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范文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

篇1

【关键词】网络会计;数据信息;问题及对策

网络会计和传统会计是不相同的,作为会计学科,它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传递和分享数据也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实现的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网络会计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来正常运行,并且处理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信息。我国的网络会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网络会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

1、网络会计概述

网络会计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具体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网络会计其支撑基础是是信息技术,核心为使用会计信息的人,为企业信息化的处理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拥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会计信息使用的人更加满意。狭义的网络会计其基础为网络技术,主要去计量和确认网上交易产生的会计活动事项。网络会计必须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再能建立,企业负责会计工作的人员在远程情况下就可以处理工作,例如远程报账和查账等,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进行了改变,企业内部的监控和管理变得更加及时、有效,具有很大的优势。

2、网络会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网络会计的出现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会计行业中的新类型,它虽然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存在,同时也经受着问题的困扰,我们下面主要看一下遇到问题:

2.1网络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网络会计发展之所以受到制约,网络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欠缺是核心因素,可以说网络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应用网络会计的最终效果。虽然如今网络会计得到了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出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很多会计人员还是沿用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理念来开展工作的,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或者是没有掌握应用网络技术完成会计工作的技能,虽然有了相应的环境,却不能有效的使用完成工作,这样对网络会计工作自然会造成限制。我们的会计工作人员首先要从理念方面进行调整,并且需要利用业务实践,积极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获得与网络会计工作相符合的素质、能力,提高网络会计应用的有效性以及广泛程度。

2.2网络会计安全运行方面管理不够有效。管理是网络会计运行安全性得以保障的基础,目前网络会计安全方面的管理确实不够有效,既没有完善的网络会计运行体系,也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约束企业内部,相比起传统会计工作来说,网络会计不仅是信息化的进行运行和操作,对于管理体系的要求也更高。

2.3网络会计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良好的法律环境,是网络会计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同时还要对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但是网络会计是在网络技术兴起之后才出现的行业,所以各方面的的法律法规都还处于缺失状态,例如评价网络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监督管理网络会计的具体机制、企业网络会计的权责等等,所以政府需要尽快以网络会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

3、解决网络会计发展问题的对策

3.1通过培训等形式对网络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强化。网络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进行加强,例如企业准备专业的培训,强化网络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同时还要让网络会计工作人员意识到网络会计特有的优势,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网络会计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使网络会计得到更快、更多元性的发展。

3.2尽快建立网络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网络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是由政府部门进行建立的,而这些法律法规对会计行业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规范作用,例如网上支付、在线资金交易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尽快完成相关工作。在建立的过程中可以多参考国外的优秀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的科学与合理程度,对我国网络会计行业应该负担的责任以及所承受的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使网络会计行业所处的法律环境也是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这样才能保证发展过程中的稳定与健康。

3.3尽快开发网络会计软件。网络会计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多进行网络会计应用软件的有效开发,在相关软件的帮助下网络会计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并且共享网络会计资源,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二是开发辅助网络会计的系统软件,对网络会计整体行业的发展进行推动,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就更满意网络会计工作了,这个行业也就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与时展潮流的有效结合,还与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相满足,可谓是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都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之中,网络会计必然会受到影响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应用网络会计,相比起传统会计工作来说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虽然它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但是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研究,最终可以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将网络会计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起来,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祥山.浅谈网络会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4)

[2]刘小琦.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15)

篇2

这里所说的指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不是事务所在法律意义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等等组织形式,而是针对现阶段我们行业各类事务所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体制问题提出的,实质上就是事务所的内部治理结构问题。

笔者认为,事务所的内部结构问题是事务所在其所有制已确定的情况下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事务所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似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可以通过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纠纷清晰地反映出来。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协议范本》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章程范本》,着重研究了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中相关法律的协调,特别是考虑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注册会计师法》以及有关登记和审批管理规则之间的衔接;同时,尽可能地结合行业“人合”特点,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将行业规则、惯例作为自治性条款加入其中。另外,根据事务所内部治理经验,加入了一些提示性、选择性条款,以体现事务所“人合”特点和行业规范导向。但是,两范本并不具有强制性,事务所的体制问题只能依靠事务所自身的努力去解决。当然,这当中若要从根本上解决事务所的治理结构问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这个事务所的核心领导、关键人物对改善事务所治理结构的决心和态度。

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文基础

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若能做好则很难、很难。因为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起一个健康、和谐、高效的企业文化是不容易的。志不同,不相为伍;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缺少相互信任,缺少合作精神,缺少团队思想,缺少……他的审计风险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上吗?“如日中天”与“天道酬勤”一定不是同一类型的企业文化!

会计师事务所的思想基础

这主要是要强调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在认知上的一致性。当然,在专业上我们不反对来自任何角度的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应该是仅就在学术上的探讨,在理论上的争执,最终应达成和谐的统一。这里更应该体现的是“民主—集中”的过程。而不应是一种不和谐的、杂乱无章的音符。

试想,当一个项目或一个注册会计师遇到审计问题(也可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时,当事人一定非常希望得到机构的帮助和同事们的帮助。设想一下,机构中就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事不关己,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不负责任地乱说一通,或者明知处理方法有问题,审计结论不当,就是不表态,不去负责任地指出来……这样的事务所能够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吗?

还有另一种现象也同样可怕。一个事务所内形成了若干个小“团体”。他们分别以小“团体”的利益为重,仅对小“团体”的利益负责,而根本不顾及事务所持续发展的大利益项目负责人故意隐瞒被审单位真实情况,以欺骗形式通过事务所内部控制,或者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故意对一些高风险审计领域不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因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与该项目的成败利益直接相关,在利益面前这些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已将事务所整体利益抛到九霄云外。

大家不怕遇到问题,而害怕的是遇到问题而不视为问题或视为问题而处于某种不可公开的目的而隐而不报(当然这属于道德范畴)。除此之外,在一个有着良好的思想基础的事务所,遇到了审计风险问题,依靠众人的力量,应该能够得到一个至少他们这个团体认为是最好的解决方案。道德风险,不是一个可以小视的问题!因为职员的道德风险毁掉一家公司,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甚础

这里所说的专业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审计专业知识,而应该是更加宽泛的、广义的专业知识。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注册会计师对各行各业都精通,但至少应做到基本了解,应该掌握怎样有效地利用其他专业人员为审计工作服务。同时,事务所也应该做到具有一些其他特殊专业的人才。与此同时,事务所应该有计划地分别培养对某一行业熟知的专业型审计队伍。不论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点上都应该适用。不能让我们的审计工作人员达到全能型人才标准(本身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若要培养出对某一行业或领域熟知的人才确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实践基础

篇3

关键词:金融;租赁;会计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金融租赁,顾名思义就是以金融作为现如今租赁的一种信用形式,要进行租赁的人不但可以使用设备,还可以通过租赁信用进行资金的融通。租赁信用因为它的出现有了一个质的改变,不仅如此,金融租赁会计处理也得到了规范。

一、金融租赁业会计规则的修订

1.重新整顿金融租赁业的会计准则的理由。从本质上来讲,金融租赁业是对资产的所有权的转移。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对承租人来说,融资租赁业务的出租物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中;但是这笔资金对于经营租赁业来说,并不在资产项目中。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国家才要重新修改金融租赁业的会计准则,在尽量使信息透明化的前提下,使它变的简单明了,使其更注重实质而不是形式。

2.修改金融租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对金融租赁行业影响深远。对出租人来说,新会计准则的修改使得金融租赁资产的保留权存在隐患。虽然出租人因租赁设备而获得了资金,能减少未履行的负债,但是他不能将此项资金填在资金负债表中,也不能得到相应的资产折旧费用,只有在终止确认资产,履行合同时,这笔资金才能够被确认。而融资租赁行业的承租人要把租赁交易的全部资金在财务报表中显示出来,结果就会造成必须在租赁的时间内对租赁资产进行直线摊销,而且还要对租赁交易的全部资金的使用权和在这个时期的利息进行检查计算,这会造成承租人的资产和负债明显增加,阻碍企业的经营发展。不断变化的新会计准则对承租人在债务履行上也产生了影响,它不能充分的表现金融租赁业务的实际意义,不仅导致企业租赁的成本持续上升,而且也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企业利润产生消极影响。承租人之所以在账务处理中遇到很多困难,就是因为金融租赁交易的会计账务太过复杂。

二、金融租赁会计实务在处理时遇到的问题

1.受财务报表比率影响而产生的问题。根据国内现行会计财务处理的准则可以发现,金融租赁资产的摊销以及利息费用的摊销会受到承租人对它们的影响而产生影响。同时企业利润表的内容,又会直接影响承租人的偿债能力,例如内容中包含的重要财务比率指标的计算,即资产负债率的上升、流动比率降低等;再譬如,承租人资产管理能力和营利能力分别受到企业资产周转率和回报率的影响。这些现象会给金融租赁业中承租人的财务和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结果就会使一部分承租人减少了对租赁资产的获取。

2.我国商业信用环境及技术水平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多种多样的因素导致金融租赁行业出现诸多问题。比如信用问题,而对于属于信用销售行业的金融租赁行业来说,信用问题又极为关键,信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金融租赁行业的租赁业务的成功率。

同时金融租赁业也受到技术水平高低的影响,如果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就会很难控制租赁业务受到的风险。现如今,许多金融租赁行业的投资人,在进行投资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考察工作,不会轻易的给予租赁业务以资金支持,所以,技术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金融租赁业规模是否能继续扩大。

3.出租人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现在实施的会计准则中,对承租人而言,金融租赁属于融资行为,而对于出租人而言,则属于投资行为。承租人的总收入就是租赁期内的租赁价款和直接费用,这种融资行为以收回租金为标志,最终实现收回全部投资额的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租人已经充分考虑了该业务的整体利润。所以,在对投资款项进行计算时,重复计算了初始费用,同时在租赁的全过程中,承租人依据约定按时支付租金,并对没有完成的租赁收益进行确认。在业务结算过程中,有可能导致应收融资款项出现余额,这样就不符合会计核算的原则。

三、针对金融租赁会计实务处理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1.改进金融租赁形式的界定标准。在不同的法律认定中,金融租赁业务有着不同的性质,而在不同的业务范围内,金融租赁业务也有着不同的定义。现阶段,在国内的立法中,金融租赁业的界定仍然存在争议。在租赁业务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承租人,所以在对金融租赁业务进行标准划分时,要从承租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规范租赁的性质,从而使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免于因为界定争议而带来的问题。

2.为金融租赁业会计处理问题寻找新方法。国内金融租赁业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出租的物品做出合理的价格,通过找到新方法来增加自身的盈利利润;不断的完善金融租赁业的种类,发展租赁的新品种,努力提高金融租赁业的认知度和服务能力,通过创新与世界接轨,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坚持金融租赁信用第一的原则,实施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控制,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在金融租赁业的影响下不断发展。

3.完善金融租赁行业的会计核算体系。为了迎合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完善金融租赁行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将金融租赁的售后回租业务纳入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对资产的评估计算,从各个方面使会计核算制度得以完善,以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

四、结语

国内金融行业所处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企业会计准则逐步与世界接轨。为了金融租赁行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我国应继续给予该行业高度的重视,努力提高金融租赁业的财务专业技术水平,规范金融租赁交易,鼓励企业与其他机构合作,实现资金、资源上的共享,从而使我国金融租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篇4

《2008最新财税实务问答精编》

期待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对于广大工作者来说,最为困扰的恐怕是如何处理在实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财税实务问题。由于财税法规和政策的层出不穷,很难找到一个对各种财税法规和政策都通晓的专家予以权威解答,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个体“通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中华会计网校(省略)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中华会计网校聚集了大量经验丰富的财税实务专家,他们对最新的财税政策都会进行跟踪和权威研究。自中华会计网校 “实务操作”栏目成立五年来,在线回答学员提出的各种实务问题已经超过10万个。

在中华会计网校的支持下,《财会学习》杂志开办了“实务咨询”栏目,栏目推出后,受到了读者的极大好评,该栏目是杂志阅读率最高的栏目之一。有些单位甚至每期由专人对该栏目的问答题目进行收集和整理,作为员工“后续教育”的资料。

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来了”

市场上目前有一些实务问答类的书籍,但都存在着时效性不足、覆盖面不广、可操作性不够、回答较为简单等缺陷。广大财会工作者真正需要的工具书,一定是一本紧密贴近财税实务,牢牢把握法规和政策的精髓,并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而对工作有实际指导和帮助的书籍。这本书应该兼通俗性、全面性、权威性、及时性等特点。

《2008最新财税实务问答精编》是中华会计网校五年磨一剑的产物,这本书收录的每个问题都是从10万余个财税实务问题中精选而来,许多问答都是从几个甚至十几个近似问答精心编辑而来,所以,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些问题和解答“个个经典”。另外,对于一些具有“永恒”意义的经典问答,当然予以保留;对于受新准则、新制度、新法规等影响的题目,我们都按照最新的法规和政策进行了修改,充分考虑了时效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我们期待,《2008最新财税实务问答精编》能成为财会工作者案头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籍。它一问一答的格式,既亲切而自然,容易让大家认可和接受,也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中华会计网校学员咨询问题的原始风貌,以显示每个问题完全来自于一线实务。

这本工具书的内容框架

由于中华会计网校的学员有数百万人,学员来自各种行业,提出的问题可谓包罗万象。为了方便读者对于自己所关心问题的查阅,我们把书籍内容进行分类。首先是按照行业进行分类,在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再按业务类型分类,本书将企业日常经营中各类业务分为:采购与付款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成本和费用核算、筹资与投资业务、特殊事项、内部审计等。

《2008最新财税实务问答精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都会给予详细、精准的解答,虽不能包容企业中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力求全面。所以,本书不仅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中的财会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指导书籍,也可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中专业人士的参考用书。另外,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时,参考本书将有利于结合实践学习专业知识,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 会计电算化 中等职业教育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的一场技术革命,给会计人员带来不仅仅是信息处理工具的改变,随之带来的更是一种新的信息系统的理念。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数据处理之中解脱出来,从事到更高级别的财务管理之中去,使财会人员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挥,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起的边缘学科,它结合了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两门学科,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密切相关,会计电算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开展。

一、以财务软件为信息处理平台,明确教学内容

1.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是:2010年,80%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为了提高会计业务处理效率,政府在推广会计电算化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实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会计人员的财务软件知识单一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组织方式有几种:企业自行组织学习、企业与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软件和各地财政部门组织统一学习,还有一种人才来源于学校的毕业生。在各种人员培训中,往往是以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为主,而且是针对着一种财务软件进行学习,缺乏对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的学习及理解。当面对不同的财务软件时往往不能举一反三,随机应对。

(2)不能活用软件

部分企业在开展电算化过程中,对相应财务软件只能做到基本运用。比如,只能使用某些特定的模块,对功能模块的初始化功能掌握不透,不能应付复杂的工作需求。

这些情况都制约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归根到底,推广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关键因素是人才问题。怎样才能培养出满足实际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中职会计专业擎需解决的课题。

2.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误区

会计电算化教学应避免进入“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会计核算软件操作教学”的误区,甚至有些教师拘泥于到底要用哪种财务软件来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定位是培训实务型人才,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至两门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不少学校的老师因为学生难于掌握理论知识或者认为“理论知识无用”,只关注会计财务软件实训教学,或关注于选择用友软件还是金蝶软件教学,这样都是不可取的。我国会计软件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销售的会计软件品种较多,这种只要求学生掌握特定会计核算软件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在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财务软件。

3.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中树立以软件为信息处理平台的理念,其实质就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用实训的软件只是做为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一种工具。

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才具有针对性。会计电算化知识体系中,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只是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理解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原理、熟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了解会计信息在会计功能模块中的联系等同样重要。教学用财务软件的选用,只要有代表性就行。在教学中,把实践教学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紧密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以某种会计核算软件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平台,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操作技能的同时,掌握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才能应付实战工作中的各种状况。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1.采用分段式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往往是以企业一个或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业务为背景,它涉及到企业会计部门的各个工作岗位,涉及到会计软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怎样才能在有限的两节课内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有赖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实践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如何保证账套资料的延续性问题。学生电脑一般装有还原系统的软件或硬件,机器一旦重新启动就会恢复到上次的状态,学生操作的账套状态不能维持在一个连续的状态,而会计持续性原则是不允许失去账套前面的资料的。即使没有系统还原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可能有前面的账套业务没处理好,导致后面的业务难以进行的情况。

采用分段式教学方式,是解决账套资料延续性问题的方法。所谓分段式教学,指的是对实践资料进行合理的划分,准备好实训用的前期账套资料。

如何对账套资料进行合理分段,是保证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应事先对整个账套资料进行操作,把本次实践前的账套做成一个断点,备份好账套,以便学生实训时引入。分段要考虑知识点的完整,列出实践内容及要求。如总账系统,建账及各种基础资料的输入可以做为一个分段内容,凭证的输入,编辑,审核,记账环节可以设置成一个分段,自动转账凭证可以设置成一个分段,每一个分段练习,学生都能掌握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另外,要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的熟练程度,如打字速度及操作系统运用能力,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践练习,并预留有适当时间讲解,及时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阐明软件的工作原理。

2.设置信息“地雷”,提高实战能力

实践练了让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操作方法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发现问题。学生的课堂实践往往能顺利完成,在工作时却遇到各种问题无法解决,这与实践教学资料设置的全面性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练习资料是模拟一个企业的真实业务状况来设置的。实验资料的安排一般是按业务流程进行编排,学生按资料顺序操作可以较顺利完成操作,但无法出现的意外情况,不利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练习凭证输入的资料是按照凭证的日期按顺序排列的,按顺序输入凭证是不会触发“序时处理”选项规则的。现实的情况是:操作员可能漏输入了一张凭证,由于“序时处理”规则,将无法输入该张凭证,遇到这种情况时,学生将不知怎样解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账套资料全部都是正确的,同样无法触发到会计软件的某些规则。如科目代码规则设置为4222,当我们录入科目代码100201时,当然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我们把科目代码提供成1002011,必然触发科目编码规则。

所以编排实验资料时,应充分考虑到会计软件初始设置中选项的各项规则,在资料里面设置适当的人为错误信息,这种错误信息能触发一些异常情况。学生日后工作的处理状况是复杂的,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通过人为制造一些“错误”资料,提早让学生遇到各种状况,锻练学生实战操作能力,我们把这中信息资料称为信息“地雷”。

3.组织好学生的岗前实训,加强适应能力

毕业前,组织会计电算化的岗前培训,能让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一般都安排有手工会计业务的实训资料,会计电算化的岗前培训资料可以用手工业务资料在软件中进行操作,模拟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双轨运行。会计电算化日常教学的实训方式是一人担任着各项工作岗位,具备有所有功能模块的操作权限,整个账套资料的练习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这种实践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整个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流程及掌握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技能。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工作,还应该根据情景模式,设置好工作岗位,让学生分组分岗练习。组中轮流让一人担任电算主管,负债工作的分工,明确相应工作岗位的权限及职责,一个会计期间业务处理完毕后,由电算主管对各岗位人员做业务评价。通过岗前实训,可以起到如下效果:(1)加强职业岗位认识,清晰会计资料的传递流程;(2)加强分工合作训练,培养团体意识;(3)对教材中工作岗位职责的规定有深刻的认识;(4)通过双轨运行,加强了对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异同点的对比。加强岗前强化训练,有利适应工作岗位。

4.开展校企合作,拓展软件的应用能力

校企合作是对常规教学的一种有较的补充,校企合作有两种方式:

(1)教师参与的校企合作

教师会计理论知识丰富,但缺少实际会计工作经验。通过教师深入到企业调研,可以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状况,熟悉企业会计业务工作流程,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热点。通过实践调研,教师还可以收集到实际的会计业务信息,整理出满足课堂教学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使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质、实战性。

(2)学生参与的校企合作

让软件公司走入校园,在学校开展培训业务。此举带来两个好处:

其一,软件公司把信息产业及会计软件行业的最新动态带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了解软件行业的热点。

其二,有利于拓充课堂知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定位是初级水平,即掌握软件一些主要的功能模块的使用,如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而且是在单机状态下进行的。通过参与软件公司的相关培训,学生可以了解到网络版的会计软件工作情况,掌握进销存相关功能模块的操作甚至是ERP软件的操作技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另外,可以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财务部门见习调研,直接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了解会计核算软件应用中的热点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趋势,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的需求,需要我们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实务处理能力,搞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桦.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职业技术(下半月),2007,(1).

篇6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选聘权;竞争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2-0086-02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不确定审计结果的情况下做出的经济决策,常常可能使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造成企业经济的重大损失。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加入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它实际上减少了决策者做出错误决策的风险。在我国审计行业,一般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制备提供各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再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确保按照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做出审计报告,报告上显示的会计信息应是真实的,可靠的,公正的,以便决策者通过这些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定。因此,为企业进行财务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力分析

1.1 专业能力的界定

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一切都使社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审计作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的职业,其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的态度和专业能力的多少。因此,如何保持专业能力成为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专业胜任能力指的是相关人员具备从事一定领域的工作或者可以处理好特定行业事项的一种能力。通常与进入某一行业所需要的一种特定资格相联系,具有这种资格的人员一定程度上说是具有该特定行业的专业能力的。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具备执行业务的能力,不仅会影响审计质量和职业形象,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尽管一些公司对财务人员进行了重组,清退了专业能力低的,不排除有些公司为了成本要求,保留部分的人员,这对会计师能力的界定造成了不好影响。

1.2 专业胜任能力的内容

①对于不能胜任的业务不能处理。因为社会经济的复杂性,不同的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质量水平不同,社会难以做出评价。他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在品格上高尚、廉洁、公正,在业务上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相关知识。委托接受之后,就说明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接受的任务。《职业道德准则》中有说明,禁止注册会计师接受自己不熟悉,和不能胜任、和不能按时完成的业务。同样,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某项业务都不能做出正确的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接受该项业务的委托。

②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要想顺利完那成委托的任务,需要业务助理协助是大多数注册会计师的必须,遇到一些特殊的业务,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共同完成。并且在审查企业的财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负责要负责辅助人员。为了降低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这项业务时需要了解企业的背景信息以及企业近几年来的发展概况,对助理和其他的专业人员要做好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与他们进行实时沟通,及时的帮助和解决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确保顺利的完成工作。

③接受后续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不发展,人们需要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当然注册会计师也不例外,其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后续教育就成了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保持职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注册会计师一方面要深入熟悉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领域,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够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一些特殊行业的基本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

2 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2.1 价格竞争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在21世纪的今天,不管从不同行业的密集程度来看,还是从利润率、人均收入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来看,审计市场还是充满竞争的市场。提供有效审计服务的事务所很多,但接受审计服务的客户却相对稳定,或者呈现上升趋势,因而出现“低价揽客行为”和“削价竞争行为”等非正当竞争的情况。“低价揽客行为”是企业初次审计与注册会计师签订聘约时,愿意以低于初次审计成本的审计收费获取审计聘约的初次签订权,以此来换取客户长期合同。“削价竞争行为”是会计事务所之间为了争夺客户而进行的一种削减收费价格的竞争行为。这两种行为都很大可能导致面对恶性竞争审计人员自己独立性的缺失,审计人员有可能屈从于客户的压力、上级的暗示、金钱的诱惑等等而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

2.2 注册会计师任期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在现在社会一个业务往往都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报表审计的时间可能会长,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的交流不断加深。从而会因为审计人员个人的感情而影响被审计单位。从而造成审计结果出现偏差甚至造假。这种偏差会给我国的经济和公众的利益带来危害。还由于审计人员某些专业知识的欠缺,在审计期间,必然需要被审计单位人员的帮忙,这样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2.3 非审计服务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20世纪末以来,很多大企业发生一系列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受到大众的广发关注,而关于非审计服务过程中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问题也成为学术争论的焦点。事实上非审计服务收人的增加,使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客户的财务依存度加深,有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以至于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及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问题一直处于社会公众的争议之中。在对非审计服务的强烈声讨中,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通过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提出禁止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的九类非审计服务,至此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纷纷对非审计服务和审计服务实行拆分。

3 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应对策略分析

3.1 改善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委托者博弈环境

纵观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状况来看,注册会计师在与上市公司的博弈环境中仍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不仅面临来自客户的利诱,而且面临因各类成本问题提高服务费用,进而造成的丧失客户的潜在风险,这足以降低注册会计师抵制贿赂的能力与想法,而要改变当前的博弈情况,除了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外,制定合理的博弈规则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像是对注册会计师的聘任、续聘、解聘等这样的规则,尽可能降低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财务上的依赖程度。同时,不完善的、不合理的博弈规则则会在不断的博弈中不断演变、转换,最后达到一种新的均衡,使之更加完善化、合理化。

3.2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里

尽管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服务性行业,但注册会计师仍然可以找到不同的办法,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范围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以股份制改组的审计业务为主要业务是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中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在做的,资产评估、税务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通过这种业务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某一方面的优势,通过不同客户需求而转化为现实的利益。

3.3 加强注册会计师收费管理

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在我国审计市场中是比较大的,高强度的竞争可能会使某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低质量审计报告将提供高质量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挤出审计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除良币现象,但是政府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会依据审计服务的结论做出各种判断,市场是否能够良好运行,审计服务质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而审计服务的质量和审计收费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审计收费问题不能忽视。对于审计收费应设定一个审计委托主体——政府。因为政府不仅是社会公众的代表而且具有独一无二的强制力。由企业向政府提出审计申请,再由政府负责将审计业务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并由政府向企业收取审计费,将其转付给执行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这不仅解决了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经济上的依赖问题,更利于政府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

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绝不是仅靠几项措施就可以彻底解决的。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广大注册会计师、审计管理机构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主要应提高注册会计师整体的素质,使之对审计工作做到认真负责。只有这样,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独立,才能真正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松年.国际会计前沿[M].上海:汉斯出版社,2010.

[2] 潘博,傅依.中国独立审计学—独立审计准则与注册会计师业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验资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注册会计师在验资业务开展中负责的是对被审验者设立公司的能力和资格的审验,是对市场经济参与者资格的第一步审验,责任重大。注册会计师的验资业务是规范市场经济的第一步,它的执行力度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次序和稳定,为了规范市场经济的经营,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源头上把好关,严格执行验资审验程序,做好验资业务的质量控制,为市场经济的真实繁荣尽一份力。

一、注册会计师验资业务的概念

注册会计师是指依法取得会计师资格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验资和审计工作的人员。验资形式一般分为:设立验资、变更验资和年检验资,出资方式一般包括:货币出资、实物出资和无形资产出资,以及改制企业用净资产来作为股东的出资。注册会计师在开展验资业务时依据被审验者验资类型和出资方式进行验资材料收集和审验,并出具承担法律责任的验资报告。

二、注册会计师验资风险的产生原因

1.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原因。首先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注册会计师在开展验资业务时,因收取客户费用,在明知客户的资料和信息有问题的情况下,也没有很好的执行审验工作,而是不负责任的帮客户出具验资报告。其次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问题,在验资过程中,对于无形资产的资产评估的价值评估和使用风险,实物资产验资时财产所有权的占有转移,以及无法确定净资产数字是否高评,导致验资出现纰漏,这些都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验资风险。

2.被审验者的客观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很多“皮包公司”和一条龙服务,他们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很多皮包公司收取客户费用后和客户串通将风险转移给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一些客户在被审验过程中提供伪造的缴款凭证或者虚假信息给注册会计师,而因为会计师工作的局限性,也没有办法完全发现和规避,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验资报告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注册时验资风险。

3.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原因。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中介机构,主管部门对事务所的监督和管控力度缺失,没有定期的进行考核和检查。对于进行注册会计师管理而成立的民间合法机构注册会计师协会,也没有紧密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联系,没有时时关心会员的工作现状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大力度实行对会计师的职业行为的监督,对会计师执业能力的培养和对会计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帮助。

4.验资流程不规范。行业早已制定验资业务相关的业务流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审验程序执行,注册会计师为了加快审验速度在审验过程中有减少审验步骤或审验过程疏忽的行为,这样会出现漏洞,给被审验者和“皮包公司”带来了伪造作假,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操作流程不规范的原因带来的验资风险,也在风险来源中占了很大比例。

三、验资风险的规避问题

1.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了杜绝在验资业务进行中由于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原因所造成的验资风险,应当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品,只有做到爱岗敬业,坚持行业准则才能更好的为行业服务,为社会做贡献;还应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对于专业知识的培训,还应当扩展知识学习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在验资事项的疑难问题上游刃有余,规避验资风险的产生。

2.谨慎选择客户。为了验资业务的正常安全进行,在被审验者提供相关审验资料时,应当谨慎选择,防患于未然,对于客户提供的交款证明之类的交款资料不应当只是凭询证函和缴款单确认,还应当进行银行实地询证;对于“皮包公司”提供的客户,应当根据审验程序严格执行,不能照单全收,对于资料不完整和信息有问题的客户应当拒绝或经过实地考查之后再做定夺。

3.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政府工商行政部门应当对会计师事务所这类政府中介机构的行为规范进行监督和考核,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对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法规、专业标准、注册管理等进行行业监管,只有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才能保证行业规范的遵守和维持。

4.健全验资业务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验资业务开展中的种种风险和漏洞都是因为验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只有健全验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对验资流程制定相应的审验程序要求并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对验资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要求和监督,保证审验程序有序进行的同时也提高了审验过程的严密性和安全性,也方便了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是从整体到具体流程的全面质量管控和提高,是规避注册会计师验资风险的根本办法。

结语

总而言之,注册会计师在验资业务开展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和难题,为了在工作中尽量规避和降低验资风险,应当提高个人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严格执行审验程序,在审验过程中态度严谨,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规避验资漏洞,全面实现验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要求。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督力度,严整验资风纪,只有实现内外兼治,才能成功规避验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林林.浅谈注册会计师验资的风险及防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

[2]赵杏珍注册会计师验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1,(26).

[3]孙海燕,朱隶.会计师事务所验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商业会计,2010(05).

[4]靳秀云验资风险的成因分析及规避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7).

篇8

[关键词]典当企业新会计准则会计核算

一、典当企业新旧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一场金融危机推进了典当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典当企业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对象。随着典当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对典当企业的管理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其中,规范典当企业的会计核算就成为加强管理的重点。

1. 典当企业在执行新旧会计准则中遇到的问题

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前,典当行业会计制度五花八门,但是却没有统一的标准。每家典当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都按照自己单位的规章制度来处理会计业务。在评价典当企业经营业绩时,由于会计制度不统一,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导致不能客观有效地判断一家典当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商务部要求典当企业于2010年1月1日开始统一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这对典当企业来说,无疑具有挑战性。考虑到典当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磨合时期还不太长,笔者就仅对当前典当企业在执行准则中出现的问题稍作一些总述。

在执行新会计准则前,典当企业一般是按照金融企业的性质进行会计核算。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以后,典当企业按照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事实上,这仍然不符合典当企业的业务性质。综合起来看,典当企业是一种既有金融性质又有商业性质的独特的社会经济个体。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典当业务的特殊性。另外,对准则环境转变的不适应性,使财务人员产生紧张和畏难情绪,造成典当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磨合。

2. 典当企业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典当企业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主要体现在资金流向的问题上。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典当行赚取的利润,资金流向必须在账面上有所反映。在沿用旧会计制度之前,典当企业在谈业务时,与客户商定的利率要高于行业规定,多余的这部分可以用服务费、综合费来在账面上处理,这样做出来的账目“水分”比较大。但是现在就很难如此蒙混过关了。

另外,之前典当企业要是做借贷时资金不够,有时会采取变通手法,同行拆借,事实上这是不允许的。而如今,典当行的资金是从银行贷款还是私下收集,表面上是做业务,事实上资金究竟是流进还是流出,从账面上就能看出个所以然。

二、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典当企业的影响

1.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要求

在财政部下发的《典当企业执行若干衔接规定》文件里规定,对于典当企业发放的当金,企业应当设置“贷款”科目或分别设置“质押贷款”(适用于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利典当)和“抵押贷款”(适用于房地产典当)科目,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发放的当金,典当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同时考虑利息和综合费用的因素,按实际利率法确定各期利息收入。企业应收或预收的综合费用,通过“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科目进行会计处理。另外,新会计准则还要求典当企业增加“绝当物品”、“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等会计科目,用来核算相关经济业务。

2. 在新会计准则下典当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探讨

(1)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方法中的应用。典当企业对发放的当金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但目前来看,典当行业涉及的当物品种多、范围广,对当物的估值多依赖于本企业评估人员的经验判断,难以建立可计量的估值模型,而且在各典当企业间还存在估值差异性问题。如何获取合理的公允价值,将对典当行业的金融工具估值技术提出挑战。

(2)资产减值确认的程序。新会计准则对典当企业金融资产减值的规定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典当企业按现金流折现法计提减值准备,即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负差额进行计提。在进行贷款减值测试时,典当企业还需要考虑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提前还款率、抵质押品的变现能力和折现率等因素以及贷款形态迁移率、损失概率等反映各类金融资产风险特征的历史数据。

三、规范典当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的会计处理

1. 结合典当企业的特殊需求,认真学习新会计准则

典当企业可以多举办有关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帮助参加培训的人员全面认识和理解实行统一会计制度和加强全国典当信息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和配套的典当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应用进行讲解。针对组织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典当企业还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后续服务,比如说将培训内容刻录成教学光盘,帮助企业财务人员加强记忆、加深理解。

2. 规范典当经营行为,完善典当业务会计处理流程

典当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应完善典当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通过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典当企业的会计核算。另外,典当企业还可使用专门的财务核算软件,以满足典当企业业务的特殊性,从而升级企业的财务软件优化典当企业的会计核算环境,提高典当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

3. 加强典当企业的会计风险防范能力

风险评估系统能够识别典当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其经营管理构成的风险程度。典当企业应建立风险防范系统来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及时汇总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解决,从而降低会计风险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印发《典当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若干衔接规定》的通知,财务与会计,2009.19

[2] 霍秀梅: 《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中国农业会计,2009.03

[3] 候大银: 《典当抢占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互联网周刊,2010.07

篇9

财政部于 2010年10月19日《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我国部分公司、部分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实行,鼓励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各相关上市公司按照本分类标准编制本企业2010年度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并于2011年5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是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表述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分类标准中的元素是依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GB/T25500-2010)系列国家标准,从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取的适用于 XBRL 报告的财务报告概念。从财政部推广XBRL的力度以及XBRL在国际国内的应用发展现状和趋势可以看出,XBRL在会计信息化领域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来看,这都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一定研究意义。

二、XBRL银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编制方法

(一)XBRL 银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编制方法选择 综合来看,作为选择支的编制方法不外乎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两种。即使是进行步骤完全相反的两种实际操作方法,看似由不同基础而得,实际上所遵循的基本核心是一致不变的,也就是行业报告的报送必须遵循之前所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证监会、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规范要求。同时要求符合各企业现行财务报告实际情况,并集包含所有需要披露的项目(一、二级目录),一方面起到规范和统一的作用,一方面保证所有企业相关财务信息乃至特殊业务信息准确不遗漏地得以披露。其中第一种方法是由法规和规定出发,按规定条款梳理出全部银行业企业需要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项目,按所梳理得到的所有项目整合得到财务报告各表格的模板。实务应用对应到各个企业,则该企业不含信息的披露项标示为零。第二种方法则相反的,从各企业现行实际财务报告模板的各披露项得出行业财务报告模板,最后通过将各披露项对应到需要遵循的法规和规定进行调整,使之在符合模板编制理论基础所述各法规和规定的要求的前提下,贴近各企业实际业务和披露习惯。本文中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的编制,实际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针对样本模板的选取,选择了三家大型银行作为编制的样本,这其中包括上市与非上市企业、人民币业务、外币业务完整的企业、债券业务完整的企业等特征企业,业务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和完整。为进一步保证披露项对披露信息的覆盖,确定一定项目颗粒度,在一二级项目中均采用的理念,保证涵盖所有项目。而在更细节的表格项目上,则按照法规规范和实务操作的习惯进行一定的统一,尽量保证业务范围的完整,但存在更多项目重分类情况。

(二)XBRL 银行业财务报告模板披露项粒度探讨 实际编制中,选择将颗粒度控制在适宜程度的方法,保持披露项一二级标题的,而在更细分的数据项目上则按照准则等法规和规范的规定进行统一调整,调整存在将原样本单一企业财务报告披露项按内容进行的拆分或重组,在未来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的使用中,各企业也必须按这个标准重新编制披露数据。由于细节差异大量存在,本文将各细节差异及解决方法分类罗列:

如表1所示,主要问题类型为上述三大类,而第三类重分类问题则是主要的,包含各个项目内容表格项目的重分类修订,表1仅举例说明。

(三)XBRL银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编制实务操作方法 在企业财务报告模式确定的基础上,将各单一企业现存财务报告汇总提炼,得到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由这个模板进行 XBRL处理即是将各单一企业 XBRL 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汇总得到行业 XBRL 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过程。选择了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银行(以下用 A、B、C 代表)的现行财务报告模板,这三家银行的选择力求对该行业所有企业业务的覆盖,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两种情况等。

具体而言,第一步是梳理银行业 XBRL 财务报告模板的法规依据,这一部分在上一节的理论基础整理中已有充分探讨;第二步,区别但类似于证监会的编制方法,我们选择将现行各大国有银行其中三家的现行财务报告格式进行比对,采用的原则,对项目粗细程度作一定限制,进行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的编制。最后,再将初步编制的模板各信息披露项对应到会计法规,各监管机构对银行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等进行调整、修订,起到检验的作用,以得到最终模板进行 XBRL 化。

由于财务报告主表及附注涉及的项目过多,无法将每张表格甚至每个项目编制的具体操作一一叙述,这里通过举例的方式将各个步骤进行具体说明。由于对每个披露项的得出使用的方法都是一致的,这里的举例叙述理论上对各步骤说明的足够充分。

具体操作的第一步即整理法规依据,这一步骤的具体情况可见上文理论基础的梳理。第二步,将选取的各单一企业财务报告模板主表及附注各披露项,得出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的披露项。这部分将举例进行说明。以报表附注中金融风险管理项目为例:

由表2可知上述披露项中,包含同时出现三次的项目,同时出现在两家银行里的项目以及只出现一次的项目。处理方法即为上文提到过的并集处理,在确定项目颗粒度即分类粗细标准的情况下,根据事务中各项目下级细分表格内容的设置进行有效整合和重分类(一般而言整合的为部分出现两次或者一次的项目),合并重复内容,加入特殊内容,得到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的相应项目如表3所示。

第三步,整理已编制银行业财务报告模板披露项对应的披露规则,根据信息披露要求,对模板进行修订和完善。具体做法即将经过梳理的法规规范条款标识到编制得到模板的各披露项下。表4仅包含部分结果,包括主表的各表对应法规规范条款和会计报表附注整体对应的法规规范条款。其他细分项不再详述。

这一步骤的实施主要是为了确认并保证编制得出的财务报告模板是完全符合各法规和规范的披露要求的

三、XBRL银行业财务报告模板应用有待解决的问题

2009年,为在我国资本市场推广应用实施 XBRL,财政部牵头在同一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现行业务模板的基础上,依据最新会计法规、信息披露规范,制定新的 XBRL 业务模板(证监会课题组,2011)。2010年通用分类标准,之后的 XBRL 进入了广泛推广的时期,未来的发展可以想象是将企业通用标准进一步细分为各行业通用标准,对各单一企业、行业财务报告进行标准化,建立监管有效手段的和财务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也就是说,行业标准的编制在未来还是需要进行大量理论研究和实务尝试的领域,是XBRL推广的探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然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在行业标准编制的意义是否能够实现的问题上遇到质疑和讨论,在编制过程中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即使在银行业财务报告模板以及基于此的行业标准编制完成之后,在未来实际投入实施中也预计将遇到一些问题。

(一)报表编制工作的效率问题 对银行业中的各个单一企业来说,实施 XBRL 行业通用标准之后,必须按照该通用标准编报报表。之前的编制过程中已经提及,各单一银行的原财务报告模板与行业模板之间存在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未来共性弱化了个性,是不可调和的,这至少意味着有些银行可能需要编制两套报表。一套为按自身原有模板编制的报表,另一套则为针对行业财务报告模板,将原报表一些披露项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和归集编制的报表。这在实务操作中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无疑加大了单个企业报送报表的工作负担,也实际上容易造成浪费。然而之前也讨论过,行业模板在现阶段是无法完全一致对应单一企业财务报告的,当然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涉及到对行业财务报告及至行业标准的管理、维护和更新。具体工作包括调整模板披露项目的内容、结构、分类标准等。针对法规和规范的变化,行业模板也必须及时作出反映。也包括根据行业中各企业不断变化的实际操作情况,有计划扩展之前的行业标准,与时俱进,符合客观监管和使用要求等。每年都必须添加新的元素,这些新的元素主要来自对原披露项的拆分等重分类过程,也包括少量新业务涵盖过程。在金融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可见银行业业务的更新是很快的,这样将导致行业标准的不断更新和修订。行业标准的维护则主要涉及 XBRL 技术方面的系统维护等过程。

(二)行业财务报告模板能否如理论上所言在实际上产生相当的效果 对监管部门而言,行业标准的推广,行业财务报告模板的使用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事实上是存在疑问的,甚至有看法认为,这样的统一是很难产生意义的。而在实施单位,这样的质疑将更加广泛存在。有没有必要将一个行业内所有的企业进行统一,因而放弃某些单个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个性。每个企业的业务特点是不同的,正是具有特性的财务报告才体现了其业务特点,如果统一按照一套标准则无法表达其特点。这又回到了上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让每个单一企业都同时编制两套财务报告。当然,监管部门的初衷是建立行业规范,统一行业规范信息披露方式,使得监管更有效率,信息更具有可比性,在行业内以及行业间更好地进行信息上的交流。也许真正投入使用后得到的效果才能说明问题吧。

总之,目前,统一行业的标准即编制行业财务报告模板对监管的意义似乎更大,怎样在这同时加大对各企业实际操作业务的意义也许将是未来需要不断讨论发展的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编制企业财务报告模板是为了进一步推广XBRL 的应用,为行业统一标准打下基础,使得监管部门能对各不同行业进行更有效率的监管。行业层面的数据能得到有效整合,行业间数据可比性加大、行业内数据整合操作更简单,交换数据更便捷,对财务信息的交换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锦萍、张天西:《XBRL 财务报告分类标准评价》,《会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策略

1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管理者主观认识不到位。管理者是企业这艘大船的领航员,在企业进行电算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主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对于整个企业是否采用相关的技术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现实的情况是,当下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并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是行业发展的潮流这一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和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给企业带来的良好收益。囿于企业主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个人阅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存疑,这种毫无依据的存疑往往成为会计电算化普及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二)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薄弱。尽管事实证明,电算化会计软件的使用能为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和压力,然而事物常常分为两面,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尽管会计一线的从业人员已经掌握了使用电算化软件的相应规范,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的会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掌握和理解电算化会计软件的使用操作流程,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的薄弱,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普及失败。

(三)电算化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需要操作者同时具有会计和计算机两个方面的双重知识,这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普及使用。当前的情况是,尽管很多的正在从事会计职业的从业人员曾经接受过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操作培训,但是必须承认的的一点就是,这些从业人员在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掌握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漏洞,还不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相关软件。这种会计人员个人能力上的缺陷很多时候就造成了整个行业发展的落后。

2 解决当前会计电算化出现问题的几个对策

针对当期会计电算化普及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广大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行业从业者有责任和义务作出一些行动,帮助推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限制会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在于行业的管理者和会计队伍的直接领导者们对于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不了解、不信任。以此为背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相关的会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制定,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规范整个行业的行为,这不仅对于已经应用计算机电算化的企业来说是件好事,对于那些依然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综上所述,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大有裨益,值得、并应该被大力提倡。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一般是针对整个行业制定的普适性的原则和规范,遵循着这些原则,只能帮助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不受到国家的惩处,却不能保障企业在生产生活中收获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回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企业在进行相关商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市场反馈。

在制定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时候,应该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严控的权限,对于不兼容的权限要坚决予以分离,严格区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保密性,做到严守商业秘密;其次引入相互制约的机制,明确负责不同工作的相关人员分工的同时,也要设置一个或多个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为企业的商业秘密设置多重保险;第三,还要建立并完善内部的制约监督机制,谨防由于个别人的不廉洁而给企业整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遇到问题,归根到底是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失导致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才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了。为了改变当前高层次会计电算化人才缺失的问题,企业应当有意识地在高校中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通过合作办学、提前签约等方式招揽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人专业管理人才。此外,对于在职的员工,可以进行相关的专业培养,通过对在职员工的再次培养,帮助而员工掌握高新技术,更好地位企业做贡献。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应该设置合理的考核内容,让员工的学习内容与考核内容挂钩,最大限地保证公司的投资不浪费,员工的学习有效率。

(四)制定长远规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经济体,企业的长远规划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会计电算化的长远发展,应该切实认识到长远规划的重要意义,要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会计管理软件,让企业的财政状况始终处于公司管理者和所有者的控制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不受内部财务情况波动的影响。与此同时,制定长远的企业财务方面的规划,还有利于企业内部的高效廉洁的运行,减低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内耗情况出现。

3 结语

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很多好的软件正在被实施,很多好的制度正在被运行。然而应该认识到,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和制度建立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许多的不足有待完善。以此为背景,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企业主一定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电算化的进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储成.有关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的相关问题[M].北京:财会出版社,2013.

篇11

关键词: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指在校企两方全面配合的基础上,教师与师傅联合对学员进行知识结构传授、相关技能实际操作指导的一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综合培育提升,学员的知识体系将得到全方位构架、实践技能和实践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从而适应现代企业行业的用人需要。对于财会专业而言,作为一种实践性强的专业,只有其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流程对应、教学实践与职业要求契合、职业教育与职场学习相通、毕业证书与会计直接资格证书对等,才能输送质量更高、专业性更强的学员,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不仅如此,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对于校企深度交流融合、师资队伍完善提升也有着广泛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会计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课程体系问题。课程体系作为培养学生的总纲领,在学生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行业的相关设施、工作方式等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被时代淘汰、被企业摒弃的课程仍然出现在教室的课堂教学中,而一些随时展出现的新课程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不清楚企业对所需的专业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指导和座谈,没有邀请专业人士对教学课程和学生学习进程进行调整和完善。再次,在开设相关专业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与理论知识学习配套的实践课程的设置,导致学生的实践水平普遍不高,进入企业实习时上手慢、难处多。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课程设计时并未站在企业生产发展、学生实践需求的立场上进行考虑,以至于一些课程并不能给学生的学习和实际工作带来有效的帮助,不能解决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遇到的种种问题,不能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造成人才培养效率难以提高,影响学生就业率和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二)师资管理问题。教师资源管理问题一直是教学改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在现如今要求持证上岗的教学要求下,对教师资格的审查制度也越来越严格。而在当前的师资队伍下,高校贯彻学徒制教学模式中仍然有些“力不从心”。对于学徒制模式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程度和职业素养。高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需要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创新性较强,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专业型技能讲师。只有首先提高高校师资团队的建设,才能够真正为高校会计专业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就我国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情况而言,大多数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并未引入专业性较强的会计老师,而是选用毕业新生,支付较低的薪资,来提高学校的收益。一方面,新晋毕业老师缺乏具体的实际的工作经验,对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不了解,无法给予学生强有力的经验指导和实际操作需要,“纸上谈兵”是无法满足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需求的。另一方面,学校聘请资深会计师来学校给学生讲授会计从业经验,实际操作问题,但这些老师缺乏授课经验,缺少和学生相处的经验,无法和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和沟通。由此可见,高校的师资团队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三)教学资源问题。教学资源的缺乏是教学改革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和现有的学校教学资源形成了各个高校发展的基本矛盾。即使各高校在课改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学生课堂实训的比重,也增加了学生所需要的训练室和实验室,但这对于学生的数量和需求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然而学徒制的订单模式是需要学校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所建造出来的工作岗位,目的在于便于学生毕业以后快速上岗。这就要求学校在资源建设方面,仍然需要“下血本,出重拳”。

三、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策略

篇12

关键词:资产评估 中允价值 会计问题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企业的财务报表来作为资产评估标准。特别是在一些假设的经营状态下,对资产成本、资产收入、资产风险等方面的评估,更加需要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会计在资产评估过程中的关键。而且,会计统计数据时如果出现信息失真等会计信息,会给资产评估结果带来不可避免的误差。

一、资产评估概论

资产评估是指对企业资产价值形态的一直估量。通过专业的评估人员或者机构,按照公允标准,用科学的方法,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对企业资产进行评定估算的一种行业行为。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产生的新型行业,企业或者商品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评估,我们通过几个简单例子来具体说明:对于市场上大众需要的一些消费品,人们对其特点、性能、价格等方面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比较、协商,在没有第三方参与下双方对成交价格可以达成统一意见,从而进行交易。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价格浮动相对不大,人均使用率较高。但对于一些价格相对较高且不用经常购买的对象来讲,例如收购一家公司,在双方没有达成一致价格,或者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公司价值的时候,就会利用第三方的加入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提出可以被公允的价格,促使双方达成交易。从例子中可以看出,产生资产评估的最主要基础是交易信息的不对称。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一方比另一方拥有的信息更多。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资产评估问题分析

资产评估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具体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慢慢发展起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商业行业内的资产交换日益增多,使得资产评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由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内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国家有关政策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积极探索发展资产评估行业,使其健康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1)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会计信息的失真,信息质量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以及财务状况。由于企业资产评估,特别是企业持续经营下的依据,主要来源于财务数据与会计资料,对资产的成本、预期收入,市场风险等预算,都离不开企业财务数据的支持。如果资产评估人员对会计失真数据不加以重视,处理不当,将引起评估结果的不真实。

(2)对资产评估认识不够。目前很多企业认识不到资产评估的重要性,认为资产评估不仅没有用处,还给企业增加资金负担。只有提高企业对资产评估的认识,了解其重要性,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使企业经济客观化。

三、会计中允价值浅析

各国之间对会计中允价值的定义存在差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买卖双方在了解资产情况下自愿达成资金交换、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出于正常商业考虑,自愿进行资产的买卖的价格。虽然定义有所不同,但其意义内涵是一致的。

井尻雄士(1975)指出,在历史成本会计下,根据定义,资源A 和B 合在一起的历史成本就是A的历史成本与B 的历史成本之和。然而,不论是会计还是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通常没有这种可加性,整体的价值不一定等于各部分价值之和。缺乏可加性意味着各资产必须被多次评估,以得到一个恰当的评价。

公允价值具有三个特征:

(1)买卖双方必须是公平交易。

(2)买卖双方对交易信息可以在没有障碍下随时获取,对交易活动相对了解。

(3)买卖双方完全出于自愿进行交易。

四、会计问题对资产评估的影响

(1)信息失真会影响资产评估结果,误导评估人员判断。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企业通过虚构账目、提前支付、推迟收入、转移资金、虚报资产产值等方式投机取巧,谎报财务报表,提供不切合实际的财务信息。此外还有企业不反映真实财务状况,或者故意伪造财务账目。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这些失真的信息不仅导致评估结果的误差,同时对资本经济市场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会计在账目报表时是否诚信,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2)即使评估结果客观真实,评估人员也需要进行具体核查。财务报表的客观真实性,是一种相对真实性。真实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是否以反映情况为基础,同时又可以接受有关人员进行核实,并且向用户保证其反映情况的质量。由于资产评估与会计核算的观点不同,资产评估人员如若不对评估数据进行分析,难以判断评估数据是否符合评估预测。

五、面对资产评估过程中会计方面造成问题的处理方法

(1)虚假的财务报表迫使评估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敏感的分析真伪能力。评估人员需要对评估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公司资产、公司销售额与盈利进行分析,用来比较财务信息是否属实。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必须留心企业是否利用虚假财务报表操控公司利润。

(2)如果会计信息不存在信息失真问题,评估人员需要由表及里。从资产评估的角度来看,需要对一些会计处理结果进行调整。例如:财务负债表中的冗长信息的调整、收入项目的调整。评估人员需仔细阅读公司财务,收入、费用等财务报表及附注。分析公司经济发展宏观因素、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与发展性。从而确定评估企业的财务数据是否客观真实地描述了企业的资产经营状况。资产评估人员对财务数据的调整是评估工作质量的保证。

六、总结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处于蓬勃发展与改进过程,资产评估行业中的各类会计问题,都是对行业发展的潜在阻碍因素。相关财会人员只有诚实守信,坦诚布公,才可以促进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会计计量属性更新发展与专业评估的互动,国有资产管理,2005(8)

篇13

本人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大学所学专业为国际金融专业,作为一名非会计专业的人,选择从事会计这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说实话我感受到的压力挺大的。毕竟我仅仅通过自学考了个从业资格证而已,对于怎么使用用友U8软、录凭证、对账什么的我都统统不会。但是公司的主管和同事都很好相处,有不会的或者看不明白的地方,向她们提问时,都会很耐心很仔细的给我讲解,然后教我应该怎样去处理这种问题。

在这里我就像一张只写了自己名字的白纸,从最简单、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习。还记得第一天xx开始实习的时候,英姐安排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然后给我找了本实习生学习手册,让我先看看书了解下实习的工作流程,告诉我有不会的地方就去问她或者问其他同事。我实习生涯开始做的第一事情是贴发票,可能你听到这个名称的时候,会觉得很简单很没意思,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子。术业有专攻,这个词用在这里我觉得挺合适的,因为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认真仔细,而贴发票就是就是我会计工作的起点。通过对发票的分类、合计金额、数量,整理好发票后才能开始录凭证。

每次做完账主管检查完,发现有做错的地方就会叫我过去指正我,告诉我应该怎样做,刚开始的时候犯错误的次数很频繁,在这里我想对英姐说声谢谢:谢谢你,英姐!她总是很耐心仔细的教我怎么处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完后还会问我会了吗,不会我就再说一遍。这句话让我这个从小就很腼腆的男生很是受宠若惊,感觉比以前遇到的高中老师还和蔼可亲些。

我很喜欢在xx实习的日子,每天都工作的很开心,周围的同事都很爱学习,遇到问题还会相互讨论下,这里也是一个学习交流很棒的地方。三个月的实习期过得很快,快到我还没反应过,就已经实习结束了。非常感谢xx给了我这个实习的机会,让我体验了如何去工作、如何成为一个会计从业者,也教会了我很多在学校从未接触到的东西。

我的实习心得是,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都要有耐心、恒心和毅力,尤其从事会计这个要求精、准、快的行业。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只有付出了你才会有收获,也许你的收获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丰富,但最起码你的付出还是可以得到回报的。坚持到感动你自己,当你选择坚持去做一事情,选择把它做好,做到完美的时候,就是一种成功。

篇14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之一的审计风险,不同学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虽然我们无法得出一个较为统一的系统性解释,但究其不同解释中的共同特征,不难发现,审计风险的发生多数是由于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注册会计师可能对报表内容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造成。

审计风险多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呈现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并不能公允的反应其财务状况但注册会计师却得出该报表已经公允反应财务状况的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其呈现形式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真实客观的反应出公司财务状况,但注册会计师却得出其未能公允反应的非标审计意见。故一旦注册会计师违背自身的职业操守或因业务不精等了不合适的审计意见,造成投资者的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也就是审计失败。上述两种均为可能造成审计风险的形态,也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由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所采取的抽样检查而非全面具体检查的模式决定了未检查部分存在虚假信息的情况在所难免;同时审计方式受限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和专业素养,无法统一行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方式,基于该行业的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均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

2.潜在性

审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潜在性,是指审计失败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往往是在造成较为明显的不利后果时才采取对策加以制止,风险处理时才逐渐意识到早在一定时间段之前已存在,但因其风险发生需要一段时间,致使审计风险的初期往往蛰伏而难以发现。

3.可控性

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则决定风险虽然不能被完全消除,但通过注册会计师自身专业技能和长期实践经验的磨练,通过会计事务所内部对于审计决策的重视,可以将此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和范围之内。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重大错报风险成因分析

1.行业的特殊性

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职能就是从事审计相关业务,主要的服务客户对象就是各类企业,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和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然后出具审计报告,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因为该行业谨慎性要求比较高,一旦稍有失误就会在最终的报告当中进行体现,最终造成重大错报问题的发生。

2.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仍然只是注重会计服务能力的提升。或者是某些会计师事务所设置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合伙人并没有重视,甚至为了谋求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还会主动地违反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根本无法引起会计师事务所全体职工的注意。再加上事务所的经营业务广,从业人员执业能力有限,容易造成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混乱。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

3.内部管理比较混乱

尽管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审计,时常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但是并不代表事务所自身的内部管理质量就高。尤其是某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会计人员变动频繁,对项目质量控制不严格,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会计事务所内部管理不严造成一些项目没有复核程序或复核程序形同虚设。而某些新成立的事务所由于管理经验不足,人才缺失,重利益轻质量,也会为会计事务所带来不少审计风险。

4.外部监管力度不足

会计师事务所尽管具有行业规范,但是在外部监督机制上仍然存在欠缺;或者是监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某些环节没有进行深入的监管,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对监管失去敬畏心,最终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埋下隐患。

(二)检查风险成因分析

1.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传统的财务审计,还要求审计人员了解新兴行业的产业链和行业特征,并掌握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因此,在了解到被审计单位的行业背景后,会计师事务所应派遣熟悉该行业的专业人才去进行现场审计工作,这样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但现实中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中小会计事务所往往缺乏对被审计单位行业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员,造成了派遣的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行业不熟悉的情况,加大了审计风险。现在社会上具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意识的审计人才缺乏,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养,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因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2.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竞争激烈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31日,中注协共有单位会员(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9478家,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108449人,非执业会员164152人,个人会员272601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成立和从业人员的加入,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新形势下,会计师事务所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吸引顾客,这势必会让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挽留客户,往往会在利益上让步,这会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减少。在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未能得到较高的报酬时,就会通过一些手段来降低审计成本,如通过简化审计程序或者是减少审计人员的委派,造成审计工作人员不足,审计程序缺失,质量控制形同虚设,这样会降低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增加审计风险。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一)审计业务方面的防范措施

1.执行恰当的审计程序

为有效防控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如在实施函证程序时,对其中函证程序的收发函过程要严格控制,回函中遇到的异常事项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同时审计人员应采取高效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保证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公允性,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加强独立性管理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收费、企业聘用年限、委托关系上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有助于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提出准确的审计意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管理,需遵守以下措施:承接业务时,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重视其独立性原则,规范审计收费标准,对聘用年限较长的老客户要提高警惕性,对无法保持独立性的业务果断拒绝承接;建立必要的反馈制度,促使审计人员能够直接向事务所管理层反馈发现存在的独立性问题。

另外,要强化内部控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保证质量控制人员的独立性。要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得到降低,就要加强事务所内部控制,将一些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的问题,避免各自都没有负担起各自的职责,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直接影响到整个内部风险控制和相关的审计风险防范。从提高管理者对于审计风险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入手,对每一个岗位进行岗位评价,了解每一个岗位所具体担任的职责,出现职责交叉,可进行进一步的审核,明确权责分布,树立宏观层面上的控制机制。此外,对整个事务所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一个整体的研究和考评,让每一个岗位能够发挥自己实际的作用,这对于该事务所的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有一定的帮助。

(二)审计主体方面的防范措施

1.提高审计人员质量控制风险的力度

审计风险有效的管理和防范能够促使审计行业健康长远发展,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及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应提高审计人员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应避免审计人员工资待遇的不稳定加之工作繁忙,使审计人员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以降低人员流动性。

2.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

在目前的审计业务中,由于缺少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虽然很多领域都有涉及,但因一些新兴行业或高科技行业中有着多样的经营模式和复杂经营活动,导致审计内容不断增多,从而增加审计难度。由此,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降低审计风险刻不容缓,会计师事务所应在一项审计项目工作完成后,对该审计项目进行经验总结,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学习,提高审计人员审计经验水平。鼓励审计人员考取CPA证书,增强审计团队的专业实力。

(三)审计客体方面的防范措施

1.强化客户管理层风险意识

客户管理层只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却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加以掩盖,忽略了得到相关利益时所伴随的经营风险。审计人员应引导客户管理层组织学习防范相关管理风险的知识,提高管理层对财务数据客观的判断能力,提高对存在财务指标异常变动的警惕性,提前作出风险应对措施。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对企业员工进行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当风险发生时,客户管理层根据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以弥补损失,根据此次风险建立风险反馈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帮助客户完善内部控制

在进行审计时,必须对客户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必要时对客户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性评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审计风险,如审计人员对某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后发现,企业内部存在一股势力独大,所有权结构规划不合理的情况,这就需要引起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帮助客户完善内部控制,就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所有权结构进行合理规划,防止存在相关利害关系,损害企业合理结构的构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内部控制风险,帮助企业合理、高效地实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