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反思 概念 内容 影响因素

一、地理教学反思的概念

教学反思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地理教学来讲,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地理学科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对青年地理教师而言,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地理教学反思是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1]。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反思”是一个连续、有序的过程,需要地理教师通过个体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团队的团结协作,最终达到地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专业的成长。

二、地理教学反思的内容

不同的研究者对地理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的回答各有见解,笔者认为地理教学反思应该透视地理学科的性质,无论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或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是良好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地理学科都有其独有的基本特点和学科价值。但是地理教学反思内容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内容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步伐不断推进,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变得越来越清晰。一线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课堂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仅仅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各自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新知识生成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

(二)对教学目标制定的反思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是整节课达到预设教学效果的关键。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发展程度等方面。如果出现部分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就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所有的学习目标,并且学生的表现很轻松,就说明教学目标制定得太过简单,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实现共同发展,必须关注个体间的差异,一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实现80%的具体目标。地理教学目标制定得太有难度或是太过简单,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地理教师就要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发现并分析优点和不足,甚至可以在课下再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制定,进行课堂重构,预测教学效果,为下一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提供借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程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明确清晰这一总目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2]。这三个维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绝不能教条地、机械化地加以分割,尤其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往往会被地理教师忽视,常常套用“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等”既定框架,学生没有发自内心感悟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不断反思:一整节课结束后,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怎样的提升或是升华,那么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节课究竟要如何传递,并且能够传递给他们什么。

(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反思

新课改提出了十大重要理念,也制定了新的课程目标,其中不仅包括总目标,而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细化,但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完成。地理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照本宣科,而是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在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后课时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要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能力。地理教育不仅是地理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是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地理科学方法的教育。这就要求一线地理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时,既要关注对教学内容深度的挖掘,又要考虑到对教学内容广度的拓展。

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也是范例。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们应将新教材看做是参考书,开拓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因此,地理老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教学资源生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把传统的“教教材”观念及时转变为“用教材教”,书只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参考材料。改变教师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课堂过程的引领者。

三、地理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而言,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常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另一方面是教师外部客观因素。

(一)自身因素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做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强调反思在推进教学,也在帮助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反思是为了达到教中学、学中教,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工作和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地理教学反思应是地理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等作为认识对象,从而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审视、反省和总结。

然而有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某种习惯性教学行为,思维定势的方式就逐渐“生根发芽”,对之后的教学行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谓习惯性教学行为,就是教师根据已经形成的某些思维结论支配课堂教学行为。由于批判精神与质疑能力恰好是创造性思维最具活力的因素,如果习惯性思维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发挥主导作用,久而久之,地理教师的创造性就会走向衰落,惰性就会产生。地理课堂要走出模仿与复制的僵化怪圈,地理教师就必须用批判性的反思教学代替习惯性教学。只有这样地理教学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地理学科才能越走越远。

总之,地理教学反思不仅需要教师思想层面上的认同、思想观念上的重视,还需要行为实践上的落实和自觉主动的坚持。教学反思对于一名地理教师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教师外部客观因素

1.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时间紧张

在现代学生减负的背后是教师诸多的付出,教师乏味的工作背后是一系列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升学压力使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普遍繁重,压力很大。地理教师的日程安排紧张,平日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工作、学校行政工作等工作事项。这使有些地理教师即使愿意进行教学反思,也没有时间和精力。

2.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和评价导向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书写的教学设计中的一块内容就是教学反思,甚至“每天写教学反思”被一些学校单拿出来,当做硬性要求。当然,这种做法能够保证教师“写教学反思”,但真正“思”了吗,就无法确定。这样的共性趋同,教师们不免将教学反思当做学校布置的任务,教学反思是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促进点而不是用作敷衍工作任务的障碍,硬性的教学反思对教学毫无作用,真的教学反思是自觉的、有深刻感悟的。

四、结语

反思可以强化自我监控意识,进行教学创新。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实践指导性的研究还比较少,具体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反思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对地理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就相对而言更少。本文定位于对地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探讨地理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针对性的帮助。

尽管地理教学反思对提高地理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地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地理教师的自我完善等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影响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是主观方面地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学习运用不够等,还是客观上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和评价导向等的影响,都使得地理教学反思研究的进行缺乏深入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2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适应新课改

初中地理教学长期以来主要是强调以知识传播为主,识记材料多,试图以此使学生获得终身够用的地理知识,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是做不到的。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地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由于教学时间和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必须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独立汲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学生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结论,在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机制中获得发展。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再沿用老一套的灌输式教学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了。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灵活运用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在教法选择上,还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新课改的实质就是创新教学。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使评价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地理学科从下列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八年级为例):期末考试占70%,教师评价占10%,学生自评占10%,学生互评占5%,家长评价占5%。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五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促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四、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那么,要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呢?

1.地理教师应当“吃透两头”

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心态。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主要动力。

2.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给学生放权

让学生有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能围绕某些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合作,讨论辩论,提供空间,让学生有充分进行思考,表达思维的机会。

3.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重在引导

因为在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要教师不断加以引导。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既要与学生融化在一起,又要始终起主导作用,因此只有教师有的放矢地不断引导,学生才能不断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得到调动,也只有在这样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篇3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有效课堂 反思

新大纲规定初中地理课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应以地理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使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盲目追求效果,而忽略了所选择方法的有效性。作者通过对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由原来的主体地位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二)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这里所说的实践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还包括对理论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任何知识都应该经过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实践的经历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程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

对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合理的教学方式的选择。

(一)重视课前的预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比较重视课前的预习,其重要性也是人所共知的。但如果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加重,对于地理这样一门相对来说被忽视的课程来说,预习也往往就流于一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新让学生们开始做课前的预习,鉴于学生可用时间的有限,课前的预习任务一般仅局限在对问题的整体了解上,以便课堂上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如在学习“水资源”时,课前的预习可以设置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污水?他们会造成上面危害?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好多的例子,只要在脑子中有了概念,对于课堂教学主题的进入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相对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课堂和谐教学的氛围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课堂上,老是应该抛弃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般的关系,让学生可以消除拘谨,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其次,对于学生的成绩老是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反应稍慢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表扬和指导,让他们有之中被尊重的感觉。其次,老师要对学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使教学有一定的针对性。最后,就是老是要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如教学方式、语言风格等。

(三)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对于教学手段,目前是数不胜数,如探究教学、主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游戏教学等等。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也都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同,但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反应这种方法不好、那种方法不好。通过在教学中的经验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特点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可能是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对“地图”章节的学习中,就可以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通过对本市地图的观察来分析如何在一张纸上把整个城区表现出来?进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下一步继续分析比例尺的具体规定等等。再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时,就可以使用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同学分组进行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在集体思考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我国行政区的认识和记忆,和传统纯粹告知的教法相比,效果得到大大提高。在如讲解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然后老师再进一步补充说明。对于学生复习、应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合作精神都有极大的益处。

虽然说教法法无定法,但在追求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生过程的实践性和课堂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姜艳科.试探初中地理课的几种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8:125.

[2]朱亚超.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初探[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41/37

篇4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总结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上课前的备课。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___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___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二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篇5

经过几年来我校对“五步自主学习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及应用,以及每个学期以来不断的理论培训、反思、示范课演练,以及每周家校联系等演示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了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五步自主学习教学的能力和特色,而且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尽显不同的风采。在这种不断的潜移默化中,我们学到了“五步”的要领,也在各种课堂竞赛和活动中体会到了“五步自主学习”给学生和自己带来的实慧,并使用这种方法获得教学竞赛的优胜。

“五步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得很多,但各有各的运作方式,现就我们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五步自主教学”模式运作如下:

第一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展示并不是把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一一展示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炼出学生通过自学要掌握的内容。

第二步,自主学习。运用教科书,学生根据提供的学习目标,教科书上的看图活动自行学习。

第三步,互助学习。在编定的小组内,学习者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互助交流,如提及的《美国》第一课时内,要求小组内互助完成:1. 课本P84~85“活动”第1、2、3题,并在图上圈出位置。针对问题集思广益,相互补充,形成小组统一的结论。2. 在P85“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填出乳畜带、小麦区、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把未能读懂的地方,地图上没能找到的地方,在小组内相互进行帮扶,互助学习,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兵教兵”的过程。如果小组内不能够进行解决的问题,就标定出来,这也就是本堂课的难点内容,让指导老师进行点拨或解答。

第四步,教师点拨。教师的点拨立足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方式很多,可用课件的制作,但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探究点。我们地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尽最大可能采取多种手段。一般而言,任务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读图法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环境下的方法是经常采用的,但内容都是初中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的方法。

篇6

【关键词】新课导入;教学目标;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利用地图;空间思维;教学反思

【导读】初中地理课要加强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感到学有所用,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而是生活中的“活知识”。

地理学科是素质学科,不参加中考,只在七八年级学习,作为考查科目。其意义相比较中考科目而言显而易见,因此,学生、家长在思想认识上不能做到足够的重视,思想上的懈怠,在行动上漠不关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使地理课堂成为有效课堂,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愿意学、有所学,学有所用呢?

一.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

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如果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同时,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二、图片导入、三、歌曲导入、四、视频导入、五、复习导入、六、诗歌导入、七、地图导入、八、设置情景导入。可是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教无定法,贵在得发。

二.常言道:有目标才有航向

明确的目标就是知教学目标、知教学重难点,知学生三者相集合,使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课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我每上一节课前提前2---3分钟进班,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注在黑板的左上角,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本课的结构,在课堂进程中,不断的提醒学生,目前我们完成了哪个目标,将要学习哪个目标,进行到重、难点时,更是重复提醒。学生由于了解了课堂的结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分神的情况少,其投入课堂的有效时间自然就增多了。教学效果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有重要的应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海南岛旅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从学校出发到海南岛旅游的最佳旅游陆上交通线。看谁设计的路线花费最低,观察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认识学习那里的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观察民风,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风格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机智、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常言道:情景教学 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讲青藏高原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青藏低压缺氧、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再讲“世界气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

五.常言道:地理就是生活中的一张地图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地图教学,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导致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现象。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有关。在用好地图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地图来自课本、地图册、生活中自己拍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贴近生活,热爱生活。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来。课堂45分钟使每个学生每分钟都在学习。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学生熟悉、有感觉的材料,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按照授课的内容要求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做到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将相关图片画面融入其中,切实做到没有图就没有地理教学。

篇7

关键词:地理教学;体会;浅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5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36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1.利用日常的地理常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般来说,常识性的东西很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地理常识很多,也很繁杂,可以从最常说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开始。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那条河?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最大的平原、最大的洲、最大的洋是什么,等等。

2.利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比如,我国的少数民族:维族人喜欢舞蹈,能歌善舞,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四楞小花帽,喜欢穿牛仔衣和皮靴,习惯把右手放在左胸上,表示尊敬。藏族人喜欢吃糌粑,喝奶茶、酥油茶、青稞酒,喜欢穿长袍,献哈达是藏族人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3.利用天气气候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天气是变化无常的。有时晴空万里,而有时又瞬间乌云密布,倾盆大雨;有时风和日丽,而有时又狂风大作。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如同样一座山,高度不同,生长的植物截然不同;有的地方终年积雪,而有的地方又终年炎热,这些自然现象都说明了一些地理上的有关知识。

二、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是学好地理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只有对学生付出了爱心,才能感化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同样,我们的地理课也需要对学生付出爱心,需要我们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尊重教师,喜欢教师,爱戴教师。也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能喜欢教师所上的课。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一个教师,他们又怎么会喜欢那个教师所教授的课呢?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教师的课,乐意上教师的课,我们教师就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交朋友,平等相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也可以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法宝。

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通教材内容,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

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课,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通教材内容,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感动学生。因此,要想上好每节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精心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即教师要学习课标,研究课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做好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的设计。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主要包括教学情景的导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具的使用,板书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后反思等。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对此,教师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明显,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做好教学反思。一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思考成功的地方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这个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不可轻视。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四、熟练掌握地图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理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掌握好运用好地图。这也是取得地理课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能熟练运用地图。要能达到熟练运用地图,一是要多看地图,二是要亲手画地图,熟练地画出某一个地方的位置。如能熟练地画出重要的铁路干线、重要的河流、每一个省份的位置,等等。地理知识丰富而繁杂,能把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在地图上,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不管是重要的山脉、气候、河流,或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交通枢纽、港口城市,只要一提起,就能在地图上展现出来,在脑海中呈现出来,说明充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教学成绩自然也不会差。

总之,只要我们注重教学细节,关注学生实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就一定能使地理课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地理 微课教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家的注意力越来越倾向于教育工具的使用和教育理念的创新,这就使得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微课就是在这样得一个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这一概念源自于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短时在线教学方式。戴维教授指出:微课其实可以短到仅有1分钟,它将教学中冗长的措辞和细节精简下来,用来突出教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和内容。国内的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功。它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化而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将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制作成生动有趣的、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微课丰富了地理授课形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综合纳入考虑范围,依据教材大纲要求,将新旧知识衔接点制作成微课,可以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结合新知识的重难点,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设计导入型微课,以便顺利讲解新课知识;对于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借助典型例题来制作微课,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2.微课可以让学生更便捷地开展自主学习。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从技术层面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地理微课时间较短,内容较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学生自学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不同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差异化水平,对视频快慢进行控制,可以结合需求对视频反复播放,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借助微课,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统筹考虑,异步教学得到实现,支持分层教学的开展。

3.微课促进教师的成长。地理教师是微课应用的核心,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制作微课,涵盖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课题和教学内容,精心策划教学设计,那么教师的专业素养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三、微课的一般制作流程

地理微课要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制作,主要是通过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微课设计及对微课的具体制作来进行微课教学实践:(1)确定微课的课题内容。对于初中地理的微课教学,首先要确定好微课的教学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筛选地理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把握好课本中的重难点和教学任务,把握好学生对每个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针对此选择并确定有哪些知识点可以制作成微课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讲解。(2)进行微课设计。教师在确定了微课的选题之后,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就需要对微课进行设计,设计的内容要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地理课本中的某个知识点时记住并掌握该知识点。(3)进行微课制作。最后是进行微课的制作,微课制作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微课的制作要新颖有趣,画面要清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轻松掌握知识点。

四、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导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导课很多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或者新闻甚至视频进行,这种导课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就是对于教师素质的体现还不够充分,谁都能用的图片和视频不能体现出专业地理教师的人格魅力。如果有一个专业制作的地理微课就截然不同,学生在感受大量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信息资料后,也能深刻感受到站在他们讲台上一颗专业地理教师的心。“亲其师、信其道”,最起码在情感分上,你已经胜出一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对某些复杂地理现象的形象描述,此类型的微课可采用动画制作。比如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讲解起来干巴巴的。如何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掌握和了解这一内容,这是专业地理教师要进一步思考的,动画制作的微课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利用微课诠释重难点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讲解比较抽象的重难点问题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涩的知识点难以理解;如果在教学中加入形象生动的微课,较易让课堂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微课教学视频的运用,以其声、光、形、色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把动态、连续的过程真实地再现,协同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要求,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地球运动”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较难理解,所以可在微课中借助地球运动的Flas,在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时,逐一讲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发生的地点、获得光热的多少等知识点。通过微课的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教学深入浅出,化繁为易,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学习和记忆。

3.利用微课提高解题技巧与答题能力,提高复习有效性。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答题体系及掌握解题技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利用微课对中考地理试题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常见题型,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题型时迅速抓住解题的关键,提高解题速度与解题准确度。其次,利用微课对既往疑难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相应题型常见的思维误区并掌握易错点,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解题错误率。最后,利用微课让学生熟悉中考地理题型,消除学生在临近考试时的紧张心理。

参考文献:

[1]周玉贞.巧用微课提升初中地理课堂质量[J].新课程,2016.3.

篇9

一、“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要素

(一)地理微课概念地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重点难点等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内容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思想和灵魂,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因此,做好每一次教学设计是做出高质量地理微课的前提。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地理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微视频文件,在功能上,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视频中教师会考虑到学生是观看视频的主角,因此会较好的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1.设计地理主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是针对地理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便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地理“微课程”的主题有许多,比如:地理新课的导入、地理原理的讲述、社会热点问题的地理剖析等。2.设计课程时间短小、精练是初中地理“微课程”的突出优势,因此,时间设计一般以5-10分钟为宜,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的质量。3.设计课程结构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过程应简短而且完整,包括: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这里需要突出以下两点:首先,知识点切入应迅速,做到快速吸引学生。地理“微课程”教学时间短,要想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导入来较快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内容讲授结构应完整,重点突出。地理“微课程”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主干知识,讲解时重点难点要突出。要让学生在学习后明确知道在这节地理“微课程”中学到了什么。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实际运用

(一)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微课有模块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初中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地理分析问题能力、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增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微课学习资源。如:学生在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时会有一定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反复观看气候分布的视频,以理解分布规律。学生边看,边思考,世界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地理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微课程”可以作为演示资源,把一些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三维立体图,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微课程,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和特征,同时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使用公转运动视频,说明地球公转过程及地轴倾斜的重要特征,同时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形成分层教学资源,优化差异化教学地理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们呈“点”状、碎片化,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同一堂课,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地理微课程可以实现异步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三、“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补充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初中地理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材特点对各年级各章节内容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放到学校网站等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薄弱点来自主学习。地理“微课程”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能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初中地理新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作为课前预习微课;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问题,制作新课导入型微课,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对重难点做点拨,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制作知识理解型微课,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播放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凸显灵感让微课程在新授课中作用发挥到最佳。

(二)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目前,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使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可能,地理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同时,微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方便,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播放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93-02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发展或进步,对学生的长期进步和发展是有成效、有效率的。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任课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假如学生不愿学或学了没有收益,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无用的教学。同理,学生不但学得苦,又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或发展,也是无效的或低效教学。新课改以来,在广大一线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取得了不菲的实效,但是,有些课堂上了不少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仍在发生。切实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和教育教研部门必须关注和研讨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十多年来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出几点愚见。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1.长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地理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要做的所有工作,如长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等。特别是师生关系融洽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会因为喜欢任课老师而爱学这门课,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2.充分的课前准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一些规律和原理都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必须充分准备,特别是一些教具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精心合理的备课。备课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教材处理、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上。地理教师要认真对照课程标准和教参,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学难点重点,明确施教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的随意和盲目,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年龄特点、态度、兴趣等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

4.教师准确的定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新课改着力于过程、体验和探究,这要求教师树立合理的师生观,教师应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确保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关注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1.引人入胜的课堂导语。不论初中还是高中的地理课通常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两节或下午,此时的学生一般比较疲劳,或者课间激情未消,往往每堂课最开始的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时段里,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如何从一开始就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呢?一节课的导语尤其关键,可以充分利用音像、多媒体、语言的魅力、学生好奇的事情,以讲故事等方法导入新课。

2.诙谐趣味的教学语言。语言是传授相关知识,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要精练、通俗、准确。快乐使人轻松,快乐更能增添魅力,适当运用一些诙谐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让紧张的学生们得以放松,让昏昏欲睡的学生得以清醒,可以使地理课堂满堂生辉。

3.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师主导课堂,有效的教学需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些课堂学生看似个个参与其中,但思维活动停留在低层次上,纯粹参与活动而没有深层次的思考,以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遇到的每个问题,一旦有其思维参与教学,学生就会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学却是有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一堂课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4.有效精练的课堂练习。练习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环节有益的补充。课堂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有效精练的练习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练习时,除了题目的多层次和形式多样,同样训练的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猜一猜、赛一赛等形式,以保持学生的兴奋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耐人寻味的课堂结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结语对于一堂课也同样重要,好的结语能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概括深化,能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也会给学生以很好的启迪,能为下一课设置“伏笔”。把课堂总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因此,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切不可轻视课堂结束语这个环节。

有效教学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天路。总之,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才为目的。地理教师必须从课前扎扎实实的准备、踏踏实实的教学过程和认认真真的课后反思等方面寻找地理有效课堂的出路。只有这样,讲课才会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27.

[2]张秀红.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教学的方法与实践[J].中学地理,2010,(28).

[3]蔡慧琴,饶琳,叶存洪,等.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90-92.

[4]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0-13.

[5]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8-50.

[6]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37-40.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供给侧改革;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40

近几天,笔者在看新闻的过程中,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2015年我国国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供给方面与需求方面不够好,很多东西生产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也就是说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尽管我们的产品很多,但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要的东西却没有,这样我们的消费者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利用出外旅游的过程大量购物。正是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国家对供给和消费方面的思考,从而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个问题带给笔者深深的思考,并对照初中地理教学进行反思,发现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是无效的,既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某些地理知识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我们应对中考地理的需求。这需要我们进行深深的思考,思考如何在地理课教学中进行供给侧改革。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应该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一、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两个维度

1.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

(1)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2)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2.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

(1)教师能够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2)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3)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打造地理高效课堂必须要抓好的工作

1. 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2. 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3. 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4.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5.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让他们干什么和要让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篇12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使教学活动高效率进行、教学效果明显的显现、教学规律充分得到应用的教学过程。其中,教学活动高效率进行是教学效果明显显现的前提;教学规律充分得到应用是教学活动高效率进行的依据。

有效教学,最初于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西方的教学理念里,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得到了很大发展。他们认为,有效的教学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中获得知识经验以及出现行为变化;二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和沟通状况怎么样。两者的沟通是否没有代沟,友善而轻松,并富有激情;三是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是否能够衔接吻合。是否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照顾到对方,实现教学流程的统一。后来,有效教学的理念传到中国后,中国教育界对其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和本土化。他们把有效教学的理念充分的落实到教学标准中,加强有效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不断的从中反思和论证、探索和发掘,试图以此解决我国目前教学中“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可学生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问题。

但是,尽管他们在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学到了很多的新思维、新策略。这些“有效教学”新的思维和策略却无法在第一线的基层中学和山区中学地理教学中高效运用。使得很多基层中学和山区中学的地理老师为“有效教学”乱穿衣服、乱戴帽子。

“有效教学”本来是一个系统的教学理念,它有自己的组成目标、组织结构。但是,由于基层、山区的地理老师本身学养的不足,教学理论跟不上,又缺乏科学探究的精神,因而对于“有效教学”认识模糊,无法实施真正的“有效教学”。他们关注学习地理的兴趣,但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他们关注学生的参与,但难以使学生在这种参与中得到思维的训练;他们注意对地理教学材料的选择,但难以让学生掌握这种地理教学知识;他们注意对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但这些教学方法只是流于形式。从而使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变得肤浅。

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身处基层一线、边远山区,无法得到及时的教育信息、教育培训与指导,无法体验先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发掘出自己的教育主人公价值,只是为教学而教学。不会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艺术去研究,树立为教育而教学的态度,形成个体的教育思想。进而在地理教学课堂上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理念无法呼应,教学形式和教学实质无法统一,各种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无法“有效”。

另外,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为初中地理课的“有效教学”增加了难以逾越的难度。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不可否认的,各位学生不同的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机制、外在刺激强度、生活文化背景都决定了地理老师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不同的交流形式去进行教学。而我国目前中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每位地理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几十位,他们的教学,强调的是全班学生在教学时间、教学进程、教学内容上都程序化、固定化。这就势必不能完全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心理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他们个体的感觉与知觉、思维与想象、言语与技能、情感与情绪、记忆的品质、注意的品质、意志的品质都不是同时发展在一个水平上,而是呈现波浪状的曲线。这也让初中地理老师为弄清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并以此为依据策划出高效的地理教学活动感到很困难。这在客观上是不能够让各位初中地理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相统一的。相反这是一种很难调和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它将使各位初中地理教师和他们的学生都无法享受到“有效教学”的乐趣。

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上面的问题呢?

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狭义上讲,我们的每一堂初中地理课,要想完全实现课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我们研究初中地理课的有效教学问题,目的是使教学过程无极限的接近教学目标,而不是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能落实下去的两方面去解决。

篇13

关键词:高中地理 兴趣教学

在高中地理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兴趣教学法进行授课,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相关的地理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地理学科感兴趣了,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以新课的导入作为出发点,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将唱歌谣、讲故事或者玩游戏等趣味性比较浓的教学方法,作为引子进行新知识的导入,可以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举个例子,在教学“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历史故事――“孔明借东风”,作为新课的导入点进行导入,让学生意识到季风气候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优美风趣的语言或者是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二、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名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名优秀的教师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道路。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同样也是如此,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基础,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进行反思。此外,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结合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此外还要勇于创新,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以及教学手法的使用等,都要勇于探索,以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把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都激发出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的活泼,以顺利实现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要想完成教学目标,既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素养,也需要教师时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学生才能主动且自发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

三、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很多地理事物或者是地理景观等,有一大部分都是不能被学生所直接感知的,尽管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走进了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是,限于资源有限,很多地理知识还是需要依靠教师使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且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把学生的思绪引向神圣的地学殿堂中。结合地理学科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既有自然知识,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要以情动人,使用生动的语言,饱含感情将这些知识展示给学生,激发他们对于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旅游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我国一些优秀的旅游景观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促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多媒体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激发他们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动力。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更好地活跃地理课堂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这章内容时,可以让一些有过旅游经验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将其参观旅游景点的所见所闻讲述出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顺势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新知识的讲解中,通过讲解,学生将对各地区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一目了然。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发展资源进行授课,比如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进而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再如,在组织学生探究“正太阳高度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讲解,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太阳高度角与热水器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太阳高度角与楼距或者楼高的关系”等。结合这些生活现象,让学生们大胆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明白其中的缘由,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深化知识,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翔,胡茂永.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闫爽.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情感因素的激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7).

篇14

关键词:初中;地理知识;生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233-01

一、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要与自然环境打交道,人类要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自然环境反过来又要对人类的生活带来各方面的影响。人类社会中的人口、文化、经济、人类的交往都离不开地理知识。所以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教学引入中的运用

地理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非常关键。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为新课教学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开展,为提高教学质量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有关的实物导入新课的学习,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运用,这里举几个例子:

(1)从“谈天气”导入天气的教学。通过与同学们谈论“今天的天气”,引导同学们畅所欲言,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活跃了气氛,调动了课堂积极性,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类似的还有“气温”“降水”的学习。

(2)用实物引入课堂教学。比如“地球仪”“地图”这些章节的学习,都可以利用展示这些生活中的物品从而引入课堂教学,讲“等高线”时通过等高线模型引入课堂教学等都是较好的方法。

(3)通过新闻、实事等视频或报纸(最好是视频)引入新课。比如在学习“中东地区”时,通过电视或者网络点播关于中东地区的热点新闻,引导学生思考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一地区产生积极了解的欲望。类似的例子还比如从希腊债务危机引入欧元区再引入欧盟的学习等等。

2、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地理知识,也可以把它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能理解知识点。这种运用在教材里也重点进行了体现,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常见的也举几个例子:

(1)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材中在讲到亚洲的自然环境时,通过插图介绍了东南亚民居、南亚孟加拉民居、北亚民居、西亚民居等等。在中国地理中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代表性的民居,碉房、蒙古包、窑洞、高脚屋等,无一不反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这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当地传统民居特点,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也是乡土地理教育教学的一个内容。

(2)自然灾害。当今世界,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各类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几乎每天都有报道。在学习到相关地理知识时,结合新闻报道,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危机意识都是很有好处的。比如“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这一热点事件中涉及到的自然灾害如暴雨、龙卷风。又比如汶川大地震、三峡水库库区的滑坡等。这样的例子只需要教师多关心新闻和时事,就不难发现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事例。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影响本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以及在灾害来临时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避灾措施等等,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不排除个别学生深入研究了解的可能,为培养优秀学生播下火种。

(3)日常生活与地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的关系密切,除去民居前面已经说过以外,服饰的传统布料(丝绸、棉布、皮)、款式(如藏袍),主食的构成,交通工具的选择等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出门在外,气象知识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4)以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比如:诗词中的地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中的地理-----物种的分布,音乐中的地理----长江之歌歌词,体育中的地理----NBA球队名称缘由,经济中的地理------人民币图案,军事中的地理-----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其他不胜枚举。

3、在课后巩固反思中的运用

在学生的课后巩固中,可以利用地理知识,设计一些情境分析,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假设选择野外宿营地,应该如何选择,要考虑哪些地理上的影响因素?设计一次旅游过程,包括旅游路线的选择,随身物品的携带(比如到青藏高原需要准备防晒霜、墨镜、急救药品等等),并考虑旅途注意事项等。并思考这样选择的原因。

三、学好地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地理知识能够解答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自然现象,因此,学好地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使人类更好地生活。学好地理,了解地理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规划生活,甚至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乱,可以更从容地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学好地理是为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

(上接第232页)方法的参透。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窦春梅.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2] 鲍华锋.多媒体教学下的数学复习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