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的变化范文

社交媒体的变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交媒体的变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交媒体的变化

篇1

在最近这几个星期,一些和欧洲有关,销售标识不明的马肉已经同世界上一些最知名的品牌联系在了一起:汉堡王、雀巢、乐购以及宜家。这些企业一个接着一爪,尽力地解释为什么自家商品中会出现问题马肉。

借助社交媒体,这个原本只是在英国出现的地区问题,迅速变成了一个全球议题。如今,美国人也在想,这些问题马肉是不是就要在自己的身边出现了呢?类似的品牌质量问题是不是也需要在美国值得强调和重视呢?

“这全发生在推特网站上”,公关顾问凯蒂德拉海伊佩尼这么认为,“你在这些天,无法忽视和食品相关的这些话题,因为它们被传播到世界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而与此同时,各种社交媒体上的相关笑话也很多:鉴于在销售的肉丸中发现有牛肉变马肉的问题,宜家宣布今后店中销售的餐品也由顾客自行组合搭配,就像大家来这里买的家具一样。

但这也不能说就是笑话。这些品牌企业的确现在对此事态度谨慎。正如雀巢公司的女发言人汉娜·科恩所说:“我们在想尽所有办法来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并确保过程的透明化。”美国快餐连锁企业汉堡王也在给自己寻找舆论回旋余地,称媒体的报道其实有些是错误的,该企业在英国和爱尔兰销售的食品当中,根本就没有马肉成分。汉堡王已经联合英国、爱尔兰以及德国和意大利的分支餐厅,对食品质量展开调查,并表示会在全球范围、持续地向外界表明,汉堡王销售的肉类食品没有掺假。

其实这些企业做得还不够。如果真的要亡羊补牢,至少还需要做到以下这些方面。首先是透明度。零售业尤其需要保持在此事处理上的透明度。告诉消费者,它们的肉类都是从哪里进来的。第二是要有确定性。每一个食品销售企业应当确保引进产品的安全性,正如纽约大学医学院主任菲利普特尔诺所说,“你得知道你最终卖出的是什么。”

第三是要知道说抱歉。在类似问题上切不可同消费者打口水战。按照“全球品牌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杰斯-菲勒普顿的说法,厂家和零售商都需要把眼光看远一些。

篇2

消费者为何加入其中?因为一个品牌不一定是被销售的有形产品或服务。品牌是消费者脑海中或心目中形成的关于实体联想和体验的“标识”,以及对使用它的情绪惠益的承诺。当然,拥有和控制这些联想和体验的是消费者,而非品牌营销人员。

是的,品牌营销人员对品牌的商业业绩负责。为了实现增长,他们可能需要想象一种新的品牌承诺、形象或标识,从而为消费者创造出新的联想和体验。但是,消费者将会确定这种变化对他们的意义,而目无论这种变化是什么,都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消费者将始终跳入对话中,并抵制这种变化。

我们可以认为品牌营销人员专注于错误的事情,这让他们忘记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作用。品牌营销人员专注于正在改变的事情,比如品牌标志、口号或新的广告方案,其实他们应当关注的是变化对品牌及其消费者有何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开始重振精神,因为在发展出联想和忠诚度并让品牌成为“自己”的品牌后,品牌营销人员竟然对这些联想和忠诚度视而不见。品牌营销人员已经假设他们将会并且能够控制市场上的变化和品牌承诺。品牌营销人员并未全面评估消费者对变化的感知,并解释变化对于塑造自己的品牌体验有何意义。品牌营销人员没有注意到什么东西对其忠诚用户最有针对性和象征意义。品牌营销人员忘记了消费者最终会承认自己与品牌的关系。

那么,如果消费者影响力并非新鲜事物,那么社交媒体的影响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首先,社交媒体已经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一在一种极为公开、透明的环境中一建立了一个即时反馈环路。现在,消费者影响力能够瞬间影响乃至改变品牌营销人员的决策。但是,可能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现在坚信他们能够积极地发挥影响,并要求得到答复。

尼尔森《2011年第三季度社交媒体报告》指出了社交媒体用户的影响力:53%的社交媒体活跃用户追求品牌,其中47%的用户可能会大手笔购入衣服、鞋类和饰品等商品。

品牌营销人员应该相信社交媒体用户的影响力。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平台,狂热的消费者能够借此轻松并积极共创,而不仅仅是争执不下。这时候,便可以进行双向对话。

社交媒体也是实时、未经过滤的信息的补充来源,可以以此了解消费者如何谈论品牌以及他们谈论的实际内容。共同探讨趋势,可以实现共创和构思。这方面的最新实例是耐克的MAG(磁反重力)鞋一“有史以来最著名的鞋”。MAG鞋受到MartyMcFly鞋的启发,由耐克专为“BacktotheFutureⅡ”(回到未来Ⅱ)设计。

MAG鞋的开发并非耐克的内部决定,其开发工作受到2005年草根球迷运动“McFly2015”的刺激。MAG鞋的开发耗时6年,走了少数弯路后,终于在2011年9月8日正式推出。

随着社交媒体不断影响鞋的设计,耐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鞋类产品的。耐克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鞋类博主,甚至让他们飞赴洛杉矶参加在标志性的时钟塔举办的电影主题活动。耐克在鞋类活动举办之前便大肆渲染。

篇3

想在旅行途中寻找一个好饭店?推荐的来源早已不限于好友和口口相传。现在你可以在许多众包类的网站和应用上找到素昧谋面的陌生人提供的极有价值的建议,比如Trip Advisor、 Yelp和Alfred dining app等。

尼尔森了一份报告,归纳了在2012年 12个月中在社交网络上发生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变化。

五大社交网络

Facebook:在美国,Facebook显然已经达到了增长饱和。它在2012年有1.52亿的独立访客,较2011年下降了4%。Facebook的App用户增长了88%,移动Web用户增长了85%,抵消了轻微的PC用户数量下降。

Twitter: 2012年Twitter持续升温,获得了3700万用户,比去年增长13%。

Pinterest: 在过去12个月中增长最快的毫无疑问是Pinterest。它的增长超过了1000%!作为2012年炒得最热的社交媒体,图片分享类社交平台Pinterest的上升在经过上半年的一段爆发期后现在逐渐趋于平稳,但Pinterest新推出的商务页面可能在未来继续推动它的成长。无论在移动网络端、电脑端还是手机应用端,它的成长速度都是最快的。Pinterest受到女性用户的青睐远远大于男性。在上面提到的三种登录方式上,超过70%的用户都是女性。这个平台上的时尚、美食和女性相关类话题都不容忽视。主要的使用人群年龄为25到49岁之间。同时,它对网店流量的推动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Google+: 虽然经常被人们忽视,但作为一个在美国拥有2600万用户,并获得80%的增长率的社交网络平台,再考虑到它的社交信号对搜索引擎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潜力,Google+绝不应该被人们忽视,而是应绝对地重视。

MySpace: 作为毫无作为的典范,MySpace的用户比去年下降了13%。

2012年在移动端上升最快排名前五的社交网络则是:Pinterest(4225%)、Tumblr(162%)、Reddit(153%)、Twitter(140%)、LinkedIn(114%)。

花在社交网络的时间

很明显,社交网络在向移动化的趋势发展。Facebook在访客总量上下降了4%,但在移动端的用户却上升了超过80%,这显然已经说明了问题。

移动设备已经迅速成为登录社交平台的主要工具。截止到2012年7月,8550万的用户通过智能机和平板App访问社交网络;2011 年7月是4480万;使用移动Web访问的人数,2012年7月是8110万,2011年7月是4300万,PC用户仍然是最大的来源――1.718亿。

我们可以看出不仅美国,全球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平板、游戏机、智能TV的时间一直在增加。

美国用PC登录互联网的用户减少了4%,使用移动Web访问的用户上升了82%, 使用移动App访问的上升了85%。2012年访问时间总体上升了21%,每个月上升到520分钟,不过其中17%的时间花在了Facebook上。

而亚太地区更是有50%的社交媒体用户直接通过手机访问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这一数据值得注意,不仅仅是因为它超过了半数,还因为它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接近欧洲和美国的两倍。

据统计,在2012年,人们在移动设备上浏览社交网络的时间已经超过总时间的1/3。而在25-34岁和35-44岁的年龄段里,移动设备登录社交网络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电脑。

数据还显示,无论是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还是移动设备的使用中,女性花在社交网络的时间都超过男性。

社交媒体使用习惯

变化最大的是平板电脑,使用平板电脑接入社交媒体的数量仅在一年内就从3%上升到16%。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和它不断增加的用户群是带来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个人电脑稍稍下降,从97%降到94%。有一个变化不大但值得长期关注的项目来自网络电视,它从2%上升到了4%。一看便知,那些“社交媒体一代”也包括在这个数据里。一个有趣的数据是,18-24岁的人群中有1/3的人在洗手间里使用社交媒体。

使用社交媒体的最大原因是希望看到朋友在做什么,紧随其后是为了了解朋友的朋友,排第三的是希望了解最新的新闻。

平板电脑的最大影响力体现在两点:一是边看电视边在线购物,二是边看电视边上社交网络。因此广告商们需要注意这个趋势,在投放电视广告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吸引这些“一心多用”的用户,让他们更方便地找到相关信息或购买产品。

篇4

一、受众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广播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些大学教授曾经提过“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循环”的说法。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肯定会有一些坊间流言,之后响应速度最快的广播会进行报道,在此之后公众会有一些反应,随后电视台进行播报,平面媒体一般会在第二天撰写文章进行讨论,之后公众再次对此话题进行讨论。这个周期就叫“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循环”。

现在这一切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过去是24小时,现在新闻更新的周期已经以24分钟为单位计算,更新的速度更快。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交媒体。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上就会出现一些简短的文字,随着事件进一步发展,社交媒体上又会出现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激烈的讨论。

所以我们要顺应趋势,开发规模更小、响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社会沟通性更强的媒体形式。现在有些广播电台会有专人负责对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有一些值得报道的情况就会捕捉下来,通过电台进行报道。可以说,和过去相比,现在是两股道上的信息同时传递,一个是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讨论,另一个是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而且后者的互动性更强、时效性更强。

社交媒体与广播

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两年打电台热线的人越来越少,这主要就是因为脸书(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更加方便。作为电台的工作人员要努力将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讨论的受众重新吸引回广播电台。

随着24分钟播报周期的不断更新、不断往复,如果依然坚持传统的报道思路,在网络上没有相应的互动平台或者相应的信息渠道,这种信息机构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相反,如果在做传统渠道报道的同时,在网上开辟信息和互动平台,一定会有新的发展机会。

现在很多人,可能一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先看看天气、新闻,然后刷微博、微信等等。换言之,现在我们和朋友的沟通方式就在我们的口袋之内、桌面之上,我们和世界之间也就是一臂之遥。这是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意味着广播早间节目也要发生变化,不能按照过去的套路做晨间节目。广播可以开发客户端(App),上面设定早上的闹钟,闹钟可以显示日期、天气、路况等信息,当早上闹钟响起的时候会自动接入广播,播放节目。

有打鱼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把船任意行驶到一片水域,随处撒网,很可能最后捕不到鱼。一定得先观察水面之上哪个地方有鸟在盘旋,这就说明那边有鱼群,到那儿有针对性地撒网才会满载而归。对于我们来说,吸引受众就好比捕鱼,要了解他们的习惯变化,跟着他们的迁徙、变化而转换方式。

二、如何使用社交媒体

最重要的是理解社交媒体,了解其运作机制。媒体从业人员不同于普通的社交媒体使用者,要具有专业精神和水准,在社交平台上发送消息时要描述具体,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原因是什么,要遵循一定的体例,如果有一些关键人,要@他,最好能够配图。

当然,虽然媒体从业者受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对于如何使用录音、录像及摄影设备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会用并不代表用得好。尤其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如果发生突发事件,身边没有专业设备,口袋里的手机经常被当作采访设备使用,这时要快速捕获信息,一定要能熟练、快速、正确使用手机。但并不是说因为手机可以做很多工作,媒体单位就不需要任何的投入,而应该继续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器材,保证在使用设备的时候达到最佳的水准,比如现在市场上一些专业的自拍杆等。

过去做广播就是单独的广播,现在因为它和社交媒体结合起来了,做广播节目也要配一段文字,并要配上图片,这种变化就要求广播从业者也要了解一些电视从业者的拍摄技能,知道如何编辑和处理图片、影像。

信息采集制作之后就是要播发分享。分享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广播节目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或者其他渠道传播。大家比较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在正式播发之前,要不要预发一些相关信息,以免被别人抢发。我的答案是肯定要先发,在节目播出之前可以先把节目信息到社交媒体平台上,这也可以起到宣传和推广的效果。要采用“双线式”的策略:一条线是通过电台播出节目,另一条线是在社交媒体上与受众进行互动。

现在很多广播电台在这几方面都做得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很多电台没有在广播节目进行过程中捕捉相应的音频并进行分享。社交媒体上分享文字、视频或者图片的很多,但是分享音频的却很少。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开发了专门的软件,它自带内嵌式的浏览器,只要点击播放就可以听到音频,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分享。

几年之前,我们在意大利做了一个关于电台发展的活动,给电台节目收集音频材料,同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活动的报道和推广。我们在会前召开了编辑讨论会议,决定在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在推特上公告,介绍事态进展和主要信息。每次发消息的时候后面都会加#关键词#,这样只要其他人提到这个关键词,我们的消息也会在搜索中出现。而且我们会在推特上对所有发出的内容进行监控,掌握哪些内容的分享次数最多、获得的赞最多、评论次数最多等等。这就是社交媒体一个威力巨大的地方,只要内容做得足够好,后期的宣传都不用费太大的劲,热心网友自然会帮你分享和转发。

篇5

最新研究认为(2014),今天的80后和90后与70后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媒体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变。80后作为今天中国社会重要力量除了职场上的特点外,最重要的是生活轨迹或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再也不像70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而是用更多的时间与更多的媒体接触。至于90后一代的资讯接受模式则已全面改变,互联网和手机或移动互联智能机已不能离开和不能离手,各种社交媒体已成为80后、90后联系世界的最重要方式。

在最近一份关于80后、90后的有关视听媒体状况调查报告中(2013),有超过40%的80后、90后受众表示几乎不看电视,25%左右的80后、90后观众3天以上才看一次电视,只有少量的80后会每天看电视而且是他们喜欢的选秀类节目。尽管这些数据还要需要进一步地验证,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电视对于锁定和覆盖这些80后90后群体,其影响力正在减弱,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体或各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社交媒体,它对于80后特别是90后群体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里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包括基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智能手机的社交媒体和I-pad以及户外液晶电视媒体等数字终端媒体。要全面认识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与价值首先要从新媒体和社交媒体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

首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下消费者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媒体接触时间与方式的变化。互联网与移动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的方式,在消费者的生活时钟里,除了看电视、看报纸、逛街、差旅等传统行为,收邮件、搜索信息、上论坛、写Blog、收发短信、微博、微信以及在线交易等由互联网与移动互联创造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消费者的生活环节与方式。新媒体的发展导致80后和90后群体的生活形态日益多元化,他(她)们在互联网中长大,沉溺于从网络获取资讯和娱乐,而日常的生活方式又被各种各样的数字户外屏幕所包围,手机更是24小时都伴随的媒体。

其次,由于消费者行为变化导致品牌营销传播模式,如精准广告、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盒子、网络电视等等有迅速兴起。这表明在互联网下品牌营销关键是通过传播与沟通理解客户需求、满足需求、获得回报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商品买卖。新媒体习惯和社交媒体出现改变甚至颠覆经营者原有的广告投放模式、媒体策略和传播策略,这一点正是我们经营者应该引起高度注视的。调查表明(2013),最近两年有超过70%的经营者正准备降低传统媒体的预算份额,大幅增加新媒体特别是移动互联广告的预算,移动互联广告则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数字化新媒体。面对80后和90后受众和媒体格局变化,如何将大部分预算转向更加精准影响80后和90后的新媒体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新课题。

记住:互联网背景下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更好地理解客户,而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出现有效地帮助了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上的社群是通过微博、微信等SNS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行为所组成。它对传播品牌价值格外重要,因为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行为实质就是个“鱼找鱼、虾找虾”的分类分群社交群,本质上讲是以价值观和爱好等形成的社区。而互联网下的社交媒体就是人们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信息、建立网络关系的社群所组成。成功的社交媒体有三个基本指标:一是彼此之间的联系强度;二是彼此之间价值观、生活方式的相似度;三是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可信度。品牌社区建立就是依据这三个指标建立的,具体地说,品牌社区是指针对某种特定的品牌建立网络论坛,当相关品牌的追随者们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便会建立虚拟论坛以跨越地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使网络上的志同道合者获得归属感。基于社交媒体建立的品牌社区是目前品牌营销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

面对新媒体或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经营者如何做好品牌营销传播呢?关键是用好微信、微博等工具。对微信来说,没有关注者,自己的公众平台肯定是用不上的。能用的只有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附近的人,当然添加好友的话,可以直接接入QQ的用户,有些资源可以找其他的公众账号推荐。对微博来说相对容易些。微博找人可以确定大概的范围,找到目标群关注的大号可以获取精确些的用户,搜索产品相关的词也可以获得产品的用户,有推广资金的可以直接投粉丝通。当然大号推荐可以降低工作量。其他的论坛、群之类的就不说了。记住:微博也好、微信也好,凡是做的好的,都是为社群创造了价值,并让消费者体验到了。

另外如何将互联网下不同广告形式配合社交媒体发挥作用也是十分重要。如广告的植入。将网络广告植入到网络新闻和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去,让广告随消费者关注的网络内容一起被浏览和记忆。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将网络广告与网络上的娱乐活动、游戏等结合起来,在广告传播互动的同时,让人们体会到网络的乐趣,成为内容的一部分。激发用户的分享。再如将广告做得带有故事性,或者是形成短时间的注意力焦点,让这些广告成为网络上的病毒一样被人们主动传播的内容,然后以消费者分享的形式,通过SMS、微博、博客、BBS等手段进行传播和扩散,建立网络口碑和影响力。今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上的广告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展示的平台,而是一个集分享、互动、社群、口碑传播于一体的网民信息聚合平台,只有整合传播力量才能产生价值。

还有需要值得关注的是户外数字化媒体已成为新媒体整合传播的一个新的中心,例如在户外液晶电视上的广告不再是品牌和产品广告,而是将品牌将在网络上开展的品牌活动或者视频、网络剧等内容进行展现,吸引更多线下的消费者到网络上参与品牌的互动活动。这些变化已经在预示着,经营者在运用新媒体的时,一定要学会整合其他媒体的策略,并将不同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平台上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现,最终实现线上和线下相互链动的无缝化组合式传播。

随着80后和90后成为主流消费群体,经营者要把握好新趋势,洞悉新规律,积极拥抱这些新变革,用好新媒体,与时俱进,抓住未来十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篇6

关键词:社交媒体;社交媒体营销;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092-02

进入21世纪,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方式。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超过3亿人,中国的社交媒体也超过了2 000家,它们的形式从论坛、贴吧、SNS(社交网站)到新兴的微博各不相同,而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也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

社交媒体营销又名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和媒体来进行营销、公共关系处理和客户服务维护及开拓的一种方式。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包括SNS社区、论坛、微博、博客、图片和视频分享等。

一、社交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1.传播方式的不同。传统媒体中,不管是报纸、电视还是户外广告,企业的产品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强迫性的、单向性的传播,无论你是否喜欢,只要你接触到这些承载着信息的广告媒体,就只能被迫接受。而社交媒体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性和交互性,你可以关注自己想看的信息,取消不愿意看的,而且可以直接与企业、广告商和其他消费者相互沟通交流。

2.传播内容的不同。由于传统营销渠道一般需要支付大量的广告费,传播信息内容主要是针对产品本身的特性和功能展开。而社交媒体营销中,每个人所接受的信息根据每个人所关注的程度和所在的社交圈而定,而且社交媒体中所宣传的内容可以是和产品本身有关的,也有可能是和企业文化、企业活动、企业管理者有关的,更能够很好地调动消费者的主观积极性。

传统营销和社交媒体营销的区别还表现在多个方面,笔者在下表作了对比:

二、社交媒体营销的SWOT分析

1.优势。(1)门槛低。社交媒体并没有对使用用户做出任何限制和条件,这就意味着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之上注册并进行使用。(2)传播快。通过转发和分享,在社交媒体平台之上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扩散速度很快。(3)互动性。较传统营销方式而言,社交媒体营销是一种沟通、交流、辩论,甚至是一种思想火花的碰撞,使得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更加立体化、多维化。例如微博营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为企业开展口碑营销、情感营销、危机公关奠定了基础。(4)成本低。社交媒体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营销方式,较传统的广告媒体而言,价格、成本低廉得多,因此,企业应该重视这个新生事物,并将其纳入企业营销体系。

2.劣势。(1)容易被埋没。社交媒体的门槛低导致了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数量的庞大,所以那些内容单一,营销活动乏味,期待短期效益的营销手段很难看到利益回报。(2)企业对社交媒体营销不够重视。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对微博用户进行市场细分,分析出潜在客户,挖掘出消费群体。由于社交媒体的发展尚处于成长期,用户需要引导来参与活动,然后产生互动需求。当前中国多数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对社交媒体营销不够重视,更没有将其纳入到企业的营销战略体系中。

3.机会。(1)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多,社交媒体营销前景巨大。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网民数达到5.64亿。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达3.4亿,拥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据调查,人们在社交媒体网站上所花费的时间占所有在线时间的30%,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2)中国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功能的逐步完善。随着其功能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利用社交媒体这个平台。对个人消费者来说,社交媒体有可能进一步成为他们的个人消费门户。(3)企业创建社交媒体认证账户可以提高权威性。企业通过官方社交媒体和用户沟通,由于公众对其信任度较高,因此既可以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4.威胁。(1)网络平台不够完善,阻碍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网络安全是开放性的网络营销方式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国外相比,目前中国社交媒体营销的网络平台安全性存在一些问题,网络平台还不够完善。(2)缺乏互联网监管,阻碍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由于用户信息自由化,言论中容易出现虚假信息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不利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良性发展,会使公众对其信任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对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社交媒体营销的策略

1.企业营销策略的整合。(1)选择正确社交媒体平台和目标客户。由于社交媒体数量较多,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社交媒体平台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企业和品牌需要根据目标人群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例如快消品,具有庞大的人群基础,在微博、SNS平台能够有效地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对于汽车品牌,那些来自于好友的体验分享,更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聚集的SNS平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汽车品牌的传播者。微博的互动性比较强,较为适用于那些亲民的日用消费品的品牌和企业;以人人网为主的SNS网站则比较适用于那些以展示为主,需要构建小众人群的品牌忠诚度的品牌和企业。另一方面,公司应该制定有效的在线营销策略来接近和吸引消费者。社交媒体在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非常有效,利用新型媒体鼓励双方对话,鼓励消费者对品牌提供反馈,企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建议和要求。(2)注重产品内容的和更新。由于社交媒体具有随时共享信息的特点,所以在平台上信息的内容必须有一定的筛选和控制。企业要仔细研究信息的展现方式,不能随意堆放毫无兴奋点的垃圾信息,过度的垃圾信息容易使用户产生厌恶。而有“兴奋点”的信息会让消费者愿意回访你的网站,这也使营销人员更容易链接到它。(3)结合企业的公益性宣传。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企业的非商业性社会活动,有助于加强产品品牌的认知维持品牌的忠诚度和客户关系。当今社会,因为工艺的进步,“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者面临非常多同样是质量好的品牌的选择。(4)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社交媒体主要的风险来源于账号安全、企业官方所的信息内容以及企业员工和相关个人。首先,来源于网络传播的大量病毒和木马使得个人信息被盗且做商业交易,很容易形成虚假消息风靡社交媒体的情况。如果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注意账号的安全性,社交媒体营销的风险就会显著加大。其次,企业官方的内容也很容易造成风险。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和调查信息,很容易造成用户的反感和集体抵制。再次,企业员工的不当言行也很容易造成一定风险。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都会发动自己的员工参与社交媒体的营销之中,这也导致了一些员工可能成为风险的导火索。每一个员工的社交网站账号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他们的言论也部分代表着企业的表达,所以规范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账户使用和言论使用也是当务之急。

2.社交平台的建设和整合。现在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完全能够支持社交媒体的第三方应用。依靠单纯的社交媒体平台文字、图片的信息已经显得单调和呆板。Google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搜索引擎巨大的商业价值,而社交媒体正是这些搜索引擎密切关注的站点。“关键词”是借助搜索力量的一种最基本手段,它能对目标受众和品牌知名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关键词的设定要能围绕公司的业务中心创造出吸引人的、更新及时的关键字,要随着市场的变化、消费者视角的变化以及产品的变化而进行及时地更新,这样才能有效通过搜索方式提升“品牌存在”的价值。

3.政府积极发挥监管作用。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急速增长,尤其是使用用户的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问题和网络信息的“垃圾化”、“虚假化”,造成了很多企业和个人很难获取正确的信息,不利于企业进行社交媒体营销,也不方便用户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政府应当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控制谣言及虚假信息的传播,成立相关的信息监督部门打击网络造谣,对于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的商家和个人进行处罚。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开发,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雁.中国社交网站的盈利模式优化[J].中国电子商务,2010,(5).

篇7

从表面看,社交媒体和移动营销提供的价值似乎很模糊,而对更加保守的品牌和广告界资深人士来说,社交媒体和移动营销仅是人们对前社交媒体时代稳健企业策略的分心。不过,随着成功的Facebook营销、Twitter品牌推广以及企业利用媒体扩散性和连通性的各种其他方法来营销产品和与客户沟通,所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据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SIIA)的营销行业报告显示,98%的企业现在都在使用社交媒体,70%的营销高管认为社交媒体对他们的业务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大型企业来说,在当前黑客大行其道的时代,社交媒体是一个非常棘手的营销方式。但是不管环境如何,对所有形式社交媒体的强烈关注总能带来有益的沟通。以美国快餐连锁店汉堡王为例,其官方Twitter账户被黑客攻击到非常搞笑的地步,但仍能让公司成为数天媒体的头条。

篇8

随着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凭借其自身优势和媒介环境优势,给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本文以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完善社交媒体传播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校;传播内容;校园文化;社交媒体;对策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建设已初见成效,社交媒体给校园文化传播带来了强大推动力。新媒体具有“平民参与,自发传播、分享和互动,即时性,海量信息,操作简单,虚虚实实、真假末辩、良莠不齐的特征。”[1]新媒体的这些特征导致社交媒体传播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传播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使传播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高校要积极进行社交媒体传播建设,一方面规范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广泛推行媒介素养教育,趋利避害,让校园文化传播不断融入新媒体环境,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传播内容的社交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内容表层化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内容是整个传播过程的最核心部分,其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特定的校园文化内容传送给学生,让他们注意、理解、接受,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将直接影响传播效果。[2]目前,传播内容表层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往往属于表层文化,例如自然人文的景观、校园建筑、教学设备,校园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不仅易于传播,也往往受到传播者的青睐,传播效果也好。而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如高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往往难于传播,这种深层文化的心理穿透力较弱,它需要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地长期传播积累,方能体现效果。因此这往往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短板,是传播的难点,但是深层文化是一所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真正精神内核,恰恰是需要传播的重点。其次,由于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自身的特点,其、交流的传播内容往往十分简短,它呈现的是简洁的“快文化”,因此在有限的文字或其它符号的表达范围内,传播者很难表达出较为深层的涵义,这是信息传播的表层化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传播内容同质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高校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展了校园文化传播的内容,社交媒体上的校园文化信息实现了随时随地更新。新闻传播方式也丰富多彩,有简讯,有深度分析,视听兼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齐全,[3]可以让高校师生有选择地接收任何方面的校园文化信息,同时不会对不同社交媒体报道的同一校园资讯有过于重复的感觉,但在目前实际传播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稿多用、缺乏深度、不能根据社交媒体特点用稿等问题。传播内容的选择往往过于单一,经常反复推送个别类型的信息,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也不经修改就将相同的稿件,传播内容的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传播效果。

(三)传播内容碎片化校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应是分散的,要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传播要有系统,要明确传播目的,只有这样传播者才能依据传播目的规划传播内容。同时,在高校发展的不同时期,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也不应相同,例如学校起步初期,传播内容应着重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信息,保证学校生源及初期发展;而当学校进入成熟期时,校园文化传播则应重视校园精神文化信息的积累和沉淀。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交媒体传播带来信息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很难整合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目前很多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往往不成系统,管理者没有近期及长期规划,盲目地进行传播,造成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不同媒介的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相互之间没有配合,内容也零星分散,这种不成整体随意性地传播往往无法达到传播目的。

二、社交媒体传播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虽然高校的社交媒体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仍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存在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阻碍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影响了传播效果。

(一)传播内容受多元文化冲击多元文化冲击是影响高校传播校园文化内容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和交融,网络文化逐渐渗透,我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校校园里,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多元文化冲击造成的价值观冲突中,学生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校园社交媒体传播的主要工作成员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具有探索精神且积极向上的特点,很容易接纳外来的思想,但分析批判能力不强,当遇到传统文化中的问题和矛盾时,容易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产生片面的看法。此时,如果学校对社交媒体传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校园社交媒体传播过程的管制,社交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很可能会出现与核心价值观背离的信息。此外,当今非主流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应有的效果。随着互联网进入校园的每个角落,网上很多低俗文化意识形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校园媒体传播的高雅文化并不感兴趣。没有受众就会迫使校园文化社交媒体试图以各种娱乐的夸张的庸俗的形式来展现文化,以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进一步使学生的价值观陷入了追逐现实利益的误区。

(二)传播内容受传播者个人素质的约束传播者在社交媒体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新媒体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文化信息传播的质量。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主要包括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管理者是否具备优秀的新媒体战略眼光,是否重视对社交媒体传播的经费、技术投入以及教师所具备的新媒体修养,对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至关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作为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的主要力量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限制了校园文化的传播效果。

三、完善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内容的对策

解决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遇到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完善传播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加强传播队伍建设以及整合校园社交媒体传播资源等方式提高传播效力,进而使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更加畅通,效果更加显著。

(一)完善校园文化的传播内容首先,在传播中应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努力从多个视角全方位宣传报道学校的物质文化,着重传达学校所具有的深厚、广博的文化气息,例如通过学校的园林绿化、教学楼及名人雕塑等设施的介绍,提升学生对学校的了解程度和归属感。同时,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同质化问题,要根据不同的社交媒体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文化信息进行传播,不断丰富其内涵。其次,在传播中应强调制度文化的意义。在传播制度文化过程中,应着重传递给受众学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及群体行为规范及其教育意义。再次,在传播中应注重精神文化的弘扬。一所高校其文化核心在于精神,高校在发展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和特点,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塑造独特的、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关怀精神,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积极乐观的氛围,在思想上、行为上和道德上与本校的精神文化相契合,提高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度。要深挖精神文化的内涵,避免传播内容表层化,通过对于深度精神文化的传播,逐渐积累形成校园文化底蕴。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交媒体传播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系统化,即制定统一的指导思想及清晰的传播脉络,让传播的内容自成系统,不同的社交媒体传播作为其系统的一个分支,统筹规划,这样可以避免网络信息碎片化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二)丰富校园文化的传播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的传播形式,对于让更多受传者理解和认同校园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创新传播形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新传播文化的表现形式。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快节奏的媒体形式,长篇累牍只会让用户反感,高校的学生往往浏览信息喜欢简洁的文字,有趣的图片则会吸引他们的眼球,使他们产生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要改变传统的严肃的表达形式,使信息表达更加活泼更易于受传者接受。社交媒体可以融合多媒体的表现方式,传播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例如通过生动的微信、微博语言及歌曲推送等新的尝试,把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第二,创新传播的符号形式。通过加入一些新的符号形式,用其补充、替代文字符号,使传播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简单易懂,调动受传者接受信息的积极性。例如,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中可以插入声音符号、图像符号等等,把这些符号加入到所要传达的内容中,多样的表情符号,校园文化的传播便不再那么无趣乏味,情感表达也更加丰富,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加强社交媒体传播队伍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者要充分发挥社交媒体自身优势和媒介环境优势,加强社交媒体传播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社交媒体传播人才的同时提高校园传播者的新媒体素养,才能营造一个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的社交媒体传播队伍主要包括管理者、教师及学生骨干。一是管理者要做好“把关人”,要把握本校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理论水平,重视对新媒体传播的投入;二是教师树立正确的传播观,把握舆论的正确方向,作践行社交媒体传播观的楷模,引导学生思想和行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三是要加大对学生骨干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新媒体素养,发挥引导作用。

(四)整合校园社交媒体传播资源当前很多高校的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由不同部门管理,校内各媒体都有独立的班子和通讯员队伍,各自采写稿件。这种现状不仅常发生新闻简单、重复、撞车等现象,而且还极大浪费了校园媒体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4]因此高校可由宣传部统管,成立全媒体中心,将电视台、广播台、新媒体、记者团、校报编辑部等整合旗下,优化信息结构,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校园文化传播的效率,增强学校对社交媒体传播平台的控制力从而实现传播的系统优化,形成校园文化全媒体传播。

参考文献:

[1]孙岳.新媒体能为我们带来什么[J].中国科技信息,2011,(06):131—132.

[2]殷莺菁.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

[3]王贤修.作为内部传播的高校校园媒体的整合与架构[D].山东大学,2012.

篇9

(讯)社交媒体的点赞和分享,将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你的一个点赞,可以帮助他人治愈癌症,甚至可以拯救一个远在非洲的孩子。这看起来比你父母的话更为重要。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不过,你必须承认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越来越重要。起初,社交媒体是与世界各地的人沟通交流的便捷方式,让人们变得更加活跃。不过,慢慢地,人们花费在社交媒体的时间呈指数级增长。

据研究发现,Facebook会刺激大脑犒赏系统中枢。每一次来自于Facebook的通知都会加剧对社交媒体的瘾。注意力集中地时间越来越短,我们的大脑甚至会因社交媒体而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一天当中,我们分享着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各个年龄层的用户日复一日,甚至一天多次地检查自己账号的状态。这看起来确实难以改变。此信息图从心理学角度,为我们分析人们如何沉迷于社交媒体。

(来源:199IT)

篇10

一、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行为特征

2012年中国社会化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仅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达3.4亿,中国拥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而且一二三线城市居民的社交媒体注册率高达95%。同时人们在社交媒体网站上所花费的时间占所有在线时间的30%。有调查表明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某企业之后会越来越乐意去谈论、推荐或购买该企业的产品,而企业或品牌借助社交媒体更容易与用户或消费者达成深度沟通,通过具有创意的内容和互动质量,最终形成长期的“粉丝”级忠诚顾客。另外社交媒体能及时反馈与互动,提升品牌的用户体验。传统媒体过多地去拉拢引诱消费者,并用过量的广告信息轰炸消费者,而社交媒体则是让消费者自己决定去关注哪些品牌、关注品牌的哪些方面。社会化媒体怎样影响消费者行为特征,它又会对品牌营销产生什么作用,这些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品牌营销。

研究表明(2012):社会化媒体使今天的消费者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和广泛程度与另外的消费者链接在一起,正因为这样的链接,社会化媒体促使消费者行为产生了明显的不同于以往的六个特征。

一是参与。社会化媒体可以激发感兴趣的人主动地贡献和反馈,它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二是公开。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可以免费参与其中,他们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参与和利用社会化媒体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的障碍;三是交流。传统的媒体采取的是“播出”的形式,内容由媒体向用户传播,单向流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在媒体和用户之间双向传播,这就形成了一种交流;四是对话。传统媒体以“播出”的形式,将内容单向传递给受众。社会化媒体则多被认为具有双向对话的特质;五是社区化。在社会化媒体中,人们可以很快地形成一个社区,并以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六是连通性。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之所以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化网络使他们被前所未有的链接在一起了。这种联系的广泛性和深入程度是以往任何一种媒体都无法相比的,对消费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链接改变了每个人的身份,每个人在社会化网络中都因为链接的状态而重塑自己。

二、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变化与品牌营销

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浪潮让消费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把人们带入了信息自由的时代,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行为,更重要是,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了消费者自己的一部分,并改变了消费者自己,相应的品牌营销策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讲,微博作为一种品牌营销策略反映的是品牌与消费者关系,因为链接状态的不同,每个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意义都不同。一个居于链接中心的消费者和一个处于链接边缘位置的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潜在价值或者潜在威胁都不是一样的。链接在一起的消费者还可以更容易地产生群体的智慧,同时也让每个人的智慧得到了延伸。链接在一起的消费者让爆发式的传播变成可能。社会化媒体让消费者链接在一起,因此节点上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原点,如品牌营销中的任何事件,都是来源于一个普通人发出的微博,并最终引起了轩然大波,由微博传播的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微博也使消费者兴趣爱好的展现成本降低了,同时发现成本也降低了,而且地域将不再是妨碍同样兴趣和爱好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的障碍。微博让基于兴趣和爱好的消费者,形成了新时代的社会化部落(群)。当消费者认可品牌,变成品牌的部落成员,他们不仅仅是品牌的消费者,他们还会成为品牌大使,自发的维护品牌,帮助品牌解决其他消费者的问题,甚至帮助品牌去安慰正在抱怨的消费者。在有些更为极端的场合,品牌大使们甚至站在前线直接捍卫品牌的立场。品牌部落(群)让那些有独特而强烈价值观的品牌更容易吸引消费者成为新的部落成员。大多数品牌都会像一个人一样活跃在社会化媒体中,他的言行举止也更清晰表现自己的价值观。一个有清晰价值观的品牌很容易在社会化网络中被发现,同时,因为消费者的兴趣爱好也更容易在社会化网络上体现。

现在信任传统广告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相信网络上的评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评估,微博的作用至为关键,品牌营销也需要做出根本性的调整。这方面耐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耐克过去的营销主要靠明星背书和大幅广告,现在则开始积极地通过各种在线社区与消费者展开直接对话。根据美国 《广告时代》的统计,2010年耐克在“非传统”广告上的营销开支迅猛攀升至8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100家广告主中最多的。耐克的理由很简单,它要紧跟目标消费者的变化而做出改变。耐克产品的定位是17岁的青少年,这些人现在很少看电视,一天从早到晚泡在在线社区里。耐克希望通过社会化媒体让17岁青少年参与和对话,能够随时勾勒出17岁青少年的社交图谱和兴趣图谱。

再如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手持智能终端极大的激发了消费者的表达意愿,降低了表达的门槛。各种调查数据以及消费者都已经体会到,通过社会化媒体分享自己的想法、状态的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丰富表达其实已经形成了消费者的第二生活空间,这也是消费者的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的丰富表达为品牌商了解消费者的想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新的营销心理技术。在大众传媒年代,在面对消费者进行研究的时候,当听到消费者提出对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的看法完全出乎自己想象的时候,很多品牌管理者都会惊讶,消费者为什么会这么看问题,为什么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这种冲击往往促发了他们的担心。社会化媒体对此已有了更好的沟通技术,消费者会通过社会化媒体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营者从中也能了解到真实的心声,这在过去简直就是不能想象的。随着社会化媒体下的消费者崛起,经营者要学会重塑营销的理念和心理技术。

篇11

从早期的QQ、MSN这种基于PC端的即时通讯工具发展到后来的开心网、人人网甚至微博的广场式社交工具,人们对于社交的欲望没有变化而需求却一直在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用户再次发生了大的移民浪潮,大量的网民从PC互联网端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端,微信作为新兴的社交工具渐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如今微信在全球有超过六亿用户,其中在中国的用户数就超过五亿,也就是说在中国除了一些少年儿童和老年人以及某些经济不发达尚未普及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地方之外,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微信用户。微信每天都在为中国人的社交作出巨大的贡献。中国人已经离不开微信,套用一句上世纪末很流行的广告语,人们很难想象:中国人失去微信,世界将会怎样?

人们对于社交媒体的需求是在不停产生变化,微信只是满足了现阶段中国人对于社交媒体的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微信之后的社交媒体会是什么样的呢?

大家都知道,微信是基于熟人的圈子社交,人与人之间都是强关系连接的。然而这样的强关系社交会造成一种现象,当你所处的关系网络中都是熟人时,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有一些事情一些观点不愿意让熟悉自己的朋友亲人所知晓,这种时候使用微信朋友圈功能就会有一些顾虑。而匿名社交将会满足中国人对社交媒体的这一需求。

匿名化的社交网络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也曾风靡一时。国内有一个著名的社交网站“树洞”,相信不少年轻人都不陌生。在“树洞”,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秘密、吐露心声。树洞的含义是:静悄悄地,只为等待那个心中有话要说的人。在电影《花样年华》里也曾提到过树洞的意义,梁朝伟站在吴哥窟的树洞前面述说心思,然后把树洞封上,寓意秘密将永远尘封。

然而“树洞”是一个基于微博功能的平台型社交网络,它停留在PC端微博的弱关系时代。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时间精力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转移到熟人社交上,互联网时代的“树洞”也很难满足人们的私密吐槽需求。

在美国年轻人中有一款很火的应用软件叫做Whisper,翻译成中文就是“私语”。通过这款软件用户可以匿名分享自己的秘密,同时还可以看到应用内的热门内容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附近用户的分享。使用Whisper分享内容只需要用户选择一张图片作为背景然后将自己的吐槽或者秘密的文字添加到图片上,用户除了吐槽之外也可以评论转发其他用户的内容,通过定位功能可以查看附近的用户,甚至还可以用付费升级等方式与你感兴趣的PO主进行小窗私聊。

其实Wisper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可以释放压力的场所。当秘密一直埋藏在人心里的时候会给人的精神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而Wisper正好满足了人们发泄心理压力的需求。比如当一个人失恋了,他就迫切的需要发泄,而如果这种发泄是在微信朋友圈进行的话可能会令他的亲人朋友过分担心,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在Wisper上进行诉说。

在国内,移动互联网端的匿名化社交媒体也正在兴起,这类软件要求你用手机注册并且会要求你的电话簿和微信朋友圈访问权限,是基于熟人关系的秘密和吐槽。软件又不提供个人页面,也就是说发出去的东西就是发出去了没有办法再重新打捞回来,这就避免了有心人通过观察分析某个人的一系列内容而推测出其身份的可能。这类软件虽然是基于熟人的关系网络,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加密手段可以保证用户是带着面具见人,身份不会被人破解。国内匿名化社交媒体目前态势火爆,百花齐放,尚未形成类似美国的Wisper这样的集中性品牌。为了抓住这一市场的潜在消费顾客,各个软件投资商也都在各尽其能扩大市场知名度,“私密圈”甚至赞助植入了网络红剧《报告老板》。

篇12

细分领域

互联网各细分领域资本均有落点,但侧重点较为明显。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202起,披露金额的案例投资总额为67.40亿美金。从投资分布情况来看,尽管在即时通信、网络教育、网上招聘等冷门领域有所落点,但投资事件与投资金额均较少,而资本关注焦点更多集中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网络营销与服务领域,尤以电子商务表现最为突出,延续2010年电商投资热度。2011年,电子商务行业(包括B2B、B2C、C2C、团购、支付及电商服务提供商)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93起,相比于2010年的65起投资事件,数量增幅达43.08%。其披露投资金额案例为77起,投资总额高达46.91亿美金,遥遥领先于其他细分领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及网络旅游两大领域,各自投资事件相比于2010年均有大幅增加。

针对上述互联网细分领域的投资情况,清科研究中心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网络旅游等四个较具代表性的领域加以分析与预测。

电子商务

2011年电子商务投资赚足资本眼球,2012年资本热情恐难续。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电子商务作为中国互联网商务时代的先锋应用引得资本广泛关注,投资事件频发。从网上零售细分品类划分来看,服装服饰、珠宝及奢侈品、食品领域电商投资案例分列前三名。从电商属性划分来看,网上零售、团购、电商服务提供商等均不同程度获得资本关注,相比而言,B2B及支付投资事件鲜有发生。

不过,尽管从全年投资事件案例数及投资金额来看,均创历年新高,但是从2011年上、下半年投资分布情况来看,下半年电商投资热情明显放缓,披露投资事件34起,占全年披露93起投资案例的三分之一强,远不及2011年上半年投资情况。在中国电商市场发展被看空之后,加之二级市场IPO遇冷,资本对于电商的投资更显慎重,逐渐从跑马圈地时代趋于理性。

清科研究中心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将进入盘整期,也可以称为电商市场自我修复期。不过,市场盘整期并不能完全掩盖中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认为,以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提供商、“轻”仓储模式的电商企业(如票务类、婚庆类电子商务企业)、社交化电子商务企业(如美丽说模式企业)及移动电子商务企业等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将不同程度的获得资本的青睐。

社交网络

2011年社交网络投资事件频发,2012年资本步伐将放缓。新浪微博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的大幕。中国社交网络经历BBS时代、娱乐社交网络时代,逐渐进入微信息社交网络与垂直社交网络并行的广义社交网络时代,这一具有盈利模式可循的社交网络时代再次将社交网络推向投资人视野。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已经披露的社交网络投资事件为29起,超过网络游戏行业投资案例数。

当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SoLoMo时代,社交功能逐渐成为产品标配,已经无法准确区分社交产品的范围。这也成为社交网络发展的沃土。但是,我们预计,2012年,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及社交网络商业模式较为模糊,依靠“用户基数拉投资”的单一网络社交模式的公司获得投资的可能性不断减弱,而由于“实名制”等政策出台,无形提升企业的运维成本,造成社交网络公司对于资本的渴求度提升,这种不对称或将带来行业的洗牌。

网络游戏

2011年网络游戏行业投资遇冷,2012年或将变化不大。当然,几年前备受资本关注的网络游戏行业则显得较为冷淡,尽管2011年与2009、2010等年份披露投资的案例数量变化不大,但相比于颇得资本关注的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细分领域而言,则显得孤寂落寞。我们认为,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在这一时期,网络游戏行业的破局需要借助“泛传媒娱乐”市场,探寻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再此期间,资本对其关注将不会有太大变化。

在线旅游

2011年网络旅游投资渐热,2012年或将借助020概念持续升温从2011年互联网细分领域投资事件笔数的变化情况来看,网络旅游行业投资升温。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已经披露的网络旅游行业投资案例数为11起,相比于2010年7起投资案例,增幅达57%。众所周知,网络旅游行业凭借轻仓储电商及020的概念兴起而回暖,市场参与者除原有携程、艺龙等大佬级企业外,去哪儿、驴妈妈、途牛等亦取得较快发展。我们分析认为,中国线上旅游市场是作为较具代表性的020产业,凭借消费者切实需求及庞大的线下产业拉动,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12年其相关领域投资将持续升温。

篇13

社交带头。2018年幼9/10的营销人员投资社交媒体付费广告,超过下一个最受欢迎的渠道10个百分点,即YouTube/Google展示广告。营销人员现在认为有必要将社交媒体作为其获得客户的最重要的关键渠道。

搜索和社交是增长最快的渠道。绝大多数广告客户都期望增加2018年广告支出,以社交媒体为主导(70%),其次是搜索广告(65%)。

对广告客户而言,弥合搜索和社交媒体是最大的挑战。随着Facebook的崛起,将搜索和社交广告联系在一起对广告客户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包括社交媒体广告商和搜索广告商。

缩小知识差距仍然是一项挑战。调查发现,很多广告客户并不觉得自己拥有成功测量社交广告所需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投资回报归因方面。但是,社交媒体付费广告投资仍然表现强劲,因为广告客户已经认识到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一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期待和媒体访问习惯至关重要。

亚马逊来了。大多数(85%)营销人员认为亚马逊及其数字化广告功能会影响他们在2018年的业务。相反,只有1/5的广告客户将电子商务巨头及其数字广告功能视为竞争对手,不太可能做广告。

篇14

什么是社交媒体

中国目前有2.21亿个博客,1.17亿个BBS用户以及1.76亿社交媒体用户。由于Facebook被封,大部分人使用的是一个中国当地的社交网站,腾讯自1998年成立以来,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0;人人网(2亿个帐号,其中有5000万手机帐号);开心网(7500万个帐号);51.com(1.6亿个帐号)……如果你被这些数字吓到,那么恭喜你,终于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广泛存在。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所谓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咨询,然后传播的过程。而目前国内排名靠前的社交网站主要有QQ空间、人人网、朋友网、新浪微博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上网的习惯开始变成逛贴吧、发微博、进社区,社交媒体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都充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社交媒体营销一直在路上

要说2010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微博的横空出世,而在它已经出现3年之际,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企业如何运用微博进行网络营销。欧派这次的微博幸福向上微博互动活动,则是企业进行社交媒体营销的常见方法。

这次欧派电动车的微博互动活动为期一个月,与腾讯网的合作则是它进行网络营销的有效渠道。在这次微博互动中,以幸福瞬间为活动的主题,这与欧派长期树立的品质服务、回馈社会的企业形象非常贴近。同时,温馨的话题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共同参与。回看欧派一直以来的微博互动活动,你会发现,采用社交媒体营销对欧派来说,已经是轻车驾熟的事情了。而这种传播在企业品牌构建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优势。

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

沃纳梅克曾经说过“我知道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社交媒体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个问题。与传统的媒体不同,欧派采用的社交媒体传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病毒式营销。病毒式营销,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的是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更为方便,可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因此病毒式营销(病毒性营销)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受众被动式接受信息相比,采用微博进行互动式传播则增加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运用用户口碑传播则更有说服力。

这次欧派电动车与腾讯网进行合作,则让欧派在线精准营销成为可能,这也是社交媒体传播的一大特色。腾讯网中用户注册的数据相对来说都是较真实的,欧派通过腾讯网在开展网络营销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对目标受众按照年龄、地域、收入状况等进行用户的筛选,来选择哪些是自己的用户,从而有针对性的与这些用户进行宣传和互动。而这次欧派电动车以幸福瞬间为活动的话题,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乐于接受的网络营销话题,谁也拒绝不了幸福,谁也拒绝不了欧派微博互动。

社交营销留的是那个圈