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辩论赛的相关知识范文

辩论赛的相关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辩论赛的相关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辩论赛的相关知识

篇1

一、课文解析

本节课是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第七模块第二单元Reading(阅读)的教学。本单元围绕“网络世界”这一主题展开,Reading部分以两位学生辩论的形式,着重介绍了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正面、负面的影响。

通过对Reading语篇的分析,不难发现其最显著的特色在于“辩论”这一形式。很多学生都有过参加辩论赛的经验,对辩论方面的知识或多或少也都有所了解,但是并不全面。因此,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辩论知识体系,同时借助辩论赛的形式使学生对网络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思考和认识。

辩论最精彩的环节莫过于自由辩论,要求学生思维敏捷,分析缜密,逻辑清晰,紧扣对方论点论据中的错误或漏洞进行反驳。这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了解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种影响;了解辩论赛的基本流程及优秀辩手所需具备的素质;熟知论点、论据的阐述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A-R-E模式分析双方的论点,推理和论据;运用思辨能力,捕捉对方漏洞,反驳对手观点。

3.德育目标:看清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避免沉溺其中或受骗上当;认识到充分准备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学会在比赛中尊重对手。

三、教学思路

网络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生活,非常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同时由于该话题经常被提及,如果在教学设计时处理不当,很容易落入俗套。本课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以“网络”作为教学主线的常规思路,另辟蹊径,以“辩论”贯穿整节课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设计有三重好处。

第一,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按照辩论赛的流程逐一开展,思路清晰,结构紧凑。

第二,营造辩论的实战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从而熟悉课文内容。

第三,立足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英语辩论的流程及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评价体系

本节课采用非测试评价表。非测试性评价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而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有效评价。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Step 1 Lead-in

呈现Learning objectives(PPT)

【在上课之初就向学生介绍Learning Objectives,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他们在本节课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以及他们学完这节课之后所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更加专注。】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effects the Internet has on our lives and people’s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Internet.

Question 1: Who do we usually see in a debate?

the affirmative side (正方) the negative side (反方)

debaters (辩手)a moderator (主持人)judges (评委)

audience(观众)

Question 2: What role does a moderator play in a debate?

A moderator is the guardian of a debate, who ensures fairness of a debate.

【教师首先介绍了因特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由人们对英特网不同的态度,引出辩论这一主题。教师从常见的辩论场景入手,介绍了参加辩论的人员,着重介绍了主持人在整场辩论赛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纠正了学生只重视双方辩手的表现,而忽略主持人的主导地位,甚至觉得主持人可有可无的错误观点。】

Question 3: What is a good debater like?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色的辩手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一方面通过对优秀辩手的描述考查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通过强调“well-prepared(准备充分)”这一要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白想要获得成功,仅仅凭借天赋是不够的,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Step 2 Pre-reading : Preparations for a debate/ Analyze the topic

Whose effects?

What effects?

On which aspects?

Step 3 While-reading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a new concept, the A-R-E model, which is a typical pattern to build and develop an argument.

(1)Reading strategy:reading an argument

The A-R-E Model

Give solid evidence to back up the argument

篇2

【关键词】辩论赛;高校;学风建设;作用

一、前言

辩论赛是一种考验学生反应能力、思考能力、答辩能力的有益活动,通过辩论赛,学生可以提升自我、增长知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高校通过开展高质量的辩论赛的方式来建立优良的学风着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辩论赛主题

2003年以来,长江大学学生会以“掘英育才,打造长大学子的辩论盛会”为主题,以“发掘优秀辩论精英,培育卓越辩论人才”为理念,十年如一日的开展“清晓杯”辩论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辩论赛主要目的和做法

1、甄辩题,精选辩论话题,引导同学思考

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辩题、院系推荐辩题、资深辩论专家命题、各兄弟高校辩论队交流辩题等形式,组建“清晓杯”辩论赛辩题题库,精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园话题、当下时事政策、社会热点以及一些经典哲学辩题等等,如第九届“清晓杯”辩论赛的辩题主题即是“大学、实践、社会”,从辩题上吸引同学们对辩题积极思考和讨论,积极参与辩论赛当中,从而更深入的渗透辩论文化。

2、选辩才,笃定辩论精神,明确选拔标准

(一)广泛宣传扬辩论文化。通过活动宣传板、官方网站、新媒体、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弘扬辩论的文化和历史,大力宣传最佳辩手、优秀辩手、口才明星成功事迹,增强长大青年学子的学习意识,在长江大学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辩论氛围。

(二)严格选拔甄辩论队员。通过设立严格但不刻板的选拔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辩论赛要求辩手首先要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其次,要对辩论有高度的热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及思辨能力;最后,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完成自己辩位要求之外,配合其他队员顺利完成比赛。

(三)模拟比赛验辩论人才。通过设立常规性友谊赛、交流赛等模拟辩论赛与各院系辩论队的队员之间相互切磋,相互熟悉,互相磨合,在实战中成长,同时也通过实战演练,检验所选的辩论人才,根据比赛情况适当调整选拔标准和培养方案。

3、练辩能,夯实辩论才能,树立言行榜样

(一)强化辩手个人能力水平,了解辩论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浏览网络资料,请教资深前辈等方法,学习和继承传统与现代辩论文化,博采众家之长,提升个人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二)深入院系队伍整体素质,落实辩手培训措施

(1)文化素养培训:由指导老师选定古诗词,辩论队成员诵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2)思辩能力培训:辩论队成员可选即兴话题辩论,或对某一现象进行分析,以提高思辩能力。

(3)辩论技巧培训:观看往届比赛精彩视频,分析选手台风、辩风及辩论技巧,同时请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项培训。

(4)实战能力培训:不定期举行模拟赛,提高实战能力,并请专业评委点评,总结分析实战中出现的问题。

4、践辩神,深化辩论精神,展现语言魅力

(一)组建长江大学辩论队,完善辩手管理系统的组织建设。通过“清晓杯”辩论赛以及各院系辩论赛系列活动,以个人报名、院系推荐、公开选拔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辩论人才,组建长江大学辩论队。配合学校育人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辩手培训和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辩论队组织结构梯队化、选拔模式制度化、培训机制科学化。不断完善鼓励制度,加强组织纪律建设。

(二)以辩论赛为契机,加强校、院间交流。组织辩手积极研究辩论技巧、探讨辩论发展、推广辩论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大辩论赛事,通过辩论与各地高校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将展示大学生精神风貌和探寻辩论艺术发展规律相结合。

(三)整合全校资源,搭建辩手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在全校各项辩论赛事中,为“清晓杯”辩论赛中产生的优秀辩手、最佳辩手、优秀主席提供机会,如指导“星火杯”新生辩论赛,对所有的参赛选手、主席、计时员、监时员进行一轮系统的培训,详细讲解辩论赛的赛制、规则、参赛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以友谊赛的形式积极的与院系进行交流,让其在发扬辩论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真正的实现成长成才。

四、辩论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

1、扩大了辩论的校园影响,引导了同学思考与学习

伴随着“清晓杯”辩论赛的成功举办,长大学子的辩论热情在校园内明显高涨。从各院系辩论赛的开展,到“清晓杯”小组赛、半决赛的激烈角逐,再到总决赛比赛现场的座无虚席,观众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全程参与,而且对辩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多数观众对于贴近大学生活、深入社会热点的辩题比较感兴趣,部分同学建议辩论应该让经典更经典,辩题的选择应该走高雅文艺路线。与此同时,同学们对于辩题的分析更加透彻,对大学生活、教育科学、社会热点的思考更加深入。辩论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2、提高了同学的思辨能力,涌现了一批校园明星

通过“掘英育才”系列辩论活动的开展,长大学子中涌现了一批校园明星。2012年,长江大学代表队赴许昌大学参加“三国杯”电视辩论赛,摘得冠军,杜森林荣获全场最佳辩手;首届长江大学辩论队队员、经济学院代表队最佳辩手李晓宇率队蝉联“清晓杯”辩论赛三连冠,并在第七届“万人创百星”活动中荣获“口才明星”称号;优秀辩手李欣、万楷荣获“学干明星”称号,杨丹、张程荣获“口才明星”称号,颜娇、王格格、韩等多位同学也在其他领域分获校园明星称号。经过了“清晓杯”辩论赛的培养与锻炼,这些同学的思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不仅拥有了伶牙俐齿,而且拥有了开阔的思维与视野。因而这些同学在其他领域也能够脱颖而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充分发挥了榜样的力量。

3、升华了校园的文化品味,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十年来,“清晓杯”辩论赛不断完善 “发掘优秀辩论精英,培育卓越辩论人才”的理念,开展了“甄辩题、选辩才,练辩能,践辩神”的系列活动,将辩论队的建设细化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实战演练”三个部分,做到对辩论队员“文化素养、思辩能力、辩论技巧、实战能力”四级培训,将辩论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培养了同学们勤学善思、能言善辩的能力,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篇3

近些年,辩论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文科具有不明确答案的学科特点,便于应用辩论式教学模式,因此辩论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在文科的教学领域。例如,历史课上以是否成功了作为辩题展开讨论,政治课上提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还是还是人性的丑陋这一辩题等。然而在理科的教学领域,辩论式教学在近些年也已被提出,但多为伪开放性的辩题,即答案仍然唯一确定,而让学生在未了解答案前进行辩论。除此之外,辩论式教学模式在理科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其在文科教学领域的应用相比,也还是相对少见的,而将辩论赛引入到理科教学当中至今还未见报道。

二理科教学引入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理科教学模式下,老师向学生传授书本上固定答案的知识,而学生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和一定程度的理解,接受的是明确答案的培养,也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实施已久,虽有标准化的优势,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2015 年7 月的第56 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获得了4 金2 银的好成绩,其实自我国1985 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比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位冠亚之列。然而,直至27 年后的2012 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30 年后的2015 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为何标准化的竞赛成绩如此之好,而创新研究性的诺贝尔奖来的却如此之晚?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原因很简单,奥林匹克竞赛是有标准的,有唯一明确的答案,而诺贝尔奖却是开创思考,发散性的。中国人所欠缺的正是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思维。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择业更是要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所以对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同时,加强对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将辩论式教学模式引入理科教学当中就是培养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

三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字信号处理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改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数学公式推导较多,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分析处理,把课程的重点放在数学分析、公式推导和案例分析部分,以此来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由于答案的确定性导致知识系统刚性边界,为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性思维,故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1 主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前,老师给出一个开放式课题作为辩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按照前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时的知识储备做出判断,选择持方。在比赛的前期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是课外的自学过程。整个辩论过程自由而开放,只有在这样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因此此项活动可以实现对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 次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这种特殊的形式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在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成长。例如,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老师可以间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使老师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让学生产生误解的地方,因此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可以增进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更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

四实践效果

此次对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电子电气专业正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在老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向大家提出了进行学术辩论赛的想法,同学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参与的热情也是格外高涨。本次比赛的辩题为模拟技术是否会被淘汰?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持方,其中正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终将被淘汰;反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是学术辩论赛,所以会在经典辩论赛形式和流程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辩论双方各由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四人组成,组成环节为一辩陈词、双方攻辩、一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观众提问六个环节。辩论赛有两周的前期准备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上网搜索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资料,例如: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优势及缺陷;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等等,从中摘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赛当天,担任评委的为两位研究模拟技术的老师、两位研究数字技术的老师以及一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老师,辩手双方各4 人,主席1 人,工作人员3 人,观众(在读学生)30余人。比赛进行过程中,双方辩手几乎完全脱离了事先准备好的纸质材料,展现出自己十足的热情和信心,根据自己理解和体会,整理思路,组织语言,简明扼要地表达并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自由辩论环节了,双方辩手各执己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可谓是一方攻守兼备,一方滴水不漏。精彩的自由辩论也将比赛推向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四辩总结陈词后,观众们也参与其中,对刚刚比赛中辩手们的观点及论证提出问题,辩手针对观众的提问予以解答。至此,此次学术辩论赛的辩论部分就告一段落了,评委老师根据双方团队在比赛中的表现(陈词、攻辨、攻辨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回答观众提问)和综合印象(语言风度、团体配合、临场反应)给出团体分,根据辩手的表现(语言表达、整体意识、辩驳能力、美感风度、综合印象)给出辩手个人得分,以此判定获胜团队及各队最佳辩手。最终,正方以他们完善的知识储备以及完美的团队配合获得了辩论赛的胜利。赛后,评委老师们对本场辩论赛以及此次的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也在比赛当中看到了同学们在课堂上不曾展现出的专注和热情,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此类活动。

五学生反馈及改进方向

篇4

【活动宗旨】大学是一个展现您非凡魅力的舞台,是一节通向您成功的阶梯。菁菁校园,莘莘学子,迈入新生活。面对全新的生活所带给你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您将成为竞争激烈的社会的一份子,面对将成为海洋中一颗引人注目的黑珠,这里特邀您加入一场展现当代大学生风彩的辩论赛。本届辩论赛主要是为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开拓同学思路,体现大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本届辩论赛将本着公平竞赛,力争第一的精神,以关注热点,追求真理,锻炼口才、发展自我为宗旨,开展活动传播科学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展现学子风范。

【比赛时间】 20xx年3月中旬到3月底

【比赛要求】参赛队伍:计算机系每个班一支代表队队伍及辩手要求:每支队伍由4人组成。要求辩手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赛前做好充分准备

【赛程安排】抽取辩题和对阵双方后开赛。赛后现场评出优胜者,再抽取辩题和对阵队伍,终至决赛。具体对战双方和比赛地点由各队代表抽签后,在由组委会决定。

【评判】

(一)评判规则预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45位评委组成,决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 57位评委组成。评委对在场的各个代表队做出评判,具体以分数为准第一轮邀请其它各系学生会干部作为评委,后面以本系学生会干部为主。

(二)评判标准

1、团体部分:

(1)审题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

(2)展开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3)辩驳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

(4)配合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

(5)语言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体现国语的优美。

(6)辩风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7)形象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

2、个人部分: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

(1)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

(2)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

(3)台风与辩风。

(三)胜负判定

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

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 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的人选

(四)点评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

【奖项设定】

一、团体奖

1、辩论赛亚军奖(一个) 奖品:待定

2、辩论赛冠军奖(一个) 奖品:待定

3、辩论赛季军奖(一个) 奖品:待定二、个人奖 1、大赛最佳辩手奖:(一个)1/4决赛起,参加比赛的辩手中,累积分最高者获得该奖。备注:本次辩论赛将给冠军队、亚军队及季军队颁发相应的奖状,将会给本次大赛的最佳辩手颁发相应的证书及物质奖励。

二、比赛进程(由主持人执行)

1、开场白

2、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介绍参赛队员

4、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5、比赛开始

6、评判团递交评分表,等待评定结果

7、嘉宾点评

8、公布结果

9、比赛结束四、辩论赛比赛程序及时间规定(整场共40分钟)

1、开场陈词阶段(共用时10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 反方一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 正方二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反方二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

2、攻辩阶段(共用时4分钟) : 反方三辩提问 正方三辩回答、提问 时间1分20秒反方二辩回答、提问 正方二辩回答、提问时间1分20秒反方一辩回答、提问 正方一辩回答、提问 时间1分20秒反方三辩回答 3、自由辩论阶段(共20分钟):自由辩论阶段(正方先开始)

4、总结陈词阶段(共用时6分钟):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3分钟 正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3分钟

三、比赛要求

(1)开场陈词要求: 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2)攻辩要求:此环节为双方一辩、二辩、三辩之间的对话,提问、回答和攻辩小结都必须是这三者。各方三辩至多可提六个问题,对方一辩、二辩必须回答,其他辩手不得代替或补充。提问应贴近辩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应针对问题,切忌答非所问。

(3)自由辩论要求:见规则自由辩论规则

⑴辩论发言必须两队之间交替进行;

⑵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就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⑶在此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顺序,次数和时间都不受限制;

⑷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的发言时间;

篇5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课堂辩论比赛 作用

在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的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里谈的课堂辩论比赛与正规的辩论比赛和课堂辩论有所不同,它主要体现两者的竞争性,又在一定规则下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大学生进行辩论比赛比较多,但进行课堂辩论比赛比较少,在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只要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学生们感觉到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相对创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接受”为主要模式,大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机会少,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课堂辩论则以师生的“辩论―竞争―收获”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留有极大的空间和余地,可以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是他们的潜能得到释放,因而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课堂辩论比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往的大学生辩论比赛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只是听众,不能够成为亲身实践者。现在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多数都是灌输式教学,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可以说是种相对创新教学方式。在思想解放的今天,学生们求异思维非常强,喜欢变化,喜欢创新,对于教学方式也有同样的要求。可以说,创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方式的创新有绝对的创新和相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绝对创新就是以前没有出现过并第一次使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在没有使用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班级进行这样方式的教学,更能显现出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课堂辩论比赛虽然不属于绝对创新,但却是辩论比赛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所以同学们多数都认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在调查中于学生们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很新颖的形式,是值得我们继续实践的教学方式。”“辩论式的教学创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与学。让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不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台,是大家互动交流的讲台。”长时期以来,教师不能把辩论比赛教学引入课堂,这和辩论比赛的复杂性也有关系。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很少有辩论赛。可能是课堂时间有限或是大部分老师觉得课堂辩论很乱,程序复杂,浪费时间且不易控制场面。”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综合各方面调查看,把辩论比赛引入课堂,把辩论比赛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颖并且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于大学生起到多方面作用。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一:课堂辩论比赛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学到了一些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1.通过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去了解辩论赛的流程规则辩论技巧方法等,还有方方面面有关的资料,这就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点,更能接触更多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辩论赛同时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辩论选手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必须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这样辩论选手就在准备中不断地扩展了有关话题以及一些相应的知识,不仅是我们的参赛选手,观众也同时扩展了知识面。为了说服对方,学生需要对己方的观点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论证。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应该是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论证和辩论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过程。经常不断的辩论,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2.鼓励同学们不同思想的碰撞以及辩论话题相关知识地不断挖掘。辩论要求我们更深层次的去理解辩题,所以在去挖掘遍体中的内涵,如其原因特点作用等,从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无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如在“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的辩论赛中,正方列举史实,证明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而更多地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以及人民力量的伟大;而反方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备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强调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同学们从分析事件、人物,阐述观点到思想升华,有了明显的进步,引发了学生的深思。

3.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辩论赛的顺利进行,不同角色的同学都积极的准备着。辩手们更是使出独门绝招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最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上网查、到图书馆查、跟同学交流……其他同学或多或少的也在寻找着一些有用的材料以便在赛场上可以为自己支持的一方辩护。其间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接触、理解和分析,其实就是在对比较系统的知识的一种消化,一种吸收。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授课当中同学们泛泛涉猎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让学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课堂辩论赛之前,同学们都化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到图书馆、上因特网、从历史课本到其他历史书籍、与历史老师交流等途径广泛搜集有关辩题的资料,在课堂辩论之前的准备,同学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开发身边和周围的各类课程资源。他们发现很多资源以前没有利用过,正是通过课堂辩论才使他们利用上这些资源。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二:通过课堂辩论比赛,可以深化对某一新辩题的深入认识

把辩论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改变了学生对历史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同学可以通过讨论交换不通的历史看法的方法在沟通交流中主动的去学习历史,这种带有探究理解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要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广泛的被同学们接受。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注意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使用上求创新。长期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兴起和厌烦学习。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须。创新是教学模式进步的灵魂,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又是困难的。创新的含义告诉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即使是一小方面有新发展都是创新。正如调查中学生所说的那样“课堂辩论是一个多方互动的教学形式,其精彩新颖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记忆。”

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辩论过程中,以的唯物史观考察和分析近来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增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三:课堂辩论比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用求异的思维看问题

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是辩论取得成功的“基石”。课堂辩论式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1.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看问题存在片面化,停留在表层,认识事物不够深刻等问题。通过课堂辩论比赛,迫使学生必须进行全面的看问题。对于自己的观点要进行多方面证明,在辩论过程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在哪个方面看问题有偏颇,都容易被对方进行攻击,导致自己的观点被驳倒。同学们在课堂辩论比赛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不仅要有大量的资料还要有严密的逻辑。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一个人独自思考,往往只从问题的一两个侧面展开思考,而数人辩论,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比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提高认识问题的思想深度,这也是大学所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内涵的深度。课堂辩论比赛的形式,要求同学们以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来思考辩题,既要考虑到事物对立的两方面,更要考虑到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克服思维的习惯性和局限性。

2.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人需要和外部世界往来,需要满足这种欲望的手段:食物、异性、书记、昙花、辩论、活动、消费品和操作对象。辩论是因为人们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而引起言语上的交锋。通过交锋,让彼此能够很好的了解对方的态度立场和观点,这样就可以达到的目的。使人们了解到更深透的事物本质,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思想沟通。是思想的触碰,使我们由浅层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含义跃进。同时,辩论课堂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活跃思维,敢于自主质疑所谓的权威观点,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以往唯书本是从的被动思维方式。课堂辩论比赛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潜在观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并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习惯。

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思维方式不断提升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代教学理念强调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设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因为辩论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一种“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明确辩题以后,课下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搜索整理多方面素材,写好发言提纲,这就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以及动口能力。在辨认时要倾听又要反击,需要积极思考应对对方不断提出的新观点,有利发展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因此,通过这一实践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手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改变原有的、习惯的单向思维模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运用双向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注重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四: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非常激烈,社会越来越需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人才。进行课堂辩论比赛,给大学生提供了竞争的平台。要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深入分析辩题,查找各方面资料,进行分工合作,利用辩论技巧运用好所掌握的知识。由课堂辩论比赛把教学的内容和比赛结合起来,不管是哪个队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都要做精心准备。另外,进行课堂辩论比赛不只是某一名辩手的事,它直接涉及到一个团队、一个班级的荣誉。一名辩手出现问题,对整个团队和班级的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每一名队员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准备,在比赛过程中又要尽全力进行比赛。正是这样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渴望,充分挖掘了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

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需要和动机,强有力的任务驱动,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辩论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的,这就需要有合作精神。辩论是通过人们因不同的观点而引起的言语交锋打到相互了解谅解和信任,进而实现人际沟通的一种手段。因为,通过交锋,彼此能够更加的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可以,达到高层的心理沟通。“通过辩论赛,我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接纳不同的观点,学会了从别人身上学习,让我交到了好朋友。”这是一同学在辩论赛后的深刻感想。在辩论中,要学会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尊重别人,实现愉快合作,共同提高。倡导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一个人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他在社会上是否能够生存;一个国家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它在国际舞台上是否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论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在辩论时,辩论的双方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他们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辩论。同时由于辩论又是团队对团队的集体交锋,这就必然要求同一队员之间要能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把个性的展示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分工,达到合作,最终获取共同的成功,分享大家的喜悦。通过辩论赛,同学们可以在知识上、情感上、合作技能和相互理解、信任、尊重、宽容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平时单个人学习所达不到的全面发展。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五: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堂辩论能够帮格内向的学生消除其胆小害羞的毛病,增强其自信心,在课堂辩论中,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学会了据理力争,而任性、霸道的孩子也懂得了收敛。在辩论赛中,现场不仅仅有辩论双方,还有评委,热情的观众,那场面是相当大的。面对台下几十至几百的热情观众,陌生的评委,主持人,辩论对方,场下热情或唏嘘的声音,上场辩论,能很快的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他们必须临危不惧,口齿清晰,具有强大的自信,才能使自己的观点让对方,观众,评委信服。否则连自己都吞吞吐吐的说出观点,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能让谁相信呢?同时在整个辩论的过程当中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辩论比赛前,辩手不仅需要到图书馆,上网,或者请教同学,老师相关的信息,还需要对所获得的知识,材料进行分类,组织。组织哪些材料可以回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哪些可以用来反驳对方观点,哪些材料较有针对性。应变能力不仅指在场上快速找出对方观点的弱项,进行反驳,还指在准备材料过程中不断的反问自己,对方会怎样反驳自己?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样反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选择哪些材料?同学们参与辩论,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与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同学认为:“参与辩论赛让我觉得我离舞台更近了,因为以前的我胆小怕事,不敢在人前大声表达自己,但是辩论赛让我觉得我是行的,我也可以很优秀。”大学的教育应该是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以后步入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

课堂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耐挫力。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炼。另外,辩论要求参与者沉着、冷静,这有利于克服一些同学中存在的性格上急躁的弱点,引导学生将情绪调控到最佳状态。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自己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练。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六:课堂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课堂辩论不但能够培养同学们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一丝不苟、胜不娇败不馁等优良作风,同学们在辩论中团结合作,互相配合,整体作战是培养主体性品质的需要。主体性品质的发展是以辩论式等类型的活动为中介的,同学们只有投身于诸如辩论式学习活动之中,其主体性品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优良作风的培养得以实现。

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优良的思想作风。辩论比赛要求双方在发言中提出的见都要有必要的证明,这就促使参加辩论的学生多方面地收集材料,并进行认真的准备,找到自己的论点。直接参与辩论赛的同学更是因为收集资料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而作为观众也能在辩论赛中汲取诸多历史知识。准确的语言,明快的语调,丰富的词汇,灵活的句式,准确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等等,这就要求辩手掌握足够丰富的历史材料了。辩论活动将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逻辑、修辞知识转化为实际口语表达能力,其功效也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辩论活动还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思想作风,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辩论赛是一种竞争性游戏,它一方面凸显竞争游戏的对抗性,为同学们增加了一个正面交锋和较量的舞台;另一方面凸显游戏的守规则性,辩手必须在游戏规定的范围内和游戏规则下据理力争。这种守规则的竞争意识,是大学生们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同时,辩论又讲求在包容对方观点的基础上,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与异己的观点进行交流、思辨,这要求辩手尊重对手的人格,正所谓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有助于同学们的修身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七: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展现自我,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辩论赛可展示人格魅力。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人格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把知识、情感、意志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个完善和健全的心理结构。在论辩中,人格主要体现在辩手言谈举止所表现出的仪态、仪表和气度风格。辩论赛是一种口语竞技性的艺术活动,它不但要求参辩双方讲究外在仪表,更要求辩手注重辨风辨德。沉稳冷静而不迟钝,机智幽默而不轻桃浮夸,据理力争而不咄咄逼人,尽显个人魅力而不抢占风头,这样的辩手才能取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同。而且,在论辩过程中,同学们在充分表现自我能力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着随辩论进程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各种情感:遇到困难时的不懈,获得成功后的欢欣,遭受挫折时的沮丧,以及因不慎导致失误时的遗憾和惋惜等等,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塑造优秀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辩论式教学最大的功效是有利于实践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性”,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配角”,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辩论式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者和协助者,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唤起了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头脑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判断、总结,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辩论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自由”空间,成为一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的教学策略,深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学生在学习体会里写道:“我认为辩论课办得非常好。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扩展深化。辩论课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丰富了课堂生活。更重要的是,大家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不仅仅是参加辩论的同学,很多陪练的同学也积极参与,找资料、做分析总结等,大家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学习并快乐着。”总之,辩论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型,培养口才,让大学枯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与学生的积极配合的热情,是十分可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可谓唇枪舌剑、辩辞激昂,青年人的朝气尽显无遗。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最易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短兵相接的辩论,有利于学生表现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表达能力,进而通过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触类旁通,不断创新,是课堂教学多了活力与生机,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解决途径,多了主体的参与和探索的快乐,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动手时间,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篇6

在系党总支坚强正确的领导下,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本学期我系学生会全体干部干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紧密围绕学校合校升本的工作中心,积极响应"我为升本做贡献"的号召,始终坚持贯彻"三实"(理论基础厚实,思想作风朴实,工作认真扎实)的思想,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工作宗旨,努力开展各项日常工作,在加强思想建设,学风建设上,狠抓实干,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学生会本期主要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本期主要工作

(一)思想建设

9月10日,组织部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的收集工作结束.全系共上交报告800多份,并从中评选出80多位同学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同时,系上也开始准备"实践归来看成就看发展"的座谈会.

本学期初期我系学生会协助系团总支展开了对大一新生邓理小组的组建工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做了很有必要的铺垫.

10月中旬,学生会,团总支在1400教室召开"实践归来看成就看发展"的座谈会.座谈会邀请到了系党总支书记阮老师,校团委徐老师.两位老师做了精彩的讲话,并对我们的社会实践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会上,先进个人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1月5日,在学生会,团总支的领导下,劳动生活部全体干部干事及大一各邓理小组成员到犀浦敬老院进行了义务劳动,为这些老人送去了寒冬中的一片温暖,活动的持续开展,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12月9日,学生会,团总支组织经外系学生代表参加了纪念"一二,九"运动座谈会.同学们回顾了过去,分析了现状,展望了未来,提出了发展方向,决心努力求知,立志成才报国.

12月13日晚7点,学生会,团总支组织大一学生听取了人文社科基础部的郭老师就党员发展相关知识的讲座.郭老师深入浅出,对理论化,抽象化的东西讲得有条有理,栩栩如生,培训会再次掀起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新潮.

本学期,我系劳动生活部组织干部干事到犀浦敬老院进行劳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二)学风建设

学生会,团总支为响应校团委的号召,以各支部为单位,对合校升本宣传提纲进行了专题团会学习.通过此次学习,使广大同学更加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和发展规划.使同学们对我校升本有了一个更加深入,详尽的了解,并更加坚定了学校升本必定成功的信念;同时,誓保升本成功.

学生会,团总支召开班长,团支书会议,就十二月份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考风考纪工作做了具体详尽的部署,团总支书记杨小星希望通过班,团干部的宣传,确保考试有序的进行.同时,由学宣部一直在坚持进行的考勤将也加大力度.

就我系实际情况的变化,经学生会,团总支研究决定并报请系党总支批准,对《班级管理考核条例》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兼顾两校区的实际,突出了实用,人性等特点.此条例已开始试行,收效显着.我们将在各个方面继续从实际出发,群策群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三)文体活动

10月8日,学生会,团总支召开会议,对10月份的工作做了详尽的部署,对"青春任挥洒"书法大赛和"英语风采大赛"进行了重点安排并交由书法协会和英语协会具体承办.

10月27日,我系拔河比赛在受到各方关注下圆满结束,国贸041获得了本届拔河比赛的冠军.系党总支书记阮老师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奖状等,以资鼓励.通过此次拔河比赛,加强了系内各班之间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使同学们的团队观念得到培养,集体主义感不断加强.

11月1日,经外系第五届辩论赛正式拉开帷幕,在经历了多场角逐之后,国贸042,旅管042两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了决赛.为了确保本次辩论赛的公正,准确,学生会,团总支特别邀请了马列教研室的郭迎选,武英,易传英老师,校团委的徐翔老师和经外系辅导员朱瑶老师做决赛的评委.并请郭老师对本场辩论赛做了点评.通过本届辩论赛的开展,丰富了同学们的头脑,强化了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培养锻炼了大家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11月4日晚,由学生会主办的"我心目中的成都工业学院"主题演讲在1612教室举行.为了确保最终评选结果的公平,准确,我们特邀了朱瑶,陈茵等老师做评委.在整个赛程中,气氛热烈,同学们各抒己见.选手的主题明确,思想丰富,口辞清晰,充分展现了对成都工业学院的期盼.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同学们对学校升本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锻炼了大家的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在同学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篇7

【关键词】高中政治 政治生活教材 生动有趣 亲和

政治与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高中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重大的作用,有着不用忽视的地位。政治的内容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渗透了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但是在进行政治课程教学时,却大都是一些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像历史或者地理来得生动有趣,课程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首先,老师应该在讲解政治知识时尽量改变学生对政治内容枯燥乏味的印象,课堂中的讲解要风趣易懂,让学生容易吸收和消化相关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形成有利于政治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讲解精炼。4.教材与实际相结合。以下笔者将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学生学习质量提高,首先老师就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形成自己独特的讲课魅力。老师自身的知识见解如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会对政治教学有更加深刻独特的感悟,利于轻松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老师要精通教材知识,贯彻实际,讲解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没有物理化学学科的严密逻辑和灵活运用,也没有语文的优雅文字。高中政治包含的内容广泛,大到世界经济,小到生活中的商品买卖,如此广泛的内容就要求老师在学生初次接触高中政治知识的时候,以充满激情的态度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感受到属于政治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知道政治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纯理论,而是发生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只有老师自身的知识扎实,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才不会哑口无言,轻松的解决学生的问题。也只有教师学识渊博,学生才会为老师的学识折服,在上课时才会认真听讲。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好的老师,但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还是学不好政治,政治的课堂讲解不能按照书本一味的解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容易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还会让内容晦涩难懂,使学生对政治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培养起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建轻松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兴奋点的东西很少,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老师的讲解语言幽默,与学生多多的交流互动,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比如在讲解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时,可以观看古往今来用来交易的货币形式的阶段变化以及货币的功能的讲解视频,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政治课堂不再是全文字讲解,配合生动的视频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于货币产生的历史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参加多种教学活动

高中政治与生活息息相关,多多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劳逸结合,使学生在沉重的学习中感受乐趣,在乐趣中增长见识。比如开展辩论会,我们开展了一个关于“二胎政策的开放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学生参加辩论赛的积极性极高,老师对于学生在辩论赛中遇到的问题也进行了解释,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到了其中的知识。教学活动有许多,比如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对学校其他班级学生进行“父母是否给予太高的期望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问卷调查,学生通过对周围同学的调查可以了解父母期望与学生学习压力之间的问题,也可以对自身情况进行反思。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老师把课本上形象的内容具体化融入到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三)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

填充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民主,不要让学生跟着老师说一句就背一句,要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己总结老师讲述的内容,把学生被动的学习情况变成主动学习。老师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上以学生的思考为主,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能够让老师及时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老师也要对学生良好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课堂的讲解要精炼

老师在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政治本就是一门知识繁琐的课程,所以老师精炼的讲解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老师要把政治教学从说教型变为情景型,不要过于注重抽象知识的夸夸其谈,减少抽象讲述增加真实的情景,把内容融入情境中与现实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抽象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学生可以自己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就不要多讲,让学生围绕重点自己进行思考分析,老师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总结出对学生重点内容的把握情况,去除冗长的理论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材与实际相结合

篇8

课堂活动1:辩论赛之“水球”与“地球”

本节内容是基于学生已了解学习地理的工具――地图、地球的形态和运动等基础知识,但海陆分布是地理环境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地理信息过于庞大、繁杂、综合性强,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学生直接感受的渠道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在读图、绘图、析图等方面加以方法引导,让学生通过“看、思、拼、画”地图加强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教学特色;二是加强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挂图、板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学生想象,引入地理空间思维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为此在活动设计上采用简短的辩论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第一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水球”与“地球”为题目进行辩论比赛。

【活动内容】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收集整理关于“水球”与“地球”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地球”命名的辩论,通过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从而得出“地球”名称由来的原因。

【重点知识】通过辩论赛的游戏方式来培养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读图、析图能力,并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思维,为后续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打下基础。

第二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读图分析“水球”和“地球”分别分布在哪个半球。

【重点知识】通过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第二,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西半球比东半球多;第三,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设计意图】本节知识内容比较抽象,距学生生活实践经验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将有趣的课堂辩论赛活动搬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利用辩论将知识越辩越明,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活动2:挑战者联盟之地理拼图

第一步,快速抢答题,辨识七大洲和四大洋轮廓图。

【活动内容】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教师无序地展示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图片,让学生举手抢答,如果抢答错误,由下一位学生继续作答,直至回答正确。

【重点知识】让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分组用大洲轮廓图进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

【活动内容】教师课前准备好相应的七大洲的轮廓图(每个大洲各准备6幅),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七大洲轮廓图,每个小组获得一副打乱的七大洲的轮廓图后,要求学生将书本合上,在30秒内各小组将七大洲的轮廓图按照本组思路摆好七大洲的相对位置,并请小组代表说明其理由。经过学生间思维火花的碰撞,最后教师将七大洲轮廓按正确顺序进行摆放展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加深学生对七大洲轮廓及相对位置的印象。

【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正确认识七大洲分布的相对位置。

第三步,在空白的大洲大洋分布图中标记出赤道的位置,并思考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活动内容】让学生观察正确的七大洲分布图(不添加经纬线的示意图),思考赤道应该标注在这幅图的什么位置。此时可能有很多学生会将赤道标错位置,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用正确思路引导学生标注出赤道位置,并通过由东到西和由西到东地找出赤道所穿过的大洲名称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点知识】通过学生在地图上标注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七大洲分布的相对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熟悉赤道穿过的大洲等相关知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课堂活动3:给大洲和大洋找个“家”

此部分既是本节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可将大部分教学时间安排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来完成本知识点的教学,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内容】思考七大洲的大部分地区各属于哪个半球?并完成图3、图4、图5的连线图(图略)。

【重点知识】在认识陆地和海洋的比例之后,通过学生对七大洲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读图了解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概况,逐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半球划分知识点通过有趣的“寻家”游戏方式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让学生在游戏中区分各大洲的半球归属地知识,加深学生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

课堂活动4:探寻“分界线”的秘密

第一步,集思广益,让学生思考用什么事物作为地理分界线比较合适。

【活动内容】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后说出相关理由,加强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各大洲分界线”表格(如表1)。

【重点知识】课标要求学生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进一步划分出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洲与洲的分界线,而本目标也是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本活动在学生讨论地理分界线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读图、析图的合作探究,进一步归纳出地理分界线的知识,掌握地理分界线是以山脉和海峡作为参考依据的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既是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更能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课外活动:简绘“世界的轮廓”

【活动内容】教师提供一张空白A4纸,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全球地图的轮廓图,如何用简要的几何图形绘制出世界地图轮廓,并思考是否能一笔画出世界地图轮廓?

篇9

论文关键词: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创新

论文摘要:本文从面向武汉大学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电磁污染与对策”和“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探讨了提高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各项创新措施。研究表明,在通识课的教学实践中,若能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加强师生间的理解、配合与互动,并灵活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则可以显著提升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通汉课概述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大力提倡和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目前,在大学里加强通识课程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学校纷纷推出多学科、多门类的通识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通识课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展示不同学科领域的各门知识及在这些领域内探索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不同分析方法,了解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的以及其价值所在,它主要强调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然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因此,积极探索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机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是大学教师的天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通识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通识课的最大特点是它面向的对象复杂化。来自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选择-I’1并不熟悉且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背景的通识课,这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任课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要想做到教师讲得下去、学生听得进去,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强调二者的“和谐”。其次,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保证教学效果。下面结合笔者亲身教学实践,做一简要介绍。

1.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加强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已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变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显然,目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如何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是值得每位大学生关注的课题。在这一新的形势下,作为通识课老师,不但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引导学生努力地学习,提醒他们注意提高综合素质,设法把自己锻炼成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因此,笔者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首先是入学教育第一课,极力倡导大学最应注重的三件事:情商、智商、身体。建议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把身体锻炼好,还要学会“能言善辩”,重视提升自己的情商。紧接着展示一位清洁工老爷爷在工作岗位上累死的惊人事例,庞大的工作量指引学生反思父母工作的辛苦,算一笔笔甚至是学生每节课包含的消费账。无论哪一年级学生都对此举反馈良好,有开始反思的,有如醍醐灌顶的,总之心服口服。学生开始思索大学生活、学习的各方面,而思考本身开启卜笔意外收获: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出:大学生应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来激励、提升自我。

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课程学习体会,从中可以看出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王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讲的话让我觉得这个老师是在真正地教书育人,最开始老师讲了许多与课程无关的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课程中也不时有所涉及,我觉得老师讲的话都很实在、很真实,也很受用,您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告诫我们这些事情,会使我们终生受益的。

(2)我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老师在第一堂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公式:无所谓+无所为+无所畏=自残。我很有感触。既然大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啊!

(3)老师讲课的认真态度也令我印象深刻。老师第一节课就讲述了真正的大学生应该怎样生活与学习,我当时真的很有感触,对这门选修课的态度也认真起来。

(4)老师第一节课讲的内容我影响深刻。那就是我们应当怎样度过我们的大学四年呢?父母赚钱来供我们读书不容易,我们最美好的光阴也不可以浑浑噩噩地度过。在大学里面我们要学会做人、做事。学一技之长、做可爱之人!

(5)老师的选修课很严格,很注重互动性,让人不敢怠慢,第一次觉得选修课不是儿戏,也不是混学分。第一堂课老师批评得很深刻,也很正确。大学已混过两年被老师那么一说的确很羞愧啊!所以这个课我真的开始认真听了感谢老师给我们上的这门课,谢谢老师让我重新严肃认真地对待我的大学生活!

(6)老师作为一名通识选修课的教师,十分负责,爱生之心、盼生成才之心拳拳可见,是一名有爱心的老师。希望老师以后继续保持这样的风格,做学生的领路人。

2.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识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开阔的眼界,感受不同学科的魅力,如果它同时能够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或引导,那么它必然是一举双得。因此,笔者开设的“电磁污染与对策”和“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这两门通识课,其主要内容都是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际,是非常实用的课程,所以它们深受学生欢迎,每次上课教室都爆满。

下面是学生的一些课程评价。

(1)这门课程是我目前为止觉得最有用的一门课程。因为,我一直觉得,学校开设一门课程,是应该让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生活技能,方便同学们的生活,而这门课程恰恰满足了我一点需求,它让我学会了更多的生存技巧,让我明白了如何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为我的生活又提供了一层保障。首先,这门课的开设很有时代意义,贴近生活。其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再次,学习了这门课后,我不仅对环境污染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学会了很多防治都市病的方法。

(2)这门课算得上是一门精品的课程,课程教学结合了我们关注的热点和兴趣点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课程最大的闪光点,使课程更加有趣和富有吸引力。

(3)这门课对我平时的生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时没注意的东西也开始注意_j’o老师讲的东西真的很有用,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学计算机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天天对着个电脑,体育锻炼也很少,自从学这门课后,我又开始锻炼了。

(4)该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能再运用于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和明白。

(5)自从上过这门课后,我对电磁污染的认识使我改掉了原先一些很不好的习惯,现在使用手机和电脑也会更加卫生合理。而且我将所了解到的知识向同学和家人传播,使他们也开始对身边的电磁污染更加注意。看到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帮到身边的人,使我万分高兴。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将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由于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背景具有明显差异,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只顾自己讲课,’不关心下面的反应,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此,笔者比较注重互动。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根据课堂情况及时安排课堂提问的环节,并以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或让学生在纸上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下课后交上来,记入平时成绩。这些举措显然都能使学生们时时关注课上的内容,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评价。

(1)启发式的教学,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让坐在下面的同学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鼓起勇气站上讲台,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缺乏千里马,缺的是伯乐。你不大胆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别人又怎么能知道你呢?(2)王老师的授课风格很有特点,特能引人注意。他在上课的时候不时蹦出的经典言论,或幽默诙谐,或精炼富有哲理;王老师知识渊博,讲课时常常旁征博引。

(3)我觉得本选修课的课堂气氛很不错,由于本选修课的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老师又举出一些鲜活的事例,使得上课的同学往往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4)老师讲课非常好,幽默风趣,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门课上被充分调动起来,这门课,开课的周一周三我一次也没缺过,合不得不去上!

(5)老师比较注重互动。这是其他选修课老师做得不够的一点。其他老师总是将理论知识放在幻灯片上,不管下面的同学是在写作业或是做些别的事情,自己一味地进行讲解。但该课程的老师会安排课堂提问的环节,也会让我们在纸上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使我们时时关注课上的内容。

4.采用课堂辩论赛,既增强了学习效果,又磨练了学生的口才和交际能力

在素质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大学生的胆量、口才和交际能力均有待加强。因此,笔者开设的两门通识课程均安排了课堂辩论赛这一互动性强、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模式。它一般是被安排在最后一堂课上,但要事先组织好20余人的辩论赛组委会,并要求辩手们事先要认真准备。另外,还强调大家积极参与,对于组委会成员都有一定的平时成绩加分,即使当观众,也给予适当加分。尤其是当辩论赛结束,评委评定辩手名次的空档时间内,积极提倡观众与辩手对话,并给提问者适当加分,此举也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评价。

(1)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举行的精彩辩论赛,既锻炼了大家口才又让大家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在锻炼了我们能力的同时又让我们结交了许多朋友。

(2)我觉得老师“在最后两堂课举行辩论赛”的教育方式很独到,在无形之中既锻炼辩论者的胆量和口才,又让观众学到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在这里,我希望老师继续把这种授课方式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3)通过辩论赛形式展现同学风采的同时,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老师的上课方式我挺喜欢,尤其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的环节,虽然我没有参战,只当一个观众,可是我看到了参加同学的表现,他们或许在辩论方面没有很出色的才能,但是他们上去了’表现了自己,去证明自己,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挑战,迈出去的一步就是成功。所以我们在大学要锻炼我们各方面的能力,老师您正是给了我们这个平台,给了我们增长才能和展示才能的机会。

(5)老师采用了辩论赛这一互动性强、吸引人的形式,同时采用给以较高平时成绩的鼓励奖励方式,使得几乎全部的同学能够参与进来,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可见这一形式十分成功,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坚持这一形式。

(6)最后的辩论赛,作为一个上场的选手,我更能够切身感受辩论的乐趣,在思想的交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很喜欢每一个环节,因为我们都能从中受益匪浅。最后再次祝您的课程越办越好1

5.利用视频教学,触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习效果。后天这部电影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在影片中,你能看到纽约市被淹的镜头:慌乱的人群飞起的汽车破碎的玻璃,后面是楼一样高的巨浪……你能看到发生在夏威夷度假海边胜地受到飓风侵袭的场面。这就是破坏大自然的后果,这就是对人类的惩罚。

鉴于此,在“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课程教学的第一堂课上,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后天,并要求学生提交观后感。此举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并有效地增强了学习效果。

6.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通识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通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成分的差异,以大量的贴近生活的实例讲解来降低学习专业理论的门槛,并提供给文科学生选择提交课程论文来结课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兴趣,并顺利学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知识。这也提高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宽容度。

篇10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演讲与辩论培训;学生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06-02

一、引言

近些年为了推进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先后修订了《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大纲》。修订后的两版大纲均指出了我国现今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国内学者文秋芳等(2010)通过对全国11所高校2189名文科学生思辨能力的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往往在口笔头表达中出现逻辑性差、表达困难等问题(高一虹,1999)。针对这些问题,两个新版大纲同时指出当今外语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随着要求的提出,国内各个高校教师纷纷撰写论文提出新的课程规划,如任文(2007),刘艳萍(2009)等提出演讲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周淑珍(2004),李凤荣(2005)则提出通过各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虽然笔者所在高校也一直举办一些常规性第二课堂活动,如英文歌曲、配音大赛来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在用英语做交流时,依然存在言辞表达不准确,缺乏创新观点等问题。选的学生在参加省、市和国家级各类英语大赛中也收效甚微。第二课堂活动并未真正成为课内教学的延续,学生缺乏一个课内外相互结合的平台来活跃其思维、拓宽其知识范围,加强其人文素养和提高其思辨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重新定位了当前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将演讲和辩论课程的建设与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期望能真正实现学生语言、知识范围、心理素质和思辨能力全方位的提高。

二、二课堂活动和演讲培训课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高校英语的课内教学(无论专业与非专业)长期以来强调对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培训,模仿、记忆、重述都是常用的课堂训练环节,缺乏对思维方式和判断力的培养。广大学生也以通过各类考试,获得不同程度的等级证书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即便有意识的要提高外语的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往往也会因缺乏相关技巧的培训而无法在语言使用层面产生巨大飞跃。此外,二课堂活动如仅仅设计以模仿和背诵为主的配音、朗诵大赛则无异于课内训练,难以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突破。

演讲辩论培训课和第二课堂活动整体规划强调在课内(即演讲辩论课)加强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合理安排信息要点、掌握公众讲话技巧的能力;课外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实践活动的平台,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动力,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保证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学习方法,从懂得语言用法到会用语言,从学习交际到交际中去的能力不断加强。

三、改革后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为了解决本校学生口语表达方面开口难,内容空洞等问题,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一致讨论认为应将演讲与辩论培训课作为整个体系的中心位置。以该课程所提出的训练目标位依据,设计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演讲辩论课为圆心辐射带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在课题开展的一年半里,我们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演讲辩论培训的方式。笔者首先在外国语学院英文系作为试点,每周三为学生开设2节有关演讲和辩论的培训课程。授课教师为学院外籍教师,课题组教师与其他3名中教配合辅导学生。培训课每学期为17周,学期末参加演讲测试,合格者会给与创新学分。学生的主体为2、3年级,少部分为1年级新生。整体课程的设置也充分考虑到了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接轨,并为第二课堂活动做指导。

(二)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首推每年一次的英语演讲赛和辩论赛。演讲赛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行,比赛形式分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和现场回答三个部分;辩论赛则在第二学期举行,比赛模式与现今国内举办的大赛保持一致,即采用英国议会制的辩论格局。中教负责对入选选手做进一步的除常规培训外的赛前指导。校内比赛选拔出的优秀选手会被推荐参加自治区及国家级的相关比赛。

(三)开设外教讲座和口语角。课内对学生在公众演讲技巧上的指导无论从时间和人数上都无法满足非专业学生的需求。外教则利用周五晚上时间为校内非专业同学开办西方文化及公众演讲能力的讲座。在省和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则轮流负责在校内开办口语角活动,以自身的经历感染更多同学。无论是讲座还是口语角我们都期望能带给广大同学更多的信息,扩大他们的视野,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开设英语戏剧比赛。国内学者黄源深(2010)曾提出我国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语言基本功的课程应当尽量减少,语言文化知识、思想方法和思辨课的比重则需要加强。这期中就包含对西方经典名著的细读,如莎士比亚作品等。为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避免学生仅仅以掌握语言技能为终极目标,我们鼓励二年级以上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选取莎剧的片段来表演,各班授课老师负责指导和排演。校内选拔优秀的表演小组还会得到外教的进一步指导,在校内一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节上公演。2011年优秀获奖者还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莎士比亚戏剧节”的选拔赛。

(五)建立模拟联合国协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现在已经风靡全世界,形式多样,规模不一,有国际大会、全国大会,还有地区级和校际间的大会。通过在校内组建模拟联合国协会并派代表参加校际交流,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且学会了阅读背景资料,会场上书写大量文件,听取发言、阐述观点。在这样一种体验式活动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融入外交情景,自觉主动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学习经历不但锻炼学生组织、策划、管理的能力,研究和写作的能力,演讲和辩论的能力,还加强了他们解决冲突、的能力,与他人沟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

四、改革后的第二课堂活动成效

通过将课程设计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我校学生在过去一年中积极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表演和竞赛中,不仅提高了自己语言使用能力,更加强了学习信心。

(一)校际交流和竞赛。2010年1月,我们选派3名同学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莎士比亚”戏剧节。6月份,选派4名同学参加了“外研社杯”和“欧盟-中国友好交流年辩论邀请赛”。4至7月,我校选派10名同学分别参加了在石河子大学和兰州大学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得最佳演讲、最佳代表和最佳立场文件奖等多项奖励。10月份,2名同学获得“外研社杯”新疆赛区演讲比赛特等奖,2名同学获得一等奖,4名同学获得二等奖。2名特等奖同学还取得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二)校内文化节的顺利举行。2011年3月至6月间,我们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外语文化节。在为期3个月的活动中,我们着重开展以培养学生外语思辨能力的为主的各类型活动、竞赛及专题讲座。全校22个学院,近1500多名学生参与了我们从初赛、复赛到决赛的4大类竞赛。各类决赛获奖者参与了文化节闭幕式的汇报演出,在师生中引起巨大反响。

五、第二课堂活动改革的启示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不仅语言能力有所提高,其思辨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些改革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一)形成动态、灵活的学习体系。在整个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一直处于培训、比赛、培训这种连续性的学习体系下。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即获得练习的机会,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发现自我的不足,及时弥补。

(二)提升学生自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和相关竞赛的锻炼,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有效推理、运用论据、组织观点的方法;也更加注重在公开场合讲话时如何与听众沟通,及非语言因素的使用。有了这些相关知识的储备,学生自信心得以提升,语言的表述也更加准确、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培养了学生互学、互助风气。在课题开展一年多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意外收获,其中之一就是培训班里最早的一批同学在修完课程之后,自发组织起来招募新生,每周一次的协助低年级同学锻炼公众讲话能力。老生带动新生,并树立了榜样,校园内学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0.

\[3\]高一虹.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5\]李凤荣,安晓灿,孙东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9-72.

\[6\]任文.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外语,2007,(10):66-70.

篇11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新课标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研究评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较为先进的教W理念,在教学任务活动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将以往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可以显著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法具有明显的口标性与合作性,更加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局限性

1.教学途径过于狭窄。初中英语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据,教师很少将教材以外的内容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十分有限。并且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往往只依靠教材,教学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不利于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过于滞后。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师普遍在教学中只注重语法与单词的教学,大多把写作作为一种家庭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或主要通过让学生背诵范文等方式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很少进行专门的写作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教学内容过于贫乏。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率不高,不仅在于学生的词汇量少,无法在写作过程中用英语充分的表达出来。更在于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不够重视,大多数教师普遍采用黑板书写的枯燥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形成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景,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进去,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化

1.新课标倡导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应当与新课标的要求有效结合,根据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与计划。课标明确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综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积极引导参与学习任务,加强其体验感与认知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2.新课标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共同追求。多数教师在进行传统教学中,积极完善教育教学活动,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达到共赢目标,应遵循以下共同原则:

(1)兴趣性原则。教学任务的制定与实施制定与实施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是教师给出固定的模式,而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

(2)真实性原则。教学任务的制定与实施的制定与实施应来源于生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学习经历的和具体的社会实际,可以学生与之联系的,有利于帮助学生产生更多真实的了解,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大打破更好的效果。

(3)可自主操作性原则。教学任务的制定与实施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可操作性。传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下达任务命令,学生对于任务并没有清楚了解,便开始实施,往往词不达意。而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充分考虑任务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并且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减少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学生则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信息,确定写作范围,更加准确的操作完成任务。

3.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不难看出任务型教学法在提升写作教学效率方面的地位以及重要作用。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制定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使得任务型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

1.布置任务。驱动法实施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任务的合理性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在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时,要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制定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

册)Unit 8中Section B部分关于宠物饲养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同学们站在正反两个方面讨论饲养宠物的利与弊。

2.分析任务。参与辩论的双方同学需要对己方的任务进行分析准备,并积累辩论时所用相关知识,编写关于宠物饲养的相关文章。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3.总结和评价任务。辩论赛结束后,教师需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总结与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根据评价结果,对后续教学任务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并且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是一次强有力的教学实践,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英语写作教学效率,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篇12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高校学生会工作总结,请笑纳!

高校学生会工作总结1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大学新的一个学期就在弹指一挥间过去了。这一个学期的纪检工作也已经完满结束。在这个学期,我们谨记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怀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信心,认真地完成了学校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学院老师的帮助,各班各部门同学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以及本部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纪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肯定。

现在就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部门内的交接工作

1.通过半年的工作参与,各试用委员对部门的各项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因此,在本学期初,部门进行了换届工作,选出了一批正式委员与新的部长,为部门这个学期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优势条件。

二、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

1.在开学初,对上学期各班同学绩点和操行分进行统计。

2.每周收集各班课堂考勤表,统计、整理考勤情况,及时公布考勤情况和通知缺勤的同学补上假条;

与各班学委做好沟通工作。

3.一如既往地做好每天早上的院检和每周一次的校检,期间(第七至八周)对大一的进行了改革,在三饭进行院早检一周。

后来收集和整理各班同学对早检制度的意见后,根据民意对我院的早检制度进行了修改。

4.本学期部门定期组织大一学生到指定的草坪进行常规性草坪劳动,在蝴蝶湖进行了一次义务草坪劳动。

提高同学们爱护绿地的积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同学们劳动认真积极,活动进展顺利

5.部门负责了本学期院学生会每一次例会的考勤,工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

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同学的校园生活

1.在三月底,我们分别与航海学院、信息学院和法学院共同举办了三场辩论队友谊赛。

我院辩论队在三场友谊赛之后,经过充分的总结,为“海大杯”辩论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部门经过友谊辩论赛之后,不仅增进了与各学院之间的感情,还发现和总结了从筹备活动到举行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以后举办同类活动提供了经验。

2.在四月中旬,我们举办了“海大杯”辩论赛,我院辩论队不敌寸金学院,无缘往后的比赛。

这场辩论赛中,我们与寸金学院共同准备这场比赛,在过程中向他们学习与借鉴了不少经验。

3.在五月中旬,举办了我院第二届主题为“MYIDOL”的英语演讲比赛。

这场比赛从准备到举行经过了重重障碍,最后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比赛。王晓彤赢得了这场比赛的第一名并代表了我院参加了校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了优秀奖的成绩。在这场比赛之后,部门内从活动的各个阶段,现场的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总结。

4.在五月底,“海大杯”辩论赛落下帷幕不久,我们举办了一场__风采辩论赛。

邀请了众多学院辩论队领队到场作为评委,共同切磋辩论的精粹。这场辩论赛吸取了过去众多辩论赛总结的经验,因此,从筹备到结束都十分顺利的进行。尤其是沟通方面,这场辩论赛,我们部门与辩论队做了十分充分的沟通,因此出现的误解歧义大大减少。

5.在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部门举行了政治与行政学院第三节草坪标语牌设计大赛。

参与比赛的各个队伍都比较热情,水准较高,令这次比赛的水平获得评委的一致赞同。创新了比赛形式,设置了现场最佳人气奖;专业的评委也选出了令大家信服的获奖作品。

四、协助各兄弟部门工作,服务__同学

1.协助体育部举行的“师生杯”乒乓球赛和第一届羽毛球赛和班际杯乒乓球赛,在比赛中主要负责记分计时等工作。

2.协助勤工监管部的征文评比活动。

这个学期即将过去,我们将会对过去的全部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发现和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以完善我们部门日后的工作,为部门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空间。同时,还会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分工的精神;继续以满腔的热情,扬长避短,积极面临新学期的挑战,努力为同学们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学习、休息环境!

高校学生会工作总结2我系生活部主要负责及时反映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上的要求,维护同学们的合法权益;督促检查全系卫生工作,组织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提醒同学们做好晚上关灯休息的工作;协助做好饭堂的膳食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时间如流水飞逝,匆匆忙忙的工作生活已经结束,生活部的工作也即将画上完美的句号,现在,我代表生活部向大家报告一下生活部在20__年的具体工作:

1.我们在每个月的月底进行一次“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以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

大部分同学都很支持我们的这项工作,但也存在部分同学忽视我们的工作,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觉得评不评得上“文明宿舍”都无所谓的。当然,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在宣传方面我们也做得不够到位,虽然我们的通知在检查的通知在前几天就公布了,但仍有部分同学反映没看到通知。

(2)经费不足导致同学们做了努力后却得不到相应的奖励与鼓励,激发不起同学们的积极性。针对这些不足,在以后的工作里,我们会全力以赴去做到最好。

1.设计及收集“宿舍关系调查问卷”,通过该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了各个宿舍各成员间的关系总体情况,更好地做得有针对性地服务同学。

2.组织召开07级的舍长会议,在会中,强调舍长们要以身作则,做好舍长的各项工作,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室之长”。

3.在各个部门的协助下,统计了07级和06级学生宿舍的住宿情况,服务于08级新生的住宿安排。

4.与青工部合作,每天晚上提醒同学们按时关灯休息。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由于我部内部的原因和部分同学的不合作,我们难以督促同学们按时关灯。

5.其他协的工作:

(1)采购“春之声”、“迎新生”晚会等活动的用品。

(2)协助宣传部布置活动场地。

(3)协助体育部的“三分球”大赛。

(4)协助纪检部检查违规电器。

回想一年来学生会的工作,我们取得过优秀的成绩,这些成果离不开生活部每个成员的辛勤付出;同时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同心协力解决困难。我们一步步成长的脚步依然清晰,在路上,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坚强勇敢。在其中的酸甜苦辣都以化成成功的喜悦飞上我们的眉梢,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生活部必然凭着自己青春的汗水再造辉煌”。

高校学生会工作总结3我是来自__X的__X,现任学生会生活部干事。以下是我的个人学期工作总结。在即将结束的这一学期里,我积极参与学生会生活部各项工作,服从领导的安排,使得这一学期过的忙碌而充实。也使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要感谢学工处的各位领导老师及生活部刘杰部长,张方方部长及各位学长的领导和支持,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在各项活动的锻炼中得到进步和成长。

学期伊始,我抱着服务他人,锻炼自己的态度参加了学生会新干事竞选,并有幸成为生活部的一名干事。在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感觉到了自己成长,在保证自己学习质量的同时,积极参加学生会工作,并成功完成各项任务。

生活部的主要工作是每周的宿舍卫生与安全工作检查并为各部门活动购置用品。在近一个学期的工作中,学生会领导和系部老师的指导及同学们的支持无疑给了我很大帮助,使我从刚开始工作时的无所适从变为现在的得心应手。在每个星期例行的宿舍卫生检查中,我熟知哪些方面是检查的重点,怎样的评分才是合理的;在每次为部门活动购置物品时,我能够购买到价格合理又令人满意的装饰物与奖品,并能使每一种商品的信息在账本上得到记录;在协助其他部门开展活动的时候,我懂得怎样顾全大局,提供令老师和同学满意的服务。

十月中旬,我部组织了以“寝室美化大赛”为主体的系宿舍文化节活动,并获得圆满成功。

? 十月底及十一月初,我部参与了系运动会及院运动会活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十一月中旬,我部主办了以“记录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摄影大赛。

? 十一月底及十二月初,我部举办了以“冬季疾病预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各种形式向全系及全院师生宣传冬季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 十一月底及十二月中旬,我部负责在我系宣传和组织院“宿舍文化节“活动。

活动的举办不仅锻炼了我作为学生会新干事的工作能力,使我在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更有信心完成上级布置给我的各项任务。更增强了我们学生会的凝聚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这种友谊一定能够为将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无法回避的是,在工作中,我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心思不够细腻,一些细节容易被我忽视从而导致工作上的失误。例如在系运动会上,虽然我们给工作人员提供了足够的饮用水,但是没有考虑到怎样处理由此所产生的垃圾而导致场地卫生无法保持;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无法很好的协调,导致每周三宿舍卫生安全检查的检查表总是最迟发到生活部邮箱中。但是,我相信,随着自己对大学生活的不断适应,锻炼自己,服务他人精神的不断秉持,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提供令老师,令学生都满意的服务。

十分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我一个学期的工作得到了同学们及老师的认可,在不久前举行的学生会学期总结大会上,我很荣幸的被评选为“学生会优秀干事”。当得知到这一消息时,我第一时间告诉了我远在家乡父母,他们也为我的成长感到高兴。这次荣获“学生会优秀干事”的称号,十分感谢老师们及学长们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我将以实际行动证明你们的选择是对的!“学生会优秀干事”的荣誉称号,必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起点和前进的动力!

高校学生会工作总结4从我加入校学生会那天起,我一直在努力,严格地要求自己。回首过去,在这一学期,我们生活部全体成员共历风雨,携手并进,我们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也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给我带来的温暖。下面是工作总结:

一.工作总结

1、查寝

隔周一次定时的查寝。我们完善了学生检查评分标准和查寝人员分组,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我们大学生讲究卫生,争做文明大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都及时地把学生宿室检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向学院公布。

2、寝室文化大赛

生活部为响应学校开展的“寝室文化节”活动,特举办寝室装饰大赛,不仅得到同学们积极响应,还获得了老师的好评。

3、“生活秀”趣味知识大赛

生活部结合学校的“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生活部举办了部门传统特色活动“生活秀”趣味知识竞赛活动。效果简单的形容就是相当给力!

5、冬季扫雪及假期火车票订购

生活部负责冬季扫雪的通知检查等相关工作,并负责假期前,提前订购火车票的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我觉得我自己还是不够自信。对于很多工作我还是不敢着手去做,除了是担心出错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之外,还有就是因为自己对于很多工作还是不了解。所以一遇到没办过的活动就脑子一片空白,直接去找同事或者磊哥和于哥帮忙。

三.学到的道理

1、要主动

在生活部,于哥和磊哥教导我们,做事情要有主动性、要有热情。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而是以之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我很同意,所以现在无论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都会做一个主动的人。因为我觉得,

不想受制于人,就要主动;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主动。比找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到对工作的热情!

2.要反馈

在生活部,于哥和磊哥教导我们,安排的每一项任务,做完之后一定要及时反馈,这样可以使上级对活动任务的进度有所掌握,方便计划安排之后的事情,这样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效率的方法也是解决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冲突的最好办法。

高校学生会工作总结5回首这一个学期,不论是我自身还是系学生会,都发生了惊人的、可喜的变化。对于这学期以来生活部的工作总结报告呈现如下:

一、日常工作的开展

每周的例会,每次点名签到,我们部门总是全员到达。这些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是我们生活部最基本的工作,我们有义务做好这些工作。因为这是我们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

二、在部门的感觉

每周五下午的统分和制表是生活部必不可少的工作,每次当面对若干个数字统分时,第一次感觉是头脑发胀,但经过多次总结经验之后,现在已经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统完并且感觉轻而易举,同时在这期间也学会了团结,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我们部门人数虽然不多,但我们的效率丝毫没有降低,六个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要干的事,一个团体拥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就能发挥好一个团队的力量。而我们六个人的统分,时间与效率就证明了团结的重要,也展示了我团结的力量,这就是我的部门,有家的温馨感。

当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工作与我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也时常产生矛盾,但是我们都还是挺过来了,都没有耽误自己的事情,每件事都处理的很好,部长也总是很开心的和我们说笑,从不摆架子、从不发火、从不很多很多,让我们觉得这个部长不是上司是姐姐,也使得我们部门永远充满笑声,没有谁会抱怨,没有谁会生气。为了让这样的气氛一直保持下去,我们也一直在很努力的工作。

三.我还存在的问题

我觉得我自己还是不够自信。对于很多工作我还是不敢着手去做,除了是担心出错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之外,还有就是因为自己对于很多工作还是不了解。其实刚开始我是抱着一种“打酱油”的心情进入学生会的,但是慢慢的在生活部这个大家庭里,我把自己刚开始的那种心态改了,也慢慢的变得认真,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希望自己能改掉那些毛病。

四.个人感受

回顾这一学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失去与所得,我从中学会了许多,感悟了许多。从刚刚开始的一事不懂到现在的的稍有几分成熟稳重。我觉得我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进步是进入学生会工作之后从无形中所收获的,是生活部给了我这样一个发展平台。它磨炼了我的毅力,锻炼了我的意志。我一直告诉自己:选择了就不放弃,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正式加入生活部后,我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团结。部门里的各位在我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真的很感谢他们。总之,我们这一学期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成绩也是有的,虽然工作过程中还有很多失误和不足,但是针对以往的缺陷我们会努力改正,争取以后作到更好,而且我们也坚信自己明天会做的更好!

篇13

关键词:德育课 考核方法 改革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德育课学生考核方式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而德育学科的学科特点,更讲究的是“知、情、信、意、行”5方面的和谐发展,不但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法律、道德、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职业、法律、道德、经济、政治、哲学的相关知识来明确正确价值取向、思索社会热点问题、指引自身发展方向。笔者结合自身对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考核的一点探索和尝试,从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价主体三个方面小议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

1 考核方式:鼓励多样化

除传统笔试试卷试题类考核外,写材料分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表演、面谈等都越来越多的成为德育课的有效考核形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与内容日趋丰富的德育课程相辅相成,必然要求打破试卷测评的单一方式,做到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观察相结合,鼓励更为考察学生能力运用的新颖方式。

传统德育课评价常以笔试试卷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分出分数、等级。特别是传统的期中期末考核往往以试卷测试为主,学生只要掌握知识点,考前突击,就能获取高分。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一年半载,“成果”就集中在用时1~2个小时的考试上,教师通常只能依靠最后一两道主观题分出分差,同时客观题分值过大也会降低学生作弊难度。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材料分析、小论文、调查报告类考核方式以往在课后练习、单元测验中经常使用,针对专门问题往往效果较好。大作业通常可以采取阶梯式提问,参照高考材料分析题方式,采用经济、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新奇感,参与感。与之配套的批改则可放宽尺度,对符合立意的新观点给予鼓励,突出对事件的客观、全面、理性分析,合理联系书本所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独立创新意识。

小组活动、辩论、表演也是新颖、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比如笔者展开的“学生绘制校园周边生活地图行动”(针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部分)、“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制定及实施”、“校园部门大探索”(针对我国的基层管理部门部分)都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促使他们踊跃完成。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各抒己见,运用现场采访、影像资料等方式,做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同学们很有参与感、成就感。

对以知识检测为主的考核,除闭卷笔试外,还可以辅以辩论、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紧张、热烈、充满挑战的氛围中完成测试。对较为抽象的规律、原理则可采用表演、演讲等方式,学生在表述表演的过程中还能二次加深认识。

2 考核内容:由知识强化转向能力培养

改变“知识本位”,确立“能力中心”,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共识。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也必须围绕考查能力来展开。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水平。

德育考核注重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合理因素,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完成成果,体现能力。如笔者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后,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集相关资料,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学生实际陪同父母共同办理低保手续,行胜于言,自己也受到精神触动;有学生收集汶川、玉树地震灾区等的图片、故事,突出前后对比变化,详实有据;更有学生采访五保户、了解领取国家助学金等等,贴近现实,有真实感。

现行的考评过于偏重对知识的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往往只考虑年级、层次的不同,而很少考虑专业类别的差异。我校虽都是建筑类专业,但不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均有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不仅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更要“因材施考”。以笔者一次开放性期末考核为例,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观察、检测、分析和形成报告能力的特点,布置给该专业学生的任务是:调查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政治理论分析、撰写小论文;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美术设计和电脑编辑能力,即要求该专业学生就某一经济学原理制作一份思路清晰、排版美观的电子经济学小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缜密认真,作业要求该专业学生组织蕴含社会学原理、符合我国实际的“小品演绎”、“辩论赛”等。实践证明,这类凸显专业特色的差异化考试有效融通了专业课和德育课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强化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3 考核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学生、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都可以参与到德育课评价中来。评价主体多元化是考核形式多样化和考核内容能力化的必然要求。《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中指出“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可见,评价主体绝不应该仅限于德育课教师,家长、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参与评价体系,特别是组织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自评和互评。

具体到实施层面来看,辩论、演讲、知识竞赛等考核方式中学生自评与互评效果较好,评判的过程中还能加深印象,二次学习。主观性较强的材料分析、小论文等考核方式则需要老师进行事前专门考核培训,确定评阅标准,传输解题思路,经过训练后也能较好地完成互评工作。学生充分参与自评互评,能消除考核神秘感、增强其重视性,体现考核的公平、客观。

要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尊重学生在考核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给学生提供自评互评的机会。班主任,其它课程教师以及家长等都来参与评价,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公正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核是整个德育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应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出既符合新形势下课程、学生要求,又具备现实教学可操作性的中职德育课考核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家颐.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改革与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

[2]金华兴.中考政治开放性试题的分类与特点[J].政治课教学,2002(03):35.

[3]宋公志.我是怎样让学生喜欢上德育课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64.

[4]叶永鹏,许启新.职业院校德育课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39.

[5]罗芳芳.中职德育课考核模式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09(20):11.

[6]教职成[2008]7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Z].

篇14

【关键词】信息意识;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道德。

21 世纪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都有了极大的改变。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高职师范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高职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对师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如何把师范是培养成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师范教育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所谓信息意识就是人们以信息角度对自然界和各种社会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的理解、感受和评价,是人们对信息敏感的程度。人的信息意识强不强主要体现在能否发现处处所蕴藏的大量信息,能否利用好现有的各种信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信息意识。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对信息的反应,信息意识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信息素养水平也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会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学生很少,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学习的学生更少,很多同学找到资料后不知那部分对自己有用,哪些应该舍弃。由于学生对信息素养的教育教学认识不足,信息处理能力较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对于这种状况,可采用具体项目教学法加以解决。

项目任务是集合各学科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设计或者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一般指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及课题研究的综合题目。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学教法专业等课程中,教师可选择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组织相应教学活动和安排适合学生特点教学任务,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采集信息的途径、独立完成信息整合,充分展示自我创造力的机会,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 10 级小学教育班“信息道德修养”课程时,可采取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讨论网路道德修养和网络安全法规。在完成教学任务前两节课给学生布置辩论题目: 网络的利与弊。让学生就网络道德修养和网络安全法规方面内容做好辩论准备。学生们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兴趣较高,都积极地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辩论小组成员能积极主动的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结束同学能感到收获颇丰,即学到了知识了解了互联网的利与弊,又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而且也有效的训练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师职业技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二、充分利用师范特点,加强学生信息知识教学。

作为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信息知识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只有牢固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才能深刻的理解与应用信息技术。信息知识不仅能体现师范生所掌握信息的丰富程度,它还影响学生对其他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新课程改革要求师范教育一定要把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到重要位置,并把它落实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认真开设好《教师职业修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有关公共课,把高职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教学中把师范各专业的教法课和教学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相对应的具体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研究中小学,面向中小学,服务中小学。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应大量向学生开放,提高利用效率,给学生更多的实际动手操作机会,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数字化校园,从而给学生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三、利用师范专业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及应用能力,对信息系统及信息进行正确评价能力统称为信息能力。这种能力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生存能力,师范生如果只有信息意识和信息常识,而缺乏信息处理能力,就无法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获取、传递、处理那些有应用价值的信息,也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因此信息能力是师范生信息素养各要素中的核心能力,师范院校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

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程》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公共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的信息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技能。在实践教学环节应让学生通过调研,了解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方向,从而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在教学中多注意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媒体使用能力,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校园网、互联网的操作技能,牢固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地使用一种或多种软件制作对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正确选择一种或多种媒体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在教法课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让学生掌握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和原理,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

四、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培养学生信息道德。

在教学实际中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及正确的选择。主动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帮助有意义的信息,排斥和抵制不健康内容,不使用及传播非法信息,不组织和参与非法网络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活动,不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四个要素构成了高职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好的信息意识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丰富的信息知识是学习的扎实基础,过硬的信息能力是学习的重要保障,高尚的信息道德则保证了学习的正确方向。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是 JG11EB02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厉以贤。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素质与教师素质[J]。 澳门教育,1996( 4)。

[2]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