患者精神状态评分也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男性社会角色的独特性,更使得男性不育患者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变化对婚姻生活、治疗结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其机制是心理压力可造成神经系统单胺类、肽类等神经递质的代谢失调,导致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而影响男性的生殖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出现男性的及生殖功能障碍。焦虑、恐惧等情绪的变化,可引起垂体泌乳素的分泌增加造成男性的下降,从而影响生育。由此可见心理因素与不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性的循环促进和制约机制,一方面,不育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患者极易发生心理失衡等不良现象,尤其在l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情感波动幅度最大;另一方面,消极或乐观开朗的心理反应会抑制或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沉重的精神负担或打击可引起生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不育,不育又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我们认为,对男性不育患者,针对病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如生精药物、精索静脉曲张手术、辅助生殖技术等,但不育患者特有的社会心理特点在不同时期又有着特征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治疗结局,所以对不育患者采取必要的心理治疗更能提高效果。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类型,采用不同方式的心理干预,对不育患者通过阅读助孕手册、观看《生命之源》录像,首先使其对生殖受孕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消除神秘感与紧张情绪,熟悉基本的生育常识,从而能配合医师给予的生活指导,如戒烟酒、生活起居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锻炼,避免高温、辐射、接触有毒物质等;同时多做解释工作,创造安静的就医环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生育咨询、讲座,增加患者认知信息量;积极拓展交流渠道,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赖,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同时加强患者与亲友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其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有力支持,稳定婚姻、家庭、社会关系,化解心理危机,减轻不育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得到有效心理支持,提高心理承受力。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相对平和心态,减少负性心理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发生,从而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罗丽兰.不孕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6
【关键词】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基本疗法;案例
1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1 形神合一论中医医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建立形神合一论。在狭义来讲,形为身体,神为心理,形神合一。
1.2心主神明论用藏象学说阐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假说。将人身之神依附于藏象之心,故心为“君主之官”。 [1]
1.3 心神感知论《内经》阐明感知活动的中枢(心神)通过经络与感觉器官联系,如心神能感知针灸的“针感”。[1]
1.4五脏情志论
1.4.1五志分脏论《内经》阐述五志分属特定脏腑。不同脏腑精气的盛衰导致不同心理活动的改变,五志的太过不及均可使脏腑受损。
1.4.2七情致病论《内经》以气机紊乱阐述“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致病,有指导意义。[2] [3]七情生于脏腑,出于心神,当其强度超过生理调节范围时可致病。[4]
1.5人格体质的分型《内经》把人格、体质结合:①按阴阳属性,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5型阴阳五态人。②按五行属性,分25型阴阳二十五人。[5]
1.6 阴阳睡梦论《内经》从形神合一论出发,以脏腑功能的阴阳五行属性来释梦。 [1]
2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疗法及案例
2.1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内经》始创此法,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心理,丹溪、子和于此贡献犹大。[6] [7]子和提出“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等,丹溪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等以情胜情的治疗模式。[8] [9]
2.1.1单独运用 如怒伤肝,悲胜怒:张氏治疗因怒而厥的燕姬,使她因灸法损毁皮肤而悲,而排解郁怒。如喜伤心,恐胜喜:范进过喜而呈癫状,岳父突然打耳光,他因恐而清醒。
2.1.2综合运用以情胜情疗法要灵活运用。[10]一种情志刺激可调一种或数种情志致病;一种或数种情志可调一种情志致病。[11]某女思夫纳呆,丹溪综合“以怒胜思,以喜解思”让其父使女怒,又诈以其夫将归使女喜,女思得解。
2.2言语疏导法用语言对患者劝说开导的精神治疗方法。在能保护患者隐私的环境,使其畅言,顺其意疏导,改善其负面情绪。
2.3惊者平之法《内经》:“惊者平之”。张从正:“惟习可以治惊,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不惊”。[12]卫新妻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戴人用以木击几等方法发出声音,使之耳闻目睹,渐次为常,惊止病愈。
2.4顺情从欲法欲愈其疾,当先治心。室女倾心于某男,初其父不许,由此郁闷而患瘰疬。其父遂许。婚后三月,其症大减,再稍加调治即愈。[13]
2.5移精变气法《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讲述运用精神疗法转移精神,梳理气机。杨贲亨诊患内障的贵人,用诡言令其凝神于足以降火,愈目疾。
2.6导引运气法让患者安神静志,摒弃不良情绪的干扰,梳理紊乱的气机,恢复平衡的心理疗法。卢不远治疗沈某的恐死症指导其禅宗参究法(导引运气法),百日病愈。
2.7传统音乐疗法《内经》以五音对应五脏的模式,用相应的五音组合,调理忧愁、思虑、悲哀等异常情志及心身疾病。
2.8祝由疗法“祝说病由”以“移精变气”,而“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 “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而“病由是可愈”。[14]祝由疗法蕴藏合理的科学内核,借助患者的信仰,掌握和改变患者的心理,达到治病的目的。[15]
2.9针药疗法《内经》强调心神,重视针药疗法,如选用针灸肝经原穴太冲或服用逍遥丸治疗肝气郁结的患者等被广泛地运用。
3 问题与展望
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存在发展连贯性,蕴含丰富的心理治疗思想,然其内容支离破碎,系统性不强。我等应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形成本土化的心理治疗体系。
参考文献
[1] 闵范忠,何清平.新编中医医学心理学[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3.97-104,105-110,117-124
[2] 周莲菊.《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探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7):3-4
[3] 郭 倩,杨 洁,陈 刚,黄海健.朱丹溪的中医医学心理学思想探析[J].中 医 药 学 刊,2005,3. 23(3):462-463
[4] 闵范忠.论情志致病的条件及机能[J].广西中医药,1987,10(1):20
[5] 郜 峦.《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内涵简析[J].中医药学刊, 2003,9. 21(9):1496-1498
[6] 曾智.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0. 31(5):12-15
[7] 王金道,刘勇,郭念峰.临床疾病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0,61,69.
[8] 胡永年.略论以情胜情疗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7):10
[9] 李益生.以情胜情疗法探赜[J].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2):533-534
[10] 燕山高,朱文锋,闵范忠,等主编.中医医学心理学荟萃.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303-312
[11] 李兆健.古代情志相胜医案中的心理治疗方法初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6.18(2):13-16
[12] 陈 莉,刘静宇.张子和心理疗法初探[J].中医研究, 2003, 10. 16(5):16-17
[13] 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1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206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